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78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七十八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佛菩薩部彙考二

  彌勒佛

  阿彌陀佛

  藥師佛

  地藏菩薩

  普賢菩薩

神異典第七十八卷

佛菩薩部彙考二 编辑

彌勒佛 编辑

按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 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五百人俱。爾時,阿 難偏袒右臂,右膝著地,白世尊言:「如來元鑒無事,不 察當來、過去、現在三世,皆悉明了,過去諸佛姓字名 號、弟子、菩薩翼從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無數 劫,皆悉觀察,亦復知國王、大臣、人民姓字,悉能分別, 如今現在國界若干,亦復明了。將來久遠彌勒出現, 至真、等正覺欲聞其變,弟子翼從,佛境豐樂,為經幾 時?」佛告阿難:「汝還就坐,聽我所說,彌勒出現,國土豐 樂,弟子多少?善思念之,執在心懷。」是時阿難從佛受 教,即還就坐。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將來久遠於此國 界,當有城郭,名曰雞頭,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 土地豐熟,人民熾盛,街巷成行。爾時,城中有龍王名 曰水光,夜雨香澤,晝則清和。」是時,雞頭城中有羅剎 鬼名曰葉華,所行順法,不違正教,每伺人民寢寐之 後,除去穢惡諸不淨者,又以香汁而灑其地,極為香 淨。「阿難!當爾之時,閻浮提地東西南北十萬由旬,諸 山河石壁皆自消滅」,四大海水各據一方。時閻浮地 極為平整如鏡清明,舉閻浮地內,穀食豐賤,人民熾 盛多諸珍寶,諸村聚落雞鳴相接。是時弊華果樹枯 竭穢惡亦自消滅,其餘甘美果樹香氣殊好者皆生 於地。爾時時氣和適四時順節,人身之中無有百八 之患,貪欲、瞋恚、愚癡不大殷勤,人心均平皆同一意, 相見歡悅,善言相向,言辭一類,無有差別,如彼鬱單 越人而無有異。是時,閻浮地內人民大小皆同一響, 無有若干差別異也。彼時男女之類,意欲大小便時, 地自然開,事訖之後,地復還合。爾時,閻浮地內自然 生粳米,亦無皮裹,極為香美,食無患苦,所謂金、銀、珍 寶、硨磲、瑪瑙、真珠、琥珀,各散在地,無人省錄。是時,人 民手執此寶,自相謂言:「昔者之人由此寶故,更相傷 害,繫閉在獄,受無數苦惱。如今此寶與瓦石同流,無 人守護。」爾時,法王出現,名曰儴佉,正法治化,七寶成 就。所謂七寶者:金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典兵 寶、守藏寶,是謂七寶。鎮此閻浮地內,不以刀仗自然 靡伏。如今,阿難!四珍之藏,「乾陀越國伊羅缽寶藏,多 諸珍寶異物不可稱計;第二彌提羅國般綢大藏,亦 多珍寶;第三須賴吒大國,有大寶藏,亦多珍寶;第四 波羅捺國儴佉大寶藏,亦多諸珍寶不可稱計。此四 大藏自然應現。」諸守藏人各來白王:「唯願大王,以此 寶藏之物惠施貧窮。」爾時,儴佉大王得此寶已,亦復 不省錄之,「竟無財物之想。」時,閻浮地內自然樹上生 衣,極細柔軟,人取著之,如今鬱單越人自然樹上生 衣而無有異。爾時,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是王少 小同好,王甚愛敬,又且顏貌端正,不長不短,不肥不 瘦,不白不黑,不老、不少。是時,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 玉女中最極殊妙,如天帝妃,口作優缽羅華香,身作 旃檀香,諸婦人八十四態永無復有,亦無疾病亂想 之念。爾時,彌勒菩薩於兜率天,觀察父母不老、不少, 便降神下應,從右脅生,如我今日右脅生無異;彌勒 菩薩亦復如是。兜率諸天各各唱令:「彌勒菩薩已降 神生。」是時,修梵摩即與子立字,名曰彌勒。彌勒菩薩 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黃金色。爾時,人 壽極長,無有諸患,皆壽八萬四千歲,女人五百歲然 後出。爾時,彌勒在家,未經幾時,便當出家學道。爾 時,去雞頭城不遠,有道樹,名曰龍華,高一由旬,廣五 百步。時彌勒菩薩坐彼樹下,成無上道果,當其夜半, 彌勒出家,即其夜分成無上道。應時三千大千剎土 六反震動,地神各各而相告曰:「今彌勒已成佛道。」其 聲轉至,聞四天王宮。彌勒已成佛道,轉聞徹於三十 三天、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化自在天乃至 梵天,彌勒已成佛道。」爾時,魔王名曰大將,以法治化, 聞如來名音響之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七日七夜 不眠不寐。是時,魔王將欲界無數人天至彌勒佛所, 恭敬禮拜彌勒聖尊,與諸人天漸漸說法微妙之論, 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出要為妙。 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已,發心歡喜,諸佛世尊常所說 法:苦、集、盡、道,與諸天人廣分別其義。爾時,座上八萬 四千天子,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爾時,大將魔王告彼 界人民之類曰:「汝等速出家。所以然者?彌勒今日已度彼岸,亦當度汝等使至彼岸。」爾時,雞頭城中有一 長者,名曰善財,聞魔王教令,又聞佛音響,將八萬四 千眾至彌勒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彌勒漸 為說法《微妙之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 不淨想,出要為妙。爾時,彌勒見諸人民心開意解,如 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集、盡、道,為諸天人廣分別其 義。爾時,座上八萬四千人,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是時, 善財與八萬四千人等,即前白佛,求索出家,善修梵 行,盡成羅漢道果。爾時,彌勒初會八萬四千人得阿 羅漢。是時,儴佉王聞彌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 得聞法。時,彌勒佛與王說法,初善、中善、後善,義理深 邃。