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70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七十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七十卷目錄

 僧部列傳四十六

  唐二十二

  海雲附守節   法興

  行嚴        願誠

  法真        寧賁

  法融        好直

  廣修附高閑   元表附全清

  亡名附祝融峰禪者棲隱附寶安

  元安        恆通附招賢岑大師

  慧恭        文喜

  圓紹        法普附休靜

  智𧦬        甯師

  慧則附元表   道俊

  元覺        智威

  本淨        慧朗附𧦬公

  巨方附智封   香育

  藏師        義福

  行思        普寂

  懷讓        靈著附法翫

  元素        志賢

  慧忠

神異典第一百七十卷

僧部列傳四十六 编辑

唐二十二 编辑

海雲附守節 编辑

按《宋高僧傳》海雲,未詳氏族鄉里,來遊聖跡,始於南 臺側選峭絕峰巒,幽僻林谷,而特居之。其刻苦翫道, 儉而難遵,從其遊者,寡而無眾。迨其入滅,門人守節, 淘灑舍利,起塔焉。昔傳雲:是普賢菩薩應身也。門人 守節,即高力士之子也。從師墨儉,有進無退。雲示之 曰:「上都有臥倫禪師者,雖云隱晦,而實闡揚六祖印」 持,一時難測化導之方,若尸鳩之七子均養「也。汝急 去從之。」及見倫扣擊,未幾,告云:「汝師海雲入滅已節。」 稟聽斯言,荼蓼情苦。遂奔赴如其言矣。乃繼武接跡, 盛化相耒。迨將示滅,愁雲鬱結,鬼神悲號,有塔存焉。

法興 编辑

按《宋高僧傳》:「法興,洛京人也。七歲出家,不參流俗,執 巾提盥,罔憚勤苦。諷念《法華》,年周部帙。又誦《淨名經》, 匪逾九旬。戒律軌儀,有持無犯。來尋聖跡,樂止林泉, 隸名佛光寺。節操孤穎,所霑利物,身不主持,付屬門 人。即修功德,建三層七間彌勒大閣,高九十五尺,尊 像七十二位聖賢,八大龍王,罄從嚴飾。臺山海眾,異」 舌同辭,請充山門都焉。蓋從其統攝,規範準繩,和暢 無爭故也。太和二年春正月,聞空有聲云:「入滅時至 兜率,天眾今來迎導。」于是洗浴焚香,端坐入滅。建塔 於寺西北一里所。

行嚴 编辑

按《宋高僧傳》:「行嚴,滎陽人也。家襲簪組,業嗣典墳。嚴 稟庭誥以周旋,約成器能而濟用。內要隨計,俄發宿 緣。因聞妙莊嚴王經品白父母,求出塵勞,堂親抑禁, 略無卻退。既而削飾去華,年充納戒,諸方問道,綽有 餘能。聞五臺山文殊應現,凡聖交蹤,乃登遊而隸名 斯地。自爾一成慕學,三教偕明。談論天人之際,聽者」 茫昧,不知區域之內外耶?王公大人,靡不迴向。太和 中,多行激勸,俾營福焉。自設大供,日計千人。聞見之 流,皆鳴指讚歎曰:「行合解通,世之希寶也。助道之法, 當如是修。」以大中三年,右脅而滅,建塔寺西一里云。

願誠 编辑

按《宋高僧傳》:「願誠姓宋氏,望本西河,家襲素風,濬流 遠派,不揚胄緒,祖考不書。母陰氏,夜夢庭樹,對發千 華,餘華尋謝,獨結一果,乃覺有孕。母啟願心,得娠男 子足矣。十月臨蓐,果如其望,立字曰願誠。後志存小 字,不訓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誠少慕空門,雖為官 學生,已有息塵之志。迨棲金地,禮行嚴為師,嚴即儒 宗珪璋,釋氏師子也。一旦謂誠曰:「汝神情朗秀,宜于 山中精勤效節,可不務乎?」太和三年落。五年具戒, 先誦諸經,悉皆精練,行人屬耳,道望日隆。無何,會昌 中隨例停留,唯誠志不動搖。及大中再崇釋氏,選定 僧員,誠獨為首矣。遂乃重尋佛光寺,已從荒頓發心, 次第新成,美聲洋洋,聞於帝聽。颷馳聖旨,雲降紫衣。 後李氏奄有并門,遐奉文殊,躬遊聖地,睹其令範,撫 手愜懷。表聞唐天子,相繼乃賜大師號圓相也。就加 山門都檢校。光啟三載。羞饌命僧捨衣投施,鐘聲引 眾,悉至齋堂。右脅曲肱,寂然長往。建塔樹碑寺之西

北一里也
考證

法真 编辑

按《宋高僧傳》,法真,不知何許人也。器識悠深,學問宏 博,研窮梵典,旁賾儒書。講導之餘,吟詠情性,公卿貴 士,無不宗奉。洎長慶中,帝頗銳懷佛事,真屢膺召命, 內殿祗奉。四年,赴禁中道場。睿武昭愍皇帝御於法 席,顧問三寶功能,真得應對,而辯給圜轉,援據粲然。 帝悅。因請云:「久廢壇度僧,未全法者皆老朽。」蓋兩河 間兵革未偃之故。尋詔兩街佛寺各置僧尼受戒壇 場,自三月十日始,至四月十日停。仍令兩街功德使 各選擇有戒行僧謂之大德者,考試僧尼等經。僧能 諳誦一百五十紙,尼一百紙,即令與度真。頻奉敕修 功德,故遂奏請真之德,望實唱導之元,罔知終所。

寧賁 编辑

按《宋高僧傳》:「寧賁,姓李氏,隴西人也,家於亳州蒙城, 幼奉釋尊,而不言乎簪組之緒,無得稱其代諱焉。賁 所吐論,皆以覺了,不取諸相,心通定慧,而盡虛空,無 以邊中可測,無以文字求我,因往洪州尋道一祖師 見而奇之,語而異之,大乘法器,得其人矣。遂乃具戒, 作入室弟子師資數歲,道議殊倫,欲往天台,至越呂」 后山,曰:「即是諸佛住處,何必天台也?」《賁菩提》直幹挺 秀七尺,村豪里宿,睹其異狀,歸依瞻仰,老幼爭先,同 味醍醐,疾病皆愈,是時多有行路。戾,欲暴僧徒。賁 乃引之而前,威之而退,驚駭儀貌,禮足歸依,調御山 林,魔邪懾伏。不下巖嶺,近萬餘辰。德遠道高,僧徒彌 眾。先時居處隘陋,兼無殿堂,眾議經營,任人資福。遠 村窮墅,亦競助緣。土石木工,程材售巧,約山橫棟,臨 澗飛簷,斤師斧子,鳥立猿褭。揆景促力,星再迴天。殿 堂成矣,佛像列矣,精耀俯仰,照《山奼》雲:「人天不殊,別 開佛土。」太和二年六月七日,遠聞道場之內,有鼓鞞 絲竹之聲,是夜二更,恬然化滅,生形七十五,炎臘四 十一。是月權殯於杉園,禮也。齋祭殊品,哀號震山,慘 樹色於禪枝,咽水聲於石穴。物尚知感,人情可量。太 和五年九月,茶毗建塔於道場巽山,稟先意也。

法融 编辑

按《宋高僧傳》:「法融,姓嚴氏,閬中人也。穉齒好朴素,惡 華楚之服。父訓令秉筆便畫佛形像,至於聚戲摶沙 為塔,所作無非佛事。年甫十三,見釋子摳其衣,坐執 經卷,苦求出家,依長樂寺慧休法師為弟子,經誦偕 通,乃霑戒善,遂講《南山律鈔》。後遊雲水,見嵩嶽普寂 禪道風行,密付心印,往弋陽福寧寺放蕩閑居,學道」 者麏。至以太和九年示疾而終,春秋八十九。其年正 月十日,門人奉神座入塔焉。

