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十二卷目錄
梅部紀事
梅部雜錄
梅部外編
草木典第二百十二卷
梅部紀事
编辑《春秋》僖公三十有三年「冬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李 梅實。」
《說苑》:越使諸發執一枝梅遺梁王。梁王之臣曰:「韓子 顧謂左右曰:『惡有以一枝梅以遺列國之君者乎』?」請 為二三子慚之,出謂諸發曰:「大王有命,客冠則以禮 見,不冠則否。」諸發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兗 之州,乃處海陲之際,屏外蕃以為居,而蛟龍又與我 爭焉,是以剪髮文身,爛然成章,以象龍子,將避水神」 也。今大國其命冠則見以禮,不冠則否。假令大國之 使時過敝邑,敝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髮文身, 然後見之於大國,何如意而安之?願假冠以見,意如 不安,願無變國俗。」梁王聞之,披衣出,以見諸發,令逐。 《韓子詩》云:「維君子使,媚於天子。」若此之謂也。
《西京雜記》:「漢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獻名果,有朱梅、紫 葉梅、紫花梅、同心梅、麗枝梅、燕梅、猴梅。」
《東方朔外傳》:朔門生三人俱行,乃見一鳩,一生曰:「今 當有酒。」一生曰:「其酒必酸。」一生曰:「雖得酒,不得飲也。」 三生皆到,須臾主人出酒,即安樽於地而覆之,訖不 得飲,乃問其故,曰:「出門見鳩飲水,故知得酒;鳩飛集 梅樹,故知酒酸;鳩飛去所集枝折,故知不得飲之。」 《神異經》:「北方荒外有橫公魚,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 之」不死。以烏梅二十七枚,煮之即熟,可已邪病。 《桂陽先賢傳》蘇耽云:「後園梅下種藥,可治百病。」 《世說新語》: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 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 得及前源。
《吳歷》:孫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 梅,蜜中有鼠矢。召問藏吏,藏吏叩頭。亮問吏曰:「黃門 從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實,不敢與。」黃門不服。侍中刁 元、張邠啟黃門、藏吏,辭語不同,請付獄推盡。亮曰:「此 易知耳。」令破鼠矢,矢裡燥。亮大笑,謂元邠曰:「若矢先 在蜜中,中外當俱濕。今外濕裡燥,必是黃門所為。黃」 門首服,左右莫不驚悚。
《風土記》:「清江酒家,大梅如數間屋。」
晉郭義恭《廣志》:「蜀名梅為䕩,大如鴈子,海䕩皆可以 為油。黃梅以熟䕩作之。」 《花史》:「晉孝武太元三年,僕射謝安作新宮太極殿,欠 一梁,有梅木,流至石頭城下,取用之,畫梅花於梁上 表瑞,因名梅梁殿。」
《語林》:范汪能噉梅。人嘗致一斛奩,留汪食之,須臾盡。 《金陵志》: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 梅花落於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 皆效之。
《江陵記》:洪亭村下有梅迴村,舊云是梅、槐合生成樹, 是以名之,今音訛謂之「梅迴。」
《南史柳惲傳》:「惲嘗與瑯邪王瞻博射,嫌其皮闊,乃摘 梅帖烏珠之上,發必命中,觀者驚駭。」
《杜甫詩注》:「何遜為揚川法曹,廨舍有梅樹一株,時吟 詠其下。後居洛,思梅,請再往,從之。抵揚,花方盛開,對 花徬徨終日。」
《述異記》:「會稽山禹廟中有梅樑,忽一春而生枝葉。 邯鄲有故邯鄲宮基存焉,中有趙王之果園梅李,至 冬而花,春得而食。」
《南雄府志》:「大庾嶺即五嶺之一。漢武帝擊南粵楊僕, 遣部庾勝屯兵於此,因名大庾。其初險峻,行者苦之。 自張九齡開鑿,始可通車馬。其上多植梅,又名梅嶺」, 古今合璧。宋廣平為相,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 石心腸,不解吐媚辭。然觀其作《梅花賦》,清便富艷,得 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
《梅妃傳》:梅妃姓江氏,名采蘋,開元中侍明皇,大見寵 幸,性喜梅,所居欄檻悉植數株,上榜曰梅亭梅開賦。 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戲名曰 梅妃。妃有《梅花賦》。
《海墨徽言》:李白遊慈恩寺,僧乞詩,白為題訖,僧獻「綠 英梅、檀香筆、格蘭縑褲、紫瓊霜。」
《成都府志》「成都府東閣即杜甫招裴迪登東亭觀梅 處。」
《常朝錄》:「元稹為翰林承旨,朝退,行至廊下,時初日映 九英梅隙,光射稹有氣勃勃然。百僚望之曰:『豈腸胃 文章,映日可見乎《唐書。蕭倣傳》:「倣拜嶺南節度使,南方珍賄叢夥,不以 入門。家人病,取槁梅於廚以和劑,倣知,趣市還之。」 《雲仙雜記》:袁豐居宅後有六株梅,開時為鄰屋煙氣 所爍,屋乃貧人所寄,豐即圖泥塞竈,張幕蔽風。久之, 拆去其屋,歎曰:「煙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無傾城笑 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乃云:「可與比驅爭先,然臙脂 之徒,正當在後。」
