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東史綱目
第五
作者:安鼎福
1760年
第六

起丙午新羅惠恭王二年盡乙未新羅敬順王九年凡百七十年

丙午惠恭王二年春正月。兩日幷出。○二月。康州地陷。

地陷成池。縱橫五十餘尺。水色靑黑。忽有鯉魚五六。相繼而漸大。淵亦隨大。

丁未三年夏六月。地震。○秋七月。遣使請冊于唐。

王幼冲當國。太后臨朝。宰相爭權相攻。朝廷大亂。無暇朝聘之禮。至是。始遣伊飡金隱居。入唐貢方物。仍請加冊命。帝御紫宸殿。宴見。通考參補。

有三星隕于宮庭。

三星相擊。其光如火逬散。又天狗墜東樓。頭如瓮。尾三尺許。光如烈火。

九月。金浦縣。禾實成米。

戊申四年春。彗星見東北。○唐遣使吊祭。冊王及太后金氏。

遣倉部郞中歸崇敬。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兼策王母金氏爲大妃。上國之冊王大妃。始此。

夏五月。大赦。

以灾異數見也。

六月。有星隕于黃龍寺南。○地震。○虎入宮中。○秋七月。一吉飡大恭等叛。圍王宮。討平之。夷九族。

時朝廷昏亂。灾異屢臻。大恭與弟阿飡大廉等。圍王宮三十三日。王都及五道州郡幷九十六角干相戰。殺大恭。輸其家資寶帛于王宮。亂彌三朔乃息。誅殺無筭。

九月。遣使入朝于唐。○冬十月。以神猷爲上大等。金隱居爲侍中。

己酉五年春三月。燕群臣於臨海殿。○夏五月。蝗旱。○命群臣。各擧所知。○冬無雪。

庚戌六年春正月。王幸西原京。夏四月。還宮。○五月。彗星出五車北。

六十日而滅。

虎入執事省。○秋八月。大阿飡金融。謀反伏誅。○冬十一月。京師地震。○金隱居免。以正門爲侍中。○鑄奉德寺鐘。

初。景德王爲聖德王鑄巨鐘。未就而卒。至是鐘成。銅重十二萬斤。聲聞百餘里。令朝散大夫前太子司議郞翰林郞金弼奚。作鐘銘。贊聖德王之功曰。擧忠良而撫俗。崇禮樂以觀風。野務本農。市無濫物。時嫌金玉。世尙文才。幾四十年臨邦勤政。一無干戈驚擾百姓。所以四方隣國。萬里歸賓。雖齊晉替覇。豈可幷輪而言。

辛亥七年。

壬子八年。

癸丑九年夏六月。遣使入朝于唐。

時。連歲遣使朝唐。恩遇甚隆。是年。遣使賀正。獻金銀牛黃魚牙紬朝霞等物。至是。又遣。帝引見於延英殿。又其勑有曰。在九州之外。可比諸侯。於萬國之中。乃爲君子。通考參補。

甲寅十年秋九月。以金良相爲上大等。

乙卯十一年春三月。以金順爲侍中。○夏六月。伊飡金隱居。謀反伏誅。○秋八月。伊飡金廉相及侍中正門等。謀反伏誅。

丙辰十二年春正月。令百官並復舊號。○二月。王視學。○始立五廟。

初。新羅宗廟之制未詳。南解王立始祖廟。自是。嗣君必先謁廟。炤智王復立神宮。嗣君必親祀。至是。始以味鄒王。爲金姓始祖。大宗文武。平麗濟有大功德。爲不毁之宗。幷祖禰爲五廟。一年六祭。正月二日五日。五月五日。七月上旬。八月十五日。十二月寅日。

丁巳十三年春三月。京都地震。夏四月。又震。

上大等良相。上䟽極論時政。

賜孝子聖覺租三百碩。

聖覺。菁州人。養母至孝。母病割股。

冬十月。以金周亢爲侍中。

戊午十四年。

己未十五年春三月。京都地震。

壞民居。死者百餘人。

設百座法會。○遣金巖。聘日本。

巖。允中之庶孫。性聡敏。好方術。少以伊飡。入唐宿衛。就師學陰陽家術。自述遁甲立成法。示其師。師曰。不圖明達至此。自是。不敢以弟子待之。及還。爲司天大博士。歷守良康漢三州。復鎭浿江。所至盡心撫字。三務之餘。敎以六陣兵法。人皆便之。甞有蝗虫入界蔽野。巖至誠禱之。忽風雨作。蝗盡斃。至是。聘日本。其王知其賢。欲留之。會唐信使高鶴林來。相見甚歡。以巖爲大國所知。遣還。

夏四月。遣官。祭金庾信墓。

旋風忽自庾信墓起。至始祖陵。塵霧暝暗。聞其中若有哭泣悲歎之聲。王聞之懼。遣大臣金敬信。致祭謝過。

庚申十六年宣德王元年春正月。黃霧四塞。○二月。雨土。○夏四月。伊飡金志貞。作亂圍王宮。上大等金良相。討誅之。遂弑王纂立。

王幼少嗣位。母后臨朝。及壯。淫于聲色。常作婦女之戱。好佩錦囊。與道流爲謔。巡遊無度。綱紀紊亂。灾異屢見。畔逆相繼。人心反側。志貞因聚衆作亂。圍王宮。良相與伊飡敬信。擧兵誅之。王及后妃。爲亂兵所害。謚曰惠恭王。在位十六年。元妃新寶王后。伊飡維城之女。次妃。伊飡金璋之女。史失入宮年月。良相。奈勿王十世孫。父海飡孝芳。母金氏四炤夫人。聖德王之女也。遂立爲王。是爲宣德王。

葬惠恭王。葬地史闕。○追尊孝芳。爲開聖王。母金氏爲貞懿太后。○立妃金氏。

妃。卽具足夫人。角干良品之女也。一云義恭阿飡之女。

以敬信爲上大等。義恭爲侍中。

辛酉宣德王二年春二月。親祀神宮。

宗廟之制。雖以金氏爲始祖。而神宮之祭。一遵舊儀不廢。嗣君世世行之。

秋七月。遣使安撫浿南州郡。

壬戌三年春閏正月。遣使入朝于唐。

自天寶以後。中國多故。本國之朝聘納誠稍踈。而唐之恩禮亦衰矣。

二月。王幸漢州。移漢山民戶於浿江鎭。○置大谷城頭上位。

頭上之名始此。置大監。位視太守。弟監視縣令。

癸亥四年春正月。置大谷鎭。

以阿飡體信爲軍主。

立社稷壇。修祀典。

壇堂之高下。壝門之內外。位次之尊卑。陳設登降之節。尊爵籩豆牲牢冊祝之禮。史無所傳。而其祀典。分大中小祀。有八蜡先農中農後農風伯雨師靈星三山五嶽四鎭四海四瀆諸名山大川。而不及天地。盖不敢僭天子之禮也。又有四城門祭,部庭祭,四川上祭,日月五星祭,四大道祭,壓兵祭,辟氣祭。或因別祭。或因水旱而行。金氏曰。檢諸禮典。只祭先農。無中農後農。

按。三國史祭祀志。十二月寅日。新城北門祭八蜡。豊年大牢。㐫年小牢。立春後亥日。明活城南熊殺谷祭先農。立夏後亥日。新城北門祭中農。立秋後亥日。蒜園祭後農。立春後丑日。犬首谷門祭風伯。立夏後申日。卓渚祭雨師。立秋後辰日。本彼村祭靈星。三山五岳已下名山大川。分爲大中小祀。大祀三山。一奈歷山。在習比部。今慶州。二骨火山。在切也火郡。今永川。三穴禮山。在大城郡。今淸道。中祀五岳。東吐含山。在大城郡。南地理山。在菁州。今晉州。西鷄龍山。在熊川州。今公州。北太伯山。在奈己郡。今榮川。中父岳。一云公山。在押督郡。今慶山。四鎭。東溫沫懃。在牙谷停。今未詳。南海恥也里。在推火郡。今密陽。西加耶押岳。在馬尸山郡。今德山。北熊谷岳。在比烈忽郡。今安邊。四海。東阿等邊。在退火郡。今興海。南兄邊。在居漆山郡。今東萊。西末陵邊。在屎山郡。今臨陂。北非禮山。在悉直郡。今三陟。四瀆。東吐只河。一云斬浦。在退火郡。南黃山河。在歃良州。今梁山。西熊川河。北漢山河。俗離岳在三年山郡。今報恩。推心在大加耶郡。今高靈。上助音居西在西林郡。今舒川。烏西岳在結己郡。今結城。北兄山在大城郡。淸海鎭在助音島。今莞島。小祀。霜岳在高城郡。今同。雪岳在邊城郡。今杆城。花岳在斤平郡。今加平。鉗岳在七重城。今積城。負兒岳在北漢山州。今京城。月奈岳在月奈郡。今靈巖。武珍岳在武珍州。今光州。西多山在難知可縣。今鎭安。月兄山在沙熱伊縣。今淸風。道西城在萬弩郡。今鎭川。冬老岳在丹川縣。今茂朱。竹旨在及伐山郡。今順興。熊只在熊只縣。今熊川。髮岳在于珍也郡。今蔚珍。于火在于火縣。今慶州。三岐在大城郡。卉黃在牟梁。高墟在沙梁。嘉阿岳在三年山郡。波只谷原岳在阿支縣。今未詳。非藥岳在退火郡。加林城在加林縣。今林川。加良岳在菁州。西述在牟梁。

甲子五年夏四月。王欲遜位。旣而止。

王得國不正。內懷慙德。欲行禪讓。群臣三上表諫。乃止。

乙丑六年元聖王元年春正月。唐遣使冊王。

帝遣戶部郞中蓋塤。持節冊王。爲檢校大尉鷄林州刺史寧海軍使新羅王。

王薨。遺詔燒柩。散骨東海。

在位六年。詔略曰。寡人本惟菲薄。無心大寶。難逃推戴。作其卽位。居位以來。年不順成。民用窮困。常欲禪讓。退居于外。群官百辟。誠止未果。今遘疾疹。死復何恨。死後依制燒火。散骨東海。謚曰宣德。按。自古亂賊。躬蹈纂逆。而猶畏當時之公議。惧後世之是非。則又能文餙其言。以晦其跡。欲使人莫得而究焉。昔曹操讓還三縣之令。示己本無當世之志。而出非得已。及其臨死。分香賣履之敎。示己本無大志。不過眷戀富貴之意。其厭然之態。將誰欺乎。當惠恭失德叛臣作亂之時。宣德位居上相。不能弭難于未然。又不能擇其宗屬之賢者而立之。顧乃因亂。汲汲於大位。而卽位之後。或恐人言。則陽欲遜位。臨沒遺敎。又以無心大寶爲言。其奸慝之情。過於阿瞞矣。末乃燒火。散骨東海。抑天誘其衷。自刑其身。以受弑逆之報歟。

金敬信自立爲王。侍中金周元。奔溟州。

宣德王立。敬信預謀。以功爲上大等。宣德薨無子。群臣奉貞懿大后之敎。欲立周元。周元。太宗五世孫也。第在京北二十里。會大雨。閼川漲不得渡。敬信劫衆自立。先入宮稱制。是爲元聖王。奈勿王十一世孫。父一吉飡孝讓。母朴氏繼烏夫人。妃淑貞夫人。神述角干之女。周元懼禍。退居溟州。遂不朝請。○初。王夢脫幞頭。着素笠。把十二絃琴。入於天官寺井中。覺而使人占之。曰脫幞頭者。失職之兆。把琴者。着枷之兆。入井者。入獄之兆。王聞之甚惡。杜門不出。阿飡餘三。聞之。固請得見。解之曰。脫幞頭者。人無居上也。着素笠者。冕旒之兆也。把十二絃琴者。十二孫傳世之兆也。入天官井。入宮禁之瑞也。若登大位。幸不相忘。王及卽位。餘三已卒。召爵其子。

二月。追王四代。躋祖禰于五廟。毁聖德開聖廟。

追封高祖大阿飡法宣。爲玄聖大王。曾祖伊飡義寬。爲神英大王。祖伊飡魏文。爲興平大王。考一吉飡孝讓。爲明德大王。母朴氏爲昭文太后。毁聖德開聖二廟。以始祖太宗文武及興平明德王。爲五廟。

立子仁謙。爲太子。○以忠廉爲上大等。悌恭爲侍中。尋免。以世強爲侍中。○廢宣德王妃金氏。

王旣卽位。出宣德王妃具足夫人于外宮。賜租三萬四千石。

改揔管爲都督。

新羅外官之制。都督爲各州長官。凡九人。其佐有州助或云州輔長史或云司馬各一人。各京有仕臣。其佐有仕大舍。或云少尹。各一人。郡太守百十五人。小守或云制守八十五人。縣令二百十人。又有外司正。各村村徒典。以相管攝。王都置典京府。掌六部。六部各置少監典等官。

丙寅元聖王二年夏四月。遣使入朝于唐。

遣金元全。入唐貢方物。帝下詔曰。卿俗敦信義。志秉貞純。皆禀儒風。禮法興行。雖溟渤遐廣。忠效益著。遂賜王及妃器服錦綵。大宰相一人次宰相二人已下。並存問。

秋九月。京都饑。賑之。

是歲四月。國東雨雹。桑麥皆損。七月旱。年穀不登。京都大饑。自秋至冬。前後賑穀。凡六萬六千餘石。

冬以武烏。爲屈岬縣令。今江陰縣。

大舍武烏。獻兵法十五卷,花鈐圖二卷。故有是命。二書今皆不傳。

初置僧官。

初眞興之世。有國統大書省等號。始以僧惠亮安藏等。爲之。至是。復置政官。簡僧有才行者。充之。又外官有州統九人,郡統十八人。

封金周元。爲溟州郡王。

周元地逼事疑。久居溟州不還。遂割溟州翼嶺今襄陽三陟蔚珍斤乙於今平海等郡。爲食邑。子孫世襲焉。輿地勝覽補。

丁卯三年春二月。京都地震。○秋七月。蝗。○八月辛巳朔。日食。

戊辰四年春。初立讀書出身科。

初神文王。雖立國學。而未有科試之法。後置博士助敎。敎授生徒而已。至是。始定讀書三品以出身。讀春秋左氏傳若禮記若文選。而能通其義。兼明論語孝經者爲上。讀曲禮論語孝經者爲中。讀曲禮孝經者爲下。若博通五經三史諸子百家書者。超擢用之。前此。秪以弓箭選人。自此。用人之法。一以文籍出身爲貴。

秋。國西旱蝗盜起。遣使安撫。

己巳五年春正月甲辰朔。日食。○秋九月。以子玉爲楊根縣小守。

執事史毛肖駮言。子玉不以文籍出身。不可委分憂之職。侍中議云。雖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唐爲學士。亦可用也。王從之。金氏曰。惟學焉然後聞道。惟聞道然後灼知事之本末。故學而後仕者。其於事也。先本而末自正。但區區弊精神於技末。或掊斂以爲利。或苛察以相高。雖欲利國安民。而反害之。是故學記之言。終於務本。而書亦言不學墻面𦲷事惟煩。則毛肖之一言。可爲萬世之模範焉。

遣王孫俊邕。入朝于唐。

庚午六年春正月。以宗基爲侍中。○增築碧骨堤。

發全州等七州人。築之。

三月。遣使聘北國。

北國。卽渤海也。大氏興於遼地。進倂高句麗北地。與新羅壤界相接。而交聘之節。史無所傳。至是遣一吉飡伯魚。聘之。

夏四月。太白辰星。聚于東井。○遣王孫彦昇。入朝于唐。

辛未七年春正月。太子仁謙卒。

謚惠忠。

伊飡悌恭。謀反伏誅。

冬十一月。京都地震。○宗基免。以俊邕爲侍中。

壬申八年秋七月。遣使貢女于唐。

女名金井蘭。國色身香。

八月。立子義英。爲太子。○忠廉卒。以世強爲上大等。○俊邕免。以崇斌爲侍中。○冬十一月壬子朔。日食。○以俊邕爲兵部令。

癸酉九年。

甲戌十年春二月。地震。○太子義英卒。

謚憲平。

崇斌免。以彦昇爲侍中。

初。彦昇爲大阿飡。悌恭之叛。以功爲匝飡。至是。爲侍中。未幾。以伊飡爲宰相。

起望思樓於宮西。

王連喪太子。悲慕不已。起樓於宮西。名曰望思樓。

乙亥十一年春正月。立長孫俊邕。爲太子。

俊邕。太子仁謙之子也。甞奉使入唐宿衛。歷官宰相。至是冊立爲太子。

是歲。唐冊渤海王嵩璘。

初渤海王欽茂。大歷中二十五來。以日本舞女十一獻唐。貞元時。東南徙東京。及卒。謚文王。子宏臨早死。族弟元義立一歲。猜虐。國人殺之。立宏臨之子華嶼。復還上京。改年中興。及卒。謚成王。復立欽茂子嵩璘。改元正歷。唐詔授右驍衛大將軍。冊爲忽汗州都督渤海王。通考補。

丙子十二年春。京都饑疫。○夏四月。以彦昇爲兵部令。智原爲侍中。

丁丑十三年秋九月。國東蝗。○大水。

時旱荒飢饉。殆無虛歲。非時霜雹雨水山崩之類。不可勝書。

智原免。以金三朝爲侍中。

戊寅十四年春三月。望德寺二塔相擊。○冬十二月。王薨。太子俊邕卽位。

王在位十四年。謚曰元聖。太子立。是爲昭聖王。○元聖王時。有金生者。微不知世係。自幼能書。不攻他藝。好佛隱居不仕。年踰八十。猶操筆不休。隷書行草皆入神。學者傳寶之。晩修頭陁行。創寺以居之。寺在今忠州北津崖。金氏曰。宋崇寧中。學士洪瓘使宋。以金生行草。示待詔楊球李革等。二人駭曰。不圖今日得見王右軍手書。瓘曰。此乃新羅人金生所書也。二人不信曰。天下除右軍。焉有妙筆如此哉。按。昌林寺古基。在今慶州金鰲山麓。有古碑。元學士趙孟頫跋云。此唐新羅僧金生所書。字畫深有典刑。雖唐人名刻。無以過之。古語云。何地不生才。信然。

燒元聖王柩於奉德寺南。

從遺命也。

己卯昭聖王元年春三月。以菁州居老縣。爲學士祿邑。○夏五月。追尊父惠忠太子。爲王。○秋七月。遣使。獻人蔘于唐。

中國以新羅産蔘。其方物之貢。必以人蔘進獻。時得人蔘。長九尺。甚異之。遣使如唐奉獻。帝恐見欺。不受。

八月。追尊母金氏聖穆太后。

庚辰二年哀莊王元年春正月。立妃金氏。爲王后。

奈勿王十三世孫阿飡叔明之女。是爲桂德夫人。

以忠芬爲侍中。○夏四月。暴風毁臨海化仁二門。○六月。立子淸明。爲王太子。○王薨。太子淸明卽位。叔父兵部令彦昇。攝政。

王在位二年薨。謚曰昭聖。太子立。年十三。是爲哀莊王。

葬昭聖王。葬地史闕。○唐冊使聞王薨。乃還。

帝以元聖王薨。遣司封郞中韋丹。持節吊慰。且冊昭聖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尉新羅王。丹至鄆州。聞王薨。乃還。

