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實錄/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之2

 卷之一 大明穆宗莊皇帝實錄
卷之二
卷之三 

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之二

隆慶元年春正月丁巳朔, 上行拜 天禮于宮中。恭祭 大 行皇帝几筵,以大喪免百官朝賀。

○免百官宴,賜節錢鈔錠。

○ 通政司言:「舊例自正旦至二十日,以節假免奏事封本。茲值  皇上御門聽政,勵精萬幾之始,請封奏如常。」

從之。

○戊午, 上 御宣治門視事。文武百官行奉慰禮。

○敕諭禮部曰:

「朕惟自古 明君、誼主,莫不稱述其親之功德、薦之美謚,垂諸無窮,蓋所以 廣仁而崇孝也。

我 皇考大行皇帝,英姿天挺, 聖學日新,臨 御四十五年,裁決庶政,威權無一日不在於朝廷;子惠群生,意 念無一時不存於海宇。恩流如雨露,令發如雷霆,外清夷虜之 氛,內奠邦家之祚,斯則成功巍然,不可尚矣。至於肇明典禮,植 萬古之綱常;屢布訓詞,闡千聖之秘賾,制作大備,聲教四敷,其
文章煥然,又莫或並焉。

朕方與天下臣民,均切怙戴, 昊天不 吊, 龍馭上賓,睠惟眇沖,嗣奉丕緒。既仰承於佑啟,敢或後於 顯揚,謹按彜規,升薦 鴻號,爰稽頌德之公論,用昭傳美之至 情。

爾禮部其集文武群臣,定擬 尊謚,擇日恭上冊寶。欽哉。」


○ 己未,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禮,遣廣寧伯劉允中 祭 景陵。

○敕諭禮部曰:

「朕仰荷 皇天眷命,遵奉 皇考遺 詔,嗣守丕基,君臨萬國,溯惟慶源,所自我 生母榮淑康妃,恩 實大焉。

朕曩居外邸,奉養之禮,既莫罄於生前;光揚之典,又未 崇於身後,追思罔極,痛切於衷。夫孝在篤於所生,愛必由於親 始,今朕方以孝治天下,而 母恩未報、大禮未舉,其何以表因 心之誼、立成教之本哉?

昔我 皇伯祖考孝宗皇帝,上 生母 淑妃尊謚曰:『孝穆慈惠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皇太后』,祔葬 
茂陵,建 奉慈殿于大內,歲時祀享,萬世稱孝焉。

茲當如故事, 仰稽 懿德,恭薦 鴻稱,舉遷祔之上儀,營祀享之專宇。爾禮 部其會官詳議來聞。」


○禮部進上 《大行皇帝尊謚議文儀註》:

「前期一日,鴻臚寺官于宣治門設謚議文案。

至日早, 上衰服 御門,捧謚議官立於階之東。文武百官各素服,詣丹墀,行四拜 禮。

禮部官奏進 《尊謚議文序班》。引班首官稍前,捧謚議官以 文授班首官,班首官捧由中道進, 上起至謚議文案之北,班 首官跪置謚議文于案,百官皆跪。 上視畢,以謚議文授翰林 院官,命撰謚冊。翰林院官跪受興,捧從中道出。 上復坐,班首 官與百官俱俯伏興。班首官復位,俱行四拜禮畢,序班撤案。 上還宮。」


○庚申,陞大理寺少卿鄒應龍,為太僕寺卿。

○辛酉,吏 科都給事中胡應嘉等言:

「 祖宗朝軍國大政,皆躬臨臣下處斷。自 英宗皇帝以沖年即位,輔臣偶從權宜,創為早朝奏事 之例,遂相沿不改。然所奏者,惟常行數條,先期擬答,承旨即退, 具文而已。 孝宗皇帝時,雖循往例奏事,猶日接見大臣,從容 延訪,故弘治之政于今稱盛焉。

恭惟 陛下總攬萬幾,章奏紛 沓,今視朝之後,即深居法宮,不與大臣面議,則內閣擬票,豈能 一一盡究意指? 陛下且將自竭聰明以臨之,誠恐 聖慮既 煩、 聖躬必倦,倦心一起,百弊俱生,此不可不慎防其漸也。

自 今喪禮稍暇,宜強抑哀情、軫念大計,每日朝罷,必御文華殿,令 三四輔臣不時進見,凡興革用舍大政,咸與面計裁決。事屬六 部,則召對諸卿,義當疑難,則顧問儒臣,神智不勞,而聰明日擴, 萬代瞻仰,在此舉也。

臣又考前代宰相入閣議事,必使諫官隨 入,諸所陳奏,皆得預聞。而國朝之制令,六科輪官于殿廷左右,
紀錄 聖旨。蓋亦前代遺意,乞恢弘舊典,此後接見大臣,必命 科臣更番隨入,凡有奏事不忠者,聽其面折是非,或退而參論, 則大臣咸盡誠款,而 聖體亦得垂拱仰成。」

上是其言。

○壬戌,禮部會官上議言:「 聖母懿德隆備,慶源攸 鐘,誕育 聖躬,嗣登大寶。請追尊為 皇太后,更薦 尊謚,其 奉遷 梓宮,祔葬 永陵。禮儀及特建專殿享祀之所俱,宜下 內外諸司預行飭治。」

