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九年/閏十一月

十一月 閏十一月 十二月

閏11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開城留守書目,江遊擊去月二十九日到本府,問答挽留事。

○三省問事郞廳權淰,代洪𫕱

○接伴官書目,鐵山報,島中事情事。

○三省罪人萬水、賤花,刑問二次不服。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傳曰,三省推鞫,今日姑罷,明日加刑。《禁府謄錄》

○辰時,日暈右珥。

閏11月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尙憲。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京畿監司書目,長湍呈,江遊擊到開城府,姑爲仍留,待回下,必欲上去事。

○平安監司書目,島中事情事。

○副元帥書目,島中別無犯岸事,罷兵還歸事。

○都承旨金尙憲啓。大槪,承文提調同成均副賓客遞免事。答曰,令該曹,考例處置。

○備邊司啓。傳曰,黃都督旣入衙門,作亂之人,亦爲伏誅,則其復位云者,似非虛事[辭]也。開城府所在差官,還爲入送,殊未妥當,令廟堂速爲議處事,傳敎矣。還爲入送,殊未妥當,上敎允當,急遣宣傳官,馳諭于所在官,使之上送,宜當。傳曰,依啓。且卽見接伴使狀啓,朝廷始信之意,令宣傳官,亦令言及。

○吏曹,江遊擊接伴官徐挺然。

○府啓,典籍鄭弘遠、姜翼文、楊時遇等,俱以賊臣鷹犬爪牙,或附會廢論,或身犯贓汚,或陷害忠良,而至今偃息田里,亦是昭代之寬典,頃日之政,竝皆朝列,除目一下,物情駭異,請竝削去仕版。答曰,迪簡在庭,古之美政,不必煩論。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傳曰,三省推鞫,今日姑罷。《禁府謄錄》

閏11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趙邦直,侍講官趙緯韓,檢討官具鳳瑞,假注書柳俊昌,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自多方,止疑有缺文。

○吏曹,黃都督問安官李復陽。啓。

○院啓。大槪,各道營將中,尤甚不合者,令監司一一澄汰,自今除已行閫帥者外,武臣堂上以上,未經營將者,非有表表著稱,則絶不得擬望於兵、水使,營將有聲效者,次第奬用事,令廟堂,商議施行事。全羅右水使黃溭,爲人庸鄙,素無名稱,及授本任,益肆濫滑,托以救荒,分徵不當徵之物,終爲私用,斫竹造扇,專責僧人,寺刹皆空,邊將有修葺官舍者,自營中勒給蓋瓦,倍責其價於本堡,南中之人,莫不唾鄙,請削去仕版。答曰,依啓。黃溭推考。

○府啓,典籍鄭弘遠等,俱以賤[賊]臣鷹犬爪牙,弘遠,則爲參禮察訪時,陷害考官,使之遠配,或有冤死者,仍爲發身之資,濫竊科第,旋入臺閣,傷人害物,罔有紀極。翼文,則附托凶孽,奴顔婢膝,歷敭華顯,及爲忠原,身犯贓汚,至於囚繫拷訊,時遇,則累陳廢疏,圖占科第,罪得倫紀,請竝削版。答曰,竝遞差。

○傳曰,明明日江遊擊,當爲接見,政院知悉。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平安監司書目,都督票文謄書上送事。

○傳曰,召對爲之。

○黃都督問安官李復陽出去。

○府啓,鄭弘遠等削版事。答曰,已爲遞差,勿爲煩論。

○院啓,黃溭削版事。答曰,已爲推考,不必煩論。

○大司諫李明漢,持平金霱,避嫌遞差。

○明日江遊擊接見,三嚴午初。

○有政。吏批,以金南重爲司諫,李惟達爲掌令,鄭光績爲判府事,鄭經世爲知事,金世濂爲軍器正。兵批,李時英爲黃海兵使。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金尙憲,侍讀官趙緯韓,檢討官具鳳瑞,假注書柳俊昌,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多方》,自厥圖帝之命,止勉於善也。

○傳曰,前日玉堂箚子,已盡回啓耶?厥後何不回啓乎?《禁府謄錄》

○辰時,日暈兩珥。

閏11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大槪,江遊擊入來後,因所帶家丁等,懷憤抑勒,翌日宴,尙不受之,今日接見停寢,觀勢後日爲之,何如?傳曰,允。

○府啓,鄭弘遠等事。不允。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傳曰,靑陽獄事敬差官趙啓遠、安獻徵罷職放送爲只爲,吏曹等傳敎如敎。《禁府謄錄》