好直 编辑

按《宋高僧傳》:「好直,俗姓丁氏,會稽諸暨人也。幼不喜 俗事,酒肉葷茹,天然不食,因投杭塢山藏師落髮。元 和初,受具於杭之天竺寺,凡百經律論疏鈔,嗜其腴 潤。一旦芒屩策杖詣洪州禪門,洞達心要,虛往實歸, 卻於本郡大慶寺求益者提訓,凡二十餘載,為江左 名僧。見儒士能青眼,故名輩多與之遊,往往戲為詩」 句,辭皆錯愕。凡從事廉問,護戎於越。入境,籍聲實而 造其戶,不獨能誘,亦善與人交者。太和中,遊五臺,路 出京邑,一夕而去。前護戎郄志榮、宋常春二內侍尤 味其道,孜孜遠招。開成初,再至京國,二貴人同力唱 和,牽裓虐留,致安國寺大方丈以居之,王畿龍象,莫 不欽重。無何,召入為供奉。大德非所「好也。」徇俗受之。 然歸歟之歎,未嘗少棄。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囑累弟 子訖,奄然而寂,春秋五十六,夏三十二。《郗宋》二家率 財權瘞於滻水東,人皆悲之,門人鑑諸。後歸葬於崇 山之南華嚴寺起塔。會昌四年,起居舍人韋絢為碑 紀代焉。

廣修附高閑 编辑

按《宋高僧傳》:「廣修俗姓留氏,東陽下崑人也。淑質貞 亮,早預邃師之門,研窮教跡,學者雲擁。日誦《法華》《維 摩》《金光明》《梵網》《四分》《戒本》。六時行道弗休,彌年更篤。 每一歲行懺法七七日,則第四隨自意三昧也。開成 三年,日本國僧圓載來躬請法,台州刺史韋珩請講 止觀於郡齋。以會昌三年癸亥歲二月十六日終於」 禪林本寺,俗壽七十三,法臘五十二。遷神於金地道 場,法付門人物外焉。「咸通七年,門人良汶發墳火葬, 淘收舍利一十餘粒,重塔緘藏焉。」又湖州開元寺釋 高閑,本烏程人也。髫年卓躒,汎露異才。受法已,還益。 堅志苦學,勞形未嘗少惰。後入長安,於薦福、西明 等寺隸習經律,克精講貫。宣宗重興佛法,召入對御 前草聖,遂賜紫衣,仍預臨洗懺戒壇,號「十望大德。」性 情節操,矗然難屈。老思歸鄉,終于本寺。弟子鑒宗,敕 署無上大師,亦得閑之筆法。閑常好將霅川白紵書 真草之蹤,與人為學法焉。

元表附全清 编辑

按《宋高僧傳》:「元表本三韓人也。天寶中來遊華土,仍 往西域瞻禮聖跡,遇心王菩薩,指示支提山靈府,遂 負《華嚴經》八十卷,尋訪霍童,禮天冠菩薩,至支提石室而宅焉。先是此山不容人居,居之必多霆震猛獸 毒蟲,不然鬼魅惑亂於人。曾有未得道僧,輒居一宿, 為山神驅斥。明旦止見身投山下數里間。表齎經棲 泊澗飲木食,後不知出處之蹤矣。」於時屬會昌搜毀, 《表》將經,以華櫚木函盛,深藏石室中。迨宣宗大中元 年丙寅,保福慧評禪師素聞往事,躬率信士,迎出甘 露都尉院,其紙墨如新繕寫,今貯在福州僧寺焉。又 會稽釋全清,越人也,耰耘戒地,芬然杜若,於密藏禁 咒法也,能劾鬼神。時有市儈王家之婦,患邪氣,言語 狂倒,或啼或笑,如是數歲,召清治之。乃縛草人,長尺 餘,衣以五綵,置之于壇,咒禁之。良久,婦言乞命。遂詰 之曰:「頃歲春日,於禹祠前相附耳,如師不見殺,即放 之遠去。」清乃取一瓶,以鞭驅芻靈人其中,而呦呦有 聲,緘器口,以六一泥朱書符印之,瘞於桑林之下,戒 家人無動之。婦人病差。經五載後,值劉漢宏與董昌 隔江相持,越城陷,人謂此為窖藏,掘打瓶破,見一鴉 闖然飛出,立於桑杪而作人語曰:「今得日光矣。」時清 公已卒也。

亡名附祝融峰禪者 编辑

按《宋高僧傳》:「亡名,履行尤峻,獨居燕城南窯。介﹛C天 祐中,幽冀不稔,道殍相望,因分衛迴,聞車轍中呱呱 之聲,憫而收歸,乃饑民所棄女子也,以求牛乳哺之, 當七八歲,引於城中,求色帛以衣之。及笄年也,容色 艷麗,殆非凡俗。或譏訶者,僧終無渝志。適遇燕帥劉 仁恭,從禽逐兔,直入僧居窯內。一卒見女子侍僧之 側」,遂白帥。劉往親見,問其故,具以實對。劉曰:「弟子欲 收之,可乎?」僧曰:「諾。早驗無恡意。」自扶上馬歸府,元真 處子也。劉益哀之,不令伍於下位,仍重其僧,謂為果 位中人也,別造精舍以處之。劉一旬兩往謁焉。其僧 疾沒,門人入訃,女方獨坐,聞之哀慟而死焉。劉為僧 營塔標誌矣。又祝融峰禪者,亡名,為人抗直,不事威 儀。每一舉揚,善標宗要,道俗歸之若市。嘗飲酒遇毒, 當時吐下透落,腐衣裂石,體中無惱,每有一蛇一虎 為衛護狀。迨終闍維,留骨一片,大如琵琶槽。僧眾構 火重焚,焚時色同火質,火盡灰寒,色白如雪,豈非得 全身分堅固設利羅乎?至今嶽中傳其言句,立其浮 圖,號「祝融峰禪」者焉。

棲隱附寶安 编辑

按《宋高僧傳》:「棲隱字巨徵,姓徐氏。少而端厲,神解天 然。佩觿之歲,酷好出塵。父母不可壞其意。削髮之後, 納法已還。其間服勤於學,深入毗尼壼奧焉。又於風 雅之情,非彫刻而得,成自天姿。廣明中,避巢寇入廬 山折桂峰,實嘉遯也。然多於『華朝月夕,晚照高秋』,練 句成聯,合篇為集,往往遒健瀏亮,散在人口。身擁零」 破麻衲,不識者謂之「山叟野人」,殊無能者。得《歸宗》禪 旨,與同舉揚,且無恡法。平常與貫休處默修睦,為詩 道之遊。沈顏、曹松、張凝、陳昌符,皆處士也,為唱詶之 友,隱為群士嚮臻,淡然若水。後寇盜稍平,入荊楚,登 祝融,蹤跡嘯傲。光化三年遊番禺,受知於太尉徐彥 若。同光二年於洪井、鉅鹿魏仲甫,邂「逅以文道相善。 後唐天成中卒,弟子應之攜隱之詩計百許首投仲 甫,為集序,今所行者,號《桂峰集》是也。」次嘉禾靈光寺 釋寶安,俗姓夏,姑蘇常熟人也。風神爽拔,性行淑均。 壯年家務所嬰,誓思脫屣。及進具之後,專習定門,洞 達真訣,而不衣絲縷,惟專分衛,寢則芻鞂。安昔遊五 臺,嗟南人之不識,遂率道俗同模,築「五臺」之制於靈 光寺,今具存焉。事畢,無疾而終。受生一百有十八歲, 法臘七十八,肉身不壞,門徒布漆之別院供養。至會 昌毀佛寺,遂焚之。

