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02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二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八十二

  渴門三

  方二人參茯苓散 加減腎氣丸 補腎地黃丸 鹿茸丸 滋陰養榮湯 活血潤燥

  生津飲 黃連地黃湯 元菟丹 五汁玉泉丸 荔枝膏 衛生天花丸 消渴方 又方

   又方 又方 又方 黃連丸 枸杞湯 鉛丹散 神白散 葛根丸 經驗方 烏梅

  五味子湯 䒷蔞散 茯神丸 黃芪六一湯 止渴剉散 天花粉丸 枸杞子丸 平補

  丸 三和甘露飲 䏶胵散 肉蓯蓉丸 填骨煎 大補元煎 左歸飲 右歸飲 右歸

  丸 加減一陰煎 抽薪飲 玉女煎 玉泉散 祕元煎 固陰煎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二卷

醫部彙考二百八十二 编辑

渴門三 编辑

方二 编辑

人參茯苓散東垣 编辑

一名「人參散。」 治腎消,尿濁如膏。

滑石、 寒水石各一錢半, 甘草七分, 赤茯苓、 乾葛、 黃芩、 薄荷、 大黃各五分, 連𧄍三分, 人參、 白朮、 澤瀉、 桔梗、 梔子、 天花粉、 縮砂各二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加減腎氣丸丹溪下同 编辑

治腎消口燥煩渴。兩腿枯瘦。

熟地黃二兩, 丹皮、 白茯苓、 山茱萸、 澤瀉、 五味、 鹿茸、 山藥各一兩, 肉桂、 沉香各五錢。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七八十丸。

補腎地黃丸 编辑

治腎消,能降心火,益腎水,止消渴,明耳目。

黃蘗一斤,剉 生地半斤,酒浸二日,蒸爛研膏,與黃 蘗拌,曬乾 白茯苓四兩 熟地 天冬 人參 甘菊各二兩 條芩酒炒 當歸 枳殼 麥冬 片芩生,各一兩

右為末,水丸梧子大,空心鹽酒下七八十丸。

鹿茸丸 编辑

治腎虛消渴。小便無度。

麥門冬二兩 鹿茸 熟地黃 黃芪 五味子 雞䏶胵炒 肉蓯蓉酒浸 山茱萸 破故紙炒 牛膝酒浸 人參各七錢半 白茯苓 地骨皮 元參各五錢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五七十丸。《良方》無元參。

滋陰養榮湯入門下同 编辑

治消渴亡津液。口燥咽乾。

人參、 生地黃各一錢半, 當歸、 麥門冬。

白芍藥 知母蜜水炒 黃蘗蜜水炒,各一錢 甘草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活血潤燥生津飲 编辑

通治消渴

天門冬、 麥門冬、 五味子、 䒷蔞仁、 麻子仁、 當歸、 熟地黃、 生地黃、 花粉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黃連地黃湯回春 编辑

治三消

黃連 生地黃 花粉 五味子 當歸 人參 乾葛 白茯苓 麥門冬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薑二片,棗一枚,竹葉十片,同煎服。

元菟丹得效方 编辑

治三消渴。利神藥。禁遺精,止白濁延年。

菟絲子十兩,酒浸製 五味子七兩 白茯苓 蓮子肉 山藥各三兩

右為末,別研山藥末三兩,將菟絲子所浸酒煑糊和丸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五七十丸,煉蜜丸亦佳。按《良方》茯苓五兩,無山藥,名茯菟丸。治證同。

五汁玉泉丸回春 编辑

治消渴

黃連 乾葛 花粉 知母 麥門冬 五味子 人參 生地黃 烏梅肉 蓮子去心 當歸 甘草各一兩

右為末,另取人乳汁、牛乳汁、甘蔗汁,無則用砂糖、梨汁、藕汁。先將各汁入蜜一斤半,煎成稀膏,後將各藥末和前膏熬五七沸,每取五茶匙,米飲調下,日二三。忌辛熱之物。

荔枝膏類聚下同 编辑

止消渴生津液

乳糖二十六兩, 清蜜十四兩, 烏梅肉八兩, 生薑五兩,取汁 麝香五分。

右先取清蜜、烏梅肉,以水一斗五升,熬至半,濾去滓,下乳糖熬,候糖鎔化,乃入麝和勻。每取一大匙,新水調下,日二三。

衛生天花丸 编辑

歌曰:「消渴消中消腎病,三焦五臟生虛熱。惟有膀胱冷如冰,意中飲水無休歇。小便晝夜不流通,骨冷皮焦心肺裂。本因飲酒炙煿多,酒餘色慾勞無節。飲水吃食日加增,肌肉精髓轉枯竭。漩甜如蜜滑如油,口苦咽乾舌如血。三消病狀最為危,有此仙方真妙訣。」

