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31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三十一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三十二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三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十一

  皮門

  黃帝素問金匱真言論 六節臟象論 五臟生成篇 診要經終論 經脈別論

   痹論 皮部論 四時刺逆從論 五常政大論 至真要大論 疏五過論

  靈樞經壽夭剛柔篇 本神篇 決氣篇 脹論 五變篇 本臟篇 論勇篇 論

  痛篇 衛氣失常篇 論疾診尺篇 刺節真邪篇 九宮八風篇

  扁鵲難經皮聚 皮膚痛

  張機金匱要略不仁 甲錯

  王叔和脈訣燥澀 痛酸

  孫思遜千金方虛實

  朱肱活人書寒在皮膚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寒在骨髓論

  劉完素六書搔痒 皴揭枯燥

  李杲十書皮總論 乾燥 燥痒

  朱震亨心法病應各經

  虞摶醫學正傳皴揭

  戴思恭證治要訣搔痒

  樓英醫學綱目皮部屬肺 肺絕外徵 痛屬心火 痒屬血虛 索澤屬燥

  龔信古今醫鑑皴揭 皮痹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肺應皮 皴揭

  徐春甫古今醫統痒燥

  王肯堂證治準繩不仁

  陳士鐸石室祕籙皮內蟲聲 開裂

  方蒴藋蒸法 梔子煎 陰旦湯 小柴胡加桂湯 白虎加人參湯 麻黃桂枝各半湯

   四逆湯 通脈四逆湯 大柴胡湯 澡洗藥 潤肌膏 瓊脂膏 瓊玉膏 天門冬膏

   辛潤緩肌湯 生血潤膚飲 黃芪酒 消風散 六和湯 藿香正氣散 四物湯 大

  黃蟲圓 薏苡附子敗醬散 皴裂方 蟬蛻散 桑皮飲 澤膚膏 紫菀湯 芍藥補

  氣湯 活血應痛丸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二百三十一卷

醫部彙考二百十一 编辑

皮門 编辑

《黃帝素問》
编辑

《金匱真言論》
编辑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肩。 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 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肺主皮毛,故病在皮毛。

《六節臟象論》
编辑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 之太陰,通於秋氣。

肺主氣而藏魄,故為氣之本,魄之處也。肺主皮毛,故華在毛,充在皮也。臟真居高而屬陰1,故為陽中之太陰,而通於秋氣,秋主肺也。

《五臟生成篇》
编辑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多食苦,則皮槁而 毛拔。

肺主氣,氣主表,故合於皮。《傷寒論》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聲商,毛髮長,毛附於皮,氣長則毛榮。多食苦,是火味太過而傷肺,則皮槁而毛落矣。

《診要經終論》
编辑

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 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足太陰脈,入腹屬脾,故為腹脹。手太陰脈,上膈屬肺,而主呼吸,故為不得息。脹滿則升降難,不得息則氣道滯,故為噫為嘔。嘔則氣逆於上,故為面赤。不逆則否塞於中,故為上下不通。脾氣敗則無以制水,故黑色見於面;肺氣敗則治節不行,故皮毛焦。

《經脈別論》
编辑

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脈氣》者,水穀之精氣,而行於經脈中也。言入胃之穀氣,先淫氣於脈,百脈之經氣,總歸於大經,經氣歸於肺,是以百脈之氣,皆朝會於肺也。肺合皮

毛,故復輸精於皮毛。

《痹論》
编辑

《黃帝問》曰:痹之安生?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 而為痹也。以秋遇此者為皮痹。故骨痹不已,復感於 邪,內舍於腎;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脈痹不 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 脾;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所謂痹者,各以其 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

痹者閉也。邪閉而為痛也。言風寒濕三氣錯雜

而至相合而為痹。蓋皮肉筋骨。內合於五臟。五臟之氣外合於四時。始病在外之有形。復傷在內之五氣。外內形氣相合。而邪舍於內矣。

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 膚間者易已。」

夫風寒濕氣中其俞,其臟氣實,則邪不動臟;若神氣消亡,則痹聚在臟而死;其留連筋骨間,而不內舍於其合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隨氣而易散。若中其俞,則內通五臟,兼之陰氣不藏,則邪直入於臟,而為不治之死證矣。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 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 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經絡時疎,故不通。 皮膚不營,故為不仁。通當作痛

不仁,不知痛癢也。寒氣勝者為痛痹,故痛者寒氣多也。病久入深者,久而不去,將內舍於其合也。邪病久,則榮衛之道傷而行濇,邪入深,則不痹閉於形身,而經絡時疎,故不痛也。榮衛行濇,則不能營養於皮膚,故為不仁。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於骨則重, 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 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骨有骨氣,脈有脈氣,筋有筋氣,肌有肌氣,皮有皮氣,皆五臟之氣,而外合於形。身如病形,而不傷其氣,則止見骨痹之身重,脈痹之血凝不行,筋痹之屈而不伸,肉痹之肌肉不仁,皮痹之皮毛寒冷,故具此五者之形證而不痛也。

《皮部論》
编辑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 度量,其所主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 病之終始,願聞其道。」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 紀者,諸經皆然。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 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 則痹,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 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 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 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 經皆然。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 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少陰之陰, 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 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 出者從陰內注於骨。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 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 經。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 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凡十二經絡脈 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 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 留而不去,傳入於腑,廩於腸胃。」邪之始入於皮也,泝 然起毫毛,開腠理;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 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 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鑠䐃破,毛直而敗。帝 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 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 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臟腑也。故皮 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此章論十二經之絡脈,分絡於皮膚之間。病之始生,必先於皮毛入客於絡脈,隨皮部所循之脈而傳入於經,入舍於所主之臟腑,如不入於絡,則留於筋骨之間,而為筋攣骨痛也。

《四時刺逆從論》
编辑

少陰有餘,病皮痹癮疹,不足病肺痹;滑則病肺風疝; 濇則病積溲血。

肺主皮毛,毛脈合精於皮膚之間,是以少陰之為皮痹肺痹也。疝則病在氣也,溲血則病在血也。

秋氣在皮膚,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

《五常政大論》
编辑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土迺潤,水 豐衍。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 皮𤸷肉苛,筋脈不利,甚則胕腫,身後癰。

