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九年/二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2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侍藥廳、二品以上問安。答曰,與昨日一樣困憊,寢睡亦爲平常矣。

○兩司,以李景曾等事再避。玉堂陳箚,請命出仕。

○侍藥廳晝問安。答曰,與朝一樣。午時,稷米水剌,小許進御矣。

○侍藥廳夕問安。答曰,與晝一樣。未時,蓮子粥進御矣。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辰時,日暈兩珥。巳時午時,日暈。夜一更,艮方,有氣如火光。

2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侍藥廳問安。答曰,寢睡平常,氣候亦漸平復。四更,蓮子粥進御矣。

○備邊司啓曰,今年千秋節方物,兼付於奏請使之行,以千秋使爲奏請副使事。答曰,依啓。

○慈殿,侍藥廳問安。答曰,藥房提調,以年老之人,累日寒廳,艱苦經過,恐有病患,極爲憂慮。予病,今已快差,退去之意,再通于主上矣。藥房亦知此意,速爲退去,可也。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吳大邦事。韓夢龍事。答曰,不允。大邦事,當觀緘辭而處之,亦勿煩瀆。

○玉堂箚子,李景曾等還收遞差之命事。答曰,勿煩。

○平安監司、義州府尹書目,金汗書上送事。

○慈殿,侍藥廳晝問安。答曰,與朝一樣。鮒魚炙、母酒粥,少許進御矣。

○慈殿,侍藥廳夕問安。答曰,未初,白粥進御,申初,湯藥進御矣。

○有政。金壽賢爲大司憲,李貴爲知經筵,金世濂爲副應校,洪鎬爲宗簿正,李敏樹爲軍器正,柳莘老爲工曹佐郞,徐挺然爲全羅都事,尹順之、申達道爲司藝,李明漢爲副提學,李元軫爲典籍,宋國澤爲咸鏡都事,李後陽爲兵曹正郞,沈東龜爲副修撰,金光爀爲獻納,閔光勳爲正言。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領府事李元翼上疏,伏以,臣前後事情,已盡陳達,今不敢縷縷此時爲何時,而國家乃爲一病臣,發民營屋?時勢事理,俱大不可,此不可使聞於人也。至於淸儉之敎,驚愕悚慄之至。萬萬不近似之賤臣,上敎如此,其不爲朝廷百僚之所竊議歟?食言之敎,尤極惶感。臣有驪江舊廬,居處便好,而必居隔江松楸之下者,不但爲松楸也。臨御以來,國運多艱,外侮孔棘,民志不固,興訛造言,每以外賊將至,傳相驚動,臣必欲近京居住,登時聞知。故臣於前日,以急難死生之際,雖老病僵仆,不敢不馳赴之意,陳於疏箚,至達於筵上。今自上以此責諭之,臣誠惶怖隕越,不知所達。臣之素心如此,欲離鄕遠移,豈臣之本情?上命之事,無路可辭,迫不得已,出此計也。且伏聞有賜奴婢之命,恩數稠疊,至於此極,兢戰惶懼,措躬無地。伏乞將前後恩旨,竝收成命,使垂死之臣,得以少安賤分焉。當此慈殿調攝之日,瀆擾如此,死罪死罪,謹昧死以聞。答曰,具悉至懇,所陳之事,予意已諭,卿須毋庸固辭。且奴婢乃是應受之物,亦宜安心勿辭。以上故相臣《李元翼家日記》

○卯時,日有左珥。辰時巳時,日暈。夜一更,南方,有氣如火光。二更,南方艮方,有氣如火光。

2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侍藥廳、二品以上問安。答曰,寢睡,與昨一樣。四更,駝駱粥進御。

○全羅道推考敬差官林得悅改,代,鄭之羽落點。

○明日千秋節望闕禮時,三嚴寅正。

○侍藥廳啓辭。答曰,氣候幾盡平復,卿等退休,罷侍藥廳。

○侍藥廳再啓曰,侍藥廳今雖罷出,提調相替,藥房直宿,御醫三人,晝夜入直之意,敢啓。答曰,依啓。

○沃川居幼學趙興賓祕密上疏。入啓。傳曰,大臣、禁府堂上,命招。因政院啓,兩司長官,亦爲命招。

○刑房承旨,推鞫廳,取稟。傳曰,闕庭爲之。

○答延平府院君李貴箚子曰,此非元勳重臣乞退之時,須體予意,勿爲控辭。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自辰時至申時,日暈。

2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與昨一樣,四更,駝駱粥進御矣。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新啓,凡爲守令者,惟當盡其職分而已,功勞之多少,非可自道之事也。忠原縣監崔有淵,以有識文官,敢將自己施惠之事,至於轉聞于朝廷,有若希望者然。其習不可不懲,請罷職答曰,不允。崔有淵事,轉報無妨,不必煩論。

