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二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二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四
小兒診視門二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脈法 面上證氣色總見〉
虞摶醫學正傳〈小兒脈法總論 面上諸形證歌 內八段錦 外八段錦〉
薛氏保嬰金鏡錄〈頭面部位圖 圖解〉
保嬰撮要〈面上證 脈形〉
龔信古今醫鑑〈小兒三關紋色主病歌 三關脈紋變見歌 脈法總歌 指
脈歌 病原論 入門審候歌 觀面部五色歌〉
徐春甫古今醫統〈胎氣稟受不同論 用藥論 觀形氣 察病形色歌
諸病形色 面部察色應病歌 壽夭歌 相眼神法 得病之源 無患歌 聽聲驗病
諸病形狀 雜病歌 雜證病機 雜病不治歌 戒輕易服藥 小兒難醫於大人〉
藝術典第四百二十四卷
醫部彙考四百四
编辑小兒診視門二
编辑《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
脈法
编辑「小兒一歲至三歲,看虎口,更用指按高節,乃一指分 三關,定其息數,呼吸八至為平脈,九至不安,十至危 困。短長大小,各有邪干。浮主風生,數主有驚,沉遲主 虛冷,實主有熱,緊是癲癇,洪主熱盛,沉細主腹痛,沉 緩主虛瀉,微遲有積有蟲,遲澀主胃脘不和,沉主乳 食難化,沉細主乳食結,緊弦主腹熱痛,牢實主大便 祕,沉而數者主骨中有熱,弦長是肝膈有風,緊數驚 風,四肢掣戰。浮洪胃口有熱。沉緊主腹痛不歇,虛濡 有氣,又兼慢驚芤,多痢,大便有血。」四歲用一指按虛 實,五歲、六歲用一指滾轉,尋三部平正關上為準。七 歲、八歲稍移指少許尋三部。九歲、十歲,次第依三關 部位尋取。十一歲、十二歲亦同,十歲看,十四歲十五 歲,方依大方脈部位診視。凡看脈,「先定浮沉遲數,陰 陽、冷熱,皆依大方也。沉遲為陰,浮數為陽。更兼看面 部,青色主驚風,白色主虛瀉,赤色主痰熱,黑色病勢 難當,黃色是脾家疳積」,以此相參,察其病源,審度治 療,必無疏失矣。
面上證氣色總見
编辑「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上為脾,下頦為腎。 赤者熱也,隨證治之。」此仲陽之至論也。《口議》所謂五 位氣色總見者。其藍青色者,乃驚積不散,欲發風候; 其火紅色者,痰積壅盛,驚悸增進;其黃土色者,食積 癥傷,欲作疳疾痞癖;其色白者,大腸滑泄,水穀不分, 欲作吐利;其黑色者,臟腑欲絕,其疾危惡,其兒不久 也。又有面部形色,額有青色主驚風欲發,紅主大熱。 印堂青色初入驚并瀉,紅主大驚夜啼,黑主客忤,山 根青至主二次驚;青色主瀉後發躁,黑色及黃甚主 死年壽,平陷者主夭;青主發熱生驚,黑主痢死;紅主 燥死;微黃曰平,黃甚主霍亂死;鼻準微黃曰平,黃甚 為土動死候;黑赤危甚。人中黑主蛔蟲咬,患久脣反 者死。短縮者,因利死。「邊旁」:黃主胃逆,青色主下利。正 口紅者平,乾燥脾熱;白主失血死;黃有積,青因驚風 死;黑氣遶口者死。「承漿」:青因飲食時被驚;黃主吐逆, 赤主血痢,赤黑主驚風。兩眼黑睛黃,有熱;白睛黃,食 積不化,疳蛔;白睛青,肝風驚;黑睛黃,傷寒眉上青,吉; 忽紅主煩躁夜啼;黃主霍亂,久病紅者死風氣。二池: 青主風候,紫主吐逆,又發熱,黃吐逆,紅主煩躁夜啼。 兩顴赤色,肺有客熱。兩太陽青主二次受驚,青自太 陽入耳者死,紅主血淋。兩臉青主客忤,黃主痰溢,赤 主風熱。兩頰赤主傷寒,左赤心熱口瘡,右赤肺熱,黃 主有積,紅主血淋。兩頤青主吐蟲。兩《金匱》青主第三 次驚「生風,黑遶口,二日死。青連目入耳,七日死。」《兩風 門》「紅主風熱,黑主疝。青水驚;黑從眉入耳,當日死。脣 黑不食者死。」又「面青眼青,肝之病;面赤,心之病;面白, 肺之病;面黃,脾之病;面黑,腎之病。」五臟各有所主,看 稟受盈虧,胎氣虛實,陰陽補瀉,當救其失,臟腑表裏, 若能辨其標本,則神聖工巧,自然得矣。
《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小兒脈法總論
编辑小兒七歲、八歲曰「齔」,九歲、十歲曰「髫。」始可以一指探 掌後尺寸三部之脈,而以一息七八至為無病之常 脈。十一歲至十四歲曰「童丱」,而以一息五六至為常 脈也。數則為熱,遲則為寒;浮則為虛,為風;沉則為實, 為積為痛;浮而數者為乳癇驚悸;虛而軟者為慢驚 瘈瘲;緊而實者為風癇;牢而革者為便祕;沉而弦者 為食積,為腹痛。緊而弦者,為氣急,為風寒。洪數者,為 熱伏結,為傷食。軟細者,為蟲疳。若氣促脈代,散亂無 倫次者,死在須臾而不治也
面上諸形證歌
编辑痢疾眉頭皺,驚風面頰紅,渴來脣帶赤,毒熱眼朦朧。 山根若見脈橫青,此病明知兩度驚。赤黑困疲時吐 瀉,色紅啼夜不曾停。
青脈生於左太陽,須驚一度見推詳。赤是傷寒微燥 熱,黑青知是乳多傷。
右邊青脈不須多,有則頻驚怎奈何。紅赤為風抽眼 目,黑青三日見閻羅。
指甲青兼黑暗多,脣青惡逆病將瘥,忽作鴉聲心氣 急,此時端的命難過。