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故土乃潤。稸,積蓄,𤸷,痹也。水飲中滿,皮痹肉苛,皆水濕之為病也。「身後癰」者,癰發於背也。

《至真要大論》
编辑

「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民病 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 齒痛,䪼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蟄蟲不藏。

少陰在泉,卯酉歲也。少陰君火,生於水中,故焰浮川澤。少陰標陰而本火,故陰處反明。腹中常鳴者,火氣奔動也。氣上衝胸者,火氣炎上也。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者,火淫肺金也。目瞑者,熱甚陰

考證

虛畏陽光也。齒痛䪼腫。熱乘陽明也。發熱如瘧者。少陰標本之氣病也。熱在下焦。則少腹中痛。熱在中焦。則腹大也。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煩 熱,嗌乾,右胠滿,皮膚痛,寒熱欬喘。

「少陰司天,子午歲也。」蓋少陰之火,發於陰中,故為怫熱。少陰太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從,標本互換。是以火熱甚而大雨至,水寒極而運火炎。民病胸中煩熱,嗌乾,右胠滿,皮膚痛,肺受火熱而津液不生也。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則溫氣流行,金政不平。民病頭 痛,發熱惡寒而瘧,熱上皮膚痛,色變黃赤,傳而為水, 身面胕腫,腹滿仰息,泄注赤白,瘡瘍欬,唾血煩心,胸 中熱,甚則鼽衄。病本於肺,天府絕,死不治。

少陽司天,寅申歲也。火淫所勝,故金政不平。少陽之火,在天為暑,故民病頭痛寒熱瘧,熱上皮膚,色變黃赤,火上淫於肺也。肺者太陰,皆積水也。傳為水者,逼其金水外溢,故為腫滿之水病也。仰息,肺氣逆而不得偃息也。泄注赤白,瘡瘍,唾血煩心,火熱盛也。鼽衄甚而及於肺,此火淫勝金,故病本於肺。天府肺脈,在腋下三寸,動脈應手,肺氣已絕,故死不治。

太陽之勝,凝溧且至,非時水冰,羽乃後化,痔瘧發,寒 厥入胃,則內生心痛,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 筋肉拘苛,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皮膚否腫, 腹滿食減。

太陽寒水氣勝,故凝溧且至。非時水冰者,勝氣在於歲半以前,是以羽蟲後化也。《靈樞經》曰:「足太陽是主筋,所生病者為痔。」瘧者,太陽寒熱之邪也。厥逆而入於胃者,水侮土也。胃絡上通於心,故心痛也。陰中乃瘍,是以隱曲不利,而互引陰股。足太陽主筋,故筋肉拘苛也。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邪入於經也。「皮膚否腫」者。太陽之氣主表也。腹滿食減者。水氣乘脾也。

少陰之復,燠熱內作,煩躁鼽嚏,少腹絞痛,火見燔焫, 嗌燥,分注時止,氣動於左,上行於右,欬,皮膚痛,暴瘖 心痛,鬱冒不知人,乃洒淅惡寒,振慄譫妄,寒已而熱, 渴而欲飲,少氣骨痿,隔腸不便,外為浮腫噦噫。

鼽嚏,燠,熱上乘於肺也。少腹絞痛,少陰之陰氣發於下也。「火見燔焫」,君火之氣發於上也。嗌,燥火爍金也。夫陰寒在腹則注泄,得火氣則注止,少陰標本並發,故時注時止也。氣動於左者,君火之氣發於左,腎之水中;上行於右者,肺腎上下相交,腎為本而肺為末也。火淫肺金,則欬而皮膚痛,金主聲,故暴瘖也。心痛者,火氣自傷也;「鬱冒不知人」者,寒熱之氣亂於上也;洒淅振慄者,陰陽相搏也;寒已而熱者,少陰之陰,寒從火化而為熱也。是以渴而欲飲,少氣骨痿。蓋火盛則少氣,熱盛則骨痿也。噦者,小腸之氣不通,逆氣上走心而為噫也。

《疏五過論》
编辑

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

「始富後貧,則傷其志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是故榮衛調,志意和,則筋骨健強,腠理緻密。故傷其志意,則精神不能內守,外為皮焦筋骨攣躄之病。

《靈樞經》
编辑

《壽夭剛柔篇》
编辑

形與氣相任則壽,不相任則夭。皮與肉相果則壽,不 相果則夭。血氣經絡勝形則壽,不勝形則夭。

形,謂皮肉筋骨。人之形氣,天命所生。皮膚緩者,天道之元亨也。是以緩則壽,而急則夭。

《本神篇》
编辑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 焦,毛瘁色夭,死於夏。

喜樂,心之情也。如肺因喜樂無極,則傷肺臟之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意者心之發。蓋喜樂無極,則神亦憚散而不存矣。肺主皮毛,故人皮革焦。

《決氣篇》
编辑

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 謂「氣。」穀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 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上焦氣,宣發五穀之精微,充膚熱,肉潤澤,若霧露之溉,是謂「氣。」穀入氣滿,淖澤注於骨,使骨屬屈伸洩澤,從髓空而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脹論》
编辑

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

《五變篇》
编辑

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 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此人皮膚薄而目堅固,以深者 長衝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 膚,故為消癉。」

五臟,主藏精者也。五臟皆柔弱,則津液竭而善病消癉。夫形體者,五臟之外合也。薄皮膚而肌肉弱,則五臟皆柔弱矣。夫柔弱者,必有剛強,謂形質弱而性氣剛也。故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其氣有長衝直揚之勢,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而血積於胸中,氣逆留則充塞於肌肉,血蓄積則脈道不行,血氣留積。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本臟篇》
编辑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 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

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裹大 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 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

《心應脈》,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 薄者,小腸薄;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 而脈沖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 腸結。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 膀胱薄;疎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 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 焦膀胱結也。

