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17
公州牧
编辑東至懷德縣界六十九里,至鎭岑縣界六十四里。南至扶餘縣界四十九里,至尼山縣界四十三里,至連山縣界五十三里,至全羅道珍山郡界八十里。西至大興縣界六十九里。北至天安郡界五十七里,至燕岐縣界二十七里。距京都三百二十三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熊川。文周王自北漢山城徙都之,至聖王移南扶餘。唐高宗遣蘇定方與新羅金庾信攻滅百濟,置熊津都督府,留兵鎭之。唐師旣去,新羅盡有其地。神文王改爲熊川州,置都督。景德王改熊州。高麗太祖二十三年改今名。成宗二年置牧。十四年,置節度使,稱安節軍,屬河南道。顯宗三年廢節度使,九年降知州事。忠惠王後二年,以元朝平章闊闊赤妻敬和翁主外鄕,陞爲牧。本朝因之,世祖朝置鎭。
屬縣
编辑儒城縣
编辑在州東五十四里。本百濟奴斯只縣〈斯,一作「叱」〉。新羅景德王改今名,爲比豐郡領縣。高麗時來屬。本朝因之。
鎭管
编辑郡二
编辑林川、韓山。
縣十
编辑全義、定山、恩津、懷德、鎭岑、連山、尼山、扶餘、石城、燕岐。
官員
编辑牧使、判官、敎授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熊川、熊津、熊州、懷道、安節軍。
姓氏
编辑本州李、鄭、宋、朴、黃、高、任。
黃、白、河〈竝村〉。
金〈唐投化〉。
玄、崔〈竝驛〉。
儒城李、任、田、朱、兪、米。
德津高、玄、徐、陳、吳。
新豐崔、白、朴、申。
玄〈村〉。
良化池、宋。
薍釜兪〈貴知同〉。
甲村朱〈福水、村介同〉。
撲山黃〈金生同〉。
風俗
编辑男好箏笛,女好歌舞
编辑新羅文武王時,唐劉仁軌旣破百濟,留鎭熊津府城,唐樂工亦隨之。王命星川、丘日等三十八人往學唐樂,自後州人善音樂。
形勝
编辑熊川連海,鷄嶽柱天
编辑李益朴詩。
鷄龍爲鎭,熊津爲襟帶
编辑徐居正《聚遠樓記》。
山川
编辑鷄龍山
编辑在州東四十里。又見連山縣。
公山
编辑在州北二里。鎭山。山形如公字,故名。
茂城山
编辑在州西三十二里。
月城山
编辑在州東五里。
舟尾山
编辑在州南五里。
艇止山
编辑在州西北五里。
鳳凰山
编辑在州西三里。
余美山
编辑在州西七里。
毋嶽山
编辑在州北十里。
油岾山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
炭峴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
古火岾
编辑在州西四十五里。
慈乙每山
编辑在州西二十里。
車踰峴
编辑在州西三十五里。
於乙溫峴
编辑在州西三十五里。
狄踰峴
编辑在州東二十七里。
板峴
编辑在州東南三十一里。
車峴
编辑在州西北五十七里。
〈○高麗太祖《訓要》云「車峴以南,公州江外,山形地勢竝趨背逆」者卽是。〉
馬峴、火峴
编辑皆在州東二十五里。
加文峴
编辑在州北八十四里。溫陽地界。
陵峴
编辑在州東五里,有古陵基,故名。諺傳百濟王陵。
沙工巖
编辑在州南三里。俗云州勢行舟,故以舟尾、艇止、沙工名之。
東月明臺
编辑在州北一里。
西月明臺
编辑在州西二里。
潛淵
编辑在鷄龍山下。兩峯𡊠呀,中有大石,成穴如龜形,其廣可三十餘尺。中有水,其深無底。人以木石塡之,翌日皆出淵下。俗云常有龍乘雲氣出入,遇旱禱雨,輒有應。
錦江
编辑在州東五里。卽赤登津下流,詳見沃川郡。
〈○高麗鄭地詩:隋家賀若弼,晉室祖將軍。杖劍過江水,歸來[1]誓掃雲。〉
熊津渡
编辑在州西七里。赤登津下流。高麗顯宗避契丹南奔,節度使金殷甫等迎于是津。御札賦詩云:曾聞南地在公州,仙境玲瓏永未休。到此心情歡樂處,群臣共會放千愁。《宋史》云「契丹執康兆誅之,王詢出奔平州」者,卽此。
〈○康好文詩:江水茫茫入海流,靑山影裏一扁舟。百年南北人多事,只有沙鷗得自由。
○鄭樞詩:完山迢遞道阻長,熊川蕩潏雲蒼茫。揭其淺兮石齧足,厲其深兮水漸裳。漁翁借我沙棠舟,桂爲擢兮蘭爲槳。回看出日泛中流,俄然已艤西岸傍。我行登岸嘶馬去,翁卽扣枻歌滄浪。翁乎吾道比汝楫,用則行兮舍則藏。〉
陰巖津
编辑在州北四里。卽錦江下流。
紙洞津
编辑在州東三十一里。赤登下流。
今尙津
编辑在州南十五里。錦江下流。
三岐江
编辑詳見《獨樂亭記》。
銅川
编辑在州西二十里。源出加文峴,南流入熊津下。
日新北川
编辑在州北十里。源出雙嶺,南流入熊津上。
柳浦川
编辑在儒城縣東二十里。源出全羅道珍山縣地界。
省川
编辑在儒城縣東七里。源出連山、珍山二縣地界,合流經鎭岑縣,至儒城縣東爲省川。
大田川
编辑在儒城縣東二十五里。源出全羅道錦山郡地界。
〈○已上三川合流爲懷德縣之甲川。〉
溫泉
编辑在儒城縣東三里。我太祖卜宅于鷄龍山、太宗講武于任實之時,浴于此。
土産
编辑水鐵、銅鐵〈俱出馬峴〉、海松子、訥魚、蟹。
城郭
编辑公山城
编辑在州北二里。石築。周四千八百五十尺,高十尺。中有井三、池一。又有軍倉。
〈○諺傳此卽百濟時古城,新羅金憲昌所據之地。
○新羅崔致遠詩:襟帶江山似畫成,可憐今日靜消兵。陰風忽捲驚濤起,猶想當時戰皷聲。〉
烽燧
编辑月城山烽燧
编辑南應尼山縣城山,北應高燈山。
高燈山烽燧
编辑在州北三十里。南應月城山,北應雙嶺。
雙嶺烽燧
编辑在州北五十里。南應高燈山,北應天安郡大鶴山。
樓亭
编辑聚遠樓
编辑在客舘東。古之觀政亭也。亭在蓮池中,牧使權體撤亭爲樓,後牧使洪錫移構于東軒東。
〈○鄭以吾《觀政亭記》:公山公舘之東,舊有芙蕖池,幾一二畝。今副留後永嘉權氏湛嘗出守于玆,而構草亭於池心。越乙未春,牧使李公、通判柳君因舊而增修,開廣舊池,疊石其中,崇袤其基,築亭其上,加以黝堊,望之翼如也。且引小溪,流入于池,泓澄渟溜,深至四尺。柳風荷月,苞竹嘉卉,淸爽醲郁,左盤右紆,城郭山川,坐對几席,實可謂一邑佳境也。李使君具其奇勝,請名與記。
予讀其書而知斯亭之勝,思得一從遊於其中,俯臨池水,蕩滌襟懷,邈不可得。竊取老杜「池水觀爲政」之詩,命之曰「觀政亭」。蓋君子觀於物而知道之無所不在也。爲政而可觀法者,孰有愈於池水哉?夫池,水之鍾也。觀其淸而不撓,平而不溢,能容而有納汚之量,流惡不畜,澤物於無窮,則政亦幾在是矣。言亭之所以爲美而喩之於爲政者,蓋善觀池者也。況守令之職,親民者也,必以澤民爲心。澤民之政不一端,而要在於禮王人、謹朝章。使仗節剖符登臨是亭者,不特忘其鞅掌之勞,而亦有以觀池水、施政敎,則斯亭之作,其又不關於民歟?
