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06
京畿
编辑古馬韓之域
编辑〈臣按馬韓爲高句麗,辰韓爲新羅,卞韓爲百濟,崔致遠已有定論。此非致遠創爲之說,自三國初相傳之說也。高麗金富軾《地理志》亦以致遠之論爲是。至其中葉,始有以金馬山在百濟之境,平那山在高句麗之境,「平」與「卞」聲相近,遂疑馬韓爲百濟,卞韓爲高句麗。然而未有昌言指之者。及金敬叔編《周官六翼》,敍三韓,則云「高麗幷樂浪、卞韓,百濟幷馬韓、帶方」,至敍三國,則直以高句麗爲馬韓,百濟爲卞韓。一人之言,自相矛盾,何足道哉?
逮于本朝,吉昌君權近與李詹等修《東國史略》,乃斷然以馬韓爲百濟,卞韓爲高句麗。近乃近世大儒,東人擬之蓍蔡,而亦爲是論,以錯亂千載已定之說,未知何謂也。臣反覆考中國及東史,三韓之時,馬韓最大,統五十四國,辰、卞二韓各統十二國,則今益山以南無地可容五十四國矣。意者馬韓王都其南密近於卞韓,而東北則與樂浪、靺鞨、沃沮等封疆相接。其後高句麗東明王起於樂浪而盡有馬韓東北之地,後人稱麗爲馬韓者,蓋以此也。
《後漢書》載「弁辰在辰韓之南,亦與倭接」,又曰:「弁辰與辰韓雜居,衣服、居處、言語、風俗同。」不曰弁韓而曰弁辰,是雖懸聞之稱,亦可以知二韓之相隣附也。新羅赫居世十九年,卞韓以其國來降。其後,百濟旣滅馬韓,兵力强盛,蠶食新羅卞韓舊地,智異山以西盡爲所幷。後人稱濟爲卞韓者,蓋以此也。乃之何近惑於金馬、平那之說,謂馬韓在百濟封域之中,遂以爲百濟乎?且《唐書》所云「卞韓苗裔在樂浪之地」者,蓋言卞韓之系出自樂浪耳。金富軾猶謂非實錄,近之論顧引以爲證,而乃去「苗裔」二字,直云「卞韓在樂浪之地」,何也?又其言曰:「《後漢書》謂卞韓在南者,蓋自漢界遼東之地而云爾,非謂卞韓在辰、馬二韓之南。」信如是,則其所云馬韓在西者,亦可謂之在遼東之西乎?
《周官六翼》記高麗世祖說弓裔之言:「大王若欲王朝鮮、肅愼、卞韓之地,莫如先占松嶽」,注云「今西京,古之卞那京。故曰卞韓」,此尤謬妄。以卞韓爲西京,則朝鮮更指何地?後日裔之用兵,自羅州始,則世祖所謂卞韓指百濟也審矣。《三國遺事》謂「麗地自有馬邑山,故名馬韓;濟地自有卞山,故云卞韓」。今平壤府有馬邑山,扶安縣有邊山,則《遺事》之云,恐或有徵。是書未知誰作,亦出於高麗中葉以後,其所紀載皆荒誕不經,不足取信。然於辨三韓之說,則證據甚明,欲志東方地理者,固宜參觀。臣故謹因致遠舊說,以京畿、忠淸、黃海等道係于馬韓舊域,以全羅道係于卞韓舊域云。〉
高句麗、百濟分據其地,後皆爲新羅所幷。高麗成宗十四年,改皇都爲開城府,管赤縣六、畿縣七,又分境內爲十道,以楊州、廣州等州縣隷關內道。顯宗九年,罷開城府,以貞州、德水、江陰三縣屬開城縣,以松林、臨津、兎山、臨江、積城、坡平、麻田屬長湍縣,直隷尙書都省,謂之京畿。文宗十六年,復陞開城縣爲府,又割西海道平州,屬牛峯郡以隷之。忠烈王三十四年,別置開城縣令屬于府,使掌城外。忠肅王元年,定爲楊廣道。恭讓王二年,始分京畿爲左、右道,以長湍、臨江、兎山、臨津、松林、麻田、積城、坡平爲左道,開城、江陰、海豐、德水、牛峯爲右道。又依文宗舊制,以楊廣道漢陽、南陽、仁州、安山、交河、陽川、衿州、果州、抱川、瑞原、高峯,交州道鐵原、永平、伊川、安峽、漣州、朔寧隷左道,以楊廣道富平、江華、喬桐、金浦、通津,西海道延安、平州、白州、谷州、遂安、載寧、瑞興、新恩、俠溪隷右道,各置觀察黜陟使,以首領官佐之〈首領官四品爲經歷,五品以下爲都事〉。本朝太祖三年甲戌,定都漢陽。明年乙亥,以平州、遂安、谷州、載寧、瑞興、新恩、俠溪距新都道遠,還西海道;以廣州、水原、楊根、雙阜、龍駒、處仁、利川、川寧、砥平來隷,廣州、水原所領郡縣爲左道,楊州、富平、鐵原、延安所領郡縣爲右道。七年,又割忠淸道振威縣隷左道。太宗二年壬午,合兩道,號京畿左右道,只置觀察使、首領官各一人。十三年癸巳,酌四方道里遠近,以延安、白州、牛峯、江陰、兎山還隷豐海道,伊川隷江原道,割忠淸道驪興府,安城郡陽智、陽城、陰竹縣及江原道加平縣來隷,合左、右道,只稱京畿觀察使,俄改都觀察黜陟使。世宗十六年,以安峽移屬江原道。世祖十二年,都觀察黜陟使改稱觀察使,省經歷,只置都事〈他道同〉。領牧四,都護府七,郡七,縣十九。
官員
编辑觀察使
编辑一人,從二品。
兵馬節度使
编辑一人,從二品,觀察使兼。
水軍節度使
编辑一人,正三品,觀察使兼。
都事
编辑一人,從五品。
審藥
编辑一人,從九品。
檢律
编辑一人,從九品。
〈○已上各品,諸道同。〉
廣州牧
编辑東至楊根郡界二十五里,至驪州界七十五里。南至利川府界七十四里,至陽智縣界八十五里,至龍仁縣界四十三里。西至果川縣界良才驛二十七里,至安山郡界七十六里。北至楊州界十里。距京都四十一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南漢山城。始祖溫祚王十三年,自慰禮城移都之。近肖古王二十六年,又移都南平壤城〈今京都〉。及唐蘇定方攻滅百濟,唐師還,新羅漸收其地,改南漢山城爲漢山州,又稱南漢山州。景德王十五年改漢州。高麗太祖二十三年改今名。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節度使,號奉國軍,隷關內道。顯宗三年廢爲安撫使,九年定八牧,復爲牧。本朝因之,世祖時置鎭。
