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54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五十四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五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三十四

  小兒吐瀉門一

  錢乙小兒直訣吐瀉兼變證治

  劉完素六書瀉痢

  張從政儒門事親身熱吐瀉 水瀉 久瀉不止

  朱震亨幼科全書嘔吐 西江月 泄瀉 清江引 西江月 吐瀉 西

  江月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嘔證吐乳證 熱吐 寒冷嘔吐噦逆 霍亂吐瀉

  冷瀉 熱瀉 傷食瀉 驚瀉

  薛氏保嬰撮要霍亂吐瀉

  徐春甫古今醫統嘔吐 瀉泄 霍亂吐瀉

藝術典第四百五十四卷

醫部彙考四百三十四 编辑

小兒吐瀉門一 编辑

《宋錢乙小兒直訣》
编辑

吐瀉兼變證治 编辑

五月二十五日以後,吐瀉壯熱,此臟腑中九分熱也。 傷熱乳食,吐而不消,瀉色深黃,玉露散主之。

六月十五日以後,吐瀉身溫,臟腑六分冷也,嘔吐,乳 食不消,瀉色黃白,口乾作渴者,食前少服益黃散,食 後多服「玉露散。」

七月七日以後,吐瀉,身涼三分熱,七分冷也。不乳多 睡,悶亂哽氣,出氣,睡臥露睛,脣白多噦,亦用「益黃、玉 露」二散主之。

八月十五日以後吐瀉,身涼不乳,乾噦,瀉青褐水,無 陽也,當用「益黃散。」吐瀉乳食不化,時時下痢,肌肉消 瘦,此脾胃虛寒也,用「木香丸,夏月不可服,如有冷證, 則少服之。」其身溫壯熱,或瀉痢紅黃赤黑,此脾胃實 熱也,用「黃連丸,冬月不可服,如有熱證,則少服之。」

按前法即《內經》用寒遠寒,用熱遠熱之本旨。又云:「有假者反之。」雖違其時,以從其證。蓋胃傷則嘔吐,脾傷則泄瀉,脾胃俱傷則吐瀉,並作前證。若傷辛熱,停滯嘔吐,或大便下痢者,用六君子加黃連、吳茱萸、木香。若停滯已去,泄瀉不已,用四君子加肉蔻、骨脂。若傷生冷腹痛,瀉痢青白,用六君子加砂仁、木香、炮薑。若傷魚肉等物,用六君子加山樝、砂仁。若瀉「紅黃赤黑,諸臟皆熱也,先用香連丸,後用補中益氣湯送香連丸。若瀉痢青白,乳食不化者,用人參理中丸。」若吐瀉昏睡而露睛者,用五味異功散。睡而不露睛者,用玉露散。若吐而手足俱熱,或喜冷飲食,或睡不露睛者,用瀉黃散。或手足冷,或惡冷飲食,或睡而露睛者,用六君子、木香。然木香、黃連二丸,雖能攻剋病邪,不無傷損脾胃,治者審之。

若吐乳瀉黃,傷熱乳也。吐乳瀉青,傷冷乳也。皆當下 之。吐瀉昏倦,睡不露睛者,胃實熱也。吐痰涎及綠水 者,胃虛冷也。

按前證若兒自受驚,或乳母恚怒,致兒吐瀉青色者,宜用異功散加柴胡。若母食厚味而乳熱者,用「東垣清胃散。母飲酒而乳熱者,用葛花解酲湯,子服一、二匙。」若飲燒酒而乳熱,或子母身赤,或昏憒,服冷米醋三、五杯,多亦無妨,兒服一、二匙。若母停滯生冷而乳冷者,母服養胃湯,子服調中丸。若母停滯而變熱乳「者,母服大安丸,子服五味異功散。」若母鬱怒傷肝脾而乳熱者,用歸脾湯、逍遙散。若母脾虛血弱而乳熱者,用六君子加芎、歸。若母氣血虛而乳熱者,子母俱服八珍散。若母勞役發熱而乳熱者,子母俱服補中益氣湯。若因母怒動肝火而乳熱者,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山梔。其吐痰涎及白綠水者,肝木乘脾土之虛寒證也,用六君子加柴胡、木香。大凡吐乳瀉青色者屬驚,法當平肝補脾。吐瀉青白色者屬寒,法當溫補脾土。前諸證,若手足指熱者屬實,手足指冷者屬虛,此亦驗法也。