閏11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金世濂爲副應敎,李命雄爲副校理。

○備邊司啓,大槪李曙,前以都體府畿輔摠戎使爲稱矣。今者旣無都體察,李曙只稱畿輔摠戎使,宜當,敢啓。傳曰,依啓。

○三省推鞫廳,以委官意啓,淑女所供如此,自己稱冤之言,雖不足取信,而事干皆已發明而死,咀呪之事,無明白可據之端,此獄事,何以爲之?敢稟。傳曰,萬水等,終雖諱死,當初承服之招觀之,則頗涉可疑也。大抵此事,承服在先,發明在後,未知何者爲是耶?有犯而得免,則死者難慰,而後弊無窮,無辜而就戮,則其情事,亦甚矜惻,明察議啓。又啓曰,伏承聖批,滿紙丁寧,其哀矜明愼之意,溢於言表,臣等聚首感惕,不知所達,今此獄事,極涉難明,文書浩穰,雖不得一一枚擧,取考元告等當初供辭,有曰父之致疾,不無可疑之事,而未得分明端緖,不可以此成罪。又有病人譫語,一家夢兆,多有可疑之事,皆曰申淑女咀呪所致,而事跡不明,未得發狀,今因李潛之死,始知咀呪之無疑云,元告之致疑,本出於無頭兒,而無頭兒出處,終未指的,與婢夫密語,果涉綢繆,而考見日月李淹之招,則淑女之被黜,在於九月間,李涵之招,則曰端月家密語,在於戊辰春夏間,日月之差謬如是。且死兒之奪來,在於李效元未死之前,埋骨之覓納,在於淑女舅已死之後,此等事跡,皆不明白,此不過人子復讎之至情,而無所不用其極,而致有此疑也。萬水等雖承服在先,前後招辭,亦有異同,固難取信,而天威之下,八次嚴刑,終始發明,至於賤花,則乃李漸所私之婢,妬忌乃其常情,豈肯爲其所使,與淑女陰謀。又豈肯爲淑女發明,自斃於嚴刑之下哉?淑女多言行惡,得罪於夫黨,至於被黜,其夫亦同參於元告,必有所自取矣。以此疑其咀呪,事涉無據,以獄體言之,事干皆已發明而死,獄不得成,臣等淺見,更無所陳,伏惟上裁,何如?啓。傳曰,分揀。又啓曰,淑女分揀事,命下,令禁府放送之意,敢啓。傳曰,依啓。

○禁府啓,趙啓遠、安獻徵等,以獄事究竟後,稟處爲敎矣。淑女獄事,已爲究竟,何以爲之?傳曰,竝放送罷職。

○傳曰,召對爲之。

○府啓,鄭弘遠、楊時遇等削版事。不允。姜翼文事,停啓。

○傳曰,明明日,差官接見爲之。

○有政,吏批,以金光炫爲大司諫,吳竱爲持平,嚴愰爲坡州牧使,鄭廣敬爲同義禁,金霱爲禮曹正郞,兪省曾爲輔德,李明漢爲戶曹參議,高傅川爲判校,金世濂爲副應敎,李命雄爲副校理。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金尙憲,檢討官具鳳瑞、羅萬甲,假注書柳俊昌,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多方》,自今至于爾辟,止豈無意哉。

閏11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黃海監司書目,松禾金慶恒、江莘,一時本月初三日出來事。

○兵曹啓,幼學李漸稱名人,自開陽門入來,差備門外擊錚,令攸司,囚禁治罪,何如?啓。傳曰,依啓。

○明日江遊擊接見,三嚴午初。

○傳曰,召對爲之。

○府啓,鄭弘遠等事。不允。

○兵曹啓,備邊司啓云云。凡守令薄待營將,營將之貽弊列邑者,竝爲廉察事,三南御史處,以此意行移,何如?啓。傳曰,依啓。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李敏求,檢討官具鳳瑞、羅萬甲,假注書柳俊昌,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多方》,自天惟求爾多方,止尤爲明驗。

閏11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四書諺解》二件,宗簿寺頒賜一件,讀書堂被抄趙胤錫[趙錫胤]給之。

○副元帥書目,今初三日回到安州,姑留待變事,島中出來譯官崔應天言內,島中事情事。

○院啓,黃溭削版事。答曰,罷職。

○府啓,鄭弘遠等事。不允。

○初七日召對,具鳳瑞所啓,疑心之試生員,極成弊習,至有盜竊謄書者,仍得參榜,議者以爲,生員試,試以賦辭,則可除其弊,故相李德馨亦云。分試以賦辭好矣。上曰,疑心之弊若此,矯弊之策,只當先正士習,祖宗舊法,不可輕改,然拔其雷同,雖不滿額數,只以實才試取,似爲有益,令禮官議啓。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五更,有霧氣。

閏11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朴安悌爲宗簿正,李德泂爲判中樞,林得悅、李時楳爲正言,沈溟爲直講,趙景禛爲軍器正,兵批,鄭應星爲知事,李榏爲全羅右水使,李溟爲同知,金蓍國爲僉知。

○謝恩,副應敎金世濂。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趙邦直,侍講官金世濂,檢討官具鳳瑞,記事官權堣、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多方》,自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止猶曄然溢於簡冊也。

○接伴使書目,宣川報,都督差官樊化龍等四人,各率家丁出來事。

○傳曰,召對爲之。

○府啓,鄭弘遠等事。答曰,如是堅執似過,勿煩。

○院啓,黃溭削版事,停啓。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鄭之羽,侍講官金世濂,檢討官具鳳瑞,假注書洪柱一,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多方》,自立政,止喪亡無後。