元安 编辑

按《宋高僧傳》:「元安,俗姓淡,鳳翔遊麟人也。丱年於岐 陽懷恩寺從兄祐律師出家,唯經與論,無不窮核。乃 問道翠微,次臨濟,各餐法味,若飫香積之盂也。斲彫 復朴,逍遙自如。聞夾山道盛德,至造澧陽,當稽問轇 轕,又增明淨。後開樂普山,尋居蘇溪。荅詶請益多,偶 句華美,為四海傳焉。」以昭宗光化元年戊午十二月 遷滅。享壽六十五。法臘四十六矣。臨終告眾。頗多警 策。辭句云。

恆通附招賢岑大師 编辑

按《宋高僧傳》:「恆通俗姓李,邢州平恩人也。家傳士族, 幼而知學。蘇秦顯達,猶懷二頃之田;元亮孤高,不羨 五斗之祿。縱越掞天擲地,拖紫腰金,瞬息浮華,豈裨 來業。父母終禮,年甫十三,潛入鵲山,訪道依師。既罷 丘墳,惟披釋典。精虔懺誦,懇侍巾瓶,不弭。初終,蒙恩 剃度,年二十於本州開元寺具戒,後往京兆薦福寺」 聽習經律。七八年間,尋窮藏教,乃曰:「摩騰入漢,譯著 斯文。聖胄來梁,復明何事?」因辭北闕,逕詣南方,遇招 賢岑大師。大師問曰:「何處人也?」曰:「邢州人也。」招賢曰: 「我道不從彼來。」通曰:「和尚還住此無?」於是有滯皆伸, 無疑不決。後指洞山、石霜,皆往參焉。招賢示滅,通以 弟子禮事之。咸通末,遊宣城,尚書崔寓素奉禪門,攀迎莊肅。睹通儀表拔俗,問答往還,崔甚悅服。於謝仙 山奏置禪院,號「瑞聖」,請以居之。四方毳衲之徒,不邀 自聚。博陵方議奏薦師號,堅讓,遂寢。中和末,文德初, 群寇競起,通領徒至四明。大順二年,郡牧黃君晟請 留居雪竇焉,蔚然盛化。天祐二年七月示疾。越九日, 躬入浴室,卻坐繩床,集眾焚香,勤勤付囑,合掌而逝。 春秋七十二,夏臘五十二。以其年八月七日,遷石塔 於院之西南二百餘步。或曰:「通臨終言我龐勛也。此 非也。高僧無名為作《行錄》,而無此說。若觀年臘,龐勛 豈正弱冠來逃難耶?」

慧恭 编辑

按《宋高僧傳》:「慧恭,俗姓羅氏,福州閩人也。家傳儒素, 不交非類。母妊之,初夢所居湧出浮圖,上參於天。迨 恭誕生,嶷然聰悟。年十七舉進士,名隨計車,將到京 闕。因遊終南山奉日寺,目祖師遺像,釋然世網,遂求 出家,操執僧事,備歷艱辛,二十有二。適值新創安國 寺,受具足戒。尋乃遊方,緣嶮涉荒,而無難色。嘗遇黑」 蛇傷指,不求醫而毒螫自消。見魑魅占山諭罪福而 妖物遄息。至武陵德山,詣宣鑒禪師,領會風飛,由茲 道合,因挂錫施門人禮鑒。公順世後,遊王山,至信州 刺史營西禪院而禮之,其徒數百人。居歲餘,以郛郭 喧繁,復入福州長溪馬冠山。自馬冠抵泉州富陽山, 所至之所,檀施臻集,徒侶解缽,禪坊立就。其為士庶 嚮奉如此。景福三年與門人遊天台,州牧京兆杜雄 留之而止。杜因創瑞龍院於紫凝山,祈恭興揚法席, 以悟淪迷。緇俗雲馳,香花山積。天復三年癸亥十二 月午時,命眾聲鐘,顧瞻左右,促言云去。跏趺瞑目,儼 然而化。春秋八十四,僧夏六十二。闡圓頓之宗,居道 德之最。歿無易名,塔無題榜,足見浮名為桎梏耳。門 人上足,師遂植松負土,力崇塔廟,所謂法空不壞因 緣矣。因緣有之,孝行曷傷於道云。

文喜 编辑

按《宋高僧傳》,「文喜姓朱氏,嘉禾禦兒人也。母氏方娠, 夢吞桃三蔕,至誕彌不味葷羶。七歲詣本邑常樂寺 僧清國下出家。國即喜之渭陽也。勤誦經并懺文十 卷,方遂削染。往越州開元寺學《法華經》,集天台文句, 即時敷演,則救螘分中,便能講訓也。」開成二年,屆趙 郡,受近圓,登習四分律。屬會昌澄汰,變素服內祕之 心無改。遇大中初年,例重懺度,於鹽官齊豐寺講說。 後往禮大慈山性空禪師,誨之曰:「子何不學《善財》遍 參乎?」咸通壬午歲,至豫章觀音院,見仰山,喜於言下, 了其心契。仰山令典常住。一日,有異貌僧就求齋食, 喜減己食饋之。仰山預知,故問曰:「此果位僧求食,汝 供給周旋否?」答曰:「輟己分迴施。」曰:「汝大得利益。」七年, 旋浙右,止千頃山,築室居之。十年,餘杭劉嚴合馬徵 請居龍泉古城院,凡十一年。乾符已亥歲,巢寇掠地, 至餘杭,喜避地湖州餘不亭,刺史杜孺休請住仁王 院。光啟三年,武肅王錢氏始牧杭郡,降疏請住龍泉 廨署,今慈光院是也。大順元年,威勝軍節使董昌,武 肅王同年發表薦論,兩賜紫衣。乾寧四年奏師號曰 「無著。」光化三年示疾,十月二十七日跏趺坐而終於 州郭廨署,春秋八十。僧夏六十終。時方丈上發白色 光,竹樹變白。十一月二十二日遷塔於靈隱山西塢。 喜形貌古朴,骨強而瘦,戒德禪門真知識也。初喜寓 居霅川,廣明元年夏,有蝗飛翳天下,食田苗,喜自將 拄杖懸挂袈裟,標於畎澮中。其蟲將下,遂厲聲叱之, 悉飜飛而去。十頃之苗,斯年獨稔,其感通如此。或云 「所傳得馬祖細衲袈裟,以為信寶矣。」遷葬之後,天復 二年壬戌八月中,宣城帥田頵應杭將計思叛渙,縱 兵大掠,發喜塔,見肉身不壞,如入禪定,髮爪俱長。武 肅王奇之,遣裨將邵志祭後重封瘞焉。

