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十五年/五月

閏四月 五月 六月

5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5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古群山召募別將金兌立,呈牒于本司曰,前別將姜變龍,以漕船押領官,上京時,防軍十三名,盡爲收布,不爲給代,無一名在陣,而軍糧反庫,則元數七十二石四斗五升五合內,九石二斗五升六合欠縮,白米十石十斗,以常米備上,已極寒心。且陣屬汲水船一隻,放賣于陣庭居人,雄大牛一首捧之。且其所買牛二首,時在陣下。上項欠縮米、授牛等事,何以處置云。姜變龍事狀,委屬痛駭,拿鞫科罪,宜當。敢啓。傳曰,此人不告監司,如是越訴,殊極非矣。《備局謄錄》

○禮曹啓曰,今月初四日,時敏堂改題主後,舊主自北神門奉移于宗廟埋置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時敏堂改題主時,以大臣、禮官、承旨,進詣定奪矣,臣等更思之,則列聖五位題主,旣行於闕內,而自上不爲親臨,事體未安,親臨改題磨鍊,何如?傳曰,允。

○又啓曰,社稷位版,今當奉移,而趺方改造,栗木未及乾正,不得已,用假趺方移安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禮曹謄錄》

○行判決事朴明榑疏曰,伏以,太廟改題主儀註禮官,初則以改題於廟內磨鍊,中則以改題於時敏堂磨鍊,終則有闕位及舊主,改題分兩所之議,蓋以出於變禮,旣無前例之可據,前後禮官,各以義起,無一定之論也。莫重大禮,前無可倣,則今日之所當講者,不過順乎情當於理而已。若當題於廟內,則禮曹啓辭中,日晩難便之患,似不暇論也。若當題於時敏堂,則闕位之獨題於廟內,臣未知必當於理也。在天之靈,昭明悽愴子孫揭虔之地,則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古人所謂如水之在地中,無往不在者,亦此意也。故王者祭天於郊,而以祖配之,豈必有主有廟然後,可以求神也?今世之士大夫宦遊者,値父母忌日,則不忍無事而過,於所在,具飯食以祭之者,情之所在,亦不以無廟無主,而不爲求神也。李景奭箚子,臣未得見,未知主論如何,而以臣所見,不能無惑焉。太廟,雖曰久遠妥靈之所,而兵亂之初,奉移列聖神主,則只在空室,酷被汚傷,時敏堂,一時權安之所,而列聖神主,奉安一堂,自上朔望焚香,臣民致敬,今已五朔,則臣竊未知,仁順王后之靈,必以無主,而捨此列聖同安之時敏堂,悄然歸依於汚餘之太廟乎?列聖神主權安別堂日久,則固不可與失火之家,比而倫之也。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而儻或陟降於時敏堂,則與應改神主,同題於神之所在,有何逆於情而咈於理也,當此大禮,禮官議啓,大臣講定,微末小臣,不敢與論,而忝在都監執事之列,區區所懷,不得不仰陳,臣不勝屛營戰懼之至。啓下禮曹。《禮曹謄錄》

5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辰時巳時,日暈左珥。自午時至申時,日暈,色內赤外靑。內下日記

○禮曹啓曰,以時敏堂改題主儀註,傳曰,此儀註中,只及改題主節次,而列聖神位洗沐節次,不爲磨鍊,何以如此乎事,傳敎矣。列聖各位及社稷位版洗沐時,則只大臣禮官進詣,故親臨節次,不爲磨鍊矣。敢啓。傳曰,知道。

○宗廟都監啓曰,宗廟永寧殿神主櫃,四十一部造作所入柏子板,分定江原道,上納未久,今當引鉅乾曝矣,待乾造作,當爲布裹,九度着漆,則一月之內,似難完役,初六日奉移時,未及造進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前日以都監啓辭,傳曰,櫃制改造時,依故相臣李廷龜所議,虛其前面,以便出納,似當事,傳敎矣。前面則當依下敎虛之,而但舊制則前面不虛,故櫃制高大廣闊,今者虛其前面,則必無出納難便之患,似當減其尺數,而尺數旣載於《五禮儀》,不敢擅便,敢此仰稟。傳曰,依啓。

