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略 明會要/卷001 卷二

帝號

编辑

德祖元皇帝,伯六公,家句容,仲八公第三子,太祖之高祖考也洪武元年正月乙亥,追尊元皇帝,廟號德祖,葬朱家巷。

懿祖恆皇帝,四九公,德祖第二子洪武元年正月乙亥,追尊恆皇帝,廟號懿祖,葬朱家巷。

熙祖裕皇帝,初一公,懿祖長子,徙泗州盱眙縣洪武元年正月乙亥,追尊裕皇帝,廟號熙祖,葬泗州祖陵基運山。

仁祖湻皇帝,諱世珍,熙祖長子,徙濠州之鍾離洪武元年正月乙亥,追尊湻皇帝,廟號仁祖,葬中都皇陵翊聖山。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仁祖第四子、母曰湻皇后陳氏以元天厤元年九月丁丑生。至正十二年,從郭子興於濠州。二十四年正月丙寅朔,立爲吳王。二十七年,稱吳元年。明年正月乙亥,即皇帝位,建元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崩於西宫。(年七十一。 )辛卯,葬孝陵。諡曰高皇帝,廟號太祖。永樂元年六月丁巳,諡神聖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十一月辛未朔,增諡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有明帝諡皆十七字。世宗加太祖至二十一字,前代未有;唯唐懿宗加諡宣宗至十九字。 )

丞相四人: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 )

恭閔惠皇帝,諱允炇,(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母曰吕妃。 )洪武十年十一月己卯生。二十五年九月庚寅,立爲皇太孫。三十一年閏五月辛卯即位,改元建文。四年六月乙丑,燕兵陷京師,宫中火起,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越八日壬申,葬之。

大清乾隆元年,追諡曰恭閔惠皇帝。

成祖啟天宏道高明肇運聖武祖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母曰孝慈馬皇后。 )元至正二十年四月癸酉生。洪武三年四月乙丑,封燕王。十三年三月壬寅,之藩北平。建文元年七月癸酉,舉兵反。四年六月乙丑,陷京師。己巳,自立爲皇帝,改元永樂。二十二年七月辛卯,崩於榆木川。(年六十五。 )九月壬午,上尊諡曰體天宏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十二月庚申,葬長陵。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寅,改上尊諡曰啟天宏道商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閣臣七人:黄淮、胡廣、楊榮、解縉、楊士奇、金幼孜、胡儼。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宏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諱高熾,(成祖長子,母曰仁孝徐皇后。 )洪武十一年七月辛未,生於鳳陽。二十八年閏九月壬午,册爲燕世子。永樂二年四月甲戌,立爲皇太子。二十二年八月丁巳即位,改元洪熙。元年五月辛巳,崩於欽安殿。(年四十八。 )七月己巳,上諡號。九月壬寅,葬獻陵。

閣臣六人:黄淮、楊榮、楊士奇、金幼孜、楊溥、權謹。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諱瞻基,(仁宗長子,母曰誠孝張皇后。 )建文元年二月甲辰,生於燕邸。永樂九年十一月丁卯,立爲皇太孫。二十二年,仁宗即位,十月壬子,立爲皇太子。洪熙元年六月庚戌即位,改元宣德。十年正月乙亥,崩於乾清宫。(年三十七。 )丁酉,上諡號。六月辛卯,葬景陵。

閣臣七人:楊士奇、楊榮、黄淮、金幼孜、楊溥、張瑛、陳山。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諱祁鎮,(宣宗長子,母曰孫貴妃。 )宣德二年十一月乙未生。三年二月戊午,立爲皇太子。十年正月壬午即位,(年九歲 )改元正統。十四年八月壬戌,北狩。九月癸未,皇太后命郕王即皇帝位,遥尊帝爲太上皇。景泰元年八月丙戌,還京師,入居南宫。八年正月壬午,武清侯石亨、右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以兵迎上皇於南宫;遂復位,改元天顺。八年正月庚午崩。(年三十八。 )二月乙未,上諡號。五月庚申,葬裕陵。

