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九年/闰十一月

十一月 闰十一月 十二月

闰11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开城留守书目,江游击去月二十九日到本府,问答挽留事。

○三省问事郞厅权淰,代洪𫕱

○接伴官书目,铁山报,岛中事情事。

○三省罪人万水、贱花,刑问二次不服。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传曰,三省推鞫,今日姑罢,明日加刑。《禁府誊录》

○辰时,日晕右珥。

闰11月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尚宪。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京畿监司书目,长湍呈,江游击到开城府,姑为仍留,待回下,必欲上去事。

○平安监司书目,岛中事情事。

○副元帅书目,岛中别无犯岸事,罢兵还归事。

○都承旨金尚宪启。大槪,承文提调同成均副宾客递免事。答曰,令该曹,考例处置。

○备边司启。传曰,黄都督既入衙门,作乱之人,亦为伏诛,则其复位云者,似非虚事[辞]也。开城府所在差官,还为入送,殊未妥当,令庙堂速为议处事,传教矣。还为入送,殊未妥当,上教允当,急遣宣传官,驰谕于所在官,使之上送,宜当。传曰,依启。且即见接伴使状启,朝廷始信之意,令宣传官,亦令言及。

○吏曹,江游击接伴官徐挺然。

○府启,典籍郑弘远、姜翼文、杨时遇等,俱以贼臣鹰犬爪牙,或附会废论,或身犯赃污,或陷害忠良,而至今偃息田里,亦是昭代之宽典,顷日之政,并皆朝列,除目一下,物情骇异,请并削去仕版。答曰,迪简在庭,古之美政,不必烦论。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传曰,三省推鞫,今日姑罢。《禁府誊录》

闰11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赵邦直,侍讲官赵纬韩,检讨官具凤瑞,假注书柳俊昌,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自多方,止疑有缺文。

○吏曹,黄都督问安官李复阳。启。

○院启。大槪,各道营将中,尤甚不合者,令监司一一澄汰,自今除已行阃帅者外,武臣堂上以上,未经营将者,非有表表著称,则绝不得拟望于兵、水使,营将有声效者,次第奖用事,令庙堂,商议施行事。全罗右水使黄溭,为人庸鄙,素无名称,及授本任,益肆滥滑,托以救荒,分征不当征之物,终为私用,斫竹造扇,专责僧人,寺刹皆空,边将有修葺官舍者,自营中勒给盖瓦,倍责其价于本堡,南中之人,莫不唾鄙,请削去仕版。答曰,依启。黄溭推考。

○府启,典籍郑弘远等,俱以贱[贼]臣鹰犬爪牙,弘远,则为参礼察访时,陷害考官,使之远配,或有冤死者,仍为发身之资,滥窃科第,旋入台阁,伤人害物,罔有纪极。翼文,则附托凶孽,奴颜婢膝,历敭华显,及为忠原,身犯赃污,至于囚系拷讯,时遇,则累陈废疏,图占科第,罪得伦纪,请并削版。答曰,并递差。

○传曰,明明日江游击,当为接见,政院知悉。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平安监司书目,都督票文誊书上送事。

○传曰,召对为之。

○黄都督问安官李复阳出去。

○府启,郑弘远等削版事。答曰,已为递差,勿为烦论。

○院启,黄溭削版事。答曰,已为推考,不必烦论。

○大司谏李明汉,持平金霱,避嫌递差。

○明日江游击接见,三严午初。

○有政。吏批,以金南重为司谏,李惟达为掌令,郑光绩为判府事,郑经世为知事,金世濂为军器正。兵批,李时英为黄海兵使。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金尚宪,侍读官赵纬韩,检讨官具凤瑞,假注书柳俊昌,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多方》,自厥图帝之命,止勉于善也。

○传曰,前日玉堂箚子,已尽回启耶?厥后何不回启乎?《禁府誊录》

○辰时,日晕两珥。

闰11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政院启。大槪,江游击入来后,因所带家丁等,怀愤抑勒,翌日宴,尚不受之,今日接见停寝,观势后日为之,何如?传曰,允。

○府启,郑弘远等事。不允。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传曰,青阳狱事敬差官赵启远、安献征罢职放送为只为,吏曹等传教如教。《禁府誊录》

