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42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二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二

  頭門一

  黃帝素問金匱真言論 五臟生成篇 脈要精微論 平人氣象論 臟氣法時

  論 宣明五氣論 通評虛實論 刺熱篇 腹中論 風論 厥論 奇病論 脈解論

  四時刺逆從論 標本病傳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至真要大

  論 著至教論 示從容論 方盛衰論

  靈樞經終始篇 經脈篇 海論 五亂論 大惑論

  扁鵲難經頭痛 厥頭痛 真頭痛

  張機金匱要略頭痛 頭眩 頭搖 額黑

  華佗中藏經頭痛 腦痛 頭眩頭腫 額汗 脈色

  王叔和脈經頭痛 頭眩

  脈訣頭痛

  孫思邈千金方風眩

  嚴用和濟生方眩運之證當分內外所因 頭病評治 頭痛論治

  竇漢卿瘡瘍全書發腦 頭後蜂窩散注 枕疽 腦疽 對口瘡 髮際

  發 頂門癰 發鬢毒 鬢疽

  崔紫虛脈訣頭痛之脈

  許叔微本事方頭痛

  朱肱活人書頭痛屬外感傷寒者多

  楊士瀛直指方頭部外證論

  劉完素六書腦風 雷頭風 頭風 腎虛犯寒頭疼 頭眩

  張從政儒門事親頭證吐法 頭痛 頭眩 雷頭

藝術典第一百四十二卷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二 编辑

頭門一按傷寒頭痛六經皆有而頭額汗一證亦載汗門故俱不復贅 编辑

《黃帝素問》
编辑

《金匱真言論》
编辑

春氣者,病在頭。

所謂氣者,言四時五臟之氣而為病者也。肝俞在頸項,而春氣在頭者,春氣生升,陽氣在上也。故病在氣者病在頭。

《五臟生成篇》
编辑

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 者,五脈也。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 陽,甚則入腎。

始者,邪始在三陰三陽之氣分也。「五決」者,審別五臟陰陽之經氣,以決其病也。欲知其病之始在某經,先分立五臟為根本,審其邪病某經之氣,某臟之經也。少陰巨陽,相為表裏,陽氣生於水臟水腑之中,而上出於巔頂,實者邪實,虛者正虛,是以頭痛巔疾,乃邪氣實於上,而使正氣虛於下也。蓋邪之中人,始於皮毛氣分。留而不去。則轉入於經。是以過在巨陽少陰之經。而甚則入腎。蓋經絡受邪。則內干臟腑矣。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心部於表,君火之氣,外受於邪,則心煩於內矣。太陽之氣受邪,則頭痛於上矣。手太陽之脈,循咽下膈。手少陰之脈,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病在膈中,是過在手太陽少陰之經矣。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 「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

脈長而彈,弦而急也。弦則為減,諸急為寒,此得之寒濕而陽氣受傷,故弦急也。心下為膈,脇下為胠,內膈下連於兩胠,邪在心下支胠間,故脈左右彈也。清濕地氣之中人也,必從足始。足厥陰之脈,從足上膕,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布脇肋,故病證與疝痛相同,而腰痛足冷也。厥陰與督脈會於巔,故頭痛也。

《脈要精微論》
编辑

頭者,精明之腑。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得強則生,失 強則死。

諸陽之神氣,上會於頭,諸髓之精,上聚於腦,故頭為精髓神明之腑,髓海不足,則頭為之傾,神氣衰微,則視深目陷也。得腑氣之強則生,失強則腑壞而臟將絕矣。

「《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 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 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

推詳其脈之偏於外內上下也。「推而外之」者,以左右三指,向外以按之。脈偏盛向內而不外者,此邪在心腹間而成積也。「推而內之」者,以左右三指向內以候之。脈偏盛於外而不內者,邪在外而身有熱也。「推而上之」者,以三指平按而審之。「上而不下者,其氣上盛下虛,當主腰足清冷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其氣』」下盛上虛,當主頭項痛也。

===
《平人氣象論》
===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

此以寸口而候外因之病也。夫寸為陽。尺為陰。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此惟在寸之陽部。故主頭痛。

《臟氣法時論》
编辑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䀮䀮無 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氣逆則頭痛,耳聾 不聰,頰腫。

病者,邪氣實也。肝脈布脇肋,抵少腹,故兩脅下痛引少腹。《靈樞經》曰:「肝氣實則怒。」肝藏血而開竅於目,肝虛故䀮䀮無所見。少陽經脈入耳中,故無所聞。膽病者,心下𣽃𣽃,如人將捕之。厥陰與督脈會於巔,肝氣逆,故頭痛。少陽氣逆,故耳不聰而頰腫也。

《宣明五氣論》
编辑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 巔疾,搏陰則為瘖。

邪入於陽,則陽盛。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邪入於陰,閉而不行,則留著而為痹痛之證。邪氣與陽氣搏擊于上,則為頭痛巔頂之疾。足之少陰,上繫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邪搏于陰,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故不能開闔而為瘖。

