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十八卷目錄
海神部彙考一
漢〈宣帝神爵一則〉
唐〈總一則 元宗天寶一則〉
宋〈太祖開寶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一則 仁宗康定一則 皇祐一則 徽宗大觀一則
宣和一則 高宗紹興一則 孝宗乾道一則 淳熙一則 光宗紹熙一則 寧宗慶元
一則 開禧一則 理宗嘉熙一則 淳祐一則 景定一則〉
金〈世宗大定一則〉
元〈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三則 成宗大德一則 仁宗皇慶一則 英宗至治二則 泰
定帝泰定三則 致和一則 文宗天曆一則 順帝至正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成祖永樂二則 世宗嘉靖一則 愍帝崇禎一則〉
皇清〈康熙二則〉
海神部彙考二
山海經〈禺彊圖 海外北經 禺圖 大荒東經 不廷胡佘圖 大荒南經 弇
茲圖 大荒西經〉
太公金匱〈海神〉
海神部藝文〈詩〉
禺彊 晉郭璞
貝宮夫人 唐李賀
送宋誠夫太監祠海上諸神 元馬祖常
達奚司空立南海王廟門外 明湯顯祖
海神部選句
海神部紀事
海神部雜錄
海神部外編
山川諸神部彙考一
陶唐氏〈帝堯一則〉
夏后氏〈大禹一則〉
周〈總一則〉
秦〈始皇二則〉
漢〈高祖一則 文帝一則 武帝元封一則〉
後漢〈章帝元和一則〉
晉〈明帝太寧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乾化一則 太宗永興二則 泰常二則 高祖太和一則 肅
宗正光一則〉
隋〈總一則 高祖開皇一則〉
唐〈高祖武德一則 中宗嗣聖一則 元宗開元三則 天寶二則 肅宗上元一則 代
宗大曆一則 德宗貞元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開成一則 昭宗天祐一則〉
後唐〈愍帝應順一則〉
遼〈太祖一則〉
宋〈太祖建隆一則 真宗景德二則 大中祥符一則 乾興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金〈世宗大定六則 章宗明昌二則 泰和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元〈世祖至元四則 成宗大德一則 泰定帝泰定二則 致和一則 順帝至元一則〉
明〈太祖洪武五則 成祖永樂五則 世宗嘉靖三則〉
皇清〈康熙三則〉
神異典第二十八卷
海神部彙考一
编辑漢
编辑宣帝神爵元年詔以四時祠海
编辑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郊祀志》,宣帝改元神爵, 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闕焉無祠。其令 祠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祠江海雒水,祈為天下豐 年焉。」
唐
编辑唐制,歲祭四海。
按《唐書禮樂志》:「五嶽四鎮歲一祭,各以五郊迎氣日 祭之。東海於萊州,南海於廣州,西海於同州,北海於 河南。」
元宗天寶十載封海神為王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通典》,天寶十載正月,「以 東海為廣德王,以南海為廣利王,以西海為廣潤王, 以北海為廣澤王。」
宋
编辑太祖開寶四年以廣南平遣使祀海神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開寶四年二月,廣南平。六月,遣使 祀南海按《禮志》:「廣南平,遣司農少卿李繼芳祭南 海,除去劉鋹所封偽號及宮名,易以一品服。又詔嶽 瀆并東海廟,各以本縣令兼廟令,尉兼廟丞,專管祀 事。」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定以四立日祭四海神
编辑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太平興國八年,祕 書監李至言:「按五郊迎氣之日,皆祭逐方嶽鎮海瀆望遵舊禮,就迎氣日各祭於所隸之州。其後立春日 祀東海於萊州,立夏日祀南海於廣州,立秋日祀西 海、河瀆並於河中府,西海就河瀆廟望祭。立冬祀北 海、濟瀆並於孟州,北海就濟瀆廟望祭。」
仁宗康定元年加東海為淵聖廣德王南海為洪聖廣利王西海為通聖廣潤王北海為沖聖廣澤王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皇祐五年以儂智高遁益封南海為洪聖廣利昭順王
编辑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徽宗大觀四年加東海封號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東海大觀四年加 號「助順廣德王。」
宣和五年特賜南海神女廟號
编辑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莆田縣志》:天后林姓,世 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時都巡檢林愿之第六女 也。母王氏,宋太平興國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妃始生 而地變紫,有祥光異香,通悟祕法,預知休咎事。鄉民 以病告輒愈。長能乘席渡海,乘雲游島嶼間,人呼曰 「神女」,又曰「龍女。」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昇化。一云景 德三年十月初十日也。是後常衣朱衣,飛翻海上,里 人祠之,雨暘禱應。宣和癸卯,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 中流震風,八舟七溺,獨路所乘,神降於檣,安流以濟。 使還奏聞,特賜「順濟」廟號。
按《杭州府志》:順濟聖妃本莆田林都巡檢女,自幼不 室,數著靈異,死後祠於莆之聖堆江口白湖。宋宣和 五年,賜「順濟廟額。」
高宗紹興二十九年封南海神女為夫人
编辑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宋高 宗朝封崇福靈惠昭應夫人。
按《莆田縣志》:「紹興己卯,江口海寇猖獗,神駕風一掃 而去。其年疫神降於白湖,去潮尺許,掘坎湧泉,飲者 輒愈。洊封昭應崇福。」〈按紹興二十九年歲次己卯〉
孝宗乾道五年加封東海神號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乾道五年,太常少 卿林栗言,「國家駐蹕東南,東海、南海實在封域之內。 自渡江以後,惟南海王廟歲時降御書祝文,加封至 八字,王爵如東海之祠。但以萊州隔絕,未嘗致祭,殊 不知通泰明、越、溫、台、泉、福,皆東海分界也。紹興中,金 人入寇,李實以舟師大捷於膠西,神之助順為有功 矣。」且元豐間常建廟於明州定海縣,請依「《南海》特封」 八字上爵,遣官詣明州行禮。詔可。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宋孝宗朝以助勦溫台寇,封靈 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