閣臣十七人:楊士奇、楊榮、楊溥、馬愉、曹鼐、陳循、苗衷、高穀、張益、徐有貞、許彬、薛瑄、李賢、吕原、岳正、彭時、陳文。

恭仁康定景皇帝,諱祁鈺,(宣宗次子,母曰吳賢妃。 )宣德三年八月壬午生。英宗即位,封郕王。正統十四年八月,英宗北狩,孝恭皇太后命王監國。九月癸未,命即皇帝位,改元景泰。八年正月丁丑,輿疾宿南郊齋宫。壬午,英宗復位。二月乙未,廢帝爲郕王,遷西内。癸丑,薨於西宫。(年三十。 )諡曰“戾”,以親王禮葬西山。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復帝號,上尊諡。

閣臣十人:彭時、商輅、陳循、苗衷、高穀、俞綱、江淵、王一甯、蕭鎡、王文。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諱見深,(英宗長子,母曰周貴妃。 )正統十二年十一月庚寅生。初名見濬。十四年八月己巳,皇太后命立爲皇太子。景泰三年五月甲午,廢爲沂王。天顺元年三月己巳,復立爲皇太子,改名見深。八年正月乙亥即位,改元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己丑崩。(年四十一。 )九月乙卯,上諡號。十二月壬午,葬獻陵。

閣臣十人:彭時、李賢、陳文、劉定之、商輅、萬安、劉珝 、劉吉、彭華、尹直。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諱祐樘,(憲宗第三子,母曰紀淑妃。 )成化六年七月己卯,生於西宫。十一年十一月癸丑,立爲皇太子。二十三年九月壬寅即位,改元宏治。十八年五月辛卯,崩於乾清宫。(年三十六。 )六月庚申,上諡號。十月,葬泰陵。

閣臣九人:萬安、劉吉、彭華、尹直、徐溥、劉健、邱濬、李東陽、謝遷。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宏文思孝毅皇帝,諱厚照,(孝宗長子,母曰孝康張皇后。 )宏治四年九月丁酉生。五年三月戊寅,立爲皇太子。十八年五月壬寅即位,改元正德。十六年正月丙寅,崩於豹房。(年三十一。 )五月己未,上諡號。九月庚午,葬康陵。

閣臣十四人:劉健、李東陽、謝遷、焦芳、王鏊、楊廷和、曹元、梁儲、劉忠、費宏、靳貴、楊一清、蔣冕、毛紀。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聖神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熜,(憲宗孫。父興獻王祐杬 ,母曰蔣妃。 )國安陸。正德二年八月辛巳,生於興邸。十六年,武宗崩,無嗣。慈壽皇太后與大學士楊廷和定策,迎王於興邸。四月癸卯,至京師即位,改元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崩於乾清宫。(年六十。 )明年正月乙亥,上諡號。(按《本紀》:是月上諡號,無日。《明政統》宗系之正月二十日,則是丙子。而《明書纶涣志》及《大政記》皆系之乙亥,今據書之。 )三月壬申,葬永陵。

閣臣二十七人:袁宗臯、費宏、楊廷和、蔣冕、毛紀、石珤 、賈詠、楊一清、謝遷、翟鑾、張璁、(改名孚敬。 )桂萼、李時、方獻夫、夏言、顧鼎臣、嚴嵩、許讚、張璧、張治、李本、徐階、袁煒、嚴訥、李春芳、郭朴、高拱。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宏孝莊皇帝,諱載垕,(世宗第三子,母曰杜康妃。 )嘉靖十六年正月癸卯生。十八年二月庚子朔,封裕王。四十五年十二月壬子即位,改元隆慶。六年五月庚戌,崩於乾清宫。(年三十六。 )七月丙戌,上諡號。九月甲午,葬昭陵。

閣臣九人:徐階、李春芳、郭朴、高拱、陳以勤、張居正、趙貞吉、殷士儋、高儀。

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諱翊鈞,(穆宗第三子,母曰李貴妃。 )嘉靖四十二年八月癸亥生。隆慶二年三月辛酉,立爲皇太子。六年六月甲子即位,(年十歲 。 )改元萬厤。四十八年七月丙申,崩於宏德殿。(年五十八。 )九月甲申,上諡號。十月丙午,葬永陵。