闰11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金世濂为副应教,李命雄为副校理。

○备边司启,大槪李曙,前以都体府畿辅摠戎使为称矣。今者既无都体察,李曙只称畿辅摠戎使,宜当,敢启。传曰,依启。

○三省推鞫厅,以委官意启,淑女所供如此,自己称冤之言,虽不足取信,而事干皆已发明而死,咀咒之事,无明白可据之端,此狱事,何以为之?敢禀。传曰,万水等,终虽讳死,当初承服之招观之,则颇涉可疑也。大抵此事,承服在先,发明在后,未知何者为是耶?有犯而得免,则死者难慰,而后弊无穷,无辜而就戮,则其情事,亦甚矜恻,明察议启。又启曰,伏承圣批,满纸丁宁,其哀矜明慎之意,溢于言表,臣等聚首感惕,不知所达,今此狱事,极涉难明,文书浩穰,虽不得一一枚举,取考元告等当初供辞,有曰父之致疾,不无可疑之事,而未得分明端緖,不可以此成罪。又有病人谵语,一家梦兆,多有可疑之事,皆曰申淑女咀咒所致,而事迹不明,未得发状,今因李潜之死,始知咀咒之无疑云,元告之致疑,本出于无头儿,而无头儿出处,终未指的,与婢夫密语,果涉绸缪,而考见日月李淹之招,则淑女之被黜,在于九月间,李涵之招,则曰端月家密语,在于戊辰春夏间,日月之差谬如是。且死儿之夺来,在于李效元未死之前,埋骨之觅纳,在于淑女舅已死之后,此等事迹,皆不明白,此不过人子复仇之至情,而无所不用其极,而致有此疑也。万水等虽承服在先,前后招辞,亦有异同,固难取信,而天威之下,八次严刑,终始发明,至于贱花,则乃李渐所私之婢,妒忌乃其常情,岂肯为其所使,与淑女阴谋。又岂肯为淑女发明,自毙于严刑之下哉?淑女多言行恶,得罪于夫党,至于被黜,其夫亦同参于元告,必有所自取矣。以此疑其咀咒,事涉无据,以狱体言之,事干皆已发明而死,狱不得成,臣等浅见,更无所陈,伏惟上裁,何如?启。传曰,分拣。又启曰,淑女分拣事,命下,令禁府放送之意,敢启。传曰,依启。

○禁府启,赵启远、安献征等,以狱事究竟后,禀处为教矣。淑女狱事,已为究竟,何以为之?传曰,并放送罢职。

○传曰,召对为之。

○府启,郑弘远、杨时遇等削版事。不允。姜翼文事,停启。

○传曰,明明日,差官接见为之。

○有政,吏批,以金光炫为大司谏,吴竱为持平,严愰为坡州牧使,郑广敬为同义禁,金霱为礼曹正郞,兪省曾为辅德,李明汉为户曹参议,高傅川为判校,金世濂为副应教,李命雄为副校理。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金尚宪,检讨官具凤瑞、罗万甲,假注书柳俊昌,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多方》,自今至于尔辟,止岂无意哉。

闰11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黄海监司书目,松禾金庆恒、江莘,一时本月初三日出来事。

○兵曹启,幼学李渐称名人,自开阳门入来,差备门外击铮,令攸司,囚禁治罪,何如?启。传曰,依启。

○明日江游击接见,三严午初。

○传曰,召对为之。

○府启,郑弘远等事。不允。

○兵曹启,备边司启云云。凡守令薄待营将,营将之贻弊列邑者,并为廉察事,三南御史处,以此意行移,何如?启。传曰,依启。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李敏求,检讨官具凤瑞、罗万甲,假注书柳俊昌,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多方》,自天惟求尔多方,止尤为明验。

闰11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四书谚解》二件,宗簿寺颁赐一件,读书堂被抄赵胤锡[赵锡胤]给之。

○副元帅书目,今初三日回到安州,姑留待变事,岛中出来译官崔应天言内,岛中事情事。

○院启,黄溭削版事。答曰,罢职。

○府启,郑弘远等事。不允。

○初七日召对,具凤瑞所启,疑心之试生员,极成弊习,至有盗窃誊书者,仍得参榜,议者以为,生员试,试以赋辞,则可除其弊,故相李德馨亦云。分试以赋辞好矣。上曰,疑心之弊若此,矫弊之策,只当先正士习,祖宗旧法,不可轻改,然拔其雷同,虽不满额数,只以实才试取,似为有益,令礼官议启。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夜五更,有雾气。

闰11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朴安悌为宗簿正,李德泂为判中枢,林得悦、李时楳为正言,沈溟为直讲,赵景禛为军器正,兵批,郑应星为知事,李榏为全罗右水使,李溟为同知,金蓍国为佥知。

○谢恩,副应教金世濂。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赵邦直,侍讲官金世濂,检讨官具凤瑞,记事官权堣、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多方》,自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止犹晔然溢于简册也。

○接伴使书目,宣川报,都督差官樊化龙等四人,各率家丁出来事。

○传曰,召对为之。

○府启,郑弘远等事。答曰,如是坚执似过,勿烦。

○院启,黄溭削版事,停启。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郑之羽,侍讲官金世濂,检讨官具凤瑞,假注书洪柱一,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多方》,自立政,止丧亡无后。