爾時,大王復於異時,立太子為王,賜剃頭師珍寶, 復以雜寶與諸梵志,將八萬四千眾往至佛所,求作 沙門,盡成道果,得阿羅漢。是時,修梵摩大長者聞彌 勒已成佛道,將八萬四千梵志之眾,往至佛所,求作 沙門,得羅漢道果,唯修梵摩一人,斷三結使,必盡苦 際。是時佛母梵摩越,復將八萬四千婇女之眾,往至 佛所,求作沙門。爾時諸女盡得羅漢,唯有梵摩越一 人,斷三結使,成須陀洹。爾時諸剎利婦,聞彌勒如來 出現世間成等正覺,數千萬眾往至佛所,頭面禮足 在一面坐,各各生心「求作沙門出家學道,或有越次 取證,或有不取證者。爾時,阿難!其不越次取證者,盡 是奉法之人,厭患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爾時彌勒當 說三乘教如我今也。弟子之中大迦葉者行十二頭 陀,過去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當佐彌勒佛勸化人 民。」爾時,迦葉去如來不遠,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繫念 在前。爾時,世尊告迦葉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餘。 然今如來有四大聲聞,堪任遊化,智慧無盡,眾德具 足。云何為四?所謂大迦葉比丘、君屠缽歎比丘、賓頭 盧比丘、羅云比丘,汝等四大聲聞要不般涅槃,須吾 法沒盡,然後乃當般涅槃。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須 待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 迦文佛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摩竭國界毗提村 中,大迦葉於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前 後圍繞,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 得見迦葉禪窟。」是時彌勒伸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 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 陀苦行最為第一。」是時諸人見是事已,歎未曾有:「無 數百千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或有眾生見迦葉 身已,此名為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斯 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教訓之所 致也。亦由四事因緣:惠施、仁愛、利人、等利。阿難,爾時, 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棃著之。是時,迦葉身體奄 然星散。是時,彌勒復取種種華香供養迦葉。所以然 者?諸佛世尊有敬心於正法故。彌勒亦由我所受正 法化,得成無上正真之道。阿難當知:彌勒佛第二會 時,有九十四億人,皆得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 行四事」供養之所致也。又彌勒第三之會,九十二億 人得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爾時,比丘姓號,皆 曰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諸聲聞皆稱釋迦弟子。爾時, 彌勒為諸弟子說法:「汝等比丘,當思維無常之想,樂 有苦想,計我無我想,實有空想、色變之想、青瘀之想。」 「脹之想、食不消想、膿血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所 以然者?比丘當知,此十想者,皆是過去釋迦文佛為 汝等說,令得盡有漏、心得解脫。若此眾中釋迦文佛 弟子,過去之時修於梵行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 所,奉持其法來至我所;或復於釋迦文佛所,供養三 寶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彈指之頃修於善本 來至此間;或於釋迦文佛所,行四等心,來至此者;或 於釋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歸法,來至我所;或於 釋迦文佛所,起立寺廟,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 補治故寺,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受八關齋法, 來至我所;或於釋迦文佛所,香華供養,來至此者;或 復於彼聞法,悲泣墮淚,來至我所;或復於釋迦文佛 所專心聽法,來至我所;或復盡形壽善持禁戒,來至 我所;或復盡形壽善持梵行,來至我所;或復有書讀 諷誦,來至我所;或復承事供養,來至我所者。」爾時,彌 勒便說偈言:「增益戒聞德,禪及思惟業,善修於梵行, 而來至我所。勸施發歡心,修行心原本,意無若干想, 皆來至我所。欲發平等」心,承事於諸佛,飯食於聖眾, 皆來至我所。所誦戒契經,善習與人說,然熾於法本, 今來至我所。釋種善能化,供養諸舍利,承事法供養, 今來至我所。若有書寫經,頒宣於素上,其有供養者, 皆來至我所。繒綵及諸物,供養於塔寺,自稱南無佛, 皆來至我所,供養於現在。諸佛過去者,禪定正平等, 亦無有「增減。是故於佛法,承事於聖眾;專心事三寶, 必至無為處。」阿難當知,彌勒如來在彼眾中,當說此 偈。爾時,彼眾中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垓人諸 塵垢盡,得法眼淨。彌勒如來千歲之中,眾僧無有瑕 穢。爾時恆以一偈,已為禁戒,口意不行惡,身亦無所 犯,當除此三行,速脫生死關。過千歲後,當有「犯戒之人,遂復立戒。彌勒如來當壽八萬四千歲,般涅槃後, 遺法當存八萬四千歲。所以然者,爾時眾生皆是利 根。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見彌勒佛,及三會聲聞 眾,及雞頭城,及見儴佉王,并四大藏珍寶者,欲食自 然粳米者,并著自然衣裳,身壞命終生天上者,彼善 男子、善女人,當勤加精進,無得懈怠,亦當供養承事 諸法師,名華擣香種種供養,無令有失。如是,阿難!當 作是學。」爾時,阿難及諸大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按《酉陽雜俎》:五月五日彌勒下生。

