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07

巻六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卷七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巻八

驪州牧 编辑

東至忠淸道忠州界四十四里,至江原道原州界十里。南至陰竹縣界三十三里。西至利川府界二十八里,至廣州界五十二里。北至砥平縣界三十七里,至楊根郡界五十七里。距京都一百九十里。

建置沿革 编辑

高句麗骨乃斤縣新羅景德王黃驍,爲沂川郡領縣。高麗初改黃驪縣,一作黃利顯宗原州,後置監務。高宗永義忠烈王三十一年,以順敬王后金氏之鄕,陞驪興郡大明洪武二十一年,遷辛禑于郡,陞黃驪府恭讓王元年,復降爲郡。本朝太宗朝,以元敬王后之鄕,復陞爲府,割陰竹縣北於西伊村以益之,自忠淸道來隷本道,後改爲都護府。睿宗元年,遷英陵于府北城山,革川寧縣來屬,改今名,陞爲牧。

官員 编辑

牧使、判官、敎授 编辑

各一人。

新增燕山七年,以本州凋弊,革判官。

郡名 编辑

骨乃斤黃驍永義黃驪驪江驪興驪城黃利

姓氏 编辑

本州李,閔,安,畢,尹,金,韓,陰。

川寧堅,玄,崔,兪,房,張。

登神兪。

形勝 编辑

居國上游 编辑

金守溫《報恩寺記》。

捍水馬巖 编辑

李穡詩:捍水功高馬巖石,浮天勢大龍門山

野平山遠 编辑

前人《驪江》詩。

山水淸奇 编辑

權近《驪江》詩。

長江西去,複嶺北來 编辑

薛文遇詩:長江西去赴滄海,複嶺北來圍淺山。

山川 编辑

北城山 编辑

在州西七里。鎭山。有古城址。

烏鴨山 编辑

在州南十里。

岡金山 编辑

在州南二十五里。

長淵山 编辑

在州北七里。

流牛山 编辑

在州東五里。

歡喜山 编辑

在州西二十五里。

鳳尾山 编辑

在州東七里。

慧目山 编辑

在州北二十五里。

象頭山 编辑

川寧縣西。

勝山 编辑

在州南五里。

高麗金九容詩:瀟洒靑山野火侵,松杉銷盡更傷心。昔年躑躅花開處,蓊鬱飜成雜樹林。

笠巖 编辑

在州西五里江口。

八大藪 编辑

在州北三[1]里。古稱貝多藪。周五六里。

驪江 编辑

漢江上流,在州北。客舘枕江而構。

李奎報詩:桂棹蘭舟截碧漣,紅粧明媚水中天。飣盤纔見團臍蟹,掛網還看縮項鯿。十里煙花眞似畫,一江風月不論錢。沙鷗熟聽[2]歌響,飛[3]灘前莫避船。

權近《宴集序》:上卽位三年辛未冬十有一月,吾座主韓山牧隱先生承恩命朝京,次于驪江別墅,都觀察使安公設酌以慰。日旣暮,天朗月淸,登舟中流,興酣而罷。詰朝,江氷合,舟難通。越明日,都評議使司牒至,左代言[4]傳旨若曰:「韓山君穡在間,都觀察使其飭廚傳,以禮敦遣。」安公祗承,又往置酒。是日雲陰微雪,江氷自釋,先生又與安公同舟沿流而下。時侍坐者,簽書種學,先生男也;驪興郡權總,甥也;近與都事李愚,俱門人也。

獻酬成禮,相與歡洽,雲月微明,天水渺漫,恬波無浪,飛雪時落,亦舟中之一勝也。又明日,陶齋李學士承修文之命,馳馹而至,又與登舟如昨。陶齋,一時文章大手,而先生所試辛亥解元也。安公雙淸相公之嗣,而雙淸,先生之同年,世交甚篤。公早以文[5]淸愼,揚歷華要,今又以重選專制一方,思輯民生以宣上德。矧遭先生被徵入朝,豈不欲致誠意於左右,以副聖上優禮徵還之意哉?此其誠心所格,氷自渙釋,以成此日舟中樂也。顧不美歟?驪江山水之勝,自古而稱,人事多乖,勝友難集。吾儕於流離之餘,値此會合,誠所難得。安公以專制之威,萬務之繁,亦未易而得此也。又況仲冬嚴凝之時,浮舟游樂如今日者,不知其有幾;一坐之賓,望尊如韓山,威重如安公,文雅如陶齋,通顯豪英如諸公者相與同舟,又不知其有幾?自有此江以來,眞絶無而僅有者也。近以不才,得與斯會,誠幸也,是不可以不誌。

李穡詩:驪江形勝天下稀,四時風景披天機。我初來游適夏月,長風吹舟涼滿衣。郡樓百尺縱雙目,野平山遠收煙霏[6]。臨流高興知者少,兪仙自負誠難譏。春花滿山波底紅,秋月沈璧天無風。我皆不及好時節,況此氷雪成嚴冬?方蒙賜環自踊躍,直似野鶴辭樊籠。雙淸震器杖鉞臨,星山陽村俄會同。太守誠心樂嘉賓,獻酬成禮[7]和氣融。長氷自消雪又來,明月欲出雲還開。天憐我輩久流落,慰此同把黃金盃。衆陽彙進自今始,歌舞一[8]曲登春臺。

李崇仁詩:使相威名大,先生德業崇。天涯數年別,江上一樽同。野曠山如畫,波恬日正烘。彙征從此始,酬唱興無窮。

權近詩:黃驪山水自淸奇,冠蓋相逢若有期。別院絃歌筵秩秩,長江雲月夜遲遲。浮槎縹緲通霄漢,飛雪霏微落酒巵。幸與諸公陪盛集,風流文彩勝當時。

鄭道傳詩:江山雪月客登樓,把酒吟詩作勝遊。水落貢船推不下,萬夫疏鑿使君憂。

大橋川 编辑

在州西二十七里。源出陰竹縣黑石洞,西流入梨浦津

天民川 编辑

在州南四十五里。詳竹山縣

禹萬浦 编辑

在州東二十五里。驪江上流。

梨浦津 编辑

在州西四十三里。驪江下流。

崔淑精詩:晩岫千層紫,秋江一帶靑。行藏隨短梗,身世寄浮萍。搖落村民店,蕭條馹吏亭。悠颺何處笛?哀怨不堪聽。

鎭江渡 编辑

川寧縣

金堂川 编辑

在州東十里。原州界。

豆豆里川 编辑

川寧縣東五里。卽大橋川下流。

蓴池 编辑

在州南一里。

新增簟巖 编辑

在州東五里。

土産 编辑

絲、錦鱗魚、訥魚。

新增綠礬出州西王巖

樓館 编辑

淸心樓 编辑

在客舘北。

任元濬《陞牧記》:之爲邑,在三國時本高句麗骨乃斤縣,後爲新羅所幷。景德王賜名黃驍,領於沂川。前朝忠烈王三十一年,以敬順王后金氏之籍,加號驪興郡大明洪武二十一年,僞主辛禑遜于郡,由是陞爲黃驪府恭讓王元年,復降爲郡。我朝世宗大王,以皇妣元敬王后之內鄕,特陞都護府。成化五年戊子冬,有日官以山家之說請遷英陵者。睿宗大王命大臣分行畿甸以相之,而乃得於州北之五里灼龜命兆,卜年萬億。遂以明年己丑三月庚寅,乃遷玄宮,宅厝於此。以府先王陵寢所在,陞爲州,而置牧使及通判。且以地狹,合川寧縣以擴之,人物之繁華,始可以齒他州之盛。若州之形勝,則有水自中原月嶽,合江原五臺之水,流數百里而至于州北,泓澄漫汗而爲淵;其屹然攢靑蹙翠,以鎭于東北,則有龍門之山;巍乎聳碧,如飛如舞,而闖于軒楹,則有雉嶽之峯。甓寺倒影於江心,馬巖捍水於襟喉。北距京師再宵晝而卽達,南通三道,分岐路於邑下,實控國家之上游,而爲畿甸之奧區。