李公諱貞幹,柳君諱之禮。觀是擧,其爲政從可知矣。
○徐居正記:峴以南,山川淑氣,扶輿磅礡,爲鉅州者,惟公爲第一。蓋長白一脈傍海,而南至鷄林,爲圓寂山,西折遇熊津,縮爲巨嶽者,曰鷄龍山也。水發龍潭、茂朱二縣,合湊于錦,過永、沃、淸三州,至于公爲錦江,折而爲泗泚,瀰漫逶迤,入于海者,曰熊津。公爲州,以鷄龍爲鎭,熊津爲襟帶,其爲勝可知也已。居正少遊公城,登錦江樓,眺覽之富,實愜前聞矣。而但距州尙遠,非跬步可致。州之客舘湫隘,又無樓觀可登,使人悶悶然。客舘東有蓮亭數楹,小可夷猶矣,而規模狹陋,不足快於心。予以是爲一州之大欠。
往者吾族姪花山權公體出牧于州,人有語予者曰:「權公撤蓮亭,構樓于其東,事垂訖,而適歲歉,未及落成。」歲癸巳,南陽洪嘉善錫爲判牧,政修弊袪,更卜地東軒之東,移其樓,改構若干楹,使華賓客之戾至,輒登臨觴詠,州之雲物精彩,百倍於前矣。侯今介禮賓寺正金公首孫,求名與記。
予曰:「樓之勝非一二,而莫勝於聚遠,蓋遠取諸勝而聚之一樓也。登樓以望,則左右前後,映帶湖山。凡上下數百里之間,田野之綿曠也,閭閻之比錯也,津梁跋涉之險難也,院宇行旅之間關也,耕者、蠶者,樵者、牧者,畋漁者、販鬻者,人之生育往復者無窮。至如朝陽夕陰,四時相禪,雨露霜雪之變遷也,草木花卉之榮憔也,自飛自鳴,自形自色。囿於形氣之中者,氣象不同,一擧目而盡得之矣。
嗚呼!何其遠之聚于樓如是也哉!登覽之勝,又可旣乎?然樓觀之設,非直爲遊玩而已。使登斯樓者望田野,則思稼穡之艱難;望閭閻,則知民生之疾苦;望梁津,曰何以利涉乎川也?望行旅,曰何以願出於野也?見窮民生業之不一者,則思所以肉骨而燠寒,以至山川草木鳥獸魚鼈,莫不思所以柢若焉。於是遠取於物而聚之樓,聚之樓而聚之心。此心常爲之主,而觸於耳目者,不足以攪吾之心,則於名樓之義,庶或近之矣,而於牧民者之責,亦不遠矣。予與洪侯有雅好之篤,且予前日有欠於州者,侯能擧而張皇之,予可無言乎哉?侯嘗牧廣州有惠政,至今民思之如父母。侯能移其理於公,公其有不理者乎?侯將秩滿而還,侯雖去,而不去者樓也。然則公民之思樓,如甘棠之思召公,又何疑也?是可書已。」〉
錦江樓
编辑在錦江南岸。
〈○鄭道傳詩:君不見賈傅投書相水流,翰林醉賦黃鶴樓?生前轗軻無足憂,逸氣凜凜橫千秋。又不見病夫三年滯炎州,歸來又到錦江頭?但見江水去悠悠,那知歲月亦不留?此身已與秋雲浮,功名富貴復何求?感今思古一長吁,歌聲激裂風颼颼,忽有飛來雙白鷗。
○朴彭年詩:洞庭奚獨擅江南?錦水奇觀世共談。送客江頭浮綵鷁,濯纓洲上掛靑衫。波含萬古孤輪月,山帶千秋一片嵐。此是海東佳麗地,征人遊賞幾停驂?
