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21

巻二十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卷二十
作者:李荇 李氏朝鲜
1530年9月
巻二十二

慶尚道 编辑

辰韓之地。後爲新羅所有。高麗太祖統合後,置東南道都部署使,置司慶州成宗十四年,分境內爲十道,以尙州所管爲嶺南道慶州金州所管爲嶺東道晉州所管爲山南道睿宗元年,稱慶尙晉州道明宗元年,分爲慶尙州道晉陜州道。十六年,爲慶尙州道神宗七年,改爲尙晉安東道,其後又改爲慶尙晉安道高宗四十六年,溟州道四州沒於蒙古,割道之平海盈德德原松生溟州道忠烈王十六年,又以德原盈德松生移隷東界,後還本道。忠肅王元年,定爲慶尙道。本朝因之。領府一,大都護府一,牧三,都護府七,郡十四,縣四十。

官員 编辑

觀察使 编辑

一人。

兵馬節度使 编辑

三人:一左道,一右道,一觀察使兼。

水軍節度使 编辑

三人:一左道,一右道,一觀察使兼。

兵馬虞候 编辑

二人:一左道,一右道。

水軍虞候 编辑

二人:一左道,一右道。

都事 编辑

一人。

審藥 编辑

三人:一觀察使道,二左、右節度使道。

檢律 编辑

一人。

慶州府 编辑

東至蔚山郡界六十一里,至長鬐縣界八十三里。南至彦陽縣界六十二里。西至淸道郡界七十六里,至永川郡界五十三里。北至迎日縣界三十六里。距京都七百八十三里。

建置沿革 编辑

新羅古都。五鳳元年,始祖赫居世開國建都,國號徐耶伐此後方言王京通謂徐耶伐。或稱斯羅,或稱斯盧,後稱新羅脫解王時,始林有鷄怪,更名鷄林,因以爲國號。基臨王復號新羅高麗太祖十八年,敬順王金溥來降,國除爲慶州,後陞爲大都督府。成宗東京留守,又稱留守使,屬嶺東道顯宗降爲慶州防禦使,又改安東大都護府,復爲東京留守。時銳方所上《三韓會土記》有「高麗三京」之文,故復置之。神宗時,東京夜別抄作亂,攻劫州郡,遣使討平之。後以東京人造新羅復盛之言,傳檄州道謀亂,降知慶州事,奪管內州、府、郡、縣,分隷安東尙州高宗復爲留守,忠烈王鷄林府。本朝太宗朝,復慶州舊號。世祖朝置鎭。

屬縣 编辑

安康縣 编辑

在府北三十里。本新羅比火縣景德王改今名,爲義昌郡領縣。高麗顯宗時來屬,恭讓王置監務。本朝太祖朝復屬之。

杞溪縣 编辑

在府北五十里。本新羅芼兮縣。一云化鷄景德王改今名,爲義昌郡領縣。高麗顯宗時來屬。

慈仁縣 编辑

在府西六十三里。本新羅奴斯火縣。一云其火景德王改今名,屬獐山郡高麗顯宗時來屬。

神光縣 编辑

在府北五十里。本新羅東仍音縣。一云神乙景德王改今名,爲義昌郡領縣,後稱昵於鎭高麗太祖十三年親幸城之,改名神光鎭顯宗時來屬。

仇史部曲 编辑

在府西六十里。本新羅麻珍良縣。珍,一作「彌」。景德王餘糧縣,屬獐山郡。後降爲部曲,改今名。

竹長部曲 编辑

新羅長鎭縣高麗時。降爲部曲。在府北六十里。靑松府界。

北安谷部曲 编辑

在府西五十里。越入永川東南村

鎭管 编辑

郡四 编辑

蔚山、梁山、永川、興海。

縣六 编辑

淸河迎日長鬐機長東萊彦陽

官員 编辑

府尹 编辑

從二品。兼兵馬節制使。諸道、諸鎭同。

判官、敎授 编辑

各一人。

郡名 编辑

辰韓徐耶伐斯盧新羅樂浪鷄林月城東京金鼇蚊川

姓氏 编辑

本府朴、昔、金新羅宗姓

及梁

沙梁

本彼

牟梁

漢祗

習比

○已上六部姓,新羅儒理王時所賜。

洞州

回鶻。詳人物下

安康安、盧、金、黃、廉。

邵、邊竝唐

松生

杞溪兪、楊、益一作「孟」、尹。

金海

慈仁朴、韓、鄭、周。

珍島

加恩

神光徐、陳、尹、申。

仇史鄭、石、曺。

章山

竹長

李、金、宋竝來

省法伊金、崔竝續

比安谷李、宋、葛。

風俗 编辑

君子之國 编辑

《三國史》云:「唐太宗金春秋之言,嘆曰:『誠君子之國也。』」

服色尙素 编辑

《隋書》:「服色尙素。婦人辮髮繞頭,以雜綵及珠爲飾。」

婚嫁唯酒食 编辑

同上:「婚嫁之禮,唯酒食而已,輕重隨貧富。」

元日相慶 编辑

《唐書》:「元日相慶。是日拜日月神。」

見人必跪 编辑

同上:「見人必跪,則以手据地爲恭。」

稬飯祭烏 编辑

新羅炤智王旣免琴匣之禍,國人以爲若非烏鼠龍馬猪之功,則王之身戚矣。遂以正月上子、上辰、上午、上亥等日,忌愼百事,不敢動作,以爲愼日。俚言「怛忉」,言悲愁而禁忌也。又以十六日爲烏忌之日,以稬飯祭之。國俗至今猶然。詳見書出池註。

乙夜績麻 编辑

儒理王時,中分六部爲二,使王女二人各率部內女子分朋,自秋七月旣望,每日早集大部之庭績麻,乙夜而罷,至八月望,考其功之多少,負者置酒食以謝勝者。於是歌舞百戲皆作,謂之嘉俳。是時負家一女起舞,嘆曰:「會蘇會蘇。」其音哀雅。後人因其聲而作歌,名《會蘇曲》。國俗至今行之。

風月主、花郞 编辑

法興王元年,選童男容儀端正者,號風月主,求善士爲徒衆,以礪孝悌忠信。

○初新羅君臣患無以知人,欲使類聚群遊以觀行義,然後擧而用之。遂簡美女二人,奉爲源花,曰南毛,曰俊貞,聚徒三百餘人。二女爭姸相妬,俊貞置酒私第,强勸南毛,酒至醉,投河殺之。其徒得其屍以告,俊貞伏誅,遂廢源花。其後更取美貌男子,粧飾之,名花郞,徒衆雲集。或相磨以道義,或相悅以歌樂,遊遨山水,無遠不至。因此知人邪正,擇而用之。

舞劍之戲 编辑

[1]新羅人也。諺傳年[2]歲入百濟,市中舞劍,觀者如堵。百濟王聞之召觀,命升堂舞劍。[3]因刺王,國人殺之。人哀之,像其容爲假面,作舞劍之狀,至今傳之。

新羅又有鄕樂,金丸、月顚、大面、束毒、狻猊五技。崔致遠《金丸》詩:回身掉臂弄金丸,月轉星浮滿眼看。縱有宜僚那勝此?定知鯨海息波瀾。

○《月顚》詩:肩高項縮髮崔嵬,攘臂群儒鬪酒盃。聽得歌聲人盡笑,夜頭旗幟曉頭催。

○《大面》詩:黃金面色是其人,手抱珠鞭役鬼神。疾步徐趨呈雅舞,宛如丹鳳舞堯春。

○《束毒》詩:蓬頭藍面異人間,押隊來庭學舞鸞。打皷鼕鼕風瑟瑟,南奔北躍也無端。

○《狻猊》詩:遠涉流沙萬里來,毛衣破盡着塵埃。搖頭掉尾馴仁德,雄氣寧同百獸才?

浴東流水 编辑

金克己集:東都遺俗,以六月望,云云,因爲禊飮,謂之流頭[4]。蓋以河朔避暑之飮,誤爲禊飮耳。

列肆交易,任載用車,民俗質朴 编辑

觀風案:云云,有代之遺風。

土厚風淳 编辑

李詹記:云云,民知禮讓。

繁華佳麗,甲於南方 编辑

鄭麟趾記。

形勝 编辑

地多山險 编辑

《隋書》:「地多山險。」又云:「田甚良沃,水陸兼種。」

巨鎭雄藩 编辑

高麗李達衷表:矧鷄林之巨鎭,爲鰈域之雄藩?

山河秀異 编辑

徐居正記。

山川 编辑

狼山 编辑

在府東九里。鎭山。

吐含山 编辑

在府東三十里。新羅東嶽,爲中祀。

金剛山 编辑

在府北七里。新羅北嶽

非月洞山 编辑

在府西六十七里。

明活山 编辑

在府東十一里。

仙桃山 编辑

在府西七里。新羅西嶽,或稱西述,或稱西兄,或稱西鳶

含月山 编辑

在府東四十五里。新羅號南嶽

金鼇山 编辑

一名南山。在府南六里。

顧雲崔致遠詩:我聞海上三金鼇,金鼇頭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宮貝闕黃金殿;山之下兮,千里萬里之洪濤。傍邊一點鷄林碧,鼇山孕秀生奇特。

兄山 编辑

安康縣東二十一里。新羅稱北兄山,爲中祀。

蔚介山 编辑

在府西二十三里。

伏安山 编辑

在府南二十里。

墨匠山 编辑

在府南三十里。

只火谷山 编辑

在府西四十里。

斷石山 编辑

一云月生山。在府西二十三里。諺傳新羅金庾信欲伐,得神劍,隱入月生山石窟鍊劍。試斷大石,疊積如山,其石尙存。創寺其下,名曰斷石

紫玉山 编辑

安康縣西十三里。

達城山 编辑

安康縣南十三里。

飛鶴山 编辑

神光縣西五里。

咽薄山 编辑

在府南三十五里。諺傳金庾信携寶劍,入深壑,燒香告天,祈禱兵法處。

朴加利山 编辑

慈仁縣東二十里。

簟山 编辑

慈仁縣北十六里。

舍羅峴 编辑

在府北三十里。

件代嶺 编辑

在府東三十六里。

女根[5] 编辑

在府西四十一里。世傳百濟將軍于召伏兵于此,新羅善德王角干川掩殺之,無孑遺。此王知幾三事之一也。

成峴 编辑

在府北五十八里。

八助嶺 编辑

在府東五十三里。

馬北山 编辑

在神光縣北二十六里。

柹嶺 编辑

在府東五十四里。長鬐縣界。

楸嶺 编辑

在府東二十五里。

筬嶺 编辑

在府東三十里。

鴟述嶺 编辑

在府南三十六里。

新增新羅時,朴堤上死于倭國,其妻上此嶺,望哭而死。

编辑

在府東五十四里。

八助浦 编辑

在府東五十三里。有魚梁。

兄山浦 编辑

安康縣東二十四里。有魚梁。堀淵下流。

東川 编辑

一云北川,一云閼川。在府東五里。出楸嶺堀淵

西川 编辑

在府西四里。有三源:一出咽薄山,一出墨匠山,一出只火谷山。合流入兄山浦

溫之淵 编辑

安康縣東二十四里。有龍堂。天旱禱雨,有應。

堀淵川 编辑

在府北二十里。有魚梁。西川下流。

史等伊川 编辑

一云荒川。在府東二十四里。源出吐含山,入西川

蚊川 编辑

在府南五里。史等伊川下流。

金克己詩:東皇一手恩,萬彙均霑被。花心驚惠風,鳥[6]感和氣。朱朱上緋桃,白白尋練李。鸎舌鬪歌童,燕腰欺舞妓。占斷艶陽天,追攀幽勝地。將升兔嶺巓,却竝蚊川涘。仰空遙送目,臨岸靜傾耳。屛開簇簇山,鏡轉溶溶水。雲端帖黃鵠,浪面跳紫鯉。幽馨掬蕙蘭,秀色飡荷芰。美景苦難逢,浮生寧久恃?要成域外遊,都遣人間累。走筆縱狂吟,飛觴誇爛醉。是非兩忘筌,榮悴俱脫屣。綠醅猶未闌,紅晷忽將墜。今夕是何時,此身誰氏子?若非蓬島仙,眞箇漆園吏。浮休尙忘情,去住寧介意?擧頭謝煙霞,扶腋回杖履。但恐車馬場,晨興趁聲利。

○又《祓禊》詩:今年濕蟄少開霽,十日愁霖如倒河。忽喜陰雲淨似掃,南山萬朶開靑螺。逸勢橫奔五百里,中塗拗怒成坡陀。下有蚊川一帶水,千盤萬折流逶蛇。走向月精橋口過,驚瀾崩碎響鳴珂。嚴莊樓下漸[7]漫,浪息沙平鋪蜀羅。洛邑諸生十萬指,臨流祓禊肩相磨。良辰美景古難必,盛集誰辭追永和?而予況又少放狂,擬拖紅船隨素波。胡爲悤悤向學舍?促席共倒金叵羅。蒲萄綠漲色可掇,痛飮不省朱顔酡。淸歡半酣客未散,竹外紅日先蹉跎。乘酣意氣忽橫出,欲上靑天橫魯戈。

吐上池 编辑

在府東四十里。

新增高位山 编辑

在府南二十五里。

土産 编辑

白礬舍羅峴、沙鐵出府東八助浦、石硫黃非月洞山鰒、鰱魚、廣魚、銀口魚、大口魚、紅蛤、靑魚、魴魚、黃魚、洪魚、海衣、藿海中有菜。俗名爲藿。其類如昆布、塔士麻,通謂之藿、松蕈、海松子、蜂蜜、漆、白花蛇、天門冬、何首烏、吳茱萸、山茱萸。

新增倭楮、鱸魚、文魚、松魚。

城郭 编辑

邑城 编辑

石築。周四千七十五尺,高十二尺。內有井八十。

富山城 编辑

在府西三十二里。石築。周三千六百尺,高七尺。今半頹圮。內有四川、一池、九泉。有軍倉。

關防 编辑

甘浦營 编辑

在府東七十二里。

○水軍萬戶一人。

新增正德壬申,石築城。周七百三十六尺,高十三尺。內有四井。

烽燧 编辑

兄山烽燧 编辑

東應迎日縣沙火郞山,西應永川郡所山

下西知烽燧 编辑

在府東六十三里。南應蔚山郡柳浦,北應禿山

禿山烽燧 编辑

在府東五十四里。南應下西知,北應長鬐縣卜吉

大岾烽燧 编辑

在府東五十七里。南應蔚山郡加里山,北應東嶽

東嶽烽燧 编辑

在府東五十七里。南應大岾,西應高位山

高位山烽燧 编辑

在府南二十五里。東應東嶽,南應所山,西應乃布岾

乃布岾烽燧 编辑

在府西二十六里。東應高位山,西應朱砂山

朱砂山烽燧 编辑

在府西四十二里。東應乃布岾,西應永川郡方山

所山烽燧 编辑

在府東六十八里。南應彦陽縣夫老山,北應高位山

宮室 编辑

集慶殿 编辑

在客舘北。奉安我太祖康獻大王睟容。

○參奉二人。

新增曺偉詩:寶殿肅陰陰,晨光昇杲杲。瑤池綵仗列,繡闥香煙繞。宮官開閶闔,靑鎖深更窈。小臣拜稽首,穆穆瞻天表。龍顔與日角,俊爽天下少。何意重瞳光,出自毫端妙?踧踖不敢仰,汗流浹袍襖。嗟余生苦晩,鼎湖弓劍杳。大哉濟安功,與天同浩浩。操鷄運已衰,[8]洞兵塵擾。幾年勞櫛沐,南征與北討?叡略與天謀,神兵資迅掃。遂令三韓民,呻吟變煕皡。六龍俄飛天,日馭當黃道。闢都華山陽,神京等豐鎬。恢張大平具,文物極繪藻。陋彼前代規,貽謨豈草草?丕顯神聖孫,繼繼無窮了。遺像鎭古都,皇靈在穹昊。

客舘 编辑

徐居正《東軒記》:新羅氏都鷄林統三爲一,國除爲慶州。俄陞大都督府,成宗東京留守。顯宗廢留守,降爲慶州防禦使,未幾復置之,中更變故,降知慶州事。高宗復爲留守,忠烈朝改稱鷄林府。我太宗恭定大王十五年,復爲慶州府世宗莊憲大王朝,安太祖康獻大王睟容於集慶殿

府於慶尙一道最鉅,土地豐衍,民物富庶,人心淳朴,有古新羅氏之遺風。往往有奇形勝地、古賢遺跡,前代人物之風流,亦足想見矣。居正少游嶺南,歷名區,抵于,繁華佳麗實東南諸郡之冠。第恨舘宇湫隘,雖有倚風一樓,不足以登眺暢敍湮鬱,是一州之大欠也。竊以謂爲州,自高麗氏已[9]百年,吏于州不知賢幾人、能幾人,何無一人修擧廢墜,至於如是哉?

