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006

卷五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
卷六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卷七

京畿 编辑

古马韩之域 编辑

臣按马韩高句丽辰韩新罗卞韩百济崔致远已有定论。此非致远创为之说,自三国初相传之说也。高丽金富轼《地理志》亦以致远之论为是。至其中叶,始有以金马山百济之境,平那山高句丽之境,“平”与“卞”声相近,遂疑马韩百济卞韩高句丽。然而未有昌言指之者。及金敬叔编《周官六翼》,叙三韩,则云“高丽乐浪卞韩百济马韩带方”,至叙三国,则直以高句丽马韩,百济为卞韩。一人之言,自相矛盾,何足道哉?

逮于本朝,吉昌君权近李詹等修《东国史略》,乃断然以马韩百济卞韩高句丽。近乃近世大儒,东人拟之蓍蔡,而亦为是论,以错乱千载已定之说,未知何谓也。臣反复考中国及东史,三韩之时,马韩最大,统五十四国,各统十二国,则今益山以南无地可容五十四国矣。意者马韩王都其南密近于卞韩,而东北则与乐浪靺鞨沃沮等封疆相接。其后高句丽东明王起于乐浪而尽有马韩东北之地,后人称丽为马韩者,盖以此也。

《后汉书》载“弁辰辰韩之南,亦与接”,又曰:“弁辰辰韩杂居,衣服、居处、言语、风俗同。”不曰弁韩而曰弁辰,是虽悬闻之称,亦可以知二之相邻附也。新罗赫居世十九年,卞韩以其国来降。其后,百济既灭马韩,兵力强盛,蚕食新罗卞韩旧地,智异山以西尽为所幷。后人称卞韩者,盖以此也。乃之何近惑于金马平那之说,谓马韩百济封域之中,遂以为百济乎?且《唐书》所云“卞韩苗裔在乐浪之地”者,盖言卞韩之系出自乐浪耳。金富轼犹谓非实录,近之论顾引以为证,而乃去“苗裔”二字,直云“卞韩乐浪之地”,何也?又其言曰:“《后汉书》谓卞韩在南者,盖自辽东之地而云尔,非谓卞韩二韩之南。”信如是,则其所云马韩在西者,亦可谓之在辽东之西乎?

《周官六翼》记高丽世祖弓裔之言:“大王若欲王朝鲜肃慎卞韩之地,莫如先占松岳”,注云“今西京,古之卞那京。故曰卞韩”,此尤谬妄。以卞韩西京,则朝鲜更指何地?后日裔之用兵,自罗州始,则世祖所谓卞韩百济也审矣。《三国遗事》谓“地自有马邑山,故名马韩地自有卞山,故云卞韩”。今平壤府马邑山扶安县边山,则《遗事》之云,恐或有征。是书未知谁作,亦出于高丽中叶以后,其所纪载皆荒诞不经,不足取信。然于辨三韩之说,则证据甚明,欲志东方地理者,固宜参观。臣故谨因致远旧说,以京畿忠清黄海等道系于马韩旧域,以全罗道系于卞韩旧域云。

高句丽百济分据其地,后皆为新罗所幷。高丽成宗十四年,改皇都为开城府,管赤县六、畿县七,又分境内为十道,以杨州广州等州县隶关内道显宗九年,罢开城府,以贞州德水江阴三县属开城县,以松林临津兔山临江积城坡平麻田长湍县,直隶尚书都省,谓之京畿文宗十六年,复陞开城县为府,又割西海道平州,属牛峯郡以隶之。忠烈王三十四年,别置开城县令属于府,使掌城外。忠肃王元年,定为杨广道恭让王二年,始分京畿为左、右道,以长湍临江兔山临津松林麻田积城坡平为左道,开城江阴海丰德水牛峯为右道。又依文宗旧制,以杨广道汉阳南阳仁州安山交河阳川衿州果州抱川瑞原高峯交州道铁原永平伊川安峡涟州朔宁隶左道,以杨广道富平江华乔桐金浦通津西海道延安平州白州谷州遂安载宁瑞兴新恩侠溪隶右道,各置观察黜陟使,以首领官佐之首领官四品为经历,五品以下为都事。本朝太祖三年甲戌,定都汉阳。明年乙亥,以平州遂安谷州载宁瑞兴新恩侠溪距新都道远,还西海道;以广州水原杨根双阜龙驹处仁利川川宁砥平来隶,广州水原所领郡县为左道,杨州富平铁原延安所领郡县为右道。七年,又割忠清道振威县隶左道。太宗二年壬午,合两道,号京畿左右道,只置观察使、首领官各一人。十三年癸巳,酌四方道里远近,以延安白州牛峯江阴兔山还隶丰海道伊川江原道,割忠清道骊兴府安城郡阳智阳城阴竹县江原道加平县来隶,合左、右道,只称京畿观察使,俄改都观察黜陟使世宗十六年,以安峡移属江原道世祖十二年,都观察黜陟使改称观察使,省经历,只置都事他道同。领牧四,都护府七,郡七,县十九。

官员 编辑

观察使 编辑

一人,从二品。

兵马节度使 编辑

一人,从二品,观察使兼。

水军节度使 编辑

一人,正三品,观察使兼。

都事 编辑

一人,从五品。

审药 编辑

一人,从九品。

检律 编辑

一人,从九品。

○已上各品,诸道同。

广州牧 编辑

东至杨根郡界二十五里,至骊州界七十五里。南至利川府界七十四里,至阳智县界八十五里,至龙仁县界四十三里。西至果川县良才驿二十七里,至安山郡界七十六里。北至杨州界十里。距京都四十一里。

建置沿革 编辑

百济南汉山城始祖温祚王十三年,自慰礼城移都之。近肖古王二十六年,又移都南平壤城京都。及苏定方攻灭百济师还,新罗渐收其地,改南汉山城汉山州,又称南汉山州景德王十五年改汉州高丽太祖二十三年改今名。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节度使,号奉国军,隶关内道显宗三年废为安抚使,九年定八牧,复为牧。本朝因之,世祖时置镇。

