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十年/正月

正月 二月

1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1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以鄭太和爲修撰,鄭弘溟爲兼輔德,具鳳瑞爲兼司書。

○領府事李元翼上疏。入啓。批答在下

○正朝,本朝陳賀,權停例爲之。內下日記

1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修撰鄭太和。

○兵曹啓曰,云云事,傳敎矣。法典,則老除物故者,卽許頉下,而近來各官,不卽本定,故老除物故者,不許頉下,以責本定,丁卯定役時,不卽本定稱頉者,依法重治事,事目啓下。此是一時不得已之擧,元非法典所載也。物故而有妻子者,責徵價布於妻子,猶爲可諉,無妻子絶戶,而責其價布於隣族,此則王政之所隱,李弘胄,以重臣,受命保釐,物故絶戶,無妻子者,侵及隣族,而狀列錄狀啓,非如各官稱頉報狀之類。故臣曾以物故者,未本定前,卽許頉下,則萬無充定之理,侵及一族,流亡之患,亦不可不慮,以破格頉下爲辭,未充定色吏,則依丁卯事目,依法治罪之意,覆啓,而元啓聞,有逃亡之語,故覆啓時,物故之物字,誤下逃字,似若竝其逃亡者而頉下,不察所致,極爲惶恐,聖慮所及,出於重軍政,物故亦勿許頉下,何如?傳曰,知道。物故頉下,而其代,此留守未遞任前,使之一一充定。《兵曹謄錄》

1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提學姜碩期。

○答領府事李元翼疏曰,省疏具悉卿懇。所陳之事,古今異宜,安危不同,卿須念予至意,勿引太平時事。朝報

1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啓曰,今月初八日宗廟親祭時,府郞廳十員內,一員未差,一員本府晝夜直,以餘在郞廳八員,大駕隨駕及王世子隨駕不足,假郞廳三員,依前例,令吏曹差出,何如?答曰,依啓。謄錄

○義州府尹狀啓,本月初一日午時量,馬夫大,率從胡,越去中江,與屯胡,一時撤還事。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內下日記

1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宗廟春享大祭親幸正時,未初一刻。以上朝報

○夜五更,流星出天津星下,入巽方天際,狀如拳,尾長四五尺許,色白。內下日記

1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宗廟大祭時,王世子亞獻,領議政尹昉終獻,大駕還宮,辰初一刻。傳曰,上言捧之。

○日出時,色赤。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夜四更,流星出騎官星下,入巽方天際,狀如鉢,尾長三四尺許,色赤。

○禁府啓曰,今日大駕還宮時,鍾樓近處,名不知人,及雙間屛門近處,名不知人擊錚,極爲駭愕,竝令攸司,囚禁科罪,何如?傳曰,依啓。

○吏批啓曰,朴知誡乃林下四十年讀書之人也。當爲士林領袖,故癸亥年,以持平被召上來,與金長生,議禮不合,廢棄今至十年,至被削籍於一二儒生,無非欲明大倫也。頃因自上,削籍儒生,特命停擧,至於趁不奉行,傳旨之四館,亦爲定罪,則公論已行,故臣今日政,欲以知誡,擬於持平望,以明父子大倫於天下萬世,而同僚參判李聖求,參議兪伯曾,皆以臣言爲不當於理,竝爲起出,佐郞具鳳瑞亦畏時論,欲爲出去,臣多般開諭,使之參政,而亦從參判、參議之議,卽爲出去,臣見忤於同僚,見輕於郞官,政席皆空,臣不可獨守己見,不得爲政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竝推考,郞廳罷職。