壬午冬,奉使至于,吾友金資憲淡爲尹,辛承議仲磷爲通判。監司福川權公愷觴余倚風樓上,予擧前說而告之。尹笑曰:「子先得我心矣。已謀諸通判,將重新客舘,積材陶瓦,以待歲月耳。」監司聞而亦嘉之。居正曰:「之重新,其有數乎!得賢尹、賢通判,又得賢監司,志同議合,事可指日爲也。」未幾,金尹吏曹判書召還,癸未夏,蓬原鄭公興孫繼尹。辛通判具白事由,因客舘舊址,增大其規模,將經營締構矣。而鄕之大族今領議政高靈府院君申公叔舟、大司成金公永濡,又嘉其事,遣梓人徐休董其役。先起大廳五間,前後有楹,宏敞廣闊,東西有軒,各有上房俠室,涼燠得宜。施之丹雘,文彩眩耀,觀者韙之。

甲申[10]辛通判以監察召還,楊公石堅繼之修繕,翼以廊廡,繚以垣墻,事旣告成。丙戌春正月,鄭尹秩滿召還,和城崔公善復繼尹,二月,楊通判見遞,鄭通判蘭孫繼之。功之未訖者,兩侯措置,亦必有餘裕矣。一日辛公語余曰:「之官廨將新,而倚風樓又火,先儒稼亭李先生記亦隨以亡,之往牒,無文可徵。知事之終始,莫如子,幸記之。」居正曰:「僕前日所欠於者,得數君子,一大重新,豈不可喜而可書也?況《春秋》興作必書,重民事也。」予觀今爲守令,率皆勞民動衆,時屈擧贏,建一樓營一廨,妨政害民多矣。今金尹辛通判創始於前,一材一石,費不及民,繼而鄭尹楊通判勿亟勿勞,使民以時,如數君子者,在《春秋》之例,亦可褒而可書也。居正職參藝苑,不可以不文辭,姑書大槪而歸之。若兩侯之聲,繼而書者,亦必有人矣。

營廳 编辑

府舊爲觀察使本營,故有營廳。

樓亭 编辑

賓賢樓 编辑

在客舘東。

鄭麟趾記:上之二十三年,樞副金公益生尹于慶。新羅千年舊都,繁華佳麗甲於南方。公視事數月,政之弛者張,訟之滯者理,德化行,名聲著。越明年,陞階爲資憲,特恩也。

一日公謂通判曰:「是州爲界之首,每春秋,監司、元戎必於是焉而試武藝,張幕於城外以爲場,或風或雨之日,儀形不稱,盍圖所以改之耶?」詢于群吏,吏協厥謀。乃卜地于城中客舘之東偏,厥地紆餘,面勢甚宜。闢其前,矢可以及遠,場其中,馬足以騁力。累土爲臺,高可數仞,起樓其上而五其楹,望之翼如也。俯壓千家,四面衆山,如在席下。旬月之頃,奐焉爲一州之壯觀,喜可知也。公告滿而來,永嘉權公克和代尹,迺丹楹而畢公之志焉。公更欲侈之,而求名於安平大君,得大書賓賢樓三字以揭之,之幸何如也!

公又使予衍其命名之義。予惟治莫盛於成周,大司徒以鄕三物賓興賢能,射御爲考藝之目。《行葦》之詩曰:「[11]矢旣均,序賓以賢。」燕飮之際,亦必以射禮爲先。夫射也者,其道可以觀德行,其用可以威天下。干城之將,爪牙之士,皆由此擧,宜乎王者之是急。故曰:「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修。」周公之戒成王曰:「克詰戎兵,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召公之告康王曰:「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制禮作樂,持盈守成之主,而之告戒如此,聖人之意可見矣。其在高麗中葉以後,文恬武嬉,樓臺焉管絃歌舞之場,花月乎遊賞玩詠之席。上下相忘於醉夢之中,無有醒寤,駸駸乎衰微不振。卒之海寇鴟張屠害生靈,無所畏忌,鷄犬爲之一空,社稷因以丘墟,豈不爲今日之殷鑑歟?

自古國勢之强弱,生民之休戚,皆係乎武備之得失。我國家列聖相承,中外昇平,然且安不忘危,理不忘亂。立武擧之科,三年大比以求其俊傑;設備習之法,春秋訓鍊以選其精銳,此豈非奮揚威武長治久安之道乎?之尹積幾人矣,樓之建始於公,公其知國家之大體乎!後之君子,其勉旃焉!

倚風樓 编辑

在客舘西。

李穀詩序:予至東京客舍,登東樓,殊無佳致。乃陟西樓,頗壯麗軒豁,城郭山川一覽而盡,三藏法師旋公大書倚風樓三字,而無題詠者。惟是府千年[12]都,古賢遺跡往往而有,自入本國爲東京,亦將五百載,其繁華佳麗冠於東南,而仗節觀風、剖符宣化者又多,詩人墨客,意必有紅壁紗籠銀鉤玉筯,輝映其間,以今所見,惟賓軒所題一絶句在耳,先儒金君綏首唱也。或言:「曩舘舍災,詩板隨以亡。」然詩何獨不火,火後之作亦何不見?或者之言不足徵也。

有一鄕校生曰:「詩偶存,可以想見百年前風流人物也。蓋於其時民醇政簡,遇事輒裁,遇興輒發,至於簿領陳於前,絲竹列於後,人不爲非而自不爲嫌也。百年之後,促促然務自脩飭,一嚬一笑,恐或不時,安敢登臨嘯詠以取腐儒之誚?今先生無觀風宣化之勞,以尋眞探勝爲事,縱觀楓嶽、雪山萬仞,又踰鐵關入東海,以窮國島之奇秘。遂遵海而南,摩挲叢石亭之古碣、三日浦之丹書六字,舟泛永郞湖鏡浦,以訪四仙之遺躅,燭照聖留窟,以極其幽怪,而卒至於斯,其於遊觀,可謂厭飫矣。然新羅古都壯觀遐眺,萃於此樓,而無一語而去,爲先生羞。」余應之曰:「吾[13]不云云乎哉?但不能爲詩人墨客之流耳。」然於諸生之言,深有所感,而且得以觀世變。因成長句四韻,以示登斯樓者云。

詩曰:東都文物尙繁華,更起高樓拂紫霞。城郭千年羅代樹,閭閻一半王家。珠簾捲盡山如畫,玉笛吹殘日未斜。倚柱吟詩還自笑,重來不必要籠紗。

徐居正記:嶺以南素稱多名區勝地。居正少有司馬子長之志,踰嶺而尙而善,由[14]而星,歷,訪,抵于卽古之鷄林,而新羅氏之所都也。山河秀異,雲物奇絶,多有古賢遺跡,足以償遠遊跌宕之氣。第恨舘宇湫隘,雖有倚風一樓,四簷低垂如坐甑中,使人悶悶然。

壬午冬,奉使再至,府尹金公淡邀予登樓,從容觴詠。予曰:「滕王閣,天下之名勝。四海豪傑、聞人、才士登臨眺望者,不知幾人,乃得王中丞而重新,韓退之而作記。斯樓之修之記,當屬之何人乎?」金尹莞然。越數載舘宇重新,辛通判仲磷倩余記,略書顚末歸之。俄聞倚風樓又火,火而未新者再稔。

丁亥春,李侯念義來尹,政修弊袪,謀所以重新。乃卽樓之舊址,增大其規模,經營締構,巋然爲一道之壯觀。繼而得田府尹秱生柳通判子濱,又加賁飾,功乃就緖,索記於居正。予惟物之興廢,物之理也,而其所以一盛一衰者,亦莫不關於時運。當新羅之初,天降異人,闢[15]厖,建邦國,君臣[16]濟,仁厚爲政。三姓相傳,幾於一千年,卒能平,富有東土。此正《唐史》所稱仁人君子詩書之國,足以想人物繁華之盛矣。敬順王納土降,如錢王,自是以後或州或府或縣,隨沿革不同。高麗之衰,島夷侵軼,樓觀灰燼,雲物凋喪,讀稼亭李先生記,可見當時之多故矣。聖朝天地涵育,邊陲妥帖,百年于玆矣。地廣民稠,物阜財殷,爲東南府庫之最,吏又得人,事無廢墜,雖舘宇樓榭,亦皆一新。是寧知天之靳於前日者,乃所以待今日耶?

今斯樓也,幨帷棨戟之巡臨,騷人墨客之遊賞,憑欄徙倚,俛仰古今,感古都之興廢,覽時物之推遷,夷然豁然陶寫性情,有古登樓作者之氣象。此豈非大平之盛事而物理興廢之機耶?嗚呼!平壤,三朝鮮高句麗之古都,山河人物之[17],與相爲甲乙。牧隱先生嘗記風月樓,而居正記重新;稼亭先生記斯樓,而居正又記重新。以居正之不材,名繼父子之名於東西二京,豈非幸耶?故不以文拙辭,而樂爲記。

李達衷詩:當時自謂小中華,半月城空鎖晩霞。里有苔碑金佛刹,境連蓬島玉仙家。北川水落灘聲咽,西嶽雲奔雨脚斜。一瞬興亡多少事,憑軒朗詠岸烏紗。

南亭 编辑

在州南五里五陵北。府尹金淡所建。

東亭 编辑

在府東南五里。

田祿生詩:半月城空江月白,孤雲仙去野雲閑。更尋王粲登樓[18]賦,方寸詩情[19]未易[20]

利見臺 编辑

在府東五十里海岸。

○世傳倭國數侵新羅文武王患之,誓死爲龍,護邦國而禦寇盜。將薨,遺命「葬我于東海濱水中」,神文王從之。葬後追慕,築臺望之,有大龍見于海中,因名曰利見臺。臺下十步,海中有石,四角聳出如四門,是其葬處。至今稱爲大王巖

李文和詩:代君王孝子臺,如今登眺已封苔。霓旌羽蓋腸堪斷,峻宇雕墻址自頹。雲漢分明看北斗,煙濤髣髴望東萊。可憐波上白鷗鳥,潮去潮來依舊迴。

金藏臺 编辑

西川岸。

新增涵碧亭 编辑

倚風樓南。

學校 编辑

鄕校 编辑

在府南三里。

新增府尹崔應賢重修。制度倣成均舘

新增小學堂 编辑

在府東二里。府尹梁順石重修。擇有學術者爲師,聚童蒙訓誨。

驛院 编辑

仇於驛 编辑

在府東四十八里。

朝驛 编辑

在府東二十五里。

奴谷驛 编辑

在府南二十六里。

阿火驛 编辑

在府西四十五里。

金克己詩:何處堪惆悵?晨興遠邁時。登途雖促促,去國尙遲遲。嶺杪新曦涌,林間宿霧披。擧杯無與語,庭樹綠猗猗。

沙里驛 编辑

在府北六里。

義谷驛 编辑

在府西五十七里。

鏡驛 编辑

安康縣。距府三十九里。

仍甫驛 编辑

在府南五十五里。

金克己詩:悠悠山下路,信轡詠涼天。水有含芒蟹,林無翳葉蟬。溪聲淸似雨,野氣淡如煙。入夜投孤店,村夫尙未眠。

仁庇驛 编辑

杞溪縣。距府七十六里。

六驛 编辑

神光縣。距府七十五里。

牟梁驛 编辑

在府西二十三里。

金克己詩:鄕心萬里久搖旌,忽向家山振策行。遙嶺漸沈他界色,亂流初放故園聲。會收斷梗隨風迹,持慰浮雲戀岫情。世上榮枯堪一笑,何須擾擾苦馳名?