《通評虛實論》
编辑

帝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岐伯曰:「春秋則生,冬 夏則死,脈浮而濇,濇而身有熱者死。」帝曰:其形盡滿 何如?岐伯曰: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濇而不應也。 如是者,故從則生,逆則死。帝曰:「何謂從則生,逆則死。」 岐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腎主生氣之原,「膀胱為太陽之腑,脈實滿者,少陰之寒氣充于外也;手足寒者,少陰之生氣虛于內也;頭熱者,太陽之氣發越于上也。腎與膀胱,陰陽竝交,咸主生氣,若盛于外,則反虛于內矣。春時陽氣微上,陰氣微下,秋時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二氣交相資生,故主生。冬時陰氣盡出於外,夏時陽氣盡虛于內」,故主死。言陰陽之根氣。不可虛脫者也。

《刺熱篇》
编辑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 驚,脇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 則庚辛死。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衝頭也。

此言內因之熱。先者,謂先有此內因之熱,而先見是證也。肝主疎泄,故「小便赤黃。肝脈環陰器,抵少腹而上,故腹痛也。肝藏魂,魂傷故多臥。木火主氣,故身熱也。」此言內因之病,始在氣分,先下而上,由內而外,又感外淫之邪,內干五臟,與內因之熱交爭,則魂傷而狂言。肝藏魂也。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肝脈布脅肋,故脅滿痛。風木之熱甚,故淫于四末也。人臥則血歸于肝,肝氣傷而不能納血,故不得臥也。庚辛金尅肝木,故甚。《庚辛》不死,起于《甲乙》。大汗者,正勝邪而外出也。氣逆者,熱淫而反內逆也。「員員」,周轉也。肝臟之熱發于外,而與形熱相應,熱甚而上逆于頭,故頭痛而員轉也。蓋三陽之脈上循於頭,肝熱與少陽交爭。因脈引而上衝於頭也。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 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

心志喜恐,勝之先不樂者,為恐所傷也。此言內因之熱,又感外因之邪,外內交爭,熱干神臟,故卒然煩痛也。少陰病者,欲吐不吐,故善嘔。心為陽中之太陽,故頭痛;心之華在面,故面赤;心主血,故無汗也。壬癸水尅心火,故甚。《壬癸》不死,起於丙丁。大汗者,正勝邪而外出也,逆則死矣。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 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 氣逆則「《甲乙》死。」

陰氣從足上行至頭,故先頭重。陽明之脈循頰,故頰痛也。脾脈絡于心,故心煩而顏青。熱邪干胃,故欲嘔。脾主肌肉,故身熱也。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陰病者,不能仰。陰陽內外交爭,故腰痛不可用俛仰也。腹者,脾土之郛郭,故腹滿泄。胃之悍氣上衝。頭者,循牙車下人迎,故頷下痛也。脾病者,加於甲乙,甲乙不死,起於戊己。如反逆而內干於臟。則不能外出而汗解矣。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 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 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

皮毛者,肺之合臟氣熱於內,故淅然寒慄於外而惡風寒,蓋熱甚則寒也。肺上連於喉嗌,故舌黃。臟真高於肺,主行榮衛陰陽,故身熱也。內因之熱,與外感之熱交爭,干於肺臟,故喘咳不得太息。肺主胸中之氣,氣傷故痛走胸背也。五臟之應天者肺,而手陽明之脈,上循於頭,故頭痛不堪。熱爭於

考證

內。故汗出而身寒也。肺金病。丙丁火尅之。丙丁不死。起於庚辛。大汗者。正勝邪而外出也。如氣逆。則遇勝尅之日即死矣。

《腹中論》
编辑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 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 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 也。」

病熱者,陽脈盛也。陽脈盛者,三陽之氣動之也。三陽俱盛,當主病熱頭痛。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如陽入於陰,又病在頭與腹,故腹䐜脹而頭痛。蓋陽入於陰,是三陽之氣,而非三陽之經脈。若病在經脈,而隨經下入於裏陰者,則痛而不脹,此病在氣分,而陽氣下入於腹中,故脹而不痛也。

《風論》
编辑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係頭,則為目風眼 寒。

「風府」,穴名,在項後中行,乃督脈陽維之會,上循於腦戶,故風氣客於風府。循脈而上,則為腦風。足太陽有通頂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風入於頭,干太陽之目系,則為目風。足太陽寒水主氣,故為眼寒也。

新沐中風,則為首風。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 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 愈。

以水灌首曰「沐」,新沐則首毛腠開,中風則風入於首之皮膚,而為首風矣。頭乃諸陽之會,因沐中風,則頭首之皮腠疎而陽氣弛,故多汗惡風也。風者天之陽氣,人之陽氣,以應天之風氣,諸陽之氣上出於頭,故先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戶內,蓋風將發而氣先病也。至其風發之日,氣隨風散,故其病少愈。