○传曰,召对为之。

○府启,郑弘远等事。不允。

○院启,大槪西路守令,边方重地及贼路防守处外,其馀守令,则以文官中,有声望者交差,以副西民之望事,人之罪恶,莫大于弑逆,国之刑法,亦莫重于弑逆,发告莫大之罪逆,事苟无实,则亦必反其罪而致其法,盖不如是,则或因嫌诬构,或希冀妄诉者,将接迹无忌,而民无所措手足也。此先王立法之意,至严且重,而为后世深远虑也。咸陵君李澥等,以申淑女弑舅等罪,发状起狱,此实莫大之恶逆,苟有实犯,当伏常刑,若无明验,告者宜坐,当初所告,虽出于为父兄复仇泄冤之至情,元状之中,只举难明疑似之说,而未有明白事迹可指为弑舅之实状者,其所谓事干等,严刑穷讯,至死于杖下,而亦未得证验之端,可据为弑舅之断案者,事皆无征,狱竟不成,则国家三尺之法,自有其律,不可废屈,以启日后无穷之弊,元告人李澥等。请令攸司,依律科罪,以重国法。答曰,依启。西路守令事,令体臣量处。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传曰,薄衣军士襦衣题给事,已为,传教矣,何以为之乎?回启,兵曹启曰,传教矣。自前规例薄衣军士,本曹郞厅亲自摘奸,名数入启后,即为移文户曹,则户曹计名造衣,送于本曹,使之分给矣。今年亦依旧例,即为移文户曹,而户曹趁未造送,曲折臣曹未能详知矣。敢启。传曰,知道。使之速为造给,曹启曰,前日传教薄衣军士等襦衣,今日已为分给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兵曹誊录》

闰11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药房启曰,今日内殿产室厅排设之意,敢启。答曰,知道。

○接伴使书目,岛中译官玄顼告目,都督十一名王应元、耿仲裕、陈都、张捷四人,初欲绑送军门,而今则尽告身,张捷以元恶既除,馀众镇定意,且西粮八只,岛中入来事。

○司宪府启本,前吏曹判书金尚容,参议郑百昌等,李行远等三人,并拟清望罪,杖八十,赎夺告身三等。启功减一等。

○禁府启本,李时达刑十五次,李仁忠刑八次,高用厚九次,金泰健十五次,林茂生二十二次,梁贵生十五次,金哲缝八次不服,加刑启。传曰,依允,卢克继十八次不服,加刑启。传曰,严刑得情。

○持平吴竱启,臣曾以侍读官进讲时,今吏曹判书李贵,亦为入侍,论及追崇事,有曰以臣为吏判,则当一时驱逐异论之人,即成大礼云,臣不胜惊愕,心语口曰,曾闻此人于榻前,有希望相位之言,以今观之,信不虚矣,即欲有所纠正,而旋念曾希相位,而尚寥寥,今之言也。独受理乎?圣明在上,而必无是理,以此泯默而退矣。岂意今者,乃有是除乎?国言籍籍[藉藉]咸曰,既有捧行下吏判将有白活政丞,圣明之世,岂意有此说,臣窃痛焉。噫,大小官职,毋非法令而设,况天官冢宰,为任如何,而人臣敢以私求,人主敢以应求哉?殿下试毋牵私无遽怒,只以义理之至公至正者思之,李贵之请为追崇者,其真谓是礼之合理乎?臣知其意在好爵,则假是说以要之也。殿下之除贵以吏判者,其真谓人器之相称乎?臣知其意在追崇,则饵是爵以要之也。是上下交相要,以成其私也。彼李贵固不足道,殿下何忍为是事乎?殿下只欲追崇之成,而不复念王章之乱,名器之贱,为累于圣德,有损于国体,假使追崇,因是人而得成,以伸殿下之志,所得其能偿所失乎?人主举措,必须虑后,诚使嗜利无耻之辈,踵贵故智,迎合上意,骎骎然皆欲得某官某职,则殿下其能一切却之乎?却之,则伊谁云憎,不却,则国不为国,臣恐殿下于时[是],必有不胜其悔者矣,臣窃闻顷日相臣以下齐会朝堂,朝议[仪]在是,国法在是,而李贵,叱辱重臣,至于尔汝,相臣以下失色抑首,莫敢谁何,臣固未知因何事发怒,而设有当怒之事,国家事,非一家事,自当从容论难,何敢肆其气焰,诟辱鄙倍,蔑朝议[仪]无国法,至于此极乎?李贵视朝臣,固已无人,而所不敢犯者,独殿下尔,虽使李贵,妄有所请,殿下若有以抑之,则犹有一毫畏惮之念,而今殿下,从其请矣。窃恐将无所不至,而殿下之国事,终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也。臣曾忝谏官,猥陈瞽言,而殿下不但其时特霁雷威,厥后连除言地,至于今日。又有是拜,则以为前言为过,而导之使言也。况于顷忝玉堂时,因臣等进言,赏以廏马,此实千古兴亡之躅也。殿下何尝不乐闻直谏乎?如使臣能因其求拜吏判时,严辞直斥于榻前,则殿下必不肯有是除,设有是除,安知李贵不以其因台官不请推考,致慨世之心,能畏义服善,而不敢肆然行公乎?臣不惟不能防微,故致有今日无前之过举,此无非臣疲软懦弱不明不忠之罪,臣何望[敢]独立敢言于已著之后,以毋负殿下委寄言责之盛意乎?决难冒居,请命递斥。答曰,勿辞,退待。

○府前启,郑弘远、杨时遇削版事,停启。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郑世矩,侍讲官金世濂,检讨官具凤瑞,假注书洪柱一,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立政》,自亦越成汤,止州有伯是也。

