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87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八十七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七

  痘疹門九

  萬氏家傳痘疹心法始終 發熱 渴 腰痛 腹痛 驚狂 譫妄

  吐利 嘔吐噦 洩利 大小便閉 咳嗽 喘急 自汗 失血 煩躁 夾疹 夾斑

  痘疔 痘癩 癢塌 陷伏 壅腫 潰爛 厥逆 寒戰咬牙 暴啞失聲 嗆水吐食

  驗頭面 驗耳目鼻 驗脣口牙齒 驗喉舌 驗頸項 驗胸腹 驗手足 驗寢臥 驗

  飲食 治瘡要略 攻補利害 雜證宜攻 壞證不治 飲食所禁 起發不透 收靨不

  齊 差後餘證 痘後餘毒

藝術典第四百八十七卷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七 编辑

痘疹門九 编辑

《明萬氏家傳痘疹心法》
编辑

始終 编辑

治痘之法,貴乎謹始而慮終,庶無後日之悔。《經》曰:「上 工治未病,中工治將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十全 八九,治將病者,十全四五。治已病者,功莫能施。」發熱 之初,大熱煩渴,大便祕結,腹痛腰痛,鼻乾脣燥,驚悸 譫妄,此毒氣鬱遏於中,即當防其伏而不出也。吐利 不止,即當防其中氣虛弱,不能助瘡成就,或致倒陷 也。故熱則解之,便祕則利之,驚則平之,吐利則止之。 且如初出一點血,此春之氣,發生之令也;至於起發, 此夏之氣,長養之令也;水化為漿,此秋之氣,成實之 令也;膿乾結靨,此冬之氣,閉藏之令也。初出而便有 水,將發而便戴漿,膿未成而便收靨,此未至而至,謂 之太過,須防陷伏倒靨,宜急發表托裏解毒。若應出 不出,應起不起,應收不收,此當至而不至,謂之不及, 此必氣衰血微,須防其不出不起,無漿斑爛,急宜表 暴起發,補托回漿,兼與勻氣活血解毒。又如初出色 艷者,必皮嫩,皮嫩則易破,當防癢塌。相聚成塊者,不 可謂之疎,此有伏也。殼空無水者,後必發癰。頭面預 腫者,防其易消而倒陷咽痛者,急解之,防其失聲。嗆 喉中多水泡者,後必自利。目澀淚出者,防其膚瞖。頻 更衣者,防其倒靨。瘡破不結痂,此倒靨也。《堯夫》云:「與 其病後纔服藥,孰若病前能自防。」其此之謂歟。

發熱 编辑

痘瘡發熱,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只見一經形證,若瘡 疹則面燥腮赤,呵欠煩悶,乍涼乍熱,多睡咳嗽噴嚏, 驚悸吐利,手足梢冷,骩涼耳涼也。然發熱者,瘡疹常 候也,不可盡除之。但熱微毒亦微,熱甚毒亦甚。初發 熱時精神清爽,脣鼻滋潤,更無他證者,此熱在表,其 瘡必疎,不須施治。 初發熱時渾身壯熱,熇熇然不渴,清便自調。此邪在 表。拂鬱於皮膚之間。宜以輕揚之劑發之。升麻葛根 湯主之。甚則羌活湯主之。

初發熱時,其熱烙手,目赤鼻乾脣燥,小便赤,大便祕, 煩悶不安,此表裏俱熱,毒氣壅遏,宜「發表攻裏,雙解 散」主之。

初發熱時,表不大熱,其人煩躁不安,此熱在裏也,以 三黃丸微利之。

初發熱時,腹中痛者,此毒氣與糓氣相并,宜利之,去 陳、菀、莝,使毒氣得洩,糓氣得消,備急丸主之。 初發熱時,咳嗽甚者,參蘇飲主之。

初發熱時。或乘疫癘之氣。「人參敗毒散主之。」

初發熱時。或為風寒所襲。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湯。雙 解散去大黃主之。

如瘡既出,其熱便退,瘡本必疏,若一向熱不衰者,此 瘡必密,急解其毒,連𧄍升麻湯,代天宣化丸主之。 如瘡已出,但微發熱,不須治之,蓋瘡疹屬火,非熱不 能成就也。如瘡漿膿已成,毒氣已盡,又復發熱者,俗 呼為「乾漿者」是也,不須施治。

如結痂之後,其熱不退者,此邪氣未盡,正氣未復。熱 微者不須治之。熱甚者,當視其虛實。

编辑

痘疹渴者,裏熱也。蓋三焦者,水糓之道路,津液者,水 糓之精華,變化流行,以灌溉乎三焦也。瘡疹之火,起 之於內,銷鑠水糓,不得以變化津液,灌溉臟腑,故渴 也。又瘡本稠密,津液外洩,化為膿漿,不能滋養真氣, 亦渴也。小渴者,常病也,不須治之。大渴者,視其虛實, 以法治之,切不可以冷水紅柿、梨、橘、西瓜等物與之, 恐損脾胃,致生災異也。

如瘡熱時便大渴者。此熱在裏也。「葛根解毒湯主之如瘡已出。或起發。或收靨。一向渴不止者。「人參麥門 冬散主之。」

如能食而渴者,肺熱也。《經》曰:「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 由心火上炎,乘於肺金,熏蒸焦膈,傳耗津液,故渴也。 治在上焦,人參白虎湯加黃連。

如不能食而渴者,脾虛也。叔和云:口乾饒飲水,多食 亦饑虛,由脾素弱,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故渴也。治在 中焦,參苓白朮散主之。