○傳曰,召對爲之。

○府啓,鄭弘遠等事。不允。

○院啓,大槪西路守令,邊方重地及賊路防守處外,其餘守令,則以文官中,有聲望者交差,以副西民之望事,人之罪惡,莫大於弑逆,國之刑法,亦莫重於弑逆,發告莫大之罪逆,事苟無實,則亦必反其罪而致其法,蓋不如是,則或因嫌誣構,或希冀妄訴者,將接跡無忌,而民無所措手足也。此先王立法之意,至嚴且重,而爲後世深遠慮也。咸陵君李澥等,以申淑女弑舅等罪,發狀起獄,此實莫大之惡逆,苟有實犯,當伏常刑,若無明驗,告者宜坐,當初所告,雖出於爲父兄復讎洩冤之至情,元狀之中,只擧難明疑似之說,而未有明白事跡可指爲弑舅之實狀者,其所謂事干等,嚴刑窮訊,至死於杖下,而亦未得證驗之端,可據爲弑舅之斷案者,事皆無徵,獄竟不成,則國家三尺之法,自有其律,不可廢屈,以啓日後無窮之弊,元告人李澥等。請令攸司,依律科罪,以重國法。答曰,依啓。西路守令事,令體臣量處。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傳曰,薄衣軍士襦衣題給事,已爲,傳敎矣,何以爲之乎?回啓,兵曹啓曰,傳敎矣。自前規例薄衣軍士,本曹郞廳親自摘奸,名數入啓後,卽爲移文戶曹,則戶曹計名造衣,送于本曹,使之分給矣。今年亦依舊例,卽爲移文戶曹,而戶曹趁未造送,曲折臣曹未能詳知矣。敢啓。傳曰,知道。使之速爲造給,曹啓曰,前日傳敎薄衣軍士等襦衣,今日已爲分給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兵曹謄錄》

閏11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啓曰,今日內殿産室廳排設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接伴使書目,島中譯官玄頊告目,都督十一名王應元、耿仲裕、陳都、張捷四人,初欲綁送軍門,而今則盡告身,張捷以元惡旣除,餘衆鎭定意,且西糧八隻,島中入來事。

○司憲府啓本,前吏曹判書金尙容,參議鄭百昌等,李行遠等三人,竝擬淸望罪,杖八十,贖奪告身三等。啓功減一等。

○禁府啓本,李時達刑十五次,李仁忠刑八次,高用厚九次,金泰健十五次,林茂生二十二次,梁貴生十五次,金哲縫八次不服,加刑啓。傳曰,依允,盧克繼十八次不服,加刑啓。傳曰,嚴刑得情。

○持平吳竱啓,臣曾以侍讀官進講時,今吏曹判書李貴,亦爲入侍,論及追崇事,有曰以臣爲吏判,則當一時驅逐異論之人,卽成大禮云,臣不勝驚愕,心語口曰,曾聞此人於榻前,有希望相位之言,以今觀之,信不虛矣,卽欲有所糾正,而旋念曾希相位,而尙寥寥,今之言也。獨受理乎?聖明在上,而必無是理,以此泯默而退矣。豈意今者,乃有是除乎?國言籍籍[藉藉]咸曰,旣有捧行下吏判將有白活政丞,聖明之世,豈意有此說,臣竊痛焉。噫,大小官職,毋非法令而設,況天官冢宰,爲任如何,而人臣敢以私求,人主敢以應求哉?殿下試毋牽私無遽怒,只以義理之至公至正者思之,李貴之請爲追崇者,其眞謂是禮之合理乎?臣知其意在好爵,則假是說以要之也。殿下之除貴以吏判者,其眞謂人器之相稱乎?臣知其意在追崇,則餌是爵以要之也。是上下交相要,以成其私也。彼李貴固不足道,殿下何忍爲是事乎?殿下只欲追崇之成,而不復念王章之亂,名器之賤,爲累於聖德,有損於國體,假使追崇,因是人而得成,以伸殿下之志,所得其能償所失乎?人主擧措,必須慮後,誠使嗜利無恥之輩,踵貴故智,迎合上意,駸駸然皆欲得某官某職,則殿下其能一切却之乎?却之,則伊誰云憎,不却,則國不爲國,臣恐殿下於時[是],必有不勝其悔者矣,臣竊聞頃日相臣以下齊會朝堂,朝議[儀]在是,國法在是,而李貴,叱辱重臣,至於爾汝,相臣以下失色抑首,莫敢誰何,臣固未知因何事發怒,而設有當怒之事,國家事,非一家事,自當從容論難,何敢肆其氣焰,詬辱鄙倍,蔑朝議[儀]無國法,至於此極乎?李貴視朝臣,固已無人,而所不敢犯者,獨殿下爾,雖使李貴,妄有所請,殿下若有以抑之,則猶有一毫畏憚之念,而今殿下,從其請矣。竊恐將無所不至,而殿下之國事,終至於無可奈何而後已也。臣曾忝諫官,猥陳瞽言,而殿下不但其時特霽雷威,厥後連除言地,至於今日。又有是拜,則以爲前言爲過,而導之使言也。況於頃忝玉堂時,因臣等進言,賞以廏馬,此實千古興亡之躅也。殿下何嘗不樂聞直諫乎?如使臣能因其求拜吏判時,嚴辭直斥於榻前,則殿下必不肯有是除,設有是除,安知李貴不以其因臺官不請推考,致慨世之心,能畏義服善,而不敢肆然行公乎?臣不惟不能防微,故致有今日無前之過擧,此無非臣疲軟懦弱不明不忠之罪,臣何望[敢]獨立敢言於已著之後,以毋負殿下委寄言責之盛意乎?決難冒居,請命遞斥。答曰,勿辭,退待。

○府前啓,鄭弘遠、楊時遇削版事,停啓。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鄭世矩,侍講官金世濂,檢討官具鳳瑞,假注書洪柱一,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立政》,自亦越成湯,止州有伯是也。

