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東史綱目
第二
作者:安鼎福
1760年
第三

起庚申新羅阿達羅王二十七年。高句麗故國川王二年。百濟肖古王十五年。盡癸酉新羅炤智王十五年。高句麗文咨王二年。百濟東城王十五年。凡三百十四年。

庚申新羅阿達羅王二十七年。高句麗故國川王二年。百濟肖古王十五年。○駕洛首露王百三十九年。○大國三小國一凡四國。春二月。高句麗立妃于氏。

提那部于素之女也。

秋九月。高句麗王。如卒本。祀始祖廟。

甲子新羅阿達羅王三十一年。伐休王昔氏元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六年。百濟肖古王十九年。春三月。鷄林尼師今阿達羅薨。國人立脫解王孫昔伐休。

王薨。無子。國人立脫解王子仇鄒角干之子伐休。一作發暉。爲王。是爲伐休尼師今。母金氏只珍內禮夫人。伐休占風雲。預知水旱豊儉。又知人邪正。人謂之聖王。

漢遼東侵高句麗。麗王敗之于坐原。

遼東太守興師來侵。王遣子罽須拒之不克。王親帥精騎。與漢軍戰於坐原今未詳敗之。斬首山積。

乙丑新羅伐休王二年。高句麗故國川王七年。百濟肖古王二十年。春二月。鷄林置左右軍主。伐召文國。

拜波珍飡仇道。一吉飡仇須兮。爲左右軍主。伐召文國。今義城縣。軍主之名始此。仇道者。金閼智五世孫也。

丙寅新羅伐休王三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八年。百濟肖古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鷄林尼師今。巡州郡觀風俗。○夏四月。熒惑守心。○五月壬辰晦。日食。○冬十月。有星孛于西北。

丁卯新羅伐休王四年。高句麗故國川王九年。百濟肖古王二十二年。春三月。鷄林令州郡。無作土木之事。○夏五月。百濟旱漢水竭。

戊辰新羅伐休王五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年。百濟肖古王二十三年。春二月。百濟重修宮室。○百濟。侵鷄林母山城。

己巳新羅伐休王六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一年。百濟肖古王二十四年。春三月。駕洛君妃許氏卒。

許氏稱皇玉夫人。或號普州太后。卒年百五十七歲。有子十人。得后姓者二人。后陵在今金海府西王陵後一里。

夏四月丙子朔。日食。○秋七月。鷄林將金仇道。敗百濟兵於狗壤。

先是。仇道禦百濟兵于母山城。至是。與百濟戰于狗壤今未詳敗之。殺獲五百餘級。

庚午新羅伐休王七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二年。百濟肖古王二十五年。秋八月。百濟。襲鷄林敗之。

百濟襲新羅西境圓山鄕。進圍缶谷城。二地今幷未詳。仇道卛勁騎五百擊之。濟人佯走。仇道追及蛙山。濟人還擊大敗之。新羅王貶仇道爲缶谷城主。以薛支爲左軍主。

是歲。漢以公孫度。爲遼東太守。

時漢室衰微。度知天下將亂。求出遼東。到官。以法誅滅郡中豪族百餘家。郡中震慄。乃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語所親曰。漢祚將絶。當與諸卿圖王耳。於是。分遼東。爲遼西中遼郡。各置太守。越海收東萊諸縣。置營州刺使。自立爲遼東侯平州牧。資治通鑑補○按遼東。在九州之外東北一隅。被山帶河。南臨大海。據形勝之地。擅魚塩之利。當天下有事之時。其勢亦足以自爲。故公孫度求出遼東。亦能䧺張。自後。慕容氏,渤海大氏。亦皆䧺據一方。虎視諸夷。而中國亦不能禁。至遼至金。莫不先定遼地。而與天下爭衡。此亦籌策之士所宜知。

辛未新羅伐休王八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三年。百濟肖古王二十六年。夏四月。高句麗外戚左可慮等叛。伏誅。

中畏大夫沛者於畀留。評者左可慮。皆以后戚。執國命。多行不義。子弟倚勢驕侈。掠奪人子女田宅。國人怨憤。王聞之怒。欲誅之。左可慮等。與四椽那諸部擧兵叛。攻王都。王徵畿內兵討平之。

高句麗聘鴨綠處士乙巴素。立爲相。授國政。

王旣誅左可慮等。下令諸部曰。近者官以寵受。位非德進。毒流百姓。動我王家。此寡人不明所致。汝四部其各擧賢良在下者。於是四部共擧東部晏留。王徵之。委以國政。晏留言於王曰。微臣庸愚。固不足以忝大政。西鴨綠谷左勿村乙巴素者。琉璃王大臣乙素之孫也。性質剛毅。智慮淵深。不見用於世。力田自給。大王若欲理國。非此人則不可。王遣使以卑辭重禮聘之。拜中畏大夫。加爵爲于台。謂曰孤叨承先業。處臣民之上。德薄才短。未濟於理。先生藏用晦明。竆處草澤者久矣。今不我棄。幡然而來。非獨孤之喜幸。社稷生民之福也。請安承敎。公其盡心巴素意雖許國。謂所受職不足以濟事。乃對曰。臣之駑蹇。不敢當嚴命。願大王選賢良授高官。以成大業。王知其意。乃除爲國相。令知政事。於是朝臣國戚。謂素以新間舊。疾之。王有敎曰。無貴賤。苟不從國相者。族之。素退告人曰。不逢時則隱。逢時則仕。士之常也。今上待我以厚意。其可復念舊隱乎。乃以至誠奉國。明政敎愼賞罰。民人以安內外無事。

秋九月。蚩尤旗見於角亢。○冬十月。高句麗以晏留爲大使者。

王謂晏留曰。若無子之一言。孤不能得巴素以共理。今庶績之凝。子之功也。有是命。金氏曰。古先哲王之於賢者也。立之無方。用之不惑。若殷高宗之傅說。蜀主之孔明。秦苻堅之王猛。然後賢在位能在職。政敎修明。國家可保。今王發巴素於海濱。不撓衆口。置百官之上。又賞擧者。可謂得先王之法矣。

癸酉新羅伐休王十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五年。百濟肖古王二十八年。春正月甲寅朔。日食。○三月。鷄林漢祗部女。一産四男一女。○夏六月。倭國大饑。

來求食於新羅者。千餘人。

甲戌新羅伐休王十一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六年。百濟肖古王二十九年。夏六月乙巳晦。日食。○秋七月。高句麗隕霜殺糓。○冬十月。高句麗立賑貸法。

王出畋。路見哭者。問之。對曰臣貧竆。常以傭力養母。今歲不登。無所於傭。不得升斗之食。以是哭。王曰孤爲民父母。斯民至於此極。孤之罪也。給衣食以存撫之。因命內外所司。訪鱞寡孤獨老病貧乏不能自存者。賑恤之。又令每歲。自三月至七月。出官糓以賑貸百姓。稱家口多少。至十月。還輸以爲恒式。內外大悅。按。此後世還上之始。當春艱食之時。出官穀以貸民。及秋物成之後。輸民糓而納官。故曰還上。麗王問竆民之饑困。而立賑貸之法。其曰賑則賑饑民矣。其曰貸則貸官糓而責之償也。賑固可矣。貸則不可。何者。是民也皆吾赤子也。方當饑竆顚連之際。出粟而濟之。父母之責也。何事乎貸而責其償也。盖徒給而不責之償。則國儲窘竭。後無可繼故也。苟能制法。通輕重之權。爲斂散之術。而得其宜。則無事乎貸。而民國有裕矣。前期貸民。後責其償。則必不免鞭笞驚擾之患。此其法之不善者也。劉晏。唐之善理財者也。未嘗假貸乎民曰。使吏依法督責。非民之便。善哉言乎。句麗此時。君相得人。其立法施爲不貽民害。必有可觀。而史云以爲恒式。則後來得人。未必皆賢。而民受困矣。

丙子新羅伐休王十三年奈解王元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八年。百濟肖古王三十一年。春二月。鷄林重修宮室。○夏四月。鷄林尼師今伐休薨。庶孫奈解立。

王薨。太子骨正及次子伊買皆早卒。太孫助賁尙幼。乃立伊買之子奈解。是爲奈解尼師今。容儀䧺偉。有俊才。母內禮夫人。妃昔氏。助賁之妹也。是歲自正月至四月不雨。及王卽位之日。大雨浹洽。百姓歡慶。

丁丑新羅奈解王二年。高句麗故國川王十九年。山上王元年。百濟肖古王三十二年。夏五月。高句麗王男武薨。王妃于氏矯遺命。立王少弟延優。

王薨。后秘不發喪。夜往王次弟發歧第。說曰王薨而無子。子宜爲嗣。發歧不知王薨。且曰天之曆數必有所歸。不可輕議。况婦人夜行。禮乎。后慙。便往王少弟延優第。延優迎入飮之。后曰王薨無嗣。發歧當立。而謂妾無禮。是以來見子耳。延優親自操刀。割肉侑酒。誤傷其指。后解裙帶𮖐之。謂曰王新喪。夜又深。恐有不虞。遂執延優手入宮。翌日矯遺命立之。是爲山上王。有勇力便騎射。葬王于故國川原。

高句麗王子發歧。奔遼東乞師。討延優不克。自殺。

發歧聞延優爲王。大怒。以兵圍王宮。呼曰兄死弟及。禮也。汝越次簒奪。大罪也。宜速出。不然。誅及妻孥。延優閉門三日。國人又無從發歧者。發歧知事不濟。以妻子奔遼東。見公孫度言其故。願假兵三萬以平亂。度從之。延優遣其弟罽須。將兵禦之。漢兵大敗。罽須自爲先鋒追之。發歧語罽須曰。汝今忍害老兄乎。罽須曰。延優不以國讓。雖非義也。然兄亦以一時之憤。欲㓕宗國。是何意耶。身沒之後。何面目見先人於地下乎。發歧不勝慚悔。奔至裵川。今未詳。自刎死。罽須哀哭。收其尸。殯葬而還。王曰發歧謀伐宗國。罪莫大焉。今爾縱而不殺足矣。反哭之哀。其以寡人爲無道乎。罽須泣曰。臣請一言而死。王后雖以先王遺命立大王。大王不以禮讓之。曾無兄弟友于之義。臣欲成大王之美。故收尸殯之。大王若以仁忘惡。以兄喪禮葬之。孰謂大王不美乎。因請死。王前席慰諭。命有司奉迎發歧之喪。以王禮葬於裵嶺。按。天下之事。不過義利兩端。動以義則雖敗亦榮。動以利則雖成亦辱。盖一時之得失輕。而萬世之是非重故也。况爲義則得衆。背義則無親乎。發歧於淫后利誘之時。能以義抑。有足多者。及其延優之矯旨也。若能仗義致討。以暴其奸淫矯誣之罪。無一毫爭位之心。則其義聲足以動人。而今其聲罪之辭。不過曰越次簒奪。是已出於忿爭之私心。宜國人之不從也。罽須當延優之立。高擧遠遯。自靖其身可也。如不得已。亦當反兵討罪。擁立發歧。以靖國人可也。其所以衛宗國。適足以助奸惡。惜哉。

秋九月。高句麗延優。立其先王妃于氏爲妃。

延優因于氏得國。故不復更娶。立于氏爲后。崔氏曰。今于氏。以陰先陽。以婦乘夫。以一身而再爲國母。頑淫無恥。天下古今。一人而已。當延優冊后之時。有一忠臣義士。力陳不可而沮止之。則名正言順。小可以得伸大義矣。惜乎其不爾也。

是歲。漢人多投高句麗。

中國亂也。

戊寅新羅奈解王三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年。百濟肖古王三十三年。春二月。高句麗築丸都城。○夏四月。鷄林始祖廟前。卧柳自起。○五月。鷄林國西大水。

免州縣一年租調。遣使撫問。

己卯新羅奈解王四年。高句麗山上王三年。百濟肖古王三十四年。○駕洛居登王元年。春三月。駕洛君首露卒。子居登嗣。

王在位百五十八歲而卒。王之世。黎民大化。四方來則之。號爲淳厖之治。及薨。國人悲慟。葬于納陵。高一丈周三百步。一曰首陵。在今金海府西。每歲孟春三七日。端午。仲秋五日。十五日祭之。後以冬至大祀。以太后配食。記言及遺事補。○按芝峯類說。壬辰倭發首露王陵。壙中甚濶。頭骨大如銅盆。手足脛骨甚偉。柩傍有二女子面貌如生。年可二十。出置壙外。旋卽消滅。盖其殉葬者也。

庚辰新羅奈解王五年。高句麗山上王四年。百濟肖古王三十五年。秋九月庚午朔。日食。○百濟遣使聘倭。倭史補○按海東記。倭皇仲哀之九年。百濟國始遣使來。

辛巳新羅奈解王六年。高句麗山上王五年。百濟肖古王三十六年。春二月。加耶請和於鷄林。○三月丁卯朔。日食。○鷄林大旱慮囚。

癸未新羅奈解王八年。高句麗山上王七年。百濟肖古王三十八年。春三月。高句麗王禱嗣於山川。

王以無子。禱於山川。夢天謂曰。吾令汝小后生男。勿憂也。王覺語羣臣曰。天語如此。而奈無小后何。乙巴素曰。天命不可測。王其待之。按天何言哉。設有言。天豈與淫惡如延優者言乎。延優欲掩酒桶鶉奔之迹。矯天以爲言。甚矣。小人之無忌憚也。

秋八月。高句麗國相乙巴素卒。以高優婁爲國相。

巴素一朝際會。起草澤任國政。言聽計行。爲國相十三年而卒。國人哀痛。崔氏曰。故國川。句麗之良王耳。擧巴素於草廬之中。將欲共理國家。爲宗社萬世之計。及其薨逝。于氏淫穢。延優竊位。其罪惡通天。人人之所共誅也。發歧拒于氏而發兵討之。眞義擧也。巴素爲上相。宜率國人。唱以大義。執于氏。延優。至故國柩前。數其罪賜之死。而立發歧。則名正言順。而大事定矣。顧乃助延優。拒發歧。使之奔竄他國。遂至隕命。已失大臣扶顚持危之責。及延優立于氏。爲后瀆亂綱常。又不能諫止。終身立其朝。孔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哉。巴素之謂矣。

冬十月。靺鞨寇鷄林。○鷄林桃李花。大疫。

甲申新羅奈解王九年。高句麗山上王八年。百濟肖古王三十九年。秋七月。百濟攻鷄林。鷄林王子利音。擊破之。

百濟攻新羅腰車城今未詳拔之。殺其城主薛夫羅。王怒命王子利音。一云奈音。將六部精兵六千。伐百濟破沙峴城。今未詳。

冬十月。有星孛于東井。○是歲。遼東太守公孫度卒。子康繼。

度據遼東。䧺張海東。東夷多服屬焉。及卒。子康立。分樂浪郡之屯有,有塩縣。二縣疑今黃海道。以南荒地爲帶方郡。見地理考。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之流入韓濊者。倭韓諸國。皆屬帶方。三國誌及文獻通考補。

乙酉新羅奈解王十年。高句麗山上王九年。百濟肖古王四十年。春二月。鷄林以眞忠爲一伐飡。參國政○鷄林遣使聘倭。倭史補○按海東記。倭皇神功之五年。新羅國始遣使來。

丁亥新羅奈解王十二年。高句麗山上王十一年。百濟肖古王四十二年。春正月。鷄林以利音。爲伊伐飡。

王子利音。善用兵。屢立戰功。至是拜爲伊伐飡。兼知內外兵馬事。

戊子新羅奈解王十三年。高句麗山上王十二年。百濟肖古王四十三年。春二月。鷄林尼師今。西巡郡邑。○夏四月。倭寇鷄林。○秋。百濟旱蝗盜起。

王撫安之。

冬十一月。高句麗王微行。如酒桶村。

麗郊豕逸。掌者追之。至酒桶村。躑躅不能行。有一女年二十許。美而艶。笑而前執之。然後追者得之。王聞而異之。微行夜至女家。欲御之。女曰王命不敢避。幸而有子。願不見遺。王曰諾。崔氏曰。延優前日有麀聚之行。汚衊閨門。今日恣鶉奔之欲。荒淫閭井。滅絶綱常。蕩無禮儀。千載之下。孰不唾罵而嗤鄙乎。

己丑新羅奈解王十四年。高句麗山上王十三年。百濟肖古王四十四年。春三月。高句麗王如酒桶村。

先是。王后于氏妬酒桶村女。陰遣兵士殺之。女男服而逃。兵士追及之。女曰殺我王命乎。今妾有娠。殺妾可也。殺王子可乎。兵士不敢害。后愈怒必欲殺之。王聞有娠。復至女家詰之。對曰妾平生不與兄弟同席。况敢近異姓男子乎。今在腹之子。實大王之遺軆也。王喜贈與厚。后竟不能害。

秋七月。浦上八國。侵加羅。鷄林救破之。

保羅。未詳。古自。今固城。史勿。今泗川。等八國。侵加羅。加羅。駕洛也。三國史本紀。作加羅列傳。作阿羅。加羅王子請捄。王命太子于老及利音。將六部兵往救之。擊殺八國將軍。奪所虜六千人還之。是役也。有勿稽子者。功最大。以見忌利音。不見錄。人曰子功大。而不見錄怨乎。曰何怨之有。曰盍聞之於王。曰矜功求名。志士所不爲也。但當勵志待時而已。

九月。高句麗王子郊彘生。立酒桶女。爲小后。

酒桶女生男。王喜曰。此天賚予嗣胤也。以因郊豕而得。名之曰郊彘。立其女爲小后。初小后之母方娠。卜之。巫曰必生王后。及生。名后女。

冬十月。高句麗移都丸都。

丸都地險阻。多大山深谷。至是。自國內移都都。國內凡二百七年而遷。

庚寅新羅奈解王十五年。高句麗山上王十四年。百濟肖古王四十五年。春二月。百濟築赤峴,沙道二城。

王苦靺鞨侵軼。築二城。移東部民戶以實之。

夏。鷄林旱。

慮囚。原輕罪。

冬十月。靺鞨寇百濟。

靺鞨攻百濟沙道城不克。焚城門而遁。

辛卯新羅奈解王十六年。高句麗山上王十五年。百濟肖古王四十六年。春正月。鷄林以萱堅爲伊飡。允宗爲一吉飡。○秋八月。百濟國南蝗饑。

壬辰新羅奈解王十七年。高句麗山上王十六年。百濟肖古王四十七年。春三月。加耶質子于鷄林。○夏六月庚寅晦。日食。○骨浦,㓒浦,古史浦人。侵鷄林。

骨浦今昌原㓒浦今興海一云今㓒原古史浦古自國。今固城。史勿國今泗川。疑居二國。三國。攻新羅竭火城。按。未詳。遺事今蔚山爲屈弗。卽竭火也。王率兵出救大破之。勿稽子斬獲數十級。論功又不見錄。歸語其婦曰。爲臣之道。見危則致命。臨亂則忘身。前日浦上竭火之役。可謂危難。而不能致命忘身。以聞於人。將何面目復出市朝乎。遂被髮荷琴。入師彘山。今未詳。作歌。託竹樹之性。擬溪澗之響。扣琴制曲。不復現於世。