按《莆田縣志》:「乾道己丑,都巡檢使姜特立上神默相 捕盜功,加封善利。」
淳熙 年加封南海神號
编辑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八閩通志》。天妃廟在莆 田縣新安里湄洲嶼上。其神即弘仁普濟天妃。淳熙 間歲屢災旱。隨禱隨應。加封「靈惠。」
光宗紹熙三年封南海神女為妃
编辑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宋光 宗朝以救旱封靈惠妃。
按《杭州府志》:「紹興二十六年,封靈衛夫人,紹熙三年, 改封顯惠妃。」
寧宗慶元四年加封靈惠妃曰助順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宋寧 宗朝以救潦加封助順。」
按《莆田縣志》:「慶元戊午,朝廷調舟師平大奚寇,神障 以霧,此明彼暗,寇悉掃除。」
按《杭州府志》:「順濟聖妃,慶元四年,加助順敕曰:『古以 神女列祀典者,若湘水之二妃,北阪之陳寶,西宮之 女,南少嶽之夫人,以至丁婦勝姑,亦皆廟食。夫生不 出閨門,死乃祀於百世。此其義烈有過人者矣。靈惠 妃宅於白湖,福此閩粵,雨暘不愆,靡所不應。朕惟望 舒耀魄,其名月妃;川祇靜波,其名江妃。爾之封爵,既 曰妃矣。增錫美號,被之輪奐。崇大褒顯,凡以為民。尚 體恩,以永厥祀』。」
開禧二年加南海神女封號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宋寧 宗朝以淮甸退敵,屢加顯衛,護國助順,嘉應英烈」妃 按《莆田縣志》:「開禧丙寅,寇迫淮甸,神擁旗幟,一戰解 圍。莆民艱食。朔風彌旬,南舟不至。神反風,不日輻輳。 海寇入境,神為膠舟,悉就擒。」〈按開禧二年歲次丙寅〉
理宗嘉熙三年加南海神女封號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杭州府志》,「順濟聖妃」,嘉 熙三年累封為「靈惠助順嘉應英烈。」
淳祐十二年詔海神為大祀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十二年十二月「癸亥,詔海神 為大祀,春秋遣從臣奉命往祠奉常,其條具典禮來 上
景定二年累加南海神女封號
编辑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宋理 宗朝以濟興泉饑,加封協正,又封靈惠助順嘉應慈 濟妃;尋以錢塘隄成,加封善慶;既又以顯靈焚寇,進 顯濟妃。」
按《莆田縣志》:「景定辛酉,巨寇泊祠下,禱神不允,群肆 暴慢,醉臥廊廡間,神縱火焚之,賊駭遁,風沙晝晦,各 跨淺而敗。有司以聞,累封『助順顯惠英烈協正善慶』 等號。」
金
编辑世宗大定四年定以四立日祭四海之神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四年,禮官言 「嶽鎮海瀆當以五郊迎氣日祭之。」詔依典禮,以立春 祭東海於萊州,立夏望祭南海於廣州,立秋望祭西 海於河中府,立冬望祭北海於孟州。其封爵並仍唐 宋之舊。
元
编辑世祖中統二年冬十月遣道士訾春代祀東海廣德王廟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三年定歲祀海神之制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 月,定歲祀嶽鎮海瀆之制。正月,東嶽鎮海瀆立春日 祀東海於萊州界。三月南嶽鎮海瀆立夏日遙祭南 海於萊州界。七月西嶽鎮海瀆立秋日遙祭西海於 河中府界,十月北嶽鎮海瀆立冬日遙祭北海於登 州界。祀官以所在守土官為之。」
至元十五年,加封南海神女為「天妃。」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五年,封泉州神女,號護國 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按《祭祀志》:「凡名山 大川,忠臣義士在祀典者,所在有司主之。惟南海女 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 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直沽平江周涇、泉福、興化等 處皆有廟。
至元二十八年二月,詔加《四海》封號。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成宗大德三年加海神封號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三年二月壬申,加泉州海神 曰「護國庇民明著天妃」,浙西鹽官州海神曰「靈盛弘 祐公。」
仁宗皇慶 年始歲遣使祭海神天妃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祭祀志》:「南海女神靈惠 夫人,皇慶以來,歲遣使齎香遍祭。金幡一合,銀一鋌, 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祝 文云:『維年日月,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於護國庇民 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仁宗加封廣濟。」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辛卯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编辑至治三年二月。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按以上俱《元史英宗本紀》云云。
泰定帝泰定元年以鹽官州海水溢遣使祀海神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泰定三年秋七月。遣使祀海神天妃。八月。作天妃宮 於海津鎮。鹽官州大風海溢。遣使祭海神。
泰定四年秋七月,遣使祀「海神天妃。」
按:以上俱《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致和元年遣使祀海神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紀》:「致和元年春正月甲申,遣使祀 海神天妃。三月甲申,遣戶部尚書李家奴往鹽官祀 海神,仍集議修海岸。」
