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82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八十二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八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八十二卷目錄

 蛇部紀事

禽蟲典第一百八十二卷

蛇部紀事 编辑

《史記三皇本紀》。「伏羲氏蛇身人首,女媧氏亦蛇身人 首。」

《雲笈七籤》:「黃帝至圜丘,其國有不死樹,食其子與葉, 人皆不死。有丹巒之泉,飲之而壽。有巨蛇害人,黃帝 以雄黃卻逐之,其蛇留一時而返。」

《論衡吉驗篇》:「洪水滔天,蛇龍為害。堯使禹治水,驅蛇 龍,水治東流,蛇龍潛處。」

《山海經·中山經》:「浮戲之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 其東有谷,因名曰蛇谷。」言「此中出蛇。」

《汲冢周書王會解》:「歐人蟬蛇,蟬蛇順食之美。」東越, 歐人也。《北交州》蛇特多,為上珍也。

《穆天子傳》:「季冬甲戌,天子東遊,飲於留祈,射於麗虎, 讀書於菞丘囗,獻酒於天子,乃奏廣樂。天子遺其靈 鼓,乃化為黃蛇。」

《史記·秦本紀》:「十年,初為鄜畤。」文公夢黃蛇自天而 下,屬之地,止於鄜衍。史敦以為神,故自此立畤。 《左傳》莊公十四年:鄭厲公自櫟侵鄭,及大陵,獲傅瑕。 傅瑕曰:「苟舍我,吾請納君。」與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 傅瑕殺鄭子及其二子而納厲公。初,內蛇與外蛇鬥 於鄭南門中,內蛇死六年而厲公入。公聞之,問於申 繻曰:「猶有妖乎?」對曰:「人之所忌,其氣燄以取之」,妖由 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厲公入,遂殺傅瑕。

《新序》:晉獻公太子之至靈臺,蛇繞左輪。御曰:「太子下 拜。吾聞國君之子蛇繞左輪者,速得國。」太子遂不行, 返乎舍。御人見太子,太子曰:「吾聞為人子者,盡和順 君,不行私欲,恭嚴承命,不逆君安。今吾得國,是君失 安也。見國之利而忘君安,非子道也;聞得國而拜其 聲,非君欲也。廢子道,不孝;逆君欲,不忠,而使我行之, 殆欲吾國之危明也。」拔劍將死。御止之曰:「夫禨祥妖 孽,天之道也;恭嚴承命,人之行也。拜祥戒孽,禮也;嚴 恭承命,不以身恨君,孝也。今太子見福不拜,失禮;殺 身恨君,失孝;從僻心,棄正行,非臣之所聞也。」太子曰: 「不然。我得國,君之孽也。拜君之孽,不可謂禮。見禨祥 而忘君之安,國之賊也;懷賊心以事君,不可謂孝。挾 偽意以御天下,懷賊心以事君,邪之大者也,而使我 行之,是欲國之危明也。」遂伏劎而死。《君子》曰:「晉太子 徒御使之拜蛇祥,猶惡之,至于自殺者,為見疑於欲 國也。己之不欲國以安君,亦以明矣。」為一愚御過言 之,故至於身死廢子道,絕祭祀,不可謂孝。可謂遠嫌 一節之士也。

《芥隱筆記》:晉文公出,已反國,介子推不肯受賞,為賦 詩曰:「有龍如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 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槁死 於中野。」

《新序》:晉文公出獵,前驅曰:「前有大蛇,高如隄阻。」道竟 之,文公曰:「寡人聞之,諸侯夢惡則修德,大夫夢惡則 修官,士夢惡則修身,如是而禍不至矣。今寡人有過, 天以戒寡人。」還車而反,前驅曰:「臣聞之,喜者無賞,怒 者無刑。今禍福已在前矣,不可變,何不遂驅之?」文公 曰:「不然。夫神不勝道,而妖亦不勝德,禍福未發,猶可 化也。」還車反,宿齋三日,請於廟曰:「孤少犧不肥,幣不 厚,罪一也;孤好弋獵,無度數,罪二也;孤多賦斂,重刑 罰,罪三也。請自今以來者,關市無征,澤梁無賦斂,赦 罪人。舊田半稅,新田不稅。」行此令未半旬,守蛇吏夢 天帝殺蛇,曰:「何故當聖君道為而罪當死?」發夢視蛇, 臭腐矣。謁之,文公曰:「然。夫神果不勝道」,而「妖」亦不勝 德,奈何其無究理而任天也?「應之以德」而已。

《左傳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 數。秋八月辛未,聲姜薨,毀泉臺。」

《賈誼新書》:孫叔敖之為嬰兒也,出遊而還,憂而不食。 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日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 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聞見兩頭蛇者必死,吾 恐他人又見之,吾已殺而埋之也。」其母曰:「無憂,汝不 死。吾聞之,有陰德者,天必報之以福。」果不死。人聞之, 皆論其能仁也。及為令尹,未治而國人信之。

《水經注》:溠水東南逕隋縣故城西。《春秋·魯莊公四年》, 楚武王伐隋,令鬥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軍臨於隋, 謂此水也。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而見大蛇中斷,因 舉而藥之,故謂之斷蛇丘。後蛇銜明珠報德,世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

《搜神記》:昔隋侯因使入齊,路行深水沙邊見一小蛇, 可長三尺,於熱沙中宛轉,頭上血出,隋侯見而愍之, 下馬以鞭撥於水中,語曰:「汝若是神龍之子,當願擁 護於我。」言訖而去,至於齊國,經二月還復經此道,忽 有一小兒手把一明珠,當道送與隋侯曰:「誰家之子 而語吾」答曰:「昔日深蒙救命,甚重感恩,聊以奉貺。」侯 曰:「小兒之物,詎可受之?」不顧而去。至夜又夢見小兒 持珠與侯曰:「兒乃蛇也,早蒙救護生全,今日答恩,不 見垂納,請受之,無復疑焉。」侯驚異,迨旦見一珠在床 頭,侯乃收之而感曰:「傷蛇猶解知恩重報,在人反不 知恩乎?」侯歸,持珠進納,具述元由終身食祿耳。 《左傳》成公二年,晉師從齊師陳於案,齊師敗績。逢丑 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丑父寢於轏 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 及。

襄公二十一年,初,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 其子,皆諫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彼美余 懼其生龍蛇以禍女。」

《搜神記》:「魯定公元年,有九蛇繞柱,占以為九世廟不 祀,乃立煬宮。」

《孔叢子嘉言篇》:「宰我使於齊而反,見夫子曰:『梁丘據 遇虺毒,三旬而後瘳,朝齊君,齊君會大夫眾賓而慶 焉,弟子與在賓列,大夫眾賓並復獻攻療之方。弟子 謂之曰:『夫所以獻方,將為病也。今梁丘已療矣,而諸 夫子乃復獻方,方將安施?意欲梁丘大夫復有虺害, 當用之乎』?眾坐默然無辭。弟子此言何如』?夫子曰:『汝 說非也。夫《三折肱》為良醫,梁丘子遇虺毒而獲療,猶 有與之同疾者,必問所以已之之方焉。眾人為此,故 各言其方,欲售之以已人之疾也。凡言其方者,稱其 良也,且以參據所以已之之方優劣耳』。」

《戰國策》: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 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勝,起而問楚之 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 上執珪。」陳軫曰:「異貴於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陳軫 曰:「令尹貴矣,主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 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 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 成,引酒且飲,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 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 破軍殺將,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 為名亦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無「不勝而不知止 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昭陽以為然,解軍 而去。

《韓子說林篇》:鴟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齊,走而 之燕,鴟夷子皮負傳而從至望邑,子皮曰:「子獨不聞 涸澤之蛇乎?涸澤蛇將徙,有小蛇謂大蛇曰:『子行而 我隨之,人以為蛇之行者耳,必有殺子。不如相銜負 我以行,人必以我為神君也』。乃相銜負以越公道而 行,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惡,以子為我上 客,千乘之君也;以子為我使者,萬乘之卿也。子不如 為我舍人』!」田成子因負傳而隨之。至逆旅,逆旅之君 待之甚敬,因獻酒肉。

《華陽國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 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 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蛇山崩時壓殺五人。 及秦五女山分為五嶺,直頂上有平石。蜀王痛傷,乃 登之,因命曰「五婦冢。」

《漢書高祖本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 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 何畏!」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行數里,醉困臥。 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嫗何哭,嫗曰:「『人 殺吾子』。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 為蛇當道。今者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 欲苦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告高祖。高祖乃 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陳留風俗傳》:「小黃縣者,衛地,故陽武東黃鄉也」,因黃 水以名縣。沛公起兵野戰,喪皇妣於黃鄉。天下平定, 乃遣使者以梓宮招魂幽野。於是丹蛇在水,自洗濯, 入於梓宮。其浴處有遺髮,故諡曰「昭靈夫人。」

《列仙傳》:「元谷者,自言河間人,餌巴豆、雲母,賣藥於都 市,七錢一丸,治百病。河間王病,買酒服之,下蛇十餘 頭。」

《漢書五行志》:「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趙有蛇從郭外入, 與邑中蛇鬥孝文廟下,邑中蛇死。後二年秋,有衛太 子事,事自趙人江充起。」

《水經注》:衡漳東北,右合張平口故溝,上承武強淵,淵 之西南之側,水有武強縣故治,故淵得其名焉。《東觀 漢記》曰:「光武拜王梁為大司空,以為侯國。」耆宿云:「邑

人有行于塗者,見一小蛇,疑其有靈,持而養之,名曰
考證
擔生,長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繫獄。擔生負而奔,

邑淪為湖,縣長及吏咸為魚矣。」

《後漢書。安帝本紀》:「帝,肅宗孫也。父清河孝王慶。帝自 在邸第,有赤蛇盤於床笫之間。」

《解奴辜傳》:「章帝時,有壽光侯者,能劾百鬼眾魅,令自 縛見形。其鄉人有婦為魅所病,侯為劾之,得大蛇數 丈,死於門外。又有神樹,人止者輒死,鳥過者必墜。侯 復劾之,樹盛夏枯落,見大蛇長七八丈,懸死其間。」 應劭《風俗通》:「予之祖父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詣見主 簿杜宣賜酒,時北壁有懸赤弩,照於杯,影如蛇,宣畏 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損飲食,大 用羸露,攻治萬端,不為愈。後郴因事過至宣家,闚視, 問其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聽事,思惟良久,顧 見懸弩,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待徐扶輦載宣 於故處設酒。杯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 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懌,由是瘳平。