○黃海兵使書目,鳳山報,唐差都司樊化龍等,率家丁二十名,初九日指向載寧事。

○傳曰,召對爲之。

○政院啓,今日吳竱避嫌啓辭,何以日暮後書入乎事,傳敎矣。臺諫巳末來傳啓辭,而文字甚多,注書正書之際,未免差晩矣。傳曰,臺諫啓辭來在闕中,始爲構草前例耶。何其傳之太晩耶?政院啓,凡臺諫啓辭,與同僚完議構草後詣闕,而至於自己避嫌,則或在家起草,至臺廳改書,或思量措語,至臺廳起草,初無規例矣。傳曰,知道。避嫌啓辭,在家起草以來,乃是常情也。如此寒天,入坐臺廳,半日凍餒,而呵筆書呈,豈人情哉?此事極爲可怪,無乃欲爲至公[巧],而不覺其計之拙耶。以如彼拙謀,欺予難矣,吳竱以此。又爲引避。

○府啓,持平吳竱引嫌而退。滿紙縷縷,皆涉難言,其中雖有過激之語,無非盡言不諱之意,君明臣直,此焉可見,至於李貴之求拜吏判等事,果爲無謂,而此人病痛,常在言不擇發,似不必以此深咎,當初不爲直斥,意亦有在,則少無疲軟懦弱之失,請出仕。答曰,依啓。且李貴之自薦,殆無虛月,而吳竱之致疑,始於近日,未知其故何哉?若因其自薦,以爲應求,則爲相亦已久矣,何待九年也?設或應求,其功在社,其職一品,其識見過於人,望重元勳,置之天官,固無不可也。以自薦爲罪,則何往而今始論之以應求,則爲兵判時,何不糾正乎?事甚可疑,未曉其志也。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秋信使朴𥶇書目,臣之一行,本月初二日瀋陽離發,初八日無事還越江事。

○義州府尹書目,胡差骨者、滿月介、仲男等,率從胡七十一名出來事。

○政院啓,李澥二品宰臣,移禁府處置事,刑曹入啓蒙允矣。其餘,則旣非宰臣,刑曹照律處置而已,不當移送禁府,何以爲之?傳曰,竝令禁府處之,可也。

○禁府李澥、李潗、李義吉、李淹、李淰、李浚、李涵、李潛妻靑淑,拿囚。啓。

○持平吳竱再避,大司憲姜碩期,掌令權淰、李惟達,以南以雄儀賓假郞廳遮帳侵責典設司事照律,同照異律引避,諫院啓出,吳竱遞,姜碩期以下。

○禮曹啓,大槪筵臣啓辭云云,以此遂廢疑心,則近於因噎而廢食,近見生員應擧之人甚多,初試錄名幾至數千人,爲考官者,苟能就許多試卷中,耐煩詳査,拔去雷同,且毋太拘程式,專取文義通達者,則謄竊[竊謄]之弊,漸次可革,而額數之不滿,尤所慮也。敢啓。傳曰,依啓。今後雖不滿額數,只取實才,以革可駭之習。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禁府啓曰,李復元妾召史,則方在靑陽地,發遣羅將拿來,而李漸,則以擊錚事,囚禁刑曹,與他人一體拿囚之意,敢啓。答曰,依啓。女人勿爲囚禁。《禁府謄錄》

閏11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江原監司書目,金化定配罪人鄭湛物故事。

○慈殿,二品以上問安。答曰,別無痛證,勿爲問安。

○禁府啓,李澥等已爲拿囚矣,李復元妾豆非,則方在靑陽,發遣羅將拿來,而李漸,則以擊錚事,囚禁刑曹,與他人一體拿囚之意,敢啓。傳曰,依啓。女人勿爲囚禁。

○禁府,李漸拿囚,靑淑放送。

○政院啓,節屆隆寒,依舊例視事停稟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持平吳竱三避。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禁府啓曰,以本府草記李復元妾豆非,發遣羅將拿來事,答曰,女人勿爲囚禁事,傳敎矣。豆非,則依傳敎勿爲拿來矣。已爲在囚李潛妻兪靑淑,何以爲之?敢稟。答曰,放釋。《禁府謄錄》

○自一更至三更,月暈。

閏11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金尙憲,侍講官金世濂,檢討官羅萬甲,記事官權堣、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立政》,自立政任人,止故略之也。

○有政。吏批,以李顯英爲大司憲,尹墀爲大司諫,朴安悌、李坰爲掌令,姜碩期爲兵曹參判,金崇祖爲注書,朴慶元爲刑曹正郞,李慶恒爲工曹正郞,鄭就道爲工曹佐郞,尹暉爲淸州牧使,李惟達爲相禮,權淰爲宗簿正,權濬爲司藝。

○備局啓,大槪,卽見捕盜廳啓辭,火賊之發,湖西尤甚,似聞淸州李彦英手段疎拙,措捕之責,難望此人,改差宜當,左邊捕盜大將李守一,身有疾病,累朔廢仕,姑爲改差亦當,敢啓。傳曰,依啓。