○吏曹參判李聖求,參議兪伯曾上疏。大槪,欲循朝家政體,竟被長官之嗔,不可苟冒,請遞事。入啓。

○吏曹判書李貴啓曰,臣得見李聖求等上疏,乃曰,不可重貽僚寀間羞辱之言,臣素有心病,凡於國家大事,忠憤所激,不能無過中之言,而今日政席,只論朴知誡可用與否,別無羞辱同僚之言,而今以羞辱二字,勒加於臣身,未知臣之何言,近於羞辱乎?臣實未曉也。但擧明倫與否,使之不可沮抑其望也。其疏又曰,臺諫差出之際,必須論議歸一,然後始爲注擬,愚臣妄意,知誡正論,出於當初廷臣晦塞之日,雖被斥於時論,其言,與天下公言,不謀相符,草野士子,稍知父子大倫者,亦莫不宗而師之,將使天下之爲父子者定,臣之欲用知誡,爲明倫計也,豈有一毫私意哉?大槪,同僚則是時論,臣則非時論,欲明大倫,則知誡不用於此時,而未知待於何時乎?臣之所見,明倫一刻爲急,故臣之用知誡,乃所以欲明大倫也。同僚之不從臣言,何足怪乎?名爲判書,而其於一臺諫之除拜,受制於同僚,不得自主己見,反被情外羞辱同僚之誚,使政席一空,臣之徑情直行之失,至此尤大,惶恐待罪。答曰,知道。勿待罪。朝報

1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開城留守本月初八日成貼狀,昨日初更量,地震自西而南,屋宇皆頹,聲如雷,移時乃止。

○自巳時至申時,日暈。內下日記

○吏曹判書李貴初度呈辭。入啓。傳曰,調理出仕。

○政事爲之。

1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京畿監司成貼狀,喬桐府使崔震立牒呈內,今初七日初更末,自東北間地震云事。

○辰時巳時,日暈兩珥。申時,達夜下雪。內下日記

○府啓曰,銓曹欲收用林下之人,其意亦好,若從容詢訪,務得和平,使一時遺逸,拔茅彙征,則僚席之間,豈有相激之事,以傷體面也哉?吏曹判書李貴發言之後,遽怒僚議之不卽歸一,便有勃[悖]慢辭語,至辱[欲]先出,爲同僚者,廉恥所關,安得自安於席上乎?佐貳兩人旣出,則同事郞官,尤不可獨留,其勢然矣,而反以出去,爲同僚罪案,至於入啓,致有罷職之命,群情莫不駭然,蓋彼此得失,固不暇言,而朝家設三堂上及郞官,其意有在,官無尊卑相敬,則同議論之間,雖或牴牾,而互相可否,務歸於正,若有事之大者,而終不可强合,則或相引入,以示不爲苟同之意者,乃所以尊體面也。前後銓官之與長官意見不同者何限,而未聞有一語不合,便爲入啓而罪之者也。李貴之病,常在忿懥上,事過之後,便卽知悔,雖不足深責,而政席非如等閑之地,此路一開,後弊難防,聖上獨不深思之耶?請李貴從重推考,還收郞官罷職之命。答曰,依啓。郞官所失非細,難免重罰也。

○吏曹判書李貴箚子,緣臣處事率易,使同僚及郞廳,竝被罷推,已極未安,今因臺諫所啓,都目大政,當於數日內爲之,而同僚引入,又無郞廳,勢難獨參,請遞臣本職,移授他人,以便公私事,敢稟。答曰,具悉卿意,卿其勿辭,速出郞廳。以上朝報

1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曰,今日崔有海來呈上疏,疏中主意,專爲追崇,而前年十一月,有幼學李浣者,以追崇事上疏,其時本院不爲捧入之意,啓稟,則今此追崇,非腐儒輩所可預論,今後請行者,及不可者,竝爲驅逐其疏,勿爲捧入,以正儒風事,傳敎矣。崔有海,雖非儒生,前日下敎事意,極爲嚴截,此上疏,似難捧入,敢啓。傳曰,勿爲捧入,政院還出給。

