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11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十一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錄

 僧寺部彙考五

  湖廣通志鐵佛寺 寶通寺 頭陀寺 鸚鵡寺 九峰寺 寒溪寺 靜寶寺

  柏泉寺 方廣寺 天然寺 高塔寺 護國寺 葛陂寺 誌公巖寺 馬巖寺 仙宮寺

   鐵佛寺 花藥寺 花光寺 福嚴寺 楚興寺 書堂寺 崇勝寺 至源寺 一歸寺

   穀山寺 佛光寺

  福建通志萬歲寺 法海寺 開元寺 光孝寺 鼓山湧泉寺 大乘愛同寺

  南澗寺 西禪寺 鳳池寺 九峰寺 仙宗寺 極樂寺 天王寺 竹林寺 靈峰寺

  寶應寺 寶林院 寶華巖庵 聖水寺 方廣寺 名山寺 靈石寺 延慶寺 靈隱寺

   重興寺 開元寺 寶藏寺 梵天寺 永安寺 開元寺 報恩光孝寺 龍山寺 斗

  峰寺 勝果寺 聖跡寺 光化寺 瑞巖壽聖寺 烏山興福寺 報恩寺 報國寺 靈

  巖廣化寺 囊山慈壽寺 龍華寺 仁壽寺 西庵寺 廣福寺 金鐃報國寺 開元淨

  慧萬歲寺 淨眾寺 清泉寺 目連寺 昭明寺 方廣寺

  四川總志大慈寺 聖壽寺 普慈寺 祇園寺 龍潭寺 梵安寺 東林寺

  西林寺 石經寺 惠劍寺 羅漢寺 觀音閣 資福寺 靈泉寺 欒巴寺 甘露寺

  龍泓寺 旌喜院 白塔寺

  廣東通志光孝寺 淨慧寺 懷聖寺 蒲澗寺 寶陀寺 西禪龜峰寺 大通

  古寺 海鰲寺 長壽庵 華林寺 寶林寺 資福寺 無量寺 華山寺 廣慶寺 北

  山寺 延祥寺 仁壽光運寺 報恩光孝寺 南華寺 月華寺 龜峰寺 金船寺 太

  平寺 耽石院 延祥寺 雲封寺 寶成寺 天寧寺 寧國寺 東洲寺 天寧萬壽禪

  寺 天寧寺 普明寺

  廣西通志棲霞寺 鑑山寺 報恩光孝寺 香海庵 景祐寺 報恩寺 佛壽

  寺 西竺寺

  貴州通志大興國寺 永祥寺 陽寶山寺 圓通寺 三教寺 釋慈寺 中山

  寺 吉祥寺

  雲南通志五華寺 圓通寺 玅湛寺 妙高寺 佛嚴寺 玅定寺 靈芝寺

  盤龍寺 華嚴寺 報恩寺 玉泉寺 善覺寺 湧金寺 鳳翔寺 五龍寺 瀘源寺

  感通寺 崇聖寺 弘聖寺 帝釋寺 鶴頂寺 靈塔寺 羅筌寺 飛來寺 道勝寺

  水目寺 般若寺 傳衣寺 石鐘寺 龍泉寺 天興寺 天應寺 雲泉寺 觀音寺

  龍蟠寺 絕峰寺 白雲寺 竹掃寺 天花寺 德雲寺 飛來寺 蘭若寺 石龍寺

  等覺寺

神異典第一百十一卷

僧寺部彙考五

编辑

《湖廣通志》

编辑

鐵佛寺

编辑

寺在武昌府治西南文昌門內。梁天監中,邵陵王捨 宅建。唐天寶中,有紅白二蜘蛛出入寺井為妖,鑄鐵、 佛三鎮之,更今額。明敕修,置僧綱司於內。

寶通寺

编辑

寺在府治東十里洪山下,內有寶通塔。唐寶曆中,善 信禪師開山。宋制置使孟珙、都統張順重修。明楚昭 王益擴舊制。

頭陀寺

编辑

寺在府治黃鵠磯,即今觀音閣,一名「竹林寺。」齊王巾 為文以紀其勝。

鸚鵡寺

编辑

寺在府治南鸚鵡洲畔。即黃祖殺禰衡處。人哀之,故 立寺。

九峰寺

编辑

寺在府城東六十里,高僧無念開山,明楚昭王供之。 太祖召入京,賜金缽盂、千佛衣、詩章。後遣人賜「松花」 並詩。葬本寺塔下。

寒溪寺

编辑

寺在武昌縣。晉陶侃得文殊銅像于海上,「初送寒溪」, 即此。

靜寶寺

编辑

寺在嘉魚縣東北六十里,宋建,明正統三年重建,中 有石塔云:僧紹忠,邑人,披剃本寺,持戒精嚴,以醫藥 救濟。嘗乘白馬無轡,有一黑犬,每隨出入,必導馬前 後。師端坐而逝,號嬾狗祖師。至今肉形尚存,其犬亦 埋塔前。上生牡丹一叢,士人每年以花開稀盛,占歲 豐歉,若移植則不花。

柏泉寺

编辑

寺在漢陽府城西北六十里,寺前有古井。世傳「大禹 治水時,植柏大別山,其根盤曲,直至井底,因名。」

方廣寺

编辑

寺在黃州府城金鋪山北,金鼎山中。前後二塔。明楚 王孫建為都御史方任讀書處。

天然寺

编辑

寺在蘄水縣青獅山。三祖僧璨得法後,即住靜於此。

高塔寺

编辑

寺在黃梅縣東南隅。寺肇於唐、宋建塔十二級,高百 七十丈。明永樂五年重修。今燬,新構小殿一重。

護國寺

编辑

寺在荊州府城東草市,梁天監中建。張僧繇嘗於柏 堂內圖孔聖十哲像,明帝怪問釋寺何為寫孔聖之容?僧繇曰:「後當賴此。」及後周廢浮屠法,獨此寺有孔 聖像,得不燬。明洪武初復修。

