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月汀集
卷六
作者:尹根壽
1773年
卷七

碑銘 编辑

贈吏曹參判趙公、一軍殉義碑 编辑

嗚呼!此贈參判趙公殉節地,而麾下同死士葬其體魄之所也。萬曆壬辰,難猝起,犯我境,我軍所在輒崩潰,無敢嬰其鋒者。遂乘勝長驅,直渡漢水,三京俱不守,乘輿西遷,絶無勤王者。公時在沃川村舍,獨投袂而起,沫血移檄,召募義旅。巡察及守土者競沮撓之,公乃與同志門生全承業金節等馳往湖右,則前參奉李光輪及士子申蘭秀張德蓋高擎宇盧應晫等慕公義爭來會。遂募兵與糧,或造戰械,以七月四日,建旗鼓于公州而提衡,其師凡千有六百。

是時賊方據淸州,而防禦使李沃軍潰。公進兵淸州,以八月一日,直搗城西門外,與僧將靈圭連陣。公親冒矢石竟日督戰,賊大衄,遂焚其屍宵熸,自是湖左諸屯之賊亦遁。公方簡輕銳,直趨行朝,行至溫陽,而之據錦山者復猖獗,將侵軼兩湖。巡察介公同義者,請見公議討賊。幕佐亦多謂:「國家疆域盡爲賊據,只兩湖不中兵,意者天其默相我,以開中興乎!今棄而西上,是無兩湖。必先剪,絶賊之議後者,然後北行勤王未晩也。」公乃還公州,與巡察議,又相迕。蓋起兵之初,公移書責其擁兵自衛、無意勤王,而抑忠臣、義士之氣。巡察嗛之,至是文移列邑,凡應募在公麾下者,囚繫其父母妻子,且下令官軍,使不相應援。麾下兵旣集而還散,只有七百義士願從公死生者而已。

將以八月十六日,移兵向,有一別將力言:「賊懲乙卯湖南之敗,今之據者特精銳,數亦數萬,奈何以烏合衆當之?宜按兵觀勢,且俟朝家命令也。」公泣誓「君父安在,敢言利鈍?主辱臣死,吾知一死而已」,遂與靈圭聯兵而進。曾與湖南巡察權慄約以十八日齊擧夾攻,巡察馳書改期,未到公已抵錦郡之十里地,以待南師。賊詗而逆之,乘我未陣,分其衆爲三,迭出薄我。公乃下令軍中:「今日只有一死,死生進退,毋愧義字。」士皆唯命莫敢違。力戰良久,賊三北僅能軍,而我兵已矢盡,賊遂闌入。帳下士挽公請跳,公笑曰:「丈夫死耳,不可臨難而苟活也。」遂援桴督戰益急。士爭趨死,至張空拳相搏,而猶不離次,竟與公俱死,卒無偸生幸免者。賊死亦相當,勢遂挫,收餘兵還陣,哭聲雷震,運其屍三日猶不盡,乃積而焚之。賊遂與茂朱屯賊皆遁,以故湖西得全而國家賴以有今日,則公雖敗歿,其蔽遮沮遏之功,爲如何哉?

公起兵凡數月,未嘗用斧質鞭笞,而士皆用命,所至肅然整而無擾。聞公擧義,遠近趨募,雖被當事者力沮,妻孥繫獄,而亦有愛悅公不忍捨去者。及聞其敗,巷哭相聞。陣亡之家,不致私怨而惟以公死爲悲;後而不死者,不以得免爲幸而但以疇依爲恨。湖右人下逮賤隷皆食素,公德之感人深者可見已。事聞,當宁爲震悼,特贈吏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春秋館事,錄其子完堵泰陵參奉,月廩其家。嗚呼!此可以觀君臣矣。

噫!士方居平大言,及臨小利害,畏避前却者多矣。若公者,前日抗章言事,屢請朱游之劍,直聲振一時,里居退處,而聞難卽奮,首先揭義。雖成敗在天,而矢身以殉,其視嚮所論說,有如執券而讐,要以自靖於心。且國家無文吏臨陳責,而公又時無官守,徒以義起。按兵觀勢,以俟朝命,如或者之云,誰曰不可?而乃提單師抗勍敵,死之而靡悔,豈不烈烈男子哉?

公當辛卯使之來,輒上章請斬其使,以告天朝。其凜色毅辭,直與日月爭光,胡邦衡封事之後,乃見公一疏。而又於天文特精,一日東南有聲如巨雷,公泣謂:「此乃天鼓,衆今必渡海矣。」其言果驗,日亦不爽,公非異人而何哉?至斥逆賊姓者疏中,比之羿,其後言若燭照龜卜,此則國人之所傳誦者也。其他事行卓絶震耀,誠不可以莫之傳,而今最其死節一事,則有未暇及者云。公之八代祖諱天柱紅巾賊之亂,再捷於博州,而兵敗效節於安州。公嘗慷慨擊節,追慕而喜道之,今竟克肖,亦異矣哉。

公諱,字汝式重峯其號,丁卯文科。家貧甚,妻子不免飢寒,而奉母甘毳未嘗乏。躬耕以給,而暇則輒對聖賢書,伊吾不絶,非古所謂朝耕夜讀者耶?誦說倫義,必期見之行事,晢於死生,素定於心。故倉卒之際,能卓然自樹立如此,可敬也夫。行朝聞公起兵,賜敎書,拜奉常僉正,而公亦不及見。師敗翌日,公弟冒死入戰所,則公死于旗下,而將士皆死其側。範乃負公屍歸沃川,至四日而殯,顔色若生,怒氣勃勃,張目掀髥,人不覺其死已久也。

至於從公陣亡七百,蓋皆慕公之烈,得之見聞而激勸者,而捐軀恐後,擧一軍盡作忠義之鬼而不辭。非特用兵以來他軍之所未有,徵諸往牒,亦罕聞矣。又就其尤較著者,則參奉李光輪仲任孝友天植,慷慨有節槪,募鄕兵數百,實贊公終始,竟與公同死,褒贈司憲府執義。奉事任廷式賦性樸直,且有弓、馬才,將斥候在陣外,望見勢急,策馬突進,挌殺數而死。士人金節首從義旅,戰功居多。李勵乃故首相之孫也,好學篤行,世其家風,聞公起兵,仗義從之,俱歿於陣。又有萬戶邊繼溫、縣監楊應春、奉事郭自防、武人金巘金仁男李養立鄭元福姜忠恕姜仁恕朴鳳瑞金希哲李仁賢黃三讓朴春年韓琦朴贊皆以偏裨,或先登摧堅,或殺賊過當,勇烈焯人耳目者也。士人朴士振金善復卜應吉申慶一徐應時尹汝翼金聲遠朴渾趙敬男全忠男高明遠姜夢祖俱以或文或行聞,生遊公門而戰同公死者也。公之子完基狀貌魁偉,性度邁倫,及敗,故華其冠服,蘄代公死,賊認爲主將而矺其屍。

賊旣退,公之門徒朴廷亮全承業卽往收七百義骨,聚作一塜。廷亮奇士,力行古誼,承業端雅,通經飭行,適自幕下受任出外,不與於難,嘗倡立樂石以示永永,不幸相繼病歿。其同門閔昱,嗜義士也,惜其齎志未就,續而經紀之,與湖西人士及錦山耆老議以克合,方伯守宰亦助以贖鍰。石旣具,而進士宋邦祚來謂余:「知參判心事者若而人,而皆不在世,敢以屬之子。」余獲習參判,當其死事之初,余在行朝,聞而特悲之,相望千里,無因一酹於就義地,以償夙心。今乃屬事比辭,得相玆役,寧敢以不文辭?但衰落之餘,其何以張大其事,慰七百忠魂於九原,而使之瞑目也哉?噫嘻,傷乎傷乎!旣紀之而係以詩,其辭曰:

臣有大綱,授命酬分,志士所程。

利害奪之,允蹈者鮮,臨難乃明。

侃侃趙公,學期實踐,含忠履貞。

昔歲龍蛇,運屬陽九,島夷構兵。

金湯失險,莫敢儲胥,直抵漢京

鑾輅西遷,公泣其血,義重身輕。

振袂一呼,義旅齊奮,如響赴聲。

慷慨枕戈,誓無留陣,覆賊于

兇焰孔熾,盤據錦溪,孰翦奔鯨?

