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24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二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二十四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二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二十四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四

  小儿诊视门二

  鲁伯嗣学婴童百问脉法 面上证气色总见

  虞抟医学正传小儿脉法总论 面上诸形证歌 内八段锦 外八段锦

  薛氏保婴金镜录头面部位图 图解

  保婴撮要面上证 脉形

  龚信古今医鉴小儿三关纹色主病歌 三关脉纹变见歌 脉法总歌 指

  脉歌 病原论 入门审候歌 观面部五色歌

  徐春甫古今医统胎气禀受不同论 用药论 观形气 察病形色歌

  诸病形色 面部察色应病歌 寿夭歌 相眼神法 得病之源 无患歌 听声验病

  诸病形状 杂病歌 杂证病机 杂病不治歌 戒轻易服药 小儿难医于大人

艺术典第四百二十四卷

医部汇考四百四

编辑

小儿诊视门二

编辑

《明鲁伯嗣学婴童百问》

编辑

脉法

编辑

“小儿一岁至三岁,看虎口,更用指按高节,乃一指分 三关,定其息数,呼吸八至为平脉,九至不安,十至危 困。短长大小,各有邪干。浮主风生,数主有惊,沉迟主 虚冷,实主有热,紧是癫痫,洪主热盛,沉细主腹痛,沉 缓主虚泻,微迟有积有虫,迟涩主胃脘不和,沉主乳 食难化,沉细主乳食结,紧弦主腹热痛,牢实主大便 秘,沉而数者主骨中有热,弦长是肝膈有风,紧数惊 风,四肢掣战。浮洪胃口有热。沉紧主腹痛不歇,虚濡 有气,又兼慢惊芤,多痢,大便有血。”四岁用一指按虚 实,五岁、六岁用一指滚转,寻三部平正关上为准。七 岁、八岁稍移指少许寻三部。九岁、十岁,次第依三关 部位寻取。十一岁、十二岁亦同,十岁看,十四岁十五 岁,方依大方脉部位诊视。凡看脉,“先定浮沉迟数,阴 阳、冷热,皆依大方也。沉迟为阴,浮数为阳。更兼看面 部,青色主惊风,白色主虚泻,赤色主痰热,黑色病势 难当,黄色是脾家疳积”,以此相参,察其病源,审度治 疗,必无疏失矣。

面上证气色总见

编辑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上为脾,下颏为肾。 赤者热也,随证治之。”此仲阳之至论也。《口议》所谓五 位气色总见者。其蓝青色者,乃惊积不散,欲发风候; 其火红色者,痰积壅盛,惊悸增进;其黄土色者,食积 症伤,欲作疳疾痞癖;其色白者,大肠滑泄,水谷不分, 欲作吐利;其黑色者,脏腑欲绝,其疾危恶,其儿不久 也。又有面部形色,额有青色主惊风欲发,红主大热。 印堂青色初入惊并泻,红主大惊夜啼,黑主客忤,山 根青至主二次惊;青色主泻后发躁,黑色及黄甚主 死年寿,平陷者主夭;青主发热生惊,黑主痢死;红主 燥死;微黄曰平,黄甚主霍乱死;鼻准微黄曰平,黄甚 为土动死候;黑赤危甚。人中黑主蛔虫咬,患久唇反 者死。短缩者,因利死。“边旁”:黄主胃逆,青色主下利。正 口红者平,干燥脾热;白主失血死;黄有积,青因惊风 死;黑气绕口者死。“承浆”:青因饮食时被惊;黄主吐逆, 赤主血痢,赤黑主惊风。两眼黑睛黄,有热;白睛黄,食 积不化,疳蛔;白睛青,肝风惊;黑睛黄,伤寒眉上青,吉; 忽红主烦躁夜啼;黄主霍乱,久病红者死风气。二池: 青主风候,紫主吐逆,又发热,黄吐逆,红主烦躁夜啼。 两颧赤色,肺有客热。两太阳青主二次受惊,青自太 阳入耳者死,红主血淋。两脸青主客忤,黄主痰溢,赤 主风热。两颊赤主伤寒,左赤心热口疮,右赤肺热,黄 主有积,红主血淋。两颐青主吐虫。两《金匮》青主第三 次惊“生风,黑绕口,二日死。青连目入耳,七日死。”《两风 门》“红主风热,黑主疝。青水惊;黑从眉入耳,当日死。唇 黑不食者死。”又“面青眼青,肝之病;面赤,心之病;面白, 肺之病;面黄,脾之病;面黑,肾之病。”五脏各有所主,看 禀受盈亏,胎气虚实,阴阳补泻,当救其失,脏腑表里, 若能辨其标本,则神圣工巧,自然得矣。

《虞抟医学正传》

编辑

小儿脉法总论

编辑

小儿七岁、八岁曰“龀”,九岁、十岁曰“髫。”始可以一指探 掌后尺寸三部之脉,而以一息七八至为无病之常 脉。十一岁至十四岁曰“童丱”,而以一息五六至为常 脉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浮则为虚,为风;沉则为实, 为积为痛;浮而数者为乳痫惊悸;虚而软者为慢惊 瘈疭;紧而实者为风痫;牢而革者为便秘;沉而弦者 为食积,为腹痛。紧而弦者,为气急,为风寒。洪数者,为 热伏结,为伤食。软细者,为虫疳。若气促脉代,散乱无 伦次者,死在须臾而不治也

面上诸形证歌

编辑

痢疾眉头皱,惊风面颊红,渴来唇带赤,毒热眼朦胧。 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困疲时吐 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青脉生于左太阳,须惊一度见推详。赤是伤寒微燥 热,黑青知是乳多伤。