鎭管
编辑牧一
编辑驪州。
都護府一
编辑利川。
郡一
编辑楊根。
縣五
编辑砥平、陰竹、陽智、竹山、果州。
官員
编辑牧使
编辑一人,正三品。諸牧同。兼兵馬僉節制使,諸道、諸鎭同。
判官
编辑一人,從五品。兼兵馬節制都尉,諸道、諸鎭同。
敎授
编辑一人,從六品。諸道都護府以上同。
新增燕山十一年,州人有亂言者,革本州,今上初復舊。六年以州凋弊,革判官。
郡名
编辑南漢山、漢山州、漢州、淮安、奉國軍。
姓氏
编辑本州李、尹、石、韓、安、金、池、素。
盧、張、朴〈竝屬〉。
風俗
编辑尙騎射,讀書史
编辑《隋書》:「百濟俗尙騎射,讀書史,能吏事,亦知醫藥、蓍龜、占相之術。」
婚娶之禮,略同於華
编辑同上。
以兩手據地爲敬
编辑同上。
衣服潔淨
编辑《南史》。
三年居服
编辑《北史》:「父母及夫死者,三年居服,餘親則葬訖除之。」
形勝
编辑漢水之南,土壤膏腴
编辑百濟始祖溫祚之言。見古跡下。
三面皆高山
编辑李穀《淸風亭記》。
山川
编辑黔丹山
编辑在州東七里。鎭山。
淸溪山
编辑在州西五十里。又見果川縣。
大母山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
日長山
编辑在州南五里。一云南漢山。
早谷山
编辑在州東三十里。一云草洞山。
門懸山
编辑在州南四十五里。
穿川峴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
〈○僧禪坦詩:關山迢遞路盤回,行近楊州眼漸開。多謝三山如有素,慇懃百里過江來。〉
靈長山
编辑在州南二十里。
雲吉山
编辑在州東三十里。
修理山
编辑在州西六十里。又見果川縣。
大海山
编辑在州南五十里。
軍月羅山
编辑在州東十五里。
元寂山
编辑一名無寂山。在州東六十里。
大雙嶺
编辑在州東四十里。
小雙嶺
编辑在州東四十五里。
佳亇嶺
编辑在州東四十五里。安成宗御胎。
梨嶺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安今上御胎。
楸嶺
编辑在州南四十七里。
望月峯
编辑在州西十里夢村。
〈○徐居正詩:長風飽帆漢水急,山中歸來酒初熟。枯腸得酒亦易醉,雙耳嗚嗚興自足。移樽飛上夢山顚,偸眼東峯待新月。新月瀲灩生雲端,氷輪無角金波纈。須臾懸在天中央,九州四海皆淸光。擧杯問月月不應,顧兔笑我多淸狂。古人愛月皆儒仙,騎鯨寥廓猶千年。赤壁何時舞玄鶴?伯仲豪氣天下先。一樽衮衮江無窮,今人古人將無同?五夜深深月不落,四佳醉老頭半白。〉
仇叱浦
编辑在州西九十里。
梨串浦
编辑在州西八十八里。
助布坪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舊牧場。
炭川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入三田渡。
小川
编辑在州東三十里。入渡迷津。
禿浦
编辑在州北十一里。渡迷津下流。又見楊州。
〈○李穡詩:禿浦沙頭暝色來,遠山平野勢逶迤。舟人解纜隨流下,月白楊州恰得詩。〉
洗姑灘
编辑在州西十五里。廣津下流。
〈○徐居正詩:江邊洗姑顔如花,小少澼洸爲生涯。朝洗白足如雪色,暮洗白腕[1]如霜華。朝朝暮暮洗復洗,一身自潔心自多。澡白白於氷繭絲,夜夜白月鳴寒梭。織成纖縞裁爲衣,細於蛟綃輕越紗。江之水淸且漪,日日澡雪無休時。洗罷淡粧照水底,素娥讓潔羞江妃。忽有狂風天地黑,塵沙漠漠迷所之。蒼黃顚倒泥潦中,玉質已誤衣復緇。小娘出門待姑歸,姑洗姑洗來何遲?姑歸小娘拍手笑,醜惡不是吾家施。小娘年紀纔十三,當時見事猶兒癡。小娘小娘莫笑姑,此恨他年汝或知。〉
渡迷津
编辑在州東十里。楊根郡大灘龍津下流,其北岸號渡迷遷。東指奉安驛,石路縈紆七八里,新羅方言多以水崖石路稱「遷」。後倣此。
〈○高麗韓脩詩:日華乍動風來軟,天影遠涵帆去閑。回首殷勤別三角,月輪未半我當還。
○權遇詩:山腹蜿蜒棧道斜,行行盡處有人家。天寒日暮風吹緊,回首長江浪作花。〉
廣津
编辑在州西十八里。禿浦下流。又見楊州。
三田渡
编辑在州西十八里。詳漢城府。
土産
编辑絲、麻、磁器〈每歲司饔院官率畫員,監造御用之器〉、陶器、銀口魚、訥魚、錦鱗魚、蟹。
烽燧
编辑穿川峴烽燧
编辑南應龍仁縣寶蓋山,北應京都木覓山第二烽。
樓亭
编辑淸風樓
编辑在客舘東北。古淸風亭,牧使洪錫改構爲樓。
〈○李穀亭記:至正己丑夏四月,覲省還鄕,行次樂生驛。廣牧白君和父走書而邀之,且曰:「官舍之北,得古淸風亭[2],作四柱屋,實一州之勝,請記之。」余行忙,姑復之曰:「後當如京,可一至而寓目焉,爲記未晩也。」明年至廣,則白君已召還,而李君某代任半歲矣。時方酷熱,氣息如縷,乃登所謂淸風亭,倚柱而披襟,精神淸爽,毛髮蕭颯,如蟬蛻溷濁而出乎塵埃之外。