黃連童便浸三日,曬乾,三兩 白扁豆炒,二兩 蘆薈七錢半 辰砂 白茯苓 牡蠣粉 知母 苦參 鐵粉 花粉各五錢 金銀箔各二十片

右為末,生䒷蔞根汁和生蜜為丸梧子大,麥門冬湯下三五十丸。

消渴方千金方下同 编辑

治消渴除腸胃實熱

麥門冬、 茯苓, 黃連, 石膏, 萎蕤各八分, 人參、 草龍膽、 黃芩各六分, 升麻四分

枳實五分, 生薑屑, 枸杞子, 䒷蔞根各十分

右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粟米汁服十丸,日二。《外臺》無枸杞,有地骨皮,若渴則與後方飲之,至足大麻亦得飲,方如左:

茆根切,一升 粟米三合

右二味,以水六升,煑取米熟用,下前藥。

又方 编辑

治前證

䒷蔞根 生薑 生麥門冬汁 蘆根切,各二升 茆根切,三升

右五味,㕮咀,以水一升,煑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编辑

治前證

䒷蔞根 麥門冬 鉛丹水飛,各八分 茯神 甘草各六分

右五味,治下篩,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無茯神。

又方 编辑

治前證

黃芪 茯神 䒷蔞根 甘草 麥門冬各三兩 乾地黃五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煑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進一劑,服十劑佳。

又方 编辑

治消渴。日飲水一石者。

附子二兩 葛根、 䒷蔞根、 鈆丹各三兩

右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渴則服之。春夏減附子。

黃連丸 编辑

治渴

黃連、 生地黃各一斤。

右二味,絞地黃取汁,浸黃連出,曝燥,復內汁中,令汁盡,乾搗末,蜜丸梧子大。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無拘。亦可為散。以酒服方寸匕。《張文仲》「地黃作十斤。」

枸杞湯 编辑

治渴而利者

枸杞枝《葉》,一斤 黃連 䒷蔞根 生甘草 石膏各三兩

右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劇者多合,渴即飲之。

鈆丹散 编辑

一名「胡粉散。」 治消渴,止小便數,兼消中。

鈆丹, 胡粉、 甘草, 澤瀉、 石膏、 䒷蔞根、 白石脂、 赤石脂各五分

右八味,治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每服十丸。傷多令人腹痛。《肘後》白石脂作貝母。

神白散子和下同 编辑

一名「六一散」 ,一名「天水散。」 治真陰素被損虛,多服金石等藥,或嗜炙煿鹹物,遂成消渴。

桂府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生用。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水調下。或大渴欲飲冷者,新汲水尤妙。

葛根丸 编辑

治消渴消腎

葛根 䒷蔞各三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鈆丹二兩

右四味,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進三服。治日飲石水者,春夏去附子。

經驗方悟大師傳 编辑

治「飲水百盃,尚猶未足,小便如油,或如杏色,服此藥三五日,小便大出,毒歸於下,十日永除根本。」

水銀四錢, 錫二錢,用水銀研成砂子。 密陀僧、 牡蠣 知母 苦參 貝母各一兩 黃丹半兩 䒷蔞根半斤。

右為細末,男子用不生兒豬肚一箇,內藥,婦人用豶豬肚一箇,麻線縫之,新瓦一合,繩繫一兩遭,米一升,更用䒷蔞根末半斤,卻於新水煮熟,取出放冷,用砂盆內研爛,就和為丸,如《豬肚丸》法用之。

烏梅五味子湯良方下同 编辑

治消渴生津液

烏梅 《五味子》 《百藥煎》 巴戟去心,酒洗。

甘草炙,各二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空心服。

䒷蔞散 编辑

治壯盛之時,不自謹惜,恣情縱慾,年長腎氣虛弱,不能房事,多服丹石,真氣既盡,石氣孤立,脣口乾焦,精液自泄,小便赤黃,大便乾實,小便日夜百十行,須當除熱補虛。

「天花粉」 黃連 白扁豆 白茯苓去皮 石膏 寒水石 甘草節 人參 白朮 豬苓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白湯調服。

茯神丸 编辑

治消中煩熱。消穀小便數。

茯神 人參 枳殼 麥冬 生地黃 牡蠣粉 黃連各一兩 黃芪炙 蓮子肉 知母各半兩 䒷蔞根七錢五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用米飲送下。一方有菟絲、蓯蓉、石膏,無枳殼、牡蠣、蓮肉。

黃芪六一湯 编辑

治「諸虛不足,胸中煩悸,時常消渴,或先渴而欲發瘡,或病癰疽而後渴者,宜服之。」

黃芪去蘆,蜜炙,九錢 甘草炙,一錢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棗二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止渴剉散 编辑

治消渴

枇杷葉去毛,炙 生薑切片,焙 乾葛各二錢 大烏梅二箇 淡竹葉 生甘草 草果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天花粉丸 编辑