○公淸監司祕密書目事。

○傳曰,大臣、禁府堂上、兩司長官,命招。

○府啓,無城上所,姑停。

○千秋望宮禮,親臨。

○有政。

○以聖求爲大司諫,尹棨爲副校理。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禁府啓曰,假都事二十員,去初三日啓下後,出使未還者,十五員,餘存者,只五員。今日推鞫時,如有辭連[辭緣]逮捕之事,[則]恐有不足之患,假都事十員,令吏曹,卽卽加差出待令,何如?答曰,允。以上《禁府謄錄》

2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修撰沈東龜。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與昨一樣。四更,駝駱粥進御矣。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崔有淵事。新啓,監察李誠,爲人凡庸,目不知書,請汰去。答曰,不允。李誠事,依啓。

○府啓,無城上所,姑停。

○全羅道敬差官鄭之羽遷轉,代,趙緯漢[趙緯韓],落點。

○有政。以金世濂爲執義,李士祥爲掌令,鄭之羽、林得悅爲持平,趙啓遠爲正言,沈演爲司書,兪省曾爲內贍寺正,朴安悌、金宗一爲禮曹正郞,辛啓榮爲直講。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辰時,有霧氣。

2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寢睡平常矣。

○吏曹啓曰,冬至聖節兼奏請使,今當差出,而正二品無故可擬之人,絶乏,不得已正從二品,竝擬,何如?傳曰,依啓。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吳大邦事。韓夢龍事。答曰,許𥛚推考,其餘不允。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崔有淵事。新啓,近者紀綱掃地,人懷便習,當此鞫逆之時,紛紜辭單,無日無之。政院不爲麾斥,相繼捧入,請色承旨推考,今後切勿捧入。答曰,不允。新啓,依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一更二更,月暈。東方南方乾方,有氣如火光。自三更至五更,艮方東方南方乾方,有氣如火光。

○公淸監司祕密事書目,乃韓渫所告,文先達稱名人,在溪城而有二人,不知某爲其人,竝囚事。

2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寢睡平安,卽今白粥進御矣。

○罪人權大進及其子繼、絡入來,元情。傳曰,禁府及推鞫廳,雜人一切嚴禁,勿使外人相通。

○院前啓。答曰,不允。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2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平安監司書目,朔州府使金泰屹母在喪,義州府尹李溭罷黜事。

○平安兵使書目,鐵山報,唐將郭天成,率甲兵五十餘騎,步軍百餘名,自島中出來,府境塔古介結陣,以荊棘爲城,仍駐其處事。

○禁府,罪人朴忠立、孫奉、孫一男、孫應立、楊逗春、曺二男,拿來囚。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日氣陰霾之故,寢睡,比昨不安。四更,駝駱粥進御矣。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崔有淵事。答曰,不允。

○傳曰,大臣、推官引見。

○假都事金德俊,罪人鄭厚奄、朴先儉、朴後儉,拿來。

○兵曹啓曰,備局關云云。近因別備蒙賞,物情未妥。鄭應星論賞,上裁,何如?啓。答曰,加資。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吳大邦事。韓夢龍事。答曰,不允。

○假都事李善徵,罪人永伊,拿來。

○推鞫罪人朴忠立、孫奉、孫一男、孫應立,以韓渫因嫌誣告,放送,權大進、權繼、權絡,刑問各二次不服,永伊元情。

○有政。

○以李命雄爲兵曹正郞。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2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罪人崔惟吉,拿來囚。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寢睡平常,氣候與昨一樣,而五更,駝駱粥進御矣。

○平安監司書目,金守備齎咨上京事。

○罪人權大進、權繼、權絡,加刑一次,與趙興賓面質。

○平安兵使書目,童遊擊,自博川來到本州事。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新啓,公淸兵使李義培,聞變掩置,至使逆魁楊天植等叔父楊逗春,捕捉其侄,致令逃躱。前府使禹尙中,以機察下鄕,傳播於一家之人,漏洩遠近。公州洪振道,顯有指揮告變之跡,而不卽上聞,以致逆魁之類,擧皆知機逃躱。監司鄭孝成,亦不能先事設機,終至失捕。請李義培、禹尙中、洪振道,竝命拿鞫。鄭孝成推考事。逆賊事體,至嚴且重,而孫奉等,以告變人相訟之嫌,便蒙恩典,獄體不嚴。請今後,雖有如此之類,事情歸一後處置事。前兵使鄭應星,以米布別備,至陞資憲重加,聞者莫不驚駭,請改正。崔有淵事,停啓。答曰,不允。李義培、禹尙中,推考,鄭孝成、洪振道,似無所失,不必煩論。且逆獄雖曰嚴重,其中冤枉之人,不可不趁卽辨決。知其無辜,而猶待歸一,似未妥當。鄭應星,其廉謹盡職,不可不褒賞,亦勿煩瀆。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吳大邦事。新啓,李義培、禹尙中、洪振道拿鞫事。鄭孝成推考事。辭意同院啓。前義州府尹李溭,今此春信使之行,潛商二十七駄,使其軍官領渡自己私卜,亦爲付送,請拿鞫依律定罪事。答曰,依啓。李義培、禹尙中,推考,鄭孝成、洪振道,似無所失,勿煩。崔有海、許𥛚、吳大邦事,不允。前啓韓夢龍事,停啓。