李君置酒,從容言曰:「四柱之制,簡則簡矣。朝夕陽暉,東西雨脚,坐客病焉。余翼其兩旁,而作南榮各五尺,北亦如之,稍廣且深。旣圬而將丹碧之,而子適至,盍擧觴落之而書歲月以志?」余旣許白君矣。乃問亭之廢幾年,而父老無有知之者,則今之起廢實同於創新。《春秋》書作,有謂不宜作者,又謂魯長府何必改作,聖人垂敎之意微矣。余觀廣之爲州,三面高山,北雖曠遠,地勢夷下,公廨民居如在井底。賓客之來,寧病于卑陋,而不知跬步之間有此爽塏,則此亭之作,當不在貶例。余於是書。若夫淸風之義,白說盡之,余不復贅。白君,同年;李君,執友,爲政俱有廉勤聲。
○權湛詩:風撼薔薇已謝花,綠陰滿地恨何多?少年歌舞一樓月,十載歸來兩鬢華。〉
無盡亭
编辑在州西十五里。花山君權攀別墅。
〈○崔恒詩:天慳異境屬豪雄,無盡奇觀盡漢東。春雨海鷗凭檻外,夕陽霞鶩引盃中。儻來竹帛名何益?老去溪山興叵窮。倒跨蹇驢隨處好,知閑倦鳥若爲同。綠蓑扶醉從漁父,白氎高歌伴牧翁。自是不歸歸便得,愧余空憶五湖風。〉
狎鷗亭
编辑上黨府院君韓明澮構亭於豆毛浦南岸,奉使入大明,請名於翰林學士倪謙,謙命以「狎鷗」而爲記。其後乙未歲,又奉使入大明,求詩於搢紳。武靖侯趙輔等以謂「此狎鷗亭主人也」,共贈以詩,亭名遂聞於中朝。
〈○倪謙記:朝鮮王城之南十數里,有水曰漢江。其源出自金剛、五臺二山,而會爲長江,西流以入於海。予昔奉詔往使其國,嘗至江上,登樓讌詠,又放舟江中,溯沿爲樂。見其涯岸弘闊,波濤浩渺,風帆往來,沙鳥上下,襟懷軒豁,景趣無窮,怳若置身滄溟[3]漢、沔之間,而忘其身之寓於東方也。別來十[4]載,每遐想江皐風致,未嘗不神俱往也。
天順改元之冬,朝鮮吏曹判書韓公明澮承其國命,來陳封事。公舊闢別墅於漢江之涘,構亭其間而未之名也。以予嘗駐節經遊,知其勝槪,伻來問名於予,因屬言以記。予爲名之曰「狎鷗」,而復之曰:「鷗,水鳥之閑者也。滅沒江海之中,飛翔洲嶼之上,非人可畜之物也,而胡爲能狎之乎?然色斯擧矣,翔而後集,鳥之見幾者如此。故海翁旦之海上,鷗之至者以百數,以其無幾也;及欲取而玩之,乃舞而不下,以其幾動也。惟無幾心,則鷗自相親而可狎矣。公長身玉立,儀度秀偉,仕於藩國,著甄別公明之才;使於天朝,謹服順敬畏之禮。則還國也,柄用方隆,何可[5]鷗之狎乎?不知萬物之情必無幾心而後相感,萬事之理必無幾心而後相成,不可使有一毫私意寓焉。幾心誠無矣,則立於朝也,人莫不樂與之親;登斯亭也,鷗莫不閑與之狎。至若富貴利祿固將漠然,若無繫於己,斯非造道之高者乎?亭以是名,蓋亦宜也。昔宋韓魏忠獻公亦嘗以亭名狎鷗,歐陽文忠公贈詩有曰:『險夷一節如金石,勳德俱高映古今。豈止忘機鷗鳥信?陶鈞萬物本無心。』忠獻得詩,喜曰:『永叔知我!』夷夏雖不同,而人心則同;古今雖有異,而吾道不異。予之所望於公者,殆亦若是。未知公之心謂予爲能知否?儻以爲知,則幸以斯言揭諸亭中以爲記。」
○大僕寺丞金湜詩:草亭長對漢江開,彷彿嚴陵舊釣臺。只有白鷗堪作伴,等閑飛去又飛來。
○給事中陳嘉猷詩:一亭瀟灑水雲間,亭外江鷗任往還。盡日相親依碧渚,有時飛近立朱欄。盟深彼此機忠久,公退晨昏趣自閑。莫道猶膺軒冕貴,年來名利已無關。
○給事中張寧詩:水雲深處草亭幽,有客忘機對白鷗。自許功名同散逸,莫將心事學沈浮。綸巾羽扇閑堪語,細雨斜風晩更留。好是曲江樓隱地,相呼相近幾回秋?
○武靖侯趙輔詩:幽亭高俯大江東,鷗鳥相忘樂未窮。出沒有時從泛泛,往來無慮自憧憧。閑中賸得煙波趣,靜裏方知造化功。魏國淸風今有繼,獨慙吟詠愧歐公。
○定西侯蔣琬詩:達人好幽靜,結亭芳渚間。輪蹄迥相隔,淸風時往還。有鳥貞玉姿,相對足怡顔。點雪靑山破,眠沙綠蘚斑。波平任浮沒,和鳴亦𠴨𠴨。盟同歲月久,機與白雲閑。凡鳥恥相竝,逍遙出塵寰。魏國今千載,高風良可攀。
○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王鉞詩:水雲鄕裏草亭幽,亭上人如水上鷗。塵世百年無此樂,煙波萬頃有何愁?歐陽子已經題品,忠獻公嘗愛退休。物我兩忘心境寂,閑中消息勝封侯。
○兵部尙書項忠詩:孤亭綠水濆,身與白鷗群。宦業已如夢,閑心恰似雲。波光澄簟色,荷氣雜爐熏。欲寄海翁語,忘機輸此君。
○兵部左侍郞滕昭詩:小亭新築傍漁磯,每愛群鷗坐不歸。細浪輕風還泛泛,孤萍斷挭自依依。鉤懸香餌爭相啄,棹發鳴桹竟不飛。借問海翁何得此?由來物我共忘機。
○吏部左侍郞劉斐詩:幽亭瞰江滸,江水淸且深。端居屛氛雜,物理窮幽尋。題彼波上鷗,幽閑同我心。相親浩容與,因之發孤吟。緬懷松雪翁,千載有餘音。
○戶部郞中李炯然詩:新構茅亭近碧潯,野鷗來往意偏深。常依小艇看垂釣,時近幽窓聽鼓琴。共老煙波應有約,相忘湖海總無心。嗟予貪戀明時治,莫怪盟寒久不尋。
○兵部郞中于冕詩:罷政歸來萬慮休,閑亭日日近沙鷗。人間謾說多機事,我獨無心任去留。
○兵部員外郞張汝弼詩:坐老春風杜若洲,白鷗忘我我忘鷗。更無一點機心在,雲自悠揚水自流。
○翰林修撰羅璟詩:世謂忘機人,嘗愛忘機鳥。人與鳥相忘,朝夕結盟好。于焉構斯亭,巋然臨江表。瀟灑非沈香,景趣奪天巧。淸奇映翠微,沙漠雲霞繞。一逕入湘筠,往來車馬少。煙迷湖水漪,市遠人不到。月色浸寒波,風光凝碧藻。極目向長天,四顧靑山小。誰識忘機儔?自號忘機老。閑吟忘機詩,醉臥忘機草。不是忘機人,安得忘機早?
