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十九卷 |
第六十九卷目錄
蔓菁部彙考
蔓菁圖
水蔓菁圖
山蔓菁圖
野蔓菁圖
書經〈夏書禹貢〉
詩經〈邶風谷風〉
禮記〈坊記〉
周禮〈天官醢人〉
儀禮〈公食大夫禮〉
爾雅〈釋草〉
揚雄方言〈雜釋〉
嵇含南方草木狀〈蕪菁〉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蔓菁 蕪菁菘葵蜀芥鹹葅法 作湯葅法 䖆葅法
湯葅法〉
毛詩陸疏廣要〈采葑采菲〉
丘光庭兼明書〈蔓菁辨〉
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
王圻三才圖會〈蕪菁〉
徐光啟農政全書〈蔓菁考 水蔓菁考 山蔓菁考 野蔓菁考〉
王象晉群芳譜〈蔓菁〉
本草綱目〈蕪菁〉
高濂遵生八牋〈蔓菁粥〉
蔓菁部藝文〈詩〉
感春 唐韓愈
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 宋蘇軾
郭圃送蕪菁感成長句 張耒
蕪菁 陸游
蔓菁部選句
蔓菁部紀事
蔓菁部雜錄
蔓菁部外編
草木典第六十九卷
蔓菁部彙考
编辑釋名
《葑》。〈詩經〉 須。〈爾雅〉
《薞蕪》。〈爾雅〉 《蘴》。〈方言〉
《蕘》。〈方言〉 大芥。〈方言〉
辛芥。〈方言〉 《幽芥》。〈方言〉
《菈》。〈方言〉 蕪菁。〈別錄〉 蔓菁。〈唐本草〉 《九英菘》。〈食療本草〉
《水蔓菁》。〈農政全書〉 《山蔓菁》。〈農政全書〉
《野蔓菁》。〈農政全書〉 諸葛菜。〈蜀中名〉
山蔓菁圖
水蔓菁圖
{{{2}}}
野蔓菁圖
《書經》
编辑
《夏書禹貢》
编辑
荊州:包匭。〈音軌〉《菁茅》。
〈注〉菁菜也。可以為葅。〈集解〉孔氏曰:「菁,以為葅,茅以縮酒。」唐孔氏曰:「《周禮醢人》『有菁葅鹿臡』。」鄭云:「菁,蔓菁也。蔓菁處處皆有,而令此州貢者,蓋以其味善也。」鄭氏曰:「菁茅,一物也。菁茅,茅之有毛刺者。」
《詩經》
编辑
邶風谷風
编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傳〉葑,須也。〈正義〉《釋草》云:「須,葑蓯。」孫炎曰:「須,一名葑蓯。」《坊記註》云:「葑,蔓菁也。陳宋之間謂之葑。」陸璣云:「葑,蕪菁。幽州人或謂之芥。」《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謂之葑,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部謂之大芥。」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即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葑蓯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朱注〉《葑菲》根莖皆可食,而其根則有時而美惡。采《葑菲》者,不可以其根之惡而棄其莖之美。
《禮記》
编辑
《坊記》
编辑
《詩》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註〉葑,蔓菁也。陳宋之間謂之葑。下體,謂其根也。采葑菲之菜者,采其葉而可食,無以其根美則并取之,苦則棄之,并取之,是盡利也。〈疏〉正義曰:按《詩傳》云:「葑,須也。」《爾雅釋草》云:「須,葑蓯。」陸璣云:「又謂之蓯。吳人謂葑蓯、蔓菁,幽州人或謂之芥。」
《周禮》
编辑
《天官》
编辑
《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菁菹鹿臡。」
〈註〉鄭司農云:「菁,菹,韭。」菹元謂:「菁,蔓菁也。」〈疏〉「菁菹韭菹」者,以「菁」為「韭菁」,於義不可,若為「菲」字,「菲」則「蔓菁」,於義為是。明本作「韭」,不作「菲」也。元謂「菁蔓菁」者,破司農為韭菁。
《儀禮》
编辑
公食大夫禮
编辑宰夫自東房薦豆六菁菹鹿臡。
〈註〉《菁蓂》,菁菹也。〈疏〉《菁蓂》菁菹也者,即今之蔓菁也。
《爾雅》
编辑
釋草
编辑須薞蕪。
