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六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目錄
僧部列傳四十五
唐二十一
歡喜〈附無側〉 皎然〈附福琳〉
懷空 慧演
行覺〈附皓玉〉 元晏
澄心 道齊〈附法如〉
慧涉 雲邃〈附清源〉
唯儼 常遇
永安 慧聞
無漏 寶達
隱峰〈附亡名 鴙鳩和尚〉亡名
文爽 本淨
法工〈附異僧〉 圓寂〈附掘多〉
甄叔 懷海
恆月〈附真亮〉 思公〈附曇真〉
道隱 道晤
崇惠 無名
智常 楚南
元泰 元暢
宗亮 羅僧
契此 文質
曇休 智廣
法藏
神異典第一百六十九卷
僧部列傳四十五
编辑唐二十一
编辑歡喜〈附無側〉
编辑按《宋高僧傳》,「歡喜,不知何許人也。性無羈束,慈忍寬 和,人未嘗見其慍色,故號之焉。觀國之光,至於京輦, 貴達下民。延之少見違拒,言語不常,事跡難測。德宗 皇帝聞而重之。興元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壇度僧。 時喜與保唐禪宗別敕令受戒,緇伍榮之。至其年六 月十九日,卒於本寺焉。」有會稽雲門寺釋無側者,外 國人,未知蔥嶺南北生也。若胡若梵,烏可分諸?建中 中,越磧東遊,得意則止,度其冬夏。後棲越溪雲門寺 修道,然善體人意,號利智梵僧焉。相傳側是康寶月 道人後身也,必嘗以事徵驗,而知與名德相遇,談話 終夕。吳興皎然《題側房壁》云:「越山千萬雲門絕,西僧 貌古還名月。清朝掃石行道歸,林下眠禪看松雪。」其 高邈之狀然也。
皎然〈附福琳〉
编辑按《宋高僧傳》,「皎然,名晝,姓謝氏,長城人,康樂侯十世 孫也。幼負異才,性與道合。初脫羈絆,漸加削染,登戒 於靈隱戒壇守直律師邊,聽毗尼道特所留心。於篇 什中吟詠情性,所謂造其微矣。文章儁麗,當時號為 釋門偉器哉。後博訪名山法席,罕不登聽者。然其兼 攻並進,子史經書各臻其極。凡所遊歷,京師則公相」 敦重,諸郡則邦伯所欽,莫非始以詩句牽勸,令入佛 智,行化之意,本在乎茲。及中年,謁諸禪祖,了心地法 門,與武丘山元浩、會稽靈澈為道交。故時諺曰:「霅之 晝,能清秀。」貞元初,居於東溪草堂,欲屏息詩道,非禪 者之意,而自誨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識,胥臣之多 聞,終朝目前矜道侈義,適足以擾我真性。豈若孤松 片雲,禪座相對,無言而道合,至靜而性同哉!吾將入 杼林,與松雪為偶。所著《詩式》及諸文筆,併寢而不紀。」 因顧筆硯曰:「我疲爾役,爾困我愚,數十年間,了無所 得,況汝是外物,何累於人哉?住既無心,去亦無我。將 放汝各歸本性,使物自物,不關於予,豈不樂乎?」遂命 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會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 負譴,再移為湖守。初相見,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 公精於佛理,因請益焉。先問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 後答。他日言及詩式,具陳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 命門人檢出草本,一覽而歎曰:「早年曾見沈約品藻, 慧休翰林,庾信詩箴,三子所論,殊不及此。奈何學小 乘褊見以宿志為辭邪?」遂舉邑中辭人吳季德,梁常 侍均之後,其文有家風,予器而重之。晝以陸鴻漸為 莫逆之交,相國于公頔顏魯公真卿命裨贊《韻海》二 十餘卷,好為《五雜俎》篇,用意奇險,實不沗江南謝之 遠裔矣。晝清淨其志,高邁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 唯事林巒。與道者遊,故終身無惰色。又興冥齋,蓋循 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晝舊居州興國寺,起意自 捐衣囊施之。嘗有軍吏沈釗,本德清人也,夕從州出, 乘馬到駱駝橋,月色皎如,見數人盛飾衣冠,釗怪問 之:如何到此?曰:「項王祠東興國寺,然公修冥齋在茲 伺耳。」釗翼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長城赳胥錢沛行 役泊舟呂山南,見數十百人,俱各提食器,負朿帛,怡
然語笑而過。問其故,云:「赴然師齋來。」時顏魯公為刺郡,早事交遊,而加崇重焉。以貞元年終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貞元八年正月,敕寫其文集入於祕閣, 天下榮之。觀其文也,亹亹而不厭,合律乎清壯,亦一 代偉才焉。晝生常與韋應物、盧幼平、吳季德、李萼、皇 甫曾、梁肅、崔子向、薛逢、呂渭、楊逵,或簪組,或布衣,與 之交結,必高吟樂道,其同道者,始與定交。故著《儒釋 交遊傳》及《內典類聚》共四十卷,號《呶子》十卷,時貴流 布。元和四年,太守范傳正、會稽釋靈澈同過舊院,就 影堂傷悼彌入,遺題曰:「道安已返。」無何,鄉慧遠來,過 舊草堂,余亦當時及門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遺德。 後賢所慕者,相繼有焉。又唐黃州大石山釋福琳,姓 元氏,荊州人也。父為襄陽判司,素崇釋氏。琳幼好佛 門,恆循檢操,早知割愛,就元靜寺謙著師下剃染。登 滿足法已,躬禮荷澤祖師,乃契真心。後至黃陂,剪茅 營舍,終成大院,安集四方禪侶。琳終時年八十二,興 元二年四月入塔。
懷空