陳永陽王,「宿酲未解,則為蜜浸烏梅,每啖不下二十 枚,清醒乃已。」
《白帖》:「大庾嶺上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開。」
《北戶錄》:「嶺南之梅,小於江左。居人采之,雜以朱槿花, 和鹽曝之。梅為槿花所染,其色可愛。又有選大梅刻 鏤瓶罐結帶之類,取棹汁漬之,亦甚甘脆。」
《五代史。趙匡凝傳》:匡凝敗奔楊行密,行密厚遇之。其 後行密死,楊渥稍不禮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顧渥 曰:「勿多食,發小兒熱。」諸將以為嫚,渥遷匡凝。《海陵 倦遊錄》:大庾嶺上有佛塔廟,有婦人題云:「妾幼年侍 父任英州司寇,既代歸,父以大庾本有梅嶺之名,而 反無梅,遂植三十株於道之右,因題詩於壁。」今隨夫 之《任端溪,復至此寺,前詩已污漫矣,因再書之》云:「英 江今日掌刑回,上得梅山不見梅。輟俸買將三十本, 清香留與雪中開。」《好事者因以夾道植梅矣》。
《六帖補》:「前蜀王建判官馮涓好戲,時鳳翔遣張郎中 通好,來晨宴接。王慮馮公先語而張子乘之,或致失 機,乃令客將傳達,旦請緘嘿坐既定,而賓主寂然,無 敢發其語端者。馮乃取青梅鏗然一嚼之,四座流涎, 因成大笑。」
《鶴林玉露》:南唐張泌、潘佑、徐鉉、湯悅,俱有才名。後主 於宮中作紅羅亭,四面栽紅梅,欲以艷曲記之。佑應 令云:「樓上春寒三四面,桃李不須誇爛漫。已失了東 風一半時。」已失淮南,故佑以詞諷諫云。
《建寧府志》:「崇安縣梅亭,趙抃作令時,手植梅於後圃, 因名。」
《詩話總龜》:林逋隱於武林之西湖,不娶無子。所居多 植梅,畜鶴,泛舟湖中,客至則放鶴致之,因謂妻「梅子 鶴」云。
《宋史賀鑄傳》:鑄所為詞章,往往傳播在人口。建中靖 國時,黃庭堅自黔中還,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為似 謝元暉。
《談苑》:王曾在青州為舉人時,或令賦梅花詩,曾詩云: 「而今未說和羹用,且向百花頭上開。」識者已許曾必 狀元及第,仕宦至宰相。
王琪知歙州,吳感作《折紅梅》小詞寄之云:「山花冷落 何曾折,一曲紅梅字字香。」
《邵氏聞見錄》:「呂文穆大隱莊梅,蓋早梅也,香甚烈而 大,云從大庾嶺移其本至此。」
《聞見後錄》:「千葉黃梅花,洛人殊貴之,其香異於他種, 蜀中未識也。近興利州山中樵者薪之以出,有洛人 識之,求於其地尚多,始移種遺喜事者。今西州處處 有之。」
《開封府志》:「梅花堂在許州治北,蘇軾建。」
《侯鯖錄》:東坡知潁州時,一夕月下梅花盛開,王夫人 曰:「春月色勝如秋月色,秋月令人慘悽,春月令人歡 悅。何不招趙德麟輩來飲花下?」東坡喜曰:「誰謂夫人 不能詩?此真詩家語也。」作《減字木蘭花》以紀之云:「春 庭月午。搖蕩春醪光欲舞。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婉 香。輕風薄霧。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 照斷腸。
《冷齋夜話》:王文公居鍾山,嘗與薛處士棋,賭梅詩,輸 一首曰:「華髮尋春始見梅,一枝臨路雪培堆。鳳城南 陌他年憶,杳杳難隨驛使來。」
荊公嘗訪一高士不遇,《題其壁》曰:「牆角數枝梅,凌寒 特地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嶺外梅花與中國異,其花幾類桃花之色,而脣紅香 著。東坡詞曰:「玉質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 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 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魯直詞曰:「天 涯也得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 曉來開遍。向南枝,玉簫弄粉人應妒,飄到眉心住。平」 生箇裡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畫梅譜》:華光道人方丈植梅數本,每花放時,輒移床 其下,吟詠終日,莫知其意。偶月夜未寢,見窗間疏影 橫斜,蕭然可愛,遂以筆規其狀。凌晨視之,殊有月下 之思。因此好寫,得其三昧,標名於世。黃魯直觀之曰: 「如嫩寒春晚,行孤山水邊籬落間,但欠香耳。」
《花史》:洪覺範用皂角膠畫紅梅於生絹扇上,燈月下 映之宛然疏影。
《墨莊漫錄》:王直方立之父名棫,家多侍兒,而小鬟素 兒尤妍麗。王嘗以蠟梅花送晁無咎,無咎以詩五絕 謝之,有云:「芳菲意淺姿容淡,憶得素兒如此梅。」 唐子西嘗見桃李盛開,而梅尚存數枝,因作詩。時張無盡天覺被召,乃以詩投之云:「桃花能紅李能白,春 深何處無顏色。不應尚有一枝梅,可是東君苦留客。 向來」開處當嚴冬。桃李未在交游中。只今已是丈人 行,勿與少年爭。春風無盡,大加稱賞。
《竹坡詩話》:東南之有蠟梅,蓋自近時始。余為兒童時 猶未之見。元祐間,魯直諸公方有詩,前此未嘗有賦 此詩者。政和間,李端叔在姑谿,元夕見之僧舍中,嘗 作兩絕,其後篇云:「程氏園當尺五天,千金爭賞憑朱 欄。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尋常兩等看。」觀端叔此詩, 可以知前日之未嘗有也。
《古今詞話》:晁沖之,政和間作《漢宮春》詠梅,獻蔡攸,攸 以進其父京曰:「今日於樂府中得一人。」因以大晟府 丞用之。
《餘冬序錄》:宣和中,陳與義以賦墨梅詩受知徽宗,遂 登冊府。而序其集者遂有「詩能達人」之說。
