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集 (李殷相)/卷五

卷四 東里集
卷之五
作者:李殷相
1702年
卷六

甲辰八月初九日。受由於巡營。發鶴城。將沐浴於高城地。仍往觀金剛山。臨發。走筆和文谷大學士寄示柳梢靑小令。

编辑

細草垂楊。危橋西畔水碧天長。淺淺殘杯。依依低唱舟下龍堂。孤村遠望斜陽。客散處輕風晩涼。舡上紅粧。沙頭征馬。離恨難忘。

午行四十五里。小憩松魚淵。水石淸奇。笳笛各弄三四聲。飮一杯而發。夕行三十里。抵歙谷侍中㙜。湖水繞其前。大海環三面。七島羅列於左右。景致淸絶。與鏡浦㙜相上下云。因日暮未暇登覽。覺有回首之戀。

编辑

官宂相仍病輒隨。仙區勝賞十年遲。秋來始辦尋眞計。馬上先題志喜詩。出峽已知塵慮息。臨溪偏覺笛聲宜。侍中臺接蓬萊境。指點煙霞處處疑。

暮抵歙谷縣。主倅李使君有源爲設酒肴。因余病憊。飮數杯而罷。壁上有先祖遺篇。伏次。

编辑

溟海茫茫遠接天。侍中臺上怳登仙。官居淸絶連蓬島。吏績循良似穎川。北客慣經邊地苦。東遊喜得主人賢。追惟往事還多感。淚濕紗籠映壁篇。

十日。朝發歙谷。行十五里。登四仙亭。叢石屹立於海中。亭亭如四玉柱。六面井井。高可十餘丈。上有四仙遺跡。景物尤奇絶。雖龍眠不能形容。所見過於所聞。

编辑

仙跡依然景物奇。山靈怪我不吟詩。千重雪浪千層玉。今古形容果有誰。

姓族李主簿廷俊甫。携酒來訪。藉草而坐。各飮三盃。秋雨微洒。披蓑而行十五里。通川太守金君鼎夏出迎於中路。同入淸虛堂中火。次林石川韻。

编辑

定是先天界。能無白玉樓。雲根至今在。灰劫以前留。鬼物千年護。神工六面鎪。吾將棲此地。仍續四仙遊。

午發通川。行三十里抵門巖。有大石屹立半空中。其中有穴成門。其上有孤松一株着根於大石中。望之如蓋。海水衝石。聲聞數里。夕宿林斗村。有懷金久之。口占三小令。

编辑

雲捲海天如水。簾外寒霜滿地。苦憶遠征人。音塵迥隔千里。不寐不寐。庭畔落葉聲起。右如夢令

坐相思臥相思。水闊天長夢去遲。此情知不知。待歸期數歸期。白露爲霜節序移。寒衣到幾時。右長相思

空館夜涼孤眠。驚起梧桐雨。蟋蟀在戶。惜此秋將暮。默算歸程。雲山千里數離懷苦。誰與共吐。爐香添一炷。右點絳唇

十一日。發林斗行四十里。午抵南涯。馬上望見蓬萊外面。口占淸平樂志喜。

编辑

宿雲初卷。露出芙蓉面。一笑相看不知倦。半空玉雪千片。平生夢想名區。宿願今幸不孤。吾將踏遍眞界。莫問神仙有無。

又口占一絶

编辑

雲散碧空闊。蓬山影入湖。飄然生逸興。直欲上毗盧。

小憩瓮巖。山益秀水益淸。已是仙境。因雨不得久留。口占憶秦娥。

编辑

山光碧。行人獨坐溪邊石。溪邊石。佳辰勝景。幾經送客。層崖瀑布飛千尺。歸帆影帶斜陽色。斜陽色。孤煙起處。數村籬落。

又行十五里抵溫井。高城太守表兄李使君次山氏出待于浴所。相離四年。會合於天涯。喜可知也。仍浴溫井。表兄聞本道方伯將到境先還。仍宿浴所。十二日食後發溫井。行十五里抵鉢淵。瀑布飛流巖石間數里。聲震林壑。使僧徒坐馳水激處衝突而下。亦一奇觀。口占菩薩蠻。