右边青脉不须多,有则频惊怎奈何。红赤为风抽眼 目,黑青三日见阎罗。

指甲青兼黑暗多,唇青恶逆病将瘥,忽作鸦声心气 急,此时端的命难过。

蛔虫出口有三般。口鼻中来大不堪。如或白虫兼黑 色,灵丹纵服病难安。

四肢疮疼不为祥。下气冲心兼滑肠。气喘汗流身不 热。手拿胸膈定遭殃。

眼中赤脉实难量,大数元来此不祥。最怕乱纹铺目 下,更兼赤脉贯瞳光。

顖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知最是凶。忽陷成坑如盏 足。未过七日命须终。

鼻门黑燥渴难禁,面黑唇青命莫存。肚大筋青俱恶 候。更嫌腹有直身纹。

忽见眉间紫带青,看来立便见风生,青红碎杂风将 起,必见疳症隔气形。

乱纹交错紫嫌青,急急求医免命倾。盛紫再加身体 热,须知脏腑恶风生。

紫少红多六畜惊,紫红相等则疳成。紫点有形如米 粒,伤寒夹食证堪评。

紫散风传脾脏间,紫青口渴是风痫,紫隐深沉难治 疗,风痰祛散命须还。

黑轻可治死还生,红赤伤寒痰积停。赤青脾受风邪 证,青黑脾风作慢惊。

红赤连兮勿药轻,必然乳母不相应,两手忽然无脉 见,定知冲恶犯神灵。

内八段锦

编辑

血净为安不用惊,若逢红黑便难宁,更加红乱青尤 甚,取下风痰病立轻。

赤色轻微是外惊,若如米粒势难轻,红散多因乘怒 乱,更加搐搦实难平。

小儿初诞月,腹痛两眉颦。时号盘肠气,啼哭又呻吟。

如反目仰视者,天吊风也。

小儿初诞月。肌体瘦尩羸。发秃毛稀少。元因鬼王胎。

外八段锦

编辑

先望孩儿眼色青,次看背上冷如冰。阳男搐左无妨 事。搐右令人甚可惊。女搐右边尤可治。若逢搐左疾 非轻。歪斜口眼终为害纵有《仙丹》也莫平。

《薛氏保婴金镜录》

编辑

头面部位图

头面部位图

图解

编辑

头者诸阳经络所会,面者五脏气血之荣,色者五脏 精神之华,欲察儿病吉凶,先分部位生克,五脏虚败, 色必枯槁,五色充实,色必光华。面色光泽者生,面色 枯槁者死。经以望为先,故曰:能察色脉,可以万全。 《全幼心鉴》云:“小儿半岁之间有病,当于额前、眉端、发 际之间,以名中食三指横按之,儿头在左举右手,在 右”举左手。食指为上,中指为中,名指为下。若三指俱 热,主感受风邪,鼻塞气粗,发热咳嗽。若三指俱冷,主 外感内伤,发热吐泻。若食中指热,主上热下冷;名中 指热,主夹惊。食指单热,主胸膈气满;名指单热,主乳 食不消。

窃谓“额间赤色主心经风热,烦躁惊悸。若发热作渴 饮水,或发叫哭,属本经实热,用泻心汤以清心火;微 赤则困卧而悸,发热作渴饮汤,属虚热,用《秘旨》安神 丸,以生心血。”青黑主惊风腹痛,或瘈疭啼叫,用五味 异功散加木香、柴胡、钓藤钩补脾肝。青黑甚,主心腹 疼,此寒水胜心火,为贼邪,用益黄散以补脾胃。微黄 皮燥主惊疳,此心经疳证,用《秘旨》安神丸以养心血。 骨蒸作渴盗汗、头发干黄,此为肾疳,用地黄丸以滋 补肝肾。

左脸青或兼赤,乃肝经风热,项强烦闷发搐,目劄瘈 疭,用柴胡清肝散主之。色微赤咬牙,属虚热,用地黄 丸补之。青黑主肝克脾,虚寒惊搐腹痛,用六君、姜桂 温之。微赤主潮热,血虚心躁,用《秘旨》安神丸,佐以地 黄丸。

右脸赤主肺大肠风邪,实热气粗欬嗽,发热饮水,用“泻白散;若哽气出气,唇白气短,属虚热,用五味异功 散。若脾热所传,用清胃散。心火所刑,用人参平肺散”; 淡赤主潮热心躁,或大便坚秘,用“宣明柴胡饮子以 疏导其热。如潮热未止,更用钓藤饮以清肝补脾。”色 青白主欬嗽恶心,先用惺惺散解其表邪,健其脾土, 继以六君子汤调补中气。色青黑,主惊风腹痛,盘肠 内钓,此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子汤加钓藤钩,以调补 元气,不宜治肝。

鼻色赤主脾胃实热,身热饮水,饮食如常,用泻黄散 清热理脾。微赤主脾经虚热,饮食难化而不思食,用 五味异功散以补中健脾。色深黄主小便不通,鼻中 干燥,气粗衄血,乃脾热传于肺肾,先用《济生》犀角地 黄汤清热养血,后用地黄丸以滋益肾水。色淡白乃 脾气虚弱,主泄泻,饮食不化,用六君子以调补中气。 青色主脾土虚寒,肝木所胜,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 炮姜,温中平肝,黑为死候。

“颏间色赤,主肾与膀胱阴虚有热而小便不通,用四 物汤加山栀,以养血清热。赤甚主膀胱气滞而热结, 用五苓散以分利其邪。若鼻准微黄,右腮微赤,乃脾 肺燥热,不能化生肾水,用黄芩清肺饮。膀胱阴虚,阳 无所生,用滋肾丸。若颏间微赤”,乃膀胱阳虚,阴无所 化,用六味地黄丸。若兼小腹胀满,或阴囊肿胀,属阴 虚湿热壅滞,用六味丸加车前子、牛膝。兼脾肺气虚, 不能通调水道者,亦用前药。其小便赤色,久而尿血, 亦属肝肾气虚有热,用六味地黄丸主之,不应,则用 补中益气汤,益脾肺,生肾肝。若小便后出白津,或茎 中作痛者,属肝经湿热,先用龙胆泻肝汤,后用六味 地黄丸。

印堂色青黑,主腹痛夜啼,此脾经虚寒,脾属至阴,故 夜间腹痛而啼,用钓藤饮。色淡白,主泄泻。饮食不化, 属脾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主之。

目内色青,主肝经风热发惊,“若直视叫哭,属肝经实 热,用抑肝散。兼咬牙烦闷,属虚热,用六味地黄丸。”色 赤主心肝二经发热,抽搐烦躁,“若小便赤,属小肠实 热,用导赤散。若惊悸倦怠,属肝经血虚,用六味地黄 丸。色黄主脾积少食,夜间发热,用四味肥儿丸。”饮食 停滞,吐泻并作,用胃苓散去桂加茵陈、山栀。目鲜发 搐眼眨,属风热相搏,先用柴胡栀子散,后用六味地 黄丸。眼泡微肿,主久咳恶心,或脾疳食积,用五味异 功散补脾肺,兼《肥儿丸》以消积滞。或目视不明,或雀 目揩拭眉眼,此欲生风也,急用抑肝散以解之。睛尾 红丝,乃肝木胜脾土,先用四君子加柴胡、山栀,后用 地黄丸。