治消渴。飲水多。身體瘦弱。

天花粉、 人參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麥門冬煎湯送下。

枸杞子丸 编辑

治消腎。久渴困乏。小便滑數。

枸杞子 白茯苓 牛膝酒浸,焙乾 麥門冬 菟絲子酒浸,研焙 熟地黃酒洗 黃芪蜜炙 牡蠣粉各一兩 雞內金炙,一兩半 桑螵蛸 花粉各七錢半 山茱萸 牡丹皮各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飲湯送下。

平補丸 编辑

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而瀝,如欲滲之狀。」

乳香二兩 菟絲酒浸,焙 山萸酒浸 益智仁 當歸各半兩 川楝子 牛膝酒浸 胡盧巴炒 杜仲薑汁炒 肉蓯蓉酒浸,焙 巴戟各三兩半

右為細末,用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棗湯或鹽湯送下。

三和甘露飲 编辑

大治消渴。有此證者。每日須進一二服。

「滑石六錢, 石膏四錢, 知母、 人參、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

右㕮咀,作二貼,每貼用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

䏶胵散 编辑

治久渴旬日見效

雞䏶胵 雞腸各五具,炙乾 漏蘆炙 白龍骨 鹿角膠炙焦 白石脂各一兩 土瓜根三兩 桑螵蛸二七箇,炙 牡蠣 黃連 苦參各二兩半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米飲調下,日三夜一。

肉蓯蓉丸 编辑

治消渴尿脂。小便如泔。

肉蓯蓉酒浸,切焙 地骨皮 澤瀉 五味子 巴戟 當歸切焙 韭子 熟地黃焙 牡丹皮 白龍骨 甘草炙,各一兩 磁石火煅酢淬七次赤石脂 人參各一兩半 禹餘糧煅,三分 桑螵蛸炙,十四枚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牛乳或白湯送下,日進三服。

填骨煎 编辑

治消渴後虛乏

白茯苓 菟絲子酒浸,別搗 山茱萸 麥門冬 附子炮,去皮臍 石斛 牛膝酒浸,焙 巴戟 當歸各二兩半 大豆炒,去皮,三合 石葦

桂各一兩三分 五味 遠志 人參各三兩半 肉蓯蓉二兩,酒浸,切,焙 天門冬三兩三分

右為細末,用生地黃、生䒷蔞根各三斤,搗絞取汁,以銀石器慢火煎減半,然後內藥,并下白蜜十兩,牛髓五兩,再煎令如糜,丸如雞子黃大,米飲下,日三。藥末不必盡入,惟看稀稠得所,甚佳。一方無《遠志》。

大補元煎景岳全書下同 编辑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消渴等證。」

人參少則用一二錢,多則一二兩 山藥炒黃 杜仲各二錢 熟地少則用二三錢,多則二三兩 枸杞 當歸各二三錢。泄瀉者去之 山茱萸一錢 炙甘草一、二錢

右,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左歸飲 编辑

此壯水之劑也。凡命門之陰衰陽勝,消渴者宜此。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 山藥。 枸杞

山萸各二錢。畏酸者少用 炙甘草一錢, 茯苓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右歸飲 编辑

此益火之劑也。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而渴者宜此。

熟地如前。 山藥、炒 杜仲、薑製 枸杞各二錢, 山茱萸肉一錢, 甘草、炙 肉桂各一、二錢。

製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右歸丸 编辑

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神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胃虛寒,三消乾渴等證。」

熟地八兩 山萸炒 當歸各三兩 枸杞微炒 山藥炒黃 鹿角膠炒珠 菟絲子酒蒸搗餅 杜仲薑汁炒,各四兩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 製附子自二兩漸加至五六兩

右「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取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 ,其效尤速。

加減一陰煎 编辑

凡腎水真陰虛損,而成消渴等證者,宜此主之。

生地、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

抽薪飲 编辑

治渴病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觓、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

玉女煎 编辑

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餘,煩熱乾渴,頭痛牙疼,失血等證,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知母、 牛膝各錢半 麥冬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玉泉散 编辑

又名「一六甘露散。」 治陽明內熱,煩渴頭痛,二便閉結,瘟疫斑黃等證。此益元散之變方也,其功倍之。

石膏六兩,生用 粉甘草一兩

右為極細末,每服一二三錢,新汲水或熱湯或人參湯調下。《此方》加「硃砂」 三錢亦妙。

祕元煎 编辑

治三消乾渴等證。此方專主心脾。

遠志八分,炒 山藥炒 芡實炒 金櫻子去核 棗仁炒,搗碎,各二錢 白朮炒 茯苓各錢半 炙甘草一錢 人參一二錢 五味子十四粒畏酸去之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固陰煎 编辑

治陰虛滑泄,消渴淋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隨宜 熟地三五錢 菟絲子炒香,二三錢 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一錢半 遠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二錢 五味子十四粒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單方 编辑