编辑

濃雲捲盡天如拭。蓬萊露出千層玉。秋日照禪房。山風拂面涼。殷雷喧萬壑。瀑布飛千尺。遠客却忘疲。耽看席屢移。

又行二十里。夕抵海山亭。亭在城內最高處。前有大海。七島森列。南江在其左。雲山環三面。漁村隱映於樹木間。望之如畫圖。形勝不能盡述。口占西江月。

编辑

山店依依返照。漁村點點孤煙。數聲長笛暮江邊。雲際歸帆隱見。怳接瓊樓十二。疑通弱水三千。丹書眞跡尙流傳。不怕仙源難辨。

夜宿海山亭。表兄爲設小酌。夜深而罷。壁上有先人遺墨。不勝羹墻之感。伏次。

编辑

境似桃源洞。沙分白鷺洲。海濤環作帶。亭勢望如浮。爲赴尋眞約。先成泛月遊。遺篇攀詠處。啼燭淚同流。

十三日。行三里許。舟下三日浦。訪四仙遺迹。丹書數行宛然。南石行述郞徒六字。分明可記。四仙亭在湖中。蒼松森列。朱欄縹緲。望之若蜃樓。殆非人世之境。沿江往看獅子峯。石形如臥獸。以是名之。口占臨江仙。

编辑

獅子峯頭停桂棹。滿山紅錦離披。晴波千頃堆琉璃。汀洲人語靜。吹笛夕陽時。小亭影落明湖裏。朱欄畫棟參差。四仙一去來何遲。分留物色在。收拾入新詩。

午登四仙亭。又效翠桃源小令。示李姪洺。

编辑

纖雲捲盡海天長。漁村近夕陽。四仙古迹已茫茫。丹書餘數行。長短亭。淺深觴。蘆洲生晩涼。臨分回首惜風光。峴山如故鄕。

又占一律。贈表兄。

编辑

藜筇催上夕陽舡。喜與名區有宿緣。泛月乍淹三日浦。看楓何待九秋天。四仙古迹誰知者。千載丹書尙宛然。無限風光探不厭。孤帆又下永湖邊。

壁上有觀海韻。走筆次之。

编辑

來從鐵峽北。踏遍海山東。豐岳淹三日。孤帆趁晩風。蘆花岸外白。楓葉檻前紅。物色千年古。分留待此翁。

夕還豐岳。口占一律。贈表兄。

编辑

弟兄天末得團圝。勝景良辰此會難。三日浦邊三日飮。七星峯上七星看。雲巒過雨撑空碧。峽樹經霜纈眼丹。明發又尋楓嶽去。百川橋畔路漫漫。

夜宿海山亭。早起看日出。紅光初烘。海波皆沸。火輪涌出一匹許。大如車轂。須臾飛上層空。是日天無點雲。開窓俯視。可辨毫髮。次壁上東淮韻。

编辑

火輪初烘水宮搖。一涌滄溟上九霄。萬里扶桑看咫尺。却疑暘谷路非遙。

十四日。食後發高城。臨發。次吳天坡韻。

编辑

小亭臨水勢淸高。仙島煙霞望不遙。今古分留惟物色。江山經閱幾英豪。窓前俯瞰扶桑日。枕上疑聞子晉簫。却喜尋眞秋作伴。草鞋藜杖敢辭勞。

行三十里。午憩文殊坡。仍向白川橋。口占畫堂春小令。

编辑

百川橋畔路縈回。煙霞深鎖蓬萊。望中飛瀑半空來。十里晴雷。彷彿身登閬苑。依俙夢入天台。夕陽紅葉照殘杯。逸興先催。

小憩上臺。此處最高。平臨衆山。俯看滄海。因雲暗不能遠望。次秦少游錦堂春。

编辑

滿壑蒸霞瑞霧。沿溪楓葉蘆花。百川橋畔頻回首。千點暮歸鴉。風外淸歌斷續。雲間細路橫斜。奇遊幸遂平生願。忘却在天涯。

行三十里。夕抵楡岾。山映樓在其前。石橋如虹。溪水循階以下。小憩蒲團。入觀法堂。堂甚壯麗。俗傳曾有五十羅漢來坐楡樹下。故佛榻刻作楡樹之狀。安小金佛五十相於枝葉間。製作極奇妙。非今世工匠所能爲。聞舍季弼卿及表兄李正郞秀而挺岳,表弟李先達夏卿,夏鎭已在正陽寺。次壁上白軒李相公韻。却寄。