○吏曹判書李貴箚子,臣之欲爲遷[薦]進林下之人,實副聖明崇儒重道之意,不待僚意之歸一,固執己見,有違常規,郞廳之不欲書入,論議不一之淸望,未爲失體,臣於是日之啓,非有意於請罪,而然同僚郞廳皆出之後,勢難獨坐爲政,而政席又不可無端罷出,故只陳其罷出之意而已。不意聖明,至下嚴譴於僚官也。目今都目大政,一日爲急,失此無罪之郞官,而更求他人,實爲難便,遞臣本職,以謝公議事。入啓。以上朝報

1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啓曰,淑女更鞫事,命下後,卽爲拿囚,而判府事李貴,不得行公,知事崔鳴吉,産室廳入直,同知事姜碩期,呈辭受由,無故者,只有同知事尹履之,不得備員,勢難開坐,姑待判府事出仕後,稟處之意,敢啓。答曰,知道。謄錄

○府啓曰,臣等卽見申淑女議大臣公事判付,聖上審察前後獄情,欲爲懲惡戒後之計,有此更鞫之敎,甚盛意也。但三省按獄之體,事干旣斃,則決不可以成獄,今雖直刑正犯,期以取服,而實非國家通行之法例,不可以元告呼冤之故,更起已決之獄,以貽後日無窮之弊,凡爲國之道,雖小事,必遵法例,況此莫大倫紀之獄乎?請依大臣之議,還收更鞫之命。答曰,淑女獄事,事干當初累度承服,與終始發明之獄不同,誤斷改決,亦是法例,更勿煩論,以正風俗。以上朝報

1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辰時,日暈兩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兩珥,白氣,逶迤指北方,長各十餘丈,廣尺許,移時乃滅。自巳時至申時,日暈。內下日記

1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辰時巳時,日暈兩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午未時,日暈。內下日記

1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完豐府院君李曙,兵曹判書金時讓,引見。

○本月十三日平安兵使馳狀,十二日寅時別撥將金通可馳報內,春信使鄭搤[鄭榏]一行,昨日鳳凰城止宿,當日來到本府,且骨者參價靑布載運事,八高山家丁及率從胡千餘名,止宿同處云云事。

○有政,以鄭太和爲吏曹佐郞,權濤爲校理。以上朝報

○巳時,雷動。以上春坊

1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興政堂,義昌君、仁興君、寧城君,引見。

○未時,日暈。申時,日暈,暈上有背,色內赤外靑,夜一更,月暈兩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白氣如虹,出自兩珥,逶迤指北,長各五六丈,廣尺許,良久乃滅。自二更至四更,月暈。內下bb日b記

○禁府啓曰,罪人金伊等,三省推鞫事,命下矣。知事崔鳴吉,同生妻服制,同知事姜碩期,病未肅拜,同知事尹履之雖來仕,以委官,坐次非便,堂上位不齊,不得推鞫之意,敢啓。傳曰,明日爲之。以上謄錄

○府啓曰,申淑女事干等,雖累度承服,而旋卽發明,至於三省推鞫,忍杖而斃,則此非已決之獄乎?雖尋常獄事,事干旣斃之後,則更無可問之事,況此三省之獄,明愼奏讞,事體嚴重,而今以元告呼冤之故,更起疑端,謂之誤斷,而違國家通行之法,貽後日無窮之弊,寧有是理?請依大臣之議,還收更鞫之命事。崔有海爲人顚妄,處心傾巧,曾於筵席,陽爲守正之論,終假華人,陰主附會之計,前後情迹,變幻莫測,雖欲掩之,人如見其肺肝矣。上年再被臺評,彈墨未乾,今又妄論大禮,投進猥濫之疏,至欲指揮君父,一言一句,無非深試朝廷之意,其爲計,豈非求工之反拙者乎?自上,雖斥疏不入,而如此之輩,不可不深惡而痛絶之,請削去仕版事。鏡城判官金柱宇,曾遭一家莫大之變,呈官復讎,在所不已,而旣呈之後,則所當任其推官之處置,可也。私杖叔父,極其慘酷,已無人理,而終至於驅迫祖母自縊而死,得罪倫紀,莫不痛惡,而其時,雖以非家長免罪,而今不可復齒仕路,請削去仕版。答曰,不允。金柱宇事,雖有過失,不無可恕之道,勿爲煩論。以上朝報