《宣和遺事》:宣和中,宋齊愈為太學官,徽宗召對曰:「卿 文章新奇,可作梅詞進呈,須是不經人道語。」齊愈立 進《眼兒媚》云:「霏霏疏影轉征鴻。人語暗香中。小橋斜 渡,曲屏深院,水月濛濛。人間不是藏春處,玉笛曉霜 空。江南處處,黃垂密雨,綠漲薰風。」徽宗稱善。次日諭 近臣曰:「宋齊愈梅詞,非惟不經人道,且自開花說至 『結子黃熟』」,并天氣亦言之,可謂盡致矣。
《王直方詩話》:「蠟梅,山谷初見之,戲作二絕,緣此盛於 京師。」
祖秀《華陽宮記》:「政和初,作艮嶽於禁城之東,鑿池為 溪澗,因其餘土積而為山,曰飛來峰。」腰徑百尺,植梅 萬本,曰「梅嶺。」
《筆談》: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嘗望梅止渴也。又謂 鵝為右軍,有士人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 一甕,湯燖右軍兩隻。」
《嬾真子》,許洛之間極多奇士。宣和中,崔朝奉鶠德符 監洛陽稻田公務。一日,送客於會節,園官客佐俱入 會節,以為景華御苑,德符不知也。晚春復騎瘠馬,與 老兵由園內坐梅下哦詩,其間有曰:「去年白玉花,結 子深林間。少憩藉清影,低穎遂微酸。」次日,佐入園,見 地有馬糞,知是崔朝奉。是時府官事,佐恐不及,而德 符未嘗謁之,因此劾奏擅入御苑作踐,遂勒停。德符 傳食於諸人家,久之,斂錢復歸陽翟。聞之田元邈云: 「《清波雜志》,紹興庚辰,在江東得蜀人黃大輿《梅苑》四 百餘闋,煇續有百餘闋,復謂昔人譜竹及牡丹芍藥 之屬,皆有成詠,何獨於梅闕之?乃采掇晉宋暨國朝 騷人才士,凡有梅賦者,第而錄之,成」三十卷。謀於東 州王錫老,詞以苑名矣,詩以史目,可乎?王曰:「近時安 定王德麟詩云:『自古無人作花史,官梅須向紀中書』。 蓋以命之矣。」煇復考少陵詩史,專賦梅纔二篇,因他 汎及者固多取專賦,略汎及則所得甚鮮。若併取之, 又有疑焉。叩於汝陰李遐年,李曰:「詩史猶國史也。《春 秋》之法,褒貶於一字」,則少陵一聯一語及梅,正春秋 法也。如「巡簷索笑」,「滿枝斷腸」,「健步移遠」之句,至今宗 之,以為故事,其可遐遺?非少陵則取專賦可也。後在 上饒梅苑,為湯平甫借去,湯時以寓客假王顯道侍 郎宅,不戒於火,廈屋百間,一夕煨燼,尚何有於梅花 哉?《梅史》隨亦散佚,雖嘗補亡,而非元本。歲當花開時, 未嘗不哦其詩,歌其曲,神交揚州法曹西湖處士,《懷 舊編》而訴遺恨焉。
《輟耕錄》:「紹興行宮中有玉質亭,梅繞之。」
《花史》:「宋憲聖后每治生菜,必於梅下取落花雜之。」 《群芳譜》:「宋張功甫圃中植梅三百本,築堂數間,花時 居宿其中,環潔輝映,朗如對月,因名其堂為『玉照。十 二月燕遊次序。正月玉照堂賞梅,湖山尋梅,二月玉 照堂西緗梅,堂東紅梅,十二月湖山探梅,玉照堂看 早梅』。」
《梅溪詩注》:「東南蠟梅,葉落始開。峽中地暖,花開而葉 不落。」
《劍南詩注》:成都合江園,蓋故蜀別苑,梅最盛,自初開, 監官日報府報,至開五分,則府主來宴,游人亦競集。 誠齋《江湖集詩注》:余既得麾臨漳,朝士餞余,會於西 湖上釗寺,滿谷皆梅花,一望無際,絕頂有亭,牓曰「錦 屏」,余獨倚一株,醉極,摘梅花嚼之。同舍張監簿,蜀人, 名珖,字君玉,相顧曰:「清勝如許,謂非謫仙,可乎?」 《齊東野語》:「范成大晚歲卜築於吳盤門外十里,因闔 閭所築越來溪故城之基,隨地勢高下而為亭榭,所 植多名花,而梅尤多。」
《二老堂詩話》:政和中,廬陵太守程祁,學有淵源,尤工 詩。在郡六年,郡人段子沖字謙叔,學問過人,自號潛 叟。郡以遺逸八行薦,力辭。與程唱酬梅花絕句,展轉 千首,識者已歎其博。近歲有同年陳從古,字希顏,裒 古《梅花詩》八百篇,一一次韻。其自敘云:「在漢晉未之 或聞,自宋鮑照以下,僅得十七人,共二十一首。唐詩」 人最盛,杜少陵二首,白樂天四首,元微之、韓退之、柳 子厚、劉夢得、杜牧之各一首,自餘不過一二,如李翰林、韋蘇州、孟東野、皮日休諸人,則又寂無一篇。至本 朝方盛行,而予日積月累,酬和千篇云。
《西湖志餘》:淳熙五年二月初一日,孝宗過德壽宮起 居,太上留坐冷泉堂,至石橋亭子看古梅。太上曰:「苔 梅有二種,一種出張公洞者,苔蘚甚厚,花極香。一種 出越上苔,如綠絲,長尺餘。今歲二種同時著花,留此 少觀。」復命內史宣史浩至,賜坐,用內人動樂進酒,君 臣皆沾醉而退。
淳熙八年正月二日,孝宗遣太子恭迎二殿至南內。 初就凌虛閣排當三盞,後至「萼綠華堂看梅,是日大 雪,太上大喜,盡歡而罷。」
《宋史李韶傳》:韶父文饒,為台州司理參軍,每謂人曰: 「吾司臬多陰德,後有興者。」韶五歲能賦梅花,嘉定四 年,與其兄寧同舉進士。
《葛邲傳》:「邲為東宮僚屬八年,孝宗書『安』」「遇」字以賜。又 出梅花詩命邲屬和,眷遇甚渥。
《羅必元傳》:「必元幹行在糧料院,錢塘有海鰍為患,漂 民居,詔方士治之,都人鼓扇成風,必元上疏力止之。 帝召見曰:『見卿梅花詩,足知卿志』。」
《曲洧舊聞》「許洛中有江梅、椒萼梅、綠萼梅、千葉黃香 梅四種。」
《花史》:宋趙必連刻苦讀書。開慶間,以文蔭當補官,辭 不就。晚植梅數百株,名其居曰「梅花莊」,與弟若槸日 吟詠其中。
《饒州府志》:「餘干縣藏山上,趙汝愚嘗讀書於此,理宗 為題『梅巖』二字。」
《平樂府志》:「城東梅花園,宋鄒浩記。」
《圖繪寶鑑》:丁野堂住廬山清虛觀,善畫梅竹。理宗召 見,問曰:「卿所畫者,恐非官梅。」對曰:「臣所見者,江路官 梅耳。」
艾淑,字景孟,建寧人,號竹坡,善畫竹。時又有茅汝元, 號靜齋,善墨梅,人以「艾竹」、「茅梅」為稱。
