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三
雜著
编辑進學圖
编辑朱夫子爲學。竆理踐實居敬三者是已。勉齋先生述諸行狀。實是表章之。以爲進學之準的。盖致知其所當然之理。篤行其所當然之則。而敬以主乎一心。成其始終者也。於斯乎廢其一非學也。程子曰言學便以道爲志。言人便以聖爲志。學者欲學朱子。誠能以三者。參前依衡。則合內外之道也。由是而造其極則聖。學而至則賢。能學而習之則猶不失爲自修之士矣。
善惡幾圖
编辑心統性情。性卽理情卽氣。四端是理之發。七情是氣之發。理發而氣隨之。四端藹然直遂而中其節則爲善。氣發而理乘之。七情井然不紊而中其節則爲善。理之發者。氣反爲之揜。不中其節。則四端息滅而至於惡。氣之發者。理不能以制。不中其節。則七情乖反而入於惡。善惡之分。其動甚微。是謂之幾。公焉正焉曰善。私焉邪焉曰惡。
周子曰幾善惡。朱子嘗贊之曰。極力說箇幾字。只於此看破。便幹轉了。此是日用第一親切工夫。善一毫之差則燕越殊。一息之違則天壤判。聖狂界口。生死路頭。寔自一幾上兆眹。惟知其幾者。可與八德矣。凡於幽暗之地。微密之事。一思一念之萌動於其中者。如其天理也。擴充之必果。如其人欲也。遏絶之必果。擴充焉則一意持守而毋或其變遷。遏絶焉則用力克治而毋復其萌蘖。然天理人欲。同行異情。固有爲善而自欺。認妄而爲眞者。誠可畏也。由辨之不早辨也。善乎張子敬夫之言曰無所爲而然者是義。有所爲而然者是利。實爲己爲人之分也。故君子尤致其謹嚴。益加審焉。今日除一惡幾。明日除一惡幾。今日長一善幾。明日長一善幾。惡幾除了一分則善幾長得一分。惡幾除了二分則善幾長得二分。除之又除。眞積力久。久而無可除了。粹然一於善。其殆庶幾乎誠矣。故古語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謹爲排列成圖。置諸座右。自卜其操舍之幾云爾。
心之軆用圖
编辑心卽理氣之合也。其理則太極之渾然性也。其氣則陰陽之合變情也。天命之性。墮在形氣。包於形下之器則謂之心。心統乎性情。仁義禮智。心之理也。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心之用也。形氣旣生。亦必感物而應。則喜怒哀懼愛惡欲。從而出焉。心則一而情有四七之異。四端原於性命。七情出於形氣。方其始發。理則微而難著。氣則雜而易肆。善惡未形之幾。而心之知覺。生於其間。從義理去則爲四端。從耳目去則爲七情。其所知所覺。亦曰情志意思慮念想七者是已。情是感物而初動。意是緣情而計較。志是意之定向。思是心之官。所以運用夫知覺。慮是思之精審。念是慮之留着。想是慮念之流注。情惟節意惟實志惟立思惟永慮惟遠念惟謹想惟貞。經曰志氣之帥。志立則可以卛情意也。又曰慮而后能得。慮遠則可以攝念想也。志慮之所統者。心之官也。故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理發而能助其發揮。氣發而得制其節度。則七情聽命於四端。而動罔或踰焉。若其合內外該始終則惟曰敬。敬心之主宰也。必也未發之前。謹於存養。已發之時。精於省察。一於持敬而致其思焉。則吾儒家存軆應用之心法。庶乎備矣。己未三月下澣。理谷病夫。書示家塾諸子。
