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十五年/五月

闰四月 五月 六月

5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5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备边司启曰,古群山召募别将金兑立,呈牒于本司曰,前别将姜变龙,以漕船押领官,上京时,防军十三名,尽为收布,不为给代,无一名在阵,而军粮反库,则元数七十二石四斗五升五合内,九石二斗五升六合欠缩,白米十石十斗,以常米备上,已极寒心。且阵属汲水船一只,放卖于阵庭居人,雄大牛一首捧之。且其所买牛二首,时在阵下。上项欠缩米、授牛等事,何以处置云。姜变龙事状,委属痛骇,拿鞫科罪,宜当。敢启。传曰,此人不告监司,如是越诉,殊极非矣。《备局誊录》

○礼曹启曰,今月初四日,时敏堂改题主后,旧主自北神门奉移于宗庙埋置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时敏堂改题主时,以大臣、礼官、承旨,进诣定夺矣,臣等更思之,则列圣五位题主,既行于阙内,而自上不为亲临,事体未安,亲临改题磨炼,何如?传曰,允。

○又启曰,社稷位版,今当奉移,而趺方改造,栗木未及干正,不得已,用假趺方移安之意,敢启。传曰,知道。《礼曹誊录》

○行判决事朴明榑疏曰,伏以,太庙改题主仪注礼官,初则以改题于庙内磨炼,中则以改题于时敏堂磨炼,终则有阙位及旧主,改题分两所之议,盖以出于变礼,既无前例之可据,前后礼官,各以义起,无一定之论也。莫重大礼,前无可仿,则今日之所当讲者,不过顺乎情当于理而已。若当题于庙内,则礼曹启辞中,日晩难便之患,似不暇论也。若当题于时敏堂,则阙位之独题于庙内,臣未知必当于理也。在天之灵,昭明凄怆子孙揭虔之地,则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古人所谓如水之在地中,无往不在者,亦此意也。故王者祭天于郊,而以祖配之,岂必有主有庙然后,可以求神也?今世之士大夫宦游者,值父母忌日,则不忍无事而过,于所在,具饭食以祭之者,情之所在,亦不以无庙无主,而不为求神也。李景奭箚子,臣未得见,未知主论如何,而以臣所见,不能无惑焉。太庙,虽曰久远妥灵之所,而兵乱之初,奉移列圣神主,则只在空室,酷被污伤,时敏堂,一时权安之所,而列圣神主,奉安一堂,自上朔望焚香,臣民致敬,今已五朔,则臣窃未知,仁顺王后之灵,必以无主,而舍此列圣同安之时敏堂,悄然归依于污馀之太庙乎?列圣神主权安别堂日久,则固不可与失火之家,比而伦之也。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而傥或陟降于时敏堂,则与应改神主,同题于神之所在,有何逆于情而咈于理也,当此大礼,礼官议启,大臣讲定,微末小臣,不敢与论,而忝在都监执事之列,区区所怀,不得不仰陈,臣不胜屏营战惧之至。启下礼曹。《礼曹誊录》

5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巳时,日晕左珥。自午时至申时,日晕,色内赤外青。内下日记

○礼曹启曰,以时敏堂改题主仪注,传曰,此仪注中,只及改题主节次,而列圣神位洗沐节次,不为磨炼,何以如此乎事,传教矣。列圣各位及社稷位版洗沐时,则只大臣礼官进诣,故亲临节次,不为磨炼矣。敢启。传曰,知道。

○宗庙都监启曰,宗庙永宁殿神主柜,四十一部造作所入柏子板,分定江原道,上纳未久,今当引钜干曝矣,待乾造作,当为布裹,九度着漆,则一月之内,似难完役,初六日奉移时,未及造进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前日以都监启辞,传曰,柜制改造时,依故相臣李廷龟所议,虚其前面,以便出纳,似当事,传教矣。前面则当依下教虚之,而但旧制则前面不虚,故柜制高大广阔,今者虚其前面,则必无出纳难便之患,似当减其尺数,而尺数既载于《五礼仪》,不敢擅便,敢此仰禀。传曰,依启。

