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元年/六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6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領議政李元翼,辭職箚子。答曰,省箚,益增憂慮,勿辭善爲調理。出故相《李元翼家日記》所謄朝報政院啓曰,今日當爲推鞫,而憲府臺官,式日辭職,肅拜□存□員則□□□□推鞫何以爲之?敢稟。傳曰,速爲處置,使之推鞫。

○□□□□□□以大臣意來言曰,推鞫早朝來會,而今已日晩,臺諫未□□□□□□□之□且天雨如此,罪人推鞫,不可□露處,前有假家造□□□□□□□□急速假家造□後日推鞫,何如?傳曰,允。《禁府謄錄》

6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成汝寬。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罪人權綵、李唜水物故。啓。

○府啓,廢人祬,蒙殿下好生之德,得保性命,以至今日,所當感恩悔罪之不暇,而反生兇謀,鑽穴逃出,形迹叵測,自速厥辜,國人之所共駭,王法之所必誅,慈旨誕降,廟議僉同,合司斷義之請,實一國共公之論,而一日之間,遽變其說,前後矛盾,引避紛紜,呈告相繼,旣不連啓,又不停啓,大失臺官論事之體,請兩司竝遞。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以備忘記,傳于□□曰,領相處,遣史官問病。

○韓汝溭啓曰,問于領相,卜相事,命下矣。遣史官問之,何如?傳曰,□。

○□□以□相言啓曰,以卜相事,問于領相,則以病未敢薦卜云。待後日領相出仕後,爲之之意,敢啓。傳曰,明日更問卜相。

○檢閱任叔英啓曰,臣承命問病于領相李元翼,則言老耗漸衰,腰痛又重,出仕無期,惶恐死罪云矣。傳曰,知道。

○假注書成汝寬啓曰,臣承命往問于領議政,則以爲臣方病伏辭職,薦卜重事,豈有與議之理。承命惶恐之至云矣。傳曰,知道。出故相《李元翼家日記》所謄朝報義禁府啓曰,罪人定配之數極多,非但一路有弊,都事、羅將、書吏出使殆盡,不能分道。鄭滋、鄭會、鄭汲、郭有道、呂後望、邢孝甲、劉景甲、鄭希立、梁景鴻,俱是嶺南人。鄭暉、鄭晩、辛敬業、陳好善、李弘詢、申尙淵、楊時道,在全羅道。令兩道監司差使員別定,使之押送於境上,待都事下去,一時押來,分道配送事,兩道監司處,急急爲先,下諭,何如?傳曰,允。《禁府謄錄》政院啓曰,臺諫以兩司遞差事論啓,推鞫不得爲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上同

6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府啓,廢人祬,其情迹灼然,王法之所必誅,況慈敎誕降,大義至嚴,豈可使一刻容息,貽他日不測之禍哉?請速處置,以安宗社。答曰,不允。

○右參贊李貴疏曰,延攬英雄,挽回隆古,都在於收用一時人材,而自先王朝,士論歧而爲東西,迄于廢朝,分爲大中小之黨,所謂大北,則皆兇逆之徒,固不足言,如中小北,亦不可謂士類,然其間,不無可用之才,固當棄瑕錄用,至於西南,則俱是士類,而亦不免情意相阻,觸處生疑,不能共濟時艱,豈非國家之不幸乎?且其中士類,當廷請收議之日,或有威勢所㤼,不自角立,考其本心,豈皆黨逆之人乎?考其平生行己本末,擧皆難棄之才,今以尺朽而棄杞梓,則豈大匠用材之道哉?

○有政。以李貴爲大司憲,李埈爲執義,趙誠立爲司諫,兪伯曾爲獻納,金尙爲正言,趙緯韓爲掌令,吳允謙爲右參贊。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府啓,廢人祬事。答曰,不允。

○罪人車仲龍、香伊、金伊放送,黃大翼定配,李敏樹放送,李溟削職放送。

○有政。以吳䎘爲獻納,趙希逸爲副校理。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正言金尙啓曰,廢人斷義之論,旣發於憲府,而本院多官,皆有故,臣獨孤陋,無與論議,欲待同僚之出,相議爲之,今聞物議,以臣爲遲回不發云。請命遞斥臣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莫德放送。