〈註〉薞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疏〉案:《詩·谷風》云:「采葑采菲。」《毛傳》云:「葑,須也。」先儒即以「須葑蓯」當之。孫炎曰:「須,一名葑蓯。」今郭註上「葑蓯」云未詳。《註》此云「薞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則郭意以毛云「葑須」者,謂此薞蕪也。《坊記註》云:「葑,蔓菁也,陳、宋之間謂之葑。」陸璣云:「葑,蕪菁,幽州人或謂之芥。」《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謂之蘴,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郊謂之大芥。「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則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薞蕪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揚雄方言
编辑雜釋
编辑蘴,蕘,蕪菁也。陳楚之郊謂之蘴,齊魯之郊謂之蕘,關 之東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郊謂之「大芥」,其小者謂之 「辛芥」,或謂之「幽芥」,其紫華者謂之「蘆菔」,東魯謂之菈。
蘴舊音蜂,今江東音嵩,字作菘也。《蕘鈐》鐃蘆菔,今江東名為溫菘,實如小豆。羅匐二音。
嵇含南方草木狀
编辑蕪菁
编辑蕪菁,嶺嶠已南俱無之,偶有士人因官攜種,就彼種 之,出地則變為芥,亦橘種江北為枳之義也。至曲江 方有菘,彼人謂之「蓁菘。」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種蔓菁
编辑《爾雅》曰:「蕦,葑蓯。」 注:「江東呼為蕪菁,或為菘。」 菘、蕦音相近,蕦則蕪菁。《字林》曰:「蘴,蕪菁苗也。」 乃齊魯云。《廣志》云:「蕪菁有紫花者,白花者。」
種不求多,唯須良地,故墟新糞壞牆垣乃佳。
若無故墟糞者,以灰為糞,令厚一寸,灰多則燥不生也。
一,「耕地欲熟,七月初種之,一畝用子三升
從處暑至八月白露節,皆得。早者作「葅」 ,晚者作「乾。」
「漫散而勞。」種不用濕。
濕則地堅菜焦
《既生不鋤》,九月末收葉。
晚收則黃落
仍留根取子。十月中犁粗畤,拾取耕出者。
「若不《耕畤》則留」 者,英不茂,實不繁也。
其葉作葅者,料理如常法,擬作乾菜及䖆。〈音釀〉《葅》者。
《䖆葅》者,後年正月始作耳,須留第一好菜擬之。其《葅法列後條》。
割訖則尋手擇治而辮之,勿待萎。
萎而後辮則爛
掛著屋下陰中風涼處,勿令煙薰。
煙薰則苦
燥則上在廚積,置以苦之。
積時宜候天陰潤,不爾多碎折,久不積,苦則澀也。
春夏畦種供食者,與《畦葵法》同。翦訖更種,從春至秋 得三輩,常供好葅。取根者用大小麥底,六月中種,十 月將凍耕出之。
「一畝得數車」 ,早出者根細。
又多種蕪菁法:「近市良田一頃,七月初種之。」
六月種者。根雖粗大。葉復蟲食。七月末種者。葉雖膏潤。根復細小。七月初種。根葉俱得。
擬賣者,純種九英。
《九英》葉根粗大,雖堪舉賣,氣味不美,欲自食者,須種細根。
一頃取葉,三十載正月、二月賣作䖆葅,三載得一奴。 收根依畤法,一頃收二百載,二十載得一婢。
細剉和莖飼牛羊。全擬乞豬。并得充肥。亞於大豆耳。
一頃收子二百石輸與壓油家,三量成米,此為收粟 米六百石,亦勝穀田十頃。是故漢桓帝詔曰:「橫水為 災,五穀不登,令所傷郡國,皆種蕪菁,以助民食。」然此 可以度凶年,救饑饉。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 何必饑饉?
「若值凶年」 ,一頃乃活百人耳。
蒸乾蕪菁根法:
作湯,淨洗蕪菁根,漉著一斛甕子中,以葦荻塞甕裡,以蔽口,著釜上,繫甑帶。以乾牛糞然火,竟夜蒸之,粗細約熟,謹謹著牙,真類鹿尾。蒸而賣者,則收米十石也。
《種菘蘆菔法》與蔓菁同。
菘菜:似蔓菁,無毛而大。《方言》曰:「蕪菁紫花者,謂之蘆菔。」 案:蘆菔根實粗大,其角及根葉並可生食,非蕪菁也。
秋中賣銀,十畝,得錢一萬。
《廣志》曰:「蘆菔,一名雹突。」
《崔寔》曰:「四月收蕪菁及芥、葶藶、冬葵子,六月中伏後, 七月可種蕪菁,至十月可收也。」
蕪菁菘葵蜀芥鹹葅法
编辑收菜時,即擇取好者,菅蒲束之,作鹽水,令極鹹。於鹽 水中洗菜,即內甕中。若先用淡水洗者,葅爛。其洗菜, 鹽水澄取清者,瀉著甕中,令沒菜肥即止,不復調和。 葅色仍青,以水洗去鹹汁,煮為茹,與生菜不殊。其蕪 菁、蜀芥二種,三日抒出之,粉黍米作粥,清擣《麥麪》、䴷。 〈音桓〉作末絹篩布菜一行,以䴷末薄坌之,即下熱粥清, 重重如此,以滿甕為限。其布菜法,每行必莖葉顛倒 安之,舊鹽汁還瀉甕中,葅色黃而味美。作淡菹,用黍 米粥清及麥䴷末,味亦勝。
作湯葅法
编辑菘佳,蕪菁亦得。收好菜,擇訖,即於熱湯中煠出之。若 菜已萎者,水洗漉出,經宿生之,然後湯煠。〈缺〉訖。令水 中濯之。鹽醋中熬胡麻油。香而且脃。多作者亦得。至 春不敗。
䖆葅法