○又启曰,应改神主五位,改题于时敏堂事,已为定夺启下矣。新造神主,以誊录观之,则前一日,当为陪进,而时敏堂奉安处所非便,亦不无天雨窘迫之患。初四日晓头,由北神门陪进,则事甚便当。敢启。传曰,依启。《礼曹誊录》

5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卯时至申时,日晕。

○巳时,上御时敏堂,亲临改题主。内下日记

○礼曹启曰,前日大臣奉审时,世祖大王神主,所题墨迹稍微,洗沐后,或补缺,或改题似当事,入启蒙允矣。今日改题时,依启下举行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今日列圣神主,亲临奉审时,明庙神主改造事,定夺矣。都监以先为干正之木,又造一位神主,初六日列圣神主,宗庙奉移后,阙位改题时,明庙神主,亦为一时改题,似当。系是同室神位,敢此仰禀。传曰,依启。

○宗庙署官员以都提调意启曰,以永宁殿宗庙各室宝,时存见失数开录草记,答曰,知道,见失之宝,似当改造,议处事,传教矣。此时物力荡尽,势难起役,令该曹预为料理,姑待时事稍定,设局改造,宜当。敢启。传曰,依启。其中最伤者,亦为改造。《礼曹誊录》

○户曹启曰,因备边司启辞,差倭平成清处,参斤题给事,允下矣。参斤,若无领去之人,则不无虚踈之弊,令兵曹禁军一人择定,给马下送,载持马亦为定送,何如?传曰,依启。《兵曹誊录》

5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明日沈阳军官入去时,馔物一駄,当为输送,刷马一匹,待开门立待。《兵曹誊录》

5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祔庙时亲祭,未时还宫。

○领议政金瑬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卿恳。予甚虑念,卿其勿为固辞,调理行公。内下记草

5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刑曹草记。传曰,本曹所为,殊甚怠慢,今后各别尽职,可矣。

○右议政李圣求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卿恳。箚辞甚当,依此施行。

○传曰,近因政院启辞,两司避嫌,极涉纷扰,使之勿为查勘。

○以全罗道赈恤御史状启,传曰,此人所为,殊极骇愕,拿鞫定罪。内下记草

5月8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只昼讲。

○襄阳幼学禹泰承等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深嘉尔等为国之诚。

○传曰,奉先殿,欲为亲祭,此意,言于该曹。

○禁府粘目。答曰,待解冻驾海等语,显有推托之意,刑推得情,以惩其恝视之罪。

○军功厅粘目。答曰,所诉的实,则参酌施赏,以表其诚。内下记草

○昼讲。入侍,特进官李时白,同知事全湜,参赞官睦叙钦,侍读官李时楳,检讨官尹绛,记事官李晳、兪㯙、金振。讲《诗传小雅》,自六月栖栖,止皆严bb敬b以共武事也。《玉堂日记》