《厥論》
编辑

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仆。

巨陽,太陽也。足太陽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背俠脊抵腰中,下貫臀,入膕中,循腨內出外踝之後。是以厥逆於上,則為首腫頭痛;厥逆於下,則為足不能行;神氣昏亂,則為眴仆。太陽為諸陽主氣,此病在經,而轉及於氣分,故曰「發。」

《奇病論》
编辑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 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此論腦骨髓之為病也。夫在地為水,在天為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故所犯大寒之氣,而內至骨髓也。諸髓皆屬於腦,故以腦為主。髓邪上逆,則入於腦,是以頭痛數歲不已。齒乃骨之餘,故齒亦痛也。此下受之寒,上逆於巔頂,故名曰厥逆。

《脈解論》
编辑

陽明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於上, 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此明陰陽之氣,上下升降,內外出入,行於脈外之氣分也。氣分者,皮膚肌腠之間。上,謂皮膚之上也。夫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足太陰之脈,亦見於皮膚之上而無所隱,是以陽明之氣并於上,則迫於陽明之孫絡與太陰之經脈也。迫於陽明之孫絡則頭痛鼻鼽,迫於太陰之經脈則腹腫也。

《四時刺逆從論》
编辑

太陽濇,則病積,善時巔疾。

濇者多血少氣。微有寒。血病之謂積。血多而凝泣。故成積也。

《標本病傳論》
编辑

肝病頭目眩,脇支滿,三日體重身痛,五日而脹,三日 腰脊少腹痛脛痠,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病先發於肝,則頭目眩,脅支滿;三日而之脾,則體重身痛;五日而之胃,則脹;三日而之腎,則腰脊少腹痛。三日不已,死。」夏早食,乃寅卯時,木氣絕而不生也。冬日入,乃申酉時,金氣旺而木氣絕也。

《氣交變大論》
编辑

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 煩冤腸鳴,腹支滿,上應歲星。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 疾。

歲木太過,則制勝其土氣,故民應之而為脾病也。飧泄食減,腸鳴腹滿,皆脾土之病。脾主肌肉四支,故體重煩冤者,土傷而不能制水,水氣上乘於心也。歲星,木星也。木運太過,諸壬歲也。淫勝太甚,則反自傷,善怒,肝志之病也。厥陰與督脈會於巔,故眩冒巔疾

歲金不及,炎火迺行,復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

戶痛,延及腦頂發熱。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六乙之歲,金運不及,則所勝之火氣乃行,金弱火亢,水乃復之。」秋冬之時,陽氣應收藏於陰臟,因寒氣厥逆,且格陽於外,致陽反上行,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水寒之氣上乘,迫其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瘡,甚則心痛。

《五常政大論》
编辑

木太過曰「發生。」發生之紀,是謂「啟。」土疎泄,蒼氣達, 陽和布化,陰氣迺隨,生氣淳化,萬物以榮。其化生,其 氣美,其政散,其令條舒,其動掉眩巔疾,其經足厥陰 少陽,其臟肝脾,其病怒,太角與上商同,上徵則其氣 逆,其病吐利。

布也,啟布陽和,發生萬物之象也。土得其制化,故主疎泄。蒼氣,木氣也。厥陰之上,風木治之,是以陽和布化於上,而陰氣乃隨於下也。掉眩巔疾,風氣淫於上也。怒,肝氣盛也。如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四歲,木運有餘,而上臨火氣,子居母上,則其氣逆,逆於上則吐,逆於下則利也。

《六元正紀大論》
编辑

帝曰:「五運之化,太陽之政何如?」岐伯曰:「辰戌之紀也。 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 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

「五運,謂五行之化運。辰戌歲主太陽司天加臨之間氣。」初氣始於少陽,地氣遷者,謂上年在泉之終氣,而交於今歲司天之初氣也。「歲前之終氣,乃少陰君火,今歲之初氣,乃少陽相火,二火相交,故氣大溫。草乃早榮」者,長氣盛也。春始交而大溫,故民病厲,溫病乃作,為身熱頭痛,嘔吐瘡瘍。

「少陽之政,寅申之紀也。」初之氣,地氣遷,風勝乃搖,寒 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寒來不殺,溫病乃起。其病 氣怫於上,血溢目赤,欬逆頭痛,血崩脇滿,膚腠中瘡。

初之間氣,乃「少陰君火,主氣乃厥陰風木,故風搖候溫,草木得生長之氣而早榮也。少陽司天,而又值君火主氣,故雖有時氣之寒來,而不能殺二火之溫熱也。」血溢、目赤、欬逆、頭痛、膚瘡等證,皆風火之為病也。

