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八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八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三
外科癰疽疔毒門五
王肯堂證治準繩〈腫瘍 潰瘍 辨膿 多骨疽 惡瘡 疔瘡〉
陳實功外科正宗〈原委論第一 治法總論第二 陽證歌第三 陰證歌
第四 半陰半陽證歌第五 五善歌第六 七惡歌第七 治病則例歌第八 灸法并禁
灸瘡穴第九 論病生死法第十 察形色順逆第十一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論第十
二 調理須知第十三 雜忌須知第十四 看法 腫瘍治法 潰瘍治法 瘡名十則
疔瘡論 看法 治法 多骨疽論〉
藝術典第三百八十三卷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三
编辑外科癰疽疔毒門五
编辑《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腫瘍
编辑《集驗》論「瘡瘍之法,其名有三:曰癤,曰癰,曰疽。癤者初 生突起浮赤而無根,腳腫見於皮膚間,止闊一、二寸, 有少疼痛,數日後則微軟,薄皮剝起,始出清水,後自 破膿出。如不破,用替鍼丸、拔毒膏貼之,膿出即愈。癰 者初生紅腫突起無頭,便用火鍼鍼之即散;不散,鍼 侵根腳,闊三、四寸,發熱惡寒煩渴,或不發熱,抽掣疼 痛,四五日後,按之微軟,此證毒氣浮淺,春夏宜用防 風敗毒散」加蔥頭薑棗煎服,秋冬去薑棗、蔥頭,加木 香,身半已上加䒷蔞,身半已下宜加射干,治早者即 散,或用追毒丸、返魂丹、復元通氣散微利之。膿成用 鈹針破開,或用「替針丸」咬開。又一等皮色不變,但略 微腫,肌肉內痛,夜間痛甚,發熱惡寒「煩渴,此熱毒深, 亦名為疽。」謂其能傷筋脈骨髓也。日久按之,心中微 輭,膿成後用火烙烙開,以決大膿,外用拔毒乳香膏 貼之,宜服內托之藥。初發急用大針,於腫硬處針之 則散。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大,便覺癢痛,觸著其痛 應心,此疽始發之兆也。急用火針,於白粒上針開,或 誤觸破,或入湯,便覺「微赤腫痛,三四日後不散,根腳 赤暈,展開須詳看之,方見其暈闊狹,如闊四五寸左 右,渾身發壯熱微渴,瘡上亦熱,此疽也。」用火針於初 起白粒上,刺入一寸餘徑寸之間,四邊刺四處,便用 四味紫葛湯淋洗,一日夜共五六次洗之,洗了以輭 帛拭乾,看疽上或有漸生白粒如黍米,或多或少,可 用銀「篦兒挑去,勿令見血,或有少血亦不妨,不見血 尤妙,卻用老皮散傅之,用涼水調大鐵箍散圍貼,卻 留瘡口,瘡口處用水調正鐵箍散」貼之,未可用膏藥。 如再要洗,須先去圍藥令淨,然後洗之。一次洗一次, 檢點疽上漸生白粒,有則如前挑之,六七日,瘡頭無 數如蜂房,膿不肯出,仍淋洗圍貼。冬月用五香連𧄍 湯,大黃一味,隨虛實加減。夏秋用黃連羌活散。春末 夏初用防風敗毒散,加蔥白、棗煎服。秋去之,加木香。 若形氣實,脈洪滑有力,痛腫焮開,壯熱便閉,於五利 大黃湯、漏蘆湯、返魂丹、追毒丸、復元通氣散藥一方, 以通利之。若大便潤,便止藥,四十歲已前可用之。虛 弱年老之人,雖有便閉之證,須慎之,勿令過也。瘡熱 暈赤,焮開圍貼,如赤暈收斂,卻再換鐵箍散,不及用 火針。證七八日後,中間初起白粒處,此竅已潰,通內 大膿,可用皮紙撚,小紙絍撚入竅中令透,漸漸流出, 可不用針砭。如要膿透,必以大針刺開,或周圍四五 處,其竅四邊如蜂房處,膿不肯出,用正鐵箍散,香油 調貼。一證:初生白粒,誤觸後便覺情懷不舒暢,背上 沉重,如負五七升米樣,身體煩疼,胸膈痞悶而躁,飲 食無味,怕聞食氣。所謂「外如麻,裏如瓜」者,疽毒深惡, 內連腑臟也。三五日內皆可用烙於中間左右上下, 令毒氣通暢後,膿從諸竅而出,五六日不散。疽頂生 白粒如椒者,數日後漸生,多間有大如蜂房、蓮「子者, 指捺有膿血而不流,時有清水流出,微腫不突,根腳 紅暈,漸漸展開,或癢痛,或不痛,或根腳暈紫赤,焮開 至七八寸,疽不甚熱」,此證甚重。用紫葛湯加米酢一 盞淋洗,可使紅活。如法去白粒,傅老皮散,圍大箍散, 瘡口塗正鐵箍散,每用前法。如得根腳紅暈,收疽突, 此藥力到,變重為輕。如起第一顆,頂上白粒,雖有膿 而絍引不透,按之猶硬,或漸不疼,便宜用火烙開透。 若根腳仍舊紫黑,瘡反陷下,如牛領之皮,漸變黑色, 肌骨腐潰,恍惚沉重。用「拔毒乳香膏」貼四邊,仍用《大 鐵箍散》圍腳,用豬湯洗此數項。變證必多。又宜隨 證調理。脈若虛弱。便用大料人參當歸濃湯。調解毒 行經之藥。凡癰疽必服萬全散。夏月用桃紅散。服以護心。若見膿之後。當以《潰瘍法》調理。
按:「《集驗》治法,未可盡據為準繩,要當以後論為主,參酌諸方用之。」
大法。腫高焮痛。脈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如「內托復 煎散。」
腫硬痛深,脈沉者,邪在內也,宜下之,如黃連內疎湯、 仙方活命飲、苦參丸。外無焮腫,內則便利調和者,邪 在經絡也,宜調和榮衛,如托裏榮衛湯、白芷、升麻輩。 焮痛躁煩,或咽乾作渴者,宜降火,如黃連解毒湯。 焮痛發熱,或拘急,或頭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如荊 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輩。
大痛或不痛者。邪氣實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如「仙 方活命飲。」
煩躁飲冷。焮痛脈數者。邪在上也。宜清之。如清涼飲。 或金銀花散。
惡寒而不潰者。氣實兼寒邪也。宜宣而補之。如十宣 散。
焮痛,發熱汗多大渴,便祕,讝語者,結陽證也,宜下之, 如黃連內疎湯、破棺丹輩。 不作膿或熟而不潰者,虛也,宜補之,如「補中益氣湯、 八物湯、十全大補湯輩。」
焮痛或不痛,及痲木者,邪氣盛也,隔蒜灸之。
腫痛或不作膿者。邪氣凝結也。宜解之。如「仙方活命 飲。」
腫痛。飲冷發熱睡語者。火也。宜清之。如清心湯。或「防 風通聖散」加黃連。
不作膿或不潰及不斂者。陽氣虛也。宜補之。如「托裏 消毒散。」
潰瘍
编辑《集驗》云:「癰疽既破,膿出肉腐,當用拔毒膏貼之。邪氣 漸退,氣血亦虛,脈之洪數,漸宜減退,當內補托裏,必 使氣血滋榮,正氣強盛。膿色鮮濃,赤腫漸收,藥宜補 氣生血,秋冬微加禦風寒之藥,十宣散、十全大補湯 中用桂是也。氣滯加香附。如毒勢大退,氣血未復,多 宜用人參、當歸、黃芪四物湯之類。癰疽雖已見膿根, 腳赤暈,反展開闊,或不痛,或大痛,此毒氣不退,金銀 白芷散」,十宣散去厚朴,倍人參、川歸、黃芪,加忍冬藤、 連𧄍、犀角、䒷蔞根消毒之藥。春末夏間及秋初,宜加 酒芩、黃連、黃蘗、羌活。腰已下可去桔梗,見膿後須以 補氣血藥為主,解毒藥助之。或不宜於補藥者,宜忍 冬丸。四圍腫焮處,用毫針燒赤刺之,「約一米深,紅腫 則縮,服藥脈得和緩為佳。或破後不潰,瘡口堅硬者, 風也,用蜈蠍散傅之。或蠧肉不腐,用雄黃輕粉敷之。」 大忌紅腫不退,或飲食進少從權,且調理脾胃,或兼 他證,又另議藥治。腐肉不知痛癢,正黑者可去之,但 不可傷四畔及裏面之良肉,當去外之黑腐者下皆 去黃白如絮之狀,膿內有紅血絲絡,又不可動。此中 大膿,次日必自脫落,庶免傷其良肉。若怕刀砭,三四 日必自脫落。但用刀去者,新肉易長,毒氣漸消。凡腐 肉亦有長肉膏貼,間日用猪蹄湯洗新肉長如梅李, 如石榴子,紅活可愛,日見堆阜,或上有白膜,皆是吉 兆。若腐敗去後,下面良肉色白而平,略無紋理,亦不 如粟不見漸生之意。或膿水清淡或臭,此積毒內連 五臟,血氣枯竭,乃是危證。肉不能長氣,血不榮衛,氣 不護瘡,則風寒著之。用北艾黃芪湯熏洗,長肌肉藥 傅之,用乳香膏、長肉等膏貼之。或肉雖長起,色紫者, 遺毒也,用地榆湯、活血散,敷追毒膏貼之,即自紅活, 瘡口漸收,仍用長肉膏貼。或瘡口癢,用細茶、蔥、鹽煎 湯熱洗。或瘡口易收,乃氣血中熱毒,故不分消,即使 長肉,必防流注之患,或更迷塞瘡口,如錢大時,恐轉 他證危殆。凡癰疽瘡口已收,但皮嫩,未可便去膏藥。 《鬼遺方》云:「凡發背及癰疽,皆在背上,不問大小,有疼 無疼,或熱或不熱,或冷或不冷,但從小至大,腫起至 一尺已上者。其赤腫焮熱者,即用緊急收赤腫藥圍 定,不令引開中心,即用抽膿聚毒散」貼之,急令散毒 外透,內服「排膿縮毒內托湯藥」,候膿成,相次破穴,看 瘡大小深淺,內發其膿汁,膿水大泄,急須托裏內補。 雖破穴膿汁不多,再須排膿拔毒,透後慎不令再腫, 須疼止腫消,患人自覺輕便,即是順疾也。最宜節慎 飲食,其熱毒方盛,或發大渴,多飲冷水及冷漿之類, 此是毒氣攻心,令口乾煩渴,但以心氣藥內補臟腑 即止矣。