编辑按《宋高僧傳》:「懷空,俗姓商氏,河陽人也,膏粱之子,幼 且矜莊,乃辭所親,就本州大都山廣福院出家。大明 禪師默識空之器局,不常教誦群經。納法之後,觀方 京都,屬北秀禪師闡化,造而決疑。後往安陸定安山, 倏遇一叟,勸空:『鎮壓此山,我霑大利,乃結茅而止。前 叟即土地神耳。尋因村民逐虎入山,見空歡喜而白』」 之曰:「此中多虎暴,村落不安,願和尚示以息災之法。」 空曰:「虎亦眾生也,若屠害於彼,彼必來報,迭相償報, 何時斷期乎?老僧為諸君計者,善,可禳去。」鄉人曰:「愚 下無知,唯教所在。」空曰:「汝歸舍同心,陳置道場,施設 大會。」空預法筵,至日之夕矣,有一虎於庵前瞑目伏 地,空曰:「咄哉惡類,一報未滅,更增宿殃,噬人倫也。天 不見誅,死當墮獄,吾憫汝哉。」虎被責已,忽遲迴而逝。 明日齋散上山,其虎在庵前,領其七子,將齋餘擲之, 各食訖,為其懺悔。七虎相次俱亡。百姓胥悅,且曰:「從 師居此,俗無疵癘。」仍年穀熟,致拜而退。時張𨖚大夫 為州牧,遣府吏慕容興往請入州,空謝病不起。部領 工匠,為建禪宮畢,示「疾而終,享年八十三。貞元三年 三月十六日火葬,收舍利入塔焉。」
慧演
编辑按《宋高僧傳》:「慧演姓苗氏,襄陽人也。父為東平糾曹。 演幼入開元寺,聞經歡喜,求於辯章法師所度脫。章 日講《涅槃經》,演常隨聽入神。既通深義,復能講談。一 日,結侶同遊華下,思登毛女峰觀仙掌。路出洛中,乃 參荷澤祖師,通達大觀,因入南嶽,遂住澧陽。江南得 道者多矣。貞元十二年終,享齡七十九云。」
行覺〈附皓玉〉
编辑按《宋高僧傳》:「行覺,姓劉氏,鉅鹿人也。穉歲英敏,立不 易方,負志出家,親難阻勸,早投本部永泰伽藍受業。 納戒後於洛都遇會禪師,開悟元理,秉心矯跡遊方, 見江陵古寺,殿宇摧墮,閴而無人,覺卸囊挂錫。明日 見樵夫驚怪,言此是國昌寺,廢已三周。將知人事相 因,道從緣會,學者至矣,鄉人來矣,鬱成一寺。」時節使 崔尚書請召入城,謝而不赴。檀施繼臻,乃興盛化。貞 元十五年告終,年九十二。荊楚之人營塔焉。又南嶽 山釋皓玉者,趙氏之子,上黨人也。出塵於法清寺,後 於荷澤會下大明心印,入嶽中蘭若養道。衡陽太守 王展大加傾重,終時年八十餘。興元中入塔云。
元晏
编辑按《宋高僧傳》:「元晏,江夏人也,姓李氏。祖善,博識多學, 注《文選》,行講集於梁宋之間。李邕北海太守。晏穉昧 之齡,決志離俗。至德初年,誦經高第,依僧崇真剃落, 配住開元寺。大曆三年,從大闍梨真悟受具足法,便 尋律範,目不睹靡曼,足不履邪徑,於四儀中,無終食 之間違教。儀形峭拔,眉目秀朗,如孤鴻野鶴,獨立迥」 澤,望風瞻想,自有遠致。性多分劑,苟與惡比丘共住, 皇皇然如以佉陀羅炭浴身也。不出戶牖,焚香掃地, 端坐盡日,人不堪其憂而晏居之,以為三禪之樂不 敵也。晏少習毗尼,長學《金剛》,解空破相,臻極元奧。而 聞律藏,有一時外學之說。或賦詩一章,運思標拔,孤 遊境外。彭城劉長卿名重五言,大嗟賞之。由是風雲 草木,每有賦詠,輒為工文者之所吟諷也。晏房舍在 寺之北隅,頗為湫陋。凡當時名士,共營草堂,有若陳 郡袁滋、趙郡李則、盧來卿、于文炫、蔡直,偕檀捨同締 構也。鄂嶽連帥何公旌其行業,請居晉安,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載與楊衡、李演約,晏為塵外之侶焉。以 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滅。春秋五十八。僧臘三 十四。遷塔於黃鶴山南原也。
澄心
编辑按《宋高僧傳》:「澄心,姓朱氏,東海人也。厥父任濟源令。 天寶中,安史之亂,遇害。心穉齒,隨母氏至河內,貧極, 母即從人,心不樂隨嫁。心之志氣不群,乃投應福寺 智明法師,求教勖披削。登戒後,雲遊鳥宿,務急參元 於秀師高足門下,了其法要,乃觀諸方名跡,遂止衡嶽。請益之僧,摩肩駢足。時太守吳憲忠請心入州治」, 謝而不行。再命棲於龍興寺。來問道者。丈室恆滿。貞 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示滅。春秋七十六。以其月二 十七日入塔。
道齊〈附法如〉
编辑按《宋高僧傳》:「道齊,俗姓趙氏,錢塘人也。幼而察慧,器 度浩然。入於庠序,經籍淹通。偶立當衢,見僧分衛行 諷《淨名經》,冥然喜之,且召入家設食。問僧為居何寺, 答曰:『定水伽藍』。因請父母出家,母曰:『吾生汝時,夢手 擎日月,嘗占是夢,云:『貴子有五等之分,脫或捨家,吾 無望矣』。由是往定水從師。年十七進具,習毗尼法。復』」 投靈隱寺,學《華嚴》經義。自爾於天竺寺修習禪定,行 杜多行。其山有石窟,齊於中坐,忽巨蟒矯首唅呀為 吞噬之狀,愀然不動。時有虎豹近於石室,群鹿時時 馴擾。又山椒乏水,以錫杖剟地,其泉迸流,實供其用。 貞元二十一年,四方學者勸請講《華嚴經》。時雪飄飛, 忽生華二本,狀若芙蕖,熠爚光發。觀「者嗟歎,見所未 見,齊道譽惟馨。其節儉,惡衣惡食,人所不勝。後終於 山寺焉。」又唐太行山釋法如,俗姓韓,慈州人也。少為 商賈,心從平準。至今東京相國寺發心,依洪思法師 出家,隸業偕通,遂往嵩少間,遊於洛邑,遇神會祖師, 授其心訣。後登太行山,見馬頭峰下可以棲神,結茅 而止。有褚塾戍將王文信率眾建精廬焉。刺史李亞 卿中丞命入城。不赴。示寂。報齡八十九。元和六年三 月遷塔云。
慧涉
编辑按《宋高僧傳》:「慧涉,俗姓謝氏,會稽人也,即東晉太傅 安之後。」是知傑氣英靈,間代而出津梁拔俗,異世豈 無?涉「為人清素,戒節孤峻,好寂為樂,不棲名聞。以大 曆之初,於金陵莊嚴寺遇牛頭山忠禪師,一言知歸, 遂命入室,授其法要,服膺道化。待之彌載,不憚其勞。 洎忠捐世,踵武茲嶺,無遊人境,一衣方丈,操節彌高。」 自是以來,問道者眾,四維方域,無不霑洽。五十年中, 翕然歸德。以長慶二年終於山院,春秋八十有二。門 弟子惟晏等,奉全師禮,建塔於寺之西北,勒銘紀德。 若考師之藝文,則草堂廬嶽,各美於當代矣。
雲邃〈附清源〉