公激我師,滅此朝食,直前敢攖。

血戰逾時,矢盡途窮,桴鼓猶鳴。

殺賊過當,以報主恩,雖敗亦贏。

殉君胡避,從帥胡恫,烈哉一營。

事聞行朝,褒忠錫秩,特軫宸情。

人亦有云,有碎而完,有殞而榮。

競毁其魄,實全其天,其神上征。

騰氣奔音,爲雷爲霆,殷殷轟轟。

掃彼攙搶,以扞南紀,疆埸載寧。

陣雲莽蒼,野鳥哀吟,毅魄同坑。

西臺凌雲,震岳在傍,竝表厥塋。

有來千秋,讀此豐碑,其人若生。

參議高公神道碑銘幷序 编辑

蓋歲萬曆之壬辰,國有難,參議高公以死難著大節,旣十餘年,而神道之文未有托也。一日公之孤用厚謁余而請曰:「先人獲與公兄弟遊,而死事顚末,公所明知。敢徼惠一言,以爲不朽計。」且申以母夫人之命。嗟夫!語公事行而泫然悲不已也。余雖不文,安敢辭?

賊之大擧來犯也,公里居光州之村舍,聞我軍每戰輒北,鳥嶺失險,而湖南之任巡察者未有捍衛王室之意,公獨與子從厚因厚謀擧義。旣而又聞乘輿西幸,都城不守,公日夜哭失聲。巡察領勤王兵到錦江,聞京師已陷,倉皇罷陣,一道人心洶懼。公貽書巡察,責以後效,言多剴切,而不見省。公慟邦家傾覆,與羅州人前府使金千鎰共圖興復,竿尺往復,公首決倡義計。五月戊子,會于潭陽府玉果人學諭柳彭老等推公爲盟主。公非素閑軍旅,而慨然登壇,不以老病爲解。因傳檄道內,應募者日集。

六月己亥,公出師潭陽。時三路之師潰於龍仁兩湖益搖,獨倚公爲重。公自全州整旅北上,次礪山,手草檄文,遞告諸道,以達關西。公將向尼山,聞賊自黃澗錦山,而郡守敗死,賊勢猖獗。麾下士爭欲還救本道,公亦然之。七月庚申,公遂移兵珍山。將擊錦山之賊,銳士就募者愈衆,軍聲益振。丙寅,遂部分將士入錦山,與防禦使郭嶸爲左右翼。公先遣精騎數百,直趨賊巢,爲賊所乘而退。公鳴鼓督戰,士皆殊死戰,還蹙賊兵于土城,焚城外館舍,又以礮延爇城內,聲勢甚壯。賊冒死突出,義軍四面攻圍,賊多死傷不敢出。會日暮,官軍又不肯助戰,土城厚完,不可猝拔,乃退師還陣。是夕防禦使遣人,約以明日合戰。公之長子從厚言于公曰:「今日我軍得利,持此勝勢,全軍而返,可相機更出以困賊。與賊對壘野宿,或虞夜驚。」公曰:「爾以父子之情,畏我死乎?吾爲國一死,職耳。」是夜賊果謀犯,竊出設伏,爲邏卒所覺。

翌日丁卯,公與防禦使進兵,公去賊五里許止陣,與防禦陣相望。公遣八百餘騎,挑戰未合,賊空壁而出,先犯官軍,防禦管下將金成憲策馬先遁。賊薄光州興德兩陣,防禦陣望風而潰。公爲獨當之計,令士皆持滿以待。人忽急呼曰:「防禦陣潰矣。」義軍因而崩潰。公嘗曰:「吾則不閑騎馬,不幸戰敗,惟有一死耳。」至是左右請騎馬而跳。公曰:「吾豈苟免者哉?」公之麾下扶公上馬,公旋墜馬馬逸。公之麾下儒生安瑛下馬授公,徒步從之。公之從事柳彭老,馬健先出,問其僕曰:「大將脫乎?」曰:「未也。」彭老遽策馬還入,從公於亂兵中。公顧曰:「吾必不免,爾可馳出。」彭老曰:「吾豈忍棄大將求活?」賊鋒遂及,公竟死之,彭老自以身捍蔽公死之,安瑛亦死之。公之次子因厚率礪武士,在前列,出入矢石,及軍潰,下馬整其部伍,在陣死之。近縣士民聞公敗,老少荷擔顚頓,曰:「吾屬死矣。」哭聲震野。軍潰,士卒不知公存亡,稍稍來集,及聞公不幸,皆號泣而散。南中士民,識與不識,皆相弔痛惜之。

公以白首書生,當板蕩之日,仗義而起,爲兩湖倡。雖愚夫、悍卒逃匿林藪者,皆聞風爭赴,旬月之間,義旅至數千人。蓋公之義色,發於至誠,有可感動故也。公於壬辰春夏,仰觀天象,語一家人曰:「今年將星不佳,將必不利。」又曰:「吾今歲有橫厄。」然則公固晢於死生,而擧義之日,已決捐軀之計矣。及討賊,與女壻朴橚書,托以家累,公之自處,蓋素定也。當賊之屯據錦山也,文武握兵之將逗撓岐路,而獨公不計事之利鈍,親蹈虎穴,與賊血戰,亡身殉國。雖未能奏捷成功,而公歿之後,視公進死攻賊者繼起。故賊雖屢勝,死傷亦過半,捲甲宵遁,則國家之保有湖南以爲他日恢復之地者,其功有所歸矣。參贊成公在行朝,極言「公忠烈,大有勞於王室」,蓋有見于此也。公之體魄,潛瘞錦山山中,賊兵阻絶,不能卽收。八月某甲,遺孤從厚等乞義兵、僧,取出公屍。凡四十餘日,乃始就斂,累經暑雨,而神色如生,見者咸異之。奉還故丘,百姓噓唏嗟悼,或至奔走號泣。

大駕在龍灣之日,上聞公擧義而來,動容嘉悅,授公工曹參議、知製敎、兼招討使,賜書勞之,書中有「節制列邑,策應調度,恢復都城」之語。時工曹佐郞梁山璹自行在南還,上面諭曰:「歸語高敬命金千鎰。願爾等及時恢復,俾予得見爾等面目有日也。」爵命未至,公已沒矣。十月庚寅,葬于和順縣黑土坪之原。葬之翌日,風雪交作,長虹起於墓左,橫跨塋域,竟數十里,光彩異常,逾日不滅。人以爲忠憤所感。後以卜地不祥詳,某年月日,改葬于某邑某地某坐之原。當公死事之聞也,上震悼,命贈資憲大夫、禮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成均館事。公之歿也,巡察因前嗛,至以「乘暗行師,軍潰而死」,誣公於馳啓中。厥後李廷馣繼爲巡察,褒公死事之狀,則曰「高某首擧義兵,倡義勤王,身犯賊鋒,與賊血戰,不幸軍敗,父子俱死」者,始得其實云。乙未夏,命有司棹楔門閭。辛丑秋,因門生前監察朴之孝等疏,特命建專祠光州,賜額褒忠,遣官致祭,仍春秋祭祀世世勿絶。嗚呼!此可以觀君臣矣。