葛陂寺

编辑

寺在府城。相傳葛洪煉丹於此,丹井尚存。

誌公巖寺

编辑

寺在鄖陽府房縣西北二十五里,《誌公禪師碑》存。

馬巖寺

编辑

寺在房縣西百里,《馬祖道場碑》尚存。

仙宮寺

编辑

寺在房縣西南四十里,陳摶修煉處,石基猶存。

鐵佛寺

编辑

寺在長沙府城北,唐建,鑄三鐵佛,因名。元燬,明洪武 初重建。

花藥寺

编辑

寺在衡州府郡城西南,創自宋寶祐年。舊傳為晉黃、 葛二仙煉藥處。

花光寺

编辑

寺在衡陽太平鄉,宋僧花光居此。黃山谷過之,贈以 詩。

福嚴寺

编辑

寺在衡山,亦云「般若寺。」舊有《唐梵經》,太宗御書五十 卷。

楚興寺

编辑

寺在永州府城西四十里。其地即金剛山。五代時楚 王馬氏屯兵於此。夜聞鐘聲。遂建寺以鎮之。內有高 麗國僧鐵山塔。

書堂寺

编辑

寺在府城北二十里,唐僧懷素故居。中有懷素遺像, 向有碑石,後燬。

崇勝寺

编辑

寺在岳州府君山,晉創。呂雲卿遇江叟,吹笛召「洞庭 神」,即此。

至源寺

编辑

寺「在臨湘縣南八十里。僧寶方精經典,明神宗召入 禁內,賜有衣缽幡幢,藏經藏於此。」

一歸寺

编辑

寺在臨湘縣六十里金竹山下。溪巒秀絕,為一邑勝 景。

穀山寺

编辑

寺在臨湘縣,唐創。相傳寺左有一塔,容二僧。塔前有 柏一株,樹下一隙,每日空中流穀二升,以給二僧。一 日老僧出,募其徒,以斧鑿其空,欲其多,隨止不復有, 樹亦漸枯,塔亦隳。至今基址猶存。

佛光寺

编辑

寺在常德府西南五里,有沈約《嘯臺》。

《福建通志》

编辑

萬歲寺

编辑

寺在福州府九仙山西,有浮屠七級,曰定光塔。唐天 祐中,閩王審知建。梁開平中,表請上祝聖壽,曰萬歲 塔。元黃鎮成《重建定光塔銘》有「厚壤祛幽,圓珍發貯。 纍修於寸,積重於株。石礱川運,材伐山輸」等語。嘉靖 中,雷震萬壽寺塔,藩司屠僑詣寺拜火。天方雨,急以 雨衣藉地,拜至三塔頂,所覆鐵鼎,忽然墜地,大書曰: 「諸天及人,無由見鼎,地搖三日,天雨四花,土田三變, 今古同時。」屠人握閩雨衣三拜,其事甚奇。

法海寺

编辑

寺在羅山下,本梁孟司空捨宅為之,有羅山館、萬綠 堂諸勝。旁有彌陀殿,明末重建。

開元寺

编辑

寺在芝山南,梁太清中建,唐開元間改今名。會昌中, 汰天下僧寺,州存其一,即此。南為靈源閣,閣額「靈源」 二字,書文皆作水形,為面南厭火而設,閣上復祀羅 計星像以制之。大殿後向為藏經院,按閩王審知時 泥金銀萬餘兩,作金、銀字四藏經各五千四十八卷, 栴檀為軸,玉飾諸末。寶髹朱架,內龍腦其中,以滅蠹 蟫。唐翁承贊,為之碑銘。

光孝寺

编辑

寺在閩縣時昇里,宋崇寧中建。政和間改天寧萬壽 寺,曰松風堂。李綱謫居寓此,有詩。又曰藏六庵,李邴 建。有「枯木有人能采菌,白牛無地可施鞭」之句,又有 「海月」、「來薰」二亭。

鼓山湧泉寺

编辑

寺在閩縣,唐建中間創,閩王審知命僧神晏居此。歷 代興廢不一,明初重修。有「華嚴堂、白雲堂、妙峰閣、一 多庵、癡坐軒、憨睡室、無盡門。」

大乘愛同寺

编辑

寺在閩縣東山。梁大同年,置大乘寺,十二年又置愛 同寺。唐大中間,合二寺為一,遂名。中有夜光臺、神僧 室諸勝。

南澗寺

编辑

寺在侯官縣神光寺東。梁大通間,蘇清捨宅為之。唐乾寧中建殿,以地在烏石山澗旁,故名。有石佛像。天 寶間驟雨,雷電從地湧出。《毆陽詹記》。

西禪寺

编辑

寺在候官縣永欽里怡山。唐咸通間,長沙溈山僧大 安居此。五代唐更名「長慶」,明宣德間重建。有奎華閣、 明遠亭、紫翠亭、放生池諸勝。

鳳池寺

编辑

寺在候官縣鳳池山。五代漢乾祐中建。有擢秀亭、翠 微亭。宋建炎二年進士題名於此。又覽輝亭、鳳池軒、 華池閣。陳瓘被放後,蒙恩自便居此。李綱有「鳳去空 餘舊浴池,竹梧交蔭翠參差」之句。

九峰寺

编辑

寺在候官縣興城里,唐大中創。咸通中賜名「九峰鎮 國院。」柳公權書額。

仙宗寺

编辑

寺在候官縣六都,五代唐同光二年創,元至正間重 修。有寶峰亭、洗缽池、曇花磴、虯松關、金雞巖、卓錫泉、 垂蘿徑諸勝。

極樂寺

编辑

寺在古田縣十二都,唐天寶建,明萬曆間重修。有息 見亭、自貞軒、放生池、伏虎庵。宋縣令李湛有詩。

天王寺

编辑

寺在長樂縣西隅,唐建。初,有檀木愬江潮而上,牧童 取之,夜中發光。里人林錡夢其木謂「我北方毘沙門 天王。」遂捨宅為寺,故名。有天王閣、煙蘿亭、望江亭、樂 壽臺、松石峰,今多頹圯。

竹林寺

编辑

寺在長樂縣十二都。唐戶曹林勣捨宅為寺。有藏經 室,函藏經五百餘軸。內函係乾德中得於海上,以巨 螺盛之,乃《妙蓮經》也。寺後一山,其形若龜,蔡襄嘗至 其地,指為龜山,有親筆勒於石。又通判蔣之奇有詩。 又有白龍巖、安適軒。

靈峰寺

编辑

寺在長樂縣十九都。唐建,初名「龍龕寺」,八年賜額。有 香爐、靈山、天池諸勝。明萬曆間重修。宋董淵、湛俞俱 有詩。

寶應寺

编辑

寺在連江縣仁賢里白巖,唐建,張瑩尚書讀書其中, 夜間鐘鼓自鳴。明正統元年重建。

寶林院

编辑

院在連江縣中鵠里。唐建,有獨覺巖、《雷移石》。唐宣宗 時,僧法詮與涅槃、大溈、怡山諸老為法空友。寺後絕 峰有巨石如覆盆,詮雅好,居之,欲移其室而未能,因 指之曰:「人實無力,神乃有功。」俄而風雨雷電作,詰旦, 石移山下,儼然一室。詮居其中,四十年坐化。