○府啓,廢人自生怨恨,掘地逃出,前日廟堂宰臣、三司,同辭請罪,豈無所見而妄議者乎?旣而因聖批矜憐之敎,有一諫官,遽變己見而因避,因此兩司,皆反其辭,紛然辭退,臺諫論啓,各陳所見,苟其可者,雖擧朝非之,不可回也。如其不可,雖有聖敎之嚴,擧朝之非,不可從也。豈有今日皆可,而明日皆非者也?大槪今日之論,不同者兩端,前之宰臣、兩司、玉堂之議,俱請以斷義,後之兩司引嫌,則以全恩爲宜,玉堂亦如之,臣等以爲,此則非如廢朝之於臨海及大君,以親則同氣也。以罪則自無所犯也。乃聽群小之搆陷,忍於不可忍之地,人人迹甚之也。不亦宜乎?今廢祬則不然,以屬則疎於臨海,以人則乃獨夫之子,以罪則負恩亡命也。殿下曲全容貸者,雖是至恩,而諸臣之請斷大義者,豈非王法之所宜也。況人臣謀國,當以宗社爲重,如或後日藉此思售不逞之心,則其爲禍,豈可測哉?伏願聖明,快從公論,以定群議。正言金尙欲待同僚之出,而相議爲之,故差遲日子,請出仕。朔寧郡守李廷益貪虐,掌樂主簿李衒侵害樂工,請罷事。答曰,依啓。廢人事不允。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政院啓曰,大司憲李貴,大司諫申湜呈辭,以次官參鞫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義禁府啓曰,罪人李綎凶疏,罪狀最重,而定配不遠云。以鍾城改定配,何如?傳曰,允。竝《禁府謄錄》

6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大司憲李貴,掌令趙緯韓,持平沈器遠、金自點啓曰,臺諫無事則出仕,有事則規避,相繼呈告,臣等不可與此輩同事,請命遞斥臣等之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玉堂箚子,李貴以下出仕呈告臺諫,竝命遞差事。答曰,依啓。

○府啓,副應敎李敏求,當此公論方張之日,引病不出,顯有避事之跡,請遞。赴京使臣,廢朝時紛紜厭避,至於納銀圖免,極爲無理。冬至使書狀官,以前日除授謀避者差送,廢人事當斷不斷,久執狐疑,使怪論百出,危疑萬端,請勿留難,極命處置。答曰,疾病人所難免,豈可以呈病遞差乎?廢人事不允。

○有政。以李顯英爲大司諫,鄭宗溟爲執義,李尙伋爲掌令,林埬爲正言,李埈爲鐵原府使,尹煌爲朔寧郡守,金尙爲銀溪察訪,鄭百昌爲獻納。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政院啓曰,禁府以泰宗拿來後庭鞫事,昨已啓辭蒙允矣。泰宗奴子丑世金、世文,亦於拿來後囚禁,則俱係推鞫廳罪人,故今日開門卽招,當直都事,以丑世金、世文等,今日當爲推鞫之意,使之稟于大臣,速爲回報事,丁寧,分付,屢屢催促,而無來報,卽者,始以三省交坐退行,草記緩緩來呈,其怠慢之罪,不可不懲,當該郞廳請推考。傳曰,依啓。《禁府謄錄》

6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6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合啓,廢人祬,不可容貸,以貽宗社之禍,請賜一兪。答曰,不允。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政院啓曰,江華獄事時,闕庭推鞫矣。其獄晩畢,今後推鞫,則依近例,禁府裏爲之,何如?丑世金、世文,已爲就囚,李泰宗今日當入來,此人等府裏推鞫乎?敢稟。傳曰,依啓。《禁府謄錄》兵曹啓曰,臣等待罪本曹,日月多矣。其於兵政,一無所爲,頃在聖上改紀之初,大小人員,莫不抖擻精神,澡慮[濾]心肝,欲有所補益於新化者,爲何如哉?而到今反顧蔑蔑如也。蓋緣臣等,才智不逮,以致如此,而亦由於弊習已痼,大小之事,皆出於胥輩,紀綱頹廢,又無以懲懼,則深恐從前衰亂之政,終不免循例踏襲之歸也。豈非大可寒心者哉?上番軍士,專爲宿衛,而近來以此軍,定送於不必定bb送b之處,用之於不當用之役,甚者各司下人,視如己奴,奴隷之事,無不爲之,少不如意,鞭扑狼藉,各司官員,因恬而不知怪,宿衛重地,果安在哉?軍士初到之時,點考軍裝,試才賞罰以勸懲之,若是其逐日使喚於賤役,則何暇試閱,亦何用軍裝爲哉?廢朝時,以八番合爲六番,故上番之數,幾至二千,而一年二巡之番,勢所不堪,不得已還分爲八番,六七月所減之軍,多至六百餘名,前頭又因聖敎,逃亡物故者,盡許蕩滌,則又減太半,而上司各衙門,不量事勢,一依舊規而責辦,本曹計沒奈何?抽出宿衛之卒,以救目前之急,國家事體,不當如此。當初國家設立典僕之本意,使各供役於各其衙門,豈使軍士代行典僕之役哉?近聞裁省廳,査出各司典僕之免賤者,各還本役云。典僕之數,必倍蓰於前日,自今以後,米麪各司及應行守直巡邏處外,一切勿定事,捧承傳施行。此後如有如前侵擾者,則自本曹,先囚後啓,四所四營入直軍士,一依法典試才,或試賞格,以勵其心宜當,敢啓。傳曰,限號牌前,姑勿定送。《禁府謄錄》