○黄海兵使书目,凤山报,唐差都司樊化龙等,率家丁二十名,初九日指向载宁事。

○传曰,召对为之。

○政院启,今日吴竱避嫌启辞,何以日暮后书入乎事,传教矣。台谏巳末来传启辞,而文字甚多,注书正书之际,未免差晩矣。传曰,台谏启辞来在阙中,始为构草前例耶。何其传之太晩耶?政院启,凡台谏启辞,与同僚完议构草后诣阙,而至于自己避嫌,则或在家起草,至台厅改书,或思量措语,至台厅起草,初无规例矣。传曰,知道。避嫌启辞,在家起草以来,乃是常情也。如此寒天,入坐台厅,半日冻馁,而呵笔书呈,岂人情哉?此事极为可怪,无乃欲为至公[巧],而不觉其计之拙耶。以如彼拙谋,欺予难矣,吴竱以此。又为引避。

○府启,持平吴竱引嫌而退。满纸缕缕,皆涉难言,其中虽有过激之语,无非尽言不讳之意,君明臣直,此焉可见,至于李贵之求拜吏判等事,果为无谓,而此人病痛,常在言不择发,似不必以此深咎,当初不为直斥,意亦有在,则少无疲软懦弱之失,请出仕。答曰,依启。且李贵之自荐,殆无虚月,而吴竱之致疑,始于近日,未知其故何哉?若因其自荐,以为应求,则为相亦已久矣,何待九年也?设或应求,其功在社,其职一品,其识见过于人,望重元勋,置之天官,固无不可也。以自荐为罪,则何往而今始论之以应求,则为兵判时,何不纠正乎?事甚可疑,未晓其志也。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秋信使朴𥶇书目,臣之一行,本月初二日沈阳离发,初八日无事还越江事。

○义州府尹书目,胡差骨者、满月介、仲男等,率从胡七十一名出来事。

○政院启,李澥二品宰臣,移禁府处置事,刑曹入启蒙允矣。其馀,则既非宰臣,刑曹照律处置而已,不当移送禁府,何以为之?传曰,并令禁府处之,可也。

○禁府李澥、李潗、李义吉、李淹、李淰、李浚、李涵、李潜妻青淑,拿囚。启。

○持平吴竱再避,大司宪姜硕期,掌令权淰、李惟达,以南以雄仪宾假郞厅遮帐侵责典设司事照律,同照异律引避,谏院启出,吴竱递,姜硕期以下。

○礼曹启,大槪筵臣启辞云云,以此遂废疑心,则近于因噎而废食,近见生员应举之人甚多,初试录名几至数千人,为考官者,苟能就许多试卷中,耐烦详查,拔去雷同,且毋太拘程式,专取文义通达者,则誊窃[窃誊]之弊,渐次可革,而额数之不满,尤所虑也。敢启。传曰,依启。今后虽不满额数,只取实才,以革可骇之习。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禁府启曰,李复元妾召史,则方在青阳地,发遣罗将拿来,而李渐,则以击铮事,囚禁刑曹,与他人一体拿囚之意,敢启。答曰,依启。女人勿为囚禁。《禁府誊录》

闰11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江原监司书目,金化定配罪人郑湛物故事。

○慈殿,二品以上问安。答曰,别无痛证,勿为问安。

○禁府启,李澥等已为拿囚矣,李复元妾豆非,则方在青阳,发遣罗将拿来,而李渐,则以击铮事,囚禁刑曹,与他人一体拿囚之意,敢启。传曰,依启。女人勿为囚禁。

○禁府,李渐拿囚,青淑放送。

○政院启,节届隆寒,依旧例视事停禀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持平吴竱三避。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禁府启曰,以本府草记李复元妾豆非,发遣罗将拿来事,答曰,女人勿为囚禁事,传教矣。豆非,则依传教勿为拿来矣。已为在囚李潜妻兪青淑,何以为之?敢禀。答曰,放释。《禁府誊录》

○自一更至三更,月晕。

闰11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金尚宪,侍讲官金世濂,检讨官罗万甲,记事官权堣、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立政》,自立政任人,止故略之也。

○有政。吏批,以李显英为大司宪,尹墀为大司谏,朴安悌、李坰为掌令,姜硕期为兵曹参判,金崇祖为注书,朴庆元为刑曹正郞,李庆恒为工曹正郞,郑就道为工曹佐郞,尹晖为清州牧使,李惟达为相礼,权淰为宗簿正,权濬为司艺。

○备局启,大槪,即见捕盗厅启辞,火贼之发,湖西尤甚,似闻清州李彦英手段疏拙,措捕之责,难望此人,改差宜当,左边捕盗大将李守一,身有疾病,累朔废仕,姑为改差亦当,敢启。传曰,依启。