编辑按《宋高僧傳》雲:「邃,不知何許人也。通綜經論,解將行 兼,仍貫群書,號為該博,好遠汎愛,人無間然。累朝詔 入內道場,順宗已來掌領譯務。憲宗初勾當右街諸 寺觀釋道二教事,別敕充西明、千福兩寺上座,風猷 淹雅,綱任肅然。昔賢以道生比郭林宗,邃公有焉。」次 潤州棲霞寺釋清源,姓馮,南徐延陵人也。穉年貞素, 長亦弗群,俗態不拘,法流爰入造涉公為弟子焉。學 贍經律,人罕儔匹。棲於攝山,積其齡稔。長慶初,工部 尚書李相國德裕鎮於浙西,洗心道域,延居京口,諮 稟禪要,雅契夙心。及贊皇去郡,返錫棲霞,終於住寺。
唯儼
编辑按《宋高僧傳》:「唯儼,俗姓寒,絳縣人也。童齔慷愷,敏俊 逸群。年十七,從南康事湖陽西山慧照禪師。大曆八 年,納戒於衡嶽寺希澡律師所,乃曰:『大丈夫當離法 自淨,焉能屑屑事細行於布巾邪』?遂謁石頭禪師,密 證心法,住藥山焉。一夜明月,陟彼崔嵬,大笑一聲,聲 應灃陽東九十許里。其夜,灃陽人皆聞其聲,盡云是」 東家。明辰展轉尋問,迭互推尋,直至藥山。徒眾云:昨 夜和尚山頂大笑是歟自茲振譽,遐邇喧然。元和中, 李翱為考功員外郎,與李景儉相善。儉除諫議,薦翱 自代。及儉獲譴,翱乃坐此出為朗州刺史。翱閑來謁, 儼遂成警悟。翱初見儼,執經卷不顧,侍者白曰:「太守 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見面不似聞名。」儼乃答曰: 「太守何貴耳賤目?」翱拱手謝之,問曰:「何謂道邪?」儼指 天指淨缾曰:「雲在青天水在缾。」翱於時暗室已明,凝 冰頓泮。尋有偈云:「鍊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 經。我來相問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缾。」又偈:「選得幽 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 披雲笑一聲。」初翱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為文會之 交,日相與述古言,法六籍為文,黜浮華,尚理致言,為 文者韓、柳、劉焉。吏部常論「仲尼既沒,諸子異端,故荀、 孟復之。楊、墨之流,洗然遺落。迨周、隋之世,王道弗興, 故《文中子》有作,應在乎諸子左右。」唐興,房、魏既亡,失 道尚華,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殘。吾約二三子同致 君復,「堯舜之道。不可放清言而廢儒,縱梵書而猾夏。 敢有邪心歸釋氏者,有渝此盟。無享人爵,無永天年, 先聖明神,是紏是殛。」無何,翱邂逅於儼,頓了本心。末 由戶部尚書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使,復遇紫 玉禪翁,且增明道趣,著《復性書》上下二篇,大抵謂本 性明白,為六情玷汙,迷而不返。今牽復之,猶地雷之 復見天地心矣,即內教之返本還源也。其書露而且 隱,蓋而又彰,其文則象繫《中庸》,隱而不援釋教,其理 則從真捨妄,彰而乃顯。自心,弗事言陳,唯萌意許也。
韓、柳覽之,歎曰:「吾道萎遲,翱且逃矣。儼陶鍊難化,護法功多,迴是子之心,拔山扛鼎,猶或云易。」又相國崔群、常侍溫造,相繼問道,儼能開發道意,以太和二年 將欲終,告眾曰:「法堂即頹矣。」皆不喻旨,率人以長木 而支柱之。儼撫掌大笑云:「都未曉吾意。」合掌而寂,春 秋七十云。
常遇
编辑按《宋高僧傳》:「常遇,俗姓陰,范陽人也。出家於燕北安 集寺。襟懷灑落,道貌清奇,晦跡林泉,避脫聲利。大中 四年,杖錫離燕,孤征朔雪,祁冱千里,徑涉五峰,詣華 嚴寺菩薩堂。矚文殊睟容,施右手中指,沃以香膏,爇 以星焰,光騰半日,怡顏宛然。次遍遊聖境,終始兩期, 其所睹祥瑞不可勝紀。後至西臺,遇古聖跡,曰祕魔」 巖,乃文殊降龍之處也。遇稽首之際,忽見輕雲,金光 爛爛,駭目漸分,雉堞,方勢如城,咸曰:「金色世界也。」化 事畢,復問其處,僧曰:「是地古德嘗止國贈金光照大 師,名節孤峻,神異不測,載錄圖記,人具爾瞻遇,悲喜 交感,久而不已。始結茅玆地,滌慮澄神,入三摩呬,多 四十九日。鳥排華雨,人萃香雲,揚袂」摳衣,歸依若市。 乃創興佛廟僧宇,十有七年不下山頂。日以《九會雜 華》五部等法,翫味精課,不遺寸陰。覺聖力潛通,道出 凡境,事或禮問,他見莫尋,士嚮庶歸,克念如聖。洎懿 皇運末,遇易舊規,或拊掌大咍,或繫石異語,類不輕 之《海記》,同楚客之佯狂。及禍發中原,寇盜交騁,夷撤 宮壼,鑾輅蒙塵。因省師言,其若合契矣。時屬河東武 皇遙嚮真德,就山致信。迨文德元年夏四月,命憲州 刺史馬師素傳意邀請。遇曰:「浮世之寵辱,我何累哉?」 堅拒遠徵,確乎不拔。以其年七月十八日召門弟子 曰:「爾可檢護戒足,好住餘生,吾與汝訣矣。」言訖,儼然 蟬蛻。俗歲七十二,僧夏五十一,門人太文等哀慟哽 絕。龍紀初祀,四月十八日闍維,獲設利羅凡數十粒。 文公堅貯孝思,旌建靈塔。銜哀出入,投詣天府。武皇 賵贈加等。「文武崇烈及嵐、憲等州牧守,例刻清俸,俾 助良因,建乎墳塔。」即以九月二十五日封窆基𡑞焉。
永安
编辑按《宋高僧傳》:「永安,眉州洪雅人也。身裁么麼,面色黧 䵟,言音鄙惡,而識量寬舒,大抵不可貲也。大中八年 三月中,詣成都,云造謁府帥白公敏中,請奏寺額。以 其足跋肩輿而至,人皆未嘗見其登圊而旋溺也,故 時呼為無漏師,安置聖壽寺中且十日,白公令差僧 五六晝夜互守之而伺察焉。內外飲食,亦略同常人」, 而無解衣去二行之意。詳其十辰之積,便旋何所,畢 不可知。司徒白公奏額到日便辭歸。眉郡判官盧求 見之,謂為小沙彌耳。人云:「此師年已八十餘矣。」
慧聞