○备边司启曰,臣等伏见前掌令朴遾所纳全罗道中营将禹尚中条目,且闻朴遾筵中所陈之言,与前日本司启辞,颇相谬戾,宜乎天听之不能无惑于斯也。然以臣等所闻言之,光教山力战之状,似不可诬。当敌兵突入左营阵内,夺据高峯之上,守兵皆败退,势将难支,赖若干将领,忘身奋勇,率精兵齐进,杀退敌兵,终得保全,此言明是实状无可疑者,先据者胜,兵家常事,而敌既夺我之峯,旋为我所夺,其间血战厥杀,可不待问而知也。本司堂上十馀员,耳目非一二,而所闻无不相同,中外游谈之人,为金俊龙称冤者,十之八九,至于参议韩兴一,与清将问答时,亦以光教之战为最,其贵将与本国议政相等者,中丸而死云,彼有何私护于俊龙,而兴一亦不必为俊龙,做出不近之言,以诬国人,则其为公论明甚。但俊龙不当移营,虽移营,军法苟严,则必不至一军皆散,此则俊龙之罪也。故臣等非敢以俊龙为无罪,但不可以罪掩其功耳。臣等既非目见,固不敢质言,而朴遾亦非其时临阵之人,其所敢以为证者,乃禹尚中条目也。今见尚中条目,其所谓自平明至二更相战者,果是实状,而左营力战夺峯之事,则略不言及,且同兵使先自来到,言移营之意云云,其语势承接,殊不详备,有若战势方酣,而大将先走,其以下不得不溃散者然。果如此言,则必为敌兵所乘,一军尽为鱼肉,而今无一人死伤者,何也?以此观之,其移阵,在于敌兵既败之后者,亦明矣。臣等待罪庙堂,凡于诸将赏刑之之际,务从公论者,乃其本心,其所闻所见,容或谬误则有之矣,决不敢容庇一武将,以欺殿下。抑臣等有一说焉。自古论功施赏,必观其结局而为之,故赏不滥而人心服,今番变乱诸将中,虽或有些少战功,而毕竟同归溃败,其主将无不被罪,则以下将官似无独为蒙赏之理,而顷日朝家处置,殊失事宜,乃令失律窜配之诸将,戴罪查功于国门之外,此实无前之事,而庙堂诸臣,俱不得辞其责,况论功之际,滥伪居多,人言之藉藉,势所然也。臣等区区妄意,已成之命,虽不可追改,而酬赏之典,切宜务存斟酌,况其所谓射杀炮杀者,非出目见,而其所谓斩级者,亦无奏功献馘之事,则尤不可以成册为信,而有所滥施。令该厅略据查功成册,参以外间公议,其军士中斩杀最多者,量施犒赏,将领中战功尤著者,颇加擢用,以示朝廷省录之意,恐或适中。臣等既有所怀,不敢不并为陈达,以候睿裁。传曰,依启。所谓金人之答,似是嘲笑之言也。

○又启曰,全罗道军兵,光教山赴战,查功成册,还为出给事,曾已命下矣,前兵使金俊龙,查功成册,来呈于本司,故捧入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三南赈恤御史,受命下去,已至五朔,其所收拾谷物,想已几尽输运,而麦秋已至,赈饥之事,或可少宽,外方厨传之弊,亦甚可虑。御史,皆可趁今月上来,而如有未输之谷,令该道监司,照管输运,而实数成册,送于该厅,以防虚疏之弊,似为宜当。敢启。传曰,依启。

○昼讲。入侍时,特进官李时白所启,朝廷方有溃军征布之举,人心莫不以为骇矣。方其军兴之时,运粮为急,故其身虽在阵上,其家则皆应转输之役。刷马之价甚多,庆尚道则三十五匹,全罗道则三十匹云,以此,其家既已荡尽。今若又征以三十匹之布,则譬如干木水生,万无备纳之路,虽欲征之,无令必不得行,若此中止,则有损于纪纲,大矣。无已则抄出成册,知其罪之轻重,可诛者诛之,可杖者杖之,此或一道,而或以此军,使之立役,以惩罚之地,则亦似可矣。上曰,贫残人罚役事,令备局量处。《备局誊录》

○有政。

5月9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月晕,流星,出天津星下,入尾星上,状如拳,尾长七八尺许,色白。

○修理都监草记。传曰,新造之柜,似为适中,依此见样,造作可矣。内下记草

○以备边司,忠清监司溃军征赎粘目,传曰,此回启中,因侦探不现者,定罪一款,落漏矣。

○备边司启曰,传教矣。此一款,果为落漏,故改付标以入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又启曰,辅德郑太和,沈阳入送之事,初不出于本司,故发行日子迟速,本司不为启禀定夺矣。即者郑太和到本司,自言曾以亲病受由,往在水原地,今者亲病稍歇,将为发程,愿闻本司指挥云。臣等之意,郑太和,与李命雄,相替缘由,清国时未知之,今若猝然登程,必有中路见阻之患,东宫问安使,每朔入送之意,曾令谢恩使,定夺以来,此则似无不许之理,与此行同时入去,似为便当,姑待谢恩使回还,详知沈阳事情然后,发行日子,更为禀定而送之,何如?传曰,依启。《备局誊录》

5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兵曹草记。传曰,知道。其时启下单子,必在政院,查准书启,可也。内下记草

