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20
大興縣
编辑東至公州界三十里,南至靑陽縣界二十二里,西至洪州界九里,北至禮山縣界十九里。距京都三百二十三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任存城〈一云今州〉。新羅改任城郡。高麗初改今名,顯宗九年屬運州,明宗二年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任存城、今州、任城。
姓氏
编辑本縣李、韓、張、吳、白。
居邊洪、李。
山川
编辑鳳首山
编辑在縣西二里。鎭山。
獅子山
编辑在縣東二十一里。
白月山
编辑在縣南十九里。
金籠山
编辑在縣南十六里。
堂山
编辑在縣東二十一里。
朴山
编辑在縣東十二里。
加次山
编辑在縣東北十一里。
松林山
编辑在縣東十九里。
飛到山
编辑在縣東十四里。
柰川
编辑在縣東一里。其源有二:一出靑陽縣於乎洞,一出洪州驪陽縣。入新昌縣井浦。
京結川
编辑在縣東北六里。卽柰川下流。
竹遷川
编辑在居邊所。距縣東十七里。源出靑陽縣於士峴,入京結川。
達川
编辑在縣東十七里。
土産
编辑鯽魚、蟹、地黃。
城郭
编辑邑城
编辑石築。周一千一百十五尺。內有一井。今廢。
亭榭
编辑布政亭
编辑在客舘東。
新增觀察使安琛改名「見思」。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北三里。
驛院
编辑在縣南十九里。
加方院
编辑在縣南二里。
橋梁
编辑柰川橋
编辑在縣東二里。
居邊橋
编辑在達川。
金莫川橋
编辑在縣北十九里。
佛宇
编辑大連寺
编辑在鳳首山。
龍興寺
编辑在獅子山。
普光寺
编辑在白月山。
銀寺
编辑在金籠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鳳首山。俗傳唐將蘇定方爲祠神。春秋本邑致祭。
厲壇
编辑在縣北。
古跡
编辑任存城
编辑卽百濟福信、遲受信、黑齒常之等拒劉仁軌處。今縣西十三里有古石城,周五千一百九十四尺,內有三井,疑此城。詳扶餘人物下。
〈○高麗太祖攻後百濟任存城,殺獲刑積等三千餘人。〉
居邊所
编辑古稱居叱勿[2]所。在縣東二十一里。
人物
编辑高麗韓文俊
编辑性雅正,能屬文。仁宗朝登第。時方重外寄,歷長州、長興、南原三郡副使,南京副留守,皆有惠政。門人吳世才詩曰:「南蘇三郡俗,東撫一州民。」世稱實錄。官至門下侍郞平章事。
韓就
编辑登進士第,官至門下省事。
孝子
编辑高麗李成萬
编辑成萬與其弟淳俱至孝,父母死,成萬守父墳,淳守母墳,各盡哀敬。三年制訖,朝則弟就兄家,暮則兄就弟家,得一味,不相會則不相食。事聞旌閭。
烈女
编辑高麗郭氏
编辑年十九歸朴根家。二十三根死,廬墓三年。服闋,不歸本宗,孝養舅姑終身。事聞旌閭。
題詠
编辑觀魚池北引寒泉
编辑李孟常詩:布政亭東迎素月,云云。
庇仁縣
编辑東至鴻山縣界三十四里,西至海岸五里,南至舒川郡界二十里,北至藍浦縣界九里。距京都四百九十六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比衆縣。新羅改今名,爲西林郡領縣。高麗顯宗九年,屬嘉林縣,後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比衆。
姓氏
编辑本縣韓、吳、龍、田、康。
方〈續〉。
沃田羅。
山川
编辑月明山
编辑在縣東十八里。
兩儀山
编辑在縣東十二里。
於運峴
编辑在縣南九里。
屯德峴
编辑在縣東七里。
扶蘇峴
编辑在縣東三十三里。
膏石峴
编辑在縣南三里。
都屯串
编辑在縣西二十六里。
長背串
编辑在縣南十九里。
河尾島
编辑在縣南六里。
海
编辑在縣西五里。
煙島
编辑周二十三里。
茅島、竝累島
编辑已上二島俱在西海中。潮退連陸。
鍾川
编辑在縣南十三里。源出縣東北九里深動洞,西流入海。
土産
编辑石首魚、秀魚、鰒、靑魚、洪魚、鯊魚、烏賊魚、麻魚、錢魚、蛤、民魚、鱸魚、絡締、江瑤柱、細毛、海衣、白花蛇、竹、竹箭〈出縣東城底〉。
城郭
编辑邑城
编辑石築。周三千五百五尺,高十二尺。內有三井。去海口一百六十步。世宗三年,令諸邑軍丁戍之。
關防
编辑都豆音串戍
编辑在縣西二十里。右道僉節制使分兵戍之。
〈○我世宗元年,倭船五十餘艘來,圍都豆音串兵船焚之。萬戶金成吉與其子倫拒戰,成吉中槊,泅水而免。倫射賊殪三人,顧見其父已墮水,以爲死,遂投水死。〉
烽燧
编辑漆枝山烽燧
编辑在縣西七里。南應舒川郡雲銀山,北應藍浦縣通達山。
亭榭
编辑觀海亭
编辑在客舘北。
新增冬柏亭
编辑在都屯串。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北二里。
新增今移在縣東三里。
驛院
编辑靑化驛
编辑在縣南二里。
鍾川院
编辑在縣南十三里。
禿豆等院
编辑在縣東三十里。
塔院
编辑在縣北二里。
新增橋梁
编辑開福石橋
编辑在縣東十五里。
鍾川石橋
编辑在縣南十三里。
佛宇
编辑訓逸寺、普賢寺、玄風寺、成佛寺
编辑俱在月明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東二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古跡
编辑古邑城
编辑一在今治東二十六里,土築,周五百三十七尺,內有一井;一在今治西二里,土築,周八百二十八尺,內有一井。今廢。
沃田鄕
编辑題詠
编辑日出靑紅蜃氣連
编辑李承召詩:一片高[3]城俯海堧,碧天如水水如天。風來洶涌潮聲壯,云云。小島浮雲[4]煙暗淡,長鯨戲浪雪崩顚。金鼇背上神仙侶,笑殺紅塵鬢颯然。
徐居正詩:萬里鯨濤萬里天,圖南鵬擊幾三千?泓深知有神龍睡,牛渚靈犀我欲然。
〈○李淑瑊詩:海氣茫茫水拍天,浪翻如屋萬千千。平生八九呑雲夢,對此胸襟倍豁然。〉
隱映小島
编辑徐居正詩:鼇岑神涌碧波中,海氣昏昏盡日封。最識此間奇畫處,晴能瀲灩雨涳濛。
〈○李淑瑊詩:小島彈丸列眼中,睛來淡淡片雲封。憑君欲作畫圖看,直到霏微煙雨濛。〉
重重蜃樓
编辑徐居正詩:雲濤雪浪已崚嶒,蜃閣浮雲復幾層?也識老龍三昧法,如何喚起竟無譍?