閣臣二十一人:張居正、吕調陽、張四維、馬自强、申時行、潘晟、余有丁、許國、王錫爵、王家屏、趙志皋 、張位、陳于陛、沈一貫、沈鯉、朱賡、于慎行、李廷機、葉向高、方從哲、吳道南。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諱常洛,(神宗長子,母曰王恭妃。 )萬厤十年八月丙申生。二十九年十月乙卯,立爲皇太子。四十八年八月丙午即位,改元泰昌。九月乙亥,崩於乾清宫(年三十九。 )熹宗即位,改萬厤四十八年八月以后爲泰昌元年。是月己丑,上諡號。(《本紀》:十月上諡號,無日。兹據史稾書之。 )明年九月壬寅,葬慶陵。

閣臣八人:方從哲、史繼偕、沈㴶 、何宗彦、劉一燝、韓爌 、朱國祚、孫如游。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哲皇帝,諱由校,(光宗長子,母曰王選侍。 )萬厤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泰昌元年九月乙亥,光宗崩。羣臣哭臨畢,請見皇長子於寢門,奉至文華殿行禮,還居慈慶宫。時選侍李氏居乾清宫,吏部尚書周嘉謨等疏請選侍移宫。己卯,選侍移噦鸞宫。庚辰即位,改元天啟。七年八月丁卯,崩於乾清宫。(年二十三。 )十月庚子,上諡號。明年三月己巳,葬德陵。

閣臣二十人:葉向高、劉一燝、韓爌 、史繼偕、沈㴶、何宗彦、朱國祚、孫如游、孫承宗、顧秉謙、朱國禎、朱延禧、魏廣微、周如磐、黄立極、丁紹軾、馮鈺、施鳳來、張瑞圖、李國𣚴 。

莊烈愍皇帝,諱由檢 ,(光宗第五子,母曰劉賢妃。 )萬厤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於東宫。天啟二年九月乙卯,封信王。七年八月丁巳即位,改元崇禎。十七年三月丙午,李自成陷京師。丁未,内城陷,帝崩於萬歲山。大清兵入京師,以帝禮改葬,諡曰莊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閣臣四十九人:黄立極、施鳳來、張瑞圖、李國𣚴 、來宗道、楊景辰、周道登、錢龍錫、李標、劉鴻訓、韓爌 、成基命、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孫承宗、温體仁、吳宗達、鄭以偉、徐光啟、錢士升、王應熊、何吾騶、文震孟、張至發、黄士俊、孔貞運、賀逢聖、劉宇亮、薛國觀、傅冠、程國祥、楊嗣昌、方逢年、蔡國用、範復粹、姚明恭、張四知、魏炤乘、謝陞、陳演、蔣德璟、黄景昉 、吳甡、魏藻德、李建泰、方岳貢 、範景文、邱瑜。

宏光年號

编辑

文彬謹按《綱目三編》、《通鑒輯覽》遵奉純廟諭旨,以福王偏立江左,尚可比宋代建炎之例,故於崇禎甲申五月後,分注福王,存其統系,必俟次年蕪湖被執,始書明亡。兹遵例,記崇禎後,特書宏光年號以别之。

福王由崧,(神宗孫,福恭王常洵長子。 )初封德昌王。崇禎十六年,嗣封福王。十七年三月,京師失守,由崧與潞王常汸俱避賊至淮安。時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史可法方督師勤王在浦口,南京諸大臣議立君倫,序當属福王。諸臣以潞王爲神宗姪,賢明當立、可法亦以爲然,由浦口還南京而鳳陽總督馬士英利福王昏庸,欲立之,與諸將送福王至儀真,連營江北,勢甚張。可法不得已,乃以福王名告廟。五月庚寅,稱監國。以可法及士英等俱爲大學士。士英仍督鳳陽軍務。壬寅,稱帝於南京,以明年爲宏光元年。命可法督師江北,召士英入閣辦事,明年五月,我大清兵渡江,福王出奔太平。大清兵至蕪湖,總兵田雄劫福王以降。

