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上

卷第一下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 卷第二上
宋 晁公武 撰 宋 趙希弁 重編併撰附志後志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淳祐中袁州刊本
卷第二下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第二上

史部其類十有三一曰正史類二曰編年類三曰實

録類四曰雜史類五曰偽史類六曰史評類七曰職

官類八曰儀注類九曰刑法類十曰地理類十一曰

傳記類十二曰譜牒類十三曰目録類後世述史者

其體有三編年者以事繫日月而總之於年蓋本於

左氏明紀傳者分記君臣行事之終始蓋本於司馬

遷實録者近起於唐雜取兩者之法而為之以備史

官採擇而已初無制作之意不足道也若編年紀傳

則各有所長殆未易以優劣論雖然編年所載於一

國治亂之事為詳紀傳所載於一人善惡之迹為詳

用此言之編年似優又其來最古而人皆以紀傳便

於披閱獨行於世號為正史不亦異乎舊以職官儀

注等凢史氏有取者皆附之史今從焉

  正史類

   史記一百三十卷

右漢太史令司馬遷續其父談書創為義例起黄帝

迄漢武獲麟之嵗撰成十二紀以序帝王年表以貫

嵗月八書以紀政事三十世家以序公侯七十列傳

以志士庶上下三千餘載凢為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言遷沒後缺景武紀禮樂律書三王世家漢興以來