编辑按《宋高僧傳》:慧聞,信安人也。多勸勉檀那,以福業為 最。常言:「未預聖位,於五道中流轉,非福何憑?嘗於瀔 江鑄丈八金身像,州未聽許,銅何從致?且曰:『待大施 主居。無何,有清溪縣夫妻二人將嫁資鑑來捨,聞為 誓,咒之曰:『此鑑鼓鑄,若當佛心前。乃是夫妻發心之 至也』』。」迨脫摹露像,果然鑑當佛心胸間矣。又嘗往豫 章勸化,獲黃金數鎰。俄遇賊劫掠,事急,遂投金水中 曰:「慮損君子福田,請自撈摝」,捨聞聞去,賊徒泳水求 之不得。及聞到州,金冥然已在其院中。若役人用匠, 不避譏嫌。得物見多,自提魚貫彘肩飼工人焉。又山 路虎豹,聞或逢之,將杖叩其腦曰:「汝勿害人,吾造功 德,何不入緣」明日,虎御野豬投聞前,弭尾而去。凡舉 事皆成,歸信如流。率多奇異焉。
無漏
编辑按《宋高僧傳》,無漏姓金氏,新羅國王第三子也。本土 以其地居嫡長,將立儲副,而漏幼慕延陵之讓,故願 為釋迦法王子耳。遂逃附海艦,達於華土,欲遊五竺, 禮佛八塔。既度沙漠,涉于闐已西,至蔥嶺之墟,入大 伽藍,其中比丘,皆不測之僧也。問漏攸往之意,未有 奇節,而詣天竺。僧曰:「舊記無名,未可輒去。此有毒龍 池,可往教化。如其有驗,方利涉也。」漏依請登池岸,唯 見一胡床,乃㨿而坐。至夜將艾,霆雷交作,其怪物吐 氣蓬勃,種種變現,昡曜無恆。漏瞑目不搖,譬如建木 挺拔,豈微風可能傾動耶?持久,乃有巨蛇,驤首於膝 上。漏悲憫之極,為受三歸而去。復作老人形來致謝 曰:「蒙師度脫,義無久居。吾三日後,捨鱗介苦依,得生 勝處。此去南有磐石,是弟子捨形之所,亦望閑預相 尋遺骸可矣。」後見長偉而夭矯,僵於石上,寺僧咸默 許之。又曰:「必須願往天竺者,此有觀音聖像,禱無虛 應,可祈告之,得吉祥兆,可去,勿疑漏。」乃立於像前,入 於禪定。如是度四十九日,身嬰虛腫,略無傾倚。旋有 鼠兒猶彈九許,咋左脛,潰黃色薄膿,可累斗而愈。漏 限滿獲應,群僧語之曰:「觀師化緣,合在唐土,心存化 物,所利滋多。足倦遊方,空加聞見,不可強化,師所知 乎?」漏意其賢聖之言,必無唐發,如是卻回。臨行謂漏 曰:「逢蘭即住。所還之路,山名賀蘭。」乃憑前記,遂入其 中,得白草谷,結茅棲止。無何,安史兵亂,兩京版蕩。元宗幸蜀,肅宗訓兵靈武,帝屢夢有金色人念《寶勝佛》 於御前。翼日,以夢中事問左右,或對曰:「有沙門行跡 不群,居於北山,兼恆誦此佛號。」肅宗乃宣徵不起,命 朔方副元帥、中書令郭子儀親往諭之,漏乃爰來。帝 視之曰:「真夢中人也。」迨乎寇逆蕩平,翠華旋復,置之 內寺供養。既而猴輕金鎖,鳥厭雕籠,累上表章,願還 舊隱。帝心眷重,答詔遲留,未遂歸山,俄云示滅焉。一 日,忽於內門右闔之上,化成雙足形,不及地者數尺。 閽吏上奏,帝乘步輦,親臨其所,得遺表,乞歸葬舊隱 山之下。即時依可,葬務官供。乃宣卸門扇,置之設奠, 遣中使監護,鹵簿送導。先是,漏行化多由懷遠縣,因 置廨署,謂之下院。喪至此,神座不可輒舉。眾議移入。 構別堂宇安之。則上元三年也。至今真體端然。曾無 變壞。所臥中禁戶扇。乃當時之現瑞者存焉。
寶達
编辑按《宋高僧傳》:「寶達者,不知何許人也。遁是名山,高乎 道望,號剎利法師,以持密咒為恆務。其院中有印沙 床,照佛鑑。往者浙江苦驚濤巨浪,為害實深,其潮大 至,則激射今湖上諸山焉。達哀其桑麻之地悉變為 江,遂誦咒止濤神之患。一夜,江濤中有偉人,元冠朱 衣,導從甚繁而至,謂達曰:『弟子是吳伍員,復仇雪恥 者,非他人也。師慈心為物,員已聞命矣』。」言訖而滅。明 日寺僧怪問:昨夜車馬之喧,為誰?具言其事,其冥感 神理,多此類也。自爾西岸沙漲彌年,還為百姓殖利, 時所推稱。翕然敷化,後罔知所終。
隱峰〈附亡名 鴙鳩和尚〉
编辑按《宋高僧傳》:「隱峰,俗姓鄧氏,建州邵武人也。稚歲憨 狂,不徇父母之命,出家納法。後往觀方,見池陽南泉 禪師,令取澡罐提舉相應,為願公所許焉。終認嗣馬 禪師耳。峰,元和中言遊五臺山,路出淮西,屬吳元濟 阻兵,違拒王命。官軍與賊遇,交鋒未決勝負。峰曰:『我 去解其殺戮』。乃擲錫空中,飛身冉冉隨去。介兩軍陣」 過,戰士各觀,僧飛騰,不覺抽戈匣刃焉。既而遊遍靈 跡,忽於金剛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時議 靈穴之前,當舁就爇,屹定如山,併力不動。遠近瞻睹, 驚歎。希奇。峰有妹為尼,入五臺,瞋目咄之曰:「老兄疇 昔為不循法律,死且熒惑於人。」時眾已知妹雖骨肉, 豈敢攜貳,請從恆度。以手輕攘,僨然而仆。遂茶毗之, 收舍利入塔,號鄧隱峰。遺一頌云:「獨絃琴子為君彈, 松柏長青不怯寒。金礦相和性自別,任向君前試取 看。」又漢州開化寺釋亡名,先因入寺見瑞應交現,遂 誓捨身,剋苦為期。忽於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為 瑠璃色,有菩薩乘五色雲下庭中曰:「汝極堅至,必當 得道,吾來證汝。」亡名叩頭禮拜,斯須不見。寺僧至云: 庭院內皆變瑠璃色。歎嗟不已,其僧復勤節行焉。又 鄧州有僧亡名,年且衰朽,遊行穰鄧州間,日食二鴙 鳩,僧俗共非之,老僧終無避迴。嘗饌羞之次,有貧士 求餐,分其二足與之食。食訖,老僧盥漱,雙鳩從口而 出,一則能行,一則匍匐在地。貧士驚怪,亦吐其飯。其 鳩二足復全。其僧實不食此禽,自爾眾人崇重,號曰 「南陽鴙鳩和尚」也。有歎之曰:「昔青城山香闍棃,飲酒 啖肴,然後吐出雞羊肉,皆化作本形,飛鳴而入坑穴 中同也。」
亡名
编辑按《宋高僧傳》:「亡名者,不知何許人也。居褒城西數十 里,號中梁山。數峰迴負,翠碧凝空,處於厥中。行終詭 異,言語不常,恆見者弗驚,乍親者可怪。平常酷嗜酒 而食肉,麤重公行,又綱任眾事,且多折中,僧亦畏焉, 號為上座。時群緇伍一皆倣習,唯此無懼。上座察知 而興歎曰:『未住淨心地,何敢逆行?逆行非諸人境界。 且世云金以火試,待吾一日一時試過』。」開成中,忽作 大餅,招集徒眾曰:「與汝曹遊尸陀林去。」蓋城外山野 多墳塚,人所棄屍於此,故云也。上座踞地舒餅,裹腐 爛死屍,向口便啖,俊快之狀頗嘉。同遊諸僧見之,皆 掩鼻唾地而走。上座大叫曰:「汝等能餧此肉,方可餧 他肉也已。」自此緇徒警悟,化成精苦焉。遠近歸信。時 右僕射柳仲郢任梁府,親往禮重。終時云「年可八九 十。」真影存於山寺。至今梁益三輔間止呼為「興元上 座」云。