圓紹 编辑

按《宋高僧傳》:「圓紹姓孫氏,其先富陽人也。祖官於南 燕,因為滑臺白馬人焉。年及識環,天然俊邁。鄰兒戲 玩,我且恬然;群從追隨,我惟閑靜。年當十八,方遂志 出家,師事明福寺正覺禪師,覺見而異之,訓諸徒弟, 獨許紹耳曰:『真空門之偉器也』。」至年二十二,於相州 義檀香燈律師邊受具。登即尋師訪道,效祖參元。二 「翼之餘,一盂之外,悉無他物,唯誓禪宗,立雪傳衣,是 其素望也。」至於三湘五嶺,二蜀兩京,凡曰叢林,一皆 參禮。既探至賾,頓了心機,乃挂錫於夷門,即倉垣水 南寺,今為開寶也。大中十年,適遇唐相國裴公休,罷 調商鼎,來鎮魏郊,同氣相求,一言道合,即命居今東 上方院也。紹將聚禪徒,患其迫窄,遂開上院之西,損 上益下。時檀施臻萃,倏成巨院,擁衲之流,數盈二百, 橫跨夷門山之峻嶺焉。紹即七祖荷澤神會禪師五 葉法孫也。演其無念,示以真心,了達磨之密傳,極南 能之深趣。時參學之眾,擁從且繁。遇元帥相國王晉 公鐸,以紹道行通感,神祇效靈,降甘露於元穹,泫嘉 瑞於青檜。奏僖宗,賜院額曰雙林,師號曰法濟,別敕 令度侍者七人。其間法會興盛,士庶歸心,僅四十載所化人可萬計,僧尼弟子五百餘人。以乾寧二年乙 卯七月四日謂眾曰:「急急自了去,本為逃生死。若不 解元旨,何時得脫。吾景逼崦嵫,此為最後之言也。」於 方丈中寂然而化,俗壽八十五,法臘六十三。敕許於 本院西南隅建塔焉。越五年二月二日,重開塔,髮長 半寸,儀貌如生。乃以香華供養七日,遠近瞻禮,稱歎 希奇。已而行茶毗,火中迥出五色神光,收舍利百餘 粒,四散隨心,淘選近一千粒。溫潤玉潔,燦爛珠圓。驗 五分之熏成,匪一生之構集。四眾虔仰,復迎入塔,即 昭宗皇帝戊午歲也。雎陽相國袁象先理於浚郊,弟 子惠靄等冀終法乳,列狀乞舉行諡禮。梁乾化三年 癸酉,太祖敕易名曰「定覺」,塔曰「靈化。」至貞明四年九 月,惠靄等欲旌表師德,立碑敕允,開封尹王公瓚之 文也。

法普附休靜 编辑

按《宋高僧傳》:『法普,姓潘氏,廬江人也。貌古情寬,擁敗 衲觀方。元和中,因見黃岡山色奇秀,其峰巉崒,其林 鬱密,中有石壇,平坦而高峙,乃放囊挂錫於中,班荊 久之,尋附樹架蓬茨,僅容身而已。未幾,有人自小徑 而至,見普,驚怪,問云:何緣至此』?曰:『某本行山麓,見巔 頂騰漲紫氣,盤紆可愛,意此山有尤物,故來耳』。」諦視 普遲迴而去。山下行者聞而尋焉。禪學之徒,不數年 遽盈百數。普卻之曰:「老僧獨居,無物利人,君等亦無 所乏。」由是星居之庵多矣。弟子廣嚴等,構成大院,禪 客翕如,傳其法者無筭。一日集眾,辭云:「吾其終矣,汝 曹善住珍惜。」跏趺坐胡床而卒,其身不壞。散後以香 泥塗繢之。至乾符中,重立碑頌云:《次洛京華嚴寺釋 休靜,不知何許人也。屬洞山禪道風行,靜往造之,抉 擿所疑,若雷復於本位焉。北返,於洛邑開演,因赴內 齋,諸名公皆執經諷讀,唯靜并其徒俱默坐。帝宣問 「胡不轉經?詶答響應,仍皆屬對,悅可帝情。尋迴平陽 示滅,收舍利四處樹浮圖。敕諡寶智大師,塔號無為 焉。

智𧦬 编辑

按《宋高僧傳》:「智𧦬,不知何許人也。少而英偉,長勤梵 學,凡諸經論,一聽入神。其所講宣也,音辯瀏亮。每臨 臺座,自謂超絕。所患者,聽眾無幾,虞其以水傳器,器 器不空,繄我獨無,乃辜佛意。遂負箱帙遍歷名山,以 詢智者。末至衡嶽寺,憩息月餘。嘗於寺閑齋,獨自尋 繹疏義,復自咎責曰:『所解義理,莫違聖意乎況思兀』」 然。偶舉首,見老僧振錫而入曰:師讀何經論,窮何義 理?𧦬疑其名嶽之內,車轍原中,羅漢混凡,曾何可測。 乃自述本緣,因加悔責。又曰:「儻蒙賢達指南請受,甘 心鉗口結舌,不復開演矣。」老僧笑曰:「師識至廣,豈不 知此義?大聖猶不能度無緣之人,況其初心乎?師只 是與眾生無緣耳。」𧦬曰「豈終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試 為爾結緣。」遂問𧦬:「今有幾貲糧耶?」𧦬曰:「自北徂南,裂 裳裹足,已經萬里,所齎皆罄竭矣,見受持九條衣而 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 餅油食之。調𧦬如言作之,約數十人食。遂相與至坰 野之中,散掇餅餌,焚香長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願 當來之世,與我為法屬我當教之,得至菩提。」言訖,烏 鳥亂下,啄拾地上螻螘蠅蠁,莫徵其數。老僧曰:「爾後 二十年方可歸開法席。今且周遊,未宜講說也。」言訖 而去。𧦬由是精進道力,不倦研摩,義味滋多,志在傳 授。至二十年,卻歸河北,盛化鄴中,聽眾盈千數人,皆 年二十已來,其老者無二三人焉。

甯師 编辑

按《宋高僧傳》:甯師者,岐陽人也,亡其名,時以姓呼之 耳。往來無恆止,出處如常僧。昭宗即位初年,居山寺 中,忽暴終,安臥體暖,忽忽如爛,寢焉。僧徒環守,不敢 殯殮,三日而蘇。眾驚奔問之,曰:「『我為冥司追攝,初見 一判官云:和尚壽在而無祿』。乃召吏語之,與檢覆,吏 曰:『只有乾荷葉三石』。因令注於簿,又命一人引之巡」 歷觀遊去。乃入一門,見數殿各有榜,於是徙步至一 殿,署云李克用,於牖間窺有一黑龍眇一目,中立鐵 柱,連鎖縶維之。次一殿署曰「朱全忠」,乃青鞹白額虎, 鎖縶如初,而前有食噉人血狼藉之狀。次署曰王建, 黃金床上臥一白兔焉。次署曰「李茂貞」,具冠冕如王 者,左右數侍女焉。次署曰楊行密,窗牖庳黑,不能細 瞻,問使者曰:「此諸怪狀者何耶?」曰:「將來王者也。」旁廂 數殿,望之黯黯。使者不容引去,還至本所判官廳事, 謂使者曰:「好送師迴,但多轉念《功德經》。」甯問曰:「孰是 功德經?」曰:「《金剛般若》是」歟,此經冥間濟拔,功力無比。 及乎蘇醒,四顧久之,乃述前事,聞者駭然,遂聞於官。 後歧帥怪其迂而妄,都不之信,厥後茂貞果封秦王, 李克用枉濫殺戮,號「獨眼龍」也。朱氏革於唐命,殘害 無辜,傅翼擇肉,非虎而何?蜀王建屬兔,阻兵自固,天 祐丁卯僭偽號,以金飾床也。諸皆符合。甯自此每斷 中唯荷葉湯而已。其諸食饌,逆口不食,秦隴之人,往 往請甯入冥,預言吉凶,更無蹉跌。或請齋,爭辦淨池嫩荷,號為「入冥和尚」,終於岐下。