消渴重者,取市門溺坑水,服一小盞,三度即瘥,勿令 知之。聖惠方

消渴引飲:取瓦窑突上黑煤,乾似鐵屑者半斤為末, 入生薑四兩同搗,絹袋盛,水五升浸汁,每飲五合。聖濟 總錄下同

消渴煩熱:鉛白霜、枯白礬等分為末,蜜丸芡子大,綿 裹含化嚥汁。

又方:鉛白霜一兩,根黃、硝石各一兩,為末,每冷水服 一錢。

消渴煩亂黃丹新汲水服一錢,以蕎麥粥壓之。聖惠方 消渴飲水:用蜜陀僧二兩研末,湯浸蒸餅丸梧子大, 濃煎蠶繭,鹽湯或茄根湯或酒下,一日五丸,日增五 丸至三十丸止,不可多服。五六服後,以見水惡心為 度。惡心時以乾物壓之,日後自定,名「神效丸」,甚奇。選奇 方

消渴煩熱:「水銀、鉛各一兩,結成砂皂莢一挺,酥炙麝 香一錢,為末,每服半錢,白湯下。」聖濟總錄下同 消渴引飲:浮石、舶上青黛等分,麝香少許為末,溫湯 服一錢。

又方:白浮石、蛤粉、蟬蛻等分為末,鯽魚膽汁七箇,調 服三錢,神效。

消渴引飲:湯瓶內鹻、葛根、水萍焙等分,每服五錢,水 煎服。

又方「湯瓶內鹻菝。」根炒各一兩,烏梅連核二兩,焙 為散,每服二錢,水一鍾,石器煎七分,溫呷,日一服。 消渴引飲:人參為末,雞子清調服一錢,日三四服。 一方:用人參、䒷蔞根等分,生研為末,煉蜜丸梧子大。 每服百丸,食前麥門冬湯下,日二服,以愈為度,名玉 壺丸。忌酒麪炙煿。 《消渴方》:人參一兩,粉草二兩,以雄豬膽汁浸炙腦子 五分,為末,蜜丸芡子大,每嚼一丸,冷水下。鄭氏家傳 又方「人參一兩,葛粉二兩,為末。發時以燖豬湯一升, 入藥三錢,蜜二兩,慢火熬至三合,狀如黑餳,以瓶收 之。」每夜以一匙含嚥,不過三服,取效也。聖濟總錄 消渴尿多:用黃連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 下。肘后方

消渴。小便滑數如油。黃連五兩䒷蔞根五兩為末。生 地黃汁丸梧子大。每牛乳下五十丸。日二服。忌冷水 豬肉。崔氏

又方用黃連末入豬肚內蒸爛,搗丸梧子大,飯飲下。 總錄

消渴引飲:白芍藥、甘草等分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 日三服。鄂渚辛祐之患此九年,服藥止而復作,蘇朴 授此方,服之七日頓愈。古人處方,殆不可曉,不可以 為易而忽之也。經驗方

消渴累年不愈:莎草根一兩,白茯苓半兩,為末,每陳 粟米飲服三錢,日二服。

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紫蘇子炒、蘿蔔子炒 各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桑白皮煎湯服,日三。聖濟總錄 消渴飲水,骨節煩熱:用「生芭蕉根搗汁,時飲一二合。」 聖惠方

消渴不止,下元虛損:牛膝五兩為末,生地黃汁五升 浸之,日曝夜浸,汁盡為度,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 下三十丸。久服壯筋骨,駐顏色,黑鬚髮,津液自生。經驗 方

消渴飲水:用「上元板橋鮮肥麥門冬二大兩,宣州黃 連九節者二大兩,去兩頭尖三五節,小刀子調理,去 皮毛了,吹去塵,更以生布磨拭,秤之搗末,以肥大苦 瓠汁浸麥門冬經宿,然後去心,即於臼中搗爛,納黃 連末,併手和丸如梧子大。」食後飲下五十丸,日再。但 服兩日,其渴必定。若重者,即初服一百五十丸,二日 服一百二十丸,三日一百丸,四日八十丸,五日五十 丸。合藥要天氣晴明之夜方浸藥須淨處,禁婦人雞 犬見之,如覺可時,只服二十五丸,服訖覺虛,即取白 羊頭一枚,治淨,以水三大斗煮爛,取汁一斗以來,細 細飲之,勿食肉,勿入鹽,不過三劑平復也。海上集驗方 消渴引飲,小便不利:葵根五兩,水三大盞,煑汁,平旦 服,日一服。聖惠方

