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九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目錄》。
《僧部藝文》四
《送通上人之南海便赴上都序》 唐·于邵
《送銳上人遊羅浮山序》 「前人。」
杭州《徑山寺大覺禪師碑銘》 李吉甫。
唐故洪州《開元寺石門道一禪師塔銘》。
《權德輿》:
《與浮屠文暢師序》 韓愈
《送高閒上人序》 前人。
《送令縱上人西遊序》 「前人。」
《送僧浩初序》 柳宗元
送濬上人歸淮南覲省序 前人
袁州萍鄉縣《楊岐山故廣禪師碑》。
《劉禹錫》:
《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前人。
《吉州送簡師序》 皇甫湜
南嶽《彌陀寺承遠和尚碑》 呂溫。
撫州《景雲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
《白居易》:
湖州法華寺《大光天師碑》 李紳。
東林寺《遠法師影堂碑》 李演。
《神僧序》· 釋道宣。
《明因大師塔記》 宋·歐陽修
《妙悟大師最公碑銘》 呂益柔。
《送黃孝子今?光空上人尋師序》· 賀國璘
《朗徹禪師剪鑑池贊》 明·范允臨
前題二首· 張瑞圖
《神異典》第一百九十八卷。
僧部藝文四
编辑《送通上人之南海便赴上都序》唐·于邵
编辑
通公,釋門之秀者也。生本達節,出修梵行,表之以威 儀,文之以外教,始具戒於衡山之下,瀟湘之間。嘗以 律人,法雖可住,而相不可住。是以杖飛錫,入五嶺,將 遠舉於羅浮,尋跡於峴靈,為矯其因而集乎緣,遊其 方而廣乎志,洪惟通公之為心也,其至矣夫!猶復歷 天柱,訪爐峰,背淮淝,即嵩潁,翱翔乎中國,以及乎上 京,上京,聖君布政之所也。公觀夫宮闕,則曷若西方 之諸天;公接彼龍象,則曷若西方之眾聖。加以探密 藏,傳意味,發揮象法,啟迪來學。在此行也,扁舟而南, 溟漲茫茫,要荒積阻,動千萬里。歲月不之計,岐路不 之悲。曠哉釋子,不可得而攀也!
《送銳上人遊羅浮山序》前人
编辑
「釋子之有出家,猶儒門之務行道,既得其道,則思其 通過去諸佛,以故能聖則出,證於無生,歸於等觀」,安 可倪乎?有乘精於斯,勤於斯,乃至旋頂無苦,剜身為 樂,赴湯蹈火,而不舍晝夜者是夫!銳公天縱明慧,學 究多聞,誦《詩》三百而言思無邪,閱《部》十二而心義自 了。寄文章為語默,任施捨為行藏,內修為《法律》,外習 為祕苑。予則不敏,人皆仰之。前年皆自瀟湘登桂嶺, 大人君子,延方丈之室,與論實相;下士齊人,奉次第 之食,為說皆空,習靜而外,郛求安得朋。而西山有寺, 青蓮宮裏,日月宵中,雖法侶常遊,而吾儕不聞。嘗憶 浮山,是蓬萊一島浮來,與羅峰合秀。班房瑤臺七十 有二,松閣玉樓,千百其數。麻姑舞鳳之地,葛仙蟬蛻 之所。將欲導殊勝,廣異聞。銳公此行,天下莫二矣。十 月良日,晴天曖景,密葉彌茂,繁花不寒。群山壁立而 合沓百巒,長江海連而澎湃萬里。搜奇索險,可駐行 舟。懷哉勝遊,不愧相送。迨!春之冰泮,期我於荊峴之 間乎!
《杭州徑山寺大覺禪師碑銘》李吉甫
编辑
如來自滅度之後,以心印相付囑,凡二十八祖,至菩 提達磨,紹興大教,指授後學。後之學者,始以南北為 二宗。又自達磨三世傳法於信禪師,信傳牛頭融禪 師,融傳鶴林馬素禪師。素傳於徑山,山傳國一禪師。 二宗之外,又別門也。於戲!法不外來,本同一性,唯佛 與佛,轉相證知。其傳也,無文字語言以為說;其入也, 「無門階經術以為漸。悟如夢覺,得本自心。誰其語之? 國一大師其人矣。」大師諱法欽,俗姓朱氏,吳郡崑山 人也。身長六尺,色像第一,修眸蓮敷,方口如丹嶷焉, 若峻山清孤,泊焉,若大風海上。故揖道德之器者,識 天人之師焉。春秋二十有八,將就賓貢,途經丹陽,雅
聞鶴林馬素之名,往申款謁。還得超然自詣。如來密印,一念盡傳;王子妙力,他人莫識。即日剃落,是真出家。因問以所從,素公曰:「逢徑則止,隨汝心也。」他日遊 方,至餘杭西山,問於樵人曰:「此天目山之上徑。」大師 感鶴林逢徑之言,知雪山成道之所。於是蔭松藉草, 不立茅茨,無非道場,於此宴坐久之,邦人有構室者, 大師亦因而安處,心「不住於三界,名自聞於十方,華 陰學徒,來者成市矣。」天寶二祀,受具戒於龍泉法崙 和尚。雖不現身意,亦不捨外儀,於我性中無非自在。 大曆初,代宗睿武皇帝高其名而徵之,授以肩輿,迎 於內殿。既而幡幢設以。〈闕〉「龍象圍繞,萬乘有順風之 請,兆民渴灑露之仁。問我所行,終無少法。」尋制於章 敬寺安置。自王公逮於士庶,其詣者日有千人。司徒 楊公綰情遊道,樞行出人表,「大師一見於眾,二三目 之,過此默然,吾無示說。」楊公亦退而歎曰:「此方外高 士也,固當順之,不宜羈致。」尋求歸山,詔允其請,因賜 策曰國一大師。仍以所居為徑山寺焉。初,大師宴居 山林,人罕接禮。及召赴京邑,途經郡國,譬若優曇一 現,師子聲聞。晞光赴響者轂擊肩摩,投衣布金者丘 累陵聚。大師隨而檀施皆散之。建中初,自徑山徙居 於龍興寺。餘杭者為吳東藩,濱越西境,馳軺軒者數 道,通賓驛者萬里,故中朝御命之士,於是往覆。外國 占風之侶,盡此奔走,不踐門閾,恥如瘖聾。而大師意 絕將迎,禮無差別,我心既等,法亦同如。貞元八年歲 在壬申十二月二十八夜,無疾順化,報齡七十九,僧 臘五十。先是一日,誡門人令設六齋,其徒有未悟者, 以日暮恐不克集事。大師曰:「若過明日,則無所及。」既 而善緣普會,珍供豐盈。大師意若辭訣,體無患苦。逮 中宵,跏趺示滅。