○捕盗大将边潝落点。

○传曰,召对为之。

○备边司启,金时让箚子。大槪西路守令,令该曹,勿论文武,各别择送,何如?传曰,允。

○金差句管堂上单子。传曰,尹履之改差,以李景稷句管。

○玉堂箚,持平吴竱,执义韩必远,司谏金南重,正言李时楳,献纳尹坵并递事。依启。吴竱以渎扰,韩必远以仪宾假郞厅,照律之际,未免太重,金南重以吴竱处置时,所见不同,而强请出仕,李时楳、尹坵以摘出泛论之语,强为不当避之避,显有欲避之迹,各以其避嫌,处置也。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夜一更,月晕。

闰11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金尚宪,侍讲官金世濂,检讨官具凤瑞,记事官权堣、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立政》,自文王罔攸兼于庶言,止非成王之所自有也。

○备边司启,大槪全罗道上来宋游击,明是军门标下,与寻常漂海人不同,接伴官差出下送,宜当。传曰,依启。接伴官柳𥳍,当日出去。

○传曰,召对为之。

○吏曹判书李贵呈辞。入启。传曰,调理出仕。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金世濂为执义,金霱为持平,罗万甲为献纳,闵光勋为正言,权涛为司谏,金南重为司成,韩必远为司饔正。

○金差迎护[候]官边彦璜出去。

○吏曹bb判书b李贵箚,罪过深重,自招谤议,感冒亦重,不得趋赴召命,亟递臣职,以谢公议。答曰,情外之言,不必相较,卿宜勿辞,速出行公。

○答前司果姜大遂其父翼文讼冤疏曰,其时曲折,予亦未能详知,今见疏章,尔之称冤宜矣。仍传曰,顷日姜翼文论效[劾]台官,未免不察之失,查出推考。大遂疏曰,臣父甲寅年出补忠原,乙卯年臣与吴长,俱被付处,而臣父又为凶党所诬陷,拿系禁府,而仍作罪名于今日赃污之说,至冤极痛云云。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李敏求,侍讲官赵纬韩,检讨官具凤瑞,假注书李尚逸,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立政》,自自一话一言,止亦各从其类也。

○传曰,召对为之。

○兵曹启。大槪,军职,除各岐[歧]元付递儿外,本曹行用副护军以下只二百六十三窠,而癸亥加设举义递儿司正二十矣,而以副护军以上四十一递儿,分作副司勇一百十五,并计三百五十七矣。扈卫厅军官每管下各六十受料,而付禄者,亦不下四三十,此似重叠,老职堂上付禄者,议者多以为老职无所事,不当受禄云。扈从书吏付禄之举,出于一时苟且之政,向化递儿,皆为礼曹下人窃食之资,此则虽永减亦当,上裁,何如?启。传曰,依允。老职禄减去矜恻,向化递儿蠲革不可,此两款施行,安徐。

○去夜,禁府典狱内摘奸。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传曰,近日义禁府,何累日不为坐起乎?问启。政院启曰,传教矣。问于禁府,则判府事李□以本职辞职事,不为行公,知事金□病重呈辞,知事金□针灸呈辞受由,只有同知事郑□以此不得坐起云矣。答曰,知道。《禁府誊录》

闰11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吏曹判书李贵箚,身居铨地,被人诋斥,廉耻所在,万无可出之道,亟递臣职,以快物议事。入启。

○黄海监司书目,安岳南铣等善治事。

○生员金克亨上疏,窃附于先圣沐浴请讨之举,以明春秋人人共诛之义事。呈政院。

○府启,天官之职,主进退百官,人主之择置天官,亦出于正然后,天官之抡选庶职,亦出于正,自古或有当急乱之时,而自荐为将者,或有负bb治b剧之才,而自荐为守者,诚以临危授命,有必死之意,内重外轻,有分忧之责,非有利乎己而求之也。吏判李贵,敢于榻前,自荐为冢宰,虽圣上妙简,实出至公,除目之下,适出于求拜之后,国言藉藉,无足怪也。设令铨参判作窠,而人有言于李贵者曰,我愿为参判,则以为其言之出於戏,而不谓之无耻乎?榻前自荐,非屋下私嘱,铨长,非亚铨之比,则物议之来,乌能免乎?侧闻有人求官于李贵,则薄其自衒,而欲为启达云,自衒之苟,且亦李贵之所深非也。堂堂国家,岂可以李贵之所不为者,待李贵乎?且大提学,极一时重望,庙堂,乃朝廷大会,李贵肆然骂詈,有同奴隶,一座惊骇,相顾失色,岂不寒心哉?李贵向人诟辱,亦是常事,第前日所处者,乃等闲之职,其言别无轻重,今则所据者天官也,所秉者政权也。朝廷之上,名器为重,士夫所砺,廉隅为贵,谁肯甘羞忍辱,乐为其人之甄拔,而愿立于朝乎?窃恐殿下之朝廷,自此无宁靖之日,而官方淆乱,无以为国,李贵请命罢职。答曰,论人罪状,必原本情,虽小官贱夫,不可因其私好恶而轻论也。顷日李贵之言,不过深愤吏判而发,其时洪瑞凤,身为冢宰,大恶追崇,故峻论者,皆登清显之任,缓议者,或作他乡之鬼,使一世假公遂私,沽直利已。其伤风误俗,莫此为,甚也。彼缓论者,有何败常乱伦之事,而其待之者,如私仇耶?李贵之自荐,非至一再,故听之者,不以为疑,言之者,亦无干泽之志,今尔又以其言为有心,不亦异乎?以予观之,构陷吏判,似有别情,更勿渎扰,参论台谏执义金世濂,掌令李坰、朴安悌,而执义发论云。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夜一更,月犯火星。

