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媿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一百九
攻媿集 卷第一百九 宋 樓鑰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本
|
攻媿集卷一百九
宋 樓 鑰 撰
誌銘
周伯範墓誌銘
周氏為四明望族不惟名宦相繼而前輩源流其來也
逺孰不欲仕惟周氏之仕者多以壮年退休有四休堂
則家風可知明今為慶元府周氏世為鄞人居城中西
湖十洲之西君之髙祖告贈正議大夫曾祖師厚登皇
祐五年進士科娶范氏文正公之女忠宣公之姊也仕
至朝散郎任荆湖南路轉運判官贈銀青光禄大夫次
子曰鍔元豐二年登科娶胡氏右丞宗愈之女兩娶王
氏翰林學士覿之女又娶陳氏正言伯强之女仕至中
大夫才業尤髙嘗以忠憤上書遂陷黨籍又以外家妻
族皆一時名公俱在姦黨動輒拘礙以經世之才僅知
南雄小郡賢士大夫多痛惜之仲子諱淵亦有家聲仕
止右儒林郎娶俞氏君即儒林之子也諱模字伯範性
敏悟承家世之傳幼篤志于學如成人從濟南劉夀夫
游又學書于睢陽徐濟甫有楷法年纔十七而儒林下
世兄弟終鮮四姊一妹俱未行親黨為之危慮君雅有
心計沈靜善謀既訖𦵏送女兄弟俱歸里之善士皆人
所難免喪之後一舉不遂即棄舉子業一意世學繙經
閱史㡬不釋卷以為名第有命不可彊求不墜家聲足
矣建炎兵燬先廬蕩然儒林所居湫隘以此事屬之君
君承先志大啓堂宇甲于吾鄉奉累世丘壟隨力葺理
嵗時修祀事物必親臨器必親濯諸父既亡從兄伯濟
比鄰君事之如同氣榜所居曰怡怡堂以著其友愛之
篤中大夫遺文甚多如承宣集等行于世文集僅二十
卷君恐其久而墜失手加編校以千緡為鋟版印造之
費始得家有此書年登半百即以槥櫝施貧人之喪所
濟甚衆官道傾圮加以甃甓行者賴焉經理家務井井
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姊妹既行及宗族之疎逺
者恩意有差居閒好客觴豆終日不倦晚又增葺後圃
益以自適號得閒居士縱心之㑹鄉里合慶以為君福
夀未艾也明年是為嘉定元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
于家娶朱氏子男二人曰熺慶元四年為鄉貢進士次
曰烜先五年卒女三人長適汪之彦次適鄉貢進士李
夢龍幼在室孫男六壄垓圭垍堪埏女五人長適陳錤
餘未笄先是朱夫人𦵏于通逺鄉銀山熺将以十二月
壬午奉君之柩合焉君素了達不以窮通死生累其心
豫卜夀藏美檟之備已十餘年吾邦舊有真率之集仲
舅尚書汪公主盟斯事君實預焉余投閒一紀從容其
間君少余一嵗棊品又相近在㑹中尤為親宻後雖以
憂患疾疢寖廢去冬西上君送于郊握手道别尚期餘
生為老伴侣聞君之訃䀌傷殊甚熺來求銘義不得辭
余有表妹之夫子建植于君為疎族死無所歸君呼其