《至真要大論》
编辑

歲太陰在泉,草乃早榮。濕淫所勝,則埃昏巖谷,黃反 見黑。至陰之交,民病衝頭痛。

「太陰在泉,辰戌歲也。土為草木之所資生,故草乃早榮。黃乃土色,黑乃水色,土勝濕淫,故黃反見黑。至陰之交,乃三氣四氣之交,土司令也。」民病衝頭痛,乃膀胱經病,蓋膀胱乃水津之腑,土氣淫勝,而水臟水腑皆為病也。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胕腫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不 得,腰脊頭項痛,時眩,大便難。

太陰司天,丑未歲也。胕腫陰痹,感寒濕之氣,病在陰者,名曰痹,故按之不得也。腎主骨,而膀胱為之胕,故腰脊頭項骨痛。腎開竅於二陰,故大便難也。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

「少陽司天,寅申歲也。」少陽之火,在天為暑,故民病頭痛,寒熱而瘧也。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發為癰瘍。民病厥心 痛,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時眩仆。

「太陽司天,辰戌歲也。心痛眩仆」,乃寒凌心火,逼其火熱上炎,水火寒熱交爭也。

帝曰:「六氣相勝奈何?」岐伯曰:「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憒 憒欲吐,胃鬲如寒,大風數舉。」

三陰三陽主歲之氣淫勝而為民病者,宜以所勝之氣味平之。耳鳴頭眩,木淫於上也;憒憒欲吐,胃氣如寒,胃土病也。大風數舉,淫於下而上也。

太陰之勝,火氣內鬱,瘡瘍於中,流散於外,病在胠脅, 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強。獨勝則濕氣內鬱,寒 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足下溫,頭重,足脛胕 腫,飲發於中,胕腫於上,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體重中 滿,飲食不化,陰氣上厥,胸中不便,飲發於中,欬喘有 聲,頭項痛重,而掉瘈尤甚。

陰濕之氣淫於外,則火氣內鬱,而瘡瘍於中;濕熱之氣,流散於外,則及於風木,而病在胠脅。「甚則心痛」者,木甚而傳於火也。「熱格頭痛,喉痹項強」者,風火之氣與濕氣相雜,從頸項而上於巔頂也。獨盛者,陰濕之氣復盛於歲半以後也。濕氣在中,故內鬱而迫於下焦。「痛留頂而互引眉間」者,風火之氣留於巔頂,傳於陽明之經,而下及於胃滿也。「足下溫,頭重」者,風火之氣流於下也。飲發於中,胕腫於上者,水從下而中,中而上也。復,謂三陰三陽之氣,受所勝之氣,勝制鬱極而復發也。頭項痛重,而掉瘈尤甚,所謂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也

考證
太陽之勝,凝溧且至,熱反上行,頭項囟頂腦戶中痛。

太陽之復,厥氣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滿, 頭痛善悲,時眩仆。

太陽寒,水氣勝,故凝溧且至。「熱反上行」者,太陽之氣,隨經上入腦,還出別下項也。「厥氣上行」者,鬱逆之氣上行,而欲復歲半以前之氣也。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滿,頭痛善悲,時眩仆者,厥氣上行,從下而中,中而上也。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病生胠脇,氣歸於左,善太息,甚 則心痛痞滿,腹脹而泄,嘔苦欬噦煩心,病在鬲中頭 痛。

陽明之復,發於本位,主令之時,是以病生。《胠脇》氣歸於左者,金乘木也。心痛痞滿,腹脹而泄,乘火土也。膽病者,善太息,嘔苦,木受金刑,腑亦病也。欬噦,肺氣逆也。欬噦煩心,病在鬲中者,陽明之氣上逆也。頭痛,厥陰病也。

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

風木之客氣勝於上,是以耳鳴掉眩。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

「少陰司天,初之氣,乃太陽寒水;二之氣,乃厥陰風木;三之氣,乃少陰君火。」鼽嚏,耳聾,目瞑,厥陰之氣勝也,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太陽之氣勝也。

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嘔逆,喉 痹頭痛。

「少陽司天,初氣三氣,乃君相二火,二之氣,乃太陰濕土。」丹胗即斑疹,因火熱而發於外者也。丹熛即赤遊,發於外而欲遊於內者也。瘡瘍嗌腫頭痛諸證,亦皆感濕熱而生,蓋亦自上而下,從外而內也。

《著至教論》
编辑

「三陽獨至」者。是三陽并至。并至如風雨。上為巔疾。下 為漏泄。

獨至者。三陽合并。而為一陽也。三陽并至。則陽氣上行而為巔疾。下行而為漏泄。

《示從容論》
编辑

雷公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腹 滿,時驚,不嗜臥,此何臟之發也?脈浮而弦,切之石堅, 不知其解,復問所以三臟者,以知其比類也。」帝曰:「夫 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於腑,年少則求之於經, 年壯則求之於臟。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熱,五臟消 鑠,傳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 腎氣內著也;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 欬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臟也。 若言三臟俱行,不在法也。