○捕盜大將邊潝落點。

○傳曰,召對爲之。

○備邊司啓,金時讓箚子。大槪西路守令,令該曹,勿論文武,各別擇送,何如?傳曰,允。

○金差句管堂上單子。傳曰,尹履之改差,以李景稷句管。

○玉堂箚,持平吳竱,執義韓必遠,司諫金南重,正言李時楳,獻納尹坵竝遞事。依啓。吳竱以瀆擾,韓必遠以儀賓假郞廳,照律之際,未免太重,金南重以吳竱處置時,所見不同,而强請出仕,李時楳、尹坵以摘出泛論之語,强爲不當避之避,顯有欲避之跡,各以其避嫌,處置也。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一更,月暈。

閏11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金尙憲,侍講官金世濂,檢討官具鳳瑞,記事官權堣、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立政》,自文王罔攸兼于庶言,止非成王之所自有也。

○備邊司啓,大槪全羅道上來宋遊擊,明是軍門標下,與尋常漂海人不同,接伴官差出下送,宜當。傳曰,依啓。接伴官柳𥳍,當日出去。

○傳曰,召對爲之。

○吏曹判書李貴呈辭。入啓。傳曰,調理出仕。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金世濂爲執義,金霱爲持平,羅萬甲爲獻納,閔光勳爲正言,權濤爲司諫,金南重爲司成,韓必遠爲司饔正。

○金差迎護[候]官邊彦璜出去。

○吏曹bb判書b李貴箚,罪過深重,自招謗議,感冒亦重,不得趨赴召命,亟遞臣職,以謝公議。答曰,情外之言,不必相較,卿宜勿辭,速出行公。

○答前司果姜大遂其父翼文訟冤疏曰,其時曲折,予亦未能詳知,今見疏章,爾之稱冤宜矣。仍傳曰,頃日姜翼文論效[劾]臺官,未免不察之失,査出推考。大遂疏曰,臣父甲寅年出補忠原,乙卯年臣與吳長,俱被付處,而臣父又爲兇黨所誣陷,拿繫禁府,而仍作罪名於今日贓汚之說,至冤極痛云云。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李敏求,侍講官趙緯韓,檢討官具鳳瑞,假注書李尙逸,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立政》,自自一話一言,止亦各從其類也。

○傳曰,召對爲之。

○兵曹啓。大槪,軍職,除各岐[歧]元付遞兒外,本曹行用副護軍以下只二百六十三窠,而癸亥加設擧義遞兒司正二十矣,而以副護軍以上四十一遞兒,分作副司勇一百十五,竝計三百五十七矣。扈衛廳軍官每管下各六十受料,而付祿者,亦不下四三十,此似重疊,老職堂上付祿者,議者多以爲老職無所事,不當受祿云。扈從書吏付祿之擧,出於一時苟且之政,向化遞兒,皆爲禮曹下人竊食之資,此則雖永減亦當,上裁,何如?啓。傳曰,依允。老職祿減去矜惻,向化遞兒蠲革不可,此兩款施行,安徐。

○去夜,禁府典獄內摘奸。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傳曰,近日義禁府,何累日不爲坐起乎?問啓。政院啓曰,傳敎矣。問于禁府,則判府事李□以本職辭職事,不爲行公,知事金□病重呈辭,知事金□針灸呈辭受由,只有同知事鄭□以此不得坐起云矣。答曰,知道。《禁府謄錄》

閏11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判書李貴箚,身居銓地,被人詆斥,廉恥所在,萬無可出之道,亟遞臣職,以快物議事。入啓。

○黃海監司書目,安岳南銑等善治事。

○生員金克亨上疏,竊附於先聖沐浴請討之擧,以明春秋人人共誅之義事。呈政院。

○府啓,天官之職,主進退百官,人主之擇置天官,亦出於正然後,天官之掄選庶職,亦出於正,自古或有當急亂之時,而自薦爲將者,或有負bb治b劇之才,而自薦爲守者,誠以臨危授命,有必死之意,內重外輕,有分憂之責,非有利乎己而求之也。吏判李貴,敢於榻前,自薦爲冢宰,雖聖上妙簡,實出至公,除目之下,適出於求拜之後,國言藉藉,無足怪也。設令銓參判作窠,而人有言於李貴者曰,我願爲參判,則以爲其言之出於戲,而不謂之無恥乎?榻前自薦,非屋下私囑,銓長,非亞銓之比,則物議之來,烏能免乎?側聞有人求官於李貴,則薄其自衒,而欲爲啓達云,自衒之苟,且亦李貴之所深非也。堂堂國家,豈可以李貴之所不爲者,待李貴乎?且大提學,極一時重望,廟堂,乃朝廷大會,李貴肆然罵詈,有同奴隷,一座驚駭,相顧失色,豈不寒心哉?李貴向人詬辱,亦是常事,第前日所處者,乃等閑之職,其言別無輕重,今則所據者天官也,所秉者政權也。朝廷之上,名器爲重,士夫所礪,廉隅爲貴,誰肯甘羞忍辱,樂爲其人之甄拔,而願立於朝乎?竊恐殿下之朝廷,自此無寧靖之日,而官方淆亂,無以爲國,李貴請命罷職。答曰,論人罪狀,必原本情,雖小官賤夫,不可因其私好惡而輕論也。頃日李貴之言,不過深憤吏判而發,其時洪瑞鳳,身爲冢宰,大惡追崇,故峻論者,皆登淸顯之任,緩議者,或作他鄕之鬼,使一世假公遂私,沽直利已。其傷風誤俗,莫此爲,甚也。彼緩論者,有何敗常亂倫之事,而其待之者,如私讎耶?李貴之自薦,非至一再,故聽之者,不以爲疑,言之者,亦無干澤之志,今爾又以其言爲有心,不亦異乎?以予觀之,構陷吏判,似有別情,更勿瀆擾,參論臺諫執義金世濂,掌令李坰、朴安悌,而執義發論云。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一更,月犯火星。