子某使𦵏于其先塋之傍某游學又任其掃松之勞是
尤可書也銘曰
四明之周著名吾州家在十洲堂有四休君承其流抱
才則優不忮不求無悔無尤家立身修晚益夷猶棊枰
觥籌里閭沉浮積善未酧如穡有秋我銘諸幽後人其
收
承奉郎致仕李君墓誌銘
江口李氏鑰及識其五世矣始秉義諱珂善富樂施鄉
稱長者再娶王氏寔提舉廣東市舶勲之女兄太府卿
正己之姑也卿為鑰之姑之夫以是與李氏有連鑰生
長外門幼年外祖汪公少師外祖母越國王夫人過其
家先妣吴國攜侍行時李氏鼎盛夫婦偕老子孫滿前
宴樂連日侍御史王公伯庠銘秉義之墓謂其持心廣
大與造物者合三子長諱佾字子列尤善幹蠱奉親有
稱仕為修武郎建炎三年冦殘四明遊騎向奉川出財
力募鄉兵守禦邑境以全鑰嘗記其事甚詳是生九子
第四子諱充庭則君也字伯振資孝謹最為大父母鍾
愛昆弟既衆家析而非舊矣君躬行善道刻意教子元
白居長受學于舒貳車元彬歸以淑諸弟既為太學上
舍優選待年廷試弟及子俱有場屋聲聮翩科級詵伯
中嘉定元年進士第迪功郎監紹興府三江鹽場詒伯
鄉貢進士訓伯國學免解以稱内舍生又中上舍選以
制中開禧元年進士第迪功郎新紹興府餘姚縣尉詞
伯在兄弟間才氣實相上下雖進取未效而士友固已
期之從子森同以舍法待年從弟之子誨伯亦薦于鄉
于是文風大振遂為儒門鄉里歆艷其興未艾也君沖
澹與物無競善處宗黨周旋彌縫無間言父母既沒撫
弟妹畢昏嫁經理不遺餘力親族子弟不問賢否一家
誨誘里中間有彊獷之人遇君輒斂避教子以踐履為
先不専事舉業諸子學成而不偶不以介意及其名第
寖興視之亦藐然人莫窺其際平居以書史自娱前言
往行有契于心者必書之座右首曰有一言而可以終
身行之者其恕乎如心之謂恕也又曰我必不忠不仁
無禮皆自反之道也又曰一飯之徳必報况其有甚于
一飯之徳者乎可以知君所存矣間作歌詩平淡如其
人閱名臣言行録遇合意即作詩以記之至百餘篇慈
福宫慶典以二子在學封迪功郎嘉定二年郊祀恩轉
承奉郎就養三江以疾卒于官舍寔三年十月二十三
日也娶張氏封孺人朝奉郎嗣良之女姑之子也六男
子長即元白次詵伯詒伯詞伯諴伯訓伯惜詒伯諴伯
先卒女四人黄直愛張復袁邦傑張繹其壻也孫九人
以稱以制以牧以豫以清以寧以生以似以翼孫女六
人長適袁沂餘在室曾孫女一人明年閏二月甲子諸
孤𦵏君于鄞縣塔嶺之原書來求銘數年以來日見李
氏昆仲奮發益歎積善餘慶之盛聞君既亡家人始得
遺言于篋中區處後事甚悉且戒喪𦵏俱循古制無徇
世俗有曰家中遺産惟有一經教子而已又曰吾幸有
子所欠惟一死不以諱也賢哉銘曰
祖開慶門父全鄉邑君繼以善子孫玉立或升于學或
慶于鄉儒風大振名第相望衣冠方興所貴持乆毋渝
淳則用篤厥後
承議郎謝君墓誌銘
余家世業儒五世祖正議始以鄉先生決科起家五子
俱傳業而季子夢弼諱肖尤攻小學又傳其五子其仲
元應諱弆獨殿諸老說文解字經典釋文始末通貫㡬
于成誦鑰侍教累年故頗知字學客授東嘉與諸名士
游獨謝君季澤最為同好相與攷訂文字毫髮必計後
十五年復叨假守時過郡齋晤語甚樂也别後時見其
筆畫愈工余既投閒聞其亡矣亡又十五年當嘉定四