《內補》謂參、芪之屬。《排膿》謂皂角刺之屬。
辨膿
编辑《集驗》云:「脈緊而數,為膿未成;緊去但數,為膿已成。以 手按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按之牢硬,未有 膿也;按之半軟,已有膿也;大軟方是膿成也;大按之 痛者,膿深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膿也;按之即復者, 為有膿也;不復者,無膿也;小按便痛,薄皮剝起者,膿 淺也;按之四痛,皮色不變,不高阜者,膿深也;淺者宜」 藥點破,高突者宜鈹針,深者宜烙。更詳虛實何如。腫處軟而不痛者,血瘤也。發腫日漸增長,而不大熱,時 時牽痛者,氣瘤也。虛腫而黃者,水也。氣結微腫,久而 不消,後亦成膿,此是寒熱所為也。留積經久,積陰生 陽,寒化為熱,以此潰必成瘻,宜早服內塞藥以排之。 諸癭瘤疣贅等,至年衰皆自內潰,不一於補養,而妄 行攻蝕,必有性命之憂。至於瘰𤻤結核,寒熱發渴,經 久不消,其人面色痿黃,被熱上蒸,已成膿也。治見本 條。手足指稍及乳上,宜膿熟大潰,方可開之。麻豆大, 肢節上癰,稍覺有膿,便須決破,遲則成攣曲之疾, 取膿凡瘡腫,以手指從瘡旁按至四畔,上赤黑者,按 之色不變,膿已結成,又按之隨手赤色,此亦有膿,按 之白,良久方赤,遊毒已息,可就赤白色盡處灸斷,瘡 肉平實,久而方消。
夫癰則皮薄腫高。疽則皮厚腫堅。初發並宜灼艾。惟 癰膿成則宜針。疽膿成則宜烙。
切宜熟視詳審,候其潰熟,膿透於外,其勢盈盈欲出, 只用「替針丸」自瘡頭咬開,不半日許,其膿自出,切不 可用針刀也。
《鬼遺》云:「凡癰覺在虛處,及眼不見處,皆是惡證。如發 高腫紫赤,皮薄光澤,覺裏有膿毒,諸藥貼熁,不破者, 用熟銅針於油火上燎透,先用黑筆點定,卻當頭以 針淺刺入,隨針出膿者,順也。有不隨針出膿,當用白 紙作絍,絍入針孔,引出膿毒,當時腫退,可及三分。如 腫不退,是一逆也;腫不退,疼不除,但膿出,二逆也。膿」 疼不退,患人不覺瘡輕,三逆也。雖用針破出膿,亦無 所濟,須急用引膿托裏湯藥,以助其勢力可也。更有 癰生實處,不問淺深,如有膿即用針烙無害,稍緩即 恐傷筋骨內疼。凡近筋脈骨節處,不得亂行針烙,反 致他病也。
「患疽初生赤硬,或在虛處毒氣淺,或在實處毒氣深, 切須仔細辨認。仍問患人疼痛,覺深覺淺,其患處瘡 頭不拘多少,其間須有一箇最大者,即是大膿竅。當 用熟鐵大針頭如釵腳者,於麻油燈上燒令熱透,以 大頭處按定,插入一寸,或至二寸,膿當下。恐未有膿 毒出。」卻用白紙作絍子絍入,候次日取出,其膿即隨 絍下矣。膿色黃白即好。若赤黑色防後有鮮血出。即 患人寒戰不禁。其有虛處。不得妄行針烙。
多骨疽
编辑或問足脛生疽,既潰甚,久而不愈,腐爛出骨者何如? 曰:「此名多骨疽,亦名剩骨,又名朽骨。」蓋因毒氣壅盛, 結成此骨,非正骨也。宜服勝金丹、十全大補湯加牛 膝、防己、紫金丹、烏金散、人參養榮湯加木瓜、牛膝、防 己,相間服。此疽因未潰之前,補劑太過,故結毒而不 散耳,宜授仙紙黃龍膏貼之。
惡瘡
编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心主血,脾 主肉,血熱而肉濕,濕熱相合,潰敗肌膚,浸淫不休,不 可以定名命之,故謂之惡瘡也。然有辨焉,如疥癬癮 疹之屬,怫鬱氣血在皮膚腠理間者,可以表而散。《內 經》有謂「汗之則瘡已」者是已。若鬱氣血在肌肉之分, 外連皮膚,作寒熱而生膿者,或七情所招,或膏粱之 變,皆宜解內熱,不宜汗也。張仲景所謂「瘡家不可發 汗,汗之則痙」者是已。一瘡而有宜汗不宜汗之別,熱 有淺深,表裏故也。故瘡在皮膚,則當因其輕而揚之, 汗之浴之,外以殺蟲潤燥、和解凝結涎沫之藥傅之。 瘡在肌肉,則當因其重而減之,瀉經絡之熱,清涼氣 血,外以化膿生肌膏熁之。瘡在頭巔,則當射而取之, 用酒製寒涼劑,更以風藥升而上之,外以殺蟲解熱 藥傅之。能明此三者,其於治瘡,思過半矣。
疔瘡
编辑「疔瘡」者,以其瘡形如「丁蓋」之狀而得名,皆生頭面四 肢,發黃疱中或紫黑,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凡人一 二日間,惡寒發熱,四肢沉重,心悸眼花,頭疼體痛,稍 異如常之證,須宜遍身尋認,如有小瘡與常患之瘡 稍異,即是疔也。《大扺》起紫疱者多,起堆核者少,發於 手上者多,發於別處者少,生兩足者多,有紅絲至臍; 生兩手者多有紅絲至腋;生脣、面、口內者多有紅絲 入喉,以針刺瘡,不痛無血,是其候也。《經》云:「膏粱之變, 足生大疔。」大抵多由恣食厚味,卒中飲食之毒,或感 四時不正之氣,或感蛇蟲之毒,或感疫死牛馬猪羊 之毒,或人汗入肉而食之,皆生疔瘡,各宜審而治之。 若嘔逆直視,讝語如醉者,不可治矣。又有內疔一證。 與外疔之證大同。但瘡形不現。過數日間有一處腫 起者。即是內疔所發之處。但腹痛甚者。便須作內疔 治之。不可緩也。緩則殺人。
華元化云:「疔有五色,屬五臟;紅屬心,發於舌根;青屬 肝,發於目下;黃屬脾,發於口脣;白屬肺,發於右鼻;黑 屬腎,發於耳前。」以種類言之,《千金方》《外臺祕要》《神巧 萬全方》皆稱一十三種,殆不止也。
麻子疔,狀如麻子稍黑,四邊微赤,多癢少病,忌食麻 子油衣麻衣并入麻田中行,見穿麻布。《人 火疔》,發於頂門,或發於面,身熱如火,狀如湯火燒灼,瘡頭有 黑黶,四邊煙焰,又如赤粟米,忌火灸、燒針、烙 脾疔, 生於脣四白 眉疔,生於眉 髭疔生於髭中、 龍 泉疔,生於脣上 虎鬚疔,生於脣下 魚尾疔生於 眼角外 《顴骨疔》,生」於顴骨上,亦名赤面疔」,其狀色 白,頂陷如錢孔,鼻有紫色者大凶。 《耳疔》生於耳中, 亦名黑疔」,連腮赤腫。 《鼻疔》生於鼻內,痛引腦門,不 能運氣,鼻如大瓶,黑色者不治。 《頰疔》生於面頰骨 尖高處。 《氣疔》形如氣泡,感怒而生。 《腐疔》,色白有 皰,三日內頂陷狀,如初灸瘡,因夏月造豆腐,時人汗 滴於內,食之而生,忌食豆腐。 《鬼疔》,因中陰邪之毒 而生。 《瓜藤疔》,延蔓無數,忌瓜田。「《中行 石疔》,皮肉 相連,堅鞕如石,刺之不入,肉微痛,忌砂礫。 「《鹽膚疔》, 大如匙面,四邊皆赤,有黑點如粟粒起,忌食鹹物。 《水洗疔》,狀如錢形,或如錢孔,瘡頭白裏黑,黶汁出而 中鞕,極癢透骨,搔則快然,忌水洗,渡河及飲漿水。 「《浮漚疔》,其狀圓曲,少許不合,長而狹如薤葉大,內黃 外黑,黑處刺不痛,黃處刺則痛。 三十六疔,其狀頭 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赤色,今日生一,明日二, 後日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能治,未滿者可 治,俗名「黑皰。」忌嗔怒畜積、愁恨。 猪疔,形圓而小,瘡 口內有油。 羊疔,形長而白色。 牛疔,形圓而小,瘡 內無油皰,起「掐不破,有寒熱。」 狗疔,色赤而長,或帶 尖,與牛疔同,無忌不殺人。 《驢馬》疔,「其狀三角,頂上 有黑點,根腳有赤色,或突起。」 「水疔」,狀如泡,因飲隔 宿水而生,忌飲水。 《臍疔》,生於臍。 《脅疔》,生於脅。 《刀鐮》疔,「狀如薤葉,長寸許,肉黑如燒烙,忌刀針。」 暗 疔,生兩腋下而無頭,但腋下堅鞕,四肢拘急,寒熱大 作,陰囊腫痛,睪「丸附生,突兀如疔,寒熱併作,亦名暗 疔」 「寸疔」,生手指骨節間。 虎口疔,生合谷穴。 魚 臍疔,狀如魚臍。 茱萸疔中凹邊突, 蛇眼疔頭黑 皮浮,形如小豆,狀似蛇眼,忌惡眼看,并嫉妬人見之, 及觸毒藥。 紅絲疔一名「血箭疔」,一名「赤疔」,一名「紅 演疔」,生於舌根下,或生頭面,或生手足骨節間,其證 最急,宜迎其經,刺出惡血則愈,稍遲毒氣攻心,嘔噦 迷悶者死,若絲近心腹者,就於絲盡處刺出惡血,更 挑破初起瘡頭,以泄其毒。 《芝麻疔》,走注不定,遍身 疼痛,不能轉側。 《爛疔》,潰出膿水大如匙,面色稍黑, 有白斑,忌沸湯熱食爛物。 雌疔,瘡頭稍黃,向裏黶, 亦似灸瘡,四面皰漿起心凹,色赤大如錢孔,又有一 枚在他處,以水噀之則見,大忌房事。 雄疔,其狀頭 黑黶突起,四畔仰皰漿起,有水出,色黃,大如錢孔。忌 「房事。」 黃疔,有眼在皮發,如齒齦之色,手足痲木,涎 出不語者死。 黑疔,狀如黑皰。 《櫻桃疔》,狀如櫻桃。
蛇頭疔生手指頭兩旁。狀如蛇頭。甚腥穢。紫黑色。