编辑

我在高城三日留。君携藜杖長安遊。淸霜楓葉正陽寺。明月笛聲山映樓。兩地離懷同此夜。一年佳節屬中秋。仙區內外平分興。擬會香爐峯上頭。

又占謁金門小令。却寄。

编辑

楡岾寺。門外石橋流水。山映樓中笛聲起。斜陽人徙倚。形勝均分兩地。煙霞若隔千里。雲外衆香何處是。望君君不至。

夜宿禪堂。月色如晝。簫笛並奏。使僧徒撞鍾而舞。足慰岑寂之懷。夜半聞剝啄聲急。本道方伯馳至。約於十七日間。相會於摩訶云。十五日。發楡岾。小憩浮屠岐。有淸虛,應祥,雙彥,法堅,秀一五浮屠相對而立。過萬景臺。臺畔石路崎嶇。時或步行。口占鶴沖天。

编辑

朝煙浮。宿霧收。日照山映樓。獨携藜杖步溪頭。石逕轉深幽。雲外千峯競露。天中萬瀑爭流。桂樹楓林滿眼秋。神仙眞可求。

登水嶺。望見毗盧峯屹立天半。石色如玉。凝巖尊貴。衆峯環拱於腰下。逸興飄然不可禁。口占好事近。馳送沙彌。寄舍季。

编辑

風定笛聲高。隔林依依僧語。翩翩一札先至。客在雲深處。名區會合屬佳辰。四仙卽吾侶。天畔毗盧入望。飄然欲輕擧。

行十餘里。小憩彌勒壇。刻石成佛像。高可數十尺。形狀奇巧。前有石塔。巖下白石鋪地。水流其上。聽之泠然。口占浪陶沙。

编辑

微雨夜來過。水如纖羅。毗盧峯上白雲多。我欲飄然身跨鶴。直到嵯峨。洞壑起蒸霞。石逕橫斜。離披紅錦散天花。鳧舃翩翩先導處。咫尺仙家。

又行五里。入摩訶衍寺朝飯。千峯玉削。露出眞面目。丹楓爛映於巖石間。作爲錦障。奇形異狀。非筆舌所能摸寫。

编辑

紅錦玲瓏日上初。玉峯森列萬千餘。山人莫笑無佳句。絶勝風光畫不如。

步上七寶臺。臺上七處。怪石森布於前。以是名之。望見穴望峯。直接雲霄。上有石穴。自古無人能到其處。後有衆香城。峯巒峭峻。如揖如走。如舞如飛。酷如佛像者有之。巧如獸形者有之。千態萬狀。右有大小香爐峯。此地爲山中第一勝境。與正陽相上下。階前有莎草百餘根。是光廟手植。經數百載。不曾傷損云。守僧煕雲爲余言之甚詳。煕雲獨居寺中已二年。頗能言。勇力絶倫。隻手曾擲大熊云。