報可。

○吏部奏:「 先朝建言得罪諸臣,如 通政使樊深,都給事中丘橓、楊思忠、尹相魏良弼、李用敬,左給 事中陳瓚,給事吳時來、周怡、沈束、顧存仁、趙輄、張選、袁世榮,御 史何維柏、趙錦、張登高、黃正色、方新、張槚、淩儒、申仲、王時舉、馮 恩,郎中徐學詩、周冕,主事張翀、董傳策、劉世龍、唐樞,大理寺寺 正毋德純等,凡三十三人。宜遵 遺詔錄用。」

報可。

是日遂除瓚、時來於吏科。輄,禮科。世榮,兵科。儒、登高,浙江道、江西道。槚,湖 廣道。錦、維柏河南道。仲,山東道。時舉,山西道。翀、傳策,刑部。俱原職。 餘皆以次推用焉。

○吏部又言:

「諸臣中以建言死者,其等有三。

戮死者為一等,應復職贈蔭、厚加諭祭,若員外郎楊繼盛,左中 允郭希顏,錦衣衛經歷沈煉,給事中楊允繩,凡四人。

其次廷杖 死者,應復職贈蔭,若太僕寺卿楊最,編修王思,給事中薛宗鎧、 何光裕、裴紹、張原,御史浦鋐、曾翀、葉經,主事周天佐、仵瑜、臧應 奎、殷承敘,凡十有三人。

又次繫獄戍邊,斥死牖下者,應復職贈 官,若左侍郎唐胄,都御史李璋,學士豐熙,修撰楊慎,編修楊名, 檢討汪元正,贊善羅洪先,大理寺左少卿徐文華,都給事中張 翀、張侃、劉濟、劉琦,御史馬錄程啟元、盧瓊、陳讓、桑喬、包節、王宗 茂、余翺、方一桂,員外郎劉魁,郎中余寬、黃待顯、陶滋、相世芳、王
與齡,僉事章鑰,凡二十八人。至如尚書熊浹諫止仙亭、御史楊 爵彈擊權倖,二臣雖罪止斥黜,然其忠義風節,世所共仰,又當 與杖死者一體恤錄。」

上從其議。于是贈浹少保,仍賜祭九壇, 謚恭肅。

○癸亥,禮部進上 《聖母尊謚議文儀註》。如上 《大行 皇帝尊謚議》文儀。

○掌詹事府事吏部左侍郎陳以勤上《謹始 十事》。

其一曰《定志》:「臣考宋程顥有言曰:『君道之大,惟在明善惡 之歸,辨忠邪之分,曉然趨道之正,志定而天下之治成矣。』何者? 人主,天下之利勢也,富貴尊榮之所自出也。使其志汎汎焉無 所執,則凡求富貴尊榮者,皆將窺其間,而以不正之端中之,其 流之弊,可勝言哉!臣竊以為 陛下臨御之初,窺伺百出,宮庭 邃密,可欲既多,尊嚴之下,何求不得?儻志不先定,而所接或非 其道,且將上累聰明、下妨政事。臣愚過計,惟願堅持 聖志,一意以求太平。為主此志既定,聲色貨利、逸遊便佞,皆不足以惑 之,盛德大業皆從此、出此。 聖明謹始,第一義也。」

其二曰《保位》: 「天下,重器也,守之甚難。古之言保位者曰:『帝,慎乃在位!』曰:『予臨 兆民,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曰:『心之憂危,如蹈虎尾,涉於春氷。』 誠知君位之重,不可忽也。願 陛下不以有位為樂,惟以保位 為難。萬幾雖咸理也,而常恐其叢脞;世雖方治安也,而常患其 阽危。毋以一念之逸豫,而貽四海之憂;毋以一時之疏略,而致 千百年之累。庶可以永保天位矣。」

其三曰《畏天》:「昔成湯顧諟 明命、文王小心翼翼,皆能祈天永命,後世稱之。彼昏不知,以為 天人遠不相涉,惟所欲為而莫之懼,及大命既去,悔何及矣!由 是言之,天雖高遠,日監在下。人君舉動以理,福祉隨臻;一有私 僻,咎殃必至,可不畏哉!願 陛下深察天道之甚邇,務敕躬自
約,總正萬事,以為順承之實。雖深宮燕私,人所莫窺,而常若  上帝之鑒觀;雖號令臣民,靡不如意,而常若 嚴父之譴誡。瑞 應之來,修德以副之;災異之見,引咎以回之,如此而 上天有 不篤佑,景福有不熾昌,臣所未信也!」

