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十年/正月

正月 二月

1月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1月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吏批,以郑太和为修撰,郑弘溟为兼辅德,具凤瑞为兼司书。

○领府事李元翼上疏。入启。批答在下

○正朝,本朝陈贺,权停例为之。内下日记

1月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谢恩,修撰郑太和。

○兵曹启曰,云云事,传教矣。法典,则老除物故者,即许頉下,而近来各官,不即本定,故老除物故者,不许頉下,以责本定,丁卯定役时,不即本定称頉者,依法重治事,事目启下。此是一时不得已之举,元非法典所载也。物故而有妻子者,责征价布于妻子,犹为可诿,无妻子绝户,而责其价布于邻族,此则王政之所隐,李弘胄,以重臣,受命保釐,物故绝户,无妻子者,侵及邻族,而状列录状启,非如各官称頉报状之类。故臣曾以物故者,未本定前,即许頉下,则万无充定之理,侵及一族,流亡之患,亦不可不虑,以破格頉下为辞,未充定色吏,则依丁卯事目,依法治罪之意,覆启,而元启闻,有逃亡之语,故覆启时,物故之物字,误下逃字,似若并其逃亡者而頉下,不察所致,极为惶恐,圣虑所及,出于重军政,物故亦勿许頉下,何如?传曰,知道。物故頉下,而其代,此留守未递任前,使之一一充定。《兵曹誊录》

1月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谢恩,副提学姜硕期。

○答领府事李元翼疏曰,省疏具悉卿恳。所陈之事,古今异宜,安危不同,卿须念予至意,勿引太平时事。朝报

1月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禁府启曰,今月初八日宗庙亲祭时,府郞厅十员内,一员未差,一员本府昼夜直,以馀在郞厅八员,大驾随驾及王世子随驾不足,假郞厅三员,依前例,令吏曹差出,何如?答曰,依启。誊录

○义州府尹状启,本月初一日午时量,马夫大,率从胡,越去中江,与屯胡,一时撤还事。

○巳时,太白见于未地。内下日记

1月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宗庙春享大祭亲幸正时,未初一刻。以上朝报

○夜五更,流星出天津星下,入巽方天际,状如拳,尾长四五尺许,色白。内下日记

1月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宗庙大祭时,王世子亚献,领议政尹昉终献,大驾还宫,辰初一刻。传曰,上言捧之。

○日出时,色赤。巳时,太白见于未地。夜四更,流星出骑官星下,入巽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三四尺许,色赤。

○禁府启曰,今日大驾还宫时,锺楼近处,名不知人,及双间屏门近处,名不知人击铮,极为骇愕,并令攸司,囚禁科罪,何如?传曰,依启。

○吏批启曰,朴知诫乃林下四十年读书之人也。当为士林领袖,故癸亥年,以持平被召上来,与金长生,议礼不合,废弃今至十年,至被削籍于一二儒生,无非欲明大伦也。顷因自上,削籍儒生,特命停举,至于趁不奉行,传旨之四馆,亦为定罪,则公论已行,故臣今日政,欲以知诫,拟于持平望,以明父子大伦于天下万世,而同僚参判李圣求,参议兪伯曾,皆以臣言为不当于理,并为起出,佐郞具凤瑞亦畏时论,欲为出去,臣多般开谕,使之参政,而亦从参判、参议之议,即为出去,臣见忤于同僚,见轻于郞官,政席皆空,臣不可独守己见,不得为政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并推考,郞厅罢职。

○吏曹参判李圣求,参议兪伯曾上疏。大槪,欲循朝家政体,竟被长官之嗔,不可苟冒,请递事。入启。

○吏曹判书李贵启曰,臣得见李圣求等上疏,乃曰,不可重贻僚采间羞辱之言,臣素有心病,凡于国家大事,忠愤所激,不能无过中之言,而今日政席,只论朴知诫可用与否,别无羞辱同僚之言,而今以羞辱二字,勒加于臣身,未知臣之何言,近于羞辱乎?臣实未晓也。但举明伦与否,使之不可沮抑其望也。其疏又曰,台谏差出之际,必须论议归一,然后始为注拟,愚臣妄意,知诫正论,出于当初廷臣晦塞之日,虽被斥于时论,其言,与天下公言,不谋相符,草野士子,稍知父子大伦者,亦莫不宗而师之,将使天下之为父子者定,臣之欲用知诫,为明伦计也,岂有一毫私意哉?大槪,同僚则是时论,臣则非时论,欲明大伦,则知诫不用于此时,而未知待于何时乎?臣之所见,明伦一刻为急,故臣之用知诫,乃所以欲明大伦也。同僚之不从臣言,何足怪乎?名为判书,而其于一台谏之除拜,受制于同僚,不得自主己见,反被情外羞辱同僚之诮,使政席一空,臣之径情直行之失,至此尤大,惶恐待罪。答曰,知道。勿待罪。朝报