编辑

暮過百川洞。朝向衆香城。自是有仙骨。居然忘世情。千峯看玉立。萬瀑聽雷鳴。穴望撑空碧。亭亭秋氣爭。

食後發摩訶衍。行五里許。過香爐峯。歷萬瀑洞。瀑布聲聞數里。境益淸奇。始知形勝無窮而眼力有限也。

编辑

步步回頭望未窮。橫吹鐵笛夕陽風。雲霞處處峯皆玉。錦繡林林葉是楓。慳祕幾曾煩造物。雕鎪元不費神工。平生宿債今酬盡。始信天公餉我豐。

小憩火龍潭。望見衆香城,獅子峯。百丈怪石。形如獅子。影落火龍潭裏。

编辑

萬瀑石邊流。衆香雲外峙。岧嶢獅子峯。影落龍潭裏。

過眞珠潭。小憩巖石。望見普德窟。有銅柱數十尺立於危岩上。上有層樓。與弼卿有約。不可久淹。悤悤作行。擬於歸路遍踏而去。口占桃源憶故人。

编辑

洞深萬瀑雷聲吼。百尺珠潭在後。普德窟高幾許。千年銅柱舊。岧嶢孤寺接牛斗。隱映綠窓朱戶。龍藏鶴去何有。斜陽一杯酒。

過靑龍潭。坐萬瀑洞巖石上小憩。石有楊蓬萊蓬萊楓嶽元化洞天八大字。字如龍蛇飛動。雄健神奇不可測。右有鶴巢臺。鶴去已久。空巢尙在。山川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小憩表訓寺。寺在正陽寺下。午後發表訓。又行五里向正陽。笳笛前引。將入洞口。石路甚危。殆不可行。攀藤而行。李正郞及舍季表弟待余於天逸臺。携手同登。骨肉團會於天下名山。又値中秋佳節。眞所謂天借其便。相與坐臺上。望見眼前諸峯之勝。寺有老僧名義諶。是彥機傳鉢眞派。頗能文。狀貌魁梧。歷指峯巒洞壑曰。眼前羅立之物。皆呈面於是刹。是刹卽蓬萊第一名刹。不出一二步。而萬二千形勝。歷歷於阿睹中。當面一山。嵯峨際天。或如劍或如戟。不能名狀者。此所謂望高㙜。鐵鎖高垂數十丈。左有一大峯。曰穴望峯。尖利優於望高。中通一大穴。可望天外。穴望之左。衆香城在焉。望之皓然。千千佛形。次第羅列。衆香之下。卽萬瀑洞。萬瀑之左。有大香爐。大香爐之下。有小香爐。圓而尖直。東北望摩訶衍。西南望百川洞。衆香城之外。毗盧峯特立天中。高幾萬仞。但見嵬嵬隱隱而已。望高之東。有國馬白馬兩峯。尖秀如可觸。其右有釋迦十王諸峯。寺之上。有開心臺。奇峯勝境。不能盡記云。夕間入寺中。先見法堂。歷見藥師殿。殿宇六面甚整。其大只一間。中安石佛。所謂藥師之像。左有彩畫四十軀。云是吳道子所爲。眉眼如生。若有神助。眞所謂奪天造也。各像之上。紅圈而書名字甚精。不知誰人筆。而字體如金生書。黃昏。坐東樓上。看月出。玉盤轉出於望高峯外。衆峯環宥於蟾影之下。且方秋時。天氣甚淸。纖毫可數。紅葉微映於山光月色之中。畫工不足以摸其狀。文字不足以喩其妙。相與欣然飮數杯。使沙彌撞鐘和笛而舞。口占一律。