秋七月。王更名重煕。○八月。以梁悅爲豆肹小守。今羅州之會津縣及興陽之豆原縣。並百濟豆肹縣。

悅初以學士入唐宿衛。朱泚之亂。從帝于奉天。有功。帝授右贊善大夫。還之。故王擢用之。

辛巳哀莊王二年春二月。更定五廟。遷太宗文武之室于別廟。

王謁始祖廟。別立太宗文武二廟。以始祖及王高祖明德,曾祖元聖,皇祖惠忠,皇考昭聖大王。爲五廟。

金彦昇自爲上大等。○秋九月。星隕如雨。○冬十一月。大寒。松竹皆枯。○耽羅遣使來朝。

壬午三年秋七月。地震。○八月。創海印寺。

僧順應等以爲。伽倻山形絶於天下。地德隻於海東。眞藏修之地。遂創寺。聖穆太后助成之。

癸未四年秋七月。與日本修聘。

新羅雖與日本交聘。而侵冦未已。先是。欲遣大阿飡金均貞。爲假王子。質倭和親。均貞辭之乃止。至是交和。

冬十月。地震。

甲申五年春正月。以秀昇爲侍中。○夏五月。日本遣使來聘。

進黃金三百兩。自是。聘問不絶。

秋七月。重修臨海殿。○蘭山縣有石自立。縣屬牛頭州。○釜浦水變血。浦在蘇火縣。今泰安。望德寺二塔相擊。

乙酉六年春正月。尊母金氏。爲王太后。立妃朴氏。爲王后。○唐遣使告哀。冊王及王太妃叔氏王妃朴氏。

時。德宗崩。順宗立。遣兵部郞中元季方。告哀。中國告哀之禮始此。仍冊王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鷄林州諸軍事鷄林州刺史兼持節充寧海軍使上柱國新羅王。其母叔氏爲太妃。妻朴氏爲妃。太后。金叔明之女也。新羅后妃。率皆同姓。而嫌於犯禮。告奏上國。多以父名爲氏。權氏曰。昔魯昭公娶於吳。爲同姓。謂之吳孟子。羅之君臣。亦知娶同姓爲非禮而諱之。不能謹於始而犯之。是不待貶絶而自著矣。

秋八月。頒公式二十餘條。○冬十一月。地震。

丙戌七年春三月。日本遣使來聘。

引見朝元殿。

禁新創佛寺。

時。佛寺遍於國中。王下敎禁新創。唯許修葺。又禁以錦繡爲佛事。金銀爲器用。

王子獻忠。自唐還歸。

新羅自金仁問以後。入唐宿衛者相繼。時獻忠還。帝加試秘書監。放還。

丁亥八年春二月。王御崇禮殿。觀樂。○秋八月。大雪。

戊子九年春二月。日本遣使來聘。○遣使。請昭聖王冊命于唐。

金力奇奉使入唐。上言。貞元十六年。詔冊臣故主金俊邕爲新羅王。母申氏爲大妃。妻叔氏爲王妃。冊使韋丹至中路。聞王薨却回。其冊在中書省。今臣還國。伏請授臣以歸。帝從之。仍賜王叔彦昇及其弟仲恭等門戟。令本國準例給之。申氏。金神述之女。避同姓。以父名爲姓。按。申氏。卽元聖之配。於昭聖王爲祖母。

遣使十二道。定郡邑疆界。○秋七月朔。日食。

己丑十年憲德王元年夏六月。西兄山城塩庫鳴。○秋七月。大旱。○上大等金彦昇。弑王纂立。王弟體明死之。

初。王幼冲卽位。彦昇以叔父之尊。乘時秉權。專攝朝政。遂懷不軌。與其弟伊飡悌邕。將兵入內。作亂弑王。在位十年。王弟體明。侍王不去。幷害之。謚王曰哀莊。彦昇遂立。是爲憲德王。昭聖之同母弟也。

葬哀莊王。葬地史闕。○以金崇斌爲上大等。○秋八月。遣使告哀于唐。唐遣使吊祭。冊彦昇爲王及妃貞氏。

遣伊飡金昌南。入唐告哀。辭以病薨。且請承襲。帝遣職方員外郞崔廷。以質子金士信副之。持節吊祭。以彦昇爲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持節大都督鷄林州諸軍事兼持節充寧海軍使上柱國新羅王。冊貞氏爲妃。賜宰相金斌等三人門戟。妃本姓金氏。元聖王子角干禮英之女。諱稱貞氏。

是歲。渤海王嵩璘卒。

謚康王。子元瑜立。改元永德。

庚寅憲德王二年春正月。以亮宗爲侍中。○二月。修國內隄防。○冬十月。獻金銀佛像于唐。

遣王子金憲章入獻。言爲順宗祈福。

辛卯三年春正月。亮宗免。以元興爲侍中。○二月。以金䧺元爲完山州都督。○夏四月。始御平議殿。聽政。

壬辰四年春。以金均貞爲侍中。○秋九月。遣使聘北國。

癸巳五年春正月。以伊飡金憲昌。爲武珍州都督。

憲昌。周元之子也。

玄德門火。○是歲。渤海王元瑜卒。

謚定王。弟言義立。改元朱雀。

甲午六年春三月。宴群臣於崇禮殿。

王歡甚皷琴。伊飡忠榮起舞。

夏五月。國西大水。遣使撫問。復一年租調。○秋八月。京都風霧如夜。○以金憲昌爲侍中。

乙未七年夏五月。雪。○秋八月己亥朔。日食。○國西大飢盜起。發兵討平之。

時。年荒民飢。人民流散。抵浙東求食者。百七十人。

有大星出于翼軫。

芒長六許尺。廣二寸。

丙申八年春正月。以金憲昌爲菁州都督。璋如爲侍中。○唐恩縣。有石自移百餘步。縣今南陽。

丁酉九年春正月。以金忠恭爲侍中。○冬。遣使入朝于唐。

王子金張廉。至明州下岸。浙東官發送入京。

是歲饑。

自五月不雨。至七月乃雨。人多飢死。敎州郡發倉存恤。

戊戌十年春三月。大雪。○夏六月癸丑朔。日食。○以祿眞爲執事侍郞。

祿眞。一吉飡秀奉之子。年二十三始仕。屢經內外官。所至有聲績。

是歲。唐冊渤海王仁秀。

初。渤海王言義卒。謚僖王。弟明忠立。改元太始。一歲卒。謚簡王。從兄仁秀立。改元建興。唐詔授檢校司空。冊爲渤海王。一云。仁秀。祚榮弟。野渤四世孫云。

己亥十一年春正月。賜伊飡憲貞几杖。

國制。大臣年七十致仕。例賜几杖。王之世忠永眞元是也。憲貞病不能行。年未七十。亦賜金餙紫檀杖。

二月金崇斌卒。以弟秀宗爲上大等。○三月。草冦遍起。命州郡捕之。○秋七月。唐徵兵討李師道。遣將軍金䧺元。赴之。

帥甲兵三萬。赴之。

庚子十二年。春夏旱冬飢。

民賣子自活。

辛丑十三年夏四月。以金忠恭爲上大等。永恭爲侍中。○以金憲昌爲熊州都督。○秋七月。浿江南川二石相戰。

壬寅十四年春正月。以弟秀宗。爲王太子。

王有一子爲僧。名心地。以母弟秀宗爲副君。入居月池宮。○時上大等金忠恭。坐政事堂。注擬內外官。請托坌至。忠恭莫能擧措。感疾而退。召醫診之。曰病在心臟。須服龍齒湯。遂杜門謝客。執事侍郞祿眞請見。門者拒之。祿眞曰。下官非不知相公謝客。願獻一言。以開欝悒之懷。不見。不退也。門者三復乃見。祿眞曰。伏聞氣軆不調。得非早朝晩罷。蒙犯霧露。傷榮衛之和。失肢軆之安乎。曰未也。祿眞曰。然則公之病不須砭石。可一言理之。忠恭曰。可得聞乎。祿眞曰。彼梓人之作室也。材大者爲樑柱。小者爲椽榱。偃者植者各安所施。然後大廈成焉。宰相之爲政也亦然。才巨者置高位。小者授下品。內則六官百執事。外則方伯郡守。朝無闕位。皆得其人。然後王政成焉。今則不然。徇私而滅公。爲人而擇官。愛之。雖不才必進。憎之。雖有能必斥。取舍勞其心。是非亂其志。不獨害之於國事。爲之者亦病矣。若其當官淸白。莅事恪恭。杜貨賄之門。絶請托之路。黜陟必以幽明。予奪不以愛憎。如是則刑政允穆。國家和平。雖日開公孫之閤。置曹參之酒。與朋友故舊。談笑自樂。可也。又何必區區於服餌之間。徒自費日廢事爲哉。忠恭悅。謝醫朝王。王曰。謂卿剋日服藥。何遽來朝。對曰。臣聞祿眞之言。同於藥石。豈止飮龍齒湯而已哉。因爲王誦之。王曰。寡人爲君。卿爲相。而有人如此。不可使儲君不知也。宜往告太子。太子聞之入賀曰。臣聞君明則臣直。此國家之美事。崔氏曰。祿眞見主昏臣諂。吐一奇論。可謂救病之藥石。忠恭一聞。而心病頓愈。王及儲君。皆以爲嘉。而終未聞祿眞之登庸。君相改過之實。所謂悅而不繹者乎。

三月。熊州都督金憲昌。擧兵反。遣張䧺等。討誅之。

憲昌累典外藩。形勢頗張。常㤪其父不得爲王。擧兵叛。國號長安。建元慶雲。脅武全康尙四州都督。國原西原金官仕臣及諸郡縣守令。以爲己屬。康州都督向榮。脫身走推火郡。今密陽。漢山牛頭歃良浿江北原等。先知憲昌逆謀。以兵自守。完山長史崔䧺助州助官名令忠等。遁還京上變。王授䧺級飡速含郡今咸陽太守。令忠位級飡。遂差員將八人。守王都八面。然後出師。一吉飡張䧺先發。匝飡衛恭。波珍飡悌凌繼之。伊飡均貞。匝飡䧺元。大阿飡祐徵等。掌三軍征之。角干忠恭。匝飡允膺等。守蛟大關。今未詳。明基安樂二郞。按。新羅花郞之徒。皆稱郞。請從軍。各以其徒行。憲昌遣將據要路。張䧺遇賊於道冬峴。今未詳。擊敗之。衛恭悌凌軍至。與張䧺合攻三年城。克之。進兵俗離山。在今報恩。擊滅之。均貞等。與賊戰於星山滅之。諸軍共到熊津。與賊大戰。斬獲不可勝計。憲昌僅以身免。入城固守。諸軍圍城浹旬。城將陷。憲昌自死。城陷。得屍誅之。戮其宗黨二百三十九人。先是。菁州太守廳事南池。有異鳥。長三尺。色黑。喙長一尺五寸。目如人。嗉如受五升許器。三日而死。時謂憲昌敗亡之兆。

以祿眞爲大阿飡。辭不受。

從戰有功也。

復屈自郡七年。

憲昌之亂。州郡多觀望。屈自郡今昌原府終不汚於賊。故復七年。

浿江山木。一夜暴長。

浿江山谷間。有顚木生蘖。一夜高十三尺。圍四尺。

冬。遣使朝唐。

癸卯十五年春正月。雨蟲于西原。

時天灾物怪草木之妖。無歲無之。不可悉書。西原京有蟲從天而墮。有白黑赤三種。冐雪能行。見陽而止。

夏四月。流星犯天市帝座。

分而爲三。聲如擊皷而滅。

秋七月。雪。

甲辰十六年。

乙巳十七年春正月。金梵文據平壤。北漢山州都督聦明。擒殺之。

梵文。憲昌之子也。憲昌之敗。奔于高達山在今谷山郡東五十五里賊壽神。至是。與壽神等百餘人謀反。立都於平壤。金氏曰。今楊州也。太祖文有高麗舊壤平壤名山之句。攻北漢山州。都督聦明。擒殺之。

夏五月。遣學生。入學于唐。

王遣金昕。入唐朝貢。並遣金允夫金立之朴亮之等十二人。請留宿衛入學。鴻臚寺給資糧。先在太學生崔利貞,金叔貞,朴季業等放還。從之。昕字泰。周元曾孫。幼聦悟。好學問。器宇沉深。王遣使難其人。昕被薦入唐。帝授金紫光祿大夫試太常卿而還。王以不辱命。特授南原太守。

丙午十八年興德王元年秋七月。築長城于浿江。

新羅以浿江爲北邊。常爲防禦之策。至是。又築浿江長城三百里。命牛岑太守白永。徵漢北州一萬人。役之。

冬十月。王薨。太子秀宗卽位。

王薨。在位十八年。謚曰憲德。太子卽位。是爲興德王。後改名景徽。

葬王于泉林寺北。在今慶州府東泉林里。

十二月。夫人金氏薨。謚曰定穆王后。

王在東宮時。聘角干金忠恭之女貞嬌爲妃。是爲章和夫人。及卽位。踰月而卒。追封爲定穆王后。王悲思不已。群臣請納妃。王曰。鳥失其偶。尙自知悲。况失良匹。何忍無情。遂不從。亦不親近女侍。左右使令。惟䆠竪而已。

丁未興德王二年春正月。唐遣使吊祭。冊嗣王及王大妃朴氏妃朴氏。

帝聞王薨。遣左諭德源寂。持節吊祭。冊立嗣王。官爵如故。母朴氏爲大妃。妻朴氏爲妃。按史。昭聖憲德二王。皆太子仁謙之子。而同母兄弟也。此云母朴氏。盖以諱稱。妻朴氏其義亦然。

夏五月。隕霜。○秋八月。永恭免。

戊申三年春正月。以金祐徵爲侍中。○夏四月。以張保臯爲淸海鎭大使。

保臯小字弓福。遺事。作弓巴。入唐。仕爲徐州武寧軍小將。騎而用槍。無能敵者。時中國人。常從海路。掠我邊民。保臯還國。謁王曰。遍中國以我人爲奴婢。願得鎭淸海。使不得掠人西去。淸海鎭。今康津之莞島。王與卒萬人。使鎭淸海。淸海爲海路之要衝。保臯巡警甚備。自是。海上無侵掠者。

流瓢川妖人於遠島。

漢山州瓢川縣。今未詳○按。古瓢盧河。在今麻田積城之間。瓢川或因瓢盧而得名歟。有妖人。自言有速富之術。衆頗惑之。王聞之曰。執左道以惑衆者刑之。先王之法也。流其人於遠島。

冬十二月。遣使入朝于唐。

遣金大廉入唐。帝召對于麟德殿。賜宴有差。

種茶于地理山。

東方初無茶。善德王時。始有之。至是。入唐使大廉。持茶種來。王使植地理山。自此盛焉。

以金陽爲固城郡太守。

陽字魏昕。周元之曾孫也。祖宗基襲封溟州王。父貞茹始仕於朝。爲上大等。陽少英傑。至是。爲固城郡太守。尋拜中原大尹。疑仕臣。俄轉武州都督。所臨有政譽。

己酉四年春二月。置唐城鎭。

新羅於沿邊要害。皆置鎭。唐恩郡居海邊要路。故罷郡。置唐城鎭。以沙飡極正守之。

庚戌五年夏四月。王有疾度僧。○是歲。渤海王仁秀卒。

謚宣王。子新德早卒。孫彜震立。改元咸和。明年詔襲爵。仁秀頗能討伐海北諸部。開大境宇。自祚榮以來。數遣諸生。入唐習制度。至是。遂爲海東盛國。並肅愼,濊貊,沃沮,高句麗,扶餘,挹婁,卒賓,鐵利,越喜等故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禮樂制度。大抵倣象中國云。

按。新唐書渤海傳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以肅愼故地爲上京。曰龍泉府。領龍湖渤三州。其南中京。曰顯德府。領盧顯鐵湯榮興六州。濊貊故地爲東京。曰龍原府。亦曰柵城府。領慶塩穆賀四州。沃沮故地爲南京。曰南海府。領沃睛椒三州。高句麗故地爲西京。曰鴨淥府。領神桓豊正四州。曰長領府。領瑕河二州。扶餘故地爲扶餘府。常屯勁兵。扞契丹。領扶仙二州。鄚頡府領鄚高二州。挹婁故地爲定理府。領定瀋二州。安邊府領安瓊二州。卒賓故地爲卒賓府。領華益建三州。拂涅故地爲東平府。領伊蒙陀黑比五州。鐵利故地爲鐵利府。領廣汾蒲海義歸六州。越喜故地爲懷遠府。領建越懷紀富美福邪芝九州。安遠府領寧郿慕常四州。又郢銅涑三州爲獨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龍泉東南瀕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羅道也。鴨淥朝貢道也。長嶺營州道也。扶餘契丹道也。俗謂王曰可毒夫。曰聖主。曰基下。其命爲敎。王之父。曰老王。母太妃。妻貴妃。長子曰副王。諸子曰王子。官有宣詔省。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諫議居之。中㙜省。右相右平章事內史詔誥舍人居之。政堂省。大內相一人。居左右相上。左六司政各一。居左右平章之下。以比僕射左右允比二丞。左右司忠仁義部各一卿。居司政下。支司爵倉膳部。部有郞中員外。右六司智禮信部。支司戎計水部。卿準左。以比六官。中正㙜大中正一。比御史大夫。居司政下。少正一。又有殿中寺宗屬寺。有大令。文籍院有監令。監皆有少。太常司賓大農寺有卿。司藏司膳寺。寺有令丞。胄子監有監長。巷伯局有常侍等官。其武員。有左右猛賁熊衛羆衛南左右衛北左右衛。各大將軍一。將軍一。大抵憲象中國制度如此。以品爲秩。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魚。五秩以上。服緋牙笏銀魚。六秩七秩淺緋衣。八秩綠衣皆木笏。俗所貴者。太白山之兔。南海之昆布。柵城之豉。扶餘之鹿。鄚頡之豕。率賓之馬。顯州之布。沃州之綿。龍州之紬。位城之鐵。盧城之稻。湄沱之鯽。果有九都之李。樂游之梨。餘俗與高麗契丹畧等。幽州節度府。相與聘問。自營平距京師。盖八千里而遠。

辛亥六年春正月。地震。○祐徵免。以允芬爲侍中。○秋七月。朝唐進奉使金能儒。溺海死。

壬子七年。夏大旱。

王避殿减膳。赦獄囚。

癸丑八年冬十月。桃李華。○疫。○允芬免。

甲寅九年春正月。復以祐徵爲侍中。○冬十月。王巡國南。

新羅之法。王巡州郡。必存問耆老及鰥寡孤獨。賜糓布有差。是時。王幸西兄山城。閱武觀射。十月。巡國南州郡。存問如例。

禁民僭服。

時俗尙漸侈。冠服無別。王下敎曰。人有上下。位有尊卑。名例不同。衣服亦異。俗漸澆薄。民競奢華。只尙異物之珍奇。却嫌土産之鄙野。禮敎失於逼僭。風俗至於陵夷。敢率舊章。以申明命。苟或故犯。國有常刑。