消渴引飲:虎杖燒過、海浮石、鰞鰂、魚骨、丹砂等分為 末,渴時以麥門冬湯服二錢,日三次。忌酒色魚麪鮓 醬生冷。衛生家寶方

消渴引飲:「甘遂麩炒半兩,黃連一兩,為末,蒸餅丸菉 豆大」,每薄荷湯下二丸。忌甘草。楊氏家藏方

消渴不止:菟絲子煎汁,任意飲之,以止為度。事林廣記 消渴飲水:凌霄花一兩搗碎,水一盞半,煎一盞,分二 服。聖濟錄

消渴尿多:薔薇根一把,水煎,日服之。千金方

消渴煩亂:黃䒷蔞一箇,酒一盞,洗去皮子,取瓤煎成 膏,入白礬末一兩,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十丸。聖惠方 消渴飲水:取大䒷蔞根去皮寸切,水浸五日,逐日易水,取出搗研,濾過澄粉曬乾,每服方寸匕,水化下,日 三服。亦可入粥及乳酪中食之。

又方以䒷蔞根薄切,炙,取五兩,水五升,煑四升,隨意 飲之。

又方「用生䒷蔞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煑取一斗半,去 查,以牛脂五合,煎至水盡,用暖酒先食服如雞子大, 日三服,最妙。」

又方用䒷蔞根、黃連三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 十丸,日二服。

消渴飲水:王瓜去皮,每食後嚼二三兩,五七度瘥。聖惠 方

消渴不止。拔穀即菝。㕮咀,半兩,水二盞,烏梅一箇, 煎一盞,溫服。普濟方

消渴飲水,日至一石者,浮萍搗汁服之。

又方用乾浮萍、䒷蔞根等分為末,人乳汁為丸梧子 大。空腹飲服二十丸。二年者數日愈。千金方

消渴飲水:「胡燕窠中草燒灰一兩,牡蠣煅二兩,白羊 肺一具,切曬為末,每新汲水調下三錢。」

消渴飲水,日至數斗,小便赤澀,秋麻子仁一升,水三 升,煑三四沸,飲汁不過五升,瘥。肘后方 消渴心煩:用小麥作飯及粥食。心鏡

三消渴病:用糯穀炒出白花,桑根白皮等分。每用一 兩,水二椀,煎汁飲之,名「梅花湯。」三因方 消渴飲水:取稻穰中心燒灰,每以湯浸一合,澄清飲 之。危氏方

胃熱消渴:以陳粟米炊飯,乾食之,良。心鏡

消渴飲水:薏苡仁煑粥飲,并煑粥食之。 腎虛消渴難治者,黑大豆炒、天花粉等分為末,糊丸 梧子大,每黑豆湯下七十丸,日二服,名「救活丸。」普濟妙方 消渴飲水:烏豆置牛膽中,陰乾百日,吞盡即瘥。肘后方 《止渴急方》:「大豆苗嫩者三五十莖,塗酥炙黃為末,每 服二錢,人參湯下。」聖濟總錄

消渴飲水:菉豆煑汁,並作粥食。《本草》云:「或研取汁服, 並佳。」普濟方

老人煩渴:寒食大麥一升,水七升,煎五升,入赤餳二 合,渴即飲之。奉親書

消渴引飲:韭苗日用三五兩,或炒或作羹,勿入鹽醬, 吃至十斤即住,極效。過清明勿吃。秦憲副方

消渴飲水:用「出了子蘿蔔三枚,淨洗切片,日乾為末。」 每服二錢,煎豬肉湯澄清調下,日三服,漸增至三錢。 生者搗汁亦可,或以汁煑粥食之。圖經本草 消渴飲水:乾生薑末一兩,以鯽魚膽汁和丸梧子大, 每服七丸,米飲下。聖惠方

消渴引飲,日至一石者:菠薐根、雞內金等分為末,米 飲服一錢,日三。

積熱消渴:冬瓜去皮,每食後吃三二兩,五七度良。食療 消渴不止:冬瓜一枚,削皮埋濕地中,一月取出,破開 取清水,日飲之,或燒熟絞汁飲之。《本草》云:「作羹作虀, 常食佳。」聖濟總錄

消渴骨蒸:「大冬瓜一枚,去瓤,入黃連末填滿,安瓮內, 待瓜消盡,同研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煎冬瓜湯 下。」經驗方

消渴煩亂:「冬瓜瓤乾者一兩,水煎飲。」聖惠方

消渴不止小便多,用乾冬瓜子、麥門冬、黃連各二兩, 水煎飲之。冬瓜苗葉俱治消渴,不拘新乾。摘元方 消渴煩悶:「烏梅肉二兩,微炒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 煎一盞,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盞,溫服。濟眾方 消渴飲水:用香水梨,或鵝梨,或江南雪梨皆可取汁, 以蜜湯熬成,瓶收無時,以熱水或冷水調服,愈乃止。 普濟方

除煩止渴:生葡萄搗濾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 許同收,點湯甚良。

消渴尿多能食:黃蘗一斤,水一升,煑三五沸,渴即飲 之,恣飲數日即愈。《本草》云:「或作末,水丸服之。」獨行方 消渴有蟲:苦楝根白皮一握,切焙,入麝香少許,水二 椀,煎至一椀,空心飲之,雖困頓不妨。下蟲如蚘而紅 色,其渴自止。消渴有蟲,人所不知。夷堅志