1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爲之。

○春信使鄭榏,還爲越江事。

○夜一更至三更,月暈。自未時至酉時,日暈。內下日記

1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1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副提學姜碩期辭職上疏。入啓。遞差。

○有政。

○以朴炡爲副提學,姜大遂爲修撰。《弘文館日記》

○卜相,以金尙容,右相落點。

○濟州牧使狀啓,柑子進上所載船,秋子島前洋致敗。內下日記

1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大臣、禁府堂上、兩司長官、左右捕盜大將,命招。

○巳時,太白見於未地。午時,日暈。

○政院啓曰,推鞫,何處爲之乎?傳曰,本府爲之。以上朝報

1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

○自辰時至未時,日暈。

○政院啓曰,今日臺諫出仕後,當爲三省推鞫,而知事崔鳴吉,今日政,同知春秋下批,未肅拜,同知姜碩期,身病呈疏,發落未下,同知事尹履之,則以座次非便,自前不得參坐,本府堂上知事崔鳴吉,同知事姜碩期,似當牌招,而日勢已暮,何以爲之?敢稟。傳曰,明日爲之。《禁府謄錄》

○政院啓曰,三省罪人金伊,旣以一罪結案,照律之後,其啓辭,與竹梅推案同封,而今日臺諫及禁府堂上有故,三省推鞫,不得爲之,而日勢已暮,承服罪人,一日逭死,已極未安,明日三省坐起前,金伊推案,爲先啓下行刑,何如?答曰,依啓。

○義禁府啓曰,喬桐罪人金伊、竹梅等拿囚,三省推鞫,何如?答曰,明日爲之。

○政院啓曰,罪人金伊、竹梅等三省時,委官,何大臣進去乎?敢稟。答曰,領相進去。

○禁府啓曰,淑女更鞫事,命下後,卽爲拿囚矣,但聖敎內,以弑舅之狀,雖或不明,弑舅之伯父與夫弟之罪,亦甚重大爲敎,則似與前獄稍異,或爲三省,或只本府推鞫,所當更爲啓稟處置,而判府事李貴,身病未得行公,知事崔鳴吉,産室廳入直,同知事姜碩期,呈辭受由,無故者,只有同知事尹履之,不得備員,勢難開坐,姑待判府事出仕後,與諸堂上,一時相議開坐,稟處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已上《禁府謄錄》

○吏批,以李元鎭爲司書。以上《春坊日記》

1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申時酉時,日暈兩珥。五更,流星出長星上,入亢星下,狀如盆,長七八尺許,色赤,有聲,光照地,月暈。以上朝報

○謝恩,副提學朴炡。

○答右議政金尙容辭職箚曰,卿必能使國家,須勿固辭,速出行公。以上朝報

1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爲之。

○自卯時至巳時,日暈兩珥,暈邊白雲一道如氣,廣尺許,長五六尺,良久乃滅。午時未時,日暈。申時酉時,日暈兩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三更,月暈兩珥。內下日記

○義禁府啓曰,金伊、竹梅,旣已承服正刑,金父金同,及其兄福只,時在喬桐地,移刑曹,按法處置,何如?傳曰,允。謄錄

○淸安罪人丁忠吉、丁好學、丁好訥拿來囚。朝報

○政院啓曰,卽刻盲人李後晟稱名者,來到本院,願上急變云,何以爲之?敢稟。答曰,令鞫廳問啓。《禁府謄錄》

1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校理權濤。

○有政。以李命雄爲獻納,羅萬甲爲修撰。以上朝報

○三更,流星出天中,入坤方之際,狀如拳,尾長八九尺許,色赤。

○政院啓曰,今日逆變又起,推鞫似緊,何處爲之乎?傳曰,闕內爲之。

○盲人李後晟上變,聞其大槪,柳應泂、李元一[李一元],與都監將官,謀反云云。以上朝報

1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禁府啓曰,罪人丁好學、好訥等,受刑各一次後,相繼殞斃,雖緣在本道時,多受亂杖,重傷所致,而不能救療之罪,在所難免,當該都事推考,月令及守直,竝令攸司治罪,何如?答曰,依啓。都事先罷後推。