乙卯十年春二月。以金均貞爲上大等。祐徵免。以金明爲侍中。

侍中祐徵。以父均貞入相。乞解職。以大阿飡金明代之。明。元。聖王之曾孫也。大阿飡忠恭之子。

追封故相金庾信。爲興武大王。

崔氏曰。臣職當忠。庾信之於新羅。功亦大矣。然周公有大勳勞。而成王賜魯重祭。猶以爲非。况追封爲王。紊君臣之名分乎。

賜孝子孫順宅。歲給米五十碩。

順。牟梁人。有至性。父歿。夫妻傭作以養母。順有小子。每奪母食。順難之。謂妻曰。兒可得。母難再求。乃負兒歸山北郊。掘地欲埋。忽得石鍾甚奇。妻曰。得異物。殆兒之福。不可埋。順從之。還懸鍾於梁。撞之。聲聞王宮。淸遠異常。王聞之。尋得其由曰。昔郭巨埋子。天錫金釜。今孫順埋兒。地出石鍾。前後同符。賜家一區。歲給米五十碩。

丙辰十一年僖康王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日食。○遣王子義琮。入朝于唐。

願留宿衛。聽明年放還。

夏六月。有星孛于東。○冬十二月。王薨。宗室均貞悌隆爭立。侍中金明。殺均貞。立悌隆。

王薨。在位十一年。謚曰興德。無子。從弟上大等均貞。及從弟伊飡憲貞之子悌隆。爭立。於是。侍中金明,阿飡利弘裵萱伯等。奉悌隆。均貞之子祐徵。與姪禮徵一云均貞妹婿及金陽。奉均貞。同時入宮。均貞先入積板宮。以族兵宿衛。金明等來圍。金陽陳兵宮門。拒之曰。新君在此。爾等何敢㐫逆。遂射殺十數人。萱伯射陽中股。均貞曰。彼衆我寡。勢不可遏。公其佯退。以爲後圖。於是。陽與祐徵等。突圍而出。均貞沒於亂兵。悌隆乃立。是爲僖康王。母包道夫人朴氏。妃文穆夫人金氏。葛文王忠恭之女。

葬興德王于章和妃陵。

從遺言也。陵在今慶州安康縣北。

丁巳僖康王二年春正月。追尊憲貞。爲翼成大王。母朴氏爲順成太后。○以金明爲上大等。利弘爲侍中。○夏五月。金祐徵奔淸海鎭。

祐徵懼禍。與妻子奔黃山津口。乘舟往依淸海津張保臯。謀復讎。禮徵及阿飡良順。亡投祐徵。

戊午三年春正月。金明弑王自立。

初。明雖立僖康。實懷異志。至是。明與利弘等。興兵作亂。入王宮。殺王左右。王知不免。乃自縊。在位三年。謚曰僖康。明自立爲王。追謚考爲宣康大王。母朴氏貴寶夫人。爲宣懿大后。妻金氏爲允容王后。角干永恭之女。

葬僖康王于蘇山。今未詳。

明以金貴爲上大等。憲崇爲侍中。○二月。前武州都督金陽。奉金祐徵。起兵於淸海鎭。

先是。金陽逃難。誓心復讎。潛藏山野。以待其便。聞祐徵投淸海鎭。募集兵士。入海見祐徵。謀擧事。祐徵謂張保臯曰。今金明弑其君自立。利弘殺吾父。不可共戴天也。願仗將軍之兵。以報君父之讎。保臯從之。遂分兵五千。與其友鄭年討之。初。保臯與年。皆善闘。年復能沒海底行五十里不噎。角其勇壯。保臯差不及也。年以兄呼保臯。保臯以齒。年以藝。常齟齬不相下。二人如唐。屬武寧軍。幷以勇稱。後保臯還國顯。年去職飢寒。在泗之漣水縣。一日語戍將馮元規曰。我欲東歸依張保臯。元規曰。若與保臯不相能。奈何往就死乎。年曰。飢寒死。不如兵死快。况死故鄕乎。遂去謁保臯。與飮盡歡。飮未卒。聞變。保臯以兵付年。握手泣曰。非子不能平禍亂。唐書。宋祁張保臯傳贊曰。郭汾陽李臨淮。俱爲安思順牙將。不相能。及汾陽代思順。臨淮欲亡去。入請曰。一死固甘。乞免妻子。汾陽趍下。持手上堂曰。今國亂主遷。豈懷私忿時耶。勉以忠義。訖平劇盜。此保臯與汾陽之賢等耳。嗟乎。不以怨毒相惎。而先國家之憂。晉有祁奚。唐有汾陽保臯。孰謂夷無人哉。

三月。淸海兵襲武州。降之。進至南原。連戰克之。復還鎭。

金陽以勁卒五千。襲武州。州人降。進次南原。連戰克之。祐徵以士卒久勞。復還鎭休兵。

冬。彗星見于西方。○十二月。明遣大監金敏周。與淸海兵戰于鐵冶縣。敗績。

明聞金陽等擧兵。遣大監金敏周。擊之。時彗見西方。芒角指東。衆賀陽曰。此除舊布新。報怨雪耻之象也。兵其有功乎。陽號爲平東將軍。十二月。再出兵。金亮詢以鵡州軍來。祐徵又遣驍勇閻長,張弁,鄭年,駱金,張建榮,李順行等六將。爲先鋒。軍容甚盛。皷行至武州鐵冶縣。今南平屬縣。敏周以兵逆之。駱金李順行。以馬兵三千突陣。殺傷殆盡。

己未神武王元年文聖王元年春閏正月。金陽討明誅之。

陽等晝夜兼行。至達伐丘。今大丘。明令伊飡昕大,阿飡久璘嶷勛等。將兵拒之。陽等一戰大克。時明在西郊。左右皆散。獨立不知所爲。奔入月遊宅。兵士追斬之。群臣以禮葬之。謚閔哀。按。金明弑君自立。討而誅之。則當明正其罪。曉諭中外。追謚稱王。豈不謬哉。於是。陽下令曰。本爲報讎。今渠魁就戮。百姓宜各安居。收復王城。人民按堵。陽召萱伯曰。犬吠非其主爾。當時以其主射我。義士也。我勿校。爾無恐。衆聞之曰。萱伯如此。吾屬無憂。無不感悅。金氏曰。歐陽子之論曰。魯桓公弑隱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鄭厲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衛公孫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聖人於春秋。皆不絶其爲君。各傳其實。而使後世信之。則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耳。則人之爲惡。庶乎其息矣。羅之彦昇弑哀莊而卽位。金明弑僖康而卽位。祐徵弑閔哀而卽位。今皆書其實。亦春秋之志也。按。金氏之說大害義。權氏斥之。當矣。權氏曰。禮重復讐。春秋貴討賊。故君父之讐。不共戴天。纂弑之賊。人人所得討也。且少陵長賤妨貴。亦春秋之所深惡也。不君州吁而與小白。由是觀之。興德王薨無嗣。均貞以長當立。金明輔不正。殺均貞而立悌隆。祐徵金陽。謀欲復讎。未甞一日北面而臣於悌隆也。及金明又弑悌隆。而陽等討殺明而立祐徵。是眞得復讎討賊之義。當加美詞。以爲萬世臣子之勸也。金富軾。乃謂金明弑僖康而卽位。祐徵弑閔哀而卽位。反與弑逆之儔並列。何哉。陽徇以復讎。只戮渠魁。使民勿動。庶幾王者吊伐之師。又恕萱伯而不校。與齊桓釋管仲之射鉤。漢高赦季布之窘辱。異世同符。羅代君臣之事。此最合於義者也。

夏四月。祐徵入卽位。追謚祖禰及母朴氏。

禮徵先至。淸宮禁備禮迎祐徵。入卽位。是爲神武王。追尊祖伊飡禮英。一云孝眞。爲惠康大王。考均貞爲成德大王。母朴氏眞矯夫人。爲憲穆太后。

立子膺慶。爲王太子。○以張保臯。爲感義軍使。

食實封二千戶。

利弘伏誅。

王立。利弘懼。棄妻子遁。追捕殺之。

五月。大雪。○秋七月。王薨。大子膺慶卽位。

王寢疾。夢利弘射王中背。旣寤。瘡發背薨。在位一年。謚曰神武。太子立。是爲文聖王。母貞繼夫人。一云定宗太后。

葬神武王於弟兄山西北。今東方洞。○八月朔。天地晦暗。○以張保臯。爲鎭海將軍。賜章服。金陽爲侍中。兼兵部令。

庚申文聖王二年春正月。以禮徵爲上太等。義宗爲侍中。良順爲伊飡。○自夏四月不雨。至于六月。○唐還質子學生。

帝勑鴻臚寺。放還質子及學生年滿合歸國者共百五人。還歸。

辛酉三年春。京都飢疫。○一吉飡弘弼。謀叛事覺。亡入海島。○秋七月。唐冊王及妃朴氏。

初。本國人金雲卿。入唐爲兗州都督府司馬。至是。帝以雲卿爲使。冊王封爵如故。妻朴氏爲王妃。又授金陽檢校衛尉。雲卿長慶初。始登唐賓貢科。題名杜師禮榜。其還也。唐人周翰贈詩曰。禮樂夷風變。衣冠漢制新。後有金夷魚金可紀者。連登唐第。可紀好神仙之術。尤有名於中國。甞奉使東還。文人章孝標以詩別之曰。想把文章合夷樂。蟠桃花下醉人參。新羅文物之盛。至是益備焉。

壬戌四年春三月。納妃。

伊飡魏昕之女。按。前年大國冊妃朴氏。今又納妃。或妃薨歟。

癸亥五年春正月。義琮免。金良順爲侍中。○秋七月。五虎入神宮園。

甲子六年春二月甲寅朔。日食。○良順免。以金茹爲侍中。○秋八月。置穴口鎭。

以阿飡啓弘。爲鎭頭穴口。今江華。爲西北海要路也。

乙丑七年冬十一月。雷。無雪。○十二月朔。三日並出。

丙寅八年春。盜殺鎭海將軍張保臯。

初。神武王投淸海。與保臯約。苟得復讎。當以卿女配子。及王卽位。欲納其女爲次妃。群臣諫曰。夫婦人之大倫。夏以塗山興。殷以㜪氏昌。周以褒姒滅。晉以驪姬亂。國之存亡。於是乎在。可不愼乎。今保臯海島人。其女不可以配王室。王從之。至是。王聞保臯怨其不納女。將據鎭欲叛。王將討之。慮或不克。武州人閻長。素以壯勇聞。來告王曰。王幸聽臣計。當不煩一卒。持空拳。斬保臯以獻。王許之。閻長佯叛。投淸海。保臯愛其勇。無所疑。引爲上客。與之飮極歡。及醉。奪保臯釰斬之。召諭其衆。不敢動。王喜。賜長爵阿干。崔氏曰。唐書稱保臯。以祈奚汾陽並稱。其磊落奇節。必有大異於人者。其鎭淸海。神武逃亂。依以興復。皆其捍衛之力。隆功偉烈。如是之盛。而坐叛逆之名。不得其死。何耶。王旣不納其女。怨盖有由。然叛狀已著。聲罪致討。可也。若曖昧難明。以功掩過。可也。今有名無狀。安知非忌功嗜利之徒。交搆其君臣乎。王何不察。遽聽細人之說。使之行盜賊之謀。得售其奸乎。按。張保臯之忠勇勳業。可謂柱石之臣。而讒言一興。竟至屠殺。此時金陽當國。無一言相救。豈非地醜迹逼。嫌不敢言耶。誠可恨也。

丁卯九年春二月。重修臨海二殿。○夏五月。伊飡良順,波珍飡興宗等。叛伏誅。○秋八月。立子爲王太子。無名。史失也。○金茹卒。以魏昕爲侍中。

戊辰十年。夏旱。○魏昕免。以金啓明爲侍中。

僖康王之子也。

冬十月。天有聲如雷。

己巳十一年春正月。上大等金禮徵卒。以義正爲上大等。○秋八月。前伊飡金昕卒。

初。昕敗績於達伐丘。自以敗軍不能死綏。不復仕宦。入小白山。芻衣蔬食。與浮屠遊。至是。卒於山齋。年四十七。無子。妻後爲尼。

九月。伊飡金式大昕。叛伏誅。

庚午十二年。京都雨土大風。

辛未十三年春二月。罷淸海鎭。徙其人於碧骨郡。今金堤。○入唐使元弘。以佛經佛牙還。王郊迎。

會昌以後。朝獻曠絶。至是。遣阿飡元弘入朝。及還。賫佛經佛牙來。王出郊迎之。初。王好佛。甞問僧無染以禪敎。對曰。百僚阿衡。各能其職。帝王拱默廟堂之上。萬姓以安。王悅。補。

壬申十四年春二月。調府火。○秋七月。重修鳴鶴樓。○冬十一月。王太子卒。

癸酉十五年夏六月。大水。○秋八月。西南州郡蝗。

甲戌十六年。

乙亥十七年冬十二月。珍閣省灾。

丙子十八年。

丁丑十九年憲安王元年秋八月。侍中兼兵部令金陽卒。

年五十。王哀慟。贈舒發翰。贈賻斂葬。一依金庾信舊例。陪葬太宗陵。追封溟原郡王。崔氏曰。新羅人物。英䧺豪傑莫如金庾信。明白正大莫如金陽。

九月。王薨。叔父誼靖卽位。

王不豫。降詔傳位于叔父舒弗邯誼靖。越七日薨。在位十九年。謚曰文聖。誼靖受顧命卽位。是爲憲安王。神武王之異母弟。母金氏照明夫人。宣康王之女也。

葬文聖王于孔雀趾。○以金安爲上大等。

戊寅憲安王二年春三月。渤海王彜震卒。弟處晃立。是後史傳不詳。○自夏五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己卯三年春。賑饑。○夏四月。令修隄防勸農。

庚辰四年秋九月。以族孫膺廉。尙王長女。

膺廉。僖康王之孫也。阿飡啓明之子。時年十五。從國仙游學。九月。王會群臣於臨海殿。膺廉預焉。王欲觀其志。問曰。汝爲國仙。遊學有日。得無見善人乎。對曰。臣甞見三人者。一勳閥子弟。其與人也。不自先而處於下。一家富於財而被服不侈。一有勢榮而驕氣不形。臣窃以此爲善人。王默然。與王后耳語曰。朕閱人多矣。無如膺廉者。欲以女妻之。更置酒從容曰。吾有二女。惟郞所擇。膺廉辭不獲。起拜謝。歸告父母。父母曰。聞王二女容色。兄不如弟。若不得已。其娶弟乎。郞徒興輪寺僧範敎曰。娶兄有三益。弟有三損。膺廉乃奏。臣不敢自决。惟王命。王以長女妻之。是爲寧花夫人。

辛巳五年景文王元年春正月。王薨。遺命立其女壻膺廉。膺廉卽位。

王寢疾彌留。謂左右曰。寡人不幸。無男有女。我國故事。雖有善德眞德二女主。然近於牝鷄之晨。不可法也。甥膺廉。年雖幼少。有老成之德。卿等立而事之。薨。在位五年。謚曰憲安。膺廉立。是爲景文王。崔致遠集。王名凝。母朴氏光和夫人。

葬憲安王于孔雀趾。○三月。王御武平門。大赦。

壬午景文王二年春二月。以金正爲上大等。魏珍爲侍中。○秋七月。遣使入朝于唐。○八月。朝唐使富良等。溺于海。

癸未三年春二月。王視學。

令博士以下。講論經義。賜物有差。

冬十月。桃李華。○無雪。○納寧花夫人弟。爲次妃。

異日。王問範敎曰。前所謂三益者何。對曰。王喜其如意一。因此繼位二。卒娶季女三。王大笑。爵範敎大德。賜金百三十兩。

甲申四年夏四月。日本遣使來聘。

乙酉五年夏四月。唐遣使吊祭。冊王賜㫌節。

初。憲王之立。唐之吊冊使不至。至是。王薨已五年。帝遣太子右諭德胡歸厚等。吊祭先王。賻帛千疋。冊王如故。賜王及妃太子大宰相次宰相錦綵金銀器物甚多。前所未有也。

丙戌六年春正月。王封考爲懿恭大王。母朴氏爲光懿太后。夫人金氏爲文懿王妃。○立子晸。爲王太子。○上元日。王幸黃龍寺觀燈。賜百僚宴。○冬十月。伊飡允興。謀叛伏誅。

允興與其弟叔興季興。謀逆事覺。走岱山郡。未詳。今泰仁縣。卽新羅泰山郡。或稱岱山歟。追討誅之。夷一族。○初。晉人以七絃琴送高句麗。麗人不知其法。購國人能皷者。時第二相王山岳。改造製百餘曲以奏之。有玄鶴來舞。遂名玄鶴琴。亦稱玄琴。景德王時。沙飡恭永子玉寶高。入地理山今智異山雲上院。學琴五十年。自製新調三十曲。傳之續命得。得傳之貴金先生。先生亦入地理山不出。王恐琴道斷絶。以伊飡允興。爲南原公事。允興到官。簡聦明少年二人。曰安長淸長。使傳其學。先生不盡其術。允興與婦偕進曰。吾王遣我。欲傳先生之技。于今三年矣。先生秘之。吾無以復命。遂執盞膝行。致禮盡誠。於是。遂傳飄風等三曲。安長傳其子克宗。克宗製七曲。其後業琴者非一二。所製音曲有二。一平調。二羽調。共百八十七曲。其餘聲遺曲。流傳可記者無幾。餘散逸無傳。

丁亥七年夏五月。疫。○秋八月。大水。○冬飢。發使撫問。

戊子八年春正月。伊飡金銳金鉉等。謀叛伏誅。○夏六月。震黃龍寺塔。○秋八月。重修朝元殿。

己丑九年秋七月。遣使入貢于唐。

遣王子蘇判金胤等。入唐謝恩。兼進奉馬二匹,麩金一百兩,銀二百兩,牛黃十五兩,人蔘一百斤,大小花魚牙錦朝霞錦白㲲布紵衫段頭髮等物。又遣學生李同等三人。隨胤往請習業。賜買書銀三百兩。同後在唐登第。

庚寅十年夏四月。京都地震。○五月。文懿王妃金氏薨。○冬。無雪。疫。

辛卯十一年春正月。改造黃龍寺塔。

凡三年而成。九層。高二十二丈。宏麗比舊有加。

二月。重修月上樓。

壬辰十二年夏四月。京都地震。○秋八月。蝗飢疫。

癸巳十三年春。飢疫。遣使賑救。

甲午十四年春正月。金正卒。以魏珍爲上大等。藺興爲侍中。○夏四月。唐遣使宣詔。○五月。伊飡近宗。擧兵犯闕。兵敗伏誅。

王之世。比年飢蝗。而修造之役不休。亂逆相繼。至是。近宗又謀逆犯闕。出禁軍擊破之。近宗走出。獲之車裂。

秋九月。重修月正堂。

乙未十五年憲康王元年春二月。京都及國東地震。○有星字于東方。

二十日乃滅。

夏五月。龍見宮井。○秋七月。王薨。太子晸卽位。

王薨。在位十五年。謚曰景文。太子立。是爲憲康王。母金氏文懿王后。妃懿明夫人。王性聦敏。愛看書。目所一覽。皆誦於口。

葬景文王。葬地史闕。○以魏弘爲上大等。乂謙爲侍中。

丙申憲康王二年春二月。幸黃龍寺。設百高座。○秋七月。遣使入朝于唐。

丁酉三年。

戊戌四年夏四月。唐遣使冊王。

封爵如舊。

秋七月。遣使朝唐。聞賊起。乃止。○八月。日本遣使來聘。

己亥五年春二月。王視學。

命博士以下講論。

三月。王巡國東州郡。

王出遊鶴城。今蔚山府。還至海浦。忽雲霧晦暝迷路。禱于海神開霽。因名開雲浦。在今蔚山府南二十五里。有人名處容。奇形詭服。歌舞王前。從王入京。賜爵級于。每月夜歌舞於市。竟不知所在。樂府傳其舞。又名霜髯舞。又有四人。詣駕前歌。衣巾詭異。形容可駭。不知所從來。其歌曰。智理多逃都破都破。其意若曰。以智理國者多逃。而都邑將破也。時人不知。反以爲瑞。耽樂滋甚。故國終亡。