文宗天曆二年加海神天妃封號遣使致祭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紀》:天曆二年冬十月己亥,加封天妃 為「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賜廟額曰『靈慈』」,遣 使致祭。十一月戊午,遣使代祀天妃。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文宗加封「靈感助順福惠徽烈」, 賜額「靈慈。」皆以漕運危險,立見顯應故也。
順帝至正十四年冬十月甲辰詔加號海神為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明
编辑太祖洪武五年加海神天妃封號
编辑按《閩書》:「洪武初,天妃有護海運舟之功,五年封孝順 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洪武七年、令祭四海之神
按《明會典》:「洪武七年,令東海,山東萊州府祭;西海,山 西蒲州祭;南海,廣東廣州府祭;北海,河南懷慶府祭。 是年,令春秋仲月上旬擇日祭。未幾,以諸神從祀南 郊,省春祭。」
成祖永樂五年建天妃宮於龍江關遣使致祭
编辑按《明會典》:「天妃宮在龍江關,永樂五年建。每歲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 按《大政紀》,「五年九月戊午,建龍江天妃廟成,命太常 寺少卿朱煇祭告。時太監鄭和使古里,敕加諸番國, 還言神多感應,故有是命。」
永樂七年,加「海神天妃」封號。
按《使琉球雜錄》:「天妃,明成祖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 弘仁普濟天妃。」
按《莆田縣志》:「永樂間,內官甘泉鄭和,有暹羅西洋之 役,各上靈蹟,命修祠宇。己丑加封弘仁普濟護國庇 民明著天妃。自是遣官致祭,歲以為常。」〈按永樂七年歲次己丑〉
世宗嘉靖四十三年命祭海神
编辑按《名山藏典謨記》:「嘉靖四十三年甲子正月,有寇犯 蘇東岸石黃土嶺,參將白文智、總兵胡鎮、遊擊黃一 元等拒卻之。賊轉攻山海關,亦不克而遁歸。值海水 暴漲,有陷沒者。上歸祐皇穹,命祭海神。」
愍帝崇禎 年封天妃為碧霞元君
编辑按《使琉球雜錄》:天妃,明莊烈帝封天仙聖母青靈普 化碧霞元君,已又加靜賢普化慈應碧霞元君。
皇清
编辑康熙十九年
编辑《大清會典》。凡
天妃,康熙十九年,議准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
「《弘仁普濟天妃》,遣官獻香帛、讀文、致祭。」 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備辦、遣禮部司官前往致祭。一應禮儀、俱照黃河神例行。
康熙二十年
按《莆田縣志》:「康熙二十年,舟師南征大捷,提督萬正色以妃靈有反風之功,聞於」
朝
詔封「昭靈顯應仁慈天后」,遣官致祭。
海神部彙考二
编辑《山海經》。
禺彊神圖
《海外北經》
编辑
《北方禺彊》,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廣注〉郭曰:「字元冥,水神也。」莊周曰:「禺彊立於北極。一曰禺京。」一本云:「北方禺彊,黑身手足,乘兩龍。」任臣案:《太公金匱》,北海神名元冥。《越絕》云:「元冥治北方,白辨佐之。」《五嶽真形圖》云:「北海神名帳餘里,又名禺彊。」
禺
《大荒東經》
编辑
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 曰「禺。」黃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 「處東海」,「是惟海神。」〈一本「作。」〉
〈注〉珥,以蛇貫耳。「禺京」,即《禺彊》也。
不廷胡佘神圖
《大荒南經》
编辑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曰不廷胡 佘,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風」,曰「乎民處南 極,以出入風。」
〈注〉《不廷》胡佘神名,「因乎乎民」,亦有二名。
弇茲神圖
《大荒西經》
编辑
西海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 《弇茲》。
《太公金匱》
编辑
《海神》
编辑
東海之神曰勾芒,南海之神曰祝融,西海之神曰蓐 收,北海之神曰元冥。
海神部藝文〈詩〉
编辑《禺彊》晉·郭璞
编辑
《禺彊》水神,面色黧黑。乘龍踐蛇,凌雲附翼。靈一元冥, 立于北極。
《貝宮夫人》唐·李賀
编辑
丁丁海女弄金環。〈一作錢〉雀釵翹揭雙翅關,六宮不語 一生閑。高懸銀牓照青山。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 老鏡中鸞。秋肌稍覺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送宋誠夫太監祠海上諸神》元·馬祖常
编辑
「上聖崇明祀,元臣屬有文。」內香開寶炷,制幣出元纁。 授節臨前殿,傳臚聽後軍。酒清黃水廟,魚祭武夷君。 颶母應回雨,天妃卻下雲。不勞風有隧,猶願楚無氛。 漕粟瑯琊見,還珠合浦聞。穹蒼天坱漭,溟渤氣氤氳。 龍戶編魚賦,鮫人識霧紋。畤祠光炯炯,宣室語欣欣。 鵬運連番舶,軺歸願冀群。觀書曾拜洛,歌賦不橫汾。 越水琉璃靜,閩花茉利熏。伏波封莫請,宵旰念華勛。
《達奚司空立南海王廟門外》明·湯顯祖
编辑
司空暹羅人,面手黑如漆。華風一來覲,登觀稍遊逸。 戲向扶胥口,樹雨《波羅密》。欲表身後奇,願此得成實。 樹畢顧歸舟,冥然忽相失。虎門亦不遠,決撇去何疾, 身家隔胡漢。孤生長此畢,猶復盼舟影。左手翳西日, 嗔匈帶中裂。嚨氣噴溢;立死不肯僵,目如望家室; 塑手一何似,光景時時出。墟人遞香火,陰風吹崒峍; 上有南海王,長此波臣秩;幽情自相附,游魂知幾馹! 至今波羅樹,依依兩蒙密;波聲林影外,簷廊瞑蕭瑟。
海神部選句
编辑楚屈平《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唐·李白詩:「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雲垂大鵬翮,波 動巨鰲沒。風潮爭洶湧,神怪何翕忽。」
李商隱詩:「吟弄東海若,笑倚扶桑春。」
宋陸師道詩:「又如天吳鬥海若,四目九首紛猙獰。」 明胡侍詩:「應有海神來候駕,南端非霧碧冥濛。」
海神部紀事