癸巳新羅奈解王十八年。高句麗山上王十七年。百濟肖古王四十八年。春正月。高句麗立子郊彘。爲太子。

後改名憂位居

秋七月。百濟西部獻白鹿。

賜穀百石。

甲午新羅奈解王十九年。高句麗山上王十八年。百濟肖古王四十九年。仇首王元年。秋七月。百濟攻鷄林。鷄林將利音。破之沙峴城。

濟兵陷腰車城。今未詳。殺城主薛夫。王命伊伐飡利音。率精兵六千擊之。破濟兵于沙峴城。

九月。百濟襲靺鞨取門城。冬靺鞨冦述川。

百濟命北部眞果。領兵一千。襲取靺鞨石門城。冬靺鞨以輕騎來侵。至述川。

百濟王肖古薨。太子仇首立。

是爲仇首王。或云夫須。身長七尺。威儀秀異。

丙申新羅奈解王二十一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年。百濟仇首王三年。秋八月。百濟王敗靺鞨于沙道城下。

靺鞨來圍赤峴城。城主固拒。賊退歸。王率勁騎八百。追戰沙道城下。破之。

丁酉新羅奈解王二十二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一年。百濟仇首王四年。春二月。百濟設二柵于沙道城側。

時靺鞨頻歲來侵。百濟設二柵于沙道城側。東西相去十里。分赤峴城卒戍之。

秋八月。漢平州人夏瑤。投高句麗。

時中國亂。瑤等一千餘家來投。王納之。置柵城。

冬十月。高句麗地震。有星孛于東北。

戊戌新羅奈解王二十三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二年。百濟仇首王五年。秋七月。鷄林武庫兵器自出。○百濟侵鷄林獐山城。今慶山。鷄林尼師今。出擊走之。

己亥新羅奈解王二十四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三年。百濟仇首王六年。春二月壬子晦。日食。

庚子新羅奈解王二十五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四年。百濟仇首王七年。春三月。鷄林利音卒。以忠萱爲伊伐飡。兼知兵馬事。○秋七月。鷄林大閱楊山西。○冬十月。靺鞨寇百濟北邊。○是歲。曹丕簒漢。

辛丑新羅奈解王二十六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五年。百濟仇首王八年。夏五月。百濟國東大水。○六月戊辰晦。日食。○秋八月。百濟大閱漢水西。

壬寅新羅奈解王二十七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六年。百濟仇首王九年。春二月。百濟修堤防勸農。○夏四月。鷄林南新人死。歷月復活。○六月。百濟京都雨魚。○冬十月。百濟大破鷄林於熊谷。

百濟侵牛頭州鎭。王遣伊伐飡忠萱。領兵五千。逆戰於熊谷大敗。單騎遁還。貶爲鎭主。以連珍代之。兼知兵馬事。

十一月庚申晦。日食。

甲辰新羅奈解王二十九年。高句麗山上王二十八年。百濟仇首王十一年。秋七月。鷄林將連珍。破百濟兵於烽山。殺獲千餘級。○八月。鷄林築烽山城。

丙午新羅奈解王三十一年。高句麗山上王三十年。百濟仇首王十三年。秋。鷄林大旱。

自春不雨。至秋七月乃雨。王發倉賑饑。錄囚原輕罪。

丁未新羅奈解王三十二年。高句麗山上王三十一年。東川王元年。百濟仇首王十四年。春三月。鷄林以康萱爲伊伐飡。○夏四月。百濟大旱。

王祈東明廟。乃雨。

五月。高句麗王延優薨。太子憂位居立。

王薨。葬山上陵。太子立。是爲東川王。一云東壤。性寬仁。母后欲試之。候王出遊。使人截路馬鬣。王還曰馬無鬣可憐。又令侍者進羹覆衣。亦不怒。

戊申新羅奈解王三十三年。高句麗東川王二年。百濟仇首王十五年。春二月。高句麗王如卒本。祭始祖廟。大赦。○三月。高句麗王。尊于氏爲太后。○是歲。漢遼東太守公孫康卒。弟恭繼康子淵簒之。

己酉新羅奈解王三十四年。高句麗東川王三年。百濟仇首王十六年。秋九月。鷄林地震。○冬十一月。靺鞨入百濟。

王遣精兵三百拒之。賊伏兵夾擊。濟兵大敗。

百濟大疫。

庚戌新羅奈解王三十五年。助賁王元年。高句麗東川王四年。百濟仇首王十七年。春三月。鷄林尼師今奈解薨。伐休王太孫助賁立。

是謂助賁一云諸貴尼師今。伐休太子骨正之子也。王將薨。遺言以婿助賁繼位。身長美儀表。臨事明斷。國人畏敬之。母金氏玉帽夫人。仇道之女。妃昔氏阿爾兮夫人。奈解王之女也。

鷄林以連忠。爲伊飡委軍國事。○秋七月。高句麗高優婁卒。以于台明臨於漱。爲國相。

辛亥新羅助賁王二年。高句麗東川王五年。百濟仇首王十八年。夏四月。百濟雨雹。

大如栗。鳥雀中死。

秋七月。鷄林以伊飡昔于老。爲大將軍。○鷄林遣昔于老。㓕甘文國爲郡。今開寧縣縣東二里柳山北。有甘文國宮闕遺址。縣北二十里。有大塚。俗傳甘文金孝王陵。縣西熊峴里。稱甘文國獐夫人陵。

壬子新羅助賁王三年。高句麗東川王六年。百濟仇首王十九年。夏四月。倭寇鷄林。

倭人猝至。圍金城。王親出戰。賊潰走。輕騎追擊。殺獲千餘級。

癸丑新羅助賁王四年。高句麗東川王七年。百濟仇首王二十年。夏五月。鷄林昔于老。敗倭于沙道。

倭寇新羅東邊。伊飡于老。與戰于沙道。今未詳。乘風縱火。焚其舟。賊盡赴水死。

高句麗遣使如吳。

時遼東公孫淵。稱臣於吳。吳主孫權大悅。遣使封淵爲燕王。及至。淵斬其使張彌。送其首于魏。拘其屬秦旦,黃彊等。于玄菟。旦等逃奔麗。因宣吳主旨。紿言有賜。爲遼東所劫奪。王喜。遣皁衣二十五人。送旦等還吳。奉表稱臣。貢貂皮千枚。鶡鷄皮十具。資治通鑑。文獻通考補。

甲寅新羅助賁王五年。高句麗東川王八年。百濟仇首王二十一年。古爾王元年。秋九月。高句麗于氏死。葬山上王陵。

太后臨終遺言曰。妾失節。將何面目。見國壤於地下乎。若羣臣不忍棄丘壑。請葬山上王陵。從之。國壤降於巫曰。余見于氏歸山上。不勝憤恚。遂與戰。退而思之。顔厚羞見國人。爾告於朝。遮我以物。於是種松七重於陵前。國壤卽國川也。

百濟王仇首薨。長子沙伴立。肖古王弟古爾。廢沙伴而自立。

是爲古爾王。肖古王之弟也。沙伴幼少。不能爲政。古尒廢而自立。

是歲。魏遣使高句麗和親。

丙辰新羅助賁王七年。高句麗東川王十年。百濟古爾王三年。春二月。骨伐國。降于鷄林。

骨伐國王阿音夫。率衆來降。王賜第宅庄園。以其地爲郡。按骨伐。今永川郡之臨川縣。在郡東南五里。亦稱骨火。新羅地名多稱火。方言稱火爲弗。又弗轉爲伐。皆方言之變也。

秋七月。高句麗斬吳使。傳首於魏。

吳王孫權遣使。胡衛通和。王留其使斬之。傳首於魏。按交隣通和。有國之常也。然而吳之於麗。風濤萬里。地勢隔絶。不可以隣國言也。是以。吳未甞有求於麗。而前歲麗王遣使稱臣。吳使之來。爲其報聘也。王當隨其來而待之可也。今反殺使。傳首於魏。欲襲公孫亂亡之政。其不義甚矣。王之此擧。不過求媚於魏。而纔過十年。毌丘一出。都邑殘破。幾不保國。不義之效如是矣。

冬十月。百濟王獵西海大島。

親射鹿四十後。大閱於石川。雙鴈起於川上。王又射之。皆中。權氏曰。濟王以國君之尊。曠廢庶政。越風濤之險。觸啣橛之危。多殺不忌。誇示射御之能。侈然自肆。而不知其非。吁。傳曰馳聘田獵。令人心荒。可不戒哉。

丁巳新羅助賁王八年。高句麗東川王十一年。百濟古爾王四年。秋八月。鷄林蝗。○高句麗遣使如魏。○是歲。公孫淵自稱燕王。

戊午新羅助賁王九年。高句麗東川王十二年。百濟古爾王五年。春正月。百濟王謁東明廟。祭天地。用皷吹。○二月。百濟王。田釜山。今未詳。五旬而返。○夏四月。雷震百濟宮門。

黃龍自其門飛出。

是歲魏司馬懿討公孫淵斬之。取遼東。

懿之出兵。高句麗王遣主簿大加。將千人助之。按。公孫氏據遼東。自初平元年庚午至此。凡三世四十九年亡。

魏遣將。取樂浪帶方郡。

時二郡隔遠中國。分屬麗濟。魏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於是遼東玄菟樂浪帶方。皆屬於魏。諸韓國臣智加賜邑君印綬。其次爲邑長。其俗好衣幘。下戶詣郡朝謁。皆假衣幘。自服印綬衣幘者千餘人。部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樂浪。按。此時新羅百濟之稱。不聞於中國。故中國人人稱羅濟爲韓國。○三國志。文獻通考補。

倭遣使詣帶方郡。朝魏。

倭未甞通中國。但覊屬于帶方郡。至是。其女王卑彌呼。遣大夫詣郡。求詣天子朝獻。太守送至魏都。文獻通考補。○按。海東記云女王神功之三十九年己未。始遣使于漢通考。作景初二年戊午。

己未新羅助賁王十年。高句麗東川王十三年。百濟古爾王六年。百濟自正月不雨。至于五月。

庚申新羅助賁王十一年。高句麗東川王十四年。百濟古爾王七年。春百濟侵鷄林。○夏四月。百濟以眞忠爲左將。

委以內外兵馬事。

秋七月。百濟大閱於石川。

雙鴈起於川上。王射之皆中。

壬戌新羅助賁王十三年。高句麗東川王十六年。百濟古爾王九年。春。百濟開稻田於南澤。○夏四月。百濟以叔父質。爲右輔。

質性慧毅。謀事無失。

秋。鷄林大有年。古陁郡今安東進嘉禾。○高句麗。襲魏遼東。

麗與魏。通和已八年。至是。麗王遣將襲遼東。破西安平縣。兵釁自此始矣。

癸亥新羅助賁王十四年。高句麗東川王十七年。百濟古爾王十年。春正月。百濟王謁東明廟。○高句麗立王子然弗。爲太子赦。○百濟設太壇。祀天地山川。

甲子新羅助賁王十五年。高句麗東川王十八年。百濟古爾王十一年。春正月。鷄林以伊飡昔于老。爲舒弗邯。兼知兵馬事。舒弗邯。卽伊伐飡。

乙丑新羅助賁王十六年。高句麗東川王十九年。百濟古爾王十二年。春三月。高句麗東海人獻美女。○冬十月。高句麗侵鷄林。

時麗王恃其兵力。內叛中國。旁侵隣壤。至是。伐新羅北邊。舒弗邯昔于老。擊之不克。退保馬頭柵。今未詳。時天寒。于老躬行勞問。手燒柴煖之。軍心感激。

是歲。不耐濊侯等。擧邑降魏。

魏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以嶺東濊屬句麗。興師伐之。不耐濊侯等。擧邑降。令四時詣二邑朝謁。有軍征賦調。如中華人。三國志。文獻通考補。

丙寅新羅助賁王十七年。高句麗東川王二十年。百濟古爾王十三年。夏。百濟大旱無麥。○秋八月。魏將毌丘儉。侵高句麗。麗王再戰敗之。遂進擊敗績。

魏以麗王數侵邊地。遣幽州刺史毌丘儉。與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將萬人出玄菟來侵。王將步騎二萬人。逆戰於沸流水上敗之。斬首三千餘級。又引兵再戰於梁貊之谷。又敗之。斬獲三千餘人。王謂諸將曰。魏之大兵。反不如我之少兵。毌丘儉者。魏之名將。今日命在我掌握之內乎。乃領鐵騎五千。進擊之。儉爲方陣。决死而戰。麗軍大潰。死者一萬八千餘人。王以一千餘騎。奔鴨綠原。

百濟襲樂浪。

百濟王聞樂浪太守劉茂。從毌丘儉攻高句麗。遣左將眞忠。乘虗襲其邊。茂聞之怒。王恐見侵討。還其民。

冬十月。魏兵陷丸都城屠之。王出奔。東部密友。力戰拒之。

儉束馬懸車。以登丸都屠王都。遣玄菟太守王頎追王。王奔南沃沮。魏志毌丘儉傳及資治通鑑云。王奔買溝。注北沃沮。一名買溝屢。至竹嶺。軍士分散殆盡。惟東部密友獨在側。謂王曰今追兵甚迫。勢不可脫。臣請决死而禦之。王可遯矣。遂募死士。與之赴敵力戰。王間行。脫而去。依山谷。聚散卒自衛。謂曰若有能取密友者厚賞之。下部劉屋句前對曰。臣試往焉。遂於戰地見密友伏地。乃負而至。王枕之以股。久而乃蘇。

高句麗人紐由。刺殺魏將。遂死之。魏軍退。

王間行至南沃沮。魏軍追不止。王計竆不知所爲。東部人紐由進曰。勢甚危迫。不可徒死。臣有愚計。請以飮食。往犒魏軍。伺隙刺殺彼將。若計得成。則王可奮擊。王曰諾。紐由遂入魏軍詐降曰。寡君獲罪於大國。逃至海濱。措躬無地。將請降於陣前。歸死司寇。先遣小臣。致不腆之物。爲從者羞。魏將聞之。將受其降。紐由隱刀食器進前。拔刀刺魏將胷。與之俱死。魏軍遂亂。王分軍爲三道急擊之。魏軍擾亂不能陳。遂自樂浪而退。是役也。王頎追王。過沃沮千餘里。至肅愼南界。刻石紀功。刊丸都之山。銘不耐之城。諸所誅納八千餘口。韓那奚等數十部落降魏。初麗臣沛者得來。見王數侵中國。屢諫不從。得來歎曰。終見此地生蓬蒿。因不食死。儉聞之。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崔氏曰。傳曰以小事大。畏天者也。畏天者保其國。句麗最近中國。王不度德量力。屢擧侵伐。其失保國之道甚矣。不納得來之忠言。且驟勝輒驕。竄身失國。皆自作之孽。焉可逭也。嗚呼。夫差不納子胥之忠。而麋鹿遊姑蘇。東川不聽得來之諫。而蓬蒿生丸都。自古人君。不納逆耳之言。肆行無忌。靡有不喪身亡國者。寧不省鑑乎。

高句麗王。復國論功。

以密友紐由爲第一。賜密友食邑。贈紐由爲九使者。以其子多優。爲大使者。

十一月。鷄林京都地震。

丁卯新羅助賁王十八年。霑解王元年。高句麗東川王二十一年。百濟古爾王十四年。春正月。百濟王謁東明廟。祭天地於南壇。○二月。高句麗築平壤城。徙都。

麗王以丸都經亂殘破。不可復居。築城於平壤王儉故墟。都之。都丸都凡三十九年而遷。

百濟以眞忠爲右輔。眞勿爲左將。委以兵馬事。○夏五月。鷄林尼師今助賁薨。母弟霑解立。

是爲霑解尼師今。

秋七月。鷄林尼師今。追尊其父骨正。爲葛文王。

初骨正。以伐休之太子。早卒不得立。至是。追封爲世神葛文王。金氏曰。漢宣帝卽位。有司奏爲人後者。爲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是以帝所生父稱親。謚曰悼。母曰悼后。比諸侯王。此合經義。爲萬世法。故後漢光武。宋英宗。法而行之。新羅自王親入繼大統之君。無不封崇其父稱王。非特如此而已。封其外舅者亦有之。此非禮。固不可以爲法也。

戊辰新羅霑解王二年。高句麗東川王二十二年。中川王元年。百濟古爾王十五年。春正月。鷄林以伊飡長萱。爲舒弗邯。○二月。鷄林遣使高句麗和親。○秋九月。高句麗王憂位居薨。太子然弗立。

王寬仁有人君之量。及薨。國人懷德。莫不哀傷。葬於東川。近臣之自殺以殉者甚多。國人伐柴以覆其屍。名其地曰柴原。輿地勝覽。柴原附平壤古迹。尹斗壽平壤志曰。柴麓在府東三十里。有墓高丈餘。頃年。盜發壙內。石上有刻字數行。高句麗東川王墓。名爲柴原。今柴麓。疑柴原。○按。前朝陵寢。雖世代變易。而立標守護。實後王之盛德也。三國陵寢。新羅或有可稱者。而麗濟二代。幷無可考。可勝歎哉。甞聞平壤中和,永柔等處多古葬。形軆大如丘陵。平壤中和。皆以甓築成墳。永柔則皆石葬云。後漢書曰。句麗之俗。厚葬積石爲封。此爲麗人塚無疑。形軆高大如丘陵。則必是王者之墓。或有得器物於其中者云。太子卽位。是爲中川王。儀表俊爽。有智畧。

冬十月。高句麗立后椽氏。○百濟饑賑民。復一年租調。○高句麗王弟預勿奢句等。謀叛伏誅。

己巳新羅霑解王三年。高句麗中川王二年。百濟古爾王十六年。春。鷄林滅沙梁伐國。

遣昔于老討之。以其貳於百濟也。自儒理以後。至是並諸小國。凡十二。自此國益強。按。沙梁伐。一云沙伐。今尙州府東十里。有屛風山古城。卽其地。

夏四月。倭入鷄林。殺舒弗邯昔于老。

初倭使葛那古來聘。于老儐之。戱曰早晩以汝王爲塩奴。王妃爲爨婢。倭王聞之。遣將于道朱君來侵。于老曰今日之寇。由臣致之。臣請當之。遂抵倭軍曰。前言戱之耳。豈意興師至此耶。倭人執以燒殺之乃去。後倭使來聘。于老之妻請王私饗飮。醉而燒殺之曰。所以報之也。倭怒。來攻金城不克而去。由是兵釁不息。權氏曰。于老一言之悖。致兩國交兵。以取身死。樞機之不可不愼如此。其妻必欲報讎。有足嘉者。然以私怨殺國使。君臣不能禁於未然。亦不得辭其責矣。