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剝取白皮,炙黃黑,剉,以水 煑濃汁,隨意用之。」亦可入少米,勿用鹽。肘后方 消渴飲水,日夜不止,小便數者:用田螺五升,水一斗, 浸一夜,渴即飲之,每日一換水及螺,或煑食飲汁亦 可。心鏡

又方「用糯米二升,煑稀粥一斗,冷定入田中活螺三 升在內,待食粥盡,吐沫出,乃收飲之,立效。」聖惠方 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渴證。 白茯苓一斤,黃連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子 大,每溫湯下五十丸。經驗方

消渴無度。乾豬胞十箇。剪破去蔕。燒存性為末。每溫 酒服一錢。聖濟總錄下同

消渴無度雄豬膽五箇,定粉一兩,同煎成丸,芡子大, 每含化二丸嚥下,日二消渴飲水,臘日或端午日,用黃泥固濟牡蠣煅赤研 末,每服一錢,用活鯽魚煎湯調下,只二三服愈。經驗方 消渴飲水,日夜飲水數斗者:用雄豬肚一枚,煑取汁, 入少豉,渴則飲之,肚亦可食,煑粥亦可。心鏡 消渴飲水,因飲酒或食果實過度,雖能食而口渴飲 水數尿。以麝香、當門子酒和作十餘丸,枳椇子煎湯 送下。蓋麝香敗酒壞果,枳椇亦敗酒也。濟生方 消渴尿多。竹瀝恣飲。數日愈。肘后方

消渴飲水,小便數,以黃母雞煑汁冷飲,并作羹食肉。 心鏡

消渴羸瘦:用兔一隻,去皮爪、五臟,以水一斗半,煎稠, 去滓澄冷,渴即飲之。極重者不過二兔。海上方 除煩止渴:生葡萄搗濾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 許同收,點湯飲甚良。居家必用

發熱口乾,小便赤澀。取甘蔗去皮,嚼汁嚥之,飲漿亦 可。外臺祕要

消渴引飲不止:用蝸牛十四枚,形圓而大者,以水三 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飲之,不遇一劑愈。海上方 又方用蝸牛焙半兩,蛤粉、龍膽草、桑根白皮炒各二 錢半,研末。每服一錢,楮葉湯下。聖惠方

膈消飲水:「雞內金洗曬乾,䒷蔞根炒五兩為末,糊丸 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日三。總錄

消渴利水:「羊肉一腳,瓠子六枚,薑汁半合,白麪二兩, 同鹽蔥炒食。」正要

消渴飲水:牛鼻木二箇,男用牝牛,女用牡牛者,洗剉, 人參甘草半兩,大白梅一箇,水四盌,煎三盌,熱服甚 妙。普濟方

乳石發渴:水浸雞子,取清生服,甚良。總錄

胃虛消渴:羊肚爛煑,空腹服之。古今錄驗 消渴飲水:用鯽魚一枚,去腸留鱗,以茶葉填滿,紙包 煨熟食之,不過數枚即愈。心統

消渴飲水泥。魚十頭,陰乾,去頭尾,燒灰,乾荷葉等 分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日三。名「灰焦散。」普濟方 消渴飲水,小便數:用野雞一隻,五味煑取三升已來 汁飲之,肉亦可食,甚效。心鏡

