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96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九十六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九十六卷目錄

 佛經部彙考二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菩薩契經藏大集部 華嚴部 涅槃部 諸大乘

  經一

神異典第九十六卷

佛經部彙考二

编辑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

编辑

《菩薩契經藏大集部》

编辑

《大方等大集經》六十卷。

右。佛成正覺十六年,菩薩海眾悉來大集。佛于無緣象王眾中,欲宣說菩薩法藏,令知諸佛深境界故,于欲色天二界中間化七寶坊,如大千世界。諸天、龍鬼神等,并及十方佛剎諸菩薩眾,一時雲集。佛說菩薩種種莊嚴、種種光明、《十六大悲壞眾生三十二惡業,如來大悲行相因緣》,及如來三十二業真實慧根慧業等《法。寶女所問品》說實語、義語,毗尼,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菩提分,三十二相業因,三十二障大乘法,三十二速成就大乘法,如是等無量寶聚。《不眴菩薩品》說一切諸法自在三昧等。《海慧菩薩品》說淨印三昧攝取大乘障礙大乘法,諸菩薩各各說如是法住法門《海慧》說諸魔業,佛說破壞魔業,調伏波旬。次《無言菩薩品》《虛空藏菩薩品》,說虛空藏功德,神通,智辯,方便行願等事,一切法與虛空等微妙法門。次說十方諸佛會集寶坊,調伏眾魔。他方諸佛會中,各有大菩薩眾來集,佛為海眾說經,《四無量品》,說修慈悲喜捨。《淨目品》,說諸菩薩或作天像,鬼修羅八部鳥獸之像,教化眾生。閻浮提外有十二辰屬蛇馬羊等修聲聞慈,各各一日一夜巡行教化眾生。《寶髻品》解在寶積四十七會。《菩薩品》解在罪字函三十一至三十三日密分,三十四至四十五日。《藏分》與前日密分同本異譯。十方恒河沙佛世界,諸菩薩眾皆來集會。佛說「若住處有五比丘,持法畏罪求解脫道,供養」 獲大功德,侵奪得大罪報。破戒受施,及在家人受侵損僧伽藍種種物,皆獲大惡報。諸佛剎各有大菩薩眾來禮敬佛,說陀羅尼種種利益眾生等法。《星宿品》說二十八宿等事。《濟龍品》說諸龍受生受苦受樂,業報因緣。受三歸依,盲龍即得淨眼,熱惱餓龍皆得安隱。佛付囑天龍大力鬼神等,守護國土眾生等。四十六至五十七,《月藏分》說月藏菩薩與八十億那由他菩薩,從西方禮敬供養如來,說吉祥咒利益眾生。次《波旬品》說調伏魔事。次說大集十方一切佛土無餘諸菩薩,百億三界一切天龍諸部大鬼神等悉集無餘,顯說甚深佛法。為護世間故,以閻浮提諸國土,付囑釋梵護世諸天,一「切龍神修羅夜叉、鬼神等,各各分布安置護持養育,除障護善令法久住,五十八至六十,說《菩薩修行校量失行不失行》甚詳。」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大方等十輪經》八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

佛說地藏菩薩已于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具足不可思議殊勝功德,於十方諸佛國土,利益安樂一切有情,除一切病惱憂苦逼切,滿一切求願。有人于一食頃歸依供養,諸所求願速得滿足,勝于百劫歸依供養諸大菩薩。《經》說:「末法惡時,人敗根如坯器,空見如生盲;五欲如石田不苗,十」 惡如臭身垢穢。此經滅眾生煩惱,令三寶久住。佛言「我遺法弟子,下至非器無戒行者,雖應罰治無令還俗」 ,護持我法,國王、大臣、宰官長壽安樂,獲十種功德利益。《十輪》者,人王治國,選用臣僚、撫安民人、教兵禦敵、修營事業、給養功藝、賞善罰惡等,有十王輪法。佛輪十種,教化眾生,斷十惡、修十善、安「立聖道降伏魔怨。令修行人成無上道。」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

右如來功德天地藏觀音菩薩及諸龍王等。各說神咒。護持國土利益眾生。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觀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一卷。

右四經同本異譯,說虛空藏菩薩不可思議功德,能滿種種求願救苦懺罪、密塗治圊廁等法。若見虛空藏天冠如意珠,或珠印,印文有除罪字。或聞空中聲唱言「罪滅」 ,皆是罪滅相。禱疾病者或夢得。