秋七月。鷄林作南堂一云都堂於宮南。

辛未新羅霑解王五年。高句麗中川王四年。百濟古爾王十八年。春正月。鷄林尼師今。始聽政於南堂。以夫道爲阿飡。

夫道。漢祗部人。家貧無諂。工書筭著名於時。徵爲阿飡。委以物藏庫事。

夏四月。高句麗貫那夫人。有罪伏誅。

貫那夫人。艶冶。髮長九尺。王愛之。將立爲小后。王后椽氏恐其專寵。言於王曰。聞西魏以千金購長髮。昔我先王。不致禮於中國。被兵出奔。殆喪社稷。今王順其所欲。遣一介行李。以進長髮美人。則彼必欣納。無復侵伐。王默不答。夫人聞之懼。反讒后於王曰。后常罵妾曰。田舍女何得至此。若不自歸。必有後悔。意者。后欲伺王出以害妾。後王獵于箕丘而還。夫人將革囊迎哭曰。后欲以此盛妾投海。願賜微命。得返于家。王知其詐。怒曰汝要入海乎。遂盛囊投西海。

癸酉新羅霑解王七年。高句麗中川王六年。百濟古爾王二十年。○駕洛麻品元年。夏四月。鷄林龍見宮東池。金城南僵柳自起。

初奈解王三年。始祖廟前卧柳復起。至是復然。按。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草木物之微者也。僵柳自起。其占爲庶人王。新羅金氏無功德之可言。而徒以金櫝白鷄之異。爲脫解之子。至味鄒而奄有一國。爲金氏有國之始。今此之變。朴昔之妖。而金氏之瑞乎。

秋九月。駕洛君居登卒。子麻品嗣。按。招賢㙜。在今金海府東七里。俗傳居登王。招七點山旵始僊人。旵始乘舟抱琴而來。相與懽戱。因以爲名云。○鷄林饑。

甲戌新羅霑解王八年。高句麗中川王七年。百濟古爾王二十一年。夏四月。高句麗明臨於漱卒。以沸流沛者陰友。爲國相。○秋七月。高句麗地震。

乙亥新羅霑解王九年。高句麗中川王八年。百濟古爾王二十二年。秋九月。百濟侵鷄林。

新羅一伐飡翊宗。與濟兵戰於槐谷西。今未詳。兵敗死。百濟攻烽山城不克。

高句麗立子藥盧。爲太子赦。

丙子新羅霑解王十年。高句麗中川王九年。百濟古爾王二十三年。冬十月晦。日食。中史無。○十一月。高句麗以椽那明臨笏覩。尙公主。爲駙馬都尉。○高句麗無雪大疫。

戊寅新羅霑解王十二年。高句麗中川王十一年。百濟古爾王二十五年。春。靺鞨獻馬于百濟。

靺鞨長羅竭。獻良馬十匹。王優勞使者還之。

己卯新羅霑解王十三年。高句麗中川王十二年。百濟古爾王二十六年。秋七月。鷄林旱蝗。○冬十二月。高句麗敗魏兵於梁貊之谷。

王畋於杜訥谷。魏將尉遅楷將兵來伐。王簡精騎五千。戰於梁貊之谷。敗之斬首八千餘級。

庚辰新羅霑解王十四年。高句麗中川王十三年。百濟古爾王二十七年。春正月。百濟置官十六品。

百濟始有左右輔。左將等官。以揔國政掌兵馬。而餘官無定名。至是置六佐平。內臣掌宣納。內頭掌庫藏。內法掌內儀。衛士掌宿衛。朝廷掌刑獄。兵官掌外兵馬。並一品。又置達卛三十人二品。恩卛三品。德卛四品。扞卛五品。奈卛六品。將德七品。施德八品。固德九品。季德十品。對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武德十三品。佐軍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十六品。自恩卛以下。官無常員。各有部司。分掌衆務。內官有前內部。糓內部。內掠部。外掠部。馬部。刀部。功德部。藥部。木部。法部。後宮部。外官。有司軍部。司徒部。司空部。司寇部。點口部。客部。外舍部。綢部。日官部。市部。長吏三年一代。都下有方。分爲五部。曰上前中下後。部有五巷。士庶居焉。部統兵五百人。五方各有方領一人。以達卛爲之。方佐貳之。方有十郡。郡有將三人。以德卛爲之。統兵一千二百人以下。七百人以上。城之內外庶及餘小城。咸分隷焉。大抵郡縣。皆以子弟宗族分據之。又有冠軍將軍。龍驤將軍。駙馬都尉。太守。長史。司馬等之稱號。大姓有八。沙氏,燕氏,刕音協氏,解氏,眞氏,國氏,木氏。苩音白氏。常執國政。參用南北史補。

按百濟官職之制。東史無明文。以其可據者言之。其初有右輔。掌兵事。多屢王。復置左輔。盖分主軍國政事古爾王。又置左將。委以兵馬。則其有右將。可知矣。於是二輔主政。二將率兵。而將相之任分矣。至是。復置六佐平。則若六尙書之分將諸部。定位十六品。而官制備焉。三國史本紀所引。皆用北史之文矣。盖鹵王上魏表。有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俟侯。長史。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等官。又有將軍等號。又有官名北門頭者。腆支王時。又置上佐平。位六佐平之上。則其制槩可知矣。

二月。百濟定百官服色。

六品以上服紫。以銀花餙冠。十一品以上服緋。十六品以上服靑。佐平至將德。紫帶。施德皁帶。固德赤帶。季德靑帶。對德文督皆黃帶。武督至克虞。皆白帶。參用北史補。

按東國衣服之制。不見於東史。以其出於中國史者言之。後漢書曰。高句麗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餙。大加主簿。皆著幘如冠幘而無後。其小加。着折風巾。形如弁。北史曰。高句麗。皆頭着折風。形如弁。士人加揷二鳥羽。貴者其冠曰蘇骨。多用紫羅爲之餙。以金銀服。大袖衫。大口袴。素皮帶。黃革履。媍人裙襦加襈。百濟與句麗同。若朝拜祭祀。其冠兩廂加翅。戎事則不。奈率以下。冠餙錦花。將德紫帶。施德皁帶。固德赤帶。季德靑帶。對德文督。皆黃帶。自武督至克虞皆白帶。媍人不加粉黛。女辮髮垂後。出嫁則分爲兩道。盤於頭上。衣似袍而袖微大。新羅服色。尙素。婦人辮髮繞頭。以雜綵及珠爲餙。通典曰。南齊永明中。高句麗使至。服竆袴。冠折風。王融戱其冠。答曰此古弁之遺像也。唐書曰。高句麗王服五綵。以白羅製冠革帶。皆金釦。大臣靑羅冠。次絳羅。珥兩鳥羽。金銀雜釦。衫筩袖。袴大口。白韋帶。黃革履。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百濟。其王服大袖紫袍靑錦袴烏羅冠。金花爲餙。素皮帶。烏革履。羣臣絳衣。餙冠以銀花。禁民衣絳紫。新羅男子袴。婦人襦。不粉餙。率美髮以繚首。以珠綵餙之。男子剪髮鬻。冐以黑巾。據此諸書。則其製槩可見矣。而新羅事唐以後。至眞德之世。始用中國衣服。而文物彬彬矣。

夏。鷄林大水。

山崩四十餘所。

秋七月。星孛于東方。

二十五日而滅。按。先儒以水灾爲陰盛臣強之兆。以彗孛爲除舊布新之象。新羅是時大水。山崩四十餘所。星孛于東方二十五日而滅。東方卽辰韓之分。明年金味鄒爲王。天之示警。亦可謂深切矣。

九月。高句麗王如卒本。祀始祖廟。

辛巳新羅霑解王十五年。高句麗中川王十四年。百濟古爾王二十八年。春正月朔。百濟王始服冠袍。聽事於南堂。

王服紫大袖袍。靑錦袴。金花餙烏羅冠。素皮帶。烏革履。坐南堂聽事。

二月。百濟以眞可。爲內頭佐平。優豆。內法佐平。高壽。衛士佐平。昆奴。朝廷佐平。惟己。兵官佐平。○鷄林築達伐城。今大丘。以奈麻克宗。爲城主。○三月百濟請和于鷄林不許○冬十二月。鷄林尼師今霑解暴薨。助賁女婿金味鄒立。

王暴疾薨無子。國人立助賁王之婿金味鄒爲王。是爲味鄒尼師今。一云味照。母朴氏葛文王伊㓒之女。妃昔氏光明夫人。初脫解王得金閼智。養於宮中。後拜大輔。生勢漢。勢漢生阿道。阿道生首留。首留生郁甫。郁甫生仇道。仇道生味鄒爲王。是爲金氏有國之始也。

壬午新羅味鄒王元年。高句麗中川王十五年。百濟古爾王二十九年。春正月。百濟立犯贓法。

凡官人受財及盜者。三倍徵贓。禁錮終身。此贓禁之始也。

三月。鷄林龍見宮東池。○秋七月。鷄林金城西門灾。

延燒人家三百餘區。

冬十一月。高句麗地震。

癸未新羅味鄒王二年。高句麗中川王十六年。百濟古爾王三十年。春正月。鷄林以伊飡良夫。爲舒弗邯。兼知內外兵馬事。○二月。鷄林尼師今。追封其父仇道。爲葛文王。○是歲漢亡。

甲申新羅味鄒王三年。高句麗中川王十七年。百濟古爾王三十一年。春二月。鷄林尼師今。東巡望海。三月。幸黃山。問高年賑貧乏。

乙酉新羅味鄒王四年。高句麗中川王十八年。百濟古尒王三十二年。是歲晉簒魏。

丙戌新羅味鄒王五年。高句麗中川王十九年。百濟古爾王三十三年。秋八月。百濟侵鷄林。

百濟攻烽山城。城主眞宣。帥壯士二百。擊走之。王聞之喜。拜爲一吉飡。厚賞士卒。

戊子新羅味鄒王七年。高句麗中川王二十一年。百濟古爾王三十五年。夏鷄林旱。

新羅自春至夏不雨。王會羣臣於南堂。問刑政得失。又遣使五人。巡問疾苦。

己丑新羅味鄒王八年。高句麗中川王二十二年。百濟古爾王三十六年。秋九月。星孛于紫宮。

庚寅新羅味鄒王九年。高句麗中川王二十三年。西川王元年。百濟古爾王三十七年。冬十月。高句麗王然弗薨。太子藥盧立。一云若友。

是爲西川王。一云西壤。王性聦悟且仁。國人愛敬。葬于中川原。

辛卯新羅味鄒王十年。高句麗西川王二年。百濟古爾王三十八年。春正月。高句麗立后于氏。

西部大使者漱之女也。

秋七月。高句麗陰友卒。以其子尙婁爲國相。○冬十二月。高句麗地震。

壬辰新羅味鄒王十一年。高句麗西川王三年。百濟古爾王三十九年。春二月。鷄林令害農事者。一切除之。

王卽位以後。留意民事。令有害農事者。一切除之。後羣臣請改營室。王重勞人不從。

夏六月。高句麗大旱。○秋七月。鷄林霜雹。○冬十一月。百濟侵鷄林。

癸巳新羅味鄒王十二年。高句麗西川王四年。百濟古爾王四十年。秋七月丁酉朔。日食。○高句麗饑賑民。

丙申新羅味鄒王十五年。高句麗西川王七年。百濟古爾王四十三年。夏四月。高句麗王如新城。

國之東北大鎭也。秋八月還。

高句麗始遣使如倭。倭史補○按海東記。倭皇應神之七年丙申。高句麗始遣使來。

戊戌新羅味鄒王十七年。高句麗西川王九年。百濟古爾王四十五年。冬十月。百濟侵鷄林槐谷城。○是歲。馬韓朝晉請內附。

先是。馬韓遺種。保守一隅。今未詳其地。頻遣使貢方物于晉。又詣東夷校尉何龕上獻。至是。其王朝晉。請內附。後漸衰微不振。盖爲新羅百濟所呑倂。因無聞。文獻通考補。

庚子新羅味鄒王十九年。高句麗西川王十一年。百濟古爾王四十七年。夏四月。鷄林旱錄囚。○冬十月。肅愼寇高句麗。王弟達賈擊降之。封達賈爲安國君。

肅愼來侵。屠害邊氓。王謂羣臣曰。寡人謬襲邦基。德不能綏。威不能震。致此隣敵。猾我疆域。思得謀臣猛將。以折其衝耳。羣臣各擧有奇謀異畧。才堪將帥者。羣臣皆曰。王弟達賈。勇而有智畧。堪爲大將。王於是遣達賈伐之。達賈出奇掩擊。拔擅盧城。殺其酋長。遷六百餘家於扶餘南烏川。降部落六七所。以爲附庸。王大悅。封達賈爲安國君。知內外兵馬事。兼統梁貊肅愼諸部落。

癸卯新羅味鄒王二十二年。高句麗西川王十四年。百濟古爾王五十年。秋九月。百濟侵鷄林槐谷城。

甲辰新羅味鄒王二十三年。儒禮王元年。高句麗西川王十五年。百濟古爾王五十一年。冬十月。鷄林尼師今味鄒薨。助賁王之子昔儒禮立。

王薨。葬大陵。在今慶州府南皇南里。儒禮立。是謂儒禮尼師今。母朴氏。葛文王奈音之女。甞夜行。星光入口。囙有娠。生王。異香滿室。

是歲。百濟遺書籍於倭國。

倭初無文獻。至是。始從百濟。得中國文字。又無衣制。百濟王倭史作百濟王阿花送裁縫女工。始有服色云。海東記。倭皇應神之十五年甲辰。百濟送書籍。

乙巳新羅儒禮王二年。高句麗西川王十六年。百濟古爾王五十二年。春二月。鷄林伊飡弘權。爲舒弗邯。委以機務。○是歲。鮮卑慕容廆。襲破扶餘國。

初扶餘王尉仇台。求屬遼東。公孫度以扶餘處句麗鮮卑之間。難以圖存。妻以宗女。尉仇台死。簡尉居立。無嫡子。有孽子麻余。諸加共立之。麻余死。子依慮立。年六歲。至廆擊扶餘。依慮自殺。子弟走保沃沮。廆夷其國。驅萬餘人而歸。明年。依慮子依羅。求率見人。還復舊國。請援於晉東夷校尉何龕。龕遣督護賈耽。將兵送之。遂復扶餘。爾後每爲廆掠。其種人賣於中國。帝以官物贖還。禁市扶餘。資治通鑑文獻通考補○按海東記。倭皇應神之十六年乙巳。百濟王太子來。東史不見。

丙午新羅儒禮王三年。高句麗西川王十七年。百濟古爾王五十三年。責稽王元年。春正月。百濟遣使鷄林請和。○二月。高句麗王藥盧。殺其二弟逸友,素勃。

初二人詐稱病往溫湯。與黨類戱樂無節。出言悖逆。王僞許拜相召之。令力士執而殺之。權氏曰。仁人之於兄弟也。不藏怒不宿怨。親愛之而已。此天理人情之至也。王懷疑忌之心。薄友愛之恩。故二弟內不自安。出怨言耳。非有反亂僭逆不臣之狀也。王乃誘殺之。不仁甚矣。至親如此。人孰不疑。王道以仁親爲本。信義爲重。一擧而廢之。欲治得乎。按。史稱王聦悟且仁。而至於誘殺二弟。殘虐甚矣。仁者固如是乎。史之不足信如是夫。

冬十二月。百濟王古爾薨。子責稽立。

古尒爲君。雖有禽荒之失。然賑貧復租。定官制錮贓吏。交隣修好。頗知治國之道。及薨。子責稽立。是爲責稽王。身長大。志氣䧺傑。

百濟修慰禮城。○高句麗侵帶方。百濟救之。

高句麗伐帶方。帶方求救於百濟。先是。王娶帶方王女寶菓爲夫人。王曰帶方爲舅甥之國。不可不救。遂出師。麗人怨之。王慮其侵寇。修阿且城蛇城備之。二城今未詳。時帶方雖爲中國所領。而間於麗濟。不能自存。後地分入二國。

丁未新羅儒禮王四年。高句麗西川王十八年。百濟責稽王二年。春正月。百濟王謁東明廟。○夏四月。倭寇鷄林。

焚一禮部。俘一千人而去。

戊申新羅儒禮王五年。高句麗西川王十九年。百濟責稽王三年。秋九月。高句麗地震。

庚戌新羅儒禮王七年。高句麗西川王二十一年。百濟責稽王五年。夏五月。鷄林大水月城頹。

辛亥新羅儒禮王八年。高句麗西川王二十二年。百濟責稽王六年。○駕洛居叱彌元年。春正月。鷄林以末仇。爲伊伐飡。

末仇忠貞有智略。王常訪問政要。

二月。駕洛君麻品卒。子居叱彌嗣。

壬子新羅儒禮王九年。高句麗西川王二十三年。烽上王元年。百濟責稽王七年。春。高句麗王藥盧薨。太子相夫立。

王薨。葬於西川之原。太子相夫一云歃夫婁卽位。是爲烽上王一作雉葛幼。驕逸多疑忌。

三月。高句麗王相夫。殺其叔父安國君達賈。

達賈賢而多才。王以其屬尊且有大功。爲百姓所瞻望。疑而殺之。國人憐其無罪。揮涕相吊曰。微安國君。民不免梁貊,肅愼之難。今其死矣。其將焉託。權氏曰。積善積惡。殃慶各以類至。子孫之受其報者。莫不由祖父而馴致之也。史稱藥盧聦悟而仁。國人愛之。是不可謂仁心也。然外施小惠。以悅於人。內懷殘忍。以戕同氣。其志慘於鏌鎁矣。故其餘殃延及後世。寵弟愛子。死於相夫。相夫又死於倉助利。得免於身幸矣。

夏六月。倭寇鷄林。陷沙道城。

王命一吉飡大谷。將兵救之。改築沙道城。移沙伐州豪民八十餘家。

秋七月。鷄林旱蝗。○九月。高句麗地震。

癸丑新羅儒禮王十年。高句麗烽上王二年。百濟責稽王八年。秋八月。鮮卑慕容廆。侵高句麗。王出奔新城。北部小兄高奴子。擊廆敗之。

時晉政衰亂。胡羯羣起。慕容廆以鮮卑遺種。起於遼東。至是來侵。王欲往新城按三國史註云。新城。國之東北大鎭。與遼地所在新城。異。避之。行至鵠林。廆引兵追之。新城宰北部小兄高奴子。以五百騎迎王。遇廆軍奮擊敗之。王喜加奴子爵大兄。賜鵠林爲食邑。

九月。高句麗王相夫。殺咄固。其子乙弗出奔。

王謂咄固有異心。賜之死。國人慟惜。咄固子乙弗。出遯於野。王使人索殺之不得。權氏曰。藥盧以疑忌殺二弟。其子相夫。方在衰絰。殺其叔父甫。及期年。又殺其弟。所謂其父攘鷄。其子劫於市者也。