〈○李淑瑊詩:初成山嶽勢崚嶒,忽作瓊樓五色層。水仙定倚琱闌上,却厭塵囂喚不譍。〉
點點螺髻
编辑徐居正詩:遙岑出沒白雲間,鴉髻煙鬟黛色寒。渺渺蒼波連弱水,此間無柰有三山?
〈○李淑瑊詩:碧玉簪橫縹緲間,髻螺隱隱斷空寒。若將濃沫比西子,便是西湖雨後山。〉
芚營戍皷
编辑徐居正詩:東海如今淨不波,令嚴貔虎更無譁。將軍高枕方濃睡,時有轅門皷報檛。
〈○李淑瑊詩:昔曾鯨沸海揚波,傳箭紛紛卷地譁。今[6]識大平今氣像,短長更戍皷閑檛。〉
煙浦歸帆
编辑徐居正詩:百年身世一羊裘,欲釣金鼇釣始休。半幅蘧篨風飽腹,夕陽歸去一扁舟。
〈○李淑瑊詩:漁蓑元不換貂裘,細雨斜風未擬休。向晩歸帆迷處所,蒼茫身世一孤舟。〉
松坪秋月
编辑徐居正詩:年年三五月當空,夾岸江楓樹樹紅。何處仙曹拈鐵笛?夜深人語小樓中。
〈○李淑瑊詩:疎松涼月影搖空,白鳥波邊隔軟紅。安得玉人吹玉笛,龍吟更聽浪花中?〉
觀寺暮鍾
编辑徐居正詩:寺在煙霞第幾岑,磬聲搖月落平林。悠然使我發深省,洗盡紅塵十載心。
〈○李淑瑊詩:日暮煙深失遠岑,鍾淸知復有叢林。扶筇直欲尋僧去,一借曹溪水洗心。〉
藍浦縣
编辑東至鴻山縣界四十九里,南至庇仁縣界四十里,西至海岸七里,北至保寧縣界九里。距京都四百四十七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寺浦縣。新羅改今名,爲西林郡領縣。高麗顯宗九年,移屬嘉林縣,後置監務。辛禑時,因倭寇,人物四散。恭讓王二年,始置鎭城,招集流亡。本朝太祖六年,置兵馬使兼判縣事。世祖十二年,革鎭,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寺浦、馬山。
姓氏
编辑本縣任、白、李、庾、玄、門。
形勝
编辑靑煙徹海,玉馬撑天
编辑金丸詩。
地連蒼海
编辑高得宗詩:地盡連蒼海,軒開對碧山。
山川
编辑九龍山
编辑在縣西十五里。鎭山。
峨嵋山
编辑在縣東二十六里。
玉馬山
编辑在縣東八里。
羊角山
编辑在縣東二十四里。
通達山
编辑在縣西三十三里。
聖住山
编辑在縣北二十五里。
海
编辑在縣西南九里。
栗島、竹島、巨次羅島、黃竹島,立竹島
编辑俱在西海中。
彌造浦
编辑在縣南三十里。
聖住浦
编辑在縣西十五里。
大川
编辑在縣南二十里。源出聖住山,入靑淵浦。
靑淵浦
编辑在縣南二十三里。大川下流,又西流入海。
土産
编辑銀口魚、紅蛤、靑魚、鯊魚、秀魚、洪魚、石首魚、鰒、魚鰾、海衣、烏賊魚、錢魚、麻魚、民魚、鱸魚、蛤、江瑤柱、細毛、竹箭〈出立竹島〉、竹、沙器、白花蛇。
城郭
编辑邑城
编辑石築。周二千四百七十六尺,高十五尺。內有三泉。
關防
编辑馬梁鎭
编辑在縣西三十三里。有右道水軍僉節制使營。所管:舒川浦。
〈○僉節制使一人。
新增 正德庚午,始築石城。周一千三百七十一尺,高九尺。內有一井。〉
烽燧
编辑通達山烽燧
编辑南應庇仁縣漆枝山,北應餘道岾。
餘道岾烽燧
编辑在縣北八里。西應保寧縣助侵山,南應通達山。
新增宮室
编辑客舘
编辑崔淑生詩:崢嶸新舘燠丹靑,滿眼奇觀接渺冥。四面雍圍皆碧嶂,半邊浩蕩是滄溟。春光冉冉欺雙鬢,客路紛紛幾短亭。獨倚軒窓仍遠眺,此身眞箇一浮萍。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東一里。
驛院
编辑藍田驛
编辑在縣南二十七里。
藍川院
编辑在縣南二十里。
橫川院
编辑在縣東二十里。
佛宇
编辑崇嚴寺
编辑在聖住山。
永興寺
编辑在峨眉山。
在羊角山。
聖住寺
编辑在聖住山北。有崔致遠所撰《大朗慧和尙塔碑》。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南十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金傅大王祠
编辑在玉馬山頂。
古跡
编辑古藍浦
编辑今治南十五里有古縣遺基。
樸坪所
编辑在縣東三十五里。今稱深田里。
橫川所
编辑在縣東二十一里。
人物
编辑新羅白仲鶴
编辑諫官。
高麗白任至
编辑明宗朝,累官至知門下省事。
白文節
编辑仲鶴之後。高宗時登第,累官至國學大司成。文詞富贍,下筆霈然,爲一時所推。