藥。或且像。或疾病即除。虛空藏,或譯云虛空庫。又為虛空孕。譯文不同其義一也。以此而推,觸類而

之。則凡於佛說。可以得意而忘言矣。

《菩薩念佛三昧經》五卷。此與般舟三昧等經文別 《十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

諸天勸請佛說《念佛三昧》。一切天、龍、夜叉、阿修羅、菩薩、羅漢、人非人等,海眾大集。不空見菩薩見大神變妙莊嚴事,聞佛請法。大弟子目連、迦葉、舍利弗、羅㬋羅、彌勒菩薩等,說大神通,各獅子吼。佛說是《三昧甚深經典》。

《般舟三昧經》三卷。

《拔陂菩薩經》一卷。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

右三經同本異譯

梵語拔陂,此云賢護。說《念佛三昧功德》。佛言:「此經是諸菩薩眼,是菩薩父母,受持隨喜,獲無量無邊福德,速成無上菩提。」

《阿差摩經》七卷。

《無盡意菩薩經》六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東方不眴世界現住普賢如來剎土,無盡意菩薩與六十億菩薩俱來,先現大光明神變,舍利弗問無盡意說初發心、六度、四無量、六通、四無礙智、四攝、四依、三十七助道等法門,一一皆不可盡。說是法時,次第有七十那由他,又七十六那由他天人,又六十七百千眾生發菩提心,七萬六千,又五百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三萬二千菩薩得《日鐙》三昧,十方諸佛皆同讚喜。「此八十無盡法,悉能含受一切佛法」 ,是諸菩薩不退轉印,速能成就無上菩提。

《大集譬喻王經》二卷。

右舍利弗問,佛答:「聲聞、獨覺智慧,如一滴水;佛智、菩薩智,如大海水」 等,種種譬喻,甚廣。

《大哀經》八卷。

右是《大集經》初《陀羅自在王菩薩品》異譯。此與《大集經》互有廣略。佛放光明,十方佛剎諸大菩薩來集。佛說無盡法門,戒、定、光明、莊嚴,大悲哀愍眾生,無量劫來教化度脫無有厭倦。如來三十二事業,菩薩八大總持等法。智積菩薩問:「何謂智本?何謂慧業?」 佛為分別解說,十方佛剎六返震動,及記魔波旬至佛法滅「時,生大歡喜墮阿鼻地獄。受大苦故,念佛教故心得淨信,即於地獄命終生三十三天,復積善根以至涅槃。」

《寶女所問經》四卷。

右是《大集經》《寶女品》異譯。

《無言童子經》二卷。

右是《大集經》第十二卷,《無言菩薩品》異譯同本。童子生不啼泣,乃至八歲無所言說。佛言:「此童子是大菩薩,已曾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得不退轉,當成無上道。我今說是大集經典,此童子於此中當說經法,利益無量眾生,湧身空中讚佛功德,問答法要,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數十萬菩薩得」 無生忍。金剛齊菩薩與六萬億諸菩薩,從東方佛土來,在釋迦佛身內坐蓮華臺,「聽汝而於佛身無有逼觸,而佛身無增無減無礙」 ,有如是等不可思議法門。

《自在王菩薩經》二卷。

《奮迅王問經》二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說菩薩四自在法:一戒,二神通,三智,四慧。一切聲聞、辟支佛之所無有。金剛齊菩薩安住于戒,八萬四千諸魔千歲隨逐,乃至不見一念心散可得怖惱。魔言:「我於千歲求汝心行不能知處。」 菩薩言:「恒河沙劫求之亦不能得。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如幻化人尚無有心,況心行處。」 魔等受化皆為弟子。往昔金剛齊,即自在王菩薩是也。四日在中,各有如是微妙法門。

《寶星陀羅尼經》十卷。

佛說《陀羅尼》,變五百魔女為丈夫身。大集十方佛。現大神變降魔眾,說諸神咒,祐護一切等事。

《華嚴部》

编辑

《古華嚴》六十卷。

右第一晉譯。唐譯九會,晉經七會。初闕十定品,重會普光,故惟八會;唐譯三十九品,晉經三十四品。初會中惟有二品:「一世間淨眼品,即今世主品;盧舍那品,即今現相。」 已下五品。初會闕四,兼闕十定,故惟三十四品。餘諸品會大同,文有小異。翻梵本三萬六千頌,成五十卷,或六十卷。唐譯益九千頌,通舊總四萬五千頌,合成唐本八十卷。按隋譯經三藏崛多云:「于闐國東南二千餘里有遮拘迦國王宮,有《摩訶般若大集》《華嚴》三部大經,並十萬偈般若經。」 奘法師已取到全譯,出六百卷外,《大集經》若具出可三百卷,《華嚴》十萬偈。今八十卷纔僅半。

