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22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二十二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二

  臟腑門十一

  黃帝素問四時調神大論 金匱真言論 陰陽應象大論 靈蘭祕典論 六節

  臟象論 五臟生成篇 診要經終論 平人氣象論 臟氣法時論 刺熱篇 氣厥論

  大奇論 標本病傳論 陰陽類論 方盛衰論

  靈樞經本輸篇 本神篇 經脈篇 肺經諸穴之圖 經水篇 病傳篇 淫邪發

  夢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 本臟篇

  扁鵲難經肺臟形象 肺臟形象之圖

  華佗中藏經論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王叔和脈訣肺臟歌

  孫思邈千金方肺臟病脈論 肺實熱 肺虛冷 肺與大腸俱實 肺與大

  腸俱虛 肺勞 氣極

  嚴用和濟生方肺大腸虛實論治

  劉完素六書肺消證 膈消證

  李杲十書肺臟苦欲補瀉藥味

  李梴醫學入門肺臟賦

  王圻三才圖會肺神

  章潢圖書編肺臟說 相肺病法 肺病食忌 養肺法言 治肺病要法

  彭用光體仁彙編肺臟藥性 本經補瀉溫涼藥

  李瀠身經通考肺臟得病虛實橫逆

  鍼灸

  導引

  臟腑門十二大腸

  黃帝素問靈蘭祕典論 氣厥論

  靈樞經本輸篇 邪氣臟腑病形篇 經脈篇 大腸經諸穴之圖 經水篇 腸胃

  篇 平人絕穀篇 淫邪發夢篇 本臟篇 師傳篇

  扁鵲難經大腸形象 大腸腑形象之圖

  張機金匱要略大腸寒熱

  華佗中藏經論大腸腑虛實寒熱逆順生死脈證之法

  孫思邈千金方大腸腑脈論 大腸實熱 大腸虛冷

  劉完素六書三焦約證 腸痹證 虙瘕證

  李梴醫學入門大腸腑賦

  彭用光體仁彙編大腸藥性 本經補瀉溫涼藥

  鍼灸

藝術典第一百二十二卷

醫部彙考一百二

编辑

臟腑門十一

编辑

《黃帝素問》

编辑

《四氣調神大論》

编辑

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 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 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 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

容盛也,萬物皆盛而平定也。寒氣上升,故天氣以急,陽氣下降,故地氣以明。雞鳴早而出塒晏,與雞俱興,與春之早起少遲,所以養秋收之氣也。陽和日退,陰寒日生,故使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也。收斂神氣,無外其志,皆所以順秋收之氣,而使肺金清淨也。凡此應秋氣者,所以養收氣之道也。肺屬金,王于秋,逆秋收之氣,則傷肺矣。肺傷至冬為飱泄之病,因奉藏者少故也。蓋秋收而後冬藏,陽藏于陰,而為中焦釜底之燃,以腐化水穀。秋失其收,則奉藏者少。至冬寒水用事,陽氣下虛,則水穀不化,而為飧泄矣。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太陰主秋收之氣,不收則肺葉熱焦而脹滿矣。

《金匱真言論》

编辑

西風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俞者,經氣之所注也。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肩。 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 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肺屬金,故受西方之白色,入通于肺。鼻者,肺之竅。秋氣者,病在肩背。金曰從革,從革為辛,肺屬乾金,故其畜馬。稻為肺之穀,太白為金之星,肺主皮毛,故知病在皮毛。商主西方之音。九,金之成數也。氣因金變則為腥,故其臭腥。

《陰陽應象大論》

编辑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 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 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欬,在 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 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西方主秋金之令,故其氣生燥,因氣而生形,故燥生金;因形而成味,故金生辛;因味而生臟,故辛生肺;因臟而生形,故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者,肺氣主于皮毛,因金氣而生腎也。肺開竅于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為燥為金」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也,在體為皮

毛,在臟為肺者,感天地之形氣而化生也。白乃肺金之色,商乃西方之音,輕而勁也。肺志在悲,故發聲為哭。臟氣變動,則及于喉,故為欬。鼻者,肺之竅也。辛者,金之味也。精氣并于肺則憂,過憂則損肺也。喜則氣散,故能勝憂鬱。秋令燥熱,故反傷皮毛。寒勝熱者,嚴肅之令復,則炎爍之氣消也。氣主皮毛,辛散氣,故傷皮毛。苦勝辛者,火味勝金也。

天氣通于肺。

肺臟屬乎乾金,位居至高,而主周身之氣,故與天氣相通。

《靈蘭祕典論》

编辑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位高近君,猶之「宰輔」,主行榮衛陰陽,故治節由之。

《六節臟象論》

编辑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 之太陰,通于秋氣。

肺主氣而藏魄,故為氣之本,魄之處也。肺主皮毛,故華在毛,充在皮也。臟真居高而屬陰,故為陽中之太陰,而通于秋氣,秋主肺也。

《五臟生成篇》

编辑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多食苦,則皮槁而 毛拔。

肺氣主表,故合于皮。《傷寒論》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聲商,毛髮長」,毛附于皮,氣長則毛榮。多食苦則火味太過而傷肺,則皮槁而毛落。

《診要經終論》

编辑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

「始殺」,氣始肅殺也。申酉二月屬金,而人氣在肺。

《平人氣象論》

编辑

「臟真高于肺」,以行榮衛陰陽也。

金臟之元真,高居于肺,而主行榮衛陰陽。肺主周身之氣,而朝百脈也。肺臟居高,故曰「高。」

《臟氣法時論》

编辑

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氣上逆,急 食苦以泄之。

肺主秋金之令,手太陰主辛金,陽明主庚金,二經相為表裏,而主治經氣。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在時主秋,在日主庚辛。肺主收降之令,故苦氣上逆,宜食苦以泄下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長夏,起 于秋。禁寒飲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 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 慧,日中甚,夜半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 辛瀉之。

形寒飲冷則傷肺,故皆禁之,愈加持起,始病則以歲月期之,病重則以旬日期之,垂死則以旦暮計之。慧甚靜者,以一日一夜五分之而各有生尅,間甚之時,肺主秋收之令,病則反其常矣,故急食酸以收之。酸收以補正,辛散以瀉邪。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肺色白。其氣主秋金之降令。而苦上逆。故宜食羊麥杏薤之苦。以收降其肺氣。

《刺熱篇》

编辑

肺熱病者,右頰先赤。

肺屬金,位居西方,故「右頰先赤。」

《氣厥論》

编辑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肺受心邪,則不能通調水液。而惟下洩矣。肺為金水之原。寒隨心火消爍肺精。是以飲一溲二者。肺液并消。故為不治之死證。

心移熱于肺,傳為《鬲消》。

心肺居于膈上,火熱淫于肺金。則金水之液涸。「鬲消」者。膈上之津液耗竭。而為消渴也。

《大奇論》

编辑

肺之雍喘而兩胠滿。

「雍」者,臟氣滿而外壅于經絡也。蓋滿在氣,則腫在肌肉,壅在經,則隨經絡所循之處而為病也。肺主呼吸,其脈從肺系橫出腋下,故喘而胠滿。

《標本病傳論》

编辑

肺病喘欬,三日而脇支滿痛,一日身重體痛,五日而 脹,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肺病喘欬者,病先發于肺。三日而之肝,則脇支滿痛;一日而之脾,則身重體痛;五日而之胃,則脹;再十日不已,死。」夫冬氣收藏,夏氣浮長,日出氣始生,日入氣收引,肺主氣,故終于氣之出入也。

《陰陽類論》

编辑

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支。

腎精之上通于肺者,從脾土而上升。二陰二陽,相類而病在肺者,腎水從陽明而直乘于肺,是以肺反病也。少陰脈沉,是心腎不交矣。水不濟火,則

火熱炎上而勝肺。水不灌于土中。則土燥而脾氣損傷。外傷四支。蓋土受水津之濕。而後能灌溉于四旁。

《方盛衰論》

编辑

肺氣虛,則使人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其時則 夢見兵戰。

白物,金之象。斬血,刑傷也。「得其時」,謂得其秋令之時,則夢見兵戰,蓋得其時氣之助而金氣盛也。

《靈樞經》

编辑

《本輸篇》

编辑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木;溜于 魚際,魚際者,手魚也,為榮;注于太淵,太淵,魚後一寸 陷者中也,為腧;行于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 為經;入于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 也。