白頤正
编辑文節之子。天資純厚,有公輔器。累官至僉議評理、商議都監事,封上黨君。時程朱之學始行中國,未及東方,頤正在元,得而學之,李齊賢、朴忠佐首先師受。
題詠
编辑北顧雲生壑
编辑李安愚詩:云云,南臨浪拍天。好風時自至,快意坐籌邊。
海近苦多風
编辑李承召詩:萬古孤城在,山河表裏雄。嵐深恒作雨,云云。鹽竈燒煙白,漁村返照紅。行穿竹林去,蒼雪糁途中。
霞蒸菡萏紅
编辑徐居正詩:古郡濒南海,山河地理雄。島煙能作雨,江樹易生風。水染葡萄碧,云云。白沙黃竹路,身在畫圖中。
結城縣
编辑東至洪州界二十七里,南至同州界十四里,北至同州界十八里,西至海岸十八里。距京都三百八十一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結己縣。新羅改潔城郡。高麗顯宗九年屬運州。明宗二年,改今名,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結己、潔城。
姓氏
编辑本縣張、韓、趙。
文〈來〉。
方〈村〉。
山川
编辑枰山
编辑在縣北七里。鎭山。
靑龍山
编辑一名高山。在縣西北五里。
月山
编辑在縣東北二十三里。又見洪州。
碧池山
编辑在縣東十三里。一名迪只山。
烏棲山
编辑在縣東二十八里。亦見保寧縣。
蓋山
编辑在縣東北二十一里。
鹿看山
编辑在縣西十五里。
愁音串山
编辑在縣西十三里。
官奴山
编辑在縣東六里。
海
编辑在縣西十八里。
竹島
编辑在縣西三十里。
風流島
编辑在縣東四里。
末訖川
编辑在縣東五里。其源有二:一出碧池山,一出枰山。合流入于海。
龍骨川
编辑在縣北十五里。其源有二:一出洪州月山,一出德山縣界修德峴。合流入于海。
東山浦
编辑在縣東三里。
廣川
编辑在縣東二十五里。其源有二:一出洪州烏史里,一出烏棲山。入海。
母山堂浦
编辑在縣西二十二里。
〈○永樂六年,倭船來泊,縣監金沘與戰却之。〉
長浦
编辑在縣西二十一里。
石串浦
编辑在縣西五里。全羅道移轉船回泊處。
土産
编辑竹、竹箭〈出竹島〉、地黃、靑玉〈在縣北龍骨里〉、銀口魚、靑魚、錢魚、麻魚、江瑤柱、絡締、蟹、民魚、石首魚、秀魚、鯊魚、烏賊魚、鱸魚、魚鰾、石花、海衣、鰒、黃角。
城郭
编辑邑城
编辑石築。周三千三百二十五尺,高九尺。內有六井。
烽燧
编辑高山烽燧
编辑南應洪州興陽串,北應洪州高丘城山。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北一里。
驛院
编辑海門驛
编辑在縣北五里。太宗十五年初置。
廣川院
编辑在廣川岸。
佛宇
编辑高山寺
编辑在靑龍山。
正菴寺
编辑在烏棲山。
錫鈴寺
编辑在月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西一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母山堂
编辑在母山堂浦。
南堂
编辑在縣東六里。
古跡
编辑安興部曲
编辑在縣西十八里。
神襟城
编辑在縣北五里。土築。周一千三百五十尺。今廢。
名宦
编辑本朝李詹
编辑高麗末爲監務。
人物
编辑高麗張夏
编辑題詠
编辑城堡更人煙
编辑李詹詩:風塵曾戰地,云云。戍笛吹樓上,漁舟閣岸邊。
日沈群島外
编辑李安愚詩:客程三月半,石堡亂峯前。籬落桃花雨,郊墟芳草煙。云云,鳥沒斷雲邊。百歲興亡城[8],登臨一慨然。
蒼海隔雲煙
编辑全伯英詩:孤城閑日月,云云。
風帆几案前
编辑安純詩:海島軒窓下,云云。孤城雪,喬木帶寒煙。無術醫民病,何時到日邊?三峯行漸遠,霜鬢自飄然。
保寧縣
编辑東至靑陽縣界四十七里,至洪州界三十二里。南至藍浦縣界二十九里。西至海岸十九里。北至結城縣界二十五里。距京都四百九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新村縣〈一云沙村〉。新羅改新邑,爲潔城郡領縣。高麗初改今名,顯宗九年屬運州,睿宗元年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新村、新邑。
姓氏
编辑本縣張、崔、李、任。