○李承召詩:錦江春水碧於苔,挾岸靑山罨畫開。莎草滿汀靑一抹,楊花糝逕白千堆。夕陽古渡人爭涉,細雨空壕雁獨來。馹騎忙忙歸去急,白鷗波上也相猜。〉
望北樓
编辑城北門樓。
元帥臺
编辑在州西七里。
新增凝碧堂
编辑在聚遠樓傍。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州西三里。西有古陵基。諺傳百濟王陵,未知何王。
驛院
编辑日新驛
编辑在州北十里。
廣程驛
编辑在州北四十五里。
〈○偰長壽詩:初旭團團發廣程,白雲深鎖萬山靑。野花爛熳開無主,粧點春光作畫屛。〉
敬天驛
编辑在州南四十里。
利仁驛
编辑古名利途。在州南二十五里。
〈○丞。本道屬驛九:龍田、恩山、楡楊、宿鴻、藍田、靑化、豆谷、新谷、靈楡。
○丞一人。〉
丹平驛
编辑在州西十七里。
維鳩驛
编辑在新豐西八里。
〈○《補閑集》:毅王近聲色、好遊豫。文克謙爲正言,上疏切諫,不從。克謙遂還家作詩云:「朱雲折檻非干譽,袁盎當車豈爲身?一片丹誠天未照,强鞭羸馬退逡巡。」
及庚寅秋,武臣構亂,乘輿南遷。癸巳冬,新修是驛,請工施壁彩。工當時妙手,姓朴亡名,寢宇西壁間,畫一白衣着笠乘馬者,緣山路信轡徐驅,物色凄然,行人見之,皆不知是何圖。後松廣社無右子領道侶千餘人赴西原,抵宿此驛,見之咨嗟,良久曰:「此是諫臣去國圖。」乃題詩曰:「壁上何人畫此圖?諫臣去國事幾乎。山僧一見尙怊悵,何況當塗士大夫?」
後有一過客,次韻書壁。其一詩:「曲堗前言不早圖,焦頭後悔可追乎?何人畫此諫臣去?滿壁淸風激懦夫。」其一詩:「白衣黃帶諫臣圖,是屈原乎微子乎?未正君非空去國,不須毫底費功夫。」〉
普通院
编辑在州東三里。卽古之迎春亭。
〈○僧淵鑑記:大州府必有迎春亭。歲冬後九五,三陽肇啓,萬物萌動,謂之立春。先時州若府,命具土牛洎金木田器若干、蔬果酒饌祀奠物若干,主事吏執牘而監之,使莫敢不備,然後守與倅率群長吏、群將卒出東郊,各以弁服將事,所以奉社稷習稼穡。至於斂入會計,施惠行慶,一歲之務,旣陳乃已,則非于亭,莫宜也。大州府又必有迎賓亭,如按部、如察訪小大使之往來也,必[2]命群將卒、群長吏執旂纛、具冠帶,使先迓于遠疆。倅與守率僚佐,亦以靴袴奉謁狀,相次候於近坰修容展禮,肅恭敦謹,睦主客之儀,敍尊卑之位,以迎且送之,則抑惟亭是賴焉。
今公州,古節度府也。龍山巽起,熊水坤抱,后土孕靈秀,更代而大振。州治東二百武有廢地,傳云「古迎春亭」也。礎砌壞圮,薪蒸蓊蔽,歷太守千百,莫克構立。司設令驪興閔祥伯刺是州,年未期,職修治成,庶政有餘暇。公乃分牒聯屬,聚工徵役,將使州治之舘舍、庫廩、庠塾、寺院、亭觀之猥陋廢亡者,靡不革復之。公之言曰:「顧員位居牧人之長,帶勸農之職,示民播藝之敎,不可忽也。又州治在二道要衝,實一方繁會。候賓餞勞之禮,抑所重也。夫東亭,二事之所由行也。此莫急焉,亟宇之繇玆亭。」於是胥徒盡心,傭夫畢力,集不待鼛鼓之召,勤不煩繩杖之督,流材于上游,陶埴于東阜。而曉夕親臨之,前指後畫,損益廣袤,以面勢之,東偏而建賓樓,南嚮而崇主宇,西序南廡共十四間。更衣之須,設食之所,冬以燠室,夏以涼廳。已乃版築之,墁墍之,丹雘之。其制之不摦不隘,其飭之不陋不盈。夷庭、層梯、行廊、步道,上可以行乎禮,下可以趨乎事。
亭旣成,有道過亭下者,因徘徊歎賞,謳吟而歸。其辭曰:「公治于公公乃盛,公民德公競謠詠。公勸民農遂民性,公迎王使勤王命。見公之亭識公政,公之政以亭爲鏡。」
○金克己詩:南征北邁送迎地,一簇危亭臨路岐。湖光淨鋪碧玉簟,柳色輕拂黃金絲。村棹響來起鷄鶩,野煙低處迷鷺鶿。嗟予區區迫歲貢,不見爛熳鸎花時。〉
錦江院
编辑在錦江北岸。
歡喜院
编辑在州南三十五里。
要光院
编辑在州南三十里。
毛老院
编辑在州北二十六里。
弓院
编辑在州北四十里。
仁濟院
编辑在州北五十二里。
熊津院
编辑在熊津岸。
公西院
编辑在州西三十一里。
般若院
编辑在州西四十九里。
古舘院
编辑在州西六十七里。
公濟院
编辑在州北二十八里。
內倉院
编辑在州西二十五里。
廣道院
编辑在州東五十七里。
佛峴院
编辑在州東八十二里。
孝家里院
编辑在州東十里。
〈○鄭樞詩:黃葉成堆院落空,山前古碣夕陽紅。割髀孝子今何在?夜夜銀蟾落鏡中。
○一道澄江浸碧空,兩山紅樹戰金風。孝家院落知何處?鳥沒秋光沆碭中。〉
佛宇
编辑鷄龍岬寺
编辑藤蘿寺
编辑迦葉菴
编辑徐居正記略曰:「山之頂出泉,常見躍金色,下有龍潭,黝碧可愕。山之陰,安育王塔,其陽鬱蔥,有王都氣。其他名菴、巨刹皆據山之勝境。直南嶺古菴下有菴曰迦葉。」
栗寺、中心寺、東學寺、上院寺
编辑俱在鷄龍山。
盤龍寺、麻谷寺
编辑俱在茂城山。
水原寺
编辑在月城山。
東穴寺
编辑在東穴山。
西穴寺
编辑在望月山。
舟尾寺
编辑在舟尾山。
艇止寺
编辑在艇止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州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公山。
鷄龍山祠
编辑在鷄龍山南。新羅擬五嶽,載中祀。本朝以名山爲小祀,每春秋,降香祝以祭。
熊津祠
编辑在熊津南岸。新羅載西瀆。本朝爲南瀆,載中祀,春秋降香祝致祭。
厲壇
编辑在州北。
古跡
编辑熊津都督府
编辑《大明一統志》云:「熊津在故百濟海口。唐置都督府於此。」