肺出于少商者,臟腑之血氣,從大絡而注于孫絡皮膚之間,肺臟所出之血氣,從少商而合于手太陰之經也。少商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許為井木。「魚際」:在大指下高起之白肉際,為榮火,有如魚腹,因以名之。「太淵」:在魚後陷中為腧土。經渠在寸口中動脈為經金。尺澤在肘中為合水。

《本神篇》

编辑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 焦,毛瘁色夭,死于夏。

喜樂,心之情如肺,因喜樂無極則傷肺臟之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意者心之發。蓋喜樂無極,則神亦憚散而不存矣。肺主皮毛,故人皮革焦。

《經脈篇》

编辑

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 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 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 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欬,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 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欬,上氣喘渴,煩心胸 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 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 足以息,溺色變。

三陰三陽之氣,本于陽明胃腑所生,從手陽明之五里而散行于膚表,肺主氣而外主皮毛。是以手太陰與手足陽明,論氣之盛虛,其餘諸經,略而不論也。夫三陰三陽之氣,有因于本氣之盛虛,有因于外感風寒,以致氣之盛者,故提于十二經之首,曰「風寒汗出中風」,蓋以申明三陰三陽之氣在表,而合于天之六氣也。

肺經諸穴之圖

肺經諸穴之圖

肺經諸穴歌 手太陰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下尺澤孔最見列缺,經渠太淵下魚際,抵指少商如韭葉。

《分寸歌 》:「太陰肺兮出中府,雲門之下一寸許,雲門璇璣旁六寸,巨骨之下二骨數,天府腋下三寸求,俠白肘上五寸主,尺澤肘中約橫文,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腕側一寸半,經渠寸口陷中主,太淵掌後橫紋頭,魚際節後散脈舉,少商大指端內側,相去爪甲韭葉許。」

《經水篇》

编辑

手太陰外合于河水,內屬于肺。

肺屬乾金而主天,為水之生源,故「手太陰外合于河水」,而內屬于肺。

《病傳篇》

编辑

病先發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 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肺主氣。日出而氣始隆,日入而氣收引。冬日入者。氣入而絕于內也。夏日出者。氣出而絕于外也。

《淫邪發夢篇》

编辑

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厥氣客于肺,則夢飛揚, 見金鐵之奇物。

客于肺,則夢飛揚。肺主氣而肺氣虛也。金鐵之奇物,金氣虛而見異象也。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

编辑

肺為牝臟,其色白。其音商。其時秋。其日庚辛。其味辛。

肺屬金,故為「牝臟。」

===
《本臟篇》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

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欬;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脇下 痛;肺堅則不病欬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 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肺主通調水道,故小則少飲,大則多飲。」肺司呼吸,故小則不病喘喝,大則善病胸痹喉痹。肺主氣,故高則上氣息肩而欬也;下則肺居賁間,而胃脘迫肺,血脈不通,故脅下痛。肺堅則氣不上逆而欬,肺脆則苦病消癉,而肺易傷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 高;合腋張脇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 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脇偏疏者,肺偏傾也。

肺居肩膺之內,脅腋之上,故視其肩背膺腋,即知肺之高下堅脆端傾。

《扁鵲難經》

编辑

《肺臟形象》

编辑

《四十二難》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 魄。」

肺臟形象之圖

肺臟形象之圖

《漢華佗中藏經》

编辑

《論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

编辑

肺者魄之舍,生氣之源,乃五臟之華蓋也。外養皮毛, 內榮腸胃,與大腸為表裏,手太陰、陽明是其經也。氣 通則能知其香味。有病則喜嗽,實則鼻流清涕。虛實 寒熱,皆使人喘嗽。實則夢刀兵恐懼,肩息胸滿,虛則 寒生欬息,利下,少氣力,多悲感。王于秋,其脈浮而毛 曰平。又浮而短濇者,肺脈也。其脈來毛,而中央堅,兩 旁虛,曰太過。病在外。其脈來毛而微,曰「不及」;病在內。 太過則令人氣逆,胸滿背痛,不及則令人喘呼而欬, 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又肺脈厭厭聶聶,如落榆葉住, 曰平;來如循雞羽,曰病。如物之浮,如風之吹鳥背上 毛者死。其肺脈來至大虛,又如以毛羽中人膚,其色 赤,其毛折者死。又微曰平,毛多曰病;毛而弦曰春病, 弦甚曰即死。又肺病吐衄血,皮熱脈數,頰赤者死。又 久欬而見血,身熱而短氣,脈當濇,今反浮大,色當白, 今反赤者,火尅金,十死不治也。肺病喘欬,身寒無熱, 脈遲微者可治。秋旺于肺,其脈當浮濇而短曰平,反 此為病。又反洪而大而長,是火焚金,亦不可治。反得 軟而滑者,腎來乘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緩者,是脾 來生肺,不治而差。反弦而長者,是肺被肝,從為微邪, 雖病不妨,虛則不能息耳。重嗌乾,喘咳上氣,肩背痛, 有積則脇痛,中風則口燥而喘,身運而重,汗出而冒 悶,其脈按之虛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中熱則唾血, 其脈細、緊、浮、數、芤,皆主失血,此由躁擾嗔怒勞傷,得 之氣結雍所為也。又「其人喘而目脫,其脈浮大者是 也。」又「肺痿則吐涎沫而咽乾,欲飲者欲愈,不飲則未 差。」又「欬而遺小便者,上虛不能制下故也。其沉濁者 病在內;浮清者病在外。」肺死則鼻孔開而黑,喘而目 直視也。又肺絕則十三日死,其病足滿瀉痢不覺出 也。面白目青,此謂經亂也,此雖天命,亦不足治。又飲 酒中風,言則肺發,咳嗽喘悶,見血者不可治,無血者 可治。面黃色白,亦可治。肺病頰赤者死。又言音喘急, 短氣而睡,此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 也。又湯上而下降燔于肺,肺自結邪,脹滿喘急,狂言 目瞑,非常所說,而口鼻張,大小便頭俱脹,飲水無度, 此因熱傷陽,為肺化血,不「可治,半歲死。」又肺病使人 心寒,寒甚則發熱,寒熱往來,休作不定,多驚咳喘,如 有所見者是也。其脈浮而緊,又滑而數,又遲濇而小, 皆為肺病之脈也。又其素聲清而雄烈,暴不亮而拖 氣,用言語難出,視不轉睛,雖未為病,其人不久。又肺 病則上氣喘急,咳嗽身熱,脈大也,虛則力乏喘促,右 脇脹,語言氣短者是也。又乍寒乍熱。鼻塞頤赤白。皆 病之候也。

《晉王叔和脈訣》

编辑

《肺臟歌》

编辑

肺臟最居先,大腸通道宣。

體居各臟之上。用為各經之始。故曰「居先。」肺主氣。大腸乃肺之腑。而行氣宣化為傳送之官也。

《兌》為八卦地金屬五行牽。

肺居兌方而屬金。以「八卦論之。居于兌地。五行論之。木水火土。」皆起于金也。

皮與毛相應。

肺主皮毛,故曰「相應

魂將魄共連。

肝藏魂,肝木受氣于申,肺藏魄,肺金受氣于寅,故曰《連》。

鼻聞香氣辯,壅塞氣相煎。

《經》曰:「肺氣通于鼻,鼻和則知香臭矣。」壅塞,不通也。相煎,邪氣迫于肺也。

語過多成嗽。

肺主氣,語言太過則氣傷矣,嗽疾于是而作焉。

瘡浮酒灌穿。

酒,濕熱之物也。瘡多起于濕熱。肺主皮毛,酒過多,則濕熱傷肺,而皮分生瘡,故曰「瘡浮。」

脂膏凝者吉,枯骨命難全。

肺金色白而光澤,白者金也,光澤者水也,是金能生水,故云「吉」也。枯骨之色,白而不澤,白是金也,不澤者,內失其水,以火就燥也,火來尅金,故云「命難全」也。

本積息賁患,乘春右脇邊。

《經》曰:「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脇下,覆大如杯,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則不受邪,肺欲復還心,心不肯受而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也。