文、陳、那、兪、申、金〈竝村〉。
形勝
编辑壤地褊小,濱於鰈海
编辑鄭帶記。
山川
编辑唐山
编辑在縣東北四里。鎭山。
地乙峴
编辑在縣東五里。
烏棲山
编辑在縣北十七里。
我峴
编辑在縣西十二里。
打皷島山
编辑在縣西十三里。
沙邑峴
编辑在縣南九里。
白月山
编辑在縣東二十五里。
海
编辑縣西南皆海。
大川
编辑在縣南二十四里。源出白月山,入蟹所浦。
蟹所浦
编辑在縣南二十四里。大川下流。
竹島
编辑在縣西十九里。
松島
编辑在縣西二十二里。周十二里。潮退則與高巒連。
高巒島
编辑在縣西海中二十二里。古兵戍處。有民居。
〈○高麗崔瀣嘗謫居,有詩曰:朅來孤嶼上,旅食度晨[9]昏。婦矮行如鱉,民窮貌似猿。俗雖乖習尙,禮或識卑尊。日落腥煙合,秋涼瘴氣溫。峯巒同翼翼,浦潊轉蜿蜿。帆截分天影,沙堆認水痕。海經將古驗,潮曆問今煩。老樹嫌風亞,驚濤得石喧。將僧同止息,與世隔囂喧。把釣時堪待,乘桴興又存。長歌誰見和?太息只無言。須信煙波樂,猶爲聖主恩。〉
茅島
编辑在縣北十二里。
龍淵
编辑在縣北十五里。又縣東十五里,亦有龍淵,皆天旱禱雨之處。
土産
编辑紫草、鯊魚、洪魚、靑魚、石花、石首魚、麻魚、錢魚、眞魚、秀魚、銀口魚、江瑤柱、民魚、鱸魚、烏賊魚、鰒、蛤、絡締、細毛、海衣、安息香。
城郭
编辑邑城
编辑石築。周二千一百九尺,高十二尺。內有三井。
關防
编辑水軍節度使營
编辑在縣西二十里。
〈○節度使、虞候各一人。
新增正德庚午,始築石城。周三千一百七十四尺,高十一尺。內有四井、一池。〉
烽燧
编辑助侵山烽燧
编辑在縣西十五里。南應藍浦縣餘道岾,西應洪州興陽串。
宮室
编辑客舘
编辑鄭帶《東軒記》:保寧自庚寅歲,海寇爲患,我太祖庚辰,築城于鳳堂,爲備禦之所。然城池淺狹,無險阻之固、泉井之利。世宗庚戌秋,巡察使崔潤德與監司朴安信、元戎李興發,更審城東一里許池內洞唐山之陽,使瑞山郡事朴訥生、縣守朴孝諴量功命日,不數月而告成。余於辛亥冬,代朴守而來,明年始構客舘及東西廩、濟民堂、公衙、縣司、馭風亭、兵器庫、囹圄,總百有四十餘間。云云。
樓亭
编辑馭風亭
编辑在客舘東軒北。朴訥生記:辛亥,溫泉鄭公帶來守于玆,政淸訟理,民樂趨事,舘宇公廳,一皆新之。又作亭于東峯上,塗墍丹雘已畢,請余命名。余試登亭上,北據高山,南控大野,軒楹敝豁,簷牙高啄,如登緱山之巓而馭閬風然,名之曰馭風。歲久頹圮,縣監朴迪孫重修,觀察使鄭眉壽改名撫夷。
濟民堂
编辑在縣北城內。
環瀛樓
编辑在水軍節度使營。柳睇建。
新增李宜茂詩:閑上高樓豁遠眸,鯨濤浩渺接天浮。戲尋玄圃留連飮,欲跨蒼虯汗漫遊。邂逅故人靑滿眼,登臨倦客白渾頭。眞仙何處歸來晩?應笑塵籠不自由。
新增永保亭、憑虛堂
编辑俱在水營。
〈○朴誾詩:地迫未窮千頃海,山開猶納一頭潮。急風吹霧水如鏡,近渚無人禽自謠。客裏每爲淸境惱,日邊更覺故園遙。苦吟不去乏新語,愁見落輝沈遠霄。
○晩潮來處暫欹枕,擡眼忽看洲渚生。朝暮應誰事呼吸,乾坤終亦有虧盈。南人浮海如行馬,澤國逢春更小晴。日日倚樓渾不下,怪聲時聽白鷗鳴。
○平生病眼怯遐矚,尋丈之間殊不分。鳥過猶憐一點雪,山橫更[10]覺萬堆雲。西邊落日劇相盪,空裏玄花尤自紛。隱几茫茫輒成睡,琅然鐵撥只堪聞。
○地如拍拍將飛翼,樓似搖搖不繫蓬。北望雲山欲何向[11]?南來襟帶此爲雄。海氛作霧因成雨,浪勢飜天自起風。暝裏如聞鳥相叫,坐間渾覺境俱空。
○憐我朝來獨吟處,一竿初日照簾旌。風颿飽與潮俱上,漁戶渾臨岸欲傾。雨後海山皆秀色,春還禽鳥自和聲。客中奇勝猶須句,平世文章不要名。〉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東。
驛院
编辑靑淵驛
编辑在縣南六里。
牛耳峴院
编辑在縣東二十七里。
寶院
编辑在寶院部曲。
加頭院
编辑在縣南二十里。
佛宇
编辑舍那寺
编辑在白月山。
聖堂寺
编辑在烏棲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地乙峴。
厲壇
编辑在縣北。
古跡
编辑鳳堂城
编辑在今治西二里。
懸河部曲
编辑在縣南二十八里。
寶院部曲
编辑在縣東十七里。
金神部曲
编辑在縣西十三里。
巾子山所