镇管 编辑

牧一 编辑

骊州

都护府一 编辑

利川

郡一 编辑

杨根

县五 编辑

砥平阴竹阳智竹山

官员 编辑

牧使 编辑

一人,正三品。诸牧同。兼兵马佥节制使,诸道、诸镇同。

判官 编辑

一人,从五品。兼兵马节制都尉,诸道、诸镇同。

教授 编辑

一人,从六品。诸道都护府以上同。

新增燕山十一年,州人有乱言者,革本州,今上初复旧。六年以州凋弊,革判官。

郡名 编辑

南汉山汉山州汉州淮安奉国军

姓氏 编辑

本州李、尹、石、韩、安、金、池、素。

卢、张、朴并属

风俗 编辑

尚骑射,读书史 编辑

《隋书》:“百济俗尚骑射,读书史,能吏事,亦知医药、蓍龟、占相之术。”

婚娶之礼,略同于华 编辑

同上。

以两手据地为敬 编辑

同上。

衣服洁净 编辑

《南史》。

三年居服 编辑

《北史》:“父母及夫死者,三年居服,馀亲则葬讫除之。”

形胜 编辑

汉水之南,土壤膏腴 编辑

百济始祖温祚之言。见古迹下。

三面皆高山 编辑

李谷《清风亭记》。

山川 编辑

黔丹山 编辑

在州东七里。镇山。

清溪山 编辑

在州西五十里。又见果川县

大母山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日长山 编辑

在州南五里。一云南汉山

早谷山 编辑

在州东三十里。一云草洞山

门悬山 编辑

在州南四十五里。

穿川岘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

○僧禅坦诗:关山迢递路盘回,行近杨州眼渐开。多谢三山如有素,殷勤百里过江来。

灵长山 编辑

在州南二十里。

云吉山 编辑

在州东三十里。

修理山 编辑

在州西六十里。又见果川县

大海山 编辑

在州南五十里。

军月罗山 编辑

在州东十五里。

元寂山 编辑

一名无寂山。在州东六十里。

大双岭 编辑

在州东四十里。

小双岭 编辑

在州东四十五里。

佳亇岭 编辑

在州东四十五里。安成宗御胎。

梨岭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安今上御胎。

楸岭 编辑

在州南四十七里。

望月峯 编辑

在州西十里梦村

徐居正诗:长风饱帆汉水急,山中归来酒初熟。枯肠得酒亦易醉,双耳呜呜兴自足。移樽飞上梦山颠,偸眼东峯待新月。新月潋滟生云端,冰轮无角金波缬。须臾悬在天中央,九州四海皆清光。举杯问月月不应,顾兔笑我多清狂。古人爱月皆儒仙,骑鲸寥廓犹千年。赤壁何时舞玄鹤?伯仲豪气天下先。一樽衮衮江无穷,今人古人将无同?五夜深深月不落,四佳醉老头半白。

仇叱浦 编辑

在州西九十里。

梨串浦 编辑

在州西八十八里。

助布坪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旧牧场。

炭川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入三田渡

小川 编辑

在州东三十里。入渡迷津

秃浦 编辑

在州北十一里。渡迷津下流。又见杨州

李穑诗:秃浦沙头暝色来,远山平野势逶迤。舟人解缆随流下,月白杨州恰得诗。

洗姑滩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广津下流。

徐居正诗:江边洗姑颜如花,小少澼为生涯。朝洗白足如雪色,暮洗白[1]如霜华。朝朝暮暮洗复洗,一身自洁心自多。白白于冰茧丝,夜夜白月鸣寒梭。织成纤缟裁为衣,细于蛟绡轻越纱。江之水清且漪,日日澡雪无休时。洗罢淡妆照水底,素娥让洁羞江妃。忽有狂风天地黑,尘沙漠漠迷所之。苍黄颠倒泥潦中,玉质已误衣复缁。小娘出门待姑归,姑洗姑洗来何迟?姑归小娘拍手笑,丑恶不是吾家施。小娘年纪才十三,当时见事犹儿痴。小娘小娘莫笑姑,此恨他年汝或知。

渡迷津 编辑

在州东十里。杨根郡大滩龙津下流,其北岸号渡迷迁。东指奉安驿,石路萦纡七八里,新罗方言多以水崖石路称“迁”。后仿此。

高丽韩修诗:日华乍动风来软,天影远涵帆去闲。回首殷勤别三角,月轮未半我当还。

权遇诗:山腹蜿蜒栈道斜,行行尽处有人家。天寒日暮风吹紧,回首长江浪作花。

广津 编辑

在州西十八里。秃浦下流。又见杨州

三田渡 编辑

在州西十八里。详汉城府

土产 编辑

丝、麻、磁器每岁司饔院官率画员,监造御用之器、陶器、银口鱼、讷鱼、锦鳞鱼、蟹。

烽燧 编辑

穿川岘烽燧 编辑

南应龙仁县宝盖山,北应京都木觅山第二烽。

楼亭 编辑

清风楼 编辑

在客馆东北。古清风亭,牧使洪锡改构为楼。

李谷亭记:至正己丑夏四月,觐省还乡,行次乐生驿。广白君和父走书而邀之,且曰:“官舍之北,得古清风[2],作四柱屋,实一州之胜,请记之。”余行忙,姑复之曰:“后当如京,可一至而寓目焉,为记未晩也。”明年至广,则白君已召还,而李君某代任半岁矣。时方酷热,气息如缕,乃登所谓清风亭,倚柱而披襟,精神清爽,毛发萧飒,如蝉蜕溷浊而出乎尘埃之外。

李君置酒,从容言曰:“四柱之制,简则简矣。朝夕阳晖,东西雨脚,坐客病焉。余翼其两旁,而作南荣各五尺,北亦如之,稍广且深。既圬而将丹碧之,而子适至,盍举觞落之而书岁月以志?”余既许白君矣。乃问亭之废几年,而父老无有知之者,则今之起废实同于创新。《春秋》书作,有谓不宜作者,又谓鲁长府何必改作,圣人垂教之意微矣。余观广之为州,三面高山,北虽旷远,地势夷下,公廨民居如在井底。宾客之来,宁病于卑陋,而不知跬步之间有此爽垲,则此亭之作,当不在贬例。余于是书。若夫清风之义,白说尽之,余不复赘。白君,同年;李君,执友,为政俱有廉勤声。