鄭以吾詩:驛路蟬吟老樹秋,東都遊客獨登樓。五侯池舘蓬蒿遍,玉笛閑吹往事悠。

趙浚詩:鷄林山水欲淸秋,萬古興亡[21]倚樓。尙使後人[22]不鑑,天東此日獨[23]悠悠。

甫伊院 编辑

在府東二里。

東院 编辑

在府東七里。

龍頭院 编辑

在府東十三里。

長嶺院 编辑

在府東二十五里。

惠利院 编辑

在府東南三十二里。

河崙序:鷄林新羅氏之古都,入前朝爲巨府,人物之繁夥,史具可見也。及其叔世,寇爲患者數十年,可悲之甚[24]矣。予於庚午春,將適蔚州,道過城南,寄宿天王寺,堂頭然上人接以良話。明日出門,則寺以東杳無人煙。行九十餘里,以至于蔚州,則孤城去海不滿十里,賴有戰艦分泊浦口,以備不虞耳。其戍卒率兩月一更代,魚鹽之貿易者亦時至。其於九十里往還之間,祈寒暑雨,或値日暮,無所於止息。草竊之可慮,虎豹之可畏,不能不呻吟,耿耿以待曙光於林莽之間矣。

予將還,又宿天王寺,語及羈旅之苦、行役之難,上人曰:「予雖出家,爲養老親,不能遠離鄕井。子之所言,予所悉知也。親已歿,願以追福之餘,就於半途,構一小院,力不能足耳。」予聞而義之。明日上人送至大悲院

丁丑春,予尹府而至,則上人尙無恙。公退之暇,相與之話舊,上人乃曰:「予於向之半途,卜得古之人所謂德方洞者,前後皆山,草木叢茂,澗水中流,可以爲燠房,可以爲涼軒。旁有閑地,又可以種蔬果,誠宜置院,以便行旅。而南靜州得溫李節制從周共助其費,幾乎有成矣。」予聞而喜之,欲於暇日相與一往觀之,而未遂也。今予奉使命,又過府境,上人出而見之,喜滿于色曰:「吾之院旣成,而子方有中國之行,不敢請,陽村權公已記之矣。予猶不得院名,請子幸名之以光吾院[25]。」予曰:「吾東方道途之有院宇,卽《周禮》廬、宿之遺意,而爲政者之所當務也。今上人孝其親以誠,又推其餘以及於行路之人,是其惠人利物之念,發乎天性之所固有而不容已者若此。其視深山窮谷之中,坐於空寂如槁木寒灰,無所事於世者,相去豈不遠乎?是宜有以名其院,而使夫來者有所觀感也。」於是名之曰惠利,仍次其前後之相語者,以爲[26]云。

毛火村院 编辑

在府東四十三里。

要光院 编辑

在府東三十七里。

利見院 编辑

利見臺傍。

典洞村院 编辑

在府東五十七里。

南院 编辑

在府南五里。

大櫓院 编辑

在府南六里。有新羅金生「大櫓院」三大字。

天龍院 编辑

在府南十八里。

仇沙院 编辑

在府南三十四里。

回隱村院 编辑

在府南三十八里。

仇良火村院 编辑

在府南四十六里。

大悲院 编辑

在府南十五里。一名豆豆院

金藏院 编辑

在府西二十二里。

彌勒院 编辑

在府西三十里。

高院 编辑

在府西四十里。

永慶院 编辑

在府西五十里。

果雙院 编辑

在府西三十五里。

甘助村院 编辑

在府西四十里。

楓井院 编辑

在府西七里。

新院 编辑

在府西五十六里。

天恩院 编辑

在府東十四里。

舘院 编辑

在府北七里。

花山村院 编辑

在府北十五里。

廣濟院 编辑

在府北十六里。

所也院 编辑

安康縣東十五里。

閑甫院 编辑

安康縣南二里。

礪院 编辑

安康縣西二十里。

仁多院 编辑

杞溪縣西十三里。

多叱院 编辑

安康縣北十二里。

竹洞院 编辑

神光縣南五里。

待候院 编辑

竹長縣南二十里。

多文村院 编辑

仇史部曲北三里。

橋梁 编辑

大橋 编辑

蚊川上。

孝不孝橋 编辑

在府東六里。世傳新羅時有七子之母,所私在水南,伺其子寢,往奔之。其子相謂曰:「母涉水夜行,於子心安乎?」乃作石橋,母慙而改行。時人名其橋曰孝不孝

新增掘淵川橋 编辑

在府北二十里。一名廣濟院橋

神元橋 编辑

在府西十里。

佛宇 编辑

靈妙寺 编辑

在府西五里。貞觀六年,新羅善德王建。殿宇三層,體制殊異。時殿宇非一,而他皆頹毁,獨此宛然如昨。諺傳寺址本大澤豆豆里之衆一夜塡之,遂建此殿。

芬皇寺 编辑

在府東五里。善德王三年建。有高麗平章事韓文俊所撰《和諍國師碑》,乃烏金石也。

金克己詩:苔繞空階竹拂簷,境淸不復受朱炎。僧閑雅笑迴黃眼,客醉高談奮紫髥。蓮沼我常尋慧遠柳門公亦引陶潛。含杯傲兀忘歸路,淅瀝殘陽下半簾。

佛國寺 编辑

吐含山中。有石橋二:曰靑雲,曰白雲。制作極巧,新羅金大城所創。初牟梁里貧女有子曰大城,早死。其死之夜,國宰金文亮家有神唱于空云:「牟梁里大城,今托汝家。」文亮妻果有身及生男。右手握七日,有金簡在其手,鐫大城二字,因以名之。旣壯,迎置貧女于家,養之與母同。又創此寺,請僧表訓,常住以祝二母壽。

新增金宗直詩:爲訪招堤境,松間紫翠重。靑山半邊雨,落日上方鍾。語與居僧軟,杯隨故意濃。頹然一榻上,相對鬢鬆。

祗林寺 编辑

含月山

李達衷詩:謁佛[27][28]後,還官半月時。山深雲在峽,木老草生枝。勇少伊尼睡,吟長款段疲。此行眞可詫,觸處有新詩。

感恩寺 编辑

在府東五十里。其東三里有利見臺。寺中古記云新羅文武王遺詔,藏骨於東海邊,遂爲海龍。神文王爲父王創寺於東海上,金堂砌下,開一穴,乃龍之入寺旋繞之處。其穴至今尙在。

柏栗寺 编辑

金剛山。有栴檀像。

全思敬《西樓記》:鷄林樓觀之中,柏栗寺樓居其最。先儒鄭知常輩作詩題詠,極道其美。創始歲月,則不可考也,殘廢已甚,不與景致相稱。

鈴平君尹相國承順尹府之二年,寇旣退,戎兵久閑,與寺住持見海、府倅沈于慶謀欲重新,命通禮門祗候金精美安逸金君子領戍卒而督其役。其向背增損之宜皆自公意,而登臨觀覽之富倍於昔日矣。惟玆寺也,降香祝釐之所,士大夫之所常往來。況新羅古都壯觀遐眺,摠在此樓乎?非好古君子,孰能革殘廢爲華構,與四方遊覽者共之哉?如曰修營佛宇,邀福於釋氏者,非尹公之志也。

鄭知常詩:晨興小樓頭,捲箔觀天宇。樓下卽鷄林,奇怪不可數。老樹煙濛濛,橫斜一萬戶。白雲飛東山,綠水走西浦。突兀黃金刹,相望朝欲煦。有森月城中,花竹今無主。空餘古風流,一曲高聲舞。記憶崔儒仙,文章動中土。絲往錦還鄕,年未二十九。白玉點蒼蠅,不爲時所取。至今南山中,唯有一遺圃。邈哉九[29]孫,結髮混卒伍。喚來峨其冠,人識賢者後。亦有薛先生,蔚然龍與虎。方言講五經,學者比東。俗呼二君子,齊名同。嘯詠臨淸風,宿疾猶可愈。朅來謁金仙,虛堂香一炷。稽首祝吾君,萬年受天祐。想像妙明鏡,知予此心否?試茶閔子泉,甌面發雲乳。三復壽翁詩,滿壁珠璣吐。樂哉無所憂,此樂何太古?飛蓋下松門,松門日卓午。

朴孝修詩:我行及良晨,春山聞杜宇。紅旆引歸程,古風餘禮數。喝道靑松陰,撞鍾啓雲戶。如上補陀山,寶殿拂銀浦。白華四時開,芬馥恒春煦。居僧惟兩三,孰爲香火主?眺望登西樓,簷楹若飛舞。南曠人煙稠,文物舊羅土。金刹間人廬,算得十中九。聖跡雜凡蹤,過客奔看取。甲第與珠宮,亂後成野圃。堂有白衣尊,妙化無雙伍。琴笛泛鯨濤,往事森壁後。畏兵來乞玆,干戈旋韜虎。悔鈍來乞聰,與聰於戇魯。應諸心所求,普門未曾杜。冷冷甘露多,灑餘熱惱愈。我以血作油,此身爲信炷。但願帝萬齡,吾君享百祐。三韓向昇平,乘泰常除否。嬰慕萬方來,仰吸文四乳。普率同一懽,强弱無呑吐。自然開壽域,世復羲皇古。念玆坐夜深,月正當樓午。

天柱寺 编辑

月城西北。

○俗傳炤智王射琴匣而倒,乃是寺僧也。其北有雁鴨池

錫杖寺 编辑

在府北十里。

○世傳新羅良志錫杖頭掛一布袋,錫杖自飛至檀越家,振拂而鳴,人知之納錢,布袋滿則飛還,名其所住曰錫杖寺

法光寺 编辑

法光山

天龍寺 编辑

高位山

新增鍪藏寺 编辑

在府東北三十里暗谷村北。諺傳麗祖統三後,藏兵鍪於谷中,因名之。有古碑。

茸長寺 编辑

金鼇山。詩僧雪岑嘗構此居焉。俗名金時習,五歲能屬文,世宗召入內,呼韻令製三角山絶句。卽賦云:「束聳三峯貫大靑,登臨可摘斗牛星。非徒嶽岫興雲雨,能使邦家萬世寧。」上嘉嘆,賜物褒之。後佯狂爲僧,亦不拘禪律。自號淸寒。性理、陰陽、醫卜、百家無不通解,文章浩汗自肆。所著《梅月堂詩集》、《歷代年紀》、《金鼇新話》行于世。

祠廟 编辑

社稷壇 编辑

在府西。

文廟 编辑

在鄕校。

城隍祠 编辑

在府東七里。

赫居世廟 编辑

在府南月南里。我世宗十一年立廟。每仲秋,降香祝幣以祭。

昔脫解祠 编辑

東嶽頂。脫解王夢於武烈王而言曰:「拔我骨於疏川丘,塑像安於吐含山。」王從其言。髑髏周圍三尺二寸,骨長九尺七寸,齒凝如一,骨節皆連鎖。遂立祠於東嶽

聖母祠 编辑

西嶽仙桃山。聖母本中國帝室之女,名娑蘇。早得神仙之術,來止海東,久而不還,遂爲神。世傳赫居世乃聖母之所誕也。故中國人讚,有「仙桃聖母娠賢肇邦」之語。

敬順王影堂 编辑

在府東北四里。每節日,州首吏率三班以祭。

神母祠 编辑

鴟述嶺上。神母卽朴堤上妻也。堤上死於倭國,其妻不勝其慕,登鴟述嶺日本,痛哭而終,遂爲鴟述嶺神母。其村人至今祀之。

厲壇 编辑

在府北。

陵墓 编辑

赫居世陵 编辑

曇嚴寺傍。官禁田柴。世傳王升天七日後,五體散落于地,國人欲合而葬,因蛇妖各葬之,遂號五陵。亦云蛇陵

味鄒王陵 编辑

在府南皇南里儒理王時,伊西國人來攻金城,我兵禦之,不能抗。忽有異兵來助,皆珥竹葉,幷力擊賊破之。軍退後,不知所歸,但見竹葉積於味鄒陵前,乃知先王陰騭有功,因號竹現陵。一云竹長陵

法興王陵、太宗武烈王陵、眞興王陵 编辑

俱在府西嶽里

新增曺偉詩:道傍墟落間,靑靑麥已秀。斗起數仞峯,穹窿如伏獸。斷碣臥荒草,昂然見龜首。莽蒼原陸長,迤邐川原走。云是武烈陵,因山制非陋。下馬髮蕭森,拱立斂雙袖。摩挲讀碑文,缺落難[30]究。茫茫歲月荒,委棄無人守。憶昔陰爲陽,二曼非眞后。强隣肆侵軼,四境多兵鬪。惟王入繼統,卓焉功德茂。爪牙委庾信,武略殆天授。幷濟開霸圖,剗掃百年寇。皇唐嘉乃勳,厥篚堆錦繡。疇庸錫鴻命,闢土綿廣袤。俊乂共登庸,倉廥日殷富。井水忽爲血,大運嗟莫救。劍履就窀穸,英爽歸昴宿。舊史粗可徵,紀載恨疎漏。人事如浮雲,誰能了宇宙?佳城萬古閉,日暮嘯鼪鼬。

善德王陵 编辑

狼山南巓。

孝昭王陵 编辑

在府東芬南里

聖德王陵 编辑

在府東都只谷里

憲德王陵 编辑

在府東泉林里

興德王陵 编辑

安康縣北。

金庾信墓 编辑

在府西西嶽里

金仁問墓 编辑

在京西原

金陽墓 编辑

陪葬太宗王陵

古跡 编辑

辰韓六部 编辑

朝鮮遺民分居山谷之間爲六村:一曰閼川楊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茂山大樹村、四曰觜山珍支[31]村、五曰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謂辰韓六部。六部人尊立赫居世爲君,至儒理王[32]年,改六部名:楊山[33]梁部高墟沙梁部珍支[34]本彼部大樹漸梁部,或云牟梁部加利[35]部,或云韓岐部明活習比部高麗太祖二十三年,陞州爲大都督府,改六部名:[36]梁部中興部沙梁南山部本彼通仙部習比臨川部[37]加德部牟梁[38]

楊山蘿井 编辑

在府南七里。漢宣帝地節元年,高墟村蘇伐公楊山麓,蘿井傍林間有白馬跪拜狀。卽觀之,馬忽不見,有大卵。剖之,嬰兒出焉,收養之。及年十三歲,岐嶷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異,立爲君,稱赫居世居西干。人謂瓠爲朴,以大卵如瓠,以朴爲姓。居西干,方言尊長之稱。

閼英井 编辑

在府南五里。新羅始祖五年,龍見是井,右脅誕生女兒。老嫗見而異之,收養之,以井名名之。及長,有德容,始祖納以爲妃,有賢行能內輔。時人謂之二聖。

金城井 编辑

在府內。新羅始祖時,龍見是井。

雛羅井 编辑

在府南七里。新羅炤智王時,龍見是井。

始林 编辑

在府南四里。脫解王九年,王夜聞金城西始林樹間有鷄鳴聲,遣大輔瓠公視之,有金色小櫝掛樹枝,白鷄鳴於其下。王取櫝開之,有小男兒在。王喜曰:「此豈非天遺我令胤乎?」乃收養之,名曰閼智,以其出於金櫝,故姓金氏。因名其林曰鷄林,因以爲國號。林中築石,高可三尺,諺傳閼智解胎時,置翦子,石有刀痕在。閼智七世孫味鄒助賁王女,無子,味鄒代立,是金氏有國之始。

金城 编辑

在府東四里。始祖赫居世時所築土城。周二千四百七尺。

月城 编辑

在府東南五里。婆娑王二十二年築之。形如半月故名。土築。周三千二十三尺。初脫解王少時,登吐含山,望城中可居之地,見楊山一峯如日月勢,乃下尋之,卽瓠公宅也。潛埋礪炭于其側,謂瓠公曰:「此是吾祖家屋。」瓠公爭辨,遂訟于官。官曰:「何以驗汝家?」脫解曰:「我本冶匠,乍出隣鄕,爲人所奪。請掘地以驗。」果得礪炭。遂與脫解居之,此卽月城之址。

李仁老詩:孤城微彎象半月,荊棘半掩鼪鼯穴。鵠嶺靑松氣鬱蔥,鷄林黃葉秋蕭瑟。自從大阿倒柄後,中原鹿死何人手?江女空傳玉樹花,春風幾拂金堤柳?