○又啓曰,應改神主五位,改題於時敏堂事,已爲定奪啓下矣。新造神主,以謄錄觀之,則前一日,當爲陪進,而時敏堂奉安處所非便,亦不無天雨窘迫之患。初四日曉頭,由北神門陪進,則事甚便當。敢啓。傳曰,依啓。《禮曹謄錄》

5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至申時,日暈。

○巳時,上御時敏堂,親臨改題主。內下日記

○禮曹啓曰,前日大臣奉審時,世祖大王神主,所題墨跡稍微,洗沐後,或補缺,或改題似當事,入啓蒙允矣。今日改題時,依啓下擧行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今日列聖神主,親臨奉審時,明廟神主改造事,定奪矣。都監以先爲乾正之木,又造一位神主,初六日列聖神主,宗廟奉移後,闕位改題時,明廟神主,亦爲一時改題,似當。係是同室神位,敢此仰稟。傳曰,依啓。

○宗廟署官員以都提調意啓曰,以永寧殿宗廟各室寶,時存見失數開錄草記,答曰,知道,見失之寶,似當改造,議處事,傳敎矣。此時物力蕩盡,勢難起役,令該曹預爲料理,姑待時事稍定,設局改造,宜當。敢啓。傳曰,依啓。其中最傷者,亦爲改造。《禮曹謄錄》

○戶曹啓曰,因備邊司啓辭,差倭平成淸處,參斤題給事,允下矣。參斤,若無領去之人,則不無虛踈之弊,令兵曹禁軍一人擇定,給馬下送,載持馬亦爲定送,何如?傳曰,依啓。《兵曹謄錄》

5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明日瀋陽軍官入去時,饌物一駄,當爲輸送,刷馬一匹,待開門立待。《兵曹謄錄》

5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祔廟時親祭,未時還宮。

○領議政金瑬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予甚慮念,卿其勿爲固辭,調理行公。內下記草

5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刑曹草記。傳曰,本曹所爲,殊甚怠慢,今後各別盡職,可矣。

○右議政李聖求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箚辭甚當,依此施行。

○傳曰,近因政院啓辭,兩司避嫌,極涉紛擾,使之勿爲査勘。

○以全羅道賑恤御史狀啓,傳曰,此人所爲,殊極駭愕,拿鞫定罪。內下記草

5月8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襄陽幼學禹泰承等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嘉爾等爲國之誠。

○傳曰,奉先殿,欲爲親祭,此意,言于該曹。

○禁府粘目。答曰,待解凍駕海等語,顯有推托之意,刑推得情,以懲其恝視之罪。

○軍功廳粘目。答曰,所訴的實,則參酌施賞,以表其誠。內下記草

○晝講。入侍,特進官李時白,同知事全湜,參贊官睦敍欽,侍讀官李時楳,檢討官尹絳,記事官李晳、兪㯙、金振。講《詩傳小雅》,自六月棲棲,止皆嚴bb敬b以共武事也。《玉堂日記》