寶華巖庵

编辑

庵在連江縣清里。巖下有石室、石洞,頂有塔。定光佛 庵居其中,丐夢多驗。內有石眼泉、碁盤石、伏虎石、九 仙跡、羚羊洞、栖賢亭諸勝。唐大中間建,明永樂重修。

聖水寺

编辑

寺在羅源縣蓮花山下,宋建。有筆硯峰、「龍虎巖、仙源 泉、彌陀石、玉井、金鐘潭、棲雲洞、眠鶴亭。」

方廣寺

编辑

寺在永福縣保安里方廣巖下。山半有石天門,王翰 鐫「飛珮」二字。

名山寺

编辑

寺在永福縣二十都,高蓋山之下。唐建。五代唐賜今 額。有東西二石室。

靈石寺

编辑

寺在福清縣清源里,唐建。先是武宗時僧元修結庵 於此,誦《七俱胝咒》治疾祟。後深入巖谷中,人以為遁 去。有蔬甲泛流而下,乃沿源訪而得之,再往則廬已 虛,蓋避會昌禁也。宣宗時,出詣闕,貢金買山,始創精 舍,名翠石院。至是賜「靈石俱胝院」額。宋天聖初重修。 有仙人碑、蟠桃塢等十勝。

延慶寺

编辑

寺在福清縣新安里,五代唐建。初名「靈曜」,宋賜今額。 山泉甘洌,所產茶異常品。

靈隱寺

编辑

寺在福清縣龍仁寺旁,宋建。有不溢泉、「平步臺」、「小龍 潭、海月庵。」

重興寺

编辑

寺在福清縣光賢里,五代周建。初為庵,名「大悲」,至是 拓之,乃更今名。旁有石高峰、石馬泉。

開元寺

编辑

寺在泉州府晉江縣肅清門外,邑長者黃守恭捨宅 為寺,初名蓮花寺。寺有東、西二塔:東塔號「鎮國」,唐僧 文偁作木塔,宋易以石;西塔五代閩王審知建木塔, 號無量壽塔,宋紹興始為石塔。明萬曆間,參政黃文 炳修正殿、法堂及兩廊。萬曆三十二年地震,東塔頂 折,邑人侍郎詹仰庇修之。三十四年大風,西塔葫蘆壞,大學士李廷機修之如舊。

寶藏寺

编辑

寺在德化縣。未建時,有牧者繫牛於此,忽有一人追 之,須臾不見。後即其地掘之,得洪鐘。鄉人為蓋寺,故 名。

梵天寺

编辑

寺在同安縣大輪山阿,齋舍東有朱子刻「戰龍松」三 大字於石,旁有泉歷壑而下,曰「靈泉越壑。」上有「瞻亭」 二字倒挂於石,亦朱子書。其巔峰四望,海色蒼冥,並 歸一覽。朱子有隸書於石曰:「極目翠微之際。」

永安寺

编辑

寺在建寧府建安縣黃華山麓,創自唐貞觀中。五代 唐為功德院,更名「永安。」宋名十方禪院。明嘉靖間,因 大中寺火,移建於此,為祝聖道場。

開元寺

编辑

寺在甌寧縣雲際山麓。晉時建,俗傳為呂蒙故宅。初 名「林泉」,唐改今額。元於紫芝峰頂建塔,曰「善見」,後燬。 明天順間,建丹青閣於寺左半山之阿駕橋以渡。萬 曆間,閣左建馬仙庵。向有佛牙,僧視為法寶。

報恩光孝寺

编辑

寺在甌寧縣獅峰之麓。宋賜名「景德院。」崇寧中改崇 寧,政和間又改天寧萬壽寺。紹興七年改今額。明萬 曆間建輪藏寶塔。

龍山寺

编辑

寺在甌寧縣龍首山下。初建於長汀,名「龍山福王院。」 五代間移今所。內有華歆井、瑞松亭。

斗峰寺

编辑

寺在甌寧縣,明初建。中有石鼓、松蘿、蓮花湖、仙會亭、 白雲橋、占星峰、卓錫泉、蘸月池。

勝果寺

编辑

寺在浦城縣治東隅。漢越王餘善行宮故址,梁武帝 圯,名「崇雲寺。」隋廢,唐改今額。明永樂間累修,又圯,萬 曆間重建。

聖跡寺

编辑

寺在建陽縣,唐咸通間建。相傳馬道一禪師卓錫於 此,留跡在石,深如篆鐫。

光化寺

编辑

寺在崇安縣。唐咸通中創於隱漿之後,田地苦沮下。 宋祥符中,遷於濯纓坊,跨山為址。寺有龍藏并龍經 樓。寺門之右,為張仲龍讀《通鑑》室,朱子為記。

瑞巖壽聖寺

编辑

寺在崇安縣,唐廣明庚子建。宋熙寧三年賜名壽聖 寺。隆興初賜「瑞巖」額。先是,扣冰古佛自廣福移錫居 霄歷山,有仙人曰:「請師更入東山。」中有古道場,蓋此 地云。

烏山興福寺

编辑

寺在崇安縣。其地舊為鬼區,多古松怪木,神鴉群集, 人無敢採樵者。唐咸通五年,行全和尚即其地建寺, 後有壇,世傳為古佛撒麻降魔處。

報恩寺

编辑

寺在崇安縣。有《漆觀音像》。又甕有舊醢,久而不敗,皆 唐時物也。

報國寺

编辑

寺在延平府南平縣新興里,五代唐建。舊有「開山寺, 僧普明嘗留醋一缶,囑其徒遇佛諱日,以湯投之,酌 而且用以和蔬。後經數百餘年,尚存色味不變。」

靈巖廣化寺

编辑

寺在興化府城南門外鳳凰山下。梁、陳間,邑儒鄭露 居第捨為金仙院。隋開皇間,改為寺。唐景雲初,賜額 「靈巖」,柳公權書。宋太平興國初,改賜今額。近寺別為 院者十,為庵者百有二十。今院惟東塔、西塔、月峰,庵 惟普門南山存。東塔院內有石浮屠,高五級。