蚘蟲出口有三般。口鼻中來大不堪。如或白蟲兼黑 色,靈丹縱服病難安。
四肢瘡疼不為祥。下氣沖心兼滑腸。氣喘汗流身不 熱。手拿胸膈定遭殃。
眼中赤脈實難量,大數元來此不祥。最怕亂紋鋪目 下,更兼赤脈貫瞳光。
顖門腫起定為風。此候應知最是凶。忽陷成坑如盞 足。未過七日命須終。
鼻門黑燥渴難禁,面黑脣青命莫存。肚大筋青俱惡 候。更嫌腹有直身紋。
忽見眉間紫帶青,看來立便見風生,青紅碎雜風將 起,必見疳癥隔氣形。
亂紋交錯紫嫌青,急急求醫免命傾。盛紫再加身體 熱,須知臟腑惡風生。
紫少紅多六畜驚,紫紅相等則疳成。紫點有形如米 粒,傷寒夾食證堪評。
紫散風傳脾臟間,紫青口渴是風癇,紫隱深沉難治 療,風痰祛散命須還。
黑輕可治死還生,紅赤傷寒痰積停。赤青脾受風邪 證,青黑脾風作慢驚。
紅赤連兮勿藥輕,必然乳母不相應,兩手忽然無脈 見,定知衝惡犯神靈。
內八段錦
编辑血淨為安不用驚,若逢紅黑便難寧,更加紅亂青尤 甚,取下風痰病立輕。
赤色輕微是外驚,若如米粒勢難輕,紅散多因乘怒 亂,更加搐搦實難平。
小兒初誕月,腹痛兩眉顰。時號盤腸氣,啼哭又呻吟。
如反目仰視者,天弔風也。
小兒初誕月。肌體瘦尩羸。髮禿毛稀少。元因鬼王胎。
外八段錦
编辑先望孩兒眼色青,次看背上冷如冰。陽男搐左無妨 事。搐右令人甚可驚。女搐右邊尤可治。若逢搐左疾 非輕。歪斜口眼終為害縱有《仙丹》也莫平。
《薛氏保嬰金鏡錄》
编辑
頭面部位圖
圖解
编辑頭者諸陽經絡所會,面者五臟氣血之榮,色者五臟 精神之華,欲察兒病吉凶,先分部位生尅,五臟虛敗, 色必枯槁,五色充實,色必光華。面色光澤者生,面色 枯槁者死。經以望為先,故曰:能察色脈,可以萬全。 《全幼心鑑》云:「小兒半歲之間有病,當於額前、眉端、髮 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橫按之,兒頭在左舉右手,在 右」舉左手。食指為上,中指為中,名指為下。若三指俱 熱,主感受風邪,鼻塞氣粗,發熱咳嗽。若三指俱冷,主 外感內傷,發熱吐瀉。若食中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 指熱,主夾驚。食指單熱,主胸膈氣滿;名指單熱,主乳 食不消。
竊謂「額間赤色主心經風熱,煩躁驚悸。若發熱作渴 飲水,或發叫哭,屬本經實熱,用瀉心湯以清心火;微 赤則困臥而悸,發熱作渴飲湯,屬虛熱,用《祕旨》安神 丸,以生心血。」青黑主驚風腹痛,或瘈瘲啼叫,用五味 異功散加木香、柴胡、釣藤鉤補脾肝。青黑甚,主心腹 疼,此寒水勝心火,為賊邪,用益黃散以補脾胃。微黃 皮燥主驚疳,此心經疳證,用《祕旨》安神丸以養心血。 骨蒸作渴盜汗、頭髮乾黃,此為腎疳,用地黃丸以滋 補肝腎。
左臉青或兼赤,乃肝經風熱,項強煩悶發搐,目劄瘈 瘲,用柴胡清肝散主之。色微赤咬牙,屬虛熱,用地黃 丸補之。青黑主肝尅脾,虛寒驚搐腹痛,用六君、薑桂 溫之。微赤主潮熱,血虛心躁,用《祕旨》安神丸,佐以地 黃丸。
右臉赤主肺大腸風邪,實熱氣粗欬嗽,發熱飲水,用「瀉白散;若哽氣出氣,脣白氣短,屬虛熱,用五味異功 散。若脾熱所傳,用清胃散。心火所刑,用人參平肺散」; 淡赤主潮熱心躁,或大便堅祕,用「宣明柴胡飲子以 疏導其熱。如潮熱未止,更用釣藤飲以清肝補脾。」色 青白主欬嗽惡心,先用惺惺散解其表邪,健其脾土, 繼以六君子湯調補中氣。色青黑,主驚風腹痛,盤腸 內釣,此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子湯加釣藤鉤,以調補 元氣,不宜治肝。
鼻色赤主脾胃實熱,身熱飲水,飲食如常,用瀉黃散 清熱理脾。微赤主脾經虛熱,飲食難化而不思食,用 五味異功散以補中健脾。色深黃主小便不通,鼻中 乾燥,氣粗衄血,乃脾熱傳於肺腎,先用《濟生》犀角地 黃湯清熱養血,後用地黃丸以滋益腎水。色淡白乃 脾氣虛弱,主泄瀉,飲食不化,用六君子以調補中氣。 青色主脾土虛寒,肝木所勝,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 炮薑,溫中平肝,黑為死候。
「頦間色赤,主腎與膀胱陰虛有熱而小便不通,用四 物湯加山梔,以養血清熱。赤甚主膀胱氣滯而熱結, 用五苓散以分利其邪。若鼻準微黃,右腮微赤,乃脾 肺燥熱,不能化生腎水,用黃芩清肺飲。膀胱陰虛,陽 無所生,用滋腎丸。若頦間微赤」,乃膀胱陽虛,陰無所 化,用六味地黃丸。若兼小腹脹滿,或陰囊腫脹,屬陰 虛濕熱壅滯,用六味丸加車前子、牛膝。兼脾肺氣虛, 不能通調水道者,亦用前藥。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 亦屬肝腎氣虛有熱,用六味地黃丸主之,不應,則用 補中益氣湯,益脾肺,生腎肝。若小便後出白津,或莖 中作痛者,屬肝經濕熱,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 地黃丸。
印堂色青黑,主腹痛夜啼,此脾經虛寒,脾屬至陰,故 夜間腹痛而啼,用釣藤飲。色淡白,主泄瀉。飲食不化, 屬脾氣虛弱,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主之。