初生十日內,吐瀉壯熱,不乳,或乳不消,或白色,先用 白餅子下之,後用「益黃散」和之。

初生下吐,因穢惡下咽故也,用木瓜散主之。凡初生 急須拭淨口中,否則啼聲一發,穢物嚥下,致生諸病。

按:芽兒初生之患,多因乳母不慎七情,不節厚味,傳兒為病,當審其因,以調治其母,前所用之藥,恐臟腑脆嫩,不能勝受,治者審之。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瀉痢 编辑

《五臟》皆言熱證,無寒冷證。亦有謂瀉痢,小便青白不澀為寒,水糓不化而色不變,吐痢腥穢,澄澈清冷,青 白不澀,身涼不渴,脈遲細而微者,寒證也。

糓雖不化,而色變非白,煩渴,小便黃赤而澀者,為熱 證。世傳小兒吐痢霍亂,食乳未及消化,而痢尚白,便 論為寒證,誤矣。仲景云:「熱邪不化糓」,豈為寒也。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身熱吐瀉 编辑

凡小兒身熱,吐瀉腹滿,不進飲食,可急與牛黃通膈 丸,下過四五行則自愈矣。蓋乳食便屬水,甚則成濕, 以《治濕法》治之,用燥熱之藥非也。

凡小兒水泄不止,可用五苓散與益元散各停,用新 水調下三二錢,頻服,不拘時候。若暴速注下,甚者屬 火,涼膈通聖等散治之。用者勿輕,非深於造化者,未 易此語。

水瀉 编辑

小兒暴注,水瀉不止。《內經》曰:「此名暴速注瀉。」久而不 愈者,為涌泄注下。此乃火運太過之病也,火注暴速 故也。急宜用新汲水調下甘露飲子、五苓散、天水散, 或用井花水煎此藥,放冷服之,病即瘥矣。不可用御 米殼、乾薑、豆豉、聖散子之類。縱然瀉止,腸胃氣滯不 通,變為腹脹。此法宜分陰陽,利水道,乃為治法之妙 也。

久瀉不止 编辑

凡小兒久瀉不止,至八九月間,變為秋深冷痢,泄瀉 青白,時時撮痛,乳瓣不化,可用「養脾丸」如黍米大,每 服二三十丸,米飲送下,日進三服則愈。《益黃散》亦可 用之。

凡治小兒之法,不可用極寒極熱之藥,及峻補峻瀉 之劑,或誤用巴豆、杏仁、硫黃、膩粉之藥。若用此藥,反 生他病。小兒易虛易實,腸胃嫩弱,不勝其毒。若治之 宜用分陰陽,利水道最為急,用桂苓甘露散之類。

《朱震亨幼科全書》
编辑

嘔吐 编辑

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嘔。有聲有物曰嘔吐。其 證有三。有寒。有熱。有食。積傷。

凡寒吐者。吐時少而出物多。此胃家受寒也。或用胃 苓丸。煨薑湯吞。或以理中丸治之。寒吐食不化。不惡 食。

凡熱吐者,吐時多而出物少,此胃家有熱也,以二陳 湯加黃連、煨乾薑治之。熱吐食化,不惡食。

凡食積吐者,要分三焦,明白俱能食。如食時即吐者, 此積在上焦胃口也,宜用淡鹽湯吞下,後用鵝翎毛 掃口中,令其吐盡舊積。以二陳湯加煨乾薑、神麯、炒 麥芽、炒杏仁治之。

如食下一二時而吐者,此積在中焦胃下口,過小腸 上口處也。先以「丁香脾積丸」通去舊積,後以二陳湯 加消導藥治之。

如早食晚吐,晚食早吐者,此食在下焦小腸口下過 大腸口上處也。先以「丁香脾積丸」下之,後以二陳湯 加消導藥治之。消導藥如神麴、麥芽、砂仁、香附之類。 如嘔吐久而諸藥不納者,此胃口伏火關格之病,用 理中湯加童便、豬膽汁仝炒,煎服即止,神效妙不可 言。

如嘔吐出蛔蟲者,以理中湯加烏梅一箇,附子一小 片,黃蘗、川椒一服即止。

如嘔吐後而瘦弱者,只以「集聖丸」調之。

如諸吐不納藥者,此陰盛拒陽也。必加童便、豬膽者, 蓋童便味酸鹹性寒,膽汁味苦性寒,以和理中湯服, 則陰體漸消,陽性乃發。此《內經》所云:伏其所主,先其 所因也。非吾子孫不示。