本郡太守王公顏即時表聞,上為噓 欷,以大師元慈默照,負荷眾生,賜諡曰「大覺禪師。」海 內服膺於道者,靡不承問叩心,悵惘號慕。明年二月 八日,奉全身於院庭之內,遵遺命也。建塔安神,申門 人之意也。嗚呼!為人尊師,凡將五紀。居惟一床,衣止 一衲。冬無纊㲲,夏不絺綌。遠近檀施,或一日累千金, 悉命歸於常住,為十方之奉,未嘗受施,亦不施人。雖 物外去來,而我心常寂。自象教之興,數百年矣。人之 信道者,方悕畏於罪垢,愛見於莊嚴。其餘小慧,則以 生滅為心,垢淨為別,捨道由徑,傷肌自瘡,至人應化, 醫其病故。大師貞立迷妄,除其憃冥,破一切相,歸無 餘道。乳毒既去,正味常存,眾生妄除,法亦如故。嘗有 設問於大師曰:「今傳舍有二使,郵吏為刲,一羊二使。 既聞一人救,一人不救,罪福異之乎?」大師曰:「救者慈 悲,不救者解脫。」惟大師性和言簡,罕所論說,問者百 千,對無一二。時證了義,心依善根,未度者道豈遠人, 應度者吾無雜味。日行空界,盡欲昏癡,珠現鏡中,自 然明了。或居多靈異,或事符先覺。至若飲毒不害,遇 疾不醫,元鶴代音,植柳為蓋者,此昭昭於視聽者,不 可備紀,於我法門,皆為妄見。今不書,尊上乘也。弟子 實相,門人上首,傳受祕藏,導揚真宗,甚乎有若似夫 子之言,庚桑得老聃之道。以吉甫連蹇當代,歸依釋 流,俾筌難名,強著無蹟。其詞曰:「水無動性,風止動滅。 鏡非塵體,塵去鏡澈。眾生自性,本同。諸佛求法妄纏, 坐禪心沒。如來滅後,誰證無生?大士密授,真源湛明。 道離言說,法潤根莖。師心是法,無法修行。我體本空, 空非實性。既除我相,亦遣空病。譬如乳毒,毒去味正。 大師得之,斯為究竟。何有涅槃,適去他方?教無生滅, 道有行藏。不見舟筏」,空流。大江蒼蒼,遙山成道之所。 至人應化,萬物皆睹。報盡形滅,人亡地古。刻頌豐碑, 永存澗戶。
《唐故洪州開元寺石門道一禪師塔銘》
编辑
權德輿
鍾陵之西曰海昏,海昏南鄙有石門山,禪宗大師馬 氏塔廟之所在也。門弟子以德輿嘗游大師之藩,俾 《文言》而揭之曰:「三如來身,以大慈為之本;六波羅蜜 以般若為之鍵。非上德宿植者,惡乎至哉!」大師法諱 道一,代居德陽,生有異表,幼無兒戲,嶷如山立,湛如 川淳,舌廣長以覆準,足文理而成字,全德法器,自天 授之。嘗以為「九流六學,不足經慮,局然理世之具,豈 資出世之方?惟度門正覺,為上智宅心之域耳。」初落 髮於資中,進具於巴西。後聞衡嶽有讓禪師者,傳教 於曹溪六祖,貞心超詣,是謂頓門,跋履造請,一言懸 解。始類顏子,如愚以知十;俄比淨名,默然於不二。又 以法惟無住,化亦隨方,嘗禪誦於撫之西裏山,又南 至於處之龔公山。攫搏者馴,悍戾者仁,瞻其儀相,自 用丕變。刺史今河南尹裴公,久於稟奉,多所信嚮,由 此定慧,發其明誠。大曆中,尚書路冀公之為連帥也, 舟車旁午,請居理所。貞元二年,成紀李公以侍御司 憲臨長是邦,勤護法之誠,承最後之說。大抵去三以 就一,捨權以趨實,示不遷不染之性,無差別次第之 門。常曰:「佛不遠人,即心而證;法無所著,觸境皆如。豈 在多岐,以泥學者,故夸父喫。」求之愈疏,而金剛醍 醐,正在方寸。於是解其結,發其覆,如利刃之破𦊰索井露之洒稠林,隨其義味,快得善利者,可勝道哉!化 緣既周,趺坐報盡。時貞元四年二月庚辰,春秋八十, 夏臘六十。前此以石門清曠之境,為宴默終焉之地, 忽謂入室弟子曰:「吾至二月當還,爾其識之。」及是委 化,如合符節。當夾鍾發生之候,葉拘尸薪火之期。緇 素幼艾,失聲望路。渡涸流而法雨滂洒,及山門而天 香紛靄。天人交際,昧者不知。沙門惠海、智藏、鎬英、志 賢、智通、道悟、懷暉、惟寬、智廣、崇泰、惠雲等,體服其勞, 心通其教,以為吾師真心湛然,與虛空俱,惟是體魄 化為舍利,則西方之故事傳焉,不可已也。乃率籲其 徒,從茶毗之法。「珠圓玉潔,煜燿盈升。建茲嚴事,眾所 瞻仰。至七年而功用成,竭誠信故緩也。德輿往因稽 首,粗獲擊蒙。雖飛鳥在空,莫知遞遠;而法雲覆物,已 被清涼。今茲銘表之事,敢拒眾多之請。」銘曰:「達磨心 法,南為曹溪。頓門巍巍,振拔沉泥。禪師弘之,俾民不 迷。九江西部,為一都會。亦既戾止元津,橫霈慈哀,攝」 護,為大法礪。五滓六觸,翳然相蒙。直心道場,決之則 通。隨器受益,各見其功。真性無方,如道不竭。顧茲夢 幻,示有生滅。微言密用,煥如昭晰。過去諸佛,有《修多 羅》。心能悟之,在一剎那。何以寘哀,茲窣堵波。
《與浮屠文暢師序》韓愈
编辑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問其名則是,校其行則非,可 以與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問其名則非,校其 行則是,可以與之游乎?揚子雲稱:「在門牆則揮之,在 夷狄則進之」,吾取以為法焉。浮屠師文暢喜文章,其 周遊天下,凡有行,必請於縉紳先生,以求詠歌其所 志。貞元十九年春,將行東南,柳君宗元為之請,解其 裝,得所送序詩累百餘篇,非至篤好,其何能致多如 是耶?惜其無以聖人之道告之者,而徒舉浮屠之說 贈焉。夫文暢,浮屠也,如欲聞浮屠之說,當自就其師 而問之,何故謁吾徒而來請也?彼見吾君臣父子之 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 樂聞其說而請之。如吾徒者,宜當告「之以二帝三王 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 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語之不當又為浮 屠之說而瀆告之也。