囊山慈壽寺

编辑

寺在莆田縣延壽里,唐中和初建,有慧薰塔。《宋淳熙 志》云:「妙應大師塔也。」示寂於唐乾寧中,宋紹興中易 額「慧薰。」

龍華寺

编辑

寺在仙遊縣西南仁德里。隋大業中,僧惟勝結茅於 此。山林幽邃,人跡不到,後有白龍御白蓮自空中來 獻,故名。寺內有石浮圖二,高各有三十餘丈。屬院十 有一,庵七十七。宋林篆、陳易嘗隱此山,寺屢燬於火, 宋紹興、元元貞、明洪武、萬曆間屢建。

仁壽寺

编辑

寺在邵武府邵武縣東南,隋仁壽間建。中有《十景》,遊 人多題詠焉。

西庵寺

编辑

寺在邵武縣東三里,「兩山環抱,由月山循谷而入,別 成洞天。」

廣福寺

编辑

寺在邵武縣西南,唐會昌間建,為卲武叢林勝地,掛 錫常數百眾

金鐃報國寺

编辑

寺在建寧縣城東金鐃山之麓,後梁龍德間建。內有 八景,曰白蓮池、紅芍圃、虎溪橋、蟾窟井、龍鱗松、鐵線 梅、翠蒲澗、「白玉峰。」

開元淨慧萬歲寺

编辑

寺在漳州府治西北。唐嗣聖間建。又有明皇銅像,宋 末燬於兵,元開元與淨慧寺合為一,賜今額。明洪武 間,扁曰「紫芝峰。」宋張徵詩:「鑄金像出,開元末,檢玉書 藏景祐間。」

淨眾寺

编辑

寺在府治西北。梁貞明二年建。明永樂間,扁其門曰 「萬松峰。」宋郭祥正詩:「南州三百寺,此寺最輝煌。」

清泉寺

编辑

寺在詔安縣西北五里,宋胡頖隱於此。寺前有泉,清 而甘,以此得名。

目連寺

编辑

寺在寧德縣。後周顯德元年,僧雅公建,名「靈石庵。」宋 開寶五年重建。僧義韶居此四十餘年,不食自飽。嘗 衣紙衣,飄若環珮。

昭明寺

编辑

寺在寧德縣十七都。梁大通元年昭明太子建。賜額, 并造浮圖以鎮溫麻。

方廣寺

编辑

寺在寧德縣十五都,元至元間建。寺在萬山中,境界 幽絕,澗水清瑩,可照可濯,與鳳山寺俱有靈異。

《四川總志》

编辑

大慈寺

编辑

寺在成都府城東,唐至德間建,明皇書「大聖慈寺」四 字。

聖壽寺

编辑

寺在府治西南。漢建。在唐為空慧寺,後改「龍淵。」孟蜀 時,宰相王處回捨宅以廣其基,規制壯麗。至宋大中 祥符間,移「聖壽寺」額於此。中有秦太守所鑿石屏,今 在殿前,俗呼為石牛寺。殿中有井,相傳與海通,所謂 「龍淵」也。或云:寺後有鄧艾廟,為有識者撤去之。內有 唐太和中馬季武所書經咒石幢。縣令雷叔聞嘗結 詩社於此,名曰《竹林》。

普慈寺

编辑

寺在府治東,蜀人多於此餞客。宋漢仲明詩:「城東蕭 寺無人跡,幾度曾因送客來。」

祇園寺

编辑

寺在華陽治東南,殿壁有琴聲,撫掌則聞。

龍潭寺

编辑

寺在「華陽治東,寺內有《古八角井》。」

梵安寺

编辑

寺在成都治西南五里。前代為尼居,名「桃花寺。」隋文 帝時易以僧。大曆中,崔寧鎮蜀,以冀國夫人任氏本 浣花女,遂重修之,繪任氏真於其中。會昌中欲燬寺, 夜聞女子啼泣之聲乃止。已而禱雨有驗,明改今名, 俗呼「草堂寺。」

東林寺

编辑

寺在內江縣治東北隅,宋紹興十一年僧會照建。明 洪武中,耆民陰覺賢重修。傍崖結樓,即石鐫像。高閣 臨江渚,俯秋水之清漣;紺殿列峰巒,望晴雲之縹緲。 「消蟬鳴於六月,聽漁唱于三更。」

西林寺

编辑

寺在內江縣治北一里。宋咸淳五年,僧道果建。明洪 武中,僧昌慈重修。萬松鬱鬱,俯瞰江流,多水雲逸趣。 日光初出,影浴金波,與東林並勝。

石經寺

编辑

寺在簡州治北。明正德問,楚山和尚入滅於此。甲申, 賊三舉火而三熄,遂相駭去。成都知府冀應熊有題 詠。

惠劍寺

编辑

寺在什邡縣治東一十里。唐波淪禪師嘗以劍飛卓 於此。

羅漢寺

编辑

寺在重慶府榮昌縣治南,有《唐明皇御製石刻》。

觀音閣

编辑

閣在榮昌縣治北三里,佛光常現。

資福寺

编辑

寺在順慶府西充縣治東。唐圭峰禪師說法於此,二 龍聽講,是夜雨花。

靈泉寺

编辑

寺在岳池縣,石壁間有《王右軍遺筆》。

欒巴寺

编辑

寺在保寧府通江縣西四百里,欒巴真人建法座。下 有石穴,每歲仲夏,一蛇可三尺許,先出群蛇大小顏 色不一,絡繹隨之,遊于殿堂几榻廚器之間,或至數 日,絕不畏人,人亦弗相害也,必僧為食以飼之。食已, 其先出者先至穴口,俟群蛇畢入而後入焉。土人傳為四萬八千尾云。今尚然。

甘露寺

编辑

寺在桐梓縣三坡。砌石為徑,高下迥異。行人憩此,每 苦渴甚。副將陳福平寇至此,見軍士覓水弗得,為之 惻然,因建寺一所。相巖度勢,斲木為槽,引水五里,施 茶往來,恣飲不涸。巡撫張德地查捕經臨,憑覽久之, 因題其名為「甘露」焉。