心易議擬次序圖
编辑心易議擬六十四卦圖
编辑仁〈乾重仁〉 | 慊〈夬喜仁〉 | 存〈大有禮仁〉 | 勇〈大壯怒仁〉 | 小德〈小畜樂仁〉 | 養〈需智仁〉 | 大德〈大畜哀仁〉 | 通〈泰義仁〉 |
敬〈履仁喜〉 | 喜〈兌重喜〉 | 怠〈睽禮喜〉 | 忿〈歸妹怒喜〉 | 信〈中孚樂喜〉 | 中〈節智喜〉 | 惡〈損哀喜〉 | 正〈臨義喜〉 |
慮〈同人仁禮〉 | 懲〈革喜禮〉 | 禮〈離重禮〉 | 滿〈豊怒禮〉 | 定〈家人樂禮〉 | 已發〈旣濟智禮〉 | 明〈賁哀禮〉 | 私〈明夷義禮〉 |
忠〈无妄仁怒〉 | 惑〈隨喜怒〉 | 耻〈噬嗑禮怒〉 | 怒〈震重怒〉 | 愛〈益樂怒〉 | 思〈屯智怒〉 | 愼〈頤哀怒〉 | 良〈復義怒〉 |
疑〈姤仁樂〉 | 剛〈太過喜樂〉 | 矩〈鼎禮樂〉 | 一〈恒怒樂〉 | 樂〈巽重樂〉 | 止〈井智樂〉 | 邪〈蠱哀樂〉 | 悔〈升義樂〉 |
辨〈訟仁智〉 | 忍〈困喜智〉 | 未發〈未濟禮智〉 | 放〈解怒智〉 | 慢〈渙樂智〉 | 智〈坎重智〉 | 愚〈蒙哀智〉 | 弘〈師義智〉 |
恡〈遯仁哀〉 | 誠〈咸喜哀〉 | 意〈旅禮哀〉 | 偏〈小過怒哀〉 | 念〈漸樂哀〉 | 懼〈蹇智哀〉 | 哀〈艮重哀〉 | 恭〈謙義哀〉 |
欲〈否仁義〉 | 秉〈萃喜義〉 | 志〈晉禮義〉 | 和〈豫怒義〉 | 省〈觀樂義〉 | 恕〈比智義〉 | 忘〈剝哀義〉 | 義〈坤重義〉 |
心易擬議圖說
编辑易曰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盖言者心之發諸口也。動者心之形諸身也。罔不在乎心。乃敢擬議。著心易圖。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綜錯交換而成於六十四。天道也。
人有一心。心具性情。性有寂感。情有微顯。四性具四情應。性情綜錯交變而成六十四。人道也。
大而天小而人。人爲天地之心。心爲一人之天。
理則一。氣則殊。一則性命之原。殊則形氣之禀。
人生而靜。成形而動。繼善則性。感物則情。
一寂一感。一微一顯。性情之德。
寂然之中。天機常動。感應之際。本原常靜。無時而不寂。無時而不感。故軆用一源。流行不息。
無微不著乎顯。無顯不由乎微。萌諸內則至微。形諸外則至顯。一念之微。毋曰不顯。故顯微無間。防於未然。
仁義禮智根於心。喜怒哀樂感於心。惟心主宰。擴而充之。心以之發而中節。心以之。
心一太極也。太極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故邵子曰先天學心法也。心爲太極。朱子曰心之理。是太極。心之動靜。是陰陽。