順時浮濇短,反即「大洪弦。」

肺屬金而旺秋,其脈當秋,浮濇而短,謂之「順時。」若洪大而弦,風火勝金,謂之「反候。」

實夢兵戈競,虛行涉水田。

金盛主殺,肺氣盛,故夢兵戈相競。北方屬水,乃金衰墓之鄉,肺氣虛,故夢涉于水田也。

三斤三兩重,六葉散分懸。

肺重三斤三兩,凡六葉,分散而懸各臟之上。

《唐孫思邈千金方》

编辑

《肺臟病脈論》

编辑

肺主魄,魄臟者,任物之精也,為上將軍,使在上行,所 以肺為五臟之華蓋,並精出入謂之魄,魄者肺之臟 也。鼻者肺之官,肺氣通于鼻,鼻和則能知香臭矣。循 環紫宮,上出于頰,候于鼻,下迴肺中,榮華于髮,外主 氣,內主胸,與乳相當,左乳庚,右乳辛。肺重三斤三兩, 六葉兩耳,凡八葉,有十四童子,七女子守之。神名鴻, 鴻主藏魄,號為魄臟,隨節應會,故云。「肺藏氣,氣舍魄」, 在氣為欬,在液為涕。肺氣虛則鼻息利少氣,實則喘 喝胸憑仰息。肺氣虛則夢見白物,見人斬血藉藉,得 其時則夢見兵戰,氣盛則夢恐懼哭泣。厥氣客于肺 則夢飛揚,見金鐵之器及奇物。

白為肺,肺合皮,白如豕膏者吉。肺主鼻,鼻是肺之餘。 凡人分部陷起者,必有病生。大腸陽明為肺之部,而 臟氣通于內外,部亦隨而應之。沉濁為內,浮清為外。 若外病內入,則所部起;內病裏出,則所部陷。外入前 治陽,後治陰;內出前治陰,後治陽。實瀉虛補,陽主外, 陰主內。凡人死生休否,則臟神前變形于外。人肺前 病,鼻則為之孔開焦枯。若肺前死,鼻則為之梁折孔 閉。青黑色,若天中等分,墓色應之,必死不治。看色深 淺,斟酌賒促,遠不出一年,促不延時月,肺疾少愈而 卒死。何以知之?曰:「赤黑如拇指黶點,見顏頰上,此必 卒死。」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面 白目青,是謂亂經。飲酒當風,風入肺經,膽氣妄泄,目 則為青,雖有天救,不可復生。面黃目白,如枯骨死。吉 凶之色,在于分部,若見赤白入鼻,必病,不出其年。若 年間不應,三年之中禍必應也。

假令肺病南行。若食馬肉及請幫助識別此字。肉得之不者,當以夏 時發,得病以丙丁日也,宜赤藥。

《肺實熱》

编辑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也。病苦肺 脹,汗出若露,上氣喘逆,咽中塞,如欲嘔狀,名曰肺實 熱也。

《肺虛冷》

编辑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也。病苦少 氣不足以息,嗌乾不津液,名曰肺虛冷也。

《肺與大腸俱實》

编辑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實者,手太陰與陽明 經俱實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痹痛,手臂捲,脣吻 不收,名曰肺與大腸俱實也。

《肺與大腸俱虛》

编辑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太陰與陽明 經俱虛也。病苦耳鳴嘈嘈,時妄見光明,情中不樂,或 如恐怖,名曰肺與大腸俱虛也。

《肺勞》

编辑

肺勞病者,補腎氣以益之,腎王則感于肺矣。人逆秋 氣,則「手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 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為關格,病則不得生 矣。

《氣極》

编辑

凡氣者,主肺也。肺應氣,氣與肺合。又曰:「以秋遇病為皮痹。」皮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肺,則寒濕之氣客 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則先發氣,氣上衝胸,常欲自恚。 以秋庚辛日傷風邪之氣,為肺風。肺風之狀,多汗。若 陰傷則寒,寒則虛,虛則氣逆欬,欬則短氣,暮則甚,陰 氣至,濕氣生,故甚。陰畏陽氣,晝日則瘥。若陽傷則熱, 「熱則實,實則氣喘息上胸臆,甚則唾血。然陽病治陰, 陰是其裏;陰病治陽,陽是其表。」是以陰陽表裏,衰王 之源。故知以陽調陰,以陰調陽,陽氣實則決,陰氣虛 則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膚筋脈則治之,若至六 腑五臟,半死矣。

《宋嚴用和濟生方》

编辑

《肺大腸虛實論治》

编辑

「夫肺者,手太陰之經,位居西方,屬乎庚辛金,為五臟 之華蓋,其氣象天,其候胸中之氣,布清氣于皮膚,其 政涼,其令肅,其主魄,是肺之司化也。與手陽明大腸 之經相為表裏,貴無偏勝之患。或因叫呼,或過食煎 煿,或飲酒過度,或饑飽失宜,因其虛實,由是寒熱見 焉。方其虛也,虛則生寒,寒則聲嘶,語言用力,顫掉緩」 弱,少氣不足,咽中乾,無津液,虛寒之氣,恐怖不樂,欬 嗽及喘,鼻有清涕,皮毛焦枯,診其脈沉緩者,是肺虛 之候也。及其實也,實則生熱,熱則胸膈滿,鼻赤口張, 飲水無度,上氣欬逆,咽中不利,肩背生瘡,尻陰股膝 髀腨胻足皆痛,脈來浮濇而短,是不病之脈。脈來不 上不下,如循雞羽曰病,按之消索,如風吹毛曰死。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肺消證》

编辑

心移寒于肺。肺消。飲少溲多。當補肺平心。死而可治。 乃心肺為賊也。黃芪湯主之。

《膈消證》

编辑

心移熱于肺。名曰「膈消。」二者心膈有熱。久則引飲。為 消渴耳。麥門冬飲子主之。

《元李杲十書》

编辑

《肺臟苦欲補瀉藥味》

编辑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訶子皮。一作黃芩欲收,急食 酸以收之,白芍藥以辛瀉之,桑白皮以酸補之,五味 子虛,則五味子補之,如無他證,錢氏阿膠散補之。脾 乃肺之母,以甘草補脾。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 以瀉白散瀉之。腎乃肺之子,以澤瀉瀉之。

《明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

《肺臟賦》

编辑

肺系喉管,而為氣之宗。

肺系有二:一系上通喉嚨,其中與心系相通。脈之系者,自膈正中微近左脅,居胃之上,並胃胞絡及胃脘相連貫膈,與心肺相通,膈膜相綴也;一系自心入于肺,兩大葉間曲折向後,並脊膂細絡相連,貫通脊髓,而與腎系相通。腎納氣,肺主氣,肺主行榮衛,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為氣之本也。

形似人肩,而為臟之蓋。

形似人肩,又如磬,懸於五臟之上,而為華蓋。

三斤三兩,空空相通。六葉兩耳。脈脈朝會。

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共八葉,下無竅,葉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氣,脈氣流經,經氣歸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臟,氣歸于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義配于心。

「肺在德為義」 ,心為禮,肝為仁,脾為信,腎為智,然皆統于心也。

卦象乎《兌》,

「肺,在卦象兌。」 又曰:「肺氣通而象乾」 ,心象離,肝象震,脾象坤,腎象坎,膽象巽,胃象艮。以外象言之,則乾為左腳,坎為外腎,艮為右腳,震為右身,巽為右手,離為頭頂,坤為左手,兌為左身。然人稟兩儀而生,配合八卦,大概如此。其實一氣流行,每子時自左腳湧泉穴起,陽循左足腹脇手而上,至頭頂顖門午位而止;午時自頂門循右手脇腹足而下,至右腳心而止,是《坎》《離》為陰陽消息。