权湛诗:风撼蔷薇已谢花,绿阴满地恨何多?少年歌舞一楼月,十载归来两鬓华。

无尽亭 编辑

在州西十五里。花山君权攀别墅。

崔恒诗:天悭异境属豪雄,无尽奇观尽东。春雨海鸥凭槛外,夕阳霞鹜引杯中。傥来竹帛名何益?老去溪山兴叵穷。倒跨蹇驴随处好,知闲倦鸟若为同。绿蓑扶醉从渔父,白氎高歌伴牧翁。自是不归归便得,愧余空忆五湖风。

狎鸥亭 编辑

上党府院君韩明浍构亭于豆毛浦南岸,奉使入大明,请名于翰林学士倪谦,谦命以“狎鸥”而为记。其后乙未岁,又奉使入大明,求诗于搢绅武靖侯赵辅等以谓“此狎鸥亭主人也”,共赠以诗,亭名遂闻于中朝。

倪谦记:朝鲜王城之南十数里,有水曰汉江。其源出自金刚五台二山,而会为长江,西流以入于海。予昔奉诏往使其国,尝至江上,登楼䜩咏,又放舟江中,溯沿为乐。见其涯岸弘阔,波涛浩渺,风帆往来,沙鸟上下,襟怀轩豁,景趣无穷,恍若置身沧[3]汉、沔之间,而忘其身之寓于东方也。别来[4]载,每遐想江皋风致,未尝不神俱往也。

天顺改元之冬,朝鲜吏曹判书韩公明浍承其国命,来陈封事。公旧辟别墅于汉江之涘,构亭其间而未之名也。以予尝驻节经游,知其胜槪,伻来问名于予,因属言以记。予为名之曰“狎鸥”,而复之曰:“鸥,水鸟之闲者也。灭没江海之中,飞翔洲屿之上,非人可畜之物也,而胡为能狎之乎?然色斯举矣,翔而后集,鸟之见几者如此。故海翁旦之海上,鸥之至者以百数,以其无几也;及欲取而玩之,乃舞而不下,以其几动也。惟无几心,则鸥自相亲而可狎矣。公长身玉立,仪度秀伟,仕于藩国,著甄别公明之才;使于天朝,谨服顺敬畏之礼。则还国也,柄用方隆,何[5]鸥之狎乎?不知万物之情必无几心而后相感,万事之理必无几心而后相成,不可使有一毫私意寓焉。几心诚无矣,则立于朝也,人莫不乐与之亲;登斯亭也,鸥莫不闲与之狎。至若富贵利禄固将漠然,若无系于己,斯非造道之高者乎?亭以是名,盖亦宜也。昔韩魏忠献公亦尝以亭名狎鸥欧阳文忠公赠诗有曰:‘险夷一节如金石,勋德俱高映古今。岂止忘机鸥鸟信?陶钧万物本无心。’忠献得诗,喜曰:‘永叔知我!’夷夏虽不同,而人心则同;古今虽有异,而吾道不异。予之所望于公者,殆亦若是。未知公之心谓予为能知否?傥以为知,则幸以斯言揭诸亭中以为记。”

大仆寺金湜诗:草亭长对汉江开,仿佛严陵旧钓台。只有白鸥堪作伴,等闲飞去又飞来。

○给事中陈嘉猷诗:一亭潇洒水云间,亭外江鸥任往还。尽日相亲依碧渚,有时飞近立朱栏。盟深彼此机久,公退晨昏趣自闲。莫道犹膺轩冕贵,年来名利已无关。

○给事中张宁诗:水云深处草亭幽,有客忘机对白鸥。自许功名同散逸,莫将心事学沈浮。纶巾羽扇闲堪语,细雨斜风晩更留。好是曲江隐地,相呼相近几回秋?

武靖侯赵辅诗:幽亭高俯大江东,鸥鸟相忘乐未穷。出没有时从泛泛,往来无虑自憧憧。闲中賸得烟波趣,静里方知造化功。魏国清风今有继,独惭吟咏愧欧公

定西侯蒋琬诗:达人好幽静,结亭芳渚间。轮蹄迥相隔,清风时往还。有鸟贞玉姿,相对足怡颜。点雪青山破,眠沙绿藓斑。波平任浮没,和鸣亦𠴨𠴨。盟同岁月久,机与白云闲。凡鸟耻相并,逍遥出尘寰。魏国今千载,高风良可攀。

○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王钺诗:水云乡里草亭幽,亭上人如水上鸥。尘世百年无此乐,烟波万顷有何愁?欧阳子已经题品,忠献公尝爱退休。物我两忘心境寂,闲中消息胜封侯。

兵部尚书项忠诗:孤亭绿水𣸣,身与白鸥群。宦业已如梦,闲心恰似云。波光澄簟色,荷气杂炉熏。欲寄海翁语,忘机输此君。

兵部左侍郞滕昭诗:小亭新筑傍渔矶,每爱群鸥坐不归。细浪轻风还泛泛,孤萍断自依依。钩悬香饵争相啄,棹发鸣桹竟不飞。借问海翁何得此?由来物我共忘机。

吏部左侍郞刘斐诗:幽亭瞰江浒,江水清且深。端居屏氛杂,物理穷幽寻。题彼波上鸥,幽闲同我心。相亲浩容与,因之发孤吟。缅怀松雪翁,千载有馀音。

户部郞中李炯然诗:新构茅亭近碧浔,野鸥来往意偏深。常依小艇看垂钓,时近幽窗听鼓琴。共老烟波应有约,相忘湖海总无心。嗟予贪恋明时治,莫怪盟寒久不寻。

兵部郞中于冕诗:罢政归来万虑休,闲亭日日近沙鸥。人间谩说多机事,我独无心任去留。

兵部员外郞张汝弼诗:坐老春风杜若洲,白鸥忘我我忘鸥。更无一点机心在,云自悠扬水自流。

○翰林修撰罗璟诗:世谓忘机人,尝爱忘机鸟。人与鸟相忘,朝夕结盟好。于焉构斯亭,岿然临江表。潇洒非沈香,景趣夺天巧。清奇映翠微,漠云霞绕。一迳入湘筠,往来车马少。烟迷湖水漪,市远人不到。月色浸寒波,风光凝碧藻。极目向长天,四顾青山小。谁识忘机俦?自号忘机老。闲吟忘机诗,醉卧忘机草。不是忘机人,安得忘机早?