大哉易也。其自在乎吾人之心乎。
序
编辑巴社洞約序
编辑二十有一年春。上乃命八域州縣。行鄕約法。申命春官。頒賜鄕禮編。俾擧儀式。知巴陵縣事吳侯泰彦。祗承于命。兢兢卛職。周咨于縣之善士。毅然議行之。李丈元爕,鄭君赫東。共勖成其事。是年十月丙辰。大會七里士民。列舘下。講信立約。於是大小肅敬。罔敢失其儀。不佞亦以鄕人。與有聞焉。迺言于同約諸君子曰。惟天生民。厥有恒性。惟聖立紀。俾全于其初。是以古者后王。降德于衆兆民。鄕大夫之職。四時屬民讀邦灋。三物以興之。八刑以糾之。天理明人心正。寔爲萬世開太平之具也。夫昭代敷敎。周之禮也。守臣致事。州長黨正之治也。斯民亦古之所以直道行者也。士生斯世。待文而興。願爲聖人之氓。固是秉彜同得之天。然耻且格上也。畏而免次也。不恥不若。不勉而自畫者下也。非特品之不齊也。抑亦習之相遠也。禮以噵未然。法以禁已然。先之以禮。繼之以法。今之朝家頒約。將以噵之。奚必止於禁之以刑而後已哉。繄吾鄕騈山介湖。十室凋弊。然去京一舍。王化先霑。世家名閥。比比居之。孝誼文學。往往作焉。號稱畿輔文獻之區。故宣布德音。立敎設約。爲首於三百六十州也。盍相與勉之哉。昔朱夫子與呂東萊論鄕約書曰。自修不力。無以卛人。彼此交警。亦不爲無助。凡我入約之人。繼自今人人自修。家家自卛。毋越于邦敎。毋壞于古憲。毋獲罪于鄕黨州閭之人。人人爲拂士。家家爲法家。世世爲君子鄕。式勿替于今日之約䂓。其殆庶幾乎。僉曰諾。遂記其事于約案。以示後之人。約末黃德壹敬識。
四禮要儀序
编辑夫禮之切於吾人日用者。惟曰冠婚喪祭。冠者成人之始也。婚者人倫之始也。喪祭者愼終追遠之義也。人於四禮。猶天之有四時。不可闕一者也。朱夫子撰家禮。犂然詳備。寔儀禮以後禮家之集大成也。然而書成旋失。未及修潤。或因國制而不改。或與晩來定論而不合。此後之學禮者。靡靡乎莫之儀則焉。不佞乃敢不揆僭妄。編定儀式。一遵家禮。而稽諸經傳。參之先儒氏論述。目之曰四禮要儀。昔吾夫子嘗言禮必曰從先進。先進野人也。禮云禮云。奚取於野人哉。禮者理之本於天而著於人。則爲之節文。其理實。實則儉。其文繁。繁則奢。故曰與其奢也寧儉。盖取諸本也。不佞非敢自擬於言禮之科。而惟其委巷之固則從其優。俗弊之汰則務其實。稍存增損。卛以簡易而易從者。竊附家禮之遺意也。將以藏諸巾笥。使吾子孫謹守之。又幸而有同志者。更與之講究而較証之云爾。
家禮集解序
编辑德壹嘗從順菴安先生請學禮。先生曰學禮先從家禮。始得其門而入矣。吾自讀是書。講究本意。參攷衆說。亦旣間間記識之。訖未克成書。君其與我共之。德壹對曰德壹雖不敏。願與聞焉。於是就永樂中大全本。起自序文。首通禮次冠昏至祭禮。章分節解。原諸經傳。附以先儒之儀。奧旨疑文。渙然無遺蘊矣。惜乎。惟喪禮未及就而先生歿。德壹不揆僭妄。乃敢續藁。惟先生定例先生定論。是遵是述。先生在時。累手書眷眷以是編之完爲托。亦惟先生之命也。夫禮昔聖人制之。上焉無徵。至周始大備。損益夏商而儀禮作。郁郁乎三百三千。畫天理也。