〈○唐高宗遣蘇定方討平百濟,以左衛郞將王文度爲熊津都督,撫其餘衆。文度濟海而卒,詔以劉仁軌代領其衆。百濟之地,兵火之餘,比屋凋殘,僵屍如莽。仁軌始命瘞骸骨,籍戶口,理村聚,署官長,通道途,立橋梁,補堤堰,復陂塘,課農桑,賑貧乏,養孤老,立唐社稷,頒正朔及廟諱,民皆悅,各安其所。〉
德津廢縣
编辑在州東五十里。本百濟所比浦縣。新羅改赤烏,爲比豐郡領縣。高麗改今名來屬。本朝因之。
新豐廢縣
编辑在州西三十里。本百濟伐音支縣,一云武夫縣。新羅改淸音,爲熊州領縣。高麗初,改今名仍屬。本朝因之。
古儒城
编辑在儒城縣東四里廣道院傍。客舍、鄕校、倉庫基址尙存。
就利山
编辑在州北六里。新羅文武王與勅使劉仁願、熊津都督扶餘隆同盟于熊津之就利山。其誓詞曰:「往者百濟先王迷於逆順,不敦隣好,不睦親姻,結托高句麗,交通倭國,共爲殘暴,侵削新羅,剽邑屠城,略無寧歲。天子憫一物之失所,憐百姓之無辜,頻命行人諭以和會,負險恃遠,侮慢天經。皇赫斯怒,龔行弔伐,旌旗所指,一戎大定。固可瀦宮汚宅,作誡來裔,拔本塞源,垂訓後昆。然懷柔伐叛,前王之令典;興亡繼絶,往哲之通規。事必師古,傳諸曩冊。故立前百濟大司稼正卿扶餘隆爲熊津都督,守其祭祀,保其桑梓,依倚新羅,長爲與國。各除宿憾,結好和親;各承詔命,永爲藩服。仍遣使人右威衛將軍、魯城縣公劉仁願親臨勸諭,寔宣成旨,約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刑牲歃血,共敦終始,分災恤患,恩若兄弟,祗奉綸音,不敢失墜。旣盟之後,共保歲寒,若有背盟,二三其德,興兵動衆,侵犯邊陲。明神監之,百殃是降,子孫不育,社稷無守,禋祀磨滅,罔有遺餘。故作金書鐵券,藏之宗廟,子孫萬代,無敢違犯,神之聽之,是饗是福。」仁軌之辭也。歃訖,埋牲幣於壇之壬地,藏其書於新羅宗廟。
孝家里
编辑在州東十里。向德,新羅時人,性孝順,爲時所稱。時年荒民飢,加以疫厲,父母飢且病,濱死。向德日夜不解衣,盡誠安慰,無以爲養,乃刲髀肉以食之。母發癰,向德吮之,皆致平安。事聞,王下敎賜租三百斛、宅一區、口分田若干,命有司立石紀事。後人號其地爲孝家里。
獨樂亭
编辑在州東三十里三岐村。
〈○南秀文記:前襄陽都護林侯,早以政事,蜚英中外。昔先君牧咸州,侯爲通判,先禊甚密。余故父事侯有年。一日語余曰:「吾家世居公之錦江上游,慶尙、全羅、忠淸之江,至此合流,故名其地曰三岐。所居南五里許,有斷山自北而南行,可二里許,峙爲小峯。脩篁茂松,蔥蒨可愛,三江蜿蜒,自東蛇繞其下。吾嘗過而異之,試一登焉。北瞻元帥山,環如城郭;南望鷄龍山,拔出霄漢。其東西諸山或朝或揖,賈奇獻異者不一狀,而村墟野壟,棋布遐邇。吾樂其奇勝,悼前之遺,遂於峯之左,築別業亭其上。於是江之平沙漫流,天水一色,風而綠皺,月而銀波,以至檣帆魚鳥之往來浮沈,皆出屐舃之下;山之層巒疊嶂,巨麓長林,邇延野綠,遠混天碧,與夫雲煙之變于朝暮者,皆對几席之上。至若耕牧漁樵,歌謳相答,遊人行旅,傴僂絡繹於四野者,亦可坐而觀也。吾今休官而歸,幅巾藜杖,日登斯亭,心意俱閑,身世兩忘,獨釣于江,獨採于山。春朝之花,秋宵之月,吾獨詠之以爲樂;雲峯之奇,松雪之淸,吾獨觀之以爲樂。凡物化之可樂者,吾獨而專之,洋洋乎若蟬蛻汚濁,遊於物外。四時之景不同,而吾之樂[3]獨無窮焉。敢竊涑水園名『獨樂』二字,以扁吾亭,似爲僭矣。然彼之所樂者,理也;吾之所樂者,物也。無嫌於同,請子記之。」余於侯不可以文拙辭。昔吾夫子嘗曰:「飮水枕肱,樂在其中。」又稱顔子簞瓢陋巷,不改其樂。其所以樂,則未嘗言,而二程乃令學者尋孔、顔所樂何事,亦引而不發。今侯乃獨樂其亭,而徵余言,夫旣曰獨樂,則尤非他人之所得知。矧余雖讀聖賢之書,其所謂樂者,謾不知何說,敢記侯之亭哉?
雖然,其言曰:「彼所樂者理,吾所樂者物。」余聞理外無物,物外無理。天地之所以高深,山川之所以流峙,魚鳶之所以飛躍,草木之所以榮悴,與物乎耳目者,何莫非至理之所著者也?是則由侯之樂可以尋聖賢之樂,豈徒玩其景槪哉?且余竊觀今世士大夫,雖有田園可以自適者,然皆爲名繮所係着,馳東騖西無已時,至有終身不歸其鄕者。間有歸者,亦不過執牙籌、計錢穀,得不勞苦其形者乎?惟侯位不滿德,年未至暮,乃能謝榮宦、脫世累,自逍遙於山水間者如此,獨樂之扁,不亦宜乎?之亭也,直與涑水之園儷美於不朽也,無疑矣。司馬公負天下之望,故竟不得優游洛中。今侯亦負一時之望,則得以久擅斯樂乎?未也。若余竊位于朝,無補於世,奔走夙夜,而猶不知止,能無愧乎?安得掛冠從侯於玆亭,誦涑水之記,詠坡仙之詩,而一窺其所樂之高趣乎?〉
新增徐居正詩:少年聲價孰如君?脚底平看萬里雲。暫屈朝班還舊隱,更從榮宦策高勳。功名造物眞如戲,出處男兒未易論。却恐鳴騶催上道,北山猿鶴更移文。
〈○名園竝壓錦江低,我昔相尋路自迷。何氏林亭知最勝,杜陵桐葉不曾題。膏車恨未從盤谷,雪艇終須訪剡溪。莫遣藏湍仍斂霧,似聞桃李已成蹊。〉
按舞亭
编辑在錦江下。距州二里。昔按廉登眺,酒酣不覺醉舞,仍號亭曰按舞。亭廢已久,後有州守欲重修之,爲監司所譴不果。時人笑曰:「前有醉舞按廉,後有醒吟監司。」
〈○徐居正詩:按舞亭前江山好,按舞亭中風月老。當時按廉眞豪英,酒酣起舞玉山倒。風流跌宕天下先,盛名自與亭相傳。後來奉使何索寞?江山風月閑多年。我聞錦江賢主人,改構雲物猶精神。殺此風景是何者?白頭監司眞惡賓。昔人欲槌黃鶴樓,黃鶴一怒天公羞。樓可槌兮江山風月不可槌,至今千載笑不休。君不見昔時按舞亭,黃金美酒白玉甁。皓齒歌細腰舞,客亦婆娑雙袖輕。又不見今時按舞亭,寒叢敗葉潮滿汀。禽鳥歌蛟龍舞,遠山爲學蛾眉靑。古人今人不同時,醉舞醒吟誰得之?人生自可行樂耳,此外餘事都不知。〉