其四曰《法祖》:「蓋 祖宗 立業,其更事詳,則其防患也深;其謀慮遠,則其立法也密。故子 孫承之,自可以世守而無弊。茍非至於大壞,未可輕變也。前代 人主或自作聰明、狹小制度,或庸昧寡識、蔑棄典章,往往亂其國 家,可為永戒。洪惟我 太祖肇造鴻圖, 成祖嗣承大烈,其勞 心焦思、垂訓立法,以為子孫萬世計,至宏遠矣。願 陛下深思 貽謀之孔艱,務全繼述之大孝。以天下者, 祖宗之經營,必法 其所以治;人民者, 祖宗之蕃息,必法其所以養;官爵者, 祖 宗之建置,不可授之非其人;府庫者, 祖宗之蓄藏,不可用之
非其道。至於聽治之暇,尤望恭取, 祖訓置之座右,細加省覽, 守而勿失。仍申飭中外諸臣,凡有關 祖制者,一切遵率如故, 則曩時平治之略,自足為今日守成之具。《》曰:『監于先王成憲, 其永無愆。』此之謂也。」

其五曰《愛民》:「古之聖王能固結民心,而使 之無亂者,惟能保愛之而已。後世創業之君,起自艱難,咸以民 事為重,繼體者率多生長深宮,于民間疾苦,不能盡知。冤痛結 于民,而上不恤;窮苦遍于下,而上不聞,禍亂之作,實自此始。今  陛下解澤,初覃薄海,生靈無不仰承,下流繼今,尤望省非正 之斂、停不急之作、黜貪暴之吏、蠲煩苛之令,蕩然與天下休息, 而 聖衷尤當念念在民,則民心固結、釁孽不萌,長治久安之 術,無出此者。」

其六曰《崇儉》:「自古帝王,皆以敦朴先天下。故唐堯 茅茨土階,大禹菲食,周王卑服,民到於今稱之。後世若漢文帝,
惜露臺百金之費,身衣戈綈,足履革舄;宋仁宗見後宮首飾珠 玉,輒閉目不視;我 太祖乘輿服御,以銅代金; 成祖所服衣 袖,至於敝垢。夫豈不知享有四海之富,而為此其意?或以尺帛 一錢,皆出于百姓之膏血,故有所靳而不忍妄用也。願 陛下 以此軫念,自後帑藏支費,必取弘治以前舊藉,一一遵守;而又 躬行素約,自禁近始,宮室之奉但仍舊貫,乘輿服食之物,悉從 裁省;凡宮中冗聚之人、奇巧之玩,無名賜予、無度取索,一切出 而罷之。此所以愛養基本,而安國家之大務也。」

其七曰《攬權》:「權 柄者,神聖之所資也。故當常使在上,而不可使在下。《洪範》有言: 『惟辟作威,惟辟作福。』言權不可分也。漢之衰也,元帝移於近嬖, 孝成委于臣下,至唐永淳間,悉歸宮掖,天子拱手而已。此所謂 倒持太阿、授人以柄,未有不傷敗者。宋臣呂公著曰:『欲威福之
不移,莫若捨已而從眾。眾未有不公,而人君獨為天下公議之 主,威福將安歸也。』斯言良為有見。惟 陛下深玩此意,凡朝廷 有大興革、人材有大進退,悉與諸大臣參詳可否。而 陛下方 臨以明斷,躬自裁決,而施行之,則威固于內權、重于外治,天下 可運諸掌矣。」

其八曰《用人》:「古稱明君者,惟在辨君子小人而用 舍之。我 太祖常言:『用人之道,當知姦良。』知良而不能用,知姦 而不能去,則誤國自此始。願 陛下深味此言,于大小臣工,一 一清心以照之。大抵君子多敦實行,小人多托空談;君子多體 國任事,小人多謀身規避;君子多面折廷諍,小人多阿諛順旨; 君子多為國薦賢,小人多嫉賢病國,以此觸類而觀,自然駑驥 別于途、薰蕕判於器。 陛下乃操威福之權,以臨斷之,一則任 之勿貳,一則去之勿疑,庶乎眾正之途開、群枉之門塞,而大業
可成也。」

其九曰《接下》:「臣歷觀古今,未有君臣之情不相孚洽而 可致治者。帝舜之于大禹曰:『臣哉鄰哉,鄰哉臣哉。』高宗之于傅 說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其一時相與之氣象,何其密也。至後 世則堂廉隔遠、燕見濶疏,遂使闕疇咨于大猷、溺偏信于近習, 有如昔人所慨者。惟我 祖宗之朝,每每召見群臣,講論治道, 至于《大誥》首篇,又特著君臣同遊之訓,意蓋以此。請 陛下自 今視朝之後,即御便殿,召文武大臣入內,與之親接。凡朝廷有 大政事,即令于 上前擬議,恭候 宸斷而行之。或于簿書之 外,仍命極言民隱,或時給筆札,俾疏陳時務,則上下血脈流通, 而政事舉無不當,且可以消人臣意見之私、去左右壅蔽之患。」

其十曰《聽言》:「臣惟言路通塞,天下之治亂係焉。孔子曰:『有諍臣 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故 祖宗臨御之時,文武軍民凡有可
言之事,許直至御前陳說,意深遠矣。方今更新之始,臺諫諸臣, 必諍竭心腹、論天下事。願 陛下大開言路,凡政令之得失、百 姓之休戚、群臣之忠邪,使之皆得直言無隱。其言之當者,採而 行之,且顯擢其人以示勸;其未當而或過訐直者,亦涵容而不 罪。夫言者,上逆龍鱗而犯忌諱,下結讎怨而取禍患,亦何所利 哉!其心蓋忠于國也,不諒其心而挫折之,則勁氣消沮,忠臣杜 口。漸漬不聞其過,遂以階亂,豈非大失乎?」