编辑

聞君昨夜宿長安。我亦催輿水石間。楓嶽萬千峯歷覽。秋天三五月同看。名區勝集皆兄弟。佳節奇遊遍海山。皓首居僧來合掌。爲言茲會古猶難。

次伯父題僧軸韻。示諸昆季。

编辑

禪房不厭靜。秋賞最宜晴。若道非仚侶。何能辦此行。白雲爲疊嶂。紅葉作重城。老宿容顏古。開門合掌迎。

又次伯父壁上韻

编辑

閑忙殊路荷洪私。不負蓬山一會期。佳節最宜同跌宕。此行何恨暫差池。正陽樓烘看楓處。穴望峯高玩月時。勝迹且須丹篆記。四仙先後果誰知。

十六日。朝發正陽。少憩龍淵潭。景致如火龍潭。行十里入長安寺。法堂高幾數十丈。丹碧照輝。雄高甲於東方。佛榻前。有香爐無盡燈。製作奇妙。俱是中國之物云。往觀靈源洞。觀所謂黃泉江地獄門。水是金色。亦是造物戲劇處。望見明鏡㙜。㙜高數十丈。四面如削玉。可望不可上。小憩卽發。歷見地藏菴。仍過白和塔。有西山碑。是先祖所撰。又有彥機碑。是伯父所撰。又有能照碑。白軒之所述云。過表訓小憩。轉向萬瀑洞。與諸兄弟相會。過火龍潭,靑龍潭,眞珠潭,龜潭。望獅子峯。坐萬瀑巖石上。飮數杯。望見普德窟在於半空中。朱闌隱映紅葉玉峯之間。眞是仙界。使笳笛兩工先上於庵中。憑欄而吹。隨風斷續。響入雲霄。僧徒皆以爲仚樂。吾輩雖已知之。而亦不能無疑。相與步行石逕。逕甚危峻。行數里許。有銅柱撑立於巖石間。上有鐵鎖維之。攀躋之時。銅柱時或動搖。俯視萬瀑洞。不翅千仞。毛骨竦然。巖上有小窟。窟中甚明朗淸灑。安小佛像數軀。是高麗王子所創云。此菴甚高孤。僧徒不能常居。空廢已久。禪房有袈裟一件。小憩而發。口占一律。示同遊昆季。

编辑

小庵高在彩雲中。危棧巉巖鳥道通。鬼物亦窮慳祕術。神工曾策斲成功。玲瓏銅柱橫千尺。縹緲朱闌跨半空。錦繡琅玕看不厭。笛聲寥亮夕陽風。

過火龍潭,靑龍潭。或行或坐。或飮或詠。惟意所適。獅子峯在正北。高可百仞。其形如臥獅。殆非石工所能刻削者。有石頗可愛。潭水亦淸奇。問其名。則諸僧曰。此巖雖好。自古無名稱云。余謂僧輩曰。龍潭珠潭。初何嘗有名。不過如我輩人命名。後人傳之至今耳。吾今名此巖曰四仙巖。淵曰四仙淵。此後以此稱之何如。諸僧曰唯唯。使夏卿書篇於石上。戲占二絶。

编辑

千載四仙去。我曹亦四仙。地因人擅勝。吾以名茲淵。水石名皆有。獨無爾可慙。四仙今坐處。因以名之巖。

夕抵摩訶衍。又次伯父私字韻。

编辑

化翁多戲亦無私。却借蓬山勝日期。彷彿鸞驂聞閬苑。依俙仙樂奏瑤池。一年最是月明夜。萬壑正當楓赤時。千載奇遊供我輩。莫敎塵世俗人知。

十七日。朝發摩訶淵。小憩彌勒壇。過妙吉祥,毗盧庵故基。仍向毗盧峯。口占一絡索。

编辑

處處瓊花瑤草。仙山不老。洞壑深深水聲幽。試問煙霞多少。玉立千巒縹緲。斜通鳥道。步上毗盧吹玉笛。俯看十洲三島。

朝食後。步行石逕二十餘里。香柏盤結於石上。攀躋而上。香氣襲人。午上毗盧最上峯。天氣淸朗。景象萬千。衆香,穴望。皆在脚下。東有日出,月出,彌勒峯,萬景㙜,九井峯。西望斷髮嶺,正陽寺,香爐峯。西北望鶴山,黃龍山,通川楸池嶺,草嶺。西南望金化五納山。北望叢石國島。高城,通川,歙谷羅列於山下如咫尺。僧曉元指天外最高峯曰。此是三角山,海州首陽山云。而纖雲隱見。眼力有窮。不能詳辨。口占一絶。

编辑

吹笛毗盧最上頭。八荒雲物一望秋。扶桑鬱島平如掌。怳若身登白玉樓。

簫篴各奏三四調。僧輩曰。此處最靈。不可奏樂。余戲謂之曰。仙人亦好吹簫。此是步虛詞。正宜於此處。有何傷乎。吾輩亦將步虛而行。相與一噱而罷。步下石逕。小憩毗盧庵。宿摩訶衍。口占憶江南小令。