民之初生,固若禽獸夷狄然。聖 人者立,然後知宮居而粒食,親親而尊尊,生者養而 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義,教莫正乎禮樂。刑政施 之於天下,萬物得其宜。措之於其躬,體安而氣平。堯 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 傳之文武,文武以是傳之周公」、孔子,書之於冊,中國 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為而孰傳之耶?夫鳥俛而 啄,仰而四顧;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猶 且不脫焉,弱之肉,彊之食。今吾與文暢安居而暇食, 優游「以生死,與禽獸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耶?夫不 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為者,惑也;悅乎故,不能 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 實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請,又嘉浮屠能喜文辭,於是 乎言。
《送高閑上人序》前人
编辑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於心,不挫於氣,則神完而 守固,雖外物至,不膠於心。堯、舜、禹、湯治天下,養叔治 射,庖丁治牛,師曠治音聲,扁鵲治病,僚之於丸,秋之 於奕,伯倫之於酒,樂之終身不厭,奚暇外慕?夫外慕 徙業者,皆不造其堂,不嚌其胾者也。往時張旭善草 書,不治他技,喜焉草書,怒焉草書窘窮,憂悲愉佚,怨 「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 其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虫魚、草木之花實,日月、 列宿、風雨、水火、雷電、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 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 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今閑之於草書,有旭之心 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為旭有道,利 害必明,無遺錙銖,情炎於中,利欲鬥進,有得有喪,勃 然不釋,然後一決於《書》,而後旭可幾也。今閑師浮屠 氏,一死生,解外膠,是其為心,必泊然無所起,其於世, 必淡然無所嗜。泊與淡相遭,頹墜委靡,潰散不可收 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然吾聞浮屠人善幻,多 技能閑如通其術,則吾不能知矣。
《送令縱上人西遊序》前人
编辑
「其行異,其情同,君子與其進可也。」令縱,釋氏之秀者 也,又善為文,浮游徜徉,跡接於天下。藩維大臣,文武 豪士,令縱未始不褰裳而負業往造其門下。其有尊 行美德,建功植業,令縱從而為之歌頌,典而不諛,麗 而不淫,其有中古之遺風歟?及促席接膝,譏評文章, 商較人士,浩浩乎不窮,愔愔乎深而有歸,於是乎吾 忘令縱之為釋氏之子也。其來也雲凝,其去也風休。 方歡而已辭,雖義而不求。吾於令縱不知其不可也。 盍賦歌詩以道其行乎?
《送僧浩初序》柳宗元
编辑
儒者韓退之與余善,嘗病余嗜浮屠言,訾余與浮屠 遊。近隴西李生礎自東都來,退之又寓書罪余,且曰「見《送元生序》,不斥浮屠。」浮屠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 《易》《論語》合,誠樂之,其於性情,奭然不與孔子異道。退 之好儒,未能過揚子。揚子之書,於莊、墨、申、韓亦有取 焉。浮屠者,反不及莊、墨、申、韓之恠僻險賊耶?曰:以其 「夷也。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則將友惡來、盜跖而賤 季札、由余乎?非所謂去名求實者矣。吾之所取者,與 《易》《論語》合,雖聖人復生,不可得而斥也。退之所罪者, 其跡也,曰髡而緇。無夫婦父子,不為耕農蠶桑而活 乎人若是,雖吾亦不樂也。退之忿其外而遺其中,是 知石而不知韞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與 其人遊者,非不能通其言也。且凡為其道者,不愛官, 不爭能,樂山水而嗜閒安者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 惟印組為務以相軋也,則舍是其焉從吾之好與浮 屠遊以此。今浩初閒其性,安其情,讀其書,通《易》《論語》, 惟山水之樂,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為其道以養而 居,泊焉而無求,則其賢於為《莊》《墨》《申》《韓》之言,而逐逐 然惟印組為務以相軋者,其亦遠矣。」李生礎與浩初 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北人寓退之視何如 也。