编辑《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七年,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 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 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 射之。」始皇夢與海神戰,如人狀,問占夢博士曰:「水神 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 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齎捕巨魚具,而 「自以連弩候大魚出射之。自瑯琊北至榮成山,弗見。 至之,罘見巨魚,射殺一魚,遂並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述異記》:「秦始皇帝至東海,海神捧珠獻於帝前。」 《八朝窮怪錄》:「齊明帝建武中,有書生蕭嶽自毘陵至 延陵季子廟前,泊舟望月,忽有一女子,年十六七,從 三四侍女,貌皆絕世,以橘擲嶽懷中。嶽心」異之,乃問 其姓名,云:「葛氏。」嶽因請舟中命酒,與歌宴。及曉請去, 嶽甚悵然,登舟望之,見廟前有五六女相迎笑,一時 入廟。嶽異之。及明,乃整衣冠至延陵廟中,見東壁上 畫第三座之女,細觀之而笑,果昨夜宿之女也。及左 右侍女,亦所從也。畫壁題云:「東海姑之神《魏書裴叔業傳》:叔業兄子粲,出帝初為驃騎大將軍、 膠州刺使。屬時亢旱,士民勸令禱於海神,粲憚違眾 心乃為祈請,直據胡床舉杯而言曰:「僕白君。」左右云: 「前後例皆拜謁」粲曰:「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安有 方伯而致禮海神也。」卒不肯拜。
《會要》:「開元十三年,上備法駕登泰山,祀享初畢,至嶽 西,大風,裂幕折柱。張說昌言,海神來迎。至升壇,休氣 四塞,登歌奏樂,有祥雲自南而至,絲竹之聲,飄若天 外。」
《稽神錄》:江南內臣朱廷禹言其所親泛海遇風,舟將 覆者數矣。海師云:「此海神有所求,可即取舟中所載 棄之。」水中物將盡,有一黃衣婦人,容色絕世,乘舟而 來,四青衣卒刺船,皆朱髮豕牙,貌甚可畏。婦人徑上 船,問:「有好髮髢可以見與?」其人忙怖,不復記,但云物 已盡矣。婦人云:「在船後掛壁篋中」,如言而得之。船屋 上有脯腊,婦人取以食四卒。視其手,鳥爪也,持髢而 去,舟乃達口。
魯應龍《括异志》:資聖寺在海鹽縣西,本普明院。《舊記》: 晉將軍戴威捨宅為寺,司徒王珣建為光興寺,天禧 二年,賜今名。寺有寶塔,極高峻,層層用四方燈點照, 東海行舟者,皆望此為標的焉,功為甚弘。有海濱業 戶某,與兄弟泛舟入洋口接鮮,風濤甚惡,舟楫悉壞, 俱溺於海而死,其家日夕號泣。一夕,夢其夫歸曰:「我 未出海時,先夢神告曰:『來日有風波之厄,不可往』。我 不信,遂死於此。初墜海時,彈指隨波已去數百里,神 欲收我,不可及。今在海潮鬼部中,極苦。每日潮上皆 我輩推擁而來,他佛事祭享,皆為諸鬼奪去,我不可 得,獨有資聖塔燈,光明功德浩大耳。」其妻因鬻家資 入寺設燈願。次夕,又夢夫來謝云:「今得升一等矣。」 《文獻通考》:紹興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將作監主 簿孫祖壽言:「浙東有殺人而祭海神者,欲望申嚴法 令,戒飭監司州官之吏,治之勿縱,加之鄉保連坐,誥 誡禁止。」從之。
《八閩通志》:「慶元四年,閩列郡苦雨,莆田邑禱於天妃, 即獲開霽。」
《松江府志》:「順濟廟即天妃宮,神莆田林氏女,生於宋, 有神異,沒而顯靈。廟後有丹鳳樓,觀潮者登焉。潮洶 湧北來,至廟門而伏,過則復起,人以為神。」
《蘇州府志》:「順治三年,陝西朝邑縣人馬昱,因天妃托 夢顯化,捐資重建天妃宮。」
海神部雜錄
编辑《莊子》: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涯之間, 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為天下之美為 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 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我嘗聞少 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 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 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 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 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涯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 將可與語大理矣。」
《金臺紀聞》:天妃宮,江淮間濱海多有之,其神為女子 三人,俗傳姓林氏,遂實以為靈、素三女。太虛之中,唯 天為大,地次之。故製字者謂一大為天,二小為示,故 天稱皇,地稱后。海次于地者,宜稱妃耳。其數從三者, 亦因一大二小之文,蓋所祀者海神也。元用海運,故 其祀為重。司馬溫公則謂水陰類也,其神當為女子, 此理也。或云:宋宣和中,遣使高麗,挾閩商以往,中流 遭風,賴神以免。使者路允迪上其事於朝,始有祀。
海神部外編
编辑《龍魚河圖》:「東海神姓馮,名修青,又名阿明夫人,姓朱, 名隱娥,又一名阿明,南海姓。」〈闕〉名亦。「夫人姓翳,名逸 寥,又一名祝融,西海姓勾大,名丘伯。夫人姓靈,名素 蘭,又一名巨乘,北海姓是,名禹帳里。夫人姓結,名蓮 翹,又一名禺彊。」
《中華古今注》:昔禹王集諸侯於塗山之夕,忽大風雷 震,雲中甲馬一千餘人,中有服金甲及鐵甲不被甲 者,以紅絹襪其首額。禹王問之,對曰:「此襪額蓋武士之首服,皆佩刀以為衛從」,乃是海神來朝也。
《三齊略記》:秦始皇於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 皇求為相見,神云:「我形醜,莫圖我形,當與帝相見。」乃 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 狀,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猶立,後腳 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於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 猶岌岌東趣。
《述異記》:「秦始皇作石橋於海上,欲過海觀日出處,有 神人驅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橋其色猶 赤。」
《列異傳》:「費長房能使鬼神,後東海君見葛陂君,淫其 夫人。於是長房敕繫三年,而東海大旱。長房至東海, 見人請雨,乃敕葛陂君出之,即大雨也。」
《酉陽雜俎》:「齊郡接歷山,上有鐵鎖,大如臂,繞其峰再 浹。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挽鎖斷,飛 來於此。」
突厥之先曰射摩,舍利海神,神在阿史德窟西,射摩 有神異。又海神女每日暮以白鹿迎射摩入海,至明 送出。經數十年後,部落將大獵,至夜中,海神謂射摩 曰:「明日獵時,爾上代所生之窟,當有金角白鹿出。爾 若射中,此鹿與吾來往。或射不中,即緣絕矣。」至明入 圍,果所生窟中有金角白鹿起。射摩遣其左右固其 圍。將跳出圍。遂殺之。射摩怒遂手斬呵。首領仍誓 之曰:「自殺此之後,須人祭天,即取呵!」部落子孫斬 之以祭也。至今突厥以人祭纛常取呵。部落用之 射摩。即斬呵。至暮還海,神女報射摩曰:「爾手斬人, 血氣腥穢,因緣絕矣。」