痛引心,有潰爛脫落者。 「足面疔狀如粟米,癢極入 骨,急隔蒜灸之。大抵如豆、如臼、如金箔、如茱萸、如石 榴子,或發疹搔破而青黃赤色汁出,或衣物觸著而 疼痛,忽生或白而腫實,或赤而浮虛,其狀不一。初覺 頂不起者,急隔蒜灸之」,灸而有皰者吉,無者凶。服汗 劑得汗則生,無汗則死。刺出紫血者危,出黑血者死, 緩者一日瘡疔皰色微白。二日皰色大白。三日色微 紫。四日色真紫。皆緩之候也。
急者,五日色微青小緊,六日色深青大緊,七日色黑, 其形如魚臍,或如灸瘡之狀,皆急之候也。
凡生疔瘡,身熱頭疼,手足溫和,飲食如常。疔之四圍 赤腫,名曰「護塲」,可治。凡生疔瘡,眼白睛癡不轉,渴欲 飲水,內熱瘡盛,脣舌青,臥牀不能起,五心腫,頭運眼 花,氣粗食不進,脈伏,讝語惡心,腹痛,冷汗出,手足冷, 滑泄無度。疔之四圍無赤腫,名曰「不護塲」,不可治。 瘡證急者有應。如生一疔之外,別處肉上再生一小 瘡,即是有應,可用針挑破。「護塲瘡」,四圍有赤腫,生多 瘡者,謂之「滿天星」,飲食如常,頭痛身熱,手足溫, 瘡證凶者,無應。別處肉上無瘡,不護塲疔,四圍無赤 腫,腹痛甚者,有內疔。若毒入心腹,眼黑如見火光,煩 悶嘔逆,恍惚癡眠,瞳人不動,赤脈貫睛,胸脅赤腫,瘡 陷不起,皆死候也。
凡疔瘡必有紅絲路,急用針於紅絲所至之處出血, 及刺疔頭四畔出血。若針之不痛或無血者,以針燒 紅頻烙患處,以痛為度。若下部所患多宜隔蒜灸之, 痛則灸至不痛,不痛則灸至痛。若灸而不痛者,宜明 灸之,及針疔四畔,出去惡血,卻以稜針深刺破疔頭 瘡口,用「海馬拔毒散」敷之,或雄礬丹敷之。待疔四圍 發黃皰,浮腫知痛為佳。若疔未發,用火針四畔亂刺, 如有紅絲脈盡處,亦以火針三向刺斷,刺了即敷藥。 若疔不痛不發者,用艾火於疔瘡上灸之三壯,候瘡 邊起黃皰,發後方可貼膏藥。凡疔腫皆刺中心至痛, 又刺四畔,令出惡血,去血傅藥,藥氣入針孔佳。若不 針透瘡內,不得力也。若起紫皰,初然切不可針破,服 藥赶出,自破出血水為妙。若服藥後又不破,方以針 挑破無妨。若起紫皰腫痛者,以「萬病解毒丸」外塗內服。若成膿不乾者,以米酢調鐵鏽塗之,自然凸出,膿 水即乾。
「多有患此不覺而暴死者,用燈照看,遍身有小瘡,即 是疔毒,宜灸瘡處候甦,更服敗毒藥并追疔奪命湯。」 若內疔之證,用化毒丸置舌上含化出涎,或只用蟾 酥一粒,重者二粒,置病人舌上含化,化後良久用井 水漱去毒涎為妙。若牙關緊急及喉內患者,並宜含 蟾酥丸或朱墨丸,良久用井水漱去,更宜服二丸,少 停又服二丸,又服奪命丹或雄黃丸,通利一行,得利 為度。又用霹靂火汗之,再用前藥調之。或初生一箇, 次生二箇,逐漸流注者,急將初生者,用鐵筒拔毒膏 點破,消蝕惡肉,即不流注。卻以油髮、蛇退、土蜂房、皂 角刺各另燒存性,等分,白芨減半為末掞之以平瘡 口。此即前所謂「三十六疔」者也。其魚臍疔瘡頭深黑。 破之黃水滲出四畔浮漿。其毒尤甚。通用前法。及服 「萬病解毒丸。」以清心行血。
治法表實者宜解表。以「荊防敗毒散、追疔奪命湯。」初 發之時,必發熱身疼。此乃毒氣在表。故發表則毒從 毛腠而出。
裏實者,宜攻裏以救命追黃湯,連𧄍攻裏散,表證皆 罷,毒氣入裏,口渴便祕,毒在內也,故攻裏則毒從臟 腑而出。
表裏俱實者,宜解表和裏,以化毒消腫。和裏散加紫 河車、獨腳蓮、紫金藤、苦花子。其證發熱身疼,口渴便 祕,乃表裏俱見,故攻發並用也。
腫勢盛,脈浮數者,宜散之,蟾酥丸、返魂丹。
毒勢盛。脈沉實者。宜下之。「奪命丹、萬病解毒丸。」 無表裏證。服散毒消毒藥。後以復元通氣散加麝香 少許。
虛弱人以五香連𧄍湯合十宣散,稍虛者,只以「人參 敗毒散。」
按:「五香連𧄍湯,乃溫熱走竄之藥,既是虛人,豈其所宜,當用薛氏法為良。」
疔毒拔出,用金銀白芷散、十宣散調理。未潰者,不須 此藥。
初發惡寒發熱,或拘急,或頭疼,或寒熱交作,或肢體 重痛,或大便祕結,宜以敗毒散加防風、荊芥、連𧄍、黃 芩、青木香、金銀花、天花粉、大黃、生地黃。若無惡寒,但 發熱者,可服劫瘴消毒散、十神散、萬全散。若表證皆 罷,毒氣入裏者,可用雄黃丸。
怯弱之人,不可用峻厲藥攻之,宜隔蒜灸五十壯,以 人參敗毒散數劑。若生道遠,位僻之處,非峻厲則藥 力不到,若以峻厲,則胃氣先傷,虛虛之禍,有所不免, 不若灸之為宜。
疔瘡四畔紅赤,漸散開闊,走散不止,此名疔瘡走黃。 宜以「通聖消毒散」通利兩三行,次去大黃、𥐚、硝,調理 而愈。或解毒消瘴散,亦可用之有效。此宜作瘴氣治 之,無誤。
疔瘡腫硬,脈數煩躁喜冷,口渴便祕,宜以連𧄍攻裏 散一服,次用蟾酥丸。若兼有表邪者,以荊防敗毒散 加金銀花、天花粉、大黃。連𧄍脈實有熱,更加黃連、黃 芩,或只加苦花子,退熱治瘴之妙藥也。
若因剝割疫死,牛馬豬羊,瞀悶身冷,遍體俱有紫泡, 此疔毒也。急灸泡處,良久遂甦。即以人參敗毒散加 防風、荊芥投之。
若忽然惡寒作嘔,肩臂痲木,手心瘙癢,遂瞀悶不自 知覺,但有一泡,此疔毒也,急灸五十壯而甦。又五十 壯知痛,投以荊防敗毒散而愈。古人謂暴死多是疔 毒,急用燈照遍身,若有小瘡紫泡異常者即是,急灸 其瘡,但是胸腹溫者可救。
若因開割瘴死,牛馬猪羊之毒,或食其肉,致發疔毒, 或在手足,或在頭面,或在胸腹,或在脅肋,或在背脊, 或在陰胯,或起紫泡,或起堆核腫痛,創人發熱煩悶, 頭疼身痛,骨節煩疼。先用天馬奪命丹,次用四神丸、 解毒消瘴散,次以七神散,又以萬病解毒丸、劫瘴消 毒散,兼服朱墨丸,并用祛瘴散。多用毛屎梯根磨水 服,或仙人薯根磨水服。如不熱,磨酒服。大熱不退者, 宜用「退熱消毒飲。」又要以「箍瘴散」箍住,不使走散,又 以「洗瘴散」淋洗,次以「刷瘴散」塗刷。若成瘡,以「掞瘴散」 掞之,好膏藥貼之。
若患疔瘡,始初不覺,不曾用前法出汗,過數日外證 皆罷,或在胸腹之間,或在胸之下腫起,此乃毒氣入 裏所致,用霹靂火治之。若服當歸散外證不解者,亦 急用霹靂火發散。
若疔瘡在兩脅間,毒氣欲奔心,乃危急之證也,可急 於瘡尖上用艾炷灸三五壯,仍於灸穴前後左右針 出少血,灸瘡四圍,有皰起吉,無皰凶。若疔在虛輭不 便處,不可用針,只可用松針法針斷紅絲路。若生兩 胯間,毒氣欲奔腎者,用松針法於兩胯紅絲路盡處, 針斷出血。若生頭面上者,可於項間紅絲路盡處,針 斷出血。若各處紅絲路亦有不現者,亦可以消,詳用松針法針之。凡用松針者,蓋因紅絲路不現,無可下 針,故用此法,於項下、脅下、腋胯虛輭之處,針斷紅絲 路,不使毒氣攻心攻腎而已。
若手足厥冷,六脈俱絕者,此毒氣已深,氣血為毒氣 所併,不能通流,故體冷而脈不見。宜木香流氣飲,連 進數服,氣血通流,脈自回矣。然後依法治之,萬不失 一。
內疔之證,與外疔並同,亦發寒熱,頭疼身痛,但瘡形 不現,不過數日,胸背腹脅頭面手足間,或有一處腫 起,即「內疔」所發之處。急用霹靂火如前「不護塲汗」法, 於腫處出汗。若身體寒熱,雖未有腫起,但腹痛甚者, 便須作內疔證,用後法治之,不可緩也。
治內疔「蟾酥須於取時,用桑葉小錢大,入蟾酥搗和 得所,丸如珍珠大,陰乾用。」
《陳實功外科正宗》
编辑
《原委論第一》
编辑
癰疽發背為何生,好好身軀出此形。
〈註〉凡人處世而無疾病者,水升火降,精祕血盈也。《養生篇》曰:「『毋搖爾精,毋勞爾形,皈心靜默,可以長生。」此皆遠世俗,忘名利,無貪嗔,卻疾病,惟修身保命之士所能,今人豈能及哉?蓋謂靜則生水,動則生火。又水能生萬物,火能尅萬物,故百病由火而生。火既生,七情六慾皆隨應而入之,既入之後,百病發焉。發於內者,為風勞蠱膈,痰喘內傷;發於外者,成癰疽、發背、對口、疔瘡,此皆言其大略也。故成「癰』者,壅也,為陽,屬六腑,毒騰於外,其發暴而所患浮淺,因病原稟於陽分中,蓋陽氣輕清,浮而高起,故易腫易膿,易腐易斂,誠為不傷筋骨易治之證也。疽者沮也,為陰,屬五臟,毒攻於內,其發緩而所患深沉,因病原稟」於陰分中。蓋陰血重濁,性質多沉,故為傷筋蝕骨,難治之證也。凡年壯氣血勝毒則順,年老毒勝氣血則險。治法載於第二論中,宜詳觀之。
內被七情干臟腑,憂愁思慮總關心。
〈註〉七情六慾者,皆盜人元氣之賊也。人能疎於此者,無不多安多壽;人若親於此者,無不有損有傷,但人能味之者鮮矣。蓋情慾之動作,無所不好,無所不為。故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悲傷魂魄,恐傷腎,驚傷膽,此等七情,皆耗人一身元氣之萌櫱也。至於六慾者,耳聽聲音,眼觀物色,鼻聞香氣,舌貪滋味,心帷「天地,意幄萬方」,此等六慾,皆損人三世鍾靈之真性也。又所以為苦為疾,為實為疼,以及休廢衰敗,諸病諸瘡,盡皆出於此等之情慾也。醫者患者,亦宜慎察之。
外又「六淫傷氣血,風寒暑濕火相臨。」