公諱敬命,字而順,系出耽羅,其先世賜貫長興,遂爲長興人。贈通訓大夫、通禮院左通禮、行忠佐衛副司直諱尙志、贈通政大夫、工曹參議諱自儉、贈嘉善大夫、禮曹參判、兼同知春秋館事、行承議郞、刑曹佐郞、兼春秋館記事官諱雲,卽公之高、曾祖及祖考也。考諱孟英,官至通政大夫、司諫院大司諫,而娶南平徐氏,成均進士之女,以嘉靖癸巳十一月三十日戊辰生公。

公自髫年,儼若成人。參贊白公仁傑一見稱重,知公爲遠器。公少穎異,於書讀數遍輒成誦。未冠,遊學京師,業日就。一時鉅儒皆慕與交,名譽藹蔚。壬子中進士一等。戊午夏,恭憲王試士,公居首,賜直赴殿試。是歲殿試,又擢甲科第一,初拜成均館典籍,俄移戶曹佐郞。己未春,拜世子侍講院司書。庚申春,遷司諫院正言。夏,遞授刑曹佐郞,移拜兵曹佐郞、知製敎,自是常帶三字銜,尋賜暇讀書于湖堂。辛酉春,拜司諫院獻納。夏,拜弘文館修撰,尋遷獻納,轉司憲府持平。秋,授弘文館副修撰。奉使關西,其還也,命寫進沿路所製詩。冬,陞副校理。壬戌春,移病遞授典籍。夏,拜修撰,又陞副校理。嘗下名畫六十二幅,命公賦詩寫進,特寵賜以褒之。公以能詩方有聲,而顧於名利泊如,每朝退,劌意竹素以竟日,未嘗造請諸公間。癸亥春,序陞校理。秋,左遷典籍,補蔚山郡守,未赴,罷還鄕里。唯探賾墳典,或遊覽山水以自娛,不見其擯斥之容。家食者十九年。

萬曆辛巳,始起廢拜靈巖郡守。時國家奏辨璿系之誣,使臣金公繼輝請以公爲書狀官,以成均館直講、兼司憲府持平,朝京師。壬午春,復除瑞山郡守。秋,翰林編修黃洪憲、給事中王敬民來頒詔,遠接使李公,以公有華國才,尉薦從事官,拜宗簿寺僉正。有浮躁而薄有詞藻者,迫欲代公從事,嗾言官論之。李公又極陳公才於朝,其論遂寢。由宗簿遷司贍寺僉正。李公素不識公,一見便敬重,開心無間。其與華使唱酬,用公詩最多。癸未春,拜漢城府庶尹,尋爲韓山郡守。冬,以有文翰事,拜公爲禮曹正郞。公辭不就,徑還鄕家。甲申夏,歷拜宗簿、司僕僉正。冬,拜司藝。

乙酉春,上以公文章不宜沈下僚,遂超三階,拜軍資監正。時有不悅者,公辭疾不至。夏,補淳昌郡守。戊子,坐罷。庚寅,拜司贍寺正。大臣於榻前,薦公文章,拜承文院判校、知製敎、兼春秋館編修官。時宰執咸惜,公議欲推輓。公斂退,於時事默然,似不能言者。秋,陞通政階,拜東萊府使。府濱海,奴之所館留,貨物流聚,客商走集,無名之稅,沒入之貲,未易數計。而公廉白自持,一塵不染,吏民胥悅。辛卯春,錄光國原從功,公亦與焉。夏,坐罷入京。言者方論鄭左相,或有指公爲鄭公所薦者。公匹馬還鄕,翌年壬辰而難作矣。

公嘗自號霽峯,又稱苔軒,亦曰苔槎。公風姿英偉,識量宏深,嚴重有威,悃愊無華。喜慍不見於色,其於屈伸榮辱,處之裕如。至其臨事,又不爲苟且擇利害計,對人未嘗詡詡強笑語,而中心樂易也。平居不言人短,子姪或語及,公輒鐫責。當官簡潔平易,不以察察爲能,而常有去後之思。及其家居,妻子至稱貸於人,而公晏然不以介懷。友愛甚篤,家故所遺臧獲、田畝,悉讓其弟,而自取羸老、荒廢者。他無玩好,惟畜書史數千卷,每手一編,卽不以寢食廢。凡三敎、九流之書,皆所精究,而明於象數。爲文章,尤長於詩,不事雕琢,而俊逸不羣。有集五卷,一世論文之士,無不誦其詞而重其名。屢典郡府,家無偫餘之財,身歿之日,賴鄕隣之助,乃克襄事。雖行藏坎坷,祿位不彰,而爲當世所艶稱。然世之知公者,乃其文章才藻之美,若其恬於勢利,秉心誠實,淸苦自礪之節,憂國惓惓之忠,則未必盡知之也。

公配貞夫人蔚山金氏,弘文館副提學百鈞之女。有丈夫子六、女子二。長卽從厚,丁丑文科,曾任臨陂縣令。自喪次起兵,誓復父讐,轉戰嶺外,晉州城陷,投江而死,贈承政院都承旨。次卽因厚,己丑文科,授權知成均館學諭,隨公同死於陣,贈禮曹參議。次曰遵厚,未娶而夭。次曰循厚,辛卯進士,以公死事推恩,特授司憲府監察。次曰由厚,因哀致疾,服闋逾年而沒。季卽用厚,擢乙巳進士第一名。女長適光州士人朴橚。季適靈光士人盧尙龍,丁酉之亂,罵賊不屈,伏劍而死。孫男七,傅立傅言從厚出;傅霖傅川傅楫傅良因厚出;傅哲循厚出。傅川,中乙巳進士。噫!公之二子、一女皆臨難捐生,是何忠孝義烈之萃於一家也?雖其天稟之過人,而得之擩染訓成者深矣。

槪公生平,則妙齡擢殿元步瀛洲,儲養東湖,樹頤頦操觚翰,俊聲蔚然,則一時固以文人目之矣。及其懷章補郡,低徊外服,所至以潔廉奉職,平恕得吏民心,則卽古所稱循良其人也。國有兵禍,蛇豕荐食,按臣退縮,武將奔潰。而乃以還里之儒臣,非有封疆城守之責,而提孤軍抗勍賊,奮弱批堅,誓以報國。旣不效矣,則以身殉之,父子俱焉,比他死節者爲烈。世之日訾薄文人鮮實用者,蓋至此而無復措其說矣。公非一世之全人乎?記家兄議政公與公定交,俱在未冠,余齒又少,而得以雁行隨焉。其時公丰采渙發,氷玉輝映,神仙中人也。追而思之,夢想森然,五十年猶浹日也。少而景慕,願趨下風,迨老大而嚮往之心不衰。公今已矣,而余乃後死,屬此樹石之日,得相其役,無亦有數存乎其間者耶?噫嘻其悲矣。旣因用厚手錄之狀,敍其略而係之銘。銘曰:

壯元死國,古有文山

惟公代興,寔伯仲間。

人亦有云,不愧科名。

文冠多士,節則忘生。

灑泣國難,孤軍抗勁。

毁魄全天,父子駢命。

死而不死,其神烈烈。

目不可瞑,誓見賊滅。

旌忠錫秩,以慰遺魂。

公在九京,再拜湛恩。

公深於詩,炳琅千篇。

掉鞅詞林,作者推先。

文苑忠義,合爲一傳。

在古鮮覯,於公乃見。

新阡鬱然,大庇象賢。

有來千年,精光燭天。

贈吏曹判書、行顯陵參奉金公墓碣銘 编辑

昔在恭僖朝,諸賢彙進,將興太平之治。于時金公以經行超授掌令,旋擢薦擧科第一名,陞通政大夫、成均館大司成、兼經筵參贊官。旣而不幸爲奸人所構,與一時善類俱遷謫,大成公自謫所竟不免雉經,世所謂己卯之禍者是也。大成娶宗室贈永新君之女,有五子,皆以馴行世其家,公於次爲第四。公諱德懋,字思叔