「厥陰根起於大敦,經氣與督脈上會於巔頂而主筋,頭痛筋攣,厥陰經氣之為病也。少陰根起於湧泉,為生氣之原而主骨,骨重少氣,少陰經氣之為病也。太陰根起於隱白,與胃以膜相連,噦噫腹滿,時驚不嗜臥,太陰經氣之為病也。其脈浮者,開脈也;弦者,樞脈也;石堅者,闔脈也。」雷公不解其因,復問以三臟之脈「證,以知其比類於杳冥焉。從容者,氣之謂也,言經脈當求之於氣也。三陰者,長女、中女、少女也。太陰為長女,故當求之於腑,腑陽而主開也。少陰為少女,故當求之於經。經氣內連臟腑,外絡形身,主外內出入之樞也。厥陰處於兩陰中之交盡,故為中女,是以求之於臟,臟陰而主闔也。此因三陰之氣」,而見於證之頭痛筋攣,脈之浮弦而石,故當求之於三陰氣之《開闔樞》若止論其脈證,非從容之謂也。八風菀熱,人之陽氣行於上下四旁也。五臟消鑠,傳邪相受,謂五行之氣,運於天地之中,有相生而有勝剋也。夫浮而弦者,此腎氣之出於肝脾,而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肝脾之氣下歸於腎,主腎氣內著也。夫在泉之水,隨氣而運行於天表,是以怯然少氣者,乃水道不行,故使形氣之消索也。欬嗽煩冤者,是腎氣之上逆於心肺也。此五臟之三陰,總歸於一氣,一氣而復貫通於五臟者也。知天道之氣交,陰陽之離合,而後能從容中道。若言肝脾腎三臟俱行,不在陰陽離合之法也。

《方盛衰論》
编辑

氣上不下﹐。頭痛巔疾。

「氣」者,一陽之氣也。氣上不下,頭痛巔疾,陽氣自下而直上於巔頂也。

《靈樞經》
编辑

《終始篇》
编辑

病生於頭者,頭重。

天地四方之氣,各有所生之本位,故「生於頭」者,頭重也。

《經脈篇》
编辑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 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是動則病衝 頭痛,目似脫,項如拔。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癇疾, 頭䪿項痛。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 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是主 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

《海論》
编辑

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髓海有餘, 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 眩冒,目無所見,怠惰安臥。

「腦為髓之海,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故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督脈之風府,是髓海之上通於天,而下通於經水也。精液補益腦髓而下流陰股,故髓海有餘則足脛輕健而多力。」度,骨度也。髓從骨空,循度而上通於腦,故有餘則自過其度矣。髓海不足則津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竅者也,是以耳為之鳴,目無所見。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故脛痠而懈怠安臥。

《五亂篇》
编辑

黃帝曰:「經脈十二者,別為五行,分為四時,何失而亂? 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時有分,相順則治,相 逆則亂。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默,俛首靜伏;亂於肺 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 脛,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仆。」

《大惑論》
编辑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嘗上清冷之臺,中階而顧,匍匐 而前則惑。余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 久而不解,獨博獨眩,被髮長跪,俛而視之,後久之不 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 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 脈并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 「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 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

《扁鵲難經》
编辑

頭痛 编辑

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 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 大」,即胸滿短氣。

一息四至,是為平脈。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是一息之間脈六至,比之平人多二至,故曰「適得病未甚也。」「前後」,非言尺寸,猶《十五難》前曲後居之前後,以始末言也。

厥頭痛 编辑

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則名厥頭痛。

真頭痛 编辑

入連在腦者。則名「真頭痛。」

真頭痛,其痛甚,腦盡痛,手足青至節,死不治。蓋腦為髓海,真氣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則死。

《漢張機金匱要略》
编辑

頭痛 编辑

師曰:「病人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痛。」

陽病十八,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乾嘔吐涎。沬頭痛者。茱萸湯主之。

吐後渴飲得水而貪飲者,文蛤湯主之。兼主微風,脈 緊頭痛。

頭眩 编辑

諸肢節疼痛,身體尩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 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肺痿,吐涎沫而不欬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 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 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心下有痰飲,胸脇支滿,目眩,苓桂术甘湯主之。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 之。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 主之。

趺陽脈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穀即眩,穀氣不消,胃 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 體盡黃,名曰「穀疸。」

陽明病,脈遲者,食難用飽,飽則發煩頭眩,小便必難, 此欲作穀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穀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 黃,為穀疸,茵陳蒿湯主之。

頭搖 编辑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 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 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額黑===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 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 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 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華佗中藏經》
编辑

頭痛 编辑

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其脈沉而急,浮而急亦然。 主脇肢滿,小便難,頭痛眼眩, 頭目久痛,卒視不明者死。