穀稻畜馬,魄藏於中。

稻色白,為肺之穀。馬善鬥象金,為肺之畜。並精出入謂之魄,乃精氣之匡佐也。肺藏魄,肝藏魂,魂乃陽之精,魄乃陰之精。陽動而陰靜,魂遊而魄守,陰陽相濟,魂魄相守。魂不遊而魄不守,陰陽俱喪;魄不收而魂枯,陽亦消亡。陰陽宜常相濟,故叔和云:魂將魄共連。凡人之夢寐,皆魂魄合而成者也。肺熱則夢美女相依,或兵戈相競。虛則夢涉水田。

合皮榮毛,鼻應於外。

肺主皮毛,上榮於眉,開竅於鼻。

氣逆。胸痞背疼。喘哮息賁。

肺氣太過,則令人喘咳逆氣,背痛慍慍然,或胸膈膹悶之氣牽引背疼。又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乃肺之絡脈,逆而不得隨經上下故也。息賁者,肺

之積名

風浮涕塞聲重。癮疹瘡疥。

涕乃肺液,傷風則涕流鼻塞聲重,其聲哭,其志憂,故哭則淚出。又云:「肺熱涕出。」 凡黃涕如膿,大如彈丸,從鼻中出,不出則傷肺。肺主皮毛,風盛則生癮疹瘡疥。

熱著咽膈,尻陰股膝皆痛,鼻齇鼻痔或成淵。

「肺通喉舌」 ,候在胸中。故熱壅則喉舌腫痛,胸膈滿悶,尻陰股膝痛為痿。躄者,肺熱葉焦也。鼻端紫紅粉刺,謂之鼻齇;內生息肉,謂之鼻痔;流涕不止,謂之鼻淵。皆上熱下虛也。

虛極呼吸息微,欠伸溺頻,肺痿肺癰或成瘵。

肺主氣,虛則呼吸少氣,不足以息,小便頻數或遺。虛甚為相火所乘,則咳而見血,或為癆瘵,肺癰、肺痿。

衛冷。身顫嘔涎。

用力顫掉聲嘶。氣虛衛冷甚也。肺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循胃口上膈屬肺。故虛寒則善嘔涎沫也。

血燥。掌熱乾咳。

手太陰之別名「列缺」 ,起於腕上,並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故肺經血燥,掌心熱乾咳者,肺無津液也。

補以參、芪、阿膠、五味。

人參黃芪阿膠五味子山藥紫菀酸棗仁麥門冬車前子百部白膠瓜蔞仁白茯苓之類。

溫必陳皮、半夏、乾薑。

陳皮、半夏、乾薑、款冬花、生薑、白荳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之類。

涼必知母瓜蔞桔梗。

知母瓜蔞桔梗沙參天門冬元參貝母馬兜鈴香茹枯芩冬瓜子蘿蔔子犀角百部山梔枇杷葉人溺石羔青黛之類。

瀉必葶藶。桑皮蛤蚧。

葶藶桑皮蛤蚧防風檳榔枳殼通草澤瀉赤茯苓琥珀冬葵子之類。

輕聲美食自清虛,夙興夜寐防災害。

凡肺病,皆因呼叫過度,或煎煿酒麪薑椒太過,以致虛實見焉。病者宜輕聲緩語,以養其氣。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以潤其燥也。秋三月,天地容平,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收斂神氣,養收之道也。

《王圻三才圖會》

编辑

《肺神》

编辑

神名「皓華」字「虛成」,肺之狀為虎,主藏魄。象如懸磬,色 如縞映紅。生心上對胸,有六葉脈出於少商。

《章潢圖書編》

编辑

《肺臟說》

编辑

肺,金官也,為臟之華蓋,居上對胃,六葉兩耳,丈夫八 十,肺氣衰,魄離散也。肺脈出於少商,開竅於鼻,左孔 為庚,右孔為辛。肺者臟之長,氣之本也,是以諸氣屬 焉。久臥則傷氣,涕者肺之液,腎邪入肺則作涕。肺在 形為皮毛,故肺合於皮,其榮毛也。皮緩而毛落者,肺 氣先死也。肺合於大腸,大腸為肺之腑,上主鼻,鼻為 肺之竅,故人肺傷風則鼻塞。人之容色枯者,肺乾也。 人之鼻癢者,肺有蟲也。人之多汗者,肺魄離於外也。 人之體黧者,肺氣衰也。人之多聲者,肺之盛也。人之 不耐寒者,肺衰也。人之好食辛味者,肺氣不足也。人 之腸鳴者,肺壅也。人之顏色鮮白者,肺無病也。肺病 食酸以收之,辛以補之,苦以瀉之。禁勿寒。肺惡寒也。

《相肺病法》

编辑

肺病熱則右顴赤。肺病者,色白而毛瘁,喘咳逆氣,胸 背四肢煩痛,或夢美女相依。肺虛則少氣不能報息, 鼻燥喉乾。肺風則多汗畏風,時欲咳嗽上氣,晝日則 止,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肺病食忌》

编辑

七月,勿食茱萸,成血痢。八月、九月,勿食薑并諸物,肝 心肺損。肺肺病,宜食黍,禁苦味。

《養肺法言》

编辑

肺在諸臟之上,而諸臟之氣,咸由之以吐納也。惟氣 得所養,以鼻息調勻,肺嘗滋潤,故魄與之俱凝,而晬 然見於面,盎於背,皆以肺氣驗之也。是故善養肺臟 者,莫要於養氣。

《治肺病要法》

编辑

凡肺之得病,必先觀心脾二臟之虛實。蓋「心火尅肺, 脾土生金,子母鬼賊」之義也。診其脈,心脾既和,然後 察肺家之虛實以調治焉。

《彭用光體仁彙編》

编辑

《肺臟藥性》

编辑

肺乃手太陰之經,少血多氣。

在手寸口脈名「太淵」 者。其經起自少商穴,在手大拇指端內側。終于中府穴。在乳上三肋正間動脈應手處是也。

「辛金之臟,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位高非君,故官為相傅;主行榮衛,故治節由之。

其旺于秋,為氣之本也。

肺金旺于秋,而為諸氣之本也。

其味辛而其色白,其聲哭而其志憂。

「從革作辛,白」 ,西方金之色,哭哀聲,憂深慮也。

「內藏魄」而外養皮毛。

肺內藏魄,肺之精氣,生養皮毛。

上榮眉,而中生液涕。

眉毛。肺所生。涕。乃肺之液。哭則涕出可見。又云。肺熱涕出。

開竅于鼻。

鼻所以司呼吸,鼻和則知香臭。

脈在右寸。

沉診候肺。浮診候大腸。

是臟也,實則脈實。

右手氣口沉。診見實者。肺必實。

「上熱氣粗兼鼻壅」,瀉必辛涼。

凡瀉,用味辛氣涼之藥,如黃芩、山梔子、桑白皮、杏仁、麻黃、薄荷、石膏、地骨皮、桔梗、枳殼之類,清火通竅。

虛則脈虛。

《脈診》「虛細無力。」

少氣不足。息低微補須酸熱。

凡補肺用味酸氣溫之藥,如阿膠、五味子、茯苓、縮砂、芍藥、天門冬、麥門冬、陳皮、甘草、肉桂、鍾乳、黃芪之屬。

陳皮、甘草,下痰氣之神方。

用橘皮、陳者去白四兩,甘草炙一兩,為細末,湯點服,治痰極有效驗。世醫但知用半夏、南星、枳實、茯苓之類,何足語此。王內史曰:「外舅莫強中服之疼痛,利下物數塊,如鐵彈子,臭不可聞,胸中滿疾,豁然頓愈矣。」

「神麴、橘、薑」,去氣嗽之聖藥。

治久患病嗽「用陳皮、生薑同搗焙乾各二兩,神麴二兩另研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食後臨臥米飲下三十丸。

「七情鬱結因而喘」,沉香烏藥參檳。

治七情鬱結,上氣喘急用沉香、檳榔、烏藥、人參各磨濃水,取一盞,煎三五沸,不拘時溫服。

胸痞喘急徹而痛,半夏瓜蔞枳梗。

治胸中痞,「胸中痛徹背,喘急妨悶用瓜蔞實別研、枳殼去穰麩炒、半夏湯泡七次、桔梗去蘆麩炒各一兩,為細末,薑汁搗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淡薑湯送下。」