八歲遭家禍,常塊處不出入不言笑,且不與羣兒嬉,一家謂之癡兒。年十六始學文字,十九魁四學課試,始知名於世。遂益自奮礪,恒下帷讀,探索要眇,多所自得。且力治博士業,期以一第悅親,屢上卒不中。嘉靖庚申,以薦拜顯陵參奉。翌年辛酉,始中生員小科,未足以盡公才也。

公篤於孝友,內行淳至,與二兄二妹同居奉母,極其愉婉,門庭之內,和氣可掬。內明外寬,樂易多恕,喜慍不槪於心,居平未嘗有疾言遽色。家徒四壁立,嘗晏如也,曰:「何敢厭貧?貧亦可樂。」恬於財利,妻父母旣沒,妻兄尹公希慶邀公析箸,公醉臥一不省見。尹公笑而獨成其券,一門皆稱人所不能及云。公生以正德壬申十一月十三日,乃先母夫人,以嘉靖丙寅三月初二日卒,得年五十五。以其年四月某日,葬于楊州禿音里艮坐原先塋側。公之待族隣,一以敦睦,雖疏族,亦知愛悅公,而隣里無老少咸服公。及其沒也,遠近嗟惜,陵卒多悲號者。公行旣孚于族黨,卽官一命,而於其所居官,德之感人又如此,可敬也。

金氏系出淸風高麗淸虜將軍仲源之後。有諱,通訓大夫、奉常寺正,生生員諱叔弼叔弼卽大成公之考也。大成後追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同知經筵、春秋館、成均館事。公之配坡平尹氏,忠義衛之女也。婉嫕有女操,拮据佐公貧。其生以嘉靖壬午十月初八日,後公二十三年,以萬曆戊子十月初四日卒,得年六十七。己丑二月初二日,祔葬公墓。有丈夫子三、女子一。長曰,文科,選入玉堂,一時寮寀皆至卿相,而猶在郞潛。然人皆曰:「無愧賢者之後。」今爲通禮院左通禮。仲曰,季曰,女適參奉李應說生男興祥積城縣監。興祥生三男二女,長,次,餘幼。生一男一女,男曰興進,女適士人白信民生三男二女,長興運,次興戩,女長適李仁瑊,餘幼。參奉生三男二女,長李尙規武科縣監,次李尙矩李尙準,女長適士人宋溟,餘幼。通禮參扈聖以下三功臣原從一等,贈公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知義禁府事,公配尹氏贈貞夫人云。

余少也,請業于公之伯兄頤眞先生德秀許,頤眞旣沒,又從公卒業四子,至今口讀外稍有所見者,固得之公者也。抑公之兄弟,卽古所稱「仁心爲質」、「實過其名」者非耶?旣老且死,念無以發公兄弟之潛德,恒懼懿行不傳於後,通禮君今以公之碣文見屬,又安敢辭?謹掇其槪而系以銘。銘曰:

於惟我公,生長禮門,飭躬自守。

行著家庭,美質天植,豈待矯揉。

輔以學問,奫論誼淵,富厥抱負。

公車蔚然,而靳一第,如璞未剖。

晩被尉薦,官僅一命,百僚之後。

公兄有三,德比元方,自相師友。

芝根醴源,推厥所自,實惟祭酒。

胡德之隆,未爲世用,又奪其壽。

賢胤登朝,貤恩贈秩,進長吏部。

遺阡濱江,有媛從之,土沃而厚。

君子之藏,過者所式,勿替永久。

慶州府尹李公墓碣銘 编辑

府尹李公旣卒之明年,長君判書居守松都,將行謂余曰:「亡弟葬矣,而墓道未克表石具矣。願籍子之一言以重。」旣而公之家又申判書之命。余雖於公後生乎,獲習伯仲間也久,義有不得終辭者。

按狀,公諱,字季膺。其先永川著姓,有諱釋之,見籙將訖,以寶文閣提學,棄官退隱于龍仁縣南谷,遂號之南谷先生牧隱李文靖有詩若序,艶稱之,卽公七世祖也。三傳而爲右司諫大夫宗儉,寔公高祖。曾祖藍浦縣監仲浩,贈承政院左承旨。祖考繕工奉事龜孫,贈戶曹參判。顯考順曾以儀曹郞,出守益山郡,後贈吏曹判書。妣贈貞夫人善山金氏孝長之女,以嘉靖壬午歲十一月癸丑生公。

公少礪博士業,中己酉生員,遂擢乙卯文科。被揀承文院,薦補藝文檢閱。以銀臺注書,轉春坊說書,陞遷春、夏二官佐郞,自是名位日起。四入諫垣,爲正言、獻納;一秉風憲,爲持平,其初陞獻納則特命也。於春坊,又除司書、文學。選入玉堂,三拜修撰,一拜校理。自校理引疾乞外,得博川郡。是後知府者再,昌原順天;出牧者再,晉州尙州。其爲尙州也,以高第褒加通政階。移牧公州,又尹慶州府。入爲掌隸院判決事,訟師得所平亭,前後凡五拜是職。遞授僉知中樞,又牧忠州,歷度支參議。以五衛將,萬曆丙戌十一月丁巳,病谻卒,得年六十有五。事聞,賜賻又遣禮官賜祭。卜以丁亥二月庚申,葬于楊州神穴里坤坐之原,從先兆也。

公不逮事二親,奉先備至,與判書公友愛尤篤,被服食飮同之者五十年如一日。毋論里閈所起敬,卽薦紳大夫稔聞而樂道之者,此其實行云。涖歷多會府,衽席其民而植培之,婁以治辦稱,或至樹碑以揭遺愛云。內子貞夫人李氏,系出完山,部將李萱之女,有女操而不育。萬曆己卯,先公逝,窆酉坐之原,與公兆相望。側室有丈夫子二人貴榮〮、再榮、女子三人。長適禹誡臣,次適宗室德純令鏡忠,其次在室。判書諱方以治行,嗣響次公少卿云。銘曰:

昔在南谷,勇退全名。

高風激世,始顯終貞。

遙遙華胄,僅傳一經。

益山承之,官庳德贏。

公趾其美,晜弟竝榮。

連枝雙璧,金馬蜚英。

靑雲少却,墨綬流聲。

壐書增秩,嘉乃治平。

故都大尹,班視亞卿。

預議民部,宦以時成。

荊花告瘁,忽焉九京。

屬辭最迹,無或改評。

永言勸悌,來者所程。

故里,玄宅是營。

樂石巋然,勿泐勿傾。

加平郡守申公墓碣銘 编辑

嘉靖戊午冬,加平衙廨燬於火,郡守申公汝柱將奉出廟主,直入烈焰中,遂至不救。事聞,命棹楔其門,以旌異之,且錄其子孫。由是公之誠孝,暴於一世,雖媍孺,亦能言之。人亦孰不曰「孝爲百行之首」,而孺子慕者固寡矣。況捐生赴難,以成就一箇孝者,豈不亦卓絶鮮覯哉?蓋公歿之二十五年所,爲萬曆壬午,公之配令人李氏以天年下世。後五年丁亥,公之胤子前信川郡守撥請余曰:「先公事行,旣焯人耳目,而墓道未克表。敢徼惠子一言以文之,先子死且不朽,以先子而及亡母亦死且不朽。」夫揄揚盛烈,世自有秉筆者,謝非其人,而請之逾勤,不獲辭則按狀。

公字士直。其先高靈望族,有諱成用,當高麗中葉登上第,官至軍器監事,是後多大官聞人。高祖文忠公叔舟,勳高盟府,位極上台。曾祖咸吉道觀察使,値李施愛之難,城陷握節死。祖考用漑,議政府左議政,諡文景,雅量風度名一世,實己卯賢相。顯考以吏幹潔廉聞,仕終掌隸院判決事。妣豐川任氏,僉知中樞府事任孟瑛之女。