《癸辛雜識》諸王孫:趙孟堅,字子固,善墨戲,於水仙尤 得意,晚作梅,自成一家。嘗作《梅譜》二詩,頗能盡其源 委。云:「逃禪祖花光,得其韻度之清麗。間菴紹逃禪,得 其蕭散之布置。回視玉面而鼠鬚已見,工夫較精緻。 枝枝倒作鹿角曲,生意由來端若爾。所傳正統諒末 節,捨此的傳皆偽耳。僧定花工枝則粗,夢良意到工 則未。女中卻有鮑夫人,能守師繩不輕墜。可憐聞名 不識面,云有江西畢公濟。」季衡麤醜惡拙祖,弊到《雪 蓬》濫觴矣。所恨二王無臣法,多少東鄰儗西子。是中 有趣豈不傳,要以眼力求其旨。踢鬚止七萼則三點。 眼名《椒梢》鼠尾枝分三疊墨濃淡,花有正背多般蕊。 夫君固已悟筌蹄,重說偈言吾亦贅。「誰家屏障得君 畫,更以吾詩跋其底。濃寫花枝淡寫梢,鱗皴老榦墨 微焦。筆分三踢攢成瓣,珠暈一圓工點椒。糝綴蜂鬚 凝笑靨,穩拖鼠尾施長梢。盡吹心側風初急,猶把枝 埋雪半消。松竹襯時明掩映,水波浮處見飄颻。黃昏 時候朦朧月,深淺溪山長短橋。鬧裡相挨如有意,靜 中背立見無聊。筆端」的皪明非畫,軸上縱橫不是描。 頓覺坐來春盎盎,因思行過雨瀟瀟。從頭總是揚湯 法,𢬵下工夫豈一朝。 宜興縣之西,地名石庭,其地十餘里皆古梅,苔蘚蒼 翠,宛如虯龍,皆數百年物也。有小梅近半寸許,叢生 苔間,皆著花極晚。詢之土人,云:「梅之早者皆嫩樹,故 得春最早,樹老則得春漸遲,亦猶人」之氣血衰旺老 少之異也。此說前所未聞。梅間有小溪,流水橫貫,交 午橋下多小石,圓淨可愛,時有散花鳥及人物者。近 世以來,則有騎而笠者,蓋天地之氣亦隨時而賦形, 尤可異也。
《筆記》:天目中峰禪師,趙文敏公與之為方外交,同院 學士馮海粟子振甚輕之。一日,松雪強拉中峰同訪 海粟,海粟出梅花百韻詩示之,中峰一覽,走筆而成, 如馮之數海粟,神氣頓懾。
《元史歐陽元傳》:「元幼岐嶷,八歲即知屬文。部使者行 縣,元以諸生見,命賦梅花詩,立成十首。晚歸,增至百 首,見者駭異之。」
《花史》:「孤山放鶴亭,林逋隱此,蓄二鶴。每泛舟湖中,客 至,童子縱鶴飛報即歸。後人題句云:『種梅花處伴林 逋』。」《西湖志》:「至元間,儒學提舉余謙復補植梅數百本 於山,搆梅亭於其下。」
元劉因東齋諸物有《梅杖》詩云:「鐵石心腸冰玉姿,掌 中潛得歲寒枝。天教一握藏春密,風覓餘香就手吹。 雪月吟懷隨步履,溪山高興入支頤。玉堂若要扶持 用,說向東君也不知。」又謝宗可《梅杖》詩:「江路策雲香 在手,溪橋挑月影隨人。」
《復齋日記》:「會稽王冕元章有高才,其墨梅冠絕古今, 斷縑殘楮,人爭寶之。」
《玉壺冰》:王冕隱九里山,樹梅花千株,桃柳居其半,結 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
道士張雨,字伯雨,號句曲外史。嘗從王溪月真人入京。初燕地未有梅花,吳閒閒宗師全節新從江南移 至,護以穹廬,扁曰漱芳亭。伯雨偶造其所,恍若與西 湖故人遇,徘徊既久,不覺熟寢於中,伯雨覺日已暮 矣,閒閒笑曰:「伯雨素有詩名,宜作詩以贖過。」雨遂賦 詩,有「風沙不憚三千里,將身跳入仙人壺」之句,閒閒 大喜,送翰林集賢,嘗所往來者,袁學士伯長、謝博士 敬德、馬御史伯庸、吳助教養浩、虞修撰伯生俱和之。 龍廣寒事母至孝,六月一日母生辰,方舉觴為壽,忽 見北窗外梅花一枝甚開,人皆以為孝行所感,士大 夫遂稱之曰孝梅。贈詩者甚多,惟《張菊存》一篇最可 膾炙,曰:「南風吹南枝,一白點萬綠,歲寒誰知心。」孟宗 《林下竹》,至治初年廣寒卒,年百有八歲,猶童顏綠髮 云。
《歙縣志》:梅花初月樓在石門。明太祖幸徽訪朱升,登 樓見初月照梅,御書「梅花初月」四字顏之。
《晚香堂清語》:宣德中,三楊在內閣,有從官出松竹梅 求題者,榮題松,溥題竹,後皆書賜進士第,賜進士出 身。獨士奇起於辟召,乃作《題梅詞》云:「竹君子,松大夫, 梅花何獨無稱呼。回頭試問松和竹,也有調羹手段 無?」蓋《桂殿秋》也。世以此定三楊優劣。
辟寒鐵腳道人嘗愛赤腳走雪中,興發則朗誦《南華 秋水篇》,嚼梅花滿口,和雪嚥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 腑。」
予小莊在秦流極北,屋苦地狹,水南別築數椽,為讀 書所,四簷植梅,因扁梅屋。丁亥震雷,屋仆梅壓,移扁 故廬。客顧扁而問曰:「昔林逋愛梅,未嘗一日去梅,爾 愛梅無梅,屋扁,梅屋猶饑人畫餅何益?請去扁。」予曰: 「向也以梅為梅,今也以心為梅,扁何問焉?扁可以理 觀,不可以物視,物視,片木二字而已。理觀四壁天地, 萬卷春風,庾嶺香,孤山玉,豈襟袖外物哉?斷斷以爭 其無,喋喋以衒其有,皆非物理之平也。請別具隻眼。」 客曰:「唯。」
《復齋日記》:樂平程楷初發棹北上,赴會試。是夕夢人 有攜扇面畫梅枝一,楷題云:「『誰把枯枝紙上栽,瓊花 錯落帶晴開。天公預報春消息,占斷江南第一魁』。覺 而喜,明年果中禮部第一。」
《花史》:「陳英隱居江南,種梅千株。花時落英繽紛,恍如 積雪。」
廣西桂林府滿山皆梅,開時作梅瘴,易染人。
嘉魚人陳從龍,「少嗜學,每夜讀書,至曙能詩。環居栽 梅,倚樹而臥。」
袁宏道《吳郡諸山記》:「光福,一名鄧尉,與元墓、銅坑諸 山相連屬。山中梅最盛,花時香雪三十里。」
《京口諸山記》:「焦山觀音閣蠟梅一株,輕風翩反,若傳 隱士神者。」
《具區志》:「梅花莫盛於洞庭山之後堡下鎮,東山之長 圻豐圻,舟輿壺觴,累累不絕。」
《地里志》:「洪州土貢:梅煎。」
《西湖志》:「永興寺庭前有綠萼二樹,古𠏉扶疏,為河渚、 西溪之冠。」
西溪居民數百家,聚為村市。姚安《春日遊西溪》詩:「梅 花引我入溪深,半繞青松半翠林。已耐歲寒成好友, 還將春色伴幽岑。蒼煙踏破鞋無跡,明月挑來杖有 心。贏得清芬盈客袖,莫愁歸路暮雲侵。」
《西湖志餘》:凌彥翀於瞿宗吉為大父行。彥翀作梅詞、 《霜天曉角》、柳詞、《柳梢青》各一百首,號梅柳爭春,宗吉 一日盡和之,彥翀驚歎,呼為「小友」,宗吉以此知名。 《峨眉山志》:山有梅子坡,白雲禪師道行偶渴,索水不 得,望前坡有梅樹,擬此纍纍梅實,可以回津。至其地, 無一梅樹,而渴已止矣。今建有茶庵,後人援以名坡 云。