人中色黄主伤食胃逆,青主下利,乳食不化,嗳噫酸 腐,此脾虚停滞,用平胃散以消积和中。色青赤主惊, 肝气伤脾,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以平肝补中。黑主 蛔虫咬痛。

唇色白主吐涎呕逆,或吐血便血,乃脾气虚弱,不能 摄涎统血归源,急用六君子汤调补中气,则诸病自 愈,切忌凉药。若色赤干燥而皱者,主脾经有热,发热 作渴,口中气臭,大便不通,烦躁不寐,先以清胃散治 其热,更以六君子汤加黄连、山栀,兼补其脾;色黄主 脾经食积泄泻,饮食不化,以六君子汤温补中气;色 赤兼白主衄血,乃脾肺虚热,不能摄血归源,用《圣济》 犀角地黄汤以清热补血,兼用六君子以补脾气。久 不愈,用麦门冬散,或人参补肺汤,或人参安胃散。 口畔色黄,主脾经积热,用清胃散以理脾清热。久病 用四味肥儿丸,以治疳热。若唇口抽动,主惊热不安, 用五味异功散加山栀、钩藤钩,以补脾“平肝。若口流 涎,唇色紫,乃胃气虚寒也,用益黄散。若腹中痛,口吐 涎水者,乃虫痛也,先用芜荑散,后用调中丸。”不吐涎 者,乃积痛也,但用五味异功散调补胃气。手足并冷, 用理中汤加乌梅温补中气,则虫不动而痛自止矣。 亦有积痛者,或吐后痛止,或大便去后痛止者,宜用 消积丸消导积滞,佐以“异功散。”调补胃气。白主失血 死。青主惊风死。黑色绕口者不治。

耳前微赤,此少阳经风热也,用柴胡栀子散,生肝血、 清肝火。微黄主睡中惊悸。咬牙,因肝脾虚热。宜用四 君子加芎、归、升麻以安神。

“耳轮干燥,主骨疳蒸热,为肾经虚热也,用六味地黄 丸补之。若小便后出白津,或阴茎痒痛者,属肝经湿 热也,先用龙胆泻肝汤,后用六味地黄丸。若禀赋肾 气不足,或早近女色,致小便滞涩,或作痛如淋者,急 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滋其化源。或大小便道 牵痛者,尤为虚也,亦用前药加牛膝、车前子、肉桂救 之。如手足逆冷,或畏寒少食,阳气虚寒也,急加附子, 多有生者。”大扺!小儿之证,多因禀赋脏气不平,或乳 食寒暑失宜,或妊娠乳母饮食起居,六淫七情所致。 若初病元气无亏,乳食如常,发热壮热,二便秘结,作 渴饮水,卧不露睛者,悉属形病俱实,当治邪气。若病 久元气已亏,食少发热,口干饮汤,呕“吐泄泻,肢体畏寒,卧而露睛者,悉属形病俱虚,当补正气。”况今之小 儿,元气与昔不同,用药失宜,脾胃先伤,岂可泥古方 而施治哉?余故考诸名家,宗诸东垣,于凡诸证,各补 以方药。治者能即色以验其病,察病以固其本,斯无 失矣。是以古之治病,望色为先也。且惊则气散脉乱, 不可专诊,故必兼察色。《心鉴》云。“若面色未尽。当参之 以指脉。指脉未尽。当参之以面色。色脉兼尽。无馀蕴 矣。”

《保婴撮要》

编辑

面上证

编辑

面色:“青主惊积不散,欲发风候;红主痰积惊悸;黄者 食积症伤,欲作疳癖;白主泄泻水谷,更欲作吐;黑主 脏腑欲绝。”

印堂青主初患惊泻,红主大惊夜啼,黑主客忤。 “山根”青主二次惊泻后发躁,黑黄甚者死。

年寿平陷主夭,青主发热生惊,黑主利死,红主躁死。 微黄曰平。黄甚曰霍乱。

《承浆》青主食时被惊,黄主吐逆,亦主血利。黑主惊风。 两眼黑睛黄主有热。白睛黄主食积疳蛔。白睛青主 惊风。黑睛黄主伤寒。

眉上青吉,忽红主烦躁夜啼,黄主霍乱,久病红者死。 《风气二池》青主风候,紫主吐逆或发热,黄主吐逆,赤 主烦躁夜啼。

两颧:赤,主肺有客热。

两太阳青。主二次受惊。青自太阳入耳者死。红主血 痳。

两脸:青主客忤,黄主痰溢,赤主风热。

两颊赤主伤寒,两颐青主吐虫。

《两金匮》:“青主第三次惊风,黑绕口,二日死,青连目入 耳,七日死。”

《两风门》“红主风热,黑主疝,青主水惊,黑从眉入耳即 日死,唇黑不食者死。”

脉形

编辑

《流珠形》: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烦躁啼 哭,用助胃膏消饮食,分阴阳。若食消而病仍作,用香 砂助胃膏以补脾胃。

《环珠形》:主脾虚停食,胸膈胀满,烦渴发热,用五味异 功散加山樝、枳实,健脾消食,后用六君子汤调养中 气。

《长珠形》:主脾伤,饮食积滞,肚腹作痛,寒热不食。先用 大安丸消其积滞,次以异功散健其脾气。

《来蛇形》: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此疳邪内 作,先用四味肥儿丸治疳,后用四君子汤补脾。 《去蛇形》,主脾虚食积,吐泻烦渴,气短喘急,不食困睡。 先用六君子汤加枳实,健脾消积,次以七味白术散 调补胃气。

“《弓反里》形”,主感冒寒邪,哽气出气,惊悸倦怠,四肢梢 冷,小便赤色,咳嗽吐涎,先用惺惺散助胃气,祛外邪, 后以五味异功散加茯神、当归,养心血,助胃气。若外 邪既解,而惊悸指冷,脾气受伤也,宜用七味白术散 补之。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脾虚甚故也。 “《弓反》外形”,主痰热,心神恍惚,夹惊夹食,风痫痰盛,先 以天麻防风丸祛外邪,又以五味异功散调中气。 枪形主风热,生痰发搐,先用“抱龙丸。”如未应,用牛黄 清心丸。若传于脾肺,或过用风痰之药,而见一切诸 证者,专调补脾胃。