滿月城 编辑

月城北。土築。周四千九百四十五尺。

明活城 编辑

月城東。新羅慈悲王移居于此。石築。周七千八百十八尺。

南山城 编辑

月城南。土築。周七千五百四十四尺。

關門城 编辑

在府東四十五里。石築。周六千七百九十九尺。今廢。

永昌宮 编辑

新羅文武王時建。今未詳所在。

瑤石宮 编辑

新羅元曉嘗唱歌云:「誰許沒柯斧?我斫支天柱。」太宗王聞之,曰:「此師欲得貴婦産賢子之謂爾。國有大賢,利莫大焉。」時瑤石宮有宗室寡婦,王勅宮吏覓元曉。自南山來,過楡橋,遇宮吏,佯墮水中。吏使元曉至宮曬衣袴,因留宿,寡婦果有娠生子,卽薛聰。宮基在鄕校南,楡橋在宮基南。

黃鶴樓 编辑

在客舘東。今廢。

琴松亭 编辑

金鼇山頂。

玉寶高遊樂之處。寶高新羅沙粲恭永之子,景德王時人也。入智異山雲上院,學琴五十年,自製新調三十曲,彈之,有玄鶴來舞,遂名玄鶴琴。又云玄琴。世傳寶高得仙道。

鮑石亭 编辑

在府南七里金鼇山西麓。鍊石作鮑魚形,故名焉。流觴曲水,遺跡宛然。

高麗太祖十年,後百濟甄萱攻燒近品城,進襲新羅高鬱府,逼至郊畿。新羅景哀王連式告急,王謂侍中公萱、大相孫幸、正朝聯珠等曰:「新羅與我同好已久,今有急,不可不救。」遣公萱等以兵一萬赴之。未至,猝入新羅都城。時景哀王與妃嬪、宗戚出遊鮑石亭,置酒娛樂,忽聞兵至,倉卒不知所爲。王與夫人走,匿城南離宮,從臣、伶官、宮女皆被陷沒。縱兵大掠,入處王宮,令左右索王,置[39]中,逼令自盡。强辱王妃,縱其下亂其嬪妾。立王表弟金傅爲王,虜王弟孝廉、宰臣英景等,盡取子女、百工、兵仗、珍寶以歸。

李仁老詩:石虎宮中[40]棘生,銅駝陌上無人行。危亭琴松[41]半零落,殘月依依照古城。當時絲管[42]悽咽,泛泛金觴隨曲折。中流空惜魏山河,醉鄕不管陳日月。

新增曺偉詩:淸溪一派流縈回,荒涼洞壑迤邐開。鮑魚散落溪水側,春殘石老生蒼苔。羅王昔日厭萬機,金輿玉輦長徘徊。流連此地弄淸泚,羽觴泛泛隨波來。君臣酣歌入醉鄕,簫鼓動地如春雷。不悟敵兵入心腹,白日鐵騎潛銜枚。蹀血宮庭那忍說?倉皇朝市飛塵埃。宮娥宛轉啼軍前,寶鈿零落委草萊。蟹目嶺上愁雲凝,松聲尙帶千年哀。君不見臨春閣中醉醺醺,不知門外韓將軍?玉樹璧月歌未闋,江南王業隨煙滅。前車可爲後車戒,後車相尋迷覆轍。我願天公令鬼守,留與後人鑑此石。

瞻星臺 编辑

在府東南三里。

善德女主時,鍊石築臺。上方下圓,高十九尺。通其中,人由中而上下,以候天文。

安軸詩:前代興亡歲月經,石臺千尺聳靑冥。何人今日觀天象,一點文星作使星?

鄭夢周詩:瞻星臺兀月城中,玉笛聲含萬古風。文物已隨[43][44],嗚呼山水古今同!

新增曺偉詩:離離禾黍暗阡陌,中有崇臺高百尺。根連黃媼地中深,影對靑山雲外矗。齒餠當年民物醇,羲和曆象次第陳。立圭測影觀日月,登臺望雲占星辰。乾文順度泰階平,狼鬣不現天宇淸。雨暘不愆民不瘥,豐登四野謳謠聲。乾坤萬古舟藏壑,不見金甌終妥帖。紛紛人世幾番塵?金碧觚稜盡荊棘。劫火不燒渠獨在,累石巋然風雨外。魯中觀臺今有無?羅時制作堪一噫。

九聖臺 编辑

金鼇山。諺傳新羅時,九聖所遊之處。

阿珍浦 编辑

多婆那國倭國東北一千里,一名龍城國。其國王含達婆娶女國王女爲妃,有娠七年,乃生大。王曰:「人而生卵不祥,宜棄之。」其女以帛之,置樻中,載船浮海,祝曰:「任到有緣之地,立國成家。」至辰韓阿珍浦,有老母開見之,小兒在焉,取養之。及壯,風神秀朗,智識過人。或曰:「此兒不知姓氏。初來時有鵲飛鳴,宜去鳥以昔爲氏。又解櫝而出,宜名脫解。」王聞其賢,以女妻之。及儒理王將薨,曰:「先王顧命曰:『吾死後,無論子婿,以年長且賢者繼位。』」遂傳位於脫解,是爲新羅第四王。

書出池 编辑

金鼇山東麓。

新羅炤智王十年正月十五日,王幸天泉亭,有烏鼠之異。王令騎士追烏,南至避村,兩猪相鬪,留連見之,忽失烏所在。時有老翁自池中出奉書,外面題云:「開見,二人死;不開,一人死。」使來獻之,王曰:「與其二人死,莫若不開但一人死耳。」日官奏云:「二人者,庶民也;一人者,王也。」王然之開見,書中云:「射琴匣。」王入宮,見琴匣射之,乃內殿焚修僧與宮主潛通而爲奸也。二人伏誅。名其池曰書出池

雁鴨池 编辑

天柱寺北。文武王於宮內爲池,積石爲山,象巫山十二峯,種花卉,養珍禽。其西有臨海殿基,礎砌猶在田畝間。

星浮山 编辑

在府南二十里。一峯秀出。

新羅時,有人謀求官,命其子縛高炬,夜登山頂擧之。京城人以爲妖星現,王憂懼,募人禳之。其父將應命,日官奏:「此非大怪,但一家子死父哭之兆。」是夜,其子果爲虎所害。

余那山 编辑

在府南四十里。世傳有一書生居是山,讀書擢第,聯婚世族。後掌試設宴,其婚家喜而作《余那山》之歌。自後掌試者設宴,先歌此曲焉。

鳳生巖 编辑

南山新羅政化淳美,鳳鳴于巖,因爲名。國人作歌美之。

月明巷 编辑

金城南。

新羅憲康王鶴城,至開雲浦,忽有一人奇形詭服,詣王前,歌舞讚德,從王入京,自號處容。每月夜,歌舞於市,竟不知所在,時以爲神。其歌舞處,後人名爲月明巷。因作《處容歌》、處容舞,假面以戲。

李齊賢詩:新羅昔日處容翁,見說來從碧海中。貝齒頳唇歌月夕[45],鳶肩紫袖舞春風。

李詹詩:滿川月明[46]夜悠悠,東海神人下市樓。路闊可容長袖舞,世平宜掛百錢遊。高蹤縹緲歸仙府,遺曲流傳在慶州。巷口春風時一起,依然吹動揷花頭。

悅朴嶺 编辑

在府南三十里。東都妓囀花鶯所埋之地。

金克己詩:玉貌催魂隔世,空端只見層巓。神女雨收巫峽,麗人風斷洛川。雲學舞衫曳地,月偸歌扇當天。行客幾傷芳性,滿巾紅淚泫然?

萬波息笛 编辑

神文王時,東海中有小山浮來,向感恩寺隨波往來。王異之,泛海入其山,上有一竿竹,命作笛。吹此笛,則兵退病愈,旱雨雨晴,風定波平,號萬波息笛。歷代傳寶之。至孝昭王,加號萬萬波波息笛。今亡。

玉笛 编辑

長尺有九寸。其聲淸亮。俗云東海龍所獻。歷代傳寶之。

朴元亨詩:新羅有國開往昔,民風朴略無興作。玉笛一物成何日?非絲非石又非竹。禮樂可堪回薄俗,況復雕琢荊山玉?當時草木猶被澤,豈料鷄林今黃落?瞻星臺古壓鮑石,笛聲遠播人人屋。一朝萬事煙霞滅,所寶非人[47]在物。論錢未滿一錢直,置之度外隨完缺。我來忽聞一聲曲,把筆作歌詞華拙。獨不見商王象筯雲埋沒,牧野千載遐思發?

李石亨詩:鷄林往事[48]聞夙昔,借問笛何代作?聞說新羅大平日,大平風月屬絲竹。竹聲猶嫌渭川俗,命[49]斲得藍田玉。磨礱細膩光潤澤,巧[50]六孔星錯落。和絲調曲諧金石,戛戛[51]聲定場屋。當時萬物皆煙滅,至今存者唯此物。無乃鬼物煩守直,傳之永久完無缺?我欲凝思歌一曲,曲且不成詞亦拙。君不見岐山石皷久湮沒,昌黎老韓歌獨發?

玉帶 编辑

眞平王元年,有神人降於殿庭,謂王曰:「上帝命我傳賜玉帶。」王跪受。凡郊廟大祀,皆服之,時人讚曰:「雲外天頒玉帶圍,辟雍龍衮雅相宜。吾君自此身彌重,准擬明朝鐵作墀。」及敬順王高麗,獻于太祖,乃鐫金安玉排方腰帶。長十圍,六十二銙也。命藏于物藏庫。初新羅使金律高麗太祖問曰:「聞新羅有三寶,丈六[52]像、九層塔幷聖帝帶也。有諸?」律對:「不知聖。」太祖笑曰:「卿爲貴臣,何以不知?」慙,歸告敬順,徧問群臣無知者。有皇龍寺僧年過九十者曰:「予聞眞平大王所服,歷代傳寶,藏在南庫。」遂開庫覓之,風雨暴作,白晝晦暝,乃擇日齋祭,然後得之。國人以眞平是聖骨之王,故稱聖帝帶。至是來獻。

井田 编辑

新羅時井田。遺基尙存。

四節遊宅 编辑

新羅王京人以富閏之家爲金入宅,凡三十五宅。又以四時遊賞之地爲四節遊宅:春東野宅、夏谷良宅、秋仇知宅、冬加伊宅

財買谷 编辑

金庾信宗女財買夫人死,葬於靑淵上谷,因名之。每春月,同宗士女會宴於其谷之南澗。于時百卉敷榮,松花滿洞府,谷口架築爲庵,因名松花房

日精橋 编辑

一云春陽橋。舊在府東南蚊川上。

月精橋 编辑

舊在府西南蚊川上。兩橋遺址尙存。

金克己詩:半月城兔嶺邊,虹橋倒影照蚊川。蜿蜒騰漢尾垂地,螮蝀飮河腰跨天。手斬蒼蛟周處勇,身成白鶴令威仙。昔賢逸迹皆驚俗,慙愧區區數往還。

鬼橋 编辑

神元寺傍。

○《三國遺事》:「眞智王沙梁部桃花娘之美,召致宮中,欲幸之。娘曰:『妾有夫,雖死靡他。』王戲曰:『無夫則可乎?』曰:『可。』是年王薨,後二年,娘夫亦死。浹旬夜,王如平生到娘室曰:『汝昔有諾,今無夫,可乎?』留御七日,忽然不見。娘遂有娠生子,名曰鼻荊眞平王收養宮中。年十五,每夜飛過月城,西至荒川岸,與鬼衆遊,聞諸寺曉鍾而散。王使勇士伺之,知其然,問曰:『汝領鬼衆遊,信乎?』曰:『然。』曰:『然則汝使鬼衆成橋於神元寺北渠。』鼻荊使其徒鍊石,一夜成大橋,因名鬼橋。王又問:『鬼中有出現人間,輔朝政者乎?』曰:『有吉達者可。』翌日與俱見。王賜爵執事,果忠直無雙。時角干林宗無子,王命爲嗣。林宗吉達創樓門於興輪寺,名吉達門。一日變狐而遁,使鬼捕殺之。自後其衆聞鼻荊名,怖畏而走。時人作詞曰:『聖帝魂生子,鼻荊郞室亭。飛馳諸鬼衆,此處莫留停。』州俗至今帖此詞于門,以辟鬼。」此東京豆豆里之始。

白雲梁 编辑

亦在蚊川上。

上書莊 编辑

金鼇山北。

高麗太祖之興,新羅崔致遠知必受命,上書有「鷄林黃葉,鵠嶺靑松」之語。王聞而惡之,致遠卽帶家隱居伽倻山海印寺終焉。其鑑識之明,人服之,乃以其所居名上書莊。

奉德寺鍾 编辑

新羅惠恭王鑄鍾。銅重十二萬斤。撞之聲聞百餘里。後寺淪於北川天順四年庚辰,移懸于靈妙寺

○翰林郞金弼奚鍾銘曰:夫至道,包含於形像之外,視之不能見其原;大音,震動於天地之間,聽之不能聞其響。是故憑開假說,觀三眞之奧載;懸擧神鍾,悟一乘之圓音。夫其鍾也,稽之佛生,則驗在於罽膩;尋之帝鄕,則始制於皷延。空而能鳴,其響不竭;重爲難轉,其體不褰。所以王者元功克銘其上,群生離苦亦在其中也。

伏惟聖德大王德共山河而竝峻,名齊日月而高懸,擧忠良而撫俗,崇禮樂以觀風。野務本農,市無濫物,時嫌金玉,世尙文才。不意子靈,有心老誡,四十餘年臨邦勤政,一無干戈驚擾百姓,所以四方隣國萬里歸賓,唯有欽風之望,未曾飛矢之窺。用人,替霸,豈可竝輪雙轡而言矣?雙樹之期難測,千秋之夜易長,晏駕已來于今三十四也。頃者孝嗣景德大王在世之日,繼守丕業,監撫庶機。早隔慈規,對星霜而起戀;重違嚴訓,臨闕殿以增悲。追遠之情轉悽,益魂之心更切,敬捨銅一十二萬斤,欲鑄大鍾一口,立志未成,奄爲就世。今我聖上行合祖宗,意符至理,殊祥異於千古,令德冠於當時。六街龍雲蔭灑於玉階,九天雷皷震響於金闕,菓木之林離離乎外境,非煙之色煥煥乎京師。此卽投玆誕生之日,應其臨政之時也。

仰惟大君恩若地平,化黔黎於仁敎;心如天鏡,奬父子之孝誠。是知朝於元舅之賢,夕於忠臣之輔,無言不擇,何行有愆?乃顧遺言,遂成宿意。爾其有司辦事,工匠盡模,歲次大淵,月惟大呂。是時日月借暉,陰陽調氣,風和天靜,神器化成。狀如嶽立,聲若龍吟,上徹於有頂之巔,潛通於無底之下,見之者稱奇,聞之者受賜。願玆妙因奉翊尊靈,聽音聞之淸響,登無說之法筵,契三明之勝心,居一乘之眞境。乃至瓊萼之叢共金柯以永茂,邦家之業將鐵圍而彌昌,有情無識慧海同波,咸出塵區,竝昇覺路。臣弼奚文拙無才,敢奉聖詔,貸之筆,隨陸佐之言,述其願旨,銘記于鍾也。