《珠》。惟願「支那緣熟,諸聖加被。大經東傳,早見全寶。使大法明,普照無極。」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右唐譯。此經七處、九會,說三十九品、八十卷。七處者,人中三、天上四。初諸來海會諸菩薩作是思惟:「云何是諸佛地?云何是諸佛境界?云何是諸佛神力?諸佛所行?諸佛神通?諸佛無所畏?諸佛三昧?諸佛無能攝取?諸佛眼?諸佛耳?諸佛鼻?諸佛舌?諸佛身?諸佛意?諸佛身光?諸佛光明?諸佛聲、諸佛智?願佛世尊開示演」 說。又諸佛皆說「世界海、眾生海、《佛海》《佛波羅蜜海》《佛解脫海》《佛變化海》《佛演說海》《佛名號海》《佛壽量海》,及一切菩薩誓願海、發趣海、《助道海》、乘海、行海、《出離海》、神通海、波羅蜜海,一切菩薩地海,一切菩薩智海。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藏、十地、十願、十定、十通、十頂。為成就一切菩薩故,令如來種性不斷故,演說一切諸法故。永斷一切疑網故。願佛亦為我等如是而說」 九會所說經。共答此問。詳如《大疏》。

第一會菩提場中說世主妙嚴至《毗盧遮那品》六品十一卷。經名《舉果勸樂生信分》。謂舉揚如來十種法界無盡身雲二十重華藏莊嚴剎海,依正二報難思之果。勸厲當機聞而樂欲生其淨信,發趣修行如佛證故。第二會普光明殿說十信等,第三會忉利天宮說十住等,第四會夜摩天宮說十行等。第五會兜率陀天宮,說十回向等;第六會他化自在天宮,說十地等;第七重會普光明殿,說十定、十通、十忍等。從《如來名號品》至《如來出現品》,三十一品四十一卷,名《修因契果生解分》。因謂因行,豎該六位,果謂佛果,總攝十身,進修契證,令生勝解。欲使一乘圓機,依此所詮,發揚妙智,進趣修行,成六位之圓因,契十身之滿果。第八普光明殿普賢說《離世間》一品七卷經二千行法名託法進修成行分。謂上差別因果生解既終。今乃寄託前法攝解成行。故隨舉一行六位頓修。古德頌云。「河傾二百問瓶瀉二千酬。一心觀性海萬行炳齊修。六位因成滿八相果圓周」 是也。第九會給孤獨園說《入法界品》二十一卷,經名依人證入成德分。由前大行既具,觸事造微,故善財依佛菩薩,歷事知識,隨所見聞,無不契入。總斯教理,不出信、解、行、證。若兼所信、所解、所行、所證,即自真心,共成五字。斯乃本末該羅,頓漸融攝,皆指一心,同歸性海耳。此經以入法界緣起,普賢行願為宗,諸佛祕藏如來圓教,不思議解脫,頓入佛乘。

《華嚴》一乘祕教,亦名《不思議解脫經》,功用大故,感應亦大。一四句偈,地獄眾生聞之而脫苦;盥掌滴水,螻蟻微類承之而生天。欲學佛心慧,了佛境界,證佛地位,依此一乘法性海而修行者,不歷地位,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悉與三世諸如來等。譬如眾流一滴之水,纔入海中,即名海水。若依大乘、二乘權教,備修萬行,「綿歷多劫,不如聞是經,以少方便,疾得菩提。」 《經》云:「此經不入一切眾生、二乘人手,惟除菩薩摩訶薩。一切聲聞、圓覺不聞此經,何況受持。若菩薩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不聞此經,雖聞不信,是等猶為假名。菩薩若有此經卷地,即是如來塔廟,禮拜供養。彼眾生等具足善根,滅煩惱患,得賢聖樂,聞」 此普賢大行海印。深定法界體性。方知華嚴是佛根本教。釋氏宗極。故修此《感應傳》。廣示未聞。出《華嚴感應傳》。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右上三卷。佛說諸菩薩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處法。次二卷普賢說《諸佛無障礙智》「《教化眾生力》《自然智》《普門現前》《無邊身》《一切遍見》《無差別無依止智》」 等法門。末說信毀種種罪福。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二卷。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右三經同本異譯。說如來安坐不動而普現一切利益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境界分》一卷。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普賢說佛出現乃至涅槃,剎土時劫光明威德等事皆不可思議,及諸菩薩修習法門。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一卷。