鱼骨形,主惊痰发热,先用抱龙丸治之,如未应,属肝 火实热,少用抑青丸以清肝,随用六味丸以补肝。或 发热少食,或痰盛发搐,乃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子汤 加柴胡,补脾土以制肝木。

“水”字形,主惊风食积,胸膈烦躁,烦闷少食,或夜啼痰 盛,口噤搐搦,此脾胃虚弱,饮食积滞,而木克土也。先 用大安丸消导饮食,次以六君、钓藤钩补中清肝。若 已服消食化痰等剂而病不愈者,用四君、升麻、柴胡、 钓藤钩升补脾气,平制肝木。

针形主心肝热极生风,惊悸烦闷,困倦不食,痰盛搐 搦。先用抱龙丸祛风化痰,次用六君子加钓藤钩,平 肝实脾。

透关,射指形,主惊风痰热聚于胸膈,乃脾肺亏损,痰 邪乘聚。先用牛黄清心丸,清脾肺,化痰涎,次用六君 子汤加桔梗、山药,补脾土,益肺金。

透关射甲形。主惊风,肝木克制脾土之败证。急用六 君、木香、钓藤钩、官桂温补脾土,未应,即加附子以回 阳气,多得生者。

尝闻古人云:“小儿为芽儿,如草之芽,水之沤。”盖因脏 腑脆嫩,口不能言,最难投剂。当首察面色而知其所 属,次验虎口以辨其所因,实为治法之简要也。

流珠只一点红色,环珠差大,长珠圆长已上非谓圈子总皆红脉贯气之如此。来蛇即是长珠散,一头大,一头尖,去蛇亦如此,分上下朝,故曰“来去。”角弓反张,向里为顺,向外为逆,枪形直上鱼骨分

开“水” 字,即三脉并行;“鍼形” :即过关一二粒米许。射甲,命脉向外透指,命脉曲里。虽然,余尝治之,亦有不专执其形脉而投剂者,盖但有是证,只服是药,而亦多验。

《龚信古今医鉴》

编辑

小儿三关纹色主病歌

编辑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色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 青色大小曲,人惊并四足。赤色大小曲,水火飞禽扑。 紫色大小曲,伤米面鱼肉。黑色大小曲,脾风微作搐。

三关脉纹变见歌

编辑

鱼剌惊风证莫疑,气关疳病热相随。命关见此为难 治。此是肝家转到脾。

初节悬针泻痢生。气关肺热更疳凝。三关直透黄泉 近。此候须知是“慢惊。”

水字生惊肺受风。气关喘嗽积痰攻。医人仔细详虚 实。出命惊疳夹证凶。

乙字惊风肝肺随,气关形见发无时。此形若直命关 上,不久相将作慢脾。

曲虫为候主生疳。若见气关积秽肝。直到命关为不 治。须知心脏已传肝。

双环肝脏受疳深,入胃气关吐逆临。若是命关为死 候,枉教医者更劳心。

《流珠》形见死来侵,面上如斯也不生,纵有神丹人不 救,医人仔细更丁宁。

伤寒斜向右,伤食七堪俦。双钩伤冷定,逢惊山字浮。 丝纹将发搐,“丰”字引堪愁。若遇伤风证,脉斜向左朝。 形如新月样,向右气疳留。若是弯居左,风疳药可投。 形如三叠曲,伤硬物为仇。更有环生脚,尤嫌上下钩。 皆是伤冷候,医者用心求。疳极如劳状,乱虫皆可忧。 交了纹互叠,腹面见因由。更有青筋贯,百中无一瘳。

脉法总歌

编辑

小儿有病须凭脉,一指三关定数息。迟冷数热古今 传,浮风沉积当先识。左手人迎主外证,右手气口主 内疾。外候风寒暑湿侵,内候乳食痰与积。洪紧无汗 是伤寒,浮缓伤风有汗液。浮洪多是风热盛。沉细元 因乳食积,沉紧腹中痛不休。弦紧喉间作气急,紧促 之时疹痘生。紧数之际惊风至。虚软慢惊作瘈疭,紧 实风痫发搐搦。软而细者为疳虫,牢而实者因便闭。 脉芤大小便中血,虚濡有气兼惊悸。滑主露湿冷所 伤,弦急客忤君须记。大小不匀为恶候,二至为脱三 至卒,五至为虚四至损,六至平和曰无疾。七至八至 病尤轻,九至十至病势极。十一二至死无疑,此诀万 中无一失。

指脉歌

编辑

“小儿食指辨三关,男左女右一般看,皆知初风中气 候,末是命关易亦难,要知虎口气纹脉,倒指看纹分 五色,黄红安乐五脏和,红紫依稀有损益,紫青伤食 多虚烦,青黑纹时证候逆,忽然纯黑在其间,好手医 人心胆寒。若也直上到风关,粒米短长分两端,如枪 冲射惊风至,分作指叉有数般,弓反里顺外为逆,顺 逆交连病已难,叉头长短有可救,如此医人仔细看。 男儿二岁尚为婴,三岁四岁幼为名,五六次第年少 长,七髫八龀渐论情,九岁为童十稚子,《有病关格》辨 其因,十一痫疾号颠风,疳病还同劳病攻,痞癖定为 沉重候,退他潮热不相同,初看掌心中有热,便知身 体热相从,肚热身冷伤积定,脚热额”热是感风,额冷 脚热惊所得,疮疹发来耳后红。小儿有积宜与塌,伤 寒三种解为宜。食泻之时宜有积,冷泻须用与温脾, 水泻宜与涩脏腑,先将滞竭散与之。孩儿无事忽大 叫,不是感风是天吊,大叫气促长声粗,误吃热毒闷 心窍。急须吐下却和脾,若灌惊药真堪笑。

病原论

编辑

夫小儿者,幼科也。初生者曰“婴儿”,三岁者曰“小儿”,十 岁者曰“童子。”儿有大小之不同,病有浅深之各异,形 声色脉之殊,望闻问切之间,若能详究于斯,可谓神 圣工巧者矣。