如自痢而渴者,邪傳腎也。《正理論》云:「自痢而渴者,屬 少陰虛,故引水自救。」蓋腎主五液,其脈絡於肺,繫舌 本,邪傳於腎,則開合不司,故自利。自利則津液下走, 腎水乾,不能上潤於舌,故大渴也。治在下焦,宜溫之, 陳氏異功散主之。

如渴而大便祕者,宜利之。四順清涼飲主之。

腰痛 编辑

瘡疹發熱先腰痛者,最宜忌之。《經》曰:「腰者腎之府也。」 又曰:「太陽所至為腰痛。」蓋足太陽膀胱經為十二經 之首,其脈俠脊,入循膂終腎。瘡疹之毒,起於右腎之 下,循足太陽膀胱,散於諸經,乃邪由裏傳表也。如初 發熱時,其腰即痛,此邪由膀胱直入於腎,故關節不 利而腰痛,亟解毒以瀉少陰之邪,發表以通太陽之 經,使邪氣不得以深入,瘡雖稠密,或可愈也。治若少 緩,則太陽之邪,由表以傳於陽,少陰之邪,由裏以傳 於陰。表裏受病,陰陽俱傷,營衛之脈不行,臟腑之氣 皆絕,或為黑陷,或為癢塌,終莫能救之矣。

凡發熱更腰痛者,先服「人參敗毒散」,次服五苓散加 獨活主之。

腹痛 编辑

《內經》腹痛,皆屬於寒,惟有一證為熱。瘡疹腹痛,皆屬 毒熱也。《訣》云:「發熱肚中痛,斑瘡腹內攻,發多防不透, 發少更防癰。」是已。或有兼食積者。

如初發熱,便腹痛者,此毒氣內攻,須急治之,不可逡 巡,以貽後悔。便調者,四君子湯去白朮,加青皮、木香、 山樝肉、枳殼。便閉二三日未行者,承氣湯主之。 如發熱腹痛,大渴煩躁,大便祕,狂妄者,三乙承氣湯 主之。

如發熱腹痛。大便如常者。化毒湯主之。

如發熱腹痛,大便自利者,黃芪建中湯主之。 如瘡已出,至收靨時,原無腹痛,忽然作痛,此必有飲 食也。消息審問,曾因飲冷水者,五苓散主之,或用黃 芪建中湯加白朮、乾薑、人參。曾傷食者,問傷何物,丁 香脾積丸主之,用原物湯下。

如「瘡已出至收靨,原無腹痛,忽然作痛,亦未傷飲食, 但觀其大便何如。若便祕者,此燥屎也,以三黃丸微 利之。大便自利者,此虛痛也,黃芪建中湯主之。 如因寒而痛者,理中湯加白芍藥、桂主之。」

如發熱時,心腹絞痛,煩悶叫呼,或瘡陷伏,脹滿疼痛, 喘促者,此乃毒惡之氣,攻刺腸胃,燔灼臟腑,必不可 治。

驚狂 编辑

驚者,口眼喎邪,手足搐搦,隨發隨止。狂者,手足擾亂, 言語乖越,發而不止。驚者,心火而惡熱,肝主風而善 動,瘡疹之火內生於心,心移熱於肝,風火相搏,故發 為驚搐也,此其常候。俗呼「驚痘。」最吉者,以牽引伸縮, 骨節開張,腠理疏解,中存發散之義,瘡出而驚即止。 若一向發而不已,此則可惡,乃毒內伏於心故耳。狂 者。心為火而主神。腎為水而主志。火起於內。濁亂擾 動。心神不守。腎志不寧。故發為狂也。亦有大便祕硬 而狂者。此謂有燥屎。為陽明病。但數日不更衣。是以 《難經》所謂重陽者狂也。如昏不知人。起臥不定。又為 不治之證。

如初發熱驚搐者,導赤散加辰砂,兼羌活湯主之。若 發熱不休,小便利者可治,小便不利者難痊。以導赤 散、牛黃清心丸相兼治之。

如瘡疹收靨之後,又發驚者,此真氣虛弱,火邪內攻, 宜急治之,恐久成癇,以貽終身之害,「寧神湯、抱龍丸 主之。」

如初發熱。大便自調。狂亂者。五苓散加辰砂主之。 如大便祕者。輕則三黃丸。甚則承氣湯主之。

譫妄 编辑

譫,多言也。妄,虛妄也。譫妄者,妄有聞見,而語言無倫 也。皆邪氣熾盛,正氣虛弱,神識不清之所致。夫言為 心聲,心熱則多言。睡中呢喃者,熱之微也。寤而語言 差謬,熱則甚矣。亦有胃熱而譫語者,大便必鞕,數日 不更衣方是。妄有聞見而譫語者,其候難治。蓋腎主 志,開竅於耳,在目為瞳子,毒邪入腎則志喪,志喪則 耳目妄有聞見,故曰失志者死。《難經》云:「脫陽者見鬼。」 初發熱時譫語者,此毒邪犯心,心為熱冒,其神浮越, 宜瀉火鎮神,導赤湯、牛黃清心丸,兼而治之。

如腹中有燥屎,三五日未更衣者,宜滌腸解毒,以四 順清涼飲、三黃丸主之如起發成漿欲靨之時,忽然神昏譫語者,此由瘡本 稠密,精血外耗,不能養神,宜養血瀉火,安神丸主之。 如昏不知人,語言無倫者死。《經》曰:「衣被不斂,言語不 避親疎者,神明之亂也」,故不可治。 如初發熱,便妄有聞見,狀如見鬼而恐怖者,不治。此 證自始至終。皆不可有。乃神志俱喪。軀殼徒存。不過 引日而已。