公生以弘治壬戌二月二十日,少穎異不羣,擩染家庭,不煩外傅。嘉靖甲午,以任子拜省峴察訪。戊戌夏,主南部簿,俄遷司憲監察。己亥春,出宰扶餘縣,約己奉公,持文法亡害,吏負霜雪而民得衽席。癸卯秋,丁判決公憂,戚不廢易,廬於墓側,竟三年未嘗一至其家,饋奠必親執,不任僮僕。丙午,服闋。丁未夏,又主東部簿,再除監察。秋,陞拜忠勳都事。己酉春,通判原州。壬子夏,由軍資判官復通判黃州。丁巳,官滿,授宗人典簿,冬,陞儀賓經歷。戊午春,詔使之來,繕工事務叢委,宰臣有提調其司者才公,啓以爲僉正,果一切治辦。由僉正出守加平,到官浹旬而遘禍,得年僅五十七。以明年己未三月甲子,從葬楊州金村里先人之兆乾坐原。

公明敏勁特自天,植掛朝籍餘二十年,始終廉白一日也。內行淳備,事親夔夔,與弟妹友愛甚,敦睦逮於疏族。承祀極其敬,出入必告廟,雖沾醉未嘗廢,蓋其篤孝根於性者有素。故於倉皇之際,知有其先而不知其身,用能視死如歸。此豈嘗試而幸爲者?當官恪謹奉職,遇事游刃有餘,所莅郡邑,皆著聲稱,常有去後思云。

令人李氏,系出宗室,唐海副守明龜之女,恭靖大王五世孫也。隨養安山郡衙,卒以其年三月,距其生弘治辛酉,春秋八十有二,葬公域異墓。令人婉嫕慈惠,好族施黨,恒濟其窮匱。治於家,不聞嗃嗃聲,婢使無見抶者。郡守曾佐松都,余實居守,以同僚有通家之誼,稔聞其內則,今視狀尤信云。有丈夫子三人、女子一人。長卽郡守。次,壬子進士,以康陵參奉,先令人逝。次,尙瑞院副直長。女適議政府右議政鄭芝衍。郡守娶尹義衡之女,生一男三女。男應榘,壬午生員,今任靖陵參奉。女適李讓,次適閔宇慶,次適朴東說,三壻皆士人。參奉娶縣令辛友廉之女,生二男二女。長應樞,次應枰,女適士人成夢奎,次在室。直長前娶靑松府使權鎔之女,生二男應槼應松。後娶祥原郡守柳德男之女。

郡守旣與余寮寀相厚,熟其爲人,仁心爲質,有長者風。直長余又習之,倜儻固奇士,而參奉飭躬砥行,方有重名。其仕宦俱若少退者然,造物者似未有以報公烈矣。雖然,樹漆者獲用猶易世,況於樹德者乎?奈何獨以緩疑之?夫以公之行義,而余得以屬辭比事,可以無愧色也?是爲銘。銘曰:

海東有申氏高靈姓最著。

文忠文景,丞相至貴倨。

嗣世嗟惟公,孝哉如子騫

忘身竟蹈難,毁魄全其天。

巨扁耀門閭,萬世勸人子。

棟梁宇宙間,烈烈垂信史。

有媛從九京,厥土玄而黃。

聚靈更發祥,允矣君子藏。

大丘府使李公遵道墓碣銘 编辑

公姓李氏,諱遵道,字擇中,系出玉牒。恭靖大王第四子宣城君某,卽公高祖,春山副正某、風茂令某,卽曾祖、祖考也。考豐山副令某娶江華崔氏,卽承文院判校崔灝之女也。公生以嘉靖壬辰九月二十七日,年至十八,連喪怙恃,養于祖母。中辛酉生員、進士兩試,登甲子文科別試,被揀承文院。戊辰,遭祖母承重喪,服闋,例陞博士。壬申,拜平安評事。官滿,拜刑曹佐郞,俄出爲咸鏡都事。丙子,歷授工、禮兩曹正郞,其年九月,拜鳳山郡守。戊寅,自鳳山歷拜昌城府使,以善治加任一年。辛巳,遞還,以成均典籍,拜大丘都護府使。甲申五月十七日,考終于治所,得年五十三。

公娶江陵金氏,將仕郞金國鼎之女;繼娶礪山宋氏,贈兵曹參判宋希贇之女。有丈夫子三人,,卽出;出,女子一人亦出。,俱文科,官三品。女適士人李德洪娶濟用正尹吉之女,生子濟運進士,生女適士人李嶪娶士人李民秉之女,無后。娶尙衣判官韓漪之女,生子溟運進士。李德洪有三子濟運一女二子,溟運一女三子,俱幼。

公早有能文聲,又以善射名。立朝之後,有文武俱備之稱,其出而外補也,皆假是而爲辭。性喜以竹素自娛,雖對食不廢展卷。其在家則待妻妾,和而有別;敎諸子,嚴而有恩;課督臧獲而衡之。當官則不修飾而要譽,不避事而免謗,惟視直道而行己志,故人不敢干以私。其作官,鮮居內而多棲遲外服,未嘗擬之淸班。吾輩實怪之,而無力於相輓。公沒旣久而私竊有聞,則公之治博士業也,有相隨而同業者,文字非所長,公不能假借其所短。其人後來亦忝科第,暴得時名,且與負重望者相比,遂挾其不快於公者,絶不擬議公於榮選,常若修郄者然。公遂蹇滯而不前云。

金氏之卒,在於甲子二月。時則公在,而以下喪之故,不暇擇地,惟取不遠先塋之側。公卒于甲申,蓋在二十年之後。前旣不擇地,則不可與金氏同塋。故別卜于始祖宣城君墓後,而其時不得卽遷金氏而同塋者,蓋待後日之葬也。宋氏卒于己酉八月二十日,葬于十月十一日。與公同塋,則不可不卽遷金氏而同塋,故卜其遷葬。而公之墳旣在穴道之中,從上下論之,則金氏當居公墳之次,宋氏金氏之次,而山之左偏地狹,不得容新舊兩墳。以此遷金氏舊墳于右傍,宋氏葬于左傍,公墳則當中。後世子孫之所宜知者,玆竝志之云。

公年少長於家兄政丞公,而余則公嘗弟蓄之。余兄弟幸先登朝,公之進在後,而乃阨於仕途,顧時時與余兄弟驩然道舊無間也。公沒已近三十年,而余猶未死,因公諸子之請而不敢辭墓碣之銘,亦可悲矣。銘曰:

全才旣畀,名位胡嗇?

雲霄可致,乃塌其翼。

諸男銜訓,賢科繼鑠。

象賢肖德,連璧而作。

公所未竟,將發於今者耶?

報施不爽,可驗夫眞宰之心者耶?

禮曹參判成公壽益墓碑銘 编辑

萬曆之丁酉歲,以重有警,中殿移蹕遂安,故相以下諸宰扈衛而行,余與參判成公俱焉。旣抵郡,峽中歲暮,蓋無日不相聚而驩然道舊也。旣而余先還都,公以疾乞退,至翌年,卒于海州之寓。公之孤前吏部郞晉善,旣服闋之三年,謁余而請曰:「先人沒有年,而神道之石未有擧也。先人之友若而人,而多不在世,敢以不朽計,累下執事。」蓋公以史職陞郞署之後,顧與世持論者相左,仕宦不遂,多補外職。久乃陞顯秩,以至宰列,乃公以潔廉異政自致,而無待於推輓。居常不爲名計,却掃靜處,而顧與余兄弟相厚善,四十年猶一日也,則亦可謂知己也。安敢以衰落不文辭?