閣臣六人:史可法、高宏圖、姜曰廣、王鐸、馬士英、蔡弈琛。

附唐桂二王

编辑

文彬謹按《通鑒輯覽》奉純廟諭旨:以唐、桂二王自不等於福王,但爲明室宗支,與宋之昱、昺相同,未可概從僭僞之例,故於福王後撮叙二王本末。《綱目三編》終於福王,而唐王之立於福州,桂王之立於肇慶,皆附載目中。兹敬遵此例,附二王於宏光之後。

唐王聿鍵,(端王碩爌子。 )崇禎五年嗣封。九年,京師戒嚴,倡義勤王。詔切責,廢爲庶人,幽之鳳陽。十七年,北都陷,福王立於南京,乃赦聿鍵出,命移居廣西平樂府。大清顺治二年五月,大兵已定南京。聿鍵行至杭州,遇鎮江守將鄭鴻達及户部侍郎何楷,户部郎中蘇觀生等,遂奉以入閩。故禮部尚書黄道周與巡撫都御史張肯堂、南安伯鄭芝龍,奉聿鍵稱監國。閏六月丁未,稱號於福州,改年隆武。進芝龍爲侯,觀生、道周俱大學士,肯堂爲兵部尚書。然權在鄭氏,聿鍵屢促芝龍出兵,輒以餉絀辭。道周自請行,至婺源,兵潰死。明年七月,湖廣總督何騰蛟遣使迎聿鍵。八月至汀州,大兵奄至,被執,死於福州。

桂王由榔(神宗孫,桂王常瀛次子。 )崇禎時封永明王。大清顺治三年八月,大兵下汀州,執唐王聿鍵。於是两廣總督丁魁楚、巡撫瞿式耜等迎由榔監國。十一月十八日,稱號於肇慶,改年永厤。顺洽四年正月,我大清兵克肇慶,由榔奔桂林。七年,大兵入桂林。十三年,李定國奉由榔走雲南。十六年,大兵克雲南。由榔走南甸,遂入緬。十七年,平西將軍吳三桂請進兵緬甸。十八年,大兵臨緬,緬人執由榔獻之軍前。明年四月,死於雲南。

帝號雜錄

编辑

本宗朱氏,出自句客,地名朱巷,在通德鄉。上世以來,勤農桑。五世祖仲八公,三傳至先祖初一公,生子二:長五一公;次先考,諱世珍。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產,市於他方。先祖困於役,遂棄田廬,攜二子,遷泗州盱眙縣。先考娶陳氏,泗州人,生子四:長重四公,生於盱眙;次重六公、重七公,生於五河,某其季也,生於鍾離。曩者,父兄因某幼疾,捨入皇覺寺中。甲申,父母、長兄俱丧,次兄守業,又次兄出贅劉氏,某託跡緇流。至正十二年,天下大亂,諸兄皆亡。淮兵大起,掠入行伍,乃招集義旅,兵力漸衆,因取滁和。龍鳳三年,帥師渡江,駐兵太平。爲念先考常言世爲朱巷人,即訪求故鄉宗族,調兵取句容。明年,克金陵。朱巷距城四十里,族父兄昆弟四十餘人至,始與之叙長幼之禮、朱氏世系自仲八公以上,不可考。厯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泗州,先考葬鍾離。

吳元年七月甲申,右相國李善長等請曰:“王起濠梁,不階尺寸,遂成大業。四方羣雄,削除殆盡,遠近歸心。願早正大位,以承天命。”太祖曰:“自古帝王知天命有歸,猶且謙讓以俟有德。嘗笑陳友諒初得一隅,妄自尊大,驕恣速亡。吾岂能更蹈之。”[1]