《後漢書竇武傳》:「武母產武,而并產一蛇,送之林中。後 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徑至喪所,以頭 擊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頃而去。時 人知為竇氏之祥。」

《方術傳》:許曼者,祖父峻,字季山,善卜占之術。曼少傳 峻學。桓帝時,隴西太守馮緄始拜郡,開綬笥,有兩赤 蛇分南北走,緄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歲之後,君當 為邊將,官有東名,當東北行,三千里。」復。五年,更為大 將軍南征。延熹元年,緄出為遼東太守,討鮮卑。至五 年,復拜車騎將軍,擊武陵蠻賊,皆如占。

《搜神記》:漢桓帝即位,有大蛇見德陽殿上,洛陽市令 淳于翼曰:「蛇有鱗,甲兵之象也。見於省中,將有椒房 大臣,受甲兵之象也。」乃棄官遁去。到延熹二年,誅大 將軍梁冀,捕治家屬,揚兵京師也。

《後漢書謝弼傳》:弼除郎中時,青蛇見前殿,大風拔木, 詔公卿以下陳得失。弼上封事曰:「臣聞和氣應於有 德,妖氣生乎失政。上天告譴,則王者思其愆,政道或 虧,則姦臣當其罰。夫蛇者,陰氣所生,鱗者,甲兵之符 也。《洪範傳》曰:『厥極弱,時則有蛇龍之孽』。又熒惑守亢, 裴回不去,法有近臣謀亂,發於左右,不知陛下所與 從容帷幄之內,親信者為誰?宜急斥黜,以消天戒。」 《五行志》:「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見御坐上。」是時靈 帝委任宦者,王室微弱。按《張奐傳》:「建寧二年夏,青 蛇見御坐軒前。奐上疏,陳蕃、竇武未被明宥,妖眚之 來,皆為此也。」《敦煌實錄》曰:「蛇長六尺,夜於御前當軒 而見。」

《神仙傳》: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也。費長房詣公,公乃留 房於群虎中,虎磨牙張口欲噬房,房不懼。明日又內 於石室中,頭上有一方石,廣數丈,以茅綯懸之。又諸 蛇來嚙繩,繩即欲斷,而長房自若。公至,撫之曰:「子可 教矣。」

《後漢書華佗傳》:「佗嘗行道,見有病咽塞者,因語之曰: 『向來道隅有賣餅人,蓱虀甚酸,可取三升飲之,病自 當去』。即如佗言,立吐一蛇,乃懸於車而候佗。時佗小 兒戲於門中,逆見,自相謂曰:『客車邊有物,必是逢我 翁也』。及客進,顧視壁北懸蛇以十數,乃知其奇。」 《搜神記》:「沛國華佗,字元化,一名旉。瑯邪劉勳為河內 太守」,有女年幾二十,苦腳,左膝裏有瘡,癢而不痛,瘡 愈數十日復發,如此七八年。迎佗使視,佗曰:「是易治 之。當得稻糠黃色犬一頭,好馬二匹。」以繩擊犬頸,使 走馬牽犬,馬極輒易。計馬走三十餘里,犬不能行,復 令步人拖曳,計向五十里。乃以藥飲女,女即安臥不 知人,因取大刀斷犬腹,近後腳之前,以所斷之處,向 瘡口令二三寸,停之須臾,若有蛇者從瘡中出,便以 鐵椎橫貫蛇頭,蛇在皮中動搖良久,須臾不動,乃牽 出,長三尺許,純是蛇,但有眼處而無瞳子,又逆鱗耳, 以膏散著瘡中,七日愈。

《瑯嬛記》:甄后既入魏宮,宮庭有一綠蛇,口中恆有赤 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欲害之,則不見矣。每日后梳 粧,則盤結一髻形於后,前后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 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宮人擬之,十不 得一二也。

《拾遺記》:張承之母孫氏,懷承之時,乘輕舟遊於江浦 之際,忽有白蛇長三尺,騰入舟中,母祝曰:「若為吉祥, 勿毒噬我。」縈而將還,置諸房內,一宿視之,不復見蛇, 嗟而惜之,鄰中相謂曰:昨見張家有一白鶴聳翮入 雲,以告,承母使筮之,筮者曰:「此吉祥也,蛇鶴延年之 物,從室入雲,自下升高之象。」昔吳王闔閭葬其妹,殉 以美女,珍寶異劍,窮江南之富。未及十年,雕雲覆於 溪谷,美女游於冢上,白鶴翔於林中,白虎嘯於山側, 皆是昔時之精靈,今出于世,當使子孫位超臣極,擅 名江表。若生子,可以名曰「白鶴。」及承生位至丞相,為 輔吳將軍,年踰九十,蛇鶴之祥也。

《廣州記》:「晉興郡蚺蛇嶺去路側五十里,忽有一物,大 百圍,長數十丈,行者過視,則往而不返,積年如此,失人甚多。董奉從交州出,由此嶠見之,大驚云:『此蛇也』。」 往施符敕,經宿往看,蛇己死矣。左右白骨聚積成丘。 《搜神記》:「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里,其西北隙中有 大蛇,長七八丈,大十餘圍,土俗常懼。東治都尉及屬」 城長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與人夢,或 下諭巫祝,欲得啗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長並共 患之,然氣厲不息,共請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 養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嚙之,累年如此, 已用九女。爾時預復募索,未得其女。將樂縣李誕家 有六女,無男。其小女名寄,應募欲行,父母不聽,寄曰: 「父母無阻,惟生六女,無有一男。雖有如無,女無《緹縈》, 濟父母之功。既不能供養,徒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 早死,賣寄之身,可得少錢,以供父母,豈不善耶?」父母 慈憐,終不聽去。寄自潛行,不可禁止。寄乃告請好劍 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 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 如二尺鏡,聞餈香氣,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嚙咋。 寄從後斫得數創,創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 視穴,得其九女髑髏,悉舉出咤言曰:「汝曹怯弱,為蛇 所食,甚可哀愍。」於是寄女緩步而歸。越王聞之,聘寄 女為后,拜其父為將樂令,母及姊皆有賞賜。自是東 治無復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

《博物志》:「人有山行墮深澗者,無出路,饑餓欲死。左右 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頸向東方,人因伏地學之,遂不 饑,體殊輕便,能登巖岸。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山 澗上,即得還家。」

《晉書杜預傳》:預初在荊州,因宴集,醉臥齋中,外人聞 嘔吐聲,竊窺於戶,止見一大蛇垂頭而唾,聞者異之。 《張華傳》: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武庫封閉甚密,其中 忽有雉雊,華曰:「此必蛇化為雉也。」開視雉側,果有蛇 蛻焉。

《樂廣傳》:廣遷河南尹,嘗有親客久闊不復來,廣問其 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盃中有蛇,意甚惡 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 意盃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 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 解,沉痾頓愈。

《五行志》:「武帝咸寧中,司徒府有二大蛇,長十許丈,居 聽事平橑上而人不知。但數年怪府中數失小兒及 豬犬之屬。後有一蛇夜出,被刃傷,不能去,乃覺之,發 徒攻擊,移時乃死。」夫司徒五教之府,此皇極不建,故 蛇孽見之。漢靈帝時,蛇見御座,楊賜云:「為帝溺於色 之應也。」魏代宮人猥多,晉又過之,燕游是湎,此其孽 也。《詩》云:「惟虺惟蛇」,女子之祥也。

惠帝元康五年三月癸巳,臨淄有大蛇長十餘丈,負 二小蛇入城北門,逕從市入漢城陽景王祠中不見。 「天戒若曰,昔漢景王有定傾之功,而不厲節忠慎,以 至失職奪功之辱。今齊王冏不寤,雖建興復之功,而 驕陵取禍,此其徵也。」

《異苑》:「晉賈謐,蛇出其被中,謐甚恐,明年伏誅。」

《豫章記》:「永嘉末,有大蛇長十餘丈斷道,經過者輒以 氣吸引取之,吞噬已數百,行旅斷絕。道士吳猛與弟 子數百人往欲殺蛇,蛇藏深穴不肯出,猛符南昌社 公,蛇乃出穴,頭數丈,猛於尾緣背,而以足按蛇頭著 地,弟子於後以斧殺之。」

《酉陽雜俎》:「晉許旌陽,吳猛弟子也。當時江東多蛇禍, 猛將除之,選徒百餘人至高安,令具炭百斤,乃度尺 而斷之,寘諸壇上。一夕悉化為玉女,惑其徒。至曉,吳 猛悉命弟子,無不涅其衣者,惟許君獨無,乃與許至 遼江,及遇巨蛇,吳年衰不能制,許遂禹步敕劍登其 首斬之。」

《晉書五行志》:「明帝大寧初,武昌有大蛇,常居故神祠 空樹中,每出頭從人受食。」京房《易妖》曰:「蛇見於邑,不 出三年有大兵,國有大憂。」尋有王敦之逆。

《搜神記》:吳郡海鹽縣北鄉亭里有士人陳甲,本下邳 人,晉元帝時寓居華亭,獵於東野大藪,欻見大蛇長 六七丈,形如百斛船,元黃五色,臥岡下,陳即射殺之, 不敢說。三年與鄉人共獵,至故見蛇處,語同行曰:「昔 在此殺大蛇。」其夜夢見一人,烏衣黑幘,來至其家,問 曰:「我昔昏醉,汝無狀,殺我,我昔醉,不識汝面,故三年 不相知,今日來就死。」其人即驚覺,明日腹痛而卒。 《廣五行記》:晉吳興太守袁元瑛嘗之官,請郭璞筮吉 凶。璞曰:「至官當有赤蛇為妖,不可殺之。」後到府,果有 赤蛇在銅虎符函上,蟠元瑛家人過,殺之。其後元瑛 為徐馥所害。

《搜神後記》:「太尉郗鑒,字道徽,鎮丹徒。曾出獵。時二月 中蕨始生,有一甲士折食一莖,即覺心中淡淡。」或作潭潭 「欲吐,因歸乃成心腹疼痛。經半年許,忽大吐,吐出一 赤蛇,長尺餘,尚活動搖,乃挂著屋簷前,汁稍稍出,蛇 漸焦小,經一宿視之,乃是一莖蕨,猶昔之所食,病遂