凡吐不止。目上頭後仰者不治。 《祖傳》治嘔吐,只用胃苓丸,煨薑湯送下,不問寒熱皆 效。凡吐不止,服藥無效,更加煩悶不治。

西江月 编辑

嘔吐飲食不納,任從湯藥難嘗。此為陰盛隔孤陽,到 是時醫魔障。廖朮煨薑熟附,烏梅童便尤良。豬膽仝 入慢精詳,此法應如影響。

一等蚘蟲吐出,此為蚘厥多陰,烏梅丸子效如神,一 服蚘安吐定。又有咳而嘔者,化痰順氣須明「如常吐 嘔,只胃苓湯用煨薑作引。」

泄瀉 编辑

凡泄瀉皆屬濕,其證有五,治法以分利升提為主,不 可一例混施。如泄瀉青白,或乳食不化,腸痛四肢冷, 面晃白,不作渴者,此寒濕也。其證多得於冬,以五苓 散作引,吞化理中丸即止。如寒甚不止者,理中湯加 附子一片即效。

如泄瀉黃稠,腹痛作熱,面紅口渴,此熱濕也,其證多 得於夏,以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木通治之。甚者以玉 露散、理中湯即效。

如泄瀉不住成黃水者,或渴或不渴,此風濕也,其證 多得於夏,以五苓散加防風、蒼朮、羌活治之如久瀉腸滑不止者,此濕傷元氣下陷也,宜升提之 藥,四君子湯加升麻、防風、烏梅治之。或用四君子湯 吞下七味肉荳蔻丸亦效。

如泄瀉酸臭腹痛,面黃帶熱,不喜飲食者,此食積也, 先以丁香脾積丸推去其積,後以「集聖丸」調之。 如泄瀉久作渴不止者,只以白朮散多煎服之,未有 不效者。

如泄瀉久,目無神,口略張,四肢冷,好睡,以四君子湯 調之,多服有效。甚者加熟附子一小片,煨乾薑服之。 如泄瀉久,身熱不退者,只以調元湯治之,此虛熱也, 不可妄用寒涼之藥,甚者加煨乾薑即效。

凡泄瀉後,人事黃弱者,只用「集聖散」服之。

《祖傳》治泄瀉,不問寒熱,只用胃苓丸,兼「一粒金丹」,以 車前子仝炒米湯治之。

凡治「久泄不止,精神美好,面赤脣紅者,不治。變成白 痢者不治;脈沉細,遍身皮冷,不乳食,作渴不止者不 治。」又成驚搐者不治;「大孔如竹筒不收閉者不治。」滑 泄不止者不治;「大肉」消瘦者不治。

凡治泄瀉,不問輕重,只要乳食如常,不生他證者,則 易愈。

清江引 编辑

泄瀉五虛真莫測。六脈細欲絕。腸滑魄戶開。脾寒大 皮折。禁口飲食不下咽。少氣也醫得此疾真妙手,參芪 朮羌附,甘草石菖蒲,訶皮鸎子粟,若還見效都無妨, 蚵蚾補假如,服藥全無效,金液神丹妙。附子與硫黃, 法製家傳奧,起死回生,減些兒堪救療。