编辑葅菜也。一曰「《葅,不切》曰䖆葅。」用乾蔓菁。正月中作,以 熱湯浸菜,令柔軟解瓣,擇治淨洗,沸湯煠即出,於水 中淨洗,便復作鹽水,斬度,出著箔上,經宿菜色生好 粉。黍米粥清,亦用絹篩麥䴷末澆葅布菜如前法。然 後粥清,不用大熱,其汁纔令相淹,不用過多,泥頭七 日便熟。葅甕以穰茹之,如䖆酒法。
湯葅法
编辑用少蔥、蕪菁去根。暫經湯沸。及熱與鹽酢渾長者。依 柸截與酢并和葉汁。不爾,火酢滿奠之。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邶風
采葑采菲
编辑葑,蔓菁一作「蕪菁」 ,幽州人或謂之「芥。」
葑:《爾雅》云:「須葑蓯。」〈郭云:「未詳。」 鄭云:「菰,葑也。積舊茭頭面成封者。」 〉又云:「須薞蕪。」〈郭云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鄭云一名葑即蔓菁也〉《邢疏》云:「案《詩谷風》云:『采葑采菲』。《毛傳》云:『葑,須也』。先儒即以須葑蓯當
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今郭《註》上「葑蓯」 云未詳。《註》此云「薞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 ,則郭意以毛云「葑須」 者,謂此薞蕪也。《坊記註》云:「葑,蔓菁也。陳、宋之間謂之葑。」 《方言》云:「蘴蕘,蕪菁也。陳、楚謂之蘴,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菁,趙魏之郊謂之大芥。」 蘴與葑字雖異,音實同,則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薞蕪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本草》云:「蕪菁味苦。」 《圖經》云:蕪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謂之薹子。秋食莖,冬食根。河朔尤多種,可備饑歲。常食之,通中益氣,令人肥健。南人取北種種之,初年相類,至二、三歲則變為菘矣。《埤雅》:「菘性陵,冬不彫,四時常見,有松之操」 ,故其字會意。而《本草》以為交,耐霜雪也。舊說以菘菜北種,初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蕪菁南種亦然。蓋菘之不生北土,猶橘柚之變於淮北矣。蕪菁似菘而小,有臺,一名葑,一名須。《爾雅》:「須,薞蕪也。」 今俗謂之臺菜。其紫華者,謂之蘆菔,一名萊菔,所謂溫菘是也。萊菔,言來麰之所服也。《爾雅翼》云:蔓菁南北通有之,北土種之尤多,菜中之最有益者,塞北并汾、河朔間,燒食其根,呼為「蕪根」 ,猶是蕪菁之號。昔漢桓帝永興中,令災傷郡國皆種蔓菁,以助民食。劉備歸曹公,公使覘之,閉門將人種蔓菁,而諸葛亮所止令軍士獨種蔓菁者,「取其纔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鬻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則易尋而采之,五也;冬有根」 ,可斸而食,六也。三蜀江陵之人,今呼為諸葛菜。蔓菁根、葉及子,乃是菘類,與蘆菔全別。陶隱居言「其子與蘆菔相似,兼言小葷」 ,故說者疑江表不產,注失其真耳。有人將菘菜北種,初一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將蕪菁子南種,亦二年都變,其子亦隨色變。大率菘子黑,蔓菁子紫赤,大小相似;蘆菔子黃赤而大,又不圓也。亦梗長葉瘦,高者為菘,葉闊厚短者為蕪菁。嚴氏云:「江南有菘,江北有蔓菁,相似而異。」 《周禮·醢人》:「菁菹鹿臡。」 註:「菁,蔓菁也。」 《急就章》曰:「老菁蘘荷,冬日藏。」 按:《禹貢》:「荊州包匭菁茅。」 孔子曰:「菁以為葅。」 《呂氏春秋》亦曰:「菜之美者,具區之菁。」 則菁之見貴舊矣。然說者或以菁茅為茅之名,而言老菁冬藏者為韭花云。今蔓菁園中無蜘蛛,是其所畏也。《南都賦》:「秋韭冬菁。」 註曰:「韭,其華謂之菁。」
丘光庭兼明書
编辑蔓菁辨