吐利 编辑

瘡疹吐利常候也。《經》曰:「諸嘔吐暴注,皆屬於熱。」蓋三 焦為水糓傳化之道路,熱火內迫,則傳化失常,而吐 利並作,火性燥動,迅欻故也。邪在上焦,但吐而不利; 邪在下焦,但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則上吐下利。又裏 氣上逆而不下則吐,氣下而不上則利。瘡疹初發熱 時有吐利者,不可驟止,令邪氣上下得出也。吐利久 不止。方可治之。更宜消息。

如初發熱,自利青綠水,或黃色者,皆熱也,黃芩湯主 之。兼吐者,黃芩加半夏湯主之。不可誤用理中湯,反 增內熱也。

如初發熱自利,一日只三四行者,此不必治,痘出利 自止矣。

如初發熱,自利清白色者,此裏有寒也,理中湯主之。 如自利久不止,此有濕也,宜分利小便,固澀腸胃,恐 虛裏氣,致生陷伏也,以五苓散、豆蔻丸相兼治之。 如初發熱,暴吐不止,此火氣上逆也,茱連散主之。

嘔吐噦 编辑

仲景云:「聲物兼出為嘔,物獨出為吐,聲獨出為乾嘔。」 乾,猶空也,明其無物也。然乾嘔與噦,皆聲之獨出者, 乾嘔其聲輕小而短;噦其聲重大而長。嘔吐噦,痘疹 最惡候也。蓋胃為水糓之海,上通乎咽內而不出。如 初發熱有是證,此火邪犯胃,其氣上逆,治之則易。若 自出現以至收靨,有是證者,乃瘡集於咽門,攻於胃 腕。吞咽不利。治之則難。由於不知預解咽喉之法。漸 變為失音嗆水。而不可救矣。

如因飲水過多而嘔吐者。此水逆也。五苓散主之。 如因傷食而嘔吐者。以丁香脾積丸微利之。

如無上證而嘔噦者。人以胃氣為本。胃者土也。土敗 則木來侮之。今木挾相火之勢。上乘乎胃。其氣自臍 下直犯清道。上出於賁門。胃上口也微則乾嘔,甚則噦,土 敗之象也。《太素》曰:「絃絕者,其聲嘶敗;木陳者,其葉落, 病深者,其聲噦短。」針無取,毒藥無攻,謂不治也。

洩利 编辑

凡瘡未出而利者,邪氣併於裏,腸胃熱甚而傳化失 常也。瘡已出而利者,邪氣併於表,正氣方逐邪氣,主 乎表而不主乎裏,則裏氣虛不能停納水糓,故亦自 利也,宜從氣虛而治。瘡疹所忌,內虛泄瀉,凡覺腹疼, 或漉漉響趨小腹者,皆欲作利,宜先以法治之。治之 不止,此開腸洞洩,惟澀劑可以收之。《聖濟經》曰:「滑則」 氣脫,欲其收者是已,如服澀劑而利不止。經曰:「倉廩 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金匱要略》曰:「六腑氣絕於外 者,手足寒;五臟氣絕於內者,利不止。」五奪之中,此為 最甚。但正氣內脫者,淹延而死;邪氣內陷者,煩渴而 死。此為異耳。

自起發以至收靨,大便常宜堅實,忽然自利者,理中 湯丸主之。

如因飲冷水自利者,所謂濕勝則濡泄也,宜溫中利 小便,以理中湯、丸,理中氣勝水寒,五苓散利小便去 水也。

如因傷食自利者,所出必酸臭,乃飲食自倍,腸胃乃 傷也。宜先去積,丁香脾積丸,後補脾胃,益黃散主之。 如利久不止者,先服陳氏木香散,兼荳蔻丸主之。更 甚者,陳氏異功散主之。此藥太峻,不可猛浪。

如結痂之時,暴泄不止者,消息所出之物,痂皮膿血 者順,水糓不分者逆。如利膿血不止者,此熱毒下流 也,香連丸主之。

大小便閉 编辑

凡瘡疹小便欲其流而長,大便欲其潤而實,則邪氣 不伏,正氣不敗。《經》曰:「小便數者,大便必硬,雖二三日 不更衣,無苦也。」如覺小水少,則病增進。蓋心主瘡而 屬火,心移熱於小腸,小腸移熱於膀胱,膀胱為津液 之府,氣化則出。氣為火,食不能傳化而津液不出,故 小便閉也。瘡疹發熱,大便欲潤,若二三日不行,宜急 利之,恐腸胃不通,營衛不行,瘡出轉密也。惟瘡起發 之後,大便卻宜堅實,如能食而大便常行者,不須忌 之。若過四五日不行,則熱盛生濕,其瘡難靨,亦宜微 利之。設使大小便俱不通,則邪毒內蓄,三焦阻絕。《經》 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故大小便不通者死。

凡瘡疹小便少者,熱微導赤散加山梔仁;熱甚八正 散主之。

如發熱時。大便不行。熱微者。三黃丸。甚則承氣湯主 之。

如起發至收靨,大便不行者,用膽導法,不可遽用利藥。但瘡乾黑陷,大便祕,煩躁者,以百祥丸、牛李膏主 之。如無此藥,以承氣湯代之。

咳嗽 编辑

肺主氣,其變動為咳。咳者,肺證也。瘡疹發熱之初,便 有咳嗽者,肺為五臟之華蓋,瘡疹之火,挾君相二火 之熱,上熏乎肺,肺氣焦舉,故氣逆而咳也。瘡疹既出, 其咳更增者,此喉嚨有瘡,淫淫如癢,習習如梗,故咳 也。瘡疹收後而咳者,此衛氣虛弱,腠理疎開,風寒外 襲,肺氣逆而不收,故亦咳也。