亭止房
编辑在錦江邊。距州三里。
〈○高麗權適詩:半年塵土負靑山,蕭寺偸乘一日閑。始見黃花知令節,更驚紅葉照衰顔。天圍大野蒼茫外,舟在淸江寂寞間。賴有上房沽酒引,淡煙斜日未能還。〉
鳴鶴所
编辑在儒城縣東十里。高麗明宗六年,鳴鶴所人亡伊嘯聚黨與,攻陷本州。朝廷陞其所爲忠順縣,置令、尉以撫之。後降而復叛,尋削之。
淸流部曲
编辑在州東四十里。今稱仇乙村。
良化部曲
编辑在州東四十里。
薍釜部曲
编辑在州西四十里。有薍洞,疑卽其地。
里仁部曲
编辑卽利仁驛。
美化部曲
编辑在儒城縣東南二十八里。 貴智部曲。在州南二十九里。
今丹所
编辑在州南二十里。
甲村所
编辑在儒城縣北十里。
村介所、福水所
编辑俱在儒城縣東二十三里。
撲山所
编辑在德津縣東五里。
金生所
编辑在德津縣東七里。
古曹山
编辑在州東五十里。諺傳古縣基,未知何縣。
里仁山城
编辑在州南二十里。石築。周一千五十尺。內有一井。今廢。
良化山城
编辑在州南四十里。石築。周一千十三尺。內有一井。今廢。
新豐山城
编辑在新豐縣南三里。石築。周七百一尺。今廢。
儒城山城
编辑在儒城縣東五里。石築。周六百八十尺。內有一井。今廢。
德津山城
编辑在德津縣南一里。石築。周七百六十七尺。內有一井。今廢。
名宦
编辑新羅韓恕意
编辑唐天寶間爲熊川助敎。撰州人番吉墓碑,至今在孝家里。
高麗金殷傅
编辑顯宗時爲本州節度使。王避契丹南行,殷傅備禮郊迎曰:「豈意聖上跋涉山川,凌冒霜雪,至於此極?」獻衣帶土物。王至巴山驛,吏皆遁,御廚闕膳。殷傅又進膳羞,分供朝夕。及丹兵退,王還次公州,殷傅使長女製御衣以進。因納之,是爲元成王后。
宋子浩
编辑爲判官。與倭戰死。
〈○權近詩:狷狷懷剛志,循良有最聲。臨危寧避患?赴敵卽捐生。予奪蒼天遠,忠誠白日明。我聞肝肺熱,悒悒不能平。〉
李伯謙
编辑忠烈王朝爲副使。勸課農桑,民以富饒。
沈諹
编辑忠烈王朝爲副使。有長城縣女言:「錦城大王降我云:『汝不爲錦城堂巫,必殺爾父母。』我懼而從之。」女又與同縣人孔允丘通,作神語曰:「我將往上國,必伴孔允丘行,羅州官給傳馬。」一日,郵吏急報都兵馬使曰:「錦城大王來矣。」使驚怪。有羅人仕于朝者,具神異諷王,議欲迎待。所過州縣守,皆公服郊迎,廚傳惟謹。至州,諹不待。巫怒,傳神語曰:「我必禍諹。」退寓日新驛。夜諹使人覘之,女與允丘宿,遂捕鞫之,俱伏。
陳澕
编辑以右司諫,出知州事,卒于官。
崔宰
编辑恭愍王朝出牧。
田濡
编辑爲判官。
本朝孟思誠=
编辑有政聲,爲一道最。
黃自厚
编辑李貞幹
编辑權湛
编辑李石亨
编辑李明晨
编辑李英耈
编辑咸禹治
编辑人物
编辑本朝李明德
编辑登第,官至判中樞院事。諡恭肅。
孝子
编辑新羅向德
编辑詳古跡下。
高麗李福
编辑州吏。
李長生、姜成
编辑郞將。竝以孝子旌門。
烈女
编辑高麗高氏
编辑縣監鄭自求妻。旌門。
新增本朝高氏
编辑梁漢弼妻也。夫被罪死,高氏坐屬于官。有州奴欲汚之,遂縊死。今上十八年旌閭。
金氏
编辑張曾文妻也。夫出獨處,有隣人夜入其室,欲汚之,抽刃劫之,遍身刺傷,竟不從。今上二十三年旌閭。
題詠
编辑雪晴江路馬遲遲
编辑高麗田濡詩:公事如雲鬢欲絲,云云。吏人不識憂民意,誤道溪山覓好詩。
籬落荒畦一逕微
编辑鄭樞詩:黃雲漠漠雪霏霏,云云。飮馬亂松陂底水,搖鞭閑繞白沙歸。
翠巘帶雲連粉堞
编辑金休詩:云云,丹霞和鶩落蒼洲。
江流淸似使君心
编辑李詹詩:山色翠於官妓黛,云云。
一抹熊江靑繞地
编辑南秀文詩:云云,千重鷄嶽翠浮天。煙籠老樹分官道,草遠長堤護水田。
十景徐居正詩錦江春遊
编辑濯錦江邊天地春,二月三月天氣新。玉壺沽酒尋芳菲,遲日暖風惱殺人。晴江新漲金葡萄,蘭橈隨意移畫舠。杏花疎影醉扶歸,玉笛一聲山月高。
月城秋興
编辑秋風嫋嫋江自波,山南山北紅葉多。登臨有興濃於酥,十千美酒金叵羅。黃花滿揷帽欲欹,鯨呑虹吐安足辭?請君莫學宋生酸,一生枉作悲秋詞。
熊津明月
编辑熊津之水淸且漪,熊津有月來何時?百濟往事如鳥過,我問明月月應知。一自樓船駕海來,國社已墟唐府開。落花巖前春正愁,釣龍臺下潮自回。
鷄嶽閑雲
编辑鷄嶽岧嶢揷層碧,淑氣蜿蜒自長白。山有湫兮龍則蟠,山有雲兮物可澤。我昔試遊於其中,靈異不與他山同。會作霖雨澤天下,龍使雲兮雲從龍。
東樓送客
编辑錦江江上錦江樓,黃鶴一去雲悠悠,宦遊南北知幾人?芳草別恨何年休?去年相別髮如漆,今年相別白於雪。江流別恨誰淺深?一曲陽關愁斷絶。
西寺尋僧
编辑艇止山中古招提,緣江一路高復低。十載尋僧閑往還[4],靑藤白幭雙草鞋。我亦平生支許徒,結社有約何曾辜?會[5]倩龍眠老居士,畫出《虎溪三笑圖》。
三江漲綠
编辑三江元從銀河[6]來,合爲錦水靑於苔。昨夜小雨漲半篙,蒲萄之酒初發醅。誰家日暮三兩舫,蘭槳截破桃花浪?蓑衣蒻笠玄眞子,我歌滄浪欲相訪。
五峴積翠
编辑車峴、板峴、馬峴、火峴、狄餘峴。
〈○公城之勝天下甲,五峴嵯峨鎭四角。遙看積翠連涳濛,松檜森森聳霄壑。人間幾番換炎寒[7]?四時不老唯蒼顔。我欲山中斲黃精,鸞笙鶴駕閑往還。〉
金池菡萏
编辑天孫爲織雲錦機,綠爲裳兮紅爲衣。宜風宜雨又宜月,輕煙細霧香霏霏。何年移自泰華巓?蜜雪入口沈痾痊。雖然才大難爲用,何用藕大大於船?
石甕菖蒲
编辑百濟古物唯石甕,腹大濩落將底用?誰知菖陽天地精,開雲斲石此移種?根盤九節蛟龍老,性通神靈天下少。餌之可以延脩齡,何用區區拾瑤草?