《送濬上人歸淮南覲省序》前人
编辑
「金仙氏之道,蓋本於孝敬,而後積以眾德,歸於空無。 其敷演教戒於中國者,離為異門,曰禪,曰法,曰律,以 誘掖迷濁,世用宗奉。其有修整觀行,尊嚴法容,以儀 範於後學者,以為持律之宗焉。」上人窮討祕義,發明 上乘,奉威儀三千,雖造次必備。嘗以此道宣於江湖 之人,江湖之人悅其風而受其賜,攀慈航望彼岸者, 蓋千百計。天子聞之,徵至闕下,御大明祕殿以問焉。 導揚本教,頗甚稱旨。京師士眾,方且翹然仰大雲之 澤,以植德本。而上人不勝顧復之恩,退懷省侍之禮, 懇迫上乞,遂無以奪。由是杖錫東顧,振衣晨征。右司 員外郎劉公,深明世典,通達釋教,與上人為方外遊。 始榮其至,今惜其去,於是合郎署之友詩以貺之,退 使孺子執簡而序之,因繫其辭曰:「上人專於律行,恆 久彌固,其儀刑後學者歟?誨於生靈,觸類蒙福,其積 眾德者歟?覲於高堂,視遠如邇,其本孝敬者歟?若然 者,是將心歸空無,捨筏登地,固何從而識之乎?古之 贈禮,必以輕先重。故鄭商之犒先《乘韋》,魯侯之贈後 《吳鼎》。今餞詩之重,皆」眾吳鼎也。故《乘韋》之比,得序而 先之,且曰:「由禮而不敢讓焉。」
《袁州萍鄉縣楊岐山故廣禪師碑》
编辑
劉禹錫
「天生人而不能使情欲有節,君牧人而不能去威勢 以理。至有乘天上之隙以補其化,釋王者之位以遷 其人。則素王立中區之教,懋建大中;慈氏起西方之 教,習登正覺。至哉!乾坤定位,而聖人之道參行乎其 中。」亦猶水火異氣,成味也同德;轅輪異象,至遠也同 功。然則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寖息; 「佛以大慈救諸苦;廣起因業,故劫濁而益尊。」自比東 來,而人知像教;佛衣始傳,而人知心法。弘以確實,示 其攝修。味真實者,即清淨以觀空;存相好者,怖威神 而遷善。厚於求者,植因以覬福;罹於苦者,證業以銷 冤。革盜心於冥昧之間,泯愛緣於死生之際。陰助教 化,總持人天。所謂生成之外,別有陶「冶,刑政不及,曲 為調柔,其方可言,其旨不可得而言也。惟四海之大, 群倫之富,必有以得其門而會其宗者,為世導師焉。」 禪師諱乘廣,其生容州,姓張氏。七歲尚儒,以俎豆為 戲;十三慕道,遵懷削之儀。至衡陽,依天柱想公以啟 初地。至洛陽,依荷澤會公以契真乘。洪鐘蘊聲,扣之 斯應;陽燧含焰,晞之乃明。始由見性,中得自在。嘗謂 「機有淺深,法無高下。分三宗者,眾生存頓漸之見;說 三乘者,如來開方便之門。名自外得,故生分別;道由 內證,則無異同。」遂以攝化為心,經行不倦。愍彼南裔, 不聞佛經,由是結廬此山,心與境寂,應念以起教,隨 方而立因。居涉旬而善根者知歸,逮周月而帶縛者 漸悟。以月倍日,以年倍時,瘖朦洞開,荒憬漸革。邑中 長者,十方善眾,咸信發願,大其藩垣。法堂四阿,復引 僧舍。身心恒寂,像馬交馳,隨其去來,皆得利益。踰嶺 之北,涉湘而南,仰茲高山,知道有所在。此地緣盡,翛 然化俱。神歸佛境,悲結人世。自趺坐而滅,至於茶毗, 三百有六旬矣。爪髮加長,容澤差衰。真子號呼,圍繞 薪火,得舍利如珠璣者數十百焉。於戲!肖圓方之形, 故寂滅以示盡;入菩提之位,示殊相以現靈。亦猶鳳 毛成字,麟角生肉,必有以異,不知其然。於是服勤聞 法之上首曰「甄叔」,乃率其徒圓寂、道弘、如亮、如海等, 相與拭淚具役,建塔於禪室之右,端從眾也。初廣公 始生之辰,歲在丁巳,當元宗之中元也。生三十而受 具,更臘五十二而終。終之夕,歲直戊寅,當德宗之後 元三月,既望之又十日也。後九年,其門人還源,以為 崇塔以存神,與建銘以垂休,皆憑像寄懷,不可以闕 一。繆謂予為習於文者,故繭足千里,以誠相投。大懼 其先師德音與時寖遠,且曰:「白月中黑,東川無還。颺於金石,傳信百劫,彼隨墮淚之感,豈儒者流傳之。敬 酬斯言,銘示真俗。」文曰:「如來說法,遍滿大千。得勝義 者,強名為禪。至道不二,至言無辯。心法東行,群迷丕 變。七葉無詞,四魔潛扇。佛衣生塵,佛法如線。吾師覺 者,冥極道樞。承受密印,端如貫珠。一室寥敻,高山之 隅,為法來者,百千人俱。裔民嗤嗤,戶有犀莊。攝」行方 便,家藏佛書。願力既普,度門斯盛。合為一乘,散為萬 行。即動求靜,故能常定。絕緣離覺,乃得究竟。死「即我 休,生非我病。常藏者身,常圓者性。本無言說,咐囑其 誰。等空無礙,後,覺得之。」像閟靈塔,跡留仁祠。十方四 輩,瞻禮於斯。
《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编辑
前人