熱病三五日,頭痛身熱,食如故,脈直而疾者,八日死。

腦痛 编辑

病腦痛。其脈緩而大者死。

頭眩頭腫 编辑

膽虛則傷寒,寒則恐畏頭眩,不能獨臥。膽有水,則從 頭腫至足也。

上焦虛則不能制,下遺便溺頭面腫。

額汗 编辑

上焦實熱,則「額汗出,能食而氣不利,舌乾、口焦、咽閉 之類,腹脹脇肋痛。」

脈色 编辑

病頭目痛。其脈澀短者死。

赤色見於耳目額者,五日死。

《晉王叔和脈經》
编辑

頭痛 编辑

小便難。苦目眩頭痛。腰背痛。

足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目痛,耳聾不聰,頰腫。

頭眩 编辑

病先發於肝者,頭目眩,脇痛支滿, 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苦脇下痛,有氣支滿,引少 腹而痛。時肝中風者,頭目瞤,兩脇痛,行常傴,令人嗜 甘,如阻婦狀。

《脈訣》
编辑

頭痛 编辑

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必易除。

《唐孫思邈千金方》
编辑

風眩 编辑

徐嗣伯曰:「夫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定,胸上蓄實,故 有高風面熱之所為也。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 則悶瞀,故謂之風眩。大人曰癲,小兒則為癇,其實則 一,此方療治,萬無不愈。但恐證候不審,或致差違,大 都忌食十二屬肉。而賁豚為患,發多氣急,氣急則死 不可救,故此一湯是輕重之宜,勿因此便謂非患。所」 治,風眩湯散丸煎,凡有十方,凡人初發,宜急與續命 湯也。因急時但度灸穴,便火針針之,無不瘥者。初得 針竟,便灸最良,灸法次列於後。余業之以來三十餘 年,所救活者數十百人,無不瘥矣。後人能曉此方,幸 勿參以餘術焉。

《宋嚴用和濟生方》
编辑

眩運之證當分內外所因 编辑

《素問》云:「諸風眩掉,皆屬於肝。」則知肝風上攻,必致眩 運。所謂眩運者,眼花屋轉,起則眩倒是也。由此觀之, 六淫外感,七情內傷,皆能致此,當以外證與脈別之。 風則脈浮有汗,項強不仁;寒則脈緊無汗,筋攣掣痛; 暑則脈虛煩悶;濕則脈細沉重吐逆。及其七情所感, 遂使臟氣不平,鬱而生涎,結而為飲,隨氣上逆,令人 眩運,眉稜骨痛,眼不可開,寸脈多沉,此為異耳。與夫 疲勞過度,下虛上實,金瘡吐衄便利,及婦人崩中去 血,皆令人眩運,當隨其所因治之,乃活血也。

頭病評治 编辑

「夫人頭者,諸陽之所聚,諸陰脈皆至頸而還,獨諸陽 脈皆上至頭耳,則知頭面皆屬陽部也。且平居之人, 陽順於上而不逆,則無頭痛之患;陽逆於上而不順, 衝壅於頭,故頭痛也。」風寒在腦,邪熱上攻,痰厥腎厥, 氣虛氣攻,皆致頭痛。前方已有治法,但氣虛氣攻,頭 痛愈而復作,延引歲月者,多有之矣。偏正頭風,婦人 氣盛血虛,產後失血過多,氣無所主,皆致頭痛。惟「蝎 附丸」治氣虛氣攻頭疼,尤合造化之妙。其間所用「附 子,取其助陽以扶虛;鍾乳取其補陽以鎮墜;全蝎取 其鑽錐之義;蔥涎則取通行其氣。」湯使用以椒、鹽,蓋 椒能下達,鹽能引用,使虛氣歸於其下。對證用之,無 不作效者矣。

頭痛論治 编辑

夫頭者上配于天,諸陽脈之所聚。凡頭痛者,血氣俱 虛,風寒暑濕之邪,傷于陽經,伏留不去者,名曰厥頭 痛。蓋厥者逆也,逆壅而衝于頭也。痛引腦巔,甚而手 足冷者,名曰真頭痛,非藥之能愈。又有風熱痰厥,氣 虛腎厥,新沐之後,露臥當風,皆令人頭痛,治法當推 其所自而調之,無不切中者矣。

《竇漢卿瘡瘍全書》
编辑

發腦 编辑

此發腦者,伏陽結滯,邪毒上壅,或生玉枕之端,或在風池之穴,或多或少,大小不同,形如硬癤,漸至潰爛, 遍生髮中,痛如刀剜,赤腫無膿,逆則黃水出,順有白 膿來。治法以當歸、川芎、人參、赤芍、連𧄍、桔梗、天花粉、 升麻、酒炒黃芩、山梔、金銀花、黃芪、乾葛之類,以意消 息治之。外用紫金錠水磨搽之。或大者,以膏藥貼之, 一日三次。宜服「蠟礬丸。」