消渴飲水無度,以黃顙魚涎和青蛤粉、滑石末等分, 丸梧子大,每粟米湯下三十丸,名「生津丸。」

消渴煩亂:蠶蛹二兩,以無灰酒一中盞,水一大盞,同 煑一中盞,溫服。聖惠方 消渴飲水:晚蠶沙焙乾為末,每用冷水下二錢,不過 數服。斗門方

消渴:取青竹葉煑汁飲。本草 熱渴心煩,取地漿一盞飲之妙。

消渴及口乾煩躁渴,麥門冬去心,煑湯飲之。 凡消渴而欲發瘡,或病癰疽而後渴,宜多取黃芪煑 湯服之妙。綱目

消渴:葛根五錢,水煎飲之。又取生者搗汁飲亦好。本草 下同

消渴:取生苧水,漬取汁飲之。

消渴:地骨皮水煎服之,又取葉作飲啜之。

消渴。忍冬水煑取汁。四時長服。丹溪 《桑枝茶》療口乾,如茶常服為佳。本草下同

止渴生津:黑桑椹搗濾去滓,入石器中,入蜜熬膏,每 取二三匙,沸湯點服如神。

酒渴:牡蠣肉和薑酢生食之,俗名「石花。」

消渴:蚌蛤煑食,或和薑酢生食,並佳。 《三消》取魚涎搜黃連末作丸。烏梅湯下五十丸。渴 頓減。

時氣煩渴:生藕取汁一盞,入蜜一合,分三服,止渴最 好。綱目

紅柿止渴,取啖之。本草下同

消渴,取獼猴桃霜後熟者常啖之。又和蜜作正果,尤 佳。俗方

五味子,止消渴最良,作飲常啜之。又作丸久服,生津 止渴。本草下同

粟米泔酸者,止消渴甚良,常取飲之。泔久留則酸, 熱中消渴。青粱米煑汁飲,或煑粥,或作飯,常食佳。 又方:「糯稻稈灰淋汁飲之,甚妙。」

又方:「蓴作羹,作虀常食佳。」

又方:菘菜常食最佳,或取汁飲亦可。

三消渴疾退雄雞湯澄清飲之,神效。白者尤佳。醫鑑 消渴:白鵝煑熟,取汁飲之,肉亦可食。本草下同 又方「䒷蔞根和雞子曝乾,更搗為末,水服方寸匕,日 三,丸服亦得。」千金方下同

又方「取七家井索,近桶口結,燒作灰,井華水服之,不 過三服,必瘥。」

又方:濃煑竹根汁,飲之,瘥止。 又方:「浸豉汁,任性多少飲之。」

消中嗜食,多因外傷痹熱,內積憂思,啖食鹹物及麪, 致脾胃乾燥,飲食倍常,不生肌肉,大便反堅,小便無 度,輕粉一錢為末,薑汁拌勻,長流水下,齒浮是效,後服「豬肚丸」補之。得效方

消渴引飲:《無名異》一兩,黃連二兩為末,蒸餅丸菉豆 大,每服百丸,以茄根、蠶繭煎湯送下。聖濟總錄 夏月渴死,濃煎蓼汁一盞服。外臺祕要

煩躁熱渴:葛粉四兩,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 拌勻煑熟,以糜飲和食。心鏡 熱渴心悶,溫水一盞,調麪一兩飲之。聖濟總錄 消渴飲水: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或煑 汁服。楊氏產乳

腎消飲水,小便如膏油:用茴香炒、苦楝子各等分為 末。每食前酒服二錢。保命集

百合經月變成消渴者。百合一升。水一斗。浸一宿。取 汁溫浴病人。浴畢食白湯餅。小品方

虛熱作渴:「桃膠如彈子大,含之佳。」外臺祕要

虛勞苦渴,骨節煩熱或寒用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麥 門冬三升,小麥二升,水二斗,煮至麥熟,去滓。每服一 升,口渴即飲。千金方

渴利不止:羊肺一具,入少羊肉,和鹽豉作羹食,不過 三具愈。普濟方

老人消渴:「鹿頭一箇,去毛煑爛,和五味,空心食,以汁 嚥之。」鄙事

大熱狂渴:乾陳人屎為末,於陰地淨黃土中作五六 寸小坑,將末三兩匙於坑中,以新汲水調勻,良久澄 清,細細與飲即解,世俗謂之「地清。」衍義

鍼灸 编辑

《甲乙經》曰:「消渴身熱,面黃赤,意舍主之。」

消渴嗜飲,承漿主之。

消渴,腕骨主之。

黃癉,熱中善渴,太衝主之。

消癉善喘氣,是喉咽而不能言,手足青,溺黃,大便難, 嗌中腫痛,唾血,口中熱,唾如膠,太谿主之。

消渴黃癉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然谷主之。

陰氣不足,熱中消穀,善饑腹熱,身煩狂言,三里主之。 《醫學綱目》曰:「消渴取玉液一分,瀉見血訖,取三里,瀉 訖如前,補玉液一分,再取關元,瀉訖,再取廉泉。 又法:取金津、玉液,承漿不已,再取海泉、人中、廉泉、腎 俞、氣海。」

又法:「小腸俞、陽池各灸之。又取廉泉出惡血」方已。 又法:「胃腧、心腧、亶中各灸之。」

又法:「承漿、然谷、勞宮、曲池、意舍、關元各灸之。」

導引 编辑

《保生祕要》曰:「口乾導引法,左右足心每搓三十六回, 按時吐納,津迴即咽六度,數週,為兼後功行之。 運功以舌托上齶,凝懸雍穴,貫一窟,涼水漸提至口 噀咽。」

又法:「起湧泉水或腎水皆可。」

又法:想喉下一窟涼水,以意提起口中,或舌頂上齶, 或舌壓下齶,則津液自生。或升腎水,或升湧泉水。 《消渴導引法》,舌托上齶,從腎處想水升至背,洗出心 頭,復兩眼看兩腳底,渾身想水洗之。