甲寅新羅儒禮王十一年。高句麗烽上王三年。百濟責稽王九年。夏。倭寇鷄林。攻長峯城不克。○秋九月。高句麗尙婁卒。以倉助利爲國相。

倉助利以南部大使者。入相。進爵爲大主簿。

乙卯新羅儒禮王十二年。高句麗烽上王四年。百濟責稽王十年。春。鷄林欲伐倭。不果。

新羅王。憤倭人屢侵。使百姓不得安居。謀與百濟。同時浮海入擊其國。舒弗邯弘權諫曰。我人不習水戰。冐險遠征。恐有不測之危。况百濟多詐。常有呑噬之心。難與同謀。王善之。按。金東溟世濂海槎錄曰。日本邈在天東。四面大海。外兵不入。但見其年代記。倭皇應神之二十二年。新羅兵入明石浦。浦去大阪纔百里。赤間關之東。有一丘隴。倭人指之曰此卽白馬墳。新羅兵深入日本。請和解兵。刑白馬以盟之。埋馬於此云。按應神之十二年辛亥。卽儒禮王之八年也。與此年歲稍差。而槩同時事也。東史不見。闕文也。

丙辰新羅儒禮王十三年。高句麗烽上王五年。百濟責稽王十一年。秋八月。慕容廆。攻高句麗。發西川王之塚。

廆至故國原。見西川王墓。使人發之。役者暴死。亦聞壙內有樂聲。廆恐有神。乃退。

高句麗以高奴子。爲新城太守。

王謂羣臣曰。慕容氏兵馬精強。屢犯疆埸。爲之奈何。國相倉助利對曰。北部大兄高奴子。賢而有勇。禦寇安民。無出此人。王以高奴子爲新城太守。善政有威聲。廆不復來寇。

丁巳新羅儒禮王十四年。高句麗烽上王六年。百濟責稽王十二年。春正月。鷄林以智良爲伊餐。長昕爲吉餐。○伊西國叛。鷄林擊破之。

伊西古國。來攻金城甚急。鷄林禦之不能克。忽有異兵大至。皆珥竹葉來助。遂擊破之。竟不知所歸。人或見其竹葉數萬。積於味鄒王陵前。人謂先王陰助。因號陵竹長。亦號竹峴○按伊西國。漢建武十八年。爲新羅所滅。至是又見。恐是古國餘燼尙存。而復起者歟。

戊午新羅儒禮王十五年。基臨王元年。高句麗烽上王七年。百濟責稽王十三年。汾西王元年。春二月。鷄林大霧。

不辨人五日。

秋九月。晉人及貊人。侵百濟。百濟王出戰敗死。長子汾西立。

晉人與貊人來侵。王出禦。爲貊兵所害。汾西立。是爲汾西王。幼而聦慧。儀表英挺。王絶愛之。不離左右。

高句麗雹饑。○冬十月。高句麗。增修宮室。

王增營宮室。頗極侈麗。民饑困不堪。羣臣驟諫不從。

鷄林賜印觀署調二人爵。

二人皆新羅人。印觀甞賣緜於市。署調以糓買之而還。忽有鳶攬緜墮印觀家。觀取歸市。謂署調曰。鳶墮汝緜於吾家。今還汝。署調曰。鳶攬緜與汝。天也。吾何受也。印觀曰。然則還汝穀。署調曰。吾與汝市已二日。糓已屬汝。固辭不受。二人相讓。幷棄於市而歸。掌市官以聞。王幷賜爵。

十二月。鷄林尼師今儒禮薨。侄基臨立。

是爲基臨一云基丘尼師今。助賁王子乞叔之子也。母阿尒夫人。性寬厚。人皆稱之。

己未新羅基臨王二年。高句麗烽上王八年。百濟汾西王二年。春正月。鷄林以長昕爲伊飡。兼知內外兵馬事。○百濟王。謁東明廟。○秋九月。高句麗有鬼哭于烽山。○冬十二月。高句麗地震。

庚申新羅基臨王三年。高句麗烽上王九年。美川王元年。百濟汾西王三年。春正月。高句麗地震。○鷄林與倭交聘。○二月。鷄林尼師今。巡比烈忽。至牛頭州。樂浪帶方來服。

王巡比烈忽。今安邊。問高年賑竆乏。三月至牛頭州。今春川。望祭太白山。樂浪帶方來服。

高句麗自二月至秋七月不雨。大饑。民相食。○八月。高句麗大修宮室。

時麗王無道日甚。發國內男女年十五以上。修宮室。倉助利諫曰。天灾荐至。年糓不登。黎民失所。此誠畏天憂民恐懼修省之時也。大王曾是不思。驅饑餓之人。竆土木之役。甚乖爲民父母之意。而况隣有強敵。若乘弊而來。其如社稷生民何。願大王熟計之。王怒曰。君者百姓之所望。宮室非壯麗。無以示威重。今國相誘寡人。欲以干百姓之譽乎。助利曰。君不恤民。非仁也。臣不諫君。非忠也。臣承乏國相。不敢不言。豈敢干譽。王笑曰。國相欲爲百姓死乎。助利知王不悛。且畏禍。謀廢之。

九月。高句麗國相倉助利。廢其王相夫。立乙弗爲王。相夫自殺。

初乙弗逃難。至水室村陰牟家傭作。陰牟役之苦。晝則督樵採。夜則使投瓦石。禁草澤蛙聲。乙弗不堪乃去。販塩下鴨綠江。寓村家。爲主家嫗所訴。受笞於鴨綠宰。備甞艱楚。形容枯槁。人不知爲王孫也。是時。倉助利將廢王。遣北部祖弗。東部蕭友等。物色訪乙弗於山野。至沸流河邊。見一丈夫在船上。形貌憔悴。而動止非常。知是乙弗。就拜曰。今國王無道。羣臣議以王孫儉約仁慈。可嗣大業。故遣臣奉迎耳。乙弗曰。予野人非王孫也。蕭友等曰。羣臣之望王孫甚勤。請王孫無疑。遂奉以歸。匿之烏陌南家。至是。王獵於候山之陰。助利從之。謂衆人曰。與我同心者效我。乃以蘆葉揷冠。衆人皆揷之。助利知衆心皆同。遂廢王幽於別室。以兵衛之。王知不免自經。二子亦從而死。葬王于烽山。助利遂立乙弗爲王。乙弗或云憂弗。是爲美川王。一云好王。

冬十月。高句麗黃霧四塞。○十一月。高句麗大風。

風從西北來。飛沙走石六日。

十二月。有星孛于東方。

壬戌新羅基臨王五年。高句麗美川王三年。百濟汾西王五年。夏四月。彗星晝見于百濟。○秋九月。高句麗侵玄菟郡。

王率兵三萬。侵玄菟。虜八千人。移之平壤。

甲子新羅基臨王七年。高句麗美川王五年。百濟汾西王七年。比流王元年。春二月。百濟襲取樂浪西縣。○秋八月。鷄林地震泉湧。○冬十月。盜殺百濟王汾西。國人立仇首王之子比流爲王。

樂浪太守怨百濟侵掠。遣刺客刺王殺之。諸子皆幼。比流性寬慈愛人。又強力善射。久在民間。令譽流聞。羣臣立之。是爲比流王。

丁卯新羅基臨王十年。高句麗美川王八年。百濟比流王四年。鷄林改號新羅。

然猶未定。稱號無常。

戊辰新羅基臨王十一年。高句麗美川王九年。百濟比流王五年。春正月丙子朔。日食。

庚午新羅基臨王十三年。訖解王元年。高句麗美川王十一年。百濟比流王七年。夏五月。鷄林尼師今基臨薨。國人立奈解孫訖解。

王寢疾彌留。赦內外獄囚。及薨無子。羣臣以奈解王子角干于老之子訖解。幼有老成之德。共推立之。是爲訖解尼師今。于老甞曰。訖解狀貌俊異。心膽明敏。異於常類。興吾家者。必此兒也。母命元夫人昔氏。助賁王女也。

辛未新羅訖解王二年。高句麗美川王十二年。百濟比流王八年。春正月。鷄林以急利爲阿飡。兼知內外兵馬事。○秋八月。高句麗襲遼東。取西安平。

壬申新羅訖解王三年。高句麗美川王十三年。百濟比流王九年。春二月。百濟分遣使者。問民疾苦。賑竆民。

糓人三石。

三月。鷄林與倭婚。

倭王遣使。爲子求婚。以阿飡急利女送之。崔氏曰。春秋之法。父母之讎。不共戴天。倭甞殺王之父。今乃忘讎匿怨。包羞許婚何歟。魯莊之於齊襄。忘父之讎。或盟或主婚。春秋備書而譏貶。夫差不忘越王之殺其父。出入警省。終必報復而後已。今王非特春秋之罪人。抑亦夫差之罪人也。

癸酉新羅訖解王四年。高句麗美川王十四年。百濟比流王十年。春正月。百濟王祀天地於南郊。親割牲。○秋七月。鷄林旱蝗賑民。○冬十月。高句麗侵晉樂浪郡。

獲男女二千餘口而還。時中國擾亂。高句麗乘時侵掠。晉將張統。據帶方樂浪二郡。與麗王相攻。數爲所敗。統遂歸慕容廆。廆於遼地。置樂浪郡。以統爲太守。從此二郡沒于麗。資治通鑑參補。樂浪爲中國之地。自漢武元封三年癸酉至此。共四百二十一年。而復屬東方。

甲戌新羅訖解王五年。高句麗美川王十五年。百濟比流王十一年。春正月。高句麗立王子斯由。爲太子。○二月。鷄林修宮闕。不雨乃止。○秋九月。高句麗侵帶方郡。

乙亥新羅訖解王六年。高句麗美川王十六年。百濟比流王十二年。春正月。高句麗破晉玄菟城。○秋八月。有星孛于東北。

戊寅新羅訖解王九年。高句麗美川王十九年。百濟比流王十五年。春二月。鷄林下令勸農。

王卽位以來。年饑則遣使賑之。遇旱則錄囚原之。至是。又下令曰。向因旱灾年不順成。今則土膏脉起。農事方始。凡勞民之事。一皆停之。

己卯新羅訖解王十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年。百濟比流王十六年。冬十二月。晉平州刺史崔毖。奔高句麗。遼東陷于慕容廆。

毖自以中州人望。鎭遼東。而士民多歸。慕容廆心不平。數遣使招之。皆不至。意廆拘留之。乃陰說高句麗段氏宇文氏鮮卑別部。使共攻廆。三國進攻棘城。廆所都廆閉門自守。獨以牛酒犒宇文氏。二國疑其與廆有謀。各引兵歸。瘣使其子皝與長史裴嶷。將精銳。自將大兵繼之。大破宇文氏。毖聞之懼。使兄子燾。僞賀廆。會三國使者亦至。請和曰非我。崔平州敎我耳。廆以示燾遣歸。謂毖曰降者上策。走者下策耳。引兵隨之。毖與數十騎。棄家來奔。其衆悉降廆。廆以其子仁。鎭遼東。官府市里。接堵如故。用資治通鑑補。

高句麗侵遼東。慕容廆復遣將伐之。王乞盟。廆軍還。

崔毖之亂。麗將如孥據河城。廆遣張統掩擊擒之。俘其衆千餘家歸棘城。王數遣兵侵遼東。廆遣慕容翰等伐之。王求盟。翰等乃還。

庚辰新羅訖解王十一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一年。百濟比流王十七年。秋八月。百濟築射㙜宮西。每朔望習射。○冬十二月。高句麗侵遼東。慕容仁敗之。

辛巳新羅訖解王十二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二年。百濟比流王十八年。春正月。百濟王以庶弟優福。爲內臣佐平。○秋。百濟國南蝗。○是歲。晉以慕容廆。爲平州牧遼東公。用資治通鑑補。

乙酉新羅訖解王十六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六年。百濟比流王二十二年。冬十月。百濟天有聲。如風浪相擊。○十一月。百濟王田於狗原。親射鹿。

丁亥新羅訖解王十八年。高句麗美川王二十八年。百濟比流王二十四年。秋七月。百濟有雲如赤烏夾日。○九月。百濟王弟優福。叛據北漢城。王發兵討之。按。本史不書誅平。史闕文也。

庚寅新羅訖解王二十一年。高句麗美川王三十一年。百濟比流王二十七年。鷄林始開碧骨池。岸長一千八百步○按今金堤郡。有碧骨池古址。此爲百濟所管。而此時濟都漢城西南內地。或爲新羅。所侵奪而然耶。○高句麗遣使後趙。貢楛矢。石勒也。

辛卯新羅訖解王二十二年。高句麗美川王三十二年。故國原王元年。百濟比流王二十八年。春二月。高句麗王乙弗薨。太子斯由立。

王卽位以來。無德可稱。惟以侵犯大國爲事。遼東玄菟數被侵掠。竟取樂浪帶方。及薨。葬美川原。太子斯由卽位。是爲故國原王。一作國岡一名釗。按釗疑斯由之切音。

秋七月。百濟大饑人相食。

百濟春夏大旱。草木枯。江水竭。至七月乃雨。年饑人相食。

壬辰新羅訖解王二十三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二年。百濟比流王二十九年。春二月。高句麗王如卒本。祀始祖廟。巡問老病賑給之。

癸巳新羅訖解王二十四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三年。百濟比流王三十年。夏五月。百濟星隕。王宮火。○秋。百濟修宮室。○冬十月。百濟以眞義。爲內臣佐平。

甲午新羅訖解王二十五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四年。百濟比流王三十一年。秋八月。高句麗增築平壤城。

乙未新羅訖解王二十六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五年。百濟比流王三十二年。春正月。高句麗築國北新城。○冬十月乙未朔。日食。

丙申新羅訖解王二十七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六年。百濟比流王三十三年。春正月。彗星見于奎。○高句麗遣使朝晉。

丁酉新羅訖解王二十八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七年。百濟比流王三十四年。春二月。鷄林遣使聘百濟。

戊戌新羅訖解王二十九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八年。百濟比流王三十五年。是歲。燕宋晃等奔高句麗。

趙王虎伐燕。燕人震恐。燕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宋晃。居就令游泓等。皆應虎。及趙兵大敗。燕王皝分兵討諸叛賊。晃等三人來奔。虎遣渡遼將軍曹伏。將靑州之衆。戍海島。又以船三百艘。運穀三十萬斛。詣高句麗謀擧燕。後高句麗還晃于燕。燕王雋赦之。更名活。拜都尉。資治通鑑補。

己亥新羅訖解王三十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九年。百濟比流王三十六年。燕王皝。侵高句麗至新城。麗王乞盟。皝乃還。

先是慕容廆卒。子皝自稱燕王。

庚子新羅訖解王三十一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十年。百濟比流王三十七年。高句麗遣世子如燕。

壬寅新羅訖解王三十三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十二年。百濟比流王三十九年。春二月。高句麗修丸都城及國內城。秋八月。徙都丸都。都平壤凡九十六年而遷。○冬十一月。燕王皝。攻高句麗陷丸都。執王母王妃。發美川王之墓。載其尸大掠而歸。

皝遷都龍城。建威將軍慕容翰。請先取高句麗。後㓕宇文然後中原可圖。高句麗有二道。其北道平濶。南道狹險。衆欲從北道。翰曰虜謂大軍從北道。必重北而輕南。宜率銳兵從南道擊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別遣偏師出北道。縱有蹉跌。其腹心已潰。四支無能爲也。皝從之。十一月。皝自將勁兵四萬。入自南陜。按南陜。疑今連山關通遠堡。向鳳城之路也。以慕容翰,慕容覇爲前鋒。別遣長史王寓等。將兵萬五千。出北道。王遣弟武。帥精兵五萬。拒北道。自率羸兵。以備南道。翰等先至。戰于木底。皝以大衆繼之。麗兵大敗。左長史韓壽斬麗將阿佛和度加。按加。高句麗官名。有相加。大加。小加等號。諸軍乘勝。遂入丸都。王單騎走入斷熊谷。將軍慕容輿尼。追獲王母周氏及王妃而歸。會王寓等。戰于北道。皆敗沒。由是皝不復竆追。遣使招王。王不出。皝將還。韓壽曰。高句麗之地。不可戍守。今王亡民散。潛伏山谷。大軍旣去。必復鳩聚。收其餘燼。猶足爲患。請載其父尸。囚其生母而歸。竢其束身自歸然後返之。撫以恩信。策之上也。皝從之。發美川王墓。載其屍。收其府庫屢世之寶。虜男女五萬餘口。燒其宮室。毁丸都城而還。

癸卯新羅訖解王三十四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十三年。百濟比流王四十年。春二月。高句麗王。遣弟稱臣于燕。燕還美川王之柩。

猶留王母爲質。

秋七月。高句麗移都平壤東黃城。在今平壤府東四里木覔山中有古址一名絅城。○高句麗遣使朝晉。

甲辰新羅訖解王三十五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十四年。百濟比流王四十一年契王元年。春二月。倭復請婚于鷄林。不許。倭移書絶交。

倭前旣結婚。至是。復請王辭以女已出嫁。於是倭王怒。移書絶。侵軼不已。

冬十月。百濟王比流薨。汾西王之長子契立。

王卽位。賑竆賙乏。留心民事。然而灾異屢見。饑饉荐至。民不聊生。初。汾西之薨。子契以幼不得立。及王薨。契卽位。是爲契王。天姿剛勇。善騎射。

乙巳新羅訖解王三十六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十五年。百濟契王二年。春正月。鷄林。以康世爲伊伐飡。○夏四月。百濟王。謁東明廟。○冬十月。燕將慕容恪。侵高句麗。拔南蘇置戍而還。

丙午新羅訖解王三十七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十六年百濟契王三年近肖古王元年。○駕洛王伊尸品元年。秋七月。駕洛君居叱彌卒。子伊尸品嗣。○九月。百濟王契薨。比流王之次子近肖古立。

是爲近肖古王。軆貌奇偉。有遠識。

倭寇鷄林。

倭兵猝至風島。進圍金城急攻。王欲出戰。伊伐飡康世曰。賊遠至。其鋒不可當。不若緩之。待其師老。王然之。閉門不出。賊食盡將退。康世率輕騎。追擊走之。

丁未新羅訖解王三十八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十七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年。春正月。百濟王。謁東明廟。○百濟以后戚眞凈。爲朝廷佐平。

凈性狼戾不仁。臨事苛細。恃勢自用。國人疾之。

庚戌新羅訖解王四十一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二十年。百濟近肖古王五年。夏四月。鷄林大水。

大雨浹旬。平地水三四尺。漂沒官私屋舍。山崩十三所。先時。有鸛巢于月城隅。人謂將水之兆。至是果然。

乙卯新羅訖解王四十六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二十五年。百濟近肖古王十年。春正月。高句麗立子丘夫爲太子。○冬十二月。高句麗納質于燕。燕乃歸王母周氏。

王遣使如燕。納質修貢。以請其母。燕王雋許之。遣殿中將軍刀龕。送周氏歸國。拜王征東大將軍營州刺史。封樂浪公王如故。

丙辰新羅訖解王四十七年奈勿王元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二十六年。百濟近肖古王十一年。夏四月。鷄林尼師今訖解薨。味鄒王之侄金奈勿立。