十二月甲子,太祖以羣臣推戴不巳,祭告於上帝神祇。時善長等進儀衛,太祖見仗内旗有“天下太平,皇帝萬歲 ”字,顧善長曰:“此夸大之詞,非古制。”命去之。[1]

建文四年六月,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后屍於火,詭云“帝屍。”越八日,用學士王景言,備禮葬之。然葬地所在,後無闻焉。或曰:“帝由地道出亡。其後滇、黔、巴、蜀間,皆傳有帝爲僧時往來跡。”世遂以帝爲遜國云。[2]

《輯覽 》注云:“遜國之說,《明舊史例議》力辨其妄,且言:‘建交帝闔宮自焚,身殉社稷,死之正也。後人心惡成祖誅夷忠烈之慘,而不忍建文之遽殞,故詭言削髮出亡,以明帝之不死於火耳。’此其言誠是。但據王鏊、陸樹聲、薛應旂、鄭曉、朱國禎等所載諸書,皆厯厯可考。雖有舛訛,或未必悉由附會。且史傳稱:‘黄觀募兵未還,或謂曰:“宫中火,帝已失”’後神宗時,嘗命閣臣錄帝在滇詩以進:似又非盡無稽者。第事难徵覈,姑從闕疑,今故附錄出亡之略,而復辨之如此。”

燕王既即位,七月壬午朔詔:“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爲紀,明年爲永樂元年。”[3]

楊椿曰:“革除建文年號,明代諸書俱言之,甚有稱建文時爲‘革除年間’者,余考之不然。《實錄》:‘四年六月己巳,燕王即皇帝位。翼日庚午,命今年仍稱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壬午朔,大赦天下,詔:“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爲紀。”’云今年者,明六月己巳前尚爲建文之年,六月庚午後方爲洪武三十五年也。蓋成祖不欲於季夏改元,又不欲用建文年號,故於即位後仍以洪武紀年,猶後漢高祖改晉開運四年二月爲天幅十二年,非并從前開運年號盡革除之也。赦詔中有‘建文以來’,又有‘建文年間’。後凡詔辭敕諭 ,語及惠帝,或呼‘建文’,或稱‘建文君’。諸帝《實錄》於惠帝事及诺臣逮事惠帝者,皆書‘建文間’。天顺元年,釋建庶人之囚,書‘釋建文君子孫’。則建文之號,當時未嘗諱之也。萬厤十六年,司業王祖嫡請復建文年號。大學士申時行以《成祖實錄》首書元年、二年、三年、四年,爲未嘗革除之证。同時王尚書世貞、本朝顧處士炎武、王尚書鴻緒俱主申說,世貞謂:‘儒臣淺陋,嫌於載建文之號於《成祖實錄》之前,於是創一無號之元年書之。’則其義未盡也。祝允明《九朝野記》:‘張太后大漸,召問楊士奇:“國家尚有何大事未行者?”士奇請修《建文實錄》。太后云:“建文年號,厤日巳革除之。”’乃知所謂革除者,永樂間之欽天監見洪武三十五年之詔,遂於所進厤日不敢復書建文,盡妄改之爲‘洪武’。成祖悦其如是,未之禁。於是諸臣奏疏,有司文移始皆有洪武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之稱。《實錄》:‘三十五年八月壬戌,禮部言:“《大統厤》例在先歲九月朔進呈。此因即位之初,造厤未備,請以十一月朔進。”從之,命著爲令。’亦未言‘革除建文年號’也。史臣未奉革除之令,故於《實錄》書‘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不敢正欽天監之失,故不書年號。惟於四年六月庚午詔下之日,始書‘洪武三十五年’。而六月己巳燕王即位之日,則尚属之四年。此史臣紀實。而後之讀之者可曉然建文年號之未革除矣”。

成化三年十一月,荆門州訓導高瑤上言:“正統己巳之變,先帝北狩,皇上方在東宫。使非郕王繼統,則禍亂何由而平?先帝復辟,貪大功者遂加厚誣,使不得正典禮。望敕禮官追加廟號。”事下禮部會議,以左遮子黎湻疏,遂格不行。(《昭代典則。》 )后御史楊守隨復請改諡,事亦未行。至十一年十二月,命閣臣議。商輅力贊成之。乃下詔曰:“朕叔郕王踐祚,戡亂保邦。奸臣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深懷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宾,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郕王可仍舊皇帝號。”尋上尊諡,令所司脩飾陵寢。[2]