编辑

蓬萊憶。最憶正陽樓。萬瀑水聲喧枕上。衆香山翠滴闌頭。楓桂夢中秋。

十八日。朝發摩訶衍。行數里。少憩萬灰庵。庵在摩訶之後。景致蕭灑。所見與摩訶略同。口占望江東。

编辑

煙霞深處暮山紫。望不見正陽寺。千林楓葉爲誰醉。最難忘東樓倚。毗盧峯上篴聲起。眼底看千萬里。依俙西北五雲裏。問長安何處是。

又占巫山一段雲。示諸昆季。

编辑

翫月正陽寺。看楓眞歇臺。衆香仙境若天台。步步首頻回。煙霞香爐月。風喧萬瀑雷。毗盧峯上彩雲開。笙鶴半空來。

午踰水嶺。次夏卿韻。

编辑

人行淺淺灘。雲起深深洞。爲結再遊期。留僧語鄭重。

又占踏莎行。示同行。

编辑

處處蒸霞。林林紅葉。無數雲巒皆玉立。銀瀑珠潭步步留。衆香翠滴征衣濕。勝境登臨。佳辰會合。萬二千峯一筇踏。慇懃寄語仙山道。鳧舃春來將再入。

午憩隱仙㙜。㙜高不知其幾千尺。東望大海。西對日月出峯,九井峯,彌勒峯。萬景㙜在其南。北有瀑布自半空飛落十二層。銀虹閃鑠。殷雷喧騰。聲聞五六里。外山之勝。此爲第一。口占一律。

编辑

夕陽吹篴隱仙臺。海內風煙脚底開。十二瀑聲喧絶壑。萬千峯翠落深杯。雲根過雨琅玕濕。岸葉經霜錦繡堆。物色分留如有待。丹書須記四仙來。

發隱仙㙜。憩白月庵。憶正陽寺。次芳草渡小令。

编辑

楓林紅。桂子秋。朝旭上。宿霧收。蓬萊漸隔正堪愁。一別後。令人步。步回頭。仙區遠。笛聲怨。悵望玉雪千片。雲端路。曲如鉤。落葉散。塵蹤斷。憶東樓。

上萬景㙜。㙜高千尺。鳳尾草海松林蔓生如藤。手披足躋。僅達㙜上。遙望海門。雪浪連天。七星等諸峯。皆如隱仙㙜所見。豪爽過之。峯上小石刻立。如小沙彌。香爐在其右。隱映如畫。養眞庵在其上。大石下結庵一間。楡岾寺在其脚底。露出山映樓甚麗。口占一律。示諸兄弟。

编辑

萬景臺高接斗牛。飄然飛上散牢愁。一泓海外看三島。九點煙邊認十洲。幾箇英雄傳姓字。千秋物色許分留。仙簫響斷雲天闊。日暮歸來山映樓。

夕發萬景㙜。歷觀龍淵諸處。暮入楡岾寺。次樂全韻。贈懶白上人。

编辑

飛瀑晴喧萬壑雷。夜涼禪榻夢初廻。塵心淨盡燒香處。唯有詩情獨未灰。

十九日。朝發楡岾。往觀佛頂㙜。㙜之形勝。與萬景㙜略同。棧道懸於絶壑。下臨無底窟。十二瀑布隱映於紅葉間。東見大海。松林窟在其下圓通在其北。少憩于㙜上。已而雲霧起於遠山。彌漫一洞。不能久留。口占一律。用萬景㙜韻。