如初發熱咳嗽甚者,先以參蘇飲發之,次以甘桔湯 合瀉白散加牛蒡子治之。

如瘡已出。咳甚者。甘桔湯加牛蒡子治之。

如瘡光壯收靨身熱咳甚者。人參清膈散主之。 如瘡已靨咳嗽者。不問形寒飲冷所致。並宜人參清 膈散主之。

如斑疹咳嗽。身熱而渴者。生地黃散主之。

喘急 编辑

諸喘皆屬於火,肺者臟之長也,為心華蓋。心火炎上, 則肺焦葉舉,氣逆不利而喘也。有因風寒而喘者,有 因傷食而喘者。惟瘡疹之喘,獨屬於火,若加洩利、腹 脹煩躁,則不可治。

如初發熱便喘者。前胡枳殼湯主之。大便祕者,可用 服此。不止,以葶藶丸治之。

如喘而大便自利者,黃芩湯加五味子、人參主之。 如瘡正盛,忽然喘急者,此惡候也,當詳審之。如因傷 食糓氣,蒸而為熱,上乘於肺作喘者,宜利之,「丁香脾 積丸主之。」食去熱除,喘自定也。

如因感冒風寒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如「泄瀉內虛。腹脹而喘者,陳氏木香散主之。」利止喘 定者生。滑利不禁,喘滿增盛者。此氣脫候也。

如瘡內伏不出。或已出復陷。腹脹悶亂而喘者,必死。

自汗 编辑

自汗者,不因發散而自然汗出也。「衛氣」者,衛護皮膚, 肥實腠理,禁固津液,使不得妄洩也。瘡疹之火,由裏 達表,干於衛氣,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疎,津液外洩, 故自汗也。凡病自汗,宜遽止之。瘡疹自汗,實為美證, 乃陰陽氣和,營衛通暢,邪氣不留,易出而解也。又心 主汗,諸瘡皆屬於心。自汗出者,毒氣外洩也。雖然,熱 之甚者。亦為汗解。身復清涼。此毒散也。若汗出不止。 其熱反劇。此邪氣併於陽而陽虛。宜斂汗固表。清熱 解毒。使衛氣充實無癢。潰爛之患,如瘡已收較,痂 皮脫落,自汗者,此氣虛也,宜補陽救陰,使氣無洩。睡 中汗出,心有熱也。其汗上至頭,下至頸,不過胸者,乃 六陽虛汗也,不須治之。上至頸,下至臍者,此胃虛也。 手足漐漐者,胃熱也,宜止之。如汗出如油,髮潤如洗, 喘不休者,此為肺絕之候。

如汗大出不止。身壯熱者。當歸六黃湯主之。

如瘡收後,汗出不止者,十全大補湯主之。若更不止, 調敗蒲散同服,外用溫粉撲法。

胃虛自汗者,調元湯。不止,調敗蒲散同服。

胃熱。手足自汗多者。人參白虎湯加黃連主之。

失血 编辑

氣為陽,血為陰,陽主動,陰主靜,人身之血,不可妄動 也。《經》曰:「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 血內溢,血內溢則便血。」今瘡疹之火,熏灼於裏,迫血 妄行,血亦隨火而動。陽絡傷則血從上焦出,或衄血, 或嘔血。陰絡傷則血從下焦出,或溺血,或便血。陰陽 俱傷,則血上下出也。諸失血,惟從鼻出者,或有可治, 元參地黃湯主之。其餘皆死證也。亦有痘瘡灌爛不 能收較。出血不止者。此陽瘡出血。亦不可治。

煩躁 编辑

煩者,擾擾而煩;躁者,憒躁之躁。合而言之,煩躁皆熱 也。析而分之,煩,陽也;熱之輕者;躁,陰也;熱之甚者,《難 知集》曰:「火入於肺,煩也;火入於腎,躁也。」瘡疹煩躁,須 宜忌之。若吐利厥逆,腹脹喘促而煩躁者,昏不知人, 譫妄狂擾而煩躁者,謂之悶亂。皆不冶之證。

如肺熱而煩者,坐臥不安,審如何時?若初發熱便煩 者,此毒火內鬱,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主之。若瘡發 見猶煩者,此毒伏於內,未盡出也,消毒飲、奪命丹合 而服之。若瘡出盡,又皆起發猶煩者,此內熱也,牛黃 清心丸主之。

如腎熱而躁者,必曾自利,輕則「陳氏木香散。甚則陳 氏異功散主之。」

如揚手擲足。欲去衣被者。此熱甚於表也。羌活湯主 之。

如神識昏迷,反覆顛倒者,此熱甚於裏也,導赤散、牛 黃清心丸,合而治之。

吐利不食而煩躁者,正氣虛也,陳氏木香散主之。 如六七日不大便,腹滿而煩者,內實有燥屎也。輕則 用三黃丸微利之,甚則承氣湯下之。

如「晝日煩躁,夜則安靜者,此陽甚於晝,至夜則陽氣退而安靜也,人參白虎湯加梔子仁主之。」

如「晝日安靜,夜則煩躁者,此陽陷入於陰。夜則陰盛, 陰陽交爭,故煩躁也。四物湯加梔子仁主之。」

夾疹 编辑

疹,一名麻子,君火所為也。或曰脾為疹。《經》曰:「少陰所 至為瘍疹。」在人則心火主之。夫心火亢甚,則制已所 勝,焚灼肺金。肺主皮毛,故疹毒見於皮膚之間,如蚊 蚤所咬之狀,痘瘡只出一般者善。若與疹毒並出,謂 之夾疹,其候極惡。惟痘本稀疎而夾疹者,庶乎可治。 瘡本稠密,與疹並出,彼此相混,瑣碎莫辯,急用辛涼 之藥,發而解之。如疹毒漸消,瘡本磊落者,亦可治也。 疹痘相併,毒不少減,此危惡之疾,孰能料其生乎。 痘出夾疹者,荊防敗毒散主之。疹毒消者可治。 如瘡收靨後,復出疹者,此餘毒解散之兆,不須治之。