文爽
编辑「按《宋高僧傳》文爽不詳姓氏,早解塵纓,抉開愛網,從 師問道,天然不睡。縱困憊之極,亦唯趺坐此行,長坐 頭陀也。後獨棲丘隴間,霖雨浹旬,旁無童侍,有蛇入 爽手中蟠屈,時有人召齋,彼怪至時不赴主重來請, 見蛇驚懼失聲,蛇乃徐徐而下,固命往食,爽辭過中, 不食終夕。翼日,有狼呀張其口,奮躍欲噬咋之狀者」 三。爽憫其饑火所熬,復自念曰:「穢囊無吝,施汝一餐, 願疾成堅固之身。汝受吾施,同歸善會。」斯須,狼乃弭 耳而退。及乎卒日,空中鐘磬交響,遲久方息。門徒鄉 人聚送殯之。爾日有旛數十竿蔽空前導,異香普熏, 舉眾悲歎,如失恃怙焉
本淨
编辑按《宋高僧傳》本,淨者,未詳何許人也。道氣高抗,人睹 肅然。聞閩嶺多禪宗知識,故歷參之。又聞長溪縣霍 童山多神仙洞府,乃經中所謂「天冠菩薩領徒侶居 此,說《華嚴性海》法。採樵者多聞天樂異香鳥獸之瑞, 然山中不容凡惡,故多被斥逐。淨入山結茆為室,有 石穴,謂之毒窟。淨居於穴側,其龍夭矯而出,變現無」 恆,遂呼召之而馴擾焉。又諸猛虎橫路為害,採樵者 不敢深入,淨撫其頭,誡約叮嚀,弭耳而去。嘗清宵,有 九人冠幘褲褶,稱「寄宿」,盡納諸庵內。明旦告辭,偕化 為鶴,鳴唳空中而去,淨罔知其終也。
法江〈附異僧〉
编辑按《宋高僧傳》:「法江者,江東人也。來遊岷蜀,居於法聚 寺。寺即隋蜀王秀所造也。寺內有仁壽中文帝樹舍 利塔。江以慈憫為懷,多逆知其來,言無少誤。嘗在房 中,謂門人曰:『外有萬餘人,盡戴帽,形且攣』。」「從吾乞 救,汝速出寺外求之,不見人物。」弟子怪師之言何其 倒亂。徙倚之間,有數十人荷擔竹器中螺子,至江曰: 「此之是歟?」命取錢贖之,投於水中。又長安大興善寺, 本隋舍衛寺也。至唐先天中火災,殿宇蕩然,唯遺基 耳。明慶中,東明觀道士李榮者,本巴西人也。好事薄 徒多與釋子爭競優劣。榮來元都觀,因率黃冠指其 灰燼而嘲之曰:「道善何曾善,言興且不興。如來燒赤 盡,唯有一群僧。」僧中有憤其異宗譏誚者,急募勸重 新締構,復廣於前十二畝之地。化緣雖日盈千萬計, 未能成。僧眾搔首躕躇,未知何理克成。忽有一僧,衣 服麤敝,形容憔悴,負一破囊入緣,言速了佛殿,步驟 而去,啟視之,則黃金一千兩焉。時人奇之。由此檀施 日繁。殿速成矣。
圓寂〈附掘多〉
编辑按《宋高僧傳》:「圓寂,不知何許人也。恆以禪觀為務,勤 修匪懈。就嵩山老安禪師請決心疑,一皆明煥。寂化 行相部,依附者多。久居天平等山,稠禪師往跡,無不 遍尋。時大司空嚴綬傾心信重。享壽一百五十五歲, 咸亨二年己巳歲生,世號無生和尚。寂之高岸,恆不 欲人致禮邀請,必有不可犯之色,時或非之。」然則志 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非其傲誕,勢使然 也。釋掘多者,印度人也。從踰沙磧,向慕神州,不問狄 鞮,旋通華語,而尚禪定。徑謁曹溪,能師機教,相接猶 弱喪還家焉。多遊五臺,路由定襄,歷村見一禪者,結 庵獨坐。問之曰:「子在此奚為?」曰:「吾觀靜多。」曰:「觀者何 人,靜者何物?得非勞子之形,役子之慮乎?」其僧茫昧, 拱默而已。作禮數四,請垂啟發。多曰:「子出誰門邪?」曰: 「神秀大師。」多曰:「我西域異道,寔繁有徒,最下劣者,不 墮此見,兀然空坐,蓐爛身疲,初無深益。子莫起如是 見,立如是論,早往韶陽,請決所疑。」能曰:「子何不自觀 自靜邪?不觀相不觀,如子遊歷日用,自然安樂也。一 如多所言,略無少異。伊僧抉開羅網,多後,莫知攸往。」
甄叔
编辑按《宋高僧傳》:「甄叔,不知何許人也。幼而聰敏,倜儻不 羈,心目融明,具大人相。觀生死輪上,見九地群迷,猶 如蟭螟處在蚊睫。受勝妙欲,似嚼蠟無味。遂投簪削 頂,具佛幖幟,求正覺了義,扣大寂禪師,一造元機,萬 慮都寂,乃曰:群靈本源,假名為佛。體竭形消而不滅, 金流朴散而常存。性海無風,驚波自湧。心虛絕兆,萬」 象齊照。體斯理者,不言而遍歷沙界,不用而功益元 化。如何背覺,反合塵勞,於陰界中妄自囚繫?於是形 同水月,流浪人天哉!叔見宜春陽岐山,群峰四合,嘆 曰:「坤元作鎮,造我法城。」纔發一言,千巖響答。松開月 殿,星布雲廊,青嵐域中,化出金界。始從宴坐,四十餘 年,滿室金光,晝夜常照。於是化緣已畢,機感難留。元 和庚子歲正月十三日,忽棄塵區,還歸大定。門弟子 如坦、良寶等,心沒悲海,哀聲動山,如月隱天,群星失 耀。大集眾木,𧂐為香樓,用作茶毗,獲舍利七百粒,於 東峰下建窣堵波上,足任運者命志,閑為碑紀述矣。
懷海
编辑按《宋高僧傳》:「懷海,閩人也。少離朽宅,長遊頓門,稟自 天然,不由激勸。聞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虛往實 歸,果成宗匠。後檀信請居新吳界,有山峻極,可千尺 許,號百丈歟。海既居之,禪客無遠不至,堂室隘矣。且 曰:『吾行大乘法,豈宜以諸部阿笈摩教為隨行邪』?或 曰:『《瑜伽論》《瓔珞經》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隨乎』?海曰:『吾 於大小乘中博約折中設規,務歸於善焉』。」乃創意不 循律制,別立禪居。初自達磨傳法,至六祖已來,得道 眼者號長老,同西域道,高臘長者呼須菩提也。然多 居律寺中,唯別院異耳。又令不論高下,盡入僧堂。堂 中設長連床,施椸架,挂撘道具。臥必斜枕床脣,謂之 帶刀睡。為其坐禪既久,略偃亞而已。朝參夕聚,飲食 隨宜,示節儉也。行普請法,示上下均力也。長老居方 丈,同維摩之一室也。不立佛殿,惟樹法堂,表法超言 象也。其諸制度,與《毗尼師》一倍相翻,天下禪宗,如風偃草。禪門獨行,由海之始也。以元和九年甲午歲正 月十七日歸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長慶元年,敕諡 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焉。