○罪人彦春,拿來元情,罪人任生與權大進面質後,大進、繼、絡加刑,鄭厚奄刑問一次不服。

○義禁府,內擲奸[摘奸]。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義禁府啓曰,卽見假都事沈𪗆初八日成帖狀啓,則金山罪人李侹,知禮罪人楊天植,捕捉一時,拿去辭緣,前已兩度,祕密馳啓云,而其兩度狀啓,至今皆不入來,必是中間遲滯不傳之致。當此逆賊逮捕之時,緊急狀啓,終不遞傳,極爲痛駭。一路各官各驛,稽滯不傳處,令慶尙、公淸、京畿監司,一一査覈啓聞後,各別從重治罪,何如?傳曰,允。已上《禁府謄錄》

○夜一更,白雲一道如氣,起自艮方,直至巽方,長二十餘丈,廣尺許,良久乃滅。流星,出張星下,入東方天際,狀如拳,尾長四五尺許,色赤。

2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寢睡氣候,與昨一樣矣。

○罪人權大進、權絡、權繼,壓沙不服,鄭厚奄加刑第七度,承服。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李義培事。洪振道事。禹尙中事。鄭孝成事。鄭應星事。答曰,不允。吳大邦事,緘答間,姑停。

○罪人權繼,火刑承服,罪人鄭厚奄、權繼,軍器寺前路,行刑。

○假都事五員,聽傳敎出去。

○罪人永伊、朴先儉、朴後儉,刑問二次不服。

○罪人權大進、權純、權絡,加刑一次不服。

○傳曰,韓渫、趙興賓,解枷杻。

○罪人權純、永伊、朴先儉,加刑承服,朴後儉,加刑不服,楊天植、李侹,元情。假都事三員,出去。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李義培事。洪振道事。禹尙中事。鄭孝成事。孫奉等事。鄭應星事。答曰,不允。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備邊司啓曰,義州前府尹李溭,以臺諫所啓,今當拿來,義州非比他地,胡、漢往來門戶,且春信使回還時,如有金差偕來之事,不可曠官。新府尹申景珍,催促肅拜,給馬下送,交代後,李溭拿來,何如?傳曰,允。以上《禁府謄錄》

2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與昨一樣矣。

○罪人楊天植,刑問第九度承服。

○罪人永伊、朴先儉,軍器寺前路處斬,權純,以愚蠢不參,爲啓辭,仍囚。

○傳曰,上變人趙興賓等,放釋,令該曹,六品實職,爲先除授。

○假都事六員,出去。

○罪人趙浣,自現元情。

○權大進與楊天植面質後,加刑不服都事四員,出去。

○罪人鄭澹,元情,朴後儉、權絡,加刑不服。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李義培事。洪振道事。禹尙中事。鄭孝成事。孫奉等事。鄭應星事。答曰,不允。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李義培事。洪振道事。禹尙中事。鄭孝成事。鄭應星事。答曰,不允。

○罪人曺二男,刑問一次不服,朴後儉、權大進、權絡,壓膝不服,趙浣元情。入啓。命放送。

○曺二男,加刑不服,徐挺然、崔惟吉,放送。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義禁府啓曰,假都事前啓下三十員,幾盡出使,時方餘存,只有三員。楊天植,承服招內,援引現出者,其數甚多,餘存三員,必有不足之患。假都事十員,令吏曹差出,何如?答曰,允。以上《禁府謄錄》

2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鳳林大君夫人揀擇,退定於今月二十二日。

○罪人權大進父子、曺二男、朴後儉,加刑一次,不服。

○權大進父子、曺二男,加刑不服。朴後儉施爲次承服,以得聞逆謀,與參謀爲異,斷以知而不告,減死照律事,議啓。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答曰,不允。李義培、禹尙中、洪振道、鄭孝成事。停啓。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鄭應星事。新啓,趙興賓之子浣,初與賊黨,謀爲凶逆,以其謀言於其父。及其父上變之後,中間隱匿,觀望成敗,其父放釋之後,始爲出現。其不忠不孝,窮凶極惡之罪,不可以其父告變,而有所容貸。請拿鞫定罪。慶尙都事權稱,爲人凡庸,素無名稱,處事之間,每被侮弄,請罷職。答曰,不允。李義培等事,停啓。