年得其子有開書以銘為請既列君之行實又以張忠
甫所作乃祖志銘陳君舉序君所著正字韻類五卷來
撫其書為之傷歎此真季澤留意之書也因為掇其大
槪而系以銘君諱雩季澤其字也温之永嘉人曾祖文
淵祖君任有鄉行父知柔嘗居瑞安之樂善里里人稱
樂善先生君仕升朝贈承事郎母張氏贈孺人兄黔有
聲上庠君性穎悟承父兄之訓博學强記自經子百家
之書皆手自校定音訓句讀一一不苟以是文亦日進
援筆立就不為艱深之辭紹興三十年入太學乾道五
年登進士科授左迪功郎福州連江縣主簿丁母憂服
除再調台州司户參軍闗陞從事部淳熙十二年為髙
郵軍軍學教授改宣教郎知福州寧徳縣主上覃恩轉
奉議郎賜緋衣銀魚慶元改元年勞轉承議郎三年以
疾卒于官享年六十有三娶萬氏有婦道先君五年卒
贈孺人十一月庚申合𦵏于西山廣惠院先塋之後山
二子有開有大孫四人師中師善師俞師心女三人君
講學務出于正早受知于舅氏端明忠簡張公闡忠甫
名淳君之内兄君舉名傳良又張氏壻龍圖鄭公伯熊
毗陵薛使君季宣皆里之名公周旋其間不扶而直聞
佛老巫覡之說必深排之既仕而知者益衆丹丘郡用
不足取于民者多居甞受輸為之撙額外之求宿蠧一
空五邑稱之朱公熹為庾使風裁甚髙一見君如故交
留語或至終夕屬以荒政及滯訟以辦集稱祭酒李公
祥為淮南提舉薦四人于朝籍記中書髙郵教官預焉
錢公之望為帥舊與君同舍知其才訪以民瘼君為論
科買瓦甓薪葦洎差役工匠之害尤悉帥得書喜曰仁
人之言其利溥哉下屬郡盡蠲之及試邑日危坐聴事
事至立決故無留獄出儲粟以賑乏增學糧以養士閩
有蠱毒法禁數嚴而姦民反以誣善良吏復鍜鍊或至
誣服君察其誣白之部使者曰蓄蠱者固不可赦誣人
者自應反坐卒平反之鄰邑連江亦有是獄太師鄭公
僑復以委君又得其情無不感服故吏畏其明而民樂
其寛焉死之日巷哭相聞有攀號輀車不忍去者士夫
挽章盈帙祭文率數十百言且相與祠于老氏之宫平
時勤謹禮法冠昏喪祭皆有典則律子弟尤嚴于拜跪
舉止之際衣冠服色斥去浮薄之飾君既亡其子行絞
紟之制悉去世俗不經之文承君志也君性孝友二兄
早世撫育諸孤為之畢婚嫁治室廬又勉之學勇于赴
人之急惟力是視樂聞人善有過多面折之敏而善謀
審度事宜往往中的惜乎不假之年其見于用者僅止
此耳韻類一書援據精確不知者以為苟然惟好之者
然後信其積學之工每謂使之在天禄校讎之職必有
補于斯文然亦不及此余所以重歎也銘曰
古之設教學有大小六藝之目殆不為少幼而貞淳習
之既成壮而用世足了一生惟此字學是為一藝後世
忽之謂學之細禮樂既壊射御罕知數亦失傳惟書可
為我家有原余亦素嗜間亦語人鮮有同志頃仕東嘉
日親友朋惟此謝君時稱筆精以文發身又敏于政篤
意斯文字為之正亡年五十始得其書著之于銘以賁
幽墟
贈銀青光禄大夫宇文公墓誌銘
宇文氏本居河南唐末入蜀遂爲成都大家隆興初元
鑰忝進士科與淮東總領子震兵部尚書价同登尚書
嘗幸同朝而總領以出入參差竟不及識三仕周行多
見蜀士尤聞今貳卿及樞宻之名恨未遇也告老復來
樞宻由京襄宣威召還文昌遂躋右府貳卿以棘寺奉