疏入。 上答曰:「覽奏。 忠愛懇至,朕已具悉。」

○甲子孟春,享 太廟。遣駙馬都尉謝詔 行禮。

○遣太常寺官,祭太歲月將之神。

○禮部尚書高儀等上  《大行皇帝尊謚議》曰:

「伏惟 大行皇帝德配清寧、道兼述作, 應期首出,合神堯之起唐都;纘聖中興,邁周宣之定王國。事天 明而有嚴有翼,履道篤而不貳不參,盛德豐功,曷能殫述?

謹遵
節惠之義,敬揚閎鉅之休。如總攬政權,親決章奏,罷貂珰之出 鎮,而宿弊革於朝廷;翦勳戚之內訌,而隱禍消於 宗社,英莫 及焉!

令出惟行,法立惟信,恩無掩義,蠹政者雖貴必誅;斷以定 謀,干紀者雖親必戮,毅孰逾焉!

智足以通百物之情,而處之各 當,明足以照萬幾之賾,而應之咸宜。博學多聞,精思作睿,此聖 之極也!

變化無方,張弛同於闔闢;恩威不測,鼓舞速於風霆。號 令轟馳,聲聞具達,此神之至也!

闡發性道,則敬一有箴,四箴有 註,上接精一之傳;敦敘綱常,則明倫有典,明堂有問,顯示尊親 之道。禮樂昭於天地,謨訓炳于日星,即文王之允文,不是過矣!

攘卻戎夷,則狼煙息儆、鯨海澄波,而茂建廓清之績,征討叛逆, 則讋服南交、蕩除群盜,而丕揚順治之風。定營制以作六師,徵 將材以備九伐,即成蕩之聖武,蔑以加矣!

報祈歲舉重農事,以開衣食之原;賑貸時施軫民生,而切痌瘝之念。慎獄屢廑於欽 恤,課吏嚴黜乎貪殘。淳流澍濡,湛恩淪浹,所謂必世之洪仁也!

考禮度衷奉, 獻廟極追崇之典;因心篤愛時, 慈宮竭就養 之誠。躬卜吉兆於純山,肇舉曠儀於大享。善繼善述,盡制盡倫, 所謂不匱之大孝也!

惟茲眾美之具臻,實皆剛德之克就。是以 閱升平四十五載,獨收悠久之功;衍熙洽二百斯年,赫啟隆昌 之慶。閎謨偉烈,濊澤深恩,誠萬世而下 聖子神孫,所宜憲章 而宗法者也!

臣等稽之,前代英君誼辟,有大功德於天下,則鴻 稱顯號,世世尊之。故武帝堯弘炎祚,廟曰世宗;光武再造漢家, 號稱世祖,播之良史,以為美談。矧我 大行皇帝,萃萬善之精 腴,備百王之軌範。功業文章之外,見者既極其巍煥;道德性命 之內,蘊者又造其淵微。卓乎與 二祖匹休、三五並駕,而非彼兩君所能望者哉!

臣等謹博采群言、遠徵往牒, 大行皇帝尊 謚宜 天錫之曰: 『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 肅皇帝』,廟號 『世宗』,用昭天下之至公,垂徽稱於罔極。臣等拜 手稽首謹議。」

○乙丑,禮部進上 《大行皇帝尊謚冊寶儀註》:

「十 九日恭上 尊謚。前期三日,太常寺官奏致齋。請遣官祭告  天地、 宗廟、 社稷,至日行祭告,禮用祝文、香幣、果酒、脯醢如 常儀。

一,前期一日,內侍官設冊案、寶案于 几筵前,左右置冊 輿、寶輿于皇極門,捧冊、寶各置輿中。至日早, 上衰服祭告  几筵畢,出御皇極門,內侍官舉輿,外導駕官導 上隨輿後,降 階升輅,外導駕官退。百官素服立于金水橋南,皆北向俟,輿至 皆跪,既退皆興,隨至思善門外,北向立。內導引官導 上至乾 清門外,降輅,輿由中門進, 几筵殿前丹陛上。內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入至丹陛上拜位,捧冊寶官于輿內捧冊寶,由殿 中門入至 几筵前,左右北向立內。贊奏, 上四拜禮, 皇子 陪拜在外,鴻臚寺官傳贊,百官皆四拜。導引官導 上由殿左 門入至 几筵神御前,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進冊,捧冊官以 冊跪進於 上左。 上受冊獻畢,以冊授捧冊官置于冊案。奏 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於 上左, 上受寶獻畢,以寶授捧寶 官置于寶案。奏宣冊,宣冊官詣案取冊,跪于 上左宣訖。奏宣 寶亦如之。奏俯伏興平身,傳百官同。奏覆位。導引官導 上由 殿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傳贊百官同。導引官導 上至 几 筵前,奏初獻禮。奏跪,傳贊百官皆跪。奏獻帛獻酒贊。讀祝讀畢, 奏亞獻禮。奏終獻禮。奏俯伏興平身,傳贊百官同。奏復位。導引 官導 上由殿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傳讚百官同。祭畢,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入至神御前,以冊寶授內侍官捧入。導引官 導 上入內安冊寶,行叩頭禮。導引官導 上由左門出至丹 陛上。奏禮畢,傳贊百官同。