1月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开城留守本月初八日成贴状,昨日初更量,地震自西而南,屋宇皆颓,声如雷,移时乃止。

○自巳时至申时,日晕。内下日记

○吏曹判书李贵初度呈辞。入启。传曰,调理出仕。

○政事为之。

1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京畿监司成贴状,乔桐府使崔震立牒呈内,今初七日初更末,自东北间地震云事。

○辰时巳时,日晕两珥。申时,达夜下雪。内下日记

○府启曰,铨曹欲收用林下之人,其意亦好,若从容询访,务得和平,使一时遗逸,拔茅汇征,则僚席之间,岂有相激之事,以伤体面也哉?吏曹判书李贵发言之后,遽怒僚议之不即归一,便有勃[悖]慢辞语,至辱[欲]先出,为同僚者,廉耻所关,安得自安于席上乎?佐贰两人既出,则同事郞官,尤不可独留,其势然矣,而反以出去,为同僚罪案,至于入启,致有罢职之命,群情莫不骇然,盖彼此得失,固不暇言,而朝家设三堂上及郞官,其意有在,官无尊卑相敬,则同议论之间,虽或抵牾,而互相可否,务归于正,若有事之大者,而终不可强合,则或相引入,以示不为苟同之意者,乃所以尊体面也。前后铨官之与长官意见不同者何限,而未闻有一语不合,便为入启而罪之者也。李贵之病,常在忿懥上,事过之后,便即知悔,虽不足深责,而政席非如等闲之地,此路一开,后弊难防,圣上独不深思之耶?请李贵从重推考,还收郞官罢职之命。答曰,依启。郞官所失非细,难免重罚也。

○吏曹判书李贵箚子,缘臣处事率易,使同僚及郞厅,并被罢推,已极未安,今因台谏所启,都目大政,当于数日内为之,而同僚引入,又无郞厅,势难独参,请递臣本职,移授他人,以便公私事,敢禀。答曰,具悉卿意,卿其勿辞,速出郞厅。以上朝报

1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政院启曰,今日崔有海来呈上疏,疏中主意,专为追崇,而前年十一月,有幼学李浣者,以追崇事上疏,其时本院不为捧入之意,启禀,则今此追崇,非腐儒辈所可预论,今后请行者,及不可者,并为驱逐其疏,勿为捧入,以正儒风事,传教矣。崔有海,虽非儒生,前日下教事意,极为严截,此上疏,似难捧入,敢启。传曰,勿为捧入,政院还出给。

○吏曹判书李贵箚子,臣之欲为迁[荐]进林下之人,实副圣明崇儒重道之意,不待僚意之归一,固执己见,有违常规,郞厅之不欲书入,论议不一之清望,未为失体,臣于是日之启,非有意于请罪,而然同僚郞厅皆出之后,势难独坐为政,而政席又不可无端罢出,故只陈其罢出之意而已。不意圣明,至下严谴于僚官也。目今都目大政,一日为急,失此无罪之郞官,而更求他人,实为难便,递臣本职,以谢公议事。入启。以上朝报

1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禁府启曰,淑女更鞫事,命下后,即为拿囚,而判府事李贵,不得行公,知事崔鸣吉,产室厅入直,同知事姜硕期,呈辞受由,无故者,只有同知事尹履之,不得备员,势难开坐,姑待判府事出仕后,禀处之意,敢启。答曰,知道。誊录

○府启曰,臣等即见申淑女议大臣公事判付,圣上审察前后狱情,欲为惩恶戒后之计,有此更鞫之教,甚盛意也。但三省按狱之体,事干既毙,则决不可以成狱,今虽直刑正犯,期以取服,而实非国家通行之法例,不可以元告呼冤之故,更起已决之狱,以贻后日无穷之弊,凡为国之道,虽小事,必遵法例,况此莫大伦纪之狱乎?请依大臣之议,还收更鞫之命。答曰,淑女狱事,事干当初累度承服,与终始发明之狱不同,误断改决,亦是法例,更勿烦论,以正风俗。以上朝报

1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日晕两珥,晕上有冠,色内赤外青,两珥,白气,逶迤指北方,长各十馀丈,广尺许,移时乃灭。自巳时至申时,日晕。内下日记

1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巳时,日晕两珥,晕上有冠,色内赤外青。午未时,日晕。内下日记

1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完丰府院君李曙,兵曹判书金时让,引见。

○本月十三日平安兵使驰状,十二日寅时别拨将金通可驰报内,春信使郑扼[郑榏]一行,昨日凤凰城止宿,当日来到本府,且骨者参价青布载运事,八高山家丁及率从胡千馀名,止宿同处云云事。