目內色青,主肝經風熱發驚,「若直視叫哭,屬肝經實 熱,用抑肝散。兼咬牙煩悶,屬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色 赤主心肝二經發熱,抽搐煩躁,「若小便赤,屬小腸實 熱,用導赤散。若驚悸倦怠,屬肝經血虛,用六味地黃 丸。色黃主脾積少食,夜間發熱,用四味肥兒丸。」飲食 停滯,吐瀉並作,用胃苓散去桂加茵陳、山梔。目鮮發 搐眼眨,屬風熱相搏,先用柴胡梔子散,後用六味地 黃丸。眼泡微腫,主久咳惡心,或脾疳食積,用五味異 功散補脾肺,兼《肥兒丸》以消積滯。或目視不明,或雀 目揩拭眉眼,此欲生風也,急用抑肝散以解之。睛尾 紅絲,乃肝木勝脾土,先用四君子加柴胡、山梔,後用 地黃丸。
人中色黃主傷食胃逆,青主下利,乳食不化,噯噫酸 腐,此脾虛停滯,用平胃散以消積和中。色青赤主驚, 肝氣傷脾,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以平肝補中。黑主 蛔蟲咬痛。
脣色白主吐涎嘔逆,或吐血便血,乃脾氣虛弱,不能 攝涎統血歸源,急用六君子湯調補中氣,則諸病自 愈,切忌涼藥。若色赤乾燥而皺者,主脾經有熱,發熱 作渴,口中氣臭,大便不通,煩躁不寐,先以清胃散治 其熱,更以六君子湯加黃連、山梔,兼補其脾;色黃主 脾經食積泄瀉,飲食不化,以六君子湯溫補中氣;色 赤兼白主衄血,乃脾肺虛熱,不能攝血歸源,用《聖濟》 犀角地黃湯以清熱補血,兼用六君子以補脾氣。久 不愈,用麥門冬散,或人參補肺湯,或人參安胃散。 口畔色黃,主脾經積熱,用清胃散以理脾清熱。久病 用四味肥兒丸,以治疳熱。若脣口抽動,主驚熱不安, 用五味異功散加山梔、鉤藤鉤,以補脾「平肝。若口流 涎,脣色紫,乃胃氣虛寒也,用益黃散。若腹中痛,口吐 涎水者,乃蟲痛也,先用蕪荑散,後用調中丸。」不吐涎 者,乃積痛也,但用五味異功散調補胃氣。手足並冷, 用理中湯加烏梅溫補中氣,則蟲不動而痛自止矣。 亦有積痛者,或吐後痛止,或大便去後痛止者,宜用 消積丸消導積滯,佐以「異功散。」調補胃氣。白主失血 死。青主驚風死。黑色繞口者不治。
耳前微赤,此少陽經風熱也,用柴胡梔子散,生肝血、 清肝火。微黃主睡中驚悸。咬牙,因肝脾虛熱。宜用四 君子加芎、歸、升麻以安神。
「耳輪乾燥,主骨疳蒸熱,為腎經虛熱也,用六味地黃 丸補之。若小便後出白津,或陰莖痒痛者,屬肝經濕 熱也,先用龍膽瀉肝湯,後用六味地黃丸。若稟賦腎 氣不足,或早近女色,致小便滯澀,或作痛如淋者,急 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滋其化源。或大小便道 牽痛者,尤為虛也,亦用前藥加牛膝、車前子、肉桂救 之。如手足逆冷,或畏寒少食,陽氣虛寒也,急加附子, 多有生者。」大扺!小兒之證,多因稟賦臟氣不平,或乳 食寒暑失宜,或姙娠乳母飲食起居,六淫七情所致。 若初病元氣無虧,乳食如常,發熱壯熱,二便祕結,作 渴飲水,臥不露睛者,悉屬形病俱實,當治邪氣。若病 久元氣已虧,食少發熱,口乾飲湯,嘔「吐泄瀉,肢體畏寒,臥而露睛者,悉屬形病俱虛,當補正氣。」況今之小 兒,元氣與昔不同,用藥失宜,脾胃先傷,豈可泥古方 而施治哉?余故考諸名家,宗諸東垣,於凡諸證,各補 以方藥。治者能即色以驗其病,察病以固其本,斯無 失矣。是以古之治病,望色為先也。且驚則氣散脈亂, 不可專診,故必兼察色。《心鑑》云。「若面色未盡。當參之 以指脈。指脈未盡。當參之以面色。色脈兼盡。無餘蘊 矣。」
《保嬰撮要》
编辑
面上證
编辑面色:「青主驚積不散,欲發風候;紅主痰積驚悸;黃者 食積癥傷,欲作疳癖;白主洩瀉水穀,更欲作吐;黑主 臟腑欲絕。」
印堂青主初患驚瀉,紅主大驚夜啼,黑主客忤。 「山根」青主二次驚瀉後發躁,黑黃甚者死。
年壽平陷主夭,青主發熱生驚,黑主利死,紅主躁死。 微黃曰平。黃甚曰霍亂。
《承漿》青主食時被驚,黃主吐逆,亦主血利。黑主驚風。 兩眼黑睛黃主有熱。白睛黃主食積疳痐。白睛青主 驚風。黑睛黃主傷寒。
眉上青吉,忽紅主煩躁夜啼,黃主霍亂,久病紅者死。 《風氣二池》青主風候,紫主吐逆或發熱,黃主吐逆,赤 主煩躁夜啼。
兩顴:赤,主肺有客熱。
兩太陽青。主二次受驚。青自太陽入耳者死。紅主血 痲。
兩臉:青主客忤,黃主痰溢,赤主風熱。
兩頰赤主傷寒,兩頤青主吐蟲。
《兩金匱》:「青主第三次驚風,黑遶口,二日死,青連目入 耳,七日死。」
《兩風門》「紅主風熱,黑主疝,青主水驚,黑從眉入耳即 日死,脣黑不食者死。」
脈形
编辑《流珠形》:主飲食所傷,內熱欲吐,或腸鳴自利,煩躁啼 哭,用助胃膏消飲食,分陰陽。若食消而病仍作,用香 砂助胃膏以補脾胃。
《環珠形》:主脾虛停食,胸膈脹滿,煩渴發熱,用五味異 功散加山樝、枳實,健脾消食,後用六君子湯調養中 氣。
《長珠形》:主脾傷,飲食積滯,肚腹作痛,寒熱不食。先用 大安丸消其積滯,次以異功散健其脾氣。
《來蛇形》:主脾胃濕熱,中脘不利,乾嘔不食,此疳邪內 作,先用四味肥兒丸治疳,後用四君子湯補脾。 《去蛇形》,主脾虛食積,吐瀉煩渴,氣短喘急,不食困睡。 先用六君子湯加枳實,健脾消積,次以七味白朮散 調補胃氣。