右說佛于往昔經無量劫承事諸佛修習法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一卷。

右彌勒問佛:「云何少用功力,安樂無倦,而能速證廣大佛法,在生死中不受無量眾苦逼迫,于諸佛法速得圓滿?」 佛說:應修慈心,為最上功德,速具相好,成無上正覺,想念身中有十方諸佛國土,隨一切眾生所須,與種種安樂,捨離瞋恨怨結,平等利。

《益》!是修慈人,乃至未能離於分別,起我、我所見,亦常得六種梵天之福,無始惡業皆得消滅。

《大方廣普賢菩薩所說經》一卷。

《莊嚴菩提心經》一卷。

《大方廣十地經》一卷。

右三經同本異譯。《信力入印法門》等十一經。並與《華嚴》分有相似。是眷屬攝而非正部。

《兜沙經》一卷。

右是《華嚴經如來名號品》異譯。

《菩薩本業經》一卷。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一卷。

右二經是《華嚴·淨行品》異譯。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菩薩十住經》一卷。

右二經是《華嚴菩薩十住品》譯。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十住經》四卷。

右二經是《華嚴十地品》異譯。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三卷。

右是《華嚴十定品》異譯。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

右是《華嚴壽量品》異譯。

《如來興顯經》四卷。

右是舊《華嚴寶王如來性起品》及《十忍品》異譯。新經名《如來出現品》。

《度世品經》六卷。

右是《華嚴離世間品》異譯。

《羅摩伽經》三卷。

右是《華嚴入法界品》異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卷。

右《續華嚴經入法界品》。

《涅槃部》

编辑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

右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第五譯。宋文帝元嘉年中達于建業。時有沙門慧嚴、慧觀、謝靈運等,以讖前經品數疏簡,乃依舊《泥洹》,加之品目。文有過質,頗亦改治,結為三十六卷,行於江左。比前經時有小異。《虛字函》有論一卷,略釋大經。又論一卷,釋本有,今無一偈。

佛言:「吾滅度後,汝等四眾,當勤護持我《大涅槃》。我於無量萬億阿僧祗劫,修此難得大涅槃法,今已顯說。此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金剛寶藏,常樂我靜,周圓無闕,最後究竟,理極無遺。諸佛於此放捨身命,故名涅槃。汝等欲疾得菩提,令一切眾得出世法,當勤修習此《涅槃經》。」

宣律師問天人韋將軍曰:「諸佛說教,何等偈為般若?何等為華嚴?何等為法華?何等為涅槃?」 答曰:「但是無相,離我我所,即入般若;但是說諸度萬行,悲智攝益,即入《華嚴》;但是授聲聞等記作佛,即入法華;但是決擇衺正,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入涅槃。如此決擇,古今未有。味道君子,幸願知音。」

《大般涅槃經》後譯《茶毗分》二卷。

右是前《大般涅槃經》之餘。《憍陳如品》之末,兼說滅度已後茶毗等事。佛言:「若佛滅後一切信心,所施佛物應造佛像,佛依七寶旛蓋、香油、寶華,除供養佛餘不得用,即犯盜佛物罪。若佛現在、若涅槃後,有人以七寶堂殿,衣服飲食一切樂具,恭敬供養佛像及舍利如芥子許,乃至尊重讚歎,是二人所得福德無二無別,無量無邊,能令眾生離三界苦,得涅槃樂。」 佛欲涅槃,以手卻衣,顯出獅子胸臆,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七返告言:「汝等大眾,應當深心看我紫磨黃金色身,汝當修習如是清淨之緣,于未來世,得此果報,自今見已,無復再睹。」 佛欲涅槃,放大光明,現種種大神變,大聖金棺力士眾人皆莫能舉。佛神力故,自然乘空徐行入城西門而出。東門左右繞城七匝,諸人天等各設廣大殊勝供養,旃檀沈水,積高如山,人天舉火,皆不能然。待迦葉至,金棺自然開,見佛相好,紫磨金身。閉棺已,復現雙足,光照十方,從佛心胸自然火出,分布舍利,滿八斛金罈,天上人間,起塔供養。