西江月 编辑

夏月人多泄瀉,腹痛煩渴相攻。豬苓澤瀉茯苓仝甘 草,乾薑多用。白朮黃連滑石,人參砂藿溫中,升麻提 氣妙無窮,更把烏梅煎送。

夏月雨多傷濕,宜利小便為先。豬苓澤瀉與黃連,梔 子茵陳解散。羌活青皮枳實茯苓赤者相參,木瓜蒼 白朮同煎,黃蘗加些靈驗。

《泄瀉祕傳》治法,等閒不語時人,如今傳授與兒孫,勝 似良田萬頃。初次且行淡滲,溫中以次施行,三升四 塞救孩嬰,此法古今永定。

泄瀉緣何發作?只因水穀無分,所以淡滲法先行,小 便長而泄定。滑石車前赤茯人參白朮,豬苓甘草澤 瀉與砂仁,薑棗煎時作引。

淡滲行而還泄,須防穀氣中虛。溫中丸散不須拘,但 要一時泄住。白朮人參砂藿,炙薑炙草依書。烏梅熟 附澤苓豬,引用棗薑作主。

溫中若猶不效,中氣下陷須提,人參白朮與黃芪,甘 草乾薑炙取澤瀉豬苓赤茯,升麻熟附烏梅,柴胡白 芍與當歸,薑棗引兒休棄。

以次升提未止,此時腸滑難收。塞因通用更何憂,擊 其惰歸可救。參朮炙薑炙草,烏梅粟殼相扶,升麻訶 子芍歸求,薑棗同煎溫服。

《法盡》泄還仍舊。其間吉少凶多。假饒父母沒奈何。要 爾醫人休錯參朮茯陳薑草。砂仁荳蔻粟訶乾蟾。蘆 薈木香和赤石酢丸調可。

泄瀉時常作渴,白朮散子如仙,人參白朮木香兼乾 薑藿香葉片,甘草茯苓七味,烏梅加上同煎,臨時更 帶伏龍肝,此法《千金》不換。

泄瀉如常法治,不須別用心機,只將丸藥胃苓醫,三 服自然停息,如此不能取效,依前數法支持,吾將心 法教人知,纔顯明醫三世。

五六月間泄瀉,其間寒少熱多,理中丸子救沉疴,玉 露散調服可不效,四苓作引,用吞理中調和,自然泄 止不蹉跎,活得多人念我。

吐瀉 编辑

吐瀉之證有三,有寒,有熱,有積。治法略與「泄門」相似, 觀者詳之。

凡吐瀉兩腮紅,足脛熱,好飲水,身上熱,此熱證也。治 法以胃苓丸、一粒金丹,仝車前草,燈心湯送下。 凡吐瀉面晃白,足脛冷,不作渴,如有熱者,此寒證也。 治法先以理中湯即止,不止便以益黃散治之,或胃 苓丸、肉荳蔻丸治之。

凡吐瀉惡食,或不乳,心腹痛,吐瀉,所出之物皆酸臭, 此食積也。先去食積,以感應丸推之,後以胃苓丸調 之,或食脾積丸亦可。

凡吐瀉日久,漸漸瘦弱,作渴作熱,久不治必成壞證, 用「加減補中湯」治之。

西江月 编辑

大凡男女吐瀉,陰陽順逆當明,「男逢泄盛下無陰,女 子吐多不應。出物多而數少,此為寒食相侵,如逢物 少數,頻頻火盛,細加體認。」

吐瀉若然同見,此名霍亂陰陽,只消一貼理中湯,上 吐下瀉了當服藥。若還不效,再加熟附、煨薑,烏梅作 引是良方,莫與俗人誇獎。

吐瀉時時作渴,諸般湯藥無靈,飲湯飲水腹腫膨,束手待觀死定,急飲茯苓飲子,時時與兒調停,須臾吐 止火邪寧,纔與理中對證。

《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

嘔證吐乳證 编辑

仲陽云:「初生下,拭掠小兒口中,穢惡不盡,嚥入喉中, 故嘔吐,及多生諸病。嘔者,有聲也;吐者,吐出乳也。凡 小兒乳哺,不宜過飽,若滿則溢,故令嘔吐。胃中納乳, 如器之盛物,杯棬之小,不可容巨椀之物,雨驟則沼 溢,酒暴則」翻理之必然乳母無知,但欲速得乳兒 長大,更無時度。或兒睡著而更乳豈有厭足,受病 之源,自此漸至日深,導其胃氣之虛,慢驚自此而得, 可不慎乎?此候但令節乳為上,甚者宜令斷乳,先此 乳母可服調氣之劑,兒服消食丸,化乳壯胃為上。議 曰:吐乳哯乳,此證有數般,有冷有熱,當自辨認。若吐 自口角出,此是乳多,消化不及,滿而則溢,此非病也。 常服消乳丸、異功散,當令乳母節乳為上。冷吐可服 觀音散、香朴散、快脾等藥。熱吐則頭額溫,有黃涎而 渴,小便赤少,此是熱吐,多是傷暑,熱者有此證,乳母 同服香薷散、五苓散。又有風痰吐,乃是傷風不解,吐 乳夾痰。若經久必然生風,仍宜下疏風化痰藥,竹茹 湯、去桂,五苓散、青州白丸子、溫膽湯。又當留心調治, 紫霜丸亦可服。

熱吐 编辑

小兒秋夏伏暑,多有熱吐,何以別之?或有黃涎,頭額 溫,五心熱,小便赤而少,或脣乾而煩渴,先令乳母服 香薷散、五苓散,兒服竹茹湯、五苓散,熱甚者,大柴胡 湯去大黃服,或小柴胡湯亦可。熱極者可服大承氣 湯,其效如神。玉露散亦可服。