「《弓反裏》形」,主感冒寒邪,哽氣出氣,驚悸倦怠,四肢梢 冷,小便赤色,咳嗽吐涎,先用惺惺散助胃氣,祛外邪, 後以五味異功散加茯神、當歸,養心血,助胃氣。若外 邪既解,而驚悸指冷,脾氣受傷也,宜用七味白朮散 補之。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脾虛甚故也。 「《弓反》外形」,主痰熱,心神恍惚,夾驚夾食,風癇痰盛,先 以天麻防風丸祛外邪,又以五味異功散調中氣。 鎗形主風熱,生痰發搐,先用「抱龍丸。」如未應,用牛黃 清心丸。若傳於脾肺,或過用風痰之藥,而見一切諸 證者,專調補脾胃。
魚骨形,主驚痰發熱,先用抱龍丸治之,如未應,屬肝 火實熱,少用抑青丸以清肝,隨用六味丸以補肝。或 發熱少食,或痰盛發搐,乃肝木尅脾土,用六君子湯 加柴胡,補脾土以制肝木。
「水」字形,主驚風食積,胸膈煩躁,煩悶少食,或夜啼痰 盛,口噤搐搦,此脾胃虛弱,飲食積滯,而木尅土也。先 用大安丸消導飲食,次以六君、釣藤鉤補中清肝。若 已服消食化痰等劑而病不愈者,用四君、升麻、柴胡、 釣藤鉤升補脾氣,平制肝木。
針形主心肝熱極生風,驚悸煩悶,困倦不食,痰盛搐 搦。先用抱龍丸祛風化痰,次用六君子加釣藤鉤,平 肝實脾。
透關,射指形,主驚風痰熱聚於胸膈,乃脾肺虧損,痰 邪乘聚。先用牛黃清心丸,清脾肺,化痰涎,次用六君 子湯加桔梗、山藥,補脾土,益肺金。
透關射甲形。主驚風,肝木尅制脾土之敗證。急用六 君、木香、釣藤鉤、官桂溫補脾土,未應,即加附子以回 陽氣,多得生者。
嘗聞古人云:「小兒為芽兒,如草之芽,水之漚。」蓋因臟 腑脆嫩,口不能言,最難投劑。當首察面色而知其所 屬,次驗虎口以辨其所因,實為治法之簡要也。
〈註〉流珠只一點紅色,環珠差大,長珠圓長已上非謂圈子總皆紅脈貫氣之如此。來蛇即是長珠散,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亦如此,分上下朝,故曰「來去。」角弓反張,向裏為順,向外為逆,鎗形直上魚骨分
開「水」 字,即三脈並行;「鍼形」 :即過關一二粒米許。射甲,命脈向外透指,命脈曲裏。雖然,余嘗治之,亦有不專執其形脈而投劑者,蓋但有是證,只服是藥,而亦多驗。
《龔信古今醫鑑》
编辑
小兒三關紋色主病歌
编辑「紫熱紅傷寒,青驚白色疳。黑時因中惡,黃即困脾端。」 青色大小曲,人驚并四足。赤色大小曲,水火飛禽撲。 紫色大小曲,傷米麪魚肉。黑色大小曲,脾風微作搐。
三關脈紋變見歌
编辑魚剌驚風證莫疑,氣關疳病熱相隨。命關見此為難 治。此是肝家轉到脾。
初節懸針瀉痢生。氣關肺熱更疳凝。三關直透黃泉 近。此候須知是「慢驚。」
水字生驚肺受風。氣關喘嗽積痰攻。醫人仔細詳虛 實。出命驚疳夾證凶。
乙字驚風肝肺隨,氣關形見發無時。此形若直命關 上,不久相將作慢脾。
曲蟲為候主生疳。若見氣關積穢肝。直到命關為不 治。須知心臟已傳肝。
雙環肝臟受疳深,入胃氣關吐逆臨。若是命關為死 候,枉教醫者更勞心。
《流珠》形見死來侵,面上如斯也不生,縱有神丹人不 救,醫人仔細更丁寧。
傷寒斜向右,傷食七堪儔。雙鉤傷冷定,逢驚山字浮。 絲紋將發搐,「丰」字引堪愁。若遇傷風證,脈斜向左朝。 形如新月樣,向右氣疳留。若是彎居左,風疳藥可投。 形如三疊曲,傷硬物為仇。更有環生腳,尤嫌上下鉤。 皆是傷冷候,醫者用心求。疳極如勞狀,亂蟲皆可憂。 交了紋互疊,腹面見因由。更有青筋貫,百中無一瘳。
脈法總歌
编辑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數息。遲冷數熱古今 傳,浮風沉積當先識。左手人迎主外證,右手氣口主 內疾。外候風寒暑濕侵,內候乳食痰與積。洪緊無汗 是傷寒,浮緩傷風有汗液。浮洪多是風熱盛。沉細元 因乳食積,沉緊腹中痛不休。弦緊喉間作氣急,緊促 之時疹痘生。緊數之際驚風至。虛軟慢驚作瘈瘲,緊 實風癇發搐搦。軟而細者為疳蟲,牢而實者因便閉。 脈芤大小便中血,虛濡有氣兼驚悸。滑主露濕冷所 傷,弦急客忤君須記。大小不勻為惡候,二至為脫三 至卒,五至為虛四至損,六至平和曰無疾。七至八至 病尤輕,九至十至病勢極。十一二至死無疑,此訣萬 中無一失。
指脈歌
编辑「小兒食指辨三關,男左女右一般看,皆知初風中氣 候,末是命關易亦難,要知虎口氣紋脈,倒指看紋分 五色,黃紅安樂五臟和,紅紫依稀有損益,紫青傷食 多虛煩,青黑紋時證候逆,忽然純黑在其間,好手醫 人心膽寒。若也直上到風關,粒米短長分兩端,如鎗 衝射驚風至,分作指叉有數般,弓反裏順外為逆,順 逆交連病已難,叉頭長短有可救,如此醫人仔細看。 男兒二歲尚為嬰,三歲四歲幼為名,五六次第年少 長,七髫八齔漸論情,九歲為童十稚子,《有病關格》辨 其因,十一癇疾號顛風,疳病還同勞病攻,痞癖定為 沉重候,退他潮熱不相同,初看掌心中有熱,便知身 體熱相從,肚熱身冷傷積定,腳熱額」熱是感風,額冷 腳熱驚所得,瘡疹發來耳後紅。小兒有積宜與塌,傷 寒三種解為宜。食瀉之時宜有積,冷瀉須用與溫脾, 水瀉宜與澀臟腑,先將滯竭散與之。孩兒無事忽大 叫,不是感風是天弔,大叫氣促長聲粗,誤吃熱毒悶 心竅。急須吐下卻和脾,若灌驚藥真堪笑。