醫案 编辑

《衛生寶鑑》曰:古臺韓子玉,父年踰六旬,有三病消渴, 至冬添躁熱,須裸袒,以冰水噴胸腋乃快,日進肉麪 數盂,頃時即饑,如此月餘,命予治療,診得脈沉細而 疾,予以死決之。子玉及弟泣跪予前曰:「病固危篤,君 盡心救治,則死而無悔。」予答曰:「夫消之為病,其名不 一,曰食㑊,曰消中,曰宣疾,此膏粱之所致也。陽明化」 燥火,津液不能停,自汗小便數,故飲一溲二,胃熱則 消穀,善饑,能食而瘦。叔和云:「多食亦肌虛」是也。此病 仲景所謂春夏劇,秋冬差,時制故也。令尊今當差時 反劇,乃腎水乾涸,不能制心火,旺於不勝之時。《經》曰: 當所勝之時而不能制,名曰真強,乃孤陽絕陰也。且 人以身為主,天令為客,此天令大寒,尚不能制其熱。 何藥能及。《經》曰:「主勝逆。客勝從。」正以此也。治療徒勞 而已。固辭而歸。遂易醫與灸。不數日卒。

張安撫芸夫,年四十五歲,病消渴,舌上赤裂,飲水無 度,小便數多。先師以生津甘露飲子治之,良愈。消渴 多傳瘡瘍,為不救,既效亦不成瘡瘍,享年七十五《丹溪心法》曰:「徐兄年四十歲,口乾小便數,春末得之, 夏來求治。診得兩手左濇右略數而不弦,重取似大 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弦,然濇卻多於右,喜兩 尺」皆不甚起,此由飲食味厚生熱,謂之「痰熱。」禁其厚 味,宜降火以清金,抑肝以補脾。用三消丸十粒,左金 阿魏丸各五粒,以薑湯吞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湯 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子、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 與丸藥間服,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亦 不乾。止渴未除,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膏」 治腰疼,仍以四物湯用參、芪減川芎,加牛膝、五味子、 炒黃蘗、麥門冬煎飲,調六一散服。及覺便多,遂去六 一散,仍服丸藥而安。

《薛己醫按》曰:「一男子每勞役則食少胸痞,發熱頭痛, 吐痰作渴,脈浮大,此脾胃血虛病。蓋脾屬土,為至陰 而生血也。彼不信,服二陳、黃連、枳實、厚朴,病益甚;服 四物加知蘗、麥冬,更腹痛作嘔,脈洪數而無倫次。余 先用六君加炮薑,痛嘔漸愈,用補中益氣全愈。 大尹沈用之,不時發熱,日飲冰水數椀,寒藥二劑,熱 渴益」甚,形體日瘦,尺脈洪大而數,時或無力。王太僕 曰:「熱之不熱,責其無火;寒之不寒,責其無水。」又云:「倏 熱往來,是無火也;時作時止,是無水也。法當補腎。」用 加減八味丸,不月而愈。

州同韓用之,年四十有六。時「仲夏色慾過度,煩熱作 渴,飲水不絕,小便淋瀝,大便祕結,唾痰如湧,面目俱 赤,滿舌生刺,兩脣燥裂,遍身發熱,或時如芒刺而無 定處,兩足心如烙,以冰折之作痛,脈洪而無倫。此腎 陰虛,陽無所附而發於外,非火也。蓋大熱而甚,寒之 不寒,是無水也,當峻補其陰。」遂以加減八味丸料一 斤,內肉桂一兩,以水頓煎六椀,冰冷與飲,半晌已用 大半。睡覺而食溫粥一椀,復睡至晚,乃以前藥溫飲 一椀,乃睡至曉,食熱粥二椀,諸證悉退。翌日畏寒足 冷至膝,諸證仍至。或以為傷寒。余曰:非也,大寒而甚,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陽氣亦虛矣。急以八味丸一劑, 服之稍緩,四劑諸證復退,大便至十三日不通,以豬 膽導之,諸證復作。急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方應。 《醫學綱目》曰:「壬戌年一卒病渴,日飲水三斗,不食者 三月,心中煩悶,時已十月。予謂心中有伏熱,與火府 丹數服,每服五十丸,溫水下。越二日來謝云:當日三 服渴止。又次日三服,飲食如故。」此方本治淋,用以治 渴效,信乎!藥要變通用之。

《本草綱目》曰:「一人病渴逮死,有人教以糯稻稈,斬去 穗及根,取中心,淨器中燒作灰。每服一合,湯水一椀, 沃浸良久,澄去滓,取清頓飲之,即取效,如神。」

《景岳全書》曰:「省中周公者,山左人也。年逾四旬,因案 牘積勞,致成羸疾,神困食減,時多恐懼,自冬春達夏, 通宵不寐者,半年餘矣。而上焦無渴,不嗜湯水,或有 少飲,則沃而不行。然每夜必去溺二三升,莫知其所 從來,且半皆如膏,尫羸至極,自分必死。予診之,脈猶 帶緩,肉亦未脫,知其胃氣尚存,乃用歸脾湯去木香, 及大補元煎之屬,一以養陽,一以養陰,出入間用,至 三百餘劑,計人參二十斤,乃得全愈。此神消於上,精 消於下之證也。」可見消有陰陽,不得盡言為火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