○備邊司啓曰,臣等伏見前掌令朴遾所納全羅道中營將禹尙中條目,且聞朴遾筵中所陳之言,與前日本司啓辭,頗相謬戾,宜乎天聽之不能無惑於斯也。然以臣等所聞言之,光敎山力戰之狀,似不可誣。當敵兵突入左營陣內,奪據高峯之上,守兵皆敗退,勢將難支,賴若干將領,忘身奮勇,率精兵齊進,殺退敵兵,終得保全,此言明是實狀無可疑者,先據者勝,兵家常事,而敵旣奪我之峯,旋爲我所奪,其間血戰厥殺,可不待問而知也。本司堂上十餘員,耳目非一二,而所聞無不相同,中外遊談之人,爲金俊龍稱冤者,十之八九,至於參議韓興一,與淸將問答時,亦以光敎之戰爲最,其貴將與本國議政相等者,中丸而死云,彼有何私護於俊龍,而興一亦不必爲俊龍,做出不近之言,以誣國人,則其爲公論明甚。但俊龍不當移營,雖移營,軍法苟嚴,則必不至一軍皆散,此則俊龍之罪也。故臣等非敢以俊龍爲無罪,但不可以罪掩其功耳。臣等旣非目見,固不敢質言,而朴遾亦非其時臨陣之人,其所敢以爲證者,乃禹尙中條目也。今見尙中條目,其所謂自平明至二更相戰者,果是實狀,而左營力戰奪峯之事,則略不言及,且同兵使先自來到,言移營之意云云,其語勢承接,殊不詳備,有若戰勢方酣,而大將先走,其以下不得不潰散者然。果如此言,則必爲敵兵所乘,一軍盡爲魚肉,而今無一人死傷者,何也?以此觀之,其移陣,在於敵兵旣敗之後者,亦明矣。臣等待罪廟堂,凡於諸將賞刑之之際,務從公論者,乃其本心,其所聞所見,容或謬誤則有之矣,決不敢容庇一武將,以欺殿下。抑臣等有一說焉。自古論功施賞,必觀其結局而爲之,故賞不濫而人心服,今番變亂諸將中,雖或有些少戰功,而畢竟同歸潰敗,其主將無不被罪,則以下將官似無獨爲蒙賞之理,而頃日朝家處置,殊失事宜,乃令失律竄配之諸將,戴罪査功於國門之外,此實無前之事,而廟堂諸臣,俱不得辭其責,況論功之際,濫僞居多,人言之藉藉,勢所然也。臣等區區妄意,已成之命,雖不可追改,而酬賞之典,切宜務存斟酌,況其所謂射殺砲殺者,非出目見,而其所謂斬級者,亦無奏功獻馘之事,則尤不可以成冊爲信,而有所濫施。令該廳略據査功成冊,參以外間公議,其軍士中斬殺最多者,量施犒賞,將領中戰功尤著者,頗加擢用,以示朝廷省錄之意,恐或適中。臣等旣有所懷,不敢不竝爲陳達,以候睿裁。傳曰,依啓。所謂金人之答,似是嘲笑之言也。

○又啓曰,全羅道軍兵,光敎山赴戰,査功成冊,還爲出給事,曾已命下矣,前兵使金俊龍,査功成冊,來呈於本司,故捧入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三南賑恤御史,受命下去,已至五朔,其所收拾穀物,想已幾盡輸運,而麥秋已至,賑飢之事,或可少寬,外方廚傳之弊,亦甚可慮。御史,皆可趁今月上來,而如有未輸之穀,令該道監司,照管輸運,而實數成冊,送于該廳,以防虛疎之弊,似爲宜當。敢啓。傳曰,依啓。

○晝講。入侍時,特進官李時白所啓,朝廷方有潰軍徵布之擧,人心莫不以爲駭矣。方其軍興之時,運糧爲急,故其身雖在陣上,其家則皆應轉輸之役。刷馬之價甚多,慶尙道則三十五匹,全羅道則三十匹云,以此,其家旣已蕩盡。今若又徵以三十匹之布,則譬如乾木水生,萬無備納之路,雖欲徵之,無令必不得行,若此中止,則有損於紀綱,大矣。無已則抄出成冊,知其罪之輕重,可誅者誅之,可杖者杖之,此或一道,而或以此軍,使之立役,以懲罰之地,則亦似可矣。上曰,貧殘人罰役事,令備局量處。《備局謄錄》

○有政。

5月9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月暈,流星,出天津星下,入尾星上,狀如拳,尾長七八尺許,色白。

○修理都監草記。傳曰,新造之櫃,似爲適中,依此見樣,造作可矣。內下記草

○以備邊司,忠淸監司潰軍徵贖粘目,傳曰,此回啓中,因偵探不現者,定罪一款,落漏矣。

○備邊司啓曰,傳敎矣。此一款,果爲落漏,故改付標以入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輔德鄭太和,瀋陽入送之事,初不出於本司,故發行日子遲速,本司不爲啓稟定奪矣。卽者鄭太和到本司,自言曾以親病受由,往在水原地,今者親病稍歇,將爲發程,願聞本司指揮云。臣等之意,鄭太和,與李命雄,相替緣由,淸國時未知之,今若猝然登程,必有中路見阻之患,東宮問安使,每朔入送之意,曾令謝恩使,定奪以來,此則似無不許之理,與此行同時入去,似爲便當,姑待謝恩使回還,詳知瀋陽事情然後,發行日子,更爲稟定而送之,何如?傳曰,依啓。《備局謄錄》