○敎諭鄔可立詩:一亭幽敞海東濱,深喜群鷗日我親。飛拂酒筵渾不避,立當水檻似能馴。滄波泛惜霜毛重,靑草眠看雪點新。與物結盟殊脫俗,從知異國豈無人?
○進士秦昇詩:隱隱孤亭對碧流,海鷗忘我我忘鷗。沙晴穩傍橫欄睡,雲煖常巡曲檻遊。被月沈時金鏡靜,踏波起處玉花浮。豪來投棹春煙外,幾度雙雙馴釣舟?
○會稽陳贄詩:夙志尙沖曠,華構臨江滸。暇日此徜徉,悠然豁襟宇。鮮霞滉漣漪,澄流遶窓戶。鷗鳥何從來?群然聚汀渚。翩翩翔雪翎,皎皎粲霜羽。忽爾散亂飛,千片梨花舞。傍簷時往還,浴波恣容與。鳧鷖迥莫倫,鵷鷺庶堪侶。高人誠樂哉!玩玆得深悟。彼此兩忘機,相見絶纖慮。機心如稍萌,倏焉卽騫擧。所以君子心,與物恒無迕。
○戶部郞中祁順詩:瀟灑衡茅漢水東,主人情與白鷗同。尋盟肯負沙邊侶,易慮深慙海上翁。野渡浮沈千頃浪[6],釣船來往一絲風。相門德業光前後,不但名亭比魏公。
○申叔舟詩:上黨韓侯字子濬,結髮同遊讀書史。壯志落落不拘束,幽尋孤逝寄山水。董帷十載抱遺經,靑衫末寮徒爾耳。丈夫有志終有爲,一朝草廬風雲起。隆中高臥不可得,鵾鵬變化眞頃刻。手搏日轂回天步,旋乾斡斗唯指顧。勳名煥赫在一身,蕭張寇鄧不須數。軒冕儻來非所期,年華易逝苦不駐。生平雅懷屬林泉,爲起高構臨江邊。知心唯有白鷗鳥,飛鳴相逐同悠然。捐玦遺佩紉蘭芷,一江煙水自瀰瀰。功成名遂厭紛華,日夕幽思江之汜。勳業不但在東土,盛媺自爾播同軌。中朝儒老競奮筆,爲君鋪張恣稱美。世上簪纓空紛紛,男兒到此方云云?大東蒼生望霖雨,詎能置子鷗鳥群?嗟爾鷗鳥莫相惱!聖主隆眷唯倚君。
○安止詩:韓公雅趣愛淸閑,每向江亭喜往還。只伴漁翁垂雪鬢,肯憐歌妓整雲鬟。鷗馴階下澄澄水,螺列汀邊點點山。社稷殊勳庸詎說,不妨隨意俯蒼灣。
○成任詩:捧日天衢照八垠,功名落落上麒麟。嵒廊已展經綸手,却伴沙禽戲水濱。
○簪笏從容出鳳樓,等閑身世寄滄洲。傍人謾作漁樵看,不識當朝第一流。
○李承召詩:狎鷗亭在山之幽,下有澄江萬古流。相公暇日來夷猶,登山臨水心悠悠。功名蓋世足封留,富貴儻來如雲浮。身閑疑是泛虛舟,忘機可狎江邊鷗。白鷗飛來戲長洲,刷羽弄影鳴相酬。有時驚起過江頭,隔岸風送《滄浪謳》。相公憑欄興不收,乾坤萬里入雙眸。川泳雲飛各自由,江上百物無閑愁。風風雨雨順箕疇,南村北村桑麻稠。公能致此大平休,所以晩得逍遙遊。君不見蟠虯一起澤九州,三農鼓舞歲有秋。歸來却與魚蝦儔,抱珠熟睡幽幽湫。
○李文炯詩:華構高臨漢水濱,城南咫尺隔紅塵。蘭舟泛月煙橫浦,柳店叉魚雨暗津。野外山光如列戟,檻前波影喜搖人。安劉大業傳靑史,歸臥滄洲白鳥親。
○崔敬止詩:三接慇懃寵眷優,有亭無計得來遊。胸中政使機心斷,宦海前頭可狎鷗。〉
學校
编辑鄕校。在州西二里。
〈○鄭以吾詩:斯文不墜垂千祀,善俗應多出一鄕。〉
驛院
编辑慶安驛
编辑在州南五十里。丞之本道屬驛七:德豐、楊花、新津、安平、阿川、吾川、留春。
〈○丞一人。
○高麗恭愍王避紅賊南奔,至此驛。中郞將林堅味言於宰樞曰:「賊已入京都,臨津以北,非我有也。請徵諸道兵討之。」宰樞不應,卽涕泣白王。王曰:「其如倉猝何?」遂奔福州。〉
奉安驛
编辑在州東三十里。
〈○權近詩:古驛亭開茂樹間,晩涼來憩覺身安。山林僻處民居少,廚傳稀時吏役閑。崖路俯江誰鑿險,溪流激石自生寒。我來莫道無供給,馬飽靑芻尙厚顔。〉
樂生驛
编辑在州南四十五里。
德豐驛
编辑在州北五里。
下津站
编辑在州西二十里。
沙平院
编辑在漢江南岸。
〈○李奎報詩:疲馬行遲路阻脩,卸鞍聊復此淹留。征騶滿道初嫌鬧,獨鶴號林始愛幽。萬丈飛橋虹繚尾,千艘列舸鷁騈頭。故人不見增惆悵,落日茫茫莫傍樓。
○落帆江口久踟躕,俯鑑澄波默數鬚。草合岸邊纔沒鶴,潮來江[7]際似迎鳧。篙工坐識水深淺,沙戶能占風有無。急覓霜縑須畫去,一雙閑鴨睡殘蘆。〉
板橋院
编辑在州南四十五里。
東陽院
编辑在州西五十里。
末乙川院
编辑在州南五十里。
黃橋院
编辑在州東二十里。
雙嶺院
编辑在州東五十里。
金尺院
编辑在州東六十里。
利夫院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
鳳獻院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
芚入院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
大也院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
渡迷院
编辑在渡迷遷。
仁德院
编辑在州西四十五里。
沙斤乃院
编辑在州西五十五里。
鄭金院
编辑在州西二十五里。
廣津院
编辑在廣津北岸。