夾斑 编辑

《活人書》云:「傷寒下之太早,熱氣乘虛入胃發斑。下之 太遲,熱留胃中發斑,胃爛亦發斑。斑者,乃熱毒鬱遏, 煎熬陰血,血得熱而不解,浮於肌肉為斑,足陽明胃 主之。痘疹初出,皮肉紅腫,片片如錦紋者,此夾斑也, 以辛涼之藥解之,其斑漸退,瘡本堅實者吉。否則皮 膚斑爛,瘡易瘙癢,所謂皮嫩易破者是也。如赤斑成」 塊。其肉浮腫結硬者。又名「丹瘤。」其毒最酷。瘡未成就。 此先潰爛。工不能治。

瘡出夾斑者。荊防敗毒散主之。斑退可治。

痘疔 编辑

痘疔者,熱毒蓄積,氣血腐壞而成也。狀有數種,乃疫 毒之氣,最為惡候,宜謹察之。有肌肉微腫,狀如堆粟, 不分顆粒者,此氣滯血凝,毒氣鬱結也。有初出紅點, 漸變黑色,其硬如石者,此肌肉已敗,氣血中虛,不能 載毒而出,反致陷伏也。有中心黑陷,四畔突起戴漿 者,此血隨毒走,氣不為用也。有中心戴漿,四畔乾陷 焦黑者,此氣附毒出,血不為使也。有頭戴白漿,自破 潰爛者,此氣血不充,皮膚敗壞也。有為水泡,溶溶易 破者,此火濕並行,氣虛不能斂束也。有為血泡,色紫 易破者,此血熱妄行,不能自附於氣也。有瘡頭針孔, 漿水自出者,此衛氣已敗,其液外脫也。此數證者,於 五六日間候之,但見一證,即不可治。

凡痘瘡起發之時,但見乾燥,其根焦黑者,即內服奪 命丹,外用四聖散塗之。

如原有瘡疥,或灌瘡未愈,或瘡將靨較瘢嫩者,至痘 出之時,其處痘本攢聚,形色黑潰,急以針刺破之,吮 去毒血,外以四聖散塗之,內服「加味四聖散,調無價 散」,並奪命丹主之。

如瘡「焦黑,渾身皆是者,看大便何如。若大便祕者,內 服承氣湯調無價散,外用水楊湯浴法。大便利者,內 服十全大補湯、陳氏木香散,調無價散合奪命丹,外 用水楊湯浴法。」

痘癩 编辑

痘癩者,熱毒拂鬱,氣血虛弱,肌肉敗壞。經云:「熱勝則 肉腐者」是也。《正理論》曰:「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 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為泄風,久 久為大癩。」凡氣血充實者,外無虛風,內無強邪,必無 是病。惟氣血素虛者,不能榮衛於身,易感天地肅殺 之氣,皮肉之內,虛風居之,兼以痘疹疫癘惡氣,擊搏 燔灼,流散四布,隨空而出,所以瘡本稠密,身無完膚, 瘙癢難任,肌肉潰爛,而痘癩成矣。急用大補氣血,清 熱解毒之法,庶可求全。若待敗面墮鼻,脣崩目盲,肢 體殘傷,不致殞命,亦為廢人矣。

凡瘡破成癩者,用「十全大補湯」、苦參丸合而服之,外 用「滅瘢救苦散」塗之。

癢塌 编辑

訣云:「虛則癢,實則痛」,此大概言之。痘瘡之癢,其候不 同,有方出而身癢者,初見紅點,遍身作癢,此邪氣欲 出,皮膚閉密,其火游移往來,故癢也。與傷寒太陽經 病身癢者同論,可發之,使皮膚縱緩,腠理開通,邪氣 得泄,瘡出而癢去。所謂火鬱則發之者是已。有將收 較而癢者,其膿已成,其瘡將回,邪氣散而正氣復,榮 衛和暢,故癢也。與癰癤將痊而癢者同論,不須服藥, 俱謹護之,勿令撏掐,以致腫灌,所謂美疢者是已。有 起壯泡漿而癢者,當血已化水,水未成膿之時,其毒 未化,渾身瘙癢,爬搔不寧,此惡候也。與傷寒陽明經 病,皮中如蟲行者同論,所謂虛風外搏,邪氣內強,癢 而不止,為泄風者是已。此視瘡之乾濕,以風藥佐之, 必令癢去,方為佳兆。若癢甚不休,瘡壞皮脫,其毒復 陷,謂之「癢塌」,必不能治矣。大抵出形而皮肉紅艷,起 發而皮嫩多水者,其後常致癢塌也。