编辑在縣北二十里。今稱靑所里。
唐山城
编辑石築。周一千八百十尺。內有一井。今廢。
我峴山城
编辑石築。周七百四十五尺。今廢。
題詠
编辑竹鳴風警枕
编辑兪元淳詩:晝發海豐郡,侵宵到保寧。云云,雲泣雨留行。暮靄頭還重,朝暾骨乍輕。始知身老病,唯解卜陰晴。
牙山縣
编辑東至天安郡界四十里。南至新昌縣界十六里,至溫陽郡界十八里。西至沔川郡界三十二里,北至平澤縣界四十二里。距京都二百二十四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牙述縣。新羅改陰峯〈一云陰岑〉,爲湯井郡領縣。高麗初改爲仁州,成宗十四年置刺史,穆宗八年廢之。顯宗九年屬天安府,後改牙州,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改今名,例爲縣監。世祖五年,省縣,分屬溫陽、平澤、新昌三邑。十一年復舊。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新增燕山乙丑移屬京畿,今上初復舊。
郡名
编辑牙述、陰峯、陰岑、仁州、寧仁、牙州。
姓氏
编辑本縣李、康、白、全、兪、申、玄。
蔣、申、李、康、玄、兪、尹〈竝村〉。
林〈開京〉。
德泉兪、李、安、康。
形勝
编辑群峯錯峙,二溪回環
编辑鄭以吾《慮民樓記》。
山川
编辑薪城山
编辑在縣西五里。
桐林山
编辑在縣南七里。
高勇山
编辑在縣北十二里。
東深山
编辑在縣東五里。
鷰巖山
编辑在縣東二十九里。
笠巖山
编辑在縣西十二里。
海
编辑在縣西北十五里。
倉正池
编辑在縣北十一里。
長者池
编辑在縣南十八里。
大迺山津
编辑在縣西十里。源出京畿安城郡,受衆派,交納爲是津。
介浦津
编辑在縣西十三里。
在縣北二十六里。
堂浦
编辑在縣北十六里。
烽火川
编辑在縣南十五里。源出全義縣,流入犬浦。
土産
编辑白玉〈出所巖里〉、玉石〈出羔峴〉、水晶〈出佛藏院里〉、黃小魚、細尾魚、石首魚、葦魚、白魚、蝦、白花蛇、秀魚。
烽燧
编辑鷰巖山烽燧
编辑南應天安郡大鶴山,北應稷山縣望海山。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東二里。
驛院
编辑長時驛
编辑在縣北二里。
佛藏院
编辑在縣南六里。
要路院
编辑在縣東二十二里。
興仁院
编辑在縣北五里。
倉庫
编辑貢稅串倉
编辑在縣西十里。本縣及瑞山、韓山、連山、林川、定山、公州、洪州、新昌、結城、保寧、全義、靑陽、尼山、大興、石城、海美、泰安、天安、庇仁、恩津、木川、沔川、燕岐、德山、舒川、稷山、鴻山、扶餘、藍浦、禮山、唐津、平澤、溫陽、淸州、文義、懷德、鎭岑、沃川、懷仁等官之稅,納于此,漕至京師。水路凡五百里。
新增舊無倉舍,嘉靖癸未,始構屋,凡八十間。
佛宇
编辑桐林寺、神心寺、縮鳳寺、寶林寺、懸巖寺
编辑俱在桐林山。
桐深寺、燕巖寺、開現寺、龍華寺
编辑俱在燕巖山。
觀西寺、高井寺
编辑俱在高勇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東南五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古跡
编辑黃村部曲
编辑在縣北十五里。
德泉鄕
编辑在縣東二十里。
佛巖
编辑在桐林山東北麓。距縣五里。其巖布列岡上幾數里,最大者形似佛,故名。諺稱因此巖,守令癡狂,鄕吏皆凶奸。世祖朝,觀察使黃孝源希大臣之意,啓于朝,省縣,以其地三分屬于溫陽、平澤、新昌,其舘舍及官田,以賜黃守身。邑人判中樞金鉤及前靑山縣監趙圭上言,累年未允。成化乙酉,世祖幸溫陽,圭等復申訴,命隨駕宗宰等往審之,遂復置縣。有人嘗題其巖曰:「怪石成奇佛,三年送五官。江風如有恥,吹雪掩山顔。」
慮民樓
编辑在客舘北。
〈○鄭以吾記:永樂乙未之夏,知承文院事兪君顯奉牙山地圖,而謁浩亭公曰:「牙山,顯外鄕也。今縣監崔侯安正歲癸巳始到官,勸民農桑,威惠竝著。越明年,人和歲熟,募集游手,取材陶瓦,客舍之摧腐者,易而牢緻;漫漶者,飾而鮮明。且補建學堂,勸課子弟。又明年,乃語其父老曰:『客舍地卑而制狹,當夏之月,炎蒸尤甚,賓使之至,無以陶其堙鬱,宜構涼軒,奉娛其心志,導宣其和氣也。使臣和氣之流行,豈不爲縣民之福哉?』咸曰:『固所願也。』於是就客舍之東偏,起樓若干楹,吏民樂而趨之,不閱月而告成,望之翼如也。請名之,且爲記以侈斯樓。」