一,二十日頒 尊謚詔,先期鴻臚寺 設詔案于皇極殿內,東錦衣衛設傘蓋于皇極殿外。是日早,百 官各素服、烏紗帽、黑角帶,立俟于承天門外。其大臣立于午門 前,以俟導引。 上黑翼善冠、素服、黑犀帶,御中極殿,執事官先 行五拜三叩頭禮,鴻臚寺官奏請升殿,導駕官導上御皇極 殿。鳴鞭訖,序班舉詔案于殿中,翰林院官捧詔立于左。鳴讚,唱 頒詔,翰林院官以詔授禮部官置於案,序班舉案由殿左門出, 錦衣衛用傘蓋送至承天門上,百官入班。讚禮,唱四拜平身,稱 有制贊,跪開讀訖,再行四拜禮。鴻臚寺官傳奏禮畢。 上還宮。」


○丙寅,上始釋衰服、素翼善冠、麻布袍、素腰绖,仍御宣治門視事。

○禮部尚書高儀等上 《聖母尊謚議》曰:

「伏惟旸谷騰曜, 九有戴其照臨;攝提生春,萬匯蒙其發育。故堯勳光被,由慶都 之毓祥;啟賢敬承,惟塗山之式誨。曰若 哲聖,實有本源, 令 德既隆,尊稱宜備,義實通於今古,禮何間於幽明?

恭惟 聖母 榮淑康妃,柔順承天、安貞應地,降芬華族,夙聞四德之修;棲景 紫宸,允作六宮之冠。嗣音 太母、祗範 先皇,承長樂之懽,則 執饋惟謹;翊坤寧之教,則獻繭惟勤。乃若居貴撝謙、處盈尚約, 肅壅有度,儆戒無違。筐筥采蘩,邁有齊之季女;瑟琴流荇,媲思 媚於周姜,嘉問翕以光揚,芳猷蔚其休暢。

抑且廓載物之量、弘 逮下之恩,不詖以偏,終溫且惠,遂使後宮觀化,象婉嫕於青蒲; 女史正詞,纂靜娟於彤管。千靈薦祉,九昊錫符,玄雲入戶,發 毋萌之禎;彩電繞樞,衍壽丘之慶。用熙昌祚,篤生我 皇,金波鮮眺側之暉;豫形胎教,銀榜有言動之喻。體備師模, 慈訓所 徵,睿姿首出,聲為律而身為度,望如日而就如雲,遂纘丕圖,遹 隆洪緒。

緬惟寶運方啟,未正位於長秋,顧乃玉綴久韜,已歸神 于修夜。人懷大練,推夢日之功 帝省靈楸,有終天之感。是用 循故典、舉彜章,進位號于瑤齊,森禮容于金戺,雖三泉舊閟,不 及享九州四海之供;然六衣新陳,尚可永一人百世之孝。

臣等 睹龍飛于 聖德,懷鸞馭于 慈顏,稽謀 皇穹、考實輿論,敢 緣節惠之義,敬上儷尊之名。宜 天錫之曰: 『孝恪淵純慈懿 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后』臣等謹議。」

○修 永陵,享殿、寶城及創 造碑停等興工。遣定國公徐延德、駙馬都尉李和、許從誠、玉田 伯蔣榮、安平伯方承裕、成安伯郭應乾、清平伯吳家彥、都督沈 至,祭告諸 陵。鎮遠侯顧寰、彭城伯張熊,及工部右侍郎徐綱,祭告 天壽山等神。

○敕內官監太監王鼎、工部右侍郎徐綱等, 提督 永陵工程。

○禮部遵詔,會議 郊社諸典禮及葬祔 享之制:

一,郊祀之禮,謹考國初。建 圜丘于鐘山之陽,用冬至 祀天,以日月星辰太歲從祀;建 方丘于鐘山之陰,用夏至祀 地,以嶽鎮海瀆從祀,俱奉 仁祖淳皇帝配。又築朝日壇于城 東,夕月壇于城西,用春秋分行事,夕月亦以星辰從祀,俱不奉 配。洪武十年,始定合祀之制:每歲正月,擇日行于 大祀殿,三 十二年更奉 太祖高皇帝配。永樂十八年,北京 大祀殿成 行禮,如前儀。洪熙元年,增奉 成祖文皇帝並配。嘉靖九年,始 建 圜丘于南郊,冬至祀天,以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從祀;建  方澤于北郊,夏至祀地,以嶽鎮海瀆 陵寢諸山從祀,俱奉 太祖高皇帝配。又建朝日壇于東郊,以春分祭日,無從位。建夕月壇于西郊,以秋分祭月,亦以星辰從祀,俱不奉配。臣等議以 為天地分祀,昉于《周禮》『圜丘』、『方丘』之文,自漢以來,歷代分合不 常,諸儒議論不一。我 太祖定鼎之初,與一時儒臣,斟酌考訂, 首建分祀之禮,其後因感齋居陰雨,始改合祀。至我 皇考大 行皇帝,仍建四郊,如洪武初年之制,蓋 太祖始分而後合,  皇考改合而為分,然 皇考之更制,即 太祖之初制也。今分 祀已久,似難紛更,宜照例南北二郊于冬夏至日,恭請 聖駕 親詣致祭,仍奉 太祖高皇帝配,其東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 郊以丑辰未戌年, 聖駕親祭,餘歲遣官代行其太歲。仍于歲 暮孟春遣官專祭。至如天神地祗,已從祀南北郊,其仲秋神祗 壇之祀,不宜覆舉。