龍泓寺

编辑

寺在嘉定州治四里,石壁間有九龍,相傳唐明皇幸 蜀時鐫。

旌喜院

编辑

院在眉州蟆頤山北,宋建,蘇轍嘗讀書其間,及轍顯, 以為功德寺。中有韓琦等記、蘇洵詩石刻。

白塔寺

编辑

寺在丹稜縣西,舊名「白鶴。」唐大中末建。內有浮圖。宋 重修,蘇轍為記。明永樂初,改今名。狀元楊慎有《詠塔》 詩。

《廣東通志》

编辑

光孝寺

编辑

寺,在廣州府城內西北一里,本南粵王建德故宅,三 國吳虞翻居此,以為圃,多植蘋婆、訶子樹,名曰虞苑。 晉隆和中,僧罽賓始創為王園寺。劉宋永初間,陀羅 三藏飛錫至此,指訶子樹曰:「此西番訶梨勒果之林, 宜曰訶林。」遂創戒壇,預讖曰:「後當有肉身菩薩于此 受戒。」梁天監元年,智藥三藏自西竺持菩提一株航 海而來,植於壇前曰:「吾過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 薩于此樹下開演上乘。」儀鳳元年,僧慧能論風幡,因 祝髮樹下,遂建風幡堂。神龍元年,三藏於此譯《楞嚴 經》,唐相國房融筆授,後宋經略蔣之奇建軒曰筆授 軒。宋太祖改為乾明禪院。高宗紹興二十年,改為報 恩廣孝寺,後易為光孝。咸淳五年重修。元至元十二 年重修兜率閣。大定、延祐間,修鐵塔,鑄齋僧大鑊。明 洪武十五年,設僧綱司頒印,置正副僧官二員。凡遇 慶賀,先期有司于此習儀。成化間,欽定「光孝」寺名。弘 治七年,僧定俊建四廊。萬曆十九年,敕修經樓。天啟 六年,僧通岸建禪堂、伽藍、五祖等堂。崇禎九年,給事 盧兆龍增石欄杆。十四年,李象蒙建亭殿左。

淨慧寺

编辑

寺在府西北半里。南漢時為長壽寺。梁大同三年僧 曇裕建舍利塔,曰寶莊嚴寺。宋端拱中,改名淨慧。後 元祐間,林修建千佛塔。紹聖間,蘇軾至,顏曰「六榕。」明 洪武六年毀其半,以建永豐倉,惟存塔及觀音殿。八 年,僧堅愈於塔東重創佛殿,啟門東向,仍曰「六榕。」二 十四年併入西禪寺。永樂九年復為本寺。

懷聖寺

编辑

寺在府城內西二里。唐時番彝所創。內建番塔,輪囷 直上,一十六丈五尺。明成化四年,都御史韓雍建,留 達官阿都剌十七家居之。塔巔有金雞,隨風南北。每 歲五六月,彝人率以五鼓登絕頂呼號,以祈風信。不 設佛像,惟書「金」字為號,以禮拜焉。洪武二十年七月, 金雞為𩗗風所墮,送京貯庫,以銅易之,亦為𩗗風所 墮。萬曆庚子修復,易以「葫蘆。」

蒲澗寺

编辑

寺在府城北白雲山麓,宋淳化元年建。相傳安期生 以七月二十五日於此上昇,粵人是日悉往澗中沐 浴,以期霞舉。宋太守醵鄉士大夫往遊,謂之「鰲頭會。」 明學士何吾騶書額曰「古蒲澗寺。」

寶陀寺

编辑

寺在靈峰山,寺有寶陀佛,因名焉。明太監韋眷重修。 蘇軾謫惠州,舟泊於此,感夢遂為詩云:「靈峰山上寶 陀寺,白髮東坡又到來。前世得雲今我是,依稀猶記 妙高臺。」粵人呼為小金山。

西禪龜峰寺

编辑

寺在城西四里,殿後石形如龜,故名。後魏提學毀,建 明大學士方獻夫祠。寺內舊如來座跡,填之輒陷。兩 藩入粵,審理曾法孔毀祠修復,顏曰「西禪原跡」,填之 始滿。兩廣李棲鳳有文紀之。續修《萬佛樓記》,則巡撫 董應魁撰焉。

大通古寺

编辑

寺在大通灣。南越劉晟時,賜名寶光寺。達岸禪師住 此化去,有肉身,祈禱輒應。政和六年,經略使覺民題 賜「大通慈應禪院。」明萬曆六年,大旱,眾僧迎至訶林, 禱雨,隨降。復欲迎回本寺,輿重舉之,不動。

海鰲寺

编辑

寺在番禺琵琶洲。明萬曆中,勳卿郭棐、光祿丞王學 曾建九級浮圖,培通省氣脈。葺寺三座於前,中為「制 府生祠。」

長壽庵

编辑

庵在城西南五里,舊順母橋故址。明萬曆丙午,巡按 沈正隆至,得疾。士民爭走神祠,誦《觀音救苦經》。數日, 御史夢見一白衣婦人翼蔽而前。詢之,云:「來自城西疾遂瘳。」因即舊地恢建慈度閣,以奉大士,餘為妙證 堂,左右禪房悉備,顏曰「長壽」,地可八畝。知縣劉廷元 益以白雲廢寺田四十三畝一分,俾世香燈,遂成名 剎。有《御史碑記》。

華林寺

编辑

寺在城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西天達磨從本國來 汎重溟,凡三周寒暑,至此始建。

寶林寺

编辑

寺在順德縣南鳳凰山之麓。創始於五代季。宋開禧 間,鄉民嚴宗易更新之。明嘉靖間,僧懷樹、文照、文覺 募化重修,為祝聖習儀之所。

資福寺

编辑

寺在東莞縣治西南,漢邵廷瑁建。週圍四至,四井為 界。元季毀,明永樂十一年重修。有羅漢閣舍利塔。蘇 軾作《羅漢閣記》,有再生柏以祖堂禪師去而枯迎,師 回而復榮,亦蘇軾為之銘。

無量寺

编辑

寺在香山縣東。宋紹興間,劉中行宅掘地得鐵佛,遂 捨宅修建。蕭惠叔又捨銅佛一軀。元季毀。明洪武十 一年,僧本廉于已毀寶慶寺舊址起創,仍舊額。嘉靖 二年,魏提學行文、教諭顏階毀銅佛,鑄籩豆二十四 以祀文廟。七年,遊僧重建。

華山寺

编辑

寺在三水縣,僧復庵建,僧古溪重修。內有「金沙井」、《𩰚 龍鐘》。

廣慶寺

编辑

寺在清遠縣,即清遠峽飛來寺。梁普通間,真俊禪師 建,賜額「至德」,宋康定二年改今額。相傳真俊師原駐 舒州,夜夢山神謁語曰:「中宿名勝也,不可無寺鎮之。」 師許之。是夜風雨大作,黎明啟戶,寺已飛至本山。