按狀,公諱某,字某,自號七峯,系出昌寧,俗所謂甲乙族者。其先有諱汝完,檢校侍中、昌寧府院君,一世以三達尊歸之,卒諡文靖。諱石鎔文靖第二子,入我朝,官至密直副使、寶文閣大提學,諡文肅。生諱京畿都觀察黜陟使,擅臨池,且有能詩名。有子諱,於公爲高祖,登第,歷玉堂揚顯矣。遭成三問禍被謫,還朝終承文院校理,贈承政院都承旨,有《仁齋集》行于世。曾祖諱聃年,性至孝,以鄕擧授參奉,旋登第,官至弘文館校理,贈純忠補祚功臣、司憲府大司憲、昌寧君,有《靜齋集》行于世。祖考諱夢井,登第,錄靖國功,官至司憲府大司憲,封夏山君,雅量文章伏一世,贈禮曹判書,諡襄景。考諱禮元,卽夏山長興府使夢宣第二子,夏山無子,取以爲後。歷典五縣,以介愼稱,卒官長興庫令。以公貴贈吏曹參判,襲封昌城君。妣贈貞夫人廣州李氏,進士守諒之女。

公生以嘉靖戊子五月戊寅,五歲而失先妣,鞠于祖母趙氏。中壬子生員,遂補敬陵參奉,歷敦寧府奉事。中己未庭試文科第三名,分隸承文院權知,轉著作。壬戌,薦入藝文館檢閱,序遷待敎、奉敎。癸亥,陞授成均館典籍,轉刑曹佐郞、司憲府監察。甲子,拜江原道都事。乙丑,入爲刑曹正郞、兼春秋館記注官,遷戶曹正郞。丙寅,察訪魚川道魚川隙于營、鎭,將士苛侵,郵卒困於徭,舊有負逋,責及族隣,流亡半之。公燒券書不問,皆感泣謂公父母。其冬,移授平安道都事、兼春秋館記注官,遞還授戶曹正郞。戊辰五月,遷開城經歷。開城舊京,山水邃麗。公樂之,衙退輒遊賞,發之篇翰。府有鄭文忠夢周故宅基。公倡諸生,不以煩民,立祠祀之,而以花潭處士徐敬德配,人服其衛道之誠。庚午,歷成均館直講、司藝。辛未,以便養乞外,得富平府使,釐其不均之役,下戶稱便。壬申,丁外憂。甲戌,拜司饔院正,出牧光州。丁丑,遞還。戊寅,拜司藝,出爲大同道察訪,撫愛郵卒如魚川時。己卯,解官歸。庚辰,拜成均司成、軍資監正。辛巳,以尙衣院正,又補淮陽府使。癸未,以治有異等,特陞通政階。

府當咸關孔道,癸未胡變,北征將士繹騷,府凋瘵甚,蒭茭極艱。公憂之,百姓相語:「公愛我輩如子,遇難而我輩免流散者,固公賜也。寧敢不力官家事而戚公乎?」老弱爭擔負,一日蒭茭峙如山,得以無乏。其於廚傳最致意,而裁其恣橫者,將士過是府,亦頗戢不敢肆。官滿,遞拜僉知中樞府事。朝賀冬至,雖香、茶、書籍,絶不以近己,行橐蕭然。且呈文禮部,申辨我國宗系之誣,後參光國原從勳。庚寅,自成川府使,以夏山嫡長,來參光國、平難兩勳盟,特陞嘉善,襲封昌山君。辛卯,期滿,拜五衛將。壬辰四月,難作,上西遷,公扈駕。癸巳,上還駐永柔,拜刑曹參議、兼五衛都摠府副摠管;上進駐海州,拜禮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上還都,公扈中殿,仍留海州。乙未,留守開城,遺民聞公再釐,相慶曰:「我公來矣。」大亂之後,民死亡略盡。公極意容保,且刷其流移者,一年還集至千餘戶。公又憫學宮殘破,師生皆散,重建文廟聚學者,請于朝,還設敎授,闤闠始有挾書者。丁酉秋,公以副摠管仍差假承旨,以扈中殿遂安之行。跋涉盡瘁,因成疾,予告里居,戊戌三月十六日卒,得年七十一。訃聞,遣官弔祭。以其年五月十二日,歸葬楊州神穴里德坡亥坐原,從先兆也。

公配貞夫人水原崔氏,吏曹判書輔漢之孫。考氷庫別坐世臣鎭川宋氏,以嘉靖辛卯生夫人。少而聰警婉嫕,及歸公,拮据佐公儉,不以有無累公,飭勵諸子,不徒愛也。公與夫人白首相莊,傍絶姬侍。夫人於戊戌春,方在床褥,而公卽世,哭公悲號,病遂谻,以五月二十一日亦卒,得年六十八,與公同窆。有丈夫子七、女子二。曰擇善,宣務郞,先公歿。曰明善,早夭。曰好善,文科,歷司憲府持平,卒官忠州牧使。曰晉善,文科,以弘文館校理,薦拜吏曹佐郞,今任高城郡守。曰達善,生員。曰啓善,文科,歷兵曹佐郞,出典郡縣,累以治行超遷,拜南原府使。曰樂善,亦勵博士業。女長適軍資監正洪世贊,次適宗室昌原守世義擇善李忠義衛光均女,有三男三女,夏宗夏康夏吉,女長適幼學李侑,次適生員金岉,次幼。好善李司直德符女,有男夏挺晉善尹忠義衛文老女,有三男一女,男夏昌夏衍夏明,女適幼學金嶷達善金參議成輝女,有一男三女,夏慶,女長適幼學李坰,餘幼。啓善李承旨忠綽女,樂善權僉知女。洪世贊有二男五女,長洪衍箕,宣傳官,次洪得箕,女長適正字金誠立,次適幼學柳祤,餘幼。昌原守有男生寅。曾孫亦多,皆幼。

公資端行粹,生平不嬉戲,問學夙成。自童丱在季父東洲公之門,學徒數百推公爲冠,恬穆鮮所好,不與物競。其居家未嘗問有無,旣喪畢當析箸,凡田畝之肥饒,臧獲之少壯,悉推與姊,又以公承祀之産,分與之。且不喜交游造請,公餘杜門處獨,劌意竹素日玩繹,多所自得。以至九流之書,皆所旁通,晩歲好《易》,殆忘寢食。其接人溫然若傷,人有語及人短,輒掩耳不欲聞。子、姪若閱通報,必呵止之,曰:「書生當劬書學古而已,朝家之事,豈汝所知?」所涖州府,洗手奉職,而惟務便民,常有去後思云。記余郞銓曹時,議堪諫官者,余言及公。同寮曰:「胥後日。」退謂人曰:「尹某乃擧成某,可怪也。」夫以介然恬靜,不詭隨能自立,乃公所長,則諍臣之選,宜莫如公。事雖未就,竊自喜余之尉薦公非謬也。余旣据狀而敍其槪,復系以銘曰:

在我東,若唐

公長名門,發軔榮途。

不假吹噓,公顧自亨。

厥亨維何?循吏著聲。

嘉乃治理,陞秩通顯。

洊登貳卿,南曹是踐。

竟致靑雲,井渫終食。

諸男銜訓,賢科繼鑠。

象賢肖德,餘慶方將。

有媛克相,媲美齊芳。

同歸于藏,鬱彼遺阡。

我其銘之,永安千年。

吏曹正郞李公仲悅墓碣銘 编辑

蓋在嘉靖乙巳,權奸乘時竊國柄,誣名公卿以下爲逆亂而芟刈之。其禍至丁未未已,吏曹正郞李公亦冤死謫所,聞者至今悲之。公諱仲悅,字習之,系出廣州。遠祖諱高麗,官至判典校寺事,號遁村,能詩有節槪,與牧隱圃隱陶隱三君子相推重。典校生刑曹右參議、贈領議政諱之直,參議生議政府右議政、諡忠僖公仁孫忠僖五子俱擢第,至卿相。推忠佐翼功臣、刑曹判書、廣城君、贈左議政、諡文景公克堪,於次爲第二,卽公之高祖考也。曾祖考諱世佐,判中樞府事、廣陽君,贈右議政。祖考諱守貞,弘文館副修撰,贈領議政。顯考諱潤慶,兵曹判書。妣貞夫人高靈申氏,禮曹判書德獜之後鎭岑縣監宗河之女。