《大般泥洹經》六卷。

右是《大般涅槃經》之前分盡《大眾問品》同本異譯。

《方等般泥洹經》二卷。

《四童子三昧經》三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佛于雙樹間將入涅槃,諸弟子眾皆大哀戀。有四童子皆大菩薩,從四方佛剎來,現大神通,會集供養,與佛阿難問答說法。時無量無邊人天菩薩,得道得果,得無生忍。佛放大光明,度諸地獄極苦眾生,皆即生天乃至成阿羅漢。無央數人天菩薩皆得道進果,以至立無上正真道。魔波旬惱恨悲泣:「今日所度,雖佛壽一劫所度不?」

「能過此我界遂空。」 佛言。「所未度者如大地土。所度者如爪上土耳。」 及諸佛為羅云說法安慰佛言。「我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未度者皆已作得度因緣。我所應作皆已作竟。」

《大悲經》五卷。

右,說佛將涅槃,諸弟子哀戀,佛安慰阿難等,說正法不滅迦葉等,及佛滅後,有諸大神通智慧威德弟子,流布佛法,汝勿憂愁。次說供養佛舍利如芥子,及作形像塔廟,乃至散一華於空中,若生一念敬信,果報福德不可思議,終當得至涅槃。佛執阿難手,付囑法藏,令廣宣流布,令勿隱沒。第一卷說大梵天王念言:「我能勝他,他不如我,我是智者。三千大千世界中,大自在王,造化眾生世界等。」 佛言:「非汝所造所化,是業所化,此大千世界是佛土。」 梵王禮懺悔過。

《諸大乘經一》

编辑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

右二十七品,說如來于兜率天宮下生,處胎降生,示現童子、示書、現藝、游行、出家、苦行、降魔成佛、轉法輪等。次敘甚詳。第十一說《十二緣》《三十二相業》。末說人能受持此經,有種種勝妙功德。

《普曜經》八卷。

右二經本同譯。別文詳略有小異爾。

《妙法蓮華經》七卷。

「右。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為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說此一乘法,授諸聲聞記。如是妙法,諸佛時一說之,如優曇華時一現耳。先示化成之權,終與髻珠之祕,雖三車異駕,而一雨同滋,皆令自知決定作佛。說是經時,多寶佛塔從地湧出,十方諸佛集會證明,六萬恆河沙等菩薩及其眷屬護持流」 布,持經隨喜,有六根清淨等無量功德。若天入《旋陀羅尼》諸三昧,見靈山法會,儼然佛常住不滅,證悟者自知非思議境界。《天親菩薩論》二卷,天台智者證旋陀羅尼三昧,九旬談妙,妙元文句止觀三大部,三十卷盛行。東南,慈恩法師章疏廣化;西北,誦持靈感,具有傳記。流通震旦,無盛此經。

《法華三昧經》一卷。

右是法華支派

《無量義經》一卷。

右是法華前說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右是略出《寶塔提媻品》中少分。

《正法華經》十卷。

右西晉竺法護譯。品義大同,翻文有異。

《添品法華經》七卷。

右隋天竺三藏崛多笈多以秦譯有闕文,添《藥艸諭》之半《提媻達多品》《陀羅尼》,次《神力品》後,《囑累品》在卷終。餘諸字句亦間有改定。

《維摩詰經》三卷。

右什法師譯。維摩詰,此云淨名,示疾毗邪離城,佛遣聲聞、諸菩薩問疾,皆辭不任。文殊與八千菩薩、大弟子等來入丈室,問答妙法,深談實相不二法門等借座鐙王,請飯香積,手按大千,室容海眾,亦名不思議解脫法門。

《維摩詰經》二卷。

右吳支謙譯

《說無垢稱經》六卷。

右奘法師譯。已上三經本同譯別。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

《大乘頂王經》一卷。

《善思童子經》二卷。

右三經同本異譯。《善思童子》。維摩詰子也。乳母抱持在重閣上見佛。自湧身空中投下而住。空中獻花問答說甚深法。佛為授記作佛。

《大悲分陀利經》八卷。

《悲華經》十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說諸佛本願莊嚴清淨佛土。釋迦如來以大悲故,願出五濁惡世,成佛度生,說釋迦佛因地布施、身命種種大悲行願。彌陀、阿閦、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本所發願讀誦、書寫此經,乃至一偈,勝十大劫行《六波羅蜜》。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