閏11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金南重爲應敎,尹坵爲校理。

○府啓李貴罷職事。答曰,爾等晏然連啓,似極無恥,不圖今日,復見曩時之習也。

○答李貴箚曰,卿若不出,則奸計得成,國不爲國,宜勿固辭。

○政院啓,大槪昨日生員金克亨稱名人,來呈上疏,今朝克亨,以誤字改書爲辭,還推厥疏,卽令出給,而又使書吏呈疏,使之親呈,勿許代捧,克亨者多出不遜等語。又構別疏,歸咎本院,其原疏,本因論三省獄事,而兼又盛稱執政才德,臣等竊見律文,凡士庶人上言宰執大臣才德者,鞫問處斬云,金克亨上疏,不敢循例捧入,敢此仰稟。傳曰,知道。其上疏捧入。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金差明日接見,以示優待之意。招見時三嚴,午正。

○黃海監司書目,黃州呈,黃霧四塞變異事。

○執義金世濂,掌令李坰、朴安悌,以昨日批答未安,引避。

○院啓,金世濂、李坰、朴安悌竝引退。李貴筵席自薦,不避嫌疑之跡,滿坐慢罵,無復禮讓之風,其病痛多在於忿懥上,物議之至,蓋出於胥匡之意,而未必不爲,是人之藥石也。聖明旣察李貴之本情,而獨疑臺官之有別情,至下無恥之敎,豈非未安之甚者乎?今若偏於左右,過生疑阻,則恐非所以待言官之道也。請竝命出仕。答曰,延平府院君李貴,言語狂雜,不閑禮貌,乃其病痛,其自薦慢罵,擧非寡昧所好也。但其罪過,謂之狂雜無禮,則,可也。論以有意求官,則不可,而吳竱倡之於前,李坰輩和於後,必欲構成情外之罪,使不敢擧顔行公,其心所在,未可測知也。爲民父母者,尙慮一民之抱冤莫伸,而況年老元勳乎?身爲臺官,構陷重臣之罪,實爲匪細,竝姑先遞差,數年來朝廷之不靖,上下之疑阻,國事之日非,士流之被斥,無非追崇爲之祟,倡此論者,安能逃其罪乎。

○秋信使朴𥶇,金差迎候官邊彦璜入來。

○兵曹啓,御史狀啓韓山郡守南瀞所犯,極爲可駭,拿推。啓依允。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府啓,廷臣之入侍,雖或旅進,未嘗終始參聽,偶然有聞,不過一時傳笑,未嘗首尾俱記,今以聖敎觀之,李貴之自薦,旣久且多,作相中兵,無不口占,試觀前古之史,有如是之事乎?雖有周公之才之美,自鬻如是,則餘無足觀,罵座不敬,特其功緦也。殿下堅持八年,不許一試,至于今日,隱忍相副,莫知聖意之所在也。李貴貪天恃老,狂雜無倫,誠可笑而不足深責,至於表率百官,進退人物之任,決非爲人笑罵者之所可堪,李貴請罷職,卽其言而尋繹,足以知言外之意,發於心而出於口者,猶諉之以情外者,自非聖明之察於無形,有過之中,求無過,烏能得此哉?臺臣之據事直斥之義,則不當如是宛轉其說也。狂雜無禮,固爲年老勳臣之可恕處,不畏强禦,犯雷霆之威者,獨非有言責之可尙者乎?一民之抱冤,在仁政之所慮,三臺臣之非罪見斥,豈非聖朝之可念乎,請還收金世濂等遞差之命。答曰,不允。持平尹孝永在外,金霱不爲肅拜,大司憲李顯英獨啓也。

○大司諫尹墀,正言閔光勳,以處置乖當,聯名避嫌,獻納羅萬甲獨避於李貴,或抑或揚,其意,則右李貴,至曰若論其失言之罪,李貴亦必自服,而無辭而多費言語,按律太深,論一迂闊,爲人賤踏之,李貴有若論劾權奸者然。蓋萬甲前日見斥於金瑬,至被竄黜,及以追崇之議,金瑬大忤於上,李貴乘之構陷,不有餘力,而榻前力贊萬甲,得以放釋,故其言如此,卽李貴之卒也。憲府竝啓出仕。

○禮曹,藏氷都廳權淰啓。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自昧爽至辰時,有霧氣。

閏11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尙憲。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韓必遠爲執義,李惟達、李景仁爲掌令,金世濂特旨爲玄風縣監,朴安悌爲木川縣監,李坰爲康津縣監。

○府前啓,李貴罷職事,無城上所,姑停,金世濂等還收遞命事,停啓。

○傳曰,秋信使朴𥶇引見。

○平安道巡按使書目,寧邊李顯達怠棄軍政之罪,廟堂處置事。

○都承旨金尙憲啓,臺諫論事,只是擧職,而金世濂等三人,一時特命補外,此後爲臺諫者,誰肯爲國家盡職?言路通塞,安危所係,臣待罪政房,不敢不達。答曰,知道。此輩搆成情外之罪,欲使元勳,不敢擧頭,其罪豈淺淺也哉。臺諫故,末減補外,卿知此意,勿以爲怪。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夜一更,有霧氣。五更,月暈。