一,祈谷之禮,謹考 祖宗朝原無祈谷之禮, 惟郊外耤田有先農壇。國初每歲仲春上戊日, 聖駕親祭先
農,遂耕耤田。永樂後,惟遇 列聖登極之始,僅一舉行,其他歲 遣順天府官代。嘉靖九年,始以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禮于 大 祀殿。十年,以啟蟄日改行于 圜丘。十八年,又改行于禁內之 玄極寶殿,遂為定例,而先農之祭亦不廢。臣等謹議,禮稱元日, 祈谷于 上帝,其詳亦不可考,我國家先農之祭,蓋即祈谷之 遺意。自 皇考俯納言官之請,肇舉此典,夫既祭先農、復雲祈 穀,二祀並行于仲春,不無煩數,且玄極寶殿當禁嚴之地,而使 百官陪祀,宵分出入,事體深有未安。臣等竊以為宜罷祈谷之 禮,止于先農壇行事,為當恭遇 聖主登極,則親祀先農,並行 耕耤禮,其餘每歲仲春,仍遣順天府官代行,庶合 祖宗舊典。

一,大享之禮,謹考 祖宗朝原無大享之禮。嘉靖十七年,我  皇考舉明堂大典,以季秋享 上帝,奉 睿宗獻皇帝配。尋乃
撤 大祀殿,改建 大享殿。然每歲惟于禁內之玄極寶殿,遣 官行禮為常,亦未嘗於郊壇親祭也。臣等謹議,明堂大享雖稱 古制,而制度之詳亦不可考,見 皇考肇舉此祀,無非追崇  睿宗,以昭 嚴父配 天之孝。但自 皇考視 睿宗,則 睿 宗為 嚴父;自 皇上視 睿宗,則 睿宗為 皇祖,若以今 日仍奉 睿宗配帝,似於周人宗祀文王,于明堂之義不甚 相協,恐非所以妥 睿宗之靈而安 皇考之心也。故臣等以 為,大享之禮可罷。

一,社稷之禮,謹考國初建 太社、太稷,異 壇同壝,以勾龍后稷配。洪武十年,改建同壇同壝,罷勾龍后稷,配 以 仁祖。三十一年,更奉 太祖配。永樂中,北京壇成,位置如 故。洪熙間,又奉 成祖配。嘉靖九年,遵復初制,以勾龍后稷配。 十年,復于西苑隙地墾田樹谷,建 帝社、帝稷二壇,每歲以
仲春秋上戊次日,行祈報禮。臣等謹議,天子社以祭五土之祗, 稷以祭五穀之神,名曰『太社』、『太稷』,而 帝社、稷之名,則自 古及 祖宗朝皆無之。國初 太社、稷之建,悉遵古禮,而 皇 考仍以勾龍后稷配,實合 太祖初制,無容別議。至于 帝社、 稷之祭,不無嫌于煩數。臣等竊以為止宜照舊奉 太社、太 稷祭,其 帝社、帝稷宜罷勿舉。

一, 陵葬 廟祔之禮,謹 考我國家自 宣宗以前, 陵寢合葬皆止一后,至 裕陵則 二后同祔葬, 茂陵則三后同祔葬。若 太廟祔享,則惟一帝 一后,又後惟元配,始得升祔。恭惟 孝潔皇后為 皇考大行 皇帝元配,禮應合葬 永陵,祔享 太廟。先年 神主回京時, 本部曾請祔享,以其時未有本室,暫祔 奉慈殿側,以俟 孝 烈皇后,雖曾正位中宮,然非元配。今先已祔 廟,又奉 孝潔
皇后同祔,則二后並配,非 祖宗舊制。若因 孝烈皇后先祔, 而遂使 孝潔皇后不得升祔,則舍元配而祔繼配,亦非 祖 宗舊制。況 孝潔皇后宜祔之禮, 皇考先年已有欽依、近日 復有遺命。臣等竊以為 皇考大行皇帝升祔 太廟之時,宜 請 孝潔皇后祔享,而移奉 孝烈皇后于別所,仍于 大行 皇帝發引之。先遷奉 孝潔皇后梓官于 永陵,與 聖母梓 宮同日祔葬, 孝烈皇后既已祔葬,似當以次列祔其 孝潔 皇后。 孝烈皇后尊謚,乞敕臣等撰擬議文奏進,薦上冊寶,庶 幾名分正而典禮全矣。」