林川郡
编辑東至石城縣界二十九里,至恩津縣界三十一里,至全羅道龍安縣界二十二里。南至同道咸悅縣界十六里,至韓山郡界二十七里。西至鴻山縣界十六里。北至扶餘縣界十六里。距京都四百十九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加林郡。新羅改加爲嘉。高麗成宗置林州刺史,顯宗改嘉林縣置令。忠肅王以元朝平章阿孛海妻趙氏之鄕,陞知林州事。本朝太祖三年,以入朝宦者陳漢龍之請,陞爲府。太宗元年復舊。三年,又以入朝宦者朱允端之請,陞爲府,明年復舊。十三年改今名爲郡。
官員
编辑郡守、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加林、嘉林、林州。
姓氏
编辑本郡趙、林、方、白、翟、辛。
田〈村〉。
陳、李〈竝來〉。
李〈高麗時,畏吾兒國人李玄投化而來,有通譯之功,因賜籍于本郡。〉
古多只趙〈本邑吏〉。
風俗
编辑種苧爲利,有畿內之遺俗
编辑河崙《樂山樓記》。
形勝
编辑水陸之衝
编辑唐劉仁願與孫仁師擊扶餘豐,諸將議所向。或曰:「加林城孫仁師,水陸之衝,合先擊之。」劉仁軌曰:「兵法:『避實擊虛。』加林嶮而固,攻則傷士,守則曠日。」遂趨周留城。
地濱南海
编辑河崙記。
山川
编辑聖興山
编辑在郡北二里。鎭山。
乾止山
编辑在郡西二里。
聖住山
编辑在郡西十二里。
普光山
编辑在郡西十里。
周城山
编辑在郡北十里。
七星山
编辑在郡南十里。曠然平野,七峯斗起,狀類七星,故名。
鳳凰山
编辑在郡南十里。
仇郞山
编辑在郡東二十五里。
花山
编辑在郡南五里。
升達嶺
编辑在郡西十里。
楡峴
编辑在郡北十里。
發峴
编辑在郡西十里。
白巖
编辑在郡東二十里。
嘉林藪
编辑在郡東一里。
仇郞浦
编辑在郡北十五里。源出鴻山縣,流入場巖江。
場巖江
编辑在郡北十五里。
古多津
编辑在郡東二十九里。水勢險惡。
江景津
编辑在郡東三十里。恩津縣界。
菁浦津
编辑在郡南二十二里。
南堂津
编辑一名龍淵浦。在郡南十四里。古多津下流。岸北有舍人巖。
上之浦津
编辑在郡南三十里。
〈○已上六津皆公州熊津下流,入韓山郡爲鎭浦。〉
土産
编辑苧、陶器、白魚、葦魚、魚鰾、石首魚、靑魚、蟹、蝦、白花蛇、安息香、地黃。
城郭
编辑聖興山城
编辑石築。周二千七百五尺,高十三尺險阻。內有三井。又有軍倉。
樓亭
编辑樂山樓
编辑有河崙記。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郡東五里。
驛院
编辑靈楡驛
编辑在郡北十五里。
南院
编辑在郡南三里。
古多津院
编辑在郡東二十五里。
新增橋梁
编辑大橋
编辑在郡南七里。
石橋
编辑在仇郞浦。
佛宇
编辑西浮圖菴
编辑在聖住山。
西資福寺
编辑在乾止山。寺南有石檣。
東資福寺
编辑在聖興山。寺南有石檣。
龍淵寺
编辑在南堂津北岸上。
香林寺、香德寺
编辑俱在天燈山。
普光寺
编辑在聖住山。有此君樓。
〈○元朝危素重創碑:昔三韓大浮圖圓明國師謝絶世榮,歸求其志。高麗國王遣宰相張沆追及於林州,州故有普光寺,溪山幽勝。耆宿、惠湛、達閑等與尙書田冲用遮留國師於此,其門人三千餘指,室屋不足以容。楊廣道按廉崔君玄佑率其官屬,謀爲增葺。遠近聞風而至施者雲委,僧寮、賓舘、倉庫、庖廚無不畢備,爲屋凡百[8]餘間。師之伯氏判典客寺事致仕金君永仁、仲氏重大匡平陽君永純感激發願,家童百口、田百頃歸于寺。久之,蔚然爲大道場矣。其後師示寂,謂其徒紹珠[9]等曰:「寺旣重新,汝等以勿散席,甲乙而主之。」於是其徒以受師志,相繼無窮也。因都城禪源報恩禪寺住持宏演來,求書其事。宏演之言曰:「吾少也,受經玆寺,紀述之託,誠不敢後。」於是從宏演得師之始終而竝書之。
師諱冲鑑,字絶照,號雪峯。髫齕時,已不茹葷,與群兒嬉戲,以帛製伽黎衣爲佛事。稍長稟命父母,祝髮於禪源寺,禮慈悟國師以爲師。年十有九入選,登上上科。一旦喟然嘆曰:「雖復脩持十方如來淸淨敎理如恒河沙,只益自勞,曷若脩無偏果?」乃舍所事,卽拂衣遊諸方。宿留吳楚,聞鐵山瓊禪師道行甚高,迎之東還,執[10]侍三載,瓊公甚期待之。及瓊公辭歸,師主龍泉寺,始取百丈海禪師禪門淸規行之。後住持禪源寺者,十有五年,弘楊宗旨,爲國矜式。其來普光也,寔再紀至元之[11]年。
越四年八月二十有四日,將入滅,戒門人毋立碑造塔。遽沐浴更衣,跏趺端坐。紹珠進曰:「請和尙爲衆說法。」師曰:「末後一著,汝等有分薦取。」言訖,翛然而逝。世壽六十有五,僧臘五十有八。生在前至元之十有二年乙亥乙酉朔辛酉日也。余嘗論佛氏之學,西出於天竺,乃不遠數萬里,被于東海之表,何其盛矣?而其卓然樹立如圓明師者,宜其設[12]之益昌而益明。若普光之寺,也世以師爲楷,則尙惡有墮廢之時也耶?