公曰:「取爲民之意,而名之曰慮民可乎?」兪君曰:「是誠崔侯之志也。」時予往間客席,公屬予衍其義。乃按圖而觀之,牙之爲縣,群峯錯峙而旁圍,二溪之水回環於左右,其中平衍,樹林蓊鬱,信乎樓觀之不可無也。夫守令之職,近民者也。仁以撫字,義以施爲,使之安其業而無愁嘆之聲,善矣。然安民之道,在乎敬上命,敬上命者,當謹於遵條章、事王人而已。崔侯其知所急矣乎?仗節而觀風、剖符而宣化者,行是縣,登是樓,忘其鞅掌之勞而得其怡曠之樂,弭其暴戾之情而達其和平之氣,則非唯守土者之喜幸,吏民之受其惠者,爲如何哉?則斯樓之作,豈非爲民之慮乎?吾想夫畏日舒長,山光水氣沈浸於上下,霽景薰風微涼於几席,悅乎目,快於心,所以均施四方,使吾民滌煩熱,通精神,鼓舞於聖化之中,則庶不負名樓之義矣。
噫!陟降於斯者,其又不慮耶?因書兪君告語之辭,又衍崔侯爲民之慮,以爲記云。〉
於羅頂山城
编辑在縣東二十一里。石築。周三百六十四尺,高十尺。今廢。
水漢山城
编辑在縣東十里。石築。周一千四百二十尺,高十尺。今廢。
鶯里山城
编辑在縣東二十里。石築。周六百五十五尺,高七尺。今廢。
薪城山城
编辑其頂有古城二連築:其北城,石築,周四百八十尺,高十尺,內有一井,天旱禱雨。其南城,土築,周四百八十尺,高四尺。昔平澤人避亂僑寓,仍號平澤城。
名宦
编辑高麗金行濤
编辑太祖朝知牙州諸軍事。
本朝金時霔
编辑寓居
编辑本朝金鉤
编辑登第,官至判中樞院事。爲人醇謹無他,經學精博。在成均舘訓誨不倦者,尹祥之後,只一人耳。諡文長。
題詠
编辑邑居興替更誰尤
编辑李承召詩:牙山亦是古名區,土沃民稠冠一隅。俗尙醇灕深可懼,云云。恨無循吏如龔、卓,不見文風擬魯、鄒。客舘空餘楹數十,浮雲往事轉悠悠。
新昌縣
编辑東至溫陽郡界十里,北至牙山縣界十四里,西至沔川郡界二十六里,南至禮山縣界二十一里。距京都二百五十三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屈直縣。新羅改祁梁,爲湯井郡領縣。高麗初改今名。顯宗九年,屬天安府。恭讓王三年,築城於縣西獐浦,號溏城,收旁近州縣租稅,浮海達于京師,始置萬戶兼監務。本朝太祖元年省萬戶。太宗十四年,合溫水,號溫昌。十六年,復析之,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屈直、祁梁、溫昌。
姓氏
编辑本縣表、孟、方、趙。
盧〈村〉。
李〈驛〉。
山川
编辑城山
编辑在縣西一里。鎭山。
禁城堂山
编辑在縣東南十一里。
馬山
编辑在縣東三里。
道高山
编辑在縣南十六里。又見禮山縣。
井浦渡
编辑在縣西二十里。卽獐浦下流。又禮山縣無限川合流于此,入沔川郡犯斤乃浦。
獐浦
编辑在縣西十五里。源出道高山,入井浦渡。
車輪灘
编辑在縣東十二里。溫陽郡加里川及天安郡浦川合流于此,入犬浦。
犬浦
编辑在縣北十五里。卽車輪灘下流,入犯斤乃浦。
土産
编辑秀魚、葦魚、白魚、石首魚、茯苓。
樓亭
编辑拱北亭
编辑在客館北。
〈○徐居正記:茂松尹相國語居正曰:「新昌守趙侯琛[13]構新亭,扁曰拱北,索記。幸子有言。」
余念丙子夏,自西原之公城,道所謂新昌而過之,太守金同年慄迓于道。時方酷熱,小坐樹蔭敍酌,因訪爲縣之大略焉。金曰:「縣地狹而人寡,土瘠而産少,吏黠以頑,民囂且訟。慄無盤錯之才,但勿擾而已,寬之而已。」予曰:「古人云:『治小邑,如烹鮮。』君之爲縣,庶幾得體矣。使繼君者,心君之心,政君之政,夫焉有不理者乎?」予因行迫,遂告別而去。
後數載,之湖南,道于是,太守尹公壕邀于路,觴之。予訊其爲縣,猶吾金同年也。又予行迫,未暇歷訪,心竊自怪,居正之於此邑,分無宿昔之緣者然也。向聞趙侯之爲縣,勤而敏,簡而要,不好煩其令而民安其業,勿亟民而民樂趨事,官廨、亭榭煥然一新。予思其人,慕其政,不親睹其邑,則與金同年、尹斯文所曾商略者,未嘗不往來于懷矣。今趙侯之構亭,茂松之屬記,獨勤於予,是前日再蘄於予者,正俟今日也,敢不樂爲之說?