夏六月。一吉飡信弘。謀反伏誅。○冬十一月。王獵穴城原。今未詳。

庚子六年春二月。乂謙免。以敏恭爲侍中。○秋九月。王遊月上樓。

時都邑全盛。京中坊一千三百六十。里五十五。戶十七萬八千九百三十六。都人以富潤之家。謂之金入宅。京中凡三十五宅。又以四時遊賞之地。爲四節遊宅。春東野宅。夏谷良宅。秋仇知宅。冬加伊宅。屋廬比櫛。歌吹沸騰。九月重陽。王與左右。登月上樓。四望。王顧謂侍中敏恭曰。比聞民間。覆屋以瓦。不以茅茨。炊飯以炭。不以薪樵。有諸。對曰然。自上臨御以來。陰陽和風雨順。歲登民足。邊境寧謐。市井歡樂。此皆聖德所致。王欣然曰。實賴卿等輔佐之力。朕何德焉。

辛丑七年春三月。宴群臣於臨海殿。

王酒酣皷琴。左右各進歌詞。盡歡而罷。崔氏曰。古之明君。雖吾治已足。而未甞有滿假之心。古之大臣。雖君德已聖。而未甞忘規諫之忠。新羅中更變故。及神武反正。至于憲康。時號平康。然本根已蠧。枝葉雖茂。烏可保哉。此正君臣恐懼修省之時也。奈何上下玩愒。以市井歡樂相誇。琴瑟詞賦相樂。更相稱譽。晏然自肆。有苟且自足之心。無警戒相成之志乎。新羅衰亡之兆。於玆决矣。

壬寅八年夏四月。日本遣使來聘。

進黃金三百兩明珠十顆。

朝唐使金直諒。謁帝于蜀。

直諒奉使至唐。時黃巢亂道梗。遂於楚州下岸。邐迤至楊州。聞帝奔蜀。從高騈請。差都頭張儉押送。至泗川謁帝。崔致遠集補。

癸卯九年春。王幸三郞寺。

命文臣。各賦詩一首。

甲辰十年。

乙巳十一年春二月。虎入宮庭。○三月。以崔致遠爲侍讀翰林學士。

致遠字孤雲。一字海雲。沙梁部人。美風儀。少精敏好學。年十二。隨海舶入唐求學。其父曰。十年不第。非吾子也。致遠至唐。尋師力學。乾符元年。禮部侍郞裴瓚下一擧及第。調宣州溧水縣尉。考績爲承務郞侍御史內供奉。時黃巢叛。高騈爲諸道兵馬都統。討之。辟致遠爲從事。委以書記。表狀書啓徵兵告檄。皆出其手。其檄巢文。有不惟天下之人。皆思顯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議陰誅之語。巢不覺下床。由是名震天下。至是。年二十八。有歸寧之志。奉詔還。王留爲侍讀兼翰林學士兵部侍郞知瑞書監事。致遠之還。同年顧雲。賦孤雲篇以送之云。引風離海上。伴月到人間。徘徊不可從。漫漫又東還。又曰。十二乘舟渡海來。文章撼動中華國。十八橫行戰詞苑。一箭射破金門策。致遠亦自叙云。巫峽重峯之歲。絲入中華。銀河列宿之年。錦還東國。盖以十二歲入唐。二十八而還也。致遠自以西學多所得。及來。將行己志。而衰季多疑忌。不能容。尋出爲太山郡今泰仁太守。

遣崔愼之等。入學于唐。

愼之。慶州人。角干有德之遠孫。性寬厚能文。至是。年十八。愼之金鵠等八人。及大首領祈綽等八人。小首領蘓恩等二人。隨賀正使守倉部侍郞級飡金穎。入唐習業。鵠父金裝。亦甞仕唐。爲海州縣刺史。後愼之禮部侍郞薛廷珪下及第。時渤海宰相烏昭度之子光贊。同年及第。昭度朝唐。請曰。臣昔年登第。名在李同之上。今臣子光贊。宜昇愼之之上。唐以愼之才學優贍。不許。愼之改名彦撝。崔致遠集參補。

冬。遣使入賀于唐。

賀破黃巢也。殿中監充賀使金僅。持勑書兩凾而來。有曰。必在秉心彌固。服義不忘。勉修正朔之義。用契車書之美。冀使赫㬢之績。首冠於它方。霶霈之恩。常霑於爾土。

丙午十二年定康王元年春。北鎭獻狄國木書。

北鎭奏。狄國人入鎭。以片木掛樹而歸。遂取以獻。其木書十五字云。寶露國與黑水國人。共向新羅國和通。

秋七月。王薨。弟晃卽位。

自六月王不豫。赦獄囚。又於黃龍寺。設百高座講經。至是薨。在位十二年。謚曰憲康。母弟晃立。是爲定康王。

葬憲康王于菩提寺東南。○八月。以俊興爲侍中。

丁未定康王二年眞聖女主元年春正月。王幸黃龍寺。聽講。○漢州伊飡金蕘叛。討誅之。○秋七月。王薨。遺命立女弟曼。

王疾病。謂侍中俊興曰。孤不幸無嗣。女弟曼。天資明銳。骨法似丈夫。卿等依善德眞德故事。立之可也。及薨。在位二年。謚曰定康。曼立。崔致遠集曼作坦。是爲眞聖女主。權氏曰。漢雉唐瞾。皆牝晨逞惡。謀覆宗國。危而後安。劉李之不亡幸矣。定康藉善德眞德故事。遺命立曼。其臣俊興。不學無術。勉從亂命。以致恣行淫穢。郡盜幷起。國隨以亡。可謂君不君而臣不臣矣。

葬定康王於菩提寺東南。○幸黃龍寺。設百座聽法。○復州郡一年租調。

戊申眞聖女主二年春二月。沙梁里有石自行。○嬖臣魏弘死。追封惠成王。

弘。主之乳母鳧好夫人之夫也。官至上大等。主素與之通。常入內用事。命與僧大矩。修集鄕歌。謂之三代目。及弘死。追謚惠成王。群臣無有言者。

下隱士王巨仁于獄。已而釋之。

魏弘死後。主潛引美少年兩三人。私之。授以要職。委以國政。由是。嬖倖肆志。貨賄公行。紀綱解弛。有人譏謗時政。作陁羅尼隱語。榜於朝路。或曰。此必不得志者所爲。殆是大耶州隱者王巨仁乎。命下獄將刑。巨仁憤書獄壁曰。于公慟哭三年旱。鄒衍含悲五月霜。今我幽愁還似古。皇天無語但蒼蒼。其夕忽震雷雨雹。主懼而釋之。

三月戊戌朔。日食。

己酉三年國內盜起。

時州郡貢賦不輸。府庫虛竭。主發使督之。所在盜賊蜂起。箕萱叛竹州。今竹山。梁吉叛北原。今原州鴒原城。在今原州雉岳山南脊。諺傳此城梁吉所據。其餘擁衆自號者。不可勝記。於是。元宗哀奴等。據沙伐州叛。主命奈麻令奇。捕之。畏賊不能進。村主右連。力戰死之。主勑斬令奇。右連子年十餘。嗣爲村主。

遣崔承祐。入學于唐。

承祐後登景福二年侍郞楊涉下及第。有四六五卷。自序爲糊本集。新羅自事唐以後。常遣王子宿衛。又遣學生。入太學習業。十年限滿還國。又遣他學生入學者。多至百餘人。買書銀貨。則本國支給。而書糧。唐自鴻臚寺供給。學生去來者相踵。長慶初。金雲卿始登賓貢科。所謂賓貢科者。每自別試。附名榜尾。自雲卿後至唐末登科者。五十八人。五代梁唐之際。亦至三十二人。其表表知名者。有崔利貞,金叔貞,朴季業,金允夫,金立之,朴亮之,李同,崔霙,金茂先,楊穎,崔渙,崔匡裕,崔致遠,崔愼之,金紹游,朴仁範,金渥,崔承祐,金文蔚等。皆達于成材。而仁範以詩鳴。渥以禮稱。致遠愼之承祐。其尤著者也。又有元傑,王巨仁,金垂訓等。並以文章著名。而史佚不傳云。崔致遠集補。

庚戌四年春正月。日暈五重。○上元日。幸黃龍寺。觀燈。

辛亥五年冬十月。北原賊梁吉。以弓裔爲裨將。陷酒泉奈城等縣。

弓裔。憲安王庶子。或云景文王子。生時。屋上有素光。若虹屬天。生而有齒。日官奏曰。此兒以重午日生。且光欿異常。恐不利國家。宜勿擧。王勑中使殺之。使者取於襁褓中。投樓下。乳婢窃捧之。手觸眇一目。抱而逃竄養育。年十餘。上世達寺。高麗之興敎寺也。祝髮爲僧。號善宗。及壯。不拘僧律。軒輊有膽氣。甞持鉢赴齋。有烏銜牙籤落鉢中。視之有王字。秘不言。頗自負。見國家衰亂。政荒民散。群盜蜂起。謂乘亂聚衆。可以得志。投介山今竹山賊箕萱。萱侮慢不禮。弓裔欝悒不自安。潛結萱麾下元會申烜等爲友。投北原賊梁吉。吉善遇之。委任以事。分兵百餘騎。使東略地。於是。出宿雉岳山在今原州府東二十五里石南寺。行襲溟州。管內酒泉今屬原州在州東九十里奈城今寧越郡欝烏一作郁烏今平昌郡御珍今未詳等十餘郡縣。皆降之。

壬子六年南海戍卒甄音眞萱叛。據武州。自稱漢南郡開國公。

萱。尙州嘉善縣屬今聞慶南四十五里高麗改加恩人。本姓李。父阿慈介。以農自活。後起家爲將軍。有四子。皆知名。萱傑出多智略。初萱生。父耕野。母餉之。以兒置林下。虎來乳之。及壯。體貌䧺奇。志氣倜儻。年十五。自姓甄。從軍入王京。赴西南海防戍。枕戈待敵。爲士卒先。以勞爲裨將。時女主昏淫。綱紀紊弛。民飢盜起。萱潛懷異志。嘯聚亡命。劫掠州縣。旬月間。衆至五千。遂襲武州據之。猶不敢公然稱王。自署爲新羅西南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熊等州郡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遙授北原賊梁吉。爲裨將。

癸丑七年朝唐使金處誨。沒于海。

遣兵部侍郞金處誨。如唐。納先王㫌節。沒于海。復以橻城郡橻疑作槥今沔川太守金峻。爲告奏使。時。崔致遠爲富城郡今瑞山太守。召爲賀正使。以比歲飢荒。盜賊交午。道梗不行。後致遠亦甞奉使如唐。以州縣供給不繼。上唐宰相太師侍中狀曰。伏聞東海之外有三國。其名馬韓卞韓辰韓。馬韓則高麗。卞韓則百濟。辰韓則新羅也。麗濟盛時。強兵百萬。南侵吳越。北撓幽燕齊魯。爲中國巨蠧。隋皇失馭。由於征遼。貞觀中。太宗親統六軍。恭行天罰。高麗畏威請和。文皇受降迴蹕。此際我武烈王。以犬馬之誠。助定一方之難。入唐朝謁。自此而始。後以麗濟踵前造惡。武烈七朝。請爲鄕導。至高宗顯慶五年。勑蘇定方。統十道強兵。大破百濟。乃於其地。置扶餘都督府。招輯遺氓。𦲷以漢官。以臭味不同。屢聞離叛。遂徙其人於河南。捴章元年。命英公徐勣。破高句麗。置安東都督府。至儀鳳三年。徙其人於河南隴右。高句麗殘孽類聚。北依太白山下。國號爲渤海。開元二十年。㤪恨天朝。將兵掩襲登州。殺刺史韋俊。於是。明皇帝大怒。命內史高品何行成。大僕卿金思蘭。發兵過海攻討。就加我王金某。爲鷄林州大都督。以冬深雪厚。蕃漢苦寒。勑命迴軍。至今三百餘年。一方無事。滄海晏然。此乃我武烈王之功也。今某儒門末學。海外凡材。謬奉表章。來朝樂土。凡有誠懇。禮合披陳。伏見元和十二年。本國王子金張廉。飄風至明州。中和二年。入朝使金直諒。於楚州下岸。幷蒙發送入京。前例分明。伏乞特賜水陸券牒。令所在供給舟船熟食及驢馬草料。幷差軍將。監送至駕前。幸甚。崔致遠集補。

甲寅八年春二月。以崔致遠爲阿飡。

時幣政滋多。盜賊群起。致遠進時務十餘條。主嘉納之。以爲阿飡。

冬十月。弓裔冦溟州。自稱將軍。

裔自北原。冦溟州。衆三千五百人。本紀作衆至六百。此從本傳。分爲十四隊。金大黔毛昕長貴平張一等。爲舍上。舍上。謂部長也。與士卒同甘苦。與奪不私。衆心畏愛。遂自稱將軍。

乙卯九年秋八月。弓裔冦漢州。陷鐵圓等十餘郡。

弓裔冦猪足今麟蹄狌川今狼川二郡。取之。又破漢州管內夫若今未詳鐵圓今鐵原等十餘郡。軍聲甚盛。浿西賊冦來降者多。弓裔自謂可以開國稱君。始設內外官職。

弓裔。以王建爲鐵圓郡太守。

建。漢州松岳郡人。今開城府。初。建父隆。器宇宏大。有幷呑三韓之志。娶韓氏。築室松嶽之南。松嶽。今開城府鎭山。僧道詵來憇門外樹下。歎曰。此地當出聖人。隆聞之。倒屣出迎。相與登松嶽。究山水之脉。道詵就爲書一封。題其外云。謹獻書于未來統合三韓之主大原君子足下。以授隆曰。公明年必生貴子。旣長。可以與之。書秘。世莫知也。及期。果生建。卽憲康王之三年丁酉正月丙戌也。神光紫氣。繞室充庭。竟日盤旋。狀如蛟龍。幼而聦明。龍顔日角。方頤廣顙。器度宏深。語音洪大。寬厚有濟世之量。建年十七。道詵復至請見曰。足下値百六之會。三季蒼生。待公洪濟。因告以出師置陣地理天時之法。望秩山川感通保佑之理。至是。投弓裔。授是職。時年十九。○道詵者。靈巖人也。姓金氏。或云太宗王庶孫。年十五爲僧。不閱歲。通大藏。號爲神聦。憲康王甞迎留禁中。未幾還智異山。遇異人於南海汀邊。聚沙爲山川順逆之勢。示之。今求禮縣之沙圖村。自是豁然陰陽五行之術。或言入唐。傳一行地理法。踏山觀水。多有神驗。遂爲東方堪輿數術之祖。後三年戊午死。主命瑞石學士朴仁範。爲碑文。

冬十月。立憲康王庶子嶢。爲太子。

初。憲康王觀獵。道傍。見一女子姿質佳麗。命載後車。到帷宮野合。有娠生嶢。體貌魁傑。主聞之。喚入宮內。撫其背曰。兒骨相異於人。背上兩骨隆起。類憲康。有是命。

丙辰十年赤袴賊。冦掠京西。

賊起國西南。赤其袴以自異。號赤袴賊。屠害州縣。至京西部牟梁里。劫掠而去。

弓裔取僧嶺臨江二縣。○弓裔以王隆爲金城太守。王建爲勃禦槧城主。

時隆爲松嶽郡沙粲。以郡歸弓裔。弓裔大喜。以爲金城太守。隆因說裔曰。大王若欲王朝鮮肅愼卞韓之地。莫如先城松嶽。以吾長子建爲其主。裔從之。使築勃禦槧城。今開城府之歸仁門。俗號普提槧門。仍爲城主。

丁巳孝恭王元年。㫌孝女知恩之門。

知恩。漢歧部民連權女也。性至孝。少喪父。獨養母。年三十二。猶不從人。不離左右。家貧傭作。或行乞奉之不給。賣身富家爲婢。晝償其直。莫歸養母。如是數日。母曰。向食麁糲尙甘。今雖稍美。心肝若刺。何也。女以實告。母曰。以我故。使爾爲人婢。不如速死。乃大哭。女亦哭。郞徒孝宗義之。與粟百石。又償債免傭。郞徒千人。各出石粟以贈。主亦賜租五百石第一區。㫌其里曰孝養坊。又嘉孝宗。妻以憲康王女。

仁物縣降于弓裔。○夏五月。弓裔將王隆死。○六月。女主傳位于嶢。嶢卽位。遣使入告于唐。

主謂左右曰。近來民窮盜起。孤之不德也。避賢讓位。吾意决矣。於是禪位於太子嶢。主在位十一年。嶢立。是爲孝恭王。遣使入唐告奏。使崔致遠製表曰。當國雖欝壘之蟠桃接境。不尙威臨。且夷齊之孤竹連疆。本資廉退。矧假九疇之餘範。早襲八條之敎源。盖禀仁賢之化。得符君子之名。籩豆饁田。鍦矛寄戶。及愚臣繼守。諸患幷臻。始則黑水侵疆。曾噴毒液。按。黑水疑指渤海也。新羅與渤海連疆。宜有交侵戰伐。而史文不傳耳。次乃綠林成黨。競派狂氛。所管九州。皆遭冦火。滄海之橫流日甚。昆岡之猛焰風顚。致使仁鄕。變爲疵國。皆由臣守中迷道。禦下乖方。况乃西歸瑞節則鷁艦平沉。東降丹書則鳳軺中輟。是乖誠動於天。實懼罪深於海。居羲仲之官。非臣素分。守延陵之節。是臣良圖。以臣姪男嶢。亡兄晸息。年將志學。器可興宗。俾權藩寄。用靖國灾。又製嶢嗣位表曰。當國大飢荐仍。小盜相尋。本恣豺狼之貪。漸矜鴻鵠之志。遂使烟塵匝境。風雨愆期。叔坦謂臣曰。顧玆一境。異彼三方。故昔玉皇。賜詩先祖曰。禮義國爲最。詩書家所藏。又頃皇華元季方。紀鷄林政事詩云。但美詩書敎。曾無皷𥀷喧。今也。郡邑遍爲盜賊。山川皆是戰塲。都因懵昧。致此冦戎。罪不容誅。理宜辭職。臣以叔志不可奪。權叨藩寄。崔致遠集參補。