公生而神氣秀穎,自髫齡不就外傅,學于家庭。弱冠業已大進,遂中己亥別試,揀入承文院爲正字,薦藝文館檢閱。辛丑,陞待敎,拜弘文館正字。壬寅,遷承政院注書,還拜弘文館博士,陞副修撰,轉修撰,薦授吏曹佐郞。癸卯,兼世子侍講院司書,以咨文點馬,赴龍灣。公善楷法,咨奏之寫,多出公手。甲辰,李芑以巡邊使往嶺南擧公及直講金振宗爲從事官。振宗謂人曰:「我則已矣,某何罪也?正坐乃翁之故耳。」蓋判書嘗亞諫垣而振宗爲獻納,同糾之麤險。深怨之,至是人爲公懼。是歲陞刑曹正郞,遷吏曹正郞、兼承文院校理。乙巳,榮靖王賓天,大獄起。李煇被訊置對,引公爲證。公爲門戶計,不得不分疏。時議以公無它腸不之問,然坐罷。丙午,兩司追論李煇株累事,謫公甲山。丁未春,兩司論執加峻,公竟不免。聞命不亂,裁書親庭,言身後事,遂就死。距其生正德戊寅,年僅三十。

公狀貌秀偉,儀度整肅,美質固得之天植,而誘掖又資於賢父兄。中心好善,定交一時之賢,猶以爲未也,慨然尙友千古,以名其齋。事親篤至,承奉無違,與諸弟友愛甚,事叔父母一如奉親。公之始學,判書命受業於叔父領議政公,勸課甚嚴,不假色辭。惟終日在傍,讀書聲琅然,不敢出與群兒戲敖,至成長而里閈之外,鮮有識其面者。公嘗曰:「人之畏父兄,孰有如我者乎?」公之在朝,李退溪忘年而相許,又與丁舍人柳眉巖盧蘇齋諸公友誼甚厚。待人誠意藹然,見之者皆知其善人長德。然久在吏部,銓量人才,臧否激揚,一以公道,而無顧藉心,遂招怨謗。公嘗以尹春年擬北方郵官,深嗛之。及時事變而蓄憾者得志,以虔劉報纖芥之郄。遂與其儕指公爲黨,誣以「擇賢」之說而甘心焉。蓋立身事君,蘄不負所學,而橫遭不測之禍,痛哉!禍將及,公之友金公丐於兪公懇於陳復昌,請貸其命。咈然而反恐喝,兩人垂淚而退云。恭憲王末年,頗悟奸臣誣陷狀,漸開昭釋之路。今上戊辰,仁順沈大妃攝政,承先王志,追雪乙巳冤枉,盡還流竄者。公之家貲被沒者,亦許還給,明年庚午,又命復公原職。嘉靖癸亥,移葬楊根郡高要洞先塋之北。

配恭人楊州趙氏,同平章事之後。考諱德壽,文科,益山郡守。外王父別提李德濟韓山牧隱之後。恭人後公二十五年而沒,祔葬公兆。公有丈夫子一人曰士溫,前司饔院參奉,娶忠義衛權常女,生一男一女。男必達娶水使韓弘濟之女。女適忠義衛李鑌,生一男三女,縣監成汝發、察訪金璡,又其壻也,其餘男女幼。不幸必達早夭,只有一女無后,士溫乃取堂弟士修第三子必成爲后。

夫以公之名家子,而仍八世科第以進,榮途甫始,其地望非遠到不止。而時運一變,淫禍波及,隕於非命,神人所慟。尙賴有其後,以慰其冤,而顧乃至孫而中絶,求後於旁親,何以勸爲善哉?天之報施善人者舛耶?抑神理之茫昧,有不可詰者耶?嗚呼,傷哉!系之銘曰:

有玉於斯,瑚璉之姿。

華美方試,斬伐隨之。

玉碎何往?濱陽之阡。

魄棲其宅,精光燭天。

南君墓碣銘 编辑

君諱,字天章,系出宜寧。其先有諱鎭勇高麗,官至大將軍,生樞密副使君甫。副使生備巡衛郞將赫胝,郞將生靈光郡事天老,郡事生按廉使大蕃,按廉生政堂文學佐時,政堂生受知獻陵,特賜城中創家地,卒官內贍寺正,生儀賓經歷尙明。僉知,卽經歷之子,而於君爲高祖。曾祖,弘文館副提學季堂。祖,生員。父世傑海州崔氏淑仝之女,以正德庚辰生君。

君三歲失怙恃,又鮮兄弟。鞠于振威外家,年及舞象,忽自謂在鄕村失學,難以成人。遂返京,依伯父察訪世禎,請業不怠。每以不及事親爲終天痛,而灑泣追慕,常謂:「吾生不知父母之面,又不知呼爺孃,實天地間一罪人也。」生平絶意進取,恬靜莊穆,日取經史,讀之殆遍,而惟不尙詞華。門丈鄭判書百朋兄弟,位居卿相,多君行誼,勸之仕。君曰:「旣未之學,敢言仕乎?」居家雖窮匱,未嘗干取於人。逮子應井除官霑祿,內外親之窶,待而火者若而人,而曰:「君賜也,寧可不分之宗黨乎?」性又剛方,喜稱節義,嘗誨其子曰:「人當自重而不爲威武屈,一遇得喪,隕穫而變其守,則非夫也。」萬曆己卯正月,病谻卒,得壽六十。以其年四月,葬于果川縣方背洞艮坐原,副提學墓下。

東萊鄭氏,後君十一年,以萬曆庚寅十二月卒,壽七十三,合祔君墓。鄭氏,參議光國之孫、別提忠賢之女,婉嫕有淑姿,拮据佐君儉,而肅括其家政,足稱南氏女史矣。有丈夫子二、女子一。曰應斗,娶學生朴芸女,無后。曰應井永同縣監,娶司果李得坤女,繼娶部將崔儀女。女子適學生高應奎。縣監有子曰,爲出,有側室子曰娶儒士鄭呂女,娶主簿權憲女。高氏女生一女,適宣傳官李泮。宣傳生一女,適司諫院正言兪昔曾。正言生一男一女,皆幼。

余獲習永同,固奇其飭躬自厲而與用事僮僕同苦樂,今以君之事行,而始知其訓成之有自也。夫以君之務修隱德,而名不出里閈,非有以闡幽,則焉能聲施後世哉?永同請余以不朽計,可謂善用孝矣。銘曰:

是惟南君之藏,而有媛祔焉。樹德不食,其報不爽者天。

如曰不信,視君子若孫之賢。

墓誌 编辑

贈左贊成趙公德源墓誌銘 编辑

故司諫趙公旣卒之三十三年,公之胤漢興君公瑾出牧廣州,謂余於公一時同寮玉堂,知公也詳,于其狀而請余銘,義不敢辭。

按狀,公之考礪山郡守諱娶成均學錄吳潤之女,以嘉靖壬午九月十三日生公。公諱德源,字景混。天品豪邁,而少時失學,年至十五,唯弓矢是事。尊章憂之,一日戒勑之。公卽棄擲武技,專意儒術,端坐一室,晷刻不輟。如是數歲,便成聞人,年至二十二,中癸卯進士。癸丑,登文科別試第三人,分隸承文正字,以選補承政院注書。乙卯秋,湖南警,因設兩南評事,而以公之善武藝,拜慶尙右評事。丙辰,官滿,拜咸鏡道都事。丁巳,入補成均典籍。戊午春,拜靈光郡守。己未,以疾辭歸,而見忤權要,久失官守。