○有政,以郑太和为吏曹佐郞,权涛为校理。以上朝报

○巳时,雷动。以上春坊

1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兴政堂,义昌君、仁兴君、宁城君,引见。

○未时,日晕。申时,日晕,晕上有背,色内赤外青,夜一更,月晕两珥,晕上有冠,色内赤外青,白气如虹,出自两珥,逶迤指北,长各五六丈,广尺许,良久乃灭。自二更至四更,月晕。内下bb日b记

○禁府启曰,罪人金伊等,三省推鞫事,命下矣。知事崔鸣吉,同生妻服制,同知事姜硕期,病未肃拜,同知事尹履之虽来仕,以委官,坐次非便,堂上位不齐,不得推鞫之意,敢启。传曰,明日为之。以上誊录

○府启曰,申淑女事干等,虽累度承服,而旋即发明,至于三省推鞫,忍杖而毙,则此非已决之狱乎?虽寻常狱事,事干既毙之后,则更无可问之事,况此三省之狱,明慎奏谳,事体严重,而今以元告呼冤之故,更起疑端,谓之误断,而违国家通行之法,贻后日无穷之弊,宁有是理?请依大臣之议,还收更鞫之命事。崔有海为人颠妄,处心倾巧,曾于筵席,阳为守正之论,终假华人,阴主附会之计,前后情迹,变幻莫测,虽欲掩之,人如见其肺肝矣。上年再被台评,弹墨未干,今又妄论大礼,投进猥滥之疏,至欲指挥君父,一言一句,无非深试朝廷之意,其为计,岂非求工之反拙者乎?自上,虽斥疏不入,而如此之辈,不可不深恶而痛绝之,请削去仕版事。镜城判官金柱宇,曾遭一家莫大之变,呈官复仇,在所不已,而既呈之后,则所当任其推官之处置,可也。私杖叔父,极其惨酷,已无人理,而终至于驱迫祖母自缢而死,得罪伦纪,莫不痛恶,而其时,虽以非家长免罪,而今不可复齿仕路,请削去仕版。答曰,不允。金柱宇事,虽有过失,不无可恕之道,勿为烦论。以上朝报

1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为之。

○春信使郑榏,还为越江事。

○夜一更至三更,月晕。自未时至酉时,日晕。内下日记

1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1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副提学姜硕期辞职上疏。入启。递差。

○有政。

○以朴炡为副提学,姜大遂为修撰。《弘文馆日记》

○卜相,以金尚容,右相落点。

○济州牧使状启,柑子进上所载船,秋子岛前洋致败。内下日记

1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大臣、禁府堂上、两司长官、左右捕盗大将,命招。

○巳时,太白见于未地。午时,日晕。

○政院启曰,推鞫,何处为之乎?传曰,本府为之。以上朝报

1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

○自辰时至未时,日晕。

○政院启曰,今日台谏出仕后,当为三省推鞫,而知事崔鸣吉,今日政,同知春秋下批,未肃拜,同知姜硕期,身病呈疏,发落未下,同知事尹履之,则以座次非便,自前不得参坐,本府堂上知事崔鸣吉,同知事姜硕期,似当牌招,而日势已暮,何以为之?敢禀。传曰,明日为之。《禁府誊录》

○政院启曰,三省罪人金伊,既以一罪结案,照律之后,其启辞,与竹梅推案同封,而今日台谏及禁府堂上有故,三省推鞫,不得为之,而日势已暮,承服罪人,一日逭死,已极未安,明日三省坐起前,金伊推案,为先启下行刑,何如?答曰,依启。

○义禁府启曰,乔桐罪人金伊、竹梅等拿囚,三省推鞫,何如?答曰,明日为之。

○政院启曰,罪人金伊、竹梅等三省时,委官,何大臣进去乎?敢禀。答曰,领相进去。

○禁府启曰,淑女更鞫事,命下后,即为拿囚矣,但圣教内,以弑舅之状,虽或不明,弑舅之伯父与夫弟之罪,亦甚重大为教,则似与前狱稍异,或为三省,或只本府推鞫,所当更为启禀处置,而判府事李贵,身病未得行公,知事崔鸣吉,产室厅入直,同知事姜硕期,呈辞受由,无故者,只有同知事尹履之,不得备员,势难开坐,姑待判府事出仕后,与诸堂上,一时相议开坐,禀处之意,敢启。传曰,知道。已上《禁府誊录》

○吏批,以李元镇为司书。以上《春坊日记》

1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申时酉时,日晕两珥。五更,流星出长星上,入亢星下,状如盆,长七八尺许,色赤,有声,光照地,月晕。以上朝报