《論勇篇》
编辑

黃帝曰:「四時之風,病人如何?」少俞曰:「黃色薄皮弱肉 者,不勝春之虛風;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 青色薄皮弱肉,不勝秋之虛風;赤色薄皮弱肉,不勝 冬之虛風也。」黃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 厚肉堅,固不傷於四時之風。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 一者,長夏至而有虛風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堅者」, 長夏至而有虛風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堅者,必重 感於寒,外內皆然,乃病。黃帝曰:「善。」

皮膚肌腠,乃五臟元真之所通會,是以薄皮弱肉,則臟真之氣虛,臟氣虛則不能勝四時之虛風矣。虛風者,虛鄉不正之邪風也。黑者,水之色,論腎氣之厚薄也。不傷於四時之風者,謂土旺於四季也。不病長夏之風者,謂土主於長夏也。設有皮厚肉堅,而傷於四時之風者,必重感於寒也。夫在地為水,在天為寒,腎為水臟,上應天之寒氣。是以色黑而皮厚肉堅之為病者,必重感於寒,外內皆然。乃病謂外受天之寒邪,內又傷腎臟之水氣。

《論痛篇》
编辑

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其於鍼石之痛, 火焫亦然。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堅肉薄皮者, 不耐鍼石之痛,於火焫亦然。

少陰秉先天之精氣,陽明化水穀之精微,故筋骨之強弱,肌肉之堅脆,皮膚之厚薄,腠理之疎密,皆秉氣於少陰陽明者也。黑色而美骨者,少陰之血氣盛也;肉緩皮膚厚者,陽明之血氣盛也。《莫子晉》曰:「腎為水臟,故少陰之氣盛者,能耐火焫,陽明秉秋金之氣,故氣弱則不能耐鍼石火焫矣。」

《衛氣失常篇》
编辑

《黃帝》曰:「人有肥瘦大小如何?伯高曰:『膏者多氣而皮 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衛氣盛則腠理肥,是以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腴者,臍下之少腹也。肉者,身體容大,此衛氣盛而滿於分肉也。脂者,其身收小,此衛氣深沉,不能充於分肉,以致脂膜相連,而肌肉緊密,故其身收小也。

《論疾診尺篇》
编辑

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㑊。安臥脫肉者, 寒熱不治。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濇者,風痹也。 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尺膚熱甚,脈盛燥 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膚寒,其脈小 者,泄少氣。尺膚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 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

此診尺而知外內之病也。夫津液淖澤於皮膚,故尺膚滑。其淖澤者,知風在於皮膚,而鼓動其津液也。脂者,肌肉文理間之脂膜。尺膚滑而澤脂者,風在於肌肉間也。夫在外者,皮膚為陽,筋骨為陰。病在陽者名曰風,病在陰者名曰痹。如尺膚濇者,此風痹於筋骨間也。此以尺膚之淖澤滑濇,而知風邪之淺深也。肌肉者,五臟元真之所通會,脾土之所主也。故尺肉弱者,主脾土虛而解㑊安臥。解㑊者,懈惰也。脫肉者,形損也。寒熱者,陰陽血氣虛也。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熱,陰陽形氣,皆以虛脫,故為不治,如枯魚之鱗者,皮膚起寒粟也。寒者,水之氣,此水邪泆飲於內,故寒色見於外也。溫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發為溫病。故尺膚熱甚而脈盛燥者。知其為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知病且出

考證

於外也。尺膚寒。其脈小者。少氣。蓋氣者所以溫膚熱肉。從陰而生。自內而外。故知其泄於內而虛於外也。尺膚之先熱後寒。先寒後熱。而皆為寒熱者。尺膚主三陰三陽之氣也。

《刺節真邪篇》
编辑

黃帝曰:「官鍼奈何?」岐伯曰:「陰陽者,寒暑也。熱則滋雨 而在上,根荄少汁,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血氣減, 汗大泄,皮淖澤;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中,皮膚緻,腠 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堅濇。治厥者,必先熨調和其 經,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之,火氣已通,血脈乃 行,然後視其病脈,淖澤者,刺而平之,堅緊者,破而散」 之。氣下乃止。此所謂以解結者也。

「人之陰陽出入,應天地之寒暑往來,熱則滋雨在上,而萬物之根荄少汁」,蓋言精水亦隨氣而上出也。熱則人氣在外,腠理開而汗大泄,津氣外洩,故在內之血氣減少,此言人之血氣,本於下焦之精氣也。地凍水冰,則天氣收藏,而人氣在中,皮膚緻密而汗不出,精氣內藏,故血氣自強也。治厥者,必先熨通其氣也,「調和其經」,通其經也。謂所受於天之精氣,行於經脈之外內者也。調之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謂血氣之行於上下四旁,無處不到也。淖澤者,行之太過,當刺而平之。緊濇者,澀滯不通,當破而散之。此所謂以鍼而解結者。

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氣,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 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 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 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 於皮膚之間,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淫氣往來,行則 為痒,留而不去為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

此言虛邪之傷形也。灑淅動形,故搏於皮脈肉筋骨,而為痹為攣,為癰為痒。陰勝則為寒,寒則真氣去,有傷衛氣,則為不仁,此皆邪氣之所生也。

《九宮八風篇》
编辑

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 皮膚,其氣主為燥。

《扁鵲難經》
编辑

皮聚 编辑

「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 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 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 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牀。」反此者,至於收病也。從上 下者,骨痿不能起於牀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 者死。

皮膚痛 编辑

寒熱之病,候之如何也?然:「皮寒熱者,皮不可近席,毛 髮焦,鼻藁不得汗。肌寒熱者,皮膚痛,脣舌藁無汗。」

《靈樞》二十一篇曰:「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藁腊。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陰。肌寒熱者,肌痛,毛髮焦而脣槁腊。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

《漢張機金匱要略》
编辑

不仁 编辑

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狀, 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 之。

甲錯 编辑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 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 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蟲圓》主之。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 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 散主之。」