庚申冬,始拜典籍。辛酉春,以禮賓判官,拜司憲府持平,未幾遞拜典籍。此後出入兩司,轉掌令至執義,由獻納拜司諫,且薦侍講院文學、弼善等官。其年冬,參弘文錄。壬戌,拜修撰、校理、應敎,皆兼知製敎。陞典翰,未謝恩,移拜侍講院輔德。蓋公於巡歷湖南之日,權貴有以私事相屬者,公不從,故深銜之。至是雖因有「擇授春坊,責久效」敎,而除公是職,然其實中公左遷之也。方懼重傷之不止此,癸亥冬十月,反被權人之株累,至於削職。退居楊根地者餘二十年,終未蒙恩宥。許草堂備知權貴之惎間,常稱其冤。而公則以罪廢自處,斥去紛華,惟棲心畎畝。竟未得還朝,以壬午秋九月二十八日,終于所在之鄕,得年六十一。以是年十一月十九日,葬于廣州中道學堂里寅坐申向之原,從先兆也。

公之先漢陽趙氏,有諱之壽,爲高麗僉議中事,乃其始祖也。其孫諱良琪襲父爵爲雙城摠管,副金方慶,從征日本,及還,獻俘庭,年纔十三。帝奇之,賜玉帶、錦袍曰:「服此東歸,娶良配生賢子孫,世世致力於我子孫,如汝今日事我也。」生諱,門下侍中,著克復雙城之勳。孫諱仁璧,贈漢山伯襄烈公,有廓淸登州之功。襄烈淵武大王女,生右議政諱,以國甥,受知於恭定大王,疾病,日親臨視之,於公爲五代祖。高祖諱,同知敦寧;曾祖諱云明,司饔院判官。祖考諱英俊,年十八中司馬,未踰數年而卒。此公之世系也。

公沒後十一年壬辰,因男公瑾陳言籲冤,而得蒙恩命復其職,公之冤始雪於泉途,而公之目得瞑於地下矣。是年四月晦,我國被島夷之亂,先王去,而男公瑾社稷參奉,奉社稷諸主以從。今上卽位之五年壬子,疇功行封,而以公瑾奉社稷主有功,錄衛聖二等勳,而推恩贈公純忠積德補祚功臣、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世子貳師、知經筵、春秋館成均館事、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漢谿君。祖考生員,贈通禮院左通禮。考礪山郡守,贈承政院左承旨。妣吳氏,贈淑夫人。皆以漢興貴,推恩而追贈云。

公奉養偏親,盡其孝;待同㸑女弟,致其友愛。性姿魁偉,而將之以果斷,才略不常,文武備具,人皆目之儒將。評事之選,亦用是也。公之見罷,素無營産,地可歸處,而只有數畝田在楊根地。乃依歸於是處,勤苦積稼穡,而如其非義也,則一毫不屑。竟致成立家業,子孫有所依賴焉。公喪室後,畜二姬,眷顧頗深。一日忽念畜姬于家,懼有後慮,卽割愛而斷去之,不少留云。公之爲應敎也,某以修撰忝同寮,竊窺公慷慨激烈奇男子也。及公退居楊根村舍,某差英陵香使,後按監司節,先後詣英陵,輒訪公于村居。公果家道溫裕,而所居處卑湫陋隘,人所不能一日堪也。某謂:「公家道頗裕,何自處之若是耶?」公曰:「吾得罪朝家,斥居田畝,豈敢自飾其居處乎?」

廣牧公先意銜訓,方亂初百僚奔潰時,獨能以職任奉社稷主,終始不離。竟能策功衛聖,贈公左贊成,又追贈先世二代,孝道上窮,而又且垂休世祿,廣牧公可謂善用孝矣,是宜銘。銘曰:

天之所賦於公者,旣魁傑可用之才。

初何賦之,又奚摧之?

暫試而斥,一斥不廻。

之原,松檜蒼然。

精氣不散,起伏蜿蜒。

里號學堂,先壟攸在。

有媛寔從,永妥千載。

賢器策勳,誓指河山。

推源所自,贈公崇班。

躓而不振,再興今日者耶?

慶延後嗣,可徵銘石者耶?

僉知李公墓誌銘 编辑

李氏系出王室,孝寧大君諱𥙷,卽恭定大王第二子,於公五代祖也。孝寧誼城君誼城雲林都正雲林把城君哲同。卽宗室毋論嫡庶,而把城以上,皆嫡派也。把城豐德郡守諱光胤豐德慶州李氏,司饔直長夏臣之女,以丁亥三月六日生公。

公諱,字幹之。生未十歲,失怙恃,養於王母家。自其兒時喜慍已不遽,儼若成人,及長謹厚平恕,不置畦畛,有長者風。庚申春,蔭補典設司別提。辛酉秋,移北平館。癸亥,又移禁火司,皆仍別提。乙丑,陞內贍寺直長。丁卯夏,陞司宰監主簿,俄遷司憲府監察,未幾,出監抱川縣,一歲中詔使前後至,供頓之具,便宜措設,民不知擾。適避監司,換授江原金化縣民銜公惠政,至立碑追慕。在金化莅事,凡九閱月,以病免。庚午,除井邑縣監,五年而遞,民之思公,一如民。會懷德缺知縣,觀察忠淸者啓請擇授,以責蘇民。廷議以非公莫可,遴除是邑。在官六載,政淸民殷,治最一道。

壬午夏,陞慶山縣令,以治民第一,賜表裏,褒典也。考滿,又陞溫陽郡守,郡在兩湖孔道。公始至,繕甲兵廣儲峙,常若有事者。人莫喩公意,及壬辰之亂,南軍之勤王者,率取辦於此,始服公之見。時一郡吏民泣且進曰:「公無兵守,賊至近境,奚恃而在郡?」公曰:「吾知死於封疆而已,不知其他。」毅然不動,吏民莫敢去者。褒嘉仍任,半載而遞。甲午秋,除司僕寺僉正。乙未,陞典設司守,其年秋,特陞通禮院相禮。公以年至乞退,命付軍職,不失其祿。丁酉夏,恩命特加折衝,除五衛將,以長子牧使治有勣故也。衛將未久,以老病申前請,退于黃海之鳳山。戊戌春,病谻,以三月三日歿于其地,得年七十有二。

公居平聞人善,欣然若有所得,如聞過尤,則默如也。尤不喜與人爭辨,以是人無怨惡之者。其在家,篤於親故而不遺疏遠;居官,廉白奉職而勤恤民胥。故從官四十年,廷無貶議;履歷六邑,考常居最。非有過人者,而能若是乎?公凡再娶,初娶通政、晉州牧使金泓女。慶州望族也。後娶漣川縣監張景良女,領議政順孫之曾孫也。有丈夫子四人、女子一人,慶祿慶福,卽出;慶裕以下,皆出。慶祿,嘉善,見任濟州慶福,儒士。慶裕,靈岩郡守。慶祺,亦儒士,先公早沒。女適繕工監役朴承黃。牧使娶司憲府監察李學曾女,生三男、三女。長適黃瑩中義州府尹之子。次適李義培,內資正之子。一女幼。慶福陰竹縣監安琠女,無嗣。靈岩朴文佐女,生一子,尙幼。慶祺娶造紙署司紙洪潤先女,生一女。監役無后。

公柩之自鳳山返墓山也,又特命所過各邑津送,而七月一日,葬于楊州松山里子坐之原,卽豐德公塋側云。公旣壽踰七旬,位躋顯秩,差若無憾,而牧使以盛年至二品,靈岩紆郡紱,諸孫秀異,將見頭角,所謂來之以德者耶?慶祺之女,卽歸于余之子𪱃。其家問銘於不佞,義有不得辭者。銘曰:

支於今,不替有聞。

公由陪屬,涖職以勤。

巖邑纍印,通班拖紫。

七袠享壽,諸男趾美。

楊州一域,松梓蒼然。

寔公攸寧,君子之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