州旣陞而爲牧,朝議必擇賢有能者,以爲牧使若判官,而安公克思金公承慶首應其選。安侯走書曰:「今府爲州,是州之一大初也。盍爲記?」余曰:「我國家幅員之廣,等爲州者,不知其幾,而儲祥委祉,爲國家根本之地,則未如之盛。自州之著姓漁隱閔侍中誕生聖后,配我太宗,聖祖神宗,繼繼承承,燕翼貽謀,垂裕萬世。今上黨府院君韓公夫人,亦州之閔氏也。誕我中宮,配我殿下,光膺景命,懋昭大業,重煕累洽,萬物吐氣,則社稷靈長億萬年無疆之祚,實基於今日。況今遷厝英陵,爲萬世培植國脈之地?昔焉由郡而陞府,今焉由府而爲州,豈非黃驪山川扶輿磅礴之氣之發,而休祥福慶盛大光明之美,垂千萬世而不可窮者歟?」

高麗朱悅詩:一輪明月涌雲端,鏡裏如逢舊識顔。寶蓋影傾雙立樹,脩眉暈倒四回山。鯉傳尺素蒼茫外,驪養明珠黑暗間。吟到五更更奇絶,莫敎風物片時閑。

李穀詩:如將此景入毫端,文要字要。政爲居民愁賦役,寧容過客賞江山?白波靑嶂閭閻裏,赤岸銀河伯仲間。一宿樓中猶未足,扁舟他日辦長閑。

李穡詩:病後驪江幾往還?欲賡高韻泚吾顔。流連最好半篙水,登眺難窮千疊山。明月淸風來左右,白須紅頰坐中間。超然自是神仙境,且問牧翁閑不閑。

韓脩詩:名掛精廬片石端,乘舟十里撿孱顔。江邊笑別懶殘子,郡裏來看元次山。豈敢久留居客右?尙憂小弊及民間。非才難狀天慳處,且放樓前風景閑。

高麗鄭夢周詩:煙雨空濛滿一江,樓中宿客夜開窓。明朝上馬衝泥去,回首蒼波白鳥雙。

李崇仁詩:樓閣臨江次,登攀遠世情。波光朝日上,樹密暑風淸。早歲湖山樂,浮雲組綬榮。如何釣竿手,策馬向都京?

高麗李玖詩:曾上驪江江上樓,直將衰鬢照淸流。如今塵土成閑夢,露滿漁蓑月滿舟。

鄭樞詩:夜入黃驪縣,舟人欲臥時。渚行風作暴,樓宿月如期。天豁長江動,沙明雜樹奇。三更發淸嘯,便覺舞馮夷。

鄭子厚詩:北原西畔南端,我昔登樓一展顔。脚底蒼茫江繞郭,眼前平遠野連山。白雲仙想三淸外,明月詩情八詠間。二十年來塵土下,至今思夢不曾閑。

薛文遇詩:萬景森羅指點端,登臨不覺屢回顔。長江西去赴蒼海,複嶺北來圍淺山。透網魚跳寒雨裏,忘機鷺立瞑煙間。一生脫却功名累,靑蒻漁翁也自閑。

都元興詩:十載還憑此檻端,美人應笑變朱顔。兩竿落日明孤塔,一帶長江抱衆山。野鶻遠盤紅樹外,征鴻高沒碧虛間。飽聞前輩遊湖事,今見灘頭畫舸閑。

徐居正詩:樓高百丈揷雲端,豪氣元龍似舊顔。莫遣移舟驚白鳥,也宜拄笏看靑山。鶴隨明月歸天上,龍抱光珠睡水間。天賜鑑湖難自料,買山終欲此來閑。

崔淑精詩:畫閣簾旌靚且端,更將風月洗愁顔。東崖佛屋危臨水,西崦民家靜負山。俯仰乾坤皆物外,登臨身世別人間。他年我欲投簪笏,抖擻塵襟抵死閑。

釋禪坦詩:君不見昔時醉翁西湖,銀缸畫燭侵宵罷,金罍玉斝散不收?又不見賀監放浪遊稽山,輕舟短棹追煙渚,斜風細雨尋芳洲?中原牧伯繼前躅,畫船鼉鼓行樂錦江秋。七澤微茫白鷗外,三山隱映金鼇頭。抽簪夜扣洞仙扉,翠眉紅臉圍重樓。重樓歌吹落半空,月上黃昏天色幽。星斗闌干火輪飛出五馬悤悤去,堪笑昌黎越女一笑三年留。

新增李穡詩:冠蓋星馳汗鼻端,一登於此盡[9]顔。涼生几案風涵樹,翠滴杯盤雨卷山。長袖輕[10]飄席上,繁絃急管列楹間。何人不感君恩重?鞅掌還兼物外閑。

○恨無樓記冠篇端,誰名淸心闕署顔?捍水功高馬巖石,浮天勢大龍門山。燠居雪落軒窓外,涼臥風來枕簟間。況是春風與秋月,賞心美景更寬閑。

○倦飛孤鳥已知還,晩景淸游得逞顔。天命奚疑卽彭澤,世緣終淺似香山。江湖興味三生外,鍾鼎功名一夢間。歌詠大平吾事業,從今自號李閑閑。

李陸詩:睡起銅鉦掛樹端,水光相與照衰顔。江侵甓寺九層塔,樓對龍門千仞山。[11]豁極知無宇內,凄涼猶訝不人間。辛勤又向紅塵裏,空羨波頭白鳥閑。

辛碩祖詩:世事紛紜日幾端?登臨此夕偶開顔。江邊老樹不知歲,天末遙岑何處山?仙境肯尋三島外,風流却勝五湖間。悤悤杖鉞皇華使,胡奈奔馳未暫閑?

金宗直詩:維舟茅舍棘籬端,魚鳥何曾識我顔?病後猶能撰杖屨,謫來纔得賞江山。十年世事孤吟裏,八月秋容亂樹間。一霎倚闌仍北望,[12]師催載不敎閑。

申用漑詩:江煙冉冉惹毫端,江水澄澄照瘦顔。細艣鳴邊唯[13]鳥,翠林橫外亦靑山。八窓勝景雙眸內,一雨寒聲萬霤間。自笑名途長蹩躠,任他漁叟管淸閑。

日本梵齡詩:長江飜練接簷端,倦客堪醫塵土顔。淸磬月高知遠寺,平林雲盡辨遙山。朱甍碧瓦照波底,沙鳥風帆近坐間。三向三韓傳國命,却羞孤負一心閑。

金稠詩:澄江來注自天端,樓上登臨可照顔。痛飮只宜邀太白,能詩曾是得韓山。參差松翠孤帆外,咽灘聲兩岸間。徙倚朱欄還一笑,孰爲忙也孰爲閑?