其詞曰:紫極懸象,黃輿啓方。山河鎭別,區宇分張。東海之上,衆仙所藏。地居桃壑,界接扶桑。爰有我國,合爲一鄕。元元聖德,曠代彌新。妙妙淸化,遐邇克臻。將恩遠,與物霑均。茂矣千葉,安乎萬倫。愁雲忽脫,慧日無春。恭恭孝嗣,繼業千機。治俗仍古,移風豈違?日思嚴訓,常慕慈輝。更以修福,夫鍾爲祈。偉哉我后,感德不輕。寶瑞頻出,靈符每生。主賢天佐,時泰國平。追遠惟動,隨所願成。乃顧遺命,于斯寫鍾。神人奬力,珍器形容。震威晹谷,淸韻朔峯。開見俱信,芳緣允鍾。能保魔鬼,救之魚龍。圓空神體,方現聖蹤。永是鴻福,恒恒轉重。

新增府尹芮椿年移置南門外,構屋以懸,凡徵軍擊之。

曇巖寺 编辑

舊址在蛇陵南。

天官寺 编辑

五陵東。

金庾信爲兒時,母夫人日加嚴訓,不妄交遊。一日偶宿女隷家,母面敎之曰:「我已老,日夜望汝成長,立功名,爲君親榮,今乃爾與屠沽小兒遊戲淫房酒肆耶?」呼泣不已。庾信卽於母前,自誓不復過其門。一日被酒還家,馬遵舊路,誤至娼家,娼且欣且怨,垂泣出迎。庾信旣悟,斬所乘馬,棄鞍而返。女作怨詞一曲傳之。寺卽其家也,天官,其女號也。

高麗李公升詩:寺號天官昔有緣,忽聞經始一凄然。多情[53]公子遊花下,含怨佳人泣馬前。紅鬣有情還識路,蒼頭何罪謾加鞭?唯餘一曲歌詞妙,蟾兔同[54]萬古傳。

皇龍寺 编辑

月城東。今廢。只有丈六像。

新羅眞平王命所司築新宮於月城東,黃龍現其地。王疑之,改爲佛寺,號曰黃龍。有率居者,於寺壁畫老松,根幹鱗皴,枝葉盤屈。鳥雀往往望之,飛入及到,蹭蹬而落。歲久色暗,寺僧以丹靑補之,鳥雀不復至。高麗顯宗撤朝遊宮,以其材修寺塔。學士胡宗[55]乘使軺過寺兩花門,見進士崔鴻賓留題云:「古樹鳴朔吹,微波漾殘暉。徘徊想前事,不覺淚霑衣。」瞿然驚曰:「眞不世才也。」及復命,上問東都遺事,遂奏此詩。

金克己詩:五侯耽耽宇,當夏不受暑。炎官恥失威,陋屋煩遷怒。焦心愁似火,爍體汗如雨。願隨葉靜能,飛入淸虛府。身騎靑瑤蟾,手弄白玉兔。可惜凡骨腥,雲霄失歸路。不如叩幽人,霑灑淸軟語。曉起理枯藤,來尋西社主。蝸涎繞砌苔,鳥哢侵雲樹。殿閣誇壯麗,尋空欲飛去。一室曼陀花,繽紛落玉塵。坐久黃金鴨,沈煙橫篆縷。活火試芳茶,花瓷浮白乳。香甜味尤永,一啜空百慮。暮色入平林,長廊鳴法皷。才微萬象驕,把筆吟尤苦。

○層梯繚繞欲飛空,萬水千山一望通。身出盧敎登降外,眼呑亥去來中。星槎影落簷前雨,月桂香飄檻下風。俯視東都何限戶,蜂窠蟻穴轉溟濛。

迦葉宴坐石 编辑

皇龍寺。石高可五六尺,圍僅三肘。俗傳迦葉宴坐石。又有釋迦丈六像,眞平王時所鑄,黃鐵五萬七千斤,黃金三萬分。後人讚宴坐石曰:「慧日沈輝不記年,唯餘宴坐石依然。桑田幾度成滄海?可惜巍然尙未遷。」讚丈六像曰:「塵方何處匪眞鄕?香火因緣最我邦。不是育王難下手,月城來訪舊行藏。」

四天王寺 编辑

狼山南麓。

奉聖寺 编辑

在府東四里。

永興寺 编辑

在府城南。

興輪寺 编辑

在府南二里。

神元寺 编辑

在府南月南里。

昌林寺 编辑

金鼇山麓有新羅時宮殿遺基,後人卽其地建此寺。今廢。有古碑無字。學士趙子昂《昌林寺碑跋》云:「右新羅金生所書其國《昌林寺》碑。字畫深有典刑,雖人名刻,無以遠過之也。古語云:『何地不生才?』信然。」

南山寺 编辑

新羅大世有方外志。眞平王九年,與僧淡水語曰:「在此新羅山谷之間以終一生,則何異池魚籠鳥?吾將乘桴泛海,以至,追師訪道於名山。若凡骨可換,神仙可學,則飄然乘風於泬寥之表,此天下之奇遊壯觀也。子能從我乎?」淡水不答。大世退,而適遇仇漆者,耿介有奇節。遂與之遊南山寺,忽風雨落葉,泛庭潦,大世曰:「吾有與君西遊之志,各取一葉爲之舟,以觀其行之先後。」俄而大世之葉在前,大世笑曰:「吾其行乎。」仇漆勃然曰:「予亦男兒也,豈獨不然乎?」遂相與爲友,自南海乘舟而去。後不知其所往。

朱巖寺持麥石 编辑

金克己詩序:下枝山俗號富山。山之陽有寺,曰朱巖寺。北有臺巖,巉絶奇秀,臨遠山望遙海,若駕鶴上漢,下視萬像。臺石之西有持麥石,四方削成,若不可陟而上,其上平坦,可坐百人。昔大舒發金公庾信持麥於此,以供酒材,燕饗軍吏之地也,至今馬迹存焉。

持麥巖西行八九步,有朱巖。昔道人得神衆三昧,嘗自勵云:「苟非宮人,不足動心。」神衆聞之,往竊宮人,騰虛而去,晨往夕還,未嘗愆期。宮人恐懼白於王,王命宮人凡所歸宿以丹砂誌之,仍命甲士物色求之。內自城市,遠至高山窮谷幽絶之處,不可得也。忽至此巖,見有丹痕留在巖戶,而衲衣老僧宴坐其內。王怒其妖惑,遣猛士數千人欲兵之。僧冥心閉目,一念神呪,陰兵數萬連亘山谷,若世所畫神象者。王卒恐懼,伏地不能進而還。王知其異人,迎入大內,拜爲國師,其妖遂絶云。

其詩曰:迢迢雲際寺,異境隔塵凡。鳥道彎靑漢,蜂臺[56]碧巖。地靈潛洞壑,天籟颭筠杉。縱望襟懷曠,飄如馬脫銜。

○兀兀千仞岡,巖巖一株石。巉絶四方險,上頭平似席。想像舒發公,令人此持麥。日夕犒軍吏,熊羆爭奮力。仗鉞頻出征,王師竟無敵。守之若山峙,攻之如電擊。三韓爲一家,茂烈勒金冊。英魄今安在?綠苔沒馬迹。我來偶探奇,登覽懷古昔。不必親執鞭,餘威凜如昨。素月彎角弓,靑雲卷油幕。谷饒大人虎,林足君子鶴。驚雷裂巖嶂,髣髴來鼓鐸。嗟余墮家聲,齷齪攻翰墨。半生登一第,雙鬢已衰白。侯王安可期?已分臥林壑。但願借餘勇,詞場長逐北。

坤元寺北淵 编辑

神元寺南二里。高麗鄭仲夫之亂,毅宗遜于巨濟。東北面兵馬使、諫議大夫金甫當起兵,欲討賊臣,復立前王,使張純錫等奉前王,出居是州。李義旼等入城,出前王,至坤元寺北淵上,弑之,裹以褥,合兩釜,投淵中。寺僧有善泅者,取釜棄屍,屍出水涘有日,烏鳶不敢傷。前副戶長弼仁等密具棺,奉瘞水濱

王家藪 编辑

在府南十里。州人祀木郞之地。木郞俗稱豆豆里,自鼻荊之後,俗事豆豆里甚盛。高宗十八年,蒙古元帥撒禮塔來討古與之死。東京馳奏:「有木郞言:『我已到敵營,元帥某某人也。我等五人欲與交戰,期以十月十八日。若送兵鞍馬,我等便當報捷。』」因以詩寄崔瑀,曰:「壽夭災祥非一貫,人人居此未曾知。除災致福是難事,天上人間捨我誰?」信之,私備畫韂鞍馬,遣內侍金之蓆送之,其後無驗。

臨關郡 编辑

在郡東四十五里。聖德王時,築城於毛火郡,以遮日本賊路。景德王改稱臨關高麗時合屬于州。石城遺址尙存,人謂之關門

商城郡 编辑

西兄山郡

東安郡 编辑

生西郞郡

音汁火縣 编辑

新羅婆娑王音汁伐國,置音汁火縣。後合屬於安康縣

約章縣 编辑

惡支縣

東畿停 编辑

毛只停

金富軾云:「人謂營爲停,乃屯營之地。」

南畿停 编辑

根乃停

西畿停 编辑

豆良彌知停

李詹云:「今密陽府豆也保部曲,卽其地。」良與也,彌知與保,方言相近,詹言恐是。

北畿停 编辑

雨谷停

莫耶停 编辑

官阿良支停。一云北河良

省法伊部曲 编辑

法,一作「仍」。在府北五十里。

八助部曲 编辑

在府東四十五里。

大庖部曲 编辑

大昌部曲 编辑

在府西五十里。

南安谷部曲 编辑

在府西四十五里。

根谷部曲 编辑

安康縣西南五里。

桃界部曲 编辑

虎鳴部曲 编辑

安康縣東南七里。

虎村部曲 编辑

神光縣東南五里。

下西知木柵 编辑

在府東六十里。內有一池、二井。

名宦 编辑

高麗魏英 编辑

太祖八年十二月,新羅敬順王來降。以國爲慶州,仍爲食邑,以魏英爲州長。

鄭克永 编辑

仁宗朝留守。

崔顥 编辑

靖宗時爲副留守。與判官羅旨說、司錄尹廉、掌書記鄭公等刻《前》《後漢書》、《唐書》以進,各賜職賞。

蔡靖 编辑

爲掌書記。有淸德。其後東京永州作亂,朝廷議遣安撫使,難其人。聞東京人思不已,乃拜留守副使。單騎之任,東京人聞其至,反側悉安。

嚴守安 编辑

爲判官。元宗請兵而來,將復古都。林惟茂欲拒之,令夜別抄諭人民,入保海島、山城。別抄九人至金州守安告按廉崔儒曰:「不可聽權臣之言,輕動百姓。宜執別抄待變。」從之,囚別抄。未幾惟茂誅,一方晏然。及三別抄叛據珍島,傳檄州縣,令民皆入珍島,又聲言囚別抄者罪之。金州李柱懼而逃,守安權知州事,慰安民心。密城人殺其宰以叛,按廉李淑眞聞變,奔金州,賊搜不獲。守安金州金晅謀,勒兵挾淑眞爲討賊計,賊聞之,斬其魁以降。

權㫜 编辑

爲留守。舊有一庫,賦民綾羅貯之,名甲坊。充貢獻,贏餘甚多,皆爲留守所私。撤甲坊,以一年所收支三年貢。司戶有盜民租者,碎其腦于庭,觀者股慄。忠烈初徵拜典理摠郞。

崔誠之 编辑

爲管記。

[57] 编辑

爲留守。

安碩 编辑

恭愍王時拜政堂文學,自謂知遇,知無不言,上以謂闊於事情。乃以母老請郡,出尹鷄林。諡文敬

尹宣佐 编辑

初爲漢陽尹,王謂左右曰:「尹尹淸儉,故使牧民。」後王親注守令,至鷄林尹,輟筆思曰:「朝臣盈庭,無如尹尹。」卽注之。

田祿生 编辑

爲判官。李齊賢詩:田郞作倅吾鷄林,父老至今懷淸德[58]

李茂芳 编辑

恭愍朝爲府尹。初歲大饑,及茂芳至,適歲稔。茂芳因民之便,販魚鹽,置義倉,以備賑貸。

李成功 编辑

爲留守。

禹仁烈 编辑

爲府尹。

鄭世雲 编辑

爲留守。

柳淑 编辑

爲留守。

崔瑩、裵天慶 编辑

俱爲府尹。

羅益禧 编辑

爲府尹。廉勤慈惠,南方稱頌之。

安輔、趙云仡 编辑

俱爲府尹。

本朝高居正、咸傅霖、權克和、柳觀、李好誠、金淡、崔善復、柳規、李約東 编辑

俱爲府尹。

趙達生 编辑

爲判官。

新增梁順石興學愛民、李世弼、崔應賢務興學校許誡爲政淸簡、黃孟獻 编辑

俱爲府尹。

人物 编辑

新羅溫君解 编辑

眞德王六年,武烈王以伊飡入,還至海上,遇高句麗邏兵。從者溫君解高冠大衣,坐於船上,兵以爲武烈殺之,武烈乘小船得免。王贈君解大阿飡,優賞子孫。

訥催 编辑

大奈麻都水之子。百濟兵來攻烽岑旗懸穴柵三城,訥催固守待救,兵不至。慷慨流涕,謂士卒曰:「今孤城無援,日益阽危,此誠志士盡節之秋。」人皆殊死戰,及城陷,訥催死。王聞之悲慟,追贈級飡。

薛罽頭 编辑

武德四年,隨海舶入,會太宗高句麗罽頭自薦爲左武衛果毅。至遼東,與人戰于駐蹕山下,力鬪而死。帝脫御衣,覆其尸,授職大將軍,以禮葬之。

金歆運 编辑

奈密王八世孫。詳沃川郡

匹夫 编辑

阿飡尊臺之子。詳積城縣

劍君 编辑

大舍仇文之子。爲沙梁宮舍人,時値年飢,民賣子而食。宮中諸舍人盜唱翳倉穀分之,劍君獨不受,舍人等懼漏泄,密置毒於食而殺之。

居柒夫 编辑

奈勿王五世孫。少跅弛有遠志,祝髮爲僧。入高句麗境,謁僧惠亮握手密言曰:「汝燕頷虎視,將來必爲將帥。此國雖小,不可謂無知人。恐子見執,宜疾歸。」柒夫還國。眞興王朝,王命柒夫等八將軍侵高句麗,取竹嶺以外十郡。亮出謁於道,同載以歸。官至上大等。

異斯夫 编辑

奈勿王四世孫。詳江陵府

金陽 编辑

太宗王九世孫。興德王薨,無嗣,王之堂弟均貞與堂弟之子悌隆爭立。均貞爲王,入積板宮悌隆之黨金明等來圍之,殺均貞號天誓心。及金明悌隆自立,募集兵士,入淸海鎭,見均貞之子祐徵祐徵與謀擧事,討金明殺之,奉迎祐徵卽位,是爲神武王官至侍中。卒追贈舒發翰。其贈賻斂葬,一依金庾信舊例。陪葬太宗王陵