盖“望”者,鉴貌辨其色也。假如面部,左腮属肝,右腮属 肺,额属心,鼻属脾,颏属肾,肝病则面青,肺病则面白, 心病则面赤,脾病则面黄,肾病则面黑,是乃望而知 之也。

闻者,听声知其证也。假如肝病则声悲,肺病则声促, 心病则声雄,脾病则声慢,肾病则声沉,此属于脏。又 大肠病则声长,小肠病则声短,胃病则声速,胆病则 声清,膀胱病则声微,此属于腑。是乃闻而知之也。 问者,问病究其原也。假如好食酸则肝病,好食辛则 肺病,好食苦则心病,好食甘则脾病,好食盐则肾病, 好“食热则内寒,好食冷则内热”,是乃问而知之也。 切者,切脉察其病也。假如三岁小儿已下有病,先看 男左女右、手虎口三关,从第二指侧看,第一节名风 关,第二节名气关,第三节名命关。辨其纹色,紫者属

热,红者伤寒,青者惊风,白者疳病,黑者中恶,黄者脾
考证
之困也。若见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过于“命关则难

治矣。至三岁已上,乃以一指按寸关尺三部,常以六 七至为率,添则为热,减则为寒,浮洪风盛,数则多惊, 沉迟为虚,沉实为积,是乃切脉而知之也。”

大扺:“小儿之疾,大半胎毒而少半伤于食也。其外感 风寒之证,十一而已。盖小儿之在胎也,母饥亦饥,母 饱亦饱,辛辣适口,胎气随热,情欲动中,胎息辄躁。或 多食煎煿,或恣味辛酸,或嗜欲无节,或喜怒无常,皆 能令子受患。”

“其为母者,胎前既不能谨节,产后又不能调护,是以 惟务姑息,不能防微杜渐。或未满百晬,而遂与醎酸 之味,或未及周岁而辄与甘肥之物,百病由是而生 焉。”小儿脾胃,本自娇嫩,易于伤积。且如“乳食伤胃则 为呕吐,乳食伤脾则为泄泻,吐泻既久,则成慢惊,或 为疳病。乳食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痰火交作则” 为急惊,或成喉痹;痰火结滞,则成痫钓,或为喘嗽。胎 热胎寒者,禀受有病也。脐风撮口者,胎元有毒也。鹅 口、口疮者,胃中有湿热也。重舌木舌者,脾经有实火 也。走马牙疳者,气虚湿热也。爱吃泥土者,脾脏生疳 也。胎惊夜啼者,邪热乘心也。变蒸发热者,胎毒将散 也。丹毒者,火行于外也。蕴热者,火积于中也。中恶者, 外邪乘也。睡惊者,内火动也。喉痹者,热毒也。眼痛者, 火盛也。脓耳者,肾气上冲也。鼻塞者,因冒风邪也。头 疮者,热毒攻也。脐疮者,风湿中也。尾骨痛者,阴虚痰 也。诸虫痛者,胃气伤也。阴肿疝气者,寒所郁也。盘肠 气痛者,冷所搏也。脱肛者,大肠虚滑也。遗尿者,膀胱 冷弱也。尿浊者,湿滞脾胃也。便血者,热传心肺也。下 淋者,膀胱郁热也。吐血者,荣卫气逆也。小便不通者, 有阴有阳也。大便秘结者,有虚有实也。解颅鹤节者, 胎元不全也。行迟、发迟者,气血不充也。龟胸者,肺热 胀满也。龟背者,风邪入脊也。语迟者,邪乘心也。齿迟 者,肾不足也。疟者,膈上痰结也。痢者,腹中食积也。咳 嗽者,肺伤风也;喘急者,痰气盛也;心痛者,虫所啮也; 腹痛者,食所伤也。内伤发热,则口苦舌干也;外感发 热,则鼻塞声重也;腹胀者,脾胃虚弱也;水肿者,土亏 水旺也;黄疸者,脾胃湿热也;斑疹者,阴阳毒气也;自 汗者,气虚也。积者,有常所,有形之血也;聚者,无定位, 无形之气也;胃主纳受也,脾主运化也。调理脾胃者, 医中之王道也。节戒饮食者,却病之良方也。惊疳积 热者,小儿之常病也。望闻问切者,医家之大法也。若 夫疗疾用药,如箭箭中鹄心者,则又可以心悟,而不 可以言传也。《孟子》所谓“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 使人巧。”斯言得之矣。

入门审候歌

编辑

观形察色辨因由,阴弱阳强发硬柔。若是伤寒双足 冷,要知有热肚皮求。

观面部五色歌

编辑

面赤为风热,面青惊可详,心肝形,此见“《脉证》辨温凉”, 脾怯黄疳积虚寒。请帮助识别此字。“白光若逢生黑气”,肾败命须亡。

《徐春甫古今医统》

编辑

胎气禀受不同论

编辑

《千金论》曰:“儿在母胎,受其精气,一月胚,二月胎,三月 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成,七月毛发 生,八月脏腑具,九月糓神入胃,十月百神备而生。生 后六十日瞳子成,能笑语识人。百日任脉生,能反复。 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 匐匍。三百日髌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为一期,膝 骨成乃能移步,此理之常。不如是者,身不得其平矣。” 或有四五岁不能行立,此皆受胎气之不足者也。若 筋实则多力,骨实则早行,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 少病,精实则伶俐多语笑,不怕寒暑,气实则少发而 体肥,此皆受胎气之充足者也。大扺禀赋得中,阴阳 纯粹,刚柔兼济,气血相和,精神全备,形体壮健,其未 周之先,颅顖坚合,睛黑神清,口方唇厚骨粗,臀满脐 深,肚耎茎小,卵大,齿细发润,声洪睡稳,此皆受胎气 之得中和者也。以故听其声,观其形,则可以知其虚 实寿夭矣。

用药论

编辑

夫人禀阴阳二气,生疾病于三焦,然冠壮易明,童幼 难治。黄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者,为别是一家调理 尔。”此不在黄帝《图经》之论也。又云:小儿如水上之波, 草头之露,以意用药,毋令造次焉。惟小儿脏腑脆嫩, 血气未足,肌体不密,精神未备,故称不易医也。初生 曰婴儿,三岁曰小儿,十岁曰童子,大小各异,切不可 一概而用药也。必明消息形候。审定生死。察病患之 浅深。知药性之寒温。乃世之良工也。