○教谕邬可立诗:一亭幽敞海东滨,深喜群鸥日我亲。飞拂酒筵浑不避,立当水槛似能驯。沧波泛惜霜毛重,青草眠看雪点新。与物结盟殊脱俗,从知异国岂无人?

○进士秦昇诗:隐隐孤亭对碧流,海鸥忘我我忘鸥。沙晴稳傍横栏睡,云煖常巡曲槛游。被月沈时金镜静,踏波起处玉花浮。豪来投棹春烟外,几度双双驯钓舟?

会稽陈贽诗:夙志尚冲旷,华构临江浒。暇日此徜徉,悠然豁襟宇。鲜霞滉涟漪,澄流绕窗户。鸥鸟何从来?群然聚汀渚。翩翩翔雪翎,皎皎粲霜羽。忽尔散乱飞,千片梨花舞。傍檐时往还,浴波恣容与。凫鹥迥莫伦,鹓鹭庶堪侣。高人诚乐哉!玩玆得深悟。彼此两忘机,相见绝纤虑。机心如稍萌,倏焉即骞举。所以君子心,与物恒无迕。

户部郞中祁顺诗:潇洒衡茅汉水东,主人情与白鸥同。寻盟肯负沙边侣,易虑深惭海上翁。野渡浮沈千顷[6],钓船来往一丝风。相门德业光前后,不但名亭比魏公

申叔舟诗:上党韩侯子濬,结发同游读书史。壮志落落不拘束,幽寻孤逝寄山水。董帷十载抱遗经,青衫末寮徒尔耳。丈夫有志终有为,一朝草庐风云起。隆中高卧不可得,鹍鹏变化真顷刻。手搏日毂回天步,旋干斡斗唯指顾。勋名焕赫在一身,不须数。轩冕傥来非所期,年华易逝苦不驻。生平雅怀属林泉,为起高构临江边。知心唯有白鸥鸟,飞鸣相逐同悠然。捐玦遗佩纫兰芷,一江烟水自弥弥。功成名遂厌纷华,日夕幽思江之汜。勋业不但在东土,盛媺自尔播同轨。儒老竞奋笔,为君铺张恣称美。世上簪缨空纷纷,男儿到此方云云?大东苍生望霖雨,讵能置子鸥鸟群?嗟尔鸥鸟莫相恼!圣主隆眷唯倚君。

安止诗:韩公雅趣爱清闲,每向江亭喜往还。只伴渔翁垂雪鬓,肯怜歌妓整云鬟。鸥驯阶下澄澄水,螺列汀边点点山。社稷殊勋庸讵说,不妨随意俯苍湾。

成任诗:捧日天衢照八垠,功名落落上麒麟。嵒廊已展经纶手,却伴沙禽戏水滨。

○簪笏从容出凤楼,等闲身世寄沧洲。傍人谩作渔樵看,不识当朝第一流。

李承召诗:狎鸥亭在山之幽,下有澄江万古流。相公暇日来夷犹,登山临水心悠悠。功名盖世足封留,富贵傥来如云浮。身闲疑是泛虚舟,忘机可狎江边鸥。白鸥飞来戏长洲,刷羽弄影鸣相酬。有时惊起过江头,隔岸风送《沧浪讴》。相公凭栏兴不收,乾坤万里入双眸。川泳云飞各自由,江上百物无闲愁。风风雨雨顺箕畴,南村北村桑麻稠。公能致此大平休,所以晩得逍遥游。君不见蟠虬一起泽九州,三农鼓舞岁有秋。归来却与鱼虾俦,抱珠熟睡幽幽湫。

李文炯诗:华构高临汉水滨,城南咫尺隔红尘。兰舟泛月烟横浦,柳店叉鱼雨暗津。野外山光如列戟,槛前波影喜摇人。安刘大业传青史,归卧沧洲白鸟亲。

崔敬止诗:三接殷勤宠眷优,有亭无计得来游。胸中政使机心断,宦海前头可狎鸥。

学校 编辑

乡校。在州西二里。

郑以吾诗:斯文不坠垂千祀,善俗应多出一乡。

驿院 编辑

庆安驿 编辑

在州南五十里。丞之本道属驿七:德丰杨花新津安平阿川吾川留春

○丞一人。

高丽恭愍王避红贼南奔,至此驿。中郞将林坚味言于宰枢曰:“贼已入京都临津以北,非我有也。请征诸道兵讨之。”宰枢不应,即涕泣白王。王曰:“其如仓猝何?”遂奔福州

奉安驿 编辑

在州东三十里。

权近诗:古驿亭开茂树间,晩凉来憩觉身安。山林僻处民居少,厨传稀时吏役闲。崖路俯江谁凿险,溪流激石自生寒。我来莫道无供给,马饱青刍尚厚颜。

乐生驿 编辑

在州南四十五里。

德丰驿 编辑

在州北五里。

下津站 编辑

在州西二十里。

沙平院 编辑

汉江南岸。

李奎报诗:疲马行迟路阻修,卸鞍聊复此淹留。征驺满道初嫌闹,独鹤号林始爱幽。万丈飞桥虹缭尾,千艘列舸鹢騈头。故人不见增惆怅,落日茫茫莫傍楼。

○落帆江口久踟蹰,俯鉴澄波默数须。草合岸边才没鹤,潮来[7]际似迎凫。篙工坐识水深浅,沙户能占风有无。急觅霜缣须画去,一双闲鸭睡残芦。

板桥院 编辑

在州南四十五里。

东阳院 编辑

在州西五十里。

末乙川院 编辑

在州南五十里。

黄桥院 编辑

在州东二十里。

双岭院 编辑

在州东五十里。

金尺院 编辑

在州东六十里。

利夫院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凤献院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