吾夫子雅言執禮益從周云。自周道衰禮敎弛。毁于列國。大壞于秦。而漢儒掇拾灰燼。殘缺旣多。後之言禮者。往往亂雜而無章。至朱夫子始撰定家禮一書。備儀節參古今。一出於天理之正。爲萬世法程。儀禮以後寔禮家之集大成也。後之註釋家。無慮十數。而或博於考証而遺其義。或詳於儀文而略其本。均之爲折衷則未也。先生是編之述。䂓糢正節目詳。發揮前賢之旨。嘉惠後來之學。至深遠矣。竊念朱子嘗旣修儀禮原集通解。以喪祭二禮。屬黃勉齋編之。尙論者猶以未及師門之勘定爲憾。况如德壹固不足與議。則烏得免續貂之云乎哉。正廟壬寅。先生始屬藁未訖。辛亥先生棄後學。越七年丁巳續集甫就。敬識其始末。以俟後之君子攷較焉。門人檜山黃德壹序。
跋
编辑歷代百家詩史跋
编辑下廬散人甞集古今詩。詩以事彙。事以代序。凡略干首。目其編曰百家詩史。夫史也。因甲于包犧訖于皇朝。三十有三代二百五十有二君之事盡矣。以詩則歌謠樂府長編短絶百家之軆。粲然畢具。以史則治亂興亡忠孝節義。與夫勸懲諷刺之意大備而無不包。是詩以兼夫史學也。序詩者之言曰國史明乎得失之迹。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散人之編詩史也。其殆庶幾乎。陋室翁書于召忽海濱。
書鄭道傳上達可書後
编辑圃隱鄭先生生於麗季。倡明道學。精硏性理。李牧隱稱之曰東方理學之祖。時國家多故。先生居首揆。處大事决大疑。不動聲色。咸適其宜。世稱其王佐之才。自羅代以來。崇信釋敎。至麗尤盛。釋徒往往爲王師。士大夫家喪祭紊弛。遭喪百日卽吉。專尙桑門。先生毅然獨立。令士庶倣朱子家禮。立家廟祀先。內建五部學堂。外設州縣鄕校以敎之。革胡服而復華制。恭愍初。始開經筵。首陳儒佛之辨。我東闢衛之功。先生爲首矣。鄭道傳亦先生成均掌敎時。與聞其緖言者也。嘗上先生書曰。近聞往來之言。達可看楞嚴經。似佞佛者也。昌黎一與太顚言。後世遂以爲口實。達可爲人所信服。其所爲繫於斯道之廢興。不可以不自重也。觀其意。殆若以先生眞爲佞佛。而自處以闢佛之任者何也。當是時。道傳欲爲剪除王氏。而心素忌憚者惟先生一人而已。於是創爲佞佛之說。熒惑衆聽。以售具戕害之計。而使人莫己非也。自古奸宵謀陷君子者。未有若是之巧且憯矣。後人不識道傳之奸謀。或謂麗末佛道大行。雖以圃隱之賢。猶未免於從俗云者亦有之。此不可以不辨也。道傳甞著學者指南圖及佛氏雜辨等書。隱有掩跡前賢。欲爲藉口之資。設使其言得其精詳。實有可取者。覽者亦將不開卷而唾罵之不暇。况其傅會杜撰。了無實得之見。而徒自眩耀者乎。噫。後之人盍於斯爲誡。余竊有感焉。爲之識。
書四七新編後