庸欽次之,而系以銘曰:高麗開國三韓墟,滄海浩渺連東吳。西瞻身毒各天隅,何年貝多傳梵書?學者悟明心地初,瓊公飛錫來此都。圓明國師侍起居,曹溪正宗須力扶。一言妙契萬念除,謂有非有無非無。死生一致不可渝,普光大刹鳴鍾魚。金碧炫晃雲霞鋪,翩翩學者承風趨。優游食息明眞如,精藍鬱鬱師已殂。勒銘紀述昭楷模,乾坤淸夷化日舒。天子萬壽當禎符。
○康好文詩:水石千年地,香燈一畝宮。老僧談寂滅,童子禮圓通。嶺上雲多白,窓間日已紅。欲尋居士窟,飛路迥盤空。〉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郡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山城內。
厲壇
编辑在郡北。
南堂津祠
编辑在郡南十四里。卽鎭浦。水洶涌可畏,商船之往來,必歌皷以祭。
古跡
编辑安良部曲
编辑在郡西十八里。
古多只所
编辑在郡北二十五里。
召羅所
编辑在郡南十五里。
今巖所
编辑在郡南三里。
今勿村處
编辑在郡東二十里。今爲豆毛谷里。
名宦
编辑本朝兪顯、安尙縝
编辑新增李永孫
编辑新增人物
编辑本朝趙之瑞
编辑登第,又魁重試。性訐直。燕山在東宮時,爲輔德,忤旨,至甲子被殺。
題詠
编辑龍淵絃管迷煙月
编辑李穡詩:云云,鴨野鋤犁逐雨風。
馬邑群峯接地陰
编辑徐居正詩:見說唐兵曾駐此,如何羅將苦相侵?熊江一帶兼天靜[13],云云。
韓山郡
编辑東至林川郡界十五里。南至全羅道臨陂縣界十四里,至同道咸悅縣界十三里。西至舒川郡界十九里。北至鴻山縣界二十九里。距京都四百五十九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馬山縣。新羅因之,爲嘉林郡領縣。高麗改今名仍屬。明宗置監務,兼任鴻山,後陞爲知韓州事。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爲韓山郡。
官員
编辑郡守、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馬山、馬邑、韓州、鵝州。
姓氏
编辑本郡李、金。
端、柳〈竝村〉。
田〈來〉。
崔〈續〉。
形勝
编辑山奇水秀
编辑李坡《翠挹亭記》:云云,麟峯鎭于北,熊浦繞其南。
山川
编辑乾至山
编辑在郡西一里。鎭山。
鷲峯山
编辑在郡南五里。
麒麟山
编辑在郡西五里。
月明山
编辑在郡北十一里。
圓山
编辑在瓦浦、芽浦之間。
鷄岾山
编辑在郡南五里。
箕峴
编辑在郡西五里。
赤峴
编辑在郡西六里。
曲峴
编辑在郡北二十五里。
上之浦
编辑在郡東十八里。卽林川郡南堂津下流。
朽浦
编辑在郡東十一里。源出月明山,入鎭浦。
岐浦
编辑在郡東十二里。
瓦浦
编辑在郡南十四里。卽大海之別浦。
芽浦
编辑在郡南二十里。舒川郡地界。鎭浦下流。又曲峴之水及舒川郡金富縣、庇仁縣茅洞之水,合流于此,入海。
鎭浦
编辑在郡西二十一里。詳林川郡,亦見舒川郡、臨陂縣。
土産
编辑苧、漆、白魚、洪魚、鯊魚、柹、白花蛇、竹、石首魚、秀魚、葦魚、鱸魚。
城郭
编辑乾至山城
编辑土築。周三千六十一尺。內有泉七、池一。有軍倉,今頹廢。
新增邑城
编辑石築。周四千七十尺,高十一尺。內有一渠、四井。
宮室
编辑客舘
编辑李穀記:至正己丑秋,雨甚,馬山客舘南廊壞。雨旣霽,農亦隙,州人欲修之。郡守朴君曰:「非唯南廊,雖廳廡幾圮陊,盍一擧新之?」州人謂:「地不産材,尋尺之木,於它山百里外取之。而又居吾土者,多蔽于權豪,誰肯爲吾役?」君曰:「第爲之何有?」且曰:「不去舊屋,人將不力。」則一朝而盡撤之。州人始疑且憂。君乃量吏才,其能者則畀之大屋而多其夫,拙者少之。旣分幹之,則令之曰:「古人云:『逸[14]道使民,雖勞不怨。』今爾之所以衣食玆土而無無聊之嘆者,皆上之賜也。凡賓客之來,大則布天子之德音,小以頒國令而邦本是恤,則玆舘宇之設,其究爲民也。今者之役,非逸爾之道歟?況其故制捔樸,且將頹壓,無以奉使華而聽詔令,郡守惟不敬是懼,安敢怠?敢違者罰。」
於是籍戶出夫,唯免老稚,航海取材,不憚險遠。率錢以助、簞食以餉者,磨其肩。役以其年之閏,纔數閱月,廳房、廊廡,結構旣周。時方寒冱,不可塗墍,姑令寢工。迨明年春仲,功將告訖。不高不庳,以稱面勢;不侈不陋,以適時宜。始之疑且憂者,終焉悅服,昔之豪橫,今從頤指。又以爲州官視事之堂、架書庫藏之所,不可以不作,規畫已定矣。君適代去,州人茫然如失怙恃,君亦能哉?余少長鄕里,知民之禍福實繫于守令,於吾鄕益見之。比在輦轂,聞吾吏民往往竄伏,而邑塗荊棘,賓客無所歸,郡守莫知所爲,懷印而去。余喟然曰:「此非獨吏民之罪,守土者亦不得辭其責。」
丙戌之春,奉詔而歸。有李君資爲政伊始,馭吏臨民,俱有條法,一境之人,拭目成效,曾未半歲,召官于朝。李君自長繼政益勤,知無不爲,則曰:「國制守令之居,謂之公衙。此州之守,無所於寓,寓於民家,何以州爲?」命其州吏分曹部役,不日而成。又將舘宇以次修葺,俄以家艱去郡。朴君之至,能兼二李之才,數年之間,利興害除,事集民和,實非前日之韓山也。又能待人以誠意,接賓無惰容。至於供需之物,床褥什器之微,皆致完潔。然其取足於公帑贓物,而無一毫斂及於民,故其聲譽藹然冠於一方。余鄕人也。慈侍之餘,幸獲見聞,今因舘舍之作,略書大槪。
噫!自今踵君者,一以君爲法,而功之未完、事之未已者,卒能成之,則不憂不爲良吏矣。君名時庸,字道夫,密城人。由科第任文翰,拜監察糾正,例出爲州云。
樓亭
编辑翠挹亭
编辑在郡南,有李坡記。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郡西二里。
驛院
编辑新谷驛
编辑在郡西十一里。
看法巖院
编辑在郡東十四里。
崇井院
编辑在郡西七里。
曲火院
编辑在郡北二十五里。
吉山院
编辑在郡西十三里。
新增橋梁