將相年表日者龜策傳靳蒯列傳等十篇元成間褚

少孫追補及益以武帝後事辭㫖淺鄙不及遷書遠

甚裴駰集觧班固嘗譏遷論大道則先黄老而後六

經序㳺俠則退處士而進姦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

羞貧賤後世愛遷者以此論為不然謂遷特感當世

之所失憤其身之所遭寓之於書有所激而為此言

耳非其心所謂誠然也當武帝之世表章儒術而罷

黜百家宜乎大治而窮奢極侈海内彫弊反不若文

景尚黄老時人主㳟儉天下饒給此其論大道所以

先黄老而後六經也武帝用法刻深羣臣一言忤㫖

輙下吏誅而當刑者得以貨自贖遷之遭李陵之禍

家貧無財賄自贖交遊莫救卒陷腐刑其序㳺俠退

處士而進姦雄者蓋遷歎時無朱家之倫不能脱己

於禍故曰士窮窘得委命此豈非人所謂賢豪者邪

其述貨殖崇勢利而羞貧賤者蓋遷自傷特以貧故

不能自免於刑戮故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非空言

也固不察其心而驟譏之過矣

   前漢一百卷

右後漢𤣥武司馬班固續司馬遷史記撰十二帝紀

八年表十本志七十列傳起髙祖終於王莽之誅二

百三十年凢八十餘萬字固既瘐死書頗散亂章帝

令其妺曹世叔妻昭就東觀緝校内八表天文志皆

其補也唐太子承乾令顔師古考衆説為之注范曄

譏固飾主闕蓋亦不然其贊多微文顧讀者弗察耳

劉知幾又詆其古今人物表無益於漢史此論誠然

但非固之罪也至謂受金鬻筆固雖謟附匪人亦何

至是歟然識者或以固書皆因司馬遷王商揚雄歆

向舊文潤色成之故其文章首尾皆善而中間頗冗

瑣良田商之才視數子微劣尔固之自序稱述者亦

謂有所本也

   後漢九十卷志三十卷

右宋范曄撰十帝紀八十列傳唐髙宗令章懐太子

賢與劉訥言革希言作註曄所撰本志未成而伏誅

後劉昭補注三十卷觀曄與甥姪書叙其作書之意

稱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如此者又謂諸序論筆勢

放縱實天下之竒作徃徃不減過秦篇常以比方班

氏非但不愧之而巳其自負如此然世多譏曄創為

皇后紀及采風俗通中王喬抱朴子中左慈等詭譎

事列之於傳又贊辭佻巧失史之體云

   三國志十五卷

右晋陳壽撰魏四紀二十六列傳蜀十五列傳吳二

十列傳宋文帝嫌其畧命裴松之補注博采羣説分

入書中其多過本書數倍王通數稱壽書細觀之實

髙簡有法如不言曹操本生而載夏侯悙及淵於諸

曹傳中則見嵩本夏后氏之子也髙貴鄉公書卒而

載司馬昭之奏則見公之不得其死也他皆類此但

以魏為紀而稱漢吳曰傳又改漢曰蜀世頗譏其失

至於謂其銜諸葛孔明髠父而為貶辭求丁氏之米

不獲不立儀廙傳之類亦未必然也

   晋書一百三十卷

右唐房喬等撰貞觀中以何法盛等十八家晋史未

善詔喬與褚遂良許敬宗再加撰次乃據臧榮緒書

增損之後又命李淳風李義府李延壽等十三人分

掌著述敬播等四人考正類例西晋四帝五十四年

東晋十一帝一百二年又胡羯氏羗鮮卑割據中原

為凉四燕三秦夏蜀十六國共成帝紀十志二十列

傳七十載記三十例出播天文律歷淳風專之喬以

宣武紀陸機王羲之傳論上所自為故曰制㫖又緫

題御撰焉按歷代之史雄晋叢冗最甚可以無譏然

其多采語林世説幽明録搜神記詭異謬妄之言至

於取沈約之説誣元帝為牛氏子之類亦不可不辨

   宋書一百卷