北山寺

编辑

寺在陽山縣治北,賢令山之東。循石磴層折而上,古 松遶逕,清泉響澗,石橋流水,環門穿舍,迥然別有天 地。中為上帝殿,左為文昌祠,右為觀音堂。建觀音閣 于後,以堂地改造「三元祠。」明崇禎四年,邑人歐陽熙 重建。

延祥寺

编辑

寺初在韶州府湘江門內。宋時廨宇壯麗,經樓有《五 百羅漢像》,極精巧,朱翼舍人常寓此。後以寺基增建 王府,遷寺曲江縣治西,即舍人園亭故址。明景泰間 重建。嘉靖十八年,都綱何應珍重修。

仁壽光運寺

编辑

寺在府城西,隋時名仁壽臺。天寶二年,有道廣和尚 坐化於此,因建廣界寺。南漢改曰仁壽。宋寶元間重 建。余襄撰《塔銘》,相傳為晉始興內史王導故宅,宋孫 時敏有碑記。

報恩光孝寺

编辑

寺在河西,本唐大梵寺。開元二年,僧宗錫建,名開元 寺。太守韋宙請六祖說壇經處。崇寧三年,詔諸州建 崇寧寺。政和中,改天寧寺。宋紹興丁巳,專奉徽宗香 火,賜額曰「報恩光孝。」寺前堂有秦綱義士像,宋季騤。 明曹時中《碑記》。

南華寺

编辑

寺在城南六十里。梁天監元年,西僧智藥三藏謂「此 山宛然西天寶林,後二百年,當有法寶來此演法。」唐 儀鳳間,慧能傳黃梅衣缽居此,應讖為南宗六祖。今 衣缽與真身俱存。唐元和十年,賜諡大鍳禪師,塔曰 靈照塔。開寶間賜名南華禪寺。塔毀,明成化六年重 建。寺有降龍塔、伏虎亭、卓錫泉、避難石、曹溪水諸景。

月華寺

编辑

寺在城南一百里。天竺僧智藥開創,唐招提朗法師 演法之地。紹聖初重建。蘇軾題其梁曰:「上祝天子萬 年,永作神主;斂時五福,敷錫庶民。地獄天宮,皆為淨 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龜峰寺

编辑

寺在樂昌縣南,環抱縣治,為一邑關鍵。

金船寺

编辑

寺在乳源縣,遼水與水浮沉,人咸異之。

太平寺

编辑

寺在翁源縣西北二十里新塘鋪,巖石嵯峨,宮宇華 煥。元元統間建。明弘治中,僧真廣重修。僉事劉慶祥、 通判符錫、知縣朱景運、邑人黃器先俱有詩。

耽石院

编辑

院在翁源縣長安鄉。高山絕頂,巨石如屏,泉自石中 湧出。唐大中三年,有僧名耽玩,建寺於此,因名「耽石 院。」宋余靖讀書於此,有《記》。明洪武初毀,成化間重建。

延祥寺

编辑

寺在南雄府城東二里,宋大中祥符己酉建。西有寶 塔九層,世傳異人所造。前有三影堂,明洪武二十五 年立為叢林。正統丙寅重修,翰林編修丘濬記。內為 僧綱司署

雲封寺

编辑

寺在梅關上。唐時創,名「梅山院。」宋大中祥符三年,賜 今額。元大德間,嶺北參政鐵柱建觀音閣,路總管塔 里牙赤作記。明洪武二十五年,立為叢林。廣東布政 使蒼梧吳廷舉有詩。

寶成寺

编辑

寺在惠州府興寧縣城內。舊為「宣化寺。」明景泰三年 本縣典史盧高建,日久頹圮。至嘉靖九年庚寅,邑令 吳悌重修。左右有廊,左為上帝殿,南有六祖堂,右為 慚愧殿,稍南有花公堂。三十年辛亥,邑令黃國奎盡 復侵地,前至老街,後至新街。萬曆十三年,鄉宦李元 鳳等重修。

天寧寺

编辑

寺在肇慶府城東一里,宋時建。中有《菩提樹》二,枝葉 糾結,陰覆梵宇。

寧國寺

编辑

寺在陽江縣東北半里北山之陽。唐武德五年,僧覺 起、民徐玉鑑建,有銅佛像。遇旱禱雨則浴之輒應。元 至正十六年圮于兵火。明洪武十四年重修。

東洲寺

编辑

寺在高明縣治東郭外,以鐍水口本縣滄溪水自西 而東,一瀉千里。《堪輿》嘗病其空虛,下流無底,適邇年 水起一洲,肖魚遊水上,此天造地設以阻水口也。明 嘉靖三十九年,通邑紳衿里老,具呈本縣徐純、教諭 管維乾、訓導黃淳、典史黃崑各捐俸,及鄉紳士民各 捐貲鼎建,將治北延慶寺拆去,改名于此。有進士麥 而炫、舉人羅煥章《碑記》。

天寧萬壽禪寺

编辑

寺在雷州府城西關外。唐大曆五年建,舊名報恩寺。 宋蘇軾寓此,愛其幽勝,題「萬山第一」四大字於門。宋 南渡,李綱亦寓此。宋末毀於兵火。元住持僧石心重 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成化間,郡守魏瀚以殿後觀 音堂圮,改建懷坡堂。郡人羅璋《記》。弘治丙辰,太監陳 榮捐貲復修。左右翼兩樓,懸以鐘鼓。山門外豎石坊, 勒「東坡」四大字於扁。寺後有一覽亭,歲時祝釐,咸在 於此。

天寧寺

编辑

寺在瓊州府城外北一里。宋時建。初為天南寺,元更 今名。明洪武癸酉,詔僧錄司以無名庵堂歸併一寺, 因拆天寧堂殿宇,于今基建兩廊,為普庵、六祖等堂。 丁丑,指揮桑昭捐貲重建二殿三門。其寺內佛像,係 各處庵堂所歸併者,一應扁額,皆教諭趙謙書。郡邑 迎詔習儀,皆在於此。永樂間,知府王修扁其門曰「海 南第一禪林。」正統六年,韓真祐捐貲重建正殿。八年, 知府程瑩闢地為觀音閣,及大雄寶殿暨諸樓閣。法 藏、僧舍齋堂、御史堂《舟記》。成化間,僧普明重修二堂 及外門。知縣陳暉記。正德丁丑,僧善慧重修。萬曆戊 寅,唐守可建亭於正殿。乙巳,知府翁汝遇重建萬壽 亭,僧普宥募修正殿,尚書王弘誨有《記》。設僧綱司,在 本寺內住持。原有寺田三十六丁。