別舘 编辑

淸心樓東。府使盧懷愼創。歲久頹廢,牧使權仲愷重修。

新增迎賓舘 编辑

在客館東。舊號賓仙。今上二十三年,拜英陵,御是舘,命改今名。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州東二里。

驛院 编辑

新津驛 编辑

在州東五里。

安平驛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楊花驛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

草溪院 编辑

在州南五里。

加老介院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破場院 编辑

在州南二十五里。

新院 编辑

在州北四十五里。

福川院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

寶通院 编辑

在州北二十五里。

子川院 编辑

在州北三十里。

普濟院 编辑

在州東五里。

佛宇 编辑

報恩寺 编辑

驪江東岸鳳尾山。古神勒寺,有甓浮屠,故俗號甓寺。我睿宗朝,遷英陵于寺之西十里,遂改構爲巨刹,因賜今額。

○寺有江月軒高麗名僧懶翁所居。懶翁死,其徒弟藏舍利于石鍾,仍建眞堂,李穡爲記。又有大藏閣李崇仁爲記。

金守溫記:之爲州,居國上游,山明水麗,號稱樂土,而神勒寺正居形勝之中。昔玄陵王師懶翁韓山牧李公二人相繼來遊,由是寺遂爲畿左名刹。越成化九年,大王大妃殿下命有司因舊更創,賜額「報恩」,爲先王陵寢之道場焉。

初,世祖大王夢見世宗大王,昵奉晤旨,歡如平昔。世祖追感益切,爲世宗大王昭憲王后,欲於英陵之側創建佛寺,以爲薦福之所。乃命有司伐材,流桴積于江岸,一夕潦漲,盡爲狂濤所逸。明年世祖晏駕,國家多故,未遑經始。會日官上言:「英陵坐局所直之宿,有不應古經者,宜改建玄宮,以膺丕休。」睿宗下群臣議,皆曰:「改葬古矣。葬故有闕,則尙且改葬。況今風水之司有言,必有所稽,不可不從。」睿宗分遣宰相求擇厥地。群臣啓曰:「驪興之北,有一大洞,岡巒列勢,主對粲然。法曰:『山頓水曲,子孫千億。』以臣等所相,陵寢所安,無右於此。」睿宗傳旨于朝曰:「可。」以成化五年己丑,遷世宗梓宮于驪州。

襄事旣訖,大王大妃殿下懿旨若曰:「先王見父王于夢,將欲創寺英陵之下,仙馭遄回,奄棄臣民,未及營締。今先王在天,而我等不亟從事於遺旨,其何以奉先王於地下乎?」卽命上黨府院君韓明澮西平君韓繼禧等,令毋遠寢園,擇定置寺之處。臣明澮等啓曰:「陵室坐地之內,無可立宇之地。神勒一寺,一名甓寺,古賢遊賞之迹宛然,且去先王塋域甚邇,鍾皷之聲可達。若卽而修之,則因舊爲新,事半功倍,莫此爲便。」

壬辰二月,懿旨傳:「今陵室甫畢,不可又使齊民。今刊經都監已罷,所用錢谷尙多,其餘其內需司專掌出納,償役遊手,無或告弊。」命臣明澮、臣繼禧爲提調,驪州牧使臣李愼孝原州牧使臣金春卿內侍府尙膳臣李孝智爲監役官,以其年二月始役,告訖於冬十月。因舊而修葺者幾間,創新而改構者幾間,摠二百有餘間。鍾皷道具與夫日用什器之類,悉皆新鑄。臣惟寺刹之興廢,固有待於其時,而又有數關。其間神勒風景之美,聞於我國,而士大夫風帆往來,舳艫相銜,未有一人就而興創。幸今黃驪大府,千百年山川磅礴之氣,潛藏秘伏,乃發於聖明之日,先王之玄宮載營厥邑。大事已定,大慶已始,開我國家億萬年無疆之基。於是府陞爲州,寺亦爲之一新,是乃時之所待而數之所關者然也。我大王大妃殿下不以時有古今地有彼此,而䀌念先王之遺旨,陵室旣遷,亟創佛寺,其善繼善述丕承丕顯之美,光于列聖,卓越前古。臣雖老昧,敢不拜手稽首,敬書于策,明示後世乎?

李穡詩:遠岫長江外,疎松翠石傍。招提開福地,普濟敞眞堂。縣令頻腰笏,山僧獨面墻。何當尋野艇,淸嘯倚蒼茫?

金九容詩:柞棹回蘆瀨,松舟繫石矼[14]。淸風吹老樹,明月滿長江。說法龍應聽,參禪[15]自降。往來幽興熟,苔徑接篷窓。

權近詩:我來愛此好江山,終日乘舟又倚欄。水底森羅開佛刹,林間隱約見仙壇。指心頓敎遙傳慧,載事雄文酷似。珍重老禪勤授簡,留題還愧後人看。

崔脩詩:甓寺鍾聲半夜鳴,廣陵歸客夢初驚。若敎張繼曾過此,未必寒山獨擅名。

井泉寺 编辑

歡喜山

李奎報詩:吾師於物取之廉,獨向溪山不忌貪。幻出一樓高突兀,驅來萬景摠包含。耕犁細雨村情樂,樵笛殘陽野興酣。朝暮鳥聲門外樹,古今人影路傍潭。貼雲歸雁工先後,出水浮鷗忽兩三。壤品須看原膴膴,寺名都在井涵涵。月深室閑僧睡,谷答虛堂坐客談。陶暑涼軒何必北?召風巍榭最宜南。霽天霞色殷於火,曉店煙光翠似藍。早占淸幽君自適,晩逢佳勝我方慙。洗心投社如同隱,汲水煎茶尙可堪。儻有話頭鑽味處,不妨時喚老龎參。

下北寺 编辑

歡喜山

李奎報詩:漠漠煙巒萬疊靑,望中何許是神京?閑雲頃刻成千狀,流水尋常作一聲。已分長沙賈誼,更堪漳浦劉禎?無人乞與忘憂物,逐客逢春益不平。

神通寺,鐵甲寺 编辑

俱在歡喜山

長興寺 编辑

象頭山

鷲巖寺、上院寺、高達寺 编辑

俱在慧目山。有高麗翰林學士金廷彦所撰《僧慧眞塔碑》。

韓脩詩:[16]十年前似夢間,少年交契半黃泉。今來高達古精舍,爲有圓通大福田。四面山屛圍紺宇,一條碑石倚靑天。笑談竟夕忘歸路,還似當時在妙蓮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州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州南五里。

厲壇 编辑

在州北。

陵墓 编辑

英陵 编辑

世宗莊憲大王陵。昭憲王后祔葬。陵本在廣州西大母山睿宗元年己丑,遷于州北城山之陽。

鄭麟趾碑銘:舍丹朱而禪有重華之德,而之仁益以遠;文王伯邑考而立武王武王有丕承之烈,而之業益以昌。孔子曰:「禪,后、繼,其義一也。」一者謂皆無私心也。我太宗之禪位也,其之心乎?我世宗之受禪也,其之德乎?太宗之在位也,早建元子爲世子,擇賢師友,以盡敎養之方。世子有童心,學不就德不進,太宗深以爲憂。

永樂戊戌六月,世子失德滋甚,太宗欲立嫡孫爲嗣。大臣等進,曰:「殿下敎養世子,無所不至,尙且如此。今立幼孫,寧能保異日之賢乎?況廢父立子,於義如何?莫若擇賢爲嗣。」時世宗以世子母弟,次居第三,曾封忠寧大君太宗曰:「忠寧最賢諸子中,宜立之。」乃立爲世子,宗親、文武百官拜賀,中外洽然稱頌。遂以奏聞天子,勅曰:「立嫡以長,今古不易之常道。然嗣子之賢不肖,國之盛衰存亡係焉。王爲國家長久之慮,鑑盛衰存亡之機,欲立賢爲嗣,聽王擇焉。」是年八月,太宗禪位于世宗,遣使請命。十一月,世宗奉冊寶上太宗尊號聖德神功上王。明年己亥春正月,天子遣鴻臚寺劉泉封世宗爲王。六月,天子勅太宗曰:「比以第三子孝弟力學,可以繼承宗祀,且自陳年老,請襲以位。朕惟王識見明達,特允所請。夫繼世在於有後,而傳序在於得人。今王簡賢命德,俾宗祀有托,以副國人之所望,良用嘉悅,賜王宴享。不惟王一家之慶,且爲王一國人之慶也。」又勅世宗,勸勉以忠孝之道,仍賜宴享。八月,使到國,兩聖受宴于景福宮勤政殿,禮樂之盛,聳動一國。

初,元敬王后洪武丁丑四月十日壬辰,生世宗漢陽潛邸。四歲而王后夢,太宗世宗,坐於日輪中。未幾太宗登寶位,而世宗又承大統。天之命有德,豈偶然哉?世宗自在閤,天性好學,手不釋卷,沈默寡言,有穆穆之容。及卽大位,聰明叡智,則首出庶物之聖;寬裕溫柔,則容民畜衆之德。制物獨運,而有發强剛毅之執;可畏可象,而有齊莊中正之敬;精義入神,而有文理密察之別。每日四皷求衣,平明受朝,次視事,次引輪對,次御經筵。乃入內猶覽書史,無少懈。於是政無不擧,事無不治矣。