5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草記。傳曰,知道。其時啓下單子,必在政院,査準書啓,可也。內下記草

○禮曹啓曰,順懷廟神主,今當改題矣。臣等考諸壬辰後謄錄,則順懷廟神主,其時亦皆見失改題,故題式,該曹議大臣,陷中則書順懷世子諱某神主,恭懷嬪神主陷中,亦書恭懷嬪姓某神主,定奪擧行,則今亦依此題之,而順懷世子之諱文籍散失,無憑可考,令宗簿寺,急急考出,何如?傳曰,依啓。《禮曹謄錄》

5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禮曹草記。申俊事。傳曰,然則推考,勿爲汰去。

○以綾城府院君具宏,亡妻歸葬呈辭,傳曰,給由馬。

○戶曹判書李景稷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勿辭,調理察職。

○判中樞府事金時讓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老病之人未能肅謝,前亦有例,安心勿辭。

○司直李翼賢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意。納穀活民之功甚重,故國家有此酬報之典,宜安心勿辭。

○府啓。答曰,不允。下諭事,依啓。

○院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晝講。入侍,特進官具宏,同知事尹墀,參贊官洪憲,侍讀官李時楳,檢討官李裯,記事官金鋿、兪㯙、金振。講《詩傳小雅》,自玁狁匪茹,止六月六章章八句。《玉堂日記》

○晝講時,特進官具宏所啓,關西蕩敗之餘,馬匹絶無,不得傳命。監司狀啓,欲以兩南驛馬,移送本道,其代以牧場馬充給云云。此則難行之事也。欲以司僕寺,分養四五十匹,送之矣。但司僕馬,今年所失甚多,其所用之數,又一百五十匹,頃者考其老病之馬,則十七匹矣。上曰,西路尤甚蕩敗,監司狀啓,出於不得已。凡事,朝廷各別顧見,可也。《備局謄錄》

5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司直丁好恕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疏辭不無所見,當令廟堂,議處焉。

○合啓。金自點、申景稷、金慶徵、李敏求、姜晉昕,案律處斷事。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以忠淸監司狀啓,本司回啓。傳曰,各官戰船則曾無水軍定給之規,何如是回啓耶事,傳敎矣。臣等欲依本道狀啓施行,故如是回啓矣,措語矇矓,致勤聖敎,未及致察,泛然回啓,極爲惶恐。元啓目,改付標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備局謄錄》

5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判書具宏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勿辭,安心察職。

○合啓,金自點等事。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不允。

○院啓。答曰,不允。

○禮曹草記。傳曰,依啓。綠紬表衣,儒生以下則禁之,可也。

○又草記。傳曰,文科,亦以扈從人,試取,可也。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還都之初,卽有貢物裁減之命,而各道貢案,未及上來,遲延至今,玆者貢案,略已收拾,今當擧行,當初啓下,堂上沈悅、李景稷、尹暉、尹毅立外,判決事朴明榑,行護軍金世濂,皆留心世務,不可不與之同議,以上六員,皆稱貢案詳定堂上,而校理鄭致和,修撰李裯,稱以郞廳,設局於本司別廳,使之從速磨鍊,何如?傳曰,徐議處之。《備局謄錄》

○有政。

5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合啓,金自點、金慶徵等事。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依啓。禁府都事拿推事,成以性事。禁府堂上推考。李士祥事,不允。

○院啓。答曰,依啓。禁府堂上推考。

○左參贊李德泂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兼帶中樞、摠管之任,當勉副焉。

○禮曹草記。傳曰,依領右相議施行。

○前判書張維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筵臣之言,予以爲過當,卿其安心,勿爲辯明。

○校理尹絳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調理察職。內下記草

○晝講。入侍,同知事全湜,特進官李景曾,參贊官曺文秀,侍讀官李時楳,檢討官李禂,假注書尹瀁,記事官兪㯙、金振。講《詩傳小雅》,自薄言采芑,止采芑四章章十二句。《玉堂日記》

○晝講時,參贊官曺文秀所啓,初四日時敏堂題主時,各位字畫刓缺處,使之補畫矣。其中世祖大王主面,尤甚刓缺,無一字全完,就加漆補,非但所見不精,亦極未安,前頭秋享改題之時,亦一體改題,何如?上曰,令禮官議處。《禮曹謄錄》