○礼曹启曰,顺怀庙神主,今当改题矣。臣等考诸壬辰后誊录,则顺怀庙神主,其时亦皆见失改题,故题式,该曹议大臣,陷中则书顺怀世子讳某神主,恭怀嫔神主陷中,亦书恭怀嫔姓某神主,定夺举行,则今亦依此题之,而顺怀世子之讳文籍散失,无凭可考,令宗簿寺,急急考出,何如?传曰,依启。《礼曹誊录》

5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只昼讲。

○礼曹草记。申俊事。传曰,然则推考,勿为汰去。

○以绫城府院君具宏,亡妻归葬呈辞,传曰,给由马。

○户曹判书李景稷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勿辞,调理察职。

○判中枢府事金时让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卿恳。老病之人未能肃谢,前亦有例,安心勿辞。

○司直李翼贤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意。纳谷活民之功甚重,故国家有此酬报之典,宜安心勿辞。

○府启。答曰,不允。下谕事,依启。

○院启。答曰,不允。内下记草

○昼讲。入侍,特进官具宏,同知事尹墀,参赞官洪宪,侍读官李时楳,检讨官李裯,记事官金鋿、兪㯙、金振。讲《诗传小雅》,自𤞤狁匪茹,止六月六章章八句。《玉堂日记》

○昼讲时,特进官具宏所启,关西荡败之馀,马匹绝无,不得传命。监司状启,欲以两南驿马,移送本道,其代以牧场马充给云云。此则难行之事也。欲以司仆寺,分养四五十匹,送之矣。但司仆马,今年所失甚多,其所用之数,又一百五十匹,顷者考其老病之马,则十七匹矣。上曰,西路尤甚荡败,监司状启,出于不得已。凡事,朝廷各别顾见,可也。《备局誊录》

5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司直丁好恕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尚。疏辞不无所见,当令庙堂,议处焉。

○合启。金自点、申景稷、金庆征、李敏求、姜晋昕,案律处断事。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不允。内下记草

○备边司启曰,以忠清监司状启,本司回启。传曰,各官战船则曾无水军定给之规,何如是回启耶事,传教矣。臣等欲依本道状启施行,故如是回启矣,措语矇眬,致勤圣教,未及致察,泛然回启,极为惶恐。元启目,改付标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备局誊录》

5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兵曹判书具宏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勿辞,安心察职。

○合启,金自点等事。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不允。

○院启。答曰,不允。

○礼曹草记。传曰,依启。绿䌷表衣,儒生以下则禁之,可也。

○又草记。传曰,文科,亦以扈从人,试取,可也。内下记草

○备边司启曰,还都之初,即有贡物裁减之命,而各道贡案,未及上来,迟延至今,玆者贡案,略已收拾,今当举行,当初启下,堂上沈悦、李景稷、尹晖、尹毅立外,判决事朴明榑,行护军金世濂,皆留心世务,不可不与之同议,以上六员,皆称贡案详定堂上,而校理郑致和,修撰李裯,称以郞厅,设局于本司别厅,使之从速磨炼,何如?传曰,徐议处之。《备局誊录》

○有政。

5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只昼讲。

○合启,金自点、金庆征等事。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依启。禁府都事拿推事,成以性事。禁府堂上推考。李士祥事,不允。

○院启。答曰,依启。禁府堂上推考。

○左参赞李德泂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卿恳。兼带中枢、摠管之任,当勉副焉。

○礼曹草记。传曰,依领右相议施行。

○前判书张维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筵臣之言,予以为过当,卿其安心,勿为辩明。

○校理尹绛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调理察职。内下记草

○昼讲。入侍,同知事全湜,特进官李景曾,参赞官曺文秀,侍读官李时楳,检讨官李禂,假注书尹瀁,记事官兪㯙、金振。讲《诗传小雅》,自薄言采芑,止采芑四章章十二句。《玉堂日记》

○昼讲时,参赞官曺文秀所启,初四日时敏堂题主时,各位字画刓缺处,使之补画矣。其中世祖大王主面,尤甚刓缺,无一字全完,就加漆补,非但所见不精,亦极未安,前头秋享改题之时,亦一体改题,何如?上曰,令礼官议处。《礼曹誊录》