佛宇
编辑神福禪寺
编辑李穀有《重營記》。
奉水寺
编辑俱在漢山。
修理寺
编辑在修理山。
藥井寺
编辑在漢山。
百種寺
编辑在州北二十里。
水鍾寺
编辑在早谷山。
〈○徐居正詩:秋來雲物易悽悽,宿雨連朝水拍堤。下界煙塵無地避,上方樓閣與天齊。白雲歷歷誰堪贈?黃葉飛飛路欲迷。我擬往參東院話,莫敎明月怪禽啼。
○龍津江上古伽藍,石徑崎嶇入翠杉。憶昔屢邀靈運過,至今猶阻遠公談。溪邊呪鉢龍應伏,石上翻經虎更參。白幭靑鞋吾亦在,相逢一笑虎溪南。〉
伯仲寺
编辑一名巖寺。在下津站東。
〈○徐居正詩:招提架蒼巘,何日側金開?落葉無人掃,空堂有客來。山形臨水斷,水勢觸山迴。坐共高僧話,胸襟自不埃。〉
奉恩寺
编辑在楮島南。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州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州南七里。
厲壇
编辑在州北。
陵墓
编辑獻陵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大母山之陽。太宗恭定大王陵,元敬王后附葬。
〈○卞季良碑銘:天之將降大任於有德也,必生聖子神孫,以開景運,以永洪祚。我朝鮮太祖康獻大王之興也,以我太宗爲子,以我殿下爲孫,噫戲盛矣!豈人爲之所能及哉?天也!其與商家賢聖君之繼作,周家大王、王季、文、武之相承,何以異哉?臣謹按璿源,李氏,全之望姓。司空諱翰仕新羅,娶宗姓之女。六世而至諱兢休,始仕高麗。十三世而至皇玄祖穆王,入仕元朝而長千夫。四世襲爵,咸能濟美。元政旣衰,皇祖桓王還事高麗恭愍王,積功累仁,其來久矣。我神懿王太后以至正丁未五月辛卯,誕太宗于咸興府厚州私第,我太祖之第五子。生而神異,稍長,英叡絶倫,好讀書,學日進,年未冠,中高麗科第。時政散民離,國勢杌隉,慨然有濟世之志,太祖愛之異諸子。嘗以書狀官,偕侍中李穡朝京師,累官至密直司代言。
洪武辛未九月,神懿王后薨,廬于齊陵之側,欲終三年。壬申春,太祖西行,遘疾而還,來侍湯藥。恭讓之臣乘隙謀傾,勢甚急。太宗應機制變,討除渠魁,群謀瓦解。秋七月,與諸將相倡以大義,推戴太祖,化家爲國,封靖安君。甲戌夏,高皇帝命遣親男入朝,太祖以我太宗通經達禮,最賢諸子,卽遣應命。旣至,敷奏稱旨,優禮賜還。戊寅秋八月,太祖不豫,權臣朋家聚黨,有欲挾幼擅政以肆己志者,禍發斯迫,太宗炳機殲除。時宗親、將相皆欲請冊我太宗爲世子,太宗牢辭,推尊恭靖,上請太祖,冊封世子,以定宗社。九月丁丑,太祖以疾未瘳,禪于恭靖。建文庚辰正月,逆臣朴苞謀戕同氣,陰誘芳幹父子,稱兵爲亂。太宗勒軍平之,誅苞,餘悉釋,安置芳幹,不廢懿親。恭靖以無嗣,且謂開國定社皆我太宗之績,冊爲世子。冬十有一月,亦以疾傳位于我太宗,遣使請命。明年辛巳六月,建文遞遣通政寺丞章謹等奉誥命、印章來,封我太宗爲王。冬,遣鴻臚寺行人潘文奎來,賜冕服,秩視親王。歲壬午,今皇帝卽位,遣左政丞臣河崙賀登極,帝嘉忠誠。明年癸未四月,賜以誥印,遣都指揮使高得等來,仍封爲王。秋,遣翰林待詔王延齡來,錫衮冕九章、錦段紗羅、書籍,太祖錦段紗羅,元敬王太后冠袍、錦段紗羅,各有差。自時厥後,帝賚荐至,無虛歲矣。歲乙酉,以漢陽太祖所都,排群議而還。歲丁亥,帝語朝正使臣曰:「朝鮮國王至誠事大。」自後每當使臣之至,輒稱至誠。
戊子五月,太祖晏駕,哀慕罔極,居于諒闇,喪葬以禮。遣使告訃,帝震悼罷朝,遣禮部郞中林觀等賜祭大牢,贈諡康獻,又勅太宗賜厚賻。壬辰冬,有以王氏之裔隱於民間者上言,攸司請誅之。太宗曰:「帝王之興,自有天命。誅王氏之後,非我太祖本意。」乃下敎曰:「王氏之後存者,俾之各安生業。」甲午六月日,甘露降于咸興府月光仇未里及定平白雲山,明年乙未四月,甘露又降咸興府德山洞,吾東方前古所未有也。政府俱進箋賀,不受。戊戌六月,以世子禔敗德,廢之,封讓寧大君。以我殿下聰明孝悌,好學不倦,國人屬望,冊封世子以聞,帝兪允。是年八月,禪于我殿下,遣使請命。十有一月,我殿下奉冊寶,獻號曰聖德神功上王。明年己亥正月,帝遣鴻臚寺丞兪泉等奉誥命,封我殿下爲王。五月,對馬島倭犯邊,殺掠軍士,命領議政臣柳廷顯及長川君臣李從茂等,以舟師往討之,島倭納款如舊。八月,帝遣使賜宴,勅書略曰:「王至誠篤厚,祗事朝廷,一德一心,終始不怠。能簡賢命德,俾宗祀有託,以副國人之望。」又賜宴我殿下,勅書略曰:「爾父篤厚老成,祗敬天道,忠順之誠,愈久不替。」九月,恭靖王卽世,服斬衰,終易月之制,遣使告訃。明年四月,帝遣使致祭,賜諡恭靖。是年春,我殿下率群臣請上太上王之號,不允。