《合部金光明經》八卷。

右前後三譯,經同品異。初北涼曇無讖譯,四卷、十八品,次隋僧寶貴合諸譯為八卷、二十四品,然文皆不足。唐義淨譯,十卷、三十一品,比前最備。佛說是《金光明微妙經典》,諸經中王說佛壽長遠,三身差別,金鼓懺悔天神護法,大辯才天、大功德天,天王地神,皆同佑衛此妙經法,及供養天神天女,誦咒祈願種種法《門。後說救魚生天,捨身飼虎》。

皆成佛因緣

《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三卷。

右伅真此言樹。謂天伎樂神。即乾達媻王名也。《大緊那羅王經》與此本同譯別。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四卷。

右二經本同譯,《別經》。初,天冠菩薩問佛諸菩薩種種法門,佛隨問答,說菩薩諸四句法。時大樹緊那羅王從香山中,與諸大眾來禮敬佛,奏諸伎樂,須彌等山頗峨涌沒。四眾八部大迦葉等,惟除不退轉菩薩,皆悉起舞不能自持。樂中說偈,八千菩薩得無生忍。請佛菩薩于香山供養七夜。佛說淨六度方便等諸波羅蜜,一一各三十二法門,六十萬餘眾生發無上正真道心,授王作佛記。又為八千王子說助菩提法,為八萬四千夫人采女說轉女身法,及說菩薩成就三十二法,能為法器,及菩薩諸行法。又法施有三十二功德,此經亦名《宣說不思議法品》。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三卷。

右佛昇忉利天,度夏,安居三月。月天子問諸菩薩種種法門,佛隨問答,略如《維摩經》。佛告目連:「勿謂佛獨在一閻浮提成道度生,于三千大千世界中,示現降胎,現生成佛,示滅。」 略說四方、四維等諸佛名號國土,應現種種不同等事。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

右與《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本同譯別。

《寶雨經》十卷。

《寶雲經》七卷。

右二經同本異譯:除蓋障菩薩問佛:「云何菩薩得十波羅蜜圓滿?云何得等于地、水、火、風、空,如日月、如師子、如蓮華,調伏𡧯靜,廣大清淨,智慧如海,善巧辯才?今眾生歡喜信受空、無相願,慈、悲、喜、捨,游戲神通,離八難處,住不退轉,得如來法身、金剛身、十二頭陀?云何得種種善巧,生清淨佛土,乃至云何速證無上菩」 提。佛各隨問為說。問一答十微妙富備。大略如《華嚴》普賢二千酬行法。

《阿惟越致遮經》四卷。

《不退轉法輪經》四卷。

《廣博嚴淨不退轉法輪經》六卷。

右三經,本同譯別,廣略文異。說:佛出五濁,方便說三乘,化導眾生,令入一佛乘他方淨土,二十那由他劫植眾德本,不如忍界從明至食,說法化愚,令受三歸五戒,況勸人出家,廣為說法令出三界。佛說信行、法行、八輩四果辟支佛,皆是不退轉菩薩微妙法門。次諸大阿羅漢說《密語》:「我等具足五無間業,謂無明能」 生生死為母,不正思惟及喜愛為父,壞諸想諸行為破僧,不壞凡夫法,滅羅漢想名殺阿羅漢,滅如來想名出佛身血,知一切法如幻、如影、如響故。次說眾生若聞釋迦牟尼佛名者,皆于菩提得不退轉,況持一華以供養邪?如尼拘陀樹種子甚小,漸次長大至蔭五百人。有東方佛剎來三大菩薩,頭面禮佛言:「我等于此法中無有疑惑,我是如來,我是世尊,我是佛。」 爾時,眾會皆作是念:「無有二佛並出世間」 ,何緣彼作是說?佛偈云:「不住一切法,求𡧯滅菩提,亦不得菩提,是故名如來。」 詳如本國,五百童女、五千尼、五千居士婦,聞法不復受胎為女人,皆生佛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于菩提,得不退轉。

《人定不定印經》一卷。

《不必定入印經》一卷。

右二經本同譯別。佛說五種菩薩行:一羊乘行,二象乘行。初二菩薩于正等覺,是不決定于生死海不能救濟一切有情,退失無上道;三日月神通乘行,四聲聞神通乘行,五如來神通乘行;後三菩薩必定不退無上智道。《如來行》中,廣明種種大乘利他行法,大心人之龜鑑也。末說信敬供養。䐜惡。侵損《大乘法》人極大罪福。