按《諸經要集》:「彌勒菩薩為白衣時,師名婆跋棃,有三 種相:一、眉間白毫相,二、舌覆面相,三、陰藏相。」

按《三藏法教》,彌勒菩薩往昔劫中,于日月燈明佛所 而得出家,修習唯心識定,至然燈佛出世,方乃得成 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了一切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 是我心變化所現,而悟入圓通。故云:「我以諦觀十方 唯識,識心圓明,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按《指月錄》,天親菩薩從彌勒內宮而下,無著菩薩問 曰:「人間四百年,彼天為一晝夜,彌勒於一時中,成就 五百億天子,證無生法忍,未審說甚麼法?」天親曰:「祗 說這個法,祗是梵音清雅,令人樂聞。」

阿彌陀佛 编辑

按《佛說阿彌陀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 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尼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 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 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 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 夷、摩羅訶、劫賓那、薄拘羅阿。」樓馱,如是等諸大弟 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 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 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爾時,佛告長老舍利 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 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 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 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 四寶周帀圍遶,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舍利弗!極樂 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 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 金、銀、瑠璃、玻璃、硨磲、赤珠、碼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 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 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 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 華,供養地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 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復次,舍利」 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 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 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 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 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 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 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 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 功德莊嚴。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 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 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 于今十劫。」

按《瑯嬛記》:「張夫人暮年不茹葷,日誦彌陀。家人皆笑 之,謂老人宜滋補頤養而已。僕僕如此,恐無益而有 損。夫人修之愈篤,年七十九,每夜暗中見四壁皆纓 絡,光輝燭人,恍若白晝。臨卒焚香,几上煙宛轉,結成 一彌陀小像,初猶煙色,漸覺淡黃,遂作真金色。眉目 若畫,一手下垂,若今塑接引像。眾皆下拜誦佛號,煙」 像甫消,而夫人屬纊矣。