閏11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院啓,耳目之官,立殿陛爭是非,事關廊廟、宰相,待罪所言,雖未必皆是,亦須毋挫其氣,使之盡言者,豈徒然哉?今者金世濂等論事之際,設有輕重之失中,其心,則蓋出於擧職,而聖敎嚴截,已極未安,不料又有補外之命,殊非聖朝待言官之道,言路開閉,所關非細,請還收補外之命。答曰,不允。

○藏氷都廳權淰,各主梗官出去。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禁府啓曰,囚人李澥、李浚、李潗、李義吉、李淹、李濂、李漸、李涵等,因臺諫啓辭,囚禁已久,而判府事李貴,在被論中,知事金在呈病中,莫重獄事,臣等不敢獨爲處斷,判府事李□知事金□出仕後,處置,何如?答曰,知道。許多囚人,累日不決,極爲未妥,速爲處置。

○又啓曰,曾因安德幹元情,金太守淸城土兵與否,問于兵曹,則兵曹以義州元情爲答,而無淸城土兵現出之處云云,故本府再三移問,使之覈出矣。卽接備局公事,則所謂金太守,胡差出來時,一時來到,與安德幹對辨後,德幹果爲越送採蔘,則胡差所見處,竝爲梟示宜當云,令句管所,胡差未發行前,速爲對辨處置,何如?答曰,允。

○備邊司啓曰,金太守,令句管所,方爲開諭金差,使之出送,對辨于禁府矣。彼欲使從胡參見,則禁府不便,令禁府堂上一員,與句管所堂上眼同,堪[勘]辨于刑曹宜當,刑曹在句管所處,故敢啓。傳曰,依啓。《禁府謄錄》

閏11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朴東善爲大司憲,趙公淑爲持平,林堜爲相禮,金聲發爲弼善,尹孝永爲直講,趙贇爲兵曹正郞,趙時俊特旨爲寧遠郡守。兵批,李榏爲南兵使,黃用正爲全羅右水使。

○大司憲李顯英再度呈辭。命遞,政事付同知,則命付軍職。

○禁府啓,李仁忠刑問九次,林茂生二十三次,盧克繼九次,高用厚十次,梁貴生十六次,李時達、金泰健十六次,金哲縫十次不服,加刑啓,傳,依啓。

○接伴使書目,留島譯官告目,都督求四書手筆及索巖石票文,參將王良臣持禮單上京,牌文草上送事。

○院啓,金世濂等還收補外之命事。不允。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禁府啓曰,以本府囚人李澥等,待判府事出仕後處置草記,傳曰,云云事,傳敎矣。凡各該司大小公事,必稟於長官而處之,長官設或有故,不得參坐,而往復通議,然後處置,例也。今者判府事李□知事金□或在被論,或呈病中,非徒不得參坐,亦不得稟議,臣等似難獨斷,故具由入啓矣。今承聖敎,臣等亦豈不知不留獄之聖意,而但念長官次官,皆有故不參,莫重獄事,獨爲處斷,其事體之未安,有甚於罪人久囚之弊,判府事雖或未卽出仕,知事金,則呈病已久,進[近]必出仕,姑待出仕後,同議處置,似爲宜當。且今日祀寒祭,自明日至來月初三日,以臘享大祭齋戒,不得開坐,其前勢未得處斷之意,敢啓。答曰,知道。知事出仕間,竝姑爲保放。

○禮賓寺官員,以金差句管堂上意啓曰,本所堂上一員,與金差等會同,禁府堂上,今將對辨安德幹、金太守等於刑曹衙門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同知事、京畿監司、刑曹參判、胡差三人同坐,安德幹與金太守,面質對辨爲白乎事。答曰,問于大臣處置。

○啓曰,安德幹、金太守對辨後,金太守,金差許令本國,一體處置云,本府囚禁之意,敢啓。傳曰,允。《禁府謄錄》

閏11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鄭世矩,侍讀官尹坵,檢討官具鳳瑞,假注書李尙逸,記事官沈之漢、李時楷。講《書傳周書立政》,自今文子文孫,止而無過差之患矣。

○副元帥、義州府尹書目,商胡九十九名持銀子發賣事,進向安州事。

○平安監司書目,肅川府使孟孝男病重罷黜事。

○接伴使書目,譯官韓後信告目,島中事情事。

○禁府啓,因備邊司啓辭,禁府堂上一員,與句管堂上眼同,安德幹、金太守等堪[勘]辨事,傳敎矣。臣鄭廣敬與句管堂上李景稷、鄭斗源,會于刑曹,金差三人,率金太守出來同坐,安德幹、金太守等,各各捧招後,一處對辯面質,竝別紙,書啓。傳曰,問于大臣處置。