寒冷嘔吐噦逆 编辑

小兒感受風冷,或食生冷瓜果過多,胃口停寒,以致 吐食吐乳,竝用理中湯主之,或《釀乳法》、消乳丸、異功 散、香朴散、茯苓半夏湯、二陳湯、人參散、麝沉散俱可 服。

霍亂吐瀉 编辑

小兒吐瀉,有身溫者,有身熱者,有身涼者;有吐瀉成 驚風者,有夏月傷暑吐瀉者,有初生三日內吐瀉者。 仲景云:「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壯熱,不思乳食,大便 青白,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當下之後和胃,仍用白 餅子,和胃用益黃散主之。」三日以後至十日,吐瀉,身 溫涼,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實虛下 也,用益黃散加減治之。又傷風吐瀉,身溫乍涼乍熱, 多氣,兼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時時咳嗽,更有 五臟兼見證,當服入臟君臣藥,先大青膏,後益黃散 主之。又吐瀉身熱多睡,能食乳,飲水不止,吐痰大便 黃水,皆為胃虛熱渴吐瀉也,當生胃中津液,以止其 渴,止後用發散藥止渴,多服白朮散。發散大青膏、釣 藤飲主之。又吐瀉身涼吐沫,瀉青白色,悶亂不渴,哽 氣,長出氣,睡露睛,此傷風荏苒輕怯,因成吐瀉,當補 脾後發散,補脾益黃散。發散大青膏、釣藤飲。夏至後 吐瀉,身壯熱,熱證也。或因傷熱乳食,嘔吐不消,瀉深 黃色,玉露散主之。五苓散亦佳。香薷散、車前子散,可 選而用之。若面色青黃。知風熱在脾。髮直怕人眼不 合。是心中有毒涎。更胃逆風搐。可服「定命丹。」

冷瀉 编辑

湯氏云:「此乃脾虛受冷,致令水穀不化,泄瀉注下。仲 陽云:『小兒不能食乳,瀉褐水,身冷,無陽也,當治脾,益 黃散主之』。」古今不同,當依加減法用之,始為穩當。冷 積瀉沒,石子丸極效,人參散、理中湯加減服尤佳。更 加肉荳蔻則止。來復丹、不換金、正氣散皆可,觀音散、 銀白散加減調治,乃平和之劑也。

熱瀉 编辑

湯氏曰:「小兒熱瀉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乃臟中有 積,或因乳母好飲酒,或嗜熱物,或生下傷溫蘊熱。醫 者不明,但用荳蔻、訶子等藥,服之如水澆石,既不識 其證,故不辨其冷熱,用藥又不得其法,焉得取效?此 證當以小便赤少,口乾煩躁為驗。治法當用錢氏白 朮散去木香用之,五苓散去桂亦可服。其熱甚者,四」 逆散、大柴胡湯去大黃服之,殊驗也。更用黃連丸等 劑亦佳。調中湯去大黃,加黃連、枳殼。如夾熱而瀉,太 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嘔者加半夏也。 又有挾熱瀉利,而小便祕澀赤甚者,四順清涼飲主 之。

傷食瀉 编辑

湯氏云:「凡此瀉,不宜便補,先用消食藥,或用紫霜丸, 取其積盡,然後可補。《經》云:『食瀉重,當取疳虛,用補虛 治。食瀉與香橘餅子、加減觀音散、調中湯散,以意加 減。凡傷食瀉,不可即止,宜節飲食,當用進食丸,取下 食積令盡,次以錢氏加減益黃散,只一服可止,此乃 切要治法。然後異功散、四君子湯調理,必取全安。有』」 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如冷積釀瀉。用 香朴散止之。白朮散以和氣調胃。調中散、保安丸能止傷食瀉。感應丸、沉香煎、三稜煎皆可服。

驚瀉 编辑

仲陽云:「慢驚病後,或吐瀉,胃虛,或氣弱,因驚,眼白如 淡墨,下糞青黃,此瀉合溫補,至聖保命丹、釣藤飲主 之。或乳隨糞下,消乳丸、進食丸主之。或微渴,心脾喘 躁,狂熱,此瀉尤難治,辰砂五苓散主之。冷者,定命飲 子主之。後與溫驚朱君散,睡驚太乙丹。」