如初出身癢者。可發之。桂枝葛根湯加製麻黃、牛蒡 子主之。

如起發養漿而癢者,通用「十全大補湯」加防風、牛蒡 子主之。

如瘡乾而癢者,宜養血潤燥,以四物湯合「消風化毒湯」、「奪命丹」主之,外用茵陳熏法。

如瘡濕而癢者,宜養血去濕,以四君子湯合「消風化 毒湯」、「奪命丹」主之,外用茵陳熏法。

如瘡將收而作癢,誤犯破損,不肯乾較者,用「白龍散」 貼敷。

如瘡癢潰爛,粘衣被席難任者,以十全大補湯加防 風合奪命丹主之,外用敗草散。

陷伏 编辑

伏者,毒蓄於裏而不出也;陷者,毒出而復陷入也。此 皆惡候。伏惟一證,陷有數種。伏候於見形之時,其人 瘡出,熱不少減,煩渴悶燥,此皆伏毒未得盡出也;陷 則見形之後,其血漸乾而變黑者,謂之「黑陷;漿水未 成,破損癢塌者,謂之倒陷;膿成復化為水,不肯結痂 者,謂之倒靨」,亦陷類也;其瘡黑色,皆謂之「黑陷。」凡斑 疹黑色,皆不治之,以腎為水,其黑色乃腎之真臟色 見也。粗工不知變黑歸腎之理,妄謂腎不可實,欲瀉 腎而使之虛,不知人之一身,大言陰與陽,小言心與 腎,即方家所謂真水真火也。瘡疹之火發於中,賴此 一點真水以制其亢,苟欲瀉之,則火無所制,本先撥 矣,豈治之要哉。然謂歸腎者,以腎主骨髓,又主閉藏 也。蓋瘡疹穢毒,由骨髓而達於筋肉皮毛之間,乃自 內而外,其毒得洩。今既陷伏,則自外而復入於骨髓, 謂之「歸腎」也。又初出形之時,春氣發生之令也;出形 而黑,是春行冬令矣;起壯之時,夏氣長養之令也;起 發而黑,是夏行冬令矣;養漿之時,秋氣成實之令也; 膿乾而黑,是秋行冬令矣,故皆謂之逆。結痂之時,冬 氣閉藏之令也,此腎之正候。若不著痂,膿水浸潤,此 冬行春夏之令,亦謂之逆。惟知造化之機,可以語歸 腎之說。其色黑者,火化也。觀物之乾者其色黑,出於 火者色亦黑,豈可謂之水乎?《經》曰:「火發而熏昧。」知此 可以語黑陷矣。

凡瘡伏而不出者,雙解散主之。

如倒陷者。看其六腑何如。大小便祕。四順清涼飲合 奪命丹主之。

泄利氣弱者,「十全大補湯合奪命丹主之,外以胡荽 酒、水楊湯並用之。」

如將起發,瘡亦有水,但色黑黯者,以「十全大補湯調 無價散」主之,或以快斑湯、奪命丹合而用之。

如倒靨者,亦視其大便何如。「大便祕,宜利之,三黃丸、 四順清涼飲。泄利者,宜補之,輕則十全大補湯,甚則 陳氏木香散,並外用敗草散主之。」

壅腫 编辑

經曰:「熱勝則腫。」大抵毒之盛者必腫,毒微者不腫。凡 瘡出盡,應期起發頭面,以漸浮腫者,此毒火發越,聚 於三陽之分,欲作膿血,故宜皮肉掀腫也。設當起發 之時,頭面不腫者,必瘡本磊落,毒氣輕淺,雖爾作膿, 根不占處,所以不腫,不須治之。如瘡本模糊,起發不 腫者,此毒伏於內,不即發洩,不可以毒輕論也。如起 發腫大,皮肉如常,瘡尖而員,粒粒分明者,此佳兆也。 若皮色鮮紅,瘡本成串,粘聚平塌者。若瘡色灰白,成 餅如錫面者。若瘡焦紫無水者,皆凶兆也。有先起發, 頭面預腫者,此兼疫毒之氣,名「大頭瘟」者是也。腮頷 預腫者,此名蝦䗫瘟也。須兼疫氣而治,多凶少吉。大 凡瘡腫者,直至乾漿結痂之時,毒化而腫消矣。故應 腫不腫。應消不消者。謹隄防之。

凡瘡腫脹,面浮目閉者,急與解毒護目、救咽喉,相兼 治之。內用消毒化斑湯,外用神應膏護目。

凡瘡腫脹,切防瘙癢,正面之中,不可少有破損者。苟 生癢破沙崩之勢,漸不可為,邪氣內傷,真氣外洩,腫 消而死矣。但得破者復灌,消者復腫,飲食如常,大小 便自調者,變凶為吉。用十全大補湯、苦參丸合而治 之。

如瘡色灰白,面腫如錫餅者,但看其人臟腑何如,若 能食,大便調,小便長,無他苦者,多吉。若不能食,吐利 併作,或生瘙癢者,多凶。

如頭面預腫,或腮頰預腫者,此時行疫毒也,並用「《羌 活救苦》湯」主之。

潰爛 编辑

痘瘡所貴者,堅實不破,圓凈成痂也。其有潰爛者,火 勝也。《經》曰:「熱勝則肉腐。」火之為用,猛虐峻暴,近之則 燥癢不寧,迫之則焦痛難忍,灼之則糜爛成瘡。故敗 物者,莫如火也。火生於空,非虛不燃,乘之以風,其焰 益烈。痘瘡潰爛,由肌肉素虛,邪風侵襲。風者善行數 變,行諸脈俞,散於榮衛之間。一旦毒發於裏,風應於 表,風火相扇,肌肉墳填,皮膚決裂,而瘡壞矣。如膿成 而潰,則毒已化,但粘衣漬席不能乾,較古方以敗草 散主之,誠良法也。膿漿未成,其毒未化,癢破潰爛者, 則衛氣暴洩,津液不榮,譬諸草木,剝削其皮,枯萎而 死矣。《經》云: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 者,命曰氣化,氣止則化絕,此之謂也。