慧則附元表 编辑

按《宋高僧傳》:「慧則,姓糜氏,吳郡崑山人也。九歲博遊 才義,總翫儒經,善種發萌,條然厭俗。以大中七年就 京西明寺出家,勤知諷誦,皆如曾習。九年於本寺承 恩得度。十四年棲法寶大師法席,覆講當年,敕補備 員大德。咸通三年就崇聖寺講《俱舍論》并《喪服儀》,出 《三界圖》一卷。七年於祖院代暢師講。十五年敕署臨」 壇正員。廣明元年,巢寇犯闕,關中俶擾,出華州下邽 避亂。中和二年至淮南,高公駢召於法雲寺。講罷還 吳,刺史楊公苦留,卻遊天台山國清寺挂錫。乾寧元 年至明州育王寺,撰《塔記》一卷,出《集要記》十二卷。武 肅王錢氏命於越州臨壇。以開平二年八月八日示 疾坐亡。受生七十四,法臘五十四,窆於鄮山之岡,八 戒弟子刺史黃晟營塔。則生常不好訏,直以撝謙推 人為上,除講貫外,輪誦經咒,自《法華》已降,可三四十 本,以資口業。覽《大藏教》兩遍,講鈔七十遍,《俱舍喪儀》 《論語》各數遍,清苦執持,近古罕有。入室弟子希覺最 露鋒穎焉。又元表者,貞諒之士也,言多峭直,好品藻 人事,而高義解,從習毗尼,兼勤外學,書史方術,無不 皆覽。早預京師西明寺法寶大師講肆。迨廣明中,神 都版蕩,遂出江表,居越州大善寺,講《南山律鈔》,諸郡 學人無不趨集。表義理縱橫,善其談說,每揮麈柄,聽 者忘疲,號「鑑水闍梨。」著《義記》五卷,亦號鑑水出門人 清福冠其首焉。

道俊 编辑

按《宋高僧傳》:「道俊,江陵人也。住枝江碧澗精舍,修東 山無生法門,即信、忍二祖號其所化之法也。勤潔苦 行,跡不出寺,經四十餘載。室邇人遠,莫敢請謁者,唯 事杜默,如是聲聞於天。」天后、中宗二朝崇重高行之 僧,俊同恆景應詔入內供養。至景龍中,求還故鄉,帝 賜御製詩,并奘、景同歸枝江,卒於本寺焉。

元覺 编辑

按《宋高僧傳》:「元覺,字明道,俗姓戴氏,漢末祖侃公第 五燕公九代孫,諱烈,渡江乃為永嘉人也。總角出家, 齠年剃髮,心源本淨,智印全文。測不可思,解甚深義。 我與無我,恆常固知。空與不空,具足皆見。既離四病, 亦服三衣。德水沐其身,所以清淨;良藥治其眼,所以 光明。」兄宣法師者,亦名僧也,并猶子二人,並預緇伍。 覺本住龍興寺,一門歸信,連影精勤,定根確乎不移, 疑樹忽焉自壞,都捐我相,不污客塵。睹其寺旁別有 勝境,遂於巖下自構禪庵。滄海盪其胸,青山拱其背, 蓬萊仙客,歲月往還,華蓋煙雲,晨昏交集。粵若功德 成就,佛寶蔚興,神鐘震來,妙屋化出。覺居其間也,絲 不以衣,耕不以食,豈伊《莊子》大布為「裳。自有阿難,甘 露作飯。」覺以獨學孤陋,三人有師,與東陽筞禪師肩 隨遊方,詢道謁韶陽能禪師而得旨焉。或曰:「覺振錫 遶庵,答對語在《別錄》。至若神秀門庭,遐征問法,然終 得心於曹溪耳。」既決所疑,能留一宿,號曰一宿覺,猶 半遍清也。以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於龍興別院端 坐入定,怡然不動,僧侶悲號。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 殯於西山之陽,春秋四十九。初覺未亡前,禁足於西 巖,望所住寺,喟然歎曰:「人物駢闐,花轝蓊蔚,何用之 為?」其門人吳興興師、新羅國宣師,數人同聞,皆莫測 之。尋而述之曰:「昔有一禪師,將諸弟子遊賞之次,遠 望一山,忽而唱曰:『人物多矣,弟子亦不測。後匪久此 師捨』」壽,殯所望地也。西山去寺有里餘程,送殯繁擁, 人物沸騰,其感動也若此。又未終前,有舒鴈千餘飛 於寺西,侍人曰:「此將何來?」空中有聲云:為師墓所,故 從海出也。弟子惠操、惠特、等慈、元寂,皆傳師之法,為 時所推。後李北海邕為守括州,遂列《覺行錄》為碑,號 神道焉。覺唱《道著》,明修、《證悟》,入慶州,刺史魏靖都緝 綴之,號《永嘉集》是也。初,覺與左溪朗公為道契,朗貽 書招覺山棲。覺由是念朗之滯見於山,拘情於講,回 書激勸,其辭婉靡,其理明白,俾其山世一如,喧靜互 用,趣入之意暗詮。於是達者韙之。終敕諡號無相,塔 曰「淨光」焉。

智威 编辑

按《宋高僧傳》:「智威,俗姓陳氏,江寧人也。住近青山,地 盤嘉氣,善符宿瑞,維嶽降神,爰在童年,器殊眾識,至 於戲弄,曾不染俗,性惡浮飾,人皆異焉。無何,一朝忽 失其所,父母莫知攸往,乃遍歷諸寺尋訪之。威已依 天保寺統法師誦《大乘經》,早數百紙,聰敏超倫,眾咸 歎服。年二十,遇恩剃落,隸名於幽巖寺。因從持禪師」 諮請禪法,妙達深理,繼踵前修。既獲髻珠,淡然閑放, 形容溫潤,面如滿月,言辭清雅,慧德蘭芳。望重一期, 聲聞遠近江左定學,往往造焉。其中頓悟心源,即慧 思禪師乃命嗣山門,盛傳道化。威自出止延祚寺,說 法利人,廣施饒益。以開元十年二月十八日終於住 寺。遺囑林中飼鳥獸,弟子元挺等依言奉行,春秋七 十七。威一時夜行頭陀,將值天曉,有三虎遇之,威截路中過,了無怖色,虎隨至山門,四顧而去。每有二兔 一犬,庭際遊戲,各無間畏。蓋大悲平等,物我一均,故 其然也。

本淨 编辑

按《宋高僧傳》:「司空山,本淨,姓張氏,東平人也。少入空 門,高其節操。遊方見曹溪六祖,決了疑滯。開元初,於 南嶽司空山閑放自處,人不我知,蔽偽之故也。天寶 中,因楊庭光采藥,邂逅相逢,論道終日。迴奏詔赴京, 於白蓮華亭安置。帝知佛法幽深,孰堪商攉,敕召太 平寺遠法師及兩街三學碩德,發問鋒起,若百矢之」 逐一兔焉。淨舉措容與,四面枝梧,譬墨翟之解九攻 機械矣。既而辯若建瓴,詶抗之餘,乃引《了義》教授證, 復說伽陀,一無留滯。皇情懌悅,觀者歎嗟。以上元二 年五月五日歸寂,壽齡九十五。敕諡「大曉禪師」,亦帶 所居為名曰「同空山禪師」也。