《晉王叔和脈訣》
编辑

燥澀 编辑

三部俱遲腎臟寒,皮膚燥澀髮毛乾。

沉細仍兼滑,因知是骨蒸,皮毛皆總澀,寒熱兩相承。 口鼻氣出不復迴,脣反無文黑似煤。皮毛焦乾爪枯 折,程途三日定知災。

痛酸 编辑

三部俱浮肺臟風。鼻中多水唾稠濃。壯熱惡寒皮肉 痛。嗓乾雙目淚酸疼。

關前弱脈陽道虛,關中有此氣多疎。若在尺中陰氣 絕。酸疼引變上皮膚。

《唐孫思邈千金方》
编辑

虛實 编辑

夫五臟六腑者,內應骨髓,外合皮毛膚肉。若病從外 生,則皮毛膚肉關格強急;若病從內發,則骨髓痠疼。 然陰陽表裏,外皮內髓,其病源不可不詳之也。皮虛 者寒,皮實者熱。凡皮虛實之應,主於肺大腸。其病發 於皮毛,熱則應臟,寒則應腑。

==
《宋朱肱活人書》
==

《寒在皮膚熱在骨髓熱在皮膚寒在骨髓論》
编辑

「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仲景 無治法,宜先與陰旦湯,寒已次以小柴胡加桂,以溫 其表。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寒在皮膚,熱在骨髓 也』。」「仲景亦無治法,當先與白虎加人參湯,熱除,次以 桂枝麻黃各半湯,以解其外。大抵病有標本,治有先 後。表熱裏寒者,脈須沉而遲,手或微厥,下利清穀也。」 所以陰證亦有發熱,四逆湯、通脈四逆湯主之。表寒 裏熱者,脈必滑而厥,口燥舌乾也。所以少陰惡寒而 踡,時時自煩,不欲厚衣,用大柴胡湯下之,此皆仲景 之餘議也。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搔癢 编辑

「癢得爬而解」者。爬為火化。微則亦能癢。甚則癢去者。 謂令皮膚辛辣而屬金化。辛能散火。故金化見則火 力分解矣。

人近火,微熱而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 之用也。癢者美疾,故火旺於夏,而萬物蕃美也。或云: 「痛為實,癢為虛」,非謂虛為寒也,正謂熱之微甚也。

皴揭枯燥 编辑

皴揭,皮膚啟裂也。乾為天而為燥金,坤為地而為濕 土。天地相反,燥濕異用,故燥金主於緊斂,所以秋脈 緊細而微;濕土主於縱緩,所以六月其脈緩大而長 也。如地濕則縱緩滑澤,乾則緊斂燥澀,皴揭之理,明 可見焉。俗云皴揭為風者,由風能勝濕而為燥也。《經》 言:厥陰所至,為風府,為壆啟,由風勝濕而為燥也。所 謂「寒月甚而暑月衰」者。由寒能收斂,腠理閉密,無汗 而燥,故病甚也。熱則皮膚縱緩,腠理疎通而汗潤,故 病衰也。或以水濕皮膚,而反喜皴揭者。水濕自招風 寒故也。

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澀枯者,水液氣衰,少 血不榮於皮肉,氣不通利,故皮膚皴揭而澀也,及甚 則麻痹不仁。涸乾者,水少火多。《繫辭》云:「燥萬物者,莫 熯乎火。」故火極熱甚,水液乾而不潤於身,皮膚乃啟 裂,手足有如斧傷而深三二分者,冬月甚而夏月衰。 故法曰:寒能收斂,收斂則燥澀皴揭;熱能縱緩,縱緩 則滋榮潤澤,皆屬燥金之化也。王注曰:物之生滑利, 物之死枯澀。其為治也,宜開通道路,養陰退陽,涼藥 調之,榮血通流,痲木不仁澀涸乾勁皴揭,皆得其所, 慎無服烏附之藥。《經》所謂:「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 暑燥濕火風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病可知。凡受 諸病者,皆歸於五行六氣,勝復盛衰之道矣。王注曰: 「人生有形,不能無患,既有其患,亦常有逃生,化出陰 陽者也。故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 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得條 達,而政和平,此之謂也。」

燥乾者,金肺之本。肺藏氣,以血液內損氣虛或風則 皴揭,風能勝濕,熱能耗液,皆能成燥。故《經》云:「風熱火 兼為陽,寒濕燥同為陰」,又燥濕亦異也。然燥金雖屬 秋陰,而其性異於寒濕,燥陰盛於風熱火也。故風熱 甚而寒濕同於燥也。然中寒吐瀉,亡液而成燥者,亦 以此矣。故《經》云: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也。

《元李杲十書》
编辑

《皮總論》
编辑

心主榮,肺主衛。榮者血也。脈者血之府,神之所居也。 衛者,元氣七神之別名,衛護周身,在於皮毛之間也。 肺絕則皮毛先絕,神無所依,故內傷飲食,則亦惡風 寒,是榮衛失守,皮膚間無陽以滋養,不能任風寒也。 皮毛之絕,則心肺之本亦絕矣。蓋胃氣不升,元氣不 生,無以滋養心肺,乃不足之證也。

乾燥 编辑

大腸者,庚也,燥氣也,主津。小腸者,丙也,熱氣也,主液。 此皆屬胃,胃虛則無所受氣而亦虛,津液不濡,睡覺 口燥咽乾,而皮毛不澤也。

燥癢 编辑

皮膚燥癢。《經》曰。諸癢為虛。血不榮肌腠。所以癢也。當 與滋補藥以養陰血。血和肌潤。癢自不作。

《朱震亨心法》
编辑

病應各經 编辑

體無膏澤。足少陽膽經見證也。

氣滿。皮膚殼殼然。堅而不痛。手陽明大腸經見證也。 皮膚暴癢。足厥陰肝經見證也。

皮膚痛及「痲木。」手太陰肺經見證也。

《明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皴揭 编辑

《丹溪》曰:「皮膚皴揭圻裂,血出大痛,或肌膚燥癢者,火 鑠肺金,燥之甚也,宜以四物湯去川芎,加麥門冬、人 參、天花粉、黃蘗、五味子之類治之。」

《戴思恭證治要訣》
编辑

搔癢 编辑

暑月身癢如針刺,間有赤腫處,亦名暑風。末子《六和
考證

原闕詳考證

毛者也,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絕者, 津液既去,則爪枯毛折。毛折者,毛先死。

痛屬心火 编辑

皮膚痛屬心實。《經》云。「夏脈者心也。」夏脈太過。則病身 熱膚痛。為浸淫。

運氣皮膚痛,皆屬火邪傷肺。《經》云:「少陰在泉,熱淫所 勝,病寒熱,皮膚痛。」又云:「少陰司天,火淫所勝,熱上皮 膚痛。」又云:「少陰之復,咳,皮膚痛,治以諸寒」是也。