太宗旣傳位,自念付托得人,樂山水之趣,屢出遊郊牧以自怡閑。謂近臣曰:「得明主委國政,無憂者,天下無如我也。豈唯天下無如我者?古今亦無如我也。」蓋其憂之也深,故其喜之也如此。冬十月,盡革中外寺社奴婢,皆歸于官,尋罷五敎,止留禪敎兩宗。於是異端之敎,闢之廓如也。歲庚子春,始置集賢殿,選聚文學之士,備顧問也。是夏,元敬王后遘痁,避忌于外,掖輦徒步,至有露宿,奉藥,常不離側。七月,王后薨,水漿不進,太宗强之,乃小進。

辛丑八月,天子北征,進馬萬匹,天子褒美,賜以銀幣。九月,上太宗太上王之號。壬寅五月,太宗薨,致喪三年,服衰行事,定爲永世之法。甲辰秋,太宗文皇帝崩,仁宗昭皇帝登極,奉表進慰,稱賀盡禮。天子喜奬忠懇,賜以彩幣。歲乙巳,仁宗崩,宣宗章皇帝御極,又遣使慰賀。宣德丙午春,天子稱嘆至誠,賜幣以及王妃。是年冬,又賜《五經》、《四書》、《性理大全》、《通鑑綱目》等書籍。自是賞賚,無歲不到,至解所御寶裝絛環及刀劍以賜之。

己酉夏,幸成均舘謁先聖,取士。國人常患金銀非土産,而朝廷歲貢難繼。乃遣親弟諴寧君䄄具由陳請,天子特許免進,代以土物效誠,賞賜䄄甚厚。是年冬,天子勅曰:「朝廷所遣人等,至王國中,王但以禮待之,毋贈遺以物。王父子敬事朝廷,多歷年所,愈久愈篤,朕所深知,非左右近習所能間也。」又勅曰:「王可謂卓然賢王者矣。」先是,婆猪江等處野人,與他部落連結,其所擄掠遼東開原邊境軍民逃至我國者,五百餘名,悉皆解送京師。野人懷憤,犯我北邊。癸丑春,命判中樞院崔潤德中樞院使李順蒙等往伐之,其酋李滿住等,鳥竄獸奔,覆其巢穴而還。甲寅春,又謁先聖,取士。三月丙午,謁獻陵,甘露降于松柏,又降于景福宮後園松樹。百官請陳賀,不受。咸吉道北門沿江州郡,本高麗舊疆,我祖宗興王之地也,而爲野人所據。始置會寧鍾城穩城慶源慶興等諸鎭,盡復其舊。

乙卯春,宣宗崩,今太上皇帝踐祚,奉表陳慰。天子遣使賜錦段。正統戊午八月,又賜遠遊冠服。壬戌五月,達達使人齎書至我北門,招諭。邊將語之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今大明統一天下,汝何發不道之言?」遂拒不納。世宗馳奏京師,天子嘉悅賞賜。甲子春,勅曰:「所諭邊事,悉能遵奉,罔有違怠,王其賢哉!」特賜衮龍袍以寵異之。對馬一岐等島賊,侵竊上國沿海之地,又犯我濟州之境,邊將擒捕未盡,有稍稍逃竄本島者。世宗使人諭島主捕送,島主俯伏奉命,悉索執送。遂歸之于京師以卽天誅,前後凡六十餘名。天子深嘉之,勅曰:「王克體爾先王敬天事大之心,秉恭攄誠,久而彌篤。肆朝廷眷待益降,可謂君臣一心,終始靡間者矣。玆復械送犯邊賊倭,足見王體國安民之意,亦以見守邊得人而有禦暴之功。」又曰:「朝廷嘉善重賢,禮遇優加,所謂德厚者寵榮,王其有焉。」東良北兀良哈浪甫也隱豆,曾弑父者也,是年來朝。世宗以爲大逆之人,天地所不容,王法所不赦。東良北密邇我境,久霑王化,不可不誅,令有司轘於境上,下敎諭野人,野人等皆震慴。乙丑,以憂勤得疾,命今上殿下參決庶務。

丙寅,創制訓民正音,以盡聲韻之變,蕃諸音譯,無不通。其制作精微,可謂超出古今矣。戊辰,封元孫爲王世孫。己巳秋,今上皇帝臨御天下,奉表陳賀,又進馬以助邊備。帝遣翰林侍講倪謙、刑科給事中司馬恂賜以幣帛。我國自太祖高皇帝,賜以九章冕服,秩視親王。唯王世子未有冕服,國人咸以爲慊。世宗奏請七章冕服,竟蒙兪音。世宗至孝,日朝壽康宮,愉色婉容之愛,執玉奉盈之敬,前世帝王之莫及。其遇喪祭,盡禮極誠,咸中法度。妃嬪以下恩待,各盡其分,無有間言。敎諸子以義方,嫡庶尊卑儀章恩數,粲然有等,皆好學達理,終無驕惰奢華之習。每朝夕定省,珠璧相聯,雁行而入,國人咸嘆其有螽斯麟趾之慶。

初,太宗放禔于外。然世宗召見無時,卒使還京,親愛無嫌,群臣堅執不可,不聽。事二兄待諸弟,盡其友于之情。宗室諸親亦數會見,置酒以成歡洽。有服之親,皆隨材授職,疎遠在野閑居者,亦復戶蠲稅以存恤之。至於外戚待之,亦得其宜。又置宗學,太祖之孫凡屬宗籍者,皆令受學,敎養之道至矣。禮遇群臣,嘉善而矜不能,無受刑戮者。如宦寺之輩,莊以莅之,不任事權。事大之禮,出於至誠,凡所進獻文書、方物,莫不親自監檢,所以列聖寵眷,錫予之隆,褒美之辭,前昔無比。倭邦獻琛,野人執贄,自南自北,絡繹不絶,尊親感戴,出於心服。立銓注黜陟之法,至精至備,僥倖屛迹,賢良進用矣。守令拜辭,引見面諭恤民之政,人人自勵矣。致意農桑,作書勸諭,省耕觀稼,人樂趨本矣。革損實之弊,定爲貢法,分地六等,分年九等,以上下其稅,復三代貢徹之遺法。命有司鑄鍾造磬,吹律協音,而雅樂一新,會禮始不用女樂。又述祖宗功德,作《定大業》、《與民樂》等樂,極其聲容之美。作《唐俗樂譜》,以均慢數之調,則人人按譜,不煩師學,而諸樂各得其正,亦前昔之所未有也。參酌古今,定《五禮儀》,盡其情文之備。始設養老宴禮,男則親臨,女則王妃親饗,在州郡者,守令親饗。百歲以上者,月致酒肉;八十以上者,賜爵有差。於是恩無不及矣。遇災畏天,救荒恤民,盡心盡力,則皆以實而不以文矣。修《七政內外篇》,作諸儀像、圭表及欽敬、報漏等閣。而渾象,星晷定時儀,仰釜儀,漢陽日出入分,皆自創制。於是天文曆數,始無差失焉。撰《三綱行實》,則礪風俗也;作《明皇戒鑑》,則防逸樂也;修《通鑑訓義》、《治平要覽》,則監興亡也;集《歷代兵要》,則不忘戰也。以至醫藥諸書,亦皆校定,如新鑄字、記里皷之類,又無所不致其意也。作《陣說》,閱習陣法,益修戰艦,增制火㷁。城郭修,甲兵鍊,而武備嚴;法律明,讞獄平,而刑罰淸。戒酒恤刑,皆下敎書,戒飭官吏。當是時,雖百工技藝,咸精其能。上林園官請備花器,敎曰:「予性不喜花卉,有司當務實。桑楮果木皆切於日用,汝等自今以後,以此爲職可也。」嘗謂大臣曰:「歷觀往昔,大平之世,尙有牽裾切諫者。今雖小康,未及於古,未見有敢言者,何也?」常開懷求諫,務使盡言,言雖不中,未嘗罪之。事無大小,必與大臣謀而後行,故無有過擧。