===厥逆===逆者,四肢逆而不溫也。厥者,冷也,又甚於逆。四肢者, 諸陽之本,常宜和煖。如指頭微寒者,陽氣衰也。

陽氣起於十指之端

足心冷者。陰氣盛也。

陰脈集於足下,而趨於足心。

如瘡本焦黑,煩渴煩悶,喘促而厥逆者,此陽毒內陷, 熱氣逆伏,手足為之冷。所謂「熱深厥亦深,火極似水」 者,如瘡本灰白,泄利而厥逆者,此元氣虛憊,陰陽不 相順接,而手足為之冷也。瘡疹之候,頭常欲涼,足常 欲溫,故頭溫足冷者不治。厥逆乃瘡家惡證也。 如因熱深而厥者,大便不通,三乙承氣湯主之;瘡黑 者,百「祥丸、牛李膏主之。」

如因泄利,氣虛而厥者,陳氏木香散、異功散主之。 但十指頭微寒者,四君子湯、理中湯,並加桂主之。 如瘡始出,手足便冷者,其人先有吐利四肢者,皆稟 氣於胃脾,胃氣虛弱,不得至經,理中湯加桂主之。

寒戰咬牙 编辑

戰者,森然若寒,振振然動搖也。咬牙者,上下片牙相 磨而鳴也。《經》曰:「諸風振掉,皆屬肝木。」寒戰而振振搖 動,風之象也。火氣沖物亦然。錢氏曰:「肝主風,虛則咬 牙多欠。」又曰:「上竄咬牙,心熱也。」然則寒戰咬牙,心肝 二臟主之。或以寒戰為氣虛,咬牙為血虛,或以咬牙 為齒槁,謂津液不足者,皆不知此意。痘瘡所惡者,寒 戰咬牙,或單見一證,或二證並見,若瘡已壞,加之喘 促悶亂者,死無日矣。

如瘡初出寒戰者。此邪氣將出。外與正爭。故振振搖 動。火之象也。瘡出乃定。柴胡桂枝湯主之。

如瘡本稠密。掀發腫痛。經脈動搖。時時振動者。不可 謂之「寒戰。」待膿成痛去而解。

有筋惕肉瞤者,經絡之血為瘡所耗,不能榮養肌肉, 主持筋脈,故惕惕然而手足自跳,瞤瞤然而膚肉自 動也,不可謂之寒戰,但養其氣血,十全大補湯主之。 咬牙呵欠者,肝熱也。肝屬木,臨官於寅,寅為相火,火 盜木之氣,故肝熱證形焉。陽引而上,陰引而下,則開 而欠也。陽上極而下,陰下極而上,則合而嚙也,十全 大補湯主之。

上竄咬牙者,心熱也。諸瘡皆屬心火。上竄者火炎上 之象也。咬牙者,火氣動搖之象也。導赤散加酒炒黃 連、牛蒡子主之。

如瘡本潰爛,寒戰咬牙者,此手少陰心火也。《經》曰:「熱 勝則肉腐。」寒戰咬牙,火氣動搖之象也。

如寒戰咬牙併作者,則「少陰專主之。」觀其瘡本, 如瘡本焦黑,寒戰咬牙者,「此足少陰腎水也。腎色黑, 為主蟄封藏之本,乾黑者,真臟色見也。腎氣寒,在變 動為慄。寒戰者,腎本病也。腎主骨,牙為骨之餘,寒戰 則鼓頷而兩牙相軋。咬牙者,腎寒所發也。此二證者, 在心熱則清之,在腎寒則溫之,其病已壞,治之何益?」

暴啞失聲 编辑

痘瘡最要語聲清朗,若有猝失音者,凶兆也。先哲有 言曰:瘡已出而聲不變者,形病也;瘡未出而聲變者, 氣病也;瘡出而聲不出者,形氣俱病也。其候有三,要 須識得。

有心火刑肺而失音者,肺屬金,主聲,中有二十四空, 凡發諸語言者,皆其空中之氣鼓動也。五行金空則 鳴,實則啞。瘡疹之火起於心,上熏於肺,肺氣脹欝,故 竅塞而無聲也。以導赤散合甘桔湯加炒牛蒡子主 之,或加天花粉、蘇葉主之。

有心虛而語聲低小不出者,叔和《心臟歌》云:「聲言爽 氣清。」蓋心主血,痘瘡稠密,其瘡都要貫串得到,血為 虧損故也。血去舍空,故聲不揚,以導赤散加人參、麥 門冬、石菖蒲主之。

有毒歸腎而失聲者,《經》曰:「足之少陰,上繫於舌,絡於 橫骨,終於會厭。」會厭者,音聲之戶也;舌者,音聲之機 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瘡黑陷伏,則毒入 腎,邪氣上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出,開合不利, 故猝啞也。

有喉舌潰爛而失聲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納飲食。 發音聲。猶管籥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賁門、會厭舌。 之位,皆瘡所聚。初出之時,失於調治,以致咽喉腫 塞,管籥窄狹,舌本強硬,呼吸不能,飲食不入,音聲不 出矣。此上二證,治之則難。

嗆水吐食 编辑

《難經》云:「會厭為喉門,胃為賁門。」病痘之人,毒火上熏 於肺,灼於胃,肺與胃之上口,皆有瘡而傷矣。水入則 嗆者,賁門傷則水不得入,溢入會厭,會厭掩而不納, 故氣逆噴出而嗆也。食入則吐者,賁門傷則門戶隘 塞,食物不能直奔於胃,緩則汨汨而下,急則阻而吐 出矣。此其惡候,鮮有生者。其或舌上有瘡,爛破如蜂 窠之狀,舌痛強硬,不能為用。延納水糓,亦使水入則 嗆,食入則吐,待舌瘡平則安矣。