编辑「今人呼菘為蔓菁,云北地生者為蔓菁,江南生者為 菘,其大同而小異耳。《食療本草》所論亦然。」明曰:「此蓋 習俗之非也。余少時亦謂菘為蔓菁。常見醫方用蔓 菁子為辟穀藥,又用為塗頭油,又用之消毒腫。每訝 菘子有此諸功,殊不知其所謂。近讀《齊民要術》,乃知 蔓菁是蘿菔苗,平生之疑,渙然冰釋。即醫方所用蔓」 菁子,皆蘿菔子也。漢桓帝時年饑,勸人種蔓菁以充 饑。諸葛亮征漢,令軍人種蘿菔,則蘿菔、蔓菁為一物, 無所疑也。然則北人呼菘為蔓菁,與南人不同者,亦 有由也。蓋鼎峙之世,文軌不同,魏武之父諱嵩,故北 人呼蔓菁,而江南不為之諱也。亦猶吳主之女名「二 十」,而江南人呼「二十」為「念」,而北人不為之避也。由此 言之,蔓菁本為蘿菔苗,亦已明矣。或曰:「根苗一物,何 名之異乎?」答曰:「按地骨苗名枸杞,芎藭苗名蘼蕪,藕 苗名蓮荷,亦其類也。斯例實繁,不可勝紀,何獨蔓菁、 蘿菔不可異名乎?」又曰:「今北人呼為蔓菁者,其形狀 與江南菘菜不同,何也?」答曰:「凡藥草果實,蔬菜踰境, 則形狀小異,而況江南北地乎。」
鄭樵通志
编辑昆蟲草木略
编辑葑菰根也,亦名須,故《爾雅》曰「須,葑蓯」又名蓯焉。
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蕪菁
编辑蕪菁及蘆菔,南北皆有之。蕪菁即蔓菁,蘆菔,今俗呼 蘿蔔蕪菁。四時俱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謂之「薹子」;秋 食莖,冬食根。常食之,通中益氣,令人肥健。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蔓菁考
编辑元扈先生曰:「種蔓菁宜用北人畦種菜法,及吳下壟 種油菜法。厚糞勤灌之,宜得三倍收。」
人久食蔬,無穀氣,則有菜色,唯蕪菁獨否,其莖根皆 膏潤故也。蕪菁味似芋,兩物皆似穀氣,故漢詔種蕪 菁以助民食,而《史》稱「蹲鴟至死不饑。」
孟祺《農桑輯要》曰:「耕地宜加糞,往復勻。蓋秋初可種, 自破甲至結子皆可食。十月初挽苗煠作和菜,餘者 㬠過,留根在地,或慮河朔地寒凍死,可於十月終以 牛隔兩犁耕一犁,拾去菜根之後,卻將畼土擺勻,據 先耕出之數㬠過,冬月蒸食,甜而有味。」 又曰:「十月終,犁出蕪菁根數㬠過冬月蒸食,甜而有 味。春生薹苗」,亦菜中上品。四月收子打油,較芝麻易種。收多油,不發風。油臨用時熬動,少摻芝麻,煉熟即 與麻油無異。
《臞仙神隱》曰:「凡種蕪菁,以鰻鱺魚汁浸其子,曬乾種 之,無蟲。」
元扈先生曰:「賈氏言:種宜七月。初六月種者,蟲食。余 家七月種者甚苦蟲,惟六月種者,根株稍大,蟲不能 傷耳。遇連日陰雨,易生青蟲,須勤撲治。」
蔓菁獨留根取子者,當六月種,明年四月收耳。若供 食者,正月至八月無月不可種。賈氏謂「自春至秋得 三輩,常供好葅。」《本草衍義》云「雞毛菜者,亦謂其鱗次 供用耳。」
南方種蕪菁,收子多在芒種後。梅雨中子既不實,亦 有莢中生芽者,漫將作種,便無大根,加以密種少糞, 其變為菘,亦無怪也。今欲稀種多壅,似亦無難,獨梅 時多雨,非人力可為。近立一法,可得佳種。凡蕪菁,春 時摘薹者,生子遲半月,若摘薹二遍,即遲一月矣。宜 將留種蕪菁分作三停,其一不摘薹,擬芒種後收子。 其一,摘薹一遍,擬夏至後收子。其一,摘薹二遍,擬小 暑後收子。南方梅雨,多在夏至前,或時在夏至後,小 暑後伏時多晴,分作三次收定。有一兩次不秕者,又 復簡擇淘汰,稀種厚壅,無緣可變為菘矣。
《蕪菁》擇子下種,出甲後即耘出小者作茹,「若不欲移 植,即取次耘出,存其大者,令每本相去一尺許,若欲 移植,俟長五七寸,擇其大者移之。」
種法:先薙草,雨過耕地,不雨,先一日灌地濕透,明日 熟耕作畦,或耬種,或漫散,子覆土,厚一指。五六日內 遇雨,不須灌。無雨,戽水溝中遙潤之。種少者,噴壺下 水,或水斗遙灑之。無澆土,令實。苗寸以上。灌水糞 種蕪菁,用故墟壞牆基,甚善。但此地不能多,宜得沙 土高燥者厚壅之。若欲廣植,用早稻地亦佳,但須六 七月下種。俟刈稻後。作速耕糞移植。
有三:晉人傳種蕪菁法:先下子,候苗長可蒔,豫耕熟 地作畦,每畦深七、八寸,起土作壟,蒔苗其上,壟土虛 浮,根大倍常也。或徑於壟上下子亦得。種蘆菔法同。 按《唐本草註》云:「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將子北種,初一 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有將蕪菁子南種,亦二 年都變。土地所宜,須有此例。其子亦隨色變,但粗細」 無異耳。菘子黑,蔓菁子紫赤,大小相似。據如此說,則 南之菘,北之蔓菁,種類因地,必無移植之理。然《圖經》 於菘菜條下又言:「今京都種菘,都類兩種,但肥厚差 不及耳。」則菘未嘗不宜北也。余家種蔓菁三、四年,亦 未嘗變為菘也。獨其根隨地有大小,亦如菘有厚薄。 《齊民要術》稱「并州蕪菁根,其大如碗口,雖種他州子, 一年亦變,而今三晉所產,大於齊、魯,秦中所產,大於 三晉。」此理雖則有之,顧小而為用,何妨滋植耶?秦中 種瓜,其大十倍他方,他方亦不廢種瓜也。王禎所謂 「悠悠之論,率以風土不宜為說。」嗚呼!此言大傷民事。 有力本良農,輕信傳聞,捐棄美利者多矣。計根本者 不可不力排其妄也。