《等集眾德三昧經》二卷。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三卷。

右二經本同譯別。毗舍離城淨威力士自念:「我成就大力,閻浮提中無與等者。我當往觀佛何如我也?」 佛欲降伏,令目連取。佛為童子時,與兄弟捅力射箭,著鐵圍山。佛言:「是菩薩父母生力,非神通力。若以神力,當過無量諸佛世界。」 佛說人、牛、象、師子力士,諸天力、諸菩薩力,各各增上,十乃當一,以至十。十地菩薩力《等:一》、後身菩薩力,至成佛時超百千倍,過于菩薩,魔、梵、人天等,不可諭說。次復較量種種福德,復說成就莊嚴福德種種法義。復次,佛諸菩薩問答解說此三昧法義。

《持心梵天所問經》四卷。

右經初說如來種種光明名號功德。次持心梵天問。「何謂菩薩志性堅強言無惱熱,德超眾生威儀。」

安詳心不憒亂,開化塵勞,乃至于諸佛法而不退轉。佛隨所問廣為演說。次明網菩薩、梵天、文殊大弟子等問答法要。又諸菩薩各隨所樂說菩薩法。次梵天大菩薩等授《成佛記》。末說此經大功德力。

《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姚秦什法師譯。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魏菩提流支譯。

右二經與《持心梵天所問經》同本異譯。佛放光明照三千大千世界,普及十方無量佛土。東方過七十二恆河沙佛土,國名清潔,佛號日月光如來。有菩薩,梵天名曰思益,白佛:「欲詣娑婆世界。」 佛言:「應以十法游于彼土:于毀譽心無增減,于善惡心無分別,于諸愚智等以悲心,于上、中下眾生之類意常平等,于輕毀」 供養心無有二,于他闕失不見其過。見種種乘皆是一乘,聞三惡道亦勿驚畏,于諸菩薩生如來想,佛出五濁生希有想。于此國中百千萬劫淨修梵行,不如彼土從旦至食無瞋礙心,其福為勝。

《持人菩薩經》四卷晉譯。

《持世經》四卷秦什法師譯。

右二經,本同譯別,什師所譯,文備詞順。持世菩薩問佛:「云何菩薩能知諸法實相,亦善分別諸法相?云何得念力,轉身成就不斷念,乃至得無上菩提?」 佛為隨問開示。初品答所問種種法門,次《五陰品》,次十八性品,次十二人品,次《十二因緣品》,次四念處品,次五根品,次八聖道品,次世間出世間品,次有為無為法品。逐品法義,至詳至妙,及說過去諸佛本事。此經有種種大功德利益,乃至疾得無上菩提。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

右二經本同譯別。佛說謗佛法僧人必墮地獄,多劫不能得出。佛說「過去劫,為法比丘以惡毒心謗淨命比丘,揚其惡行,八十劫中受地獄苦。又多生墮畜生中,方得人身,常受貧厄,瘖瘂無舌。法比丘者,則我身是,淨命比丘,彌陀佛是。」 由我過去愚癡無智,受苦如是。當知隨順惡友,求法師短,譏毀損害,為自傷損。

《大方廣寶篋經》二卷。

《文殊現寶藏經》三卷。

右二經本同譯。別說:「文殊智慧辯才神通威德,游于諸佛國土,現種種殊勝等事。東方佛土有第一智慧弟子住梵天說法,聲遍三千大千世界,聞文殊發大音聲,驚怖墜落,如旋嵐風吹于小鳥。復有佛土大火災起,世界充滿。文殊千彼火中作蓮華網而從中過,火所觸和適快樂。聲聞神力如小鳥,文殊神力如金」 翅迅疾,又七日七夜,雨不斷絕,諸比丘眾未得禪定者,饑羸困苦。文殊化一缽食,置講堂上,千二百五十比丘,萬二千菩薩,皆得飽足,缽無減耗。魔化四萬比丘,來入會中,亦皆受供,缽食亦無減耗,悉皆降伏。又文殊三月,竟夏不現佛邊。大迦葉問:「何所在邪?」 答云:「我在王宮采女中,及諸媱女小兒中。」 迦葉念言:「何緣此人與清淨僧眾為臘?」 即撾楗椎,欲逐出。文殊即見十方不可計數佛邊,各有文殊,各有迦葉,撾楗椎欲逐出之。佛語迦葉:「汝欲逐出何者?」 文殊迦葉慚愧,欲置楗椎于地,盡其神力而不能也。佛令禮文殊,乃得墮地。佛言:「文殊三月教化,城中女人,宮中采女及童男。童女各五百人,及」 無量人,得不退轉,成道得果,或生天宮。又說三十二德鎧法門,三萬二千天人皆發無上道意。是經亦名文殊所現變化,降伏眾魔,化諸異學,名曰《寶藏》。