《羅浮山志》:「沖虛觀殿階古梅,傳是葛洪手種,芳烈異 於凡梅,鐵𠏉虯枝,堅瘦如削,真千餘年物也。嶺南嘉 樹,惟此與智藥所植訶子並傳。」
《群芳譜》:「長干之南七里許,曰華嚴寺。寺僧蒔花為業, 而梅尤富,白與紅植相若,惟綠萼玉蝶植倍之,率以 絲縛虯枝盤曲可愛。桃本者,三四年輒膠矣。不善縛 則抽條蔓引,不如不縛者為佳,以故收藏難。每歲開 時,但取一二本,落後則歸之。」又「靈谷之左偏曰梅花 塢,約五十餘株,萬松在西,香雪滿林,最為奇絕。」 《具區志》:「梅梁湖,在夫椒山,東吳時,進梅梁至此舟沈 失梁後,每至春首,則水面生花。」
《湖州府志》:「煙霞塢,武康劉穎士別業,谷口梅花十餘 里。」
《黃州府志》:「春風嶺多梅花。」
《泉州府志》:「南安縣梅花山下多梅樹。」
《興化府志》:「城東南穀城山,舊有梅隱、松隱、竹隱三精 舍。」
《惠州府志》:「梅花村羅浮飛雲峰側,趙師雄遇美人,即 此。」
《仙居縣志》:景泰二年四月,梅花盛開《江陰縣志》:「陳氏,生員王璉妻。璉死,矢節自勵,聞有疑 之者,時食鹹梅,即吐核於地,叩天祝曰:『妾有二心,此 核隨朽,否則尚幸萌糵,以白妾心』。」尋挺生一樹,枝榦 日茂。又有疑其易核者,至結實,猶有鹹味,人始異之。 《貴溪縣志》:「少參丘九仞為諸生時,有親某為某州守, 往訪焉。投宿一」僧寺,使人報守,守不迎,仞亦不入。歲 除,徬徨廡下,見梅花盛開,題壁曰:「清臞本是神仙骨, 偃蹇誰驚宰相材。寄語北風休太惡,雪深三尺也。」還 開州,有顯者見詩,訝曰:「非凡士也。」延至家,厚資給之, 竟不見守而歸。明年,以《春秋》魁江右。
《寧德縣志》:「嘉靖三年九月初旬,梅花盛開。」
《松江府志》:「隆慶二年冬十月,梅杏實。」
《台州府志》:明嘉隆間,鉅卿林立。即韜鈐起家者,咸有 異才。張鐵崖中武探花,人有即席出畫紅梅扇索題 者,公信筆其上曰:「本是歲寒姿,蹉跎二三月;相隨桃 李開,含羞面如血。」一時歎服。
《石屏州志》:「州西四十里寶秀巡檢司左,蘭若寺中有 古梅一株,縱天氣晴明,地無樹影,枝茂花芬,煙霧不 能鎖,鳥雀不敢棲。萬曆初年,有異人寓寺,伐樹滅蹤, 不識其故。」
《南和縣志》:「梅花亭在西門外路西,亭前後植以梅花 數本,清芬襲人。邑令士大夫每送客西郊,借問梅以 當折柳。」
《濟寧州志》:「集玉園在城之艮方,蠟梅一株,枝葉皆蟠 曲於地,花放大如錢。」
《萊州府志》:「荊坡在平度州北七里,聳秀環繞,一州屏 障。舊有梅花,至今傳以為異。」
《陳留縣志》:「元聖寺囂囂亭三楹,階列素梅數十株,三 冬花發,冷韻清香,沁人心脾。」
《鄭州志》:「梅山在州境西南,距州一舍鎮山也。峰巒尖 秀,峭拔數十丈,聞往多梅花,故名。」
《輝縣志》:「梅溪在縣西四里,衛水之涯,元耶律楚材故 居,嘗建琴亭月榭於此,種梅數株,吟詠其中。」
《洛陽縣志》:「梅花堂在府治後,以前有梅花六株,故名。」 《信陽縣志》:「蠟梅山西南四十里,山嶺多梅,故名。」 《延安府志》:「鄜州梅柯嶺,在州南三里,相傳有梅樹,為 杜甫所手植者。」
《六合縣志》:「鐵牛墩在縣東南三里。墩旁兩梅瀕河並 植,傳為數百年物,老榦參天,苔枝糾結如虯龍鬥不 肯下。江北梅花絕少,每遊屐至,司花者輒有惡聲,然 後知梅花不肯產江以北故。」
胥太學莊古梅二株,虯枝紛錯,室結其下,殆堪奇賞。 沈太學莊古梅一,夭矯皴折,香雪橫斜,人不敢直以 為梅也。
《懷寧縣志》:「百子山之口曰獅岩,多奇石稜峭,岩下一 徑如線,徑下臨迴谿諸峰,百道飛泉都從此出。土人 萟梅其上,曰梅谿。」 《歙縣志》:「古梅窩,宋吳龍翰之所居也。有古梅突兀,枝 連理而茂。」
《東流縣志》:「梅林山縣南二十七里,昔有姓梅人居其 下,好植梅,後成茂林,故名。」
《廬江縣志》:「梅山在治東南三十里,山多梅,故名。或曰 曹操行軍,望梅止渴處。」
《嘉定縣志》:「梅源市在三十保,俗名黃菴,去縣西北三 十六里,明提學副使里人王圻藝梅數十畝得名。今 其地方幅十餘里,土人俱植梅樹,花開時,香聞數里 外,畫船簫管雜遝而至,人比之小鄧尉。」
《武進縣志》:「南門外渡石橋而東,古梅一株,相傳宋時 物,夭矯屈曲,掩覆畝許。春日人多移樽賞玩。」
《無錫縣志》:「拮芳園在上舍詩人陳石村築,種梅數十 畝。」
萬梅菴在縣西南野山,居懸崖邃谷之中,前臨震澤, 梅時望若香霧,瀰漫十里,實栖真之奧區也。
《和州志》:「梅山,縣東南五里,多梅樹。」
《富陽縣志》:「包家墅在縣西南。看潮二圖,當冬夏之交, 旭日初暉,野梅吐萼,約一里許,梅皆數百年物,古榦 離披,殊愜幽賞。」
「雙梅草堂」在靈巖山東南。堂側兩古梅,離奇夭矯,皆 數百年物。
《嘉興縣志》「梅溪在縣南四十里,溪傍村落多種梅,故 以名溪。」
《長興縣志》:「綺園在吉祥門外,文學臧熹如別業,舊名 梅花墅,中有古梅,圍可數尺,蓋百餘年物。臺榭參差, 花木掩映,尤為絕勝。」
《山陰縣志》:「項里容山直步等地梅尤奇古可愛,老幹 奇怪,綠蘚葑枝,疏花點綴其上,夭矯如畫,蓋非凡物 也。」
《遂昌縣志》:「梅溪在邑北梅山之陽,二水環匯,植梅茂 盛,故名。」
《寧州志》:「梅嶺在泰鄉一都,峰巒聳峻,盤旋曲屈,隴多 梅花《瑞昌縣志》:「梅谷去縣南三十里,九都之秦山下夾溪 古梅,橫斜素影,不下千株,中有石崖石屋,髣髴桃源。」 《武昌縣志》:「梅山距縣南五十里,山多梅樹,故名。」 《漢陽府志》:「漢陽縣梅山,在縣治西四里,其山多梅。」 《新化縣志》:「梅山在治南四里,舊傳山無草木,一夕忽 有」梅枝插石上,日就榮茂,歲久凋枯,根榦幾盡,晝猶 見影于石,人皆以為仙蹟,故名。
《莆田縣志》:「穀城山下,梅樹數千株,每花時,望如積雪, 香聞數里。」
《增城縣志》:「梅溪別業中有老梅十餘,如虯龍蟠踞,或 偃或仰,奇形異態,不可殫述。其旁修枝挺出,又森如 列戟。嚴冬之夕,寒氣贔屭,玉花璀璨於寂寞之濱,暗 香浮動於黃昏之月,誠有足娛人心目者。」