癢屬血虛 编辑

《經》云:「諸癢為虛。」血不榮肌腠。所以癢也。當以滋補藥 以養陰血。血和肌潤。癢自不作矣。

索澤屬燥 编辑

皮膚索澤。即仲景所謂「皮膚甲錯。」蓋皮膚澀而不滑 澤者是也。

運氣:皮膚索澤,屬燥,傷膽氣。《經》云:「陽明在泉,燥淫所 勝,病體無膏澤,治以苦寒」是也。

《龔信古今醫鑑》
编辑

皴揭 编辑

經云:「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故燥氣在裏,耗 其津液,則大便祕結煩渴生焉,血脈枯而氣亦滯也。 或過食辛辢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 陰,津液虧少,燥結有時。或風燥於表,鍾於皮膚,皮毛 燥澀,乾癢爪枯,勁強緊急,口噤善伸數欠,或時惡寒, 筋惕而搐,涎溢胸膈,燥爍瘈瘲,昏冒僵仆,皆由陰血 衰少,不能制火,火熾尅金,金受邪則不能平木,以致 肝氣獨盛,風邪內生,而成此疾矣。治之之法,以辛潤 之,以苦泄之。因虛者滋陰養血,因火者瀉火軟堅,因 風者消風散結,此三者,乃治燥證之大法也。

皮痹 编辑

痹病在皮者多寒,遇寒則急,遇熱則縱,應乎肺。其證 皮膚無所知覺,氣奔喘滿。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编辑

肺應皮 编辑

五臟一或有虛,必見證於外,故「肺主氣,外司皮毛。」肺 虛則色白而多汗,行動多喘。因其流而補其源,可謂 上工矣。

肺虛則皮毛焦,津液枯,力乏腹脹,喘息,宜紫菀湯:人 參、黃芪、白石英。

皴揭 编辑

大都因血氣有火,變為燥病。《易》曰:「燥萬物者,莫熯乎 火」是也。在外則皮毛枯焦,在上則咽乾口燥,在中則 煩渴不已。治宜生津養血,涼血滋陰潤燥。切忌燥劑, 如半夏、蒼术之類。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

癢燥 编辑

皮膚鬱熱,生風作癢者,宜清熱疏風,涼血子和法《妙。 經》曰:「諸癢為虛。」肺主氣,司布皮毛,肺氣不通而癢者, 宜防風、參、芪、白术之類補之。衛陽腠實,閉固熱鬱,衛 氣不和為之實,宜調氣和血散鬱之劑。

劉河間分「大便祕結或消渴之類,為燥病之裏證」;身 熱、皮膚燥澀、乾疥、爪枯之類,為燥病之表證。而於陽 結陰結,氣血少疾鬱風熱,可得而悉。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不仁 编辑

皮膚間有痲木,此肺氣不行也,芍藥補氣湯。

風濕客於腎經,血脈凝滯,腰背腫疼,不能轉側,皮膚 不仁,遍身痲木,頸項頭目虛腫,耳內常鳴,下注腳膝, 重痛少力,行履艱難,項背拘急,不得舒暢,宜「活血應 痛丸。」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编辑

皮內蟲聲 编辑

如人有皮膚手足之間,如蚯蚓唱歌者,此乃水濕生 蟲也。方用蚯蚓糞敷於患處,鳴即止,以水調塗之,厚一寸可也。鳴止再用煎湯。方用白术、防風各五錢,薏 仁、芡實各一兩,生甘草三錢,黃芩二錢,附子三分,水 煎服即愈。此治濕則蟲無以養,況又有生甘草以解 毒化蟲,防風去風而逐瘀,附子斬關而搗邪,所以奏 功如神也。

開裂 编辑

「喉中似有物行動,吐痰則痛更甚,身上皮膚開裂,有 水流出,目紅腫而又不痛,足如斗腫而又可行,真絕 世不見之證。此乃人食生菜,有蜈蚣在葉上,不知而 食之,乃生蜈蚣於胃口之上,入胃則胃痛,上喉則喉 痛,飢則痛更甚也。」方用雞一隻煮熟,五香調治,芬馥 之氣逼人,乘人睡熟,將雞列在病人口邊,則蜈蚣自 然外走。倘有蜈蚣走出,立時拏住,不許其仍進口中, 或一條或數條不等,出盡自愈。大約喉間無物走動, 則無蜈蚣矣。然後以生甘草三錢,薏仁、當歸、黃芪各 一兩,茯苓三兩,白芍五錢,防風五分,荊芥、陳皮各一 錢,水煎服,十劑,則皮膚之裂自愈,而雙足如斗亦消 矣。蓋蜈蚣在上焦,非藥能殺,因藥下喉即至胃中而 蜈蚣。在胃口之上,故不能殺之也。所以引其外出, 然後以藥調治其氣血自愈。皮膚開裂者,乃蜈蚣毒 氣盤踞肺邊,肺主皮毛,故皮膚開裂。兩足如斗。足乃 腎之部位,肺居上,為腎之母,母病則子亦病。然腎水 終是不乏,而毒氣留於腎部,故足之皮大而浮,非骨 之病也,所以能走耳。眼屬肝,肝受肺氣之毒,熏蒸而 紅腫矣。

编辑

蒴藋蒸法千金方下同 编辑

治皮虛。主大腸病。寒氣關格。

細糠一斗 蒴藋根葉,切三升 菖蒲葉切

桃葉皮枝剉。各二升 秫米五升。

右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為度,大盆器貯之。於盆上作小竹牀子罩盆,「人身坐牀中,四面周迴將蓆薦障風身上以衣被蓋覆。若氣息時,開孔對中泄氣,取通身接汗,可得兩食久許。如此三日,蒸還溫藥,足汗用之。若盆裏不過熱,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膚一切勞冷,悉皆治之。」