〈註〉六淫者,風、寒、暑、濕、燥、火是也。風為四時不正,浩蕩肅殺之氣,發而最能中人;寒乃節候不調,疾風暴雨、冰雪嚴寒所傷,或口貪生冷之物;暑因亢陽酷日,爍火流金,濕熱熏蒸而中,濕從坐臥久陰卑濕之地,或身驟臨風雨潮氣所侵;燥為陰虛內熱,消爍津液,不能滋潤臟腑,以致皮膚枯槁,便乾為燥。火生於心緒煩擾、醇酒膏粱、房慾不節所動。此六淫者,皆從外而入之。體實之人,遇而不中者;有體弱之人,感而隨發者多。又有感之不發,邪氣客於臟腑經絡關節之內,積襲日久,或待內傷,或因外感,邪氣觸而發之。既發之後,當參寒熱溫涼、邪正勝負而治之。
膏粱厚味多無忌,勞傷房慾致虧陰。
〈註〉膏粱者,醇酒肥鮮炙煿之物也。時人多以火炭烘熏,或以油酥燖煮,其味香燥甘甜,其性鹹酸辛辢。又至於醃藏厚料,頓煮重湯,以取其爽口快心,不顧其消陰爍臟。又得於寵妾滿前,精神飛曠,溫牀厚被,爐火圍匡,每至於未飢先食,未冷先綿,快意從心,色力太過,稍有不及,便去興陽,惟取快意於一時,不覺陰消於平日。況所生是疾者。不起於藜藿。盡屬於膏粱。誰識膏粱味短。不及藜藿味長。凡知命者。當遠之避之。擇而用之可也。
故將五臟多乖變,自然六腑不調勻。
〈註〉「五臟屬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常欲相順相生,所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五臟相合相生,理稟太和之氣,其疾何以生焉?是為疾者,五臟必相反相尅,所謂木尅土,土尅水,水尅火,火尅金,金尅木,此五臟相刑相尅,理返互變之機,其疾再無不作者。所謂相生者昌,相尅者亡,此誠為萬物生尅一定之理,豈止於疾病言哉?又謂「五臟不和則六腑不通,六腑不通則九竅疲癃,九竅疲癃則留結為癰。」蓋癰疽必出於臟腑乖變,開竅不得宣通而發也。治當寒邪而痛者,以溫熱散之。濕腫強痛者,滲而導之。燥搐攣痛者,滋而潤之。泄而痛者,溫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瀉之。陰陽不和者調燮之。經絡祕澀者沖
和之。膿脹而痛者開之。惡肉侵蝕者去之。勞而痛者逸之。損而痛者續之。此等皆為活法。惟在用者詳之。
發於心上多危險,五臟相干事可明。
〈註〉五臟者,心肝、脾肺四臟,皆係於背。惟腎經一臟,獨居於下。雖居於下,其本臟精華津液,元氣元神,盡行灌溉,榮注於上,故四臟之火,皆賴一臟之水以濟之,所謂「五臟根本,皆係於背」,即此之意也。凡發癰疽者,未有不先傷五臟而後發之,況背乃太陽膀胱督脈所主。太陽者,六經之首領也;督脈者,十二經絡之總脈也。所以瘡生於背,毒犯於此。況心又屬君主之位,豈容毒相犯之。凡發於此,故多成危險難治之證,醫者不可不慎而察之。
心之已下,多成順六腑之因,亦許輕
〈註〉凡瘡生於心之以下者,除腎俞一穴外,皆為緩。六腑者,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厥陰心包絡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此六經其名屬腑,其形在下,其氣主表,其病為癰。」故疾發於五臟者為重,生於六腑者為輕,此為表裏臟腑輕重之別也。
脾家積毒生肩脊。
〈註〉發生於肩下脊上者,乃因飲食膏粱積毒所致。發出高腫鮮明,根腳不過兩肩者為順。先宜解毒護心為主,次宜內托清心為要。間用「蠟礬丸」、護心散,防毒攻心。如腫平堅硬,漸大漸開,攻注兩肩胸項,或腫而不定者危。
《心經》火毒對心臨。
〈註〉對:「心發」者,乃心火妄動。熱極而發之也。況心為一身之主宰。周身蘊熱。流會於此。共結為患。又稱「毒。」君位最易傷人,刑截督經,害非輕淺。況此穴背脊多坑,固難起發,瘡形落陷,腫不高尖。治當大降心火,急疏蘊熱,頂用針通,隨行拔法,務使毒氣內外疎通,各從門出,庶不內攻,方為成效。保至十五日後,內無變證,得膿為解。如是期變證漸生,堅硬漸大,不作膿者,死在二十二朝前後。但此證貴在乎早治,十中可保其三四也。
兩肩左右雙生發,肺肝積受不虛名。
〈註〉左搭屬肝,右搭屬肺,生於左右肩骨移動之處為可治。古云:「左搭串右,右搭串左,俱為難治。」予以為不然。每醫左右相串者,未嘗見其死,惟在治法得宜耳。治之先用萬靈丹發汗,疎通內外;次以清肝解鬱湯,柴胡清肝湯;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潰後八珍湯,俱兼六鬱湯,參而調治,誠為妥當。但此證原起於痰凝氣滯,火鬱氣血不調所生,正謂鬱者開之,滯者行之。如悮用《瘡科》解毒泄氣,悮補悮攻之藥,必致多危。
蓮子蜂窠防毒陷。
〈註〉蓮子蜂窠,多生於背,與心相近,與脊中平。輕者形長高腫,或偏半背;重者形斜平塌,兩脅俱傷。孔似蜂窠,突如蓮子。瘡形可畏,常能多險,多生老弱不堪。反取常安常穩,大規只怕不純陽,治法何妨瘡勢惡。護心護膜,丸丹須要調停。執藥執方,活法在乎醫意,《機參》總論,法決存亡。
腰間腎俞發難生。
〈註〉腎俞,發者生於兩腰內腎陷肉之間,或正中亦發。凡生於此者,最為險候。蓋內腎乃為性命根本,藏精、藏氣、藏神,又謂「受命先天」,育女、育男、育壽,凡此皆推腎臟一竅而言也。其為疾因房勞過度,氣竭精傷,慾火消陰,外陽煽惑,以致真水真陰,從此而耗散。既散之後,其臟必虛,所以諸火諸邪,乘虛而入。既入之後,渾結為瘡。如本臟稍有真陰制火,瘡形自可紅活高腫為膿。治以「人參養榮湯加山萸、五味子、黃蘗、知母及加減八味丸,以救其源。」若瘡形色紫黑,乾枯堅硬,不作膿者,為真陰內敗,再無可生之理,必死在十五日前後為期也。
督脈經虛從項發,俗名「對口」故相稱。
〈註〉對口者,生於項後而對前口者是也。但有偏正之不同。發於正者,屬督脈所主,發於偏者,乃太陽膀胱所司,二者皆起於濕熱上攻,凝結而成也。督脈者,發瘡雖正,而反為易治,因督脈起於下,而貫脊行於上,故毒氣得之,反能衝突高腫,使邪毒不致下流低陷,乃為外發,故多易治。膀胱者,發瘡雖偏,而每為難治,蓋膀胱之脈,起於巔頂,貫項兩旁,順下而行,乃與瘡毒交會下流,故瘡多平塌。又太陽膀胱,主司寒水,其質多冷多沉,故瘡於此多難起發,形色多難紅活,堅硬難潰,又易流注,兩肩胸項作腫,十五日外無膿者,必然變黑歸陰,故多不治。俗呼「以正為重,以偏為輕」,此皆庸說,不得其消息故也。治以黃連消毒飲主之。餘皆降火化痰。解毒清心托裏為要也。
何期耳後多生發,夭疽銳毒果非輕
〈註〉「發生於耳後一寸三分致命之處,誠為險惡之候。又左為夭疽,右為銳毒。夭者,妖變之物也,故屬肝木;銳者鋒利之器也,是屬肺金。二者皆起於積想勞心,謀慮不決,致火旺而又鬱,鬱而又旺,以成此疾也。故形多堅硬,頭多隱伏,未潰先黑,未膿先腐,臭穢易生,元氣易敗,毒氣多致不得外發,後必內攻而死。」但此證初生。起於隱微。令人多不知覺。及其知覺。毒已入內矣。如紅活高腫。易膿易腐者無妨。
又有脫疽生手足,丹房補術孽根因。
〈註〉「脫,疽之發。」脫者,落也,疽者,黑腐也。此毒皆起於丹石補藥,房術祕法,興陽澀精,幸圖不洩,藥性暴烈,或洗或嚼,或噙於口,或藏臍下,霸阻精道,久戰不弱,取樂一時,恣情戲謔,毒積臟腑,真陰枯灼,種禍在身,終久必發,此是根因,發者難生,多生手足,發在骨筋,初生如粟,色似棗形,漸開漸大,筋骨伶仃,烏烏黑黑,痛割傷心。殘殘敗敗,污氣熏人。延至踝骨,性命將傾。此非天命,自喪其身。古人有法,截割可生,今人誰肯,割截為名?治法雖有,詳在後文。
漫腫難治焮腫易,總論中間法可憑,諸瘡另自分門 說,豈許輕干紊此呈。
〈註〉「漫腫者,肉腫瘡不腫;焮腫者,瘡腫肉不腫」是也。此二者,發瘡陰陽之大體,辨證順逆之要節,由此觀之,一決而可定也。初起理當升發,潰後不可用內消,宜用托藥。如不應者,乃毒勝氣血,死在旬日。或已發出而不腐潰,根腳堅硬,或輭而散大者,急投托藥,大補脾胃,不應死在二旬。若已潰而色不變紅活,亦不生肌收斂。瘡口暈大。腫痛不減。胃氣不回。急須峻補。不應者乃脾崩。死在月餘。
《治法總論第二》
编辑
癰疽發背怎生醫,不論陰陽先灸之,不痛灸至痛,疼 灸不疼時。
〈註〉「凡看大瘡,先要從容立定主意,以見標日期為始。到今幾日,看瘡形與日期可否相對,相應則多吉,不應則多險。次看受病之源,發於何臟腑,出於何部位,但身體有上下,部位有險否,形色辨順逆,精神論有無,再看年紀老壯,氣血盛衰,發陰發陽,毒深毒淺。」以陽為易治者多生,以陰為難治者多死。方診脈之虛實,「可知順險,以決其終。凡瘡未潰前,脈要太過一二至,已潰後,又宜不及二三分,此為脈病相應,首尾自不變生。如其相反,恐防不測。」但看法全在目力精巧,與心相應,一一參明,表裏透徹,然後方定治法。凡瘡七日以前,形勢未成,元氣未弱,不論陰陽表裏,寒熱虛實,俱當先灸。輕者使毒氣隨火而散,重者拔引鬱毒,通徹內外,邪得火引毒氣混合為陽,方能發腫作痛。然後可汗、可攻,或消或托,兼求標本參治。必以脈合藥,以藥合病,如此治之,自然無錯矣。故藥難執方,全在「活法。」大抵首尾俱不可損傷元氣,脾胃為要。