「佛法在九州間,隨其方而化。中夏之人汨於榮枯,破 榮莫若妙覺」,故言禪寂者宗嵩山。北方之人銳以武 力,攝武莫若示現,故言神通者宗清涼山;南方之人 剽而輕佻,制輕莫若威儀,故言律藏者宗衡山。是三 名山為莊嚴國,必有達者,與山比崇。南嶽律門,以律 公為上首,律之後雲峰證公承之,證公之後湘潭儼 公承之,星月麗天,珠璣同貫,由其門者,為正法焉。公 號智儼,曹氏子,世為柳之右姓。兆形在孕,母不嗜葷, 成童在侶,獨不嗜戲,其夙植因厚者歟。生九年,樂為 僧,父不能奪其志,抱經笥入岣嶁山,從名師執業。凡 進品受具,聞經傳印,皆當時大長老。「我入名門,不住 珠乘;我得覺路,逕入智地。」屋室方丈,名門大千,護法 大臣,多所賓禮。嗣曹王皋之鎮湖南,請為人師。自是 登壇蒞事,三十有八載,由我得度者萬有餘人。人持 寶衣,解瓔珞為禮,公色受之,謂門弟子曰:「彼以有相 求我,我以有為應之。」凡建寶幢,修廢寺,飾大像,極其 工,應物故也。元和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夜,具湯 沐,剃頭頂,與門人告別。既即寂,而現身與色,無有壞 相。嗚呼!豈生能全吾真,故死不速朽,將有願力耶?余 不得而知也。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二。葬於寺東北 隅。傳律弟子中選、道準,傳經弟子圓皎、真璨與其徒 圓靜、文外、惠榮、明素、存政等,欲其師之道光且遠,故 咨余乞辭。乃作長句,以偈銘之曰:「祝融靈山禹所治, 非天有道不可止。中有《毗尼》出塵,士以律視,儼猶孫 子登壇,人師四十紀,南方學徒宗奧旨。幼無童心至 齯齒識滅形全異凡死長沙潭西逾五里,陶偘故居 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 而不已。」
《吉州送簡師序》皇甫湜
编辑
「鳳羽而麟毛,鳥與獸也。經傳以興,比於聖人」,豈非以 其心不以其形者耶?師雖佛,其名而儒,其行雖夷狄, 其衣服而仁義,其知雖未齒於士,與鳳麟類矣。不猶 愈於冠儒冠,服朝服,惑溺於淫怪之說,以斁彝倫者 耶?嗚呼!師吾獨賢也。刑部侍郎昌黎韓愈,既貶於潮 州,浮屠之徒歡快以抃。師獨憤起,訪余求序行,以資 適潮,不顧蛇山鱷水萬里之險毒,若將朝得進拜而 夕死可者。嗚呼悲夫!吾絆不得侶師以馳。
《南嶽彌陀寺承遠和尚碑》呂溫
编辑
「原夫法起於無,色生於妄。求。離於色者,未得皆空;徇 念於無者,斯為有著也。是以至人心無所念,念無所 求,利未動而誰安?本不然而何滅?」然而利根難植,頓 詣罕聞,不有舟梁,孰弘濟度?匪因陛級,莫踐堂塗。必 在極力以持其善心,慧念以奪其浮想。不以身率,誰 為教先?誰能弘之?則南嶽大師其人也。師諱承遠,漢 州綿竹縣謝氏之子。積修妙性,宿起冥因,乘報現身, 應期弘道。自天鍾美,因地稟靈。七尺全軀,峨岷興瞻 敬之狀;九漏懸解,江漢資清淨之源。殊相夙成,隱照 潛發。甫志學始遊鄉校,驚禮樂之陷阱,覺《詩》《書》之桎 梏,忽忽不樂,未知所逃。俄有信士以尊勝真言質疑 於學,怡然聳聽,宛若前聞。識契心冥,神動意往。遂涕 訣慈顧,行徇幽緣。初事蜀郡唐禪師,禪師學於資州 詵公,詵公得於東山弘忍。堅林不盡,祕鍵相傳。師乃 委質僮役,服勤星歲,旁窺奧旨,密悟真乘。既壯遊方, 沿峽東下。開元二十三年至荊州玉泉寺,謁蘭若真 和尚。荊蠻所奉,龍象斯存。歷劫方契其幽求,一言懸 會於靈受。愛從剃毀,始備緇錫,昂然古貌,森映高松。 真公南指衡山,俾分法派,越洞庭,浮湘沅,息於天柱 之陽。從通相先師受聲聞具戒,三乘之經教,四分之 紀律,八正之倫要,六度之根源,莫不更贊神機,遞歸 心術。聞京師有慈愍三藏,出在廣州,乃不遠重阻星 言睹謁。學如不足,求所未盡,一通心照,兩捨言筌。敏 公曰:「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 俾依無量受經而修念佛三昧,樹功德劫,以濟群生。 由是頓息諸緣,專歸一念。天寶初歲,還於舊山。山之 西南別立精舍,號彌陀臺焉。薙草編茅,僅蔽經像。居 靡童侍,室無斗儲。一食不遇,則茹草而過;敝衲莫完, 而歲寒自若。奉持贊歎,苦劇精至。恆於真際靜見大
身,花座踴於意田,寶月懸於眼界。永泰中,有高僧法照者,越自東吳來於廬阜,尊遠公教跡,結西方道場。入觀積旬,至想傍達,見彌陀座下有老比丘焉,啟問 何人,答曰:「南嶽承遠,願告吾土,勝緣既結,真影來現。」 照公退而驚慕,徑涉衡峰,一披雲外之塵,宛契定中 之見。因緣昭哲,悲喜流涕,「遂執摳衣之敬,願承入室 之顧。」大師德因感著,道以證光,遠近聆風,歸依載路。 於是大建法宇,以從人欲。輪奐雲起,丹刻化成,走檀 信於十方,盡莊嚴於五會。香花交散,鐘梵相宣,火宅 之煙燄皆虛,慾海之波瀾自定。加以寶裝祕偈,建幢 於臺前;玉篆真文,揭碑於路左。施隨求之印,以廣消 業累;造輪轉之藏,以大備教典,勸念則編牓於崖谷, 厲學則兼述於縑緗。其欲人如身,慈惠懇至,皆此類 也。大師峰栖木下,六十餘年,苦節真修,老而彌篤,夙 開戶牖,久啟津途,法界之尊重在焉,天人之瞻仰如 是。常陋處方丈,志行平等,食不重味,寒不兼衣,王公 之珍服盈箱,甿庶之金錢布地,莫不迴修佛事,贍養 孤老。凡言施者,以是報之。期頤將及,志力無替。中鐘 會食,到必先眾;夕磬虔念,居恆達晨。其克己練心,慎 終如始,皆此類也。大曆末,門人法照,辭謁五臺,北轅 有聲,承詔入覲,壇場內殿,領袖京邑。託法雲之遠蔭, 自感初因;分慧日之餘光,寧忘本照。奏陳師德,乞降 皇恩,由是道場有「般若」之號。貞元歲,某獲分朝寄,廉 問湘中。近照德輝,獲探眾妙。況靈嶽直午,先皇本命, 宜有上士,斯焉護持。表求興崇,詔允誠願。臺雖舊號, 其命維新。寺由是有彌陀之額,度生二七,會供千人。 中貴巡香,守臣視饌。瑤圖花捧,寶字煙開。寵降九天, 輝映三界。師亦建不壞之塔,以壽君親;修無邊之功, 以福邦國。梵王之能事畢矣,法門之榮觀備矣。貞元 十八年孟秋既望,顧命弟子申明教戒,掃室趺坐,恬 然化滅。報齡九十有一,僧臘六十有五。先是忽告門 人曰:「國土空曠,各宜勉力。」數月而災火焚寺,周歲而 吾師解形。此蓋寶去山枯,龍移水涸,空曠之旨,乃明 前知。法眾崩慟,若壞梁木。邦人號赴,如失舟航。以其 年九月七日遷神於寺之南岡,即安靈塔教也。前後 受法弟子百有餘人,而全得《戒珠》,密傳心印者,蓋亦 無幾。比丘惠詮、知明、道偵、超然等,皆奧室之秀者,以 瞻奉將遠,經行坐蕪,永懷於極,見託碑紀移,有道於 物外,真無愧詞,比遺愛於人間,誠當墮淚,銘曰:「浩浩 隋塵,茫茫逝川,大雄作矣,救物為先」,能明大教。非師 有緣,不宰功立,忘機智全誰其,弘之,南嶽。命代。習識 虛受,應身圓對。理則歸空,教惟不昧。末搖本靜,行苦 神泰。雲跡一滅,天星六周。熱惱就濯,童蒙來求。攝以 尊念,驅之力修。我法有戶,誰能不由。甘露晨晞,香雲 夕卷。彼岸方濟,慈舟忽遠。鑪煙如在,塔樹勿剪。刊勒 豐碑,永想正眼。