○罪人彦春放送,鄭楫、趙有道,拿來。

○義禁府,內擲奸[摘奸]。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訓鍊都監啓曰,砲保價布,只爲軍兵過冬衣資,寒節臨迫,則許多軍兵,如兒之仰乳。若差遲時日,則猶未免呼寒受凍,情事可矜。故當初事目內,詳量道里遠近,近道則九月晦前,中道則十月望前,遠道則十月晦前排限,各道前期別定差使員,境上逢點,親領上納,而期限內未及上送者,守令罷職,都事推考,各別申明行會,非止一再矣。庚午條價布,京畿則山陵大役,獨當支過,而猶於歲前,已爲畢納。至如慶尙道陜川,全羅康津、海南,竝三邑,至今頓無形影,極爲未便。依事目,該道都事推考,各其守令罷職,而其中陜川、海南,則赴任未久,與久任有間,姑先從重推考,以懲怠慢不職之習,何如?傳曰,依啓。以上《訓鍊都監謄錄》

○午時,日暈,暈上有冠,色內靑外赤。未時申時,日暈,暈上有戴,色內赤外靑。

2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寢睡平常矣。

○京畿監司書目,長湍呈,金守備一行,到本府,直向京城事。

○罪人鄭楫、趙有道,元情。鄭楫放送,卽鄭澹之子也。楊天植言內,所與謀者,鄭澣,非鄭澹云,故其子放送。權大進物故,權絡承服。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鄭應星事。趙浣事。權稱事。答曰,不允。

○府啓,崔有海、許𥛚事。答曰,不允。

○罪人權絡,軍器寺前路,行刑。啓。

○罪人金潤、金聲達、金泰琮、金先立,拿來元情,趙澈元情,文希同名三人,拿來。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2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全羅道推考敬差官趙緯漢[趙緯韓]出去。傳曰,明日金守備,接見爲之。接見時,三嚴午初。

○慶尙監司祕密書目,入來。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答曰,不允。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鄭應星事。趙浣事。權稱事。答曰,不允。

○罪人文希同名人三名,金潤、金聲達、金泰琮、金先立,放送。傳曰,推鞫,明日,唐差接見後,爲之。

○罪人李戒順、任生、周命世、朴男、全今世,拿來。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自辰時至未時,日暈。

2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寢睡,與昨一樣平常,藥則進御矣。

○院啓,崔有海、許𥛚事,鄭應星事,趙浣事,權稱事。答曰,不允。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答曰,不允。

○義禁府啓曰,逆賊權繼、權絡、鄭厚奄、永伊、朴先儉等,已爲承服正刑。緣坐籍沒,罷其守令,降其邑號,破家瀦澤等事,依例擧行之意,捧承傳,何如?傳曰,依啓。

○罪人李戒順等,元情。

○罪人李戒順、全今世,放送。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義禁府啓曰,卽見公淸監司鄭孝成狀啓,則徐挺然奴婢竝十三口,因有旨,卽爲放送,而其於徐挺之,則以[無]朝廷放送之語,還爲捉囚云。當初挺之捉囚,不出於朝廷命令。況今徐挺然,朝廷旣已分揀放送,則其弟挺之,別無還囚之理,卽卽放送爲當。此意移文知委,何如?大臣之意如此,故敢啓。答曰,依啓。傳曰,明日推鞫,唐差接見後,爲之。

○政院啓曰,明日國忌齋戒,推鞫,何以爲之?敢稟。傳曰,過國忌後,爲之。以上《禁府謄錄》

2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與昨一樣矣。

○罪人禹尙中,拿來元情後,放送。

○罪人金介,拿來,任生、周命世,刑問各三次,不服。

○假都事一人,以南信祿,拿來事,濟州地出去。

○以鞫廳啓辭,假都事李必馦,珍山罪人金安國,失捕拿囚事,承傳。

○府、院啓,以國忌齋戒,姑停。院啓,權稱事,停啓。

○政院啓曰,明日,國忌正日,推鞫,何以爲之?傳曰,過國忌後,爲之。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一更,月暈左珥。

2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寢睡,連二夜平安。飮食,亦漸漸進御,入直,今後勿爲。

○罪人楊時泰、朴承白、趙完璧,拿來。

○管餉使書目,各處泉流庫人蔘,各樣物貨,大槪折銀十二萬一千四百餘兩,時遺在八萬一百餘兩,進慰、冬至兩行,付送人蔘八百八十二斤,折銀二萬一千餘兩,各人貿販逢授,今春應捧二萬一百餘兩。此外各屯農牛一百六十六首,馬驢九匹,中小船竝二十六隻,丁卯以後,貿販。別備,米太皮雜穀,竝五萬一千三百二十七石,屯田所出各穀,八萬一千二百九十三石等成冊,備邊司上送事。

○全羅監司書目,茂長呈,奴得立,弑主辭緣,旣已現露,令該曹處置事。

○以國忌,兩司無所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午時,日暈,白氣一道,起自乾方,直指巽方,漸移日傍,長竟天,廣尺許,良久乃滅。未時,日暈。夜一更二更,月暈。