秋七月。唐冊贈景文王憲康王。王遣使入謝。

先是。眞聖具表。陳請追贈前王。至是。慶賀使判官崔元還。詔贈景文王爲太師。憲康王爲太傅。各賜官誥一通。王遣使謝恩。崔致遠製表曰。臣亡祖凝。頃遇咸通中。東夷跼跡。北極馳心。中和宣布之歌。欽承往哲。太平織錦之作。景仰前修。遂著求賢才賦一篇。美皇化詩六韻。示之。鄕人玩爲家寶。亡父晸。屬乾符末。冦逼咸秦。駕廵庸蜀。先臣爰投楚袂。冀請終纓。淮南節度使高騈。上陳藩欵。外振軍威。故靑州節度使安師儒。謂彼越俎。阻此叩楫。以此。遠俗之忠誠莫展。先臣之遣恨斯多。豈料睿慈。特加貴爵。崔集補。○時渤海國。自謂國大兵強。而入唐朝獻。使臣坐於新羅使之下。至是。其賀正使王子大封裔。進狀請許渤海居新羅之上。帝詔以爲國名先後。比不因強弱而稱。朝制等威。今豈以盛衰而改。宜仍舊貫。准此宣示。當番宿衛院。奏其狀于王。王因遣使。又附表以謝曰。臣謹按渤海之源流。句麗未滅之時。本爲疣贅部落。靺鞨之屬。寔繁有徒。是名粟末小蕃。甞逐句麗內徙。其首領乞四比羽及大祚榮等。至武后之際。自營州作孽。始稱振國。時有句麗遺燼勿吉雜類。梟音則嘯聚白山。䲭義則喧張黑水。始與契丹濟惡。旋於突厥通謀。萬里𧂭苗。屢拒渡遼之轍。十年食葚。晩陳降漢之旗。初建邑居。來憑隣援。其酋長大祚榮。始受臣藩第五品大阿飡之秩。後至先天二年。方受大朝寵命。封爲渤海郡王。爾來漸見辜恩。遽聞抗禮臣藩。絳灌同列。所不忍言。廉藺用和。以爲前戒。而渤海莫愼守中。唯圖犯上。耻爲牛後。覬作龍頭。妄有陳論。初無畏忌。向非陛下英襟獨斷。神筆橫飛。則槿花鄕廉讓自沉。楛矢國毒痛愈盛。崔致遠集補。

冬十二月。女主曼卒。

謚曰眞聖。葬黃山。東京雜記曰。今梁山郡黃山驛。

戊午孝恭王二年春正月。尊母金氏。爲義明太后。○以俊興爲上大等。繼康爲侍中。○二月。弓裔以王建爲精騎大監。○秋七月。弓裔都松嶽郡。

先是。梁吉在北原。取國原等三十餘城。有之。聞弓裔貳己。大怒欲襲之。弓裔知之。先擊敗之。於是。弓裔兵勢日盛。遂取浿西道及漢山州管內三十餘城。裔謂松岳郡。漢北名郡。山水奇秀。遂定以爲都。擊破孔巖今陽川黔浦今金浦穴口今江華等三十餘城。

冬十一月。弓裔作八關會。○阿飡崔致遠有罪免。

致遠。自西事大唐。東還故國。皆値亂世。自傷不遇。無復仕進意。自放於山水間。營臺榭植松竹。枕籍書史。嘯咏風月。其文有曰。人間之要路通津眼無開處。物外之靑山綠水。夢有歸時。聞王建作興。知非常人。必受命開國。致書問。有鷄林黃葉鵠嶺靑松之句。後人名其地。爲上書庄。在今慶州金鰲山北。王聞而惡之。致遠卽帶家。隱于伽倻山海印寺。與母兄浮屠賢俊定玄師。爲道友。捿遅偃仰。以終老焉。所著文集三十卷行於世。李氏奎報曰。唐書藝文志。又載致遠四六集一卷。桂苑筆耕二十卷。自註云。高麗人賓貢及第。爲高騈淮南從事。予讀之。嘉中國曠蕩無外。不以外國人爲輕重。然於武勇則李正己黑齒常之等。皆高麗人。各列其傳。書其事備矣。於文藝。獨不爲孤雲立傳。竊意古人於文章相嫌忌。况致遠以外國孤生。入中朝蹂躪名輩。是近於中國之嫌者也。若立傳直其筆。恐涉其嫌。故略之歟。按。士不幸而處衰亂之世。若位高任重。勢不可去。則國存與存。國亡與亡。同其休戚。不然則高飛遠引。晦迹林泉。無與於人事。惟是二者而已。孤雲之於新羅。歷仕四朝。位至阿飡。史雖云迍邅蹇連。亦可謂寵任之至矣。弓裔爲羅室叛賊。而麗祖爲其徒。則是亦叛賊也。雖其龍姿鳳質。䧺圖遠猷。有帝王之像開創之兆。於我心益復慽慽。何忍獻書納交。矜其先知之明乎。麗祖爲羅室遺民。而因亂倔起者也。孤雲負當世之望。若勉以興復王室桓文事業。則以麗祖之明達寬仁。或有所思。而不爲此而爲彼者。何也。後日高麗顯宗。以孤雲密贊祖業。功不可忘。贈謚褒奬。是於孤雲。果有光乎。噫。楊䧺皓首窮經。而終爲莾室大夫。孤雲文章動世。而竟作麗朝功臣。士之讀書。貴知義理。義理到此。果安在哉。跡孤雲之平生。以童稚之年。涉溟渤入中國。未弱冠取科第。及其歸也。獻時務十餘條。其勵志功名。有心於立揚者。可知矣。然而於唐於羅。驥足未展。而沉欝頓挫。逸氣難抑矜少有才而未聞大道。不自重而終累輕脫。古人云。文士寡守。其孤雲之謂乎。然崔承祐甞爲賊萱草檄。崔彦撝亦爲麗祖寵臣。而孤雲不見。則是終於隱遁。其可貴也已。

己未三年春三月。立妃朴氏。

伊飡乂謙之女。

秋七月。北原賊梁吉。攻弓裔大敗。

吉。忌弓裔地廣民衆。以國原等十餘城主勁兵襲之。進軍非惱城今未詳下。裔先擊大破之。吉兵潰走。

庚申四年甄萱九年冬十月。弓裔使王建。陷漢南諸郡。

建伐漢州今廣州中原今忠州唐恩高麗改唐城今南陽西原今淸州槐壤今槐山等地。皆平之。賊帥淸吉辛萱等。擧城投弓裔。裔以建爲阿飡。

甄萱僭稱後百濟王。都全州。遣使如吳越。

萱西至完山州。州人迎勞。萱喜得人心。謂左右曰。吾原三國之始。馬韓先起。赫居後興。辰卞從之而興。於是。百濟開國金馬山。傳世六百。唐與新羅。合攻滅之。今予雖不德。欲雪義慈宿憤。遂定都完山。稱後百濟王。設官分職。遣使如吳越。吳越王錢鏐報聘。加萱檢校太傅。餘如故。

辛酉五年。甄萱十年弓裔元年。弓裔僭稱王。

裔怨宗國。常曰。新羅滅高句麗。吾爲麗報讐。甞南行至岌山郡麗改興州今順興浮石寺。壁上有前王畵像。拔釰擊之。

秋八月。甄萱冦大耶城。不克而還。

壬戌六年。甄萱十一年弓裔二年。春以金孝宗爲侍中。

癸亥七年。甄萱十二年弓裔三年。弓裔遣王建。取錦城一作山等十郡。置戍而還。

時南地皆屬甄萱。而錦城郡人。獨附于弓裔。裔命建帥舟師。自西海進兵武州界。城主池萱。甄萱之女壻也。堅守不降。建攻錦城郡拔之。擊取十餘郡縣。仍改錦城爲羅州。分軍戍之而還。良州帥金忍訓告急。裔又令建往救。及還。裔問邊事。太祖陳安邊摭境之策。左右皆屬目。裔亦奇之。進階爲閼粲。

甲子八年。甄萱十三年弓裔四年。弓裔立國。號摩震紀。按。渤海大氏。以震號國。故裔亦號摩震紀以別之。

弓裔自得王建。拓地日廣。遂立國號。改元武泰。建官依國制。置廣評省。備員匡治奈卽侍中徐事卽侍郞外書。卽員外郞。又置兵部大龍部卽倉部壽春部卽禮部奉賓部卽禮賓省義刑臺卽刑部納貨部卽大府寺調位部卽三司內奉省卽都省禁書省卽秘書省南廂壇卽將作監水壇卽水部元鳳省卽翰林院飛龍省卽太僕寺物藏省。卽少府監。又置史臺掌習諸譯語植貨府掌栽植菓樹障繕府掌修理城隍珠淘省。掌造成器物。又設正匡元輔大相元尹佐尹正朝甫尹軍尹中尹等官。

秋七月。弓裔冦尙州。取三十餘邑。○熊州將軍弘奇。叛降弓裔。浿江道十餘邑亦降。

乙丑九年甄萱十四年弓裔五年春二月。隕星如雨。○秋七月。弓裔徙都鐵圓。

裔以讖緯。欲都鐵圓斧壤。今平康。周覽山水。遂定都。移西原民千戶實之。修葺宮室。窮極侈奢。改元聖冊。今鐵原府北二十七里。有楓川原。卽弓裔宮殿遺址。

弓裔分定浿西十三鎭。

平壤城主黔用。降弓裔。甑城赤衣黃衣明貴等賊歸服。弓裔以強盛自矜。意欲幷呑。令國人呼新羅爲滅都。凡自新羅來者。盡殺之。

八月。弓裔冦竹嶺。

裔行兵。侵奪邊邑。至竹嶺東北。王聞疆埸日削。力不能禦。命諸城。愼勿出戰。堅壁固守而已。

丙寅十年甄萱十五年弓裔六年春正月。以金成爲上大等。○三月。唐以擧人金文蔚。充冊使而還。

文蔚甞入唐登第。歷官至工部員外郞王府諮議參軍。

弓裔遣王建。與甄萱戰于沙火鎭。克之。鎭在尙州。今未詳。

丁卯十一年甄萱十六年弓裔七年春。甄萱冦一善郡。取十餘城。○是歲。朱全忠纂唐。國號梁。○契丹阿保機稱帝。補。

戊辰十二年甄萱十七年弓裔八年春二月。有星孛于東。

己巳十三年甄萱十八年弓裔九年夏六月。弓裔遣王建。鎭羅州。

裔驕虐日甚。建有志於閫外。會。裔以羅州爲憂。令建往鎭之。建以舟師。次武州塩海縣。今靈光郡之臨淄縣。獲萱遣使吳越船而還。裔喜。又遣建。修戰艦于貞州。今豊德。領兵二千五百。擊珍島郡。拔之。進次臯夷島。城中望見軍容嚴整。自降。建推誠撫士。威惠幷行。士卒畏愛。咸思奮勇。

以崔彦撝。爲執事侍郞瑞書院學士。

時。彦撝自唐還。

庚午十四年甄萱十九年弓裔十年甄萱圍羅州。王建襲擊大破之。

萱怒錦城投裔。以步騎三千圍攻。徑旬不解。王建來救。至羅州浦口。萱戰艦自木浦。今名錦江津。在羅州府南十一里。至德眞浦。在今靈巖郡北五里。首尾相銜。水陸縱橫。兵勢甚盛。諸將患之。建曰。勿憂也。師克在和。不在衆。乃進軍急擊。敵船稍却。乘風縱火。燒溺太半。斬五百餘級。萱以小舸遁歸。初。羅州管內諸郡。隔絶無援。頗懷虞疑。至是。挫萱銳卒。衆心悉定。於是。三韓之地。裔有太半。建復修戰艦備糧餉。欲留戍羅州。副將宗希金言等。自以功多無賞。頗解體。建曰。今主上恣虐多殺。讒諛得志。與其在內而受禍。孰與在外而圖全也。諸將然之。

王建擊壓海賊能昌。擒之。

建至武州西南界潘南縣今屬羅州浦口。縱諜賊境。時有壓海縣今屬羅州賊帥能昌。起海島。善水戰。號曰水獺。嘯聚亡命。遂與葛草島小賊相結。候建至。欲害之。建謂諸將曰。能昌已知我至。必與島賊謀變。賊徒雖小。若幷力合勢。遏前絶後。勝負未可知也。使善水者十餘人。擐甲持矛。乘輕舸。夜至葛草島口。擒往來計事者。以沮其謀可也。諸將如其計。果獲一小舸。乃能昌也。執送裔斬之。裔論以建爲大阿飡將軍。

辛未十五年甄萱二十年弓裔十一年春正月丙戌朔。日食。○大臣殷影。殺王嬖姬。

時邦內大亂。盜賊窃據。疆域日蹙。而王嬖於賤妾。不恤政事。大臣殷影諫。不從。影執其妾。殺之。權氏曰。大臣。君有過則諫。諫不聽則去。君雖悅色而不勤政。豈可殺乎。其心雖出於愛君。而其迹未免乎脅君。盖當時羅運將衰。權姦用事。孝恭特寄生之君耳。

弓裔改國號曰泰封。自稱彌勒佛。

改元水德萬歲。自稱彌勒佛。代牟尼佛御世。戴金幘被方袍。以長子爲靑光菩薩。季子爲神光菩薩。出則騎白馬。以彩餙其鬃尾。使童男女。奉幡盖香花前導。又命比丘二百餘人。梵唄隨後。自述經二十餘卷。其言皆妖妄不經。時或正坐講說。僧釋聡曰。此皆邪說怪談。不可以爲訓。裔以鐵椎打殺之。

壬申十六年神德王元年○甄萱二十一年。弓裔十二年。夏四月。王薨。妃弟朴景暉立。

王在位十六年。謚曰孝恭。景暉立。是爲神德王。阿達羅王之遠孫。憲康王之女壻。伊飡乂謙之子也。崔氏曰。本紀阿達羅王無嗣。今以景暉爲其遠孫。未可詳也。

葬孝恭王于獅子寺北。○五月。追尊父乂謙。爲宣聖王。母爲貞和太后。妃金氏爲義成王后。

貞和太后。卽角干順弘之女。后姓史闕。

立子昇英。爲王太子。

癸酉神德王二年甄萱二十六年弓裔十三年夏四月。地震。○弓裔以王建爲侍中。

裔以建累著邊功。累堦爲波珍飡兼侍中。以召之。水軍之務。盡委副將金言等。征討之事。必令禀建行之。於是。建位冠百僚。然畏譖不樂居位。每出入公門。平章國計。惟抑情謹愼。務得衆心。見人被讒。輒解救。西原人阿志泰。以諂詐得幸。譖同州人笠全卒方寬舒等。有司鞫數年不决。建立辨之。志泰伏辜。衆情稱快。人心屬建。建懼禍及。復求閫外。

甲戌三年甄萱二十三年弓裔十四年春三月。弓裔復遣王建。鎭羅州。

裔以水軍帥賤。不足威敵。解建侍中。復領水軍。就貞州浦口。理戰艦七十艘。載兵士二千。往羅州。百濟及海上草竊。皆懾伏莫敢動。建還告舟楫之利應變之宜。裔喜謂左右曰。我諸將中。誰可比王將軍者乎。以建爲百船將軍。○裔改元政開。

乙亥四年甄萱二十四年。弓裔十五年。夏六月。槧浦水與東海水相擊。浦一名吐只河。今興海之曲江。

浪高二十丈許。三日而止。

弓裔殺其妻康氏及其二子。

裔誣搆叛罪。日殺百數。將相遇害者十八九。斧壤鐵圓之人。不勝其毒。自云得彌勒觀心法。能知婦人陰私。遂鍛造三尺鐵杵。有欲殺者。輒熱之。以撞其陰。由是。士女股栗。怨憤日甚。夫人康氏。以裔多行非法。正色諫之。裔惡之曰。汝與他人奸。何也。康氏曰。安有此事。弓裔曰。我以神通觀之。以烈火燒鐵杵。撞其陰。烟出口鼻而死。幷殺其兩兒。

弓裔遣王建。廵撫羅州。

裔㐫虐日甚一日。急召建。怒目熟視曰。卿昨夜聚衆謀叛何。建顔色自若曰。烏有是哉。裔曰。卿莫紿我。我能觀心。我將入定以觀。乃合眼負手。仰天良久。時掌奏崔凝在側。佯墜筆。下庭取之。微語建曰。不服則危。建乃悟曰。臣實謀叛。罪當死。裔大笑曰。卿可謂直也。卽以金鞍賜之曰。勿復誑我。遂以步將康瑄詰黑湘金材瑗等副。建增治船舸百餘艘。大船各方十六步。上起樓櫓。可以馳馬。領軍三千。載粮往羅州。時南方饑饉。草竊蜂起。建盡心救恤。賴以全活。芝峯類說。鐵原有古塚。相傳苜蓿政丞墓。故老云。弓裔時宰相段起明者。見裔無道。托疾不仕。號苜蓿軒。盖其墓也。

冬十月。遣使契丹。續通考補。

丙子五年甄萱二十五年。弓裔十六年。秋八月。甄萱冦大耶城。不克。○冬十月。地震。

丁丑六年景明王元年。甄萱二十六年。弓裔十七年。秋七月。王薨。太子昇英卽位。

王在位六年。謚曰神德。太子立。是爲景明王。

葬神德王于竹城。○八月。以弟魏膺爲上大等。裕廉爲侍中。

戊寅景明王二年甄萱二十七年。弓裔十八年○高麗太祖神聖王王建元年○是歲弓裔亡春二月。一吉飡玄昇。謀叛伏誅。○弓裔遣使如吳。

裔遣佐良尉金立奇。如吳。資治通鑑補○按資鑑云。天祐初。高麗石窟寺眇僧躬乂。聚衆據開州。稱王。號泰封國。至是。遣立奇。入貢于吳。

夏六月。泰封將王建稱王。國號高麗。弓裔走死。

弓裔多疑急怒。無辜受戮者相繼。人人不能自保。王建威德日盛。豪傑歸心。是年三月。唐商客王昌瑾。得古鏡。日光斜映。隱隱有細字可讀。其畧曰。三水中四維下。上帝降子於辰馬。先操鷄後搏鴨。又曰。二龍見。一則藏身靑木中。一則現形黑金東。凡一百四十七字。昌瑾以爲非常。獻于裔。裔令文人宋含弘白卓許原等解之。三人相謂曰。辰馬。辰韓馬韓也。靑木。松也。謂松嶽郡人以龍爲名者之子孫。可以爲君也。其王侍中之謂歟。黑金。鐵也。今鐵圓也。主上興於此滅於此之驗也。先操鷄後搏鴨者。侍中先得鷄林。後收鴨綠之意也。今王猜忌嗜殺。若告以實。侍中必遇害。吾輩亦且不免矣。乃詭辭告之。六月乙卯。騎將洪儒裵玄慶申崇謙卜智謙等密謀。夜詣建第。謂建曰。自三韓分裂。群盜競起。今王奮臂大呼。遂夷滅草冦。三分遼左。據有太半。立國定都。將二紀餘。今不克終。縱虐太甚。淫刑以逞。殺妻戮子。誅夷臣僚。民墜塗炭。疾之如讎。桀紂之惡。無以加也。廢昏立明。天下之大義。請公行殷周之事。建作色拒之曰。吾以忠義自許。王雖暴亂。安敢有貳心。以臣伐君。斯謂革命。予實不德。敢效湯武之事乎。恐後世以爲口實。儒等曰。時難遭而易失。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今政亂國危。民受毒痡。且權位重者。幷遭虐殺。今德望未有居公右者。衆情所以望公也。况王昌瑾鏡文如彼。豈可雌伏。取死於獨夫之手乎。公若不從。吾等死無日矣。洪儒等之來見。夫人柳氏在側。使之園中摘瓜。柳氏佯出還入。聞其議。遽從帳中。出謂建曰。擧義伐虐。自古以然。今聞衆議。妾猶奮發。况大丈夫乎。今群心忽變。天意有歸矣。手提甲領以被之。於是。諸將擁而出。丙辰黎明。坐於積穀上。行君臣禮。令人馳呼曰。王公已擧義旗矣。於是。奔走來赴者。不可勝記。先至宮門。皷譟以待者。亦萬餘人。裔聞變驚駭曰。王公得之。吾事已矣。以微服。出自北門亡去。內人淸宮以迎建。遂卽位於布政殿。國號高麗。改元天授。詔曰。前王以酷暴御衆。以姦回爲至道。以威侮爲要術。徭煩賦重。人耗土虛。勞役不止。㤪讟遂興。神怒人㤪。荒墜厥緖。可不戒乎。朕資群公推戴。登臨九五。移風易俗。咸與惟新。君臣諧魚水之歡。河海協晏淸之慶。群臣謝拜曰。遭遇聖明。敢不竭力。裔遁于巖谷。飢甚。截麥穗而食。尋爲斧壤民所殺。裔起兵二十八年而亡。崔氏曰。弓裔以新羅遺孽。見棄宗國。托身緇流。倔起群盜之中。窃據黑壤。建國稱元。奄有三韓之二。然性本兇惡。好殺不已。戕害妻子。屠戮公卿。生靈盡爲魚肉。天壓穢德。假手于麗。奔竄以死。嗚呼。自我得而自我失之。尙誰咎哉。按。麗祖之於弓裔。初非君臣。俱是羅民。乘亂烏合。一時相投者也。當賊裔稔惡之日。民㤪天怒。而王三鎭錦城。威德已著。宜暴其讎宗國斬父像。毒民肆虐之罪。翊戴羅室。皷行而北。則大義明而王業成矣。計不出此。半夜擧事。蒼黃登位。擧動草草。爲後世口實。惜哉。○資治通鑑曰。大封王躬乂。性殘忍。海軍統帥王建。殺之自立。復稱高麗王。以開州爲東京。平壤爲西京。建儉約寬厚。國人安之。