使北歸上從班皆一見如故交貳卿引嫌出守當塗鑰
既叨參預與樞宻情好日隆一日親攜貳卿書以二親
銀青及夫人之銘為委謝不敏至再三終不得辭謹摭
所示行述書而銘之銀青諱師說字徳承曾祖宗象累
贈太師魏國公祖邦彦故任朝奉大夫尚書屯田員外
郎累贈太師齊國公父時中故任左中大夫直龍圖閣
累贈通議大夫公之二伯父以文學被固陵深知迭掌
翰苑繼為丞轄樞廷家聲臨一時公少在富貴中而天
資沖淡惟專意于學自為程度風雨不渝由伯父任補
承務郎銳情舉業兩占薦書高選父母既鍾愛之公亦
不忍離膝下既冠三請祠禄以便養龍圖勉以仕始為
潼川府路轉運司主管文字使長喜興獄一道騷然州
邑為之屏息凌忽官寮雖有言不屑也公氣平而語勁
遇事堅執未嘗少屈下期于用己之學長為斂容獄亦
寖息俄丁母碩人房氏憂父既奉祠公亦不調龍圖服
除又任常平司幹辦公事甫到官而以疾卒年止四十
寔紹興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八日也官止奉議郎平時
鄉黨搢紳品論世家子弟之賢必以公為稱首至是相
與嗟惜又不能自已也兩娶房氏贈通議文安郡夫人
四子紹猷故奉直大夫知漢州紹諤故文林郎知敘州
南谿縣次紹彭由權户部侍郎右文殿修撰知太平州
次紹節以龍圖治命繼伯祖樞宻太傅肅愍公後端明
殿學士簽書樞宻院事兼太子賔客一女適承議郎新
知簡州楊思成孫五人景韓景脩俱終于将仕郎景琦
迪功郎監漢州商稅景度儒林郎添差兩浙西路提㸃
刑獄司幹辦公事景厚迪功郎邛州安仁縣尉孫女三
人曾孫□人二子以郊恩累贈公銀青光禄大夫以某
年某月某日𦵏于廣都縣龍華山之原後三十餘年文
安夫人祔焉公既蚤殁諸子尚幼公之學行俱不得顯
于世文安每舉公之遺烈以教之大略以為公之讀書
為文皆有繩準經史百家之言悉以次第繙閱沈濳反
覆隨疏坐右旦為某書夜為某氏之文手抄成誦若布
衣初學之勤者喜與士友談易時誦家人正家之道以
勉我相敬如賔公退則閉閣誦哦詩緝文一不以家
事介意此皆公之所安而道行于妻子之實也歐陽公
幼失所怙罔知其父崇公之詳其見于瀧岡阡表者皆
鄭夫人之言也敢引以為比公之隠徳所謂非此其身
在其子孫貳卿方以名從臣出典藩方樞宻先膺大用
宇文氏之興真未艾也天之報施豈不昭昭乎銘曰
宇文之先其積已厚樞筦丞轄赫然華胄公居其間卓
稱孝秀天爵為貴多文為富學優入仕不渝素守出門
軸折才不及究非此其身宜昌厥後我惟銘之用詔不
朽
文安郡夫人房氏墓誌銘
夫人姓房氏諱妙光其先顯于唐廣明中扈䟆西狩因
家于成都之華陽曾祖審能贈朝請郎妣安人宇文氏
祖希參朝散郎贈通議大夫妣碩人張氏杜氏父永朝
奉大夫通判嘉州妣宜人張氏夫人性明悟在羣兒中
獨若成人少長事親知色難之義不但長于女工也宇
文氏世有姻好嘉州先以次女歸直龍圖閣時中之子
銀青公師說又以第四女繼室是為夫人夫人之姑姑
也未㡬即世執喪哀慕扶護以歸又謹視龍圗次舍食
飲之宜已而治閫内奉烝嘗一如姑無恙時以寛龍圖
悼亡之悲銀青為潼川漕幕夫人年纔過笄恪守家法