梔子煎 编辑

治「皮實。」 主肺病熱氣。

生元參五兩, 梔子仁、 枳實、 大青、 杏仁、 柴胡, 芒硝各二兩, 石膏八兩, 生地黃

淡竹葉切,各一升。

右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查,下芒硝,分為三服。

陰旦湯仲景下同 编辑

治身大熱。反欲近衣。乃熱在皮膚。寒在骨髓。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 乾薑炮 黃芩各三兩 桂四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棗二枚,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三夜二。

小柴胡加桂湯 编辑

治前證服「陰旦湯後寒已者。」

柴胡八兩 人參 甘草炙 半夏湯浸七次,切 黃芩 桂去皮,各三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溫服,日三夜二。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䒷蔞根,同煎服之。

白虎加人參湯 编辑

治身大寒,反不欲近衣,乃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人參二分, 知母一兩五錢, 粳米一合半。

甘草炙,二兩,或作半兩, 石膏四兩,碎,綿裹。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取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桂枝麻黃各半湯 编辑

治前證,服《白虎》加人參湯後熱除者。又病不得小汗,遍身皮癢,此屬太陽,故并治之。

桂枝 甘草、炙 芍藥各八錢 麻黃半兩,湯泡焙 秤。 杏仁十二箇,湯浸,去皮尖、兩仁者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四逆湯 编辑

治前證熱在皮膚,寒在骨髓,脈沉而遲,手或微厥,下利清穀。

甘草炙,二兩 附子一箇,生用 乾薑炮,一兩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強人加附子半箇,乾薑」 加一兩半。

通脈四逆湯 编辑

治證同四逆湯

附子大者一枚,去皮,破八片,生用 甘草炙,二兩 乾薑炮,三兩

面赤者,加連鬚葱九莖。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

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一兩。

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大柴胡湯 编辑

治「少陰惡寒而踡,時時自煩,不欲厚衣。」

柴胡四兩 黃芩 芍藥各一兩五錢 半夏一兩 一分,洗 枳實二枚,去瓤炒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服。《本方》無大黃,欲下者加大黃一兩。

澡洗藥衛生寶鑑下同 编辑

治一切諸風。及遍身瘙癢。光澤皮膚。可常用。

乾荷葉三十二兩, 威靈仙十五兩, 零陵香、 藁本、 茅香, 藿香各十六兩, 甘松八兩, 白芷八兩。

右八味為粗末,每用二兩,生絹袋盛,水二桶,約四斗,煎四「五沸,放熱於無風處淋渫洗了,避風少時,如水冷,少時更添熱湯,斟酌得所,使用勿令添水,不添藥末。」

潤肌膏 编辑

治手足皴澀,皮膚裂開,疼痛,不能迎風入手,屢用屢效,故錄於此。

《珠子青》四兩, 白黃蠟八錢, 《乳香》二錢。

右於鐵鐺內先下瀝青,隨手下黃蠟、乳香,次入麻油一二匙,俟瀝青溶開,微微熬動,放大淨水盆於其旁以攪藥,用鐵筯滴一二點於水中試之。如硬,入少油,看硬軟合宜,新綿濾於水中,揉扯以白為度,磁器內盛,或油紙裹。每用先火上炙裂口子熱捻合藥亦火上炙軟,塗裂口上,用紙少許貼之,自然合矣。

瓊脂膏臞仙方下同 编辑

治「血虛皮膚枯燥,及消渴等證。」

生地黃二十斤,洗淨,搗取真汁,去滓 酥油一斤 鹿角膠一斤 白沙蜜二斤,煎一二沸,掠去沫 生薑二兩,搗取真汁

右「先以文武火熬地黃汁數沸,絹濾取淨汁,又煎二十沸,下鹿角膠,次下酥油蜜,同煎良久,候稠如餳,以磁器收貯。每服一二匙,空心溫酒調下之。」

瓊玉膏 编辑

治前證

人參十二兩 白茯苓去皮淨者,二十五兩

白砂蜜五斤,煎滾去沫 琥珀、 沉香各五錢 生地黃十斤,洗淨,石器內杵爛,取自然汁,忌鐵器

右以人參、茯苓、沉香、琥珀俱為細末,「先將地黃汁與蜜攪勻,用密絹濾去細滓,入藥末攪勻,入好磁瓶或銀瓶內,用綿紙十數層,外加箭箬包封紮瓶口,入砂鍋內或銅鍋內,以長流水浸沒瓶頸,用桑柴文武火煮三晝夜,取出,換蠟紙數重,包紮瓶口,浸井中半日,出火毒,提起,仍入前鍋內煮半日,以出水氣,然後收」 藏。每日清晨及午前後。取一二匙。用溫酒一盞調服。不飲酒人。白湯亦可。此法須用不聞雞犬聲處煆煉之。及不許孝服婦人見之。

天門冬膏 编辑

治血虛肺燥,皮膚坼裂,及肺痿咳膿血證。

天門冬新掘者,不拘多少。

右淨洗,去皮心,搗絞取汁,澄清濾去滓,用砂鍋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溫酒調服。

辛潤緩肌湯東垣 编辑

治「皮膚燥澀」 ,及肌燥諸渴等證。

生地黃 細莘各一分, 熟地黃、 石膏各四分, 黃蘗酒洗 黃連 生甘草 知母各半錢。

柴胡去蘆 歸身 荊芥穗各二錢 桃仁泥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一錢半 杏仁六箇,另研 紅花少許 川椒一粒

右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

生血潤膚飲醫學正傳下同 编辑

治血虛皮膚燥澀

升麻二分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芪 當歸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天門冬去心,一錢五分 黃芩去朽,酒洗 䒷蔞仁 桃仁泥,各五分 五味子九粒, 酒紅花一分

右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如大便結燥,加麻仁、㮋李仁各一錢。

黃芪酒 编辑

治「風寒濕痹,皮膚頑麻燥癢,筋脈攣急,語言蹇澀,手足不遂等證。」

黃芪 防風 桂枝 天麻 萆薢 白芍藥 石斛 虎脛骨酥炙 當歸 雲母粉 白术 茵芋葉 木香 仙靈脾 甘草 續斷各一兩

右細切,以生絹袋盛,用無灰好酒一斗,以瓷罐浸之,包封罐口,勿令泄氣,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盞,溫飲之,不拘時候。