秋七月,元敬王太后薨,以我殿下哀毁過禮,命從易月之制,殿下涕泣固辭,乃命葬後釋服,白衣終制。九月壬午,葬太后于廣州治之大母山,陵曰獻。辛丑秋九月,我殿下奉冊寶獻太上王之號。十月,稟太宗命冊封元子文宗諱爲世子。太宗以不世之資,緝煕聖學,孝悌通於神明,誠敬格于宗社。事大則天子稱其至誠,交隣則倭邦服其有道,欽天恤民,崇儉節用。先德禮而愼刑罰,進忠直而黜奸邪,闢異端而禁淫祀。酌古今以定制度,昭文敎而嚴武備,積弊悉革而庶績咸煕,四境按堵而民安物阜。帝王之道,嗚呼盛哉!宜其紆帝眷之隆而再獲甘露之上瑞矣。
壬寅四月,始不豫,越五月丙寅,薨于離宮。我殿下不勝哀痛,三日徹膳,群臣涕泣請進膳,竟不許。定爲三年之喪,不用易月之制。太宗春秋五十六歲,在王位十有九年,居閑頤養五年,而弓劍忽遺。大小臣僚下至僕隷,莫不夫聲號哭,愈久愈哀,如喪考妣。嗚呼痛哉!以是年九月初二日丙辰,上尊號曰聖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廟號太宗。初六日庚申,合葬于元敬王太后之陵,遺命也。及訃聞,帝哀慟輟朝,遣禮部郞中楊善等賜祭,其文略曰:「惟王篤厚至誠,聰明賢達,敬事朝廷,忠順之心,終始不替。訃音遠聞,良深感悼。」又賜誥命,諡曰恭定,又賜殿下賻優厚。蓋我太宗功德之盛及我殿下孝誠之至,前後相承,克享天心,故於終始之際,寵異之典,如此其備至矣。
中宮元敬王太后姓閔氏,驪興世家。自高麗門下侍郞平章事文景公諱令謨,六世而至皇高祖諱宗儒,相毅陵,位都僉議侍郞贊成事,諡忠順。忠順生皇曾祖判密直司事諡文順諱頔,文順生皇祖大匡、驪興君諱抃,大匡生皇考純忠同德贊化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驪興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學、領藝文、春秋館事諡文度諱霽。母宋氏,封三韓國大夫人,高麗重大匡、礪良君諱璿之女。積善流慶,是生淑德,聰慧異常,將笄擇配,來嬪我太宗。太宗少有濟世之志,留心經史,不事家産,太后能儉於治家,謹於主饋,以勉其功。敎誨多男,俾順義方;禮遇妾侍,克盡婦道。洪武壬申,封靖寧翁主。戊寅,太宗定社之際,勢甚孤危,太后盡心輔贊,以濟大事。庚辰春,封貞嬪。其年冬,太宗卽位,封靜妃。永樂癸未,帝賜冠袍,自是年至丁酉,累受帝賜凡五。戊戌冬,我殿下獻號曰厚德王大妃。庚子九月,上諡元敬王太后,春秋五十六歲。太后稟幽閑貞靜之德,克配太宗,以專內治,二十年間,壼儀肅穆。又誕聖子,俾主宗社,以享榮養。及薨,嬪媵妾侍莫不盡心悲痛,婦則母儀其至矣乎!誕四男四女:我殿下居三。長卽禔;次曰�,封孝寧大君;次曰�,封誠寧大君,先卒。女長貞順公主,下嫁淸平府院君李伯剛,非一李也;次慶貞公主,下嫁平壤府院君趙大臨;次慶安公主,下嫁吉昌君權跬,亦先卒;次貞善公主,下嫁宜山君南暉。懿嬪權氏生一女貞惠翁主,適雲城君朴從愚。昭惠宮主盧氏生一女,幼。信寧宮主辛氏生三男七女:男長䄄,封恭寧君,餘幼。女長貞信翁主,適鈴平君尹季童;次貞靜翁主,適漢原君趙璿;次淑貞翁主,適日城君鄭孝全;餘皆幼。宮人安氏生一男三女,皆幼。金氏生一男�,封敬寧君。高氏生一男,崔氏生一男一女,李氏生一男,金氏生一女,皆幼。我中宮恭妃沈氏,門下侍中諱德符第四子溫之女,誕四男二女:男長卽世子,餘皆幼。讓寧娶金漢老之女,生三男一女,皆幼。孝寧娶前判中軍都摠制府事鄭易之女,生四男[8],皆幼。誠寧娶前全羅道都觀察使成抑之女,無子。貞順公主生一女,適龍驤侍衛司護軍李季疄,亦非一李。慶貞公主生四女:長適敦寧府丞安進,次適幼學金仲淹,餘幼。慶安公主生二男:長聃娶漢城少尹鄭淵之女,次幼。貞善公主生二男一女,皆幼。敬寧娶戶曹參議金灌之女,生二男,皆幼。恭寧娶兵曹參判崔士康之女,生二女,皆幼。臣竊觀我太宗之盛德隆功,固已高出於百王之上矣,而配匹之賢,內助之功,又有可與蜀、塗、莘、摯同符而儷美者矣。群臣咸願刻銘于陵之神道碑,昭示永世。
殿下以命臣季良,臣季良承命祗慄,不敢辭,謹拜手稽首而獻。銘曰:天眷海東,降我太宗。亹亹太宗,盛德在躬。推戴聖父,克集大功。乃覲帝庭,敷奏從容。優荷叡恩,保我黎元。炳幾靖亂,適長是尊。雖値鬩墻,友愛惟惇。孝悌之至,從古罕聞。惟德之厚,維功之懋。天鑑孔昭,式申保佑。煌煌金寶,輝映前後。帝誥荐臻,我乃寵受。祖訓惟服,還于漢北。制作禮樂,煥乎郁郁!遭喪居廬,哀慕罔極。以葬以祭,古典是式。祗事朝廷,帝稱至誠。肅肅承事,感于神明。交隣有道,倭邦來廷。存卹王裔,俾遂其生。中外乂安,垂億千齡。浥浥甘露,歲降咸府。廢昏命德,以作民主。期享永年,父臨下土。何促賓天?一疾莫愈。哀哀聖子,痛悼無比。徹膳三日,不勝摧毁。凡百喪事,維禮之履。帝聞痛悼,遣使以祀。贈諡褒崇,賜賻優隆。恤典之備,喜溢臣工。思齊太后,允也肅雝。密贊定社,克配亶聰。篤生聖哲,俾主宗祏。乾健離明,恭定之德。坤厚柔貞,元敬之則。琴瑟以友,藏同其域。子孫振振,于嗟其麟!綿綿宗祀,垂萬億春。臣拜獻詞,刻之貞珉。萬代不磨,照我東垠。