恆月〈附真亮〉
编辑按《宋高僧傳》:「恆月,姓韓氏,上黨人也。厥父為土監,商 西江往還,俄遇剽掠溺死。月雖幼弱,念父葬於魚腹, 母又再行,乃決志出家,求報恩育,受教於聖善寺。慧 初得度,已造嵩山禪會,便啟發心要。後訪道尋師,靡 憚夷險,抵望湖山翠微巖下古院,挂錫四方,學者如 蜂得王,翕然盛化。建中元年,示疾而終,春秋七十九。」 其年三月十二日遷塔焉。洛京廣愛寺釋真亮,姓侯 氏,景城人也。家訓儒雅,辭采粲然,潔素持操,與群少 年有異。忽以樊籠為厭,且曰:「去情除饉,是所願也。」乃 於本州開元寺智休師下披染服。然其刈薪汲水,率 先於人,習行頭陀行。受具已,遊嵩少,遇普寂獎訓,頓 開蒙昧。入龍門山居,而禪默問津者交集,聲望日隆。 屬留守尚書王公鐸《保釐》聞而欽奉召入廣愛寺,別 住居焉。示人禪觀匪倦,教詔得道者亦多矣。以貞元 四年十一月三日,忽告門人以「桑榆末照,誠難久留。」 囑累而終,年八十八焉。
思公〈附曇真〉
编辑按《宋高僧傳》:「思公姓李氏,恆陽人也。早出家,於本府 龍興寺得度。後遊伊洛間,見普寂禪師開暢禪法。寂 始見提誘,尋徹鉤深。至南雍,隱夾石山,翛然自處。屬 牛公觀政漢南,聞其聲績,請入城謝病,不應其命。牛 帥亦不奪其志,檀施相望,學眾侁侁,若栴檀之圍遶 焉。以興元初年示疾歸滅,春秋八十四焉。」亳州安國 院釋曇真,姓陳,維青人也。少小隨父往彭城,鬻棗於 逆旅,而亡所怙。真嘆恨無依,乃投徐大雲寺為僧。其 土是嵩法師之後,經論藪澤,真翫習該通。後遊勝境, 入嵩山學禪觀。已至任城,邂逅李中丞,諷赴職譙郡, 接真談道,抵掌盱衡,如披雲霧。李恨相識之晚,請以 同行。時聚風亭月觀,談道達旦。李後入為京尹,因從 容稱奏「真道盛德。」至德皇下詔徵而不奉詔。貞元七 年四月示滅,門人建塔云。
道隱
编辑按《宋高僧傳》:「道隱,姓王氏,彭原人也。風宇高峙,情性 宏淡。少脫塵勞,誓從沖漠。既循師範,因願遊方。得荷 澤。師頓明心要,迨旋鄉土,道聲洋洋,慕其法者,若登 華陰之市也。匪召員臻,檀施豐洽,鬱成精舍焉。以大 曆十三年三月晦,囑累四部,從於中夜趺坐而終。春 秋七十二,法臘三十五。弟子辯真建塔緘藏焉。」今師 資二座,全身不朽矣。議者以為得道真正,其器亦然。 譬猶鍊丹之鼎,藥成鼎亦化金矣。在《華嚴》「有諸菩薩, 成就如虛空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不生身。以不 滅故,得不聚身。以無散壞故。」其隱師之謂歟!
道晤
编辑按《宋高僧傳》:「道晤者,不知何許人也。高趣放蕩,識量 難貲。末住永嘉陶山側精舍,則隱居修《真誥》之所也。 大曆中,代宗為陶真君樹此精舍,晤於此,進修靡怠, 人亦傾仰。一夕跏趺而卒,身肉無沮,如入三昧,議不 焚葬。後五年,忽舉右手,狀若傳香。州官民庶異之,以 事奏敕,賜紫袈裟,諡曰實相大師。」至今塔中,州民祈 禱,旛華填委焉。
崇惠
编辑按《宋高僧傳》: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穉秫之年,見乎 器局,鷙鳥難籠,出塵心切。往禮徑山國一禪師為弟 子,雖勤禪觀,多以三密教為恆務。初於昌化千頃最 峰頂結茅為庵,專誦佛頂咒數稔。又往鹽官硤石東 山,卓小尖頭草屋,多歷年月,復誓志於潛落雲寺遁 跡。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莎訶,令密語不圓。」 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凌轢,其危若 綴,旒待師解救耳。惠趨程西上,心亦勞止。擇木之故, 於章信寺挂錫,則大曆初也。三年戊申歲九月二十 三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代名流,角 佛力道法勝負。於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偏重, 故有是請也。遂於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 如常磴道焉。時緇伍互相顧望推排,且無敢躡者。惠 聞之,謁開府魚朝恩。魚奏請於章信寺庭樹梯橫架, 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 廷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時惠徒跣登 級,下層有如坦路,曾無難色。復蹈烈火,手探油湯,仍 餐鐵葉,號為飥或嚼釘線,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 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歎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 庭玉宣慰,再三便賚,賜紫方袍一副焉。詔授鴻臚卿, 號曰護國三藏,敕移安國寺居之。自爾聲彩發越,德 望峻高。代宗聞是國一禪師親門高足,倍加鄭重焉。 世謂為「巾子山降魔禪師」是也。
無名
编辑按《宋高僧傳》:「無名姓高氏,渤海人也。祖宦,今西京,乃 為洛陽人矣。沖孺之齡,舉措卓異,口不嚌辛,血性不狎諠譁。邈矣出塵,故難留滯。年二十八,若瘦鴈之出 籠。投師習學,依隨隸同德寺。及精律藏,解一字以無 疑。聞有禪宗,思千里而請決。舉領整裘,開扃見路。辭 飛筆健,思若湧泉。因隨師遊方,訪祖師之遺跡,得會」 師付授心印。會先語諸徒曰:「吾之付法。無有名字。」因 號無名也。自此志歷四方。周遊五嶽羅浮廬阜雙峰。 「公、罏嶺、牛頭、剡溪、若耶、天台、四明,罔不詢問。風格 高遠,神操朗澈。博識者睹貌便伏,僻見者發言必摧。」 時德宗方納鮮于叔明、令狐峘料簡僧尼事,時名有 表,直諫並停。尋時鮮于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 至貞元六年,往遊五臺,居無定所。九年十二月十二 日,於佛光寺先食訖,儼然坐化。春秋七十二,臘四十。 三。十一年闍維獲舍利一升。澤潞節度使李抱真建 塔於佛光寺。貞元六年庚午歲也。或云名著疏解《彌 陀經》焉。