《撫州景雲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
编辑
白居易
元和十一年春,廬山東林寺僧道深、懷縱、如建、沖契、 宗一、至柔、𧦬諸、智則、智明、雲皋、太一等,凡二十輩,與 白黑眾千餘人,俱實持故景雲大德弘公行狀一通, 贄錢十萬,來詣潯陽府,請司馬白居易作《先師碑》,會 有疾,不果。十二年夏,作石墳成,復來請,會有疾,不果。 十三年冬,作石塔成,又來請,始從之。既而僧反山,眾 反聚落,錢反寺府,翼日而文就,明年而碑立。其詞曰: 「我聞《竺乾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戒生 定,定生慧,慧生八萬四千法門。是三者迭為用。若次 第言,則定為慧因,戒為定根。根植則苗茂,因樹則果 滿。無因求滿,猶夢果也;無根求茂,猶揠苗也。雖佛以 一切種智攝三界,必先用戒;菩薩以」六波羅蜜化四 生,不能捨律。律之明用可思量、不可思量。如來十弟 子中,稱「優波離,善持律。波離滅,有南山大師得之;南 山滅,有景雲得之。」師諱上弘,姓饒氏。曾祖君雅,祖公 悅,父知恭,臨川南城人。童而有知,故生十五歲發出 家心,始從舅氏剃落。壯而有立,故生二十二歲立菩 提。願從南嶽大圓大「師具戒,樂其所由生,故大曆中 不去父母之邦,請隸於本州景雲寺修道」,應無所住, 故貞元初離我所,徙居於洪州龍興寺說法,親近善 知識,故與匡山法真、天台靈裕、京門法師裔暨興果 神湊、建昌惠璡吾長老交遊,佛法屬王臣,故與姜相 國公輔、顏大師真卿暨本道廉使、楊君憑、韋君丹四 君子「友善,提振禁戒,故講《四分律》,而徙善遠罪者無 比數,隨順化緣,故作甘露壇,而誓眾主盟者二十年。 荷擔大事,故前後登方等尸施羅者十有八會,救拔 群生,故娑婆男女由我得度者萬五千五百七十二 人,示生無常,故」元和十年十月己亥,遷化於東林精 舍,示滅有所。是月丙寅,歸於南岡石墳,住世七十七 歲,安居六十五夏。自生至滅,隨跡示教,行止語默,無 非佛事。夫施於人也博,則返諸己也厚。故門人鄉人 報如不及。由是藝松成林,琢石為塔。塔有碑,碑有銘。 銘曰:佛滅度後,薝蔔香衰,醍醐味醨,誰返是香?誰復 是味?景雲大師,景雲之生,一匡苾芻,中興毘尼,景雲之滅,眾將安仰?法將疇依?昔景雲來,行道者隨,踐跡 者歸。今景雲去,升堂者思,入室者悲。鑪峰之西,虎溪 之南,石塔巍巍。有紀事者以真實辭書於塔碑。
《湖州法華寺大光天師碑》李紳
编辑
賢劫,千佛,生於後世。法輪遞轉,應現隨相。或國王、大 臣、宰官、居士,降生有地,不以色相。故如來言,以色相 見我,聲音求我,為行邪道。故不以金色瑞相,蓮花化 生,降胎示報,以潛靈聖上人姓唐氏,生於邑之安吉。 母梅氏,有孕而夢協靈祥,在娠而不茹葷血。既生能 言,不為戲弄。未齔之歲,思求佛乘,發念《法華》,三月通 貫。傳梵音於性稟,精護念於神契。經聲一發,而頑鄙 革心;晝集夜持,而七部圓滿。從容音響,指顧閑雅,雖 捷口利辯者,皆隨慕念。及登戒之歲,僧儀首冠,西遊 長安。祥氣達於九重,瑞相通於帝夢。上以持經為國, 詣關請見。肅宗皇帝召對禁中,上拱而歎曰:「昔夢吳 僧,口念大乘,五光隨發,音容宛若,協」我嘉徵。因錫名 大光,以瑞唐姓。肅宗元年降誕之辰,會齋於定國寺, 因錫上人墨詔,許以天下名寺任意往者住持。令內 臣趙思溫送於千福寺持經道場。經日四七,而吳音 清亮,常達聖聽。上表異其事,令高力士以宣諭焉。後 居藍田精舍,先期而寺僧夢天童來降,稱曰:「大光經 聲達於峰頂。」師既宴坐,自見神手從天而降,撫光之 心。師乃憶先達抱玉大師常志斯言,今高其法音,當 有神輔。夕夢神僧乳見於心,命光口飲。自是功力顯 揚,神形不勞,尋山探幽,偶墜窮谷,龍泉莫測,淪溺其 間,心靈了然,無所惑亂。因以本經多寶塔為誠,願持 十萬遍。恍然出泉,若有神捧。後詔住資聖寺,大師以 慈親在吳,未答慈力,表乞歸養,恩不許還。猶繫煩惱 之念,遂生無妄之疾。策蹇強力,將投於泉。驢伏不前, 群烏拂頂,心既時覺,疾乃隨瘳。昔如來雙鵲巢頂,而 定惠堅明,大師群烏摩首,而煩疑解脫。迺以寶軸加 飾,首載《法華》,於千福寺行道,有詔許還。既止烏程,崇 修寶塔,日持《法華偈》,以成往願焉。永泰元年,浙西廉 察使韋元甫表大師為六郡別駕道場,將念之音。大 曆癸丑歲,文忠公顏真顏領郡,余先人主邑烏程。余 生未期歲,乳病暴作,而不啼不覽者七辰。師至,命乳 母洗滌焚香,乃朗念《法華》至功德品。遂起席而坐,拱 而開目。師飲以杯水,遂命乳哺,疾乃隨愈。大師視而 笑曰:「汝何願返之速乎?」因以法師易余幼名,以及成 童之歲。貞元中,余甫弱冠,再遊霅上。舟泊之次,大師 以貯於溪側而笑曰:「戲撫如兒童焉。」余為州將,飲醉 於館,大師引宿於道場。夜分將醒,白光滿室,朗然如 晝。睹大師宴坐,妙音方闡,若聞毫相,經音既息,光亦 隨斂。