2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穩寢。五更,駝駱粥進御矣。

○罪人周命世、任生、朴男,加刑二次,不服,周命世,物故。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新啓,趙熙賓,陰謀不軌之狀,旣發於其兄上變之書,交通諸賊之跡,又出於絡面質之招,其凶逆之狀,浮於浣,而尙今置而不問,請拿鞫以嚴討逆之典。珍山郡守金瑾接置逆僧於衙舍,敎訓其子弟,至於嫁與衙婢,情分甚密,及其逮捕之際,自衙軒脫逃,請拿鞫定罪。答曰,趙熙賓等,有意於告變,皆入其黨,交通之事,毋足深責。設或有罪,以厥兄之罪[功],宥赦宜當。金瑾,事涉無情,不必拿鞫。崔、許事。不允。

○院啓,崔有海、許𥛚事。鄭應星事。趙浣事。答曰,不允。

○罪人趙完璧、朴承白,移刑曹,楊時泰、文日光與楊天植,面質。

○推鞫廳啓曰,假都事李優,罪人分疏,請拿推。命拿推。

○趙澈,與楊天植,面質,楊時泰、文日光,刑問二次,不服。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2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啓曰,慈殿氣候,何如?答曰,氣候,幾盡平復。提調,自今日勿爲入直。

○傳曰,大臣、推官,引見。

○假都事朴漢英,罪人鄭澣,拿來。

○吏曹啓曰,逆賊權繼、權絡、鄭厚奄、永伊、朴先儉等,俱係沃川人,依《大典》,罷其守令,降其邑號,何如?傳曰,依啓。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鄭應星事。趙浣事。答曰,不允。

○罪人文日光,壓沙施爲次承服。

○以鞫廳啓辭,鄭澣拿來時,文書不爲搜探,假都事朴漢英,拿囚事,承傳。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趙熙賓事。金瑾事。答曰,已諭,不允。金瑾推考。

○罪人楊時泰、趙澈,加刑不服。

○罪人鄭澣與楊天植,面質後,刑問二次,不服,鄭澹,放送。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義禁府啓曰,文日光正刑事,已爲允下矣。今日夜深,明日行刑之意,敢啓。只楊天植,承服已久,而因安國等拿問後,正刑之敎,至今仍囚。安國捕捉,遲速未可期,使巨魁兇喘,不可久息於覆載之間,明日竝爲行刑,何如?答曰,依啓。楊天植,姑爲仍囚。以上《禁府謄錄》

2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氣候平常矣。

○進賀使譯官韓瑗等,奉勅書,本月十六日,到豐川。

○冬至使高用厚書目,十月初一日,到登州,十一日,發向北京事。

○陳慰使鄭斗源書目,十月初二日,自登州,發向北京事。

○罪人楊時泰、趙澈、鄭澣,加刑不服。文日光,軍器寺前路,行刑。

○院啓,崔有海、許𥛚事。鄭應星事。趙浣事。新啓,典獄主簿黃敏德爲人,愚劣麤鄙,徵索酒肉於獄卒,無日不醉,請罷職事。答曰,不允。黃敏德事,依啓。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趙熙賓事。金瑾事。答曰,不允。

○罪人鄭澣,加刑二次壓沙,不服,楊時泰、趙澈,加刑二次,不服。

○禁府,內擲奸[摘奸]。

○有政。

○以金尙憲爲賓客,李楘爲副提學,李明漢爲禮曹參議,辛啓榮爲修撰,成俊耉爲黃海監司,鄭百昌爲兵曹參知,李如璜爲同知,韓渫爲軍器主簿,趙興賓沃川縣監,特旨除授。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訓鍊都監啓曰,因備邊司啓辭,平安道替防軍二百名中,騎兵一百名,左司左哨官成仲耉率領,砲手一百名,右司後哨官李信民率領,今二月二十七日,當爲發送。俵衣次步木各一疋,三人竝刷馬一匹,軍器載持馬,每哨各四匹,令兵曹題給,落幅紙,令戶曹題給,兀羅鞋,令本道造給,且赴防充軍,例爲別試才,論賞以送,依此擧行,騎兵所騎馬,自都監,點其上中下,分等以送,喂養馬料,依此題給,馬鐵,亦爲隨便備給,前往軍三百八十三名,替防卽時出送之意,本道監司兵使處,竝爲行會,何如?答曰,依允。以上《訓鍊都監謄錄》

