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生先生行述
李重生先生行述(直隸) 1908年10月28日 |
刊於《通問報》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即一九零八年十月廿八號第三百二十二回。 |
李先生名重生、北京人也、先爲游僧、不守清規、染患惡疾、窮苦無聊、依依郊郭間、聞長老會之安定醫院、療疾不取資、貧人養疴不討飯費、遂就醫焉、其年已三十七矣、到院後、有人告以福音眞道、漸覺入味、一日忽悟己罪深重、痛悔特甚、於是决計信仰救主、病旣痊、王瑞卿牧師爲之施洗、收之入敎、命名重生、蓋有喜幸之意存焉、惟素未習四民之業、身軀又太孱弱、致無可作之事工、遂行乞於市廛、以餬其口、及庚子亂後、兩股皆瘡、時敎會僦居南城、禮拜之日、先生瓢杖而往、自以形穢衣敝、恐致憎嫌、坐於窗外以聽、柯墨莊牧師見之憫焉、遂留而養之、當時敎友皆於先生不甚置意、率以和尚呼之、因其蓄髮尚短故也、嗣經陸大夫診視、見其一腿、癰疽潰爛、謂非鋸之無以保全性命、欲鋸之、必食美食以壯其精力、始能勝其痛楚、於是予以肉食牛乳、撫養多日、遣往就醫、時、敎堂醫院尚未重建、陸大夫爲美軍營醫、美軍駐紥先農壇、先生詣之、割事畢、蒙藥解、先生啟目、見殿閣當前、金碧輝煌、以爲已到天堂也、喜甚、已而大醒、始知猶在人間也、迨北城堂屋重建、敎會遷於故處、先生亦與之俱來、從懷靜齋牧師學道、獲益旣多、氣力勃發、奉派賣書、展袱通衢、侃侃宣講、環而聽者數重、殆殷殷然以傳道爲己任矣、不特勸外人、且亦勸敎友、於是嚮以和尚呼之、以重生名之者、皆轉而稱之曰李先生、則愛之、重之、可知矣、其言行之有以感人也如此、每值聚會時、先生注目傾心、其神直與主講者會、退而尋繹其條理、復按本題加以探索、觸類引伸、默而識之、登臺暢言、尤覺意味深長、面面俱到、居恒把誦新約不去手、字有不識、意有不明者、則就人以問之、旣已融會貫通、則向人以宣之、其聽道學經之用心也如此、及至派往鄉間賣書、寓於薊州之邦均鎭、有舖長白善庭者、素望道、竊窺先生之居心行事者、數日、見其無疵可摘也、堅請入鋪、騰屋以居之、推食以食之、又奉臨街之房四間、以爲宣講所、白某隨亦入敎、爲志堅心熱之基督徒、旋因順德敎會、傳道缺人、先生奉調往彼、主講外堂、亦有時下鄉、所到之處、願聽者衆、若日久不見、鄉人每切懷思、致有以小車接之者、其能得人心也如此、總之、在北京、在順德、凡與先生相識者、無人謂其有不是處、每提及之、率皆稱道不置也、先生薪水無多、自奉儉約、積存以備捐項、除於自立會年捐六元外、如奉堂、濟貧、及他善舉、無不竭力而爲、其踴躍捐輸也如此、六七年來、先生備嘗艱苦、未見其有憂色、間遇橫逆相加、未見其有怒容、其涵養之深、過人遠矣、或問曰、先生諄諄勸敎、奉道篤實、然每月所得之金幾何、曰、只得平安、雖田無一壠、房無一間、並無妻小親族、然心內平安充溢、勝於金銀多矣、素日常與人曰、天堂之榮、非以金街玉門、乃因救主在其中也、總其道心、熱心、信愛諸德而論、京中奉道年久、兼膺職任之人、至有自顧不如之語、其啟人愧憤也如此、統觀以上所言、先生與主同在、有明徵矣、吾輩方幸資其輔助、以成己德、而蕆主工、詎意戊申七月一病不起、於二十九日下午五句鐘、約集同人、俯伏祈禱、求主接其靈魂、祈禱畢、時逾十數秒、辭世歸主、時年四十有五、嗚呼、先生逝矣、諸牧師聞之、悲傷殊甚、如失左右手、於聚會時、亦頗形寂寞、凡在相識、無不傷悼、其守門者、則欲以身代之、蓋先生所過乎人者有三、善於背誦聖經、一也、誠心事主愛人、二也、時時平安快樂、三也、有此數故、吾等不得不爲之感泣也、然又爲先生慶、喜其遺愛在人、而獲榮於上帝也、 北京同人識、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11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