《頭後蜂窠散注》
编辑

此證發於頭後,如是蜂窠者,急宜救之。若焮赤腫痛 起者得療,痰發者必難治矣,急用調治之。若或流於 兩肩者,決不可療也。治法與發腦者同。

枕疽 编辑

此毒蓋因風熱上攻入於內,發此疽疾。量人年紀老 少用藥。人年五十以上難治,少壯可治。更服內疎黃 連湯十數貼,加羌活、金銀花、荊芥,或《千金》托裏散。又 宜服黃礬丸,外貼金絲膏,治法與對口瘡同。

腦疽 编辑

此毒受在腎臟,虛實熱壅,上腦戶,結伏成毒也。初起 三日者,剃去髮,以艾炷如豆大者灸五壯,外用圍藥 庶能消矣。當用「三香內托散」、「定痛消毒飲」治之。

對口瘡 编辑

此毒因虛陽上攻,熱入於腦,故生此疽。正近咽喉之 所,諸陽之會,間速宜調治。初起用《千金》內托散加羌 活、獨活、柴胡、天花粉煎服,先散其虛熱之氣,然後服 荊防敗毒散,外貼金絲膏;更服內托十宣散加白芍、 羌活、金銀花煎服,多服蠟礬丸、護心散。

髮際發 编辑

此證生頸後兩邊,左右鬢,髮邊發生,急宜救之。如核 硬而發者,急宜取去病根。如腦心發者,熱氣上攻於 腦四畔邊,焮赤腫硬,連於耳項,寒熱疼痛。若不急療, 毒入血肉,腐壞為膿水,頭中出血者,氣喘及痰發者 難治。治法同前,宜加減用引經藥。

頂門癰 编辑

此癰受在六腑,與陰陽不調,氣上熱壅而成瘻,毒傷 於腦經,於是毒證不可輕忽。先用敗毒流氣飲,後服 「內托流氣飲」治之。

發鬢毒 编辑

此毒受在手陽明經,氣虛風熱上壅,風毒成瘡,當用 清心流氣飲,次用「內托流氣飲」治之。此證客於會合 之前,灌在關後,形如米粒,漸次赤腫,遍身潮熱。

鬢疽 编辑

此疽受在脾胃心肺,熱氣結成,當用「敗毒流氣飲、清 肝流氣飲」治之。或醫緩之,命亦難生矣。慎之慎之。

《崔紫虛脈訣》
编辑

頭痛之脈 编辑

頭痛陽弦,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濕細而堅。氣虛頭痛, 雖弦必濇;痰厥則滑,腎厥堅實;風寒暑濕,氣鬱生涎; 下虛上實,皆運而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涎弦而滑, 虛脈則無。

《許叔微本事方》
编辑

頭痛 编辑

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乃厥逆頭痛也。邪氣逆上陽 經而作痛,甚則發厥,頭痛齒亦痛,宜「白附子散。」 厥頭痛,即腎厥,巔頂痛不可忍,宜「玉真丸。」

《朱肱活人書》
编辑

頭痛屬外感傷寒者多 编辑

頭痛者,陽證也。「太陽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麻黃湯; 有汗,桂枝湯。若已發汗、未發汗,頭痛如破者,連鬚蔥 白湯;不止者,葛根蔥白湯。」陽明證頭痛不惡寒,反惡 熱,胃實也,調胃承氣湯。少陽頭痛,小柴胡湯。太陰、少 陰,竝無頭痛,仲景只有厥陰證,吳茱萸湯。

《楊士瀛直指方》
编辑

《頭部外證論》
编辑

發於喉舌頭面腦項肩背胸腹四肢大節。女子妬乳。 數者為險。他處為緩。

五發皆令人頭痛惡心,寒熱,氣急拘攣,宜「五香散」、五 香湯。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腦風 编辑

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項背怯寒,腦戶極冷。以此 為病。「神聖散」主之。

雷頭風 编辑

夫治雷頭風者,諸藥不效,為與證不相對也?夫雷頭 者,震卦主之,震仰盂。故予製藥內加荷葉,謂象其震 之形。其色又青,乃述類象形也。當煎《局方》中升麻湯。

頭風 编辑

頭風痛。《經》云:「若不吐涎,久則瞽目而不治。」用瓜蔕散 吐之,三吐而差。

頭風後有眼疾,眼有半明可救者,防風散吐之。 新沐中風為首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一日甚,至其 風日則少愈,大川芎丸主之。

===腎虛犯寒頭疼===腎虛,犯大寒,頭疼齒亦痛,痛之甚,數不已者是也。以 「天南星丸」主之。

頭眩 编辑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

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如春分至小滿為二之氣,乃君火之位。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為初之氣,乃風木之位。故春分之後,風火相搏,則多起飄風,俗謂之「旋風」 是也。四時皆有之,由五運六氣,千變萬化,衝盪擊搏,推之無窮,安得失時而便謂之無也,但有微甚而已。人或乘車躍馬登舟環舞而眩運者,其動不正,而左右紆曲。故《經》曰:「曲直動搖,風之用也。」 眩運而嘔吐者,風熱甚故也。