○谢恩,副提学朴炡。

○答右议政金尚容辞职箚曰,卿必能使国家,须勿固辞,速出行公。以上朝报

1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为之。

○自卯时至巳时,日晕两珥,晕边白云一道如气,广尺许,长五六尺,良久乃灭。午时未时,日晕。申时酉时,日晕两珥,晕上有冠,色内赤外青。三更,月晕两珥。内下日记

○义禁府启曰,金伊、竹梅,既已承服正刑,金父金同,及其兄福只,时在乔桐地,移刑曹,按法处置,何如?传曰,允。誊录

○清安罪人丁忠吉、丁好学、丁好讷拿来囚。朝报

○政院启曰,即刻盲人李后晟称名者,来到本院,愿上急变云,何以为之?敢禀。答曰,令鞫厅问启。《禁府誊录》

1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谢恩,校理权涛。

○有政。以李命雄为献纳,罗万甲为修撰。以上朝报

○三更,流星出天中,入坤方之际,状如拳,尾长八九尺许,色赤。

○政院启曰,今日逆变又起,推鞫似紧,何处为之乎?传曰,阙内为之。

○盲人李后晟上变,闻其大槪,柳应泂、李元一[李一元],与都监将官,谋反云云。以上朝报

1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禁府启曰,罪人丁好学、好讷等,受刑各一次后,相继殒毙,虽缘在本道时,多受乱杖,重伤所致,而不能救疗之罪,在所难免,当该都事推考,月令及守直,并令攸司治罪,何如?答曰,依启。都事先罢后推。

○司果朴𥶇,修撰罗万甲上疏。大槪,陈情待罪事。答曰,安心勿待罪。

○去夜庭鞫,罪人柳应泂、李元一[李一元]、金应鹤、李得京、豆巨里元情,李后晟与柳应泂,面质。

○禁府,罪人丁好学、丁好讷物故。启。

○庭鞫,罪人柳应泂,刑问二次不服。

○工曹判书李曙,平城君申景禛,刑曹判书具宏,判尹金自点,延城君李时昉,副提学朴炡,吏曹参议兪伯曾,新丰君张维上疏。大槪,待罪事。入启。

○吏曹判书李贵箚子,闻变不即告之罪,与诸勋臣无异,请罪臣身,以惩后弊事。入启。以上朝报

1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李曙、申景禛、具宏、金自点,引见。

○禁府启曰,罪人丁好学、丁好讷物故之由,终涉可怪,似不可寻常治罪,当该守直及其日守直军士,并为拿来,自鞫厅推问。答曰,允。以上誊录

○谢恩,修撰罗万甲。朝报

○判义禁府事李贵,同知义禁府事姜硕期、尹履之启曰,伏闻汉城府检尸公事内,罪人丁好学、好讷,结项致死云,不胜惊愕,此无非王狱不严之致,臣等待罪禁府,不能检饬之罪,在所难免,不胜惶恐待罪。答曰,知道。勿待罪。

○禁府都事,以大臣意启曰,本府启辞,丁好学等物故之由,当该守直等,鞫厅推问事,命下矣,此非鞫厅所问之事,依旧例,令本府,严鞫处置为当,敢启。传曰,知道。潜杀告变人,以灭其口者,亦一逆贼,自鞫厅推问,未为不可矣。以上誊录

1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午时未时,日晕。申时,日有重晕。

○禁府启曰,本府外直韩成必,昨夜摘奸时,以干直现捉,而成必,以罪人径毙之故,方在拿鞫中,不得现告之意,敢启。答曰,知道。

○有政。以李命雄为副修撰。

○禁府启曰,都事边虎吉上疏云云,李时程在鞫厅,虎吉代直,罪人径毙,不能检饬之罪,为代直者,亦所难免,依愿施罪,何如?传曰,李时程,分拣,可也。以上誊录

1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谢恩,副修撰辛启荣。

○本月二十四日,义州府尹状启,八高山从胡八名,前开市bb时b未给银子持来,且龟城走回人,还入胡中,到付出来云云事。

○推鞫罪人闵漤拿囚,推鞫罪人金应鹤、权㗟同,加刑一次不服,闵漤元情,柳应泂与闵漤面质,推鞫罪人柳应泂、许廷准,加刑不服,闵漤放送。以上朝报

1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召对为之。内下日记

○谢恩,副修撰李命雄。

○罪人金地粹拿来,元情后放送,推鞫罪人柳应泂,火刑后加刑二次不服,金应鹤加刑一次不服,丁忠吉放送。以上朝报

1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自巳时至申时,日晕。夜四五更,沈雾。内下日记

○答郑经世致仕疏曰,省卿疏章,予心缺然,此非先朝旧臣辞退之时,卿须体予至意,调理上来,更勿为如此之言。以上朝报金霔校。日记厅郞厅金可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