景泰元年庚午春二月,不豫,醫盡其術,禱徧于神,終未效。十七日壬辰,薨于別宮,春秋五十四,在位三十三年。臣民沐浴恩澤,咸謂大德必得其壽,永享萬年,而奄棄萬姓。嗚呼慟哉!大小臣僚以至輿臺僕隷,莫不失聲號哭。今上殿下奉遺命,卽位于梓宮之前,亮闇盡禮。率群臣,奉冊寶上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之號,廟號世宗。夏六月十二日甲申,合葬于英陵之西室,亦遺命也。訃聞,天子慟悼,遣使賜祭,又賜誥命諡以莊憲,賜我殿下賻特厚,仍襲封王爵,錫以衮冕九章、王妃冠服。其賜我殿下誥命略曰:「故朝鮮國王李某,慈惠謙恭,聰明特達,樂善循理,纖毫能謹,敬天事上,終始一誠。仁厚孚於國人,功烈著乎邊境。自朝鮮有國以來,罕有如王者也。爾李某乃其世子,忠孝有誠,敬愼不懈,以長以賢,宜膺傳襲。惟忠惟孝,以永率乃父之行。」蓋我世宗盛德,光于四海,升聞于天,故終始哀榮之典,如此之至。嗚呼盛哉!

王后姓沈氏靑松世家。皇曾祖諱高麗贈門下侍中、淸華府院君。皇祖諱德符,事高麗恭愍王,再爲門下侍中,至我恭靖王朝,爲門下左政丞,封靑城伯。皇考諱,領議政府事,封靑川府院君。皇妣安氏三韓國大夫人,領敦寧府天保之女。后生而淑媛,太宗妙選來嬪,封敬淑翁主,敬事兩宮,篤承恩眷。世宗封王世子,后封爲敬嬪;世宗卽王位,后封爲恭妃宣德壬子歲,從禮官言,去美稱,改封王妃。后有幽閑貞靜之德,世宗在潛邸,后之進退,世宗必起立,深加敬禮,及爲中宮,累受天子賜賚。后禮接嬪媵,下至侍妾皆有恩。視庶出子,皆如己出撫愛。有加御膳進,則必親臨省視,以盡誠敬。有進戒之助,無私謁之行。壼儀克正,化流邦國,遠追太姒之風。正統丙寅春,遘疾,世宗日夜臨視,我殿下侍側奉湯藥。三月二十四日辛卯薨,享年五十二,諡昭憲。七月十九日乙酉,安厝于英陵東室。后誕八男二女:長卽今上殿下;次世祖諱,封首陽大君;次安平大君;次臨瀛大君;次廣平大君,先卒;次錦城大君;次平原大君,亦先卒;次永膺大君。女長未笄而卒,贈貞昭公主;次貞懿公主,下嫁延昌尉安孟聃。愼嬪金氏生六男:長桂陽君;次義昌君;次密城君;次翼峴君;次寧海君;次潭陽君,在服中而卒。惠嬪楊氏生三男:長𤥽,封漢南君;次壽春君;次永豐君。淑媛李氏生一女貞安翁主,未笄。尙寢宋氏生一女貞顯翁主,下嫁鈴川尉尹師路。宮人姜氏生一男和義君。我殿下顯德王后權氏,贈議政府左議政專之女,誕一男一女而薨:男弘暐,今封王世子;女敬惠公主,下嫁寧陽尉鄭悰。司則楊氏生一女,幼。首陽娶贈左議政尹璠之女,生二男一女:長德宗諱桃源君,餘幼。側室朴氏生一男,幼。安平娶贈左議政鄭淵之女,生二男:長友直宜春君;次友諒德陽正臨瀛娶贈右議政崔承寧之女,生二男二女:長烏山君,餘皆幼。廣平娶僉知中樞院申自守之女,生一男永順君錦城娶贈左議政崔士康之女,生一男,幼。平原娶贈左議政洪利用之女,無子。永膺娶贈左議政鄭忠敬之女。和義承政院同副承旨朴仲孫之女,側室金氏生一男,幼。桂陽娶判中樞院韓確之女,生一男,幼。義昌娶副知通禮門金修之女,生一男,幼。漢南戶曹正郞權格之女,生一男,幼。密城仁順府少尹閔承序之女,生一男。壽春娶副知通禮門鄭自濟之女,生一男。翼峴娶禮賓少尹趙鐵山之女。永豐娶司憲執義朴彭年之女。寧海娶贈左贊成申允童之女。貞懿公主生四男二女:女長適敦寧府鄭光祖,餘皆幼。貞顯翁主生二男,皆幼。宜春娶右議政南智之女。

臣竊惟化工之妙著於物,聖人之心著於政。惟我世宗以生知之聖,建中建極,爲人倫之至;善繼善述,闡帝王之孝。九族旣睦,萬姓咸和,庶務畢諧,聲名洋溢。天子褒其忠賢,錫予寔繁;隣邦服其誠信,梯航相繼。臣侍從十年,出入政府、六曹二十餘年,親近耿光,信乎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實東方之云。昭憲王后以坤厚之德,配乾剛之聖,母儀一國,化彼四方。且有多男之慶,生我殿下,有聖德以承大統。又致魚貫之寵,有螽羽之多,信乎天作之合,而與太姒匹休云。臣筆力蕪拙,不能稱頌盛美,不幾於畫天地之大、譽日月之明者乎?然承命不敢辭,謹拜手稽首而獻銘。

銘曰:承帝,重華允協。文王,克昌大業。德盛而帝,功高而王。煥乎有章,載錫耿光。與賢與子,天實命之。或禪或繼,惟公匪私。惟我世宗,天縱生知。孝弟之性,忠信之資。好學不倦,周情孔思。明明太宗,惟幾惟深。廢昏命德,之心。敷奏天庭,帝降兪音。旋倦于勤,乃禪以位。天子錫命,皇華聿至。天子錫宴,周行是示。道積厥躬,聰明叡智。宵衣旰食,勵精圖理。克承負荷,父王以喜。奉歡兩宮,愉色婉容。問寢龍樓,益虔益恭。喪盡其哀,祭盡其誠。天降甘露,式昭厥靈。在宮雝雝,罔有偏恩。家法克正,人無間言。伯兄居外,來見源源。旣而召還,敬愛彌敦。因心則友,斯翕弟昆。其湛曰樂,華萼相輝。以及九族,恩澤覃施。振振子孫,詵詵螽斯。敎以義方,讀書誦詩。儀章有等,嫡庶咸宜。禮遇群臣,刑戮不加。至誠事大,天子褒嘉。何錫予之?絛環寶刀。又何之?衮龍之袍。以禮交隣,隣邦輯和。梯航執贄,萬里一家。民旣富庶,仁義漸摩。止仁止孝,止敬止信。建中致和,人倫堯、舜。銓注法精,僥倖屛迹。任賢使能,各當其職。田制旣定,猾吏手縮。不桀不貊,征斂無忒。首作儀像,次定律曆。五禮損益,情文之極。新樂聲容,祖宗功德。會用雅樂,始斥女樂。親臨養老,秋以爲式。撰集書史,監觀得失。訓民正音,一洗陋俗。貢許土宜,天子有勅。世子七章,光生一國。凡所施爲,無非燕翼。建鎭朔方,舊疆是復。威德遠被,無思不服。偏師指北,戎醜喙息。直擣巢穴,彼自顚覆。尺書下南,奴面縛。歸之京師,俾就顯戮。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城堡據險,戈矛乃鍛。戰艦新造,堅如鐵石。火㷁發機,疾若霹靂。軍資器械,遠邁前昔。好生之心,益致欽恤。刑罰平允,人無負屈。百工技藝,咸底于則。不喜玩好,務從質實。愈執謙遜,求言如渴。巍巍之德,郁郁之文。難名之盛,莫大之勳。與儔,無聞。卅三年間,爲父爲君。昊天不弔,奄棄臣民。遠邇纏悲,哀慕如親。我王嗣位,至孝由性。明以繼明,聖以繼聖。山陵喪制,悉遵遺命。天子致弔,賜祭誄行。節惠定名,美諡以贈。厚賻亦至,恤典斯飭。俾襲王爵,錫之冕服。賚及王妃,珠冠褕翟。天子之恩,實優實渥。恭惟王后,俔天之妹。來嬪王家,正位乎內。太姒之德,文王之配。篤生聖主,鴻基益競。卽有多男,麟兮播詠。實我東方,億載之慶。於戲先王,嘆興亡鑑。星未五周,忽遺弓劍。因山爲陵,同宮異室。仰思日角,五內痛裂。惟此盛德,萬代如一。謹撰梗槪,拜獻銘詞。天長地久,焜燿無期。