《本草》言「南人種蕪菁變為菘」,此亦有故。按菘與蕪菁 本相似,但根有大小耳。北人種菜,大都用乾糞壅之, 故根大。南人用水糞十不當一。又新傳得蕪菁種,不 肯加意糞壅,二三年後,又不知擇種,其根安得不小? 如此便似蕪菁變為菘也。吾鄉諸菜種,大概不若京 師,病皆坐此,徒恨土之瘠薄,或言種類不宜,皆謬矣。 又耕地須極疏緩。地非沙土。多用草灰和之。土若強 緊。根亦不大。
種蔬果穀蓏諸物,皆以擇種為第一義。種一不佳,即 天時地利人力俱大半棄擲矣。蕪菁子比菜稍遲,正 值梅天,南方多雨,子多不實者,種時務宜簸揚,或淘 汰,或導擇,取其最粗而圓滿者種之,其本末俱大,若 漫種秕者,即十不當一也。
《農桑通訣》曰:「蔓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謂之薹 子。秋可為葅,冬蒸根,食菜中之最有益者。其子九蒸 九曝,可搗為粉,塗帛者資之,亦可為油。陝西惟食此 油,燃燈甚明,能變蒜髮。」
水蔓菁考
编辑一名「地膚子。」生中牟縣南沙堈中。苗高一二尺,葉彷 彿似地瓜兒葉,卻甚短小,捲邊《窊面,叉》似雞兒腸,葉 頗尖𧣪,稍頭出穗,開淡藕絲褐花。葉味甜。
救饑
採苗、葉,煠熟,油鹽調食。
山蔓菁考
编辑出鈞州山野中,苗高一二尺,莖葉皆萵苣色。葉似桔 梗葉頗長𧣪而不對生。又似山小菜葉微窄。根形類 沙參,如手指麤。其皮灰色,中間白色,味甜。
救饑
「採根」煮熟。生食亦可。
野蔓菁考
编辑生輝縣《栲栳》圈山谷中,苗葉似家蔓菁葉而薄小,其 葉頭尖,𧣪葉腳花叉甚多,葉間攛出,枝叉上開黃花結小角,其子黑色,根似白菜根頗大。苗葉根味微苦。
救饑
採苗、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或採根,換水煮去 苦味食之亦可。
王象晉群芳譜
编辑蔓菁
编辑蔓菁一名「蕪菁」,一名葑,一名須,一名薞蕪,一名蕘,一 名芥,一名九英菘,一名「諸葛菜。」根長而白,形如胡蘿 蔔,霜後特軟美。
《本草綱目》
编辑
蕪菁釋名
编辑陳藏器曰:「蕪菁,北人名蔓菁,今并、汾、河朔間燒食其 根,呼為蕪根,猶是蕪菁之號。蕪菁,南北之通稱也。塞 北河西種者,名九英蔓菁,亦曰九英菘。根、葉長大,而 味不美,人以為軍糧。」
掌禹錫曰:《爾雅》云:「須,薞蕪。」《詩·谷風》云:「采葑采菲。」毛萇 註云:「葑,須也。」孫炎云:「葑,一名葑蓯。」《禮坊記》云:「葑,蔓菁 也。陳、宋之間謂之葑。」陸璣云:「葑,蕪菁也,幽州人謂之 芥。」郭璞云:「薞蕪,似羊蹄,葉細,味酢,可食。」揚雄《方言》云: 「蘴蕘,蔓菁也。陳、楚謂之蘴,齊、魯謂之蕘,關西謂之蕪 菁,趙、魏謂之大芥。」然則葑也,須也,蕪菁也,蔓菁也,薞 蕪也,「蕘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李時珍曰:按:孫愐云:「蘴,蔓菁苗也。」其說甚通。掌禹錫 以薞蕪釋蔓菁,陳藏器謂薞蕪是酸模,當以陳說為 優,詳見草部酸模下。劉禹錫《嘉話錄》云:「諸葛亮所止 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纔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 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隨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 回則易尋而采,五也;冬有根可食,六也。比諸蔬其利」 甚博。至今蜀人呼為諸葛菜,江陵亦然。又朱輔山《溪 蠻叢話》云:「貓獠猺狫地方產馬王菜,味澀多刺,即諸 葛菜也。相傳馬殷所遺,故名。又蒙古人呼其根為沙 吉木兒。」
集解
陶弘景曰:「《別錄》蕪菁、蘆菔同條。蘆菔是今溫菘,其根 可食,葉不中噉。蕪菁根細於溫菘,而葉似菘,好食。西 川惟種此,其子與溫菘甚相似,而俗方無用,惟服食 家鍊餌之,而不言蘆菔子,恐不用也。俗人蒸其根及 作葅食,但小薰臭爾。」
蘇恭曰:「蕪菁,北人名蔓菁,根葉及子皆是菘類,與蘆 菔全別,體用亦殊。陶言:蕪菁似蘆菔,蘆菔葉不堪食, 是江表不產二物,理喪其真也。菘子黑色,蔓菁子紫 赤色,大小相似;蘆菔子黃赤色,而大數倍且不圓也。」 大明曰:「蔓菁比蘆菔梗短而細,葉大連地上生,厚闊 短肥而痺,其色紅。」