「鼻塞不通氣」,荊芥澄茄。薄荷。

治小兒鼻塞不通,大人亦可。澄茄五錢,薄荷三錢,荊芥穗一錢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一丸,噙化,津嚥下。如小兒噙不得,用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大人三四丸。

鼻淵不止,沬龍腦、蒼芷、辛夷。

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用「辛夷仁半兩,蒼耳子炒三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龍腦葉並曬乾為末。」 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後調服,效。

《百花》卻去紅痰。

百花膏「治喘咳不已,或痰有血,用款冬花、百合蒸焙,二味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 每服一丸,食後臨臥細嚼,薑湯嚥下,噙化尤佳。若虛弱人最宜服之。

二母偏除熱嗽。

治熱嗽,辰時服藥,酉時可安,兼治痰喘。「知母一兩,新瓦上焙貝母一兩巴豆七粒,同貝母炒略熟,揀去巴豆不用」

黃連、赤茯、阿膠,抑心火而清肺臟。

黃連阿膠丸:治肺熱咯血,亦治熱血瀉痢。用黃連淨三兩,赤茯苓二兩,阿膠炒一兩,將黃連、茯苓為末,水調阿膠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米飲下。黃連、茯苓能抑心火,肺得其清而嗽止。

訶子杏仁通草,利久嗽以出喉音。

訶子散:「治久嗽語聲不出。」 訶子去核一兩、杏仁泡去皮尖,一兩、通草二錢為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煨生薑切五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後溫服。

流注疼痛因痰飲,半夏倍于𥐚硝。

《易簡方》:「治痰飲流注疼痛。用大半夏二兩,湯浸洗過,為末,風化𥐚硝一兩,以生薑自然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薑湯下。痛在上臨臥服,痛在下空心服。」

癢疼癮疹為風熱。苦參少于皂莢。

《奇效良方》:「治肺風皮膚搔癢,或生癮疹。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疼不可任者,連胸、頸臍腹及近陰處皆然,痰涎亦多,夜不得睡。用苦參一斤,皂角去皮并子二斤,以水一斗浸,揉取濃汁,濾去滓,熬成膏。」

考證

將苦參搗為細末,用皂莢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荊芥薄荷酒下。一方無荊芥、薄荷,惟酒調下。治遍身風熱,細疹癢痛,亦可治之,立效。

哮嗽䶎䶎兜鈴蟬蛻杏除尖。砒霜少入。

《濟生方》:「治男子、婦人久患咳嗽,肺氣喘而促,倚息不得睡臥,䶎䶎嗽,亦宜服之。」 用杏仁去皮尖炒別研,將兜鈴、蟬蛻、杏仁、砒霜四件為末,蒸棗肉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臨臥用蔥茶清放冷送下,須忌熱物。

熱壅咽喉,「雞蘇荊芥,桔,防風參牛甘草。」

潛谿曰:「利膈湯治虛煩上盛,脾肺有熱,咽喉生瘡。用雞蘇葉、荊芥穗、防風、桔梗、人參、牛蒡子、隔紙炒甘草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如痛口瘡盛者,加殭蠶一兩,此《國醫都君子》方。」

消酒齇。輕粉硫黃。去鼻痔。白礬甘遂。

治酒齇鼻,及婦人鼻上黑粉刺者,用生硫黃十文,輕粉十文,杏仁五文,為細末,用餅藥調,臨睡時塗上,早則洗去,又消鼻痔方「用瓜蔕四錢炒,甘遂四錢,白礬半錢枯螺殼半錢炒,草烏尖半錢炒,為細末,用真麻油搜令得硬些子,不可爛,旋丸如鼻孔大」 ,用藥入鼻內,令達痔肉上,則痔化為水,肉皆爛下。每日一次,妙不可言。

白砒石性情實重,入豆豉偏治喘齁。

紫金丹治齁喘及痰喘不得安臥。信石一錢半,研,淡豆豉一兩,水潤去皮,研成膏,共研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臨臥用冷茶清送下。只一二服後,不可吃一應物湯水之類。今以信八分,豉一兩,每服二十丸。一法:二件成膏,搽椀內,艾熏入生硃末丸。昔一婦人患此十年,遍求醫者皆不效。忽有一道人貨此藥,謾贖一服,是夜減半,數服頓愈,遂多金丐得此方,予屢用以救人,特為神異。

《百草霜》氣味雖輕,和海鹽卻消舌腫。

《治舌上腫硬方》百草霜、海鹽等分,研為細末,以井水調服。

甜葶藶良。治肺癰。

甜葶藶隔紙炒,研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食後水煎服。

苦熊。請幫助識別此字。寒塗腸痔。

用熊。請幫助識別此字。磨水以鵝翎刷痔,

似華蓋而本清。

肺形似華蓋,而本則清虛。

象乾金而生水。

肺金生腎水而主氣。《潛谿》曰:「氣為水母。呵氣水生可知矣。」

《本經補瀉溫涼藥》

编辑

補: 人參、黃芪、山藥、五味、紫菀、棗仁、阿膠、麥門冬、車

前子、百部根。白膠、瓜蔞仁。白茯苓。

瀉: 「葶藶、防風、檳榔、桑皮、枳殼、蛤蚧、通草、澤瀉、琥珀。」

赤茯苓冬葵子

溫: 「䕀:冬花、乾薑、生薑、白豆蔻、肉桂、木香、杏仁、蘇子。」

半夏橘紅

涼: 「沙參、天門冬、元參、貝母、桔梗、馬兜鈴、香薷、瓜蔞。」

《仁枯》黃芩王瓜子萊菔子犀角百部根山梔子枇杷葉知母人溺石膏青黛。

《東垣報使》引《本經》藥:白芷、升麻、蔥白。

《身經通考》
臣李瀠著

编辑

《肺臟得病虛實橫逆》

编辑

「凡肺之得病,先觀其心之虛實。若心火盛而爍金,即 當先抑心氣,後服肺藥。若心氣和,更診脾脈虛實。若 脾氣虛冷,不能相生,則肺不足而易感風邪。故患肺 惡寒者,多由脾虛得之。若脾氣盛實,則又痞滿中焦, 而大腸與肺表裏不能相通。夫中焦膈熱,肺與大腸 不通,其熱氣必上蒸于肺,故患肺熱者,多由脾實得」 之。心氣盛者瀉之,脾氣虛者益之,脾氣實者通之,須 隨其氣之寒熱以治之,故有抑心氣脾氣之藥,當診 其脈。若心脾俱和,肺自生疾,則察肺之虛實而治之。 肺虛,五味子補之,如無他證,阿膠散補之,補母脾土 以甘草。

肺實,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以「瀉白散」瀉之。若曰實, 則瀉其子。腎水無實,不可瀉。

肺主燥,自病則喘嗽,必須潤之。實則喘而氣盛,虛則 喘而少氣。

心乘肺,賊邪熱而喘嗽。先地黃丸中「導赤散,後阿膠 散。」

肝乘肺,微邪惡風,眩冒昏憒而嗽,羌活膏。

脾乘肺,虛邪,體重,吐痰,泄瀉嗽,「人參白朮散。」

腎乘肺,實邪憎寒嗽,泄利,百部丸

鍼灸

编辑

《素問》曰:「肺病者,喘欬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 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其經 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

肺主氣而發原於腎,母子之經氣相通,病則氣逆,故喘欬也。肺俞在肩背,氣逆於上,則肩背痛而汗出,逆於下則尻陰胻膝皆痛也。腎為生氣之原,肺主周身之氣,以司呼吸,生氣衰於下,故不能報息於上。腎氣衰則耳聾,金水之氣不足,則嗌乾也。太陰,手太陰肺經之本脈。《啟元子》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者,正謂腨內側內踝後之直上,則少陰脈也。視左右足脈,少陰部分,有血滿異於常者,即而取之。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 爭則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 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 出血如大豆,立已。