○夜三更,月暈。

2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平安矣。

○傳曰,慈殿氣候,時未平常。大君夫人再揀擇,本月二十六日退定。

○禮曹啓曰,回還謝恩使譯官韓瑗,齎來勅書,郊迎吉日,來三月初三日辰時。同勅書乙良,依前例,令本道守令,擎奉上來事,黃海監司處,下諭,何如?傳曰,依所啓施行。

○禮曹啓曰,迎勅習儀,初度二十七日,二度三十日。啓。

○罪人楊時泰、趙澈,加刑二次,不服。鄭澣,加刑一次,火刑壓沙,不服。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趙熙賓事。金瑾事。新啓,沃川縣監趙興賓,以上變之功,固當有賞典,豈無相當可授之職,而必除此臨民之官乎?況本縣乃其所居之地也,非但有違於法例,吏民聞之,亦必相顧而錯愕,吐舌而唾罵,其可能號令一邑而服其心乎?請遞差。答曰告變人唾罵者,乃是逆黨,豈可爲此廢賞哉?所論不中,勿爲煩瀆。他事,竝不允。

○罪人鄭槫,拿來。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鄭應星事。趙浣事。新啓,康津縣監南宮煜遞差事。沃川縣監趙興賓,改正,更授他可堪之職事。竝不允。

○罪人鄭槫,元情承服後,行刑。

○罪人趙澈,物故,楊時泰、鄭澣,加刑二次,不服。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巳時午時,日暈。

2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平安矣。

○府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趙熙賓事。金瑾事。趙興賓事。答曰,不允。趙興賓,令該曹,他邑守令相換。

○刑曹啓目,全羅監司書狀內,茂長弑主罪人之狀,極爲兇慘,而推考敬差官,驛路凋弊,勿爲各送,令趙緯韓,仍察之意,下諭,何如?傳曰,允。

○院啓,崔有海事。許𥛚事。鄭應星事。南宮煜事。趙興賓事。趙浣事。答曰,不允。趙興賓,他邑守令相換。

○罪人鄭澣,刑問六次,壓沙二次,火刑一次,承服。鄭澣、楊天植,軍器寺前路,行刑。啓。

○假都事李沔,罪人鄭槫父鄭潚處絞事,務安地出去。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五更,月犯南斗第三星。

2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慈殿,藥房問安。答曰,平安矣。

○義禁府啓曰,文日光、鄭槫,已爲正刑。緣坐等事,依例施行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政院啓曰,自前逆魁正刑之後,例有告廟、頒敎之擧,令該曹,稟旨施行,何如?傳曰,依啓。

○春信使朴蘭英書目,二月開市,萬端通情,終始不聽事。

○平安兵使書目,龍胡率累百胡商深入,則極爲難處,令廟堂指揮事。

○政院啓曰,時無刑推罪人,他罪人入來後,推鞫爲之,何如?答曰,依啓。

○禮曹啓曰,逆魁鄭澣,旣已正刑,告廟、陳賀、頒敎等事,依前例,不卜日,來二十四日擧行,何如?傳曰,依啓。陳賀勿爲,可也。

○府、院前啓。答曰,不允。南宮煜事,依啓。趙興賓事,停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2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頒敎,權停禮爲之。頒敎時,王世子出宮,未初。傳曰,頒敎,百官加爲之。以政院取稟,傳旨,雜犯死罪以下,竝宥。

○觀象監,二十三日夜五更,月犯南斗第三星。啓。

○府啓,金瑾事。答曰,事涉無情,又經大赦,不必深治。前啓,趙熙賓、許𥛚、崔有海事。竝停啓。

○院啓,鄭應星事。趙浣事。新啓,軍器主簿韓渫上變之事,非出於爲國。初與賊黨連謀,爲李義培、洪振道等,發覺脅持之故,不得已告變。至於孫奉等四人,以私怨誣陷,徐挺然許多奴子,聽人指嗾,混同書呈,以致無罪人被累破家。六品之官,實爲僭賞,請改正。韓渫上變書。有徐挺然等奴子無不知之之語,及供招之時,稱以公州衙子弟,以爲各人等奴子必知之云,故書呈云。身爲衙童,敢以己意,誣陷不辜,請拿鞫。答曰,不允。韓渫之告,眞贗相雜,不無其罪,然功亦非細,不必改正。其供招中,所謂衙童之言,似是托辭,勿爲見欺,可也。前啓,崔有海、許𥛚事,停啓。

○罪人李孝誼,拿來。

○謝恩,修撰辛啓榮。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義禁府啓曰,傳敎矣。臣等放未放磨鍊時,招律官,考諸律文及赦文內辭緣,則李一元事,係殺人而律文內,管下人杖殺,元罪杖一百永不敍用。雖時未決折,其罪不至於償命,似當在蒙宥之中,故以放書啓。白愛福,則《大明律僞造印信曆日條》,僞造曆日者斬云,其罪雖似雜犯死罪,而《大明律》常赦所不原條[內],又有作[詐]僞,雖會赦,竝不原宥之文,故前日桂仁,以此罪,亦不得蒙宥,至於審理冤獄之時,以冤枉,始得蒙放。且龍友龜,盜踏印信,圖出解由,其罪狀,則與白愛福,大槪相近,而《大明律》盜用都督府印信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云,龍友龜與白愛福之罪,似不當。故友龜則書於類放,愛福則不放矣。臣等所見如此,而不敢自以爲是,伏候睿裁。答曰,知道。李元一[李一元],係于殺人,龍友龜,情涉詐僞,以此論之,則似不當蒙宥矣。以上《禁府謄錄》