內服「蟾酥丸」一服,外將「神火照三枝。」
〈註〉凡瘡初起七日之前,或已灸之後,未服他藥,宜用蟾酥丸一服,得汗解為妙,或「萬靈丹」發汗亦可。所謂毒氣隨汗而散,最為捷徑。如二藥服後,或發汗不出,此乃表裏閉密之故,毒亦不輕,當《神妙拔根方》施治《神燈照》法甚妙,亦不可用之太早。如瘡四五日之間,形未聚,毒未出,若用之早,恐留鬱而內毒,反致難出,須用在八九日之後。瘡勢已定。毒氣已聚。未成膿腐之時。用此照之。已成者自高。未成者自消。不潰者自潰。不脫者自脫。亦且能解毒活血。消腫散瘀。誠良法也。
用膏貼頂上,敷藥四邊圍。
〈註〉凡瘡最忌風寒所襲,初起之時,或已灸之後,俱當用太乙膏蓋貼頂上,功效在於拔毒提頂提膿,防禦風寒不入。如焮痛高腫陽瘡,七日已後,瘡頭自有黃色稠膿相粘膏上,餘腫紅色,光亮鮮明,每日宜用蔥湯洗淨,換膏貼之,其正膿定在十一日前後出也,此為易治易安之證。如七日之後,瘡不大腫高,四邊又不「焮痛,瘡頭亦無膿意相粘,此為陰陽相等之證」,宜用「化腐紫霞膏」塗瘡頂上,外以膏藥蓋之。換至十日外,瘡頂漸腐,餘腫漸高,似有膿意之象,其正膿只在十五日之後可出也,此為以險成順之證。至於二十日已後無膿者,乃純陰之證,縱治亦無效矣。又如瘡之四邊根腳餘腫,其功又在敷藥收束根本,庶不開大。初起時宜用金黃散敷於四邊,能拔毒消腫止痛。既潰後,當用鐵桶膏箍之,庶瘡根漸收漸緊。但諸瘡原因氣血凝滯而成,切不可純用涼藥,冰凝肌肉,多致難腐難斂。必當散滯行瘀,拔毒活血藥用之,方為妥當也。
氣盛兮,頂自高而突起;血盛兮,根腳束而無疑。
〈註〉氣血者,人之所原稟。「老者或有有餘,少者亦有不足。人之命脈,全賴於此,一或有乖,百病生焉。」《獨
瘡科尤關係不淺,但腫瘍時,若無正氣衝托,則瘡頂不能高腫,亦不能焮痛潰膿。若無真陰相滋,則瘡根不能收束,色亦不能紅活收斂。凡視瘡之頂高根活,不論老少,定知氣血有餘,故知老幼俱可無妨。又宜交會明白,交會者,瘡根與好肉交界之處,高低自然分別明白,瘡形與好形各無混雜,自然分明也。以此觀之。了然明白矣。
高腫起者。忌用攻利之藥。以傷元氣。平塌漫者。宜投 補托之劑。以益其虛。
〈註〉凡瘡初發,自然高起者,此瘡原屬陽證,而內臟原無深毒,亦且毒發於表,便宜托裏,以速其膿。忌用內消攻伐之藥,以傷脾氣,膿反難成,多致不能潰斂。又瘡初起,不高不赤,平塌漫者,此乃元氣本虛,急宜投托裏溫中健脾之藥,催托毒氣在外,庶無變證矣。
內熱甚者,量加消毒清劑。便祕燥者,必須通利相宜, 使臟腑得宣通,則氣血自流利。
〈註〉腫瘍時,內熱口乾,脈實煩躁,便祕喜冷者,此為邪毒在裏,急與寒涼攻利,宜內疎黃連湯、四順清涼飲、內消沃雪湯俱可選用。又兼有表證者,防風通聖散去麻黃,或雙解散加桔梗、天花粉。又或小便不利者,兼入天水散、五苓散,俱可合用,務使二便通利,以杜其源。又有元氣素虛者,恐不勝前藥,以托裏消毒散加蜜炒大黃,或兼猪膽套法亦得,通利為度。首尾俱要閉而不結,通而不泄,得臟腑和平,表裏透徹,方可便用托裏排膿、內補之藥。又如潰瘍時雖有口乾便閉,臟腑不和,小水不利等證,此因潰後膿水出多,內亡津液,氣血虛耗,不能榮潤臟腑所致。其人必脈細而數,口和而乾,飲食減少,好飲熱湯,此乃虛陽之火為病,非前說《有餘》所比,只宜養氣血,滋津液,和臟腑,理脾胃。如此治之,則二便自和,亦無變證。常有悮行攻利,多致不救者。
十日之間瘡尚堅,必用鈹鍼,當頭點破。
〈註〉「凡瘡十日已後,自當腐潰為膿,如期不作膿,腐仍尚堅硬者,此屬陰陽相半之證,瘡根必多深固,若不將針當頭點入寸許,開竅發泄,使毒氣無從而出,必致內攻也。倘內有膿,又便易出,此為開戶逐賊」之意也。亦有十日外,瘡雖不腐潰,形尚紅活,焮熱腫痛,此雖膿遲,後必自出,不必針之,蓋緣元氣不能充足,或失用補托之藥,又悮用寒涼,或蓋覆未暖,多致膿遲。有此證者,宜用補中健脾大托補藥以得膿為效。又以十五日至二十一日為期。過此外者,縱有稀膿,但元氣被毒相拒,日久必致耗散,誠難歸結也。
半月之後膿亦少,須將藥筒對頂拔提。有膿血之交 粘,必腐肉之易脫。
〈註〉如瘡半月後,仍不腐潰不作膿者,毒必內䧟。急用鈹「針品」字樣,當原頂寸許,點開三孔,隨瘡之深淺,一寸、二寸皆可入之。入針不痛,再深入不妨,隨將藥筒預先煮熱,對孔竅合之,良久,候溫取下。如拔出之物,血要紅而微紫,膿要黃而帶鮮,此為血氣營運活瘡,其人必多活。又謂膿血交粘,用藥可全。色鮮紅活,腐肉易脫。如拔出瘀血紫黑,色敗氣穢,稀水無膿者,此為氣血內敗死瘡。所謂氣敗血衰,神仙歎哉!此等之瘡難久候,其人必在月終亡。
且如斯時內有膿而不得外發者,以針鉤向正面,鉤 起頑肉,用刀剪當原頂剪開寸餘,使膿管得流通,庶 瘡頭無閉塞。
〈註〉已用藥筒拔膿之後,外既有孔,內竅亦通,瘡期又當大膿發泄之候。如尚膿少,此瘡頭必有瘀腐塗塞,內肉亦有頑膜阻隔,多致膿管不通,難出也。須用針鉤鉤起瘡頂頑肉,以鈹針利剪,隨便取去寸餘頑硬之肉,取之微痛,或有血出,俱不妨。隨用兩手輕重得宜,從瘡根焮處漸漸捺至中間,剪出膿管處,內有聚膿,自然湧出。以黃色稠厚為吉。其膿日漸多者為輕。反此為慮。務使塗塞者開之。令膿毒外發也。
頻將湯洗,切忌風吹。
〈註〉「凡瘡未潰前,或已用照藥後,俱要煎蔥艾湯每日淋洗瘡上一次,甚者早晚二次,使血氣疎通,易於潰散。」又已潰時,及藥筒提拔之後,尤宜避風,先去舊藥,用方盤靠身瘡下放定,隨用猪蹄湯以軟絹淋湯瘡上,併入孔內,輕手捺淨內膿,庶敗腐宿膿,隨湯而出,以淨為度。再以軟帛疊成七八重,勿令大乾,帶湯覆於瘡上,兩手輕盈旋按片時,帛溫再換,如此洗按四五次,使血氣疎通,患者自然爽快。亦取瘀滯得通,毒氣得解,腐肉得脫,疼痛得減,此手功之要法,大瘡不可缺也。候腐脫已見紅肉時,洗後隨用「玉紅膏」,用「抿腳挑膏於手心捺化,搽塗新舊肉上,外用太乙膏蓋之,四邊腳根已消處
不必箍藥。每日如此用之,不數日間,膿腐盡脫,新肉頓生,更加內補,調理得宜。輕瘡只在月餘,大瘡不過七十日,必完口而愈。
《關節》在於斯時,變生出於此候。
〈註〉陽瘡以十四日為關,陰瘡二十一日為節,此時務要出膿勢定,膿出則腐脫,腐脫則肌生,肌生則收斂,收斂則瘡平,亦由次序來也。如期不得膿者,後必有變,所謂「一關順,後必多順,一關逆,後必多逆」也。
治當大補,得全收斂之功,切忌寒涼,致取變生之局。
〈註〉凡瘡潰後,五臟虧損,氣血大虛,外形雖有餘,而內臟實不足,法當純補,乃可無虞。但見已潰時,發熱惡寒,膿多自汗作痛者,便進「十全大補湯。但見虛熱少睡,飲食不甘者,便進黃芪人參湯。」但見皮寒骨熱,欬嗽有痰者,便進「托裏清中湯。」但見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黃短氣者,便進「人參養榮湯。」但見膿多心煩少食,「發躁不睡者,便進聖愈湯。但見脾虧氣弱,身涼脈細,大便溏泄者,便進托裏溫中湯。但見飲食不甘,惡心嘔吐者,便進香砂六君子湯。但見脾虛下陷,食少虛熱間作者,便進補中益氣湯。但見腎虛作渴,不能相制心火者,便進加減八味丸,倣此選用。」蓋托裏則氣血壯而脾胃盛,膿自排,毒自解,死肉潰,新肉生,飲食進,瘡口斂。若不務補托,而悮用寒涼,謂之真氣虛而益虛,邪氣實而益實,多致瘡毒內陷,膿多臭穢,甚則脈洪大渴,面紅氣短,此真氣虛而死矣。
蓋瘡全賴脾土,調理必要端詳。
〈註〉脾為倉廩之官,胃為水穀之海。胃主司納,脾主消導,一表一裏,一納一消,運行不息,生化無窮。至於周身氣血,遍體脈絡,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皆藉此以生養。蓋脾胃盛者,則多食而易饑,其人多肥,血氣亦壯;脾胃弱者,則少食而難化,其人多瘦,氣血亦衰。所以命賴以活,病賴以安。況外科尤關緊要,善養生者,節飲食,調寒暑,戒喜怒,省勞役,此則不損其脾胃也。否則精神氣血,由此日虧,臟腑脈絡,由此日損,肌肉形體,由此日削,所謂調理一失,百病生焉。故知脾胃不可不愛護矣。
冬要溫牀暖室,夏宜淨几明窻。
〈註〉凡人之氣血,喜暖而惡寒,蓋遇寒則結,遇熱則散,況瘡乃肌肉破綻之病,若不防禦,則風寒最為易襲。凡看瘡時,冬要著柴炭之火,烘烘暖氣,逼盡餘寒;夏宜淨几明窻,庶外風不入,然後方可揭膏洗貼瘡上。常見患者夏月縱意當風取涼,或睡臥陰濕之處,冬又不從溫牀暖室,多致寒侵,輕則有妨生肌完口,重則變為崩塌,不膿不斂,陰證
飲食何須戒,口冷硬膩物休餐。
〈註〉人賴飲食以生養,要適其時。如腫痛自然傷胃氣,諸味不喜,直待潰後,膿毒一出,胃氣便回,方能思食。但所喜者,便可與之,以接補脾胃。如所思之物不與,此為逆其胃氣,而反致不能食也。但不可太過,然生冷傷脾,硬物難化,肥膩滑腸,故禁之。
癰疽雖屬外證,用藥即同內傷。