除差
考證
《搜神記》:「秦瞻居曲阿彭皇野,忽有物如蛇,突入其腦

中,蛇來先聞臭氣,便於鼻中入盤其頭中哄哄,僅聞 其腦間食聲,咂咂數日而出去尋復來,取手巾」縛鼻, 口亦被入。積年無他病,唯患頭重。

滎陽郡有一家姓廖,累世為蠱,以此致富。後娶新婦, 不以此語之。遇家人咸出,唯此婦守舍,忽見屋中有 大缸,婦試發之,見有大蛇,婦乃作湯灌殺之。及家人 歸,婦具白其事,舉家驚惋。未幾,其家疾疫,死亡略盡。 《晉書沮渠蒙遜載記》:「蒙遜攻浩亹,而蛇盤於帳前。蒙 遜笑曰:『前一為騰蛇,今盤在吾帳,天意欲吾迴師,先』」 定酒泉,燒攻具而還。

《異苑》:「司馬軌之字道援,善射雉。太元中,將媒下翳,此 媒屢雊野雉亦應。試令尋覓,所應者頭翅已成雉,半 身故是蛇。」

晉太元中,汝南人入山伐竹,見一竹中蛇形已成,上 枝葉如故。又吳郡桐廬人常伐餘遺竹,見一竹竿,雉 頭頸盡就,身猶未變。此亦竹為蛇,蛇為「雉」也。

《廣五行記》:「晉安帝義熙末年,殷仲文年十三父亡。家 有大怪,有大蛇長丈,或戴其堂屋,或拔其炊釜置地, 家人棄舍奔散,唯仲文居喪如故。然仲文後竟為宋 高祖所戮。」

《蓮社高賢傳》:遠公在廬山,有行者嘗來侍師,善驅蛇, 蛇為盡去,因號「辟蛇行者。」

《南康記》:「南野巘山有漢太傅陳蕃冢墓。昔值軍亂,聞 墓有三寶,軍人爭掘,指麾必啟。忽大蛇圍繞墳前,崩 雷晦雨,當時竟不得發。」

《南史倭國傳》:「倭國有獸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吞此 獸,蛇皮堅不可斫,其上有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 中,而蛇則死矣。」

《宋書劉秀之傳》:「秀之少孤貧,有志操。十許歲時,與諸 兒戲於前渚,忽有大蛇來,勢甚猛,莫不顛沛驚呼,秀 之獨不動,眾並異焉。東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 之。」

《南史宋巴陵王休若傳》:「都下訛言,休若有至貴之表, 明帝以此言報之。休若甚憂,聽事上有二大白蛇,長 丈餘,唅唅有聲,休若甚惡。上以休若善能諧緝物情, 慮將來傾幼主,遣使於第賜死。」

《搜神後記》:「元嘉中,廣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見 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湯始熱,便聞林中如 風雨聲,須臾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徑來於湯中 銜卵去,三人無幾皆死。」

《異苑》:「丹陽鍾忠,以元嘉冬月晨行,見有一蛇,長二尺 許,文色似青琉璃,頭有雙角,白如玉。感而畜之。於是 貲業日登。經年,蛇自亡去,忠及二子相繼殞斃。此蛇 來吉去凶,其唯龍乎。」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 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餘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 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云:「蛇銜能續已斷之指 如故」是也。

魯國中牟縣蒙山上有寺廢久,「民欲架屋者,輒天蛇 數十丈出來驚人,故莫得安焉。」

新野蘇卷與婦佃于野舍,每至飲時,輒有一物來,其 形似蛇,長七尺五寸,色甚光采。卷異而餉之,遂經數 載,產業加厚。婦後密打殺,即得能食。病日進三斛飰, 猶不為飽,少時而死。

《幽明錄》:「會稽謝祖之婦,初育一男,又生一蛇,長二尺 許,便送出門去。後數十年,婦以老終。祖忽聞西北有 風雨之聲,頃之見一蛇,長十數丈,腹可十餘圍,入戶 造靈座,因至柩所,繞數匝,以頭打柩,目血淚俱出,良 久而去。」

《南齊書紀僧真傳》:「僧真遭母喪,開蒙得五色兩頭蛇。」 《虞愿傳》:「愿為晉平太守,郡舊出髯蛇膽,可為藥。有餉 愿蛇者,愿不忍殺,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還床下, 復送四十里外山。經夜復還故處。愿更令遠,乃不復 歸。論者以為仁心所致也。」

《太平御覽》,梁主衣庫見黑蛇長丈許,數十小蛇隨之, 舉頭高丈餘,南望俄失所在。帝又與宮人幸元州苑, 復見大蛇盤屈於道,群小蛇遶之,並黑色。帝惡之。宮 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錢龍。」帝敕所司即日取數十萬 錢,鎮於蛇處以厭之。因設法會,赦囚徒,賑窮乏,退居 栖心省。又有蛇從屋墜落帝帽上,忽然便失。又龍光 殿上所御肩輿。復見小蛇縈屈輿中。以頭駕夾膝前。 金龍頭上見人走逐之不及。

《太平廣記》:「南陽武當縣有郡社柏樹,大四十圍。梁蕭 欣為郡伐之,言有大蛇從樹腹中墜下,粗數圍,長三 丈,群蛇數十隨之入南山,聲如風雨。未伐樹前,曾見 夢於欣,欣不以措意。及伐之後,欣果死於治所。」 《南史梁始興忠武王憺傳》:「憺為荊州刺史,荊州大旱, 憺使祠於天井,有巨蛇長二丈,出繞祠壇,俄而注雨, 歲大」豐。

《陰子春傳》:子春仕歷位朐山戌主,東筦太守。時青州石鹿山臨海,先有神廟,刺史王神念以百姓祈禱糜 費,毀神影,壞屋舍。當坐棟上有一大蛇,長丈餘,役夫 打撲不禽,得入海水。爾夜,子春夢見人通名詣子春 云:「有人見苦,破壞宅舍,既無所託,欽君厚德,欲憩此 境。」子春心密記之,經二日而知之,甚驚,以為前所夢 神,因辦牲醑,請召安置一處。數日,復夢一朱衣人相 聞辭謝云:「得君厚惠,當以一州相報。」子春心喜,供事 彌勤。經月餘,魏欲襲朐山,間諜前知,子春設伏摧破 之。詔受南青州刺史,鎮朐山。

《太平廣記》:「陳時,吳興顧楷在田上樹取桑葉,見五色 大蛇入一小穴,其後蛇相次,或三尺五尺,次第相隨, 略有數百。楷急下樹,看所入之處,了不見有孔,日暮 還家,楷病口瘂,不復得語。」 《南史傳縡傳》:「縡雖強直有才,而毒惡傲慢,為當世所 疾。及死,有惡蛇屈尾來上靈床,當前受祭。酹去而復 來者百餘日,時時有彈指聲。」

《水經注》:「漢水又東合洛谷,谷有三源,注一壑于神蛇。 戌西左右山溪,多五色蛇,性馴良,不為物毒。」

《魏書尒朱榮傳》:「榮父新興,太和中繼為酋長。家世豪 擅,財貨豐贏。曾行馬群,見一白蛇,頭有兩角,遊于馬 前。新興異之,謂曰:『爾若有神,令我蓄牧蕃息。自是之 後,日覺滋盛,牛羊駝馬,色別為群,谷量而已』。」

《慕容熙傳》:「熙遊于城南,止大柳樹下,若有人呼曰:『大 王且止』。」熙惡之,伐其樹,下有蛇長丈餘。

《太平廣記》:東魏孝靜帝武定中,有大蛇見武牢城上, 時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以武牢叛,死者數千人。司馬 消難之任武牢,蛇又見,消難亦叛,土人謂之雌龍。 《北齊書陸法和傳》:法和有小弟子,戲截蛇頭,來詣法 和,法和曰:「汝何意殺蛇?」因指以示之,弟子乃見蛇頭 齚。襠而不落。法和使懺悔,為蛇作功德。 《隋書五行志》:「武平七年,井州昭遠樓下有赤蛇與黑 蛇鬥,數日,赤蛇死。赤,齊尚色黑,周尚色。鬥而死,滅亡 之象也。」後主任用邪佞,與周師連兵于晉陽之下,委 軍於孽臣高阿郍肱,竟啟敵人,皇不建之咎也。後主 遂為周師所虜。

瑯邪王儼壞北宮中白馬浮圖,石趙時澄公所建。見 白蛇長數丈,迴旋失所在。時儼專誅,失中之咎也。見 「變不知戒」,以及於難。

《彰德府志》:「隋開皇七年,相州有桑變為蛇,其尾繞樹, 長二丈。」

《太平廣記》:隋薛濬初為童兒時,與宗中諸兒遊戲于 澗濱,見一黃蛇有角及足,召群兒共視,了無見者。濬 以為不祥,歸而憂悴。母還而問之,濬以實對。時有胡 僧詣宅乞食,濬母怖而告之,僧曰:「此乃兒之吉應,且 是兒也,早有名位,然壽不過六七耳。」言終而出,忽然 不見,時咸異之。既而濬終于四十二。六七之言,于是 驗矣。

隋絳州夏縣樹提家,新造宅,欲移入,忽有蛇無數,從 室中流出門外,其稠如箔,上蠶蓋地皆遍。時有行客 云:「解符鎮取桃枝四枚,書符,遶宅四面釘之。」蛇漸退, 符亦移就之。蛇入堂,中,心有一孔,大如盆口,蛇入並 盡。令煎湯一百斛灌之。經宿,以鍬掘之,深數大,得古 銅錢二十萬貫。因陳破鑄新錢,遂巨富。蛇乃是古銅 之精。

《平陽府志》:文中子兄王度,大業九年以御史出兼芮 城令。令廳前有一棗樹,圍可數丈,不知幾百年矣。前 後令至,皆祠謁此樹,不則殃禍立及也。度曰:「妖由人 興,淫祀宜絕。」縣吏皆叩首請,度不得已為之一祀。然 陰念此樹當有精魅所托,人不能除,養成其勢,乃密 懸古鏡于樹,其夜二鼓許,聞廳前磊落有聲,若雷霆 者。遂起視之,則風雨晦冥,纏繞其樹。電光晃耀,忽上 忽下。至明,有一大蛇,紫鱗赤尾,綠頭白角,額上有「王」 字,身被數創,死于樹下。度命吏出蛇焚于縣門外。仍 掘樹,樹心有一穴于地漸大,有巨蛇蟠泊之跡,妖怪 遂絕。