皮毛者,肺之合臟,氣熱於內,故淅然寒慄於外而惡風寒,蓋熱盛則寒也。肺上連喉嗌,故舌黃。臟真高于肺,主行榮衛陰陽,故身熱也。熱干肺臟,故喘咳不得太息。肺主胸中之氣,氣傷故痛走胸背也。五臟之應天者肺,而手陽明之脈,上循于頭,故頭痛不堪;熱爭于內,故汗出而身寒也。肺病者,加于丙丁,丙丁不死,起于庚辛。如氣逆,則遇勝尅之日,即死矣。刺血如大豆者,六經之刺,皆宜瀉而不宜補者也。肺乃五臟之長,故舉肺以申明之。

《靈樞》曰:「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欬動 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節五臟之旁,以手疾按之 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五臟六腑之應於皮肉骨筋者,臟腑雌雄之相合也。五臟之外應者,陰陽之氣,皆有出有入也。肺主皮毛,故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者,皮寒熱也。蓋臟為陰,皮膚為陽,表裏之氣,外內相乘,故為寒為熱也。「上氣喘」者,肺氣逆也。「汗出」者,毛腠疏也。「欬動肩背」者,肺俞之在肩背也。膺中外俞,肺脈所出之中府。雲門,處背三節五臟之旁。乃肺俞旁之魄戶也。缺盆中者。手陽明經之扶突。蓋從腑以越陰臟之邪。

《千金方》曰:「右手關前寸口陰絕者,無肺脈也,苦短氣 欬逆,喉中塞。噫逆,刺手陽明,治陽。」

右手關前寸口陰實者,肺實也。苦少氣,胸中滿膨膨, 與肩相引,刺手太陰,治陰。

凡肺病之狀,必喘欬逆氣,肩息背痛,汗出,尻陰股膝 攣,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 其經手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少陰血者。

肺病其色白,身體寒,但無熱,時時欬,其脈微遲,為可 治,宜服五味子大補肺湯、瀉肺散。「春當刺少商,夏刺 魚際,皆瀉之。季夏刺太淵,秋刺經渠,冬刺尺澤,皆補 之。又當灸膻中百壯,第三椎二十五壯。」

邪在肺,則皮膚痛,發寒熱,上氣氣喘,汗出,欬動肩背, 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之旁,以手重按之快然,乃 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肺脹氣搶,脅下熱痛,灸《陰都》隨年壯,穴在俠胃脘兩 邊相去一寸,胃脘在心下三寸。

治肺風氣痿絕。四肢滿脹。喘逆胸滿。灸肺腧各二壯。 肺腧對乳引繩度之。在第三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 五分。

導引

编辑

《千金方》曰:「六字訣,若肺病即噓出。其法夜半後八十 一,雞鳴七十二,平旦六十二,日出五十四,辰時四十 五,巳時三十六。欲作此法,先左右導引三百四十遍。 病有四種,一冷痹,二氣疾,三邪風,四熱毒。若有患者, 安心調氣,此法無有不瘥也。」

肺病用噓。肺臟病者,胸背脹滿,四肢煩悶。相法:肺色 白,患者喜夢見美女美男,詐親附人,共相抱持,或作 父母兄弟妻子。療法用噓氣出。又云:「肺病者,用大噓 三十遍,細噓十遍,須左右導引三百六十遍,然後乃 為之。」

《養性書》曰:「吐納法,肺病用呬,呬為瀉,吸為補。先調氣 令和,以鼻微長引氣,然後呬之,令自己耳不聞呬聲, 聞則瀉之太過也。太呬三十六遍,細呬十二遍,能去 肺家勞熱。凡一切逆氣欬嗽,皮膚瘡瘍,四肢煩疼,鼻 塞、胸背痛,皆宜數呬之,疾愈則止,過度則損矣。大凡 呬噓呵吹呼,俱宜向西北,徐向東南,三吸生氣以補」 之導引法:「正坐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五舉,能去 肺家風熱積勞。又反拳搥脊上,左右各三五度,去胸 臆間風毒。閉氣為之,良久,瞑目嚥液,三叩齒而止。」 又法: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朔望旭旦西面坐,鳴天鼓 也。飲玉漿三,然後瞑目正心,思兌宮白氣入口,七吞 之,閉氣七十息。

《保生祕要》曰:「論肺氣滯澀,古云:醫道通仙,道,苐要清 明氣血二字之理。氣為先天之用,屬於陽,無形而有 影;血為後天之行,屬於陰,有形而成質。」氣旺則血榮 而調潤,氣絕則血枯而滅形。故氣虛血弱,滯澀而成 病。澀於肺則肺氣不清,液凝滯而生痰。諸氣膹鬱,皆 屬肺上焦之疾,或傳於大腸,秋月金旺,宜常呬吸以 和其肺氣,慎勿用諸肺,則不厭其魄時,秋初夏末,熱 氣酷甚,少貪風涼,免傷背之腧穴。中風之證,蓋感此 也。肅殺之天,殺中有生,秋風之日,戒傷生命。大抵萬 物收斂,人心更要持守,勿為馳逞發揚。

臟腑門十二大腸

编辑

《黃帝素問》

编辑

《靈蘭祕典論》

编辑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大腸居小腸之下,小腸之受盛者,賴以傳道,濟泌別汁變化糟粕從是出焉。

《氣厥論》

编辑

小腸移熱于大腸,為《虙瘕》,為沉。虙音伏

瘕者,假也,假津血而為聚汁也。蓋小腸主液,大腸主津,小腸移熱于大腸,則津液留聚而為伏瘕矣。沉痔也。小腸主火,大腸主金,火熱淫金,則為腸痔。《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微濇為沉痔。」

《靈樞經》

编辑

《本輸篇》

编辑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于商陽,商陽在大指次指之端 也,為「井金;溜于本節之前二間,為榮;注于本節之後 三間,為俞;過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間,為原;行 于陽谿,陽谿在兩筋間陷者中也,為經;入于曲池,在 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

大腸小腸。皆屬于胃。三焦出于足太陽之絡。而上合于手少陽之經。故六腑皆出于足之三陽。上合于手者也。

《邪氣臟腑病形篇》

编辑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 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大腸者傳道之官,故病則腸中切痛,而鳴濯濯。陽明秉清金之氣,故冬日重感于寒,即瀉當臍而痛。大腸主津液,津液者淖澤注于骨,故病則不能久立也。大腸屬胃,故與胃同候,取《胃經》之巨虛上廉。

《經脈篇》

编辑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 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間,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 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 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 挾鼻孔,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 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 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蓋氣傷痛,形傷腫,因氣以及形也。大腸傳導水穀,變化精微,故主所生津液病則津液竭而火熱盛,故為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諸證。肩臑及大指之次指,皆大腸經脈所循之部分。如腑氣有餘,則當脈所過之處熱腫,腑氣虛則寒慄不復,手陽明之主氣也。

大腸經諸穴之圖

大腸經諸穴之圖

《大腸經諸穴歌 》:手陽明,廿穴名,循商陽二間三間而行,歷合谷、陽谿之俞,過遍歷溫溜之濱,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髎五里之程,臂臑、肩髃上於巨骨,天鼎紆乎扶突,禾茆脣連,迎香、鼻迫分寸歌 :「商陽食指內側邊,二間來尋本節前,三間節後陷中取,合谷虎口岐骨間,陽谿上側腕中是,遍歷腕後三寸安,溫溜」 腕後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逄,曲池屈骨紋頭盡,肘髎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尋五里。

肘上三寸行向裏,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髎肩端舉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五寸,禾髎水溝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腸經穴是分明。

《經水篇》

编辑

手陽明外合於江水,內屬於大腸。

江水曲折入於海。大腸傳道水穀,濟泌別汁,迴腸十六折而滲入膀胱。故外合江水,內屬大腸。

《腸胃篇》

编辑

黃帝問于伯高曰:「余願聞六腑傳穀者,腸胃之小大 長短,受穀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請盡言之。穀所從出 入,淺深遠近,長短之度,脣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 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 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 寸;胃紆曲屈伸之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 大容三斗五升。小腸後附脊,左環迴周疊積,其注于 迴腸者,外附于臍上,迴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 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三尺。迴腸當臍,左環迴周葉積 而下,迴運環反十六曲,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長 二丈一尺。《廣腸》傳脊以受迴腸,左環葉脊上下,辟大 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腸胃所入至所 出,長六丈四寸四分。迴曲環反。三十二曲也。