智常
编辑按《宋高僧傳》:智常者,挺拔出倫,操履清約。遍參知識, 影附南泉,同遊大寂之門,乃見江西之道。元和中,駐 錫廬山歸宗淨院,其徒響應,其法風行。無何,白樂天 貶江州司馬,最加欽重。續以李渤員外元和六年隱 嵩少,以著作徵起,杜元穎排之,出為虔州刺史南康。 曾未卒歲,遷江州刺史。渤洽聞多識,百家之書無不 該綜,號李萬卷矣。到郡,喜與白樂天相遇,因言潯陽 廬阜山水之最,人物賢哲隱淪,論惠遠遺跡,遂述歸 宗禪師善談禪要,李曰:「朝廷金牓,早晚有嗜菜阿師 名目?」白曰:「若然,則未識食菜阿師歟?」白彊勸遊二林, 意同見常耳。及到歸宗,李問曰:「教中有言,須彌納芥 子,芥子納須彌,如何芥子納得須彌?」常曰:「人言博士 學覽萬卷書籍,還是否耶?」李曰:「沗此虛名。」常曰:「摩踵 至頂,只若干尺身,萬卷書,向何處著?」李俛首無言,再 思稱歎。續有東林寺僧神建,講諸經論,問觸目菩提, 常略提舉。神建不體,乃發狀訟,常示惡境界。時李判 區分,甚聞詣理。常有異相,目耀重瞳,遂將藥熏,手恆 磨錯,不覺目眥俱紅,號《赤眼歸宗》矣。
楚南
编辑按《宋高僧傳》:「楚,南閩人也。俗姓張氏。爰在髫齡,冥然 跪於父母前,訴志出家,投開元寺曇藹師而受訓焉。 當授經法,目所經睹,輒誦於口。執巾侍盥,灑掃應對, 頗能謹愿。迨乎冠歲,乃落髮焉。」詣五臺登戒,就趙郡 學相部律,往上都學《淨名經》,一律一經,略通宗旨,則 知頓機,不甘為漸教縛。遂往芙蓉山,根性未發。謁黃 蘗山禪師,問答雖多,機宜頓了。倏值武宗廢,教南遂 深竄林谷。大中興教出,遇昇平相裴公休出撫宛陵, 請黃蘗出山南隨侍。由此便詣姑蘇報恩寺,專行禪 定,足不踰閾,僅二十餘載。乾符四年,蘇州太守周慎 嗣嚮風,請住寶林院,又請居支硎山。至五年,昌化縣 令徐正元與紫溪戍將饒京同召住千頃慈雲院,訓 示禪徒之外,唯儼然在定,逾月或浹旬。光啟三年,前 兩浙武肅王錢氏請下山供施。昭宗聞其道化,賜其 鹿胎衣五事,別賚紫衣。文德六年二月,忽雙虹貫堂 室,二鹿蹶然入寺,法堂梁折。至五月辭眾後,於禪床 垂兩足,伸二臂於膝,奄然而卒。春秋七十,僧臘五十 六。遷塔於院西隅。大順二年壬子歲二月,宣州孫儒 寇錢唐之封,略兵士發塔,見南全身不敗,爪髮俱長, 悔罪而去。南公平昔著《般若經品頌偈》一卷,《破邪論》 一卷,以枝梧異宗,外敵見貴於時也。
元泰
编辑按《宋高僧傳》:「元泰者,不知何許人也。性操方正,言不 浪施,心靜之情,義而後動。所居蘭若,在衡山之東,號 七寶臺。不衣蠶縷,時謂泰布衲。從見德山禪師,豁如 自適,誓不立門徒,逍遙求志,而於詞筆若有神助。四 方後進,巡禮相見,皆用平懷之禮。嘗以衡山之陽,多 被山民莫傜輩斬木燒山,損害滋甚,泰作《畬山謠》,遠」 邇傳播,達於九重。敕責衡州太守,禁止。嶽中蘭若由 是得存,不為延燎,泰之力也。終年六十五。臨逝說偈 曰:「不用剃頭,不須澡浴。一堆猛炎,千足萬足。」偈終,垂 一足而逝。闍維,收舍利袝堅固大師塔左,營小浮圖 焉。又為《象骨偈》、諸禪祖塔銘、歌頌等,好事者編聚成 集,而行於代焉。
元暢
编辑按《宋高僧傳》:「元暢,字申之,俗姓陳氏,宣城人也。暢爰 在弱齡,便持異操,戲則聚沙為塔,摘葉為香。年九歲 於涇邑水西寺依清逸上人教授經法。年十九削髮。 二十歲往福州兜率戒壇,受具足戒。聽掇律科,深得 宗旨。新繒細縷一染,色佳,而往越中求聞異說。仰京 室西明寺有宣律師舊院,多藏毗尼教跡,因栖惠正」 律師法席。自入京華,漸萌頭角,受京城三學大德,益 廣見聞。方事講談,遽鍾堙厄,則會昌廢教矣。時京城 法侶,頗甚徬徨。兩街僧錄靈冥辯章同推暢為首,上 表論諫。遂著《歷代帝王錄》,奏而弗聽。由是例從俗服, 寧弛道情,龍蛇伏蟄而待時,玉石同焚而莫救。迨夫武皇厭代,宣宗在天,坏戶重開,炎岡「息熾。」暢於大中 中,凡遇誕辰,入內談論,即賜紫袈裟,充內外臨壇大 德。懿宗欽其宿德,蕃錫屢臻,乃奏修加懺悔一萬五 千佛名經,又奏請《本生心地觀經》一部八卷,皆入藏。 暢時充追福院首領,又充總持寺都維那,尋署上座。 暢講律六十座,度法者數千人。撰《顯正記》一十卷、《科 六帖》《名義圖》三卷,《三寶五運》三卷。雖祖述舊聞,標題 新目,義出意表,文濟時須。乾符中,懿宗簡自上心,特 賜師號曰「法寶。」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示滅,俗齡七十 九,僧臘五十九。弟子賜紫惠柔大德師遂宗紹以其 年四月二十五日窆於長安邑高陽鄉小梁村。四年 丁酉歲,尚書禮部侍郎崔沆與暢交分殊深,著碑述 遺跡焉。
宗亮
编辑按《宋高僧傳》:「宗亮,姓馮氏,奉化人也。家傍月山而居, 後稱月僧焉。亮開成中剃落納法,方事毗尼,循於四 儀,且無遺行。而云:『我生不辰,屬會昌之難』。」便隱家山, 深巖洞穴。大中再造國寧寺,徵選清高者隸名,亮預 住持。建州太守李頻為寺碑,云:「於清心行不汙者,得 二十八人,以補其員,廣住持也。」律僧宗亮、禪僧全祐 而已。國寧經藏,載加繕寫,躬求正本,選紙墨鳩聚䞋 施,建造三門藏院諸功德廊宇,皆亮之力焉。晚年專 事禪寂,不出寺門。處士方干贈詩云:「秋水一泓常見 底,澗松千尺不生枝。空門學佛知多少,剃盡心華只 有師。」終於本寺,春秋八十。亮恆與沙門貫霜、棲悟、不 吟數十人,皆秉執清奇,好迭為文會,結林下之交,撰 《嶽林寺碑》、詩集三百許首,讚頌並行於代,而於福敬 二田,銳心彌厚焉。亮為江東生,羅隱追慕樂安孫郃, 最加肯重,著《四明郡才名志序》,諸儒駿士外,獨云釋 宗,亮多為文士先達倣仰焉。