予惟臺榭之建,非所以事玩遊,乃尊王人,接賓客,導宣堙鬱也。其曰拱北,則非但止於是,使登眺於是、觴詠於是者瞻望魏闕,指長安於日下,未嘗一飯而忘君,深得《春秋》尊王之義焉。夫《春秋》,褒善貶惡之書,尊王室則書之,重民事則書之。趙侯此擧,役不煩民,時不擧贏,尊王又如是,在《春秋》之例,猶當大書特書而美之。如予者忝局文翰,雖欲不書得乎?若山河邑居之形勝,予未嘗一目,安能張皇乎哉?予有薄田一頃在平澤,他日儻乞骸歸老,當一造亭上,以畢其說云。〉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北二里。
驛院
编辑昌德驛
编辑在縣東三里。
鳴巖院
编辑在縣東十一里。
馬場院
编辑在縣東十五里。
龍頂院
编辑在縣南十五里。
新禮院
编辑在縣西二十里。
橋梁
编辑彌勒灘橋
编辑在馬場院東。
佛宇
编辑閑良寺、千日菴、道明寺、元菴、石泉寺、佛菴、安心寺
编辑俱在道高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西二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古跡
编辑城山城
编辑石築。周一千二百十三尺,高十五尺。內有二井。今廢。
人物
编辑本朝孟希道
编辑高麗恭愍王時登科。入本朝,官至檢校漢城尹。贈右議政。
孟思誠
编辑希道之子。高麗辛禑時狀元。我世宗十三年,拜右議政,平生不事産業,淸白一節。諡文貞。
趙英珪
编辑太祖開國功臣。官至典書。
新增表沿沫
编辑登第,官至同知中樞府事。罹戊午史禍,遠謫道卒。子憑,擢魁科,官至弘文舘直提學。父子俱有文名。
禮山縣
编辑東至溫陽郡界二十八里,南至大興縣界九里,西至德山縣界二十二里,北至新昌縣界二十一里。距京都二百九十五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烏山縣。新羅改孤山,爲任城郡領縣。高麗太祖二年,改今名。顯宗九年屬天安府,後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烏山、孤山。
姓氏
编辑本縣申、孫、沈、張。
沈〈續〉。
化物方〈文石同〉。
山川
编辑金烏山
编辑在縣北二里。鎭山。
南山
编辑在縣南六里。
道高山
编辑在縣北十一里。亦見新昌縣。
無限山
编辑在縣西九里。
蘇機峴
编辑在縣東北二十八里。
無限川
编辑在無限山西。卽洪州驪陽川下流。每夏水漲,有巨蛇自山出,潛伏于川,爲人畜患。
狐頭浦
编辑在縣北十九里。卽無限川下流。
土産
编辑磁器、秀魚、蟹、葦魚、茯苓。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東一里。
驛院
编辑日興驛
编辑在縣西十三里。
無限城院
编辑在無限川邊。
古沙院
编辑在縣東十三里。
佛宇
编辑香泉寺、安樂寺、觀正寺
编辑俱在道高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東一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古跡
编辑立石所
编辑古名文石。在縣東十六里。今爲大枝洞村。
化物莊
编辑在縣西二十二里。今爲立巖村。
無限山城
编辑石築。周二千二尺。內有一井。今廢。
名宦
编辑本朝柳文通
编辑爲縣監。
孝子
编辑本朝金勤、李開右
编辑俱旌門。
烈女
编辑本朝每邑德
编辑戶長張仲淵女也。年二十三夫歿,廬于墓側,三年親祭,不嘗鹽醬。後父母欲奪其志,以死自誓,遂斷髮爲尼。
海美縣
编辑東至德山縣界十七里,南至洪州界六里,西至瑞山郡界九里,北至唐津縣界四十三里。距京都三百七十六里。
建置沿革
编辑貞海縣,諺傳高麗太祖時,夢熊驛吏姓韓者有大功,賜號大匡,割高丘縣今之洪州屬縣。地爲貞海縣,爲其貫。顯宗九年屬運州,後置監務。餘美縣本百濟餘村縣。新羅改餘邑,爲槥城郡領縣。高麗初改餘美,顯宗九年屬運州,睿宗元年置監務。本朝太宗七年,幷二縣,改今名,以貞海爲治所。十三年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貞海、餘美、餘村、餘邑。
姓氏
编辑貞海白、韓、仇、尹。
餘美郭、朴、明、余。
寺谷廉、韓。
鹽率朴、明、余。
炤堂朴〈鹽貞同。〉
形勝
编辑地濱大海
编辑鄭忠基《東軒記》。
山川
编辑象王山
编辑在餘美縣東四里。
伽倻山
编辑在縣東十一里。與象王山相連。
安國山
编辑在縣北三十八里。
犬城山
编辑在縣東九里。
文殊山
编辑在縣北三[14]十三里。
陽陵浦
编辑在縣西十里。卽海浦也。
大母川
编辑在縣北五十二里。
馬島
编辑在縣西陽陵浦岸。