○司果朴𥶇,修撰羅萬甲上疏。大槪,陳情待罪事。答曰,安心勿待罪。

○去夜庭鞫,罪人柳應泂、李元一[李一元]、金應鶴、李得京、豆巨里元情,李後晟與柳應泂,面質。

○禁府,罪人丁好學、丁好訥物故。啓。

○庭鞫,罪人柳應泂,刑問二次不服。

○工曹判書李曙,平城君申景禛,刑曹判書具宏,判尹金自點,延城君李時昉,副提學朴炡,吏曹參議兪伯曾,新豐君張維上疏。大槪,待罪事。入啓。

○吏曹判書李貴箚子,聞變不卽告之罪,與諸勳臣無異,請罪臣身,以懲後弊事。入啓。以上朝報

1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李曙、申景禛、具宏、金自點,引見。

○禁府啓曰,罪人丁好學、丁好訥物故之由,終涉可怪,似不可尋常治罪,當該守直及其日守直軍士,竝爲拿來,自鞫廳推問。答曰,允。以上謄錄

○謝恩,修撰羅萬甲。朝報

○判義禁府事李貴,同知義禁府事姜碩期、尹履之啓曰,伏聞漢城府檢屍公事內,罪人丁好學、好訥,結項致死云,不勝驚愕,此無非王獄不嚴之致,臣等待罪禁府,不能檢飭之罪,在所難免,不勝惶恐待罪。答曰,知道。勿待罪。

○禁府都事,以大臣意啓曰,本府啓辭,丁好學等物故之由,當該守直等,鞫廳推問事,命下矣,此非鞫廳所問之事,依舊例,令本府,嚴鞫處置爲當,敢啓。傳曰,知道。潛殺告變人,以滅其口者,亦一逆賊,自鞫廳推問,未爲不可矣。以上謄錄

1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午時未時,日暈。申時,日有重暈。

○禁府啓曰,本府外直韓成必,昨夜摘奸時,以干直現捉,而成必,以罪人徑斃之故,方在拿鞫中,不得現告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有政。以李命雄爲副修撰。

○禁府啓曰,都事邊虎吉上疏云云,李時程在鞫廳,虎吉代直,罪人徑斃,不能檢飭之罪,爲代直者,亦所難免,依願施罪,何如?傳曰,李時程,分揀,可也。以上謄錄

1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謝恩,副修撰辛啓榮。

○本月二十四日,義州府尹狀啓,八高山從胡八名,前開市bb時b未給銀子持來,且龜城走回人,還入胡中,到付出來云云事。

○推鞫罪人閔灠拿囚,推鞫罪人金應鶴、權㗟同,加刑一次不服,閔灠元情,柳應泂與閔灠面質,推鞫罪人柳應泂、許廷準,加刑不服,閔灠放送。以上朝報

1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召對爲之。內下日記

○謝恩,副修撰李命雄。

○罪人金地粹拿來,元情後放送,推鞫罪人柳應泂,火刑後加刑二次不服,金應鶴加刑一次不服,丁忠吉放送。以上朝報

1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巳時至申時,日暈。夜四五更,沈霧。內下日記

○答鄭經世致仕疏曰,省卿疏章,予心缺然,此非先朝舊臣辭退之時,卿須體予至意,調理上來,更勿爲如此之言。以上朝報金霔校。日記廳郞廳金可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