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軒集
卷首
作者:丁壽岡
1542年
卷一

御製御筆

编辑

昔見湖洲集。今何聞此編。

傳敎

编辑

平生予心慕古而已。況近者文集許多。予嘗悶焉。因其孫今承旨丁範祖更爲湖堂。知貳相丁應斗爲八代祖。欲見文集。持來粵昔年承命尋得湖洲集而獻。其時有御製。其孫得見御製中鋟梓以進湖洲集已三卷。而月軒集名雖三卷卽四代文集。甚可貴。特書十字。令入侍度支長。竝與下敎而書刊弁於首文集。中聞板本在順天云。令道臣印進。今若無板。亦令道臣刊板印進。一件內入一件入于世孫宮。以示予不忘百載舊臣之意。

上之四十九年仲秋。崇政大夫。行戶曹判書兼知經筵,春秋館事,世孫左賓客臣蔡濟恭奉敎謹書。

月軒集序

编辑

國朝文學之士。有文集者多。然傳之至今者寡。非乃其言之可以視譜於後與否也。于有所品別之而于有所傳不傳耶。況末流儇子。不惟後人之指議如何而偏有所主。强以規永傳者。其能望其後之承其意哉。纖巧以會俗。餙虛以驚愚。苟焉逐時好而已者。其細已甚。墨丈之外。求聞亦妄耳。而蘄與夫表見諸家共聲聞於後。惡可幾也。凡古大小集行于世不廢絶者。德藝竝與。華實副與。槪乎儒林之通共稱慕者也。沛沛乎經川與。滔滔爾江河與。蓋皆恃源而往者也。亘世流光之業。奚患乎伏不發也。若旣失而復得。殆絶而又續者。蓋若有神助。非窮索而迺得之。力求而厪續之也。誕價不終售。逸寶不終秘。亦其理有當然者矣。今以月軒集若將傳若將不傳。而卒能刊布者觀之。若云者徵也夫。其可以必之來許夫。月軒公。少以文行名於時。早登朝爲名學士。淸靜自守。不誘奪於勢利。燕山無道。託疾屛居家。不受疚於汚上。中廟反正。復晉用爲名宰。晩年謝事歸。優遊以終。其恬淡蕭散之趣。多見于集中。而造端拓體。無季俗輕浮之態。理贍氣裕。有古詩忠厚之意。文質不偏勝。源流有所歸。眞國朝中世以上學士之文也。集凡三卷。公之胤恭安公玉亨之所類次也。贈判書公遺詩數篇。錄之卷首。丁氏發祥之兆。貽後之訓。不可不傳也。校理公詩。又編諸下。不能卷。不可別爲集也。惜乎。校理公才思敏達。其厪存殘篇。皆少時作也。然捷手所賦得詞彩。炳蔚多勝語。使得盡其齒究其業。其所造可想。顧乃未四十而歿。故所著少若是。悲夫。此集始嘗入板于星州。壬辰南寇之亂。板本蕩失。無復存者。不獨其子孫恨也。後丙子亂。公之六世孫校理彦璧避兵嶺南。適于士人家得一本。首尾完具。無脫缺拔。所欲以迎子孫之意者果有之耶。未及重刊而校理公歿。後五十餘年。七世孫時潤出守昇平。乃得鳩工刊行。累代所願欲始克成。可貴哉。贈判書公。諱子伋。校理公諱壽崑。月軒公諱壽崗。其代序。在恭安跋文中。崇禎紀元後壬午十二月日。資憲大夫。原任禮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經筵春秋館事。世子右副賓客權愈。序。

月軒集重刊始末

编辑

月軒公遺集凡三卷。公之胤恭安公所嘗編次也。以公之考贈判書公詩載之卷首。以伯氏校理公詩與文附其下。昔在嘉靖壬寅。入梓于星州府。萬曆壬辰。値倭亂。板與印布者俱爲蕩失。崇禎丙子之亂。公之五世孫校理彥璧。避兵于嶺南。適於一士人家得一本。諸孫始相謄傳。而但七言絶句十四首缺亡。常以爲恨。後五十餘年。有李兵使益亨者謫于端川。偶得一冊子於郡人家。卽月軒集首卷傳寫者也。轉歸于子孫。遂補其亡而就完焉。

肅廟壬午。六世孫參議時潤爲順天府使。參議卽校理之胤也。體先志。始以活字重印。恭安公次韻數篇。初旣附元韻之下。又以公之孫忠靖公詩若干篇追附編末。於是四世五公之文。咸載一集。有若世稿焉。今上四十九年癸巳。十世孫範祖以湖堂蒙恩。擢爲承宣。遂以是集。登徹睿覽。仍下御製御筆十字曰。昔見湖洲集。今何聞此編。繼有令湖南道臣改刊以進之命。其詳在範祖後跋。忠靖公遺稿。散佚殆盡。壬午重刊時。不得多載矣。五言絶句一首。七言絶句三首。五言律詩二首。七言律詩三首。或得於題詠。或得於稗說。或得於人家簡牘中。取其眞的無疑者。次第補入。是集凡三刊。而旣失而復得。終爲進御之文字。吁亦異哉。遂記顚末。以備後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