编辑四七新編。卽星湖先生遵述退溪李子之言而諭後學者也。盖李子理發氣發之論。源於朱夫子之訓。而遂衍之曰四端理發而氣隨之。七情氣發而理乘之。天命圖及心統性情圖。著爲傳心之訣。當時高奇峯氏刱爲之說曰。四七皆氣發。非有二義。七情之外。不復有四端。往復論辨。卒乃歸正。其後栗谷李氏反主奇說。倡言以爲理氣互發。大本不一。於是乎道𧗱裂黨議痼。俗尙靡靡。莫之遏焉。至先生出。迺著新編。致其思辨。証其源委。段段發明。無可改評。遯窩愼氏及門之士也。又爲之說曰。氣隨之氣屬心。氣發之氣屬形。氣被理乘者。卽氣隨之氣而非氣發之氣。理發氣隨。四七同然。又以七情之公者。歸之理發。與奇氏合。先生記其說。爲新編重跋。邵南尹氏力辨其不可。先生卽手自塗乙其重跋於元藁中。及先生歿。貞山李氏修輯先生文集。並收重跋。乃云當初抹去。非先生本意。遂力主愼說。辨說旣長。邵南之言曰心固有因形氣而發者。中庸序文緫謂之形氣者。非此形氣則無此知覺。㥧菴安先生之言曰就四七大公案外。剔出喜怒之得其正者。謂之理發。則其將以四端之不得其正者。謂之氣發。退陶以聖人之喜怒。謂氣之順理而發。此語平正。皆足以發揮師門之旨。然而甲乙之論。訖未歸一。夫氣有形。著而易見。理無形。微而難見。以其易見。故四七皆主氣而言。是不及者也。以其難見。故四七皆主理而言。是過之者也。甞聞朱子言之纔說性字。便是以人所受而言。此理便與氣合了。但指其性則於氣中又須見得別是一物始得。不可混幷說也。先哲固已知其後學之偏於理偏於氣混幷之弊者歟。奇說已經前賢勘斷。而若愼氏氣隨氣發之分。則竊恠其何所據也。及見朱子答李晦叔書曰。氣一也。主於心則爲志氣。主於形軆則爲血氣。始知讀書之難也。朱子此論。精詳的當。無可疑晦者。其意盖曰氣發而理乘則其中節者統諸心。氣發而理不能管攝則其不中節者血氣以之。其氣則一而已。故曰非但同理。亦同氣。又曰所謂人心。是血氣和合做成。何甞以一氣或屬諸心。或屬諸形。若形上形下之殊科耶。後人讀古人書。旣不能以辭領意。轉生疑異。甞恨其不得以此就正於先生之座也。竊以爲先生當初題重跋者。記其一時講討質問之說也。旋爲塗乙者。旣非定論。而慮後學之岐貳也。若曰抹去非先生本意。則先生平日氣象峻整。言議明白。况此心性精微之辨。尤致其洞廓。豈以門下就質之言。爲之黽勉塗乙。置諸依違之地也。且題重跋時。先生年六十。其後二十餘年之間著述。旣不必書牘問答。亦不爲不多。未聞以氣隨氣發之氣分別立言者。則先生之意。亦攸存也。盖先生祖述考亭。私淑退陶。平生精力。在一部新編。後之學者。以此編原本。爲傳授之法。則近道矣。略叙其首尾。以俟後之識者云。
祭文
编辑祭順菴先生文
编辑上之十有五年秋七月癸巳。順菴安先生卒于廣陵。九月丙子。葬於靈長山之南。門人檜山黃德壹。謹燒香酹酒而哭之曰。嗚呼。先生之存也。士之仰之如山斗。人之信之如蓍龜。先生之歿也。如砥柱已頹。百川無所障。如梁木已壞。大廈無所支。所以先生之一身。有關吾道之盛衰。惟先生德性如楊中立。超詣如蔡季通。論史如呂伯恭。博識如丘仲深。闢異端如韓退之。其學則程爲𭐃而朱爲䂓。此非小子阿好之辭。而惟知言者可與知。德壹二十時。始拜先生於漢南。聞君子之論。覿君子之德。接君子之議。自慚不敏。懵陋猶初。今而已而。行有所泥。吾孰從而審問。知有所滯。吾孰從而稽疑。迷道窮年。而竟倀倀。殆若𥌒者失相而無所隨。安得不爲斯世而悲。爲斯道而悲。而又自爲之悲。嗚呼痛哉。
再祭順菴先生文