《太平御覽》。「煬帝大業末年,翟讓初見李密,衣在格上, 密腰帶化為赤蛇。讓心異之,竟為密所殺。」

李密㨿偃師,王世充領兵討之。夜有斑蛇長丈餘,向 寢屋作聲,如牛吼然,伏而斬之。明日,戰大潰,匹馬歸 國。

唐太宗屯桓壁,常欲覘敵,潛軍遠抄,騎皆四散。太宗 與一甲士登丘而睡,俄然賊兵四面雲合,不之覺也。 會有蛇逐鼠觸,甲士驚起,因見賊至,遽白太宗而俱 上馬,馳百餘步,為賊所及,發大羽箭射之,殪其驍將, 賊騎乃退。當時以為神異焉。

《廣異記》:「『張騎士者,自云幼時隨英公李勣渡海,遇風 十餘日,不知行幾萬里,風靜不波,忽見二物黑色,頭 狀類蛇,大如巨船,其長望而不極,須臾至船所,皆以 頭遶船橫推,其疾如風,舟人惶懼,不知所抗,已分為 所啖食,唯念佛求速死耳。久之到一山,破船如積,各 自念云:彼人皆為此物所食』。須臾風勢甚急,顧視船後,復有三蛇追逐亦至,意如爭食之狀。二蛇放船迴, 與三蛇鬥于沙上,各相蜿蟺於孤島焉。舟人因是乘 風舉帆,遂得免難。

《孔帖》:虞世南,貞觀八年進封縣公。會大蛇屢見,帝憂 之,以問世南,對曰:「漢靈帝時,青蛇見御座,晉惠帝時, 大蛇長三百步,見齊地,經市入廟,蛇宜在草野而入 市,此所以為怪爾。今蛇見山澤,適其所居,恐有冤獄 枉繫,宜省錄累囚。」

《西域波斯》,「貞觀十二年。使者獻活褥蛇」,狀類鼠,色正 青,能捕穴鼠。

《宣室志》:「長安興福寺有十光佛院,其院宇極壯麗,云 是隋所制。貞觀中,寺僧以其年紀綿遠,慮有摧圮,即 經費計工,且欲新其土木,乃將毀撤。既啟戶,見有蛇 萬數,連貫在地,蛇蟠遶如積,搖首呿喙,若吞噬之狀。 寺僧大懼,以為天憫重勞,故假靈變,於是不敢除毀。」 《廣古今五行記》:「高宗時,李崇貞任益州長史,廳前柑」 子樹有一子如雞子,晚熟微有小孔如針,群官咸異 之。方欲將進,久而乃罷。因剖之,得一赤斑蛇,長尺餘。 崇貞後,竟以罪死。

《唐書五行志》:「景雲中,有蛇鼠鬥於右威衛營東街槐 樹,蛇為鼠所傷。鬥者,兵象。」

《河南通志》:崔日用宅在河南府積善坊。日用,則天時 為洛陽令。元宗微時,嘗至其宅,日用為設饌未熟,元 宗因寢庭前。藤花初開,日用忽見一巨黃蛇食藤花, 驚不敢近,逡巡不見。元宗覺曰:「大奇,我饑甚,夢食藤 花,滋味分明記得,已得餘飽。」日用乃知後日啟聖之 驗也。

《廣異記》:「嚴挺之為魏州刺史,初到官,臨廳事,有小蛇 從門入,至案所,以頭枕案。挺之初不懼,遽持牙笏壓 其頭下地正立凝想,頃之,蛇化成一符。挺之意是術 士所為,尋索無獲而止。」

《舊唐書五行志》:「先天二年六月,西京朝堂磚階無故, 自」磚下有大蛇,長丈餘,蝦蟆大如盤,面目赤如火, 相向鬥。俄而蛇入大樹,蝦蟆入于草。其年七月三日, 元宗誅竇懷真、岑羲等十七家。

《唐書五行志》:「開元四年,安南都護府江中有大蛇,首 尾橫出兩岸,經日而腐,寸寸自斷。」

《舊唐書五行志》:「開元四年六月,郴州馬嶺山下有白 蛇,長六七尺,黑蛇長丈餘,兩蛇鬥,白蛇吞黑蛇至麤 處,口眼流血,黑蛇頭穿,白蛇腹出,俄而俱死。旬日內, 桂陽大雨,山水暴溢,漂五百家,殺三百餘人。」

《廣異記》:「長安至相寺有賢者,自十餘歲便在西禪院 修道,院中佛堂座下恆有一蛇,賢者初修道時,蛇大 一圍,及後四十餘年,蛇如堂柱大,蛇雖相見而不能 相惡。開元中,賢者夜中至佛堂禮拜,堂中無燈而光 粲滿堂,心甚怪之,因于蛇出之處得徑寸珠,至市高 舉價,冀其識者。數日有胡人交市,定還百萬,賢者曰: 『此夜光珠,當無價,何以如此酬直』?」胡云:「蚌珠則貴,此 乃蛇珠,多至千貫。」賢者歎伏,遂賣焉。

《宣室志》:「臨淮郡有館亭,濱泗水上,亭有大木,周數十 株,突然勁拔,陰合百步,往往有甚風迅雷夕發其中, 人望見亭有二光對而上下赫然若電,風既息,其光 亦閉。」開元中,有韋子春以勇力聞,會子春客于臨淮, 有人語其事者,子春曰:「吾能伺之。」于是挈衣囊止于 亭中以伺焉。後一夕遂有大風雷震于地,亭屋搖撼, 果見二光照燿亭宇,子春乃斂衣而下。忽覺有物蟠 遶其身,冷如冰凍,束不可解。迴視,見二光在其身後, 子春即奮身揮臂,剨然有聲,其縛亦解,遂歸亭中。未 幾而風雨霽,聞亭中腥若鮑肆。明日視之,見一巨蛇 中斷而斃,血遍其地。里人相與來觀,謂子春且死矣。 乃見之大驚,自是其亭無雷患。

《舊唐書五行志》:天寶中,洛陽有巨蛇,高丈餘,長百尺, 出于芒山下。胡僧無畏見之,歎曰:「此欲決水注洛城。」 即以天竺法咒之,數日蛇死,祿山陷洛之兆也。 《賢奕》:冷蛇,申王有肉疾,腹垂至骭,每出則以白練束 之。至暑月嘗骭,息不可過。元宗詔南方取冷蛇,長數 尺,色白,不螫人,執之,冷如握冰。申王腹有數約,夏月 置于約中,不復覺煩暑。

《宣室志》:天寶中,無畏師在洛,是時有蛇狀甚異,高丈 餘,圍五十尺,魁然若盤遶,出于山下,洛民咸見之。於 是無畏曰:「後此蛇決水瀦洛城。」即說佛書,義甚精。蛇 至夕則駕風露來,若傾聽狀。無畏乃憤之曰:「爾蛇也, 營居深山中固安,其所何為?將欲肆毒于世,即速去, 無患生人。」其蛇聞之,遂俯于地,若有慚色,須臾而死 焉。其後祿山據洛陽,盡毀宮廟,果無畏。所謂「決洛水 瀦城」之應。

《廣異記》:「天寶中,有樵人入山醉臥,為蛇所吞。其人微 醒,怪身動搖,開視不得,方知為物所吞。因以樵刀畫 腹得出,眩然迷悶,久之方寤。其人自爾半身皮脫,如 白風狀。」

河南尹李齊物,天寶中左遷竟陵太守。郡城南樓有白煙,刺史不改即死,土人以為常占。齊物被黜,意甚 恨恨。樓中忽出白煙,乃發怒云:「吾不畏死神,如余何?」 使人尋煙出處,云:「白煙悉白蟲,恐是大蛇。」齊物令掘 之,其孔漸大,中有大蛇,身如巨甕。命以鑊煎油數十 斛,沸則灼之。蛇初雷吼,城堞震動,經日方死。乃使人 下塹塞之。齊物亦更無他。

《錄異記》:「景知果,亦有道者也,居竇垂山,有巨蛇時出, 知果叱而遣之,蜿蜒而去。」

《唐書五行志》:「至德元載八月朔,成都丈人廟有肉角 蛇見。」

二載三月,有蛇鬥于南陽門之外,一蛇死,一蛇上城。 《太平廣記》:「洪州城自馬瑗置立後,不復修革,相傳云, 修者必死。永泰中,都督張鎬修之不疑。忽城西北陬 遇一大坎,坎中見二蛇,一白一黑,頭類牛,形如巨甕, 長六十餘尺,蜿蟺在坑中,其餘小蛇不可勝數。人以 白鎬,鎬命逐之出,乃以竹篾縛其頭,牽之,蛇初不開 目,隨牽而出。小蛇甚多,軍人或有傷其小者十餘頭。 二蛇相隨入徐孺亭下放生池中。池水深數丈,其龜 皆走出上岸,為人所獲,魚亦鼓鰓出水,須臾皆死。後 七日鎬薨,判官鄭從、南昌令馬皎二子相繼而卒。」 《唐書五行志》:「建中二年夏,趙州寧晉縣沙河北,有棠 樹甚茂,民祠之為神。有蛇數百千自東」西來,趨北岸 者聚棠樹下為二積,留南岸者為一積。俄有徑寸龜 三,繞行積蛇盡死,而後各登其積。蛇腹皆有瘡,若矢 所中。刺史康日知圖其事,奉三龜來獻。

《原化記》:元和初,嵩山有五六客,皆寄山習業者也。初 秋避熱于二帝塔下,日晚于塔下見一大蛇,長數丈, 眾駭而觀之,一客曰:「可充脯食之廚。」咸和之中,一客 善射,或曰:「大者或龍神,殺之恐為禍也,畫脯之膳,豈 在此乎,不如勿為。」諸客決議,不可復止。善射,發一箭 便中,再箭蛇蟠解墜地,眾共殺之,諸客各務庖事,操 刀剸割者。或有入寺求柴炭鹽酪者。其勸不取者,色 不樂,遂辭而歸。其去寺數里時,天色已陰,天雷忽起, 其中亦有各歸者,而數客猶在塔下。須臾雲霧大合, 遠近晦冥,雨雹如瀉,飄風四捲,折木走石,雷雹激怒, 山川震蕩,數人皆震死于塔下。有先歸者,路亦死。其 一客不欲殺者,未到山居,投一空蘭若,闔門雷電隨 入。客大懼,自省且非同謀,令其見害。乃大言曰:「某不 與諸人共殺此蛇,神理聰明,不可濫罰無辜,幸宜詳 審。」言訖,雷霆併收,風雨消歇,此客獨存。