闰11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金南重为应教,尹坵为校理。

○府启李贵罢职事。答曰,尔等晏然连启,似极无耻,不图今日,复见曩时之习也。

○答李贵箚曰,卿若不出,则奸计得成,国不为国,宜勿固辞。

○政院启,大槪昨日生员金克亨称名人,来呈上疏,今朝克亨,以误字改书为辞,还推厥疏,即令出给,而又使书吏呈疏,使之亲呈,勿许代捧,克亨者多出不逊等语。又构别疏,归咎本院,其原疏,本因论三省狱事,而兼又盛称执政才德,臣等窃见律文,凡士庶人上言宰执大臣才德者,鞫问处斩云,金克亨上疏,不敢循例捧入,敢此仰禀。传曰,知道。其上疏捧入。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金差明日接见,以示优待之意。招见时三严,午正。

○黄海监司书目,黄州呈,黄雾四塞变异事。

○执义金世濂,掌令李坰、朴安悌,以昨日批答未安,引避。

○院启,金世濂、李坰、朴安悌并引退。李贵筵席自荐,不避嫌疑之迹,满坐慢骂,无复礼让之风,其病痛多在于忿懥上,物议之至,盖出于胥匡之意,而未必不为,是人之药石也。圣明既察李贵之本情,而独疑台官之有别情,至下无耻之教,岂非未安之甚者乎?今若偏于左右,过生疑阻,则恐非所以待言官之道也。请并命出仕。答曰,延平府院君李贵,言语狂杂,不闲礼貌,乃其病痛,其自荐慢骂,举非寡昧所好也。但其罪过,谓之狂杂无礼,则,可也。论以有意求官,则不可,而吴竱倡之于前,李坰辈和于后,必欲构成情外之罪,使不敢举颜行公,其心所在,未可测知也。为民父母者,尚虑一民之抱冤莫伸,而况年老元勋乎?身为台官,构陷重臣之罪,实为匪细,并姑先递差,数年来朝廷之不靖,上下之疑阻,国事之日非,士流之被斥,无非追崇为之祟,倡此论者,安能逃其罪乎。

○秋信使朴𥶇,金差迎候官边彦璜入来。

○兵曹启,御史状启韩山郡守南瀞所犯,极为可骇,拿推。启依允。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府启,廷臣之入侍,虽或旅进,未尝终始参听,偶然有闻,不过一时传笑,未尝首尾俱记,今以圣教观之,李贵之自荐,既久且多,作相中兵,无不口占,试观前古之史,有如是之事乎?虽有周公之才之美,自鬻如是,则馀无足观,骂座不敬,特其功缌也。殿下坚持八年,不许一试,至于今日,隐忍相副,莫知圣意之所在也。李贵贪天恃老,狂杂无伦,诚可笑而不足深责,至于表率百官,进退人物之任,决非为人笑骂者之所可堪,李贵请罢职,即其言而寻绎,足以知言外之意,发于心而出于口者,犹诿之以情外者,自非圣明之察于无形,有过之中,求无过,乌能得此哉?台臣之据事直斥之义,则不当如是宛转其说也。狂杂无礼,固为年老勋臣之可恕处,不畏强御,犯雷霆之威者,独非有言责之可尚者乎?一民之抱冤,在仁政之所虑,三台臣之非罪见斥,岂非圣朝之可念乎,请还收金世濂等递差之命。答曰,不允。持平尹孝永在外,金霱不为肃拜,大司宪李显英独启也。

○大司谏尹墀,正言闵光勋,以处置乖当,联名避嫌,献纳罗万甲独避于李贵,或抑或扬,其意,则右李贵,至曰若论其失言之罪,李贵亦必自服,而无辞而多费言语,按律太深,论一迂阔,为人贱踏之,李贵有若论劾权奸者然。盖万甲前日见斥于金瑬,至被窜黜,及以追崇之议,金瑬大忤于上,李贵乘之构陷,不有馀力,而榻前力赞万甲,得以放释,故其言如此,即李贵之卒也。宪府并启出仕。

○礼曹,藏冰都厅权淰启。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自昧爽至辰时,有雾气。

闰11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尚宪。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韩必远为执义,李惟达、李景仁为掌令,金世濂特旨为玄风县监,朴安悌为木川县监,李坰为康津县监。

○府前启,李贵罢职事,无城上所,姑停,金世濂等还收递命事,停启。

○传曰,秋信使朴𥶇引见。

○平安道巡按使书目,宁边李显达怠弃军政之罪,庙堂处置事。

○都承旨金尚宪启,台谏论事,只是举职,而金世濂等三人,一时特命补外,此后为台谏者,谁肯为国家尽职?言路通塞,安危所系,臣待罪政房,不敢不达。答曰,知道。此辈构成情外之罪,欲使元勋,不敢举头,其罪岂浅浅也哉。台谏故,末减补外,卿知此意,勿以为怪。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夜一更,有雾气。五更,月晕。