〈註〉如癰疽腦項,疔毒大瘡,形勢雖出於外,而受病之源實在內也。治之豈可捨內而治外乎?所以外不起者,內加托藥;表熱甚者,內必清解。血虛宜用四物湯,氣虛宜用四君子。脈虛足冷溫中,脈實身熱涼膈。以此推之,內外自無兩途。
脈虛病虛,首尾必行補法;表實裏實,臨時暫用攻方。
〈註〉丹溪云:「凡瘡未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斷不可用;凡瘡既破,臟腑已虧,一毫涼藥亦不可用。」誠哉是言也。茲說又有不然,且如初病未破時,脈得微沉緩濇,細數浮空,外形又兼身涼自汗便利,嘔吐少食,瘡形又不起發,不焮不痛,無潰無膿,此等證皆緣氣血虛弱之故。若執前云未破毒攻臟腑之說,必投涼藥攻之,復損元氣,其能生乎?予謂治病不論首尾,難拘日數,但見脈證虛弱,便與滋補,乃可萬全。如補不應,虛弱甚者,須用參朮膏、八仙糕。陽虛自汗食少者,單人參膏,或六君子湯加砂仁、木香,甚則加附子。泄瀉腸鳴,胃虛嘔逆者,參苓白朮散加豆蔻、山藥、木香、柿蔕。脾虛下陷,溏泄及肛門墜重者,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山萸、五味子選用。又有表實者,身體發熱,無汗惡寒。裏實者,脈大身熱,便燥口乾。假如表證急者,先用荊防敗毒散以解其表。裏證急者,先用四順清涼飲以攻其裏。表裏相兼者,宜防風通聖散發表攻裏。此隨其表裏先後,治以活法。古人謂「受補者,自無痰火內毒之相雜;不受補者,乃」有陰火濕熱之兼攻。又謂「補而應藥者多生,虛而不受補者不治。」
《病要》論久新,要法在於寬治猛治。
〈註〉病有新久,勢有緩急。如受病之初,元氣未弱,治當隨證迎刃而解。若行霸道猛劑,定不能決效於
危急時也,但要中病即已。表證盛者,用萬靈丹大加表散。裏證急者,以「《內疎》黃連湯急與通行。」 又如受病日久,邪正相拒,其元氣未有不衰弱者,縱有餘證、雜證、壞證,俱當先固其本,而後調之、和之、散之,使病氣漸退,元氣漸醒,飲食漸進,根本漸實,則餘患再無不愈之理。常見治者不論病之新久,本之盛衰,又不悟因虛致病。因病致虛。其中又有虛熱虛寒之別。一例妄行攻治。如「盲人騎瞎馬。半夜臨深池。」 豈不危哉。
藥必求標本,功莫別於先醫後醫。若一概以攻補,恐 兩途之悮用。
〈註〉以天地運氣標本言之,五運為本,六氣為標;以身體標本言之,五臟為本,六腑為標;以疾病標本言之,初病為本,傳病為標,元氣為本,病氣為標。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後治其標,誠為妥當。若先治其標,後治其本,使邪氣滋甚,其病益增。又謂「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假如先得瘡疾,而後得泄瀉嘔吐食少等證,此又宜捨本從標之法治之。候瀉止嘔定食進。方再治瘡。餘倣此。若一概攻補。必兩途悮用。此屬疾病邪正之標本也。
又說陽變為陰。內外被寒涼尅伐。
〈註〉發於陽者,為癰為熱,為實為疼,此原屬陽證,易治,多因患者不覺,以為小恙,不早求治。又外受風寒,內傷生冷,或再被醫者失於補托,又以涼藥敷圍,圖其內消,以合病家之意,多致氣血水凝,脾胃傷敗,使瘡毒不得外發,必致內攻,以成不救者多矣。如變在十一日未出膿之前,形勢與好肉相平,不疼不熱,輭慢相「兼,瘡孔止流清稀肥水,更兼身體不熱,脈亦微細,飲食厭餐,精神昏短」,此乃瘡毒變入真陰,雖強投溫中健脾之劑,而不應者,百無一生。如變在十五日之後,已出膿時,毒氣已將外發,或調懾失宜,悮餐冷物,忽變為陰者,急投「托裏溫中湯」、十二味異功散,輕者十全大補湯,俱倍加參芪桂附以救之。須得瘡熱作痛。膿出身溫脈起食進者為吉。若瘡原本於陽。自多得生也。
豈期陰變為陽,首尾得辛熱扶妝病,分真似理究陰 陽。
〈註〉「發於陰者為疽,為冷,為硬,為虛」,此原屬陰證,難治。患者知覺,欲其生而,故將辛香酒煎大方熱藥以助之。醫者又欲患處高腫,焮熱作膿,敷以熱藥,圖其起發,故瘡得藥性大熱,而轉陰為陽。雖得微腫微熱、微痛微膿,但瘡形終不似真陽紅活,亦不能得其真厚黃膿。以瘡原本於陰,故多死。若治法得宜,內外融和,奇偶中節,十中亦有一二可生者,要如救焚拯溺,可施者毋待少頃,切似履冰臨淵,可禁者毋妄絲毫也。
既有針工之異說,豈無線藥之品詳。
〈註〉「腫高而軟者,發於肌肉,膿熟用針,只四五分;腫下而堅者,發於筋脈,膿熟用針,只六七分;腫平肉色不變者,毒氣附於骨也;膿熟用針,必須入深寸許,方得見膿。又輕按熱甚便痛者,有膿。且淺且稠,重按微熱方痛者,有膿。且深且稀,按之陷而不起者,膿未成;按之輭而復起者,膿已成;按之都硬不痛者,無膿」,非是膿,即瘀血也。按之都輭不痛者有膿,非是膿,即濕水也。所謂有膿,即當針膿孔,宜順下。若膿生而用針,氣血反泄,膿反難成。若膿熟而不針,腐潰益深,瘡口難斂。若膿深而針淺,內膿不出,外血反泄,膿淺而針深,內膿雖出,良肉受傷。元氣虛者,必先補而後針之,諸證悉退。又有氣癭腫而綿軟不痛者,血「癭腫而內壘成塊者;頑毒結之日久,皮腐肉紫,根硬,四邊紅絲纏遶者。結核之證,漸大漸腐、漸痛者。」已上四證,俱不可妄破,妄破定然出血不止者,立危。但用針之法,妙在膿隨針出,而寂然無所知覺也。至於癭瘤,瘰𤻤,痔漏、疔毒,堅硬頑瘡諸證,若非線藥之功,亦不能刻期收效。
湯散丸丹,要在發而「必中。神聖工巧,誠為學者機關。 千方百證,難盡短長。治在活法,貴在審詳。用之得當, 醫可稱良。詞雖粗鄙,後學提綱。」
〈註〉嘗言「昔者承平,今時擾攘,所以動靜世務不同,勞逸機關已異。當原受病,從外而來;今之受病,從內而發。古者多實,設方宜散宜宣;今者多虛,治法宜滋宜補。若醫者不識古達今,一概施與,必多夭枉也。」
《陽證歌第三》
编辑
「癰疽不論上中下,惟在陰陽二證推。發背雖有正與 偏,要取高低兩樣看。純陽初起必焮腫,更兼身熱有 微寒。頂如尖字高突起,腫似灣弓根有盤。七日之間 多焮痛,二七之期膿漸漫。動息自寧食知味,二便調 勻無瀉乾。腫消膿潰精神爽,脫腐生新氣血完。五善 自然稱並至,七惡全無半點干。痛便隨膿減,腫退自」 肌寬。新肉已生紅艷艷。腐皮自斂白漫漫。一身多爽快。五臟盡和歡。此屬純陽俱易治。百人百可保全安。
《陰證歌第四》
编辑
「純陰初起不知瘡,粟米之形疙瘩僵,不紅不腫不知 痛,少熱少焮少隄防。七朝之後身體倦,瘡根平大喜 澆湯。頂不高兮根不活,色不光兮腐不穰。陷軟無膿 空結聚,脈浮散大細飛揚。飲食不餐身戰慄,嘗湯止 見意倉忙。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含芳,膿多 臭穢身難便,舉動愴惶韻不長。瘡形成黑紫,面色變」 青黃,精神昏憒多鼾睡,言語無人自發揚,口乾多舌 強,痰喘定身亡,此屬純陰俱不治,百人百可到泉鄉。
《半陰半陽證歌第五》
编辑
「陰陽之證兩相交,生死同兼事可招。微熱微寒微赤 腫,半昏半爽半平高。脈來雖數多無力,飲食雖餐不 易消。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為膿饒。大便多溏 小便數,上身有汗下身焦。五善雖兼有,七惡未全逃。 口渴喜茶腸腹痛,面浮饜飲足心高。心煩不穩睡神 亂,怕音焦。投方應病方為妙,陰轉為陽漸可調。心真」 造化,爾命堅牢。逢之任是神仙手,半死餘生定莫逃。
《五善歌第六》
编辑
心善精神,言清舌潤鮮。瘡疼兼不渴,睡醒得安然。 肝善身輕便,因煩自不煩。指頭紅活色,坐起覺平康。 脾善脣滋潤,衾幃蘭麝香。凡餐俱有味,膿厚更肥黃。 肺善聲音嚮,無痰韻更長。肌膚多滑潤,大便自尋常。 腎善誠為要,水升火自降。口和兼不渴,小水得稀長。
《七惡歌第七》
编辑
「一惡神昏憒,心煩舌上乾,瘡形多紫黑,言語自呢喃。 二惡腰身強,雙睛邪視人,瘡頭流血水,驚悸是肝迍。 三惡形消瘦,膿清臭穢生。瘡形多軟陷,脾敗不知疼。 四惡皮膚槁,聲嘶韻不長,痰多兼喘息,鼻動肺將亡。 五惡成消渴,飲多口更乾。形容多慘黑,囊縮腎真傷。 六惡身浮腫,腸鳴嘔𩚬頻。大腸多滑泄,臟腑並將傾。」 七惡瘡倒陷。形如剝鱔同。四肢多冷逆。污水自流通。
《治病則例歌第八》
编辑
