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统帅经济 革命统帅生产

政治统帅经济 革命统帅生产
葛政
1969年7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红旗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对待政治和经济、革命和生产之间的关系,这是关系到是否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否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搞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的这些教导,是我们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激烈斗争。

一九二○年底到一九二一年初,在苏联准备过渡到恢复国民经济的重要时刻,列宁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反党集团围绕着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在工会问题上展开了一场大争论。当时,列宁认为,首先要从政治上看问题,工会应当成为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成为党联系群众的传动带,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托洛茨基反对列宁的观点,提出要“从经济上”看问题,要“工会国家化”,成为管理生产的机关,妄图破坏无产阶级专政,取消党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在这场争论中,布哈林采取两面派手段,竭力为托洛茨基打掩护。他说什么要克服从政治上看问题的“片面性”,要把“争论双方”统一起来,主张从政治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同等重要,二者都可采用。

列宁在这场争论中击破了托洛茨基、布哈林的各种谬论,他在确定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时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就是说,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及阶级间的相互关系都集中表现在政治上,任何阶级如果失掉政权,也就不能保持它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列宁这样说过:“一般说来,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阶级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革来满足;例如,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经过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无产阶级专政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保证。

列宁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明确地提出了政治第一的光辉思想。他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常识。”列宁又指出,布哈林把政治和经济平列的谬论,是“用折中主义偷换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辩证的关系”。列宁驳斥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借口“关心生产”而反对把政治放在首位的谬论,他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托洛茨基公开用“从经济上”看问题的观点对抗从政治上看问题的观点,这种机会主义的面目是很明显的。布哈林的折中主义则是改头换面的机会主义,他用所谓“全面观点”,把政治和经济同等看待,这种貌似公正的两面派手法,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实际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都不是不要政治,而是不要无产阶级政治,要资产阶级政治,妄图把经济建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

毛主席总结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创立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以后,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还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无产阶级还必须继续革命。离开了无产阶级专政,离开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就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只能是复辟资本主义。毛主席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深刻地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粉碎了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经济建设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大踏步前进。

毛主席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毛主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政治统帅经济的光辉思想,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伟大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无产阶级的经济政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正如林副主席在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正确地回答了革命和生产,精神和物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我们必须用革命统帅生产,促进生产,带动生产。毛主席关于政治统帅经济、革命统帅生产的光辉思想,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是批判现代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

苏修叛徒集团篡夺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权以后,彻头彻尾背叛了列宁的教导,继承了托洛茨基的衣钵,大肆鼓吹“经济重于政治”、“生产占首要地位”等等反动谬论。他们单纯地夸大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胡说什么共产主义建设的“方针”、“路线”就是“建立物质技术基础”。难道他们真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吗?完全不是。他们宣扬这种反革命谬论,完全是为了反对无产阶级政治,瓦解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复辟对外掠夺、对内剥削的资本主义经济,使之成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加紧全面复辟资本主义。苏修叛徒集团的倒行逆施,已经给苏联经济带来了极端严重的危害,工农业生产困难重重,商品奇缺,黑市猖獗,物价飞涨,广大被剥削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也象苏修一样鼓吹“生产第一”、“技术第一”等等反动谬论。他搞这一套,是要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忘记无产阶级政治,“只抓粮棉油,不分敌我友”。事实上,刘少奇一伙摆在第一位的,也从来不是生产和技术,而是资产阶级政治,是妄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引向复辟资本主义的邪路。他们在“生产第一”、“技术第一”的烟幕下,拚命地抓上层建筑,窃取中央到地方许多单位的领导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企业单位,形式上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实际的领导权已经被一小撮叛徒、特务、走资派所篡夺,或者仍然在原来的资本家手里,社会主义生产遭到破坏。如果我们不去搞上层建筑的革命,不去夺回被资产阶级篡夺了的那一部分权力,不粉碎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就必然会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所有制就会逐步变质。

要政治统帅经济,革命统帅生产,必须正确处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伟大思想,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根据毛主席的教导,我们不但要搞物质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搞人的思想革命化,用革命化领导机械化。我们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的途径,完全和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不同。我们既不靠强制,也不靠物质刺激,而是靠突出无产阶级政治,靠毛泽东思想挂帅。毛泽东思想是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人民群众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就会焕发出无穷无尽的革命干劲和创造性。深入地、持久地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是推动我国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这一伙叛徒把列宁所倡导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丢得一干二净,在苏联大规模推行以“物质刺激”、“利润原则”为核心的“经济新体制”,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资本主义的金钱买卖关系。这是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措施。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出于同样的罪恶目的,也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中大肆鼓吹“物质刺激”和“利润挂帅”,妄图用“钱”,用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利己主义,腐蚀工人群众、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使他们忘记阶级斗争,忘记无产阶级专政。我国的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已经对这种反动观点痛加批判。

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还是搞“物质刺激”,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只有念念不忘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才能动员广大革命人民的积极性,才能使各项经济工作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揭露和粉碎一小撮反革命分子、资本主义势力破坏社会主义生产的行为,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摆正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经济建设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我们在政权方面和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胜利,就有丧失的危险。我们必须用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继续批判“物质刺激”和“利润挂帅”等反动谬论,清除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

我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大革命。在这场大革命中,摧毁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无产阶级夺回了被资产阶级篡夺了的那一部分权力,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实行全面的无产阶级专政。这就巩固和加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十六条》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林副主席在政治报告中向全世界宣告,我国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出现一片蓬蓬勃勃的局面,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全国广大人民狠抓革命、猛促生产所取得的辉煌战果,是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方针的伟大胜利。美帝、苏修和各国反动派对于我国的这场大革命惊慌万状,他们诬蔑我国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诅咒我国经济建设“陷于崩溃”。事实给了他们无情的打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破坏”的是资产阶级的旧思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崩溃”的,是美帝、苏修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刘少奇叛徒集团连同他们的一条复辟资本主义的路线。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则更加巩固,更加强大,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则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可以断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必将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出现新的飞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