右梁沈約撰十本紀三十志六十列傳齊永明中約

奉詔為是書以何承天書為本兼採徐爰之説頗為

精詳但本志兼載魏晋失於限斷又王邵謂其喜造

竒説以誣前代如瑯琊王妃通小吏牛氏生子孝武

於路太后處寢息時人多有異議之類是也後梁武

帝知而不以為非嘉祐中以宋齊梁陳魏北齊周書

舛繆亡缺始命館職讎校曾鞏等以祕閣所藏多誤

不足憑以是正請詔天下蔵書之家悉上異本久之

始集治平中鞏校定南齊梁陳三書上之劉恕等上

後魏書王安國上周書政和中始皆畢頒之學官民

間傳者尚少未幾遭靖康丙午之亂中原淪陷此書

幾亡紹興十四年井憲孟為四川漕始檄諸州學官

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州皆不被兵書頗有

在者然徃徃亡缺不全收合補綴獨少後魏書十許

卷最後得宇文季䝉家本偶有所少者於是七史遂

全因命眉山刋行

   南齊書五十九卷

右梁蕭子顯撰八紀十一志四十列傳初江淹已作

十志沈約又有紀子顯自表别修然天文但紀災祥

州郡不著户口祥瑞多載圖讖表云事祕户口不知

不敢私載曾子固謂子顯於斯史喜自馳騁其更改

破折刻雕藻繢之變尤多而文比七史最下云

   梁書五十六卷

右唐姚思亷撰六本紀五十列傳唐貞觀三年詔思

亷同魏徴撰思亷者梁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又採

謝吳等所記以成此書徴唯著揔論而已

   陳書三十六卷

右唐姚思亷撰六本紀三十列傳其父察在陳嘗刪

撰梁陳事未成陳亡隋文帝問之察以所論載每一

篇成輙奏之未訖而沒察且死属思亷繼其業貞觀

中與梁書同上之其書丗亦罕傳故多脱誤

   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右北齊魏收撰初魏史官崔浩既誅太和後始有李

彪崔鴻等書魏末山偉綦雋更主國書二十餘年事

迹蕩然萬不紀一文宣時詔收撰次成十二紀十志

九十二列傳上之悉焚舊書多謟諱不平受尔朱榮

子金故減其惡夙有怨者多沒其善黨北朝貶江左

為島夷至謂晋元帝為牛金之子時人疾之號為穢

史劉知幾謂其生絶徹嗣死逢剖斵皆隠慝所致後

隋文帝顔之推等别修唐貞觀中陳叔達亦作五代

史皆不傳獨收書在 皇朝命劉恕等校正

   北齊書五十卷

右唐李百藥撰本紀八列傳四十二百藥父徳林在

齊嘗撰著紀傳貞觀初詔分修諸史百藥因父書丗

祖世宗之類

   周書五十卷

右唐令狐徳棻等撰本紀八列傳四十二貞觀中徳

棻請譔次而詔徳棻與陳叔達唐儉成之先是蘇綽

秉周政軍國詞令多准尚書牛弘為史尤務清言徳

棻因之以成是書故多非實録仁宗時出太清樓本

合史館袐閣本又募天下獻書而取夏竦李巽家本

下館閣是正其文字而後林希王安國上之

   隋書八十五卷

右唐魏徴等撰紀五列傳五十五長孫無忌等撰志

三十初詔顔師古孔頴達修述徴揔其事序論皆徴

自作後又詔于志寜李淳風韋安仁李延壽同修五

代史志無忌上之詔編苐入隋書人亦號五代史志

天文律歷五行三志淳風獨作

   唐書二百卷

右石晋劉昫張昭遠等撰因韋述舊史增損以成繁

畧不均校之實録多所漏闕又是非失實其甚至以

韓愈文章為大紕繆故

仁宗刪改蓋亦不可巳焉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右皇朝嘉祐中曾公亮等被詔刪定歐陽修撰紀志