5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月暈右珥。

○備邊司草記,傳曰,此輩情事可矜,使其夫家勿爲疎斥,則可也。至於自官講禮,有若無咎者然,則似爲不可。予恐自此,貞節掃如,棄夫苟生,人不爲恥,而一人所見,不必允當,更爲詳量處之。

○合啓。答曰,不允。

○院啓。答曰,已爲推考,不必罷職。

○工曹草記。傳曰,依啓。本曹,難免不職之失矣。

○右議政崔鳴吉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箚辭當體念而議處焉。

○吏曹判書姜碩期,兼帶知經筵辭免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箚辭當勉副焉。內下記草

5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曺文秀。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夜四更五更,月暈。

○戶曹草記。傳曰,依啓。米租各萬石入置,太三四千石亦爲留儲。

○府啓。答曰,依啓。疊授加資改正事,承旨推考事,公淸都事梁有仁罷職事。通信使,自前特施重賞,恐非偶然,勿爲煩論。闕直郞廳竝推考。

○合啓。答曰,不允。

○禮曹草記。傳曰,一朝廢祀,殊甚未安,更議處之。

○又草記。順懷宮修改事。曰,依啓。尤甚腐朽處,姑以新木,添補,可也。內下記草

○晝講。入侍,特進官韓汝溭,同知事李植,參贊官睦敍欽,侍讀官李時楳,檢討官李裯,假注書尹瀁,記事官兪㯙、金振。講《詩傳小雅》,自我車旣攻,止見其射御之善也。《玉堂日記》

○禮曹啓曰,今五月十四日晝講時,參贊官曺文秀所啓,上曰,令禮官議處事,傳敎矣。世祖大王神主,前日時敏堂奉審時,字畫甚微,故入啓添補矣。旣已添補,又爲磨刮改題事甚重難,自本曹不敢擅便,秋享臨時,大臣奉審後,稟處,何如?傳曰,依啓。《禮曹謄錄》

5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曺文秀。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合啓。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文科亦以扈從試取,固無不可,勿爲煩論。加資還收事,已諭。內下記草

○有政。

5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曺文秀。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同副承旨曺文秀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懇。脚病如此,則不必趨行,爾其勿辭察職。

○合啓。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已諭勿煩。內下記草

○晝講。入侍,特進官李時白,同知事尹墀,參贊官洪憲,侍讀官鄭致和,檢討官李裯,假注書尹瀁,史官兪㯙、金振。講《詩傳小雅》,自蕭蕭馬鳴止此亦足以觀矣。《玉堂日記》

5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曺文秀。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院啓。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不允。

○領議政金瑬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予甚惻念,事勢如此,不得不去,則卿其勿辭往來。仍傳曰,給由馬。內下記草

○有政。

5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憲。同副承旨曺文秀。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粘目。傳曰,此類情事,殊甚矜惻,令其夫勿爲疎棄。

○禁府粘目。全羅兵虞候定罪事。傳曰,依律施行爲乎矣,依金俊龍例,勿爲定配。內下記草

5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朝講。

○合啓。答曰,已爲論斷,更勿煩瀆。

○府啓。答曰,依啓。韓進[振]賀事,不允。文科通用事,然則廣州人竝用。內下記草

○朝講。入侍,領事金瑬,特進官李必榮,參贊官李景奭,大司諫徐景雨,同知事李植,特進官金南重,持平崔繼勳,侍讀官李時楳,檢討官尹絳,假注書尹瀁,記事官兪㯙、金振。講《詩傳小雅》,自鴻雁于飛,止庭燎三章章五句。《玉堂日記》

5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草記。傳曰,依啓。以不在料記懸錄者,二十三人云矣。

○又草記。傳曰,知道。處所廣闊而軍士數少處,勿爲出用,可也。

○兵曹啓目。答曰,忠義之數甚多,而今番扈從者,未滿十人,渠輩之如是稱冤,亦必無顔,其中扈從之類,則失祿飢餓,極爲矜惻,令該曹給料。

○院啓。答曰,依啓。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今二十一日朝講時,因參贊官李景奭所啓,傳敎矣。全羅道各官,賊未犯境,土民先自作變,事甚痛駭,採訪一邑公論,其中首倡者,査覈治罪,在所不已,而若受密封而治之,則必有因嫌誣陷之事,從實聞見,情狀見著者罪之,勿用密封,俾無騷擾之弊事,行移,何如?傳曰,此言似未的,姑勿行會,可也。