编辑楊墨言仁義。微孟子吾不知正道之於曲歧。果孰爲顯晦也。陸氏尊德性。微朱子吾不知聖言之於異敎。果孰爲勝負也。不幸近者士爲新學。其言過於陸氏之入禪佛也。其行甚於楊墨之無君父也。然自謂盡心事天而非其道。自謂格物致知而無其理。彌近亂眞。俗尙靡靡。於是先生自任以斯道之重。精義主敬。克紹朱子之先軌。博學詳說。式遵孟子之遺榘。攷辨之編。論難之牘。至公血誠。懃懃懇懇。追配前人。其庶幾焉。先生歿甫三月。邦令申嚴。士趨一變。復知誦法孟子朱子之書。今以後始知先生之道爲人士之務式也。嗚呼。使世之入異端者。學先生之學。必不得罪於名敎。黜異端者。法先生之心法。亦庶無愧於聖人之徒也。
祭宗從兄晦之甫文
编辑余去京國三百里。東寓中江上。江上花木。無三宿桑。某山某水。非童子時釣遊。居人戶數十。面面皆生客。其來也何居。于時華下居于北。丁也居于南。公之廬又比于丁也。將以日夕相邀。文酒相娛。盤桓林下。消遣世慮。未幾而華下原丁也平。公已地下。余獨何心。索居殊鄕㵳泬之濱。每暇日北登小邱。徘徊惓顧。但見老槐邃樾。夕陽隱顯。敗壁廢槁。書帙散次。怳然如覯若人。想其平日。濩落如莊瓠。碨磊如米石。文辭言論。亦非同流之愿人。今而已而。不能置于懷。竊愧夫牢琴點歌。自處以太上者云。
祭韓聖範文
编辑歲辛亥十月乙巳。韓君聖範葬日也。君之婦翁黃德吉往哭之。其兄德壹以二百二言。緘哀致吊曰。嗚呼。人之難得於天者才也。天之難得於人者學也。天固以其難與人。人能以其難循天者。古今之所難也。惟君。其才敏其學贍。其才敏故幼而知。知而不勞。不勞而得。其學贍。故六經四子五家之文。十七代之史。皆得以窺其槩。所謂得於天得於人者非耶。惜乎。天不假之以年。年不過中殤。則才雖敏而不能成其器。學雖贍而不能造其閫。天難非難也。人難非難也。而其難者壽也。天之道儘洄泬乖反而難諶也。嗚呼。已逝者茫然。然哭子之父。哭夫之孀。其生有涯。其悲無涯。吾安得不呼蒼二而訴冥漠耶。嗚呼惜哉。嗚呼哀哉。
祭韓山李丈宗瑞文
编辑嗚呼。今日之哭公者幾人。而或哀其壽之不延。或憐其窮而無成。或念其故舊不忘之情。而不佞於公。兼乎三者。而尤爲若人惜而哭之也。狷介不累。耻隨流俗。吾知公之固竆也。天姿仁孝。居憂毁性。吾知公之敦行也。自古賢英文學之士。得其年而遂其志者亦幾希。則公之逝也亦然。知公者莫如我。哭公者孰如我。公於不佞。三世通家。我王考與尊王丈。爲爲忘形交。不佞與公。爲忘年交。家季與令胤君。爲翰墨交。交以代承。學以世授。公嘗受業於我王考。不佞早孤失業。幸得從公而聞擧子學。月墅蘆坡。歷暑經寒。非公無以論文。非公無以論志。世之汚隆消長之變。傳述舊聞者。非公無以詳也。斯世斯人。今焉已矣。人間今夕。地下千秋。嗚呼哀哉。
哀詞
编辑適安齋李公哀辭
编辑適安齋李公。濁世之淸士也。人皆逐圓我獨方。人皆射嚵我獨恬。其志介于石。其行泥而不滓。發爲文辭則殆齋門之操瑟。曁公之歿。鄕人士惜其巷無人也。昔蓮峯先生甞自題曰。遊心黃卷。脫略塵埃。簞瓢屢空。樂而忘憂。若公其庶乎遺風之猶存者與。吾非夫人之爲慟而誰爲。繼以詞曰。