余是歲西邁,辭大師於法筵,撫予頂曰:「爾得《徑 山》之言,我」則無以為諭,行矣。自愛去留有時。空王教 平等者,護念大師以永貞元年十二月黑月既夕示 滅於法華寺經之院。獸號鳥墜,山林驚振,異香飄馥, 二日不息。是月告刺史顏防曰:「去矣,人世無牽,夢泡」 大師熙和暢達,無入而不自得焉。隨機見教,經行無 閡,維摩詰之儔也。知機洞如,藏往察來,默而不顯,晉 寶公之倫也。經通梵界,瑞降天童,靈相神光,昭融顯 見,曇上人之徒也。大哉明德,慈悲護世,通異相於王 者,示法輪之寶重;昏外識於黎庶,懼色相之迷妄。是 以居若長橋,動如浮雲,隨鷗自親,入獸不亂。一衲四 十歲,無浣濯而誠香芬馥;一飰七十載,滋禪悅而膚 體溫然。余遭大師留駐於世,而不睹大師寂滅之日。 年踰耳順,昏寄塵勞,無法舸以濟河,悲火宅之迷室。 忝門徒者,追書梵宮。時予烏臺舊僚天官郎敬君守 郡吳興,寄言刊石。銘曰:「多寶如來,聞經誦塔。牟尼闡 教,以弘正法。受持三世,以成賢劫。或降忉利,或生人 天。金相不顯,真如默傳。明燈繼焰,水月分圓。示抱金 德,資於上賢。體實戒珠,心惟法鏡。懷寶不迷,含光不 竟。希夷要妙,法凝清淨。發諭開蒙,藏機匿聖。瑞協皇 夢,功致天童。聲宣梵界,響達宸聰。降靈神手,捧溺龍 宮。跡隱三昧,心符六通。金粟分身,普賢馳象。譬諭言 詞,光明顯相。仁滋一雨,功歸無量。法性天高,慈門海 曠。我昔嬰兒,迷蒙疾痼。靡曰沉魄,返年,師駐梵音。耳」 聽,神光目睹,白馬先鑣,迷津莫泝,鼓音以息,慈雲不 浮。寶樹摧葉,祥泉涸流,稠林喪斧,苦海沈舟。色相歸 空,法身無際,莫測往來,誰分顯晦?三表闡仁,深乎宴 諦。
《東林寺遠法師影堂碑》李演
编辑
「天之高也,日星垂其耀;地之厚也,山嶽鎮其維。人資 三才之靈,挺五行之秀。粵有邁德宏域,融神惠境,焯 迦羅之絕照,挹甘露之元津,配名嶽而永崇,晞扶桑 而不息」,則慧遠法師其人也。法師鴈門樓煩賈氏釋 道安之門人。其英姿朗韻,清行素節,詳諸舊碑及《張 氏傳》。固以杳映前秀,鋪鑠令聞,灰心土骸,而神機天 「發;金口木舌,而法音雷震;無取無捨,而律儀冰澈;不 生不滅,而禪性暉如;抱德陽和,而浩類洗心;潛靈淵 沼,而遠方翹首。修不共法,而常軫大悲,薰般若智,而富諸梵行。故能誘納眾善,沙汰群疑,萬流仰海而同 歸,一雨施物而咸潤。可謂阿摩勤果,實從中生;分陁 利花,性非外染矣。」自晉氏太元年,法「師始飛錫南嶺, 宅勝東林,世更七代,年垂四百,流芳遺潤,金鏘玉振, 當一時之美。虎溪為釋氏龍門,挹千載之風,匡阜擬 縉紳闕里。」皇唐貞元十有一祀,江州刺史馮翊嚴公 士良,秉明德以分符,宣中和以述職。上贊緝熙之化, 下臨擊壤之人。以無為政,克用其民。巡穡外野,指途 中林,敷衽禪關,式瞻遺像,喟然歎曰:「斯名也,寒暑不 能易其芳;斯德也,江海無以臻其極。彼瑣行纖節尚 崇植楹廡正位居室噫尊美若茲,而隅形在壁,俾珍 儀掩翳,清光不曜,豈惇德允元之旨乎?」乃與寺之上 首熙怡律師圖之。將構勝宇,且示實相。律師久儲於 懷,果協其素,旌美樹善,二謀同心。悅徒勸工成之匪 日,繡甍翼其雲聳,晬容儼以景彰,觀至道者,存妙像 於鏡中,味微言者,得元珠於意表,豈止惠議攝英姿 而雨汗,仲堪仰素風而心醉哉?故非夫遠公之志德, 不能譯聖文,服秀民;非夫嚴公之澈識,不能立清祀, 揚妙軌,篆芳金石,敬贊二美,銘曰:粹靈純綸,是惟至 人,含德摛曜,升陽發春,道光海域,幽遯嶽濱,六髦棄 蔽,八士辭巾,緣徂物謝,跡留事往。百億神遊,恆沙化 廣。昭昭遐軌,泠泠末響,慧日凝暉,白雲翹想,曠哉明 牧,遠味芳風,思覿遺像,求之列墉。爰構棟宇,式是道 宗,旌休垂洪,地久山崇。
《神僧序》釋道宣
编辑
僧之真偽,惟佛明之,自餘凡小,卒未能辯。良由道俗 化方,適緣不一,權道惟謀,變現隨俗不可以威儀取, 難得以事相求,通道為先,故無常准《經》云:「示眾有三 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所以二十 四依,通三乘於季俗,一十六聖躬,六萬而弘持。又有 九十九億三達真人,七十四賢五通明士,冥通佛性, 「顯益神功,遂使三有大洲,釋門所流,四圍輪內,同稟 仁風。能使十眾歸依,碎四魔於身世;八部弘護,澄五 翳於當時。固得代有澆淳,時逢信毀。淳信之侶,感淨 果而高升;澆毀之徒,受濁報而下沒。斯並無辜起惡, 罔冒精靈,佛於爾無嫌,凡於佛有障,徒為訕謗,終難 絕之。」故周魏兩武,威服諸侯,輕欺佛「法,望使除滅,自 貽伊戚,禍及其身。命窮政改,吁嗟何已?尋滅興復,更 顯由來。斯則興亡在人,正法蕪沒。良由前列眾生,冥 力住持,存廢自彼,道無不在。豈得以百年之短壽,而 拒六萬之修期乎?豈得以一國之扄王,而擁三千之 鴻化乎?豈得以人中之聖睿,而抗天表之正真乎?豈 得以生死之形儀,而格金剛之寶質乎?」以四據量,殊 不可也。彼周魏兩君,明明后辟,知萬歲之焉有,審百 年之不期。寶位由於非道,神識抱於愚蔽者,則自救 無暇,焉能及人?皆謂「常住萬邦,鄙三五而稱聖;威加 四海,蔑堯舜之獨夫。」遂使誅除拂化,非我誰能?坐受 天殃,賢愚同笑。故集僧中之道勝,為住持之臣證乎? 依《付法藏傳》,佛以正法付大迦葉,令其護持,不使天 魔龍鬼邪見王臣所有輕毀。既受囑已,結集三藏,流 布人天。迦葉以法囑累阿難,如是展轉,乃至師子,合 二十五人,並閰浮洲中六通聖者大迦葉,今在靈鷲 山西峰巖中坐,入滅盡定,經五十六億七千萬歲。慈 氏佛降,傳能仁佛所付大衣,然後涅槃。又「于闐國南 二千里沮渠國,有三無學,在山入定,無數年來,卓然 如生。至十五日,外僧入山,為剃鬚髮。按諸經律,佛令 大阿羅漢賓頭盧不得滅度,傳於佛法,於三天下,福 利群生,令出生死。」又《入大乘論》云:「賓頭盧、羅㬋羅等 十六無學及九十九億羅漢,皆於佛前受籌住法。又 依《別傳》,住在四大洲及小」洲。并天上至人壽六十歲 時。中雖少隱後還興復。斯諸聖人冥為利益。故令山 內聖寺神僧。鐘聲香氣往往值遇皆不虛也。