○又啓曰,三南舟師句管之人,極擇差送事,臣金瑬,親承傳敎,今與本司諸堂上相議,而未得十分可當之人,適右議政崔鳴吉,病不仕進,待其來仕,更議差出,宜當。敢啓。傳曰,知道。《備局謄錄》

○有政。

5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草記。加資疊授人還收事傳曰,知道。李時白、許徵、許啓則還收,不可矣。

○賑恤廳草記。傳曰,依啓。未運穀物數多,則勿拘萬石之數,竝爲入置,可也。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本司堂上,與聞軍國大政,其任不輕,如非藩閫重任,不得輕爲外補,乃事體當然也。新除授開城留守尹毅立,自還都後,減省事目其人磨鍊等事,專掌爲之。至於貢物詳定一事,雖因聖敎姑徐,而前頭,不可無一番停當,則諳鍊典章,盡心察任,如尹毅立者,實未易得之,頃日本司啓辭,就諸堂上中,以沈悅、尹毅立等,四員爲請者,意有所在。松都所治,不出數十里內,而酬應之任,專在郞廳,留守特一品官,況今從二品宰臣,處閑局者甚多,擬望之際,不爲乏人,該曹不必以本司堂上,輕易擬望,以傷政體,尹毅立改差,限貢案詳定間,勿爲外補,何如?傳曰,依啓。《備局謄錄》

5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5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合啓。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特以武臣差遣,意非偶然,勿爲煩論。韓振夏事,已諭。

○金世濂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懇。頃日臺論,可謂過矣,爾宜安心勿辭。

○工曹判書李時白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該堂[曹]抄啓,似涉不察,宜勿控辭,安心察職。

○禮曹粘目。答曰,依允。備局改號等事,凡干處置,一一得宜,則體面自尊,民生賴而安業,不必變其成憲。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忠淸監司鄭世規,舟師處置狀啓,及黃海兵使李碩達,逃亡將官狀啓,俱係軍政重事,不可輕爲回啓,姑待體臣還朝之日,而賑恤御史李厚源,陳弊啓本,亦待他道御史上來後,一時議處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備局謄錄》

5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局粘目。答曰,柳昌國賞職,似爲太輕,更爲酌處。

○繕工監草記。傳曰,簾簟,亦不排設,殊極未安,事勢如此,待秋造排。

○校理成以性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調理察職。

○合啓。答曰,不允。

○府啓。答曰,勿煩。內下記草

○以右議政崔鳴吉箚子粘目,傳曰,箚辭中議定之事,捧承傳施行。《備局謄錄》

○傳曰,明日,內卜一駄,瀋陽入送,刷馬一匹,待開門立待。《兵曹謄錄》

5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右承旨金尙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意。爾之未能扈往,勢所固然,勿爲控辭,從速察職。

○府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倭譯康遇聖,來自東萊,聞藤智繩言內,島主以來月,當往江戶,本國答書,亦當指示關白,措語不可不愼,先賀江戶平安,次諭島主誠意,終言本國講和退兵之故,而文字間,務存斟酌,以爲渠分疏訛言之地云。令承文院依此改撰答書,以從島主之願,無妨。且聞島主,切求良馬三匹,而本道不得可合之馬,以此爲悶云,島主今番之行,所關頗重,太僕外廏,如有體大可合之馬,特爲許貿,以爲生光江戶之地,亦似無妨,敢啓。傳曰,依啓。廏馬許貿一款,似難開例,有馬之人,使之開諭下送,宜矣。《備局謄錄》

5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曺文秀。同副承旨宋國澤。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只晝講。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騎馬三匹立之。宗廟崇恩殿內摘奸。