编辑

何煩跨鶴與騎牛。步上崔嵬一滌愁。曾道佛臺眞淨界。若非玄圃卽滄洲。山迎羽客如相識。水厭塵寰不暫留。四海八荒還咫尺。怳疑身在玉京樓。

方伯先到楡岾。送詩促之。筍輿上。走筆次之。

编辑

身在雲霞錦繡中。一筇探盡萬千峯。居僧莫笑淹留久。會向仚區訪赤松。

爲赴山中約。仍尋嶺上雲。辛勤老按察。一笑待沙門。

夕還楡岾。與方伯相會。飮十餘杯。口占一律求和。

编辑

簪盍仙區亦一奇。相逢況是隔年期。茲行次第遙相望。佳約丁寧只自知。按察醒狂猶舊態。使君吟賞幸同時。明朝却向東西去。何處浮生無別離。

夜深後宿禪房。淮陽使君表兄馳來同宿。五兄弟團會於名區巨刹。實是今古罕有之事。二十日。與方伯作別。發楡岾。贈懶白上人。

编辑

遍踏蓬萊境。仍尋董鍊師。能無三宿戀。爲結再遊期。步步回頭數。依依出洞遲。仙區從此隔。還似故鄕離。

午憩百川洞。口占一律。示同行。

编辑

領略名區勝。歸來世念消。將尋三日浦。再渡百川橋。仚界心猶記。秋山氣益驕。夕陽回首望。雲徑漸迢迢。

夕抵海山亭。六兄弟同宿於一堂。眞是盛事。早起看日出。食後往觀湖山㙜。㙜在二里許。景亦淸奇蘊籍。口占江南春。

编辑

山漠漠。水悠悠。石島琅玕色。霜林錦繡秋。一聲長笛溪邊路。夕陽人倚木蘭舟。

過永郞湖。小憩懸鍾石。石形奇巧。千態萬狀。上有蓋石。可以避雨。地誌所謂如蟲食果者。眞是善形容也。口占一絶。

编辑

永郞湖鑑湖。摠是人間無。別有懸鍾石。眞堪入畫圖。

有鯨魚出沒於雪浪中。助一壯觀。景過淸。不可久留。仍向鑑湖。有小軒在竹林間。壁上有蓬萊八大字。前對湖水。後有鉢峯。口占一絶示同遊。用前韻。

编辑

鑑湖卽鏡湖。賀老未應無。物色留千古。依俙水墨圖。

午過丹穴。小憩石上。奇形怪狀。與懸鍾石一般。而淸絶過之。俗傳四仙鍊丹處。口占一絶。用前韻。

编辑

丹穴今猶在。神仙詎必無。會須傳祕訣。靈藥亦能圖。

戲贈李正郞表兄。用前韻。

编辑

江村豈有湖。海邑山宜無。兼得此三者。高城眞可圖。

夕還海山亭。六兄弟同宿。或酌或詠。至鷄鳴而罷。二十二日。早起又觀日出。口占一律。留別表兄。

编辑

浮生聚散本難期。骨肉團圓喜可知。一日如三秋久憶。四仙加二會今奇。名區跌宕仍佳節。客館歡娛又此時。等是他鄕留亦好。尊前何用惜分離。

發高城。口占鷓鴣天小詞。

编辑

靑山如黛水如羅。柳岸漁歌向晩多。煙渚櫓聲驚雁陣。檻前秋色在蘆花。蓬萊島。隔雲霞。咫尺仙源路不遐。峴首依依回望處。夕陽千點亂歸鴉。

舟下四仙亭。仍觀丹書。口占一律。示同行。

编辑

遍踏關東境。蓬萊却在西。江山皆熟路。物色可新題。仙侶應相待。靈源喜不迷。吾將傳祕訣。此地卽安棲。

行二十餘里。小憩鉢淵。觀僧徒馳瀑。因日暮不得久留。卽發又行二十里。夕抵養珍驛。逢小雨。二十三日。朝發養珍驛。行二十里。小憩金谷巖。巖形如懸鍾石。海濤出納於其傍。石巖聲振洞壑。口占短律求和。

编辑

鍾巖獨擅勝。金谷始聞名。奇巧難爲弟。淸高此是兄。千年煩鬼護。萬狀任天成。地固因人重。今經老我評。

行三十里。午抵雲巖。又行三十五里。夕抵通川。主倅設小酌。夜宿東上軒。次孫七休首尾吟。

编辑

長卿非是愛吟詩。興在名區踏遍時。藜杖曾穿紅錦裏。蘭舟又下白雲涯。身逢盛餞寧辭醉。政尙眞淸却畏知。橫笛短簫增意氣。長卿非是愛吟詩。

二十四日。午行十五里。登叢石亭。是日適無風。沿海岸望見金蘭窟。仍上四仙峯。景致如前所見。而時値高秋。山光海色。一倍淸爽。與主倅及諸兄弟各飮五杯酒。請姓亦來參。勸之以黃鷄白酒。臨發。又次首尾吟。