病原論
编辑夫小兒者,幼科也。初生者曰「嬰兒」,三歲者曰「小兒」,十 歲者曰「童子。」兒有大小之不同,病有淺深之各異,形 聲色脈之殊,望聞問切之間,若能詳究於斯,可謂神 聖工巧者矣。
蓋「望」者,鑑貌辨其色也。假如面部,左腮屬肝,右腮屬 肺,額屬心,鼻屬脾,頦屬腎,肝病則面青,肺病則面白, 心病則面赤,脾病則面黃,腎病則面黑,是乃望而知 之也。
聞者,聽聲知其證也。假如肝病則聲悲,肺病則聲促, 心病則聲雄,脾病則聲慢,腎病則聲沉,此屬於臟。又 大腸病則聲長,小腸病則聲短,胃病則聲速,膽病則 聲清,膀胱病則聲微,此屬於腑。是乃聞而知之也。 問者,問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則肝病,好食辛則 肺病,好食苦則心病,好食甘則脾病,好食鹽則腎病, 好「食熱則內寒,好食冷則內熱」,是乃問而知之也。 切者,切脈察其病也。假如三歲小兒已下有病,先看 男左女右、手虎口三關,從第二指側看,第一節名風 關,第二節名氣關,第三節名命關。辨其紋色,紫者屬
熱,紅者傷寒,青者驚風,白者疳病,黑者中惡,黃者脾之困也。若見於風關為輕,氣關為重,過於「命關則難治矣。至三歲已上,乃以一指按寸關尺三部,常以六 七至為率,添則為熱,減則為寒,浮洪風盛,數則多驚, 沉遲為虛,沉實為積,是乃切脈而知之也。」
大扺:「小兒之疾,大半胎毒而少半傷於食也。其外感 風寒之證,十一而已。蓋小兒之在胎也,母饑亦饑,母 飽亦飽,辛辢適口,胎氣隨熱,情慾動中,胎息輒躁。或 多食煎煿,或恣味辛酸,或嗜慾無節,或喜怒無常,皆 能令子受患。」
「其為母者,胎前既不能謹節,產後又不能調護,是以 惟務姑息,不能防微杜漸。或未滿百晬,而遂與醎酸 之味,或未及週歲而輒與甘肥之物,百病由是而生 焉。」小兒脾胃,本自嬌嫩,易於傷積。且如「乳食傷胃則 為嘔吐,乳食傷脾則為泄瀉,吐瀉既久,則成慢驚,或 為疳病。乳食停積則生濕痰,痰則生火,痰火交作則」 為急驚,或成喉痹;痰火結滯,則成癇釣,或為喘嗽。胎 熱胎寒者,稟受有病也。臍風撮口者,胎元有毒也。鵝 口、口瘡者,胃中有濕熱也。重舌木舌者,脾經有實火 也。走馬牙疳者,氣虛濕熱也。愛喫泥土者,脾臟生疳 也。胎驚夜啼者,邪熱乘心也。變蒸發熱者,胎毒將散 也。丹毒者,火行於外也。蘊熱者,火積於中也。中惡者, 外邪乘也。睡驚者,內火動也。喉痹者,熱毒也。眼痛者, 火盛也。膿耳者,腎氣上沖也。鼻塞者,因冒風邪也。頭 瘡者,熱毒攻也。臍瘡者,風濕中也。尾骨痛者,陰虛痰 也。諸蟲痛者,胃氣傷也。陰腫疝氣者,寒所鬱也。盤腸 氣痛者,冷所搏也。脫肛者,大腸虛滑也。遺尿者,膀胱 冷弱也。尿濁者,濕滯脾胃也。便血者,熱傳心肺也。下 淋者,膀胱鬱熱也。吐血者,榮衛氣逆也。小便不通者, 有陰有陽也。大便祕結者,有虛有實也。解顱鶴節者, 胎元不全也。行遲、髮遲者,氣血不充也。龜胸者,肺熱 脹滿也。龜背者,風邪入脊也。語遲者,邪乘心也。齒遲 者,腎不足也。瘧者,膈上痰結也。痢者,腹中食積也。咳 嗽者,肺傷風也;喘急者,痰氣盛也;心痛者,蟲所嚙也; 腹痛者,食所傷也。內傷發熱,則口苦舌乾也;外感發 熱,則鼻塞聲重也;腹脹者,脾胃虛弱也;水腫者,土虧 水旺也;黃疸者,脾胃濕熱也;斑疹者,陰陽毒氣也;自 汗者,氣虛也。積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無定位, 無形之氣也;胃主納受也,脾主運化也。調理脾胃者, 醫中之王道也。節戒飲食者,卻病之良方也。驚疳積 熱者,小兒之常病也。望聞問切者,醫家之大法也。若 夫療疾用藥,如箭箭中鵠心者,則又可以心悟,而不 可以言傳也。《孟子》所謂「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 使人巧。」斯言得之矣。
入門審候歌
编辑觀形察色辨因由,陰弱陽強髮硬柔。若是傷寒雙足 冷,要知有熱肚皮求。
觀面部五色歌
编辑面赤為風熱,面青驚可詳,心肝形,此見「《脈證》辨溫涼」, 脾怯黃疳積虛寒。「白光若逢生黑氣」,腎敗命須亡。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
胎氣稟受不同論
编辑《千金論》曰:「兒在母胎,受其精氣,一月胚,二月胎,三月 血脈,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成,七月毛髮 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糓神入胃,十月百神備而生。生 後六十日瞳子成,能笑語識人。百日任脈生,能反覆。 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獨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 匐匍。三百日髕骨成,能獨立。三百六十日為一期,膝 骨成乃能移步,此理之常。不如是者,身不得其平矣。」 或有四五歲不能行立,此皆受胎氣之不足者也。若 筋實則多力,骨實則早行,血實則形瘦多髮,肉實則 少病,精實則伶俐多語笑,不怕寒暑,氣實則少髮而 體肥,此皆受胎氣之充足者也。大扺稟賦得中,陰陽 純粹,剛柔兼濟,氣血相和,精神全備,形體壯健,其未 周之先,顱顖堅合,睛黑神清,口方脣厚骨粗,臀滿臍 深,肚耎莖小,卵大,齒細髮潤,聲洪睡穩,此皆受胎氣 之得中和者也。以故聽其聲,觀其形,則可以知其虛 實壽夭矣。