○合啓,金自點等事。答曰,已諭毋煩。

○府啓,忠州牧使李英達事。答曰,不允。

○院啓,臺諫出仕事。答曰,依啓。

○正言尹文擧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察職。

○備邊司草記。傳曰,依近例,俾勿來參,似可矣。內下記草

○晝講。入侍,特進官睦長欽,同知事李植,參贊官宋國澤,侍讀官李時楳,檢討官尹絳,假注書李鄗,史官兪㯙、金振。講《詩傳小雅》,自沔彼流水止當爲二百六十一句。《玉堂日記》

○晝講時,同知事李植所啓,昨日有一啓辭,同僚與臣意不同,詣闕後避嫌,而以新捧承傳之故,政院,啓稟出給矣。啓辭則終不入,臣不能獨啓,今此入侍,亦不能仰達,事係新規,似當自廟堂,更定規例然後,可以無礙矣。上曰,令廟堂議處。

○備邊司啓曰,晝講時,因同知事李植所啓,上曰,令廟堂議處事,傳敎矣。人之所見,不能每每相同,乃理勢之必然,如非消長否泰之所關,則雖或略有異同,尤足以爲相濟之益,有何害焉?近日臺諫,因一微細事,鬨然相爭,兩司紛紛引避,終至不相容而後已,臺閣之不能久於其位,朝著之不能保有和氣,皆以此也。頃日廟堂議定時,臺諫啓辭,依玉堂例,以多爲主者,所以防其紛爭之弊,而又慮其妨言路,令立異者,別陳所見,則定制非不備矣,而適當憲府多官不備,只有二員之時,而二員所見,適又相左,從多之例,有不得行,此則一時事勢之適然。且聞近日,憲府所爭,不過措語間緩急之差,元非大段事,而長官事體,亦自有別,雖或勉從,恐無所妨,而旣不欲屈意徇人,則等是言官,不可强之出同,徐待他員之出,會坐熟講,亦未爲晩,如不得已,則三人之中,從二人之言,其不肯者,或不聯名,或上疏自陳,以竢君上裁察而已。而事過之後,泰然處之,而皆不以爲意,則益有光於同寅協恭之道,恐不必因此別定規例,有同隨矢立的之爲,臣等所見如此,敢啓。傳曰,知道。長官之言,事體甚重,以一人所見,抑而不行,殊未妥當矣。

○以平安監司粘目,傳曰,遼水軍價布,每年用於赴京船沙格之價,監司何以謂之營中浮費云云耶?

○備邊司啓曰,傳敎矣。外方之事,臣則未能詳知,而但以狀啓之意,觀之。今年節使,旣不得往,則其價布,應有別樣處置,監司之意,或在於此,抑從前此布,或未必盡歸船格之用,故監司之言如此者耶。大槪事在外方,不可懸斷處置,本司回啓內,欲先知實數者,此也。今以下問之意,竝爲移文本道,使之從實啓聞,似當,前啓目還入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備局謄錄》

○兵曹啓曰,來六月朔上番軍士元數,只一千三十五名,各處派定,不足之數一百十名,無路塡差,故不得已,元定各處軍士中除出,分定減數之處,別單書啓,而前頭軍數有裕,則仍爲還定,後勿爲例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兵曹謄錄》

5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曺文秀。同副承旨宋國澤。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府啓。答曰,依啓。李英達遞差事李裯事,言雖不中,意在盡言,不必施罰。

○合啓。答曰,勿煩。

○禁府啓目。李崇元事。答曰,不無可恕之事,減死照律。內下記草

5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敍欽。右承旨金尙。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曺文秀。同副承旨宋國澤。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木星,入太微垣左執法星內。

○合啓。答曰,不允。

○府啓,忠淸水使奇宗獻,罷職不敍事,答曰,風聞,未必盡實,有功之人,勿爲輕論,可也。內下記草

○禮曹啓曰,以備邊司啓辭,傳曰,廏馬許貿一款,似難開例,有馬之人,使之開諭下送宜當事,傳敎矣。閭閻間,雖或有可合之馬,旣無主管開諭之處,竊聞甲子年,因平調興所懇有願貿良馬之請,而司僕寺揀擇下送云,今亦依此例,令司僕寺聞見有處,以體大年少才能之馬,揀擇下送,使之準價買賣,何如?傳曰,依啓。《備局謄錄》

郞廳金霔書。具允明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