上以禮官會議允當,命如議行之。

○ 戶部覆南京戶科給事中岑用賓奏。

其一言:「南京供用庫、酒醋 麵局,並光祿四署所積米穀、豆麥,足支數年,宜暫徵折色解部, 其後以三年為率徵,本色二年,折色一年,庶無虛費。」

其一言:「錦
衣衛、烏龍潭等三十六倉,每倉有看倉餘丁少者十名、多或二 十名,月餼不給。宜倣正統十四年例,每丁準月糧三斗,於各倉 耗米內支給,以示優恤。」

得旨:「折色銀兩,徵解戶部濟邊。餘如議。」

○陞浮圖峪守備指揮僉事楊守承,為署都指揮僉事,充五軍 營遊擊將軍。命儀真守備署都指揮僉事王盤,領南京江防遊 兵。

○丁卯,禮部進上 《聖母尊謚冊寶儀註》:

「一,正月二十一日, 恭上 尊謚寶冊,遣官詣 陵園行禮。前期三日,太常寺官奏 致齋,仍奏請遣官祭告 天地、宗廟、社稷,至日行祭告禮, 用祝文、香帛、果酒、脯醢如常儀。前期一日,內侍官設冊輿、寶輿 于皇極門,捧冊、寶各置輿中。

一,是日早, 上其素翼善冠、麻布 袍、腰绖,祭告 大行皇帝几筵,用祝文、香帛、酒饌如常儀。遂以 素冠服出御皇極門,文武百官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先于丹墀
內東西序立序班。引遣官于丹陛中道,贊行五拜三叩頭禮,跪。 內侍官舉冊、寶,輿降階, 上起立,贊俯伏興,遣官興,立于東俟。 錦衣衛官校接冊、寶輿香亭,由午門中門出,鼓樂前導設而不 作,遣官由左門出隨行。 上還,文武百官隨冊寶送至長安右 門外止。其文武大小衙門,各分官送至 陵園,免辭,陪祭畢,回 朝見。

一,是日太常寺先於陵園陳設祭品,如常儀。鴻臚寺設 冊、寶案于享殿中左右。申時,冊、寶至 陵園,由中門進,至享殿 前。導引官引遣官由右門入,至丹墀內,贊官唱執事,官各司其 事,導引官引遣官至享殿前就拜位。捧冊寶官于輿內捧冊、寶, 由殿中門入至神御前左右,北向立,贊官贊四拜禮,傳贊文武 分官皆四拜。導引官引遣官由殿右門入,至神御前贊跪,傳贊 文武分官皆跪,贊進冊,捧冊官以冊跪進于遣官,左遣官受冊
獻畢,以冊授捧冊官置于冊案。贊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于遣 官,左遣官受寶獻畢,以寶授捧寶官置于寶案。贊宣冊,宣冊官 詣案取冊跪于遣官左,宣訖置于冊案。贊宣寶,宣寶官詣案取 寶跪于遣官左,宣訖置于寶案。贊俯伏興平身,傳贊文武分官 同。贊復位。導引官引遣官由殿右門出至拜位。贊四拜,傳贊文 武分官同。導引官引遣官至神御前,贊初獻禮,贊跪,傳贊文武 分官,皆跪。贊獻帛、獻酒。贊讀祝。讀畢,贊亞獻禮。贊獻酒。贊終獻 禮。贊獻酒。贊俯伏興平身,贊復位。導引官引遣官由殿右門出 至拜位。贊四拜,傳贊文武分官同。祭畢,冊、寶收貯于享殿。

一,是 日遣官行獻冊寶禮畢,文武分官稍退。太常寺復設酒饌,如常 儀。內侍官設香案于享殿中,設題主案于香案前,西向設遣官 拜位于前,北向。太常寺導引官引遣官入享殿前,就拜位上香,
五拜三叩頭,至神床跪。內侍官跪奏,謹請 孝恪淵純慈懿恭 順贊天開聖皇太后神主恭用奉題,遣官詣 皇太后神主前, 內侍官盥手捧 主安于案上。題主官盥手,東西向立,奉題訖, 內侍官奉 主安于神座,內侍官奏請 皇太后神靈上神主, 文武分官詣丹墀立。導引官導遣官由殿右門出就拜位,贊四 拜,傳贊文武分官同。導引官引遣官至神御前,贊初獻禮,贊跪, 傳贊文武分官皆跪。贊獻帛、獻酒,贊讀祝。讀訖,贊亞獻禮。贊獻 酒。贊終獻禮。贊獻酒。贊俯伏興平身,贊復位。導引官導遣官由 殿右門出至拜位,贊四拜,傳贊文武分官皆同。太常寺官詣神 御前跪,奏禮畢。內侍啟匱覆 主,奉安于神座訖,行叩頭禮。

一, 二十二日頒 《尊謚詔》,如頒 《大行皇帝尊謚詔》儀。」


○命修大 內 神霄殿,以奉 聖母孝恪皇太后專祀也。

○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諸司仍奏事。自是歲以為常。禁民間放燈。

○吏部 奏:「起用原任南京禮部尚書葛守禮,戶部右侍郎趙貞吉,兵部 右侍郎郭宗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雲同,右僉都御史曹邦 輔,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鐘卿,按察司副使曹金、金立敬、殷邁,僉 事謝廷菃等。」