《太平御覽》:元和中,五坊小使每群聚于賣酒食家,肆 情飲啖。將去,留蛇一篋,誡之曰:「吾以此蛇致供奉者, 可善飼之,無使饑渴。」主人賂而謝之,方肯攜蛇篋去。 《雲溪友議》:唐相李紳,初貧之剡川天宮精舍,憑笈晝 寢,有老僧齋罷,見一黑蛇上剎前李樹,食其子焉。僧 恐遺毒而人誤食之,徐徐驅下,蛇乃望東序入李公 懷中,倏忽不見,公乃驚覺。老僧謂曰:「秀才睡中有所 見否?」公曰:「夢上樹食李,似有一僧相逼。」僧知非常人 也,厚待之。

《酉陽雜俎》: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遊廬山,憩於澗石, 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為巨龜,放之。山叟云是元 武。

《嶺南異物志》:「俗傳有媼嫗者,嬴秦時嘗得異魚,放于 康州悅城江中,後稍大如龍,嫗汲澣于江,龍輒來嫗 邊,率為常。他日嫗治魚,龍又來,以刀戲之,誤斷其尾。 嫗死,龍擁沙石墳其墓上,人呼為『掘尾,為立祠宇千 餘年。太和末,有職祠者欲神其事以惑人,取群小蛇 術禁之,藏祠下,目為龍子,能令飲酒,置巾箱中,持詣』」 城市。越人好鬼怪,爭遺之,職祠者輒收其半。開成初, 滄州故將蘇閏為刺史,心知其非,且利其財益神之, 得金帛,用修佛寺官舍。他日,軍吏為蛇囓,閏不使治, 乃整簪笏命走語嫗所囓者俄頃死。乃云:「慢神罰也。」 愚民遽唱其事,信之益堅。嘗有殺其一蛇,乾于火,藏 之。已而祠中蛇逾多,迄今猶然。

《唐書五行志》:「開成元年,宮中有眾蛇相與鬥。」

《杜陽雜編》:開成初,宮中有黃色蛇,夜自寶庫中出,遊 于階庭間,光彩照灼,不可擒捕。宮人擲珊瑚玦擊之, 遂并玦而亡去。掌庫者具以事告,上令遍搜庫內,乃 得黃金蛇,而珊瑚玦著其首。上熟視之曰:「昔隋煬帝 為晉王時,以黃金蛇贈陳夫人,吾不知此蛇得自何 處?」左右因睹頷下有「𡡉」字,上蹶然曰:「果不失,朕所疑 耳。」阿𡡉,煬帝小字也。上之博學敏悟,率多此類。遂命 取頗梨連環,繫于玉彘之前足。其後更不復見焉。 以彘能啗蛇也。

《酉陽雜俎》:「蛇磧,蘇都瑟匿國西北有蛇磧,南北蛇原 五百餘里,中間遍蛇,毒氣如煙,飛鳥墜地,蛇因吞食, 或大小相噬,及食生草。」

《因話錄》:「進士鄭翬說,家在高郵,有親表盧氏,莊近水 有鄰人數家共殺一白蛇,未久忽大震雷電雨,發洪, 數家皆陷溺無遺,唯盧氏當中一家無恙。」

《酉陽雜俎》:長壽寺僧𧦬言,他時在衡山,村人為毒蛇所噬,須臾而死,髮解腫起尺餘。其子曰:「昝老若在,何 慮。」遂迎昝至,乃以灰圍其尸,開四門,先曰:「若從足入, 則不救矣。」遂踏步握固,久而蛇不至,昝大怒,乃取飯 數升,擣蛇形詛之,忽蠕動出門,有頃,飯蛇引一蛇從 死者頭入,徑吸其瘡,屍漸低,蛇皰縮而死,村人乃活。 南安蠻江蛇至五六月。有巨蛇泛江岸。首如張帽。萬 萬蛇隨之入越王城。

馮坦者,常有疾,醫令浸蛇酒服之。初服一瓮子,疾減 半。又令家人園中執一蛇,投瓮中,封閉七日。及開,蛇 躍出,舉首尺餘,出門因失所在。其過跡,地墳起數寸。 陸紹郎中又言,「嘗記一人浸蛇酒,前後殺蛇數十頭。 一日,自臨瓮窺酒,有物跳出,齧其鼻將落,視之,乃蛇 頭骨,因瘡毀鼻如劓焉。」

《志怪錄》:文獻公誕時,一蛇自屋陊于前,舉頭張喙,久 之方去。

《錄異記》:「乾符中,神仙驛有巨蛇,黑色,高三十餘丈,諸 小蛇如椽如柱,如十石五石甕者,數百頭隨之,自東 向西,群隊行旅,自辰時已前見之,至酉時方盡,不知 其長幾里也,將盡,有一小兒執紅旗立於蛇尾之上, 跳躍鼓舞而過。是歲山南節度使楊守亮敗。」

《唐書五行志》:光啟二年冬,鄜州洛交有蛇見於縣署, 復見於州署。蛇冬則蟄。《易》曰:「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北夢瑣言》:「唐荊州節度使成令公汭,領蔡州軍,戍江 陵,為節度。時張璝謀害之,遂棄本都部,奔於秭歸。一 夜為巨蛇繞身,幾至於殞,乃曰:『苟有所負,死生唯命』。」 逡巡,蛇亦亡去。邇後招緝戶口,訓練士卒,沿流而鎮 渚宮,尋授節旄,撫綏凋殘,勵精為理。初年居民唯一 十七家,末年至萬戶。勤王奉國,通商務農,有足稱焉。 《唐書五行志》:「乾寧末,陝州有蛇鼠鬥于南門之內,蛇 死而鼠亡去。」

《廣異記》:「海州人以射獵為事,會于東海山中射鹿,忽 見一蛇黑色,大如連山,長近十丈,兩目成日,自海而 上,人見蛇驚懼,知不免死,因伏念佛至人所,以口銜 人及其弓矢,渡海而去,遙至一山,置人于高巖之上。 俄而復有一蛇自南來,至山所,狀類先蛇而大倍之。 兩蛇相與鬥于山下,初以身相蜿蟺,久之口相噬,射」 士知其求己助,乃傅藥矢欲射之。大蛇先患一目,人 乃復射其目,數矢累中。久之,大蛇遂死,倒地上,首尾 俱碎。小蛇乃銜大真珠瑟瑟等數斗送人歸至本所。 《紀聞》:殿中侍御史杜暐嘗使嶺外,至康州驛,騎曹上 白曰:「請避毒物。」于是見大蛇截道南出,長數丈。元武 後追之,道南有大松樹,蛇昇高枝盤繞垂頭,下視元 武。「元武自樹下仰其鼻,鼻中出兩道碧煙,直衝蛇頭, 蛇遂裂而死,墜于樹下。」

廣州市有人籠盛兩頭蛇,集人眾中,言:「汝識二首蛇 乎?汝見二首蛇,則其首並出,吾今異于是,首尾各一 頭,欲見之乎?」市人請見之,乃出其蛇。蛇長二尺,頭在 首尾。市人伶者,長以弄蛇為業,每執諸蛇,不避毒害, 見兩頭蛇,則以手執之,蛇螫其手。伶者言痛,棄蛇于 地,加藥焉,不愈。其囓處腫遂浸淫,俄而遍身。伶者死, 身遂洪大。其骨肉皆化為水,如貯水囊。有頃水潰遂 化盡。人與兩頭蛇失所在。

《武陵記》:「武山高可萬仞,山半有斑蛇,四眼,身大十圍。」 《唐書·地理志》淮南道「揚州廣陵郡土貢蛇。」

蘄州蘄春郡,土貢:白花蛇、烏蛇。

江南道蘇州吳郡,土貢:蛇。

嶺南道廣州南海郡。土貢:蚺蛇膽。

循州海豐郡。土貢:蚺蛇膽。

潮州潮陽郡,土貢:蚺蛇膽。

高州高涼郡,土貢:蚺蛇膽。

柳州,龍城郡,土貢:蚺蛇膽。

安南土貢:蚺蛇膽。

峰州承化郡,土貢:蚺蛇膽。

《玉堂閒話》:「梁貞明中,朱漢賓鎮安祿之初,忽一日曙 色纔辯,有大蛇見於城之西南,首枕大城,尾拖於壕 南岸土地廟中,其魁可大如五斗器,雙目如電,呀巨 吻以瞰於城。其身不翅百尺,粗可數圍,跨於羊馬之 堞,兼壕池之上,其餘尚蟠於廟垣之內,有宿城軍校, 卒然遇之,大呼一聲,失魂而逝。一州洶懼,莫知其由。」 來年「淮寇」非時而至,圍城攻討,數日不破而返,豈神 祇之先告歟。

《太平廣記》:「太原屬邑有水清池,本府祈禱雨澤及投 龍之所也。後唐莊宗末,過河南獵射,每捕獵,就池卓 帳,為憩宿之所。忽見巨蛇數頭自洞穴中出,皆入池 中。良久,有一蛇紅白色,遙見可圍四尺以來,其長稱 是。獵卒齊彀弩連發,射之而斃,四山火光,池中魚鱉 咸死,浮在水上。獵夫輩共刲剝食之,其肉甚美。莊宗」 尋知之。于時謟事者以為剋梁之兆。有五臺僧曰:「吾 王宜速過河決戰,將來梁祚其能久乎?」此亦斷白蛇 之類也。

梓潼縣張蝁子神,乃五丁拔蛇之所也。或云嶲州張生所養之蛇,因而祠。時人謂為張蝁子,其神甚靈。偽 蜀王建世子名元膺,聰明博達,騎射絕倫,牙齒常露, 多以袖掩口,左右不敢仰視。蛇眼而黑色,兇惡鄙褻, 通夜不寐,竟以作逆伏誅。就誅之夕,梓潼廟祝亟為 《蝁子》所責,言「我久在川,今始方歸,何以致廟宇荒穢 如是耶。」由是蜀人乃知元膺為廟蛇之精矣。

恆州井陘縣「豐隆山西北長谷中,有毒蛇據之,能傷 人,里民莫敢至其所。採藥人靳四翁入北山,忽聞風 雨聲,乃上一孤石望之,見一條白蛇從東而來,可長 三丈,急上一樹,蟠在西南枝上,垂頭而歇。須臾,有一 物如盤許大,似蝦蟆,色如煙熏,褐土色,四足而跳,至 蛇蟠樹下,仰視,蛇垂頭而死。」自是蛇妖不作。前灃州 有《鶤鵊雛》,為蛇所吞,有物如蝦蟆,吐白氣直衝,墜而 致死。得非靳老所見之物乎?凡毒物必有能制者,殆 天意也。

《北夢瑣言》:鮮于仲通兄弟,閬州新井縣人,崛起俱登 將壇,望氣者以其祖先墳上有異氣,降敕塹斷之。裔 孫有鮮于嶽者,幼年寢處席底有一蛇,蓋新出卵者, 家人見之以為奇事,及壯常有自負之色,歷官終於 普州安嶽縣令,不免風塵,其徒戲之曰:「鮮于蛇也。」 《幸蜀記》:咸康六年五月不雨,至九月林木皆枯,赤地 千里。肥遺見,《王氏開國記》,以「肥遺」為「鬼。」唐英按:肥遺, 蛇名,角上有火,見則大旱,非鬼也。

《王氏見聞》:「後唐少帝朝,清泰王起於岐陽,朝廷詔西 京留守王思同統禁旅征之。王師西出之後,尋聞劘 壘。雍京僚屬,日登西樓,望其捷書。忽一日,官僚憑檻 西向,見羊馬城上有二大蛇,東西以首相向,為從者 輩遙擲彈丸以警之。於時一人擲中東蛇之腦,蜿蜒 然墮於牆下,挺然不動,使人視之,巳卒矣。其西蛇徐」 徐入於穴隙之間。識者竊議之曰:「潞王乙巳生,統帥 王公亦乙巳生,俱為蛇相。今東蛇中腦而卒,豈非王 師不利乎?」未逾旬日,群師叛歸,潞王思同腹心都將 王彥暉已下,並投岐城納款。思同單馬而遯,竟沒於 王事焉。蛇亡之兆,得不明乎!