《安寧州志》:「城內太極山有梅二株,蒼古槎枒,嚴冬花 放,清香遠聞。」
《祿豐縣志》:「東華寺岡巒險峻,映帶流泉,傍有九石羅 列,中一石坪如案。山梅挺生,無栽植痕跡,真奇觀也。」 《大理府志》:「靈會寺梅,相傳植自唐時。其花千層,玉紅 色,鐵榦橫撐,自是千年物也。過者拱之,不敢褻視。」 《定遠縣志》:「奇峰山寺有千葉梅,一花五實。」
《鶴慶府志》:「梅城梅幾三百餘株,環列成城,花時冉冉 如白雲初起。」
梅部雜錄
编辑《詩經陳風墓門》:「墓門有梅,有鴞萃止。」〈傳〉梅,柟也。 《曹風鳲鳩》:「鳲鳩在桑,其子在梅。」〈傳〉「飛在梅」也。
《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左傳·昭公二十年》,晏子侍於遄臺,子猶馳而造焉。公 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和 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 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 心。」
《前漢書五行志》,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實。劉向 以為周十二月,今十月也。李梅當剝落,今反華。實近 草妖也。先華而後實。不書華,舉重者也。陰成陽事,象 臣顓君,作威福。一曰,冬當殺反生,象驕臣當誅,不行 其罰也。故冬華。華者,象臣邪謀有端而不成,至於實 則成矣。是時,僖公死,公子遂顓權,文公不悟,後有子 赤之變。一曰,君舒緩甚奧,氣不臧,則華實復生。董仲 舒以為,李梅實,臣下彊也。《記》曰:「不當華而華易大夫, 不當實而實易相室。冬水王木相,故象大臣。」劉歆以 為庶徵。皆以蟲為孽,思心蠃,蟲孽也。李梅實屬草妖。 《淮南子》:「百梅足以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為一人和。」 《風俗通》:「五月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
《鹽鐵論》:「夫李梅實多者,來歲為之衰。」
《風土記》:「夏至霖霪至前為黃梅,先時為迎梅雨,及時 為梅雨,後時為送梅雨。」
《抱朴子》:「綺里丹法:用鉛百斤,煮以雄黃,皆成金。太剛, 豬膏煮之;太柔,梅煮之。」
《程氏遺書》:「早梅冬至已前發,方一陽未生。」然則發生 者何也?其榮其枯,此萬物一個陰陽升降大節也。然 逐枝自有一個榮枯分限不齊,此各有一乾坤也。 談撰卉木皆感春氣而生,獨梅開以冬,蓋東方動以 風,風生木,故曲直作酸,則酸者木之性,惟梅之味最 酸,乃得氣之正。北方水為之母,以生之則易感,故梅 先「眾木而華。」
《埤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梅花優於香,桃花優 於色,梅花早而白,杏花晚而紅。《總龜》云:「紅梅清艷兩 絕,晏殊特珍賞之。」
張協《七命》云:「酤以春梅。」正言春梅者,春實尚青,味酢 故也。
《物類相感志》:「青梅,小滿前嫩脃,過後則易黃。 梅子與韶粉同食,不酸不軟,梅葉尤佳。」
《蠟梅樹皮》浸水磨墨,發光彩。
《竹坡詩話》:林和靖賦《梅花》詩,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 香浮動月黃昏」之語,膾炙天下,殆二百年。東坡晚年 在惠州作《梅花詩》云:「紛紛初疑月挂樹,耿耿獨與參 橫昏。」此語一出,和靖之氣遂索然矣。張文潛云:「調鼎 當年終有實,論花天下更無香。」此雖未及東坡高妙, 然猶可使和靖作衙官。政和間,余見胡份司業《和曾 公袞梅》詩云:「絕艷更無花得似,暗香唯有月明知。」亦 自奇絕。使醉翁見之,未專賞和靖也。
許彥周《詩話》:「林和靖梅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 浮動月黃昏』。」大為歐陽文忠公稱賞。大凡和靖集中, 梅詩最好。梅花詩中,此二句尤奇麗。東坡《和少游梅 詩》云:「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僕意東坡 亦有微意也《事文類聚》:東坡云:「石曼卿《紅梅》詩:『認桃無綠葉,辨杏 有青枝』。此邨學堂中語也。」 《癸辛雜識》:杜南谷云:「梅花卻無仰開者,蓋亦自能巧 避風雪耳。」驗之信然。
《萬花谷》曾端伯,以《梅花》為清友。
《韻府》張景修以「梅花為清客。」
《金城記》:黎舉常云:「以梅聘海棠,但恨時不同耳。」 《三柳軒雜識》姚氏殘語以蠟梅為「寒客」,今改為「久客。」 《春渚紀聞》:王舒公嘗賦梅花詩云:「須裊黃金危欲墜, 蔕團紅蠟巧能妝。」與林和靖所賦一聯極相似:「蕊訝 粉綃裁太碎,蔕凝紅蠟綴初乾。」或謂移林上句,合王 下句,似為全勝。
山家清供山栗、橄欖薄切同食,有梅花風韻,名「梅花 脯。」
《山家清事》:「梅花紙帳用獨床,傍植四黑漆柱,各掛錫 瓶,插梅數枝。後設黑漆板約二尺,自地及頂,欲靠以 清坐。左右設橫木亦可掛衣角安斑竹書,貯藏書掛 白麈上,作大方目,用細白楮作帳罩之,中安小荷葉, 鼎燃紫藤香,用布單楮衾,菊枕蒲褥乃相稱。」
《墨莊漫錄》:宋宣獻公綬《宮梅詩》云:「閬苑春多非世境, 層城花早出宮欄。」用梁簡文帝《梅花賦》曰「層城之宮, 靈苑之中,梅花特早,偏能識春」之語也。
《瑯琊漫抄》:永嘉閨婦以青梅雕剜脫鏤,以花鳥纎細 可愛,以手擘之,玲瓏如小盒,闔之復為梅,謂之梅籃。 李太白詩云:「珍盤薦雕梅」,豈即梅籃歟?