宋祁撰列傳舊者約一百九十萬新書約一百七十

四萬而其中增表故書成上於朝自言曰其事則增

於前其文則省於舊也而議者頗謂永叔學春秋每

務褒貶子京通小學唯刻意文章采雜説既多徃徃

抵捂有失實之歎焉

   五代史記七十五卷

右皇朝歐陽脩永叔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實加修定

藏于家永叔沒後朝廷聞之取以付國子監刋行國

史稱其可以繼班固劉向人不以為過特恨其晋出

帝論以為因濮園議而發也

   三朝國史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呂夷簡等撰初景徳四年詔王旦先文元公

楊億等十人撰 太祖太宗兩朝史至天聖五年

夷簡等九人添入

眞宗朝史王曾監修曾罷夷簡代八年書成

  編年類

   荀悦漢紀三十卷

右漢荀悦撰班固作漢書起髙祖終于孝平王莽之

十二世二百四十二年為紀表志傳凢八十餘萬言

獻帝以其文繁詔舉要撮揔通比其事列繫年月為

紀三十篇凢八萬三千四百三十二字辭約事該時

稱嘉史

   袁宏漢紀三十卷

右晋袁宏彦伯在晋末為一時文宗性强直雖為桓

溫禮遇每不阿屈以東京史籍不倫謝承司馬彪之

徒錯繆同異無所取正唯張璠紀差詳因參摭記傳

以損益之比諸家號為精密

   唐曆四十卷

右唐桞芳撰初肅宗詔芳綴緝吳兢書其叙天寳後

事不倫上元中芳讁黔中㑹髙力士同貶因從力士

質開元天寳及禁中事識其本時舊史巳送官不可

追刋乃推衍義類倣編年法作此書起隋義寜元年

大曆十三年然不立褒貶義例而叙制度為詳

   河洛行年記十卷

右唐劉仁軌撰記唐初李密王世充事起大業十三

年二月迄武徳四年七月秦王擒竇建徳第九卷述

大業都城第十卷載宮館園囿且云煬帝遷都之詔

稱務從節儉觀其宮室窮極綺麗云

   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

右唐温大雅撰紀髙祖建義至受隋禪用師符讖受

命典册事

   通曆十卷

右唐馬揔撰揔纂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及刪

取秦漢三國晋十六國宋齊梁陳元魏北齊後周隋

世紀興滅粗述其君賢否取虞世南畧論分系於末

以見義焉

   續通曆十卷

右荆南孫光憲撰輯唐洎五代事以續馬揔曆參以

黄巢李茂真劉守光阿保機吳唐閩廣湖越兩蜀事

迹 太祖朝詔毁其書以其所紀多非實也

   五代通録六十五卷

右皇朝范質撰五代實録共三百六十卷質刪其煩

文摭其要言以成是書自乾化壬申至梁亡十二年

間簡牘散亡亦採當時制勑碑碣以補其闕

   紀年通譜十二卷

右皇朝宋庠撰自漢文帝後元戊寅止周恭帝顯徳

庚申為九篇以本朝建隆之元至慶曆辛已為一篇

皆曰統元以甲子貫之有五號曰正閏偽賊蠻夷以

王莽十九年繫孺子更始以接建武東魏十七年附

西魏豫王六年天后十五年繫中宗緒神龍朱梁十

六年通濟隂天祐續同光捃晋恭帝禪宋之嵗對魏

明元泰常五年尊北降南始主正朔乃通譜之新意

也别二篇舉字為類各部分曰類元慶曆中上之優

詔褒焉

   稽古録二十卷

右皇朝司馬光君實編起自三皇止  皇朝英宗

治平末至周共和庚申始為編年

   編年紀事十一卷

右皇朝劉攽因司馬溫公所撰編次

   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目録三十卷考異

   三十卷

右皇朝治平中司馬光奉詔編集歷代君臣事迹許

自辟官属借以館閣書籍在外聽以書局自隨至元

豐七年凢十七年始奏御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凢一

千三百六十二年又略舉事目年經國緯以備檢閲

别為目録參考同異俾歸一塗别為考異各一編公

自謂精力盡於此書

神宗賜名資治通鑑託始於周威烈王命韓趙魏為

諸侯下訖五代劉恕嘗語光曷不起上古或堯舜光

荅以事包春秋不可又以經不可續不敢始於獲麟

恕意謂闕漏因撰一書起三皇五帝止周共和載其

世次而巳起共和庚申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

百三十八年為一編號曰外紀猶國語稱春秋外傳也

  實録類

   唐則天寳録二十卷

右唐吳兢撰初神龍二年詔武三思魏元忠祝欽明

徐彦伯桞同崔融岑羲徐堅撰録三十卷開元四年

兢與劉知機刋修成此書上之起嗣聖改元甲申臨

朝止長安四年甲辰傳位凢二十一年