宏治十二年四月,前禮部主事楊循吉上言:“建文君乃高皇帝嫡孫,躬受神器。後太宗入繼大統,削建文位號。百餘年來,未蒙顯復。夫建文雖以左右非人,得罪社稷,而實則生民之主也。請復尊號,如景泰故事,庶幾裨益先聖,有光大孝。”下禮部議,格不行。[2]

萬厤十四年,國子監司業王祖嫡言:“建文之革除未復,景泰之《實錄》未正。今宜復建文位號,修輯四年事蹟,盡廢野史不經之說。其景泰宜自爲一錄,削‘郕戾’舊名。”疏下羣臣議。於是申時行奏言:“建文年號,因成祖靖难之日,詔:‘今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爲紀。’其建文年號,相傳以爲革除。及考靖难事蹟,亦稱‘少主’,稱‘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則是未嘗革除也;但不稱‘建文’耳。《英宗實錄》修於成化初年,在景皇帝位號未復之先,故仍稱‘郕戾王’而景泰七年事遂附《英宗實錄》之内。今景皇帝位號已復,不过於《實錄》内改正,其理顺而事亦易。”於是乃詔改《景泰實錄》。然是時上下偷惰,詔敕多不奉行,《景泰實錄》終明世未嘗改也。[2]

萬厤二十三年,禮科給事中楊天民與御史牛應元請復建文年號,從之。未幾,南京太常寺卿沈子木言:“建文御宇五年,顧不得一盂麥飯,下同齊民,於誼未忍。請附食懿文太子之側。”章下部議,不果行。[2]

福王立南京,東平伯劉澤清言:“宋高宗即位南京,遂以靖康二年五月爲建炎元年,從民望也。乞以今歲五月爲宏光元年。”禮部尚書顧錫疇言:“明詔已頒,不可追改。”乃已。[4]

是年追諡崇禎帝曰烈皇帝,廟號思宗。時朝廷大議,多出高宏圖手。趙之龍欲傾宏圖,以“思”非美諡,上疏糾駁。尋改曰毅宗。[2]

大僕少卿萬元吉請修《建文實錄》,復其尊稱;并還懿文追尊故號,祀之寢園,以建文配。乃追復懿文太子廟號,追諡建文帝曰惠宗讓皇帝,并上景帝廟號曰代宗。[2]

追諡皇帝

编辑

興宗孝康皇帝標,(太祖長子。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立爲皇太子。二十四年八月乙丑,敕太子巡撫陕西。比還,獻陕西地圖,遂病。明年四月丙子薨。八月庚申,附葬孝陵東,諡曰懿文太子。建文元年二月,追尊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即位,復稱懿文皇太子。福王時,復故號。

睿宗獻皇帝祐杬 ,(憲宗第四子。 )成化二十三年七月戊申,封興王。宏治七年九月癸卯,之藩德安。正德十四年六月己卯薨,諡曰獻王。踰二年而武宗崩,召王世子入嗣大統,是爲世宗。禮臣援漢定陶、宋濮安故事,考孝宗,改稱王爲皇叔父與獻大王。嘉靖三年三月癸丑,稱爲本生皇考恭默獻皇帝。七月乙亥,諭去“本生”號。九月丙寅,詔稱孝宗“皇伯考”,稱獻皇帝曰“皇考”。明年五月庚辰,建世廟。七年七月己卯,加上尊諡曰:恭睿淵仁寬穆純聖獻皇帝。十七年九月辛巳,加上尊號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祔太廟,位次武宗上。明堂大饗,奉主配天。罷世廟之祭。穆宗立,乃罷明堂配饗。

  1. ^ 1.0 1.1 《大訓記》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三編》
  3. 《本紀》
  4. 《顧錫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