王薨無子。味鄒王侄金奈勿立。是爲奈勿尼師今。父末仇角干。味鄒王之兄弟也。母金氏休禮夫人。妃亦金氏味鄒王女也。金氏曰。娶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新羅不止取同姓。兄弟子,姑姨,從姊,妹。皆聘爲妻。責之以禮。則大悖矣。

丁巳新羅奈勿王二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二十七年。百濟近肖古王十二年。春。鷄林賜竆民粟。孝悌有異行者。爵一級。

戊午新羅奈勿王三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二十八年。百濟近肖古王十三年。春二月。鷄林尼師今。親祀始祖廟。

時有紫雲盤旋廟上。神雀集廟庭。後五年。又有連理樹生廟庭。

甲子新羅奈勿王九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三十四年。百濟近肖古王十九年。夏四月。倭寇鷄林。大敗。

倭兵大至。王造草偶人數千。衣衣持兵。列立吐含山。伏勇士一千於斧峴東原。今未詳。倭人恃衆直進。伏發掩擊。倭人大敗走。追擊殺之幾盡。

丙寅新羅奈勿王十一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三十六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十一年。春三月。百濟聘鷄林。

後又遣使遺良馬二匹。

夏四月。鷄林大水。

戊辰新羅奈勿王十三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三十八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十三年。春三月丁巳朔。日食。

己巳新羅奈勿王十四年。高句麗故國原王三十九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十四年。秋九月。高句麗侵百濟。戰于雉壤。敗績。

麗王將步騎二萬。來屯雉壤。一作半乞壤今未詳。分兵侵掠。百濟王遣太子。以兵徑至雉壤。急擊破之。追至水谷城。今新溪縣屬縣。西北。獲五千餘級。將軍莫古解諫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怠。所得多矣。何必求多。太子止之。乃積石爲表。登其上。顧左右曰。今日之後。疇克再至此乎。乃以虜獲。分賜將士。先是。濟人斯紀。誤傷國馬蹄。懼罪奔麗。至是來告太子曰。彼師雖多。皆以疑兵備數而已。其赤旗者。皆驍勇。若先破此。餘自潰。太子從之得勝。

冬十一月。百濟大閱于漢水南。

旗幟用黃。

庚午新羅奈勿王十五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四十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十五年。燕慕容評。奔高句麗。高句麗執送于秦。

時。秦王猛。伐燕破之。太傅慕容評奔于麗。麗王執送于燕。

辛未新羅奈勿王十六年。高句麗故國原王四十一年小獸林王元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十六年。高句麗。侵百濟。百濟王敗之于浿水上。○冬。百濟王。侵高句麗。至平壤。高句麗王出戰敗死。濟兵乃還。

濟王。憤高句麗數來侵奪。與太子將精兵三萬進攻。至平壤城。麗王出兵拒之。中流矢薨。濟軍引退。自是二國世爲仇敵。干戈相尋。

高句麗太子丘夫立。

是爲小獸林王。一云小解朱留王。身長大。有䧺畧。葬先王于故國原。

百濟徙都南平壤。

都漢山凡三百七十六年而遷。按高句麗北漢山郡。一云南平壤。今之漢陽也。

壬申新羅奈勿王十七年。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十七年。春正月。百濟遣使朝晉。按此百濟通中國之始。○夏。鷄林大旱。發使賑之。○六月。秦送浮屠佛像佛經于高句麗。

秦王苻堅。遣使高句麗。送浮屠順道及佛像佛經。王遣使回謝。貢方物。後僧阿道又自秦來。此海東佛法之始。

高句麗始立太學。

麗人喜學。至竆里廝養。亦相矜勉。衢側悉搆嚴屋。號局堂。子弟未婚者曹處。誦經習射。新唐書補。崔氏曰。句麗立國四百餘年。而始立大學。何建學立師之晩也。今王雖可與有爲。然奉僧造寺。爲麗佞佛之始主。子孫效尤。其禍蔓延。不可勝言。雖曰立學。而無作成之效。豈非好學之心。不及於好佛乎。

秋七月。百濟地震。

癸酉新羅奈勿王十八年。高句麗小獸林王三年。百濟近肖古王二十八年。春二月。百濟遣使朝晉。○夏五月。鷄林京都雨魚。○秋七月。百濟築城靑木嶺。○鷄林納百濟叛人。

百濟禿山城主。率三百人投新羅。王納之。分居六部。百濟王移書曰。兩國和好。約爲兄弟。今大王納我逃民。深乖和親之義。非所望於大王也。王答曰民無常懷懷。則歸之。不懷則去之。不患民之不懷。而責寡人乎。濟使大慙不復言。

高句麗始頒律令。

按人衆聚處。嗜欲無節而好惡易生。恣情縱行。不率敎令。則不得不用刑法而威之。三國之際。雖夷俗雜亂無可言者。然而上有君長。下有民庶。必各有一代之制。而史書漫㓕無考。至高句麗小獸林王三年。始頒律令。而其條例格式。亦無所傳。今以其見於諸書者言之。後漢書曰。高句麗無牢獄。有罪者。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爲奴婢。北史曰。高句麗刑法。叛逆者。縛之柱爇而斬之。籍沒其家。盜則償十倍。若貧不能償者。公私債負。皆聽許其子女爲奴婢以償用。刑旣峻。罕有犯者。周書曰。高句麗。其法峭。以法繩下。降敗殺人及剽劫者。斬。殺牛馬者。沒爲奴婢。故道不拾遺。百濟其法。叛逆者。誅。籍其家。殺人者。輸奴婢三贖罪。吏受賕及盜。三倍償錮終身。新羅。息米糓于人。償不滿傭者爲奴婢。北史亦曰。百濟其刑法。叛逆退軍及殺人者斬。盜者流其贓。兩倍徵之。婦犯奸。沒入夫家爲婢。以其見於本史者言之。或有旱蝗饑饉則慮囚。或原二罪以下。新羅。叛逆至有夷其九族者。又有興言誅者。異次頓是也。貪贓刑者。諸逸是也。其盛時。可謂令行禁止。而及其末也。句麗權臣擅命。百濟宗戚用事。新羅之衰。政令解弛。叛逆相尋。而憲康以後。溺於宴安。眞聖以後。嬖寵專政。皆蕩㓕憲章。而國從以亡矣。

乙亥新羅奈勿王二十年。高句麗小獸林王五年。百濟近肖古王三十年。近仇首王元年。春二月。高句麗。始創寺行佛法。

創肖門寺。以置順道。伊弗蘭寺置阿道。使設佛敎。

秋七月。高句麗伐百濟。

麗人。攻百濟水谷城陷之。濟王遣將拒之不克。將大擧兵報之。年饑不果。權氏曰。父母之讎。不共戴天。苟不復讎。寢苫枕戈。無時而已焉。麗王。惟以頒律令創佛寺爲事。未甞奮發起兵。及是攻陷水谷。盖庶幾於復讎。惜不能必復而遽已也。

百濟初置博士。

百濟開國以來。未有文字。至是始有書記。以高興爲博士。濟俗愛墳史。解屬文能吏事。又知醫藥蓍龜相法陰陽五行之術。

冬十一月。百濟王近肖古薨。子近仇首立。

是爲近仇首王。一名須。

丙子新羅奈勿王二十一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六年。百濟近仇首王二年。百濟王。以舅眞高道爲內臣佐平。委以政事。○冬十一月。高句麗。侵百濟北鄙。○鷄林大有年。

丁丑新羅奈勿王二十二年。高句麗小獸林王七年。百濟近仇首王三年。冬十月。百濟王以兵三萬。侵高句麗至平壤城。○十一月。高句麗侵百濟。○高句麗遣使如秦。

戊寅新羅奈勿王二十三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八年。百濟近仇首王四年。夏。高句麗旱饑。民相食。○秋九月。契丹陷高句麗北邊八部。

契丹。本東胡種。其先爲㐫奴所破。保鮮卑山。與庫莫奚。異種而同類。幷爲慕容氏所破。俱竄於松漠之間。後稍滋蔓於和龍之北。爲寇盜。通考補。

己卯新羅奈勿王二十四年。高句麗小獸林王九年。百濟近仇首王五年。春三月。百濟遣使朝晉。遇風不達而還。○夏四月。百濟雨土。

庚辰新羅奈勿王二十五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十年。百濟近仇首王六年。春。百濟大疫。○夏五月。百濟地裂。

深五丈。橫廣三丈。三日而合。

辛巳新羅奈勿王二十六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十一年。百濟近仇首王七年。夏。鷄林旱饑。○鷄林遣使如秦。

新羅國小隔遠。不能通聘中國。至是遣衛頭入秦。貢方物。秦王堅問衛頭曰。卿言海東之事。與古不同何也。對曰。時代變革。名號改易。中國亦然。今焉得同。按此新羅通中國之始。

壬午新羅奈勿王二十七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十二年。百濟近仇首王八年。百濟自春不雨。至夏六月。

民饑。至有鬻子者。王出官糓賑之。

甲申新羅奈勿王二十九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十四年故國壤王元年。百濟近仇首王十年枕流王元年。春二月。百濟宮中大樹自拔。○夏四月。百濟王近仇首薨。元子枕流立。

是爲枕流王。母阿爾夫人。

秋七月。百濟遣使朝晉。○九月。百濟王。迎胡僧入宮。

胡僧摩羅蘭陀。自晉來百濟。王迎致宮內。禮敬焉。此百濟佛法之始。摩羅蘭陀。譯云童學。

冬十一月。高句麗王丘夫薨。弟伊連立。

王薨。葬於小獸林。無嗣。弟伊連一云於只支卽位。是爲故國壤王。

乙酉新羅奈勿王三十年。高句麗故國壤王二年。百濟枕流王二年。辰斯王元年。春正月。百濟創佛寺於漢山。度僧十人。○夏六月。高句麗襲燕取遼東。玄菟。旣而失之。

燕王慕容垂。命帶方王佐。鎭龍城佐聞麗人襲遼東。遣司馬郝景救之。麗王出兵四萬擊敗之。遂陷遼東,玄菟。虜男女一萬口而還。冬燕慕容農。將兵來侵。復取二郡。初幽,冀流民。多投高句麗。農以司馬龎淵。爲遼東太守。招撫之。

冬十一月。百濟王枕流薨。弟辰斯立。

王薨。太子少。故叔父辰斯卽位。是爲辰斯王。爲人強勇。聦惠多智略。

十二月。高句麗地震。

丙戌新羅奈勿王三十一年。高句麗故國壤王三年。百濟辰斯王二年。春正月。高句麗立王子談德爲太子。○百濟設關防。

時。麗濟失和。互相侵伐。戰爭不息。百濟發國內人年十五以上。設關防。自靑木嶺。北距八坤城。今未詳。西至於海。以爲固。

秋七月。百濟隕霜害糓。○八月。高句麗侵百濟。○冬十月。高句麗桃李華。牛生馬。八足二尾。

丁亥新羅奈勿王三十二年。高句麗故國壤王四年。百濟辰斯王三年。春正月。百濟以眞嘉謨。爲達率。豆智爲恩率。○秋九月。百濟與靺鞨。戰于關彌嶺不克。

戊子新羅奈勿王三十三年。高句麗故國壤王五年。百濟辰斯王四年。夏四月。鷄林京都地震。六月又震。○高句麗大旱。○秋八月。高句麗蝗。饑人相食。發倉賑給。

己丑新羅奈勿王三十四年。高句麗故國壤王六年。百濟辰斯王五年。春正月。鷄林大疫。○秋七月。鷄林蝗。○九月。百濟侵高句麗南鄙。

庚寅新羅奈勿王三十五年。高句麗故國壤王七年。百濟辰斯王六年。秋七月。星孛于北河。○九月。百濟侵高句麗。

百濟遣達率眞嘉謨伐之。拔都押城。今未詳。虜二百人。王拜嘉謨爲兵官佐平。

冬十月。百濟王獵於狗原。七日而返。

辛卯新羅奈勿王三十六年。高句麗故國壤王八年。百濟辰斯王七年。春正月。百濟修宮室。

百濟重修宮室穿地造山。以養奇禽異卉。

夏四月。靺鞨寇百濟北鄙。陷赤峴城。○秋七月。百濟王獵國西大島。今未詳。八月獵橫岳之西。疑今三角山。

壬辰新羅奈勿王三十七年。高句麗故國壤王九年。廣開土王元年。百濟辰斯王八年。阿辛王元年。春。鷄林遣宗室實聖。質于高句麗。

時高句麗遣使修好。王畏其強盛。送閼智裔孫伊飡大西知子實聖。爲質。

三月。高句麗下敎崇信佛法。○高句麗始立國社。修宗廟。

麗人好祠鬼神。社稷零星及日。以十月祭天大會。名曰寒盟。其國東有大穴。號隧神。亦以十月王自祭。又有神廟二所。曰扶餘神。曰高登神。是始祖扶餘神之子。盖河伯女朱蒙云。幷置官司守護。又有箕子可汗等神。事佛以後。尤敬信其法。舊俗常以三月三日。會獵樂浪之丘。獲猪鹿。祭天及山川。文獻通考參補。

夏五月丁卯朔。日食。○高句麗王伊連薨。太子談德立。北史名安。

王薨。葬故國壤。太子卽位。是爲廣開土王。䧺偉有倜儻之志。

秋七月。高句麗王。攻百濟拔十城。

王將兵四萬。攻百濟北鄙。陷石峴等十城。濟王聞麗王善用兵。不敢出拒。漢水北諸部。多沒於麗。權氏曰。麗王薨未三月。其子談德。親伐百濟。其忘哀不忌也甚矣。今濟未甞加兵。而遽然興師可乎。或曰。麗濟世讎。談德用兵雪恥。是爲顯親。曰敵惠敵怨。不在後嗣。談德於此。懲憤窒慾。釋怨修好。其爲顯親。盖大矣。不顧義理。惟以報復爲事。亂何由息哉。按敵人來侵。戕害君父。爲其臣子者。枕戈待朝。沬血赴戰。惟以必報爲心。而縱於其身不能。父以是心傳之子。子以是心傳之孫。雖至百世。必報而不可忘者也。句麗故國原王。爲百濟所侵殺。其二子不肖。相繼爲王。而不知復讎之義。及其孫廣開土王。父葬纔畢。奮然用兵伐濟取十餘城。雖不能發濟王之塚。取其屍而祭祖墓。是擧也。亦可謂義。而權氏之論如此。何哉。故國原之死。至此二十二年矣。誠如權氏之言。則祖讎其不可復。二十二年之事。付之世遠而可忘耶。朱子當南渡之後。徽,欽之被執。亦且五六十年之遠。孝宗之於二帝。可謂踈屬。而其言曰內治之心不可一日而忘。復讎之意不可一日而緩。以此言之。朱子之心。以君父之讎爲大。而不計世代之踈遠也。其將謂之不顧義理。惟以報復爲心而非之耶。噫。

九月。高句麗伐契丹。虜男女五百。招諭本國俘民一萬而歸。○冬十月。高句麗王。攻百濟。拔關彌城。

關彌。是百濟要害之地。其城四面峭絶。海水環繞。麗王分軍七道。攻之二十日。乃拔而守之。

百濟王獵於狗原。○十一月。百濟王辰斯薨。於狗原行宮。枕流王太子阿莘立。

王喜土木甘遊佃。及薨。阿莘一云阿芳卽位。是爲阿莘王。王初生於漢城別宮。神光炤夜。及壯。志氣豪邁。好鷹馬。

癸巳新羅奈勿王三十八年。高句麗廣開土王二年。百濟阿莘王二年。春正月。百濟王謁東明廟。○百濟以王舅眞武。爲左將。

武沉毅有大略。王委以兵馬事。時人服之。

夏五月。倭圍鷄林金城。大敗而歸。

倭人來圍金城。五日不解。將士請戰。王曰賊乘舟深入。在於死地。鋒不可當。乃閉門固守。賊無功而退。王先出銳士。遮其歸路。遣步卒一千。追及獨山。夾擊大敗之。

秋八月。百濟將眞武。攻高句麗關彌城。不克。

王謂武曰。關彌城。我北鄙襟要也。今爲人有。此寡人之所痛惜。而亦將軍之羞也。遂令將兵一萬。伐高句麗南鄙。武身先士卒。以冐矢石。竟復石峴等五城。先圍關彌。麗人嬰城固守。武粮盡引歸。

高句麗創九寺於平壤。

甲午新羅奈勿王三十九年。高句麗廣開土王三年。百濟阿莘王三年。春二月。百濟立王子腆支爲太子。○秋七月。百濟侵高句麗。麗王敗之于水谷城下。

百濟侵麗。麗王率精騎五千。逆戰於水谷城下。敗之。

八月。高句麗築國南七城。

以備百濟也。

乙未新羅奈勿王四十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四年。百濟阿莘王四年。春二月。有星孛于西北。○秋八月。高句麗王大破百濟兵。于浿水上。

百濟王。命眞武。侵麗。麗王親率精騎七千。拒戰於浿水上。大敗之。死者八千餘人。

靺鞨寇鷄林。敗之于悉直之原。○冬十一月。百濟王擊高句麗。至靑木嶺遇雪而還。

王欲報浿水之役。將兵七千過漢水。次靑木嶺下。會大雪。士卒多凍死。還軍至漢山城。勞軍士。

丁酉新羅奈勿王四十二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六年。百濟阿莘王六年。夏五月。百濟太子腆支。爲質於倭。

時倭國強盛。新羅百濟皆以倭爲大國。又多珍物。故恒通使往來。北史補。權氏曰。世子。君之儲副。其重係于宗社。不可以輕出者也。曹伯。使世子射姑。朝於魯。君子譏之。朝且不可。况出質乎。百濟不能修德行政。強於自治。乃以千里畏人。汲汲焉欲結其好。輕國本而棄之非類之地。及其薨也。二弟相戕。國遂危亂。微解忠獻謀。則太子之復國。不可必。此可爲永世之戒矣。

秋七月。鷄林阿瑟羅州旱蝗。復一年租調。○百濟大閱於漢水南。○高句麗侵燕。取遼東城。

自此遼東仍屬于麗。

戊戌新羅奈勿王四十三年。高句麗廣開土王七年。百濟阿莘王七年。秋八月。百濟侵高句麗。

百濟。以眞武爲兵官佐平。沙豆爲左將。將伐高句麗。王出師至羣山北柵。今未詳。夜大星落。營中有聲。王惡之乃止。

九月。百濟集都人。習射於西臺。

時。濟王連歲敗於高句麗。於是閱武習射。大徵兵馬。民苦征役。多奔鷄林。戶口衰减。

庚子新羅奈勿王四十五年。高句麗廣開土王九年。百濟阿莘王九年。春正月。高句麗遣使如燕。○二月。燕王盛侵高句麗。拔新城南蘇。

高句麗略有遼東,帶方二郡。兵力日強。燕主寶。甞冊王爲平州牧遼東,帶方二郡王始置長史,司馬參軍官。通考補。及燕王盛立。亦遣使朝貢。盛以王禮慢。自將三萬兵。以慕容煕爲前鋒。拔新城南蘇二城。拓地七百餘里。徙八千餘戶而還。