观形气

编辑

形者面形也,气者神气也。原夫小儿证候,不可取之 一端,在表里相应,内外消息,岂惟相鼓瑟者所能观 其形而知其证哉?信斯言也。况小儿虚实,有非系乎 肥瘦,而系乎气色者。何以言之?盖有肥而气怯,瘦而气壮,气怯则色必嫩,其为虚可知;气壮则色必盛,其 为实可知。五脏之气,形于面部,则肝青、心赤、肺白、肾 黑,脾黄,是其五色。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肺旺于秋,肾 旺于冬,各七十二日。脾寄旺于四季,后一十八日,是 其本位。然有时乎?不春不冬而面变青黑者,非肝之 与肾也;不秋不夏而面变赤白者,非心之与肺也。盖 五脏之气色,层见叠出,随形流证,初无一定。忽然青 黑主乎痛,忽然赤者主乎热,忽然白“者主乎冷,忽然 黄者主乎积”,此气之开阖,非系乎时,非拘乎位。又如 心主额,肝主眼并左脸,脾主唇之上下,肺主右脸,肾 主耳前颏外,其形或见于位,或露于他部,所谓不可 取之一端,此其选也。且脾主唇之上下,为吐泻,或患 利日久,然其色黑,则肾之乘脾,水反克土,名为强胜 其脏或败尔。肝主眼并左脸。其色青。本色也。主惊骇 惊风。是为顺证。若见白色。乃肺克肝。即为逆证。以此 推考。变而通之。存乎其人。

婴儿惟察其面部五色,以知病源。又看眼睛有神无 神。神者,目中精神光彩是也。隐显横冲,应位而见,以 应五脏五色,“青、黑、黄、白、赤是也,肝青、心赤、脾黄、肺白、 肾黑。”凡五脏主病蕴其内,必有形色见于外。小儿有 病,先观本部形色,论其五行生克吉凶形色,若有相 应,然后听声切脉。

察病形色歌

编辑

大病唇红不可医,看来眼慢不相宜,睛青颊赤并干 黑,发直鸦声转泪啼,手足无纹指头白,鼻干燥热口 角垂,昏沉口禁不开眼,便是神仙难治之。

五脏精明面上窥,假如肝病面青时,三春白气如形 见,此病须亡馀仿之。

目如赤白并青黑,面若黄时病易瘳。目黑与青并赤 白,面无黄色救无由。

诸病形色

编辑

面上青色者,为惊积不散,欲发风候。

红赤色者。为热为痰。积壅成惊悸烦躁。增进。

黄色者亦为热。为食积、症瘕、痞癖疳疾。若神思昏沉。 其候潮热气粗。困倦。或呕哕。或泻利。

白色为寒,为肺气不利,大肠滑泄,欲作吐痢。

黑色者为痛所传,不烦变证,即为逆候。荣卫失序,为 痰,为恶候。

正口常红无病,干燥脾热白为虚。

人中黑,腹痛虫动,点点黑,吐痢。

山根紫伤乳食青,惊人叫唤黑为危。

印堂:青惊红,惊热。白,无病。

额青惊红热。

“两眉红”,夜啼燥热。

两眼黑睛黄:伤寒;白睛黄,湿积;赤,心热;淡红,心虚热; 青,肝热。

太阳红,血痳青,惊;两纹青,第二惊赤,伤寒;右青,惊;红, 热黑,危恶候。

风池红热多。啼黄吐逆。

《金匮》“青筋惊。”

两颊热赤。啼哭。

颧红热。

准:头近,乘黄,吐利,赤热,红紫,痰气,青惊。

《承浆》黄吐青、惊。

目无精彩。瞳人不活。眼珠上膜。赤脉贯瞳人。俱死证 也。

额。请帮助识别此字。心证:赤色者,心经有风热,主心烦惊悸,卧坐不 安。青黑色中有邪,主惊风腹痛。《宝鉴》云:“心乃中邪,手 瘈疭而啼叫,青黑甚则心腹痛。微黄色皮干燥主盗 汗头发干黄燥主惊疳,骨热微渴。”

鼻上脾证:赤色身热,不思饮食。深黄色小便不通,鼻 孔干燥气粗,主衄血。《宝鉴》云:“鼻干喘息,鼻气有声,主 衄血肺热,淡白色主泄泻,食不化。”

《下颏》肾证赤色。主膀胱热。膀胱与肾为表里。有热则 水道不利。小便不通。

左脸肝证,赤色身热拘急,肝风热也。青黑主惊或腹 痛,浅赤潮热心躁。有一等小儿,夜间潮热,日间面脸 不安,唇红干燥,恐验不真,脉必紧数。

右脸肺证,赤色身热,浅色潮热,或不便而气粗壅嗽, 青白色主欬嗽恶心,青色主风入肺,时时欬嗽。青黑 主惊欲发或腹痛,婴儿盘肠内钓。

印堂证:“青黑色主腹痛夜啼。”《灵秘》云:“《印堂》青黑,夜啼, 如伤风主头疼,伤寒主久痢。”《灵秘》云:“痢疾眉头皱。”王 氏云:“眉中心淡白色,主泄泻粪白,食物不化。”

《人中证宝鉴》云:“人中左右两边黄,主伤食。人中下青, 主乳不化,便清粪白。”《灵秘》云:“人中鼻下俱青,亦主乳 食不消。”

唇口证:唇白主吐涎呕逆,亦主吐血便血。唇红赤干 燥而皱者,主渴。《灵秘》云:渴来唇带赤,唇红赤不皱,主 口臭,大便不通,夜间心躁不睡,红干而燥主热。王氏 云:“口臭唇黄,脾受积后,必发肿,夜起利粪白色。”又曰“唇口紫及吐涎,主虫痛。”《飞仙论》云:“唇口紫不吐涎,是 积痛。”《宝鉴》云:“唇口四畔黄如橘,主口臭,乃脾之积热。” 《千金》云:“唇缬赤主心热,口舌生疮。”《至圣诀》云:“唇红赤 主衄血,唇白赤热,唇口动主惊热。”又云:“口滴清水,欲 生重舌,又主口疮。”钱氏云:“口频撮,气不和,益黄散。”又 云:“血虚怯,为冷所乘则唇青。”孙真人云:“唇青主脾寒, 或时腹疼,乳食减少。”盖脾开窍于唇,木来克土,知脾 弱不能食也。如久渴泻唇红者,是虚证也,不可用凉 药。