○尹淮碑陰記:恭惟我太宗大王,聖德神功卓冠前古,春秋未高,傳畀聖子,方遂優閑,備享榮養,而弓劍忽遺。我殿下哀毁盡禮,越五月,合葬于元敬王太后之獻陵,遵治命也。陵在廣州治之西大母峯下乾亥之山,乾坐巽向,北距京城三十里許。謹按山來自長白,而南踰數千里,至尙州之俗離山,折而西北又數百里,至果川之淸溪山,又折而東北負漢江而止,是爲大母山。坤靈停峙,淑氣蜿蜒。噫!天作地藏,以待園陵之吉兆歟?殿下命卽陵之巽方六十三步,樹之豐碑,以記德美,垂輝來今。又命序次開國、佐命、定社功臣姓名,刻諸碑陰。
臣竊惟自古王者之作,必有名世之臣,應時而出,弼成大業。於是有紀功宗、銘彝鼎之典,所以示不朽、傳悠久也。我朝壬申之開創與夫戊寅、庚辰之戡定,實天所以啓太宗以基朝鮮萬億年無疆之祚也。然亦將相忘身委質、贊襄輔佐之力,與有多焉。是宜鐫銘貞石,以示永世,後之觀者尙克知我殿下顯揚光烈、褒獎元勳之至意云。開國功臣:益安大君芳毅、門下侍中裵克廉、平壤府院君趙浚、上洛府院君金士衡、興安君李濟、義安大君和、鷄林君鄭煕啓、靑海君李之蘭、宜城君南誾、花山君張思吉、西原君鄭摠、漢山君趙仁沃、宜寧君南在、淸城君鄭擢、益和君金仁贊、坡平君尹虎、商山君李敏道、戶曹典書趙英圭、復興君趙胖、漢川府院君趙溫、南陽君洪吉旼、玉川府院君劉敞、平城府院君趙狷、平海君黃希碩、興寧府院君安景恭、鷄林君金稇、中樞院副使柳爰廷、星山府院君李稷、寧城府院君吳思忠、安平府院君李舒、漢山府院君趙英茂、完城府院君李伯由、興原君李敷、延城君金輅、高城君高呂、東原君咸傅霖、西原君韓尙敬、上護軍韓忠、驪川府院君閔汝翼。
定社功臣:義安大君和、益安大君芳毅、上黨君李佇、平壤府院君趙浚、上洛府院君金士衡、晉山府院君河崙、漢山府院君趙英茂、完原府院君李良祐、奉寧府院君福根、遞靑海君李之蘭、花山君張思吉、漢川府院君趙溫、延城君金輅、淸城府院君鄭擢、完山府院君李天祐、中樞院副使張哲、鷲山府院君辛克禮。
佐命功臣:上黨君李佇、晉山府院君河崙、漢山府院君趙英茂、鷲山府院君辛克禮、鷄城君李來、義安大君和、完山府院君李天祐、昌寧府院君成石璘、完川君李淑、靑海君李之蘭、漆城君尹抵、義城君金英烈、坡平君尹坤、錦川君朴訔、平陽君朴錫命、長興府院君馬天牧、漢川府院君趙溫、吉昌君權近、鐵城府院君李原、星山府院君李稷、文城府院君柳亮、漢平府院君趙涓、平陽府院君金承、霔麻城君徐益、南陽君洪恕、漆原君尹子當、鷄林君李升商、蓮城君金定卿、利城君徐愈、長川府院君李從茂、永陽君李膺、豐山君沈龜齡、谷山君延嗣宗,沔城府院君韓珪、煕川君金宇、越川君文彬、礪山府院君宋居信、贈同知中樞院事金德生。〉
宣陵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學堂洞。成宗大王陵。
平原大君墓
编辑在州南十八里。
韓確墓
编辑在州東三十里。
臨瀛大君墓
编辑在州南六十里。
廣平大君墓,永順君墓
编辑俱在州西二十五里。
李原墓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
具致寬墓
编辑在州東六十里。徐居正撰碑銘。
崔恒墓
编辑在州東二十里。徐居正撰碑銘。
朴訔墓
编辑在州北二十三里。
李克培墓
编辑在州北十五里。
密城君墓
编辑在州西七里。
徐居正墓
编辑在州西十三里。
鄭昌孫墓
编辑在州西十四里。
吳思忠墓
编辑在州北十一里。
權軫墓
编辑在州東二十里。
孟思誠墓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
劉敞墓
编辑在州北十里。
李克增墓
编辑在州南四十里。
鄭蘭宗墓
编辑在州南七十里。
咸傅霖墓
编辑在州西十二里。
金承霔墓
编辑在州東三十里。
韓繼禧墓
编辑在州南四十里。
魚孝瞻墓
编辑在州北十七里。
鄭陟墓
编辑在州西七里。
李之剛墓
编辑在州北七里。
李繼孫墓
编辑在州西八十里。
李文和墓、李承孫墓
编辑俱在州西三十里。
新增禧陵
编辑在大母山。章敬王后陵。
齊安大君墓
编辑在州南二十六里。
古跡
编辑溫祚王古城
编辑溫祚王十三年,王都老嫗化爲男,五虎入城,王母薨。王謂臣下曰:「國家東有樂浪,北有靺鞨,侵軼疆境,少有寧日。況今妖祥屢見,國母棄養,勢不自安,必將遷都!予昨出巡,觀漢水之南,土壤膏腴,宜都於彼,以圖久安。」七月,就漢山立柵,移慰禮城民戶。九月,立城闕。
