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統帥經濟 革命統帥生產
政治統帥經濟 革命統帥生產 葛政 1969年7月24日 |
|
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如何對待政治和經濟、革命和生產之間的關係,這是關係到是否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否真正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否搞真正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大問題。
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的教導,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正確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主席的這些教導,是我們勝利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
在政治和經濟的關係問題上,一直存在着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激烈鬥爭。
一九二○年底到一九二一年初,在蘇聯準備過渡到恢復國民經濟的重要時刻,列寧同托洛茨基、布哈林等反黨集團圍繞着政治和經濟之間的關係,在工會問題上展開了一場大爭論。當時,列寧認為,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問題,工會應當成為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成為黨聯繫群眾的傳動帶,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托洛茨基反對列寧的觀點,提出要「從經濟上」看問題,要「工會國家化」,成為管理生產的機關,妄圖破壞無產階級專政,取消黨在經濟建設中的領導作用。在這場爭論中,布哈林採取兩面派手段,竭力為托洛茨基打掩護。他說什麼要克服從政治上看問題的「片面性」,要把「爭論雙方」統一起來,主張從政治上看問題和「從經濟上」看問題同等重要,二者都可採用。
列寧在這場爭論中擊破了托洛茨基、布哈林的各種謬論,他在確定政治和經濟的相互關係時指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這就是說,階級的根本利益以及階級間的相互關係都集中表現在政治上,任何階級如果失掉政權,也就不能保持它在經濟上的統治地位。列寧這樣說過:「一般說來,最重要的『有決定作用的』階級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革來滿足;例如,無產階級的基本經濟利益只能經過用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政治革命來滿足。」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是建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根本保證。
列寧從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這個基本觀點出發,明確地提出了政治第一的光輝思想。他說:「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列寧又指出,布哈林把政治和經濟平列的謬論,是「用折中主義偷換了政治和經濟之間的辯證的關係」。列寧駁斥了托洛茨基、布哈林藉口「關心生產」而反對把政治放在首位的謬論,他指出:「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處理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解決它的生產任務。」托洛茨基公開用「從經濟上」看問題的觀點對抗從政治上看問題的觀點,這種機會主義的面目是很明顯的。布哈林的折中主義則是改頭換面的機會主義,他用所謂「全面觀點」,把政治和經濟同等看待,這種貌似公正的兩面派手法,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實際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都不是不要政治,而是不要無產階級政治,要資產階級政治,妄圖把經濟建設引向資本主義道路。
毛主席總結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創立了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學說,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偉大勝利以後,還存在階級和階級鬥爭,存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還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無產階級還必須繼續革命。離開了無產階級專政,離開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就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而只能是復辟資本主義。毛主席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在他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深刻地批判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復辟資本主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粉碎了劉少奇的資產階級司令部。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經濟建設繼續沿着社會主義方向大踏步前進。
毛主席從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解決了什麼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怎樣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問題。毛主席提出了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必須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政治統帥經濟的光輝思想,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備戰、備荒、為人民」等偉大的戰略方針和一系列無產階級的經濟政策。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提出了「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方針。正如林副主席在黨的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指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正確地回答了革命和生產,精神和物質,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這就是說,我們必須用革命統帥生產,促進生產,帶動生產。毛主席關於政治統帥經濟、革命統帥生產的光輝思想,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的指路明燈,是批判現代修正主義的銳利武器。