羅僧
编辑按《宋高僧傳》:「羅僧者,蜀聖寺中得果位人也。嘗寢疾 於五臺山,同會僧人俱不測也,而瞻視之,曾無怠慢。 將及九旬而病愈。臨訣之際曰:『深感所苦,而煩看視, 今遂平復,由師之力,我住在劍外九隴郡之茶籠山 爾,異日遊方,無忘相訪也』。」暮歲而至蜀,歷訪群峰,遍 訊老樵輩,且曰:「未嘗聞茲山名。」乃歎曰:「噫!病禪之妄 也。」將回,遇山童曰:「某是彼巖之聚沙者。」即前導而去。 俄睹殿塔儼空,房廊環肅,果值昔之臥病者,迎門敘 故。日將暮矣,而謂之曰:「茲寺非得漏盡通,不能至此。 爾以我宿緣一諧,遘止,言寄宵乎,斯為未可。爾其克 勤修證,至此胡難。」乃命舊童送師歸去。其僧迴望,但 見巖壁峭峻,杉檜莽蒼而已,則開成中也。時晤達國 師,知元著傳之次,得僧可思,尤閑地理,命為元作。他 日安塋兆之地,得景丹前峰,其山若雉堞狀,雖高低 起伏,而中砥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傳云茶籠山 矣。」
契此
编辑按《宋高僧傳》,「契此者,不詳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 短小,蹙頞皤腹,言語無恆,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 入廛肆,見物則乞,至於䤈醬魚葅,纔接入口,分少許 入囊,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曾於雪中臥,而身上無 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 句,人言慈氏垂跡也。又於大橋上立,或問:和尚在此 「何為?」曰:「我在此覓人。」至於示人吉凶,必現相表兆。亢 陽即曳高齒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係濕草, 屨人以此驗知。以天復中終於奉川,鄉邑共埋之。後 有他州見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 焉。
文質
编辑按《宋高僧傳》:「文質,俗姓祝氏,尚丘之遠孫,衢州須江 人也。叔氏為僧,號惟寬,學通經論。寬被詔入長安,止 大興善寺。重詔入內道場,兼請受菩薩戒。質隨寬入 內。年十五,誦《法華》《華嚴》《維摩》等經。二十三受具,七日 誦《周戒本》,二夏便講《四分律》,二十七講通《俱舍》。四十 年中,精曉諸大經論。後約束大悲、禹跡二禪師參問」 心要,既博達矣。歸諸暨法樂寺領徒。時有虎來聽法, 質摩其頂而去。後往永嘉鍾會昌之《搜簡》,乃隱樂成 縣大芙蓉山,胎息而已。大中重興,太守韋君累請不 來,強置於榻。舁出州開元寺居,檀施駢貤,迴造大佛 殿并講堂、房廊形像,并寫藏教,無不備焉。越州廉使 沈貳卿命住呂后山院,本寧賁禪師舊化之地也。質 唯居草庵而止。咸通二年十月十四日,告眾言別,十 五日端坐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臘六十二。窆於雲谷 建塔。越州刺史段式為《行錄》焉。
曇休
编辑按《宋高僧傳》:「曇休,字德敷,姓李氏。器度宏廓,志行修 飭,納法已來,未容少缺。習通漸教,頗至精微。《四分律》 相部疏宗,蔚成淵府,初機請學,皆到甚深。休於講訓 之餘,糾繩寺任。」伊寺者,梁所創,年涉四百,雖觀閣巋 然,且梲傾弛休,革故有方,締構無隙,特加壯麗,輪焉奐焉。又護國經樓,迨諸棟宇,悉見鼎新。次以寺之 門樓,則長安四年故曇一律師之經始也。既而頹廢, 仍重整覆,一同創制。永徽中,康僧會法師應身堂座 卑庳,乃募人釐變舊規,咸通年中也。休之一言,檀信 響應,後終於住寺,今之大善伽藍是也。
智廣
编辑按《宋高僧傳》,「智廣姓崔氏,不知何許人也。德缾素完, 道根惟固,化行洪雅,特顯奇蹤。凡百病者造之,則以 片竹為杖,指其痛端,或一撲之,無不立愈。至有攣者 則起,跛者則奔。其他小疾,何足言哉。乾寧初,王氏始 定成都,雅郡守羅罷任攜廣來謁蜀主王氏素知奇 術,唯呼為聖師焉。」先是,咸通中,南蠻王及坦綽來圍, 成都府幾陷。時天王現沙門形,高五丈許,眼射流光, 蠻兵即退。故蜀人於城北寶曆寺立五丈僧相,後為 牛尚書預毀次兵火相仍,唯懼毗沙門之頹圯耳。王 氏乃語廣曰:「郎之異術,道德動人,乘此可料理天王 否?」往吳尚書行魯曾夢令修吾像,方事經營,除書忽 到,請法力成之。廣唯其命,徙就天王閣下,居一隅小 榻而已。翼日,病者填其門,日收所施二十萬至三 十萬錢。又發言勸人出材木,浹旬皆運至堆積,令三 綱掌管焉。初廣在雅郡,本寺揭帝神堂內,居其半室, 低門苫蓐,不許女人到門。唯有一竹箜子,每齋受䞋 二十文,必投箜內,滿則置之佛殿,聲鐘集眾,自他平 等分之。常日俗家請齋,亦體廣意,止施二十文。淨飯 菜豉汁,此外不許一物,䞋多不取,食畢而去,亦無辭 告。其後益加神驗。或遇病者,一摑一叱皆起。或令燒 紙緡掇散飲食。或遇甚痛惱者,捩紙蘸水貼之,亦差。 光化元年,修天王閣向畢,乃循江瀆池咒食飼魚。經 夜,其魚二尺已上萬億許,皆浮水面而殞。聊躡流水, 救十千魚生,忉利同也。
法藏
编辑按《宋高僧傳》:「法藏,不詳氏族,厥性方正,好行惠物。嘗 於葦川化眾造寺,佛殿僧坊,一皆嚴麗,雕刻華蘤鄜 畤,命為壯觀。藏遇病篤暴終,至一精廬,七寶莊嚴,非 世所有。門外有僧,梵貌且奇,特,倡言曰:『法藏,汝造伽 藍,不無善報,奈何於三寶物有互用之𠍴,何從洗雪』? 藏首露之。僧曰:『汝但繕寫《金剛般若經》,恆業受持,豈 特罪消,更可延乎壽命』。」言訖而蘇。自躬抄度其經,午 夜口誦藏終,時年一百一十歲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