慧朗附𧦬公 编辑

按《宋高僧傳》:「慧朗,新定遂安人也。年二十有二,於衢 州北山遇南宗頓教之首,將請為師。乃逆相謂曰:『汝 久積淨業,吾非汝師。可往天台,當逢哲匠』。至剡溪石 城寺,見一禪翁,莫知其來,鶴髮冰膚,目如流電,聲含 鍾律,神合太虛。乃問朗曰:『子將何之』?答曰:『欲往天台, 求佛大法』。因同行十數里,憩林樹下,而指訓之曰:『法 常寂然,彼亦如也,何必隨遠?當化有緣,宜歸本生,度 無量眾』。」言畢,求之無方,豁然本心,悟佛知見,林棲谷 飲,凡經數載,乃卻歸故邑慧安寺。淨名白衣,服非法 服;純陀工巧,心如佛心。驪珠尚潛,獅子未吼。弱喪之 終,涉川迷津。一日秦望山林嶺振動,俄有大龜呈質, 咸相謂言:「此何祥也?」尋有禪僧曰:「𧦬自會稽雲門而 來。身長八尺四寸,高鼻大目睛光射人。明《大品》《思益》 《維摩》等經,兼博通諸論。眾曰:『神僧也,大龜應乎此也』。」 朗祕菩薩行,請之為師。𧦬徵《維摩經》義,答曰:「如日照 螢火,海沃牛跡耳。」𧦬公深器之,曰:「真淨名也。」景龍中, 鄉人吳川縣尉余少興宗黨,新昌縣令余仁等十數 家咸共宗事,逓請降臨,一夕忽睹神光從頂而出,旁 燭山川,盈十數里,含情之類,罔不歸依。𧦬公加師資 之禮,由茲反拜,請朗登座。乃先示法身,遍同群有;次 明遍化,一切皆如。道俗欣然,而各歎曰:「昔山之震動, 龜之斆祥,非𧦬公之應明矣。」至是四方學禪,觀者臻 萃。開元四年,本州牧李思絢於龍山之陽建伽藍,延 以居之。方大設戒壇,廣邀律德,有光州岸公、會稽超 公而為上首。既而發希有心,受具足戒,珠圓月滿,內 外俱明。遍臨壇為戒師,旋請益為學士,眾情加重,道 在益尊。七年,刺史韋利器深心歸向。八年,歙州長史 許思恭請往治所,朗升法座。無何,熊伏於前,聞鐘而 來,眾散而去。時皆驚懼,虞其搏攫,原其有聽法之心 耳。其馴猛獸也若此。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告門人 曰:「吾將去矣,吾三生此州,今一生矣。」言訖,儼然而寂, 春秋六十四。稟遺命,茶毘建塔。學者既多穎脫,則開 元寺道飲、慧祐道禪、龍興寺𧦬海、寧國寺進玉、越州 寶林寺有沛、遠整、杭州竹林寺一行等,並傳朗之法, 相繼若瓜瓞然。至大曆十二年,《新定太守蕭定述碑》, 「司馬劉長卿書,刺史李揆篆額。」所謂俱是名公,盛誇 全美矣。

巨方附智封 编辑

按《宋高僧傳》:「巨方姓曹氏,安陸人也。弱齡幹節,立身 從師,稟業於州治明福院朗禪師,而聽誦《法華》《維摩》 二經,功畢受具,講述《南宗論》數席,即拂衣而起,禪會 必參。後造北宗秀公所,銳精稽考,一見默許之。秀問 曰:『白雲散處如何』?」曰:「『不昧也』。又問:『到此間後如何』?曰: 『正見一枝生五葉』。」秀頷之。數載之間,入室侍對,庶幾 真道,罕有倫擬。乃辭觀方,至上黨寒嶺而居。積稔之 間,學徒數百,求請無阻。凡所提唱,真妄同源,遲速異 劑,得心助道,在乎修治,大較如此。鄆帥吳文渙侍中 欽慕其風,遣使請歸府建安國院,傳法化徒,尚祖風 者,不離於席,頓悟多矣。鄆帥問曰:「今日後如何?」答云: 「地布金沙,人安寶剎。」吳帥信伏。因茲一府軍民,咸加 宗仰。吳氏家無少長,重若神明,檀施豐厚。方後於五 臺山道化,涉二十餘載。入滅時,告眾曰:「吾齒盡於此 矣。」言訖長逝,春秋八十一。以開元十五年九月三日 全身入塔云次河中府安國院釋智封,姓吳氏,懷安 人也。中年學道,勵操謹躬,行頭陀之行,卯食之後,水 漿不度齒焉。於本州清淨寺恆法師下落髮受具,綜 習《唯識論》。或人所詰責之,以滯於名相,憤發罷講。遊 行登武當山,見秀師會,疑冰解泮,思養聖胎,倏辭出 蒲津安峰山,禁足十年,木食澗飲。屬州牧衛文昇請 歸城內,建新安國院居之。因茲奔走毳衣,蔚然繁盛。 使君問曰:「某今日後如何?」對曰:「日從濛汜出,照樹全 無影。」使君初不喻旨,拱揖而退。少選開曉,充詘於懷 封,來往中條山二十餘年,儉薄不充,得其道者不可 勝紀。入滅後,門人於州北三十步建塔焉。

===香育===按《宋高僧傳》:「香育,姓李氏,濟陰人也。父為兗州掾。育 有道性,常研習莊老,根器奮發。俄於釋典留神,決捐 俗態。趨滄州安定寺智元律師所,乞求削染,滿足戒 後精力律學,垂欲卒業。一旦辭師,觀遊聖跡,陟天台, 登南嶽,或入巖阿,或棲樹下,末至五臺後,參預秀師 盛化,夙心相契,擊節希聲。秀問之,育密答若隱書,一」 皆開釋。秀默異之。在藂眾間,多歷年所,洞徹心源,則 辭秀去,入富水大佛山,勁節安禪,卯前一食。州將韓 閏篤欽其道,堅召出山,育稱疾而已。因是黑白之眾, 渴仰歸依。韓使君輜車繼運,供施交駢,樹造法堂,嚴 飾奇麗,時來問道。韓侯問:「佛法已後事如何?」答云:「如 同太虛,委在有力。」育每開講,徒眾常有千計,賢不肖 駮雜而居,往往聞有不測之僧預其聽受焉。一旦說 法次,告眾曰:「善哉是會,遭遇者艱,須決所疑,無遣虛 度。」命水滌盥,端坐而化,春秋七十有三矣。

藏師 编辑

按《宋高僧傳》:「藏師姓王氏,趙郡人也。父為亳州掾。稚 齒尋師,居然慕法,而性好獨處。譙多厲鬼,時魅於人。 藏七歲隻影閒房,孤形迥野,嘗無少畏。至年長,彌見 挺拔,故號降魔藏。歟請列青衿於廣福院明讚禪師。 師意其法器,乃發擿之。應對辯結,答出問表,因留執 事,服勤受法,俾誦《法華》,踰月徹部,登即剃落,受具習」 律焉。次講《南宗論》,大機將發,俄投麈尾。九州靈跡,罕 不登升。後往遇北宗鼎盛,便誓依棲。秀問曰:「汝名降 魔,此際無山精木怪,汝翻作魔耶?」曰:「有佛有魔。」秀云: 「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議境界也。」曰:「是佛亦空,何不思 議之有?」時眾莫不異而欽之。先是,秀師懸記之:「汝與 少皞之墟有緣。」尋入泰山。數年,學者臻萃,供億充周, 為金輿谷朗公化行之亞也。一日告門人曰:「吾今老 朽。物極有歸,正是其時。」言訖而終,春秋九十一矣。