食不重肉而豐賓客之奉夫子盡職不苟退則耽書一
不以事物自嬰内助之力也嘗侍龍圖疾奉藥餌甚謹
少間曰吾婦孝敬他日願汝子婦如此銀青事兄如父
夫人待長姒如姑百口無間言銀青卒于潼川倉司夫
人三十有二諸子皆幼送終治𦵏無一不盡自後専意
教子晝夜不怠又舉銀青學行以為法故諸子益自刻
苦相繼預薦季子紹節遂登淳熙十四年進士第銀青
之兄赴合州夫人領諸子留里舍教愈力用愈儉嵗入
之餘悉儲以聴一毫不自私合州晚嵗閒適夫人與其
姒分月主家務或客至紛沓供酒肴無倦色伯與姒皆
敬歎之姒既寡居相好益篤事無大小未嘗先可否至
不敢専席而坐若非輩行然二十年如一日親黨皆以
為不可及姒止中夀四女未行悲卹撫摩不啻已出俱
使之得所歸長子紹猷得官成都張宜人年髙喜于便
親即聴迎侍一二日必歸母側曲盡孝養宜人及見外
孫以次授室相繼出仕謂夫人曰汝父與舅皆稱汝孝
盛年守志不以悲哀亂所守固知其有今日矣送子之
官戒飭尤備引雋不疑之母之語及談上世官業以勉
之且俾亷勤首公無躁進無詭隨不以馳騖寵禄為急
也肅愍公靖康奉使結約舉義謀泄遭變盡室死之龍
圖命銀青以紹節繼伯祖為孫甫冠夫人即遣詣行在
所以其事本末請于朝留十寒暑每以書戒其盡力毋
念我事既昭明卹典優渥乃俾追喪略無嫌忌人尤以
為難平生動中準繩髙見絶識有士大夫所不逮然語
笑不妄發未嘗以所長自為表襮賙人之急如恐弗及
故奩衣襦乆而如新視世之紛華榮耀一無所累其中
者淳熙九年六月十八日卒享年五十有九明年十一
月甲子祔于銀青之墓子女孫曾悉在銀青誌中嗚呼
夫人在家為賢女既嫁為孝婦妻道母道又皆兼盡可
以為閨門之規範矣是宜銘銘曰
彤管不作傅姆無教孰能閨門惟敬惟孝猗歟夫人謹
于三從事姒如姑又篤其終義方尤嚴繩繩孫子慶必
有餘川至雲委典刑如存是為壼彞凡此婦道百世仰
之
朝散郎致仕宋君墓誌銘
隆興改元永嘉進士得人最盛尚書木藴之既在魁選
一郡同登至二十七人余忝末科至乾道七年客授此
邦三年間多與同年往還甚樂也後又假守則在者已
寡矣今四十載惟余叅議光逺宋貳車正卿在鑰亦偶
未死故三人時以音問往來而正卿又亡矣明年其弟
習之持書求銘正卿之墓抆涕之餘為序其平生而系
之銘且請光逺篆其葢云君諱晉之正卿其字也舊名
孝先字舜卿五季時處士靖自福之長谿徙温之樂清
邑有張文君隠居築室為鄰而緱山僊人吹簫臺峙其
前真勝地也今八葉矣子孫繁衍為名族曾祖惟表祖
世則俱晦徳不耀考允修行義過人有聲舍選而終不
偶篤意教子既口授以尚書大義又力貧為之擇師君
既升朝生封承務郎後又贈至奉直大夫妣萬氏繼母
張氏皆贈恭人由是邑人益勵子于學君幼穎悟日誦
數百千言弱冠從梅溪先生王公十朋游學徒數百人
獨君首出王公器之曾以詩贈别襃借甚至未㡬入太
學登乙科授左迪功郎汀州司户參軍王公又以詩送
行期待尤逺到官明銳任事不擇劇易郡政待户曹乃
決有霹靂手之名秋稼加耗病民君以郡命蠲之人皆
讙服校文三山士踰二萬杜君申有場屋聲又嘗名薦
書文卷已遭摧剥君識于衆人中引義力爭竟寘舉首