胃主受納水穀,腸主傳導變化,其津液血氣由此而生。《越人》曰:「脣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蓋脣齒乃始受水穀之門,故先論脣齒之廣長。舌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舌和,而後能知五味。會厭者,喉之上套,所以分別咽喉。咽乃胃之門,主受納水穀;喉乃肺之竅。以司呼吸者也。

《平人絕穀篇》

编辑

黃帝曰:「願聞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請 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 水榖三斗五升,其中之穀,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 滿,上焦泄氣,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諸腸。小 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穀二 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迴腸大四寸,徑一寸 寸之少半,長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廣腸》大 八寸,徑二寸寸之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 八分合之一。腸胃之長,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穀九 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腸胃所受水穀之數也。平 人則不然,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 得上下,五臟安定,血脈和則精神乃「居,故神者水穀 之精氣也。故腸胃之中,常留穀二斗,水一斗五升」,故 平人日再後,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 五升,而留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 穀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此論人之臟腑形骸,精神氣血,皆借水穀所資生,水穀絕則形與氣俱絕矣。《六節臟象論》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故神者,水穀之精氣也。」平人不然者,謂平常無病之人,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日夜消化,止留三斗五升,無有如此之留積也,是以不飲食七日,則「所留之水穀盡矣,水穀盡,則精氣津液皆盡矣。」

《淫邪發夢篇》

编辑

厥氣客於大腸,則夢田野。

田野者,水穀所生也。大腸為傳導之官,主受水穀之餘,濟泌別汁。「夢見田野」者,大腸之氣虛也。

《本臟篇》

编辑

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 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裏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 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

五臟內合六腑,外應於皮脈肉筋骨。是以肺應皮,而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臟腑之形氣,外內交相輸應者也。

《師傳篇》

编辑

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腸中寒,則腸鳴飱 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 饑,小腹痛脹。

「臍以下皮寒」者,胃中寒。寒熱,外內之相應也。

《扁鵲難經》

编辑

《大腸形象》

编辑

《四十二難》曰:「回腸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 穀一斗,水七升半。《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半,長二尺八 寸,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回腸即大腸、廣腸、肛門之總稱也。

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 臍右迴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肛門重十二兩, 大八寸,徑二寸大半,長二尺八寸,受穀九升三合八 分合之一

大腸腑形象之圖

大腸腑形象之圖

《漢張機金匱要略》

编辑

《大腸寒熱》

编辑

大腸有寒者多鶩溏,有熱者便腸垢。

《華佗中藏經》

编辑

《論大腸腑虛實寒熱逆順生死脈證之法》

编辑

「大腸者,肺之腑也,為傳送之司,號監倉之官。肺病久 則傳入大腸」,手陽明是其經也。寒則泄,熱則結,絕則 利下不止而死,熱極則便血。又風中大腸則下血。又 實熱則脹滿,大便不通,虛寒則滑泄不定。大腸乍虛 乍實,乍來乍去,寒則溏,熱則垢。有積物則發熱慄而 寒,其發渴如瘧狀,積冷脾痛,不能久立,痛已則泄,何 物是也。虛則喜滿咳喘。咽中如核妨也。

《唐孫思邈千金方》

编辑

《大腸腑脈論》

编辑

大腸腑者,主肺也。鼻柱中央,是其候也。肺合氣于大 腸,大腸者,為行道傳瀉之腑也,號「監倉掾」,重二斤十 二兩,長一丈二尺,廣六寸,當臍右回,疊積還反十二 曲,貯水穀一斗二升。主十二時,定血脈,和利精神,鼻 隧以長,以候大腸。

《大腸實熱》

编辑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實者,手陽明經也。病苦腸 滿,善喘欬,面赤身熱,喉咽中如核狀,名曰大腸實熱 也。

《大腸虛冷》

编辑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虛者,手陽明經也。病苦胸 中喘,腸鳴虛渴,脣乾目急,善驚泄白,名曰大腸虛冷 也。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三焦約證》主大小腸

编辑

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氣入客。約而不行。故穀氣不 得通也。枳殼丸主之。

《腸痹證》

编辑

雖多飲不得溲。不成大便。使糟粕不化。故氣喘急而 飧泄。木香丸主之。

《虙瘕證》主女病

编辑

大腸小腸移熱。名「虙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結而 大腸閟澀。檳榔丸主之。

《明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

《大腸腑賦》

编辑

大腸又名「迴腸」,長二丈一尺,而大四寸,受水穀一斗 七升半。

《迴腸》者,當臍右迴,疊積十六曲,徑一寸半,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魄門上應闌門,長二尺八寸而大八寸,受穀九升三 合八分。

魄門者,肺藏魄也,又曰廣腸,言廣闊於大小腸也,又曰肛門,言其處似車缸形也。《內經》以此為一臟,故俗名墜臟。熱則重墜或突出,虛則脫下不收,受穀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專主出而不納。凡腸胃合受水穀,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闌門者,大小腸各受物傳化,而相會於此。滓入廣腸,水入膀胱,關闌分隔,故曰「闌門。」

肛之重也,僅十二兩;腸之重也,再加二斤。

《肛門》重十二兩,《大腸》重二斤十二兩。

總通於肺。而心腎膀胱。連絡系膈。

肛門,亦大腸之下截也,總與肺為表裏。大小腸之系,自膈下與脊膂連,心腎膀胱相系,脂膜筋絡,散布包裹,然各分紋理,羅絡大小腸與膀胱。其細脈之中,乃氣血精液流走之道。

外應在皮,而氣血津液,潤燥不均。

肺應皮。若氣血津液調和,則大便亦調。燥熱則便堅而澀。寒濕則便潤而利。

風搏耳鳴。齒痛便血。或時欲食不食。嘔吐清水。

便血有遠近者,腸系心腎膀胱故也。食則嘔吐者,肺風傳入大腸,令腸中宛轉搏上,不欲食,食即嘔吐清冷水也。

血壅鼻衄。目黃喉痹。或時大指次指肩臑痛。頻

手陽明脈,起大指次指之端,循臂臑外,上肩髃之前廉,下齒還出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俠鼻孔,交目側,故病如是。

氣祕。腹滿切痛。外注皮膚堅硬。

氣滯腸中切痛。或鳴腹滿。大便祕澀。重感于寒。當

臍而疼即泄。不能久立。若氣注于外。挾痰。則皮膚堅而不痛。

熱祕臍滿口瘡。內結痔癰痢騂。

俠臍滿痛,大便不通,或喘不能立,或口生瘡,皆熱證也。濕熱內結,則為痔漏腸癰,痢下赤白。騂者,赤色也。

虛則腸鳴身易瘦,冷則滑脫耳難聞。

腸氣虛則鳴,身枯瘦如雞皮有鱗。虛冷則滑泄脫肛,耳聾。

補以粟殼,五倍棕櫚。

粟殼、五倍子、棕櫚皮、牡蠣、木香、肉豆蔻、蓮肉、榛子、訶子、龍骨之類。

「瀉必硝黃。」續隨「桃仁。」

芒硝、大黃、續隨子、桃仁、枳殼、麻仁、石斛、檳榔、旋覆花、榧實、巴豆、蔥白、牽牛之類。

溫。以吳萸、人參、薑桂。

吳萸、人參、乾薑、肉桂、半夏、桃花石、木香、石蜜之類。

「涼必芩連。」槐花茅根。

黃芩、黃連、槐花、茅根、天花粉、元參、砂糖之類。

吁!「水穀變化自然妙,食息調燮由于人。」

經曰:大腸為傳道之官,變化出焉。《難經》曰:「脣為飛門」 ,言脣開則食入如飛也。齒為戶門,飲食由此而入也。咽為吸門,言嚥入不得復出也。胃為賁門,言嚥下賁向于胃也。太倉下口為幽門,在臍下三寸,居于幽暗,故名。并闌門、魄門,合之為七衝門,皆水穀變化,出入相衝之要路也。但水穀清芳甘美,運布則為精微,腐熟則為滓穢,乃陰陽自然之妙用也。