闰11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院启,耳目之官,立殿陛争是非,事关廊庙、宰相,待罪所言,虽未必皆是,亦须毋挫其气,使之尽言者,岂徒然哉?今者金世濂等论事之际,设有轻重之失中,其心,则盖出于举职,而圣教严截,已极未安,不料又有补外之命,殊非圣朝待言官之道,言路开闭,所关非细,请还收补外之命。答曰,不允。

○藏冰都厅权淰,各主梗官出去。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禁府启曰,囚人李澥、李浚、李潗、李义吉、李淹、李濂、李渐、李涵等,因台谏启辞,囚禁已久,而判府事李贵,在被论中,知事金在呈病中,莫重狱事,臣等不敢独为处断,判府事李□知事金□出仕后,处置,何如?答曰,知道。许多囚人,累日不决,极为未妥,速为处置。

○又启曰,曾因安德干元情,金太守清城土兵与否,问于兵曹,则兵曹以义州元情为答,而无清城土兵现出之处云云,故本府再三移问,使之核出矣。即接备局公事,则所谓金太守,胡差出来时,一时来到,与安德干对辨后,德干果为越送采参,则胡差所见处,并为枭示宜当云,令句管所,胡差未发行前,速为对辨处置,何如?答曰,允。

○备边司启曰,金太守,令句管所,方为开谕金差,使之出送,对辨于禁府矣。彼欲使从胡参见,则禁府不便,令禁府堂上一员,与句管所堂上眼同,堪[勘]辨于刑曹宜当,刑曹在句管所处,故敢启。传曰,依启。《禁府誊录》

闰11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朴东善为大司宪,赵公淑为持平,林堜为相礼,金声发为弼善,尹孝永为直讲,赵赟为兵曹正郞,赵时俊特旨为宁远郡守。兵批,李榏为南兵使,黄用正为全罗右水使。

○大司宪李显英再度呈辞。命递,政事付同知,则命付军职。

○禁府启,李仁忠刑问九次,林茂生二十三次,卢克继九次,高用厚十次,梁贵生十六次,李时达、金泰健十六次,金哲缝十次不服,加刑启,传,依启。

○接伴使书目,留岛译官告目,都督求四书手笔及索岩石票文,参将王良臣持礼单上京,牌文草上送事。

○院启,金世濂等还收补外之命事。不允。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禁府启曰,以本府囚人李澥等,待判府事出仕后处置草记,传曰,云云事,传教矣。凡各该司大小公事,必禀于长官而处之,长官设或有故,不得参坐,而往复通议,然后处置,例也。今者判府事李□知事金□或在被论,或呈病中,非徒不得参坐,亦不得禀议,臣等似难独断,故具由入启矣。今承圣教,臣等亦岂不知不留狱之圣意,而但念长官次官,皆有故不参,莫重狱事,独为处断,其事体之未安,有甚于罪人久囚之弊,判府事虽或未即出仕,知事金,则呈病已久,进[近]必出仕,姑待出仕后,同议处置,似为宜当。且今日祀寒祭,自明日至来月初三日,以腊享大祭斋戒,不得开坐,其前势未得处断之意,敢启。答曰,知道。知事出仕间,并姑为保放。

○礼宾寺官员,以金差句管堂上意启曰,本所堂上一员,与金差等会同,禁府堂上,今将对辨安德干、金太守等于刑曹衙门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同知事、京畿监司、刑曹参判、胡差三人同坐,安德干与金太守,面质对辨为白乎事。答曰,问于大臣处置。

○启曰,安德干、金太守对辨后,金太守,金差许令本国,一体处置云,本府囚禁之意,敢启。传曰,允。《禁府誊录》

闰11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郑世矩,侍读官尹坵,检讨官具凤瑞,假注书李尚逸,记事官沈之汉、李时楷。讲《书传周书立政》,自今文子文孙,止而无过差之患矣。

○副元帅、义州府尹书目,商胡九十九名持银子发卖事,进向安州事。

○平安监司书目,肃川府使孟孝男病重罢黜事。

○接伴使书目,译官韩后信告目,岛中事情事。

○禁府启,因备边司启辞,禁府堂上一员,与句管堂上眼同,安德干、金太守等堪[勘]辨事,传教矣。臣郑广敬与句管堂上李景稷、郑斗源,会于刑曹,金差三人,率金太守出来同坐,安德干、金太守等,各各捧招后,一处对辩面质,并别纸,书启。传曰,问于大臣处置。