斯多含 编辑

奈密王七世孫。風標淸秀,志氣方正,時人請奉爲花郞,其徒幾千人。眞興王異斯夫伽倻國,多含請從軍,遂滅其國。王策功賜伽倻人口,多含受已皆放。又賜田園辭,王强之,請受閼川不毛之地。

昔于老 编辑

奈解王之子,訖解王之父。助賁王時,爲大將軍伐甘文國,以其地爲郡縣。沾解王朝,沙伐國背附百濟于老將兵討滅之。後對使嫚言曰:「早晩以汝王爲鹽奴,王妃爲爨婦。」王怒,遣兵來討,執于老,燒殺之。味鄒王時,大臣來聘,于老妻請於王,私饗之。及醉,使壯士曳下庭,焚之以報前怨。

實兮 编辑

大舍純德之子。性剛直,守正不苟。嬖人珍堤屢譖於王,謫官冷林。或謂曰:「君自祖考以忠誠聞於時,今爲佞臣之毁,遠宦竹嶺之外,何不直言自辨?」實兮答曰:「昔屈原孤直見擯,自古而然。何足悲乎?」遂不言而往,作長歌以見意。

崔致遠 编辑

孤雲。美風儀,少精敏。入學問無怠,一擧及第。黃巢之亂,高騈爲諸道兵馬都統,辟爲從事,委以書記,表狀、書啓、徵兵、告檄皆出其手。高麗顯宗時,贈內史令文昌侯,從祀孔子廟庭。《新唐書ㆍ藝文志》載崔致遠《四六集》一卷、《桂苑筆耕》二十卷,又有《崔氏文集》三十卷。

致遠年二十八歲,有歸寧之志,唐僖宗知之,授詔書以來,留爲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郞、知瑞書監事。致遠自西仕大唐,東歸故國,皆遭亂世,屯邅蹇連,動輒得咎,自傷不遇,無復仕進意。逍遙自放,山林之下,江海之濱,營臺榭,植松竹,枕藉書史,嘯詠風月。若慶州南山剛州氷山陜川淸涼寺智異山雙溪寺合浦縣別墅[59],皆遊覽之所也。後帶家隱伽倻山海印寺,與母兄浮圖賢俊及定玄師結爲道友,棲遲偃仰以終老焉。

奚論 编辑

牟梁人也。其父讚德有勇志英節,名高一時,眞平大王選爲椵岑城令。明年百濟大發兵來攻,讚德且戰且守,糧盡水渴,爲敵所敗而死,於是城陷。奚論年二十餘,以父功爲大奈麻。至建福三十五年,王命奚論金山幢主,與漢山州都督邊品興師,襲椵岑城取之。百濟聞之,擧兵來,奚論等逆之。兵旣相交,奚論謂諸將曰:「昔吾父殞身於此,我今亦與百濟人戰於此,是我死日也。」遂以短兵赴敵,殺數人而死。王聞之流涕,時人無不哀悼,爲作長歌弔之。

金大問 编辑

嘗爲漢山州都督。嘗著《高僧傳》、《花郞世記》、《樂本》、《漢山記》若干卷。

薛聰 编辑

聰智元曉之子。生而明銳,旣長博學,善屬文能書。以方言解九經義,訓導後生;又以俚語製吏札,行於官府。神文王嘗燕居,引謂曰:「今日宿雨初歇,薰風微涼,高談善謔,可以舒鬱。子必有異聞,盍爲我陳之?」曰:「唯。臣聞昔花王之始來也,植之香園,護以翠幕,當三春而發艶,凌百花而獨出。於是艶艶之靈,夭夭之英,無不奔走上謁。忽有一佳人,名曰薔薇,朱顔玉齒,鮮粧靚服,伶俜而來,綽約而前曰:『妾聞王之令德,願薦枕於香帷。王其容我乎?』又有一丈夫,名曰白頭翁,布衣韋帶,戴白持杖,龍鍾而步,傴僂而來曰:『僕在京城之外,居大道之旁,竊謂左右供給膏粱雖足,巾衍儲藏,須有良藥。故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不識王亦有意乎?』王曰:『丈夫之言亦有道理,而佳人難得,將如之何?』丈夫曰:『凡爲君者,莫不親近老成而興,昵比夭艶而亡。然而夭艶易合,老成難親,是以夏姬西施孟軻不遇以終身,馮唐郞潛而皓首。自古如此,吾其奈何?』花謝曰:『吾過矣。』」於是王愀然作色曰:「子之言諷諭深切,請書之以爲戒。」官至翰林。高麗顯宗時,贈弘儒侯,從祀文廟。

金仁問 编辑

仁壽武烈王第二子。多讀儒書,兼涉、浮屠之說。又善隷書、射、御。年二十三入宿衛,官至補國大將軍、上柱國、臨海郡開國公。則天時卒,令大醫署陸元景等押送靈柩。孝昭大王追贈大角干。

金后稷 编辑

眞平王時人。王好田獵,后稷切諫,不聽。將死,語其子曰:「我爲人臣,不能匡救君惡,我死,須瘞於王遊田路側。」其子從之。他日王出田,中路有聲若曰「王毋去」者。王顧問之,從者曰:「金后稷墓也。」遂陳臨死之言,王潸然出涕,終身不復田獵。人謂之墓諫也。

百結先生 编辑

慈悲王時人。家極貧,衣百結,因號之。常以琴自隨,凡喜怒悲歡,必於琴宣之。歲將暮,隣里舂粟,其妻聞杵聲曰:「人皆舂粟,我獨無,何以卒歲?」先生嘆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汝何傷乎?」乃皷琴作杵聲以慰之,世傳以爲碓樂。

勿稽子 编辑

奈解王時人。骨浦漆浦古浦三國攻新羅竭火城,王率兵救之,大破其師。勿稽子斬獲數十餘級,及其論功,又不見錄。乃語妻曰:「爲臣之道,見危則致命,臨難則忘身。前日浦上竭火之役,可謂危且難矣,而不能以致命忘身聞於人,不忠也。旣以不忠而仕君,累及於先人,可謂孝乎?旣失忠孝,將何面立朝乎?」遂携琴入師彘山不返。

朴堤上 编辑

婆娑王五世孫。仕爲歃良州干。初,訥祗王[60]斯欣爲質于,久而不還,王遣堤上迎之。堤上詐爲叛者,浮海入倭國,竊遣還國。王怒詰之,對曰:「欲成吾君之志耳。」王備極慘毒以脅之,終不屈,遂燒殺木島中。訥祗王慟之,贈大阿飡,使堤上女爲妻。

官昌 编辑

將軍品日之子。少爲花郞,善與人交。太宗王時,出師與兵攻百濟爲副將。至黃山之野,品日謂曰:「爾雖幼,有志氣,今日是立功名之秋。」曰:「唯。」卽上馬橫槍,直擣敵陳,殺數人,爲人所虜,生致之元帥階伯階伯俾脫冑,愛其少且勇,不忍殺之,嘆曰:「新羅多奇士,果然。」乃縱之。曰:「向吾入賊陣,不能斬將、搴旗,深所恨也。」掬井水飮訖,再突陣,階伯擒斬之,繫首於馬鞍送之。品日以袖拭血曰:「吾兒面目如生。能死於王事矣。」三軍見之,慷慨皷譟,進擊兵,大敗之。王贈級飡,以禮葬之。

李詹辨曰:乙丑冬,客于鷄林,府尹裵公設鄕樂以勞之。有假面童子舞劍於庭,問之,云:「代有黃昌者,年可十五六歲善舞,此謁於王曰:『臣願爲王擊百濟王,以報王之仇。』王許之,則往舞於通衢,國人觀者如堵。王聞,召至宮中,使舞而觀之,擊王於座殺之,遂爲左右所害。母聞號哭,遂喪明,人有爲其母謀還明者,令人劍舞於庭,紿之曰:『來舞矣,前言誣耳。』母喜泣之,卽還明。以幼而能死事,故載之鄕樂,流傳云。」

余嘗觀《三國史》矣。凡職官除拜,隣境侵伐,率皆書之,以至日星雷雨之變、草木禽獸之妖,無不紀焉。國君而見害於敵國之豎,童子而報仇於敵國之君,皆非細事也,兩國之史不載,固可疑也。惟《列傳》載官昌事首末,其忠義藹然,讀之令人悲惋,此必官昌也,傳者誤耳。凡謀變於敵國者,或假行商,或僞得罪,誣以甘言佞辭,或情見事泄,其不濟者多矣。旣與爲敵國,不應公然持兵往於通衢大道之中,若果如是,人得,將具刑以訊之矣。豈使縱之逞奸於王庭乎?此人情事理之不通者也。

吾求古人之可擬官昌者幷論,《春秋》哀公十一年,爲公爲之乘,偕死於國書之難,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夫死義成仁者,固難矣。童子而敢爲者,獨見汪錡耳。議論謬誤,不可不辨,爲見舞者辨之,且別爲讀史者爲考異云。

祿眞 编辑

吉飡秀奉之子。昭聖王十二年,上大等忠恭坐政事堂,注擬內外官,請托坌至,忠恭莫能擧措,感疾而退。召醫,診之曰:「病在心臟,須服龍齒湯。」遂杜門不接賓客。

執事侍郞祿眞請見,門者拒之,祿眞曰:「下官非不知相公謝客,願獻一言以開鬱悒之懷耳。不見,不退也。」門者三復乃見。祿眞曰:「聞氣体不調,得非早朝晩罷,蒙犯霧露,傷榮衛之和,失支体之安乎?」曰:「未也。」祿眞曰:「然則公之病,不須砭石,可一言理之。」忠恭曰:「可得聞乎?」祿眞曰:「彼梓人之作室也,材大者爲梁柱,小者爲椽榱,偃者、植者各安所施,然後大廈成焉。宰相之爲政也,亦然。才巨者置高位,小者授下官,內則六官、百執事,外則方伯、郡守,朝無闕位,皆得其人,然後王政成焉。今則不然,徇私而滅公,爲人而擇官,愛之,雖不才必進,憎之,雖有能必斥。取舍勞其心,是非亂其志,不獨害於國事,爲之者亦病矣。若其當官淸白,莅事恪恭,杜貨賂之門,絶請托之路,黜陟必以幽明,予奪不以愛憎,如衡焉不可枉以輕重,如繩焉不可欺以曲直。如是則刑政允穆,國家和平,雖日開公孫之閣,置曹參之酒,與朋友故舊談笑自樂可也。又何必區區於服餌之間,徒自費日廢事爲哉?」

忠恭悅,謝醫朝王,王曰:「謂卿剋日服藥,何遽來朝?」對曰:「臣聞祿眞之言同於藥石,豈止飮龍齒湯而已哉?」因爲王陳之,王曰:「寡人爲君,卿爲相,而有人如此,不可使儲君不知也。」太子入賀曰:「臣聞君明則臣直,此亦國家之美事也。」

高麗裵玄慶 编辑

初名白玉。膽力過人。太祖征討四方,玄慶功居多。累進大匡。疾篤,太祖幸其第,執手問疾,出門而卒。諡武烈

崔彦撝 编辑

季人。性寬厚能文。年十八游學入及第,四十二東還,太祖開國,命爲太子師傅,委以文翰之任。一時貴游皆師事之。官至大相。諡文英

東京老人 编辑

史失其名。新羅敬順王高麗,隱居不從。高麗成宗東京,勅有司搜訪隱滯丘園者,又勅旌忠臣、孝子,老人作詩二篇,獻內相王融云:「九天光動轉星辰,日旆龍旗竝海巡。黃葉鷄林曾索莫,煙花今復上園春。」又:「閭閻光彩旌忠孝,丘壑喧傳訪隱淪。縱昔未隨周老往,幸今親睹儀新。」

崔承老 编辑

性聰敏,好學善屬文。年十二,太祖召見,甚嘉之,命隷元鳳省學生,賜鞍馬,例食二十石,自是委文柄。成宗朝爲正匡,歷門下侍郞平章事,拜門下侍中,封淸河侯。諡文貞。配享成宗廟庭。

崔亮 编辑

性寬厚,善屬文。成宗在潛邸,引爲師友,及卽位,遂加擢用,甚協人望。官至內史門下平章事。諡匡彬。配享成宗廟庭。

崔沆 编辑

彦撝之孫。登甲科,遷內史舍人。穆宗倚以爲重,政無大小,必與圖議。金致陽謀不軌,與蔡忠順等定策,迎立顯宗。歷政堂文學、吏部尙書,拜門下平章事,賜推忠盡節衛社功臣號、淸河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又加守正功臣號。諡節義。配享顯宗廟庭。

李周佐 编辑

穆宗朝登第,官至刑曹尙書、判御史臺事。立朝四十餘年,有大臣之體。

崔齊顔 编辑

承老之孫。事四朝。官至太師、門下侍郞。諡順恭。配享文宗廟庭。

金富佾 编辑

其先新羅宗姓。少力學,登第,直翰林院仁宗朝,官至檢校太保、守太尉、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尙書禮部事、上柱國。不事生産,文章華贍,凡辭命,必命潤色。諡文簡。與其弟富儀富軾皆爲文翰侍從,封其母大夫人,歲賜廩粟。

金富儀 编辑

肅宗二年登第,累遷直翰林院。仁宗朝,守司空、尙書左僕射、政堂文學、判尙書禮部事、監修國史、柱國。諡文懿

金富軾 编辑

肅宗朝登第,直翰林院,歷右司諫。仁宗卽位,以李資謙國舅,禮數不可與百官同,衆議雷同,富軾獨曰:「王庭正君臣之禮,私覿全父子之親。」詔可。妙淸趙匡柳旵等據西京反,富軾爲元帥,平西都,拜輸忠定難靖國功臣、檢校太保、守太尉、門下侍中、判尙書吏部事、監修國史、上柱國。毅宗卽位,封樂浪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卒年七十七。諡文烈。爲人豐貌碩体,面黑目露,以文章名世。宋使路允迪來,富軾爲舘伴,其介徐兢富軾善屬文、通古今,樂其爲人,著《高麗圖經》,載富軾世家。又圖形以歸,奏于帝,乃詔司局,鏤板以廣其傳,由是名聞天下。後奉使如,所至待以禮。三掌禮闈,以得士稱。有文集二十卷。

金漢忠 编辑

新羅大輔閼智之後。少雄偉,力學登第。睿宗朝,命尹瓘女眞漢忠爲中軍兵馬使,力戰有功。官至尙書右僕射。

金因渭 编辑

金溥之後。官至平章事。

金景庸 编辑

容儀偉麗,有貴介風彩。以門祗候,出爲廣州判官,爲政不苛。仕兩朝,歷三部尙書,門下平章事,陞門下侍中、上柱國,加協謀衛社致理功臣、判尙書刑部事,樂浪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金仁揆 编辑

中第,歷左承宣、左諫議大夫。睿宗朝進知奏事,累遷至守太尉、平章事。

盧永淳 编辑

杞溪人。毅宗朝,春州道寇賊興行,王遣永淳討平之。官至平章事。諡懿貞

金君綏 编辑

富軾[61]明宗朝擢魁科,直翰林院,拜左諫議大夫。代趙冲爲西北面兵馬使,以淸白愛民稱。後斬叛臣韓恂多智,函首送京,兵馬使金就礪嫌其不先報己,遂流君綏漢南,時人冤之。