5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月晕右珥。

○备边司草记,传曰,此辈情事可矜,使其夫家勿为疏斥,则可也。至于自官讲礼,有若无咎者然,则似为不可。予恐自此,贞节扫如,弃夫苟生,人不为耻,而一人所见,不必允当,更为详量处之。

○合启。答曰,不允。

○院启。答曰,已为推考,不必罢职。

○工曹草记。传曰,依启。本曹,难免不职之失矣。

○右议政崔鸣吉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箚辞当体念而议处焉。

○吏曹判书姜硕期,兼带知经筵辞免箚子。入启。答曰,省箚具悉。箚辞当勉副焉。内下记草

5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曺文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只昼讲。

○夜四更五更,月晕。

○户曹草记。传曰,依启。米租各万石入置,太三四千石亦为留储。

○府启。答曰,依启。叠授加资改正事,承旨推考事,公清都事梁有仁罢职事。通信使,自前特施重赏,恐非偶然,勿为烦论。阙直郞厅并推考。

○合启。答曰,不允。

○礼曹草记。传曰,一朝废祀,殊甚未安,更议处之。

○又草记。顺怀宫修改事。曰,依启。尤甚腐朽处,姑以新木,添补,可也。内下记草

○昼讲。入侍,特进官韩汝溭,同知事李植,参赞官睦叙钦,侍读官李时楳,检讨官李裯,假注书尹瀁,记事官兪㯙、金振。讲《诗传小雅》,自我车既攻,止见其射御之善也。《玉堂日记》

○礼曹启曰,今五月十四日昼讲时,参赞官曺文秀所启,上曰,令礼官议处事,传教矣。世祖大王神主,前日时敏堂奉审时,字画甚微,故入启添补矣。既已添补,又为磨刮改题事甚重难,自本曹不敢擅便,秋享临时,大臣奉审后,禀处,何如?传曰,依启。《礼曹誊录》

5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曺文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合启。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文科亦以扈从试取,固无不可,勿为烦论。加资还收事,已谕。内下记草

○有政。

5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曺文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只昼讲。

○同副承旨曺文秀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恳。脚病如此,则不必趋行,尔其勿辞察职。

○合启。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已谕勿烦。内下记草

○昼讲。入侍,特进官李时白,同知事尹墀,参赞官洪宪,侍读官郑致和,检讨官李裯,假注书尹瀁,史官兪㯙、金振。讲《诗传小雅》,自萧萧马鸣止此亦足以观矣。《玉堂日记》

5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曺文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院启。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不允。

○领议政金瑬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予甚恻念,事势如此,不得不去,则卿其勿辞往来。仍传曰,给由马。内下记草

○有政。

5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洪宪。同副承旨曺文秀。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备边司粘目。传曰,此类情事,殊甚矜恻,令其夫勿为疏弃。

○禁府粘目。全罗兵虞候定罪事。传曰,依律施行为乎矣,依金俊龙例,勿为定配。内下记草

5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只朝讲。

○合启。答曰,已为论断,更勿烦渎。

○府启。答曰,依启。韩进[振]贺事,不允。文科通用事,然则广州人并用。内下记草

○朝讲。入侍,领事金瑬,特进官李必荣,参赞官李景奭,大司谏徐景雨,同知事李植,特进官金南重,持平崔继勋,侍读官李时楳,检讨官尹绛,假注书尹瀁,记事官兪㯙、金振。讲《诗传小雅》,自鸿雁于飞,止庭燎三章章五句。《玉堂日记》

5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兵曹草记。传曰,依启。以不在料记悬录者,二十三人云矣。

○又草记。传曰,知道。处所广阔而军士数少处,勿为出用,可也。

○兵曹启目。答曰,忠义之数甚多,而今番扈从者,未满十人,渠辈之如是称冤,亦必无颜,其中扈从之类,则失禄饥饿,极为矜恻,令该曹给料。

○院启。答曰,依启。内下记草

○备边司启曰,今二十一日朝讲时,因参赞官李景奭所启,传教矣。全罗道各官,贼未犯境,土民先自作变,事甚痛骇,采访一邑公论,其中首倡者,查核治罪,在所不已,而若受密封而治之,则必有因嫌诬陷之事,从实闻见,情状见著者罪之,勿用密封,俾无骚扰之弊事,行移,何如?传曰,此言似未的,姑勿行会,可也。