《十國春秋。吳王稔傳》:「稔一日坐聽事,與客語,忽有小 赤蛇自尾墜地,向稔而蟠,稔令以器覆之,良久發視, 惟一蝙蝠飛去。是年稔加同平章事,咸以為其應也。」 《太平御覽》,「晉高祖即位之前一年,歲在乙未,鄴西李 固橋下鼠與蛇鬥,鬥及日之中,蛇不勝而死,行人觀 者志之。後唐果滅於申。」

《稽神錄》:舒州有人入灊山,見大蛇,擊殺之。視之有足, 甚以為異,因負之而出,將以示人。遇縣吏數人於路, 因告之曰:「我殺此蛇而有四足。」吏皆不見。曰:「爾何在?」 曰:「在爾前。」「何故不見?」即棄蛇於地,乃見之。於是負此 蛇者皆不見,人以為怪,乃棄之。案此蛇生不能自隱 其形,死乃能隱人之形,此理有不可窮者。

安陸人,姓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嘗遊齊魯,遂至豫 章,恆弄蛇於市,以乞丐為生,積十年餘。有賣薪者自 鄱陽來,宿黃培山下,夢老父云:「為我寄一蛇,與江西 弄蛇毛生也。」乃至豫章觀步門賣薪,將盡,有一蛇蒼 白色,盤於船舷,觸之不動。薪者方省向夢,即㩦之至 市,訪得毛生,因以與之。毛始欲展撥,應手囓其指,毛 失聲顛仆,遂卒。食久即腐壞,蛇亦不知所在。

偽吳兵部尚書賈潭,言其所知為嶺南節度使。獲一 橘,其大如升,將表獻之。監軍中使以為非常物,不可 輕進,因取針微刺其蔕下,乃有蠕蠕而動者。因破之, 中有小赤蛇,長數寸。

《太平廣記》:「連州見一柑樹,四月中有子如拳大,剖之 有兩頭蛇。」

偽吳壽州節度使姚景,為兒時,事濠州節度使劉金, 給使廐中。金嘗卒行至內,見景方寢,有二小赤蛇戲 於景面,出入兩鼻中,良久,景寤,蛇乃不見。金由是驟 加寵擢,妻之以女,卒至大官。

《孔帖》:五代王處直,初有黃蛇見於牌樓,王處直以為 龍,藏而祠之,定。人皆知其不祥,曰:「蛇穴山澤而處人 室,失其所居之象也。」已而處直果被廢死。

《錄異記》:「南海中有山,高數十里,周圍百里。每年夏月, 有巨蛇繳山三四匝,飲海水,如此為常。一旦飲海水 之次,有大魚自海中來,吞此蛇。天地晦冥,久之不復 見。」

郫縣有民於南郭渠邊得一小蛇,長尺餘,刳剔五藏 盤,而串置於煙火之上。焙之數日,民家孩子數歲,忽 遍身腫赤,皮膚炮破,呻唫,痛楚異常,因自語曰:「汝家 無狀殺我,刳剔腸胃,置於火上,且令汝兒知此痛苦。」 民家聞之驚異,取蛇㧞去,划竹以水洒之,焚香祈謝, 送於舊所。良久,蜿蜒而去,民家兒亦愈焉。

《太平廣記》:「景煥為壁州白石縣令,行陟巴嶺,峻險萬 仞,約七八程達玉女廟。或有巨虺橫亙其前,徑可七 八尺,鱗甲不啻開扇許大,頭尾垂在山下,唯聞折木 震響山谷,童僕輩盡股慄驚駭,莫能前進。於是旦駐 山穴,因登高望之,竟日方見其尾,欲謂之龍。龍之行動,必有風雨隨之。其日晴明,方見是蛇也。因知吞舟」 之魚,翳天之鳥,蟲禽之絕大者,信有之焉。

《南唐近事》:「諫議大夫張義方命道士陳友者合還丹 於牛頭山,頻年未就。會義方遘疾將卒,恨不成九轉 之功。一旦命子弟發丹竈,竈下有巨虺,火吻錦鱗,蜿 蜒其間,若為神物護持。乃取丹自餌一粒,瘖瘂而終。 當時識者以為氣未盡,服之陰者不壽也。」

《遼史蕭蒲奴傳》:「蒲奴,字留隱,奚王楚不寧之後。幼孤 貧,傭於醫家。牧牛傷人稼,數遭笞辱。醫者常見蒲奴 熟寐,有蛇遶身,異之,教以讀書。聰敏嗜學,不數年,涉 獵經史,習騎射。既冠,意氣豪邁。開泰間,選充護衛,稍 進用,俄坐罪黥流烏古部。久之,召還,累任劇,遷奚六 部大王。」

《茅亭客話》:「開寶五年壬申歲秋八月初,成都大雨,岷 江暴漲,永康軍大堰將壞,水入府江。知軍薛舍人文 寶與百姓憂惶,但見驚波怒濤,聲如雷吼,高十丈已 來,中流有一巨材,隨駭浪而下,近而觀之,乃一大蛇 耳。舉頭橫身,截於堰上。至其夜,聞堰上呼噪之聲,列 炬縱橫,雖大風暴雨,火影不滅。平旦,廣濟王李公祠」 內旗幟皆濡濕,堰上惟見一面沙堤。堰水入新津江 口,時嘉、眉州漂溺至甚,而府江不溢。

《宋史黨進傳》:「進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忠武軍節度。在 鎮歲餘,一日自外歸,有大蛇臥榻上寢衣中,進怒,烹 食之,遇疾卒。」

《茅亭客話》:「陵州籍縣鹿水溪村民康化者,雍熙乙酉 歲秋,有牧童晚歸值雨,見溪中有大蛇引小蛇蟠蜿 屈曲於泥中,自大至小,曳泥上岸,入一穴內,至末者 曳泥窒其穴口,並無蹤由。其童驚駭,目瞠口禁不能 言。至前春啟蟄時,方稍語得父母,問其不語之由,方 說溪中所見之物矣。」

淳化癸巳歲冬十月,青城山民往趙公山採薪,遇數 苗薯藥,頗大如常者。村人度「其下必大有薯藥」,遂與 妻子同掘之,深三尺餘,但見根鬚抱一大瓷合。遂揭 開視之,有一大赤蛇如爛錦,盤結合內。村人悸慄,以 鋤觸之,蛇乃翻然化一雉,飛入溪水中,合內惟餘一 隻石簪。村人持歸山舍,其夜一室如晝。村人轉懼此 「物異常,送與莊主。明年,值順賊作亂,不知簪所存。」 《宋史孝義傳》:「侯義,應天府楚丘人,貧無產,傭田以事 母。里人有葬其親而遽返者,義母過其冢,泣謂義曰: 『我死其若是乎』?義乃感激自誓而不欲言,但慰其母 曰:『勿悲,義必不爾。咸平中,母卒,義力自辦葬,不掩墳 壙,晝則負土築墳,夜則慟哭柩側,妻子』」困匱不給。田 主曹氏哀憐之,資以餱糧。踰年,墳間瓜異蔕,木連理, 又有巨蛇遶其側,不暴物。

《宋史五行志》:「大中祥符二年八月,青蛇出無為軍廨, 長數尺。」

《後山談叢》:「王沂公之先為農,與其徒入山林以酒行。 既飲,先後至失酒,顧草間有醉蛇,倒而捋之,得酒與 血,怒而飲焉,昏閉倒臥,明日方醒,視背傍積蝨成堆, 自是無蝨終身。」

《宋史孔道輔傳》:「道輔幼端重,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 推官。數與州將爭事,有蛇出天慶觀真武殿中,一郡 以為神。州將帥官屬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輔徑前 以笏擊蛇,碎其首。觀者初驚後莫不嘆服。」

魚。《周詢傳》:「周詢,開封雍丘人。早孤好學,舉進士中第, 嘗知安州,歷右諫議大夫,知成德軍。在安州時,園吏 見大蛇垂闌稍即視之,乃周詢醉而假寐,世傳其異。」 《夷堅志》:「蘄州境有蛇洞,在蘄州口鎮側,蓋白花蛇所 聚,今不復有矣。土人採捕,乃出羅田山谷中。施少路 溫舒自信陽守解印造朝舟抵蘄口,詣近處龍峰寺」 遊觀,距蛇洞不遠,詢於寺僧,皆言徒有其名耳。因信 步到方丈,復躡石級百層,得一堂,方疊足坐憇。傍人 驚曰:「一巨蛇正蟠屈於下。」相與持梃擊逐。施遽下榻, 蛇徑入山,見者無不汗駭。此蛇之毒甚於蝮,或為所 傷,急須剜去肉,少緩則遍體盡生白紋方花如其形, 不踰時必死。施到闕,除蘄春守,蓋且「將為地主,故山 川之靈陰相之,特令此物出異以示眾。」