蘇修叛徒集團篡奪蘇聯黨和國家的領導權以後,徹頭徹尾背叛了列寧的教導,繼承了托洛茨基的衣缽,大肆鼓吹「經濟重於政治」、「生產占首要地位」等等反動謬論。他們單純地誇大生產力、科學技術的決定作用,胡說什麼共產主義建設的「方針」、「路線」就是「建立物質技術基礎」。難道他們真的是要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嗎?完全不是。他們宣揚這種反革命謬論,完全是為了反對無產階級政治,瓦解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復辟對外掠奪、對內剝削的資本主義經濟,使之成為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以加緊全面復辟資本主義。蘇修叛徒集團的倒行逆施,已經給蘇聯經濟帶來了極端嚴重的危害,工農業生產困難重重,商品奇缺,黑市猖獗,物價飛漲,廣大被剝削的勞動人民日益貧困。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也象蘇修一樣鼓吹「生產第一」、「技術第一」等等反動謬論。他搞這一套,是要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忘記無產階級政治,「只抓糧棉油,不分敵我友」。事實上,劉少奇一夥擺在第一位的,也從來不是生產和技術,而是資產階級政治,是妄圖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引向復辟資本主義的邪路。他們在「生產第一」、「技術第一」的煙幕下,拚命地抓上層建築,竊取中央到地方許多單位的領導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企業單位,形式上是社會主義所有制,實際的領導權已經被一小撮叛徒、特務、走資派所篡奪,或者仍然在原來的資本家手裡,社會主義生產遭到破壞。如果我們不去搞上層建築的革命,不去奪回被資產階級篡奪了的那一部分權力,不粉碎劉少奇的修正主義路線,就必然會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社會主義所有制就會逐步變質。
要政治統帥經濟,革命統帥生產,必須正確處理精神和物質的關係。毛主席創造性地提出了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偉大思想,指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根據毛主席的教導,我們不但要搞物質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搞人的思想革命化,用革命化領導機械化。我們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生產的途徑,完全和帝國主義、現代修正主義不同。我們既不靠強制,也不靠物質刺激,而是靠突出無產階級政治,靠毛澤東思想掛帥。毛澤東思想是威力無窮的精神原子彈。人民群眾掌握了毛澤東思想,就會煥發出無窮無盡的革命幹勁和創造性。深入地、持久地開展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群眾運動,是推動我國各項社會主義事業多快好省地向前發展的偉大精神力量。
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這一夥叛徒把列寧所倡導的共產主義革命精神丟得一乾二淨,在蘇聯大規模推行以「物質刺激」、「利潤原則」為核心的「經濟新體制」,把人與人的關係變成資本主義的金錢買賣關係。這是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的反動措施。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出於同樣的罪惡目的,也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中大肆鼓吹「物質刺激」和「利潤掛帥」,妄圖用「錢」,用資產階級的反革命利己主義,腐蝕工人群眾、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使他們忘記階級鬥爭,忘記無產階級專政。我國的工人階級、貧下中農,已經對這種反動觀點痛加批判。
突出無產階級政治,還是搞「物質刺激」,這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的鬥爭,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只有念念不忘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才能動員廣大革命人民的積極性,才能使各項經濟工作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揭露和粉碎一小撮反革命分子、資本主義勢力破壞社會主義生產的行為,才能保證經濟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不擺正政治和經濟的關係,經濟建設就會走到邪路上去,我們在政權方面和經濟方面所取得的勝利,就有喪失的危險。我們必須用毛澤東思想為武器,繼續批判「物質刺激」和「利潤掛帥」等反動謬論,清除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影響。
我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政治大革命。在這場大革命中,摧毀了以劉少奇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無產階級奪回了被資產階級篡奪了的那一部分權力,在上層建築的各個領域實行全面的無產階級專政。這就鞏固和加強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十六條》指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強大的推動力。」林副主席在政治報告中向全世界宣告,我國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出現一片蓬蓬勃勃的局面,我國已經成為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全國廣大人民狠抓革命、猛促生產所取得的輝煌戰果,是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產」方針的偉大勝利。美帝、蘇修和各國反動派對於我國的這場大革命驚慌萬狀,他們誣衊我國工農業生產「遭到破壞」,詛咒我國經濟建設「陷於崩潰」。事實給了他們無情的打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所「破壞」的是資產階級的舊思想,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崩潰」的,是美帝、蘇修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走狗劉少奇叛徒集團連同他們的一條復辟資本主義的路線。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則更加鞏固,更加強大,我國的社會主義生產,則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可以斷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必將促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出現新的飛躍!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