李仁孫墓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

李季甸墓 编辑

在州南二十五里。

古跡 编辑

川寧廢縣 编辑

高句麗述川郡。一名省知買新羅沂川高麗改今名。顯宗九年屬廣州,後置監務。本朝太宗朝,例爲縣監。睿宗朝廢之,幷于州,爲直村。在州西二十五里。

古山城 编辑

在州北五十三里。石築。周三萬八千八百二十五尺。

馬巖 编辑

在州東一里。諺傳黃馬驪馬出水,因名郡爲黃驪。巖之得名以此。

李奎報詩:雙馬[17]奇出水涯,縣名從此得黃驪。詩人好古煩徵詰,來往漁翁豈自知?

四友堂 编辑

馬巖任元濬構堂,扁曰四友。

徐居正記:之水,源於月嶽,合獺川金灘;經仰巖蟾水,奔流漸廣爲驪江。奫沄砰湃,淸徹可愛。江之西有馬巖,盤礴巉峻,瑰奇特絶,捍水之功,大爲黃驪一州所賴。巖之名由是而著稱。環左右長林大野,良田沃壤,彌望數百里,宜秔稻,宜黍秫,宜樵蘇,宜畋漁,隨所得而自足。遠而望之,雉嶽龍門諸山,攢靑聳碧,出沒於煙雲杳靄之間,氣像不一,眞所謂名區勝地。而西河任先生之別墅存焉。嘗構一堂,扁曰四友,蓋取之耕牧漁樵也。間屬予記。

予惟耕於野,牧於郊,林若樵之,水若漁之,皆山林肥遁者之所樂。先生以功名富貴之盛,享軒冕圭組之榮,聖心之所眷注,物議之所倚重,於斯四者不可得而爲友。今復取之,何耶?嘗聞山林歟,皐壤歟,所處之地雖不同,所寓之志無不同,居巖廊而思江湖,厭繁華而樂幽獨,達人君子雅性如此。先生雖勳高望重,沖虛挹損,鑑止足之戒,有勇退之心者非一日。況之別業,乃先生家世靑氈,先壟楸梧之所在?其距京城僅二日,先生於退食之暇,佳晨令節,往復上塚,擊牛羊薦苾芬,以盡如在之誠。退與鄕之父老從容談笑,於耕者而問稼穡之道,於牧者而講生養之術,於樵者而歌伐木之雅,於漁者而論濠梁之趣。怡然若淡薄之與交,寂寞之與友。友之不足而名其堂,名其堂而著之記,其友也,非面也,心也。夫友者,友其德。其取友非一,有友古之人者,有友一世之賢者,有友一鄕之士者。友古友一世,嘗聞其人矣。能友一鄕之高士如耕、如牧、如樵、如漁者,益之輔之,久而敬之,則於先生見之矣。

嗚呼!先正有言:「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又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則君子之取友,當先於人而後於物。歷觀古今高人韻士,如淵明之友菊、子猷之友竹、和靖之友梅、濂溪之友蓮。或取其馨德,或取其淸節,心乎友之,而付物我於無間者矣。近有金先生敬之驪江,名其堂曰「四友」,是取之雪月風花。後加江山爲六友,其友之也,亦豈徒哉?然其所尙皆不若先生之所友在人倫日用之常,而不在於形色玩好之末,取友之道,於斯盡之。居正亦以四佳名亭。四佳者,春夏秋冬之謂,元亨利貞,君子之四德備焉。居正欲從四德君子之後尙友焉,其所以友四,則當不讓於先生,先生其亦有取乎?如有所取,請與先生更商略之。

枕流亭 编辑

川寧金沙里

李穡記:廉東亭之在謫中也,內徙川寧縣,築亭跨水,偃息其上,因取漱石枕流之語以表之。旣還請予記。予曰:「東亭遇知先王,黑頭拜相,所以圖報於今上,復何言哉?言不避嫌,事不辭難,黯闇汚濁之茹納,震撼擊撞之鎭定,勁氣沮金石,忠誠動鬼神,可謂確乎其不可拔矣。雖曰竄逐于外,完肌膚全性命,山水之樂,適償所願,則上之所以保全之,其恩如天矣。足以食息不敢忘,所以『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何名亭之反於此耶?將洗其耳,不願世事之聞歟?將潔其身,不欲塵累之及歟?」東亭曰:「不然。夫水之性,淸者也。其氣觸乎人,則徹骨而寒矣,心之昏濁,於是乎澄明;心之擾亂,於是乎靜定,可以事上帝,可以格四靈。是以天一生水而爲五行之長,萬物之所以蕃,皆水之功也。今人朝暮扣人之門戶,求水火,何也?一日不可無也。一日無則人不得以保其生,水之功大矣。其曰枕之者,親之耳,非有他也。此吾之有取也,幸子畢其說。」

予嘗聞天地之間,水爲大,故地在水上,爲水所載,則凡有形色生聚於兩間者,皆枕乎水矣。獨人乎哉?今夫山巍然大矣,上極乎天,禽獸草木依之以生,雖有雨露之養,苟非水氣通乎其間,將何以遂其生哉[18]?況乎平原鉅野,斷麓平林?其水之出也勢也,是則人之所居,非水無地;人之所食,非水無物。水之與人,蓋不可須臾離也明矣。東亭居移養移,識高一世,素富貴則行乎富貴,素患難則行乎患難,蓋自得者深矣。吾知夫雲散月出,水流風生。東亭翛然遺世而獨立,尙何富貴患難之有動於其心哉?則斯亭也,天所以益厚東亭也,均施四方,使吾民滌煩熱,通精神,蹈舞上德,則在乎天矣。是爲記。

高麗廉興邦詩:詩酒歡娛近百年,古人遺迹在林泉。紅塵十載銀臺寵,爭似伊菴一醉眠?