高麗赦靑州囚徒。

戊午。麗王謂韓粲聡逸曰。泰封主。以靑州沃饒。人多豪傑。恐其爲變。將欲殲之。乃召軍人尹全愛堅等八十餘人。俱以非辜。械繫在道。卿其亟往。放還田里。

高麗將軍桓宣吉。作亂伏誅。

宣吉與弟香寔。俱有翊戴之功。麗王委以腹心。爲馬軍將軍。使宿衛。其妻謂曰。子才力過人。士卒服從。又有大功而政柄在人。可不懊乎。宣吉心然之。遂陰結兵士。伺隙爲變。馬軍將卜智謙。知之密告。王以形跡未著不納。庚申。王坐殿上。與學士議國政。宣吉與其黨五十餘人。突入直犯。王杖策而立。厲聲叱之曰。朕雖以汝輩之力至此。天命已定。汝敢爾耶。宣吉見王辭色自若。疑有伏。走出。衛士追殺之。香寔亦死。

高麗以金行濤爲廣評侍中。百官除拜有差。

辛酉。高麗王詔曰。設官分職。任能之道斯存。利俗安民。選賢之務是急。內外庶僚。並稱其職。則匪獨今時之致理。足貽後代之可稱。勉務精選。咸使僉諧。遂以金行濤爲廣評侍中。黔剛爲內奉令。林明弼爲徇軍部令。林曦爲兵部令。陳原爲倉部令。閻長爲義刑臺令。歸評爲都航使令。孫逈爲物藏省令。秦勁爲內泉部令。秦靖爲珍閤省令。是皆禀性端方。處事平允者也。林積璵權寔等十四人。爲侍郞及諸卿。是皆夙達事務。淸謹可稱者也。康允珩國鉉等七人。爲郞中監史。其餘司省。各置郞史。用備員數。一無所缺。盖開國之初。妙簡賢材。以諧庶務也。

高麗以騎卒泰評。爲徇軍郞中。隱士朴儒。參斷國政。

評博涉書史。明習吏事。初爲塩州賊帥柳矜順記室。裔破矜順。評乃降。裔怒其久不服。乃屬卒伍。至是。擢授徇軍郞中。隱士朴儒。性質直。通經史。仕裔爲東宮記室。見政亂。出家隱山谷。聞王卽位。來見。王喜曰。致理之道。惟在求賢。今卿之來。如得傅巖渭濱之士。乃賜冠帶。令管機要。賜姓王氏。時麗王拔擢賢能。不吝爵賞。人心悅服。

高麗。誅弓裔佞臣宗偘狄鐵。

二人。俱以巧言得幸。弓裔好行浸潤。多陷良善。故誅之。

高麗以能梵爲審穀使。

弓裔時所斂內庄。及東宮食邑。積穀多朽損。高麗王詔曰。爲國務節儉。民富倉實。雖有水旱饑饉。不能爲患。乃以內奉郞能梵。爲審穀使。

高麗令官制。悉從新羅。

詔曰。乘機革制。正謬是詳。導俗訓民。號令必愼。前主以新羅堦官郡邑之號鄙野。改爲新制。民不習知。以至惑亂。今悉從羅制。其名義易知者。從新制。

高麗將軍伊昕巖。謀反伏誅。

昕巖。業弓馬無他才。事弓裔以鉤距見任。襲取熊州鎭之。聞麗王卽位。不召自至。熊州復爲百濟所有。義刑臺令閻萇。告其陰謀。麗王以叛形未露。令萇伺之。昕巖妻桓氏至廁。謂其無人。長吁曰。吾夫事若不諧。則吾受禍矣。言訖而入。遂以狀聞。下昕巖獄。具伏。王親讓之曰。汝素蓄兇心。自陷刑辟。法者天下之公也。不可私撓。斬於市。籍其家。不問黨與。

秋七月。高麗定租稅征賦法。

高麗王謂有司曰。泰封主以民從欲。惟事聚斂。一頃之田。租稅六石。管驛之戶。賦絲三束。遂使百姓。輟耕廢織。怨苦流亡。自今租稅征賦。宜用舊法。趙氏浚曰。太祖龍興。卽位三十四日。迎見群臣。慨然歎曰。近世暴斂。民不聊生。予甚悶之。自今租稅征賦。宜用什一。以田一負。出租三升。以爲恒例。當是時。群䧺角逐。財用方急。而太祖後戰功先恤民。卽天地生物之心。而堯舜文武之仁政也。僿說曰。麗祖不堦尺寸。統合三韓。其功烈所就。如是之敏速。都由於知本而勇行也。苟非三十四日之政。雖以智計之深威名之壯。必不能到手無滯。從心所欲。若是之快活也。宋祖初定天下。定是得猛士守四方之會。而宴紫雲樓。首以藩侯之不能撫養愚民爲憂。識者謂國祚靈長。固結民心。紫雲樓語。有以基之。濟世之君。得志一揆。皆可表以示後。

朔方鶻巖城帥尹瑄。降高麗。

瑄。塩州人。沉勇善鞱鈐。弓裔末。避禍走北邊。有衆二千餘人。居鶻巖城。召黑水蕃。侵害邊郡。至是。聞麗王遣使招諭。乃來降。北邊以安。

高麗論功行賞。

麗王詔曰。朕出自側微。才識庸下。誠資群望。克踐洪基。宜行賞賚。以奬勳勞。其以洪儒,裵玄慶,申崇謙,卜智謙。爲第一等。堅權,能寔,權愼,廉湘,金樂,連珠,麻煖。爲第二等。第三等二千餘人。賞賜有差。朕與公等。欲救生民。未能終守臣節。以此爲功。豈無慚德。然而有功不賞。無以勸將來。故有今日之賞。公等明知朕意。

高麗贖民自鬻爲人奴婢者。

弓裔營立宮室。百姓困於土木。加以飢疫。道殣相望。一匹細布直米五升。民賣身鬻子。爲人奴婢。王令所在錄聞。得一千餘人。出內庫布帛。贖還之。

高麗免民三年租役。大赦。

高麗王詔曰。漢高祖收項氏之亂。减征賦之數。周武王黜殷紂之虐。乃發粟散財。以給貧民。盖爲亂政日久。人不樂生故也。朕承前王之圮運。苟不蠲租稅勸農桑。何以臻家給人足。其免民三年田租。流離者歸田里。仍大赦。

八月。高麗分遣使者。諭諸道賊。

高麗初興。諸道冦賊。或搆邊患。分遣單使。重弊卑辭。以示惠和之意。歸附者果衆。

甄萱遣使。聘高麗。

麗王卽位之初。威德漸遠。萱遣一吉飡閔郃。賀卽位。麗王使人迎于甘彌縣。今未詳。厚禮遣之。

高麗以金行濤爲東南道招討使。

時高麗大臣。多內叛。熊運運州今洪州。麗初稱運州。等十餘郡縣。復歸附甄萱。命行濤爲東南道招討使。知仁州後改牙州。今牙山。諸軍事。

九月。高麗以具鎭爲羅州道大行臺侍中。

鎭辭以久勞。不肯行。王不悅。謂劉權說曰。昔予歷試險阻。未甞告勞者。實懼威也。今鎭不行可乎。對曰。賞以勸善。罰以懲惡。宜加嚴刑。以戒群下。王然之。鎭懼遂行。

高麗遣將軍能植。出鎭西原。

初。麗王以西原多變詐。遣人覘之。還奏無他。本州領軍將軍堅金等來見。王賜物有差。堅金言。本州人金勤謙等在京都者。其心異同。去此數人。可無患矣。王曰。朕心存止殺。有罪尙欲原之。况此數人。有宣力之功。欲得一州而殺忠賢。朕不爲也。堅金慙懼而退。旣而王謂堅金曰。今雖不從爾言。深嘉爾忠。可早歸以安衆心。堅金曰。臣誓赤心報國。然一州之人。人各有心。終恐難制。請遣官軍。以爲聲援。王然之。遣馬軍將軍洪儒庾黔弼。以兵千五百。鎭降州後改鎭州。今鎭川。備之。後聞西原。密與百濟通好將叛。王遣能植。將兵鎭撫。州人不克叛。後州帥陳瑄叛誅。州人首鼠順逆。訛言屢興。王親幸慰撫。遂城之。

高麗柳問律朱瑄劼。有罪徙邊。

時尙州賊帥阿慈介。遣使來附。王命備儀迎之。習儀於毬庭。廣評郞柳問律。與直省官朱瑄劼爭列。王曰。讓爲禮宗。敬乃德本。今接賓以禮。將觀厥成。而二人爭列。豈敬愼者乎。宜幷徙邊。

高麗以王式廉。出鎭平壤。

平壤故都。荒廢已久。蕃人遊獵侵掠。麗王分黃鳳海白塩諸州麗初。以新羅之取城郡爲黃州。棲巖郡爲鳳州。今鳳山。瀑池郡爲海州。雊澤縣爲白州。今白川。海臯郡爲塩州。今延安。按。此時高麗新建。未暇改革。疑皆弓裔所定。而史無所傳。他多此例。人戶以實之。爲大都護。以式廉守之。式廉。王之堂弟也。忠勇勤恪。久鎭平壤。常以衛社稷拓封疆。爲己任。

高麗以柳陟良爲廣評侍郞。

革命之際。群僚倉卒散走。陟良爲珍閣省卿。獨不離本省。所典倉庫。無所亡失。故有是命。

冬十一月。高麗設八關會。

自新羅眞興以來。歷世至弓裔。每歲仲冬。大設八關會。以祈福。至是。有司乞遵其制。王從之。遂於闕庭。置輪燈一所。香燈旁列。滿地光明徹夜。又倣新羅花郞。選良家子四人。披霓衣列舞于庭。又結兩綵棚。各高五丈餘。狀若蓮臺。望之縹緲。呈百戱歌舞於前。其四仙樂府龍鳳象馬車船。皆新羅故事。百官皆袍笏行禮。觀者傾都。晝夜樂焉。王御儀鳳樓觀之。名爲供佛樂神之會。歲以爲常。崔氏曰。麗祖謂得國資諸佛之衛護。燃燈以事佛。八關以事天靈五岳山川龍神。以之定朝儀。爲國家大事。夫創業垂統之君。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是豈貽燕之謀乎。終麗之世。以仲冬爲八關月。君臣同樂。豈特有戾於帝王之戒。亦非佛氏持戒之本意也。

甄萱遣使如吳越。吳越授萱中大夫。

己卯三年甄萱二十八年高麗太祖二年春正月。高麗徙都松嶽。

麗王定都于松嶽之陽。陞爲開州。刱宮闕立市廛。辨坊里分五部。改鐵圓爲東州。

天王寺壁。畫狗有聲。

聲若吠犬。走出庭中。

高麗定官制。置六衛。

初。弓裔以新羅階官郡邑之號鄙野。故爲新制。民不習知。以至惑亂。麗王卽位。悉從羅舊。其名義易知者。從新制。至是。置三省。曰內議廣評內奉。有侍中侍郞郞中員外郞六尙書。官曰選官兵官民官刑官禮官工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員外郞。又有九寺置六衛。曰左右神武興威金吾千牛監門。衛有三十八領。領各千人。每衛三萬八千人。上下相維。體統相屬。大抵襲唐府兵之制矣。

三月。高麗創法王王輪等十寺于都內。

創法王王輪等十寺于都內。兩京塔廟肖像之廢缺者。並令修葺。時麗王留意陰陽浮圖之術。參謀崔凝諫曰。傳云當亂修文。以得人心。王者雖當軍旅之時。必修文德。未聞依浮圖陰陽。以成大業也。麗王曰。斯言。朕豈不知。然我國土俗好佛神。欲資福利。方今兵革未息。安危未决。朝夕棲遑。不知所措。唯思佛神陰助。山川靈應。倘有效於姑息。豈以此爲理國得民之大經乎。待亂定居安。方可以移風俗美敎化也。兪氏曰。麗祖立國屬耳。規模制作。固多未遑。而十寺之創。在立廟定社之前。何其先後之倒置也。麗祖非但不能革羅季佞佛之弊。亦效尤而甚者也。後世子孫。崇奉信惑。不足深責。此麗氏所以每欲變而不免於夷也。

高麗追封三代。

曾祖爲國祖元德大王。妃爲貞和王后。祖爲懿祖景康大王。妃爲元昌王后。考隆爲世祖威武大王。妃韓氏爲威肅王后。李氏齊賢曰。金寬毅作編年通錄云。聖骨將軍虎景生康忠。康忠生寶育。是爲國祖元德大王。寶育女辰義配唐貴姓。唐肅宗後人。定以爲唐宣宗。生懿祖。作帝建。懿祖生世祖。龍建後改隆。世祖生太祖。如其所言。唐貴姓者。於懿祖爲皇考。而寶育。皇考之舅也。而稱爲國祖何也。又言太祖追王曾祖母。爲貞和王后。曾祖母之父寶育。爲元德大王云。畧曾祖而書曾祖母之父。謂之三代祖考可乎。按。王氏宗族記云。國祖。太祖之曾祖也。貞和其妃也。聖源錄云。寶育。元德之外祖也。以此觀之。元德是唐貴姓之子。而於懿祖爲考也。貞和。是寶育之外孫婦。而於懿祖爲妣也。寬毅云。懿祖得龍王之女。按。聖源錄云。昕康大王卽懿祖之妻龍女者。平州人豆恩坫角干之女。則與寬毅所記異矣。寬毅云。道詵見世祖松岳南第曰。種穄之田而種麻也。穄之與王。方言相類。故太祖因姓王氏。父在而子改其姓。天下豈有是理。嗚呼。其謂我太祖爲之乎。且太祖逮世祖。仕弓裔。裔多疑忌。太祖無故以王爲姓。豈非取禍之道乎。按宗族記。國祖姓王氏。然則非至太祖始姓王也。又云。懿祖世祖諱下字。與太祖諱同。以國初俗尙淳朴。意其或然。太祖創業垂統。動法前王。寧有不得已而恬於非禮之名乎。竊謂。新羅之時。例以干連其名而呼之。盖相尊之辭也。懿祖世祖諱下字。亦與干聲相近。乃相尊之辭。非其名也。太祖適以此字爲名。好事者。遂附會而爲之說曰。三世一名。必王三韓。盖不足信也。鄭氏麟趾曰。太祖實錄。乃政堂文學黃周亮所撰也。周亮仕太祖孫顯宗朝。太祖時事。耳目所及。其於追贈。據實書之。以貞和爲國祖之配。以爲三代。而略無一語及於世傳之說。寬毅。毅宗時微官。去太祖二百六十餘年。豈可捨當時實錄。而信後代無稽雜出之書耶。李齊賢一代名儒。豈無所見。而輕議時君世系乎。

冬十月。高麗城平壤。改號西京。

庚辰四年甄萱二十九年。高麗太祖三年。春正月。遣使高麗。

時道路多梗。至是。王始遣使通好。

康州守將閏䧺。叛降高麗。○三月。高麗以庾黔弼。鎭鶻巖鎭。

初。塩州人尹瑄。沈勇善鞱𩎖。弓裔末。畏禍走北邊。聚衆二千餘人。居鶻巖城。召黑水蕃。爲邊害。及麗王卽位。卛衆來附。至是。命黔弼。卛開定軍三千。以行至鶻巖。於東山築大城以居。招集北蕃酋長三百餘人。饗之。乘醉脅之。皆服。遂遣使諸部曰。旣得爾酋長。宜來服。於是。諸部相卛來附者。千五百餘人。又歸被擄三千餘人。由是。威惠大行。北方晏然。

秋九月。甄萱遣使聘高麗。

獻孔雀扇及智異山竹箭。

冬十月。甄萱入冦。王遣使求援于高麗。高麗君建救之。萱兵退。

萱卛步騎一萬。攻陷大良今陜川仇史今屬慶州二郡。至進禮郡。在今金海府西三十五里。一云今錦山。非也。王遣阿飡金律。求援于高麗。麗王遣兵救之。萱聞之引退。始與高麗有隙。

高麗君建。遣其將朴守卿。入衛王都。

甄萱數入冦。麗王命守卿爲將軍。往鎭之。守卿性勇烈多權智。値萱再至。輒以奇計敗之。

高麗君建撫北界。

時北界數爲狄人所侵。反復可虞。王親幸鎭撫之。

辛巳五年甄萱三十年高麗太祖四年春正月。遣使高麗。

金律又奉使來。麗王問曰。聞新羅有三寶丈六像九層㙮聖帝帶也。不知聖帶猶存否。律不能對。麗王笑曰。卿爲貴臣。何不知國之大寶。律慚還告王。王問群臣。無能知者。時有黃龍寺僧。年過九十者。曰聖帶是眞平王所服。藏在南庫。其圍甚長。非常人所可束也。金氏曰。古者坐明堂。執傳國璽。列九鼎。眞若帝王之盛事者也。而韓公論之曰。歸天人之心。興太平之基。决非三器之所能也。竪三器而爲重者。其誇者之詞耶。况此新羅所謂三寶。亦出於人爲之侈而已。爲國家何須此耶。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楚書曰。楚國無以爲寶。惟善以爲寶。若此者。行之於內。足以善一國。推之於外。足以澤四海。又何外物之足云哉。太祖聞羅人之說。而問之耳。非以爲可尙者也。崔氏曰。甚矣。使事之難也。誦詩專對。不辱君命。如孔子所謂使乎使乎者。豈易得哉。今律之來聘。麗祖已失其問矣。若使律。稍有識見。有專對之才。當如楚王孫圉對趙鞅之問。明其主不寶玉而寶其賢。則麗祖必悔悟。愧謝之不暇矣。律曾不吐一言。愧赧而退。眞所謂碌碌庸人也哉。