蘇頌曰:「蕪菁南北皆有,北土尤多,四時常有。春食苗, 夏食心,亦謂之薹子;秋食莖,冬食根。河朔多種,以備 饑歲。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此爾。其子夏、秋熟時采之。」 寇宗奭曰:「蔓菁夏月則枯,當此之時,蔬圃復種,謂之 雞毛菜。食心正在春時。諸菜之中,有益無損,於世有 功。采擷之餘,收子為油,燃燈甚明,西人食之。河東、太」 原所出,其根極大,他處不及也。又出西番土谷渾地。 汪機曰:「葉是蔓菁,根是蘆菔。」
李時珍曰:《別錄》以蕪菁、蘆菔同條,遂致諸說猜度。或 以二物為一種,或謂二物全別;或謂在南為萊菔,在 北為蔓菁,殊無定見。今按二物根、葉、花、子都別,非一 類也。蔓菁是芥屬,根長而白,其味辛苦而短,莖粗,葉 大而厚闊,夏初起薹,開黃花四出如芥,結角亦如芥, 其子均圓,似芥子而紫赤色。蘆菔是菘屬,根圓,亦有 長者,有紅白二色,其味辛甘而永,葉不甚大而糙。亦 有花葉者。夏初起薹,開淡紫花,結角如蟲狀,腹大尾 尖,子似胡蘆巴,不均不圓,黃赤色。如此分之,自明白 矣。其蔓菁六月種者,根大而葉蠹,八月種者葉美而 根小。惟七月初種者,根葉俱良。擬賣者,純種九英。九 英根大而味短,削淨為葅,甚佳。今燕京人以瓶醃藏, 謂之「閉甕菜。」
根葉氣味
苦溫無毒。
李時珍曰:「辛、甘、苦。」
寇宗奭曰:「多食動氣。」
主治
《別錄》曰:「利五臟,輕身益氣,可長食之。」
《蘇頌》曰:「常食通中,令人肥健。」
孟詵曰:「消食下氣,治嗽,止消渴,去心腹冷痛,及熱毒 風腫,乳癰妒乳,寒熱。」
發明
孟詵曰:「九英菘,出河西,葉大,根亦粗長。和羊肉食甚 美。」常食都不見,發病。冬日作葅煮羹食,消食下氣,治 嗽。諸家商略,其性冷,而《本草》云「溫」,恐誤也。
附方
預禳時疾。「立春後遇庚子日。溫蔓菁汁。」合家大小並 服之。不限多少。一年可免時疾。〈神仙教子法〉鼻中衄血:諸葛菜生搗汁飲。〈十便良方〉
大醉不堪,連日病困者,蔓菁菜入少米煮熟,去滓,冷 飲之,良。〈肘後方〉
飲酒辟氣:「乾蔓菁根二七枚,蒸三遍,碾末,酒後水服 二錢,即無酒氣也。」〈千金方〉
一切腫毒:生蔓菁根一握,入鹽花少許,同搗封之,日 三易之。《肘後方》:「用蔓菁葉不中水者,燒灰,和臘豬 脂封之。」
丁腫有根,用大鍼刺作孔,削蔓菁根如鍼大,染鐵生 衣,刺入孔中,再以蔓菁根、鐵生衣等分,搗塗於上,有 膿出即易,須臾根出立瘥。忌油膩生冷、五辛粘滑陳 臭。〈肘後方〉
乳癰寒熱蔓菁根并葉,去土,不用水洗,以鹽和搗塗 之,熱即換,不過三五次即瘥。冬月只用根。此方已救 十數人,須避風。〈李絳兵部手集〉
女子妒乳:生蔓菁根,搗和鹽醋漿水煮汁洗之,五六 度良。又方:「和雞子白封之,亦妙。」〈食療本草〉
陰腫如斗「蔓菁根搗封,治人所不能治者。」〈集療方〉 豌豆斑瘡:蔓菁根搗汁,挑瘡破塗之,三食頃根出矣。 〈肘後方〉
犬咬傷瘡重發者:用蔓菁根搗汁服之佳。〈肘後方〉 小兒禿頭:蕪菁葉燒灰,和脂傅之。〈千金方〉
飛絲入眼:蔓菁菜揉爛帕包,滴汁三兩點,即出也。〈普濟 方〉
蕪菁子氣味
苦辛平無毒。
主治
《別錄》曰:「明目。」
蘇恭曰:「療黃疽,利小便,水煮汁服,主癥瘕積聚,少少 飲汁,治霍亂心腹脹。末服之,主目暗。為油入面膏,去 黑䵟皺文。」 陳藏器曰:「和油傅蜘蛛咬。」
《孟詵》曰:「壓油塗頭。能變蒜髮。」
蕭炳曰:「入丸藥服,令人肥健,尤宜婦人。」
發明
陳藏器曰:「《仙經》言:『蔓菁子,九蒸九曝,搗末長服,可斷 穀長生。蜘蛛咬者,恐毒入內,搗末酒服,亦以油和傅 之。蔓菁園中無蜘蛛,是其相畏也』。」
李時珍曰:「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 便,又能明目解毒,其功甚偉,而世罕知,用之何哉?夏 初采子炒過榨油,同麻油鍊熟,一色無異。西人多食 之,點燈甚明,但煙亦損目。北魏祖珽囚地窖中,因蕪 菁子油燈傷明,即此也。」
附方
明目益氣。蕪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盡,日乾,如此三 度,研細,水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研水和米煮粥食。〈外臺 祕要〉
常服明目,使人洞視腸肺:用蕪菁子三升,以苦酒三 升,煮熟日乾,研篩末,以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無所 忌。《抱朴子》云:「服盡一斗,能夜視有所見物。」〈千金方〉 青盲眼障,但瞳子不壞者,十得九愈。用蔓菁子六升, 蒸之氣遍,合甑取下,以釜中熱湯淋之,乃曝乾還淋, 如是三遍,即收杵為末,食上清酒服方寸匕,日再服。 〈崔元亮海上方〉
虛勞目暗:方同上法。〈普濟方〉
補肝明目:「蕪菁子淘過一觔,黃精二觔,同和九蒸九 曬,為末,每空心米飲服一錢,日再服。」又方:「蔓菁子 二升,決明子一升,和勻,以酒五升煮乾曝為末。每服 二錢,溫水調下,日二。」〈並聖惠方〉