芚入院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

大也院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渡迷院 编辑

渡迷迁

仁德院 编辑

在州西四十五里。

沙斤乃院 编辑

在州西五十五里。

郑金院 编辑

在州西二十五里。

广津院 编辑

广津北岸。

佛宇 编辑

神福禅寺 编辑

李谷有《重营记》。

奉水寺 编辑

俱在汉山

修理寺 编辑

修理山

药井寺 编辑

汉山

百种寺 编辑

在州北二十里。

水锺寺 编辑

早谷山

徐居正诗:秋来云物易凄凄,宿雨连朝水拍堤。下界烟尘无地避,上方楼阁与天齐。白云历历谁堪赠?黄叶飞飞路欲迷。我拟往参东院话,莫教明月怪禽啼。

龙津江上古伽蓝,石径崎岖入翠杉。忆昔屡邀灵运过,至今犹阻远公谈。溪边咒钵龙应伏,石上翻经虎更参。白幭青鞋吾亦在,相逢一笑虎溪南。

伯仲寺 编辑

一名岩寺。在下津站东。

徐居正诗:招提架苍𪩘,何日侧金开?落叶无人扫,空堂有客来。山形临水断,水势触山回。坐共高僧话,胸襟自不埃。

奉恩寺 编辑

楮岛南。

祠庙 编辑

社稷坛 编辑

在州西。

文庙 编辑

在乡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州南七里。

厉坛 编辑

在州北。

陵墓 编辑

献陵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大母山之阳。太宗恭定大王陵,元敬王后附葬。

卞季良碑铭:天之将降大任于有德也,必生圣子神孙,以开景运,以永洪祚。我朝鲜太祖康献大王之兴也,以我太宗为子,以我殿下为孙,噫戏盛矣!岂人为之所能及哉?天也!其与家贤圣君之继作,家大王、王之相承,何以异哉?臣谨按璿源,李氏之望姓。司空讳新罗,娶宗姓之女。六世而至讳兢休,始仕高丽。十三世而至皇玄祖穆王,入仕元朝而长千夫。四世袭爵,咸能济美。政既衰,皇祖桓王还事高丽恭愍王,积功累仁,其来久矣。我神懿王太后以至正丁未五月辛卯,诞太宗咸兴府厚州私第,我太祖之第五子。生而神异,稍长,英叡绝伦,好读书,学日进,年未冠,中高丽科第。时政散民离,国势杌陧,慨然有济世之志,太祖爱之异诸子。尝以书状官,偕侍中李穑朝京师,累官至密直司代言。

洪武辛未九月,神懿王后薨,庐于齐陵之侧,欲终三年。壬申春,太祖西行,遘疾而还,来侍汤药。恭让之臣乘隙谋倾,势甚急。太宗应机制变,讨除渠魁,群谋瓦解。秋七月,与诸将相倡以大义,推戴太祖,化家为国,封靖安君。甲戌夏,高皇帝命遣亲男入朝,太祖以我太宗通经达礼,最贤诸子,即遣应命。既至,敷奏称旨,优礼赐还。戊寅秋八月,太祖不豫,权臣朋家聚党,有欲挟幼擅政以肆己志者,祸发斯迫,太宗炳机歼除。时宗亲、将相皆欲请册我太宗为世子,太宗牢辞,推尊恭靖,上请太祖,册封世子,以定宗社。九月丁丑,太祖以疾未瘳,禅于恭靖建文庚辰正月,逆臣朴苞谋戕同气,阴诱芳干父子,称兵为乱。太宗勒军平之,诛,馀悉释,安置芳干,不废懿亲。恭靖以无嗣,且谓开国定社皆我太宗之绩,册为世子。冬十有一月,亦以疾传位于我太宗,遣使请命。明年辛巳六月,建文通政寺章谨等奉诰命、印章来,封我太宗为王。冬,遣鸿胪寺行人潘文奎来,赐冕服,秩视亲王。岁壬午,今皇帝即位,遣左政丞臣河仑贺登极,帝嘉忠诚。明年癸未四月,赐以诰印,遣都指挥使高得等来,仍封为王。秋,遣翰林待诏王延龄来,锡衮冕九章、锦段纱罗、书籍,太祖锦段纱罗,元敬王太后冠袍、锦段纱罗,各有差。自时厥后,帝赉荐至,无虚岁矣。岁乙酉,以汉阳太祖所都,排群议而还。岁丁亥,帝语朝正使臣曰:“朝鲜国王至诚事大。”自后每当使臣之至,辄称至诚。

戊子五月,太祖晏驾,哀慕罔极,居于谅暗,丧葬以礼。遣使告讣,帝震悼罢朝,遣礼部郞中林观等赐祭大牢,赠谥康献,又敕太宗赐厚赙。壬辰冬,有以王氏之裔隐于民间者上言,攸司请诛之。太宗曰:“帝王之兴,自有天命。诛王氏之后,非我太祖本意。”乃下教曰:“王氏之后存者,俾之各安生业。”甲午六月日,甘露降于咸兴府月光仇未里定平白云山,明年乙未四月,甘露又降咸兴府德山洞,吾东方前古所未有也。政府俱进笺贺,不受。戊戌六月,以世子禔败德,废之,封让宁大君。以我殿下聪明孝悌,好学不倦,国人属望,册封世子以闻,帝兪允。是年八月,禅于我殿下,遣使请命。十有一月,我殿下奉册宝,献号曰圣德神功上王。明年己亥正月,帝遣鸿胪寺等奉诰命,封我殿下为王。五月,对马岛倭犯边,杀掠军士,命领议政臣柳廷显长川君李从茂等,以舟师往讨之,岛倭纳款如旧。八月,帝遣使赐宴,敕书略曰:“王至诚笃厚,祗事朝廷,一德一心,终始不怠。能简贤命德,俾宗祀有托,以副国人之望。”又赐宴我殿下,敕书略曰:“尔父笃厚老成,祗敬天道,忠顺之诚,愈久不替。”九月,恭靖王即世,服斩衰,终易月之制,遣使告讣。明年四月,帝遣使致祭,赐谥恭靖。是年春,我殿下率群臣请上太上王之号,不允。