二月。靺鞨達姑部冦邊。高麗將堅權。邀擊殲之。

靺鞨別部達姑衆百七十一人。入冦。道由朔庭郡。麗改登州。今安邊。高麗將軍堅權。時鎭朔州。今春川。卛騎邀擊大敗之。匹馬不還。王喜。遣使高麗。謝之。

靺鞨黑水酋高子羅。卛衆附高麗。

麗王兵威遠震。又廵北界。以鎭撫之。於是。靺鞨歸附者衆。高子羅卛百七十人。來投。是夏。阿於閒卛二百人。來歸。

秋八月。蝗旱。○冬十月。高麗君建如西京。

高麗徙郡縣良家子弟。以實西京。置官吏築在城。在方言𤱶也。凡六年而成。王每歲末廵行。以爲常。

十二月。高麗立子武。爲正胤。

初。麗王之出鎭羅州也。幸木浦居民吳氏女。生子武。至是。王欲立以爲嗣。以其母側微。恐不得立。乃以故笥盛柘黃袍。賜吳。吳以示大匡朴述煕。述煕知其意。請立爲正胤。王從之。正胤。卽太子也。

壬午六年甄萱三十一年。高麗太祖五年。春二月。契丹遣使聘高麗。遺槖駞及氊。此契丹相通之始。○夏六月。下枝縣將軍元奉。叛降高麗。下枝縣。今安東之豊山縣。

元奉聞麗王威德。以城來降。王以其有歸順之功。陞縣爲順州。以元奉爲元尹。

秋七月。溟州將軍順式。叛降高麗。

自羣盜搶攘。新羅寢以微弱。命令不行。邊城守將。各擁兵據土。未有所屬。及麗王卽位。威信四著。於是。爭來歸附。順式守溟州。久不服。麗王患之。聞其父許越。爲僧在內院。遣往諭之。順式遂歸欵。賜姓王。給田宅。順式遣子宿衛。是後。眞寶城主洪術。命旨城今抱川將軍城達。碧珍郡今星州將軍良文等。相繼請降。

癸未七年甄萱三十二年。高麗太祖六年。夏六月。高麗置五百羅漢像於嵩山寺。

福府卿尹質。奉使如梁。及還。獻五百羅漢像。命置海州嵩山寺。

秋七月。遣使如後唐。

時冦賊縱橫。朝聘久絶。至是。遣倉部郞中金樂,錄事參軍金幼卿。朝後唐貢方物。唐主賜物有差。按。通考同光元年。新羅王金朴。遣使朝貢。

是歲。李存勖滅梁。國號唐。

甲申八年景哀王元年○甄萱三十三年。高麗太祖七年。春正月。遣使如後唐。夏六月。復遣。○秋七月。甄萱侵高麗。

萱遣其子須彌康良劒等。發大耶聞韶今義城二城兵。攻高麗曹物郡。麗將哀宣王忠等。來救。哀宣戰死。郡人固守。須彌康失利而歸。

八月。甄萱聘高麗。○王薨。弟魏膺卽位。

王當衰亂之運。境土日蹙。僅能繼嗣而已。至是薨。在位八年。謚曰景明。母弟魏膺卽位。是爲景哀王。

葬景明王于黃福寺北。○高麗遣使來吊祭。

麗王聞王薨。擧哀設齋追福。

九月。遣使聘高麗。○王幸黃龍寺。設百高座。親行香。○高麗創外帝釋院。○冬十月。王祀神宮。赦。○是歲。契丹擊渤海之遼東。

時東北諸夷。皆役屬契丹。惟渤海未服。契丹謀入冦中國。恐渤海掎其後。乃先擊之。資治通鑑補。○按。我仁廟丙子。淸人之東搶。亦用此意也。

乙酉景哀王二年甄萱三十四年。高麗太祖八年。秋九月。買曹城將能玄。叛降高麗。○冬十月。高欝府將軍能文。叛降高麗。麗君建諭還之。

麗王以高欝府今永川近王都。勞慰遣還。唯留其麾下盃近等。

高麗君建。自將攻甄萱。萱納質乞和。許之。

高麗以庾黔弼。爲征西大將軍。攻百濟燕山鎭。今燕歧。殺其將吉奐。又攻任存城。殺獲三千人。時麗王聞萱將北。遂自將而南。與萱戰於曹勿郡。部分三軍。萱兵銳甚。上軍將帝弓。中軍將王忠。戰不利。獨下軍將朴守卿。力戰得捷。麗王欲相持以老其師。旣而黔弼引兵來會。兵勢大振。萱懼乞和。許之。萱以外甥眞虎爲質。王亦以堂弟王信交質。以萱十年之長。稱爲尙父。王欲召萱至營論事。黔弼曰。人心難知。豈可輕與敵相狎乎。王聞之。遣使曰。甄萱反復多詐。不可和親。麗王然之。

冬十一月。耽羅入貢于高麗。○十二月。甄萱陷居昌等二十餘城。○甄萱遣使稱藩于後唐。唐冊萱爲百濟王。○是歲。遣使契丹。續通考補。

丙戌三年甄萱三十五年高麗太祖九年秋七月。契丹滅渤海。

渤海與契丹世讎。連年侵伐。至是。契丹主謀冦唐。恐渤海掎其後。謂左右曰。世讎未雪。豈意安處。乃大擧。攻其西鄙諸部。遂進圍扶餘城。拔之。進兵圍忽汗城。渤海王大諲譔。戰敗乞降。契丹主命以兵衛諲譔及族屬出城。置於臨潢之西。賜名曰烏魯古。盛京志。遼於混同江北。置臨潢府。改渤海爲東丹國。忽汗爲天福城。渤海立國。凡二百十四年而亡。契丹主命長子突欲。鎭東丹。號人皇王。於是。渤海將軍申德等五百人。禮部卿大和鈞。均老司政大元鈞。工部卿大福謩。左右衛將軍大審理。小將冐豆干。檢校開國男朴漁等。卛衆。前後來附高麗者。數萬戶。高麗王待之甚厚。先是。高麗宮城。蚯蚓出。長七十尺。時謂渤海來投之應。至是果然。

甄萱殺高麗質子。侵高麗。

萱質子眞虎病死。高麗王遣侍郞弋宣。送其喪。萱疑高麗殺之。殺高麗質子王信。進軍熊津。高麗王命諸城。堅壁不出。王使謂高麗王曰。甄萱違盟。天必不佑。王若奮一皷之威。萱必自敗矣。高麗王曰。吾非畏萱。俟惡盈而自僵耳。先是。萱送絶影島島在今東萊海中𩣭馬一匹於高麗。至是。萱聞讖云絶影名馬至百濟亡。悔之。使人請還其馬。王笑而許之。

冬十二月。高麗君幸西京。廵歷州鎭。○高麗遣使張彬。如後唐。

丁亥四年王金傅元年○甄萱三十六年。高麗太祖十年。春正月。高麗君建。伐甄萱。王出兵助之。取竺山。後改龍州。今龍宮。

甄萱違盟。屢侵邊。頗有強呑之志。故高麗王伐之。

甄萱送王信之喪于高麗。○二月。遣使兵部侍郞張芬。如後唐。

唐授芬檢校工部尙書。副使朴術洪兼御史中丞。李忠式兼侍御史。

三月。高麗君建。破甄萱兵於運州城下。夏四月。攻熊州不克。○秋八月。高麗君建。攻甄萱康州。下之。

先是。高麗王。遣海軍將軍英昌能式等。卛舟師擊康州。虜人物而還。又遣元甫金樂等。攻破大良城。虜將軍鄒許祖等。至是。高麗王親徇康州下之。於是。百濟諸城。皆降於高麗。麗王過高思葛伊城。今聞慶。城主興達歸順。王嘉之。賜其三子祿邑。

九月。甄萱入冦。冬十一月。弑王于鮑石亭。立文聖王之裔孫金傅。爲王。大掠而歸。高麗救之不及。

時王室衰弱。萱恐高麗先入。九月。乃勒兵進攻高麗近品城。今山陽縣。屬尙州。燒之。入冦至高欝府。逼至郊畿。王遣連式。告急于高麗。麗王謂侍中公萱大相孫幸正朝聯珠等曰。新羅與我。同好已久。今有急。不可不救。遣公萱等。以兵一萬赴之。萱以救兵未至。冬十一月。奄入王都。時王與妃嬪宗戚。出遊鮑石亭。亭在今慶州府南七里金鰲山西麓。鍊石作鮑魚形。名焉。流觴曲水。遺跡宛然。置酒娛樂。忽聞兵至。王素無兵備。以屛風自衛。卛伶人百餘。禦之不能敵。與夫人走匿城南離宮。從官宮女。皆被陷沒。萱縱兵大掠。入處王宮。索王逼令自盡。王在位四年。萱強辱王妃。縱其下。亂其嬪妾。公卿大夫士女。逃竄駭汗。匍匐乞爲奴僕而不免。乃立文聖王裔孫伊飡孝宗之子金傅。爲王。卽王之表弟也。是爲敬順王。虜王弟孝廉宰臣英景。盡取子女百工兵仗珍寶以歸。初。王每與美人。遊鮑石亭。奏繁華之曲。其詞曰。祗園實際兮二寺東。兩松相倚兮蘿洞中。回首一望兮花滿塢。細霧輕雲兮並濛朧。識者比之後庭花。至是果驗。

高麗君建。遣使吊祭。○高麗君建。及甄萱戰於公山。敗績。大將軍申崇謙元甫金樂。死之。

麗王親卛精騎五千。邀萱於公山桐藪。公山在今永川郡西。俗號太祖旨。或云在大丘。大戰不利。萱兵圍王甚急。崇謙貌類王。代乘其車。與金樂力戰死之。萱兵認爲麗王。斬首而去。麗王僅以身免。萱乘勝取大木郡。今仁同屬縣若木。一云今木川也。燒盡田野積聚。崇謙。光海州按。光海州今未詳。輿地勝覽。崇謙谷城人。麗初谷城屬昇平。後屬羅州。則二府有光海之號耶。申氏譜。以春川爲光海州。則春川是峽邑。於海不當。恐誤。人。長大有武勇。及死。驗其左足。黑子如七星。求得其屍。麗王哀之。謚壯節。創智妙寺。以資其福。

葬景哀王于南山蠏目嶺。

金傅卽位。擧王屍。殯西堂。與群臣哭臨。上謚曰景哀而葬之。

甄萱侵高麗碧珍郡。正朝官名索湘死之。○契丹遣使甄萱。

契丹使裟姑麻咄等三十五人。聘萱。萱差將軍崔堅。伴送航海。北行遇風。至唐登州。悉被戮。

追尊父孝宗。爲神興大王。尊母金氏。爲王太后。

母桂娥夫人。金氏憲康王之女也。

十二月。甄萱移書。請和于高麗。

萱寄書麗王曰。昨者新羅國相金䧺廉等。將召足下入京。有同鼈應黿聲。是欲鷃披隼翼。必使生靈塗炭。社稷丘墟。是用先着祖鞭。獨揮韓鉞。誓百僚如皎日。諭六部以義風。不意奸臣遁逃。邦君薨變。遂奉景明王之表弟憲康王之外孫。勸卽尊位。再造危邦。喪君有君。於是乎在。足下不詳忠告。徒聽流言。百計窺覦。多方侵擾。尙不能見僕馬首。拔僕牛毛。冬初都頭索湘。束手於星山陣下。日來左相金樂。暴骸於美里寺在今大丘公山下前。強羸若此。勝負可知。所期者。掛弓於平壤之樓。飮馬於浿江之水。然以前月七日。吳越國使班尙書至。傳王詔旨。卿與高麗。舊通歡好。共契隣盟。比因質子之兩亡。遂失和親之舊好。互侵疆境。不戢干戈。今專發使臣。赴卿本道。又移文高麗。宜相親比。永孚于休。僕義篤尊王。情深事大。及聞詔諭。卽欲祗承。但慮足下欲破不能。困而猶闘。今錄詔書寄呈。請留心詳悉。且㕙獹迭憊。終必貽飢。蚌鷸相持。亦爲所笑。宜迷復之爲戒。無後悔之自貽。崔承祐之筆也。承祐自唐還國已亂。遂投甄萱作此書。麗王答書曰。僕仰承天假。俯迫人推。過叨將帥之權。獲赴經綸之會。頃以三韓厄會。九土㐫荒。黔黎多屬於黃巾。田野無非於赤土。庶幾弭風塵之警。有以救邦國之灾。爰自善隣。於焉結好。果見數千里農桑樂業。七八年士卒閑眠。及至酉年。維時陽月。忽焉生事。至於交兵。足下始輕敵而直前。若螳螂之拒轍。終知難以勇退。如蚊子之負山。拱手陳辭。指天作誓。今日之後。永世歡和。僕亦尙止戈之武。期不殺之仁。遂解重圍。以休疲卒。此則我有大德於南人也。豈謂歃血未乾。兇威復作。蜂蠆之毒。侵害於生靈。狼虎之狂。爲梗於畿甸。金城窘迫。黃屋震驚。仗義尊周。雖似桓文之覇。乘間謀漢。惟看莽卓之奸。致使王之至尊。枉稱子於足下。尊卑失序。上下同憂。以爲非有元輔之忠純。豈得再安於社稷。以僕心無匿惡。志切尊王。將援致於朝廷。使扶危於邦國。足下見毫釐之小利。忘天地之厚恩。斬戮君王。焚燒官闕。葅醢卿士。虔劉士民。姬姜則取以同車。珍寶則奪之稇載。元惡浮於桀紂。不仁甚於獍梟。僕怨極崩天。誠深卻日。庶效鷹鸇之逐。以申犬馬之勤。再擧干戈。兩更槐柳。陸戰則雷馳電擊。水攻則虎搏龍騰。動必成功。擧無虛發。逐尹邠於海岸。積甲如山。擒鄒祖於邊城。伏屍蔽野。燕山郡今燕歧縣畔。斬吉奐於軍前。馬利城今安陰縣邊。戮隨晤於纛下。拔任存之日。邢積等數百人捐軀。破靑州之時。直心等四五輩授首。桐藪望旗而潰散。京山今星州府含璧而投降。康州則自南而來歸。羅府則自西而移屬。侵攻若此。收復寧遙。必期泜水營中。雪張耳千般之恨。烏江亭上。成漢王一捷之功。竟息風波。永淸寰海。天之所助。命將何歸。况承吳越王殿下。特出綸於丹禁。輸戢難於靑丘。旣奉訓謨。敢不尊奉。若足下祗承睿意。悉戢㐫機。不但副上國之仁恩。抑亦紹東海之絶緖。若不過而能改。其悔不可追。崔致遠之筆也。按。新羅之亡。專由於嬖倖用事。綱紀紊弛。非有桀紂之暴。亡秦之政耳。弓裔甄萱。乘時倡亂。僭號竊據。其罪固已通天。而麗祖之代裔稱王。亦歸叛逆之科。惜哉。然惟其一心。能知尊王之義。賊萱之亂。甞自將入救矣。又遣將留鎭矣。其答萱書有曰。金城窘迫。黃屋震驚。仗義尊周。雖似桓文之覇。乘間謀漢。惟看莽卓之奸。有曰僕志切尊王。有曰庶效鷹鸇之逐。以申犬馬之勤。其言如是。則必不逼王之都。而居王之宮矣。此時羅之君臣。若能振勵。結援高麗。修明德政。甄拔賢能。以爲恢復之圖。則庶可少延。而泄泄然無一事之可稱。束手就亡。可勝歎哉。

高麗遣使林彦。如後唐。

戊子王金傅二年甄萱三十七年。高麗太祖十一年。春。甄萱侵康州。高麗將金相死之。

百濟侵康州。高麗元尹金相等。將往救之。路經草八城。今草溪。爲城主興宗所敗。死之。

夏五月。高麗康州將軍有文。降于甄萱。

高麗康州守將元甫珍景。運粮于古子郡。甄萱潛師襲康州。珍景等還戰。敗死者三百餘人。將軍有文。遂降于萱。

六月。地震。○秋七月。甄萱遣兵。襲高麗君建于靑州。高麗將軍庾黔弼。擊敗之。

高麗王。自將擊三年山城。今槐山。不克。遂幸靑州。百濟遣金萱哀式等。領兵三千餘人來侵。時黔弼守湯井郡。登郡南山坐睡。夢有大人。言明日西原有變。宜速往救。黔弼驚覺。徑趣靑州。與戰敗之。追至禿歧鎭。今未詳。殺三百餘人。

八月。甄萱城陽山。高麗擊走之。

萱使將軍官昕。城陽山。今沃川屬縣。麗王幸忠州。遣命旨城元甫王忠。擊走之。官昕退保大良城。縱軍。芟取大木郡禾稼。遂分屯烏於谷。一名缶谷城。於是。竹嶺路塞。麗王命王忠。往諜于曹物城。

冬十一月。甄萱拔高麗烏於谷城。

萱選勁卒。攻拔烏於谷城。殺戍卒一千。將軍楊志明式等六人出降。麗王集諸軍于毬庭。斬六人妻子。徇諸軍。

高麗君建廵北界。

己丑三年甄萱三十八年。高麗太祖十二年。夏四月。天竺僧三藏摩㬋羅。至高麗。高麗君建。備儀迎之。○秋七月。甄萱拔高麗義城。守將金洪術死之。

萱以甲卒五千。攻義城拔之。城主將軍洪術戰死。麗王聞之。哭之慟曰。吾失左右手矣。萱又侵順州。麗將元奉遁。

冬十月。甄萱圍高麗加恩縣。不克。○十二月。甄萱圍高麗古昌郡。高麗君建。自將救之。古昌。今安東。

庚寅四年甄萱三十九年。高麗太祖十三年。春正月。載巖城將善弼。叛降高麗。

時群盜競起。所在奪掠。麗王將通好王都。以路梗爲患。載巖城今眞寶將善弼。以計導之。至是降。麗王以有功。稱爲尙父。寵褒之。

高麗君建。大破甄萱於古昌。東方州郡。盡降於高麗。

麗王救古昌。次禮安鎭。今禮安。與諸將議曰。戰而不利。將奈何。大相公萱洪儒曰。如不利。宜從間道。不可從竹嶺。宜預修間路。將軍庾黔弼曰。兵㐫器。戰危事。有死之心。無生之計。然後可以决勝。今臨敵不戰。先慮折北。何也。若不急救。以古昌三千餘衆。拱手與敵。豈不痛哉。臣願進軍急擊。麗王從之。丙戌。麗王軍於郡北甁山。在今安東府北十里。萱軍於石山。相距五百步。遂與戰至暮。黔弼引輕兵。自猪首峯奮擊之。萱敗走。獲其侍郞金渥。百濟軍死者。八千餘人。麗王入城。謂黔弼曰。今日之捷。卿之功也。萱遣將。攻陷順州。掠人戶而去。麗王卽幸順州。修其城。復貶爲下枝縣。得元奉。以有前功宥之。以古昌城主金宣平爲大匡。金幸張吉爲大相。陞郡爲安東府。於是。永安今豊山縣河曲新羅曲城郡。麗改爲臨河縣。今屬安東。直明明一作寧。今一直縣。屬安東。松生今屬靑松府等三十餘郡縣。降高麗。高麗此時。兵力漸強。國以東沿海州郡部落。皆降高麗。自溟州至興禮府。捴百十城。金幸者。國之宗姓也。聞甄萱弑王。謀於衆曰。萱義不共天。盍歸王公。以雪我耻。遂降高麗。麗王喜曰。幸能炳幾達權。賜姓權氏。李子曰。自古當國家潰亂之秋。守土之臣。有死無貳。正也。安有以地迎敵。因以爲功。而謂之權哉。以此論之。三公之事。不無可疑。而猶有少可諉者。以其所迎者。非吾之讎。實乃救我者也。是時羅朝君臣。坐待滅亡。而其所藉以緩須臾之命者。獨有麗王之救耳。若是而爲三公者。膠守一節。拒麗以死萱。則是不共戴天之讎。終無以雪耻。而身與國偕亡。故决策降麗。以討君父之賊。此麗祖所謂權也。後之人儻或不幸。而遭時之變。國非亡羅。賊非逆萱。師非麗正。而曰我欲行權而降敵。則王法之所不容。是又不可以不知者也。按。麗祖雖起于群盜。而除殘去虐。號稱義主。當賊萱肆㐫。古昌危急之時。爲三人者。當爲包胥秦庭之哭。告之以捄灾恤隣之義。說之以尊王攘夷之策。則麗祖豈忍恝然而已哉。何必屈身投降。北面稱臣而後可哉。假使麗主。必欲受降而後捄。則是先以不義令人。是亦一萱也。當責以大義。而惟有一死而已。人臣之義。無外此而可求者也。此李子所以深惜之也。