编辑

靑田非是愛吟詩。詩就仙亭吹笛時。勝境依然行畫裏。此身忘却在天涯。故園歸思君休促。宿世眞緣我自知。海色山光供醉興。靑田非是愛吟詩。

夕行十五里。抵歙谷。直上侍中㙜。紅葉爛熳於蒼松白石之間。七島隱映於斜陽之外。景象殊絶。與主倅坐於松林間小飮。至日昏而不知返。戲占一絶。

编辑

湖海平分內外。煙霞深鎖中央。鐵笛聲邊落葉。沙鷗起處斜陽。

還本縣。宿東上軒。因余憊甚不能飮。飮數杯而罷。二十五日。發歙谷。泛舟於侍中㙜下。口占一律。贈別淮陽使君表兄。

编辑

秋色窮探內外山。聯翩鳧舃海雲間。君將復向淮陽臥。我亦仍尋鶴浦還。叢石亭宜微雨後。侍中臺迥夕陽灣。浮生抵處傷離別。却羨沙鷗自在閑。

臨發。走筆用前韻贈別。

编辑

淮陽太守臥遊山。逸興常牽水石間。乘雁政宜秋共集。雙鳧却向海同還。臺前路出回回岸。堤外舟橫淺淺灣。東去北歸俱是客。浮生那得暫時閑。

夕與弼卿,夏卿偕還鶴浦。淮陽兄弟向通川。岐路分携。懷抱自覺作惡。上沙峯口占。

编辑

醉上沙峯暮色催。笛聲吹捲海雲開。街頭拍手村童集。笑道山公今又來。

仍宿押戎漁村。北評事李君端夏留詩而去。走筆次韻。

编辑

仙槎迢遞杳難逢。勝地琴尊不許同。歸臥鶴城人已遠。滿天霜月小堂空。

淸秋楓嶽爾來遊。三日仙亭我獨留。悵望竟孤聯榻飮。客愁官路兩悠悠。

年吾長矣視爲昆。詩爾飄然羨不群。同是紫淸香案吏。夢隨邊月拜明君。

二十六日。早起看日出。紅光閃鑠。玉盤涌出。海波爲金色。火輪超上一尺許。下有紅雲一朵。如鏡㙜流轉海中。良久而滅。是日西風吹散海雲。萬里一色。無纖毫蔽礙。眞是奇觀。因風高不得入國島。發押戎。有懷金久之。次寄示柳梢靑小令。

编辑

寂寞汀洲。沙邊落雁別恨閑愁。宿雨新晴。寒雲暮捲。風送孤舟。名區處處回頭。最不忘正陽東樓。萬壑輕雷。千岩紅錦。詩句相酬。

發鶴浦。午憩丫魚所。口占。

编辑

秋容已暮。紅蓼花殘。墜白露楓葉玲瓏。萬壑千峯活畫中。水淸沙白。汀洲鷗鷺雙雙浴。山菊經霜。可憐佳節近重陽。

夕還鶴城。口占蝶戀花。有懷文谷大學士。

编辑

紅蓼花殘秋已老。白露凄凄。蕭颯長堤草。寂寂汀洲征雁叫。依依別恨知多少。日暮孤舟橫野渡。千里雲山。迥隔咸關道。塞外霜威偏覺早。遠客寒衣幾時到。

次秀而表兄寄示韻

编辑

尙記孤舟解纜行。夕陽南北各歸程。笙簫響雜驪歌咽。蘆荻寒催雁陣驚。不盡九秋登覽興。其如兩地別離情。官齋永夜相思苦。鐵嶺橫天共月明。

重陽日。與弼卿同宿釋王寺。口占。

编辑

強扶藜杖上禪堂。愁見黃花滿砌香。爲是分飛當此日。更無餘興作重陽。風驅落葉隨征袂。峯似尖鋩斷別腸。老去孤懷偏易感。羨他歸雁儼成行。

淮陽館。贈舍季。

编辑

淸秋塞外送將歸。脈脈相看淚濕衣。憀慄病懷難自制。佳人休唱惜分飛。

十里長亭日欲暮。認得送將歸處。岸上千絲柳。如何不繫征衫住。逢時知有此離苦。可耐從今捨去。不忍便分手。相隨却到橋邊路。右惜分飛

贈舍季。仍贈秀而兄夏卿弟。

编辑

孤露餘生易自悲。可堪臨老各天涯。隨來乍慰相思苦。逢處先愁此別期。岐路不無追送地。客懷那忍獨還時。勞歌一曲殘杯盡。日暮蘆洲雁影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