從之。

○復除吏科給事中周怡、禮科給事中沈束 原職。

○停解湖廣撫按衙門嘉靖四十五年、隆慶元年贓贖銀 兩,發修荊襄等府城堤,以撫按官奏水災沖決故也。

○戊辰,禮 部言:

「自昔天子體元御極,必皆首立皇后,以主天下之內治。

我 朝 列聖,皆於登極之初,即舉冊立 中宮之典。今 皇上嗣 登寶祚,百度咸貞,冊立大禮,所宜亟舉。敬惟 皇配出自名宗, 天作之合,已受封章於潛邸,宜崇位號於 中宮,于以佐奉  宗祧、 母儀天下,此寔邦家之大慶、中外之具瞻。

臣等忝備禮
官,請遵彜制,惟 皇上早賜施行,以備朝廷之威禮。」

又言:「天下 大本,係于儲貳;國之主器,屬于元良。自昔人君即位,必蚤建太 子,其或未暇,則有司具請舉行,蓋以太子正而天下定,其為宗 廟社稷計,莫先于此。

惟 皇上受天眷命,撫馭丕圖,而 皇子 篤生,已及五歲,且英哲性成、岐嶷天挺,中外臣民,莫不忻忻然 謳歌鼓舞,以為此 宗社億萬年無疆之慶。

茲者 聖政維新, 鴻儀具舉,維是蚤建儲闈,豫端國本,尤今日之急務。 皇子既 長且賢,天人交與,宜正 東宮之位,用培蒙養之基。

臣等謹擬 正月十五日吉,同文武百官上表陳請,伏乞 聖明蚤賜允俞。 又惟 皇子已長禮,宜請賜 睿名,伏乞 欽命,以便頒冊行 禮。」


上諭曰:「立后事可行。皇子年尚幼,且先賜名,徐議冊立。」

○ 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楊博、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以考察庶官,先上疏求退。

上俱諭留,不允。

○復鄭王厚烷爵,仍歲 加祿米一百石。釋鄢陵王府鎮國中尉勤熨,及其子朝埍,歸本 府有司存恤。先是,厚烷以建言時政,觸 先帝怒,盟津王長子 祐橏因構之王,遂奪爵,勤熨、朝埍亦以赴闕言事,俱發高墻禁 錮。至是,禮部奉詔書請寬釋優處,故有是命。

○鑄給江南江北 監兌主事關防、四川龍安府印、本府經歷司照磨所司獄司、儒 學永盈庫印記、隆昌縣印、本縣儒學陰陽醫學僧道會司記、福 建海澄寧洋二縣印,及各儒學記。

○給事中周世選等奏:「守衛 官軍遠赴通倉支糧,有妨直宿。請改撥京倉」

從之。

○己巳,大學 士徐階奉詔自陳求退。

上曰:「卿輔弼首臣,忠誠體國,勳庸茂 著,中外具瞻。朕茲嗣位,眷倚方切,宜益竭謀猷,贊成化理。所辭 不允。」

○禮部奏:「先年 大行皇帝於西苑隙地種植麥谷,命總督倉場戶部侍郎同司禮監督理農事收其子粒,貯恒裕倉,以 供大祭粢盛,且欲以知稼穡之艱難,甚盛舉也。但苑內禁地,農 夫出入力作,事體非便,請罷。部臣兼督,止令該監督理種植,以 少存重農省艱之意。其戶部侍郎督理西苑農事,舊銜宜省。」

從 之。

○戶部言:「嘉靖初年,御用監供用庫,歲派黃蠟止八萬五千 斤、白蠟四千斤,末年黃蠟增至二十餘萬斤、白蠟不下十萬斤, 此外復有召買、有折色,視正額不啻三倍。又 上用香品,舊無 徵派事例,近行廣東采辦,及順天府召商收買,歲亦數十萬斤, 增費擾民,宜一切裁省。如嘉靖初年例,徵派其采辦,諸令即行 停止。」

從之。

○掌五軍都督府事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溶,新 寧伯譚功承,宣城伯衛守正,彭城伯張熊,總督京營戎政鎮遠 侯顧寰,掌錦衣衛事左都督朱希孝,各遵詔自陳不職。

上諭:「希忠、溶、功承、寰、希孝,仍舊視事。守正、熊,準辭免。」

○方士王金等, 下獄論死。金初以修煉夤緣真人陶仲文子世恩,希求恩澤,乃 偽造五色靈龜靈芝,以為天降瑞徵。又與世恩及陶仿、劉文彬、 申世文、高守中偽造《諸品仙方》、《養老新書》、《七元天擒護國兵策》 及以金石藥進御。倣得遷太醫院,使世恩太常寺卿,金太醫院 御醫,文彬太常寺博士。至是以遺詔逮金等鞫問,遂皆伏法。



明穆宗莊皇帝實錄卷之二終

 卷之一 ↑返回頂部 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