我们是如何巩固民办学校的

我们是如何巩固民办学校的
江西彭泽县芙蓉公社革委会
1969年5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我们芙蓉公社广大贫下中农,遵循毛主席关于“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伟大教导,在较短时间内,办起了新型的“五·七”小学五十八所,初中七所,高中一所,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能认为新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完全巩固了,那是不可能的。需要逐步地巩固。”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五·七”学校巩固、发展的过程,就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过程,也是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不断斗私批修,战胜旧的习惯势力的过程。

火线办学,火线巩固

编辑

毛主席教导我们:“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一小撮阶级敌人眼望着贫下中农掌握了教育大权,就心怀敌意,恣意破坏。向阳大队有个坏家伙公开跳出来说:“箩大的字都认不得一担的人管学校,是误人子弟。”我们领导群众大查敌情,揪出了破坏教育革命的阶级敌人,并以他们为活教材,深刻批判大叛徒刘少奇的“智育第一”、“读书做官”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大大提高了贫下中农掌管文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说:“‘五·七’学校读的是毛主席的书,使学生思想红;讲的是阶级斗争课,使学生不忘本;学生经常劳动就不会变色;真是培养我们贫下中农好后代的好学校。”他们立即把自己未上学的小孩送进“五·七”学校。我们深深体会到:不狠狠打击阶级敌人,学校就办不好;不彻底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学校就不巩固。

掌好文权,认真管校

编辑

“五·七”学校建立起来后,有些干部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管过教育,怕知识分子难领导,怕“瞎指挥”,有卸担子思想。有的干部对教师说:“办校是我们的事,学校办起来了就是你们的事了。”因此影响了“五·七”学校的巩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举办了好几次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反复讨论贫下中农掌好文权的重大意义,并且总结出管好教育的三大有利条件:一、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上有毛主席撑腰;二、我们是贫下中农派来管理学校的,下有贫下中农支持;三、从前没有管过教育,旧框框少,正好管理新学校。这样一分析,一总结,进一步帮助干部明确了掌好文权的重大意义,树立了掌好文权的信心。

走出课堂,形式多样

编辑

“五·七”学校办起来后,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一村、一校、一教师、多年级,学生年龄大小不一,程度参差不齐。采取轮流教学,一个上午,每个年级教不了一个小时。采取统一教学,按照低年级学生水平,高年级学生听得无味;按照高年级学生程度,低年级学生听不懂,课堂纪律也很难维持。怎么办?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练兵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的教导,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方面,请贫下中农担任固定和不固定的兼职教师,这几班学生在校学政治、学文化,那几班学生就在贫下中农家里或田间,由贫下中农兼职教师讲阶级教育课或生产劳动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学生中培养一批“小干部”、“小先生”,在教师上高年级课时,由“小干部”或“小先生”带领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唱革命歌曲;教师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高年级学生就由“小干部”率领,组织自学或参加劳动。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也锻炼了“小干部”、“小先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又解决了教师教学的困难。贫下中农称赞这是走群众路线的好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还不能完全解决放牛、搞家务、带孩子这部分儿童的上课问题。因此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的指示,又创办了半日制、早晚班、识字班、牧童班和送字上门的家庭班。贫下中农人人是教师,田间、工地处处是课堂。由于学习班形式多样,方便群众,学龄儿童入学率急剧上升。三联大队第五生产队“五·七”学校开办时,只有六个学生,后来增加到六十多名,贫下中农子弟全部入学。实践证明,采取“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教学方法,开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是巩固、提高“五·七”学校,普及农村教育的一个有效措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