2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提學李楘。

○罪人李一命、金大海,拿來,各刑問三次,不服。

○禁府啓曰,逆賊鄭澣、楊天植,已爲正刑。罷守令,降邑號等事,依例擧行事。傳曰,依啓。

○義禁府啓曰,江陵罪人沈箕發、玉梅,已爲拿來。罪犯倫紀,自本府推鞫乎,三省推鞫乎?傳曰,前例相考爲之。又啓曰,傳敎矣。前年李景瑞、桂香獄事相近,而景瑞則淫奸其三寸姪女,箕發則淫蒸其三寸叔妻,桂香官娼,玉梅士族,係于倫紀之獄,不可淹延時月,三省推鞫似爲宜當矣。傳曰,依啓。

○院啓,鄭應星事。趙浣事。韓渫事。公州衙子弟事。新啓,別坐朴漢英,爲人愚劣,不辨菽麥。頃以假都事,往拿逆澣,中路逢高靈軍,以爲賊兵,恇㤼墜馬,求哀乞命,無所不至,聞者莫不絶倒,請罷職不敍。答曰,不允。朴漢英遞差。

○府啓,金浣[趙浣]事。答曰,不允。

○有政。以高傅川爲靈巖郡守,鄭斗慶爲扶安縣監,鄭致和爲典籍,李元鎭、崔身獻爲刑曹佐郞。沃川縣監趙興賓,懷仁李德,相換。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2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義禁府,罪人任生,物故。啓。

○禁府啓曰,江陵沈箕發、玉梅,三省推鞫事,命下矣。逆獄方張,三省推鞫,不可一時竝爲,逆獄結末後,爲之,何如?傳曰,允。

○吏曹啓曰,逆賊文日光、鄭澣,俱是陜川人,楊天植,大興人,已爲正刑。法當罷其守令,合倂於他邑,而但陜川,非但物衆地大,舊有汚俗之稱,今爲逆黨之窟,不可無守土之官,似當有別樣處置,議大臣定奪,何如?傳曰,允。

○傳曰,侍藥廳都提調以下,祈禱祭獻官、執事,書啓。

○吏曹啓曰,頒赦後,別歲抄,例爲書啓。如永不敍用,准期不敍,災傷罷職,中下等,亦依近例,竝爲書啓乎?傳曰,竝爲書啓。

○罪人李一命、金大海,加刑一次後,仍囚。

○罪人昌達、昌文、昌晩、昌慶,拿來。

○罪人朴禧集、柳之燧,拿來,元情後,假都事六員,出去。

○府啓,金瑾事。答曰,不允。

○院啓,鄭應星事。趙浣事。韓渫事。公州衙子弟事。朴漢英事。答曰,不允。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一更二更,巽方,有氣如火光。

2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沈器遠、張維、鄭廣敬、金南重等處女,竝禁婚。

○院啓,以全數避嫌,姑停。

○府啓,金瑾事。答曰,不允。

○御營廳,內擲奸。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2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平安兵使書目,春信使及金差阿之好、仲男等,率從胡五十名出來,而龍胡段,率胡商隨後出來云云事。

○禮曹啓曰,慈殿玉候,經月違豫,擧國臣民,遑遑憂悶,幸賴宗社保佑,今已平復。《五禮儀》云,國有大慶,則陳賀,請卜日陳賀。大臣之意如此,故敢啓。傳曰,依啓。

○陳賀吉日,今月三十日。啓。

○禁府,鄭澣子昌達處絞。啓。

○府啓,金瑾事。答曰,不允。院啓,鄭應星事。趙浣事。公州衙子弟事。韓渫事。新啓,權純,乃大進之姪子,其謀爲兇逆之事,已爲吐實,而尙稽典刑。朴後儉,亦大進一家之人,兇黨所爲,旣已輸情,則所當論以極律,而謂之知謀不告,請竝正常刑事。昨日迎勅習儀時,堂上,只有一人,三四品,亦只有一人。請除老病、公故人外,竝推考。答曰,趙浣事,依啓。權純等,已爲議處,不必煩論。其餘,竝不允。朴漢英事,停啓。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政院啓曰,義禁府郞廳以大臣意來言,韓景祐狀啓所云,罪人洪聖澄,或在高陽、長湍等處,發遣都事,捕捉宜當云。敢啓。傳曰,知道。以上《禁府謄錄》