○同府啓,李澥等速爲處置事,傳敎矣。判府事雖或未卽出仕,知事金自點,則呈病已久,近必出仕,姑待出仕後,同議處置宜當,敢啓。傳曰,知道。知事出仕間,姑爲保放。

○院啓,金世濂等事。不允。

○府啓,李貴請罷事,前啓辭無加減。又啓,臺官之職,糾劾官邪,而公論所在,則不得不言也。金世濂等之所論列,只是欲擧其職而已。夫豈有一毫成情外之罪之意哉?夫所謂構成者,構虛捏無之謂也。李貴之自薦慢罵,乃是實跡,而聖敎之狂雜無禮,亦所不好者也。物議之來,烏得免乎?臺臣之論劾,實出胥匡之意,其措語之間,雖或反復支蔓,自可優容而嘉納之也。未見康色,反下嚴旨,一日三諫臣,特補遠外之下邑,瞻聆驚駭,遠近嗟惜,臺閣索矣。言路絶矣。此豈淸朝之事乎?臣竊恐自此,國家雖有大非是,擧朝含默苟容,誰肯爲殿下出一言,以犯雷霆之威?請還收成命。答曰,不允。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禁府啓曰,安德幹面質捧招時,秋信使秋字,更考本草,則正書時,以春字誤書,改付標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又啓曰,安德幹、金太守等捧招後,別紙,書啓事,答曰,問于大臣,處置事,傳敎矣。問于大臣,則領議政尹昉,右議政李廷龜以爲,金太守前後所犯,罪在罔赦,安德幹,則給糧入送之說,渠雖發明,匿不以報之罪,則似乎難免,似當窮推得情,而只斬太守,還囚德幹,則金差必執言嗔怒,歸咎於我國,匿不以報,罪關軍律,以此論斷,竝爲梟示,以示從前嚴禁之意,似爲宜當云,完平府院君李元翼在外,行判中樞府事鄭昌衍,領敦寧府事吳允謙,昇平府院君金瑬,病不收議,大臣之議如此,上裁施行,何如?答曰,依議施行。《禁府謄錄》

閏11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安德幹、金太守,西小門外梟示,啓,以西塞邊將率漢人,偕越江灘採蔘,爲胡所捉,漢人則盡殺,拿送此人等,故所見處,行刑。

○院啓,金世濂等事。不允。

○禮曹判書崔鳴吉箚子,囚人李澥等,伸理情事事。入啓。

○府啓,李貴罷職事,金世濂等事。不允。新都憲改構啓草之言,多婉順。

○金差護送官趙說,碧蹄出去。

○有政。吏批,以金南重爲執義,韓必遠爲司成,李更生爲工曹正郞,林慶業爲定州牧使,韓敏達爲肅川府使,沈演爲文學,鄭經世爲右參贊,金敬直爲司䆃正。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禁府啓曰,以大臣啓辭,安德幹等梟示事,蒙允矣。令訓鍊都監,金差所見處,軍門梟示,何如?答曰,依啓。《禁府謄錄》

○夜一更,流星出柳星上,入東方天際,狀如拳,尾長三四尺許,色赤。五更,火星,退犯軒轅第五星。

閏11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入侍時,參贊官金尙憲,侍讀官趙緯韓,檢討官具鳳瑞,記注官崔敬一,假注書李尙逸,記事官李時楷。講《書傳周書》,自周官,止惟其得人而已。

○掌令李景仁謝恩,避嫌語頗直截。

○院啓,金世濂等事。不允。

○以句管所啓辭,胡差出去時,夫馬差使員良才察訪崔衢拿推。

○府啓,李貴罷職事,金世濂等還收補外之命事,不允。

○胡差出去。故判書《朴鼎賢日記》

閏11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備忘記,秋信使朴𥶇,久在虜中,備嘗艱苦,且善酬酢,不至見侮,極爲可嘉,使臣以下,令該曹,量施賞典,以酬其功勞。

○前察訪李重馨上疏。大槪申淑女殺舅之跡,昭然無疑,亟加天誅,以正其罪,深察政院陷士之情,以杜後日焚坑之漸事。

○兵曹啓,金差所接處北邊,去夜曉頭,李後賢稱名人,偕入見捉,令攸司囚禁重治,其邊把守將官等,竝令重治,何如?傳曰,知道。竝拿推,後賢放送,本曹郞廳及宣傳官,亦爲推考。

○右承旨李敏求啓,昨日李重馨來呈上疏,極言申淑女獄事,三省推官庇護之失,下端專攻本院,至以焚坑爲諭,其日啓辭承旨,皆不敢詣院,右副承旨趙邦直,時方入直,而不敢出廳,同副承旨鄭世矩,其日以李澥婚姻家,不爲同參,而以式假在家,請都承旨金尙憲,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鄭之羽,竝命招,李重馨上疏,語多撓撼,本院雖未經同僚會議,不敢輒留,入啓。傳曰,依啓。

○禁府,哨官魚起洛拿囚。

○院啓,金世濂等事,不允。

○府啓,李貴事。金世濂等事。新啓。大槪,供上紙,頃年自上特令除該貢楮注紙,換作次紙,以封其節損浮費之意至矣。而近年以來,舊弊還生,作紙人情之濫觴,罔有紀極。又有中間點退奸濫之弊,自今以後,只令監司定都會,看品踏印,稱臣封表,入匱具鎖,親受差員,以送該司,該司眼同差員,直入各殿,內外受授之際,使下輩,不得售其奸計,如有不謹封進之事,都會官及監司,從重推考事,捧承傳施行。答曰,不允。供上紙事,令該曹,參酌處置。故判書《朴鼎賢日記》郞廳金朝潤校。郞廳金龜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