義福 编辑

按《宋高僧傳》,「義福姓姜氏,潞州銅鞮人也。幼慕空門, 黍累世務。初止藍田化感寺,處方丈之室,凡二十餘 年,未嘗出房宇之外。後隸京師慈恩寺。道望高峙,傾 動物心。開元十一年,從駕往東都,經蒲、虢二州,刺史 及官吏士女皆齎幡花迎之。所在途路充塞,拜禮紛 紛,瞻望無厭。以二十年卒。有制諡號曰大智禪師」,葬 於伊闕之北,送葬者數萬人。中書侍郎嚴挺之躬行 喪服,若弟子焉。又撰碑文。神秀禪門之傑,雖有禪行, 得帝王重之無以加者,而未嘗聚徒開法也。洎乎普 寂,始於都城傳教二十餘載,人皆仰之。初,福往東洛, 召其徒,戒其終期。兵部侍郎張均、太尉房琯、禮部侍 郎韋陟常所信重,是日皆預造焉。福乃升堂,為門人 演說,且曰:「吾沒日昃當為此訣別耳。」久之,張謂房曰: 「某夙歲餌金丹,未嘗臨喪。」言訖,張遂潛去。福忽謂房 曰:「與張公遊有年矣,張公將有非常之咎,名節皆虧。 向來若終此法會,足以免禍,惜哉。」乃提房手曰:「必為 中興名臣,其勉之。」言訖而終。後張均陷賊庭也受其 偽官。而房翼戴兩朝,「畢立大節,皆終福」之言矣。

行思 编辑

按《宋高僧傳》:「行思姓劉氏,廬陵人也。濡潤厥躬,貞亮 其性。出塵之後,納戒已還,破觚求圓,斲雕為朴,厥志 天然也。往韶陽,見大鑒禪師,一言蔽斷,猶擊蒙焉。既 了本心,地祇迭告。還復吉州,闡化四方,禪客繁擁其 堂。開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入滅於本生地。敕 諡大師,號曰洪濟,塔曰歸真。」其塔會昌中例從堙毀。 後法嗣者,重崇樹之。

普寂 编辑

按《宋高僧傳》:「普寂,姓馮氏,蒲州河東人也。年纔稚弱, 率性軒昂,離俗升壇,循於經律。臨文揣義,迥異恆流。 初,聞神秀在荊州玉泉寺,寂乃往師事,凡六年。神秀 奇之,盡以其道授焉。久視中,則天召神秀至東都論 道,因薦寂,乃度為僧。及秀之卒,天下好釋氏者,咸師 事之。中宗聞秀高年,特下制令普寂代本師統其法」 眾。開元二十三年,敕普寂於都城居止。時王公大人, 競來禮謁。寂嚴重少言,來者難見其和悅之容,遠近 尤以此重之。二十七年,終於上都興唐寺,年八十九。 時都城士庶謁者,皆制弟子之服。有制賜諡曰「大慧 禪師。」及葬,河南尹裴寬及其妻子並縗麻列於門徒 之次,領城哭送,閭里為之空焉。裴尹之重寂,職有由 矣。寂之闡化,神異頗多,裴皆目擊,又得心印,歸向越 深,時多譏誚。裴日夕造謁,執弟子禮,曾無差脫。一日 詣寂,寂懸知弟子一行之亡。及寂之終滅,裴之悲慟, 若喪所親,縗絰徒步出城,妻子同爾。縉紳之譏,生於 是矣。

懷讓 编辑

按《宋高僧傳》:「懷讓,俗姓杜,金州安康人也。始年十歲, 雅好佛書,炳然殊姿,特有靈表。識者占是出家,相非 染俗。貴人寶來瑞,國慶無疆,方之麟鳳龜龍,無萬數 也。天地無全功,氣序有盈虛,綱維缺壞,補塞不足,皆 冥維密祐,惟應度者乃燭厥理,非庸庸所知也。弱冠詣荊南玉泉寺,事恆景律師,便剃髮受具,歎曰:『夫出 家者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經》之所謂『出四 衢道,露地而坐』』」也。時坦禪師乃勸讓往嵩丘覿安公 安啟發之因久,曹侯溪覲能公,能公怡然,無馨無臭, 洪波泛臻,大壑之廣乎?《韶》《濩》合奏,大樂之和乎?讓之 深入寂定,住無動道場,為若此也。能公大事緣畢,讓 乃躋衡嶽,止於觀音臺。時有僧元至拘刑獄,舉念願 讓師救護,讓早知而勉之。其僧脫難云:「是救苦觀音。」 得斯號也,亦由此焉。化緣斯盡。傳法弟子曰道峻、曰 道一,皆升堂睹奧也。其後一公振法鼓於洪州,其門 弟子曰:惟寬、懷暉、道一,大緣將訖,謂寬等曰:「吾師之 道,存乎妙者也。無時而常,不住而至,能事集矣。金口 所生,從法而化,於我為子,及汝為孫,一燈所傳,何有 盡者?」讓以儀鳳二年生,至天寶三載八月十日終於 衡嶽,春秋六十八,僧臘四十八。一公建塔於別峰。元 和中,寬、暉至京師,揚其本宗,法門大啟,傳百千燈。京 夏法寶鴻緒,於斯為盛。至八載,衡陽太守令狐權問 讓前跡,權捨衣財以充忌齋。自此每歲八月為觀音 忌焉。寶曆中。敕諡大慧禪師,塔號「最勝輪。」元和年。中 常侍歸登撰《碑》云。

靈著附法翫 编辑

按《宋高僧傳》:「靈著姓劉氏,綿州巴西人也。年迨志學, 方遂出家,登戒尋師,不下千里。年四十,精毗尼道,兼 講《涅槃》一律一經,勤於付授。晚歲請問大照禪師,領 悟宗風,守志彌篤。後詣長安,誕敷禪法,慕道求師者 不減千計,若魚龍之會淵澤也。以天寶五載四月十 日申時,示滅於安國寺石楞伽經院,享壽五十六,僧 夏三十六。將終,寺中亟多變怪,蓋法門梁棟之頹撓 也。」著跏趺而坐,怡然而化。三七日後,茶毗起塔於龍 首岡,鄰佛陀波利藏舍利之所,帝女媧之墳右。以其 年十月十日遷入塔焉。弟子朗智、道珣如一,追慕師 德,香火不絕。內侍上柱國天水趙思侃,命釋子善運, 撰碑於塔所焉。有錢唐靈智寺釋法翫,俗姓馮,本長 樂人也。隨祖宦於江東,遂為錢塘人也。父子通,字元 達,世襲冠裳,傳其素業。然精覈百氏之餘,執志慕淨 名之應質談論多召禪林之士於家,別室供禮願生 令嗣彌久。翫誕於家,岐嶷之性,天發端謹,纔勝衣也。 啟父求出俗,固不阻留,披剃登具,探賾三乘,如指掌 焉。而性終耿介於此「寺之深塢,實浙江之陽也。」別構 蘭若,去伽藍敻遠,終日安禪。時同志者造門請益,翫 隨事指南,多有所證。以天寶二載十二月十三日天 之將曉,告侍者,端坐奄然而逝,春秋六十五,僧臘減 二十年。於時山鳥哀鳴,雲霧濛慘,遠近檀越,悲泣者 如堵。以其月十九日,遷殯於寺側山原。有弟子俞法 界及子懷福、猶子希秀等,舊所歸心,結塔營事,皆出 其家。塔因會昌中所毀,今存阯焉,碑石漫沒,吁哉!