「外科之瘡有治例,說與君家須切記。病端百出別根 因,方法甚多豈同類。熱與寒,通與祕,其中消息知端 的。通多不足祕多餘。熱實寒虛分證治。陽似陰,陰似 陽,似中妙理要推詳。不分表裏一例治,輕變重而重 變亡。醫者貴乎多應變,不可偏執用其方。且如表證 惡寒,宜用荊防敗毒散;裏證發熱,可施《內疎》黃連湯。」 瘡勢已成,托裏消毒散,誠為正法。內膿將潰,十全大 補湯,最是相當。人參養榮湯,治潰後虛熱發作,木香 流氣飲,散結腫寒濕為殃。飲食不甘,定用香砂開胃; 精神怯少,須將參朮回陽。陰虛陽虛,須八珍最為要 領。盜汗自汗,得獨參一味可強;潰後多疼,乳香定痛 散功奇莫緩;脾虛下陷,補中益氣湯奏效尤良。口燥 讝言瀉實火。須黃連解毒。〈湯〉心煩衄血,理虛陽必犀 角地黃。〈湯〉古法治癰疽,稱述僊方活命飲,今時醫發 背還期。神授衛生湯、蟾酥丸,在外科稱為獨品;護心 散解內毒,號曰「無雙。」詎知。蠟礬丸護膜護心,可羨淡 中有味,還讚。玉紅膏生肌生肉,堪誇壞裏呈祥;身涼 自汗,腹痛腸鳴,嘔逆豈逃?《異功散》睡臥不寧,虛陽發 躁膿多,定用聖愈湯,生脈散接虛羸。脈來微細;歸脾 湯除驚悸,睡得安康。竹葉石膏。〈湯〉治虛煩身熱者,何 須疑慮。麥冬清肺。〈飲〉除膈熱,有痰者毋待商量。金鯉 湯治肺癰吐膿氣急。《元龜丹》攻結毒,臭腐頑瘡,風熱 生瘡。《通聖散》,瘡瘍狂躁。《破棺丹》:小柴胡。〈湯〉除客邪往 來潮熱,大防風。〈湯〉攻腿膝寒濕為殃。咽腫咽疼定用 清咽,利膈散斑紅斑紫豈逃。化斑解毒湯,八味丸蠲 口乾妙藥。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連丸為臟腑瀉痢 通用;甘露飲治口齒腐爛相當。六和湯和脾止吐瀉, 雙解散解表理內傷;逍遙散善治女人諸病,保元湯 常扶赤子。多傷皮膚毛髮乾焦,蘆薈丸效應甚捷。咽 喉口齒腫痛,冰硼散功實非常。滋腎丸治下元腎虛 不固;涼膈散解上焦膈熱多煩;九龍丹消魚口,吞之 滅跡;二蛟散行濕腫,服下安康。呂祖《一枝梅》,止痢定 驚,稱為僊藥。真君妙貼飲,消疼止痛,號曰神方。痔漏 癭瘤疔毒,古誇三品錠;癰疽流注諸風,今羨萬靈丹。 柴胡清肝湯,治鬢疽肝膽有效;黃連消毒飲,醫對口 督脈尤良。小兒口內生疳,必用人中白散。大人咽喉 腫痛,須將金鎖匙湯。下疳新久,珍珠散。小便淋澀,木 通湯,玉真散破傷風效,復元湯跌撲稱強。提肩散治 肐膊強直作痛,拈痛湯除痛,腿風濕相傷。小便生疳, 龍膽瀉肝湯可羨;大頭腫痛,普濟消毒飲何妨。便毒 懸癰,內消散吞何足慮。臀癰腿病,芪柴湯下自無殃。 又有女子陰瘡,能腫能疼能至癢。在人《活法》,或消或 補或蟲妨。蓋男子之囊癰,瀉肝經之濕熱;小兒赤遊 丹,解毒兼砭血。凡治楊梅瘡,戒熏為至切。舌下發痰 包,利剪方能泄出如雞蛋清。消痰是真訣,結毒與頑 瘡,紫金膏可貼。風瘡徹骨癢,雄黃散效絕。疔瘡先刺 血,內毒宜汗泄;禁灸不禁針,怕綿不怕鐵。又有失榮 腫,堅硬如巖凸。強陰失道證,形狀要分別。婦人之乳巖,此中一例決。未破肉崚嶒,已潰流臭血。如此幾般 證,古今無治說。瘡有數百種,難以都陳白。惟在一點 心,何須三寸舌。學者若精靈,萬事皆通徹。此為《粗糙 歌》,可譏亦可閱。
《灸法併禁灸瘡穴第九》
编辑
「凡瘡初起,惟除項之以上,餘皆並用艾火,隨瘡勢之 大小,灸艾壯之多少。用蒜切成薄片,安於瘡頂,上著 艾炷,蒜上點火,三壯一換蒜片。初灸覺痛,以不痛似 癢為止;初灸不痛,以知痛癢為住。如初灸全然不覺 痛癢,宜去蒜,當明灸之。又陰瘡日數多者,艾炷不及 事,以蒜搗爛鋪於瘡上,以艾亦鋪蒜上,點火灸之,必 知痛甚為效,此為火氣方得入裏,知痛深處,方是好 肉。」蓋艾火拔引鬱毒,透通瘡竅,使內毒有路而外發, 或為瘡科首節第一法也,貴在乎早灸為佳。又有禁 灸數證,亦以參詳。頭乃諸陽之首,純陽無陰之處,凡 生瘡腫,俱是亢陽熱極所致,如再加艾火,使毒氣熾 甚,隨後反加大腫,最能引動內痰,發之必死,面生疔 毒亦然。又有《腎俞》一穴,在於兩腰脊旁,係內腎命根 所係之處。此穴發瘡,多因房勞素虧,腎水枯竭而成。 若再加艾灸,火爍其源,必致內外乾涸,多成黑陷昏 悶而死。又有患者元氣素虛,發瘡多不高腫,其人體 必倦怠,精神必短而昏,脈必浮散空虛,數而不鼓,此 內無真氣,扺當火氣?如灸之。其人必致昏憒而死。常 謂艾火不虧人。此言悮矣。
《論病生死法第十》
编辑
「初生如粟,裏可容谷」,「外面如麻,裏面如瓜」,「外面如錢 裏可容。」拳起勢大終無害,未老先白頭,無膿軟陷休。 瘡從疙瘩起,有膿生方許。腫潰氣昂昂,不治自安康。 根高頂又高,八十壽還饒。焮腫易腐爛,任大終無恙。 瘡高熱焮疼,雖苦必然生;瘡軟無神氣,應補方為益。 肉腫瘡不腫,必竟生,疑恐膿穢不進食,泄瀉黃泉客。 瘡色猪肝紫,無膿必定死。綿潰不腐爛,內怕葡萄嵌。 仰臥不知疼,陰證命難生。腐盡有敗氣,笑裏終生戾。 根散瘡平塌,神仙無治法。久病目露神,必竟命難存。 面忽似塗脂,十日後分離。敗中有橫肉,雖重生門路。 新肉如板片,不食終須變。手足皮枯槁,血敗生難保。 脣白眼無神,腹脹瀉將傾。醃氣不滃氣,雖重多生意。 眼匡黑氣濃,癰疽怕此逢。房中香馥馥,是病終為福。 瘡熱身微熱,輕病何須說?生死此中求,片言一可決。
《察形色順逆第十一》
编辑
凡看人病,兼視其形色,後與脈病相參,誠識於始,以 決其終,百無一失矣。何以知之?陰病見陽色,腮顴紅 獻;陽病見陰色,指甲呈青,此二者俱死。又身熱脈細, 脣吻反青,目珠直視者死。面如塗脂,色若土黃油膩, 黑氣塗抹者死。脣舌乾焦,鼻生煙煤,眼神透露者死。 形容憔悴,精神昏短,身形縮小者死。喘粗氣短,鼻掀 「睛露,語言讝妄者死。循衣摸牀,遺尿失禁,撮空者死。 頭低項軟,眼視無神,吸吸短氣者死。皮破無血,肉綻 爛斑,痲木不知痛癢者死。齒黃色如煮豆,脣自反理 無紋,耳黑枯焦,不聽人中,縮而坦平,口張氣出無回 閉,鼻煽相隨呼吸行,汗出如珠不散,痰若膠而堅凝。 白血紅如肺色,指甲灣而帶青,神昏」神浮神離神亂。 緇衣生滿面。黑氣慘天庭。逢之都沒命。法在此中評。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論第十二》
编辑
三因者,內因、外因、不內外因。此說從於先古,其詞意 尚有發而未盡者。內因者,皆起於七情,蘊結於內,又 兼厚味膏粱,熏蒸臟腑,房慾勞傷,虧損元氣,乃五臟 受之,其病由此。內發者,但發之多,在富貴人及肥胖 者,十有八九。其見證:「瘡多堅硬,根蔕深固,二便不調, 飲食少進,外軟內堅,平陷無膿,表實裏虛,毒多難出。」 得此者即病證之內傷也,故曰「內因。」外因者,皆起於 六淫體虛之人,夏秋露臥,當風取涼,坐眠濕地,以致 風寒濕氣襲於經絡。又有房事後得之,其寒毒乘虛 深入骨髓,與氣血相凝者尤重。或外感風邪,發散未 盡,遂成腫痛,此肌肉血脈筋骨受之,其病由此外來 者,發之多在不善調攝。薄勞碌人,十有八九。見證 多寒熱交作,筋骨疼痛,步履艱辛,濕痰流毒,以及諸 風癱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風濕風溫、天行時毒等 證。得此者,即疾病之外感也,故曰「外因。」又有不內外 因,內無七情干內,外無六淫傷外,何由來也?其病得 之於饑飽勞役,喜怒不常,飲食者冷熱不調,動作者 勤勞不惜,以致臟腑不和,榮衛不順,脾胃受傷,經絡 凝滯。故為疾者,外無六經形證,內無便溺阻隔,其病 多生於膜外肉裏、肌膚之間,似瘰𤻤、痰注、氣痞、癭瘤 之屬。治法不必發表攻裏,只當養氣血,調經脈,健脾 和中,行痰開鬱。治之法為最善,此三因之理盡矣。
《調理須知第十三》
编辑
凡人無病時,不善調理,而致生百病。況既病之後,若 不加調攝,而病豈能得愈乎。其調治有法:初起病時, 先看病者元氣虛實,次看瘡之陰陽險否,然後用藥
調治。當攻即攻,可補便補,不可因循耽悮,以致變熊不虞也。且患者又當安定心神,相忘諸念,毋使倉皇,乃保神氣不得變亂也。再順天時。假如夏熱,坐臥不 可當風,忌置水於榻前、牀下,冬寒須避,起居常要溫 和,非燃火不可開瘡看視,恐有寒侵,致生多變。又未 潰之先,毒氣內作,倘有口乾渴證者,涼物須當少少 與之,以滋蘊熱。至膿潰之後,生冷硬物一概禁之,不 然傷脾損胃,膿必難成。致瘡軟陷,又難收斂。飲食須 當香燥,甘甜粥飯隨其喜惡,毋餐過飽,宜少宜熱宜 濃,方無停滯,又得易化故也。如大瘡潰後,氣血兩虛, 脾胃並弱,必製八仙糕,早晚隨食數餅,以接補真元, 培助根本。再熬參朮膏。如患者脾胃俱虛,飲食減少, 胸膈不寬,飲食無味者,用白朮膏三匙,人參膏二匙, 清米湯空心化服。喜飲酒者,酒化亦可。若精神短少, 昏沉多睡,自汗勞倦,嬾於動作者,用人參膏三匙,白 朮膏二匙,亦酒化服。如肌膚粗澀,面蒼不澤,或大便 血少虛祕,以及皮乾髮槁者,同地黃膏各二匙和服, 或飲陽春酒更妙。其功強健精神,頓生氣血,開胃助 脾,潤肌榮骨。此二藥功甚,非小大瘡不可缺之,實非 草藥之比,病者當信用之,乃無更變。若泛視之,則病 多反復不常。故有易愈難愈之分。實在乎得此失此 也。
《雜忌須知第十四》
编辑