编辑吉山浦石橋
编辑在郡西二十二里。
佛宇
编辑日光寺
编辑在鷲峯山。
崇井寺
编辑在麒麟山。
孤石寺
编辑在月明山。
回寺
编辑在乾至山北。
永慕庵
编辑在乾至山北,有李穡畫像。
〈○權近贊曰:挺天資之粹美,窮聖學之精微。胸襟洒落,瑩徹光輝。踐履極於篤實,文章妙於發揮。匪點之狂而有詠歸之興,猶惠之和而無不恭之譏。學者仰之如山斗,國家倚之如著龜。膺大拜而不變其塞,履大難而不怵於威。赤心彌諒,素節不移,眞公所以自道之辭也。若夫江漢滔滔,雲煙霏霏。追逐歐、韓,竝駕齊馳。後之觀者,知吾言之不欺也。〉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郡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郡西。
厲壇
编辑在郡北。
塚墓
编辑李穀墓
编辑在郡南四里箕峴。
李穡墓
编辑在郡西五里加知峴。河崙撰碑。
古跡
编辑安保鄕
编辑在郡南十五里。
鴳谷所
编辑在郡北十三里。
名宦
编辑本朝李審
编辑溫良廉謹。
權雍
编辑淸謹有操。
人物
编辑高麗李知命
编辑博覽群書,善詞賦、工草隷。擢第,調黃州書記,居官廉直,民飢盡心賙恤。後爲忠州判官,政如黃州,人感惠政。得免鄭仲夫之亂,官至政堂文學太子少傅。諡文平。爲相有古大臣風。
李唐髦
编辑知命子。詞藻殊有父風。擢魁科,仕至國子司業。
李穀
编辑忠肅王朝登第,遷藝文檢閱。忠肅後元年,中征東省鄕試第一名,遂擢制科。前此本國人雖中制科,率居下列。穀所對策,大爲讀卷官所賞,置第二甲。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與中朝文士交遊,奉興學詔還國。尋復如元,授中書省左右司員外郞。元屢求童女于本國,穀上書罷之。忠惠後二年,奉表如元,因留居。忠穆朝,還國,累遷政堂文學、韓山居、都僉議贊成事。忠定卽位,穀以嘗請立恭愍,不自安,遊關東。元又授奉議大夫、征東行中書省左右司郞中。諡文孝。有《稼亭集》。
李純孝
编辑爲人淸白,處決如流。嘗使蒙古,不齎一物而還,囊橐皆空,巷掃郵卒皆服其淸節,曰:「眞官人也。」
李穡
编辑穀之子。天資明敏,博覽群書,爲詩文操筆卽書。恭愍朝擢魁科。又中征東行省鄕試第一名。充書狀官如元,赴廷試,歐陽玄見穡對策,大加稱賞,遂擢置第二甲第二名。東還,累官至門下侍中,掌國文翰數十年,屢見稱中國。勉進後學,以興起斯文爲己任,學者皆仰慕。入本朝,封韓山伯。諡文靖。有《牧隱集》五十餘卷行于世。
李種德
编辑穡之子。官至知密直司事。
李種學
编辑種德之弟。官至簽書密直司事。
本朝李種善
编辑種學之弟。年十五擢弟,官至知中樞院事。諡良景。
李季疄
编辑種善之子。世祖朝佐翼功臣,官至左贊成。諡恭武。
李季甸
编辑季疄之弟。世祖朝靖難、佐翼功臣,領中樞府事、韓城府院君。典文衡。諡文烈。
李孟畇
编辑年十五擢第,官至右贊成。
李叔畤
编辑有淸直名。世宗朝爲大司憲,累官至議政府左參贊。
李叔畝
编辑官至知敦寧府事。諡良度。
李蓄
编辑官至黃海道觀察使。
李壎
编辑蓄之子。成宗朝佐理功臣,官至議政府參贊。封韓城君。
李堣
编辑季甸之子。再捷科第,官至成均舘大司成。早卒。
李坡
编辑堣之弟。年十八擢第,選入集賢殿,歷官至議政府左贊成。諡明憲。爲人聰明,多識典故。
李封
编辑坡之弟。乙酉科壯元,官至刑曹判書。有文名。
新增李彦浩
编辑穡之後。登第,官至觀察使。
孝子
编辑本朝李夏、李廉、朴地
编辑俱以孝行旌門。
烈女
编辑本朝尹氏
编辑司成尹耆之妹。頗解文。其夫羅繼門見殺於宰相洪允成家奴。世祖幸溫陽,尹氏自爲狀訴冤,詞惋理直。上憫之,命轘允成奴,歲賜米復戶。
題詠
编辑山川孕秀今猶古
编辑高麗金子粹詩:東國文章集大成,稼亭父子冠群英。云云,且問何人繼姓名?
山傍熊津疊障成
编辑趙啓生詩:云云,終敎李氏稟其英。自從父子登科後,天下皆知此邑名。
鎭江煙雨尋遺跡
编辑李承召詩:牧老聲名始此鄕,靑年北學利觀光。簪纓赫世詩書在,竹帛流輝事業詳。工部雄詞喧宇宙,謝家芳草滿池塘。云云,唯有漁舟古渡傍。
八景李穡詩崇井巖松
编辑峯頭蒼石聳,松頂白雲連。羅漢堂寥闃,居僧雜敎禪。
日光石璧
编辑崔嵬揷平野,縹緲俯長天。翠壁僧窓小,佛燈空半懸。
孤石深洞
编辑平野行將盡,回峯望更高。一區幽僻處,梵刹本來孤。
回寺高峯
编辑後嶺如三角,前峯入半空。行舟垂鐵碇,遮莫有狂風。
圓山戍皷
编辑海嶠傳烽火,閭閻壓浪波。百年無事地,戍皷夕陽多。
鎭浦歸帆
编辑細雨桃花浪,淸霜蘆葉秋。歸帆何處落?渺渺一扁舟。
鴨野勸農
编辑鴨野在郡北三里。
〈○川原平似砥,禾稼浩如雲。太守催星駕,巡田欲夕曛。〉
熊津觀釣
编辑附录
编辑- ↑ 《東文選ㆍ題錦江船亭》「歸來」原作「期還」。
- ↑ 《東文選ㆍ公州東亭記》「必」原作「州若府必」。
- ↑ 《東文選ㆍ獨樂亭記》续有「獨無變焉;絲竹之歡有時,而吾之樂」之句。
- ↑ 《四佳集ㆍ公州十景》「還」原作「來」。
- ↑ 《四佳集ㆍ公州十景》「會」原作「欲」。
- ↑ 《東國輿地勝覽》「河」原作「漢」。
- ↑ 《四佳集ㆍ公州十景》「寒」原作「凉」。
- ↑ 《高麗林州大普光禪寺碑》「百」原作「五」。
- ↑ 《高麗林州大普光禪寺碑》「珠」原作「惠因」。
- ↑ 《高麗林州大普光禪寺碑》「執」原作「师」。
- ↑ 《高麗林州大普光禪寺碑》「之」原作「之二」。
- ↑ 《高麗林州大普光禪寺碑》「設」原作「敎」。
- ↑ 《四佳集ㆍ林川題詠》「靜」原作「淨」。
- ↑ 《東文選ㆍ韓州重營客舍記》「逸」原作「以逸」。
- ↑ 《牧隱藁ㆍ吾家韓山……故作八詠云》「裊裊」原作「裏裏」。
- ↑ 《牧隱藁ㆍ吾家韓山……故作八詠云》「中迴」原作「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