   唐代宗實録四十卷

右唐令狐峘撰初詔峘撰録未成書貶官卒元和二

年子丕上之當時名臣如房琯不立傳直抗如顔眞

卿畧而不載時譏漏畧起寳應元年壬寅止大曆十

四年已未凢十七年

   唐順宗實録五卷

右唐韓愈撰起貞元二十一年乙酉正月止永貞元

年丙戌八月初愈撰録書禁中事為切直閹官不喜

訾其非實在文宗時詔路隋刋正隋建言衆議以刋

修非是李宗閔牛僧孺謂史官李漢蔣係皆愈之婿

不可參撰俾臣下筆臣謂不然且愈之所書非已自

出元和以來相循逮今漢等以嫌無害公誼請條其

甚謬誤者付史官刋定詔擿去元和永貞間數事為

失實餘不復改

   唐敬宗實録十卷

右唐李讓夷等撰起長慶四年甲辰即位止寳曆二

年丁未凢三嵗武宗㑹昌中詔史官陳商鄭亞同修

讓夷監修書成上之

   建康實録二十卷

右唐許嵩撰始自吳起漢興平元年終於陳末禎明

三年南朝六代四百年間君臣行事及土地山川城

池宫苑制置興壊用存古跡其有異事則注之以益

見聞建康者六朝所都地名也

   太祖實録五十卷

右皇朝李沆等撰起建隆元年庚申止開寳九年丙

子十月咸平中 眞宗以前録漏落詔錢若水王禹

偁李宗諤梁顥趙安仁重加刋修呂端監修端罷沆

代二年書成上之沆表云前録天造之始國姓之源

發揮無取削平諸國僭主偽臣頗亡事迹今之所正

率由典章又益諸臣傳一百四人

   太宗實録八十卷

右皇朝錢若水等撰起即位止至道三年丁酉三月

凢二十年至道三年詔若水柴成務宋庚吳渉楊億

同修咸平元年書成上之

   眞宗實録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王欽若等撰起藩邸止乾興元年壬戌二月

凢二十六年乾興元年詔李維晏殊孫奭宋綬陳堯

佐王舉正李淑同修馮拯監修拯卒欽若代天聖二

年書成上之

   仁宗實録二百卷

右皇朝韓琦等撰起藩邸盡嘉祐八年三月凢四十

二年

   英宗實録三十卷

右皇朝曾公亮等撰録起藩邸盡治平四年九月凢

四年

   神宗實録二百卷

右皇朝呂大防等撰起藩邸止元豐八年三月凢十

九年紹聖中言者謂元祐間呂大防提舉實録范祖

禹等編修刋落事跡變乱美實外應姦人詆誣之説

命蔡卞改修其後奏書以舊録為本用墨書添入者

用朱書其刪去者用黄抹已而將舊録焚毁宣和中

或得其本於禁中遂傳於民間號朱墨史云

   哲宗前實録一百卷後實録九十四卷

右蔡京等撰前録起藩邸盡元祐七年十二月後録

紹聖元年正月盡元符三年正月共十三年京之

意以 宣仁垂簾時政非出於上故分前後録蓋厚

誣也

   哲宗新實録一百五十卷

紹興四年三月壬子 太上皇帝顧謂宰臣朱勝非

等曰 神宗哲宗兩朝史録事實多誣非所以傳信

後世當重别修定著唐鑑范祖禹有子名冲者巳有

召命可促來令兼史事臣勝非奏曰 神宗史縁添

入王安石日録 哲宗史經蔡京蔡卞之手議論多

不公今䝉 聖諭命官刪定以昭彰 二帝盛美天

下甚幸十八日丙申新除宗正少卿兼直史舘范冲

辭免恩命臣勝非奏曰冲謂史舘專修 神宗哲宗

史録而其父祖禹元祐間任諫官後坐章疏議論責

死嶺表而 神宗實録又經祖禹之手今既重修則

凢出京卞之意及其增添者不無刪改儻使冲預其

事恐其黨未能厭服 上曰以私意増添不知當否

臣勝非曰皆非公論 上曰然則刪之何害紛紛浮

論不足䘏也臣勝非曰范冲不得不以此為辭今

聖斷不移冲亦安敢有請上復愀然謂勝非等曰此

事豈 朕敢私頃嵗 昭慈聖獻皇后誕辰因置酒

宮中從容語及前朝事 昭慈謂朕曰吾老矣幸相

聚於比他時身後吾復何患然有一事當為官家言

之吾逮事 宣仁聖烈皇后求之古今母后之賢未

見其比因姦臣快其私憤肆加誣謗有玷盛徳建炎

初雖嘗下詔辨明而史録所載未經刪改豈足傳信

後世吾意在天之靈不無望於官家也 朕每念及

此惕然於朝夕欲降一詔書明載 昭慈遺旨庶使

中外知 朕修史之本意臣勝非進曰 聖諭及此

天下幸甚臣仰惟 神宗哲宗兩朝實録巳上

太上皇帝聖意先定爰命宰臣悉令刪修故具載聖

語於篇末云

   元符庚辰以來詔㫖四卷

右皇朝汪藻編 徽宗即位後詔㫖未全

   濮安懿王申陳一卷

紀治平中封 濮安懿王時宰相奏狀及臺諫言章

   邵氏辯誣一卷

右皇朝邵伯溫撰辯蔡卞章悙邢恕誣罔 宣仁欲

廢哲宗立徐邸事

  雜史類

   汲冡周書十卷

右晋太康中汲郡與穆天子傳同得晋孔晁注蓋孔

子刪採之餘凢七十篇

   吳越春秋十二卷

右後漢趙曄撰吳起太伯盡夫差越起无余盡勾踐

内吳外越本末咸備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右唐李延壽撰延壽父太師嘗謂宋齊逮周隋分隔