風邪攻目,視物不明,肝氣虛者用「蔓菁子四兩,入瓷 瓶中燒黑無聲,取出,入蛇蛻二兩,又燒成灰,為末。」每 服半錢,食後酒下,日三服。〈聖濟總錄〉
服食辟穀:蕪菁子熟時采之,水煮三過,令苦味盡,曝 搗為末。每服二錢,溫水下,日三次,久可辟穀。〈圖經本草〉 黃汁染衣,涕唾皆黃:用蔓菁子搗末,平旦以井華水 服一匙,日再服,加至兩匙,以知為度,每夜以帛浸小 便,逐日看之,漸白則瘥,不過服五升已來也。〈外臺祕要〉 黃疸,如金睛黃,小便赤:用生蔓菁子末,熟水服方寸 匕,日三服。〈孫真人食忌〉
急黃黃疸及內黃腹結不通:用蔓菁子搗末,水絞汁 服,當得嚏,鼻中出黃水,及下利則愈。以子壓油,每服 一盞更佳。〈本草拾遺〉
熱黃便結用蕪菁子搗末,水和絞汁服,少頃當瀉一 切惡物,沙石草髮並出。〈食療本草〉
《二便關格》,脹悶欲絕。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 通後汗出勿怪。〈聖惠方〉
心腹作脹:「蔓菁子一大合,揀淨搗爛,水一升和研,濾 汁一盞,頓服,少頃自利」,或自吐,或得汗即愈。〈外臺祕要〉 霍亂脹痛:「蕪菁子水煮汁飲之。」〈瀕湖集簡方〉
妊娠溺澀:蕪菁子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子母祕錄〉 風𤺋入腹,身體強,舌乾硬:用蔓菁子三兩為末,每溫酒服一錢。〈聖惠方〉
瘭疽發熱,疽著手足肩背,纍纍如米起,色白,刮之汁 出,復發熱用蕪菁子熟搗,帛裹展轉其上,日夜勿止。 〈肘後方〉
骨疽不愈,愈而復發,骨從孔中出者,蕪菁子搗傅之, 用帛裹定,日一易之。〈千金方〉
小兒頭禿:蔓菁子末,和酢傅之,一日三上。〈千金方〉 眉毛脫落:「蔓菁子四兩,炒研,醋和塗之。」〈聖惠方〉 而黶痣點蔓菁子研末。入面脂中。夜夜塗之。亦去面 皺。〈聖惠方〉
蕪菁花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唐慎微曰:「虛勞眼暗,久服長生,可夜讀書。三月三日 采花,陰乾為末。每服二錢,空心井華水下。」
高濂遵生八牋
编辑蔓菁粥
编辑用蔓菁子二合,研碎,入水二大碗,絞出清汁,入米三 合煮粥,治小便不利。
蔓菁部藝文〈詩〉
编辑《感春》唐·韓愈
编辑
黃黃蕪菁花,桃李事已退。狂風簸枯榆,狼籍九衢內。 春序一如此,汝顏安足賴。誰能駕飛車,相從觀海外。
《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宋·蘇軾
编辑
我昔在田間,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腳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誰知《南岳》老,解作東坡羹。 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勿語貴公子,從渠嗜羶腥。
《郭圃送蕪菁感成長句》張耒
编辑
《蕪菁》至南皆變菘,菘美在上根不食。瑤簪玉筍不可 見,使我每食思故國。西鄰老翁知我意,盈筐走送如 雪白。蒸烹氣味原不改,今晨一餐如南北。孔明用蜀 最艱窘,百計捃拾無遺策。當時此物助軍行,渭上褒 中有遺植。英雄臨事究瑣屑,終服奇才屈強敵。想見 躬耕自灌畦,當時有意誰能測。
《蕪菁》陸游
编辑
往日蕪菁不到吳,如今幽圃手親鋤。憑誰為向曹瞞 道,徹底無能合種蔬。
蔓菁部選句
编辑唐杜甫詩:「冬菁飯之半。」
溫庭筠詩:「劉公春盡蕪菁色,華廄愁深苜蓿花。」 韓偓詩:「厭聞趨競喜閒居,自種蕪菁亦自鋤。」
宋韓琦詩:「黛抹蔓菁花滿畦。」
蘇軾詩:「蔓菁宿根已生葉。」
張耒詩:「蕪菁苗過茁。」
《唐庚詩》:「兔葵燕麥渾閒事,只有蕪菁到處生。」
《朱弁詩》:「手摘諸葛菜,自煮東坡羹。」
楊萬里詩:「花葉蔓菁非蔓菁,喫來自是甜底冰。」〈又〉早 覺「蔓菁撲鼻香。」
金秦略詩:「一段蕪菁渾著角,葉間猶有幾花黃。」
蔓菁部紀事
编辑《後漢書桓帝本紀》:永興二年六月,彭城泗水增長逆 流。詔司隸校尉、部刺史曰:「蝗災為害,水變仍至,五穀 不登,人無宿儲。其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 《蜀志先主傳》註,胡沖《吳歷》曰:「曹公數遣親近密覘諸 將,有賓客酒食者,輒因事害之。備時閉門,將人種蕪 菁。曹公使人闚門,既去,備謂張飛、關羽曰:『吾豈種菜 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復留』。」其夜,開後棚,與飛等 輕騎俱去。所得賜遺衣服,悉封留之。乃往小沛,收合 兵眾。