〈○《大明一統志》:「國中牧地,舊有客舘,曰安興亭。」〉
土産
编辑鐵〈出生天浦〉、石花、廣魚、刁魚、石首魚、洪魚、秀魚、銀口魚、烏賊魚、海衣、安息香。
關防
编辑兵馬節度使營
编辑在縣東三里。有石城,周三千一百七十二尺,高十五尺。內有三井,又有軍倉。
烽燧
编辑安國山烽燧
编辑西應瑞山郡北山,北應唐津縣高山。
樓亭
编辑淸虛亭
编辑在兵馬節度使營。曺淑沂建。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東三里。
驛院
编辑夢熊驛
编辑在縣北五里。
神堂院
编辑在縣東六里。
佛宇
编辑文殊寺
编辑在文殊山。
安國寺
编辑在安國山。
安興寺、日嶽寺、修道寺
编辑俱在伽倻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北一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古跡
编辑安興亭
编辑在縣東十一里。高麗文宗三十一年,羅州道祭告使大府少卿李唐鑑奏:「中朝使命往來高蠻島亭,稍隔水路,船泊不便。請於洪州管下貞海縣地,創置一亭,以爲迎送之所。」制從之。
古餘美縣
编辑在今治北三十里。有石城,周八百八十一尺。今廢。
廉率部曲
编辑廉,一作「鹽」。在縣北三十六里。
炤堂部曲
编辑在餘美縣。
夢熊鄕
编辑卽夢熊驛之地。
寺谷所
编辑在縣東一里。
鹽貞部曲
编辑貞,一作「亭」。在縣北三十二里。
城山城
编辑石築。周一千四百三十三尺。今廢。
犬城山城
编辑石築。周九千九百六十尺。今廢。
題詠
编辑鯨波不動海澄清
编辑徐居正詩:白馬驕嘶細柳營,雄藩節度作長城。閑看建纛高秋影,細聽投壺盡日聲。螺髻欲浮山繚繞,云云。西風吹盡綿裘薄,遠客那堪萬里情?
唐津縣
编辑東至沔川郡界十里,南至海美縣界十三里,北至海岸十里,西至孟串四十四里。距京都四百里。
建置沿革
编辑本百濟伐首只縣〈一云夫只郡〉。新羅改今名,爲槥城郡領縣。高麗顯宗九年屬運州,睿宗元年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爲縣監。
官員
编辑縣監、訓導
编辑各一人。
郡名
编辑伐首只、夫只。
姓氏
编辑本縣張、韓、皇甫、任、高。
新法〈出《周官六翼》,未詳其地〉朴、徐、玄〈槥城〉。
山川
编辑高山
编辑在縣西北二十二里。
利背山
编辑在縣南十五里。
赤峴
编辑在縣南十里。
海
编辑在縣北十里。
菜元浦
编辑在縣西五里。
蒜島
编辑在縣北海中。周九里。
孟串
编辑在縣西。周三十二里。古有牧場。
土産
编辑白茯苓、靑玉石〈出縣南五里觀音洞〉、石花、秀魚、洪魚、紫蝦、石首魚、蛤〈出孟串〉、魚鰾、鱸魚、民魚、江瑤柱,蟹,鯽魚。
城郭
编辑邑城
编辑正統庚申所築石城。周一千九百五十四尺,高八尺。內有二井。
關防
编辑唐津浦營
编辑在縣西三十四里。
〈○水軍萬戶一人。
新增正德甲戌,始築石城。周一千三百四十尺,高九尺。〉
難知島戍
编辑在縣北海中。周三十四里。唐津浦萬戶分兵戍之。
烽燧
编辑高山烽燧
编辑東應沔川郡倉宅山,南應海美縣安國山。
新增樓亭=
编辑勸稼亭
编辑在客舘東。
海望亭
编辑在唐津浦。
學校
编辑鄕校
编辑在縣東三里。
驛院
编辑興世驛
编辑在縣南九里。
橋梁
编辑菜元浦橋
编辑佛宇
编辑高山寺
编辑在高山。
能菴寺
编辑在泰山。
聖堂寺、沙斤寺
编辑俱在利背山。
影浪寺
编辑在影波山。
祠廟
编辑社稷壇
编辑在縣西。
文廟
编辑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在縣北五里。
厲壇
编辑在縣北。
題詠
编辑褰簾雲出岫
编辑盧叔仝詩:云云,開幌水連天。
平岡斷隴路高低
编辑李承召詩:云云,滑滑靑泥沒馬蹄。陰壑雪消溪水漲,陽坡日煖麥苗齊。
附录
编辑- ↑ 《世宗實錄ㆍ地理志》中记载为「光世」,讹字「光時」。
- ↑ 《世宗實錄ㆍ地理志》「勿」原作「金」。
- ↑ 《三灘集ㆍ庇仁望海》「高」原作「孤」。
- ↑ 《三灘集ㆍ庇仁望海》「雲」原作「空」。
- ↑ 《東國輿地勝覽》「景」原作「詠」。
- ↑ 《東國輿地勝覽》「今」原作「欲」。
- ↑ 《東國輿地勝覽》「溪」原作「鷄」。
- ↑ 《東國輿地勝覽》「城」原作「地」。
- ↑ 《東文選ㆍ高巒感興十二韻》「晨」原作「朝」。
- ↑ 《續東文選ㆍ癸亥二月……故所得不多》「更」原作「但」。
- ↑ 《續東文選ㆍ癸亥二月……故所得不多》「向」原作「極」。
- ↑ 《東國輿地勝覽》「津」原作「浦」。
- ↑ 《四佳集ㆍ新昌縣拱北亭記》「琛」原作「愉」。
- ↑ 《東國輿地勝覽》「三」原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