星孛于奎婁。○夏六月。庚辰朔。日食。

辛丑新羅奈勿王四十六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年。百濟阿莘王十年。秋七月。鷄林質子金實聖。還自高句麗。

壬寅新羅奈勿王四十七年。實聖王元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一年。百濟阿莘王十一年。春二月。鷄林尼師今奈勿薨。宗室實聖。立。

王居位日久。能以武略自守。及薨。子幼少。宗室金實聖。明達有識。身長七尺五寸。國人立之。是爲實聖尼師今。母昔氏伊利一作禮生夫人。登保阿干之女。妃金氏阿留夫人。味鄒王女也。

三月。鷄林與倭通好。以奈勿王子未斯欣。爲質。

時。倭王遣使來曰。寡君聞大王之神聖。使臣等。告百濟之罪於大王。願遣王子。表誠心於寡君也。王常恨奈勿王。質己於高句麗。思欲釋憾。遣其子未斯欣一名美海質倭。以內臣朴娑男爲副遣之。倭王留而不送。三國遺事補。

夏五月。百濟求大珠于倭。○百濟大旱。

時。百濟大旱。禾苗焦枯。王親祭橫岳。今未詳。乃雨。

高句麗侵燕宿軍城。取之。

麗王。遣兵攻宿軍城。在龍城東北燕平州所治。燕平州刺史慕容歸。棄城走。

癸卯新羅實聖王二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二年。百濟阿莘王十二年。春正月。鷄林以未斯品。爲舒弗邯。委以軍國事。○二月。倭遣使百濟。王迎勞。○秋七月。百濟侵鷄林。

甲辰新羅實聖王三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三年。百濟阿莘王十三年。冬。高句麗侵燕。

乙巳新羅實聖王四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四年。百濟阿莘王十四年。腆支王元年。春正月。燕王煕攻高句麗遼東城。不克而還。

燕王煕。憤遼東入于高句麗。親來攻之。城且陷。煕命將士毋得先登。竢剗平其城。朕與皇后。乘輦而入。由是城中得嚴備。不克而還。

三月。百濟有白氣起王宮西。

狀如疋練。

夏四月。倭寇鷄林。

倭人來攻明活城。不克而歸。王率騎兵。要之獨山南。再戰破之。殺獲三百餘級。

秋九月。百濟王阿莘薨。王弟訓解攝國政。王弟碟禮殺之。而自立。倭人以兵送太子腆支。國人誅碟禮而立之。

王竆兵黷武。民困兵疲。及薨。太子質倭未歸。仲弟訓解攝政。以待太子之來。季弟碟禮殺訓解自立。腆支在倭聞訃。哭泣請歸。倭王以兵百人衛送。旣至國界。漢城人解忠來告曰。碟禮殺兄自立。願太子無輕入。腆支遂以倭兵自衛。依海島以待之。國人殺碟禮迎立之。是爲腆支王。梁書名映。妃八須夫人。及卽位。以解忠爲達率。賜租千石。

丙午新羅實聖王五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五年。百濟腆支王二年。春正月。百濟王謁東明廟。祭天地於南壇。大赦。○二月。百濟遣使朝晉。○秋七月。鷄林高句麗蝗旱。○冬十月。鷄林京都地震。○十二月。燕王煕攻高句麗。木底城。不克而還。

燕王煕。襲契丹。畏其衆欲還棄輜重。輕兵襲木底城。時燕軍行三千餘里。士馬疲。凍死者屬路。攻之不克。而還。

丁未新羅實聖王六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六年。百濟腆支王三年。○駕洛君坐知元年。春二月。高句麗增修宮闕。○百濟王。以庶弟餘信及王戚解須,解丘。幷爲佐平。○三月。倭寇鷄林東邊。○夏四月。駕洛君伊尸品卒。子坐知嗣。

坐知卽位。得傭女而嬖之。女黨用事。國內擾亂。新羅欲乘時來伐。其臣朴元道諫曰。天亡地陷。人保何基。又筮之得解。其繇曰。解而拇。朋至。斯孚。君鑑于玆。坐知謝之。擯女于荷山島。今未詳。國以治強。三國遺事補。

六月。倭寇鷄林南邊。

戊申新羅實聖王七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七年。百濟腆支王四年。春正月。百濟以餘信爲上佐平。

百濟於六佐平之上。復置上佐平。若今之冢宰。以餘信爲之。委以軍國事。

二月。倭置營於對馬島。

島卽古對海國。在新羅東南海中。其地險阻多深林。道路如禽鹿經。土瘠無良田。人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糴。舊屬新羅。以其隔海難守。爲倭人所居。而倭人之至新羅者。必由是道。實二國之要衝也。通考參補。至是。倭人置營。貯兵粮。謀襲新羅。羅人詗知之。王欲先其未發擊之。舒弗邯未斯品曰。臣聞兵㐫戰危。况涉巨浸以伐人。脫或失利。悔不可追。不若依險設關。來則禦之。伺便出擊。此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策之上也。王從之。按對馬島始見于此。

三月。高句麗遣使北燕。北燕王高雲遣使報之。

雲祖父高和。高句麗之支庶也。仕燕。自謂高陽氏之苗裔。以高爲氏。雲爲燕主慕容寶養子。馮跋奇而友之。及燕主煕無道。跋逼雲爲主卽天王位。復姓高氏。王聞之。遣使如燕。且叙宗族。雲又遣其侍御史李拔報之。雲未幾爲其下所弑。馮跋。復稱燕王。晉書參補。

己酉新羅實聖王八年。高句麗廣開土王十八年。百濟腆支王五年。夏四月。高句麗立王子巨連爲太子。○秋七月。高句麗築國東禿山等六城。移平壤民戶。○倭送夜明珠于百濟。○八月。高句麗王南巡。

壬子新羅實聖王十一年。高句麗廣開土王二十一年。百濟腆支王八年。鷄林以奈勿王子卜好。質於高句麗。

高句麗遣使請質子。王復送卜好。一云寶海。以內臣金武謁爲輔。

癸丑新羅實聖王十二年。高句麗廣開土王二十二年。長壽王元年。百濟腆支王九年。秋八月。鷄林禁伐狼山樹木。

雲起狼山。在今慶州府東九里。如樓閣形。香氣郁然。王謂必是僊靈降遊。應是福地。禁人斬伐樹木。按山川之氣。騰而爲雲其形萬千如車盖如樓㙜如衣如狗。輪圜而成物形者。莫非氣之使然也。羅王以之爲瑞。謂必僊靈降遊。誠如其言。狼山在王都咫尺之地。爲人物煩囂之所。豈神僊之所遊。况無是理乎。甚矣。王之愚惑也。此時東俗荒陋。及自奉佛以後。誕妄之說。無所不至。此聖人之道不行。人之燭理不明故也。悲夫。

冬十月。高句麗王談德薨。太子巨連立。一名璉。

王之世拓地最廣。故號廣開土王。太子巨連立。是爲長壽王。軆貌魁傑。志氣豪邁。

高句麗遣使朝晉。晉冊王。

麗王。遣長史高翼入晉。奉表獻赭白馬。晉拜王爲使持節都督營州諸軍事征東將軍高句麗王樂浪郡公。東方之受中國冊命。始此。

乙卯新羅實聖王十四年。高句麗長壽王三年。百濟腆支王十一年。夏五月。彗星見。○秋八月。鷄林敗倭于風島。

丙辰新羅實聖王十五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年。百濟腆支王十二年。夏五月。鷄林吐含山崩。泉湧高三丈。○晉遣使冊百濟王。

冊爲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將軍百濟王。

丁巳新羅實聖王十六年訥祗王元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年。百濟腆支王十三年。春正月。甲申朔。日食。○夏四月。百濟旱饑。○五月。鷄林金訥祗。弑其王實聖。而自立號麻立干。

訥祗者。奈勿王之子也。實聖王。怨奈勿不已。必欲盡殺其子。旣質其二子於麗倭。又欲害訥祗。密招麗人之素相善者。約殺訥祗。遂令訥祗。往逆之。麗人見其形神爽雅。遂以實告曰。今見君不忍相害。訥祗得免。乃歸怨王。弑而自立。是爲訥祗麻立干。麻立干。方言橛也。表位之稱。母內禮希夫人。妃金氏阿老夫人。實聖王之女也。按實聖。思報先君之怨。至行盜賊之謀。其爲計憯矣。宜其不免也。訥祗挾憾行弒。使數百年揖遜之國。反逆相繼。罪不容誅矣。

秋七月。百濟築沙口城。今未詳。

時。百濟旱饑。而又興沙口之役。徵東北部人年十五以上築之。使兵官佐平解丘督之。民多怨苦。

戊午新羅訥祗王二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年。百濟腆支王十四年。春。鷄林遣歃良州干朴堤上。使高句麗。質子卜好還。

王之二弟皆質外國。王思得辯士迎之。聞水酒村干伐寶靺。一利村干仇里迺。利伊村干波老。三村今並未詳新羅之制每村置主。三人有賢智。會羣臣及國中豪俠。召三人賜宴。問曰二弟居外。朕雖處富貴。未甞暫忘。誰能爲朕使得見二弟乎。三人者對曰。臣等聞歃良州干堤上。婆娑尼師今之五世孫也。剛勇有謀。可以解殿下之憂。於是。王召堤上告之故。對曰臣聞忠臣事不辭難。義不辭死。若論難易而後行。謂之不忠。圖死生而後動。謂之無勇。臣雖不肖。無辱命。遂使往。說高句麗王曰。臣聞交隣之道。誠信而已。故賢王尙信。若交質子。五覇之所不爲。卜好。寡君之愛弟也。質在大國。殆將十年。寡君思切鶺鴒。望大王之推愛也。大王許之。寡君德大王之高義。修好不在於質子也。卜好之於大國。何異九牛之一毛。實無損益。願大王之念之也。王曰諾。許與同歸。

夏。百濟遣使倭國。○秋。鷄林質子未斯欣。自倭逃歸。鷄林臣朴堤上。死之。

王旣見卜好。又語堤上曰。如一身有一臂。一面有一眼。而亡其一。奈何。對曰臣雖駑下。旣以身許國。不敢辭難。但高句麗大國。王亦賢君。是以臣得以一言悟之。若倭人。不可以口舌諭。當以計成。臣若得罪而逃。王可囚臣妻子。使聞於倭。遂不見妻子而行。抵栗浦。今未詳。已解纜。其妻追至大哭。堤上曰。我將命入敵。已决死矣。遂入倭國。若叛來者。先有百濟亡人在倭言。鷄林與高句麗謀伐倭。倭王遂遣兵邏戍境外。會麗人來侵。掠殺倭邏人。倭王以百濟人言爲信。及堤上來。倭王始疑之。及聞未斯欣,堤上妻子。皆已係累。謂堤上實叛。於是用堤上計。出師將伐鷄林。令堤上,未斯欣爲鄕導。行至海島。堤上與未斯欣。日乘舟若遊玩然。使倭不疑。堤上乃勸未斯欣潛還。未斯欣不忍獨行。堤上曰。若能救子之命。而慰大王之心。則足矣。安敢愛生。今若共行。倭人覺而追之。俱死無益也。我留而子行。倭人雖覺。詰問推究之際。子已遠去。追不及也。遂陰遣未斯欣逃歸。而身不去。以聽倭。時新羅人康仇麗在倭。使之從還。堤上獨寢舟中。故晏起。倭人詗知之。縛堤上追之。會烟霧晦暝不及。倭王怒。其賣己也。鞫堤上。堤上曰。我是鷄林之臣。欲成吾君之志耳。倭王怒曰。汝已爲我臣。而稱鷄林之臣。必具五刑。若稱倭國之臣。必賞以重祿。堤上曰。寧爲鷄林之犬㹠。不願爲倭國之臣子。寧受鷄林之箠楚。不願受倭國之爵祿。倭王愈怒。剝堤上脚。刈蒹葭使趨其上。問曰汝何國臣。曰鷄林臣。倭王知不可屈。乃燒殺木島中。按日本西海道肥前州之博多津七里灘。卽堤上立節處。博多。我音覇家㙜。王聞之哀慟。贈大阿飡。厚賜其家。使未斯欣娶其第二女。堤上妻率其二女。登鵄述嶺。在今慶州府南三十六里。哭望悲號乃死。國人哀之。立祠以祀之。命曰神母祠。崔氏曰。先忠義而後其身。重志節而輕其身。惟天下烈丈夫能之。堤上未甞尊位重祿。圖議國政。而聞命慷慨。西使句麗。東使日邦。寄命虎狼之口。而不辭其忠肝義膽。屹如山岳。眞烈丈夫哉。按或曰。堤上之志。則烈矣。無或過於忠耶。身無國士之遇。事非宗社之關。而失身於簒逆之人。捐軀於蛟鱷之窟。其不可已乎。曰自古簒弒之變。多出於宮闈暗昧之地。則堤上不必知矣。而以眇末微臣。一朝受遇。託以重事。誠懇備至。則苟有一分可爲之勢。其忍邁邁而不之從乎。旣從之則當盡其節。臣子之職分也。何論於事之大小哉。林氏會綱書曰。朴堤上僞奔倭。爲倭所殺。若有貶意。其義不是。○初。未斯欣渡海而來。使康仇麗。先告國中。王喜命六部百官。迎於屈歇驛。今未詳。親迎於南郊。及見握手相泣。會兄弟置酒歡樂。王自作歌以宣其意。鄕樂憂息曲。是也。

己未新羅訥祗王三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年。百濟腆支王十五年。春正月。有星孛于太微。○夏五月。高句麗國東大水。○冬十一月丁亥朔。日食。

庚申新羅訥祗王四年。高句麗長壽王八年。百濟腆支王十六年。久爾辛王元年。春三月。百濟王腆支薨。長子久爾辛立。

是爲久爾辛王。

夏。鷄林大旱。○秋七月。鷄林隕霜殺糓。民饑。慮囚。○是歲宋簒晉。冊高句麗,百濟王。並進號鎭東大將軍。餘官如故。南史補。

辛酉新羅訥祗王五年。高句麗長壽王九年。百濟久爾辛王二年。○駕洛君吹希元年。夏五月。駕洛君坐知卒。子吹希嗣。

壬戌新羅訥祗王六年。高句麗長壽王十年。百濟久爾辛王三年。宋加冊高句麗王。爲散騎常侍。增督平州諸軍事。南史補。

癸亥新羅訥祗王七年。高句麗長壽王十一年。百濟久爾辛王四年。夏四月。鷄林養老於南堂。親執食賜穀帛有差。

甲子新羅訥祗王八年。高句麗長壽王十二年。百濟久爾辛王五年。春二月。鷄林遣使聘高句麗。

時。二國交和。新羅遣使修聘。麗王勞慰之特厚。

秋九月。高句麗大有年。○高句麗王。宴羣臣於宮。○高句麗,百濟幷遣使如宋。宋遣使報之。

高句麗遣長史馬婁。如宋獻方物。宋遣謁者朱邵伯,王邵子報之。百濟遣長史張威。如宋貢獻。宋遣謁者閭丘恩子,丁敬子等。使百濟宣旨慰勞。自是百濟每歲遣使。獻方物于宋。南史補○按南,北史始立百濟傳。又按南史高句麗傳。曰其地方可二千里。中有遼山。遼水所出。漢魏世。南與朝鮮濊貊。東與沃沮。北與扶餘。接其王都丸都山下。地多大山深谷。無原澤。百姓依之以居。食澗水。無土着無良田。故其俗節食。好修宮室。于所居之左。大立屋祭鬼神。又祠零星。社稷。人性凶急喜寇鈔。其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加。主簿。優台。使者。皁衣。先人。尊卑各有等級。言語諸事多與扶餘同。其性氣衣服有異。其置官有對盧則不置沛者。有沛者則不置對盧。俗喜歌儛。國中邑落男女每夜羣聚歌戱。其俗好淫。男女多相奔誘。兄死妻嫂。其馬皆小便登山。國人尙氣力。便弓矢刀矛有鎧甲習戰闘。沃沮東濊皆屬焉。餘同後漢書。○南史百濟傳曰。百濟者。其先東夷有三韓國。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弁辰各十二國。馬韓五十四國。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緫十餘萬戶。百濟卽其一也。後漸強大兼諸小國。號所都城曰固麻。謂邑曰檐魯。如中國之言郡縣也。其國有二十二檐魯。皆以子弟宗族分據之。其人形長衣服㓗凈。其國近倭。頗有文身者。言語服章略與高句麗同。呼帽曰冠。襦曰複衫。袴曰褌。其言參諸夏。亦秦韓之遺俗云。

乙丑新羅訥祗王九年。高句麗長壽王十三年。百濟久爾辛王六年。高句麗。遣使如魏。

時。跖跋氏據有中夏。削平諸國。天下中分爲二。稱宋爲南朝。魏爲北朝。高句麗兩事焉。遣使入貢于魏。

按北史高句麗傳曰。其先出扶餘。其國東至新羅。西度遼二千里。南接百濟。北隣靺鞨一千里。人皆土着隨山谷而居。衣布帛及皮。土田薄瘠。蠶農不足。以自供。故其人節飮食。其王好修宮室。都平壤城。亦曰長安城。東六里。隨山屈曲。南臨浿水。城內惟積倉儲器備寇。賊至日方入固守。王別爲宅於其側。不常居之。其外復有國內城及漢城。亦別都也。其國中呼爲三京。復有遼東玄菟等數十城。皆置官司以統攝。與新羅每相侵奪戰爭不息。官有大對盧,太大兄,大兄,小兄,意俟奢,烏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屬,僊人。凡十二等。分掌內外事。其大對盧。則以強弱相凌奪而自爲之。不由王署置。復有內評五部褥薩。人皆頭着折風。形如弁。士人加揷二鳥羽。貴者其冠曰蘇骨。多用紫羅爲之。餙以金銀。服大袖衫。大口袴。素皮帶。黃革履。婦人。帬襦加襈。書有五經。三史。三國志晉陽秋。兵器。與中國略同。及春秋校獵。王親臨之。稅。布五疋。糓五石。游人則三年一稅。十人共細布一疋。租。戶一石。次七斗。下五斗。其刑法。叛及謀逆者。縛之柱。爇而斬之。籍沒其家。盜則償十倍。若貧不能償者。公私債負皆聽許其子女爲奴婢以償之。用刑旣峻。罕有犯者。樂有五絃琴。箏。篳篥。橫吹簫。皷屬。吹蘆。以和曲。每年初。聚戱浿水上。王乘腰轝列羽儀觀之。事畢。王以衣入水。分爲左右二部。以水石相濺擲。喧號馳逐。再三而止。俗㓗淨自喜。尙容止。以趍走爲敬。拜則曳一脚。立多反拱。行必揷手。性多詭伏。言辭鄙穢。不簡親踈。父子同川而浴。共室而寢。好歌舞。常以十月祭天。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爲餙。好蹲踞。食用俎豆出三尺馬云。本朱蒙所乘馬種卽果下也。風俗尙淫。不以爲愧。俗多游女。夫無常人。夜則男女羣聚而戱。無有貴賤之節。有婚嫁取。男女相悅卽爲之。男家送猪酒而已。無財聘之禮。或有受財者。則人共恥之。以爲賣婢。死者殯在屋內。經三年擇吉日而葬。居父母及夫喪服。皆三年。兄弟三月。初終哭泣。葬則歌舞作樂以送之。埋訖。取死者生時服玩車馬置墓側。會葬者爭取而去。信佛法,敬鬼神。多淫祠。有神廟二所。一曰夫餘神。刻木作婦人像。一曰高登神云。是其始祖夫餘神之子。並置官司。每歲春秋。遣人守護。盖河伯女朱蒙云。