秋七月,元敬王太后薨,以我殿下哀毁过礼,命从易月之制,殿下涕泣固辞,乃命葬后释服,白衣终制。九月壬午,葬太后于广州治之大母山,陵曰。辛丑秋九月,我殿下奉册宝献太上王之号。十月,禀太宗命册封元子文宗讳为世子。太宗以不世之资,缉煕圣学,孝悌通于神明,诚敬格于宗社。事大则天子称其至诚,交邻则倭邦服其有道,钦天恤民,崇俭节用。先德礼而慎刑罚,进忠直而黜奸邪,辟异端而禁淫祀。酌古今以定制度,昭文教而严武备,积弊悉革而庶绩咸煕,四境按堵而民安物阜。帝王之道,呜呼盛哉!宜其纡帝眷之隆而再获甘露之上瑞矣。

壬寅四月,始不豫,越五月丙寅,薨于离宫。我殿下不胜哀痛,三日彻膳,群臣涕泣请进膳,竟不许。定为三年之丧,不用易月之制。太宗春秋五十六岁,在王位十有九年,居闲颐养五年,而弓剑忽遗。大小臣僚下至仆隶,莫不声号哭,愈久愈哀,如丧考妣。呜呼痛哉!以是年九月初二日丙辰,上尊号曰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庙号太宗。初六日庚申,合葬于元敬王太后之陵,遗命也。及讣闻,帝哀恸辍朝,遣礼部郞中杨善等赐祭,其文略曰:“惟王笃厚至诚,聪明贤达,敬事朝廷,忠顺之心,终始不替。讣音远闻,良深感悼。”又赐诰命,谥曰恭定,又赐殿下赙优厚。盖我太宗功德之盛及我殿下孝诚之至,前后相承,克享天心,故于终始之际,宠异之典,如此其备至矣。

中宫元敬王太后闵氏,骊兴世家。自高丽门下侍郞平章事文景公令谟,六世而至皇高祖宗儒,相毅陵,位都佥议侍郞赞成事,谥忠顺忠顺生皇曾祖判密直司事谥文顺𬱖文顺生皇祖大匡骊兴君大匡生皇考纯忠同德赞化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骊兴府院君、修文殿大提学、领艺文春秋馆事谥文度。母宋氏,封三韩国大夫人,高丽重大匡、砺良君之女。积善流庆,是生淑德,聪慧异常,将笄择配,来嫔我太宗太宗少有济世之志,留心经史,不事家产,太后能俭于治家,谨于主馈,以勉其功。教诲多男,俾顺义方;礼遇妾侍,克尽妇道。洪武壬申,封靖宁翁主。戊寅,太宗定社之际,势甚孤危,太后尽心辅赞,以济大事。庚辰春,封贞嫔。其年冬,太宗即位,封静妃。永乐癸未,帝赐冠袍,自是年至丁酉,累受帝赐凡五。戊戌冬,我殿下献号曰厚德王大妃。庚子九月,上谥元敬王太后,春秋五十六岁。太后禀幽闲贞静之德,克配太宗,以专内治,二十年间,壸仪肃穆。又诞圣子,俾主宗社,以享荣养。及薨,嫔媵妾侍莫不尽心悲痛,妇则母仪其至矣乎!诞四男四女:我殿下居三。长即;次曰,封孝宁大君;次曰,封诚宁大君,先卒。女长贞顺公主,下嫁清平府院君李伯刚,非一李也;次庆贞公主,下嫁平壤府院君赵大临;次庆安公主,下嫁吉昌君权跬,亦先卒;次贞善公主,下嫁宜山君南晖。懿嫔权氏生一女贞惠翁主,适云城君朴从愚昭惠宫主卢氏生一女,幼。信宁宫主辛氏生三男七女:男长䄄,封恭宁君,馀幼。女长贞信翁主,适铃平君尹季童;次贞静翁主,适汉原君赵璿;次淑贞翁主,适日城君郑孝全;馀皆幼。宫人安氏生一男三女,皆幼。金氏生一男,封敬宁君高氏生一男,崔氏生一男一女,李氏生一男,金氏生一女,皆幼。我中宫恭妃沈氏,门下侍中讳德符第四子之女,诞四男二女:男长即世子,馀皆幼。让宁金汉老之女,生三男一女,皆幼。孝宁娶前判中军都摠制府事郑易之女,生四男[8],皆幼。诚宁娶前全罗道都观察使成抑之女,无子。贞顺公主生一女,适龙骧侍卫司护军李季疄,亦非一李。庆贞公主生四女:长适敦宁府安进,次适幼学金仲淹,馀幼。庆安公主生二男:长聃汉城少尹郑渊之女,次幼。贞善公主生二男一女,皆幼。敬宁户曹参议金灌之女,生二男,皆幼。恭宁兵曹参判崔士康之女,生二女,皆幼。臣窃观我太宗之盛德隆功,固已高出于百王之上矣,而配匹之贤,内助之功,又有可与同符而俪美者矣。群臣咸愿刻铭于陵之神道碑,昭示永世。

殿下以命臣季良,臣季良承命祗栗,不敢辞,谨拜手稽首而献。铭曰:天眷海东,降我太宗。亹亹太宗,盛德在躬。推戴圣父,克集大功。乃觐帝庭,敷奏从容。优荷叡恩,保我黎元。炳几靖乱,适长是尊。虽值阋墙,友爱惟惇。孝悌之至,从古罕闻。惟德之厚,维功之懋。天鉴孔昭,式申保佑。煌煌金宝,辉映前后。帝诰荐臻,我乃宠受。祖训惟服,还于汉北。制作礼乐,焕乎郁郁!遭丧居庐,哀慕罔极。以葬以祭,古典是式。祗事朝廷,帝称至诚。肃肃承事,感于神明。交邻有道,倭邦来廷。存恤王裔,俾遂其生。中外乂安,垂亿千龄。浥浥甘露,岁降咸府。废昏命德,以作民主。期享永年,父临下土。何促宾天?一疾莫愈。哀哀圣子,痛悼无比。彻膳三日,不胜摧毁。凡百丧事,维礼之履。帝闻痛悼,遣使以祀。赠谥褒崇,赐赙优隆。恤典之备,喜溢臣工。思齐太后,允也肃雝。密赞定社,克配亶聪。笃生圣哲,俾主宗祏。乾健离明,恭定之德。坤厚柔贞,元敬之则。琴瑟以友,藏同其域。子孙振振,于嗟其麟!绵绵宗祀,垂万亿春。臣拜献词,刻之贞珉。万代不磨,照我东垠。

