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生产潜力蕴藏在群众之中
最大的生产潜力蕴藏在群众之中
——鞍钢东鞍山铁矿挖掘生产潜力的调查 |
|
鞍山钢铁公司东鞍山铁矿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综合性矿山,包括采矿、选矿、烧结三个主要生产部门,是鞍钢的重要原料基地之一。
最近两年多来,这个矿的工人群众,在矿革委会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的指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生产潜力,在没有向国家要设备和增加人员的情况下,使生产大幅度上升,为鞍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炼铁原料。一九六九年和一九七○年,这个矿的铁矿石产量平均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九六六年增长近百分之三十,其中一九七○年的产量比一九六六年猛增三分之一以上。铁精矿、烧结矿也有相应的增长。全矿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设备作业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都创造了建矿以来最好的成绩。今年第一季度,虽然连续两次遭受大风雪袭击,产量仍然超过了历史上同时期的最高水平。
东鞍山铁矿连续两年多生产大幅度上升的事实生动地说明:最大的生产潜力蕴藏在群众之中。只要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就能挖掘出巨大的生产潜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
狠批修正主义路线,扫清思想障碍
编辑东鞍山铁矿广大革命群众把挖掘生产潜力,作为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实际行动。两年多来,他们在挖掘生产潜力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激烈的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第一次是在一九六九年初,正当全矿工人满怀革命豪情,准备挖掘潜力、增加生产,迎接党的“九大”的时候,有人提出了“大矿潜力难挖”的论调。他们认为这个矿规模大,设备洋,资格老,改造起来困难多,有潜力也不容易挖出来。针对这种论调,矿革委会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等教导,认识到所谓“大矿潜力难挖”的论调,实质上是受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的影响,是一种无所作为的论点。持这种论点的人,只看到物,没有看到这个矿山拥有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和朝气蓬勃的青年工人,他们当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只要把他们充分发动起来,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矿革委会立即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狠批“爬行主义”、“洋奴哲学”,大大激发了工人群众为革命挖掘矿山潜力的雄心壮志。这一年,全矿为国家生产的铁矿石超过一九六八年百分之五十以上,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生产纪录。
第二次是在一九七○年初,有人认为一九六九年铁矿石产量大幅度上升,潜力已经挖尽,再要增产就难了。大多数工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举出选矿车间为例。这个车间在过去五年中,对球磨机进行过五次革新,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百分之七十。当时,也有人认为,球磨机的“骨髓油”都榨尽了,该从别处打主意了。但是,磨矿工人不听这一套,又在一九七○年初成功地进行了第六次革新,使生产效率又提高四分之一。大家还摆出类似的其他一些事实,狠批了“潜力挖尽”的保守思想,提高了觉悟,决心继续挖掘生产潜力,为鞍钢提供更多铁矿石。
事隔不久,到一九七○年六月,又发生了第三次的斗争。这时由于生产需要,鞍钢要求这个矿再增加矿石产量。于是,又有人提出:负荷已满,生产到顶,再要增产,就得增加设备了,并且开出了要求国家增加穿孔机、电铲、翻斗车等六十多台大型设备的清单。到底是伸手向上还是自己动手挖潜力,矿革委会引导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工人们在讨论中,批判了伸手向上的错误思想,决心自己动手制造新设备和改造旧设备。结果,这一年没有要国家调拨一台新设备,产量却大大超过了原计划。
前后三次斗争说明,必须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及时扫除思想上的障碍,才能把挖掘潜力的工作一步一步引向深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把挖掘潜力的立足点放在群众力量的基础上
编辑东鞍山铁矿两年多来在大挖生产潜力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立足点放在群众力量的基础上。他们放手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许多奇迹。
被称为生产“龙头”的穿孔工序,是这个矿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多年来,一直扯着采运、选矿和烧结的“后腿”。过去,在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影响下,这个矿曾经几次请“专家”上山,都没有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去年,矿领导班子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放手发动群众,批判“专家治矿”、“物质刺激”等修正主义黑货,调动了广大工人群策群力攻克难关的积极性。经过工人群众的努力,去年穿孔机的效率比一九六九年提高了百分之六十五,改变了穿孔工序的落后面貌,促进了采运、选矿和烧结等环节生产的发展。
穿孔工序过关,使许多领导干部看到了群众运动的威力。于是各级领导成员纷纷扛着行李来到基层单位,深入群众之中,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过去,载运铁矿石的翻斗车较大的修理都要靠外单位,时间长,费用高。有的老工人建议:“自己动手修车,向时间要潜力”。矿革委会坚决支持了老工人们的倡议。他们把三十多个老工人组织起来,土法上马,造出了电吊车、百吨压力机等二十多件土设备,先后修复了一百八十九台翻斗车,每一台检修时间比外单位缩短三分之二,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修车费。
接着,矿革委会又把群众力量进一步组织起来,围绕一个车间、一个工段难以解决的一些重大关键项目,组织“会战”,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技术革新是挖掘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编辑东鞍山铁矿从实践中体会到,开展技术革新是挖掘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两年多来,这个矿从矿级领导到车间、工段都组织了以工人为主体,有技术人员、干部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对全矿百分之八十的主体设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和改造,提高了生产能力。
这个矿认为,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技术革新,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这是在挖掘生产潜力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矿的一些设备落后了,因此,有些人曾经主张把落后的设备来个“连锅端”。矿革委会认为,这种思想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他们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改造现有设备的信心。在改造旧设备的同时,这个矿还紧密结合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动群众,土法上马,自己制造出了简单适用的卸车机、检修电路车、大型压力机、吊车等一百五十多台设备,补充了现有设备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生产。
在技术革新过程中,这个矿坚持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他们对一些较重大的技术革新项目,坚持先试验,取得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做到搞成一项,推广一项。烧结车间有人提出改造烧结机机尾,增产烧结矿。这个建议从理论上看是合理的,但他们仍然坚持首先在一号烧结机上进行试验,边试验,边研究,经过三次改进获得成功,然后再在全部烧结机上进行推广。去年,烧结车间单是这一项技术革新,就为国家增产了十万吨烧结矿,还节省了七个劳动力。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