金沙居士枕流亭,楊柳陰陰暑氣晴。洗耳不聞塵世事,潺湲只有小溪聲。

○麥壟高低水滿池,荒村寂寂傍江湄。紅塵南北紛紜事,說與沙頭白鳥知。

驪江渺渺控龍門,隔岸漁燈認遠村。田父夜歸無雜語,但祈禾稼滿郊原。

金九容詩:遠遊南國已三年,移旆金沙自醴泉。賴有伊庵遺迹在,枕流亭上枕書眠。

○鑿池栽柳構茅亭,蒼翠濛濛不肯晴。忽破銀臺花月夢,綠陰時有一鸎聲。

○夢魂猶繞鳳凰池,問舍求田碧水湄。不用區區藏姓字,禽魚草木已曾知。

○扁舟短棹款柴門,雨夜還迷水上村。爲問金沙何處是?一燈明暗隔林原。

六友堂 编辑

川寧縣惕若齋金九容驪江,構堂以居,名六友

李穡記:永嘉金敬之氏名其堂曰四友,蓋取康節先生雪月風花也。請予說其義,予不願學也,且無暇,未之應久矣。其在驪興也,以書來曰:「今之在吾母家也,江山之勝,慰吾於朝夕,非獨雪月風花而已。故益之江山,曰六友,先生其有以敎之。」予曰:「吾之衰病也久,天時變于上,吾懵然而已;地理隤于下,吾冥然而已。康節之學,深於數者也。今雖以江山冠之,示不康節同,然《易》之六龍、六虛,爲康節之學之所從出,則是亦歸於康節而已。雖然,旣曰不願學,則舍是豈無言乎?曰山,吾仁者所樂也,見山則存吾仁;水,吾智者所樂也,見江則存吾智。雪之壓冬溫,保吾氣之中也;月之生夜明,保吾體之寧也。風有八方,各以時至,則吾之無妄作也;花有四時,各以類聚,則吾之無失序也。又況敬之氏胸中洒落,無一點塵滓,又其所居,山明水綠,謂之明鏡錦屛,無忝也哉?雪也,在孤舟蓑笠爲益佳;月也,在高樓樽酒爲益佳。風在釣絲,則其淸也益淸;花在書榻,則其幽也益幽。四時之勝各極其極,以經緯乎江山之間。敬之氏侍側餘隙,舟乎江屩乎山,數落花立淸風,踏雪尋僧,對月招客,四時之樂亦極其極矣。敬之氏其獨步一世者哉!友同志也,尙友乎古,則古之人不可一二計;求友乎今,則如吾儕者亦豈少哉?然敬之氏所取如此,敬之氏其獨步一世者哉!雖然,天地,父母也;物,吾與也,何往而非友哉?又況大畜之山,習坎之水,講習多識,眞吾益友也哉?於是作《六友堂記》。」

鄭樞賦:瞻彼驪江之域,有新堂兮翼翼。繄卓犖之高人兮,於焉會其嘉客。其所友者伊六兮,匪庸流之可親。高人與之有素兮,胸襟以之絶塵。噫嘻美哉!彼洋洋而流惡兮,行有尙而不息。彼峨峨之厚下兮,高不危而安宅。彼芬葩之灼灼兮,於含章以時發。彼望舒之娟娟兮,粤無私之遐燭。巽二申命兮穆若,滕六便嬛兮掩慝。自西東兮南北,悉夸耀其令德。宛主賓之相接,何笑聲之啞啞?交談鋒其若雷,或崇日而竟夕。

若乃原其居則家于大極,其族則遍于六幕。自混沌之旣闢,形象著兮維式。羌世俗之懵若,常與共而不識。于嗟儂之惛兮,與夫盲而奚擇?猗上洛之元孫,早硏思於《大易》。知良朋以固結,蓋由中之有得。爰有六一老人,迅其行之無迹。旣周覽乎八區,過里閭而信宿。遂登堂而揖客,進主人而告之曰。賢哉子之友于六也!信莫然而出俗。然其得失豈無說乎?方其倚柱兮波明,鉤簾兮岑碧。散春園其紅綠,掛秋空兮皎潔。方暑溽而淸激,壓冬溫兮洒白。於斯時也,或對酒兮彈箏,或憑欄兮聞笛。神怡志適,此樂何極?

至若樂近乎瀰則濡裳,數乘乎巇則折屐。色愛之酷也伐性,明翫之尤也傷覿。好觸乎爽也生疾,恒犯乎寒也患瘃。予嘗聞諸夫子,朋友數斯疎矣。其在咸而憧憧,匪聖人之所美。蒸俗情之相好,方寸險其莫測。始其交也若漆,忽焉怒兮反目。乃乘除其因由兮,緣物我之成敵。雖六者之淸兮,迨爲敵則一也。有一德之大人兮,超兩儀而獨立。艮其背不見其身兮,矧來撓之可矚。盍捐子之友六,從大人以學焉?主人乃回望隰原,莞爾笑而颺言。曰吾子之云,異乎我聞,夫方之與物類聚群分,莫不有則。夫豈大人之學,必也廓乎虛寂?吁彼朋之若否,其自我而損益。與其退藏於無物,寧出而與客樂兮。乃歌曰:月出照兮山之阿,風徐來兮江自波。花之解語者益佳,雪水可以煎茶。於是相與嗢噱,竟莫知其孰主孰客。

防斤谷處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新堤處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

新仍伊所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

登神莊 编辑

川寧東二十里。

○今按新羅建置州郡時,其田丁戶口未堪爲縣者,或置鄕,或置部曲,屬于所在之邑。高麗時又有稱所者,有金所、銀所、銅所、鐵所、絲所、紬所、紙所、瓦所、炭所、鹽所、墨所、藿所、瓷器所、魚梁所、薑所之別,而各供其物。又有稱處者,又有稱莊者,分隷于各宮殿、寺院及內莊宅,以輸其稅。右諸所皆有土姓吏民焉。金富軾撰《三國史ㆍ地理志》,不復具錄,而鄭麟趾撰《高麗史》亦因之。今旣著姓氏,則其姓氏所本之地,不可不載,故據《周官六翼》而質之。當今有所可考者,纔十之一二,竝附入于逐邑古蹟之下云。

新增名宦 编辑

本朝鄭誠謹、崔淑精 编辑

俱爲牧使。

人物 编辑

高麗閔令謨 编辑

少好學,仁宗朝登第。明宗在潛邸,夢一宰相出自光化門,騶從甚盛。有人曰:「此公之宰相也。」及卽位,令謨刑部侍郞,掌南省試。至放榜,王見之,與所夢者肖。始有大用之志,不次遷擢,累官至門下侍郞平章事。諡文景

閔湜 编辑

令謨之子。性豁達,雖貴顯,視故舊無貴賤,一如平日,人以是多之。明宗庶子僧小君招權納賂,朝士爭附,獨不往。其弟曰:「兄盍往?」湜曰:「虹沙彌輩敗國家。」弟愕然流汗。蓋虹一端接地,一端屬天,喩小君王子而母賤也。之放曠類此。官至右散騎常侍。

李允綏 编辑

官至戶部侍郞。

李奎報 编辑

允綏之子。九歲能屬文,時號奇童。經史、百家、佛老之書,一覽輒記。明宗朝登第,高宗時累歷判秘書省事。時蒙古兵壓境,屢力徵詰。奎報久掌兩制,製陳情書表,帝感悟撤兵。王大喜之,特授樞密府事。以門下侍郞致仕。諡文順。性豁達,不營資産,肆酒放曠。爲詩文,汪洋大肆,一時高文大冊皆出其手。有集行世。

李涵 编辑

奎報之子。登第,知洪州事。

閔漬 编辑

擢魁科。嘗從忠宣如元,世祖命公卿議征交趾,詔與鄭可臣同議,稱旨,授翰林直學士。累官至守政丞。諡文仁

閔祥正 编辑

之子。登第,官至贊成事。

閔璿 编辑

祥正之子。登第,官至版圖判書。

閔仁鈞 编辑

令謨之孫[19]。登第,官至判三司使、翰林學士。才識富贍,雖至巨官,誦習不輟,如學子結夏課。居無怠容,口無俚言,動循禮法。門生、故吏、新學、後進造謁,則必整冠束帶,待之如賓,談經論道而已。

閔宗儒 编辑

仁鈞之孫[20]。累官至贊成事。天資莊重,美風度,明識典故,優於吏幹。諡忠順

閔頔 编辑

宗儒之子。登第,官至密直司事。好賢愛士,待孤寒晩進,尤致情禮。諡文順

閔思平 编辑

之子。少有氣局。政丞金倫號知人,以女妻之。登第,官至贊成事。居官處事,不爲崖異。常以詩書自娛,所著《及菴集》行于世。諡文溫

閔抃 编辑

思平之弟[21]。登第,忠惠王時累遷左司議大夫,後封驪興君。諡文度

本朝閔霽 编辑

之子[22]之孫。溫仁淸簡,好讀書。登第,備歷淸要,以知禮聞。累官至左政丞、驪興府院君。篤生我元敬王后。諡文度

李行 编辑

登第,官至大提學。以文章著稱于世。諡文節。號騎牛子。有集行世。

新增閔暉 编辑

登第,官至大司憲。性淸簡。

閔壽千 编辑

之子。登第,官至觀察使。有文名。

寓居 编辑

高麗金九容 编辑

閔思平之外孫。

題詠 编辑

村市魚兒美 编辑

李崇仁詩:云云,江城稻米肥。

煙沈江自波 编辑

任奎詩:月黑烏飛渚,云云。漁舟何處宿?漠漠一聲歌。

半似丹靑半似詩 编辑

李穡詩:天地無涯生有涯,浩然歸志欲何之?驪江一曲山如畫,云云。

隔岸疎鍾林下寺 编辑

金守溫詩:云云,繞軒奇畫雨中山。

海客査通雲漢上 编辑

高麗許邕詩:云云,仙人笙降紫霄間。

金沙八詠 编辑

李穡詩。

西山採薇 编辑

春雨隨風細,春山到處深。何人能採蕨,惹起伯夷心?