消風散 编辑

治風熱皮膚搔癢

荊芥穗 甘草炙 陳皮去白 厚朴 人參 白殭蠶炒 蟬蛻去土炒 茯苓 防風 川芎 藿香 羌活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荊芥湯或茶清調下。

六和湯 编辑

治暑風皮癢如針刺。兼吐瀉者。

白术土炒 半夏製 砂仁 杏仁 人參 甘草各五分 赤茯苓 白扁豆薑汁拌炒

藿香、 木瓜各一錢, 厚朴、薑汁炒 香薷各二錢。

右細切,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藿香正氣散 编辑

治前證

大腹皮 白芷、 紫蘇、 白茯苓 藿香各三錢, 厚朴、 陳皮去白 白術、 桔梗 半夏各二兩, 炙甘草一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薑三片,棗一枚,煎熱服。

四物湯 编辑

治血虛皮膚燥癢,及一切血證。

生地 當歸酒洗,各三錢 芍藥二錢 芎藭錢半

右為粗末水煎服

大黃蟲圓仲景下同 编辑

治五勞虛極諸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

大黃十分,酒拌蒸 黃芩二兩 乾地黃十兩 生甘草三兩 芍藥四兩 乾漆一兩 桃仁 杏仁研 蝱蟲 蠐螬各一升 水蛭百枚 蟲半升。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

薏苡附子敗醬散 编辑

治腸癰肌膚甲錯

薏苡仁十分, 《附子》三分, 《敗醬》五分。

右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皴裂方東垣 编辑

治「手足皮膚皴裂,春夏不愈者。」

生薑汁、 紅糟 白鹽、 豬膏臘月者佳。

右研爛炒熱,擦入皴內,一時雖痛,少頃便皮軟皴合,再用即安。

蟬蛻散得效方 编辑

治酒後遍身皮癢。搔至血出。

蟬蛻 薄荷葉各等分。

右為末,每二錢酒水調服。

桑皮飲 编辑

治皮膚痛。不可以手按。

桑皮二錢, 乾葛、 柴胡、 黃芩、 元參各一錢, 生甘草、 木通各四分, 地骨皮、 天門冬

麥門冬各一錢半。

右,水二盞,薑三片,葱一根,煎八分,食遠服,取微汗。

澤膚膏 编辑

治皮膚枯燥如魚鱗

《牛骨髓》、 真酥、油各等分

右二味,合研一處,以淨磁器貯之,每日空心用三匙,熱酒調服,蜜湯亦可。久服滋陰養血,止嗽榮筋。

紫菀湯 编辑

治氣虛皮毛焦枯,四肢無力。喘息短氣。

紫菀茸洗 乾薑炮 黃芪 人參 五味子 鐘乳石粉 杏仁麩炒,去皮尖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一枚,煎服無時。

芍藥補氣湯東垣 编辑

治皮膚間痳木

黃芪 陳皮 甘草炙,各一兩 白芍藥一兩半 澤瀉半兩

右每服一兩,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活血應痛丸寶鑑 编辑

治「風濕客於腎經,血脈凝滯,腰背腫疼,不能轉側,遍身皮膚不仁,痲木上項,頭目虛腫,耳內常鳴,下注腳膝,重痛少力,行履艱難,項背拘急,不得舒暢。」

狗脊去毛,六兩 茅山蒼术「米泔浸一宿」,十兩 香附炒,十二兩 陳皮九兩 沒藥一兩二錢 草烏炮,二兩半 威靈仙三兩

右為細末,「酒煮麪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或熱湯送下,不拘時候。」 常服「和血脈,壯筋骨,使氣脈宣通。」 忌桃李雀鴒諸血物。

單方 编辑

皮膚皴裂:川椒三四合,水煮去滓,浸患處,半食頃,出 令燥,再浸再塗以豬羊體腦,甚妙。梅師方

皮膚搔癢無如鹽,濃煎湯浴身最妙。醫學綱目 海水浴皮癢尤妙。俗方

皮膚痲痹搔癢:用莽草煎湯洗浴效。古今醫統 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搔癢:牛蒡子、浮萍等分為末, 以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二服。本草下同

風氣搔癢不止:蜂房炙過蟬蛻等分為末。酒調一錢 服。日二三次。

治皮膚風癢蒺蔾煮湯服之,兼浴之。

遍身皮膚風癢,欲生瘡疥。茵陳煮濃汁洗之。

婦人風搔癮疹,身癢不止:取蒼耳花葉子等分為末, 豆淋酒調下二錢。

肺風毒,皮膚搔癢:取樺皮煮湯服之。

皮風搔癢。及白癜癘瘍風。以鰻鱺魚燒炙常食之。又 火炙取油塗之。

暴風搔癢,及身生白癜癘瘍風斑點:取白花蛇肉為 末,酒服一二錢,烏蛇尤妙。

皮風搔癢及白癜癘瘍風:用鵓鴿炙食之。

皮膚中毒名「癥疰」,用酢和燕窠土傅之。千金方 皮中如有蟲行,此風熱也。鹽一斗,水一石,煎湯浴之 三四次。亦療一切風氣。外臺祕要

遍身皮膚風癢:凌霄花為末,酒服一錢。醫學正傳 皮裏作痛,不問何處,用何首烏末,薑汁調成膏塗之, 以帛裹住,火炙鞋底熨之。經驗方

冬瓜仁,去皮膚風及黑䵟,潤肌膚,可作面脂。大明 皮膚皴裂:取牛鼻繩末,和五倍子末填入薄紙貼之。 救急方

皮膚風癢:用蟬蛻、薄荷葉等分為末。酒服一錢,日三。 集驗方

狼膏潤燥澤,皴塗諸惡瘡。時珍

皮膚皴裂:桐油一盌,髮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溫水洗 令軟,傅之即安。救急方

毒氣遊移在皮膚中。及痰癖等。用白楊木皮酒漬服。

鍼灸 编辑

《靈樞經》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故刺毫毛,無傷皮,皮 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泝泝然寒慄。」