6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6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義禁府啓曰,本府啓辭三司論啓。廢人祬處置事,捧承傳于本府矣。啓辭中但言斷承,未有定律,議大臣定奪,何如?答曰,允事,傳敎矣。議于大臣,則右議政尹昉以爲,以聖上不忍之至情,屈於三司公議,不得不勉從,則惟在有司稟旨處之,至於使之自盡,亦當出自恩命,伏惟上裁。領議政李元翼,領中樞府事奇自獻,行判中樞府事鄭昌衍病不收議,大臣之意如此,敢啓。傳曰,依議。《禁府謄錄》

6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6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傳于□□曰,李重老江華府尹還授,李光英楊州牧使除授。

○副提學鄭經世,副應敎李敏求,校理沈詻,修撰李敬輿等疏曰,臣等於合司公論,不得變其初說,請遞事。答曰,少無所失,勿辭。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大司憲□□□,大司諫李顯英,執義鄭宗溟,司諫□□□,掌令李尙伋,持平金自點,獻納金世濂啓曰,臣等伏見玉堂之疏,有兩端之說。其一,則指臣等據法之請。其一,則據周公八議之說。未知果出於誰人?爲此說者,果能保廢人亡命苟活而已也。所謂議親者,大辟之外,容有可議者耳。罪關宗社,則以周公之聖,致辟管蔡,曾不饒貸,何不膠守周官之法乎?玉堂前箚所謂設令端緖未明,證左未具,而掘地逃躱,極其陰兇,此廟堂臺諫之所以斷義者論罪,而必當以常刑者,眞的論也。獻議之箚,只有贊美聖德,而別無斷然以全恩爲是,以斷義爲不可也。至今以變說爲言,雖或初見雖堅,講求義理,審得輕重,日月之更,人皆仰之矣。舊規合司數日,玉堂不爲快從之論,則卽爲避嫌,而臣等遲回五六日,至今容默者,深有桑楡之望,而今以跋前𨆫後,始爲陳疏,無非臣等無狀,誠不相孚,言不見信,致令公論不張,請命遞斥臣等之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義禁府啓曰,嫡母放賣罪人朴咸元,京畿監司已爲械送。此是綱常重獄,依前例三省推鞫,何如?傳曰,允。

○又啓曰,以本府草記大臣議得林金梟示事,命下矣。林金以積年潛商,出入倭館,漏洩邊情,同謀人安應星已爲境上梟示,林金似當一體施行,而經筵官所啓,貸出倭銀,或至萬餘兩,日後開釁,不可不慮,未斃前,先問貸出幾許事啓下,故近日刑訊之時,每以此窮鞫,而一向牢諱輸情。路中經斃,則不得正刑,本府啓請,欲於未斃前,生懲其銀之後梟示矣。今者梟示之命已下,姑令戶曹及漢城府,沒其財産後,處置,何如?啓允。《禁府謄錄》

6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掌令趙緯韓,持平沈器遠啓曰,玉堂之將順聖意,兩司之據法請罪,所爭者公,斷無他心,而爲宗社深慮,則玉堂之論,容有見不到處請命遞斥臣等之職,答曰,勿辭,退待物論。

○玉堂箚子,請兩司出仕事。答曰,依啓。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政院啓曰,三省交坐進去下直,請出推案,且新囚罪人朴咸元推鞫時委官,何大臣進去乎?傳曰,右相進去。《禁府謄錄》

6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府啓,定平府使蔣後琬,用賂得官,侵虐爲事,請削版。金城縣令李潔,爲人庸劣,政委下吏。金溝縣令成僖耉,爲人姦黠,弊政百端,請罷職。

○合啓,廢人祬事。

○玉堂箚子,請廢人祬,快從公論事。答曰,予不料此論,出於爾等,今觀箚辭,不勝驚怪,勿爲如此之論,以安予心。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6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府啓,龍宮縣監元得會,縱其子弟,㤼姦吏妻,請削版。鳳山郡守柳時偉,賄賂得官,政委下吏,請罷職不敍。

○院啓,巨濟縣令尹殷傑,品官納穀,貪縱無忌,請削版。行司勇杜起文,賤吏堂上,厭避赴京,投托自興家,充軍啓下,又不定配,恃勢驕橫。不可容恕,請拿。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朝講時,合司玉堂所啓,廢人祬事。上曰,不得已勉從。

