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霸篇 新論卷三
求輔篇
作者:桓譚 東漢
言體篇

國之廢興,在於政事,政事得失,由於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後漢紀》卷四作治世合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後漢紀》作論時失宜。而舉多過事。《後漢書‧桓譚傳》及《後漢紀》卷四《陳時政疏》語。疑亦見《新論》。治國者輔佐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大才乃主之股肱羽翮也。《意林》卷三。

以賢代賢謂之順,以不肖代不肖謂之亂。《太平御覽》卷四百二人事部、《意林》卷三代作伐,順作煩,無代不肖三字。

捕猛獸者,不令美人舉手;釣巨魚者,《讀畫齋叢書》本作旦,《六譯館叢書》本作巨。不使稚子輕預,非不親也,力不堪也。奈何萬乘之主而不擇人哉?趙蕤《長短經‧是非》十四引《桓子》。

龍無尺木無以昇天,聖人無尺土無以王天下,《意林》卷三。朝九州之俊。《北堂書鈔》卷十一帝王部十一。夫聖人乃千載一出,賢人君子所想思而不可得見者也。《文選》卷三十七劉越石《勸進表》注、卷四十七袁彥伯《三國名臣序贊》注、卷六十陸士衡《吊魏武文》注,又卷五十二韋宏嗣《博弈論》引首一句。

王公大人則嘉得良師明輔,品庶凡民則樂畜仁賢哲士,皆國之柱棟,而人之羽翼。《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七居處部十五。

凡人性難極也,難知也,故其絶異者常爲世俗所遺失焉。《文選》卷四十五陶淵明《歸去來辭》注、卷四十六任彥昇《王文憲集序》注。

《周易》曰︰「肥遯無不利。」《文選》卷二十七謝靈運《入華子岡詩》注。昔殷之伊尹,周之太公,秦之百里奚,孫本脫奚字。雖咸有天嚴本依前後條改爲大字。才,然皆年七十餘,乃昇孫本作升。爲王霸師。《太平御覽》卷四百二人事部。

前世俊士立功垂名,圖畫於殿閣宮省,此乃國之大寶,亦無價矣。雖積和璧、累夏璜、囊隋侯、篋夜光,未足喻也。伊、呂、《道藏》本呂誤作宮。良、平,何世無之。但人《道藏》本人上有知字。君不知,羣臣弗用也。《意林》卷三。嚴本弗作勿。

賢有五品:謹勅《道藏》本勅作勑。于家事,順悌于倫黨,鄉里之士也;《文選》卷五十范蔚宗《宦者傳論》注云︰「居家循理,鄉里和順,出入恭敬,言語謹遜,謂之善士。」疑即出此。作健曉惠,文史無害,縣廷之士也;信誠《道藏》本作誡,此據官本。篤行,廉平公嚴云︰公下當有脫。理下務上者,州郡之士也;通經術,名行高,能達于從政,寬和有固守者,公輔之士也;才高卓絶,竦峙《道藏》本作疏殊,此據官本。于衆,多籌大略,能圖世建功者,天下之士也。《意林》卷三。

殷之三仁皆暗於前而章於後,何益於事?何補於君?《意林》卷三。

堯能則天者,貴其能臣舜、禹二聖。《意林》卷三。昔堯試舜於大麓者,乃領錄天下之事,如今之尚書官矣。宜得大賢智,乃可使處議持平。《北堂書鈔》卷五十九設官部、《藝文類聚》卷四十八設官部、《太平御覽》卷二百十二職官部十。又劉昭《續漢志》二十四《百官志》引首三句。治獄如水。《北堂書鈔》卷四十四刑法部中。

傳記言:魏牟北見趙王,王方使冠工制冠於前,問治國於牟。對曰:「大王誠能重國,若此二尺縱,則國治且安。」王曰:「國所受於先人,宗廟社稷至重,比之二尺縱,何也?」牟曰:「大王制冠,不使親近,而必求良工者,非爲其敗縱而冠不成與?今治國不善,則社稷不安,宗廟不血食,大王不求良士,而任使其私愛,此非輕國於二尺縱之制耶?」王無以應。《太平御覽》卷六百八十四服章部。又《北堂書鈔》卷一百二十七衣冠部引至「敗縱而冠不成與」句止,縱改縰。