介曰失志。舒曰不遇。奚其爲得喪。白不緇堅不磨。不曰士之尙乎。
鄭磬菴延慶哀詞
编辑竊聞之。論士於三代之上。當取諸休采之列。論士於三代之下。必求諸林野農圃之藪。盖不遇於世。往往老死于荒澨之野者。卽古之所謂英髦其類。抑可見古今之殊塗也。惟公生於古儒家。早問業於我王考。又晩及星湖之門。其學也肆。其行也敦。其文也文而緻。在家世其業也。在師門有所守也。旣失志於有司。入于海。混跡漁樵。書史自娛。竟以一布衣歿。悲夫。昔許文正公誌首陽君曰自古良善多窮。天道洄泬。其理難信。尤致憾於蒼蒼。首陽公乃公之從高祖也。鄭氏之門。何其賢者多而且窮也。不佞亦未嘗不爲之三歎於公云。詞曰。
海之水兮淼淼。海之雲兮以陰。若有人兮雲之崖水之潯。六噫兮凄其襄。之去兮石已沉。存沒嗚呼兮。誰我知音。
洪源卿哀詞
编辑壹也東寓原江。先問一鄕之善士。願從之遊。江以右盖有洪源卿云。居之期。其枉也三。其謝也再。目其容恭而廉。耳其言簡而理。叩其中。經經而緯史。隮陶而宗閩學之功也。未幾聞其歿。乃歎曰士生斯世。得見同志人一難。旣得之斯友之二難。旣友之能久之三難。甚矣吾黨之衰。何失吾良友之速也。乃載之素旃以誄之曰。
溫溫姿性。偘偘言議。吾惟曰源卿。生爲家塾範。歿爲鄕黨惜。亦惟曰源卿。嗚呼源卿。
鄭正言道深哀詞
编辑昔朱夫子述小學書授學者曰。是個做人㨾子。今去淳煕三十世。世之能實踐下學者盖幾希。吾黨有鄭道深者。一言必於榘。一行必於繩。榮祿名利。不足以入其心。竆戚困寠。不足以移其操。生于世五十有四年。通于仕籍二十有▣年。禔身自守。終始如一日。吾黨人士稱之曰鄭小學。至戒其子弟曰小學之道。奚必於書。須以鄭某爲矜式。嗚呼。吾於道深。無間然云。繼以詞哀之曰。
式如玉式如金。知其性也。稱其孝稱其弟。如其行也。然不能食其報。故曰命也。
室人沈氏行狀
编辑室人沈氏。系出靑松。遠祖洪孚。高麗文林郞。入本朝。溫領議政靑松府院君。歷九世諱相官正言。於室人高祖也。曾祖諱得賢生員。祖諱𪣶。父諱元錫。妣晉州柳氏進士翼星之女。元陵丙寅二月二十一日生。癸未春。歸于我。生二女。初而不擧。再而爲祟。兒纔出。因奄忽。是己丑五月二十六日。得年二十四。其年九月。葬於南山亥坐原。從先兆也。室人旣入吾家。執婦道甚勤。事我慈氏。慈氏曰善待我宗黨。宗黨曰然。御㜎隷接隣比。品式得宜。㜎穎隣比皆服從。盖其爲人。沉重有智。其形頎其言簡。至於女工之裁縫織紝。敏而緻。余早孤失敎。凡事甞多自行。不專文學。年已踰二十。室人每䜘之曰讀古人之書。學古人之行。乃丈夫所當爲者。竊瞷君子不事詩書。惟以浮浪。何不念尊姑在堂。且欲虗度一生耶。又曰丈夫不爲則已。如欲有爲。去一箇懶字然後。可做得百事。余聽其言。心忽悸顔淟涊。竊欲刮痛磨舊習。習與性成。卒不能革。余實負負也。室人之歿。今十有九年。其手縫之衣。尙衣於身。輒思前日䂓箴之言。以作韋紘。何甞忘也。嗚呼悲夫。上之十一年冬十月初吉。檜山黃德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