《雲笈七籤》:「南溟夫人者,居南海之中,不知品秩之等 降,蓋神仙得道者也。有元徹、柳實二人同志訪道于 衡山,結廬棲遁,歲餘相與適南,至廣州合浦縣登舟 將越海而濟,南抵交趾,維舟岸側,適村人享神,簫鼓 喧奏,舟人水工至于僕使皆往觀焉,惟二子在舟中。 俄爾颶風斷纜,漂舟入海,莫知所之,幾覆沒者二三 矣。」忽泊一孤島,風浪亦定。二子登岸,極目于島上,見 白玉天尊像,瑩然在石室之內,前有金爐香燼,而竟 無人。二子周覽悵望,見一巨獸出于波中,若有所察, 良久而沒。俄而紫雲擁于海面,瀰漫三四里,中有大 蓮花,高百餘尺,葉葉旋舒,內有帳幄,綺繡錯雜,虹橋 闊數十尺,直抵島上。有侍女捧香,于天尊像前,炷香 未已,二子哀叩之,以求救拔,願示歸路。侍女訝曰:「何 遽至此耶?」以事白之,侍女曰:「少頃南溟夫人與玉虛 尊師約,子可求而請之也。」侍女未去,有一道士乘彩 雲白鹿而至,二子哀泣以告之,道士曰:「可隨此女謁 南溟夫人也。」二子受教,隨侍女登橋,至帳前,再拜稽 首,以漂汎之由述其姓字。夫人命坐,尊師亦至,環坐 奏樂。頃之進饌,尊師曰:「二客求人間饌以享之。」饌畢, 尊師以丹篆一卷授夫人,夫人拜受訖,尊師告去,謂 二子曰:「有道氣,無憂歸路也,合有靈藥相贈。子分未 合,當自有師,吾不當為子之師也,他日相見矣。」二子 拜辭尊師乘鹿而去。頃有武夫長十餘丈,金甲執劍, 進曰:「奉使天吳,清道不謹,法當顯戮,今已行刑。」遂趨 而沒。夫人即命侍女示二子歸路曰:「從百花橋去。」贈 以玉壺曰:「前程有事,可叩此壺也。」遂辭夫人,登橋而 去。橋長且廣,欄干上皆有異花。二子花間,窺見千虯 萬龍,互相繳結而為橋矣。見向之巨獸,已身首異處, 浮於波間。二子問所送使者斬獸之由,答曰:「為不知 二客故也。」使者謂二客曰:「吾不當為使送子,蓋有深 意,欲奉托也。」衣帶間解琥珀合子與之,中有物隱隱 然,若蜘蛛形,謂二子曰:「我輩水仙也。頃與番禺少年, 情好之至。有一子三歲,合棄之,夫人令與南嶽郎君 為子矣。中間迴鴈峰使者有事于水府,吾寄與子所 弄玉環與之,而為使者隱卻,頗以為悵望。二客持此 合子,于迴鴈峰廟中投之,若得玉環,為送嶽廟,吾子 亦當有答,慎勿開啟。」二子受而懷之。又問玉虛尊師 云:「子自有師,誰也?」曰:「南嶽太極先生耳,自當遇之。」須 臾橋盡,與使者相別,已達合浦之岸。問其時代,已十 二年矣。于是將還衡山,中途餒甚,試叩玉壺,則珍味 至,二子一食,不復饑渴。及還,妻已謝世。家中曰:「郎君 溺海十餘年矣。」自此二子益有厭俗之志,無復名宦 之心。乃登衡嶽,投合子于迴鴈峰廟。瞬息間,有黑龍 長數丈,激風噴電,折木撥屋,霹靂一聲,廟宇立碎。戰 慄之際,空中有人以玉環授之,二子得環,送于嶽廟。 及歸,有黃衣少年持二金盒以酬二子,曰:「南嶽郎君, 持此還魂膏以報君也。家有斃者,雖一甲子,猶可塗 頂而活。」既受之,而失其使,二子遂以膏塗活其妻。 《華嚴經》佛所遊處,無不遍至。復與不可思議諸海神 俱,其名曰:寶勝光明神、金剛慧神、普涌浪神、雜華龍 勝神、寶華光明神、須彌莊嚴神、海音聲神,如是一切, 以佛無量功德之海而自充滿。
《華嚴綱要》有無量主海神,所謂:「出現寶光主海神、『成 金剛幢主海神、『遠離塵垢主海神、『普水宮殿主海神『吉祥寶月主海神、『妙華龍髻主海神、『普持光味主海 神、『寶燄華光主海神、『金剛妙髻主海神、『海潮雷音』』』』』』』』』」主 海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悉以如來功德大 海充滿其身。復有無量主水神,所謂:「普興雲幢主水」 神、《海潮雲音》主水神、《妙色輪髻》主水神、《善巧漩澓》主 水神、《離垢香積》主水神、《橋福光音》主水神、《知足自在》 主水神、《淨喜善音》主水神、《普現威光》主水神、《吼音遍 海》主水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常勤救護一 切眾生而為利益。
《氏族博攷》:「東海姓鬨,名內靈,又姓何,名歸君。南海姓 劉,名囂君。西海姓導,名洞清,又姓劉,名漱君。北海姓 喻,名淵元,又姓吳,名禽強君。」
山川諸神部彙考一
编辑陶唐氏
帝堯命舜攝位望于山川
编辑按《書經舜典》:「望于山川。」
〈傳〉《九州》名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皆一時望祭之。
夏后氏
编辑夏后氏奠山川秩其祀旅于蔡蒙荊岐
编辑按:《書經禹貢》「奠高山大川。」
〈注〉曾氏曰:「定其山之高岐、川之源大者,為其州之鎮,秩其祭而使其國主之也。」
梁州:「蔡《蒙旅》平。」
〈注〉「蔡蒙」,《二》,山名。「旅平」者,治功畢而旅祭也。
《雍州》,荊、岐既旅。
周
编辑周制,有山川之祀。
按《周禮地官》:舞師「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 山虞。若祭山林,則為主而修除且蹕。」
〈訂義〉鄭康成曰:「為主,主辨護之,修除,治道路場壇。」王氏曰:「蹕止人犯其祭。」
《春官》大宗伯之職,「以貍沈祭山林川澤。」
〈訂義〉鄭鍔曰:「山林有功於貍藏,川澤有功于涵容,祭山林之牲則埋之,祭川澤之牲則沈之,各象其德。
《小宗伯》之職,兆山川、丘陵、墳衍,各因其方。」
〈訂義〉鄭鍔曰:「五嶽、四瀆,神之最尊者也。此言山川,則《祭法》所謂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之山川耳,不為兆域,惟因其所在之方為其卑也。」
肆師之職,「類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亦如之。」
〈訂義〉賈氏曰:「山川眾多,不可並祭,故祭軍旅所依險阻者。」
大司樂乃奏《蕤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訂義〉易氏曰:「《大夏》之樂,起于蕤賓之午,應以函鍾之未。以禹之奠高山大川,而懷、襄昏墊之患始息。以祀山川,亦其類也。」
秦
编辑始皇二十六年令祠官定名山大川之祀
编辑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 按《封禪書》,「秦并天下,令 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 自殽以東,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恆 山、太山,會稽湘山,水曰濟,曰淮。春以脯酒為歲祠,因 泮凍,秋涸凍,冬賽禱祠。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 各異。」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薄山者, 襄山也。嶽山,岐山,吳嶽,鴻冢,瀆山。瀆山,蜀之汶山也。 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按本紀秦并天下在始皇二十六年〉