用藥論
编辑夫人稟陰陽二氣,生疾病於三焦,然冠壯易明,童幼 難治。黃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者,為別是一家調理 爾。」此不在黃帝《圖經》之論也。又云:小兒如水上之波, 草頭之露,以意用藥,毋令造次焉。惟小兒臟腑脆嫩, 血氣未足,肌體不密,精神未備,故稱不易醫也。初生 曰嬰兒,三歲曰小兒,十歲曰童子,大小各異,切不可 一概而用藥也。必明消息形候。審定生死。察病患之 淺深。知藥性之寒溫。乃世之良工也。
觀形氣
编辑形者面形也,氣者神氣也。原夫小兒證候,不可取之 一端,在表裏相應,內外消息,豈惟相鼓瑟者所能觀 其形而知其證哉?信斯言也。況小兒虛實,有非係乎 肥瘦,而係乎氣色者。何以言之?蓋有肥而氣怯,瘦而氣壯,氣怯則色必嫩,其為虛可知;氣壯則色必盛,其 為實可知。五臟之氣,形於面部,則肝青、心赤、肺白、腎 黑,脾黃,是其五色。肝旺於春,心旺於夏,肺旺於秋,腎 旺於冬,各七十二日。脾寄旺於四季,後一十八日,是 其本位。然有時乎?不春不冬而面變青黑者,非肝之 與腎也;不秋不夏而面變赤白者,非心之與肺也。蓋 五臟之氣色,層見疊出,隨形流證,初無一定。忽然青 黑主乎痛,忽然赤者主乎熱,忽然白「者主乎冷,忽然 黃者主乎積」,此氣之開闔,非係乎時,非拘乎位。又如 心主額,肝主眼并左臉,脾主脣之上下,肺主右臉,腎 主耳前頦外,其形或見於位,或露於他部,所謂不可 取之一端,此其選也。且脾主脣之上下,為吐瀉,或患 利日久,然其色黑,則腎之乘脾,水反尅土,名為強勝 其臟或敗爾。肝主眼并左臉。其色青。本色也。主驚駭 驚風。是為順證。若見白色。乃肺尅肝。即為逆證。以此 推考。變而通之。存乎其人。
嬰兒惟察其面部五色,以知病源。又看眼睛有神無 神。神者,目中精神光彩是也。隱顯橫衝,應位而見,以 應五臟五色,「青、黑、黃、白、赤是也,肝青、心赤、脾黃、肺白、 腎黑。」凡五臟主病蘊其內,必有形色見於外。小兒有 病,先觀本部形色,論其五行生尅吉凶形色,若有相 應,然後聽聲切脈。
察病形色歌
编辑大病脣紅不可醫,看來眼慢不相宜,睛青頰赤并乾 黑,髮直鴉聲轉淚啼,手足無紋指頭白,鼻乾燥熱口 角垂,昏沉口禁不開眼,便是神仙難治之。
五臟精明面上窺,假如肝病面青時,三春白氣如形 見,此病須亡餘倣之。
目如赤白並青黑,面若黃時病易瘳。目黑與青并赤 白,面無黃色救無由。
諸病形色
编辑面上青色者,為驚積不散,欲發風候。
紅赤色者。為熱為痰。積壅成驚悸煩躁。增進。
黃色者亦為熱。為食積、癥瘕、痞癖疳疾。若神思昏沉。 其候潮熱氣粗。困倦。或嘔噦。或瀉利。
白色為寒,為肺氣不利,大腸滑泄,欲作吐痢。
黑色者為痛所傳,不煩變證,即為逆候。榮衛失序,為 痰,為惡候。
正口常紅無病,乾燥脾熱白為虛。
人中黑,腹痛蟲動,點點黑,吐痢。
山根紫傷乳食青,驚人叫喚黑為危。
印堂:青驚紅,驚熱。白,無病。
額青驚紅熱。
「兩眉紅」,夜啼燥熱。
兩眼黑睛黃:傷寒;白睛黃,濕積;赤,心熱;淡紅,心虛熱; 青,肝熱。
太陽紅,血痳青,驚;兩紋青,第二驚赤,傷寒;右青,驚;紅, 熱黑,危惡候。
風池紅熱多。啼黃吐逆。
《金匱》「青筋驚。」
兩頰熱赤。啼哭。
顴紅熱。
準:頭近,乘黃,吐利,赤熱,紅紫,痰氣,青驚。
《承漿》黃吐青、驚。
目無精彩。瞳人不活。眼珠上膜。赤脈貫瞳人。俱死證 也。
額。心證:赤色者,心經有風熱,主心煩驚悸,臥坐不 安。青黑色中有邪,主驚風腹痛。《寶鑑》云:「心乃中邪,手 瘈瘲而啼叫,青黑甚則心腹痛。微黃色皮乾燥主盜 汗頭髮乾黃燥主驚疳,骨熱微渴。」
鼻上脾證:赤色身熱,不思飲食。深黃色小便不通,鼻 孔乾燥氣粗,主衄血。《寶鑑》云:「鼻乾喘息,鼻氣有聲,主 衄血肺熱,淡白色主泄瀉,食不化。」
《下頦》腎證赤色。主膀胱熱。膀胱與腎為表裏。有熱則 水道不利。小便不通。
左臉肝證,赤色身熱拘急,肝風熱也。青黑主驚或腹 痛,淺赤潮熱心躁。有一等小兒,夜間潮熱,日間面臉 不安,脣紅乾燥,恐驗不真,脈必緊數。
右臉肺證,赤色身熱,淺色潮熱,或不便而氣粗壅嗽, 青白色主欬嗽惡心,青色主風入肺,時時欬嗽。青黑 主驚欲發或腹痛,嬰兒盤腸內釣。
印堂證:「青黑色主腹痛夜啼。」《靈祕》云:「《印堂》青黑,夜啼, 如傷風主頭疼,傷寒主久痢。」《靈祕》云:「痢疾眉頭皺。」王 氏云:「眉中心淡白色,主洩瀉糞白,食物不化。」
《人中證寶鑑》云:「人中左右兩邊黃,主傷食。人中下青, 主乳不化,便清糞白。」《靈祕》云:「人中鼻下俱青,亦主乳 食不消。」