二月。高麗君建。遣使告捷。

麗王遣使來告捷。王遣使報聘。致書請相見。時國東州郡部落。皆降于高麗。自溟州至興禮府。今蔚山。捴百十餘城。

秋八月。高麗置天安都督府。

麗王幸大木郡。今木川。術士倪方言。東西兜卛。今天安。爲三國中心。五龍爭珠之地。若尋壘觀兵。則統三爲王。麗王從之。又以其地居南道要會。乃分湯井大木蛇山。爲天安府。置都督。以大承帝弓爲使。元甫嚴式爲副使。

高麗遣大相廉相。城馬山。號安水鎭。以正朝昕幸爲鎭頭。○芋陵島貢于高麗。

島主遣白吉土豆。貢方物。麗王以白吉爲正位。土豆爲正朝。

冬十二月。高麗初置學校于西京。

先是。西京未有學。麗王命秀才廷鶚。留爲書學博士。別創學院。聚六部生徒敎授。頗有興學之效。賜繒帛。兼置醫卜二業。又賜倉穀百石。爲學寶。方言。以錢穀施納。存本取息。利於久遠。故謂之寶。

辛卯五年甄萱四十年。高麗太祖十四年。春二月。高麗君建來朝。

王遣太守謙用于高麗。請與相見。麗王許之。卛五十餘騎至畿內。先遣將軍善弼。問起居。王命百官迎于郊。使堂弟相國金裕廉等。迎于城內。王出應門外迎拜。麗王答拜。王由左。麗王由右。揖讓升殿。麗王命扈從諸臣拜王。遂宴臨海殿。酒酣。王曰。吾不天。浸致禍亂。何痛如之。因泣下。左右無不嗚咽。麗王亦流涕慰籍。遺王太后夫人國相以下禮物有差。李子曰。孟子曰。一人橫行於天下。武王耻之。麗王任天吏之責。不耻賊萱之橫行。稽致天罰。凡幾年矣。及萱遭逆子之變而來奔。則尊以尙父。又爲之擧兵討逆。且麗王入都之日。秋毫無犯。行揖讓之禮於干戈擾攘之際。堯舜之德。蔑以加矣。而卒也墟其社稷而守置之。然則向之討賊之義安在。揖讓之美何歸。此由麗祖有王度而無聖學。爲義不終而動於小利故也。

三月。高麗君建。流其大匡庾黔弼于鵠島。

被讒也。崔氏曰。中庸九經。尊賢居一。而尊賢以去讒爲先。盖信讒則任賢不專。佞人用事而諍臣杜口。麗王遽信讒言。放逐勳賢。何哉。

夏五月。高麗君建還。

癸未。麗王還。王送至穴城。以裕廉爲質。麗王軍士肅正。不犯秋毫。都人士女。感泣相慶曰。昔甄氏之來。如逢豺虎。今王公之來。如見父母。

秋八月。高麗君建。遣使來聘。

麗王遣甫尹善規等。遺王鞍馬綾綵。幷賜百官綵帛。軍民茶幞頭。僧尼茶香。有差。

高麗令北界州鎭。築蕃舘于城外。

麗王常以北邊爲憂。時時廵撫。築通德今肅川通海廢縣在今永柔縣北安水今价川剛德今成川興德今殷山等鎭。置鎭頭以鎭之。謂有司曰。北蕃人面獸心。飢來飽去。見利忘耻。今雖服事。向背無常。宜令所過州鎭。築舘城外待之。

壬辰六年甄萱四十一年高麗太祖十五年春正月。地震。○夏四月。遣使如唐。

王之立國。益衰弱。干戈塞路。久絶中國。至是。遣執事侍郞金昢,司賓卿李儒。入唐朝貢。

五月。高麗西京大風。

時高麗西京。民家雌鷄化爲䧺。又大風屋瓦皆飛。麗王曰。昔有邪臣。潛畜異謀。其家雌鷄化爲䧺。不悛其惡。卒致誅滅。吳王劉濞之時。大風毁門拔木。濞不知戒。亦以覆亡。宜各悛心。毋及於禍。

六月。甄萱將龔直。降高麗。

龔直。燕山人。以勇畧爲本邑將軍。以長子直達次子金舒及一女。爲質于萱。甞入朝。見萱無道。謂直達曰。此國奢侈無道。吾欲歸附高麗。何如。直達曰。自入質以來。觀其風俗。惟恃富強。競務驕矜。安能爲國。今大人欲歸明主。保安弊邑。不亦宜乎。直達當與弟妹。俟隙而歸矣。縱不得歸。賴大人之明。餘慶流於子孫。直達雖死無恨。願大人。勿以爲慮。直遂决意歸附。遂與其子英舒。投高麗。麗王喜。拜爲大相。厚賜廐馬綵帛。以貴戚女。妻英舒。直感激。因請自往取一牟山郡曰。攻取此邑。則弊邑之民。不被冦竊。專務農桑。益堅歸化之誠。王許之。萱怒。召直達及其子女之入質者。烙斷股筋而殺之。金舒獲免。百濟亡。乃生還。

秋七月。高麗遣正胤武。廵北邊。○冬十月。甄萱侵高麗。

萱遣一吉飡相貴。以舟師入禮成江。在松京西三十里。焚塩白貞三州船百艘。取猪山島牧馬三百匹而歸。又遣海軍將軍尙哀等。攻掠大牛島。麗王命大匡萬歲等。救之。

高麗召庾黔弼。還。

時甄萱來侵。麗兵不利。麗王患之。黔弼自鵠島上書曰。臣雖負罪在貶。聞百濟侵我海鄕。臣已選本島及包乙島丁壯。以充軍隊。修戰艦欲禦之。願上勿憂。麗王見書泣曰。信讒逐賢。是予不明也。遣使召還慰之曰。卿實無辜。見謫不怨。惟思輔國。予甚愧悔。按。人孰無過。而改之爲貴。麗朝之能芟刈群䧺。削平土宇。開刱五百年之業。其在是乎。

十一月。高麗前內奉卿崔凝。卒。

凝。黃州土山今祥原人。力學通五經。善屬文。爲弓裔翰林郞。草制誥愜意。裔曰。所謂聖人。非斯人耶。及麗王卽位。知元鳳省事。有公輔器。曉達吏事。甚獲時譽。遇知於麗王。夙夜勤恪。多所獻替。麗王每嘉納之。甞謂曰。卿學富才高。兼識治軆。憂國奉公。匪躬謇謇。古之名臣。無以過也。遷內奉卿。轉廣評侍郞。凝辭曰。同僚尹逢。長於臣十年。請先授之。麗王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遂以逢爲廣評侍郞。凝恒齋素。甞寢疾。麗王遣東宮問疾。勸令食肉曰。卿不保其身。不得終養其母。不孝也。不能永命。使予早喪良弼。不忠也。凝乃食肉。果平復。及卒。年三十五。王甚悼之。謚煕愷。麗王甞謂凝曰。昔新羅造九層㙮。遂成一統之業。今欲開京建七層㙮。西京建九層㙮。冀借玄功。合三韓爲一家。卿爲我作發願䟽。凝遂製進。凝甞勸王除佛法。而至此不能力諫。製進䟽文。人譏之。

高麗遣使大相王仲儒。如後唐。

癸巳七年甄萱四十二年。高麗太祖十六年。春三月。後唐遣使。冊高麗君建。

唐遣太僕卿王瓊,太府少卿楊昭業。冊爲特進檢校大保使持節玄菟州都督上柱國充大義軍使封高麗王。妃柳氏爲河東郡夫人。柳氏。貞州人。大匡天弓之女。天弓家富。人稱爲長者。麗王爲弓裔將軍。過貞州。見柳氏有德容。至家留宿。柳氏侍寢。後絶不相聞。柳氏守志爲尼。麗王聞之。召爲夫人。創業之初。柳氏有功。是爲神惠王后。

高麗除天授年號。始行後唐年號。○夏五月。甄萱遣兵入冦。高麗遣征南將軍庾黔弼。擊敗之。

黔弼守義城府。時甄萱遣其子神劒。入冦。麗王使謂黔弼曰。予慮新羅爲百濟所侵。甞遣將鎭之。今聞百濟劫掠槥山城阿弗鎭等處。如或侵及新羅國都。卿宜往救。黔弼遂選壯士八十人。赴之至槎灘。謂士卒曰。若遇賊於此。吾必不得生還。汝等其各善爲計。士卒曰。吾輩盡死則已。豈可使將軍獨死乎。旣涉灘。果遇神劒軍。百濟見黔弼部伍精銳。不戰自潰。黔弼至王都。老幼出迎拜泣曰。不圖今日得見大匡。微大匡。吾其爲魚肉乎。黔弼留七日還。遇神劒與戰。大克。擒其將七人。捷至。麗王驚喜曰。非黔弼。孰能如是。及還。下殿執手而賀之。黔弼謝曰。臣職當如是。王益善之。

甲午八年甄萱四十三年。高麗太祖十七年。春正月。高麗君建。廵西北鎭。○夏五月。高麗君建。如禮山鎭。

下令曰。新羅政失。群盜競起。民庶亂離。暴骨荒野。泰封主毒流下民。傾覆社稷。予承危緖。造此新邦。勞役瘡痍之民。豈予意哉。但干戈未定。廵省州鎭。修完城柵。欲令赤子。得免綠林之難。由是。男盡從戎。婦猶在役。不忍勞苦。或逃匿山林。或號訴官府。權勢之家。又從而凌暴。予以一身。豈能家在而目覩。宜爾公卿將相食祿之人。諒予愛民之意。矜爾祿邑徧戶之氓。其家臣無知之輩。使于祿邑。惟務聚斂。恣爲剝割。爾亦禁制。民有論訴。官吏掩護。怙威恃力者。以名聞。

高麗西京旱蝗。○秋七月。渤海世子大光顯。奔高麗。

光顯卛衆數萬。來奔。賜姓名王繼。使守白州。以奉其祀。賜僚佐爵軍士田宅有差。初。渤海人隱繼宗。見於天德殿。三拜。人謂失禮。大相宋含弘曰。失土人三拜。古之禮也。按。左傳。秦之獲晉惠公也。晉大夫三拜稽首。含弘之言。實本於此。大明之制。三拜九叩頭。則義不師古也。

九月。高麗君建。及甄萱戰于運州。大敗之。熊津以北。降高麗。

麗王征運州。萱簡甲士五千。至曰。兩軍相闘。勢不俱全。宜結和親。各保封境。麗王會諸將議之。庾黔弼曰。今日之勢。不容不戰。願上觀臣等破敵。勿憂也。遂乘萱未陣。以輕騎數千突擊。斬獲三千餘級。百濟軍乃大敗。萱狼狽脫走。於是。熊津以北三十餘城。聞風皆降。

高麗參知政事王儒卒。

卽朴儒也。謚章順。

高麗遣大相廉相。城通海鎭。以元甫才萱。爲鎭頭。

乙未九年甄萱四十四年。高麗太祖十八年。春三月。甄神劒。幽其父萱於金山寺。殺其弟金剛而自立。

初。萱多妾媵。有子十餘人。第四子金剛。身長多智。萱特愛之。欲傳其位。長子神劒。次子良劒龍劒等。知之憂憫。時良劒爲康州都督。龍劒爲武州都督。出鎭。神劒在側。伊粲能奐。使人往與龍劒良劒陰謀。與波珍粲新德英順等。勸神劒作亂。至是。萱寢未起。聞宮庭喧呼。問此何聲。左右曰。王老。諸將以長子神劒。攝位陳賀。俄移萱於金山佛寺。在今金溝縣。以壯士巴達等三十人守之。時童謠曰。可憐完山兒。失父涕漣洏。神劒自稱王。赦其境內。兪氏曰。甄萱起自嘯聚。能廣土拓境。奄有百濟之舊地。虎噬三韓。餘四十年。其財力之富。甲兵之強。足以䧺羅麗而先鳴矣。然其殘虐狼貪。斬芟生靈。已足以覆國絶世。加以父子之間愛憎不均。繼嗣未定。卒喪身於賊子。所謂盜賊群居。無終日之計者。非萱之謂歟。

夏四月。高麗遣庾黔弼。經畧羅州。

麗王謂諸將曰。羅州四十餘郡。爲我藩蔽。久服風化。近爲百濟劫掠。六年之間。海路不通。誰爲我撫之。洪儒朴述煕等曰。臣雖無勇。願效尺寸。麗王曰。凡爲將帥。貴得人心。大匡公萱帝弓等曰。黔弼可。麗王以其久勞難之。黔弼曰。臣雖齒衰。然國家大事。敢不竭力。麗王喜。遂拜都統大將軍。送至禮成江。賜御船遣之。黔弼至羅州。經略而還。麗王又幸禮成江。迎勞。

六月。甄萱奔高麗。

萱在金山三月。飮醉守者。與季男能乂女哀福嬖妾姑比及其臣吳琰忠質等。奔羅州。遣人請見於高麗。麗王遣庾黔弼等。領軍船四十艘。由海路迎之。及至。待以厚禮。以萱十年之長。稱爲尙父。授館南宮。位百僚上。賜楊州爲食邑。賜金帛與奴婢各四十口。廐馬十匹。

秋九月。高麗君幸西京。歷廵黃海州而還。○冬十月。王遣侍郞金封休。請降于高麗。王子遯入皆骨山。

王以四方土地。盡爲他有。國勢孤弱。不能自安。乃與群下謀降。高麗群議不一。王子曰。國之存亡。必有天命。當與忠臣義士。收合民心。以死自守。力盡而後已。豈宜以一千年社稷。一朝輕以與人。王曰。孤危若此。勢不能全。旣不能強。又不能弱。使無辜之民。肝腦塗地。吾不忍也。乃使封休。賫書請降于高麗。王子哭泣辭王。徑歸皆骨山。今金剛山。在淮陽。倚巖爲屋。麻衣草食。以終其身。其弟亦爲僧。名梵空。後住法水海印寺云。吳氏曰。王子義烈。可與北地王諶。爭光日月。而名不傳。東方文獻。埋沒可惜。按。自古人君。國亡身降者非一。而皆其勢屈力盡。求死不得而然。非樂爲也。昔周赧之亡也。綱目特書曰。王入秦盡獻其邑。然赧猶畏秦之逼。情猶可恕。至於金傅之於高麗。未甞有屈辱之擧攻迫之勢。而徒以孤弱。不能自存。擧社稷而與人。請降不已。是亦周赧之所不爲也。噫。新羅盛時。節義之士無代無之。而及其亡也。未聞一人。是無他故。其君如是。故其所登庸。皆貪鄙諂佞之徒。惟知賣國之爲能。安知殉國之爲義哉。此無足怪。然而若無王子。則一千年君子國。終爲人所笑。其有光簡策。豈與一時南面之榮。比哉。

十一月。王傅至高麗。獻土稱臣。高麗以傅爲政丞。國除爲慶州。新羅亡。

麗王受書。遣侍郞王鐵等。迎之。王卛百僚。發王都。士庶皆從之。香車寶馬。連亘三十餘里。道路塡咽。觀者如堵。麗王遣人。中路問慰。癸卯。王至開京。麗王備儀出郊迎勞。舘于柳花宮。妻以長女樂浪公主。己未。王上書麗王曰。本國久經喪亂。曆數已窮。無復望保基業。請以臣禮見。麗王不從。十二月辛酉。高麗群臣奏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一國二君。民何以堪。願聽羅王之請。壬申。麗王御天德殿。會百僚曰。朕與新羅。歃血同盟。庶幾兩國同好。各保社稷。今羅王固請稱臣。卿等亦以爲可。朕心雖愧。衆意難違。乃受庭見之禮。群臣稱賀。歡聲振地。於是。麗王拜王爲政丞。封觀光順化衛國功臣上柱國樂浪王。食邑八千戶。位太子上。歲給祿千石。創神鸞宮。賜之。其從者幷收錄。優賜田祿。國除爲慶州。爲食邑。審知副戶長以下官職等事。於是。諸功臣效之。各爲其州事審官。州縣之有事審官。始此。新羅亡。新羅旣納土國除。阿干神會罷外署還。見都城離潰。悲歎作歌以哀之。新羅分爲三代。自始祖至眞德二十八王。謂之上代。自武烈至惠恭八王。謂之中代。自宣德至永王按。永王疑敬順王。二十王。謂之下代。朴昔金三姓相傳。朴氏十王。昔氏八王。金氏三十七王。合五十五王。共九百九十二年。自文武王九年承正統以後。二十七王二百四十六年。金氏曰。新羅朴氏昔氏。皆自卵生。金氏從天入金樻而降。或云乘金車。此尤詭恠。不可信。但原厥初在上者。其爲己也儉。其爲人也寬。其設官也畧。其行事也簡。以至誠事中國。常遣子弟宿衛入學。革鴻荒之俗。爲禮義之邦。又憑王師平濟麗。可謂盛矣。而奉浮屠之法。至使閭里比其㙮廟。齊民逃於緇褐。兵農浸小。而國家日衰。加之女據尊位。恣行淫穢。嬖倖用事。群盜幷起。景哀荒淫。幾何不亂亡哉。敬順之歸命太祖。功德過於錢氏之入宋。其子孫繁衍。豈非陰德之報歟。崔氏曰。吳越之於宋。君臣之分定矣。新羅之於高麗。與此不同。盖泰封。新羅之叛賊。麗祖。泰封之臣也。新羅一朝。棄宗社獻土地。北面而朝。可乎。異於晉愍吳皓者。幾希。

高麗遣使禮賓卿邢順。如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