藥師佛 编辑

按《藥師經》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 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苾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 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 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遶而為說法。」爾時,曼殊室利 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 薄伽梵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 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 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爾時,世尊讚曼殊室 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 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 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 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佛告曼殊室利:「東 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瑠璃,佛號 藥師瑠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 尊藥師瑠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會 諸有情所求皆得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 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 切有情如我無異。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 如瑠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 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 意所趣作諸事業。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 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 莫令眾生有所乏少。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 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 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第五大願,願我來世 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 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 還得清淨,不墮惡趣。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 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瘂、 攣躄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 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第七大願,願我來世 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 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 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 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 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第九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會諸有情出魔𦊰網,解脫一切 外道𦆑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 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第十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 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 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 一切憂苦。」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 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 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 樂而建立之。」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 有情貧無衣服,蚊蝱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 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 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曼殊 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 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 藥師瑠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 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然彼國土 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瑠璃為地, 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 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於其國中,有二菩薩 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 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瑠 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 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地藏菩薩 编辑

按《地藏菩薩本願經》,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 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 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 利天者,汝知數不?」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 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 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 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 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 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 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 就不思議事?」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 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 河,一恆河沙,一沙之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 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已來, 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文 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 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瞻禮,或稱名, 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 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 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 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 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 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 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 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 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 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 劫,尚為菩薩。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祗「劫,時世有 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 阿僧祗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 聖女,廣說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 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 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墮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 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 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 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 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 「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 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 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 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 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 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 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 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時 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 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 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 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 食噉。又見夜又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 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辠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 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 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 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 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 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 「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 「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聖女又問: 「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 「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 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 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 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 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 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 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 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 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處?」鬼王問聖女曰:「菩薩 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 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 「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 種,父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 「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 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惟菩薩之母得脫地獄, 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 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 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 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利: 「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 藏菩薩是。」

按《宋高僧傳》:釋地藏姓金氏,新羅國王之支屬也。慈 心而貌惡,穎悟天然,七尺成軀,頂聳奇骨,特高才力, 可敵十夫。嘗曰:「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一義與方 寸合。」於時落髮涉海,捨舟而徒,振錫觀方,邂逅至池 陽,睹九子山焉,心甚樂之。乃徑造其峰,得谷中之地, 面陽而寬平,其土黑壤,其泉滑甘,巖棲磵汲,趣爾度 日。藏嘗為毒螫,端坐無念,俄有美婦人作禮饋藥云: 「小兒無知,願出泉以補過。」言訖不見。視坐左右間潗 㵫然,時謂為九子山神,為湧泉資用也。其山天寶中 李白遊此,號為九華焉。俗傳山神婦女也。其峰多冒 雲霧,罕曾露頂。藏素願持《四大部經》,遂下山至南陵, 有信士為繕寫,得以歸山。至德年初,有諸葛節率村 父自麓登高,深極無人,雲日鮮明,唯藏孤然閉目石 室。其房有折足鼎,鼎中白土和少米烹而食之。群老 驚歎曰:「和尚如斯苦行,我曹山下列居之咎耳。」相與 同構禪宇,不累載而成大伽藍。建中初,張公嚴典是 邦,仰藏之高風,因移舊額,奏置寺焉。本國聞之,率以 渡海相尋。其徒且多,無以資歲。藏乃發石得土,其色 青白,不磣如麪,而供眾食。其眾請法以資神,不以食 而養命,南方號為「枯槁眾」,莫不宗仰。龍潭之側有白 墡硎,取之無盡。以貞元十九年夏,忽召眾告別,罔知 攸往。但聞山鳴石隕,扣鐘嘶嗄,跏趺而滅,春秋九十 九。其屍坐於函中。洎三稔,開將入塔,顏貌如生,舉舁 之動,骨節若撼金鎖焉。乃立小浮圖於南臺,是藏晏 坐之地也。時徵士右拾遺費冠卿《序事》存焉。