〈注〉索隱曰:《水經注》云「東南注漢,所謂漢水,故祠之漢中。」樂彥云「漢女者,漢神」是也。
湫淵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禱賽如東方名 山川,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而四大冢鴻岐吳嶽, 皆有嘗禾。陳寶節來祠。
〈注〉《服虔》曰:「陳寶神應節來也。」
其河加有嘗醪,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 車一乘,騮駒四。灞產長水,灃、澇、涇、渭皆非大川,以近 咸陽,盡得比山川,祠而無諸。加汧、洛二淵,鳴澤蒲山 嶽山之屬為小山川,亦皆歲禱賽,泮涸,祠禮不必 同。
始皇二十八年,議封禪望祭山川之祀。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云云。
漢
编辑高祖二年令祠官以時祀山川
编辑按《漢書高祖本紀》。二年夏六月。令祠官祀天地四方 上帝山川。以時祠之按《郊祀志》。「二年下詔曰。吾甚 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 其時禮祠之
文帝十五年夏四月修名山大川嘗祀而絕者有司以歲時致禮
编辑按:《漢書文帝本紀》云云。
武帝元封六年禮首山
编辑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封六年,作首山宮,詔曰:『朕禮首 山昆田,出珍物,或化為黃金』。」
〈注〉《應劭》曰:「昆田,首山之下田也。武帝祠首山,故神為出珍物,化為黃金。」
後漢
编辑章帝元和二年詔議增山川群祀
编辑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春二月詔曰:「今山川 鬼神應典禮者,尚未咸秩,其議增修群祀,以祈豐年。」
晉
编辑明帝太寧三年詔舉山川之祀
编辑按:《晉書明帝本紀》:太寧三年七月詔曰:「自中興以來, 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載在祀典,應望秩者,悉廢而未 舉,主者其依舊詳處。」
北魏
编辑太祖天興三年遣官祭告名山大川
编辑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興三年正 月乙酉詔曰:初宅雒都,將行郊祀,應嶽瀆名山大川 及諸州靈跡封崇神祠,各宜遣官吏,精虔祭告。」三月 甲戌,車駕發西都。庚辰,至河中府,分命群臣告祭山 川靈跡。
乾化元年遣使告祭孟津之望祠
编辑按《魏書太祖本紀》:「乾化元年北巡回次孟州,命散騎 常侍孫騭、右諫議大夫張衍、光祿卿李翼各齎香合 祝版,告祭於孟津之望祠。」
太宗永興三年帝禱於武周車輪二山
编辑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永興三年三月,帝 禱於武周、車輪二山。初,清河王紹有寵於太祖,性兇 悍,帝每以義責之,弗從。帝懼其變,乃於山上祈福於 天地神祇。及即位壇兆,後因以為常祀。歲一祭,牲用 牛,帝皆親之,無常日。」
永興四年,以「白登山神配祀上帝。」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永興四年,立 道武廟於白登山,歲一祭,其牲太牢,帝親祀之。無常 月。兼祀皇天上帝,以山神配。旱則禱之,多有效。」
泰常三年定山川之祀
编辑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泰常三年,立嶽瀆 廟於桑乾水之陰,春秋遣有司祭。其餘山川及海若 諸神在州郡者,合三百二十四所。每歲十月,遣禮官 詣州鎮遍祀。有水旱災厲,則牧守各隨其界內祈謁, 其祭皆用牲。王畿內諸山川皆列祀次祭,若有水旱 則禱之。」
泰常八年正月,南巡。五月,至自洛陽,諸所過山川,群 祀之。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高祖太和四年詔祀山川群神
编辑按《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四年二月癸巳,詔曰:「朕承乾 緒,君臨海內,夙興昧旦,如履薄冰。今東作方興,庶類 萌動,品物資生,膏雨不降,歲一不登,百姓饑乏,朕甚 懼焉。其敕天下,祀山川群神及能興雲雨者,修飾祠 堂,薦以牲璧。」
肅宗正光三年遣有司禱雨諸山川百神
编辑按《魏書肅宗本紀》:正光三年六月己巳,詔曰:「炎旱頻 歲,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種未下,將成災年。秋稔莫 覬,在予之責,憂懼震懷。今可依舊分遣有司,馳祈嶽 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盡其虔肅,必令感降, 玉帛牲牢,隨應薦享。」
隋
编辑隋制,「行幸所過名山大川,則有司致祭,嶽瀆以太牢, 山川以少牢。」
按:《隋書禮儀志》云云。
高祖開皇十四年六月辛丑詔名山大川未在祀典者悉祀之
编辑按:《隋書高祖本紀》云云。
唐
编辑高祖武德七年六月幸仁智宮以少牢祭宮所山川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编辑中宗嗣聖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七月改洛水為永昌洛水封其神為顯聖侯
编辑按:《唐書武后本紀》云云。
元宗開元四年遣使祭驪山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 四年二月,以關中旱,遣使祈雨于驪山,應時澍雨。以 少牢致祭,仍禁樵採。」
開元十六年,詔「諸州長官祭名山大川。」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六年 六月丁亥詔曰:「爰自首春,有𠎝時雨,朕憂勤黎獻,精
禱靈祇,遂蒙九元垂福,百神效祉,膏澤頻降,嘉年繁育。睠彼山川,能興雲雨,報功享德,祀典存焉。諸州所管名山大川,宜令當處長官設祭,務盡誠敬,以昭典 禮。」
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以地震,命尚書左丞相蕭 嵩往祭山川。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天寶七載封昭應山神為元德公
编辑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七載十二月,「改會昌山為昭應山,封山神為元德公, 仍立祠宇。」
天寶八載,詔「九州鎮山並封為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八載六 月詔曰:「九州之鎮,寔著禮經;三代之典,必崇望秩。事 既屬於報功,義有符於錫命。其九州鎮除入諸嶽外, 宜並封公,仍各置祠,守者量更增修。儲慶發祥,當申 昭報,宜令所在長官各陳祭禮,名山大川,亦量事致 祭。」