丁卯新羅訥祗王十一年。高句麗長壽王十五年。百濟久爾辛王八年。毗有王元年。高句麗徙都平壤。

都東黃城八十五年而遷。

冬十二月。百濟王久爾辛薨。長子毗有立。

是爲毗有王。或云腆支庶子。美姿貌有口辯。人皆推重。

戊辰新羅訥祗王十二年。高句麗長壽王十六年。百濟毗有王二年。春二月。百濟王巡撫四部。賜貧民穀。○倭遣使百濟。

從者五十人。

己巳新羅訥祗王十三年。高句麗長壽王十七年。百濟毗有王三年。秋。百濟遣使如宋。○鷄林。築矢堤。長二千一百七十步。○今未詳。○冬十月。百濟餘信卒。以解須爲上佐平。○十一月。百濟地震大風。

庚午新羅訥祗王十四年。高句麗長壽王十八年。百濟毗有王四年。夏四月。宋遣使百濟。冊授東晉所命其先王爵號。見上腆支十二年。

辛未新羅訥祗王十五年。高句麗長壽王十九年。百濟毗有王五年。夏四月。倭圍鷄林明活城。尋退。○秋七月。鷄林霜雹殺糓。

糓貴。人食松樹皮。

癸酉新羅訥祗王十七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一年。百濟毗有王七年。夏五月。鷄林未斯欣卒。○秋七月。百濟及鷄林和親。

甲戌新羅訥祗王十八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二年。百濟毗有王八年。春二月。百濟鷄林交聘。

百濟遣使新羅。送良馬二匹。秋又送白鷹。冬新羅以黃金明珠。報聘。

乙亥新羅訥祗王十九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三年。百濟毗有王九年。春二月。鷄林修歷代園陵。○夏六月。高句麗遣使如魏。魏遣使冊王。

時。魏國大勢強。兵威遠讋。王事魏甚勤。貢獻不替。至是遣使朝貢。且請國諱。魏主嘉其誠欵。使錄帝系及諱與之。遣散騎侍郞李敖。拜王爲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東夷中郞將遼東郡公高句麗王。是時句麗漸盛。去遼東南一千餘里。至柵城南至小海。按今黃海道海州海。經涉至今忠淸道唐津等地。名小海。北至舊扶餘。人戶三倍於前魏時。自後貢使相尋。歲致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北史補。

秋。高句麗遣使謝魏。

謝冊命也。自後中國有封爵。必遣使謝恩。

丙子新羅訥祗王二十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四年。百濟毗有王十年。夏四月。燕王馮弘。奔高句麗。

先是。魏數伐燕。燕日危蹙。弘曰若事急。且東依高句麗。以圖後擧。遣其尙書陽夷。請迎于麗。至是魏將擧兵伐燕。先遣使諭高句麗等諸國。使不得與燕相通。攻燕白狼城克之。麗王。遣其將葛盧,孟光。將兵數萬。與陽夷。至和龍迎燕王。燕尙書令郭生。因民之憚遷。勒兵攻燕王。麗兵入自東門。與生戰于闕下。生中流矢。二將入城。命軍脫弊褐。取燕武庫精仗以給之。大掠城中。燕王率龍城見戶東徙。焚宮殿。火一旬不㓕。令婦人被甲居中。陽夷等勒兵居外。二將帥騎殿後。方軌而進。前後八十餘里。

魏令高句麗。執送燕王弘。不從。

魏主。遣散騎常侍封撥。使高句麗。令送燕王弘。王奉表稱當與馮弘。俱奉王化。魏主以王違詔。議擊之。將發隴右騎卒。樂王丕曰。和龍新定。宜廣修農桑。以豊軍實然後進取。則一擧可㓕也。魏主乃止。

丁丑新羅訥祗王二十一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五年。百濟毗有王十一年。春二月。高句麗遣使如魏。

戊寅新羅訥祗王二十二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六年。百濟毗有王十二年。春三月。高句麗王。殺故燕王馮弘。

初。弘至遼東。麗王遣使勞之曰。龍城王馮君。爰適野次。士馬勞乎。弘慙怒。稱制讓之。麗王處之平郭。遼東屬縣。尋徙北豊。今未詳。弘素侮高句麗。政刑賞罰。如在其國。麗王乃奪其侍人。取其太子仁爲質。弘怨之。遣使如宋。上表求迎。宋主遣使者王白駒等迎之。並令麗人資送。王不欲弘南往。遣將孫潄,高仇等。殺弘于北豊。按雲山縣。俗傳有皇帝塚。爲馮弘所葬云。並其子孫十餘人白駒以所領七千兵掩討。殺仇擒潄。王以白駒等專殺。執送于宋。宋主以遠國。不欲違其意。下白駒等獄。已而原之。自是。高句麗頻歲朝宋。

夏四月。鷄林敎民牛車之法。

己卯新羅訥祗王二十三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七年。百濟毗有王十三年。冬十一月。高句麗遣使如魏。十二月又遣。○高句麗獻馬于宋。

凡八百匹。宋欲伐魏。詔求之也。南史補。

庚辰新羅訥祗王二十四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八年。百濟毗有王十四年。夏四月戊午朔。日食。○倭寇鷄林。○冬十月。百濟遣使如宋。

辛巳新羅訥祗王二十五年。高句麗長壽王二十九年。百濟毗有王十五年。高句麗遣使如宋。南史補。

癸未新羅訥祗王二十七年。高句麗長壽王三十一年。百濟毗有王十七年。高句麗,百濟並遣使如宋。南史補。

甲申新羅訥祗王二十八年。高句麗長壽王三十二年。百濟毗有王十八年。夏四月。倭寇鷄林。

倭圍金城十日。粮盡解歸。王欲追之。左右諫曰。兵法竆寇勿追。王其舍之。不聽。率數千騎。追及獨山東。合戰大敗。將士死者過半。王蒼黃舍馬登山。賊圍數重。忽有大霧。賊以爲有神助。乃解而去。

丁亥新羅訥祗王三十一年。高句麗長壽王三十五年。百濟毗有王二十一年。夏五月。百濟宮南池中。有火焰。

如車輪。終夜而㓕。

秋七月。百濟旱饑。民流入鷄林。

庚寅新羅訥祗王三十四年。高句麗長壽王三十八年。百濟毗有王二十四年。秋七月。鷄林襲高句麗。殺其邊將。

麗邊將。獵於悉直之原。新羅阿瑟羅城主三直。出兵掩殺之。麗王怒。使告曰。孤與大王修好至歡也。今出兵殺我邊將。是何義也。乃興師來侵。羅王卑辭謝之。乃歸。

百濟遣使如宋。

百濟上書獻方物。私假㙜使馮野夫,西河太守。表求易林式占腰弩。宋主並與之。南史補。

辛卯新羅訥祗王三十五年。高句麗長壽王三十九年。百濟毗有王二十五年。○駕洛銍知元年。春二月。駕洛君吹希卒。子銍知嗣。

銍知立。爲世祖首露。許王后。創寺資冥福。

冬十月。高句麗遣使如宋。南史補。

癸巳新羅訥祗王三十七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十一年。百濟毗有王二十七年。秋七月。鷄林羣狼。入始林。○冬十一月。高句麗遣使如宋。南史補。

甲午新羅訥祗王三十八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十二年。百濟毗有王二十八年。隕星于百濟如雨。○有星孛于西北。○秋七月。高句麗侵鷄林。○八月。百濟蝗。

乙未新羅訥祗王三十九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十三年。百濟毗有王二十九年。蓋鹵王元年。春三月。百濟王。獵于漢山。○秋九月。百濟黑龍見于漢江。○百濟王毗有薨。長子慶司。立。

是爲蓋鹵王。或云近蓋婁。

冬十月。高句麗侵百濟。鷄林遣兵救之。

自是。羅濟交和。與麗絶而三國兵爭。始焉。

高句麗遣使如宋。

遣長史蕫騰。奉表慰國哀再周。並獻方物。南史補。

丁酉新羅訥祗王四十一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十五年。百濟蓋鹵王三年。冬十月。百濟遣使如宋。求除授。宋冊爲鎭東大將軍。南史補。

戊戌新羅訥祗王四十二年。慈悲王元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十六年。百濟蓋鹵王四年。春二月。鷄林地震。金城南門毁。○秋八月。鷄林麻立干訥祗薨。長子慈悲。立。

是爲慈悲麻立干。母阿老夫人。妃金氏。舒弗邯未斯欣之女。於王爲從妹。

百濟遣使如宋。

王表言冠軍將軍右賢王餘紀等十一人忠勤。並求顯進。於是宋主詔加優進。南史補。

高句麗遣使如宋。獻石砮,楛矢。南史補。

己亥新羅慈悲王二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十七年。百濟蓋鹵王五年。夏四月。倭寇鷄林。

倭船百餘艘襲東邊。進圍月城。四面矢石如雨。王固守。賊退。出兵擊敗之。追至海口。賊溺死者過半。

高句麗遣使如宋。南史補。

辛丑新羅慈悲王四年。高句麗長壽王四十九年。百濟蓋鹵王七年。春二月。鷄林麻立干。納其叔父未斯欣女。爲妃。○夏四月。鷄林有龍見金城井中。

壬寅新羅慈悲王五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年。百濟蓋鹵王八年春三月。高句麗遣使如魏。○夏五月。倭寇鷄林。破明活城。虜人一千而歸于國。

癸卯新羅慈悲王六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一年。百濟蓋鹵王九年。春二月。倭寇鷄林。

倭侵歃良城。不克而去。王命將伐智,德智。設伏要擊大破之。王以倭人屢侵疆埸。緣邊築二城以備之。

高句麗遣使如宋。宋冊高句麗王。

進王爵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餘官如故。南史補。

乙巳新羅慈悲王八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三年。百濟蓋鹵王十一年。春二月。高句麗遣使如魏。○夏四月。鷄林大水。

丙午新羅慈悲王九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四年。百濟蓋鹵王十二年。春三月。魏詔高句麗納女。

魏太后。以魏主六宮未備。令王薦其女。王表言女已出家。求以弟女應詔。許之。乃遣安樂王眞,尙書李敷等送幣。或謂王曰。魏昔與燕婚姻。旣而伐之。由行人具知其夷險也。殷鑑不遠。宜以方便辭之。王然之。遂上書稱女死。魏疑其詐。又遣散騎常侍程駿切責之。若女死。更選宗淑。王云天子若恕前愆。謹當奉詔。會魏主殂。遂寢。北史程駿傳。駿至平壤。璉謬言女喪。駿與璉往復經年。責以義方。璉不勝憤。遂斷駿從者酒食。欲逼辱之。會獻文崩。乃還。

丁未新羅慈悲王十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五年。百濟蓋鹵王十三年。春二月。高句麗遣使如魏。○鷄林修戰艦。○秋九月。鷄林天赤。大星自北流東南。

戊申新羅慈悲王十一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六年。百濟蓋鹵王十四年。春二月。高句麗以靺鞨兵。攻鷄林悉直城。取之。○夏四月。高句麗遣使如魏。

王事魏愈謹。連歲入貢。自此或歲遣二三次朝貢。終王之世。無少怠焉。

秋九月。鷄林徵阿瑟羅人年十五已上。築城泥河。一名泥川。○冬十月。癸酉朔。日食。

己酉新羅慈悲王十二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七年。百濟蓋鹵王十五年。春正月。鷄林定京都坊里之名。○夏四月。鷄林國西大水。秋七月。麻立干巡撫經水州郡。○八月。百濟侵高句麗。○冬十月。百濟設柵於靑木嶺。

百濟葺雙城。今未詳。設大柵於靑木嶺。分北漢山城士卒戍之。

庚戌新羅慈悲王十三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八年。百濟蓋鹵王十六年。鷄林築三年山城。

興役始終三年訖功故名。今報恩縣。

辛亥新羅慈悲王十四年。高句麗長壽王五十九年。百濟蓋鹵王十七年。春三月。鷄林京都地裂。濁水湧。○秋九月。高句麗民奴各等。叛奔魏。

魏主各賜田宅。

冬十月。鷄林大疫。○百濟遣使如宋。南史補。

壬子新羅慈悲王十五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年。百濟蓋鹵王十八年。春二月。高句麗遣使如魏。秋七月。又遣使如魏。

時。魏孝文帝立。王之貢獻倍前。而魏之報賜。亦稍加焉。

八月。百濟遣使如魏。請伐高句麗。魏不許。

百濟始遣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斯候長史餘禮,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朝魏奉表納欵曰。臣與高句麗。源出扶餘。世篤舊欵。其祖釗輕廢隣好。凌踐臣境。臣祖須整旅電邁。梟斬釗首。自爾已來。莫敢南顧。自馮氏數終。醜類漸盛。遂見凌逼搆怨。連𥚁三十餘載。若天慈曲矜。速遣一將。來救臣國。臣當奉送鄙女。執箒後宮。並遣子弟。牧圉外廐。尺壤匹夫。不敢自有。今璉罪盈惡積。國自魚肉。大臣彊族。戮殺無已。民庶崩離。是㓕亡之期。假手之秋也。且馬族疑是馬韓舊族士馬。有鳥畜之戀。樂浪諸郡。懷首丘之心。天威一擧。有征無戰。臣雖不敏。志效畢力。又言句麗南通劉氏。北約蠕蠕。謀凌王略。又言臣西界小石山。今未詳。北國海中。見屍十餘。幷得衣器鞍勒。後聞王人來降。長蛇隔路。以沉于海。今上所得鞍以實驗。魏主以其僻遠冐險朝獻。禮遇尤厚。遣使者邵安。與其使俱還。詔曰高句麗不睦。屢致凌犯。苟能順義。守之以仁。何憂於寇讎也。所送鞍。非中國之物。不可以疑似之事。以生必然之過。又詔曰。高句麗稱藩先朝。供職日久。於彼雖有自昔之釁。於國未有犯令之愆。卿使命始通。便求致伐。尋討事會。理亦未周。竢過咎益露。興師討罪。於義爲得。今詔禮等。還自平壤。高句麗若不奉詔。卿之來謀。載協朕意。又詔高句麗王。護送安等。麗王稱與餘慶有讎。不令東過。安等於是皆還。乃下詔切責之。後使安等。從東萊浮海。賜玉璽書。安等遇風不達而還。王怨魏。遂絶朝貢。三國之交訴上國。請藉兵力。自此始也。

按北史始立百濟傳曰。百濟馬韓之屬也。其國東極。新羅句麗。西南俱限大海。處小海南。東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九百餘里。其都曰居拔城。亦曰固麻城。其外更有五方。中方曰古沙城。東方曰得安城。南方曰久知下城。西方曰刀先城。北方曰熊津城。王姓餘氏。號於羅瑕。百姓呼爲鞬吉支夏。言並王也。王妻號於陸。夏。言妃也。官有十六品。佐平五人一品。達率三十人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扞率五品。奈率六品。以上冠餙銀花。將德七品紫帶。施德八品皁帶。固德九品赤帶。季德十品靑帶。對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皆黃帶。武督十三品。佐軍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尅虞十六品。皆白帶。自恩率已下。官無常員。各有部司。分掌衆務。內官有前內部。糓內部。內掠部。外掠部。馬部。刀部。功德部。藥部。木部。法部。後宮部。外官有司軍部。司徒部。司空部。司寇部。點口部。客部。外舍部。綢部。日官部。市部。長吏三年一交代。都下有方。分爲五部。曰上部。前部。中部。下部。後部。部有五巷。士庶居焉。部統兵五百人。五方各有方領一人。以達率爲之。方佐貳之。方有十郡。郡有將三人。以德率爲之。統兵一千二百人以下七百人以上。城之內外庶及餘小城。咸分隷焉。其人雜。有新羅,高麗,倭等。亦有中國人。其飮食衣服。與高麗略同。若朝拜祭祀。其冠兩廂加翅。戎事則不拜謁之禮。以兩手據地爲禮。婦人不加粉黛。女辮髮垂後。已出嫁則分爲兩道。盤於頭上。衣似袍而袖微大。兵有弓箭刀鞘。俗重騎射。兼愛墳史。而秀異者。頗解屬文能吏事。又知醫藥蓍龜與相術陰陽五行法。有僧尼多寺塔而無道士。有鼓,角,箜,篌,箏,竽,箎,笛之樂。投壺,樗蒲,弄珠,握槊等雜戱。尤尙奕碁。行宋元嘉曆。以建寅月爲歲首。賦稅以布,絹,絲,麻,及米等。量歲豊儉。差等輸之。其刑罰。反叛退軍及殺人者斬。盜者流其贓。兩倍徵之。婦犯奸。沒入夫家爲婢。婚娶之禮。略同華俗。父母及夫死者。三年居服。餘親則葬訖除之。土卑濕氣候溫暖。人皆山居。有巨栗。其五穀,雜果,菜蔬及酒醴肴饌之屬。多同於內地。唯無駞,騾,驢,羊,鵝,鴨等。國中大姓。有八族。沙氏,燕氏,刕音離又作劦音挾氏,解氏,眞氏,國氏,木氏,苩氏。其王。每以四仲月。祭天。及五帝之神。立其始祖仇台之廟於國城。歲四祀之。國西南。人居島者十五所。皆有城邑。

癸丑新羅慈悲王十六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一年。百濟蓋鹵王十九年。春正月。鷄林以阿飡伐智。級飡德智。爲左右將軍。

甲寅新羅慈悲王十七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二年。百濟蓋鹵王二十年。秋七月。高句麗遣使如魏。又遣使如宋。

時。麗王事魏甚勤。使介相望。而往往復通南朝。內修國政。外結大國。以是䧺於海東。兵力之強。三國爲最。而羅,濟皆苦兵矣。

乙卯新羅慈悲王十八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三年。百濟蓋鹵王二十一年。文周王元年。春正月。鷄林徙都明活城。○秋九月。高句麗王大擧攻百濟。百濟王遣子文周求救於鷄林。