東江釣魚 编辑

早聞鮮味雋,摠說細鱗肥。不待秋風起,願從張翰歸。

龍門斲藥 编辑

地靈多藥物,山密少塵埃。更問如爪棗,安期安在哉?

虎谷耕田 编辑

平野牢籠盡,荒畬片段餘。躬耕度朝夕,還似孔明廬。

漢浦弄月 编辑

日落沙逾白,雲移水更淸。高人弄明月,只欠紫鸞笙。

婆城望雨 编辑

天意應生物,農功在及時。碧潭龍臥久,一起竟何遲?

長興拾栗 编辑

秋風初瑟瑟,栗[23]漸纍纍。獨往吾曾記,金丸落地時。

注邑尋梅 编辑

賦詠逼眞少,栽培離俗多。最憐荒僻處,寂寞伴姮娥。

八詠驪江 编辑

崔淑精詩:江雨乍晴霽,江水忽已滿。風回縠紋長,日出魚鱗散。世累雖未湔,塵纓聊可澣。白鷗本無事,群飛戲淸暖。何當謝拘束,浩蕩爲爾伴?

徐居正詩:人生百年內,百年亦不滿。況嬰塵網中,何能任蕭散?瞻彼驪江水,水淸纓可澣。我無適俗韻,不隨時冷暖。老矣謝簪笏,行與赤松伴。

渡舟 编辑

崔淑精詩:泛泛小孤舟,長年橫渡頭。迎南又送北,濟人無少休。波濤起山嶽,煙雨迷汀洲。不繫亦不纜,悠悠春復秋。如操傅說楫,可溯銀河流。

徐居正詩:小少遊黃驪,四紀今轉頭。登樓俯長流,慷慨無時休。黃鶴去不返,草萋鸚鵡洲。題詩憶崔侯,傑句傳千秋。君今繼家聲,美名水同流。

八大藪 编辑

崔淑精詩:平林望不窮,一趾連江滸。鬱密百年藤,蒙茸千歲樹。鼪鼯作家鄕,狐兔爲城府。氣色莽蒼蒼,川澤盡詡詡。此中可深藏,恐有古巢父。

徐居正詩:貝多古名藪,盤鬱江之滸。昔我揚航過,繫纜古槐樹。上有神仙宮,下有蛟龍府。緬懷雲夢藪,伯仲可誇詡。我非醒者,獨不見漁父。

甓寺 编辑

崔淑精詩:隔岸有僧舍,金碧輝林端。諸天列下界,世尊安中間。俗客少來往,高僧長自閑。晨昏祝香火,聖壽齊南山。門前甓浮屠,歲遠莓苔斑。

徐居正詩:長江瀉匹練,一徑緣江端。我昔訪甓寺,界淨非人間。燒香普濟眞,歲月雲長閑。未結白蓮社,先到靈鷲山。懷哉李牧老!古碣苔斑斑。

馬巖 编辑

崔淑精詩:穹窿馬巖石,盤礴亦奇怪。江流齕其根,萬古堅不壞。怒濤方蕩潏,分此勢漸殺。孤城賴以完,論功難償債。人看一頑石,吾獨取其介。

徐居正詩:巖以馬爲名,奇奇而怪怪。騰驤自贔屭,堅固亦不壞。海若已悸魄,驚濤此崩殺。我欲鞭作橋,可忘砥柱債?終當鍊補天,高名擅江介。

英陵 编辑

崔淑精詩:園陵正密邇,五雲圍虛殿。禁籞抱山長,松柏連江遍。百靈擁巖谷,祥飆生傘扇。祠官謹洒掃,守臣潔齋薦。二聖降陰騭,豐樂通州縣。

徐居正詩:橋山象設嚴,衣冠藏寢殿。岧嶢金粟岡,蔥蘢佳氣遍。八駿嘶向前,儀衛森傘扇。聖主重園陵,祠官肅陳薦。鼎湖雲漠漠,矯首黃驪縣。

淸心樓 编辑

崔淑精詩:小樓亦瀟洒,下挹長江水。江水去沄沄,遠岫峙累累。三方盡空闊,一望渺千里。岳陽可包羞,黃鶴堪懷恥。珠璣爛壁間,登睹淸塵滓。

徐居正詩:樓高淸我心,其下有流水。綠淨不可唾,可以滌心累。山川鬱相繆,千里又萬里。槌碎黃鶴樓,此語我曾恥。豪哉老元龍!擧擧蛻塵滓。

煙村 编辑

崔淑精詩:閭閻亂撲地,籬落相依着。桑麻一春天,談笑四隣夕。隔壟聽樵歌,臨汀送漁笛。歲稔無飢餓,時淸稀賦役。煕煕復皡皡,同享大平樂。

徐居正詩:使君昔未來,田里不土着。使君旣下車,豐穰煙火夕。左右飧又粥,村謳雜農笛。去月減官租,今月蠲軍役。擊壤歌衢樽,愷悌民所樂。

附录 编辑

  1. 《東國輿地勝覽》「北三」原作「西十」。
  2. 《東國李相國集ㆍ泛小船》「漁」原作「笙」。
  3. 《東文選ㆍ黃驪江泛舟》「到」原作「渡」。
  4. 《東文選ㆍ驪江宴集》「臣」原作「詹」。
  5. 《東文選ㆍ驪江宴集》「學」原作「行」。
  6. 《牧隱藁ㆍ驪江宴集》续有「誦經甓寺報四恩,罷會進酒魚又肥」之句。
  7. 《牧隱藁ㆍ驪江宴集》「成禮」原作「禮成」。
  8. 《牧隱藁ㆍ驪江宴集》「舞一」原作「我此」。
  9. 《牧隱藁ㆍ驪興淸心樓題次韻》「開」原作「歡」。
  10. 《牧隱藁ㆍ驪興淸心樓題次韻》「裙」原作「裾」。
  11. 《靑坡集ㆍ次淸心樓韻》「敞」原作「敝」。
  12. 《東文選ㆍ病後……次稼亭韻》「篙」原作「水」。
  13. 《二樂亭集ㆍ次淸心樓韻》「白」原作「夕」。
  14. 《惕若齋學吟集ㆍ無題》续有「煙霞光杳杳,鍾皷響摐摐。古寺亭臺好,居僧鬢髮厖。拂衣遊上國,颻錫訪南邦。彼佛心難見,渠僧道少雙」之句。
  15. 《惕若齋學吟集ㆍ無題》「虎」原作「鬼」。
  16. 《柳巷詩集ㆍ題高達寺》「二」原作「三」。
  17. 《東國李相國集ㆍ遊馬巖》「雄」原作「權」。
  18. 《東文選ㆍ枕流亭記》续有「大華峯頭玉井蓮是已」之句。
  19. 「令謨之孫」不见于初刊本。
  20. 「仁鈞之孫」不见于初刊本。
  21. 「思平之弟」不见于初刊本。
  22. 「抃之子」不见于初刊本。
  23. 《牧隱藁ㆍ金沙八詠》「子」原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