日長山城
编辑卽新羅時晝長城。文武王所築,內有六井及溪。周八萬六千八百尺,高二十四尺。石築。
饒呑驛
编辑高麗顯宗九年,契丹來侵。王次廣州,失二后所之,令智蔡文往尋之。至此驛,乃得奉還。王喜爲留三日。
名宦
编辑新羅金大問
编辑聖德王三年,以大問爲都督。
高麗李混
编辑爲參軍。
洪子藩
编辑爲通判。有去後思。
安輔
编辑爲司錄。
金富儀
编辑爲司錄。
張瑄
编辑爲牧。
李世華
编辑高麗因虜寇將遷都,以州中道巨鎭,遣世華出刺。蒙古大兵來圍,百計攻之。世華日夜繕守備,隨機應變,虜遂解圍去。
李瑱
编辑爲司錄。
本朝權軫
编辑爲判官。
崔府
编辑爲牧。
安魯生
编辑爲牧。
南琴
编辑太宗朝,安置讓寧于州,州官不能制,上特以慶昌府尹南琴爲判牧事。
人物
编辑百濟高興
编辑近肖古王時人也。百濟自開國已來,未有以文字記事,高興爲博士,始有《書記》。
本朝安省
编辑登第,官至開城府留後。諡思簡。
李集
编辑本州吏也。高麗恭愍王朝登第。性剛直,不附辛旽。旽欲害之,負其父,逃竄永州。旽伏誅,還京師。仕本朝,官至典校判事。學問高邁,一時交遊李穡、鄭夢周、李崇仁輩皆敬重焉。號遁村,有詩集。
李之直
编辑集之子。登第,官至刑曹參議。
李之剛
编辑之直之弟。登第,官至議政府左參贊。諡文肅。
李之柔
编辑之剛之弟。登第,官至星州牧使。
李長孫
编辑之直之子。登第,官至議政府舍人。
李仁孫
编辑長孫之弟。少登第,歷官至大司憲。以言事切直忤大臣,遷漢城府尹,後再爲戶曹判書。世祖慰諭曰:「憫卿年高。然度支重任,非卿不可。」未幾,由議政府右贊成陞右議政,致仕五年而卒。爲人沈毅,有大略,不喜聲色,不理生産。居位愼密,務遵舊典。諡忠僖。五子皆登第。
李禮孫
编辑仁孫之弟。登第,官至黃海道觀察使。
李克培
编辑仁孫之子。登第,參佐翼功臣,官至議政府領議政,封廣陵府院君。諡翼平。性嚴重,有風儀,識治體。子世弼、世匡,亦登第。
李克堪
编辑克培之弟。再捷科第,世祖朝佐翼功臣,封廣城君,官至刑曹判書。有文名。諡文景。子世佑,登第,官至京畿觀察使。
李克增
编辑克堪之弟。登第,參佐理翊戴功臣,封廣川君。勤謹,治官如家。諡恭長。
李克基
编辑登第,官至工曹參判。精性理之學,性剛正,治官有度。
新增李克均
编辑克增之弟。登第,官至左議政。燕山甲子被殺。
李世佐
编辑克堪之子。登第,官至判書。燕山甲子被殺。
李坫
编辑登第,官至判尹。諡文安。
李蓀
编辑登第,官至贊成。諡胡簡。子粹彦,登第,官至舍人,早歿。
寓居
编辑高麗趙云仡
编辑晩節卜築于州之夢村。一日見林、廉之黨妻女遠配而去,有詩云:柴門日午喚人開,步出[9]林亭坐石苔。昨夜山中風雨惡[10],滿溪流水泛花來。
本朝朴繼姓
编辑登第,官至黃海道觀察使。廉謹莅職。
趙秋
编辑官至藝文舘直提學。
孝子
编辑本朝韓逑
编辑年五歲,父歿,及壯母歿,附葬于父墓,仍服喪六年。事聞,旌門復戶。
鄭守明
编辑其父好謙得惡疾濱死,守明年纔十四,斷指和藥以進。事聞,旌門復戶。
內隱伊
编辑私家婢子也。盜入其廬,怯殺人,內隱伊以身蔽其父,自當其害,竟與父俱免。事聞,旌閭復戶。
新增鄭舟臣
编辑其父誠謹遭燕山甲子之禍,號擗不食而死。今上初年旌閭。
新增烈女
编辑本朝李氏
编辑正郞成景溫之妻也。燕山時,景溫遠謫遇害,李氏殯葬盡禮,廬于墓側,手具祭饌。服闋至今,猶不食酒肉。今上二年旌閭。
題詠
编辑四面雲山擁官舍
编辑李穡詩:云云,一條江水[11]遶漁臺。
蒼山綠水長依舊
编辑金克己詩:云云,碧瓦丹楹幾換新?
秀氣儲精生俊乂
编辑柳伯濡詩:云云,朝鮮人物有光華。
辨誤
编辑高麗李集
编辑李唐,本州吏,謹飭有賢行。五子俱登科,集其第三子也。初名元齡。高麗忠穆王時登第。文章志節有名于世,李穡、鄭夢周、李崇仁等相與爲敬友。嘗以抗直忤賊僧辛旽,旽將捕殺之,竊負其父唐,晝伏夜行,投于永川崔允道家。旽誅,始還,改名曰集,字浩然,號遁村。自是無行世之意,爲奉順大夫、判典校寺事,未幾,退居驪州川寧縣,躬耕讀書。時以詩篇、新粒問遺鄭夢周等,夢周寄書歆歎。恭讓丁卯歲卒,夢周、崇仁等俱作詩哭之。厥後諸賢相繼淪沒而高麗革命,我朝開運,其事蹟顚末備載諸稿。逮撰史也,任士洪父子甚嫉李克堪兄弟,乃誣以集入我朝仕宦,遂致誤錄於本朝人物下,繼而註《詩林》者亦踵其謬。宣宗朝經筵官洪迪請改,宣宗命待印出之日。上之三年始刊是書,而公之八代孫領議政李德馨上書乞遵遺敎釐正。上令儒臣改撰,革誣載實,出處大節,明白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