凡病雖在於用藥調理,而又要關於雜禁之法。先要 灑掃患房潔淨,冬必溫幃,夏宜涼帳,庶防蒼蠅、蜈蚣 之屬侵之。一切尼僧孝服、經事、見行婦女,及遠客生 人,開瘡時,俱當忌見牛犬腥羶、醃臘熏藏之物,俱能 作渴。生乾瓜果、棃柿、菱、棗、生冷等類,又能損胃傷脾。 雞、鵝、羊肉、蚌、蛤、河豚、蝦、蟹、海腥之屬,並能動風發癢。 油膩煎炒、烹炙,鹹酸厚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赤豆、 蕎麪,動氣發病。惱怒急暴,多生痞滿。飲食太過,必致 脾殃。瘡愈之後,勞役太早,乃為羸證。入房太早,後必 損壽。不避風寒,復生流毒。不減口味,後必瘡癢無度。 大瘡須忌半年,小瘡當禁百日。此誠為知命君子也。
《看法》
编辑
初起,頂高根活,色赤發熱,焮腫疼痛,日漸高腫者順。 已成焮痛,皮薄光亮,飲食如常,二便調和,身溫者順。 已潰膿稠,色鮮不臭,腐肉自脫,焮腫易消,身輕者順。 潰後膿厚稠黃,新肉易生,瘡口易斂,飲食漸進者順。 初起,頂平根散,色暗微腫,不熱不疼,身體倦怠者逆。 已成腫堅,色紫,不作膿,不腐潰,惟口乾多煩躁者逆。 已潰皮爛,肉堅不腐,腫仍不消,痛仍不減,心煩者逆。 潰後膿水清稀,腐肉雖脫,新肉不生,色敗臭穢者死。
《腫瘍治法》
编辑
「初起知痛或不痛,起發或不發,毋論陰陽表裏,日數 遠近,但未見膿者,俱宜灸之。既灸不知痛癢,明灸之。 焮腫發熱,疼痛有時,脈浮數,無便祕者,宜藥托之。身 體拘急,脈緊,惡寒,飲熱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腫 硬痛深,口乾便祕,身熱脈實者,邪在裏也,宜下之。焮 痛勢甚,煩躁飲冷,舌乾口燥者,火在上也,宜清之。」腫 「痛堅硬,背如負石,惡心乾嘔,邪毒在內,解毒拔之。」「腫 痛日深,內膿不出,瘀肉塗塞瘡口者,急宜開割之。軟 漫不作膿,及不腐潰者,陽氣虛也。壯脾胃,助陽氣。身 涼自汗,手足並冷,六脈虛細,便泄,陽脫也,急溫之。」
《潰瘍治法》
编辑
「膿熟不潰,瘡不焮熱,食少便溏者,脾虛也,補托溫中。 膿清或多,瘡口散大,不生肌者,裏虛欲變證,峻補之。」 「腐肉雖脫,新肉生遲,如凍色者,肉冷肌寒,大溫氣血。」 「潰後食少,心煩不睡,發熱作渴,脾弱陰虛,補中益氣。」 「身涼脈細,倦怠嬾言,食不知味者,脾弱也,醒脾助胃。」 風寒襲於瘡口,皮白綻而不收斂者,外照而內溫補。 潰後面黃肌瘦,膿水清稀,瘡色淡白者,當香燥助脾。 脈大無力,細濇微沉,自汗身涼者,氣血俱虛,峻補之。 出血或膿多,五心煩熱,躁甚不眠者,亡陽也,急補之。 瘡口已合,經犯房勞,或值急暴,復崩潰者,仍助氣血。
《瘡名十則》
编辑
背之左右謂疽癰,手膊肩臂亦相同,肺疽居右癰居 左,蜂癰左右近喉嚨,耳後右為銳毒看,夭疽左耳後 相逢,左右兩肩名搭手,井疽正發在心中。
流注牽藤六七成,發於心下正臍平,脅疽生在脅肋 下,陰疽大體近期門。穿踝疽穿孤拐下,腳氣原來腳 底生,左為便毒右魚口,鶴膝風前膝眼成。
肩下臑癰腋下疽,喉嚨上下氣癰醫,當脈兌疽君可 記,三寸相離穿骨基,紅絲疔從手上起,蛾子喉風口 內隨,腎疽當腎生左右,三里穴發附陰疽。
離臍四寸為嚇癰,再高三寸號「幽癰,腸癰還從臍突 起,胸疽乳上心肺中,合谷一疔名虎口,蛇頭魚肚指 頭逢,腦後一疽名玉枕,莫作如常一樣同。」
肩疽樂疽居右手,石榴離肘上三分,左元陰右襠疽 發,咬骨陰包穴上生。淵疽腎上腿附骨,佛頂疽生腦 頂門,人世毒瘡當切記,管教患者即安生。
顴骨為疔脣上疽,鬢邊所發亦疽醫,眉中鳳眉旁侵腦,黑疔耳內不為奇,鼻內生疔當速療,透腦原來髮 際基,眉尾瘭疽能大毒,頰疔魚眼近腮齊。
馬刀瘰𤻤「氣癭瘡,一氣生來在頸間,虎毒龍泉脣上 下,對口原來髮下藏,牙根脣上癰莫異,牙下生之疽 一行,頂牙縫突為疔治,休作人間容易瘡。」
心肝脾肺腎癰疽,當看胸中穴道醫,更有黃頭并白 泡,發無定處速如飛,左為坐馬右下馬,尾骨頭尖鸛 口疑,此物殺人能致命,火急攻醫切莫遲。
婦人之乳有數種,高腫為癰堅硬疽。還有乳巖真惡 證,腫如頑石破如墟。鈕叩之風生頸項,裙帶風瘡腳 下需。又有濕臁瘡等疾,總生下腿上安居。 嬰兒走馬爛牙疳,黑腐沿開臭不堪;赤遊丹毒渾身 到,鵝口瘡苔滿口漫;風瘡奶癬多搔癢,血灌膿窠痛 欠安;還有心脾胎熱證,口疳重舌一般看。
《疔瘡論》
编辑
夫疔瘡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發夕死,隨發隨 死,有三日五日而不死,一月半月而終死。此在於毒 中之淺深,臟腑之乖逆,節候之寒溫,肅殺之瞬息,畜 類尸忤,性情激變,暴戾一時,發生立判。人之氣血虛 者,各隨臟腑而中之。且如毒氣發於心經者,生為「火 焰疔」,其患多生脣口手掌、指節間。其發初生一點紅 黃小泡,抓動癢痛非常,左右肢體痲木,重則寒熱交 作,頭運眼花,心煩發躁,言語昏憒,此等出於心經之 病也。毒氣發於肝經者,生為「紫燕疔」,其患多生手足 腰脅筋骨之間。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三日 後串筋爛骨,疼痛苦楚,重則眼紅目昧,指甲純青,舌 強神昏,睡語驚惕,此等出於肝經之病也。毒氣發於 脾經者,生為「黃鼓疔」,其發初生黃泡,光亮明潤,四邊 紅色𦆑繞。其患初生口角腮顴,眼泡上下,及太陽正 面之處,發之便作痲癢,綳急硬強,重則惡心嘔吐,肢 體木痛,寒熱交作,煩渴乾噦,此等出於脾經之病也。 毒氣發於肺經者,生為白刃疔,其發初生白泡,頂硬 根突,破流脂水,癢痛,驟然易腐易陷,重則腮損咽焦, 毛聳肌熱,欬吐膿痰,鼻掀氣急,此等出於肺經之病 也。毒氣發於腎經者,生為「黑靨疔」,其患多生耳竅、胸 腹、腰腎、偏僻軟肉之間。其發初生黑斑紫泡,毒患皮 膚,漸攻肌肉,頑硬如疔,痛徹骨髓,重則手足青紫,驚 悸沉困,軟陷孔深,目睛透露,此等出於腎經之病也。 已上五疔,相應五臟。又紅絲疔,起於手掌節間,初起 形似小瘡,漸發紅絲,上攻手膊,令人多作寒熱,甚則 惡心嘔吐,遲者紅絲至心,常能壞人。用針於紅絲盡 處挑斷出血,尋至初起,瘡上挑破,俱用蟾酥條插入 膏蓋,內服汗藥散之自愈。凡治此證,貴在乎早。初起 即治者,十全十活,稍遲者,十全五六;失治「者,十全一 二。」初起項以上者,三陽受毒,必用鈹針刺入瘡心四 五分,挑斷疔根,令出惡血,隨用回疔丹或蟾酥條插 入孔內,膏蓋之。如項之以下者,三陰受毒,即當艾灸, 灸之不痛,亦須針刺插藥方效。隨後俱用蟾酥丸、冬 月萬靈丹,發其大汗,毒方得解,庶不稽留毒氣,致生 變證。今人治法,不論陰陽、表裏,部位上下,凡見是瘡, 便加艾灸,殊不知頭乃諸陽之首,亢陽熱極所致。其 形雖小,其惡甚大,再加艾灸,火益其勢,逼毒內攻,反 致倒陷走黃之證作矣。既作之後,頭面耳項俱能發 腫,形如尸胖,七惡頓起,治雖有法,百中難保一二。外 又有疔名數種,形狀紛紛,故有舊說,未及重錄也。
《看法》
编辑
初起如疥,形如粉刺,或小泡,或疙瘩,結腫不散者順。 瘡腫不作寒熱,亦不惡心,飲食有味,手足溫暖者順。 《形勢》已成,瘡腫肉不腫,四圍白色,多痛少癢,作膿者 順。已潰出膿,瘡仍高腫,肉色鮮明,根內紅活漸平者 順。初起似疔非疔,軟慢灰色,四邊瘡根平塌漫腫者 凶。未發前,先作寒熱如瘧,惡心不食,後出瘡如蚊跡 「蚤斑,或青紫黑泡,輭陷無根,腐爛深孔,氣粗足冷者 逆。瘡形似魚臍,頂凹灰白,輭慢相兼,脈細身冷者,多 逆。」已成肉腫,瘡不腫,根腳走散。瘡頂空腐,血水氣穢 者死。凡疔生,項之以上,針刺不疼,項之以下,灸之不 痛,俱死。已經走散,頭項耳面俱腫,煩躁脈細,痰動喘 急者死。日久原瘡無跡,走散之處,仍復作膿。脈數脣 焦終死。病雖險惡。歲運順者可活。瘡雖微險。歲運逆 者常危。
《治法》
编辑
「初生項之以上者,必先針刺以去惡血,庶毒不攻內。 初發項之以下者,必先艾灸以殺其勢,庶不侵良肉。 發熱惡寒,身體拘急,六脈緊數,邪在表也,宜汗散之。 身體發熱,口燥咽乾,脈實有力,二便祕澀者,宜下之。 針刺之後,瘡不作腐,邊腫不消,仍加播藥,內用補托。」 初起悮灸,致毒走黃不住者,急當隨走處砭去惡血。 惡寒發熱乾嘔、心煩作渴、悶亂神昏,宜解毒清心、托 裏護膜。潰後氣血受傷,神怯食少,睡臥不寧,宜助脾 胃,斂神氣。將愈後,氣血漸復,飲食當進。仍作渴者,急 滋養腎水
《多骨疽論》
编辑
多骨疽者,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 骨無榮養所致。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 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但腎主骨,宜服 腎氣丸、十全大補湯,先補脾腎,次用艾附餅灸之,令 溫煖,腐毒朽骨,自然脫盡,生肌斂口而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