《續明道雜志》:「楊國寶學士,滎陽人,頗以文行著稱。元 祐中,任開封府推官。一家大小十餘口,死幾盡,國寶 最後亦卒。先是,國寶有妹孀,依其兄以居。妹有庖婢, 一日忽如病,心狂語,終日不休,語頗凶恠。或取土為 丘墳狀,守之而哭,人以為不祥。勸楊逐之,楊不聽。時 某與楊同館供職,時楊方喪一女。一日謂余曰:『余夜 夢一蛇,首有冠。余素聞蛇身而冠,謂之喪門,大不祥。 心知楊之禍未已也,不欲言之』。」已而果然。

《廣東通志》:「紹聖初,黨禍起,劉安世器之尤為章惇、蔡 卞所忌,遠讁嶺外。盛夏奉老母以行,逢人皆憐之,器 之不屈也。一日行山中,扶其母籃舁憇樹下,有大蛇 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擔夫驚走,器之不動也,蛇若 相向者,久之乃去。村民羅拜曰:『公異人也,蛇乃此山 之神,見公喜相迎耳《鄰幾雜志》:北虜水實羊腸,文州羌取蛇韜首繞頭上, 治傷熱。

《東齋記事》:蔡君謨知福州,以疾不視事者累日。每夜 中即夢登鼓角樓,憑鼓而睡。通判有怪鼓角將累日 不打三更者,因對:「數夜有大蛇盤據鼓上,不敢近。」君 謨既愈,與通判言所夢正與鼓角將所說同。人遂以 為蛇精。

《東皋雜錄》:東坡,元豐間繫御史獄,謪黃州。元祐初,起 知登州。未幾,以禮部員外郎召,道中遇當時獄官,甚 有慚色。東坡戲之曰:「有蛇螫殺人,為冥官所追,議法 當死。」蛇前訴曰:「誠有罪,然亦有功,可以自贖。」冥官曰: 「何功也?」蛇曰:「某有黃,可治病,所活已數人矣。」吏收驗, 果不誣,遂免。良久索一牛至,獄吏曰:「此牛觸殺人,亦」 當死。牛曰:「我亦有黃,可治病,亦數人矣。」良久亦得免。 久之,獄吏引人至曰:「此人生常殺人,幸免死,今當還 命。」其人倉皇妄言亦有黃。冥官大怒,詰之曰:「蛇黃、牛 黃皆入藥,天下所共知。汝為人,何黃之有?」左右交訊, 其人窘甚,曰:「某別無黃,但有些慚惶。」

《陝西通志》:「宋時同州有白蛇為害,知者皆不敢出守。 政和間,有宰相婿某必欲得之,到官三日,張樂會僚, 忽視娼皆衣白,恠而問之,家人知中妖騎報相君白 徽宗,詔虛靜張天師來治問得蛇所,擇日去穴三里, 結高壇,作法飛符。良久風雲勃興,雷電四起,青氛黑 霧,蔽滿山谷。俄白氣滃於天際,火從穴發,漸及壇畔」, 有大蛇至,矯首引身繞下四五匝,遂飛劎殺之,已又 斬如柱楹者二十許餘,以符驅之境外。

《春渚紀聞》:謝石潤夫,成都人,宣和間至京師,以相字 言人禍福。有朝士,其室懷妊過月,手書「一也」字,令其 夫持問石,石曰:「是必十三箇月也,以『也』字中有十字, 併兩傍二豎下一畫為十三也。」石熟視朝士曰:「『有一 事似涉奇怪,因欲不言,則吾官人所問,正決此事,可 盡言否?」朝士因請其說,石曰:「也』字著蟲為『蛇』字,今尊 閣所妊,殆蛇妖也。然不見蟲蠱,則不能為害。謝石亦 有薄術,可為吾官人以藥下驗之,無苦也。」朝士大異 其說,因請至家,以藥投之,果百數小蛇而體平。都人 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挾何術也。

《寓簡》,宣和間,蔡州有一士人家書室中忽然見小蛇, 文章陸離,蜿蜒几格間,見人不驚畏,不敢傷也。每日 惟巳時則見,至午乃隱去,日日如此。士人異之,因伺 其至,則捕之,置鐵絲籃中,逮午視之,則堅冷化為石 矣。其質巧妙天成,雖良工不能加也。明日巳時,則復 蠕動,既又復為石,而屈伸盤結之狀,日日不同。士人 寶蓄,持至京師,見中官梁師成。梁歎曰:「此神物造化 之所寓也。」禁中有玉鼠玉兔,以其時見,則其物也。士 遂獻之。

《宋史五行志》:「宣和四年,北方用兵,雄州地大震。元武 見於州之正寢,有龜大如錢,蛇若硃漆著,相逐而行。 宣撫使焚香再拜,以銀奩貯二物,俄俱死。」

《續明道雜志》:田京待制將取愨頭戴之,有蛇出愨頭 下。或言「蛇戴愨頭,喪門也。」不數日,京死。

《黃州倉》有大蛇,其尾之圍猶如人股。倉連州宅園蛇 時往來,人或見之。

《宋史五行志》:「紹興初,行都柴垛橋精忠廟三蛇出沒 庭廡,太者盈尺,方鱗金色,首脊有金錢。遇霽或變化 數百於蕉卉間。廟徙而蛇孽亦絕。」

《夷堅志》:「文安公小隱園在妙淨寺,其西偏地僻,久不 平治,蔓莽極目。紹興五年七月中,有二犬共擒一蛇, 大如柱,其長五六尺,未幾,二犬俱斃,蛇體黑花,方紋 間之,遍體生毛,茸茸然,名為『鐵甲五步,蓋蝮類也。 宜黃丞廳與縣治相連,有大蛇長二丈,鱗甲青黑,行 地有聲。父老傳言,每出遊一廳,則主人者必罹禍咎。 紹』」興庚辰春,出於丞舍後東牆蓮池側,隱半身牆內, 尾垂於池。丞祝君適以亭午到池上見之,呼乞子能 捕者穴牆取之,蛇蟠屈不動,命數捷力舁至郭外,過 百丈橋數里,縱之莽中。意其已遠,不能復至矣。次日 祝仍以午到昨處,則蛇乃在元穴,欲殺之,而吏士皆 不敢承命,曰:「此禍至大,寧受杖責。」不得已,但令舁去。 如是者至於四五。迨祝死。乃絕不見。

《宋史五行志》:「紹興十一年四月,衡山縣淨居巖有蛇 長二丈,身圍數尺,黑色而方文,震死,山水大至。先是 山氣遇夜輒昏昧,蛇斃始明。」

《夷堅志》:「武功大夫成俊,建康屯駐中軍偏校,善禁咒, 尤工治蛇。紹興二十三年,本軍於南門外四望亭晚 校,有蛇自竹叢出,其長三丈,面大如杵,生四足,遍身 有毛,作聲如豬,行趨甚疾,為逐人吞噬之勢,眾皆驚 擾,不知所為。適有馬槽在側,急取覆之,而白統制官, 遣呼俊,俊至,已能言其狀,且云:是名豬豚蛇,齧人立 死。」即步罡布氣禁之。少頃,令啟槽,則已僵縮不能動。 再覆之,仰吸日光,三吹槽上,及啟視,化為凝血矣。 排彎山有黑蟒,色深青,長可二丈,積為人害。居民共 邀俊施術,俊曰:「在吾法,不宜率爾。盍具狀以來。」既得狀,書章奏天,詰旦,詣穴口為壇,被髮跣足,衣道士服, 向空叱神將曰:「速」斯須,蛇不出。繼遣兩將,如是者三 四反,蛇猛從穴內奮迅奔壇,若將欲鬥者。俊大聲呼 之,取所著汗衫中分裂其裾,蛇劈為兩,此患遂息。民 家小兒因行草際遭螫,痛徹心腑,幾於不救。俊往療 之,問兒曰:「汝誤蹈踐之,以致齧耶?將自行其傍而然 耶?」曰:「初未嘗觸之,不覺咬我。」俊曰:「我亦久知之,此無 故傷人命,不可恕。」乃除地丈許,插小竹片為劎作法, 呼蛇至者如積,詰之曰:「作過者,留劎下,否則退。」群蛇 以次相引而去,各適所在,獨一小蛇色如土,伏劎傍。 俊召判官檢法曰:「蛇無故傷人,當何罪?」兒家聚觀者 皆莫見。久之又曰:「依法」,蛇自以首觸劎死焉。俊之技 如此,而無所求於人。醫士劉大用欲學其術,俊曰:「此 非所靳,但慮持之不謹,或干犯法律,將自貽禍。」乃止。 《聞見後錄》:劉法欲生,其母幃帳忽若墜壓而下,視之 上有大蛇,蜿蜒若被痛楚狀。母怖甚,避之他所。法生 再視之,但蛇蛻耳。後法為將,有賢稱。

近种湘守敘州,壞客館為東園。警夜兵共見大蛇自 客館出,穿西樓而去。樓下臨大江,度其地約長十數 丈。明,求之於「館之寢,有穴方廣寸尺許,發之,其蟠屈 之跡大一間屋,土色光膩,如新泥飾者。豈異物亦避 暴役穿穴以去邪?」不數日湘死。

《清波雜志》:「煇平生四汎大江,備嘗艱險,共載生死,係 於沈浮之間。每過龍祠,薰爐瀝觴惟謹。無屋宇,但植 一竿,亦致冥幣於中流。至小孤山謁廟,見幡腳及花 瓶中小青蛇盤結,舉首蜿蜒者甚眾。祝者云:『神今日 在廟歆享而然』。」

《夢溪筆談》:太子中允關杞曾提舉廣南西路常平倉。 行部邕管,一吏人為蟲所毒,舉身潰爛,有一醫言能 治,呼使視之,曰:「此為天蛇所螫,疾已深,不可為也。」乃 以藥傅其創,有腫起處,以鉗拔之,有物如蛇,凡取十 餘條而疾不起。又予家祖塋在錢塘西溪,嘗有一田 家忽病癩,通身潰爛,號呼欲絕。西溪寺僧識之,曰:「此 天蛇毒耳,非癩也。」取木皮煮飲一㪷許,令其恣飲,初 日疾減半,兩三日頓愈。驗其木,乃今之秦皮也。然不 知天蛇何物,或云草間黃花蜘蛛是也。人遭其螫,仍 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露涉者亦當戒也。天蛇其大 如著而匾,長三、四尺,色黃赤,多生於幽陰之地,遇驟 雨後則出,越人深畏之,以醋澆之則消。或以石灰摻 之。亦縮死。

