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生先生行述
李重生先生行述(直隶) 1908年10月28日 |
刊于《通问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即一九零八年十月廿八号第三百二十二回。 |
李先生名重生、北京人也、先为游僧、不守清规、染患恶疾、穷苦无聊、依依郊郭间、闻长老会之安定医院、疗疾不取资、贫人养疴不讨饭费、遂就医焉、其年已三十七矣、到院后、有人告以福音真道、渐觉入味、一日忽悟己罪深重、痛悔特甚、于是决计信仰救主、病既痊、王瑞卿牧师为之施洗、收之入教、命名重生、盖有喜幸之意存焉、惟素未习四民之业、身躯又太孱弱、致无可作之事工、遂行乞于市廛、以餬其口、及庚子乱后、两股皆疮、时教会僦居南城、礼拜之日、先生瓢杖而往、自以形秽衣敝、恐致憎嫌、坐于窗外以听、柯墨庄牧师见之悯焉、遂留而养之、当时教友皆于先生不甚置意、率以和尚呼之、因其蓄发尚短故也、嗣经陆大夫诊视、见其一腿、痈疽溃烂、谓非锯之无以保全性命、欲锯之、必食美食以壮其精力、始能胜其痛楚、于是予以肉食牛乳、抚养多日、遣往就医、时、教堂医院尚未重建、陆大夫为美军营医、美军驻扎先农坛、先生诣之、割事毕、蒙药解、先生启目、见殿阁当前、金碧辉煌、以为已到天堂也、喜甚、已而大醒、始知犹在人间也、迨北城堂屋重建、教会迁于故处、先生亦与之俱来、从怀静斋牧师学道、获益既多、气力勃发、奉派卖书、展袱通衢、侃侃宣讲、环而听者数重、殆殷殷然以传道为己任矣、不特劝外人、且亦劝教友、于是向以和尚呼之、以重生名之者、皆转而称之曰李先生、则爱之、重之、可知矣、其言行之有以感人也如此、每值聚会时、先生注目倾心、其神直与主讲者会、退而寻绎其条理、复按本题加以探索、触类引伸、默而识之、登台畅言、尤觉意味深长、面面俱到、居恒把诵新约不去手、字有不识、意有不明者、则就人以问之、既已融会贯通、则向人以宣之、其听道学经之用心也如此、及至派往乡间卖书、寓于蓟州之邦均镇、有铺长白善庭者、素望道、窃窥先生之居心行事者、数日、见其无疵可摘也、坚请入铺、腾屋以居之、推食以食之、又奉临街之房四间、以为宣讲所、白某随亦入教、为志坚心热之基督徒、旋因顺德教会、传道缺人、先生奉调往彼、主讲外堂、亦有时下乡、所到之处、愿听者众、若日久不见、乡人每切怀思、致有以小车接之者、其能得人心也如此、总之、在北京、在顺德、凡与先生相识者、无人谓其有不是处、每提及之、率皆称道不置也、先生薪水无多、自奉俭约、积存以备捐项、除于自立会年捐六元外、如奉堂、济贫、及他善举、无不竭力而为、其踊跃捐输也如此、六七年来、先生备尝艰苦、未见其有忧色、间遇横逆相加、未见其有怒容、其涵养之深、过人远矣、或问曰、先生谆谆劝教、奉道笃实、然每月所得之金几何、曰、只得平安、虽田无一垅、房无一间、并无妻小亲族、然心内平安充溢、胜于金银多矣、素日常与人曰、天堂之荣、非以金街玉门、乃因救主在其中也、总其道心、热心、信爱诸德而论、京中奉道年久、兼膺职任之人、至有自顾不如之语、其启人愧愤也如此、统观以上所言、先生与主同在、有明征矣、吾辈方幸资其辅助、以成己德、而蒇主工、讵意戊申七月一病不起、于二十九日下午五句钟、约集同人、俯伏祈祷、求主接其灵魂、祈祷毕、时逾十数秒、辞世归主、时年四十有五、呜呼、先生逝矣、诸牧师闻之、悲伤殊甚、如失左右手、于聚会时、亦颇形寂寞、凡在相识、无不伤悼、其守门者、则欲以身代之、盖先生所过乎人者有三、善于背诵圣经、一也、诚心事主爱人、二也、时时平安快乐、三也、有此数故、吾等不得不为之感泣也、然又为先生庆、喜其遗爱在人、而获荣于上帝也、 北京同人识、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作品发表起115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两岸四地、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