《畫梅譜》:枯梅、新梅、繁梅、山梅、疏梅、野梅、宮梅、江梅、園 梅、盤梅,其法不同,不可無別。詩曰:「十種梅花木,須憑 墨色分。莫令無辨別,寫作一般春。」
梅之有象,由制氣也。花屬陽而象天,木屬陰而象地, 而其故各有五,所以別奇偶而成變化。蔕者,花之所 自生,象以太極,故有一丁。房者,花之所自彰,象以三 才,故有三點。萼者,花所自出,象以五行,故有五葉。鬚 者,花之所自成,象以七政,故有七莖。謝者,花之所自 究,復以極數,故有九變。此花之所自皆陽,而成數皆 奇也。根者,梅之所自始,象以二儀,故有二體。本者,梅 之所自放,象以四時,故有四向。枝者,梅之所自成,象 以六爻,故有六成。梢者,梅之所自備,象以八卦,故有 八結。「樹」者,梅之所自全,象以足數,故有十種。此木之 所自皆陰,而成數皆偶也。
若作臨崖傍水,枝怪花疏,只欲半開。若作梳風洗雨, 枝閑花茂,只看離披爛漫。若作披煙帶霧,枝嫩花茂, 只要含笑盈枝。若作臨風帶雪,榦老枝疏,只要撥墨 淡蕩花間。若作停霜映日,森空峭直,只要花細香舒。 葉須圓而不類杏,枝欲瘦而不類柳。似竹之清,如松 之實,斯成《梅》矣。
《捫蝨新話》:「北人不識梅,南人不識雪。」蓋梅至北方則 變而成杏。今之江湖、二浙四五月間,梅欲黃而雨,謂 之梅雨。轉淮而北則否,亦地氣然也。語曰:「南人不識 雪,向道似楊花。」然南方楊實無花,以此知北人不但 不識梅,而且無梅雨,南人不但不識雪,則亦不識楊 花矣。予聞關中人不識蟛蟹,人有得一乾蟛蟹者,或 病則掛之門,其病遂愈。沈存中曰:「不但人不識,鬼亦 不識也。」
《貴耳集》詩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覺有清意。自何遜之 後,詠梅花不知幾人矣。林和靖八首梅詩,惟「疏影橫 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可謂絕唱。有作《聽角詞》: 「五更角裡梅花調,吹落梢頭那箇花?」又有云:「小窗細 嚼梅花蕊,吐出新詩字字香。」杜小山云:「窗前一樣尋 常月,纔著梅花便不同。綠窗昨夜東風少,開遍梅梢」 第一枝,半夜梅花入夢香,玉人和月嗅梅花。紙帳梅 花醉夢間。夜寒無可伴,移火近梅花。惆悵後庭風味 別,自鋤明月種梅花。
鶴林玉露魏鶴山詩云:「遠鐘入枕報新晴,衾鐵衣稜 夢不成。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簷聲。」後貶渠 陽,於古梅下立讀易亭,作詩云:「向來未識梅生時,繞 谿問訊巡簷索。絕憐玉雪倚橫參,又愛清黃弄煙月。 中年《易》裡逢梅生,便向根心見華實。候蟲奮地桃李 妍,野火燒原葭菼出。方從陽壯爭出門,直待陰窮排 闥入,隨時作計何太癡。爭似此君藏用密,推究精微。」 《前此詠梅者未之及》。
《學齋呫嗶》:《荊州記》謂:陸凱與范蔚宗相善,凱自江東 遣使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范蔚宗并詩一絕云:「折 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 世紛紛,舉用多矣,皆以陸、范為証。不知劉向《說苑》已 載:越使諸發,執一枝梅遺梁王,梁王之臣曰:「韓子者, 顧左右曰:『烏有一枝梅,乃遺列國之君』。」則折梅遣使 始此矣。
《詞品》曹組《詠梅詞》,皆有佳句。其《驀山溪》云:「竹外一枝 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用東坡「竹外一枝斜更好」句,可 謂入神。其《好事近》云:「一陣暗香飄處,已不勝愁絕。」亦 何減孤山風致《岩棲幽事》,余寒齋焚香點茶之外,最喜以古瓶簪蠟 梅。水仙蠟梅,古人云: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 相近,色酷似蜜脾也。又山谷謂京洛間有一種香氣 如梅,類女工撚蠟所成,故以名之。有湯夷,華陰人服 水仙花八石,得為水仙。又拘樓國有水仙樹,樹腹中 有水,謂之仙漿,飲者七日醉。楊誠齋以千葉為真水 仙,而余以為不如單葉者多風韻。蠟梅難題詠,山谷、 簡齋惟五言小詩而已。獨水仙,山谷極為推賞,曰:「何 時持上紫宸殿,乞與」宮梅定等差。又考蠟梅原名黃 梅,故王安國熙寧間尚詠黃梅詩,至元祐間,蘇、黃命 為蠟梅。而范石湖《梅譜》又云:「本非梅種,以其與梅同 時,而香又近之。如鸚𪃿菊,亦以葉梗似菊,而花又同 時也。」張翊《花經》首云:「一品九命,蠟梅亦在其中。」洛陽 亦有蠟梅,直九英耳。
《癸辛雜志》云:「折梅花插鹽中,花開酷有肥態,試之良 然已與家仲乙未正月十四日舟過鍾賈山,大雪探 梅,僧院僧出酒相餉,因論前事,僧言以醃豕滾汁熱 貯瓶,梅卻能放葉結子。」余始知古人鹽梅和羹,故自 同調。
《瓶史》:浴梅宜隱士,浴蠟梅宜清瘦僧。然寒花性不耐 浴,當以輕綃護之。
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蠟梅以水仙為婢。 瓶《花譜》:「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 無可用。冬日投以硫黃,斫大枝梅花插供,亦得 一品九命梅、蠟梅。」
《梅花初折》宜火燒,折處固滲以泥。