肅宗上元元年詔長吏擇日祭名山大川
编辑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上元元年閏 四月「己卯,御明鳳門,大赦改元。詔曰:『自古明王聖帝, 名山大川,並委州縣長吏擇日致祭』。」
代宗大曆五年詔中書門下分使祭名山大川
编辑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五年六 月詔曰:「五嶽四瀆,名山大川,神明所居,風雨是主,宜 委中書門下分使致祭,以達精誠。」
德宗貞元元年正月丁酉制天下名山大川委長吏致祭
编辑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文宗太和九年封雞翁山為侯
编辑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和九年六 月,封雞翁山為侯。先是,翁造為興元節度使,初往漢 中,遇大雨,平地水尺餘,若不可進。禱雞翁山,疾風驅 雲,即時清霽。及是,帝憶聞其事,會造為御史大夫,入 見,得詳言當時靈貺,明日下詔封之。」
開成二年詔祀終南山冊其神為廣惠公
编辑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成二年四 月辛酉,詔曰:「每聞京師舊說,以為終南山興雲,即必 有雨。若當晴霽,雖密雲他至,竟不霑霈。況茲山北面 闕廷,日當恩顧,修其望祀,寵數宜及。宜令中書門下 差官設奠,宣告恩禮。」八月己酉,冊終南山為廣惠公。
昭宗天祐二年賜諸水神祠名額
编辑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祐二年六 月,湖南馬殷奏:「嶽州洞庭、青草二湖之側,有古祠四 所,先已荒圮,臣復修廟宇畢,乞賜名額者。」敕旨黃陵 二妃祠曰懿節,洞庭君祠曰利涉侯,青草祠曰安流 侯,三閭大夫祠。先以澧朗觀察使雷滿奏,巳封昭靈 侯,宜依天祐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敕處分。
後唐
编辑愍帝應順元年詔三京諸道州府以時祀名山大川祠廟
编辑按《五代史唐愍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應順元 年閏正月詔曰:「朕猥以沖人,獲膺大寶,賴神祇之贊 助,顯天地之休禎。夷夏駿奔,式符于睠命;聲教綿遠, 虔荷于炳靈。德薄承祧,憂深馭朽,克奉治平之道,諒 由冥助之功。集是殊祥,敢不寅畏。賴陰陽之行運,至 時雨以應期;稼穡順成,得歲功而葉望。咸臻上瑞,普 泰兆民。宜令三京諸道州府界內名山大川祠廟有 益於民者,以時精虔祭祀,稱朕意焉。」
遼
编辑太祖七年十一月祠木葉山
编辑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按《禮志》。「太祖建廟木葉山。 尊為家神。」
宋
编辑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太常禮院言車駕征潞州所過府州河橋及名山大川各令本州祭告從之
编辑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真宗景德元年閏九月壬申江南旱遣使祀境內山川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 年,封泉神為昭應公,廟曰「昭聖。」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先是陵城附 山而高,常苦乏水。景德中,朝陵車駕至,則泉源瀵湧, 濟用無闕,詔封泉神為昭應公,廟曰昭聖」,在河南永 安縣界。
大中祥符元年加封山水神號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真宗封禪畢,封亭 山神廟為廣禪侯,嶧山神廟為靈巖侯,封通泉廟為 靈泒侯,各遣官致告。」〈按本紀真宗封禪在大中祥符元年〉
乾興元年二月帝不豫禱於山川神祇
编辑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詔望祭山川====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建炎元年九月。常 少滕康。請如虞望秩。周時邁巡幸祭所過名山大川。 詔望祭。
金
编辑世宗大定十二年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
编辑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十二年,有司 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議封爵,建廟宇。」十 二月,禮部太常學士院奏,「奉敕旨封興國靈應王,即 其山北地建廟宇。」
大定十五年,定「長白山神封冊儀物。」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十五年三月, 奏定封冊儀物,冠九旒,服九章、玉珪、玉冊,函香幣冊祝,遣使副各一員,詣會寧府行禮。官散齋二日,致齋 一日,所司於廟中陳設如儀。廟門外設玉冊袞冕幄 次,牙仗、旗鼓從物等視一品儀禮用三獻,祭如嶽鎮。 自是每歲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擇日致祭。」
大定十九年,封瀘溝河神為「安平侯。」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十九年,有司 言瀘溝河水勢泛決,嚙民田。乞官為封冊神號。禮官 以祀典所不載難之。已而特封安平侯建廟。按《徒 單克寧傳》:「初瀘溝河決,久不能塞,加封安平侯。久之 水復故道。上曰:『鬼神雖不可窺測,即獲感應如此』。克 寧奏曰:『神之所祐者正也。人事乖則勿享矣。報應之 來,皆由人事』。」上曰:「卿言是也。」世宗頗信神仙浮圖之 事,故克寧及之。
大定二十一年,敕封大房山神為「保陵公。」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二十一年,敕 封山陵地大房山神為保陵公,冕八旒,服七章,圭冊 香幣,使副持節行禮,並如長白山之儀。」
大定二十五年,封混同江神為「興國應聖公。」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二十五年,有 司言,「昔太祖征遼,策馬徑渡混同,江神助順,靈應昭 著,宜修祠宇,加賜封爵。」迺封神為興國應聖公,致祭 如長白山之儀,冊禮如保陵公故事。
大定二十七年,封河陰縣聖后為「昭應順濟」聖后,又 令祠瀘溝河神。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大定二十七年春 正月,尚書省言,「鄭州河陰縣聖后廟,前代河水為患, 屢禱有應,嘗加封號廟額,今因禱祈,河遂安流,乞加 褒贈。」上從其請,特加號曰昭應順濟聖后,廟曰「靈德 善利之廟。」每歲委本縣長官春秋致祭如令。又瀘溝 河神,大定二十七年奉旨每歲委本縣長官春秋致 祭如令。