金仁鏡 编辑

初名良鏡。才識精敏,善隷書。明宗時中第。從趙冲契丹兵于江東城,有功。歷中書侍郞平章事。仁鏡文、武、吏材俱贍,天資淸婉,無一點塵累。自郞署至于相府,高文大冊皆出其手。王公、妾婦以至牛童、馬走,無不知其名。諡貞肅

崔汝諧 编辑

性寬厚。登第,補蔚州通判。初,明宗翼陽公汝諧爲其府典籤。一日夢太祖授笏於明宗明宗受之,坐御床,汝諧與百僚賀,覺而奇之,以告明宗。及卽位,汝諧齎表至京,因宦官以奏,王始驚曰:「崔典籤來矣。」引見慰藉之,乃拜左正言。累遷至樞密院使、散騎常侍。謝表云:「西垣備職,寔知此日之恩榮;北闕朝天,始信當年之夢感。」因乞骸,特授政堂文學。諡文貞

金鍊成 编辑

仁鏡之子。擢魁科,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金承茂 编辑

鍊成之子。有才識。少登第,歷史翰,累遷至侍御史。

金慶孫 编辑

高宗朝人。性莊重和裕,智勇絶人,有膽略。以蔭進歷華要。累立戰功,朝野倚重,遽爲崔沆所害,人皆痛惜。

金琿 编辑

慶孫之子。忠烈朝爲大將軍中贊,王如,權署行省事。後封樂浪君,賜推誠翊祚功臣號,改封鷄林府院君。諡忠宣

李瑱 编辑

博通百家,有能詩聲。忠烈朝登第,檢校政丞,臨海君。諡文定

李齊賢 编辑

之子。忠烈朝登第。忠宣留燕邸,構萬卷堂曰:「京師文學之士,皆天下之選,吾府中未有其人,是吾羞也。」召齊賢至都。時姚燧閻復元明善趙孟頫等咸遊王門,等稱嘆不置。奉使西蜀,所至題詠,膾炙人口。忠宣之降香江南也,齊賢從之,王每遇樓臺佳致,寄興遣懷曰:「此間不可無李生也。」以侍從功奏,授高麗王府斷事官。後復如欲立省本國,齊賢上書都堂,其議遂寢。忠宣吐蕃齊賢獻書元郞中及丞相拜住,旣而帝命量移于朶思麻之地,從拜住所奏也。旣還國,群小益扇亂,齊賢屛迹不出,著《櫟翁稗說》。恭愍卽位,未至國,命齊賢攝政丞,權斷征東省事。時王在,國空虛,措置得宜,人賴以安。官至門下侍中、鷄林府院君。撰國史於其第,史官及三舘皆會焉。自少,儕輩不敢斥名,必稱益齋。後配享恭愍廟庭。

尹莘傑 编辑

杞溪人。忠烈朝登第,官至僉議評理、杞城君

李仁琪 编辑

性寬厚,美風儀,習禮度,以武勇顯。爲護軍,疾重房諸將怙勢使氣,抗辱之,諸將訴忠宣忠宣雖直仁琪,以諸將皆上國婦寺黨,不得已削仁琪職。未幾超授知讞部事,俄遷判門下事。

崔瀣 编辑

致遠之後。九歲能詩。忠肅八年,中元朝制科,授遼陽路蓋州判。及東還,藝文成均典校三舘出延于迎賓舘。累官至檢校、成均大司成。瀣才奇志高,不惑異端,不溺習俗,而務合於古人。延祐科興,聞詔乃曰:「可試所學。」旣而果中制科。同年狀元宋本稱其才,屢形於詩。嘗過東萊縣,登海雲臺,見合浦萬戶張瑄題詩松樹曰:「噫!此樹有何厄,遭此惡詩?」遂削去之,塗以土。行至安東聞之怒,命猛將三四追之,得傔從一人歸,械立門外。潛踰竹嶺還京,大爲儒林所笑。後居城南獅子山下,晩從獅子岬寺僧借田而耕,開園田取足,自號猊山農隱。有《座右銘》及《猊山隱者傳》。

李達衷 编辑

忠肅朝登第,累官成均祭酒。恭愍元年,拜典理判書,轉監察大夫,遷戶部尙書。十五年,以名儒擢爲密直提學,封鷄林君。諡文靖。性剛直不撓,有鑑識。嘗爲東北面都巡問使,及還,我桓祖餞于野,太祖桓祖後。桓祖行酒,達衷立飮,太祖行酒,乃跪飮。桓祖怪問之,曰:「此子誠異人,非公所及。公之家業,此子必能大之。」因以子孫屬之。所著《霽亭集》行于世,其詩文大爲齊賢所稱賞。辛旽方用事,達衷嘗於廣坐謂辛旽曰:「人謂相公好酒色。」不悅。及伏誅,達衷作詩,有「威能假虎熊羆懾,媚或爲男婦女趨。黃狗蒼鷹[62][63],烏鷄白馬是何辜」之句。

李寶林 编辑

齊賢之孫。爲人嚴毅方正,有政事材。累轉政堂文學,封鷄林君

李成瑞 编辑

忠定朝拜密直副使。恭愍卽位,陞尙書左僕射。王避紅賊南遷,命爲楊廣道都巡問兼兵馬使,簽兵有功。興王之變,從崔瑩擊賊,又有功,俱策爲一等。如元賀正,授太尉監大卿。諡恭簡

李存吾 编辑

順卿。早孤力學,慷慨有志節。恭愍九年登第,調水原書記,選補史翰。與鄭夢周朴尙衷李崇仁鄭道傳金九容金齊顔相友善,講論無虛日。授監察糾正,十五年爲正言。辛當國,陵僭不法,無敢言者,存吾奮不顧身曰:「妖物誤國,不可不去。」遂上疏極言。時與王對床,存吾目旽叱之曰:「老僧何得無禮如此?」惶駭,不覺下床,王愈怒,貶長沙監務。國人稱之曰:「眞正言也。」後居公州之石灘,憂憤成疾。疾革,使扶起曰:「尙熾乎?亡吾乃亡。」返席未安而卒,年三十一。歿三月,誅。王思其忠,贈成均大司成。

金震陽 编辑

恭愍朝登第,不十年歷揚華要,轉左常侍。論覈趙浚等罪,臺諫交章「震陽輩構釁生事,以致禍亂」,杖流遠地卒。號草屋子李崇仁作傳。

金子粹 编辑

純仲恭愍王末擢魁科。辛禑初爲正言,以言事流全羅道突山戍。恭讓朝,除成均大司成,累官至刑曹判書。後仕本朝。

本朝偰長壽 编辑

元朝崇文監丞遜之子也。恭愍王時,避兵東來。長壽官至判三司事。後仕本朝,請賜鄕貫,我太祖命以鷄林爲貫。

金稛 编辑

因渭之後。太祖朝開國功臣,封鷄林君。諡齊肅

李來 编辑

存吾之子。登第。參佐命功臣,封鷄城君。配享太宗廟庭。

偰循 编辑

之孫。博學能文。再登第,官至提學。

金孟誠 编辑

之子。官至刑曹判書。諡僖敬

金新民 编辑

登第,官至知中樞院事。子升卿,登第,官至刑曹參判。

李文炯 编辑

登第,官至禮曹參判。風姿玉裕,以文雅稱。

李尹仁 编辑

齊賢之後。登第,累官至平安道觀察使。

鄭孝常 编辑

擢甲戌科狀元。參翊戴佐理功臣,封鷄林君

孫昭 编辑

登第。參敵愾功臣,封雞川君

金永濡 编辑

登第,官至刑曹參判。

新增金千齡 编辑

魁丙辰科,官至直提學。有才名。

崔淑生 编辑

登第。能詩文,尤工四六。號盅齋

孫仲暾 编辑

之子。性淸儉。登第,官至參贊。

寓居 编辑

高麗吳世才 编辑

詳見高敞人物下。

安置民 编辑

淳之。號棄菴。隱居不仕。李奎報征東幕,贈詩曰:「詩高全[64]庭堅体,文[65]猶存子厚風。但恨未成華國手,草間[66][67]秋蟲。」又:「眉毛垂似絲,眸子如水。我不見龐公,見君疑卽是。」

孝子 编辑

新羅孫順 编辑

興德王時人。養母至孝。有小兒,每奪母食,謂其妻曰:「兒奪母食,兒可得,母難再求。」負兒歸醉山,掘地欲埋,忽得石鍾甚奇。夫婦驚怪,妻曰:「得物,殆兒之福也,不可埋也。」亦以爲然,乃負兒與鍾而還家。懸鍾於梁,撞之,聲聞王宮。王使人審之,具奏,王曰:「昔郭巨瘞子,天賜金釜;今孫順埋兒,地出石鍾。前後同符。」乃賜屋一區、粳米五十石。

知恩 编辑

韓岐部人。少孤養母,年三十二猶不嫁。無以爲養,傭作行乞以飼之。日久困憊,就富家賣身,得米十石。窮日供役,暮則作食歸養,母曰:「向食雖麤而甘,今食雖好肝心若刺,何也?」女以實告,母曰:「使爾爲婢,不如速死。」乃大哭,女亦哭。孝宗郞出見,歸請父母,輸米百石,幷與衣物,郞徒幾千競出石粟。王聞之,亦賜租五百石、家一區,復命差兵守粟,榜其里曰孝養。仍奉表,歸美於室。

本朝許調元 编辑

年十三,父程文得狂疾,自斫手指,和藥以進,疾乃愈。事聞旌閭。

南得溫 编辑

母死,廬墓三年。太宗朝旌其閭。

金允孫 编辑

父爲虎所攫,允孫挺身逐虎,左手扼其胡,右手塞其口,因擊殺之,父得生。事聞旌閭。

新增朴希楠、希樟、希楨 编辑

兄弟三人俱有孝誠。父歿,廬墓三年。服闋,猶素衣不食肉,朔望哭奠又三年而止。

崔永嶙 编辑

事父至孝。及歿,廬墓三年,不食鹽醬。喪畢,猶不廢朔望祭。

烈女 编辑

新羅薛氏 编辑

栗里民女也。父年老當防秋,女恨身不得代行。少年嘉實願代,入以告於父,父曰:「聞君欲代老人之行,願以女奉箕帚。」於是嘉實請期,曰:「妾旣以心許,有死無易。代歸成禮,未晩也。」乃分鏡爲信,留一焉遂行。六年未還,父曰:「始以三年爲期,可歸他族。」曰:「向以親故,與嘉實約,棄信食言,豈人情乎?終不敢從。」父老耄,欲强婚於里人,旣定,固拒,至廏見馬流淚。於是嘉實來,形骸枯槁,衣裳藍縷,不知。嘉實以破鏡投之,得之,號泣。遂約異日成禮。

題詠 编辑

犬首侔東岱 编辑

李奎報《三百韻詩》:云云,蚊川倣左伊。

鷄林眞骨固無多[68] 编辑

高麗金君綏詩:武烈王孫文烈家,云云。古鄕尙在天[69]角,今幸來遊作使

四百年前將相家 编辑

高麗張鎰詩:云云,競開臺榭幾雄誇?只今繁麗憑誰問?野杏山桃泣露華。

崔薛出賢材 编辑

閔思平詩:鷄林古與國,云云。禮樂學,郁郁乎文哉!自其王納土,分司幕府開。民皆賢者後,峨冠儼容儀。

孤雲事業屬誰家 编辑

李達衷詩:云云,屈指英材也不多。益老拙翁俱已逝,山川應復蘊精華。

衣冠一千年 编辑

鄭樞詩:宮省五十世,云云。英雄水朝海,文物草連天。

連城塔廟稠 编辑

李元紘詩:鷄林最雄藩,形勝冠南州。撲地閭閻盛,云云。

千年故國多遺跡 编辑

金九容《送權府尹》詩:鷄林樹色望中靑,一點文星降翼[70]。旌旆影斜春日暖,謳歌聲隱霱雲生。云云,十載曾遊慘別情。遙想倚風樓上月,間吹玉笛有餘淸。

開邦五鳳年 编辑

權近應制詩:伊昔赫居世,云云。相傳千歲久,粗保一隅偏。却獻鷄林土,來朝鵠嶺天。綿綿三姓祀,永絶正堪憐。

處處遺墟塔廟多 编辑

金銚詩:離離禾黍盡農家,云云。古國千秋朝市變,山花依舊占年華。

東都城郭變村家 编辑

朴元亨詩:云云,玉笛閑吹春思多。五塚壘壘荒草合,一千年事總朝華。

幾處諸陵金盌出 编辑

成侃詩:閭閻半是王家,一片斜陽古意多。云云,野花啼鳥自年華。

留與樵人管物華 编辑

前人詩:當日城中問幾家?池臺處處夕陽多。祇今草木渾依舊,云云。

五陵秋草夕陽多 编辑

尹子雲詩:代遺墟百姓家,云云。微茫往事問無處,籬下寒花浥露華。

寂寞千年王謝事 编辑

鄭孝常詩:前身何處是吾家?獨立蒼茫百感多。云云,閑吹玉笛尙豪華。

遼鶴歸來丘壟多 编辑

盧昐詩:舊時春燕入誰家?云云。只有今人能解事,閑吹玉笛弄華。

臺兀瞻星夕照紅 编辑

崔淑精詩:當[71]黃葉起西風,玉笛吹殘王氣終。五十代傳城郭在,一千年過市朝空。亭[72]鮑石秋蕪綠,云云。陳迹宛然人去盡,倚闌無語送飛鴻。

一代遺民賢者後 编辑

權軫詩:云云,千秋古堞帝王家。

錢塘十萬氣蒸霞 编辑

金淡詩:春在桑麻撲地家[73],云云。[74]六年坐嘯能無愧?巾上靑天只隔紗。

瞻星臺上星初落 编辑

裵桓詩:云云,半月城頭月已斜。

城是人非草色閑 编辑

李天年詩:雲行鳥沒灘聲古,云云。

隔溪脩竹 编辑

朴文佑《慈仁縣》詩:葉脫山容瘦,軒明日脚斜。云云,犬吠有人家。

十二詠鷄林靈異 编辑

徐居正詩:金鷄啁哳樹蒼蒼,九百年來葉盡黃。朴祖開邦傳鵲祖金王納土似錢王。傷心三姓皆顚蹶,滿目諸陵已廢荒。千古英雄無限恨,淡煙衰草更斜陽。

魚世謙詩:往事曾聞兀老蒼,笑呼毛穎趁鵝黃。鷄號樹下開新主,鵲噪江濱換舊王。民物漸多聞狗吠,山川粗得記狼荒。一從鵠嶺靑松後,回首前朝又夕陽。

鼇山奇勝 编辑

徐居正詩:海上金鼇眺望宜,風流文物異前時。破碑或見金生字,古寺曾留致遠詩。甲第有基荒薺合,名園無主斷橋[75]危。春愁如許深於海,鐵笛何人滿意吹?