《明因大師塔記》宋·歐陽修
编辑
明因大師道詮,姓衛氏,并州文水縣民家子。生於太 平興國辛巳之歲,終於明道癸酉之正月,壽五十有 三年。始為童子,辭家人,入洛陽妙覺禪院,依真行大 師惠璿學浮屠法。咸平五年,始去氏,削髮入僧籍。後 二十四年,賜紫衣,遂主其眾。又四年,賜號「明因」,兼領 右街教門事。凡為僧三十有一年,卒之明年,其徒以 骨葬城南龍門山下。始道詮未死時,予過其廬,問其 年幾何,曰:「五十有二矣。」問其何許人也,曰:「本太原農 家也。」因與語曰:「《詩唐風》言晉本唐之俗,其民被堯之 德化,其詩多以儉剌,然其勤生以儉嗇,朴厚而純固, 最得古之遺風。今能言其土風乎?其民俗何若,信若 《詩》之所謂乎?詩去今千餘歲矣,猶若《詩》之時乎?其亦 隨世而遷變也?曰:『樹麻而衣,陶瓦而食,築土而室,甘 辛苦,薄滋味。歲耕日積有餘,則窖而藏之,率千百年 不輒發』。其勤且儉,誠有古之遺風,至今而不變也。」又 言:「為兒時,聞長老語,晉自春秋為盛國,至唐基并以 興,世為北京。及朱氏有中土,後唐倚并為雄,亦卒以 王。既而晉祖又以王」,漢又以王,遭時之故,相次出三天子,劉崇父子又自為國,故民窮兵疲,死戰勞苦,幾 百年不得息。既而聖人出,四方次第平,一日兵臨城 門,條繼元以歸并民,然後被政教,棄兵專農,休息勞 苦,為太平之幸人。并平後二歲,我始生,幼又依浮屠, 生不見干戈,長不執耒耜,衣不麻,食不瓦,室不土,力 不穡「而休,乃并人之又幸者也。今老矣且病,即死無 恨。」予愛其語朴而詳。他日復過其廬,莫見也,訪之,曰: 「死矣。」為之惻然。及其葬,其徒有求予誌其始終者,因 并書。其常語予者志歲月云爾。
《妙悟大師最公碑銘》呂益柔
编辑
師諱𢁙最,族姓施,世為湖州人。其母感異夢而生,乳 中遇相者曰:「是子骨法異常,勿染於俗。」因捨之出家, 依郡之廣化寺僧寶新為師。四歲遇天禧霈恩,祝髮 受具戒。十五歲學天台教於錢塘名師慧才,悉通奧 義,慧才善之曰:「天台教門又得人,宗風不墜矣。」擢居 上首,緇流競名者,愛而畏之,號曰義虎。治平中,挈經 笥來講秀州青龍鎮隆平之塔院。師平日不特辭說 而已,其舉動語默,必與其法應,名實既符,道俗咸嚮。 居累年,一日不得意於鎮宰,即拂衣去之霅川。師既 去,學徒什伍散矣。昔之妙香寶華之所,一變而為積 塵茂草之場,信士過之,莫不徜徉,重惜師之去也。鎮 宰替,師復來,則不復主持矣。遂買居於勝果寺,講說 如初。寺僧子雲之室夙有祟,師乃咒塊土擲於怪室 中,須臾得片紙,書曰:「今被法來遣,難捨法力沒,余當 復來。」於是寧息者累日。其後擊物颺灰,變怪大作。子 雲惶怖,復請師禳之。師至怪所,訶之曰:「汝果何物耶? 得非未離幽壤之苦,將丐慧力以求生耶?何為擾人 不已耶?汝不聞惱法師者,頭破七分乎?」為之講說輪 迴因緣,仍令眾僧聲咒,以破其罪障。俄而空中轟然 有聲,得朱書數十字,自稱有漢烈士沈光大略,止悔 過謝罪,自蒙懺解,夜已生他化矣。師謂他化天也。嗚 呼怪哉!余常讀《高僧傳》,至法蘭精勤經典,山中神祇 皆來受法。人謂德被精靈,竊疑其誕。及睹此,則知佛 慧神「通,足以斥陰妖之靈蠁,拔重泉之沈魂。明暗兩 塗,各獲安利。夫怪者,聖人所不語,將為後世好誕者 戒也。然孔子嘗謂敬鬼神而遠之,又曰:『幽則有鬼神, 是豈以鬼神為無哉?今沈光變現,顯赫若此,則凡包 禍心以欺諸幽者,得不聞是而懼乎?此余所以雖怪 而必書也』。」師臨終尚說法,作偈頌,優游坐忘。時元祐 庚午六月,其年孟冬十八日闍維,得舍利數十,瑩采 陸離。臘七十三,壽七十六。其徒寶覺恩圓慧軫用浮 屠法散骨於水,因求文以貽不朽。銘曰:「禪律雖殊,歸 則同揆。冰泮雪消,俱成一水。師之持律,古佛是儗。聞 思惟修,小不逾咫。講明妙教,名流服膺。解破幽障,沈 魂獲升。利物既足,坐躋上」乘。慧積若此,宜以「名稱。」
《送黃孝子今光空上人尋師序》賀國璘
编辑
叩門來者癯然。一僧傴僂憔悴,蓋殺人於稠人中,報 父讎爭死詣獄之黃孝子洪元也。余傳孝子不及釋 歸以後事。孝子曰:「匹夫犯天子法,無生理。今之生者, 豈洪元哉?」立薙法為僧,稱光空。光空作苦行行腳,今 三年矣。余向人言,人能提斧奔稠人中殺人,此其念 不可以一轉,轉念則退心生事,鮮有濟。今光空持此 「不轉念之一念,於以入道無難者,光空聞是言而顧 我,又別我去,將求師而證道也。」余曰:「是莫從生庵遊, 生庵者,前孝子賀合虛,遭家多難,流離萬里,志不反 顧,而生道心。今已得道,光空從之遊,宜為入室弟子 也。夫前此備極刑陷黑獄,蛆蚊攢集,人鬼半交,百穢 外蒸,怪病內作。孝子此念不轉,性光瑩然。天下可以 入道者,孰如光空?天下能引《光空》入道者,又孰如生 庵哉?」持此《謁生公首》,宜矣。天山賀遯,原名國璘撰。
《朗徹禪師剪鑑池贊》明·范允臨
编辑
一泓澄然,月印千頃。非止鑑心,亦能留影。剪破荇萍, 虛空如璟。酌以醍醐,沁然灌頂。
《前題二首》張瑞圖
编辑
泓然而止。廓然而虛。不取於相。如井覰驢。中有金鱗。 破網而出。雲行雨施。非池中物。
「池水之清,可鑑毛髮。匪方匪圓,剪之如法。上人休心, 息影其中。八功德水,隨取無窮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