章宗明昌四年十二月甲寅冊長白山之神為開天弘聖帝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明昌六年九月甲申,冊「靜寧山神為鎮安公」,胡《土白》 山神為「瑞聖公。」
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按《禮志》。明昌六年八月。以 冕服玉冊。冊靜寧山神為鎮安公。〈又〉瑞聖公,即麻達 葛山也,章宗生於此。世宗愛此山勢衍氣清,故命章 宗名之,後更名「胡土白山」,建廟。明昌六年八月,以冕 服、玉冊封山神為「瑞聖公」,建廟,命撫州有司春秋二 仲,擇日致祭為常。
泰和二年十二月丁卯以太子晬日遣使報謝於長白山
编辑按《金史章宗本紀》云云。
哀宗天興三年正月冊柴潭神為護國靈應王
编辑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元
编辑世祖至元四年加武定山神及泉神封號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四年正月癸丑,封昔木土山 為武定山,其神曰武定公;泉為靈淵,其神曰靈淵侯。」 至元十六年五月丙子,進封桑乾河洪濟公為「顯應 洪濟公。」
至元二十一年五月辛己,加封衛輝路小清河神曰 「洪濟威惠王。」
至元二十二年二月,加封「桑乾河神洪濟公」為「顯應 洪濟公。」
按:以上俱《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成宗大德三年二月壬申加鮮州鹽池神惠康王曰廣濟資寶王池曰永澤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泰定帝泰定元年二月加封廣德路祠山神張真君曰普濟寧國路廣惠王曰福祐
编辑泰定四年冬十月甲辰,改封建德路烏龍山神曰《忠 顯靈澤普佑孚惠王》。
致和元年夏四月甲寅改封蒙山神曰嘉惠昭應王鹽池神曰靈富公洞庭廟神曰忠惠順利靈濟昭佑王
编辑按:以上俱《元史泰定帝本紀》云云
順帝至元元年冬十一月加封真定路滹沱河神為昭佑靈源侯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
明
编辑太祖洪武元年始建山川壇
编辑按《明會典》:「國初建山川壇於天地壇之西。正殿祭五 嶽、五鎮、四海、四瀆、鍾山之神;東西廡分祭京畿山川。 洪武二年,始定山川諸祀。」
按《大政紀》:「洪武二年正月戊申,命中書省議嶽鎮海 瀆山川諸神壇壝祭禮。」
按《春明夢餘錄》,以山川諸神止合祀於城南,諸神享 祀之所,未有壇壝專祀,非隆敬之道。命禮官考古制 以聞。禮官奏:「天下山川之祀,《虞書》『望於山川』。《周禮小 宗伯》:『兆山川,丘陵墳衍,各因其方』。《王制》:『凡山川之小 者,其祭秩視伯子男』。劉向謂山川能生物,出雲雨,施 潤澤,品類以百數,故視伯子男。其在諸侯封內者,諸 侯自祭之。秦罷封建,則皆領於祠官焉。由漢唐及宋、 元,嶽鎮海瀆之外,又有其餘山川之祀。今國家以天 下山川祀於城南,享祀之所,既非專祀,又室而不壇, 非禮所宜。今宜以嶽鎮海瀆及天下山川與太歲、風 雲雷雨、城隍合為一壇,春秋祀之。」詔可。
洪武七年、令祭山川諸神
按《圖書編》,「洪武七年,令祭山川諸神於春秋仲月上 旬擇日,後又以孟春郊祀。時諸神既預祭,壇內一定 以仲秋祭社稷後擇日祭。」
洪武十四年令祭山川諸神、以文職長官行禮 按《明會典》:「洪武十四年、令在外祭山川等神、以文職 長官一員行禮。武官不預。」如軍民指揮使司、則從本 司行之
洪武二十一年,以仲秋祭山川。
按《明會典》:「洪武二十一年,各設壇于大祀殿,以孟春 從祀。遂于山川壇,惟仲秋一祭。」
按《圖書編》:二十一年「令:歲秋中旬,擇日祭山川壇。」
成祖永樂五年遣使祭神木山
编辑按《大政紀》:永樂五年三月甲子,督木工部尚書宋禮 奏,有大木數株,不藉人力,一夕出大谷,達于江,蓋川 之靈相之,賜其山名神木山,遣禮部郎中王羽致祭, 建祠立碑,命侍讀胡廣撰碑文。
永樂六年,敕「皇太子攝祭山川之神。」
按《明會典》:「永樂六年,駕幸北京,東宮監國。凡山川之 神,預期敕皇太子攝祭。」
永樂八年,祭《居庸山》。
按《大政紀》,「永樂八年二月己酉,車駕次龍虎臺,遣行 在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居庸山。」
永樂十九年,遣使奉安「山川諸神主。」
按《大政紀》,「永樂十九年正月甲子朔,命黔國公沐晟 詣山川壇,奉安山川諸神主。」
永樂 年,建「山川壇。」
按《明會典》。「永樂中。建山川壇。位置陳設。悉如南京舊 制。惟正殿鍾山之右。增祀天壽山神。」
世宗嘉靖八年定親祀山川服皮弁
编辑按《明會典》,「嘉靖八年,令凡親祀山川等神,皆用皮弁 服行禮,以別於郊廟。」先是,改山川為「中祀。嘉靖中,凡 山川皆天子親祀,國有大事,則遣官祭告。」
嘉靖十五年,建「金海神祠」,祀諸水神。
「按《明會典》:西海子源出西山,遶甕山,東入都城,南出 玉河,入大通漕渠。嘉靖十五年,建金海神祠於大內 西苑湧泉亭,祀宣靈弘濟之神、水府之神、司舟之神。」 按《春明夢餘錄》:「西海神祠在西苑,嘉靖十四年八月 建。」夏言疏:「臣言於本月二十日伏蒙召見無逸殿,欽 奉聖諭。茲西海子每歲端午奉兩宮遊賞,止有望祭, 以祀其神。今宜特建祠宇,庶有瞻依。」欽此。臣竊惟禁 內西海子者,即古燕京積水潭也。其源出西山神山、 一畝、馬眼諸泉,繞出甕山後,匯為七里濼,東入都城, 瀦為積水潭,南入玉河,入于大通。前人謂積水為海, 且在西內,故至今沿稱西海。都城之水,悉于此匯玉 河城壕,大通漕河,皆食其利。比之五祀之神,其功較 大。但一向未立祠宇,以便於行禮,皇上事神之義,可 謂周矣。但祠必有名,舊曰「西海」之名,恐嫌於西海正 號,未協專稱。今祠宇既建,所有神位、祠額,伏乞皇上 特賜嘉名,以答神貺,庶稱祀典。今將相度過北門口 湧泉亭後隙地一區,堪以定建。其規制丈尺,謹畫圖 《貼說》二本,隨本進呈,伏乞聖裁,候命下之日,行移內 外各該衙門遵奉施行。〈按春明夢餘錄與會典年數互異今依會典編次〉 嘉靖二十二年,改金海神祠為「弘濟神祠。」
按《明會典》:「嘉靖二十二年,改金海神祠名為弘濟神 祠。每歲仲春秋上壬日,用羊一、豕一、鉶二、簠簋二、籩 豆各六、帛七,遣太常寺卿行禮
皇清
编辑康熙十六年
编辑《大清會典》。康熙十六年,以「長白山」係
祖宗發祥重地、照嶽鎮例、封為「長白山之神。」每歲春秋
二、「祭令寧古塔將軍遣官在吳喇」 地方設幄望祭。如遇吉禮,遣官祭告。
康熙十七年
《盛京通志》。康熙十七年奉
旨遣大臣覺羅吳《木訥》等登山相視。見山麓一所、四
周密林叢翳。其中圜平草木不生。出林里許、香樹行列、黃花紛郁。山半雲垂霧羃、不可仰睇。諸大臣跪宣、
旨畢《雲霧》忽廓,山形瞭然,有徑可登。
康熙十八年
《大清會典》。凡
洞庭湖神康熙十八年,議准封為「洞庭湖之神。」 遣
官齎香燭前往讀文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擬、香帛由太常寺備辦、遣禮部司官前往致祭。一應禮儀、俱照黃河神例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