普賢菩薩 编辑

按《大乘瑜伽金剛性海大教王經》,「是時釋迦牟尼如來在舍衛國中,祗園精舍大道場大會眾中,有百億 菩薩摩訶薩眾,五萬億聲聞緣覺眾,八萬億比丘、比 丘尼、沙彌、式叉四部弟子眾,五萬億龍神八部眾,八 千億鬼神夜叉眾。世主四天王及諸轉輪聖王,有七 萬億眾,八千億天帝六欲諸天眾,九萬億大梵天王」 諸天眾,四萬億人王世主小王眾,三萬億善男子、善 女人眾。爾時,釋迦牟尼世尊在大會中,踞獅子座,坐 百寶蓮華臺,入金剛三摩地,放金色三昧光,普照一 切大千法界,地方諸佛國土微塵數佛剎靡不周遍。 是時,他方淨土諸佛世界諸大菩薩,同時盡見金色 大光明。見斯光已,驚覺身心而來集會,向娑婆世界 大道場會為作證明。諸大菩薩摩訶薩有百千萬億 眾。其時菩薩眾會之中,有一菩薩名曰普眼,稽首頂 禮釋迦牟尼如來足,而白佛言:「普賢菩薩今何所在?」 世尊報言:「普眼!普賢菩薩今見在此道場眾會,親近 我住,在吾左邊,初無動移。」是時普眼及諸菩薩,復更 觀察道場眾會,周遍求覓不可得見。普眼菩薩而白 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猶未能見普賢菩薩其身及於 座處。」佛言:「如是,普眼善男子!汝等何故而不得見耶?」 世尊語普眼曰:「普賢菩薩住於法性之身,甚深微妙 不可說見,是故普賢菩薩獲無邊智慧金剛性身。普 賢菩薩在於師子奮迅之定,住首楞嚴三昧,得無上 菩提」,神通自在,同於如來法身清淨,證得無礙實際。 普賢菩薩得住如來十種聖性聖力,以得智藏法界 為一身,諸佛如來共所護念。爾時,普賢菩薩對如來 前,則現聖性自在神力,於一念頃,悉能證入微塵佛 剎、三千大千世界、三世諸佛,無礙無別,智身法身,同 體一性。是故佛語普眼:「汝等諸眾,不能見」爾。是時普 眼菩薩聞如來說普賢菩薩甚深聖智微妙清淨功 德之身,普眼菩薩便對如來前,證入十千阿僧祗三 昧。以三昧力,復更遍照觀察,渴仰不已,欲得願見普 賢菩薩。普眼乃更重觀,亦不能睹。其餘一切諸菩薩 大眾等,俱亦不能得見普賢身形相好。是故普眼菩 薩從三昧起,向如來前,白佛言:「世尊!我已入十千阿 僧祇三昧,求欲願見普賢菩薩,而復畢竟不可得見 其身相好普賢之行,及是身業、語業、意業,坐立、行住, 悉皆求覓,都無所見。」佛言:「如是,如是!」佛語普眼菩薩: 「譬如幻中種種幻相,所幻住處尚不可得見,何況普 賢?普薩祕密身相,體同虛空,身亦祕密,語亦祕密,意 亦祕密。當知普賢聖力自在不可思議,而於法界能 入能出,能顯能現,能隱能沒。何以故?普賢菩薩境界 甚深,不可比度,難思難測,惟佛能知,無有量已、過量。」 舉要言之,普賢菩薩以金剛慧三昧,普入聖性,同一 切法性法界,於一切世界無所依止。普賢知一切眾 生身心皆空,無去無來,性同普賢,無有差別,無「依無 作,性無動轉,至於法界,到究竟處,譬如虛空,虛空之 性不可得見,普賢身心亦復如是。」