○副提學□□□疏曰,病重不得隨參於三司合論乞遞事。答曰,勿辭。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義禁府啓曰,廢人祬處置事答辭。但欲斷以大義,而未有定律,議大臣定奪,何如?傳曰,允。

○府啓,保寧縣監朴瑨,父死厭病,出避不斂,更肆貪虐,一境空虛,請削版。司宰直長鄭儁,行己悖戾,請罷職。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洪霶。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以□□□言啓曰,廢人事,議于大臣,則右議政尹昉以爲,以聖上不忍之至情,屈於三司公議,不得不勉從,則惟在有司稟旨處之。至於使之自盡,亦當出自恩命,伏惟上裁。領相李元翼,領府事奇自獻,判府事鄭昌衍,病不收議。

○以右相尹昉收議,傳曰,依啓。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義禁府啓曰,冤死人分等,書啓時,永昌大君㼁,臨海君珒,延興府院君金悌男,綾昌君佺,該曹已爲擧行,故不爲抄出分等矣。更令參商,則已行者,亦有開錄者,單子內付標以啓,令該曹,相考擧行,何如?傳曰,允。

○政院啓曰,右副承旨洪霶,推鞫罷後,當爲入直,而奉推案,則待漏廳重得癨亂,不得入來。推案,則闕門將閉,使注書捧入,上直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命招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竝《禁府謄錄》

6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府啓,衛將李廷培,家行兇悖,居官剝割,請削版。出《延興府院君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江華□□書目,廢東宮十八日求太粥備入,則三時小甫兒,以或半或盡事。

○院啓,罪人鄭鑑拿鞫定罪事。鐵山府使吳煥罷職不敍事。昨日玉堂應入之員罷職事。答曰,竝不允。

○領議政李元翼初度呈辭。入啓。不允批答。

○平安監司金藎國書目,乞遞本職事。

○府啓,玉堂應入之官推諉之員,先罷後推事。答曰,不允。

○昨日夕講時李時發所啓,避亂唐人,來在我境者,不知其幾。下諭接伴使李尙吉,使之善爲周旋,移送登州事,聞熒惑入南斗云。依李敬輿所啓,思所以弭災之道事。答曰,依啓。

○禁府,許穎男拿囚。啓。

○推鞫罪人朴允福、朴天世、金世文放送。

○備邊司郞廳應罷楊秀津、黃瀷、李純馦、朴悌立、慶純復、李貴達。啓。

○都元帥書目,秋防迫急,副元帥急速下送,從軍官李敏求催促下送事。竝出故判書《朴鼎賢家日記》所謄朝報政院啓曰,禁府郞廳,以大臣意來言曰,二十六日國忌齋戒,二十七日國忌,二十九日國忌齋戒,七月初一日國忌,初二日大祭齋戒,初三日大祭。自今日,至來七月初三日,三省坐起,不得爲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6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以平安監司金藎國狀啓,傳曰,勿以人言爲嫌,盡心察職事,回諭。

○府院,玉堂官員事,停啓。竝出故判書《朴鼎賢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慶尙監司書目,星州儒生等,慰悅製述四十一度上送事。

○慶尙道御史李惟達書目,前兵使李應獬,米三百五十三石、木四同藏置事。

○以國忌,府院無所啓。竝出故判書《朴鼎賢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平安兵使書目,任都司軍,越江踰頭人嶺,到龍口巖,撞遇㺚兵,斬賊五級,生擒二㺚,假㺚十名,牛馬奪來辭緣事。

○宣川府使書目,毛都督今月十八日出陸時,留蛇浦,將向麟山等地事。標司杜都司寬奠地方,與㺚子相戰,斬首四級,綁挐活㺚二十九名,向鐵山事。

○鐵山府使書目,玉江把守將杜貴,圍擁眞㺚三十三名,向蛇浦事。

○禁府都事、江華別將書目,廢人祬,今月二十七日三更量,自縊而盡事。

○典翰尹知敬,上疏陳情待罪事。

○以國忌,府、院無所啓。竝出故判書《朴鼎賢家日記》所謄朝報

6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韓汝溭。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宮。

○傳于□□□曰,廢人祬衣衾、棺槨、禮葬等事,依廢嬪例爲之事,言于該曹。

○□□□以冊禮都監言啓曰,玉冊書寫官,以金瑬啓下,而病未把筆,以京畿監司沈悅來寫事。傳曰,允。

○以國忌齋戒,府、院無所啓。竝出故判書《朴鼎賢家日記》所謄朝報郞廳任瑋校正。日記廳郞廳李基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