脣口證:脣白主吐涎嘔逆,亦主吐血便血。脣紅赤乾 燥而皺者,主渴。《靈祕》云:渴來脣帶赤,脣紅赤不皺,主 口臭,大便不通,夜間心躁不睡,紅乾而燥主熱。王氏 云:「口臭脣黃,脾受積後,必發腫,夜起利糞白色。」又曰「脣口紫及吐涎,主蟲痛。」《飛仙論》云:「脣口紫不吐涎,是 積痛。」《寶鑑》云:「脣口四畔黃如橘,主口臭,乃脾之積熱。」 《千金》云:「脣纈赤主心熱,口舌生瘡。」《至聖訣》云:「脣紅赤 主衄血,脣白赤熱,脣口動主驚熱。」又云:「口滴清水,欲 生重舌,又主口瘡。」錢氏云:「口頻撮,氣不和,益黃散。」又 云:「血虛怯,為冷所乘則脣青。」孫真人云:「脣青主脾寒, 或時腹疼,乳食減少。」蓋脾開竅於脣,木來尅土,知脾 弱不能食也。如久渴瀉脣紅者,是虛證也,不可用涼 藥。
《舌上證》舌乾、舌黑、舌白、舌燥、舌胎、舌黃、舌赤腫,主大 便不通,雖通少焦黃。舌裂、舌上芒刺、舌上出血,皆熱 極陽毒也。舌上生瘡,心脾熱。舌上捲,主驚。有久瀉痢。 舌黑必潤,不可以為熱。蓋久痢上焦虛熱。舌黑必潤, 死不治。
氣噎證:氣噎不通,必主驚候。《靈祕》云:「噎飲須知死。嘆 氣、哽氣、下氣、頻呵欠主驚。」
兩耳證《王氏》云:「耳前微赤主耳聾,微黃主腎驚,睡中 咬牙,耳輪乾燥主疳,骨蒸熱。」
面色淡白主惡心不食驚瀉。面青白主吐瀉。《靈祕》云。 主驚風欲發。王氏云。面青脣白主吐嬭不化。胃冷。《難 經》云。「面白喜。」悲愁不樂只欲哭, 面青黑色吐沫者蟲痛,不吐沫者食積,亦主驚。《靈祕》 云:「主天釣風。面青遍身熱,發躁,多變痢疾。面青有汗, 口內氣熱,必發釣痛。」已上三證,出《靈祕》。《寶鑑》云:「面黃 夜臥盜汗,面青白有驚,面青黑或時吐沫者客忤,面 黑青主天釣啼呼凶。」
面青臉赤主壯熱驚搐,面青白黑,往來不定,主腹痛 發渴無時。《寶鑑》云:「臉赤面黃白主心疳壯熱。」《千金》云: 「面赤目黃主小便不禁。」《通真子》云:「面青筋急,或多嗔 悶。」
面紅赤色主傷寒發熱。心躁不安。欲驚發狂。《靈祕》云: 「主身熱傷寒。」《通真子》云:「面赤心煩仍喜笑。」
面黃臉赤主傷寒潮熱驚搐,睡臥不安。如肉內微微 赤者,主疳食潮熱。錢氏云:「心疳面黃臉赤,身壯熱,安 神丸主之。」
面黃白色主疳積,大便不調,夜起食不消,嘔逆。《寶鑑》 云:「面黃白有積。」《靈祕》云:「面黃白主脾肺有積。」通真子 云:「面色痿黃,瀉利無時。」錢氏云:「面晃白氣發,肚腹疼 痛,不思乳食。」
面目皆黃,是脾熱黃疸。《寶鑑》云:「黃疸皆因胃熱。」錢氏 云:此證多於大病之後,若不因病而身微黃者,胃熱 面黃,肚大脾乾。初生嬰兒身黃,曰胎疸。
頭面青筋,此為欲發驚,因熱必作搐,因吐必肚痛。若 頭面大小青筋如綠繩透起者,急治。不爾便發搐,搐 則進退難瘥。
非時弄色面色不定,謂之「弄色。」面色非時變易不定 者,是胎風有驚,亦主客忤。面色或青或白或黑不定 者,心腹疼痛。
面部察色應病歌
编辑兩腮肝肺位,鼻準內斯脾。正額為心主,頦間三腎隨 有內斯形,外觀之識病機。面赤脣青者,傷寒熱證推。 驚風青黑應,脣臉所由知。面黃多疾病,瘧疾亦何辭。 白多應是瀉痢,更蹙雙眉。「面青肝有病,春患最難醫。 舉金來尅木,餘倣此推之。」
壽夭歌
编辑身軟陽痿頭四破,臍小臍高肉不就。髮稀色嫩短聲 啼,遍體青筋俱不壽。尻腫臏骨若不成,能倨能行能 立死。臍深色老性尊持,方是人家長命子。
相眼神法
编辑「小兒病證或可畏,若太衝有脈,神氣未脫,顖門未陷, 看顏色三關未至黯點者」,猶可著力。雖然,五臟六腑 之精氣,上注於目,望而知之,當先以目中神氣之全 為驗。若目中神氣有者,必不死,目無神者必死。
得病之源
编辑大喜後乳食變驚癇:喜屬心,大喜後乳食,則傷其心。 錢氏曰:「心主驚,驚是癇也。《素問》云:『暴怒傷陰,暴喜傷 陽』。」孫真人云:「傷陰則瀉,傷陽則驚。」通真子云:「喜後飲 水,傷三焦,多成喘急。」
大哭後乳食多,成吐瀉。錢氏云:「哭屬肺,大哭後乳食 則傷肺,肺氣逆則作吐瀉。肺與大腸為表裏,故瀉也。」 大饑後乳食多,成腹痛。《千金》云:「饑人急食,多成腹痛。」 《修真祕》云:「饑食過多,成結積聚。」又云:「食不欲急,急則 傷脾。」《扁鵲》云:「急食久成痞塊面黃。」
大飽後飲水多,成氣乏。《素問》云:「飲多則肺布葉,是故 氣逆而上奔也,故能生痰疾。」《仙經》云:「飽後迎風,多成 暴厥不醒,如中風之狀也。」
大驚後乳食嘔吐心痛:大驚後乳食,則手少陰經受 邪,多成心痛。《抱朴子》云:「大驚乳食及飲水,氣節不通, 或吐逆翻胃。」《百端經》曰:「驚後飲水,則傷心舌,多成不 語也。」
當風乳兒,或嗽吐腹脹:倉公曰:「小兒迎風飲乳,風冷入肺,則令咳嗽。」《寶鑑》云:「風冷傷於乳,令兒成嘔吐,氣 冷腹膨。」又經曰:「形寒飲冷則傷肺,傷肺則咳嗽。肺主 氣,氣傷則腹脹。」
夜露乳兒,多成嘔吐。《修真訣》云:「夜露下乳兒,冷乳入 喉不散,多成嘔逆。」《寶鑑》云:「天中餧乳,氣逆停胸,皆成 嘔逆。」
正食便乳。成疳黃口臭。《王氏》云:「正。」便乳。令兒口臭。 牙中出血。《通真子》云。乳食並令兒面黃口臭。又能 生痰癖。
正汗便乳成心疳壯熱。葛洪云:「汗者心之液。正汗便 乳,則傷其心,心傷則液散,液散則皮膚燥,成心疳壯 熱。」
食熱麪乳兒多成龜胸。孫兆云:「母食五辛令兒龜胸。」 徐氏云:「食熱麪便乳兒,久必成龜胸。」 食酸鹹炙煿,乳兒成渴。《聖惠方》云:「乳母恣食五辛炙。」 厚味停積乳兒,致兒臟腑生熱,熱則煩躁,生渴不 止。又云:兒食醬肉,渴飲水漿,則成渴痢。