《舌上证》舌干、舌黑、舌白、舌燥、舌胎、舌黄、舌赤肿,主大 便不通,虽通少焦黄。舌裂、舌上芒刺、舌上出血,皆热 极阳毒也。舌上生疮,心脾热。舌上卷,主惊。有久泻痢。 舌黑必润,不可以为热。盖久痢上焦虚热。舌黑必润, 死不治。

气噎证:气噎不通,必主惊候。《灵秘》云:“噎饮须知死。叹 气、哽气、下气、频呵欠主惊。”

两耳证《王氏》云:“耳前微赤主耳聋,微黄主肾惊,睡中 咬牙,耳轮干燥主疳,骨蒸热。”

面色淡白主恶心不食惊泻。面青白主吐泻。《灵秘》云。 主惊风欲发。王氏云。面青唇白主吐奶不化。胃冷。《难 经》云。“面白喜。”请帮助识别此字。悲愁不乐只欲哭, 面青黑色吐沫者虫痛,不吐沫者食积,亦主惊。《灵秘》 云:“主天钓风。面青遍身热,发躁,多变痢疾。面青有汗, 口内气热,必发钓痛。”已上三证,出《灵秘》。《宝鉴》云:“面黄 夜卧盗汗,面青白有惊,面青黑或时吐沫者客忤,面 黑青主天钓啼呼凶。”

面青脸赤主壮热惊搐,面青白黑,往来不定,主腹痛 发渴无时。《宝鉴》云:“脸赤面黄白主心疳壮热。”《千金》云: “面赤目黄主小便不禁。”《通真子》云:“面青筋急,或多嗔 闷。”

面红赤色主伤寒发热。心躁不安。欲惊发狂。《灵秘》云: “主身热伤寒。”《通真子》云:“面赤心烦仍喜笑。”

面黄脸赤主伤寒潮热惊搐,睡卧不安。如肉内微微 赤者,主疳食潮热。钱氏云:“心疳面黄脸赤,身壮热,安 神丸主之。”

面黄白色主疳积,大便不调,夜起食不消,呕逆。《宝鉴》 云:“面黄白有积。”《灵秘》云:“面黄白主脾肺有积。”通真子 云:“面色痿黄,泻利无时。”钱氏云:“面晃白气发,肚腹疼 痛,不思乳食。”

面目皆黄,是脾热黄疸。《宝鉴》云:“黄疸皆因胃热。”钱氏 云:此证多于大病之后,若不因病而身微黄者,胃热 面黄,肚大脾干。初生婴儿身黄,曰胎疸。

头面青筋,此为欲发惊,因热必作搐,因吐必肚痛。若 头面大小青筋如绿绳透起者,急治。不尔便发搐,搐 则进退难瘥。

非时弄色面色不定,谓之“弄色。”面色非时变易不定 者,是胎风有惊,亦主客忤。面色或青或白或黑不定 者,心腹疼痛。

面部察色应病歌

编辑

两腮肝肺位,鼻准内斯脾。正额为心主,颏间三肾随 有内斯形,外观之识病机。面赤唇青者,伤寒热证推。 惊风青黑应,唇脸所由知。面黄多疾病,疟疾亦何辞。 白多应是泻痢,更蹙双眉。“面青肝有病,春患最难医。 举金来克木,馀仿此推之。”

寿夭歌

编辑

身软阳痿头四破,脐小脐高肉不就。发稀色嫩短声 啼,遍体青筋俱不寿。尻肿膑骨若不成,能倨能行能 立死。脐深色老性尊持,方是人家长命子。

相眼神法

编辑

“小儿病证或可畏,若太冲有脉,神气未脱,顖门未陷, 看颜色三关未至黯点者”,犹可著力。虽然,五脏六腑 之精气,上注于目,望而知之,当先以目中神气之全 为验。若目中神气有者,必不死,目无神者必死。

得病之源

编辑

大喜后乳食变惊痫:喜属心,大喜后乳食,则伤其心。 钱氏曰:“心主惊,惊是痫也。《素问》云:‘暴怒伤阴,暴喜伤 阳’。”孙真人云:“伤阴则泻,伤阳则惊。”通真子云:“喜后饮 水,伤三焦,多成喘急。”

大哭后乳食多,成吐泻。钱氏云:“哭属肺,大哭后乳食 则伤肺,肺气逆则作吐泻。肺与大肠为表里,故泻也。” 大饥后乳食多,成腹痛。《千金》云:“饥人急食,多成腹痛。” 《修真秘》云:“饥食过多,成结积聚。”又云:“食不欲急,急则 伤脾。”《扁鹊》云:“急食久成痞块面黄。”

大饱后饮水多,成气乏。《素问》云:“饮多则肺布叶,是故 气逆而上奔也,故能生痰疾。”《仙经》云:“饱后迎风,多成 暴厥不醒,如中风之状也。”

大惊后乳食呕吐心痛:大惊后乳食,则手少阴经受 邪,多成心痛。《抱朴子》云:“大惊乳食及饮水,气节不通, 或吐逆翻胃。”《百端经》曰:“惊后饮水,则伤心舌,多成不 语也。”

当风乳儿,或嗽吐腹胀:仓公曰:“小儿迎风饮乳,风冷入肺,则令咳嗽。”《宝鉴》云:“风冷伤于乳,令儿成呕吐,气 冷腹膨。”又经曰:“形寒饮冷则伤肺,伤肺则咳嗽。肺主 气,气伤则腹胀。”

夜露乳儿,多成呕吐。《修真诀》云:“夜露下乳儿,冷乳入 喉不散,多成呕逆。”《宝鉴》云:“天中餧乳,气逆停胸,皆成 呕逆。”

正食便乳。成疳黄口臭。《王氏》云:“正。”请帮助识别此字。便乳。令儿口臭。 牙中出血。《通真子》云。乳食并请帮助识别此字。令儿面黄口臭。又能 生痰癖。

正汗便乳成心疳壮热。葛洪云:“汗者心之液。正汗便 乳,则伤其心,心伤则液散,液散则皮肤燥,成心疳壮 热。”