先是。麗王陰謀百濟。求間諜。浮屠道琳應募曰。愚僧旣不知道。思有以報國恩。請以蘇秦說齊之術。以譎百濟。王悅從之。於是。道琳僞得罪。亡入百濟。聞濟王好博奕。遂以碁見王。與之對棋。果國手也。王信昵之。道琳因從容言。臣異國人。上不踈外。恩私甚渥。未有分毫之益。願獻一言。濟王問之。琳曰大王之國。被山帶河。天設之險。四隣不敢窺。王當以崇高之勢。富有之業。竦人視聽。而城郭不葺。宮室不修。先王之骸骨。權殯於露地。百姓之屋廬。屢毁於河流。臣竊不取。王曰諾。於是大發國人。烝土築城。高宮室大苑囿。取石槨於郁里河。今未詳。更葬先王。緣河樹堰。自蛇城東。至崇山之北。今並未詳。由是。倉庾虛竭。人民散離。道琳逃還告麗王。麗王喜。親帥三萬兵。伐百濟。濟王聞之。謂子文周曰。予愚而不明。信用小人。以至於此。民殘而兵弱。誰肯爲我。我當死於社稷。父子俱死無益也。盍避難以續宗祀乎。遂遣求救於新羅。文周乃與木劦滿致祖彌桀取二人姓名南行。

高句麗進攻漢城陷之。百濟王慶司出奔。舊臣再曾桀婁等。執而弑之。

麗王使對盧齊于。再曾桀婁。古爾萬年等再曾古爾復姓爲嚮導。攻濟漢城北城。七日而拔之。移攻南城。分兵四道夾攻。乘風縱火。焚燒城門。城中人心危懼。有欲出降者。王窘不知所圖。領數十騎。出門西走。桀婁等追及之。見王下馬拜己。向王面三唾之。乃數其罪。縛送阿旦城。未詳或云今永春縣。戕之。虜男女八千而歸。桀婁萬年。本百濟人。甞獲罪於王。逃奔高句麗。被用爲將。崔氏曰。人主必有可乘之釁。然後人得以窺其隙。而敵亦間之。蓋鹵喜一區區小技。迷心惑志。遂爲敵國所餌。傳曰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蓋鹵之謂矣。

百濟王子文周立。冬十月。徙都熊津。

文周至新羅。得兵一萬而來。王死城破。麗兵已退。文周遂卽位。是爲文周王。或云汶洲。性仁柔不斷。而亦愛民民亦愛之。王以漢城殘破。且畏近高句麗。遂徙都熊津。今公州府。都漢城凡百五年遷。

丙辰新羅慈悲王十九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四年。百濟文周王二年。春二月。百濟修大豆山城。移漢北民戶。

自是。漢北之地多沒於麗。而濟遂不振矣。

三月。百濟遣使如宋。不達而還。

高句麗塞路故也。按此時。高句麗所居。今我西北之地。而亦甞出兵海路。擒殺倭人之邏戍者。至此又塞百濟入貢之路。南史。倭王武。上宋順帝表言。朝宗不愆。道經百濟。而句麗無道。圖欲見吞。由是言之則句麗海防警察之道。亦深切矣。

夏四月。耽羅國貢于百濟。

耽羅。南海中小國也。或稱乇羅。亦云耽牟羅。在百濟南舟行八百餘里。而至其國幅員四百餘里。初無人物。有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三人。分處其地。名其所居曰都。播五糓牧駒犢。日就富庶。至是遣使百濟獻方物。王喜。拜使者爲恩率。按北史百濟傳曰。百濟南海行三月。有耽牟羅國。南北千餘里。東西數百里。土多獐鹿。附庸於百濟矣。

六月。倭寇鷄林。右將軍德智擊敗之。○秋八月。百濟以解仇。爲兵官佐平。

丁巳新羅慈悲王二十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五年。百濟文周王三年三斤王元年。春二月。百濟重修宮室。○夏四月。百濟以王弟昆支。爲內臣佐平。○百濟立王子三斤。一云壬乙。爲太子。○五月。百濟黑龍見熊津。○倭寇鷄林。

倭五道來侵。竟無功而還。

秋七月。百濟昆支卒。○九月。百濟兵官佐平解仇。弑其王文周。太子三斤立。

解仇擅權。畜無君之心。王不能制。至是王出獵。解仇使盜弑之。太子三斤。卽位。年十三。是爲三斤王。軍國政事。一委解仇。

是歲。勿吉貢于魏。

勿吉。卽靺鞨也。始遣其臣乙力支。朝獻于魏。貢馬五百匹。言其國先破高句麗十落。密共百濟謀從水道。並力取高句麗。奉使大國。謀其可否。魏主詔。三國同是藩附。宜共和順。勿相侵擾。文獻通考補。○按北史立勿吉傳。

按北史勿吉傳曰。其國在高句麗北。一曰靺鞨。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緫一。其人勁悍。於東夷最強。言語獨異。國有大水。濶三里餘。名速末水。其部類有七種。其一粟末部。與高句麗接。勝兵數千。多驍武。每冦高麗。其二伯咄部。在粟末北。勝兵七千。其三車骨部。在伯咄。東北其四拂涅部。在伯咄東。其五號室部。在拂涅東。其六黑水部。在安車西北。其七白山部。在粟末東南。勝兵並不過三千。而黑水部尤爲勁。自拂涅以東。矢皆石鏃。卽古肅愼氏也。東夷中爲強國。所居多依山水渠帥曰大莫弗瞞咄國南有從太山者華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汚行。經山者以物盛去。上有羆,熊,豹,狼。皆不害人。人亦不敢殺。地卑濕。築土如堤。鑿穴而居。開口向上。以梯出入。其國無牛有馬。車則步推。相與耦耕。土多粟麥。菜則有葵。水氣醎生塩於木皮之上。亦有塩池。其畜多猪無羊。嚼米爲酒。飮之亦醉。婚嫁婦人服布裙。男子衣猪皮裘。頭揷武豹尾。俗以溺洗手面。於諸夷最爲不㓗。初婚之夕。男就女家。執女乳而妬罷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夫輒殺妻而後悔。必殺告者。由是姦淫事終不發。人皆善射。以射獵爲業。角弓箭長尺五寸。常以七八月。造毒藥傅矢以射禽獸中者立死。煑毒藥氣亦能殺人。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塚上作屋。令不雨濕。若秋冬死。以其尸捕貉貂食其肉多得之。

戊午新羅慈悲王二十一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六年。百濟三斤王二年。春。百濟解仇據大豆城叛。兵敗伏誅。其黨燕信。奔高句麗。

解仇與恩率燕信。聚衆據大豆城。王命佐平眞男。以二千討之不克。更命德率眞老。帥精兵五百。討殺仇。信奔高句麗。收其妻子。斬熊津市。權氏曰。三斤以童稚之年。乃能再命良將。聲罪致討。以復君父之讎。有足多者矣。

鷄林夜有光如疋練。自地至天。○冬十月。鷄林京都地震。○高句麗遣使如宋。○是歲。倭遣使貢于宋。

倭自卑彌呼以來。累受中國爵命。晉末及宋初。倭王讚倭史所稱履中天皇遣使朝貢。讚死弟珍倭史所稱反正天皇立。貢獻中國。自稱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七國諸軍事按任那。伽倻之誤也。加羅。駕洛之訛也。秦韓。辰韓也。慕韓。馬韓也。任那。或云今忠州。古任那國。並詳地理考。中國亦因以冊之。至是王武倭史䧺略天皇遣使入宋。表言自昔祖禰躬擐甲冑。跋涉山川。東征毛人五十五國。今蝦蛦國。西服衆夷六十六國。陵平海北九十五國。臣忝胤先緖。驅率所統。歸宗天極。道經百濟。裝船理舫。而句麗無道。圖欲見呑。每致稽滯。臣欲鍊兵。摧此強敵。克靖方難。無替前功。宋主詔除安東大將軍倭國王。南史補。

按北史倭傳曰。倭國在百濟新羅東南。水陸三千里。於大海中。依山島而居。魏時譯通中國。三十餘國。皆稱子夷。人不知里數。但計以日。其國境。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於海。其地勢東高西下。居於邪摩堆。則魏志謂邪馬㙜者也。又云。去樂浪郡境及帶方郡。並一萬二千里。在會稽東。與儋耳相近。俗皆文身。自云泰伯之後。計從帶方至倭國。循海水行。歷朝鮮國。乍南乍東七千餘里。始度一海。又南千餘里。度一海。濶千餘里。名瀚海。至一支國。又度一海。千餘里。名末盧國。又東南陸行五百里。至伊都國。又東南百里。至奴國。又東行百里。至不弥國。又南水行二十日。至投馬國。又南水行十日陸行一月。至邪馬㙜國。卽倭王所都。城郭內。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義。次小義。次大禮。次小禮。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員無定數。有軍尼一百二十人。猶中國牧宰。八十戶置一伊尼翼。如今里長也。十伊尼翼。屬一軍尼。其服餙。男子衣裙襦。其袖微小。履如屨形。㓒其上。繫之脚。人庶多跣足。不得用金銀爲餙。故時衣橫幅結束相連。而無縫。頭亦無冠。但垂髮於兩耳上。至隋。其王始制冠。以錦綵爲之。以金銀鏤花爲餙。婦人束髮於後。亦衣裙襦。裳皆有襈。攕竹聚以爲梳。編草爲薦。雜皮爲表。緣以文皮。有弓矢刀鞘弩䂎斧。㓒皮爲甲。骨爲矢鏑。雖有兵。無征戰。其王朝會。必陳設儀仗。其國樂戶可十萬。俗殺人強盜及姦皆死。盜者計贓酬物。無財者沒身爲奴。自餘輕重。或流或杖。每訊寃獄不承引者。以木壓膝。或張強弓。以弦鋸其項。或置小石於沸湯中。令所競者探之。云理曲者卽手爛。或置蛇甕中。令取之。云曲者卽螫手。人頗恬靜。罕爭訟少盜賊。樂有五絃琴,笛。男女皆黥臂點面文身。沒水捕魚。無文字。惟刻木結繩。敬佛法。於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知卜筮。尤信巫覡。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戱飮酒。其餘節。略與華同。好碁奕博握槊樗蒲之戱。氣候溫暖。草木冬靑。土地膏腴。水多陸少。以小環掛鸕鷀頸。令入水捕魚。日得百餘頭。俗無盤俎。以籍槲葉。食用手餔之。性質直有雅風。女多男少。婚嫁不取同姓。男女相悅者卽爲婚。婦入夫家。必先跨火。乃與夫相見。婦人不淫妬。死者斂以棺槨。親賓就屍歌舞。妻子兄弟。以白布制服。貴人三年殯。庶人卜日而瘞。及葬置屍船上。陸地牽之。或以小輿。有阿蘇山。其石無故火起接天者。俗以爲異。因行祭禱。有如意寶珠。其色靑大如鷄卵。夜則有光云。魚眼睛也。新羅,百濟。皆以倭爲大國多珍物。並仰之。恒通使往來。○南史曰。倭國其官有伊支馬曰彌馬獲支。次曰奴往鞮人。種禾稻。紵麻蠶桑織績。有薑桂橘椒蘇。出黑雉眞珠靑玉。有獸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呑此獸。蛇皮堅不可斫。其上有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中而蛇則死矣。物産。略與儋耳。朱崖同。地氣溫暖。風俗不淫。男女皆露䯰。富貴者。以錦繡雜綵爲帽。似中國胡公頭。食飮用籩豆。其死有棺無槨。封土作塚。人性皆嗜酒。俗不知正歲。多壽者或至百歲。其俗女多男少。貴者至四五妻。賤者至兩三妻。婦人不淫妬。無盜竊。少爭訟。若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則㓕其宗族。其南有侏儒國。人長四尺。又南有黑齒國,裸國。東北有文身國。土俗懽樂。大漢國。在文身國東。扶桑國。在大漢國之東。

己未新羅慈悲王二十二年炤智王元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七年。百濟三斤王三年東城王元年。春二月。鷄林麻立干慈悲薨。長子炤智立。

是爲炤智一云毗處麻立干。大赦。賜百官爵一級。王幼有孝行。謙恭自守。國人咸服。母金氏。未斯欣之女。妃善兮夫人。乃宿伊伐飡女也。○慈悲王時。有百結先生者。居狼山下。家貧衣百結。故人號爲東里百結先生慕榮啓期之爲人。常以琴自隨。凡喜怒哀樂有怫于心者。必於琴宣之。歲暮。隣里舂粟。爲迎歲之資。其妻無粟可舂。聞之竊歎。先生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來不可拒。往不可追。庸何傷乎。乃皷琴作杵聲以慰之。世傳碓樂。是也。

三月己酉朔。日食。○冬十一月。百濟王三斤薨。從弟牟大。立。

是爲東城王。一名摩牟。文周王弟昆支之子也。膽力過人。善射必中。

是歲。齊簒宋。○契丹附于魏。

高句麗地連東北諸夷。謀與蠕蠕。取地豆干。以分其地。契丹舊怨其侵軼。帥其部落萬餘口附魏。止於白狼水東。地豆干國名。在室韋西。室韋在勿吉北。室韋國無鐵。取給於高句麗。通考補。

庚申新羅炤智王二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八年。百濟東城王二年。夏四月。齊冊高句麗王。

齊冊王爲驃騎大將軍。王遣使餘奴等。朝齊報謝。魏光州人。於海路得餘奴。魏主詔責王以越境外交。遠通簒賊。非藩臣守節之義。今不以一過。掩卿舊欵。卽送還藩。其感恕思愆。祗承明憲。輯寧所部。動靜以聞。

冬十月。鷄林饑賑民。○十一月。靺鞨。侵鷄林北邊。

辛酉新羅炤智王三年。高句麗長壽王六十九年。百濟東城王三年。春二月。鷄林麻立干。巡比列城。賜軍士征袍。○三月。鷄林與百濟,加耶。敗高句麗,靺鞨于泥河西。

麗人與靺鞨。入北邊。取狐鳴今未詳等七城。進軍彌秩夫。今興海郡。羅軍與百濟,加耶援兵。分道擊敗之。追至泥河西。斬首千餘級。

高句麗遣使如齊。

壬戌新羅炤智王四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年。百濟東城王四年。春正月。百濟以眞老。爲兵官佐平。兼知內外兵馬事。○夏四月。鷄林久雨。慮囚。○五月。倭寇鷄林。○秋九月。靺鞨寇百濟。破漢山城。

癸亥新羅炤智王五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一年。百濟東城王五年。春。百濟王幸漢山。撫問軍民。○夏四月。鷄林大水。

新羅四月大水。七月又大水。王幸一善今善山界。存問遘灾百姓。賜糓有差。

百濟王獵熊津北。獲神鹿。○十一月。鷄林京都大疫。

甲子新羅炤智王六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二年。百濟東城王六年。春二月。百濟遣使如齊。齊冊百濟王。

濟王。聞高句麗受齊冊命。遣使表請內屬。許之。除王爲大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大將軍百濟王。南史參補。

高句麗侵鷄林。鷄林與百濟。敗之于母山城下。○百濟遣使如齊。不達而還。

百濟遣內法佐平沙若思。如齊朝貢。至西海中。遇高句麗徼海巡卒。不敢進而還。

高句麗遣使如魏。

王連歲遣使朝魏。魏人謂麗方強。置諸國使邸。齊使第一。麗使次之。

乙丑新羅炤智王七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三年。百濟東城王七年。夏四月。鷄林置始祖廟守戶二十。○五月。百濟聘鷄林。

丙寅新羅炤智王八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四年。百濟東城王八年。春正月。鷄林以伊飡實竹爲將軍。徵一善丁夫三千。改築三年,屈山二城。○二月。百濟以苩加。爲衛士佐平。○鷄林以妃父乃宿。爲伐飡。參國政。○三月。百濟遣使如齊。○夏四月。倭寇鷄林。○秋七月。百濟重修宮室。築牛頭城。

丁卯新羅炤智王九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五年。百濟東城王九年。春二月。鷄林置奈乙神宮。

奈乙。始祖初生處也。自後嗣君卽位之明年。必親祀神宮。乃大赦。

三月。鷄林初置驛。治官道。○秋七月。鷄林葺月城。

戊辰新羅炤智王十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六年。百濟東城王十年。春正月。鷄林移居月城。○鷄林誅其妃善兮夫人。

妃與僧潛通故也。

二月。鷄林麻立干。幸一善郡。賜竆民糓。原所經州郡輕囚。○魏侵百濟。不克而還。

魏主以百濟不修職貢。遣使浮海來攻。不利而還。

己巳新羅炤智王十一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七年。百濟東城王十一年。春正月。鷄林令游民歸農。○秋九月。高句麗侵鷄林。陷狐山城。今未詳。○百濟大有年。○冬十月。百濟設壇祀天地。○十一月。百濟王宴羣臣於南堂。

庚午新羅炤智王十二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八年。百濟東城王十二年。春。鷄林初置市肆。以通四方之貨。○秋七月。高句麗遣使如魏。九月又遣。○百濟王田於泗泚原。

辛未新羅炤智王十三年。高句麗長壽王七十九年。百濟東城王十三年。夏六月。百濟京都大水。

熊川水漲。漂沒王都二百餘家。民饑亡入新羅者。六百餘家。

冬十月。高句麗王巨連薨。太孫羅雲立。

麗自廣開土以後。能戰勝攻取。至干王國富兵強。壽至九十八。享國七十九年。太祖之後最爲壽考。故號長壽王。王子古鄒大加助多早卒。王養其子羅雲於宮中。以爲太孫。繼立。是爲文咨明王。一云明治好王。

魏遣使冊贈高句麗長壽王。

魏主聞王薨。制素委貌布深衣。擧哀於東郊。遣謁者僕射李安上。策贈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謚曰康。

壬申新羅炤智王十四年。高句麗文咨王元年。百濟東城王十四年。○駕洛君鉗知元年。春三月。魏遣使冊高句麗。王令世子入朝。

魏主遣大鴻臚。拜王爲使持節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領護東夷中郞將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贈衣冠服物車旗之餙。又詔遣世子入朝。王辭以疾。遣從叔升千。隨使詣魏。魏主嚴責之。北史參補。

夏鷄林旱。

王責己。减常膳。

六月。駕洛君銍知卒。子鉗知。嗣。○高句麗遣使如魏。

長壽王事魏甚謹。王繼位。亦修職貢。連歲不怠。是歲凡三遣使。亦通聘南朝。麗使至齊。中書郞王融。見其服竆袴冠折風。戱曰服之不章。身之灾也。頭上定是何物。答曰此古弁之遺像。子何以譏爲。融不能答。通典參補。

癸酉新羅炤智王十五年。高句麗文咨王二年。百濟東城王十五年。春三月。百濟請婚于鷄林。以伊伐飡比智女。歸之。○秋七月。鷄林置臨海,長嶺二鎭。

倭賊頻歲入寇。王置二鎭以備之。

冬十月。高句麗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