醉臥當風乳兒失音乳母醉臥當風乳兒,令兒失音。 《抱朴子》云:「乳母飲酒過度,當風取涼乳兒。風冷酒毒 邪乳入喉,故令兒失音不語也。」
嗽後飲乳。成驚喘痰噎。嗽後飲乳。痰聚不散。氣道不 利。關膈不通。則成痰噎而驚喘。
悲喜未定便乳成涎嗽孟氏云:「悲喜未定便乳,兒必 涎嗽引風。」《寶鑑》云:「悲喜未定,飲水則逆其氣,氣勝血, 血道行,多成吐血。」
兒啼未定,便乳生癭氣。凡兒啼未定,便以乳塞其口 乳之,令氣不得消散,故結聚成癭也。《孟氏》云:「兒啼未 定,肺竅開即便乳兒與氣相逆,氣凝結聚,多成瘰。」𤻤, 癭瘤也。
無患歌
编辑孩兒常體貌,情態貌殊然。鼻內乾無涕,喉中絕響涎。 頭如青黛染,脣似點硃鮮。臉方花映竹,頰綻水浮蓮。 喜引方纔笑,非時手不宣。縱哭無多哭,雖眠不久眠。 意同波浪靜,性若鏡中天。此子多安吉,何愁患病纏。
聽聲驗病
编辑《樂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 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蓋人病蘊 於內,聲音顯然於外,樂聲亂則五音不和,人聲亂則 五臟不和,所以聽聲音,驗人疾病也。《素問》云:「視喘息, 聽聲音而知所苦。」是故《周官》云:「以五氣、五色、五聲視 其生死。」孫真人云:「五臟不和,五聲不順,五色不定,必」 主病也。《三因方》云:「觀五臟有餘不足,喉之於聲,中之 守也。中盛則氣盛,中虛則氣弱。故聲如從室中言,氣 之澀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氣之奪也。」言語善惡,不 避親疏,此神明之亂也。聲音意不相續,陰陽失守也。 故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諸病形狀
编辑小兒驚哭,聲沉不響者,是病重,醫難得效,聲浮者輕, 調治便瘥。頭額乾枯,筋脈緊急,脣外赤而內白,有瘡 痍而無津,甚者兼驚而難痊,斯為熱之極矣。眼赤,是 肝積熱,怕明心肝有驚,牙疳妳食之毒。喫食不消,是 脾積冷。耳聾,是腎之虧。胎癬,是肺積風,潮熱因驚而 得,或悲或歌,是邪入脾。口瘡肚脹,疳積氣逆吐蟲,胃 與大腸;積熱;瘧疾,是脾之傷;開口睡,是五臟毒盛;多 哭,是驚風入肺;愛喫泥土,脾臟生蟲;夜多盜汗,是血 虛有熱;五心熱,是疳勞停耳,是腎經邪熱;腹脹惡心, 是脾胃之積;愛喫木炭,是肝臟生蟲。喫茶葉知為心 臟;喫生米須識脾宮。推之以理,度之以意,斯為醫哲 圓融。
雜病歌
编辑小兒雜病切須知,不問童兒與女兒。多睡只因肝是 本,心中積熱夜驚啼。叫呼冷汗因蟲痛,寒熱其中積 在脾。臉赤口瘡心肺壅,虛風搐搦四肢垂。冷滑傷脾 或瀉痢,如膿如血下無時。積多肚大多掀水,氣喘腮 黃不問醫。眼垂吐涎頭擺急,莫教脈息慢微微。甚笑 愚人偏問鬼,不求良藥苦求巫。
雜證病機
编辑急驚風,眼喜張;慢脾風,眼喜閉。「啼而不哭是煩,哭而 不啼」是躁;張口出舌是風;「瞑目似睡,不思乳食」是虛; 「腹痛盈盈」是氣壅;「翻身伏臥」是脾疾;「換手長揮,聞言 即哭」是實;清涕流出,肺經受寒;搖頭硬頸,三焦壅熱; 魚目定睛夜死;面青脣黑晝亡。
雜病不治歌
编辑吐瀉生風眼上膜,風在掌中抓不著。急驚過了喘無 休,慢驚過了皮膚薄,盤腸過了心中孤,嗽吐嘔逆心 凹惡。傷寒赤脈青,相交結,熱面黑,皮毛落,痘子入眼 眼不開,熱泄出水口乾惡,鎖口,腰低脣黑青,積痢,脾 毒脣捲縮,此病因驚無有積,豈有神仙留妙藥。
戒輕易服藥
编辑《羅謙甫案》一小兒五月間,因食冷粉,腹中作痛,遂於 市藥鋪中贖得神芎丸服,臍腹漸加冷痛,時發時止踰七八年不已。因思古人云:「寒者熱之,治寒以熱」,良 醫不能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據所傷之物,寒也;所 攻之藥,亦寒也。重寒傷胃,其為冷病可知矣。凡人之 脾胃,喜溫而惡冷,況小兒血氣尚弱,不任其寒,故陽 氣潛伏,寒毒留連,久而不除也。治病必先其本,當用 和中養氣之藥,以救前失,服之月餘方愈。嗚呼!康子 饋藥,孔子曰:「未達不敢嘗。」此保生之重者也。奈何常 拱默而令切脈,以謂能知病否?且脈者,人之血氣,附 行經絡之間,熱勝則脈疾,寒勝則脈遲,實則有力,虛 則無力,至於所傷何物,豈能別其形象乎?醫者不可 不審其病源。且此子之父不以病源告醫,而求於市 肆,以致七年之病,皆昧此理也。孫真人云:「未診先問, 最為有準。」東坡云:「只圖愈疾,不欲困醫。」二公之言,有 功於世大矣。
小兒難醫於大人
编辑夫醫之道,誠為難矣,故治小兒為尤難。孫真人云:「能 醫十男子,莫醫一婦人。」何也?男子者榮衛氣壯,婦人 血脈相衝,兼產又難為治。《千金》云:「婦人之病,比男子 十倍難療。」又云:「能醫十婦人,莫醫一小兒。」何也?婦人 可以問病,血氣尚全,小兒言語不能,精神未備,切脈 難憑,故曰難治。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