《吳志陸遜傳》:「嘉禾五年,權北征,使遜與諸葛瑾攻襄 陽,遜遣親人韓扁齎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鈔邏得 扁。瑾聞之甚懼,書與遜云:『大駕已旋,賊得韓扁,具知 吾闊狹,且水乾,宜當急去。遜未答,方催人種葑豆,與 諸將奕棋射戲如常。瑾曰:『伯言多智,其當有以』』。」 《荊楚歲時記》:「仲冬之月,采擷霜燕菁葵等雜菜乾之, 並為鹹葅。有得其和者,並作金釵色。」今南人作鹹葅, 以糯米熬搗為末,并研胡麻汁和釀之,石窄令熟,葅既甜脆,汁亦酸美。其莖為金釵股,醒酒所宜也。 《北史孟信傳》:「信棄書從軍,永業末,除奉朝請,從孝武 帝入關,封東州子趙平太守。政尚寬和,權豪無犯。山 中老人曾以㹠酒饋之,信和顏接引,慇懃勞問」,乃自 出酒,以鐵鐺溫之,素木盤盛蕪菁葅,唯此而已。又以 一鐺借老人,但執一杯,各自斟酌,申酬酢之意。謂老 人曰:「吾至郡來,無人以一物見遺,今卿獨有此餉,且 食菜已久,欲為卿受一㹠髆耳。酒既自有,不能相費。」 老人大悅,再拜擘㹠進之,酒盡方別。 《祖珽傳》:珽徙光州,別駕張奉禮希大臣意,為深坑置 諸內,苦加防禁,桎梏不離其身,家人親戚不得臨視。 夜中以蕪菁子燭熏眼,因此失明。
《唐書西域列傳》:「吐谷渾居甘松山之陽,地多寒,宜麥、 菽、粟、蕪菁。」
《宋史蘇軾傳》:「軾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鹹苦,居民稀 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於水。白居 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頃,民以 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錢氏廢,輒浚治。宋興廢之葑, 積為田水無幾矣。漕河失利,取給江潮,舟行市中,潮 又多淤。三年一淘,為民大患,六井亦幾於廢。」軾見茅 山一河,專受江潮,鹽橋一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 通漕,復造堰閘,以為湖水蓄洩之限,江潮不復入市。 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積湖中,南北徑三十里, 為長堤,以通行者。吳人種菱,春輒芟除,不遺寸草。且 募人種菱湖中,葑不復生,收其利以備修湖。
《遵生八牋》:「立春後庚子日,宜溫蔓菁汁,合家並服,不 拘多少,可除瘟疫。」
《雲南記》:「巂州界緣山野間,有菜,大葉而麤莖,其根若 大蘿蔔,土人蒸煮其根葉而食之,可以療饑,名之為 諸葛菜」云。武侯南征,用此菜蒔於山中,以濟軍食。亦 猶廣都縣山櫟木,謂之諸葛木也。
《群芳譜》:「五臺山深谷中,居人每人歲種蕪菁三百六 十本,日食一本,不妨絕粒。」
蔓菁部雜錄
编辑《詩經鄘風桑中》:「爰采葑矣,沬之東矣。」〈箋〉「葑」,蔓菁也。〈大全〉 劉氏曰:「欲適幽遠,行其淫亂,不敢正言,而託以采此 也。」
《唐風·采苓》《采葑》,「采葑,首陽之東。」〈傳〉葑,菜名也。
《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具區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土英。」 《急就章》:「老菁蘘荷冬日藏。」
《嘉話錄》公曰:諸葛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何?絢曰: 「莫不是取。其纔出甲者生啗,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 久居隨以滋長,三也;棄去不惜,四也;回則易尋而採 之,五也;冬有根可劚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溥 乎?」曰:信矣。三蜀之人,亦呼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亦然。 《爾雅翼》:「蔓菁園中無蜘蛛,是其所畏也。」
蔓菁部外編
编辑《酉陽雜俎》:「婺州僧清簡家園蔓菁忽變為蓮。」
《夢溪筆談》:「菜品中蕪菁、菘芥之類,遇旱,其標多結成 花,或如蓮花,或作龍蛇之形,此常性,無足怪者。熙寧 中,李賓客及之知潤州,園中菜花悉成荷花,仍各有 一佛坐於花中,形如雕刻,莫知其數,暴乾之,其相依 然。或云李氏之家奉佛甚謹,故有此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