《薛氏保嬰撮要》
编辑

霍亂吐瀉 编辑

錢仲陽云:「吐瀉壯熱不食,或乳不消,是傷乳也,宜白 餅子下之,後用益黃散和胃。若吐瀉身溫不乳,大便 青白,此上實下虛也,用益黃散加減治之。大凡吐瀉 身溫,乍涼乍熱,氣粗,大便黃白,吐乳不消,此傷風熱 也,先服大青膏發散,後服益黃散和胃。若吐瀉身熱 多睡,能乳吐痰,大便黃水,胃虛也,先用白朮散生津」 止渴,後用大青膏、釣藤飲發散風邪。若夏至後吐瀉 身熱,或吐乳瀉黃,此傷熱乳也,用玉露散之類。凡瀉 乳腹痛,按之而哭者,食積痛也,用白餅子下之。按之 不哭者,脾胃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補之。手足指冷 者,脾氣虛寒也,用異功散加木香。傷風吐瀉者,風木 剋脾土也,亦用前藥。若飲熱乳而瀉黃者,濕熱壅滯 也,用四苓散。如不愈或反甚者,元氣復傷也,用白朮 散。瀉而腹中重墜者,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 服剋滯之劑,而腹中窄狹者,脾氣虛痞也,用六君子 湯。若面黃瀉青,脾虛而肝乘之也,用六君、柴胡、升麻、 木香。若多噫瀉黃,心脾氣虛也,用六君、炮薑、升麻。生 下半月,旬日內吐者,止宜調治其母。恐嬰兒臟腑脆 弱。不勝藥餌故也。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

嘔吐 编辑

嘔者,有聲也;吐者,吐出乳食也。凡小兒乳哺,不宜過 飽,若滿則溢,故令嘔吐。乳母無知,但欲速得兒長,更 無時度,或兒睡著而強乳,自此受病之源,漸至目深, 遂成嘔吐。甚者宜漸斷乳,先令乳母服調氣之劑,兒 服消食丸,化乳壯胃為上。蓋吐乳嘔乳,證有數般,有 冷吐,有熱吐,當審辨之。若吐自口角出,此是乳多不 能消化,滿而則溢,此非病也,常服消乳丸。熱吐則頭 額溫,或有黃涎,五心熱,小便赤少,或脣乾而煩渴,多 是暑月傷暑,或致此證。乳母服香薷散、五苓散,兒服 香薷湯、五苓散,冷吐則清涎夾乳吐出,小便清而多, 由乳母當風取涼解脫,致令風冷之氣入乳,令乳變 敗,兒飲之則冷氣入胃,故嘔吐也。乳母宜揑去舊宿 乳,服理中湯快氣助胃之劑,次用釀乳法、茯苓半夏 湯、加減觀音散快胃之藥。又有風痰吐者,乃是傷風 不解,吐乳夾痰,久必生風,宜服青州白丸子、半夏散 疏風化痰之劑。

瀉泄 编辑

瀉泄乃脾胃顓病,凡飲食寒熱,三者不調,此為內因, 必致瀉泄。又《經》所論:「春傷風,夏飱泄,夏傷暑,秋傷濕, 皆為外因,亦致泄瀉。」醫者當於各類求之,毋徒用一 止瀉之方,而云概可施治,此則誤兒豈淺云耳。若不 治本,則瀉雖暫止而復瀉,躭誤既久,脾胃益虛,變生 他證,良醫莫救。

霍亂吐瀉 编辑

脾為中州,胃為水穀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剋化,然後 水穀分其清濁,傳變得宜,則無吐瀉之患。凡小兒上 吐不止,下瀉不住,皆因內外傷侵,兼以調護失常,乳 食不節,遂使脾胃虛弱,清濁相干,蘊作而成。有先瀉 而後吐者,乃脾胃虛冷。其候「先瀉白水,吐亦不多,口 氣緩而神色慢,額前有汗,六脈沉濡,此為冷也。」先吐 「而後瀉者,乃脾胃有熱,氣促脣紅,吐來面赤,脈洪而 數,渴飲水漿,此為熱也。」冷熱之分,須要詳審。

傷風吐瀉,身溫,乍寒乍熱,氣多粗,大便黃白色,嘔吐, 乳食完穀不消,時咳嗽,更五臟兼見證,宜先服釣藤 散,後用益黃散、香朴散主之。及有吐瀉,身熱多睡,能 食乳,飲水不止,吐痰大便黃水,皆為胃虛熱渴瀉也。 當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後服發散止渴,多服白朮 散、釣藤散。吐瀉身涼,吐沫青白色,悶亂不渴,氣腫露 睛,當補脾,宜加減四君子湯、藿香散、銀白散主之。夏 月傷暑吐瀉,手足厥冷者,理中湯、藿香正氣散、五順 散、車前子散、不換金正氣散,可選而用之。如吐瀉之 證,有風搐,欲成慢候,可看慢脾方論治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