按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 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告諸比丘:「卻後三月,我 當般涅槃。」尊者阿難即從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繞 佛三帀,為佛作禮,胡跪合掌,諦觀如來,目不暫捨。長 老摩訶迦葉、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從座起,合掌作禮, 瞻仰尊顏。時三大士異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來 滅後,云何眾生起菩薩心,修行大乘方等經典,正念 思惟一實境界?云何不失無上菩提之心?云何復當 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父母所生 清淨常眼,不斷五欲,而能得見諸障外事?」佛告阿難: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昔于耆闍崛山及餘住處, 已廣分別一實之道;今于此處為未來世諸眾生等, 欲行大乘無上法者、欲學普賢行者,我今當說其憶 念法。若見普賢及不見者,除卻罪數,今為汝等當廣 分別。阿難,普賢菩薩乃生東方淨妙國土,其國土相, 《雜華經》中已廣分別,我今于此略而解說。阿難,若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一切眾生,誦大 乘經者、修大乘行者、發大乘意者,樂見普賢菩薩色 身者,樂見多寶佛塔者,樂見釋迦牟尼佛及分身諸 佛者,樂得六根清淨者,當學是觀。」此觀功德,除諸障 礙,見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誦持故,專心修習,心心相 次,不離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見普賢。「有重障者,七 七日然後得見;復有重者,一生得見;復有重者,二生 得見;復有重者,三生得見。」如是種種,業報不同,是故 異說。普賢菩薩,身量無邊,音聲無邊,色像無邊,欲來 此國,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閻浮提人三障重故,以 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拄地,其七支下生 七蓮華。其象色鮮白,白中上者,玻璃雪山不得為比。 象身長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由旬,于六「牙端有六 浴池,一一池中生十四蓮華,與池正等,其華開敷,樹 如天王,一一華上有一玉女,顏色紅輝有過天女,乎 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箜篌有五百樂器以為眷屬, 有五百鳥、鳧鴈、鴛鴦,皆是寶色生華葉間,象鼻有華, 其莖譬如赤真珠色,其華金色,含而未敷。」見是事已復更懺悔,至心諦觀思惟大乘心不休廢,見華即敷 金色金光。其蓮花臺是甄叔迦寶,如梵摩尼以為華 鬘,金剛寶珠以為華鬚。見有化佛坐蓮華臺,眾多菩 薩坐蓮花鬚,化佛眉間亦出金光,入象鼻中,從象鼻 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入象耳中,從象耳出照象頂 上化作金臺。當象頭上有三化人,一捉金輪,一持摩 尼珠,一執金剛杵,舉杵擬象,象即能行,腳不履地,躡 虛而遊,離地七尺,地有印文,于印文中,千輻轂輞皆 悉具足,一一輞間生一大蓮華,此蓮華上生一化象, 亦有七支隨大象行,舉足下足生七千象以為眷屬, 隨從大象。象鼻紅蓮花色,上有化佛放眉間光,其光 金色如前入象鼻中,從象鼻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 還入象耳,從象耳出至象頸上,漸漸上至象背,化成 金鞍,七寶校具。于鞍四面有七寶柱,眾寶校飾以成 寶臺,臺中有一七寶蓮華,其蓮華鬚百寶共成。其蓮 華臺是大摩尼,有一菩薩結跏跌坐,名曰「普賢」,身白 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 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以為眷屬,安 詳徐步,雨大寶花,至行者前,其象開口于象牙上,諸 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行 者見已,歡喜敬禮。復更讀誦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 量諸佛,禮多寶佛塔,及釋迦牟尼,并禮普賢諸大菩 薩,發是誓願:「若我宿福,應見普賢,願尊者遍告,示我 色身。」作是願已,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誦大 乘經,讀大乘經,思大乘義,念大乘事,恭敬供養持大 乘者,視一切人猶如佛想,于諸眾生如父母想。」作是 念已,普賢菩薩即于眉間,放大人相白毫光明。此光 現時,普賢菩薩身相端嚴,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 二相皆悉備有,身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 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諸化菩薩亦作金色。其金 色光照于東方無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維、 上、下亦復如是。爾時,十方一一方面有一菩薩,乘六 牙白象王,亦如普賢等無有異。如是十方無量無邊 滿中化象,普賢菩薩神通力故,令持經者皆悉得見。 是時,行者見諸菩薩身心歡喜,為其作禮,白言:「大慈 大悲,愍念我故,為我說法。」說是語時,諸菩薩等異口 同音,各說清淨大乘經法,作諸偈頌讚歎行者,是名 始觀普賢菩薩最初境界。爾時,行者見是事已,心念 大乘晝夜不捨,于睡眠中夢見普賢為其說法,如覺 無異,安慰其心而作是言:「汝所誦持,忘失是句,忘失 是偈。」爾時行者聞普賢說,深解義趣,憶持不忘,日日 如是,其心漸利。普賢菩薩教其憶念。十方諸佛隨普 賢教,正心正意,漸以心眼見東方佛,身黃金色,端嚴 微妙。見一佛已,復見一佛,如是漸漸遍見東方一切 諸佛。心想利故,遍見十方一切諸佛。見諸佛已,心生 歡喜,而作是言:「因大乘故,得見大士,因大士力故,得 見諸佛,雖見諸佛猶未了了,閉目則見,開目則失。」