《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頭證吐法》
编辑

仲景曰:「大法春宜吐,蓋春時陽氣在上,人氣與邪氣 亦在上,故宜吐也。」涌吐之藥,或丸或散,中病則止,不 必盡劑,過則傷人。然則四時有急吐者,不必直待春 時也。如仲景《傷寒論》中以蔥根白豆豉湯以吐頭痛。 《萬全方》以鬱金散吐頭痛、眩運、頭風,余常用吐方,皆 是。仲景方用瓜蔕散吐傷寒頭痛,用蔥白豆豉湯以 吐雜病頭痛。夫上涌之法,名曰撩痰。「撩」之一字,自有 擒縱卷舒。一工《吐陳》下一婦人,半月不止,涎至數斗, 命懸須臾,倉皇失計,求予解之。予使煎麝香湯下咽 立止。蓋瓜苗聞麝香即死。吐者,瓜蔕也,所以立解。如 藜蘆吐者,不止以蔥白湯解之。以石藥吐者,不止以 甘草貫眾解之。諸草木吐者,可以麝香解之。余之撩 痰者,以釵股雞羽探引不出,以虀投之,投之不吐,再 投之,且投且探,無不出者。吐至昏眩,慎勿驚疑,如發 頭眩,可飲冰水立解,如無冰時,新汲水亦可。彊者可 一吐而安,弱者可作三次吐之,庶無損也。

頭痛 编辑

夫頭痛不止,乃三陽之受病也。三陽者,各分部分。頭 與項痛者,是足太陽膀胱之經也。攢竹痛,俗呼為「眉 稜痛」者是也;額角上痛,俗呼為「偏頭痛」者,是少陽經 也。如痛久不已,則令人喪目,以三陽受病,皆胸膈有 宿痰之致然也。先以茶調散吐之,後以香薷散、白虎 湯投之則愈。然頭痛不止,可將蔥白鬚豆豉湯吐之, 吐訖。可服川芎、薄荷。辛涼清上。搜風丸、香芎散之類。 仲景曰:「蔥根豆豉。亦吐傷寒頭痛。叔和云。『寸脈急而 頭痛是也』。」

又一法:治頭痛不愈者,可煎連鬚蔥白豆豉湯多服 之,後吐為效。吐後可服川芎薄荷湯,辛涼之劑,清上 之藥,疎風丸散之類。《仲景》云:「傷寒頭痛,脈寸口急而 頭痛是也。」

夫病赤目,經年不愈者,是頭風所加之,令人頭痛,可 用獨聖散、八正散之類。三陽熱鬱,頭痛不敢見日光, 置冰頂上,宜汗吐下。

頭眩 编辑

夫頭風眩運,手足痲痹,胃脘痛,皆風寒濕三氣雜至, 合而為痹也。在上為之停飲,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 後,服清上辛涼之藥。凡眩運多年不已,胸膈痰涎壅 塞,氣血頗實,吐之甚效。

夫婦人頭風眩運,登車乘船亦眩運,眼澀,手痳髮退, 健忘喜怒,皆胸中有宿痰之使然也。可用瓜蔕散吐 之。吐訖,可用長流水煎五苓散、大人參半夏丸,兼常 服愈風餅子則愈矣。

頭風眩運,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用清上降火之 劑,防風通聖散加半夏、南星。

雷頭 编辑

夫「雷頭懶于」,乃俗之謬名也。此疾是胸中有寒痰,多 沐之致然也。可以茶調散吐之,吐訖冷痰三、二升;次 用神芎丸下三、五行,然後服愈風餅子則愈矣。雷頭 者,是頭上赤腫結核,或如生薑片、酸棗之狀,可用䤵 鍼剌而出血,永除根本也。

又云:大凡人病雷頭,懶于俗呼之謬名也。頭痛昏眩, 皆因沐髮而得之,即為首風。此因邪風在於胸中,熱 甚化而為痰風之所致也,可以茶調散吐之。吐訖,次 用藏用丸下之後,可服烏荊丸。若是雷頭者,上部多 有赤腫結核,或面熱無汗。經云:火鬱發之,開導之決 之。可用䤵鍼出血則愈。《靈樞經》云:「奪血者無汗,奪汗」 者無血,血汗俱蕩,豈不妙哉!衰老者,可用涼膈解毒, 消風散熱為治,年壯者,可以蕩滌積熱。大黃、牽牛,氣 血宣通,便無壅滯而愈。

「頭風之甚者,久則目昏。偏頭痛者,屬少陽相火,久則 自朿,小大便祕澀,皆宜出血,而用大承氣湯大下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