《證契大乘經》二卷。

《大乘同性經》二卷。

右二經本同譯別。佛在楞伽山,為羅剎王說眾生捨身受身,中陰識神隨業輪轉,戒律持犯,善不善果報種種差別,修行三十七品至成無上菩提。聲聞辟支佛、菩薩、如來皆有十地,如諸小河流皆入大海,一切諸法皆悉流入毗盧遮那智藏大海,同一真如清淨法性。授《羅剎王成佛記》,及說過去佛菩薩本緣。

《深密解脫經》五卷魏菩提流支譯。

《解深密經》五卷,唐元奘譯。

右佛說一切法相略有三種:一遍計所執相,二依他起相,三圓成實相。遍計所執,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依他,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如無明緣行,乃至集大苦蘊。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通達修習,乃至無上菩提,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𡧯靜,自性涅槃,如空華,如幻像,如虛空,無生無滅。第三卷《彌勒問》瑜珈種種義極于微妙第四《觀世音問十地十一地微細法門,地地殊勝功德,及二愚癡與所應學法,六波羅蜜》因果種

《種法門》第五卷《文殊問》如來法身、化身出現,調伏說法,威德住持等法門。

《解節經》一卷。

右如理《正聞菩薩問能解甚深義節菩薩一切法無二答》說此經。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二卷。

右序曰:「本是一心,積為三界,理極實相,筌窮假名,五因七果,十有二分,緣生經法,總備于此。佛說十二因緣,法義微妙,眾經綱目攝在茲焉。」 聖者鬱楞迦作論釋。此經先立偈三十,後以論釋,故亦名《三十論》。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卷。

右與《緣生經》同本異譯。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

右與《解深密經》第四第五卷同本異譯。解在彼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譯。

右佛在南海瀕楞伽山頂。昔諸如來皆于此城,說自所得聖智證法,非外道衺見及二乘修行境界。我今亦當開示此法。時大慧菩薩致一百八問,佛隨所問答,說諸佛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世間出世間上上法,心意識生住滅相等一百八法。《傳燈錄》:僧那禪師曰:「我初祖兼付《楞伽經》四卷,謂我師二祖曰:『吾觀震旦。惟有此經可以印心。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又二祖凡說法竟。乃曰:「此經四世之後變成名相。深可悲哉。我今付汝。宜善護持。」

《入楞伽經》十卷三藏真諦譯。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實叉難陀譯。

右三經,同本異譯。初譯四卷,《楞伽夜叉王城》《勸請》《序致》及《流通》等文不足;次流支譯十卷,次七卷,則天久視年中譯。序云:「此經諸佛心量之元樞,群經理窟之妙鍵,廣諭幽旨,洞明深義。跋陀之譯未弘,流支之義多舛。今討三本之要詮,成七卷之了教,傳燈之句不窮,湧泉之義無盡。」

《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三卷。

右上卷文殊說「六波羅蜜等各各十二功德進修行門。次二卷尼乾子說佛三十二相三十二大悲行。三十七助道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 與《尼乾子經》同而略異。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十卷。

右第一第二卷,佛說《一乘菩薩行方便境界奮迅法門》。第三尼乾子與八十八千萬尼乾子俱,游行諸國,為嚴熾王說十不善業果報,說國王護眾生法,說轉輪聖王七寶功德。又復有七種次寶,七者,一劍,二海龍王皮,三床,四圍,五屋舍,六衣,七足所用寶。次說諸國王治國善惡法行。法行王能救護眾生,善行政治用兵愛民等種種事甚詳。及說國王布施十五種功德。次說外道聰明智慧各有罪過。第六至第九,說唯佛無諸過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六通、四無礙智、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不思議法門。佛言:「尼乾子!現行外道法,以一切無量種種身,化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所供養佛不可量數。過無量數劫,當得成佛,名實慧幢王,國土勝妙,壽法長遠。此經是如來祕密藏,純淨妙藏、佛法印藏。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俱時成佛,有人滿足一劫,供養禮拜爾所諸佛,所得功德,不如有人受持、誦讀、書寫、流布此法門過彼無量無邊。」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