作 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禮諸佛已,胡跪合掌 而作是言:「諸佛世尊十力、無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 悲三念處,常在世間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見?」 說是語已,復更懺悔。懺悔清淨已,普賢菩薩復更現 前,行、住、坐、臥不離其側,乃至夢中常為說法。此人覺 已,得法喜樂。如是晝夜經三七日,然後方得旋陀羅 尼。得陀羅尼故,諸佛菩薩所說妙法憶持不失,亦常 夢見過去七佛,惟釋迦牟尼佛為其說法。是諸世尊 各各稱讚大乘經典。爾時,行者復更懺悔,遍禮十方 佛。禮十方佛已,普賢菩薩在其人前,教說宿世一切 業緣,發露黑惡一切罪事,向諸世尊,口自發露。既發 露已,尋時即得諸佛現前三昧。得是三昧已,見東方 阿閦佛及妙喜國,了了分明。如是十方,各見諸佛,上 妙國土,了了分明。既見十方佛已,夢象頭上有一金 剛人,以金剛杵遍擬六根;擬六根已,普賢菩薩為于 行者,說《六根清淨懺悔之法》。如是懺悔,一日至七日, 以諸佛現前三昧力故,普賢菩薩說法莊嚴力故,耳 漸漸聞障外聲,眼漸漸見障外事,鼻漸漸聞障外香, 廣說如《妙法華經》。得是六根清淨已,身心歡喜,無諸 惡相,心純是法,與法相應。復更得百千萬億旋陀羅 尼,復更廣見百千萬億無量諸佛。是諸世尊各伸右 手,摩行者頭,而作是言:「善哉,善哉!行大乘者,發大莊 嚴心者、念大乘者。我等昔日發菩提心時,皆亦如汝 慇懃不失。我等先世行大乘故,今成清淨正遍知身。 汝今亦當勤修不懈。此《大乘典》,諸佛寶藏,十方三世 諸佛眼目,出生三世諸如來種,持此經者,即持佛身、 即行佛事。當知是人即是諸佛所使、諸佛世尊衣之 所覆,諸佛如來真實法子。汝行大乘不斷法種。汝今 諦觀東方諸佛。」說是語時,行者即見東方一切無量 世界,地平如掌,無諸堆阜、丘陵、荊棘,瑠璃為地,黃金 間廁,十方世界亦復如是。見是地已即見寶樹,寶樹 高妙五千由旬,其樹常出黃金白銀,七寶莊嚴,樹下 自然而有寶師子座,其師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 出百寶光明,如是諸樹及餘寶座,一一寶座皆有百寶光明,如是寶座一一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 有普賢菩薩。爾時,行者禮諸普賢而作是言:「我有何 罪,但見寶地、寶樹及寶座,不見諸佛?」作是語已,一一 座上有一世尊,端嚴微妙而坐寶座。見諸佛已,心大 歡喜,復更誦習大乘經典。大乘力故,空中有聲而讚 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緣,能見諸 佛,今雖得見諸佛世尊,而不能見釋迦牟尼佛分身 諸佛及多寶佛塔。」聞空中聲已,復勤誦習大乘經典。 以誦大乘《方等經》故,即于夢中見釋迦牟尼佛與諸 大眾,在耆闍崛山說《法華經》,演一實義。覺已懺悔,渴 仰欲見,合掌胡跪,向耆闍崛山而作是言:「如來世雄 常在世間,愍念我故為我現聲。」作是語已,見耆闍崛 山七寶莊嚴,無數比丘、聲聞大眾,寶樹行列,寶地平 正,復敷妙寶師子之座。釋迦牟尼佛放眉間光,其光 遍照十方世界,復過十方無量世界。此光至處,十方 分身釋迦牟尼佛一時雲集,廣說如《妙法華經》。一一 分身佛身紫金色,身「量無邊,坐師子座,百億無量諸 大菩薩以為眷屬,一一菩薩行同普賢。如此十方無 量諸佛,菩薩眷屬亦復如是。」大眾集已,見釋迦牟尼 佛,舉身毛孔放金色光,一一光中有百億化佛,諸分 身佛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其光流入釋迦牟尼佛 頂。見此相時,分身諸佛一切毛孔出金色光,一一光 中復「有恆河沙微塵數化佛。」爾時普賢菩薩復放眉 間大人相光,入行者心。既入心已,行者自憶過去無 數百千佛所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自見故身,了了分 明,如宿命通等無有異,豁然大悟,得《旋陀羅尼百千 萬億諸陀羅尼門》。從三昧起,面見一切分身諸佛,眾 寶樹下坐師子座;復見瑠璃地妙蓮華藂,從下方空 中湧出,一一華間有微塵數菩薩結跏趺坐;亦見普 賢分身菩薩在彼眾中讚說大乘。時諸菩薩異口同 音,教于行者清淨六根。行者復至普賢菩薩所,合掌 敬禮白言:「大師!教我懺悔。」普賢復言:「汝于多劫耳根 因緣隨逐外聲,聞妙音時心生惑著,聞惡聲時起百 八種煩惱賊害。如此惡耳,報得惡事,恆聞惡聲,生諸 攀緣,顛倒聽故,當墮惡道邊地、邪見,不聞法處。汝于 今日誦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因緣見十方佛、多寶 佛塔現為汝證。汝應自當說己過惡,懺悔諸罪。」是時, 行者聞是語已,復更合掌五體投地,而作是言:「正遍 知世尊現為我證方等經典,為慈悲主,惟願觀我,聽 我所說。我從多劫,乃至今身,耳根因緣,聞聲惑著,如 膠著草。聞惡聲時,起煩惱毒,處處惑著,無暫停時。坐 此竅聲,勞我神識,墜墮三塗,今始覺知,向諸世尊,發 露懺悔。既懺悔已,見多寶佛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 照東方及十方界,無量諸佛,身真金色。東方空中,作 是唱言:『此佛世尊,號曰善德,亦有無數分身諸』」佛,坐 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是諸世尊,一切皆入普 現色身三昧,皆作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讀誦 大乘經典,汝所誦者是佛境界。」說是語已,普賢菩薩 復更為說懺悔之法:「汝于前世無量劫中,以貪香故 分別諸識,處處貪著,墮落生死。汝今應當觀大乘因, 大乘因者,諸法實相。」聞是語已,五體投地,復更懺悔。 既懺悔已,當作是語:「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多寶佛 塔,南無十方釋迦牟尼分身諸佛。」作是語已,遍禮十 方佛,南無東方善德佛及分身諸佛,如眼所見,一一 心禮,香華供養。供養畢已,胡跪合掌,以種種偈,讚歎 諸佛。既讚歎已,說十惡業,懺悔諸罪。既懺悔已,而作 是言:「我於先世無量劫時,貪香、味、觸,造作眾惡,以是 因緣,無量世來,恆受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諸不 善身,如此惡業,今日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 懺悔。行此懺悔者,身心清淨,不住法中,猶如流水,念 念之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