○同府启,李澥等速为处置事,传教矣。判府事虽或未即出仕,知事金自点,则呈病已久,近必出仕,姑待出仕后,同议处置宜当,敢启。传曰,知道。知事出仕间,姑为保放。

○院启,金世濂等事。不允。

○府启,李贵请罢事,前启辞无加减。又启,台官之职,纠劾官邪,而公论所在,则不得不言也。金世濂等之所论列,只是欲举其职而已。夫岂有一毫成情外之罪之意哉?夫所谓构成者,构虚捏无之谓也。李贵之自荐慢骂,乃是实迹,而圣教之狂杂无礼,亦所不好者也。物议之来,乌得免乎?台臣之论劾,实出胥匡之意,其措语之间,虽或反复支蔓,自可优容而嘉纳之也。未见康色,反下严旨,一日三谏臣,特补远外之下邑,瞻聆惊骇,远近嗟惜,台阁索矣。言路绝矣。此岂清朝之事乎?臣窃恐自此,国家虽有大非是,举朝含默苟容,谁肯为殿下出一言,以犯雷霆之威?请还收成命。答曰,不允。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禁府启曰,安德干面质捧招时,秋信使秋字,更考本草,则正书时,以春字误书,改付标之意,敢启。答曰,知道。

○又启曰,安德干、金太守等捧招后,别纸,书启事,答曰,问于大臣,处置事,传教矣。问于大臣,则领议政尹昉,右议政李廷龟以为,金太守前后所犯,罪在罔赦,安德干,则给粮入送之说,渠虽发明,匿不以报之罪,则似乎难免,似当穷推得情,而只斩太守,还囚德干,则金差必执言嗔怒,归咎于我国,匿不以报,罪关军律,以此论断,并为枭示,以示从前严禁之意,似为宜当云,完平府院君李元翼在外,行判中枢府事郑昌衍,领敦宁府事吴允谦,升平府院君金瑬,病不收议,大臣之议如此,上裁施行,何如?答曰,依议施行。《禁府誊录》

闰11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禁府,安德干、金太守,西小门外枭示,启,以西塞边将率汉人,偕越江滩采参,为胡所捉,汉人则尽杀,拿送此人等,故所见处,行刑。

○院启,金世濂等事。不允。

○礼曹判书崔鸣吉箚子,囚人李澥等,伸理情事事。入启。

○府启,李贵罢职事,金世濂等事。不允。新都宪改构启草之言,多婉顺。

○金差护送官赵说,碧蹄出去。

○有政。吏批,以金南重为执义,韩必远为司成,李更生为工曹正郞,林庆业为定州牧使,韩敏达为肃川府使,沈演为文学,郑经世为右参赞,金敬直为司䆃正。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禁府启曰,以大臣启辞,安德干等枭示事,蒙允矣。令训炼都监,金差所见处,军门枭示,何如?答曰,依启。《禁府誊录》

○夜一更,流星出柳星上,入东方天际,状如拳,尾长三四尺许,色赤。五更,火星,退犯轩辕第五星。

闰11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入侍时,参赞官金尚宪,侍读官赵纬韩,检讨官具凤瑞,记注官崔敬一,假注书李尚逸,记事官李时楷。讲《书传周书》,自周官,止惟其得人而已。

○掌令李景仁谢恩,避嫌语颇直截。

○院启,金世濂等事。不允。

○以句管所启辞,胡差出去时,夫马差使员良才察访崔衢拿推。

○府启,李贵罢职事,金世濂等还收补外之命事,不允。

○胡差出去。故判书《朴鼎贤日记》

闰11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备忘记,秋信使朴𥶇,久在虏中,备尝艰苦,且善酬酢,不至见侮,极为可嘉,使臣以下,令该曹,量施赏典,以酬其功劳。

○前察访李重馨上疏。大槪申淑女杀舅之迹,昭然无疑,亟加天诛,以正其罪,深察政院陷士之情,以杜后日焚坑之渐事。

○兵曹启,金差所接处北边,去夜晓头,李后贤称名人,偕入见捉,令攸司囚禁重治,其边把守将官等,并令重治,何如?传曰,知道。并拿推,后贤放送,本曹郞厅及宣传官,亦为推考。

○右承旨李敏求启,昨日李重馨来呈上疏,极言申淑女狱事,三省推官庇护之失,下端专攻本院,至以焚坑为谕,其日启辞承旨,皆不敢诣院,右副承旨赵邦直,时方入直,而不敢出厅,同副承旨郑世矩,其日以李澥婚姻家,不为同参,而以式假在家,请都承旨金尚宪,右承旨金尚,左副承旨郑之羽,并命招,李重馨上疏,语多挠撼,本院虽未经同僚会议,不敢辄留,入启。传曰,依启。

○禁府,哨官鱼起洛拿囚。

○院启,金世濂等事,不允。

○府启,李贵事。金世濂等事。新启。大槪,供上纸,顷年自上特令除该贡楮注纸,换作次纸,以封其节损浮费之意至矣。而近年以来,旧弊还生,作纸人情之滥觞,罔有纪极。又有中间点退奸滥之弊,自今以后,只令监司定都会,看品踏印,称臣封表,入匮具锁,亲受差员,以送该司,该司眼同差员,直入各殿,内外受授之际,使下辈,不得售其奸计,如有不谨封进之事,都会官及监司,从重推考事,捧承传施行。答曰,不允。供上纸事,令该曹,参酌处置。故判书《朴鼎贤日记》郞厅金朝润校。郞厅金龟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