王者易輔,霸者難佐。《意林》卷五《任子》引桓譚云。昔秦王《御覽》卷八十六皇王部十一作秦始皇。見周室之失統,喪權於諸侯,自以當保有九州,見萬民碌碌,猶羣羊聚豬,皆可以竿而驅之,以上二十四字依《御覽》引桓譚《新論》加。故遂自恃,不任人封立諸侯。及陳勝、楚、漢,咸由布衣,非封君有土,而並共滅秦,故遂以敗也。上五字依《御覽》加。高帝既定天下,念項王從函谷入,而己由武關到,推却關,修强守禦,內充實三軍,外多發屯戍,設窮治黨與之法,重懸告反之賞。及王翁之奪取,乃不犯關梁阸塞,而坐得其處。王翁自見以專國秉政得之,即抑重臣,收下權,使事無大小深淺,皆斷決於己身。及其失之,人嚴云︰人疑當作又。案人不從即下文失百姓心之意。不從大臣生焉。天明本舊校焉恐怨。更始帝見王翁以失百姓心亡天下,既西到京師,恃民悅喜則自安樂,不聽納諫臣謀士,赤眉圍其外,而近臣反,城遂以破敗。由是觀之,夫患害奇邪不一,何可勝爲設防量備哉?防備之善者,則唯量賢智大材,然後先見豫圖,遏將案將下疑脫萌字。救之耳。《羣書治要》卷四十四。

明鏡龜策也,章程斛斗也,銓衡丈尺也。《意林》卷三。

維鍼艾方藥者,已病之具也,非良醫不能以愈人;材能德行者,治國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醫無鍼藥,可作爲求買,以行術伎,不須必自有也;君無材德,可選任明輔,不待必躬能也。由是察焉,則材能德行,國之鍼藥也,其得立功效,乃在君輔。傳曰:「得十良馬,不如得一伯樂;得十利劍,不如得一歐冶。」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知物者之致善珍,診益廣,非特止於十也。《羣書治要》卷四十四。

言求取輔佐之術,既得之,又有大難三,而止善二。爲世之事,中庸多,大材少,少不勝衆。一口不能與一國訟,持孤特之論,干雷同之計,以疏賤之處,逆貴近嚴本作賤,蓋涉上文而誤。之心,則萬不合,此一難也。夫建踔殊,爲非常,乃世俗所不能見也;又使明智圖事,而與衆平之,亦必不足,此二難也。既聽納有所施行,而事未及成,讒人隨而惡之,即中道狐疑,或使言者還受其尤,此三難也。智者盡心竭言,以爲國造事,衆間之則反見疑,壹不當合,遂被譖想,舊校云︰想恐愬。雖有十善,隔以一惡去,此一止善也。材能之士,世所嫉妒,遭遇明君,乃壹興起,既幸得之,又復隨衆,弗與知者,雖有若仲尼,猶且出走,此二止善也。是故非君臣致密堅固,割心相信,動無間疑,若伊、呂之見用,傅說通夢,管、鮑之信任,則難以遂功竟意矣。又說之言,亦甚多端,其欲觀使者,則以古之賢輔厲主,嚴云︰疑當作之。欲間疏別離,則以專權危國者論之。蓋父子至親,而人主有高宗、孝己之設。嚴云︰疑當作失。按天明本舊校云︰設恐讒。及景、武時,栗、衛太子之事。忠臣高節,時有龍逢、比干、伍員、晁錯之變,比類衆多,不可盡記,則事曷可爲邪?庸易知邪?雖然,察前世已然之效,可以觀覽,亦可以爲戒。維諸高妙大材之人,重時遇咎,舊校云︰咎恐合。皆欲上與賢侔,而垂榮歷載,安肯毀明廢義,而爲不軌惡行乎?若夫魯連解齊、趙之金封、虞卿捐萬戶與國相,乃樂以成名肆志,豈復干求便辟趨利耶?覽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貪饕之人也,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觀之,世間高士材能絶異者,其行親任亦明矣,不嚴本作下。主乃意疑之也,如不能聽納,施行其策,雖廣知得,亦終無益也。《羣書治要》卷四十四。

周亞夫嚴猛哮吼之用,可爲國之大將軍,《北堂書鈔》卷一百十五武功部。孫本無之用字、軍字,爲作謂。動如雷震,住如岳立,攻如奔電,取如疾風,前輕後重,內實外虛。同上卷一百十六武功部。

切直忠正則汲黯之敢諫爭也。《文選》卷三十六任彥升《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注。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