普明寺

编辑

寺元至治元年辛酉,文宗潛邸,于城南創觀音閣。及 還,戊辰即位,賜名「大興龍普明禪寺,置規運提點所, 設官六員,命翰林撰記。」

《廣西通志》

编辑

棲霞寺

编辑

寺在桂林府城東七星巖下,唐時建。內有藏經樓、聽 月亭、壽佛峒、香積廚。順治八年,楚僧渾融募化,拓建 殿閣亭臺,備極宏麗佳勝。

鑑山寺

编辑

寺在陽朔縣治南壽陽山下有《佛母宮輪藏》。康熙十 五年,知縣陳石庵修。相傳萬曆時,寺內鐘常入潭與 龍鬥,後鐘化龍去,人見於昭平道中,猶勒朔人姓氏。

報恩光孝寺

编辑

寺在全州湘山,即無量佛道場。唐元和二年建,宋紹 興十三年賜額。明洪武十六年間設僧正司。中有亭 榭佳勝。

香海庵

编辑

庵在梧州府岑溪縣城西「百花洲」,明崇禎間知縣錢 夢蘭建。洲島縈迴,松竹陰蔭,頗稱佳勝。

景祐寺

编辑

寺在潯州府,即南山寺。唐武后賜《經》五千卷,建樓貯 之。宋太宗賜御書二百二十四軸。元順宗幸其寺。明 建文遊寺,有詩。

報恩寺

编辑

寺在南寧府橫州北郭。宋嘉定間建。咸淳及元至順、 明永樂、正統、嘉靖俱重修。佳勝為州治冠。吳悟齋詩 有「草逕人來雙葉下,松扉雲去一僧眠」之句。

佛壽寺

编辑

寺在橫州城南,宋紹興建。明建文君南遯,寓居十五 年,人不知也,徒眾歸者以千數。今寺額「壽佛禪林」四字,乃其手筆。忽一日作詩曰:「讀罷《楞嚴》磬懶敲,笑看 黃屋住團瓢。南來障嶺千尋險,北望天門萬里遙。款 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侍從歸何地, 惟有群烏早晚朝。」遂為人覺,奔往田州土官庭。自明 為建文君。官司震愕,因啟將若何?答曰:「吾老矣,欲送 骸骨歸帝鄉。」因送之赴京。

西竺寺

编辑

寺在慶遠府城西,明建文君雲遊寓此。時彭英者,視 衛篆,先曾侍帝,遇之嗚咽不自勝,饋蒸羊,帝起作偈, 繞而誦之,乃食。既登舟,英復多所贈,帝解所乘馬酬 之,復作偈曰:「蹴路人間知幾年,艱難險阻共周旋。我 今別爾東西去,何日相逢兜率天。」及解纜,馬忽騰躍 而斃。

《貴州通志》

编辑

大興國寺

编辑

寺在貴陽府城中。元至正間,廬陵賈人彭如玉建。明 洪武二年,遊僧南宗重修。萬曆三十年,寺僧法印赴 京請《大藏經》回,巡撫郭子章建閣貯之。南京諭德黃 輝題曰「龍輪寶藏。」丁亥賊毀,壬辰年重建。

永祥寺

编辑

寺在府城內西南隅,舊名「潮音。」明成化太監鄭忠重 建,敕賜今額。

陽寶山寺

编辑

寺在貴定縣北。前後兩寺為「一方名勝。」

圓通寺

编辑

寺在安順府治南。劚石為柱,長三丈餘,後有石塔古 柏。

三教寺

编辑

寺在平越府城東南,明洪武間,副使趙之屏建。崇禎 十二年,郡人樊師孔捐貲請藏經於寺子都,建閣貯 之。

釋慈寺

编辑

寺在湄潭縣城北三里。上有古鐘,常不叩自鳴。

中山寺

编辑

寺在鎮遠府城東東巖。明郡守黃希英建。水部郎趙 之緒購《藏經》,構層樓以貯之。

吉祥寺

编辑

寺在府治南,明永樂初建,成化丙午重修。古檜二株, 蒼翠盤曲如虯。

《雲南通志》

编辑

五華寺

编辑

寺在雲南府五華山,舊名「憫忠」,元至元時建。明定邊 伯沐昂、都督沐璘增修。樓曰聚遠,堂曰泰然,亭曰真 意。正殿有建文帝獅子座,今止存正殿。

圓通寺

编辑

寺在螺峰山,建自蒙氏。元延祐間重修,梵宇幽深,石 磴旋折,危欄飛閣,盡依翠壁丹巖,回視龍江,環抱北 郭。其前則萬家煙火,掩映於蒼波浩渺中。時一登臨, 疑其非人間世也。

玅湛寺

编辑

寺在官渡里,元時建,規模弘敞,甲東鄉諸剎。邑人李 傑建毗盧閣於後,左有玉皇閣,右有文明閣,登此則 遠近湖山,盡歸一覽。

玅高寺

编辑

寺在三華山,蒙氏建。林壑幽奇,棟宇璀璨,不假拂拭, 自無塵埃。滇中疊遭兵燹,此寺林木獨存,信為福地。

佛嚴寺

编辑

寺在太華山腹,元僧鉉鑑建。紺宇琳宮,左右焜燿。內 有碧蓮室、縹緲樓、思召堂、一碧萬頃閣。

玅定寺

编辑

寺在羅漢山,殿閣重重,綴於峭壁。殿南為龍王廟,上 數十武,有壽佛殿、祖師殿、飛雲閣。傍有趙道人墓,北 有靈官殿、三清閣、玉皇閣、太清宮。自山半斜逕而下, 有「朱家庵,懸巖架木,若棲鶻危巢。登此以望昆池,煙 霞變幻,陰晴皆作奇觀。」