元素 编辑

按《宋高僧傳》:「元素,字道清,俗緣馬氏,潤州延陵人也。 生有異度,幼而深仁,乳育安靜,髫齔希尚,求歸釋門。 父母從之,出依淨域。以如意年中,始奉制度,隸名於 江寧長壽寺。進具已後,戒光騰燭,定水澄漣。思入元 微,行逾人表。既解色空,常慕宗匠。晚年乃南入青山 幽棲寺,因事威禪師,躬歷彌載,撞鐘大鳴,威誨以勝」 法,得其不刊之旨。從是伏形苦節,交養恬和,敗衲襯 身,寒暑不易,貴賤怨親,曾無喜慍,時目之為「嬰兒行 菩薩。」道業既高,人希瞻禮。開元年中,僧汪密請至京 口,郡牧韋銑屈居鶴林,四部歸誠,充塞寺宇。素衲衣 空床,未嘗出戶,王侯稽首,不為動搖,顧世名利,猶如 幻焉。忽於一日有屠者來禮謁,自生感悟,懺悔先罪, 求請素明中應供,乃欣然受之,降詣其舍。士庶驚駭, 咸稱異哉。素曰:「佛性是同,無生豈別。但可度者,吾其 度之,何異之有。」天寶之初,吳越瞻仰,如想下生。揚州 僧希元,請至江北,竊而宵遁。黑月難濟,江波淼然。持 舟擬風,俄頃有白光一道,引棹直渡,通波獲全。楚人 相慶,佛日再耀。傾州奔赴,會於津所。人物拒道,間無 立位,解衣投施,積若山丘,略不干其懷抱,令悉充悲 田之費。禮部尚書李憕為揚州牧,齋心虔虔,二時瞻 近。未幾而京口道俗思渴,法音仍移牒渡江,再請還 郡。二處紛爭,莫決所從。李時謂人曰:「本期奉道,反成 愛憎。」因任從所請,卻歸南郡。其感物慕德,罕有與倫。 以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十一日中夜,無疾而化,春秋 八十有五。哀感人倫,慟徹城市。以其月二十一日,奉 全身建塔於黃鶴山西所住之地。方伯邑宰,盡執喪 師之禮。率眾申哀,江湖震響。素往於寺內坐禪之所, 高松偃覆如蓋,及移他樹,還互如前。又當捨壽之夕, 房前雙桐無故自枯,識者以為雙林之變。」但真乘妙 理,絕相難思,嘉瑞靈祥,應感必有。《經》云:「隨緣赴感」,即 其事也。有門弟子法鑑及吳中法欽、重光、道原,受菩 薩戒。弟子吏部侍郎齊澣、廣州都督梁卿、潤州刺史 徐嶠、京兆韋昭理、給事中韓賞、御史中丞李丹、禮部

崔令欽,並道流人望,咸款師資。亦嘗問道於徑山,猶
考證
樂正子春於夫子洗心瞻仰,天漢彌高,水鑑明心,悟

深者眾矣。洎太和中,遠慕遺風,高其令德,追諡大律 禪師太和大寶杭之塔。後人多以俗氏名之曰「馬祖」, 或以姓名兼稱曰「馬素」是也。

志賢 编辑

按《宋高僧傳》志,「賢姓江,建陽人也。夙心剛整,幼且成 規。既遂出家,尋加戒品。霑嘗漸教,守護諸根,抗節修 心,不違律範。天寶元年,於本州佛跡巖承事道一禪 師,曾無間然,汲水拾薪,惟務勤苦。遊方見金華山赤 松洞,是黃初平叱石羊之地,鬱林峻嶺,泉湖百步許, 意樂幽奇。既棲巔頂,野老負香粳蔬茹以供之。時天」 大旱,賢望空擊石,曼罵諸龍曰:「若業龍,無能為也。其 菩薩龍王,胡不遵佛敕救百姓乎?」敲石纔畢,霈然而 作,婺人咸悅。後遊長安,名公碩德列請為大寺功德 之師,賢悚然不顧。明日遂行,登五臺山,止甘泉寺,無 疾而終。敕諡大遠禪師。

慧忠 编辑

按《宋高僧傳》:「慧忠,姓冉氏,越州諸暨人。少而好學,法 受雙峰,默默全真,心承一印,行無住相,歷試名山。五 嶺羅浮,四明天目,白崖倚帝,紫閣摩穹。或松下安居 於九旬,或嵌空息慮於三昧。既懸明月之戒,亦淨瑠 璃之心。已度禪定之門,不起無生之見。嶷若蘇盧,八 風莫能動;清如淨鑑,萬象何所隱?可止也,則武當千 峰,狎於麋鹿;可行也,則虎溪一徑」,分衛人間,薄遊吳 楚,以至於順陽川焉。卜居黨子之林泉,四十餘祀;深 入法王之聖定,八萬廣門,道聲洋乎,力量充矣。開元 年中,刺史前中書侍郎開國公王琚、司馬太常少卿 趙頤貞,信潭以清,聞風而悅,稅駕扣寂,杳然虛空。禮 足散金銀之華,不異彌伽長者;執手見微塵之佛等 毗目仙人,上奏元宗,徵居香剎,則龍興寺也。由是罷 相節使,王公大人,罔不膜拜順風,從而問道。忠博達 詁訓,廣窮經律,降魔制外,孰之與京?不可以威畏,不 可以利動。暾日而食,對月澄心。清風飛霜,勁節凌竹。 辭檢理詣,折彼慢幢。論頓也不留朕跡,語漸也反常 合道,得之於心。伊蘭「作栴檀之樹;失之於指,甘露乃 蒺藜之園。妙不可傳,花多果少。世有執礫水中,若獲 瑠璃之寶;掬泡瓶內,謂得摩尼之珠。」忠所以訶之止 之,不能已矣。故有超毗盧之說,令其不著佛求;越法 身之談,俾夫無染正性。豈毗盧之可越,而法身之可 超哉?是以虛空之心,合虛空之理,纖妄若雲翳,宗通 如日月。朝郎結駟而至,安禪不動,受其頂謁儼如也。 蓋所謂「昔人不迎七步,以福於萬乘之君」,豈止百寮 而已哉!肅宗皇帝載定區夏,聞其德高,以上元二年 正月十六日,敕內給事孫朝進驛騎迎請,從是肩舁 上殿,坐而論道,不拘彝典也。尋令驃騎朱光輝宣旨, 住千福寺。至大曆八年,又奏度天下名山僧中取明 經律禪法者,添滿三七人。道門因之羽服緇裳,罔不 慶懌。數盈萬計,用福九重也。忠往在南陽,蹈於賊境, 固請迴避,皆不允之。臨白刃而辭色無撓,據青雲而 安坐不屈。魁帥觀其禪德淡若,風韻高逸,投劍羅拜, 請師事焉。於時避寇遇寇者眾矣。無何,群盜又至,乃 曰:「未可以踵前也。」遂杖錫發趾,沿江而去。有斆其先 蹤堅住不避者,盡被誅戮。則知雲物氣象,有如先覺, 存而不論,道何深也。金籍曰:「般若無知而無不知,斯 之謂歟。內德既充,外應彌廣,自藏珍寶,人莫之窺。」於 戲!論龍奮迅而毱多不知,忉利雨華而明徹莫識。前 賢厭世,正眼隨滅,不亦悲夫!忽疾將亟,國醫罔效,自 知去辰,眾問後事,乃曰:「佛有明教,依而行之,則無累 矣。吾何言哉!」粵十年十二月九日子時,右脅累足,泊 然長往。所司奏聞,皇情憫焉。中使臨弔,賻贈甚厚,敕 諡號曰大證禪師。有詔歸葬於黨子之香嚴寺,循其 本也。威儀手力,所在支給,具飾終之禮,哀慟梵場也。 敕常修功德使檢校殿中監興唐寺沙門大濟,早接 道論,豁如披雲,雖非門人,哀逾法嗣,凡有敷奏,聖皆 允焉。在家弟子開府孫知古,并弟內常侍朝進居士 景超昆季等,僧弟子千福寺志誠、光宅寺智德、香嚴 寺主道密等,凡數萬人,痛石室之末籌,悲雲峰之聳 塔,晨鐘徒擊於高殿,夕梵空奏於前山。哲人云亡,疇 將倣仰。譯經沙門飛錫,為碑紀德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