黃帝曰:「刺六腑有道乎?」岐伯曰:「刺此者必中氣穴,無 中肉節。中氣穴則鍼遊於巷,中肉節即皮膚痛,補瀉 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 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鍼不審,以順為逆也。」

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慄。補諸 陽。

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鑱鍼於病所,膚白,勿取 直鍼,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

所謂三刺則穀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 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間也。已 入分肉之間,則穀氣出。

《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鍼,無鍼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 氣,此肺之應也。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鍼,五十九,苛 軫鼻,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黃帝問於伯高曰:「何以知皮之病也?」伯高曰:「色起兩 眉薄澤者,病在皮。皮有部,皮之部,輸於四末。」黃帝曰: 「取之奈何?」伯高曰:「百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 在其處。病間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 隨變而調氣,故曰上工。」

風㽷膚脹,為五十七痏。取皮膚之血者,盡取之, 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陽 之絡,以補手太陰。

春取絡脈,絡脈治皮膚。

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鍼,必以大其頭 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

《甲乙經》曰:「熱病頭痛,引目外眥而急,煩滿汗不出,引 頷齒,面赤皮痛,懸釐主之。」

欬而嘔鬲,寒食不下,寒熱,皮肉膚痛,少氣不得臥,胸 滿,支兩脅,鬲上兢兢,脅痛,腹䐜,胸脘暴痛,上氣肩背 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積聚,默然嗜臥,怠惰不欲 動,身常濕濕,心痛,無可搖者,脾俞主之。

肺系急,胸中痛,惡寒,胸滿悒然善嘔,膽,胸中熱,喘逆 氣,氣相追逐,多濁唾,不得息,肩背風,汗出,面腹腫,鬲 中食饐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脹,皮膚骨痛,寒熱煩滿, 中府主之。

胸中滿,耳前痛,齒痛,目赤痛,頸腫,寒熱,渴飲輒汗出, 不飲則皮乾熱,曲池主之。

水腫,水氣行皮中,陰交主之。

水腫腹大,水脹,水氣行皮中,石門主之。

身腫皮膚不可近衣,淫濼苛獲,久則不仁,屋翳主之。 《醫學綱目》曰:「皮膚痛取肺。」經云:「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欬動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節 五椎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 越之是也。」

皮膚索澤,取足少陽。《經》云:「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體 無膏澤,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秋感風寒濕者,為「皮痹。」久而不已,則內入於肺,病煩 滿喘嘔,取「太淵、合谷。」

《古今醫統》曰:「至陰屋翳,治遍身皮癢。」

導引 编辑

《保生祕要》曰:「皮膚搔癢,導引法先行。外法,用火推至 尾閭,令人以手跪指摩熱,至濕出如汗,即愈。」

次推開心頭,及痰吐出,以手覆臍上,想火轉於腹中 燒之,或從頭腦推開至臍亦好。

醫案 编辑

《衛生寶鑑》曰:「國信副使覃公,年四十九歲,至元丙寅 春,病臍腹冷疼,完穀不化,足胻寒而逆,皮膚不仁,精 神困弱,診其脈沉細而微,遂投以大熱甘辛之劑,及 灸氣海百壯,三里二穴各三七壯,陽輔各二七壯,數 日亦不發,十日後,瘡亦更不作膿,瘡口皆乾。癸丑歲 初,予隨朝承應,冬屯於瓜忽都地面,學鍼於竇子聲」 先生,因詢《穴腧》曰:「凡用鍼者,氣不至而不效,灸之亦 不發,大抵本氣空虛,不能作膿,失其所養故也。更加 不慎,邪氣加之,病必不退。」異日因語鍼灸科,忽教授 亦以為然。至元戊辰春,副使除益都府判,到任未幾 時,風疾半身,痲木,自汗惡風,妄喜笑,又多健忘,語言 微澀。醫以續命湯復發其汗,津液重竭,其證愈甚,因 求醫還家,日久神氣昏憒,形容羸瘦,飲食無味,便溺 遺失,扶而後起,屢易醫藥,皆不能效。因思《內經》云:「陽 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今因此病而 知子聲先生之言矣。或云:「副使肥甘足於口,輕煖足 於體,使令足於前,所為無不如意。君言失其養,何也?」 予曰:「汝言所養,養口」體者也。予論所養,養性命者也。 且覃氏壯年得志,不知所養之正,務快於心,精神耗 散,血氣空虛,因致此疾。《靈樞經》云:「人年十歲,五臟始 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 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血氣盛滿, 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 腠理「始疎,華榮頹落,髮漸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 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六十 歲心氣始衰,善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 始衰,皮膚已枯,八十歲肺氣衰,魂魄散離,故言善悮。 九十歲腎氣焦臟枯,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 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蓋精神有限,嗜慾「無窮,輕喪 性命,一失難復」,其《覃氏》之謂歟!

省郎中張子敬六十七歲,病眼目昏暗,脣微黑色,皮 膚不澤,六脈絃細而無力。一日,出示治眼二方,問予 可服否?予曰:「此藥皆以黃連大苦之藥為君,諸風藥 為使。」自人年五十,膽汁減而目始不明。《內經》云:「土位 之主,其瀉以苦。」諸風藥亦皆瀉土。人年七十,脾胃虛 而皮膚枯,重瀉其土,使脾胃之氣愈虛,而不能營運 營衛之氣以滋養元氣,胃氣不能上行,膈氣吐食,諸 病生焉。又已年高衰弱,起居皆不同,此藥不可服。只 宜慎言語,節飲食,懲忿窒慾,此不治之治也。子敬以 為然。明年春,除關西路按察使,致仕還,精神清勝,脈 遂平和,此不妄服寒藥之效也。《內經》曰:「誅罰無過,是 謂大惑。」解之可也。

《醫學綱目》曰:「東垣老人路次方城北獨樹店之客舍, 有推小車者,皮膚皴裂甚痛,兩手不能執轅,足不能 履地,而車上宿制此藥,傅之即效,明日遂行,自後屢 用屢效。方用生薑汁、紅糟白鹽、臘月豬膏,研爛炒熱, 擦入皺內,一時雖痛,少頃便皮軟皴合,再用即安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