果以經魁南省人尤服鑒裁之明時丞相王公淮檢正
吴公龜年少卿鄭公伯熊同為部使者皆欲出其門外
移長谿丞縣去福州數百里休戚㡬不相同丞相陳公
俊卿為帥君言邑之利病多所開納贊其長黄君藻和
而不同相得尤深罷官祖餞揮涕而别海舟之𨽻于邑
者數千艘君既被檄總籍其目分番以備調發舟人安
之時造戰艦期㑹趣迫君緩其期事亦隨辦伐木必親
相視而後取其免于斧斤者號宋公松丁奉直憂治喪
諸費一金不仰于公家歸營𦵏送仍自為夀藏于側泣
曰尚當供養于地下也除服調臨海令以辦治聞催科
不擾囹圄屢空太守邀入簽幕郡縣視猶一體知無不
為軺車行部士民遮道稱徳政者動數百人樞宻丘公
崈為憲使率諸臺薦于朝及去官壺漿攀戀旗幟咽道
相望不絶前此未有也再調光化令鄉人王公自中為
守每稱為老先生被邊事簡作亭豐山之顛遙望卧龍
舊隠暇日相與登髙弔古哦詩度曲不復以僚屬相遇
改奉議郎知奉化縣君三更邑寄熟于綱目刓方為圜
坐以無事民大愛之丞相謝公深甫臨海人素知治行
時在參預欲引之周行君赴部授信州通判以歸佐郡
期月即引年求謝事謝公又卻其請且勉留之秩滿竟
以朝散郎致仕或謂理賞可及正郎君曰不翅足矣翩
然還家聞者愧服天資孝友奉直素為鄉曲所敬憚以
儒術自信黜釋老之說每曰親亡而藉緇黄以薦何待
之薄也死欲速𦵏或溺于隂陽家之言以幸富貴至累
年不入土者不孝為大其卓見類如此君之執喪一遵
遺言追慕老而不衰嵗時祭祀焄蒿悽愴如将見之言
及則必然弟習之少君四十嵗撫之如子捐祖産以
畀之而不忍析爨弟亦恭謹好學事君猶父門内以禮
法稱護墳塋如䕶頭目拜掃必躬必親宗黨貧者收卹
經紀有孤女則為遣嫁之不惟子弟承教修飭厮僕亦
能以生事相戒有古樟䕃蔽甚廣自號樟坡居士晚又
築亭其上榜曰可髙賦詩賡酬者衆鑰亦預焉嘉定四
年八月屬疾終于家享年八十有六娶孫氏繼萬氏皆
贈安人二子長曰統迪功郎寧徳主簿衢州比校務調
邵武軍司法姿稟端重居家臨政綽有父風不幸先二
年亡矣次曰纓孫四人㑂僑俶皆業儒幼曰宅孫女四
人佰適進士劉頤仲適國學進士張復道叔從浮屠名
法定季適進士萬逵女孫三人習之與纓将以五年十
月丁酉𦵏君于縣葢竹山寔附先塋君志也君敏而靜
貫穿百家不為艱深之文明白豐贍詩辭髙勝淡而實
腴即席唱酬鋒起泉湧人畏其捷而服其工所至留心
風教勉厲後學長谿有隠君子林君維屏號榕臺先生
君屈致邑庠遇講書與其長率邑之寓公聴焉學者益
勵丞相梁文靖公聞之遂招入郡中一時政化之盛君
實啓之憂居開義學來者輒受勸諭有文齋舍有銘深
衣大帶濟濟翼翼習俗益媺臨海官事整暇太守熊公
克遇視學則請君為說春秋光化既為一新軍學至奉
化則又親見之銳意興作里士監南嶽廟汪君伋與其
弟份斥家財為之倡衆亦競勸輪奐鼎新照映山川舉
梁之文落成之記皆鑰為之自爾累舉得士為多家素
貧孫安人初以田四頃自隨伏臘粗給仕㡬四紀無一
丘之益客至必留盡歡或假貸以續食人為不堪晏如
也歸老餘年齒落復生髮白更黑頎然為鄉曲之望詩
文甚多隨有散佚今惟乾坤二卦中庸大學禹貢洪範
講義春秋十二公論各一卷歴代中興君臣論二卷擬