按《蓮社高賢傳》:「曇翼,餘杭人,初入廬山依遠公,後入 關中見羅什。東還會稽,入秦望山,誦《法華經》十二年, 感普賢大士化女子身披采服,㩦筠籠一、白豕、大蒜 兩根,至師前曰:『妾入山采薇,日已斜,豺狼縱橫,歸無 生理,敢託一宿』。師卻之力。女復哀鳴不已,遂令居草 床上,夜半號呼腹痛,告師按摩。師辭以持戒,不應,手」 觸女,號呼愈甚。師乃布裹錫杖,遙為按之。翊日,女以 采服化祥雲,豕變白象,蒜化雙蓮,凌空而上。謂師曰: 「我普賢菩薩,特來相試。」郡太守孟顗聞於朝,敕建法 華寺。

按《太平廣記》:「開元初,同州界有數百家,為東西普賢 邑社造普賢菩薩像,而每日設齋。東社邑家青衣,以 齋日生子於其齋次,名之曰普賢。年至十八,任為愚 豎。廝役之事,蓋所備嘗。後因設齋之日,此豎忽推普 賢身像而坐其處,邑老觀者,咸用怒焉。既加詬罵,又 苦鞭撻。普賢笑曰:『吾以汝志心,故生此中,汝見真普 賢,不能加敬,而求此土像何益』?」於是忽變其質為普 賢菩薩身,身黃金色,乘六牙象,空中飛去,放大光明, 天花綵雲,五色相映,於是遂滅。邑老方悟賢聖大用, 驚慚。其西社為普賢邑,齋者僧徒方集,忽有婦人懷妊垂產,云欲生子,因入菩薩堂中。人呵怒之,不可禁 止。因產一男子於座之前。既初產生,甚為汙穢,諸人 不可提挈出,深用詬辱。忽失婦人所在,男變為普賢 菩薩,光明照燭,相好端麗,其所汙穢皆成香花,於是 乘象騰空,稍稍而滅。諸父老自恨愚闇,不識《普賢》,刺 眇其目者十餘人。

按《佛祖統紀》,唐德宗時,安國寺二尼,持法惠忍,同修 法華三昧。忽有尼號空姑來止宿。中夜身光赫然,人 謂是普賢。

乾德四年,敕內侍張重進往峨眉山普賢寺莊嚴佛 像,因嘉州屢奏白水寺普賢相見也。《峨眉志》云:「昔有 蒲翁,因採藥入山,望峰頂五色雲放白光,忽一鹿前 導,至岩上,見普賢大士真相,自玆顯跡。」

雍熙四年,敕內侍送寶冠、瓔珞、袈裟往峨眉山普賢 寺。是日眾見普賢大士乘紫雲行空中,久之方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