尹淮碑阴记:恭惟我太宗大王,圣德神功卓冠前古,春秋未高,传畀圣子,方遂优闲,备享荣养,而弓剑忽遗。我殿下哀毁尽礼,越五月,合葬于元敬王太后之献陵,遵治命也。陵在广州治之西大母峯下干亥之山,干坐巽向,北距京城三十里许。谨按山来自长白,而南逾数千里,至尚州俗离山,折而西北又数百里,至果川清溪山,又折而东北负汉江而止,是为大母山。坤灵停峙,淑气蜿蜒。噫!天作地藏,以待园陵之吉兆欤?殿下命即陵之巽方六十三步,树之丰碑,以记德美,垂辉来今。又命序次开国、佐命、定社功臣姓名,刻诸碑阴。

臣窃惟自古王者之作,必有名世之臣,应时而出,弼成大业。于是有纪功宗、铭彝鼎之典,所以示不朽、传悠久也。我朝壬申之开创与夫戊寅、庚辰之戡定,实天所以启太宗以基朝鲜万亿年无疆之祚也。然亦将相忘身委质、赞襄辅佐之力,与有多焉。是宜镌铭贞石,以示永世,后之观者尚克知我殿下显扬光烈、褒奖元勋之至意云。开国功臣:益安大君芳毅、门下侍中裵克廉平壤府院君赵浚上洛府院君金士衡兴安君李济义安大君鸡林君郑煕启青海君李之兰宜城君南訚花山君张思吉西原君郑摠汉山君赵仁沃宜宁君南在清城君郑擢益和君金仁赞坡平君尹虎商山君李敏道户曹典书赵英圭复兴君赵胖汉川府院君赵温南阳君洪吉旼玉川府院君刘敞平城府院君赵狷平海君黄希硕兴宁府院君安景恭鸡林君金稇中枢院副使柳爰廷星山府院君李稷宁城府院君吴思忠安平府院君李舒汉山府院君赵英茂完城府院君李伯由兴原君李敷延城君金辂高城君高吕东原君咸傅霖西原君韩尚敬、上护军韩忠骊川府院君闵汝翼

定社功臣:义安大君益安大君芳毅上党君李伫平壤府院君赵浚上洛府院君金士衡晋山府院君河仑汉山府院君赵英茂完原府院君李良祐奉宁府院君福根、递青海君李之兰花山君张思吉汉川府院君赵温延城君金辂清城府院君郑擢完山府院君李天祐中枢院副使张哲鹫山府院君辛克礼

佐命功臣:上党君李伫晋山府院君河仑汉山府院君赵英茂鹫山府院君辛克礼鸡城君李来义安大君完山府院君李天祐昌宁府院君成石璘完川君李淑青海君李之兰漆城君尹抵义城君金英烈坡平君尹坤锦川君朴訔平阳君朴锡命长兴府院君马天牧汉川府院君赵温吉昌君权近铁城府院君李原星山府院君李稷文城府院君柳亮汉平府院君赵涓平阳府院君金承霔麻城君徐益南阳君洪恕漆原君尹子当鸡林君李升商莲城君金定卿利城君徐愈长川府院君李从茂永阳君李膺丰山君沈龟龄谷山君延嗣宗沔城府院君韩珪煕川君金宇越川君文彬砺山府院君宋居信、赠同知中枢院金德生。}}

宣陵 编辑

在州西三十里学堂洞成宗大王陵。

平原大君墓 编辑

在州南十八里。

韩确墓 编辑

在州东三十里。

临瀛大君墓 编辑

在州南六十里。

广平大君墓,永顺君墓 编辑

俱在州西二十五里。

李原墓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具致宽墓 编辑

在州东六十里。徐居正撰碑铭。

崔恒墓 编辑

在州东二十里。徐居正撰碑铭。

朴訔墓 编辑

在州北二十三里。

李克培墓 编辑

在州北十五里。

密城君墓 编辑

在州西七里。

徐居正墓 编辑

在州西十三里。

郑昌孙墓 编辑

在州西十四里。

吴思忠墓 编辑

在州北十一里。

权轸墓 编辑

在州东二十里。

孟思诚墓 编辑

在州南三十里。

刘敞墓 编辑

在州北十里。

李克增墓 编辑

在州南四十里。

郑兰宗墓 编辑

在州南七十里。

咸傅霖墓 编辑

在州西十二里。

金承霔墓 编辑

在州东三十里。

韩继禧墓 编辑

在州南四十里。

鱼孝瞻墓 编辑

在州北十七里。

郑陟墓 编辑

在州西七里。

李之刚墓 编辑

在州北七里。

李继孙墓 编辑

在州西八十里。

李文和墓、李承孙墓 编辑

俱在州西三十里。

新增禧陵 编辑

大母山章敬王后陵。

齐安大君墓 编辑

在州南二十六里。

古迹 编辑

温祚王古城 编辑

温祚王十三年,王都老妪化为男,五虎入城,王母薨。王谓臣下曰:“国家东有乐浪,北有靺鞨,侵轶疆境,少有宁日。况今妖祥屡见,国母弃养,势不自安,必将迁都!予昨出巡,观汉水之南,土壤膏腴,宜都于彼,以图久安。”七月,就汉山立栅,移慰礼城民户。九月,立城阙。