靈芝寺

编辑

寺在富民縣西南五里。元延祐間,闢地得靈芝五本, 故名。「一邑之勝。」

盤龍寺

编辑

寺在晉寧州東五里,山秀泉幽,萬松蔥鬱。元至正間, 神僧蓮峰建。明初,僧祖源重修。

華嚴寺

编辑

寺一名大雲寺,在舊三泊縣南四十里。元僧大雲建, 後廢。明正統中,僧古庭寓其內,夢大士告曰:「木樨樹 下有碑。」試掘之,果得《大雲舊記》。遂募修焉。

報恩寺

编辑

寺在曲靖府南寧縣城東青龍山內,有吟嘯樓。明萬 曆二年郡人唐時英建。

玉泉寺

编辑

寺在南寧縣城西南龍頂山,寺傍有溫泉如玉,故名。 元至正年重修

善覺寺

编辑

寺「在臨安府阿迷州東,創自明正統間。壯麗巍峨,為 州偉觀。」

湧金寺

编辑

寺在臨安府通海縣秀山嶺螺峰下,倚山面水,林木 鬱蔥。元僧東巖建,有王景常《重修記》。

鳳翔寺

编辑

寺「在澂江府河陽縣城東二里,明隆慶五年知府徐 可久建,習儀之所。」

五龍寺

编辑

寺在武定府祿勸州東北五十里,撒馬邑。林木深密, 石隙玲瓏,周圍出清泉數處。故云「五龍。」近寺一帶田 畝賴其灌溉。

瀘源寺

编辑

寺在廣西府治西五里,傍有洞,深杳不可測,為郡中 名勝。

感通寺

编辑

寺在大理府太和縣城南十二里。漢時摩騰竺法蘭 由天竺入中國時建。明太祖有《御製詩》十八章,賜僧 無極。今存。

崇聖寺

编辑

寺在太和縣城西北。寺凡三塔,其一高十餘丈,十六 級;其二差小,各錯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 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寺有觀音像,高 二丈四尺,唐蒙氏時董善明鑄,有雨銅供冶之異。傍 為瑞鶴觀,嘉靖間修。

弘聖寺

编辑

寺在太和縣城西南,有塔,高十丈,為級十。世傳「周時 阿育王建。」明嘉靖間,郡人李元陽重修,修撰楊慎記。

帝釋寺

编辑

寺在太和縣西北應樂峰,其地靈異,夜半或聞天樂 聲。

鶴頂寺

编辑

寺在太和縣南佛頭峰之半,盤龍禪師所建。明嘉靖 間重修。今殿中拜石有禪師足跡,深六分。

靈塔寺

编辑

寺在太和城南,斜陽峰麓。唐段赤城誅蟒,為蟒所食。 人思其功,于蟒腹中取其骨葬之。建塔其上。山半為 寶林寺。

羅筌寺

编辑

寺在洱河東玉案山。初,洱河多有龍覆舟,神僧道安 結庵此地,夜間童子百餘人語曰:「師至,吾屬不安,盍 遷去?」師厲聲曰:「是法住,法住!」安從遷。明日水浮死蟒 百餘,海患乃息,因創寺。西有天鏡閣。

飛來寺

编辑

寺在趙州北五里,昔傳有佛像飛來。

道勝寺

编辑

寺在趙州南百里,唐時張建成入朝,賜以浮屠像并 佛書,建成歸刱寺藏之。

水目寺

编辑

寺在水目山,段氏時,楊普濟經始。明洪武二十四年, 僧志圓成之。舊有虎窩、風洞、黃龍、木犬之異,至今遺 址尚存。

般若寺

编辑

寺在雲南縣北八里,有寶燈飛入雙塔中,夏夜常見 光明。

傳衣寺

编辑

寺在雞足山。相傳昔釋迦佛以僧伽梨衣付弟子迦 葉波以待彌勒,迦葉持衣于雞足山入定,寺以此名。 今稱「華首門」,即此處也。北有淨雲庵,東北為八角庵, 後為彌勒庵、圓通庵。自淨雲而北,為般若庵、菩提場。 折而西,為五華庵、圓淨庵、大乘庵。龍華寺前為了空 庵,南為雲海庵、海會庵、白石庵。庵東有彌勒寺,東北 為缽盂寺、大士庵,東南為白水庵,西南為淨覺庵。其 頂有舍利塔、曹溪庵、護法堂、慧靈庵、北麓寺、奉真院、 普光寺,皆雞足山之名剎也。

石鐘寺

编辑

寺據「雞足山之阿」,其「懸巖扣之如鐘。」

龍泉寺

编辑

寺在永昌府保山縣南門外。前有泉從地湧,上建一 鑑樓。

天興寺

编辑

寺在保山縣東二百里寶臺山。初,樵牧聞其山有雞 犬聲,跡之不見。明泰昌元年,僧金臺鑿石誅茅,窮其 勝,得異境,因建寺。

天應寺

编辑

寺在騰越州「羅生」山墀前之地。雨則暵,晴反潤,屢驗 不爽。

雲泉寺

编辑

寺在楚雄府楚雄縣西一里鳴鳳山巔。中隱怪石,擊 之有聲,俗名「響石寺

觀音寺

编辑

寺在楚雄西臥龍岡,所奉觀音像,傳有「漂水逆流」之 異。

龍蟠寺

编辑

寺在廣通縣羅苴甸東。明嘉靖間,鑿水為河,甃石為 橋,以便往來。知縣沈嘉言有《碑記》。

絕峰寺

编辑

寺在黑井司治北。自麓至嶺約十里,危峰疊翠,迥出 雲表。明嘉靖間,李文忠修。今名「接天寺。」

白雲寺

编辑

寺在定邊縣西六十里。山環水遶,常有白雲凝結。

竹掃寺

编辑

寺在太極山頂,去縣六十里,有虎跳澗、拜佛臺、木蓮 花諸勝。每竹葉落時,風自掃去。

天花寺

编辑

寺在定邊縣北,內有「攀枝花」,花艷則年豐,淡則年歉。

德雲寺

编辑

寺在姚安府姚州治東北四十里妙峰山上,旁有龍 湫。明萬曆中,禪僧周理將建寺,周行山頂,見白衣老 僧出入叢箐中,遂結茅其地。或風雨驟至,水暴漲,將 沒庵,周理趺坐不動。翊午水退,有龍神受戒,遂以其 地建寺,歲時祭龍,不用血食。今山頂不動,庵猶存。

飛來寺

编辑

寺在姚州治西南六十里。明萬曆中,黔國公沐昌祚 鑄金像玉皇,送雞足山供奉。途次苴里鋪,夜忽不見。 逾月,有樵者見像於大苴村元和山之巒。報聞,因建 寺以奉焉。

蘭若寺

编辑

寺在鶴慶府觀音山驛西南三里,有石洞,深五丈,闊 三丈,巖嶂岑蔚,飛泉瀑布,清氣襲人。

石龍寺

编辑

寺在劍川州南五里,石壁有《生成觀音像》。

等覺寺

编辑

寺在蒙化府東南隅,蒙氏所建,明永樂間重修。內有 毗盧閣、輪藏殿、觀音殿、燃燈殿,習儀之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