魚世謙詩:靑山碧海兩相宜,誰遣金鼇瑞一時?喬木帶煙餘古國,騷人嘆黍摠新詩。芙蓉擘出從來勝,猿狖攀呼望處危。日夕孱顔靑靄合,晩風偏向鬢還吹。

鮑亭感懷 编辑

徐居正詩:鮑石亭前立馬時,沈吟懷古思依依。流觴曲水基猶在,醉舞狂歌事已非。未有荒淫不亡國,那堪慷慨獨霑衣?行行吟過五陵路,石堡金城共落暉。

○魚世謙詩:鮑石亭邊日落時,野棠無主自相依。當年不省三風戒,瞥眼堪傷萬事非。花落不禁隨白水,杯行何忍易靑衣?尋思是處無窮恨,付與啼禽怨夕暉。

蚊川聘望 编辑

徐居正詩:行渡蚊川過別村,故都遐想不勝繁。啼深樹思金甲,䵷吠寒塘憶玉門。白乳荒唐崇像敎,黃童慷慨報君冤。水流不洗前朝恨,蕩滌須憑北海尊。

魚世謙詩:倦童疲馬抵孤村,野草林花各自繁。寂寞無人咨往事,荒涼何處是脩門?月明鼇岫添新恨,雨過蚊川洗舊冤。滿目江山今古意,斲灕誰解返汚尊?

半月古城 编辑

徐居正詩:半月城頭日欲西,遠遊情思轉凄凄。靑浮楊麓雲煙老,黃落始林歲月迷。明活村南雲渺渺,興輪寺北草萋萋。百年坎軻知何用?嬴得樽前醉似泥。

魚世謙詩:破月城日本西,廣寒風露想增凄。羿妻靈藥今誰在?帝銀橋迹已迷。空苑幽禽隨意囀,古原芳草滿情萋。可憐當日笙歌地,化作田家壁上泥。

瞻星老臺 编辑

徐居正詩:古臺牢落號瞻星,遺跡依然近月城。地悴天荒年已久,風摧雨剝勢曾傾。孤山落日金仙影,故壘悲秋玉笛聲。三姓千年曾一瞥,不堪登眺更傷情。

魚世謙詩:大史觀天候列星,崇臺百尺軼層城。紫霄一望災祥著,黃道終嗟日月傾。尙有金烏朝送影,更無玉夜傳聲。登臨且莫看雲物,古國令人解愴情。

芬皇廢寺 编辑

徐居正詩:芬皇寺黃龍寺,千載遺基草自新。白塔亭亭如喚客,靑山默默[76]已愁人。無僧能解前三語,有物空餘丈六身。始信閭閻半佛宇,法興何代似姚秦

魚世謙詩:古寺一遊僧不古,新羅千載事還新。殿宇有基資野叟,山河無主屬眞人。孤塔已湮前後面,老松猶在半邊身。千函聞道煩三藏,百計何能護一秦?

靈妙舊刹 编辑

徐居正詩:舊刹岧嶢接上蒼,千年往事已凄涼。石龕零落埋幽徑,銅鐸丁當語夕陽。遺老至今談女主,古鍾依舊記皇。摩挲短碣移時立,剝落莓龍字半荒。

魚世謙詩:滿庭松檜曉蒼蒼,楓葉迎人解送涼。一代夭花眞福地,百年秋草又斜陽。鬼神共護餘高殿,龍象爭趨奉覺皇。莫把遺龕誇女主,古都宗社已榛荒。

五陵悲弔 编辑

徐居正詩:徐伐[77]王氣銷,五陵深處弔前朝。馬嘶龍誕曾荒怪,鵲浦鷄林共寂寥。玉帶寶隨金樻盡,銅駝影接石羊搖。更無齒餠能傳祚,春樹年年語伯勞。

魚世謙詩:日暮征人魂欲銷,悲風急起凜霜朝。王侯有種多丘隴,魂魄無歸返泬寥。石臥麒麟空慘慘,心懸旗旆正搖搖。可憐三姓俱塵土,擬拍洪厓過二勞。

南亭淸賞 编辑

徐居正詩:城郭人民是又非,倚闌豪嘯澹忘歸。閼英殿裏龍應去,脫解海邊鵲不依。蘿井樹陰依舊暗,竹陵筍籜至今肥。可憐當日繁華地,天地無情幾夕暉?

魚世謙詩:古國繁華事已非,只應騷客跨驢歸。年深東海疑還淺,風軟南亭尙可依。草合陽坡黃犢健,花浮春水白魚肥。山川如此須行樂,何用登臨恨落暉?

聞玉笛聲 编辑

徐居正詩:故國興亡一笑新,當時三寶盡成塵。金輿自屈知何主,玉笛仍傳又幾春?愛惜只堪存古物,風流不必效前人。殘城落日休三弄,長使英雄淚滿巾。

魚世謙詩:月白金鼇天氣新,一聲吹徹動梁塵。截肪遠想離崑日,按律時聞折柳春。雲遏淸霄驚鬼母,珠跳蒼海泣鮫人。都舊物無多在,留使豳王聽岸巾。

過庾信墓 编辑

徐居正詩:金老墳前石獸危,千年劍氣尙奇奇。綸巾白羽追前業,丹荔黃蕉起後思。有客題詩誇壯烈,無人穿塚近要離。天官寺古知何處?萬古蛾眉姓字隨。

魚世謙詩:將軍與國共安危,百戰場中每出奇。起滅强隣同俯拾,長敎壯士費追思。星臨頭上因忠烈,劍躍腰間爲亂離。三尺荒墳一杯酒,九原如此定相隨。

新增七詠金宗直詩會蘇曲 编辑

會蘇曲會蘇曲。西風吹廣庭,明月滿華屋。王姬壓坐理繅車,六部女兒多如簇。爾筥旣盈我筐空,釃酒揶揄笑相謔。一婦嘆千室勸,坐令四方勤杼柚。嘉俳縱失閨中儀,猶勝跋河爭嗃嗃。

憂息曲 编辑

常棣華隨風落扶桑。扶桑萬里鯨鯢浪,縱有音書誰得將?常棣花隨風返鷄林。鷄林春色擁雙闕,友于歡情如許深

鴟述嶺 编辑

鴟述嶺頭望日本,粘天鯨海無涯岸。良人去時但搖手,生歟死歟音耗斷。[78]長別離,死生寧有相見時?呼天便化武昌石,烈氣千載干空碧。

怛忉歌 编辑

怛怛復忉忉,大家幾不保。流蘇帳裏玄鶴倒,揚且之晳難偕老。忉怛忉怛,神物不告知奈何?神物告兮基圖大。

陽山歌 编辑

敵國爲封豕,荐食我邊彊。赳赳花郞徒,報國心靡遑。荷戈訣妻子,嗽泉啖糗[79]。賊人夜劘壘,毅魂飛劍鋩。回首陽山雲,矗矗虹蜺光。哀哉四丈夫,終是北方强。千秋爲鬼雄,相與歆椒漿。

碓樂 编辑

東家砧舂黍稻,西家杵擣寒襖。東家西家砧杵聲,卒歲之資贏復贏。儂家窖乏甔石,儂家箱無尺帛。懸鶉衣兮藜羹盌,榮期之樂足飽煖。糟妻糟妻莫謾憂,富貴在天那可求?曲肱而寢有至味,梁鴻孟光眞好逑。

黃昌郞 编辑

若有人兮纔離齠,身未三尺何雄驍?平生汪錡我所師,爲國雪恥心無憀。劍鐔擬頸股不戰,劍鍔指心目不搖。功成脫然罷舞去,挾山北海猶可超。

雜詠 编辑

兪好仁詩:孤臣一死答君恩,萬里扶桑漢節尊。鴟述峯頭三丈石,愁雲猶帶望夫魂。

○八月金城月正圓,纖纖麻枲鬪嬋娟。會蘇凄斷嘉俳夕,兩部風光尙宛然。

○南[80]樓臺艶綺羅,春風長是[81]婆娑。月明萬戶砧聲冷,擣盡先生百結歌。

○軒天撼地踣三光,河嶽英靈聳萬方。浮世石羊興武墓,西風黃葉上書莊。

○荊棘銅駝九陌非,軟紅今化劫灰飛。乾坤百變無餘物,留得鼇山碧四圍。

附录 编辑

  1. 《續東文選ㆍ黃昌郞》「倡」原作「昌」。
  2. 《續東文選ㆍ黃昌郞》「七」原作「八」。
  3. 《續東文選ㆍ黃昌郞》「倡」原作「昌」。
  4. 《高麗史ㆍ明宗世家》「宴」原作「飮」。
  5. 《三國史記ㆍ新羅本紀ㆍ善德王》「女根」原作「玉門」。
  6. 《東京雜記》「性」原作「聲」。
  7. 《東京雜記》「泙」原作「汗」。
  8. 《續東文選ㆍ鷄林八觀》「鴻」原作「澒」。
  9. 《四佳集ㆍ慶州府客館重新記》「五」原作「六」。
  10. 《四佳集ㆍ慶州府客館重新記》「冬」原作「秋」。
  11. 《詩經ㆍ行葦》「射」原作「舍」。
  12. 《東文選ㆍ鷄林府公館西樓詩序》「舊」原作「王」。
  13. 《東文選ㆍ鷄林府公館西樓詩序》「豈」原作「旣」。
  14. 「由花」不见于《四佳集ㆍ慶州倚風樓重新記》。
  15. 《四佳集ㆍ慶州倚風樓重新記》「淳」原作「洪」。
  16. 《四佳集ㆍ慶州倚風樓重新記》「相」原作「道」。
  17. 《四佳集ㆍ慶州倚風樓重新記》「勝」原作「盛」。
  18. 《東文選ㆍ雞林東亭》「王粲登樓」原作「陶令歸來」。
  19. 《東文選ㆍ雞林東亭》「方寸詩情」原作「千載高風」
  20. 《東文選ㆍ雞林東亭》「寬」原作「攀」。
  21. 《松堂集ㆍ題毛良驛亭》「客」原作「獨」。
  22. 《東文選ㆍ次牟良驛詩韻》「迷」原作「還」。
  23. 《東文選ㆍ次牟良驛詩韻》「天東此日獨」原作「有誰知得我」。
  24. 「可悲之甚」不见于《浩亭集ㆍ惠利院記》。
  25. 「以光吾院」不见于《浩亭集ㆍ惠利院記》
  26. 《浩亭集ㆍ惠利院記》「序」原作「記」。
  27. 《霽亭集ㆍ題祇林寺》「謁佛」原作「聽梵」。
  28. 《霽亭集ㆍ題祇林寺》「林」原作「松」。
  29. 《東京雜記》「歲」原作「世」。
  30. 《梅溪集ㆍ武烈王陵》「實」原作「悉」。
  31. 《世宗實錄ㆍ地理志》「珍支」原作「于珍」。
  32. 《三國史記ㆍ新羅本紀ㆍ儒理尼師今》「八」原作「九」。
  33. 「及」不见于《世宗實錄ㆍ地理志》。
  34. 《世宗實錄ㆍ地理志》「珍支」原作「于珍」。
  35. 《三國遺事ㆍ紀異ㆍ新羅始祖赫居世王》「祗」原作「岐」。
  36. 「及」不见于《世宗實錄ㆍ地理志》。
  37. 《三國遺事ㆍ紀異ㆍ新羅始祖赫居世王》「祗」原作「岐」。
  38. 《世宗實錄ㆍ地理志》「德」原作「福」。
  39. 《高麗史ㆍ太祖世家》「宮」原作「軍」。
  40. 《東文選ㆍ寶石亭》「有」原作「荊」。
  41. 《東文選ㆍ寶石亭》「琴松」原作「寶石」。
  42. 《東文選ㆍ寶石亭》「竟」原作「盡」。
  43. 《圃隱集ㆍ瞻星臺》「已隨」原作「隨時」。
  44. 《圃隱集ㆍ瞻星臺》「盡」原作「異」。
  45. 《高麗史ㆍ樂志》「月夕」原作「夜月」。
  46. 《東京雜記》「月明」原作「明月」。
  47. 《東京雜記》「惟」原作「猶」。
  48. 《樗軒集ㆍ一本》「往事」原作「玉笛」。
  49. 《樗軒集ㆍ一本》「工」原作「匠」。
  50. 《樗軒集ㆍ一本》「鑿」原作「攢」。
  51. 《樗軒集ㆍ一本》「淸」原作「長」。
  52. 《三國史記ㆍ新羅本紀ㆍ景明王》「金」原作「尊」。
  53. 《東文選ㆍ天官寺》「多情」原作「倚酣」。
  54. 《東文選ㆍ天官寺》「居」原作「眠」。
  55. 《高麗史ㆍ胡宗旦列傳》原作「旦」,因避讳而改为「朝」。
  56. 《東京雜記》「架」原作「駕」。
  57. 《高麗史ㆍ安珦列傳》原作「珦」,因避讳改为「裕」。
  58. 《益齋亂藁ㆍ送田祿生司諫按全羅道》 「淸德」原作「德音」。
  59. 《孤雲集ㆍ孤雲先生事績》「別墅」原作「月影臺」。
  60. 《三國史記ㆍ新羅本紀ㆍ訥祗麻立干》「味」原作「未」。
  61. 《高麗史ㆍ金敦中列傳》记载为「孫」。
  62. 《東文選ㆍ辛旽》「尤」原作「眞」。
  63. 《東文選ㆍ辛旽》「惡」原作「忌」。
  64. 《東文選ㆍ回安淳之詩卷》「勝」原作「似」。
  65. 《東國李相國集ㆍ迴安處士置民詩卷》「贍」原作「膽」。
  66. 《東文選ㆍ回安淳之詩卷》「呼」原作「瘾」。
  67. 《東文選ㆍ回安淳之詩卷》「學」原作「似」。
  68. 《東文選ㆍ東都客館》「固無多」原作「得無誇」。
  69. 《東文選ㆍ東都客館》「南」原作「東」。
  70. 《惕若齋學吟集ㆍ奉送權判書出尹雞林》「精」原作「京」。
  71. 《逍遙齋集ㆍ鷄林懷古》「年」原作「時」。
  72. 《逍遙齋集ㆍ鷄林懷古》「摧」原作「餘」。
  73. 《撫松軒集ㆍ慶州東軒題詠》「春在桑麻撲地家」原作「甲地東南換物華」。
  74. 《撫松軒集ㆍ慶州東軒題詠》续有「年歸禾黍連天野,春在桑麻撲地家。决盡鬱湮流水繞,閱窮興廢故山斜」之句。
  75. 《四佳集ㆍ鼇山奇勝》「斷橋」原作「短墻」。
  76. 《四佳集ㆍ芬皇廢寺》「默默」原作「點點」。
  77. 《四佳集ㆍ五陵悲弔》「年」原作「秋」。
  78. 《佔畢齋集ㆍ東都樂府》续有「音耗斷」之句。
  79. 《佔畢齋集ㆍ陽山歌》「糧」原作「粻」。
  80. 《㵢谿集ㆍ偶閱三國史兼採雜記作東都雜詠》「阮」原作「院」。
  81. 《㵢谿集ㆍ偶閱三國史兼採雜記作東都雜詠》「步」原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