日长山城 编辑

新罗时昼长城。文武王所筑,内有六井及溪。周八万六千八百尺,高二十四尺。石筑。

饶呑驿 编辑

高丽显宗九年,契丹来侵。王次广州,失二后所之,令智蔡文往寻之。至此驿,乃得奉还。王喜为留三日。

名宦 编辑

新罗金大问 编辑

圣德王三年,以大问为都督。

高丽李混 编辑

为参军。

洪子藩 编辑

为通判。有去后思。

安辅 编辑

为司录。

金富仪 编辑

为司录。

张瑄 编辑

为牧。

李世华 编辑

高丽因虏寇将迁都,以州中道巨镇,遣世华出刺。蒙古大兵来围,百计攻之。世华日夜缮守备,随机应变,虏遂解围去。

李瑱 编辑

为司录。

本朝权轸 编辑

为判官。

崔府 编辑

为牧。

安鲁生 编辑

为牧。

南琴 编辑

太宗朝,安置让宁于州,州官不能制,上特以庆昌府尹南琴为判牧事。

人物 编辑

百济高兴 编辑

近肖古王时人也。百济自开国已来,未有以文字记事,高兴为博士,始有《书记》。

本朝安省 编辑

登第,官至开城府留后。谥思简。

李集 编辑

本州吏也。高丽恭愍王朝登第。性刚直,不附辛旽欲害之,负其父,逃窜永州伏诛,还京师。仕本朝,官至典校判事。学问高迈,一时交游李穑郑梦周李崇仁辈皆敬重焉。号遁村,有诗集。

李之直 编辑

之子。登第,官至刑曹参议。

李之刚 编辑

之直之弟。登第,官至议政府左参赞。谥文肃

李之柔 编辑

之刚之弟。登第,官至星州牧使。

李长孙 编辑

之直之子。登第,官至议政府舍人。

李仁孙 编辑

长孙之弟。少登第,历官至大司宪。以言事切直忤大臣,迁汉城府尹,后再为户曹判书。世祖慰谕曰:“悯卿年高。然度支重任,非卿不可。”未几,由议政府右赞成陞右议政,致仕五年而卒。为人沈毅,有大略,不喜声色,不理生产。居位慎密,务遵旧典。谥忠僖。五子皆登第。

李礼孙 编辑

仁孙之弟。登第,官至黄海道观察使。

李克培 编辑

仁孙之子。登第,参佐翼功臣,官至议政府领议政,封广陵府院君。谥翼平。性严重,有风仪,识治体。子世弼世匡,亦登第。

李克堪 编辑

克培之弟。再捷科第,世祖朝佐翼功臣,封广城君,官至刑曹判书。有文名。谥文景。子世佑,登第,官至京畿观察使。

李克增 编辑

克堪之弟。登第,参佐理翊戴功臣,封广川君。勤谨,治官如家。谥恭长

李克基 编辑

登第,官至工曹参判。精性理之学,性刚正,治官有度。

新增李克均 编辑

克增之弟。登第,官至左议政。燕山甲子被杀。

李世佐 编辑

克堪之子。登第,官至判书。燕山甲子被杀。

李坫 编辑

登第,官至判尹。谥文安

李荪 编辑

登第,官至赞成。谥胡简。子粹彦,登第,官至舍人,早殁。

寓居 编辑

高丽赵云仡 编辑

晩节卜筑于州之梦村。一日见之党妻女远配而去,有诗云:柴门日午唤人开,步出[9]林亭坐石苔。昨夜山中风雨[10],满溪流水泛花来。

本朝朴继姓 编辑

登第,官至黄海道观察使。廉谨莅职。

赵秋 编辑

官至艺文馆直提学。

孝子 编辑

本朝韩逑 编辑

年五岁,父殁,及壮母殁,附葬于父墓,仍服丧六年。事闻,旌门复户。

郑守明 编辑

其父好谦得恶疾滨死,守明年才十四,断指和药以进。事闻,旌门复户。

内隐伊 编辑

私家婢子也。盗入其庐,怯杀人,内隐伊以身蔽其父,自当其害,竟与父俱免。事闻,旌闾复户。

新增郑舟臣 编辑

其父诚谨燕山甲子之祸,号擗不食而死。今上初年旌闾。

新增烈女 编辑

本朝李氏 编辑

正郞成景温之妻也。燕山时,景温远谪遇害,李氏殡葬尽礼,庐于墓侧,手具祭馔。服阕至今,犹不食酒肉。今上二年旌闾。

题咏 编辑

四面云山拥官舍 编辑

李穑诗:云云,一条江[11]绕渔台。

苍山绿水长依旧 编辑

金克己诗:云云,碧瓦丹楹几换新?

秀气储精生俊乂 编辑

柳伯濡诗:云云,朝鲜人物有光华。

辨误 编辑

高丽李集 编辑

李唐,本州吏,谨饬有贤行。五子俱登科,集其第三子也。初名元龄高丽忠穆王时登第。文章志节有名于世,李穑郑梦周李崇仁等相与为敬友。尝以抗直忤贼僧辛旽将捕杀之,窃负其父,昼伏夜行,投于永川家。诛,始还,改名曰,字浩然,号遁村。自是无行世之意,为奉顺大夫、判典校寺事,未几,退居骊州川宁县,躬耕读书。时以诗篇、新粒问遗郑梦周等,梦周寄书歆叹。恭让丁卯岁卒,梦周崇仁等俱作诗哭之。厥后诸贤相继沦没而高丽革命,我朝开运,其事迹颠末备载诸稿。逮撰史也,任士洪父子甚嫉李克堪兄弟,乃诬以集入我朝仕宦,遂致误录于本朝人物下,继而注《诗林》者亦踵其谬。宣宗朝经筵官洪迪请改,宣宗命待印出之日。上之三年始刊是书,而公之八代孙领议政李德馨上书乞遵遗教厘正。上令儒臣改撰,革诬载实,出处大节,明白无憾矣。

附录 编辑

  1. 《四佳集ㆍ洗姑叹》“腕”原作“颜”。
  2. 《稼亭集ㆍ清风亭记》“亭”原作“基”。
  3. 《皇华集ㆍ狎鸥亭记》“溟”原作“浪”。
  4. 《皇华集ㆍ狎鸥亭记》“十”原作“数”。
  5. 《皇华集ㆍ狎鸥亭记》“可”原作“暇”。
  6. 《皇华集ㆍ题狎鸥亭》“浪”原作“雪”。
  7. 《东国李相国集ㆍ沙平江上偶吟》“江”原作“汀”。
  8. 《春亭集ㆍ有明……献陵神道碑铭》续有“一女”之句。
  9. 《东文选ㆍ即事》“步出”原作“徐步”。
  10. 《东文选ㆍ即事》“恶”原作“在”。
  11. 《牧隐稿ㆍ送黄广州敬德》“水”原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