食热面乳儿多成龟胸。孙兆云:“母食五辛令儿龟胸。” 徐氏云:“食热面便乳儿,久必成龟胸。” 食酸咸炙煿,乳儿成渴。《圣惠方》云:“乳母恣食五辛炙。” 请帮助识别此字。厚味停积乳儿,致儿脏腑生热,热则烦躁,生渴不 止。又云:儿食酱肉,渴饮水浆,则成渴痢。

醉卧当风乳儿失音乳母醉卧当风乳儿,令儿失音。 《抱朴子》云:“乳母饮酒过度,当风取凉乳儿。风冷酒毒 邪乳入喉,故令儿失音不语也。”

嗽后饮乳。成惊喘痰噎。嗽后饮乳。痰聚不散。气道不 利。关膈不通。则成痰噎而惊喘。

悲喜未定便乳成涎嗽孟氏云:“悲喜未定便乳,儿必 涎嗽引风。”《宝鉴》云:“悲喜未定,饮水则逆其气,气胜血, 血道行,多成吐血。”

儿啼未定,便乳生瘿气。凡儿啼未定,便以乳塞其口 乳之,令气不得消散,故结聚成瘿也。《孟氏》云:“儿啼未 定,肺窍开即便乳儿与气相逆,气凝结聚,多成瘰。”𤻤, 瘿瘤也。

无患歌

编辑

孩儿常体貌,情态貌殊然。鼻内干无涕,喉中绝响涎。 头如青黛染,唇似点朱鲜。脸方花映竹,颊绽水浮莲。 喜引方才笑,非时手不宣。纵哭无多哭,虽眠不久眠。 意同波浪静,性若镜中天。此子多安吉,何愁患病缠。

听声验病

编辑

《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盖人病蕴 于内,声音显然于外,乐声乱则五音不和,人声乱则 五脏不和,所以听声音,验人疾病也。《素问》云:“视喘息, 听声音而知所苦。”是故《周官》云:“以五气、五色、五声视 其生死。”孙真人云:“五脏不和,五声不顺,五色不定,必” 主病也。《三因方》云:“观五脏有馀不足,喉之于声,中之 守也。中盛则气盛,中虚则气弱。故声如从室中言,气 之涩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气之夺也。”言语善恶,不 避亲疏,此神明之乱也。声音意不相续,阴阳失守也。 故曰:“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诸病形状

编辑

小儿惊哭,声沉不响者,是病重,医难得效,声浮者轻, 调治便瘥。头额干枯,筋脉紧急,唇外赤而内白,有疮 痍而无津,甚者兼惊而难痊,斯为热之极矣。眼赤,是 肝积热,怕明心肝有惊,牙疳你食之毒。吃食不消,是 脾积冷。耳聋,是肾之亏。胎癣,是肺积风,潮热因惊而 得,或悲或歌,是邪入脾。口疮肚胀,疳积气逆吐虫,胃 与大肠;积热;疟疾,是脾之伤;开口睡,是五脏毒盛;多 哭,是惊风入肺;爱吃泥土,脾脏生虫;夜多盗汗,是血 虚有热;五心热,是疳劳停耳,是肾经邪热;腹胀恶心, 是脾胃之积;爱吃木炭,是肝脏生虫。吃茶叶知为心 脏;吃生米须识脾宫。推之以理,度之以意,斯为医哲 圆融。

杂病歌

编辑

小儿杂病切须知,不问童儿与女儿。多睡只因肝是 本,心中积热夜惊啼。叫呼冷汗因虫痛,寒热其中积 在脾。脸赤口疮心肺壅,虚风搐搦四肢垂。冷滑伤脾 或泻痢,如脓如血下无时。积多肚大多掀水,气喘腮 黄不问医。眼垂吐涎头摆急,莫教脉息慢微微。甚笑 愚人偏问鬼,不求良药苦求巫。

杂证病机

编辑

急惊风,眼喜张;慢脾风,眼喜闭。“啼而不哭是烦,哭而 不啼”是躁;张口出舌是风;“瞑目似睡,不思乳食”是虚; “腹痛盈盈”是气壅;“翻身伏卧”是脾疾;“换手长挥,闻言 即哭”是实;清涕流出,肺经受寒;摇头硬颈,三焦壅热; 鱼目定睛夜死;面青唇黑昼亡。

杂病不治歌

编辑

吐泻生风眼上膜,风在掌中抓不著。急惊过了喘无 休,慢惊过了皮肤薄,盘肠过了心中孤,嗽吐呕逆心 凹恶。伤寒赤脉青,相交结,热面黑,皮毛落,痘子入眼 眼不开,热泄出水口干恶,锁口,腰低唇黑青,积痢,脾 毒唇卷缩,此病因惊无有积,岂有神仙留妙药。

戒轻易服药

编辑

《罗谦甫案》一小儿五月间,因食冷粉,腹中作痛,遂于 市药铺中赎得神芎丸服,脐腹渐加冷痛,时发时止逾七八年不已。因思古人云:“寒者热之,治寒以热”,良 医不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据所伤之物,寒也;所 攻之药,亦寒也。重寒伤胃,其为冷病可知矣。凡人之 脾胃,喜温而恶冷,况小儿血气尚弱,不任其寒,故阳 气潜伏,寒毒留连,久而不除也。治病必先其本,当用 和中养气之药,以救前失,服之月馀方愈。呜呼!康子 馈药,孔子曰:“未达不敢尝。”此保生之重者也。奈何常 拱默而令切脉,以谓能知病否?且脉者,人之血气,附 行经络之间,热胜则脉疾,寒胜则脉迟,实则有力,虚 则无力,至于所伤何物,岂能别其形象乎?医者不可 不审其病源。且此子之父不以病源告医,而求于市 肆,以致七年之病,皆昧此理也。孙真人云:“未诊先问, 最为有准。”东坡云:“只图愈疾,不欲困医。”二公之言,有 功于世大矣。

小儿难医于大人

编辑

夫医之道,诚为难矣,故治小儿为尤难。孙真人云:“能 医十男子,莫医一妇人。”何也?男子者荣卫气壮,妇人 血脉相冲,兼产又难为治。《千金》云:“妇人之病,比男子 十倍难疗。”又云:“能医十妇人,莫医一小儿。”何也?妇人 可以问病,血气尚全,小儿言语不能,精神未备,切脉 难凭,故曰难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