進萬言書一卷樟坡集三十卷藏焉銘曰
阜陵取士隆興之春惟溫最盛二十七人我幸同升洊
官海濵相與往來乆而益親四十餘年如星向晨惟宋
與余夀踰八旬宋君忽焉而迹遽陳行義治政藹然弗
泯難弟貽書其請甚勤哀懐易感勒銘翠珉
從兄樓府君墓誌銘
我大父太師齊國公五子二十五孫惟九伯父五子皆
鑰之兄也諸兄凋零殆盡惟兄長鑰一嵗自幼少追逐
晚益相親鑰投閒十三年時時步屧相過山肴野䔩聴
琴觀奕酒酣而歸甚適也憂患之餘既掛衣冠期與兄
樂此晚暮嚴召還朝重惜此别初謂可以復㝷舊銘兄
亦促使蚤歸忽聞兄訃驚痛不自勝乞身未遂又聞将
𦵏二子來求銘嗚呼遂無兄可事矣雪涕書之兄諱鎡
字少及吾家世為明之奉化人入城而著籍于鄞者至
吾兄弟五世矣推而上之僅得八世積徳有素至髙祖
先生諱郁決科起家一仕遽休仍教授鄉里官止大理
評事累贈正議大夫曾祖諱常朝議大夫累贈太傅祖
諱异徽猷閣直學士累贈太師齊國公父諱琚朝散郎
母陳氏封安人朝散兒女俱衆與安人勤儉治家尤篤
意教子叔子鋐有場屋盛名以丙科仕至臨安教官季
子鉅亦自太學晚為歙丞兄幼子也天姿謹恪讀書之
外竭力事親于伯仲間急病讓夷心計精宻既不及禄
仕一意守家法安分知足自奉至薄量入為用數十年
如一日朝散得齊公繼繡堂故基為宅後既不足以容
衆兄得田三畝力營築室未㡬落成過者駭觀入其家
濟濟如禪房精舍地無一塵闢門臨水得城南勝處内
地纔㡬弓花卉果蓏手植以供小摘之需真隠士之廬
也朝而誦經晝則假寝暮止三酌陶然自適一呼燭則
不復飲食故絶少疾病性諒直語輒見肺肝親故有過
忠告或面折之自謂愛人以徳人亦諒而服之奉丘壟
及致祭謹甚一物一器必出親臨尤好賓客至則談笑
款洽小酌亦有恩義夫婦齊年俱至七十親黨合樂髙
㑹扁其堂曰雙慶冬至元旦鄉校有序拜之禮兄必夙
戒子弟率先而往風雨不渝每自言曰吾無才術以發
身賴祖先宗族之庇處夏屋三紀何以堪之生計素薄
不足以卒嵗斤斤自處人不見其際遂為鄉里善人以
終嘉定四年六月屬疾初無他苦丙申卒于家享年七
十有六娶寧海李氏克相夫子以齊其家二子浹洽一
女適文林郎撫州崇仁縣丞舒祐孫六人權柄校槢檜
榗俱業儒柄出繼為長兄主簿鈺之孫孫女□人長適
方楷次許適舒樞外孫也餘尚幼将以五年八月丙申
𦵏兄于通逺鄉金谷之原植徳菴後兄所自卜欲從父
兄于地下也兄雖出世家辛苦自立竹頭木屑未始輕
棄物多可為兩用若瑣瑣者先具美檟夀藏雖一日二
日可為者亦皆豫辦略無拘忌之嫌又可見兄之曠達
矣二子事親素謹兄亦以家務分委之繼繡舊堂㡬不
能保兄言之或至泣下浹力圖而得之兄又喜甚将以
故扁揭之未能也鑰既不得歸奉吾兄自念叨竊逾分
上有憂責下困應酬每起伏波羨少游之嘆今日東望
尤為心折淚迸哀哉無及也已銘曰
齊公守鄉始立錦坊五家聚處昆令季强兄之與我親
如同氣期盡此生日夕陪侍病不及問喪不得歸尚銘
諸幽以寫我悲鄉里善人又以考終咨爾後來尚振素
風
攻媿集卷一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