《墨客揮犀》:淵材嘗從郭太尉游園,咤曰:「吾比傳禁蛇 方甚妙,但咒語耳,而蛇聽約朿如使稚子。」俄有蛇甚 猛,太尉呼曰:「淵材可施其術。」蛇舉首來奔,淵材無所 施其術,及走汗流,脫其冠巾曰:「此太尉宅神,不可禁 也。」太尉為之一笑。

余伯祖嘗於野外見蜈蚣逐一大蛇甚急,蛇奔過一 溪,蜈蚣亦隨之,蛇知力屈不免,乃回身張口向之,蜈 蚣遽入其口,俄頃蛇死,乃穴其腹傍而出,拆蛇視之, 已無腸矣。傳言蝍蛆甘帶,蝍蛆即蜈蚣之別名。 《春渚紀聞》:滄州泥姑寨循塘濼而至界河,與北寨相 望。自乾寧軍穿濼而往,止一徑。每春初啟蟄時,塘路 群蛇橫道,逓送者甚苦之。寨卒有蕭志者,為人性率, 同儕多狎侮之。一日,當送檄文至郡,而有大蛇枕道, 其首如甕,兩目煜然可畏也。既不敢前,即醉宿旁鋪。 鋪卒夜以利刃殺蛇而脯之,至滿數缶。蕭醉醒,聞肉 香甚,問安所從得,鋪卒紿云:「夜漁於海,得大魚,方將 共羹而食也。」蕭不待羹,取數臠就火燎食「之,甚美。自 郡回,因求其餘,歸食,數日而盡,不知其為蛇也。食蛇 之後,更不喜聞食氣,但覺背膂間腫痒,至不可忍。時 就樹揩痒,瘡破中湧細蝨,不知其數。時郡卒陸靖者, 適居寨中,與之助取餘蝨,計前後出蝨數斗,痒止瘡 復。因憩樹陰,見濼中鶴雛群戲,念欲取之,即身在鶴 仄,攬雛而歸,復視鶴巢,又」念可登而取,即身已在樹 杪矣。寨卒視之,率皆驚異,以謂此人偶食成器之物, 盡出尸蟲,而輕身自如,得地仙矣,因逃兵籍而去。 臨安僧法堅言,「有歙客經於潛山中,見一蛇,其腹漲 甚,蜿蜒草中,徐遇一草,便囓破,以腹就磨,頃之漲消 如故,蛇去。客念此草必消漲毒之藥,取置篋中。」夜宿 旅邸,鄰房有過人方呻吟床第間,客就訊之,云:「正為 腹漲所苦。」即取藥就釜,煎一盃湯飲之。頃之不復聞 聲,意謂良巳。至曉,但聞鄰房滴水聲,呼其人不復應, 即起燭燈視之,則其人血肉俱化為水,獨遺骸臥床, 急挈裝而逃。

《括異志》:「李舟之弟患風,或云蛇酒治風。乃求黑蛇,生 置甕中,醞以麴糵,數日蛇聲不絕。及熟,香氣酷烈,引 滿而飲,斯須之間化為水,惟毛髮存焉。」

《泊宅編》:「王捷燒金,先用毒蛇不計多少,煞埋庭中,澆 以米泔,令生菌,因取合藥,後造宅築基,得一蛇,頭如 人形,捷不久卒。」

《夷堅志》:「鄂州總領司,故州治也,後福城城有園,園有 大蛇,長數丈許。乾道中,韓總管者欲於東北隅建楚望亭,而築基不成,至於數圮。或言此處蛇所穴,儻為 立祠當可就。」韓如其說作小廟於數十步間,基即成 蛇,往來東西,或如教場大井內,或從府倉氣樓中垂 頭下食米。嘗蛻皮於竹林裏,一兵得之,貯以布囊,時 時出示人。蛻廣長如其身,左肋下有一足。郡民楊八 賃城下壕種菱芡,就壖地縛葦舍,母子處之,以察盜 摘者。夏夜過半聞聲,母以為賊也,出視之,見蛇在女 牆上,而頭在壕中,昂起睨母,母駭。楊生至,僅能舉 手指示,即仆地死。楊懼,舍之去。已而蛇不復出,人疑 其入大江云。

《宋史胡穎傳》:「穎以樞密都承旨為廣東經略安撫使。 潮州僧寺有大蛇,能驚動人,前後仕於潮者,皆信奉 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為未嘗詣也。已而旱,咸咎 守不敬蛇神,故至此。後守不得已詣焉。已而蛇蜿蜒 而出,守大驚,得疾,旋卒。穎至廣州,聞其事,檄潮州令 僧舁蛇至。至則其大如柱而黑色,載以闌檻。穎令之」 曰:「爾有神靈,當三日見變怪,過三日則汝無神矣。」既 及期,蠢然猶眾蛇耳。遂殺之,毀其寺,并罪僧移節廣 西。

《癸辛雜識》:趙暨守衢日,所任都吏徐信,興建佑聖觀, 斂民財甚夥。未幾詹寇作,信以致寇,抵罪而死,然民 之詣祠如故。時太守不復往,趙孟奎春谷始至以典 祀,亦往致敬。已而得堂帖,從前守陳蒙所申,命加毀 拆。民投牒求免而主祀祠。黃冠遇大蛇於道,謂神所 憑,率民以禱曰:「果神也,盍詣郡?」遂以蛇至倅廳以白 郡,趙曰:「此妖也,以黃冠為惑眾。」械繫於獄。繼取蛇貯 以大缶,加封閉焉,三日獄成,黃寇坐編置,而戮蛇於 市,人咸壯之。

太廟前有戴生者,善捕蛇,凡有異蛇,必使捕之。至於 赤手拾取,如鰍鱔然。或為毒蝮所囓,一指腫脹如椽。 旋於笈中取少藥摻之,即化黃水流出,平復如初。然 十指所存,亦僅四耳。或欲捕之,蛇藏匿不可尋,則以 小葦管吹之,其蛇則隨呼而至,此為尤異。其家所畜 異蛇凡數十種,鋸齒毛身,白質赤章,或連錢,或紺碧, 或四足,或兩首,或僅如稱衡,而首大數倍,謂之「飯揪 頭」,云此種最毒。其一最大者如殿楹,長數尺,呼之為 「蛇王。」各隨小大,以筠籃貯之,日啖以肉。每呼之,使之 旋轉升降,皆能如意。其家衣食頗贍,無他生產,凡所 資命,惟視吾蛇尚存耳,亦可彷彿豢龍之技矣。 慈憲全夫人之生也,其父全翁大節,忽門外有大蛇 蟠繞一大樹間,細而視之,則其蛇有兩小角,方以為 異。將入,呼兒姪輩逐之,則報以得女,而蛇不復見矣。 《羅湖野錄》:大覺禪師昔居泐潭,燕坐室中,見金蛇從 地而出,須臾隱去,聞者讚為吉徵。未幾,自廬山圓通 赴詔,住東都淨因。

《輟耕錄》:趙生者,宋宗室子也。家苦貧,居閩之深山,業 薪以自給。一日伐木溪滸,忽見一巨蛇,章質盡白,昂 首吐舌,若將噬己。生棄斧斤,奔避得脫。妻問其故,具 以言。因竊念曰:「白鼠白蛇,豈寶物變幻耶?」即拉夫同 往,蛇尚宿留未去,見其夫婦來,回首愬流而上尾之。 行數百步,則入一巖穴中。就啟之得石,石陰刻押字 與歲月姓名,乃黃巢手瘞。治為九穴,中穴置金甲,餘 八穴金銀無算。生掊取畸零,仍舊掩蓋。自是家用日 饒,不復事薪。鄰家疑其為盜,告其姊之夫嘗為吏者, 吏詢之,嚴不敢隱,隨餽白金五錠。吏貪求無厭,訟之 官。生不獲已,主一巨室,悉以九穴奉巨室,廣行賄賂, 有司莫能問。迨帥府特委福州路一官往廉之,巨室 私獻金甲,因回申云:「具問本根所以,實不曾掘發寶 藏。」其事遂絕。路官得金甲珍襲甚至,任滿他適,其妻 徙置榻下。一夕聞繞榻風雨聲,頃刻而止,頗怪之。夫 歸共取視,鐍鑰如故,啟籠乃無有也。生無子,夫婦終 老巨室。

《元史何寔傳》:「寔字誠卿,其先北京人。曾祖摶霄,雄於 貲,好施與,鄉里以善人稱。祖鼎敬。父道忠,仕金為北 京留守。寔少孤,依叔父居,氣節不凡。家人常入臥內, 見一青蛇蜿蜒衣被中,駭而視之,乃寔也。」

《張起巖傳》:父範生起巖。初其母丘氏有娠。見長蛇數 丈入榻下。已忽不見。乃驚而誕起巖。

《真臘風土記》:「其國主寢室有金塔一二座,國主夜則 臥其上。土人皆謂塔之中有九頭蛇精,乃一國之土 地主也,係女身。每夜則見國主則先與之同寢交媾, 雖其妻亦不敢入,二鼓乃出,方可與妻妾同睡。若此 精一夜不見,則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則 必獲災禍。」

《瀛涯勝覽》:「祖法兒國蛇有單峰,有雙峰者,人以騎坐, 肉以市鬻。」

《西樵野記》:「京師西山寺有二青蛇,大者長五丈二三, 小者長四丈五六,如人至。僧乃呼蛇,以酒肉飼之,二 蛇輒引喙,出入無憚。人或遶蛇身旋轉一過,謂之不 絕人身,故謂之『蛇菩薩』。」

《山西通志》:「嘉靖辛酉,長子有城役乏磚,兵憲某令發古冢取磚。發一冢及隧,皆琉璃金碧龍鳳之文,有巨 蛇守之,赤色,目閃閃如電,吐氣繚繞如煙,觸之者立 仆,懼不敢近,乃止。」

《青州府志》:「樂安城西廢井有毒蛇氣,所中輒殺人。忽 或時出道上,邀犬豕食之,市里驚奔,以為神。蕭信公 至郡,蛇不敢出。公滿秩去,裁三日,復出為患。民迫公 不可返,得其衣履為位,設而拜之,蛇復不敢出,眾乃 持弓矛往塞其井,覆以大石,封土其上,就其傍立公 祠祀之。」

《濟南府志》:「張子弘祚蜚語及上臺,顏中丞執而訊之, 辭連陳茂才洪祐。陳故名家子,遭時落魄,又木強不 能辯,乃擬陳大辟,張反得城旦一日候鞫中丞門,樓 上忽降一蛇纏張頸,萬眾鬨然。中丞廉得其情,乃坐 張子法而釋陳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