○又启曰,三南舟师句管之人,极择差送事,臣金瑬,亲承传教,今与本司诸堂上相议,而未得十分可当之人,适右议政崔鸣吉,病不仕进,待其来仕,更议差出,宜当。敢启。传曰,知道。《备局誊录》

○有政。

5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吏曹草记。加资叠授人还收事传曰,知道。李时白、许征、许启则还收,不可矣。

○赈恤厅草记。传曰,依启。未运谷物数多,则勿拘万石之数,并为入置,可也。内下记草

○备边司启曰,本司堂上,与闻军国大政,其任不轻,如非藩阃重任,不得轻为外补,乃事体当然也。新除授开城留守尹毅立,自还都后,减省事目其人磨炼等事,专掌为之。至于贡物详定一事,虽因圣教姑徐,而前头,不可无一番停当,则谙炼典章,尽心察任,如尹毅立者,实未易得之,顷日本司启辞,就诸堂上中,以沈悦、尹毅立等,四员为请者,意有所在。松都所治,不出数十里内,而酬应之任,专在郞厅,留守特一品官,况今从二品宰臣,处闲局者甚多,拟望之际,不为乏人,该曹不必以本司堂上,轻易拟望,以伤政体,尹毅立改差,限贡案详定间,勿为外补,何如?传曰,依启。《备局誊录》

5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5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合启。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特以武臣差遣,意非偶然,勿为烦论。韩振夏事,已谕。

○金世濂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恳。顷日台论,可谓过矣,尔宜安心勿辞。

○工曹判书李时白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卿恳。该堂[曹]抄启,似涉不察,宜勿控辞,安心察职。

○礼曹粘目。答曰,依允。备局改号等事,凡干处置,一一得宜,则体面自尊,民生赖而安业,不必变其成宪。内下记草

○备边司启曰,忠清监司郑世规,舟师处置状启,及黄海兵使李硕达,逃亡将官状启,俱系军政重事,不可轻为回启,姑待体臣还朝之日,而赈恤御史李厚源,陈弊启本,亦待他道御史上来后,一时议处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备局誊录》

5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备局粘目。答曰,柳昌国赏职,似为太轻,更为酌处。

○缮工监草记。传曰,帘簟,亦不排设,殊极未安,事势如此,待秋造排。

○校理成以性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调理察职。

○合启。答曰,不允。

○府启。答曰,勿烦。内下记草

○以右议政崔鸣吉箚子粘目,传曰,箚辞中议定之事,捧承传施行。《备局誊录》

○传曰,明日,内卜一駄,沈阳入送,刷马一匹,待开门立待。《兵曹誊录》

5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金尚。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右承旨金尚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意。尔之未能扈往,势所固然,勿为控辞,从速察职。

○府启。答曰,不允。内下记草

○备边司启曰,倭译康遇圣,来自东莱,闻藤智绳言内,岛主以来月,当往江户,本国答书,亦当指示关白,措语不可不慎,先贺江户平安,次谕岛主诚意,终言本国讲和退兵之故,而文字间,务存斟酌,以为渠分疏讹言之地云。令承文院依此改撰答书,以从岛主之愿,无妨。且闻岛主,切求良马三匹,而本道不得可合之马,以此为闷云,岛主今番之行,所关颇重,太仆外廏,如有体大可合之马,特为许贸,以为生光江户之地,亦似无妨,敢启。传曰,依启。廏马许贸一款,似难开例,有马之人,使之开谕下送,宜矣。《备局誊录》

5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金尚。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曺文秀。同副承旨宋国泽。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只昼讲。