南北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欲改正擬吳越

春秋編年未就而卒延壽後預修晋隋書因究悉舊

事更依馬遷論體總叙八代北起魏盡隋二百四十

二年南起宋盡陳百七十年為二史删煩補闕過本

史遠甚至今學者止觀其書沈約魏收等所撰皆不

行獨闕本志而隋書有之故隋書亦傳于世

   西京雜記二卷

右晋葛洪撰初序言洪家有劉子駿漢書百卷乃當

時欲撰史録事而未得締思無前後之次雜記而巳

後學者始甲乙壬癸為十卷以其書校班史殆全取

劉書耳所餘二萬許言乃抄撮之析二篇以禆漢書

之闕猶存甲乙裒次江左人或以為吳均依託為之

   五代新説二卷

右唐張洵古撰以梁陳北齊周隋君臣雜事分三十

門纂次

   南部煙花録一卷

右唐顔師古撰載隋煬帝時宮中袐事僧志徹得之

瓦官閣筍筆中一名大業拾遺記

   大業雜記十卷

右唐杜寳撰起隋仁壽四年煬帝嗣位止越王侗皇

太三年王世充降唐事

   貞觀政要十卷

右吳兢撰兢以唐之極治貞觀為最故採時政之可

備勸戒者上之於朝凢四十篇

   大唐新語十三卷

右唐劉肅撰輯唐故事起武徳止大曆分為二十類

   明皇雜録二卷

右唐鄭處誨撰記孝明時雜事别録一卷題補闕所

載十二事

   開元傳信記一卷

右唐鄭棨撰紀開元天寳傳聞之事故曰傳信

   國史補二卷

右唐李肇撰起開元長慶間事初劉餗記元魏迄唐

開元事名曰國朝傳記故肇續之

   幸蜀記三卷

右唐李匡文宋巨周宋居白撰初匡文記盡孝明崩

巨周止於歸長安叙事互有詳畧居白合二記以宋

為本折李為注取二序冠篇復掇遺事增廣焉

   次桞氏舊聞一卷

右唐李徳裕撰上元中史臣桞芳與髙力士同竄黔

中為芳言開元天寳年中事乃論次號問髙力士李

吉甫與芳子冕真元中俱為尚書郎嘗道力士之說

吉甫每為其子徳裕言嵗祀既久遺藁不傳但記十

七事後文宗訪力士事於徳裕徳裕編次上之多同

明皇雜録

   開成承詔録二卷

右唐李石撰石與鄭覃李固言相文宗録當時延英

奏對事開成乃其時年號

   大和辨謗畧三卷

右唐李徳裕撰先是唐次録周秦迄隋忠良罹䜛謗

事徳宗覽之不悦後憲宗以為善命令狐楚等廣之

成十卷至大和中文成上之

   兩朝獻替記三卷

右唐李徳裕撰徳裕相文宗武宗録當時奏對論議

   開元升平源記一卷

右唐吳兢載姚崇以十事要明皇

   金鑾密記一卷

右唐韓偓撰天復中爲翰林學士從昭宗西幸梁祖

以兵圍鳯翔偓每與謀議因密記之及所聞見事止

復京師偓貶云

   松䆫録一卷

右唐韋叡撰記唐故事

   元和朋黨録一卷

右唐馬永易記牛李朋黨始末自牛僧孺試賢良迄

令狐綯去位

   中朝故事二卷

右偽唐尉遲偓撰記唐懿昭哀三朝故事故曰中朝

   入洛記一卷

右蜀王仁裕隨王衍降入洛陽記徃返途中事并其

所著詩賦

   南部新書五卷

右皇朝錢希白撰記唐故事

   建隆遺事一卷

右皇朝王禹偁記 太祖事十按 太祖開寳九年

十月癸丑崩于萬嵗殿先是趙普以六年罷為河陽

節度使盧多遜至太平興國元年始除平章事

太祖崩時宰臣盖薛居正沈倫也今此云 上將晏

駕前一日召宰相趙普盧多遜入宮其繆甚矣世多

以其所記為然恐不足信也

   祖宗獨斷一卷

右皇朝陸經記 祖宗獨断凢十事

   聖宗掇遺一卷

右皇朝余靖撰記國初至 仁宗君臣美事以備史闕

   三朝政録二十卷

右皇朝富弼上言欲選官置局將 三朝典故編成

一書即命王洙余靖孫甫歐陽修編修分别事類成

九十六門

   溫公紀聞五卷

右皇朝司馬光撰記賔客所談 祖宗及當時雜事

   筆録一卷

右皇朝王曾撰皆 國朝雜事

   晋公談録三卷

右皇朝丁謂撰多本朝事每章之首皆稱晋公言不

知何人為潤益初董識志彦得之於洪州潘延之家

延之晋公甥疑延之所為

   嘉祐時政記一卷

右吳奎趙槩歐陽脩記立 英宗事并賈易論韓琦

定策疏

   富公語録一卷

右皇朝富弼使虜時所録

   曽相手記三卷

右紹聖初元祐黨禍起曾布知公論所在故對上之

語多持兩端又輙增損以著此書云

   隆平集二十卷

右皇朝曾鞏撰記 五朝君臣事蹟

   建炎日曆五卷

右皇朝汪伯彦撰記𠝹太上皇帝登極時事

   五代史闕文一卷

右皇朝王禹偁撰録五代史筆避嫌漏畧者以備闕

文凢一十七事

   英宗朝諸臣傳三卷

右不知何人於 英廟實録中摘出凢四十二人

   邵氏聞見録二十卷

右皇朝邵伯溫子文撰記國朝雜事迄紹興之初序

言早以其父之故親接前輩得前言徃行為多類之

成書其父雍也

   金人背盟録一卷

右皇朝汪藻編記金人叛契丹迄於宣和乙巳犯京

城多採北遼遺事

   圍城雜録一卷

右皇朝王養正録靖康末女眞再犯都城事

   順昌録一卷

紹興十年劉錡破女眞于順昌城下其徒紀其功云

   紹運圖一卷

右未詳何人所撰自伏羲迄 皇朝神廟五徳之傳

及紀事皆著于篇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第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