冬間別無嘉卉,僅有水仙、蠟梅、梅花數種而已,此時 極宜敞口古尊罍,插貯須用錫作替管盛水,可免破 裂之患。若欲用小磁瓶插貯,必投以硫黃少許,日置 南窗下,令近日色,夜臥置榻傍,俾近人氣,亦可不凍。 一法用淡肉汁去浮油,入瓶插花,則花悉開而瓶略 無損。
《瓶史月表》:「正月,花盟主梅花,十一月,花盟主紅梅,十 二月,花盟主蠟梅。」
《花曆十二月》,蠟梅坼梅香綻。
《田家五行》,梅實少,秫亦少。諺云:「樹無梅,手無杯。」 《花史》:蠟梅,人多愛其香,但可遠聞,不可近嗅,嗅之頭 痛,屢試不爽。
《西湖志餘》:馬浩瀾評《梅》詩:「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寫梅之風韻;高季迪『雪滿山中高 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狀梅之精神;楊廉夫『萬花敢 向雪中出,一樹獨為天下春』,道梅之氣節。」
林和靖「疏影暗香」之聯,歐陽文忠極賞之。王晉卿顧 謂此兩句杏與桃李皆可用。蘇東坡云:「可則可,但恐 杏、桃李不敢當耳。」黃魯直則愛「雪後園林纔半樹,水 邊籬落忽橫枝」,謂勝前句。王直方則謂「池水倒窺疏 影動,屋簷斜入一枝低」,可與前句伯仲。
事詞類奇,水陸草木之花,香而可愛者甚眾。梅獨先 天下而春,故首及之。
《潛確類書》:「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 利,成熟為貞。有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 不貴肥,貴含不貴開。」
《西湖志餘》:孤山梅花,以和靖著名。然白樂天去郡,有 《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律詩「三年悶悶在餘杭,曾 與梅花醉幾場。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裡麗如妝」 云云。則自唐時已賞鑒於名公矣。
《群芳譜》:「煮鯽魚湯可插梅。」
《接法》「春分後,接用桃杏體,杏更耐久。」
衣服「為梅雨所裛」,梅葉煎湯洗。
清水揉梅葉,洗蕉葛衣,經夏不脃。
梅部外編
编辑《述異記》:嘉興縣朱休之有一弟,宋元嘉中兄弟對坐, 有一犬向休之蹲,遍視二人,遂搖頭而笑曰:「言我不 能歌,聽我歌梅花,今年故復,可奈汝明年何?」其家驚 懼,斬犬榜首路側。至來歲梅花時,兄弟相鬥,弟奮戟 傷兄,官收治,並被囚繫,經歲得免,至夏舉家時疾,母 及弟兄皆死。
《龍城錄》:「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在 醉醒間,因憩僕車於松林間酒肆傍舍,見一女人淡 妝素服,出迓師雄。時已昏黑,殘雪未消,月色微明。師 雄喜之,與之語,但覺芳香襲人,語言極清麗。因與之 扣酒家門,得數杯相與飲。少頃,有一綠衣童來,笑歌 戲舞,亦自可觀。頃醉寢,師雄亦懵然,但覺風寒相襲」 久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花樹下。有翠 羽啾嘈相顧,月落參橫,但惆悵而已。
《花史》:「唐梅仙祖師學道於白雲山,篤戒行,夏月偶坐 化於梅下數里間,梅花香經旬不息,遠近異之。」 《四明圖經》:「大梅山在鄞縣東七十里,蓋漢梅子真舊隱也。山頂有大梅木,其上則伐為會稽禹廟之梁,其 下則為它山堰之梁。禹廟之梁,張僧繇畫龍於其上, 夜或風雨飛入鏡湖與龍鬥。後人見梁上水淋漓而 萍藻」滿焉。始駭異之。乃以鐵索鎖於柱。
《稽神錄》:廣陵有男子行乞於市,每見馬矢,即取食。自 云:「嘗為人飼馬,慵不能早起,其主恆自檢視槽中無 草,督責之,乃取烏梅并以飼馬,馬齒楚,不能食,竟以 致死。」後因病見馬矢輒流涎欲食,食之與烏梅味正 同,了無穢氣。
《摭遺》:蜀州有紅梅數本,郡侯建閣扃鑰,遊人莫得見。 忽有兩婦人高髻大袖,憑欄語笑,郡侯啟鑰,閴不見 人,唯東壁有詩曰:「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 般,憑仗高樓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闌干。」
《事詞類奇》常州水田寺有「紅梅閣」,相傳一禪師住寺 中,黃冠薛道光訪之,相約出神,同往廣陵觀伽藍。會 見紅梅甚開,各執一枝歸。薛道光即從袖中取出,禪 師則不能。蓋師所出者陰神,道光所出者陽神也。後 人遂以是名其閣云。
《武進縣志》:「元至正間,有龔子彬者,為縣刑吏,素奉法, 縣宰頗任之。嘗造獄冊於元妙觀,皆重案也。一日,誤 斃一婢,子彬因悟歎曰:『此間積案如山,強半屬枉死。 盡火之,自請罪於官,擬大辟,尋得減流雲南。時刺史 滇人,以家書屬之。子彬既與解役就程,途遇一叟,蒼 顏白髮,迎謂曰:『二人適滇乎?何不與我偕往』』?」一授以 杖,一授以韜。命子彬及胥乘馬,飄飄然如御風而行。 俄至一城,見紅梅盛開,問其時,則仲秋,問其地,則雲 南也。遂至刺史家。刺史父見家書封識月日,大駭,因 為之請於官,使給假歸,復跨杖。及韜,如前而歸。歸仍 遇老叟取杖。及韜辭去,二人見刺史,刺史以為尚未 往也,出家書則益大駭。子彬且出其「所攜紅梅一株, 至元妙觀植焉,後因以名其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