○传曰,史官一员待命,骑马三匹立之。宗庙崇恩殿内摘奸。

○合启,金自点等事。答曰,已谕毋烦。

○府启,忠州牧使李英达事。答曰,不允。

○院启,台谏出仕事。答曰,依启。

○正言尹文举上疏。入启。答曰,省疏具悉。尔其勿辞察职。

○备边司草记。传曰,依近例,俾勿来参,似可矣。内下记草

○昼讲。入侍,特进官睦长钦,同知事李植,参赞官宋国泽,侍读官李时楳,检讨官尹绛,假注书李鄗,史官兪㯙、金振。讲《诗传小雅》,自沔彼流水止当为二百六十一句。《玉堂日记》

○昼讲时,同知事李植所启,昨日有一启辞,同僚与臣意不同,诣阙后避嫌,而以新捧承传之故,政院,启禀出给矣。启辞则终不入,臣不能独启,今此入侍,亦不能仰达,事系新规,似当自庙堂,更定规例然后,可以无碍矣。上曰,令庙堂议处。

○备边司启曰,昼讲时,因同知事李植所启,上曰,令庙堂议处事,传教矣。人之所见,不能每每相同,乃理势之必然,如非消长否泰之所关,则虽或略有异同,尤足以为相济之益,有何害焉?近日台谏,因一微细事,哄然相争,两司纷纷引避,终至不相容而后已,台阁之不能久于其位,朝著之不能保有和气,皆以此也。顷日庙堂议定时,台谏启辞,依玉堂例,以多为主者,所以防其纷争之弊,而又虑其妨言路,令立异者,别陈所见,则定制非不备矣,而适当宪府多官不备,只有二员之时,而二员所见,适又相左,从多之例,有不得行,此则一时事势之适然。且闻近日,宪府所争,不过措语间缓急之差,元非大段事,而长官事体,亦自有别,虽或勉从,恐无所妨,而既不欲屈意徇人,则等是言官,不可强之出同,徐待他员之出,会坐熟讲,亦未为晩,如不得已,则三人之中,从二人之言,其不肯者,或不联名,或上疏自陈,以俟君上裁察而已。而事过之后,泰然处之,而皆不以为意,则益有光于同寅协恭之道,恐不必因此别定规例,有同随矢立的之为,臣等所见如此,敢启。传曰,知道。长官之言,事体甚重,以一人所见,抑而不行,殊未妥当矣。

○以平安监司粘目,传曰,辽水军价布,每年用于赴京船沙格之价,监司何以谓之营中浮费云云耶?

○备边司启曰,传教矣。外方之事,臣则未能详知,而但以状启之意,观之。今年节使,既不得往,则其价布,应有别样处置,监司之意,或在于此,抑从前此布,或未必尽归船格之用,故监司之言如此者耶。大槪事在外方,不可悬断处置,本司回启内,欲先知实数者,此也。今以下问之意,并为移文本道,使之从实启闻,似当,前启目还入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备局誊录》

○兵曹启曰,来六月朔上番军士元数,只一千三十五名,各处派定,不足之数一百十名,无路塡差,故不得已,元定各处军士中除出,分定减数之处,别单书启,而前头军数有裕,则仍为还定,后勿为例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兵曹誊录》

5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金尚。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曺文秀。同副承旨宋国泽。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府启。答曰,依启。李英达递差事李裯事,言虽不中,意在尽言,不必施罚。

○合启。答曰,勿烦。

○禁府启目。李崇元事。答曰,不无可恕之事,减死照律。内下记草

5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李景奭。左承旨睦叙钦。右承旨金尚。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曺文秀。同副承旨宋国泽。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昌庆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木星,入太微垣左执法星内。

○合启。答曰,不允。

○府启,忠清水使奇宗献,罢职不叙事,答曰,风闻,未必尽实,有功之人,勿为轻论,可也。内下记草

○礼曹启曰,以备边司启辞,传曰,廏马许贸一款,似难开例,有马之人,使之开谕下送宜当事,传教矣。闾阎间,虽或有可合之马,既无主管开谕之处,窃闻甲子年,因平调兴所恳有愿贸良马之请,而司仆寺拣择下送云,今亦依此例,令司仆寺闻见有处,以体大年少才能之马,拣择下送,使之准价买卖,何如?传曰,依启。《备局誊录》

郞厅金霔书。具允明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