《彭用光體仁彙編》

编辑

《大腸藥性》

编辑

大腸乃手陽明之經,多血多氣。

其《經》起自商陽穴,在手指頭內側端。終于迎香穴,在鼻孔旁五分邪縫中。

庚金之腑。

大腸乃肺之腑

「《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謂傳不潔之道,變化物之形。

《合臟》而長二丈之一,曲十六而廣四寸。

大腸乃肺之腑。《難經》云。長二丈一尺。廣四寸。疊十六曲。《千金》云。藏一斗二升。廣六寸。右回疊十二曲。盛水穀一斗二升。重一斤十四兩。

「候在鼻頭。」脈詳右寸。

《浮》取而陽實者。大腸實也。陽絕者。無太陽脈也。

此腑也,實則脈實,而腸滿不通,辛溫可瀉。

《千金》生薑泄腸湯治大腸實熱,腹脹不通,口為生瘡。方用:生薑橘皮竹茹黃芩梔子仁白朮各三錢桂心一錢茯苓芒硝各二錢生地黃一兩大棗二枚十一味㕮咀,每服一兩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下芒硝,食前服。

「虛則脈虛」,傷寒而腸鳴泄痛,補必酸涼。

「黃連補腸湯治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 方用:黃連四錢茯苓川芎各三錢酸石榴皮五片地榆五錢伏龍肝指頭大一塊六味㕮咀,每服八錢,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前溫服。

蒸黃連而解酒毒。

酒蒸黃連丸厚腸胃,解酒毒。用黃連一斤淨剉,用好酒四升浸瓦器中,置甑上累蒸至爛,取出曬乾,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溫水送下。

炒厚朴而止便紅。

厚朴煎本方治腸胃本無血,緣氣虛腸薄,自榮衛滲入故有也。用厚朴五兩,以生薑五兩搗爛,二味拌炒黃燥,白朮、神麴、麥糵五味各一兩,同炒黃,為細末,水糊丸如梧桐子大。疾作空心米飲下百丸,平時只服五十丸。厚朴厚腸胃,麥糵消酒食,白朮導水,血自不作也。五痔諸下血,論不及此,亦以腸胃為主也。

腸風。炒川烏、荊芥。

《局方》烏金丸治腸風臟毒,下血不止,久服令人悅顏色,強筋力,身體輕健,鬚髮不白。用川烏炮去皮臍一兩,荊芥穗二兩,為末,醋麪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熱水下。有疾食空時日三四次,無疾早只一服。有郭監丞病風攣搐,頭眩掉不收,手戰能食,服此六七服遂瘥。遂常服之,已五十餘年,七十餘強健,鬚無白者。此藥療腸風下血尤妙,累有人得效。見下血人服而瘥者,一歲之內已數人矣。

臟毒奇卷柏、黃芪。

《奇效方》卷柏散治腸風臟毒神效。卷柏取葉焙乾,黃芪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立效。

考證
痢中「六神丸。宜調則調。」

《良方》「六神丸治赤白痢疾。用麥芽、茯苓、陳皮、枳殼麩炒黃、木香煨,白痢倍之黃連,赤痢倍之」 上六味等分為細末,用神麯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詳此方。黃連可與解暑毒,清臟腑,厚腸胃。木香能溫脾胃,逐邪氣上下痛。枳殼能寬腸胃,茯苓能利水,神麯、麥芽可以消滯,真痢中之要藥也。

滯下,「百中散。可止則止。」

百中散「治一切痢,不問赤白,一日之間百行者,只一服便疏,再二三服即愈。」 用鶯粟三斤去粗皮,以生薑自然汁淹一宿,炙令薑汁盡為度,淨秤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空心米飲調下。忌生冷油膩魚鮓毒物三日。

潤腸通祕麻仁丸果有神效。

精要神功「麻仁丸麻仁去殼,研令極細,大黃各三兩,紙裹煨人參七錢半,煨當歸一兩,除麻仁外為細末,合和麻仁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水任下,食後睡服。」

行滯推堅,六磨湯豈無奇功。

《奇效良方》六磨湯,治氣滯腹急,大腸祕澀。用木香、沉香、檳榔、烏藥、枳殼、大黃各等分,將六味熱湯磨服,以通為度。

痔瘡熱痛,腦麝研入蝸牛。

痔瘡腫痛:用蝸牛一錢,片腦、麝香各少許,同研爛,用磁盒盛,次早取汁敷痔上,痛止腫消。

膽水磨敷井水。

熊膽膏:治痔極效。用熊膽、片腦,各研細,用井華水調,以雞翎掃痔上,良驗。

痢疾腹痛薑茶煎,治出《坡仙》。

薑能助陽,茶能助陰,二者皆能消散,又且調平陰陽,況於暑毒酒食毒,皆能解之也。不問赤白冷熱通用之。老生薑切如豆許,與茶葉等分,用新汲水煎服。《東坡醫文》潞公作效。

《梅蜜飲方》·書登父

《潛谿》云:「熱痢陳年,白梅、好茶、蜜水各半煎服。冷痢,生梅汁、蜜水各半煎服。仍將木香、生蜜、肉豆蔻為佐,最治痢立效。」

腸內生癰,返魂湯而加減隨宜。

《青囊雜纂》:榮衛返魂湯,治肚腸內癰,宜服十宣散,與此方相間用之,並加忍冬藤。此藥專治內癰,但當審其虛實,或通或補,補則用附子,通則用大黃。如不明虛實,則此方亦自能通順,十宣自能內補,可無他變。榮衛返魂湯《西江月》:「血氣逆於肉裏,故令壅結癰疽,調和榮衛孰堪宜,赤芍木通白芷,何首烏同枳殼茴」 香、烏藥、當歸,更加國老等無疑。水酒同藥《濟世》上九味各等分,水酒湯使,隨證用之。水酒相半亦可。惟流注加獨活,每服四錢,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其十宣散,若天炎熱可去桂,加瓜蔞子、赤茯苓。

《十宣散》而去增適,可驗寒熱而用溫涼,定虛實而施 補瀉。

《十宣散》:用人參、當歸、黃芪各一錢、甘草炙、白芷、川芎、桔梗炒各一錢、厚朴薑製五分、防風、肉桂各三分。用水二鍾,煎至八分,不拘時溫服。

《本經補瀉溫涼藥》

编辑

《補》: 「鶯粟殼、牡蠣、木香、肉豆蔻、椶櫚子、五倍子、蓮子、 蓁子、訶梨勒、龍骨。」

瀉: 胡:「桃仁、枳殼、麻子仁、芒硝、續隨子、石斛、大黃、檳 榔、旋覆花,榧實、巴豆、蔥白、牽牛子。」

溫: 「吳茱萸、人參、乾薑、石蜜、桃花石、木香、肉桂、半夏。」 涼: 「條芩、槐花、茅根、花粉、元參、黃連、沙糖。」

《東垣報使》引《本經》藥:葛根、白芷、升麻。行上石膏。行下

鍼灸

编辑

《靈樞》曰:「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 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里。」

此邪在大腸而為病也。大腸為傳導之官,病則其氣反逆,是以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膏肓即臟腑之募原,膏在上而肓在下,肓之原在臍下一寸五分,曰脖胦,乃大腸之分。巨虛上廉,在三里下三寸,取巨虛。三里者,大腸屬胃也。

《千金方》曰:「右手關前寸口陽絕者,無大腸脈也。苦少氣,心下有水氣,立秋節即欬,刺手太陽,治陰,在魚際 間。」

右手關前寸口陽實者,大腸實也。苦腸中切痛,如鍼 刃所刺,無休息時,刺手陽明治,陽在手腕中,瀉之。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泄, 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腸中臚脹不消,灸「大腸輸」四十九壯。

大腸有熱,腸鳴腹滿,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 虛上廉主之。」

腸中雷鳴相逐痢下,灸承滿五十壯,穴在俠巨闕相 去五寸,巨闕在心下一寸,灸之者俠巨闕兩邊各二 寸半。

腸中常鳴,時上衝心,灸臍中。

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便不節,小便赤黃,《陽綱》主之。 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 感於寒則泄,當臍而痛,腸胃間遊氣切痛,食不化,不 嗜食,身腫俠臍急,天樞主之。

「腸鳴而痛,溫溜主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