○訓鍊都監啓曰,赴防軍人等,落幅紙或白紙,不爲題給云,此訴的實乎,問于政院。政院啓辭,赴防軍人等,落幅紙及白紙中,題給與否,問于訓鍊都監,則戶曹曾已防啓,故不爲題給云矣。傳曰,前例相考題給事,傳敎矣。近來落幅紙,自試所盡送於備邊司,本曹無一張輸送,故不得題給之意,前已入啓。以白紙題給之規,取考謄錄,則廢朝時,一番有此例,癸亥以後,曾無白紙題給之擧。每人石首魚一束題給,以慰遠戍之心,何如?傳曰,依啓。各一束加給,可也。以上《訓鍊都監謄錄》

○自辰時至午時,日暈兩珥。未時申時,日暈兩珥。夜一更二更,北方艮方,有氣如火光。三更四更,艮方巽方南方,有氣如火光。

○傳曰,沈器遠、張維、鄭廣敬、金南重等處女,竝禁婚,其餘,許婚。以上故判書《朴鼎賢家日記》

2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趙浣,拿囚。

○備忘記,侍藥廳都提調左議政,鞍具馬一匹賜給。提調洪瑞鳳,副提調姜碩期,御醫申得一、李英男、李希憲、堅後閔、李絡、金景行、金嗣男,竝加資。史官卞時益,六品遷轉。鄭致和,陞敍。通禮李惟聖,針醫柳後聖,熟馬一匹賜給。掌務官孫夢象、金孝忠、宋擎日,針醫裵以龍、安彦吉、朴泰元,半熟馬一匹賜給。掌務官李誠立,兒馬一匹賜給。

○傳曰,三省推鞫委官,右相進去。

○禮曹啓曰,慈殿平復,擇日進賀事,傳敎矣。外方竝爲進箋之意,行移。且《五禮儀》,有只爲陳賀,而無頒敎之時,今則何以爲之?敢稟。傳曰,勿爲頒敎,除進箋,以除民弊。

○備忘記,祈禱祭獻官金尙容等,熟馬各一匹賜給。典祀官奇晩獻等,及大祝金壽益等,各兒馬一匹賜給。諸執事監察,各上弦弓一張賜給。

○王世子,率百官,陳賀出宮,正時卯正。

○春信使書目,金差二人及從人竝二十九人臣一行,本月二十四日渡江,瀋陽事情聞見事。

○義禁府啓曰,趙浣,似非本府罪人,自鞫廳推鞫,宜當。敢啓。傳曰,趙浣等,曾爲告變,與大進父子,佯若同謀,其預知之事,不足爲咎也。今此拿鞫,乃是趁不上來之罪,自本府推問,宜矣。

○府啓,金瑾事。答曰,不允。

○院啓,鄭應星事,韓渫事。公州衙子弟事。權純、朴後儉正刑事。答曰,不允。

○司僕寺內擲奸[摘奸]。

○有政。以李景仁爲正言,奇宗獻爲伊川府使,李𡹘爲平壤庶尹,李祖先爲禮曹正郞,洪瑞鳳加崇政,姜碩期加嘉義,御醫申得一加資憲,李英男加嘉義,李希憲、堅後閔、李恪[李絡]、金景行加嘉善,金嗣男加通政,以上賞加。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卯時,有赤雲如氣,直立日上,長丈餘,廣尺許,良久乃滅。自午時至申時,日暈兩珥。酉時,日有重暈,內暈有兩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

○傳曰,陳賀,權停禮爲之。

2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府啓,金瑾事。答曰,不允。

○傳曰,鳳林大君家舍,令該司,次知內官言聽,營繕以給。

○院啓,鄭應星事。韓渫事。公州衙子弟事。權純事。朴後儉事。新啓,扶安縣監鄭斗卿,年少疏闊,未諳世務,用於文翰,則其才可取,而試於治民,實非所堪,請遞差。答曰,鄭應星,非虐民干澤之類,今玆賞加,似無不可矣。權純等事,令鞫廳,更爲議處。韓渫及公州衙子弟事,不允。鄭斗卿事,依啓。

○罪人楊桓,拿來元情,與柳之燧面質後,刑問二次,不服,停刑仍囚。柳之燧,又告權克寬,鞫廳,啓請拿來。答曰,姑勿拿來,以上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御營廳啓曰,後運御營軍,明日當準朔罷送。北二營入直軍,依前例訓鍊都監軍替入之意,敢啓。傳曰,依啓。以上《訓鍊都監謄錄》

○侍講院啓曰,慈殿平復,陳賀箋文,承文院官員,所當躬親進呈,與本院官員,査對安印,而昨日夜深後,使下人來呈。問其曲折,則以爲,官員箋文戡[勘]正之際,闕門已閉,未及入來云,本院不得已獨爲査准。事體駭異,請承文院官員,推考。傳曰,依啓。以上《侍講院日記》郞廳金朝潤校。日記廳郞廳沈國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