===驗頭面===《論》曰輕者頭面稀少,用胡荽酒洗,不欲噴頭面,以諸 陽之會在於頭,心之華在於面,痘為陽毒,而心主之, 故痘瘡頭面稠密者重,頭面預腫者凶,頭面瘡破爛 腥臭者凶,故占瘡之輕重吉凶,莫如頭面也。

人之一身,內則心為君主,外則頭為元首。病有真心 痛,真頭痛,以見不可輕犯也。《經》曰:「頭者精明之府,頭 傾視深,精神棄矣。」故占人之生死者,亦莫如頭。凡瘡 初出,從他處先見,漸登於頭,起發收靨皆然。他處皆 有瘡,而頭獨稀,此佳兆也。若於頭額之間,先出先戴 漿,先乾收,先破損,其瘡稠密無縫,肉下浮腫,皮上濺 起粗膚者,皆凶。惟瘡遍身俱收,而頭上不收,或熟自 破,或膿出結聚堆積者,不須怪。蓋天地之化,孤陽不 生,孤陰不長,陽變陰合,彼此相成。頭者諸陽之會,無 陰相濟,所以難收也。又病閉目搖頭者死。此陽脈不 治,謂之心絕也。

經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走於面, 而走空竅。」又肝開竅於目,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 心腎開竅於耳。又修真家云:「面有七竅,內應乎心。」又 相術但觀人之面,以知禍福,可見面不可敗也。凡瘡 稠密,七竅閉塞,敗面者凶,以臟腑經絡之氣皆病也。 又諸陽皆聚於面,痘為陽毒,初出之時,必先於面。然 面有部位,其候不同。額屬心,離火之位,火性急烈,不 可輕犯。凡瘡出現,泡漿乾收,先從額上起者凶。左頰 屬肝,震木之位;右頰屬肺,兌金之位。二處不論先後, 但瘡欲磊落堅厚。若糢糊成塊,浮嫩易破,潰爛灌腫 者凶。蓋肝藏魂,肺藏魄,肝肺俱敗,魂魄以離,故凡病 痘兩腮冷或木硬者死。頦屬腎,《坎》水之位,此處先出 先壯先靨者吉,蓋瘡疹出於腎則吉,入於腎則凶也。 鼻屬脾,坤土之位,亦不論先後,但不欲模糊,早乾收 也。若未成漿,鼻頭先乾黃者凶,此脾土將敗,真臟色 見也。

人中為陰陽之分。故《南村輟耕錄》以泰卦象之,「人中 而上,分為三部;人中而下,亦分為三部。髮際之上,陽 之上也;兩眉之間,陽之中也;山根之下,陽之下也;自 口至兩乳間,陰之上也;自心蔽骨至陰毛際,陰之中 也;自陰而下,陰之下也。」凡瘡之出現起發收靨,自人 中而分,上下循序,陰陽和暢,雖多且密,亦可言吉。若 或舛錯、雖是稀少、亦可言凶。此有伏也。

發熱之時,面色明瑩者吉,面赤若塗硃者重,此邪氣 拂鬱於陽明及胃與大腸也。陽明之經上循於面,故 面赤也,宜以清涼解毒之藥少通利之。面垢慘黯者 凶。瘡疹之火,發自少陽,面垢者,少陽候見也。《針經》云: 「少陽病甚則面微塵」,宜表裏雙解,蓋少陽從中治也。

驗耳目鼻 编辑

經曰:「腎通竅於耳,耳者,腎之外候也。腎之為臟,水臟 也。天一生水,受氣之初,先生兩腎,而一陰藏焉。又有 相火存乎命門之中。」瘡疹發熱耳獨涼者,瘡疹為火, 腎不受邪,存水之主以制陽光也。如耳反熱,則水不 勝火,將有歸腎之變。痘疹之候,先觀耳後有紅縷者, 蓋手少陽三焦之脈,從膻中上出缺盆,繫耳後,直上 出耳角紅者,火色也。此瘡疹之火,發自少陽,自見於 其經也。凡瘡自耳先出,未及成漿,耳輪先靨者,漸萌 歸腎之勢矣。

目者,心之使也,神所寓焉。發熱之初,觀其兩目,神倦 不欲開者,痘也;目中汪汪若水者,疹也。諸瘡皆發於 心,故候見於目也。目赤者,熱甚也,心惡熱,急解之。《經》 曰:「肝通竅於目」,瘡疹發熱。目連劄者,肝有風也。風入 於目,上下左右如風吹,不輕不重,兒不能任,故目連 劄也。目直視者,肝有熱也。熱入於目,牽其筋脈,兩眥 俱緊,不能轉盼,故直視也。得心熱則搐者,風火相搏 也。痘疹發搐,此其常候,但瀉心肝之火,搐止則吉,搐 不止則凶。《針經》曰:「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注於目而為 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睛,血 之精為絡,氣之精為白睛,肉之精為鉤束」裹擷痘瘡 之毒,發於五臟六腑,毒之甚者,眼必受之,古人留護 眼之法,其意深矣。凡瘡出太甚,兩眼常出淚者,肝熱 也。此時眼中無瘡,但內服瀉肝火之藥。蓋眼中之痘, 常在收靨不齊之後有之。如瘡入目成膚翳者,切不 可用點藥,損睛破瞳,成廢人矣。痘瘡收後,目不可開 者,肝熱則目澀不敢開,明暗皆然。心熱見明則合,暗 處則開,謂之羞明。此有餘熱在心肝也。如瘡未成膿, 腫去目閉者,瘡已過期,收靨不齊,目閉不開者,瘡壞 欲變,目上竄者,心絕也;直視不轉者,腎絕也;非泣而 泪自出者,肝絕也;微瞑者,氣脫也;血貫瞳子者,火勝 水竭,皆死候也。

經曰:「肺通竅於鼻。」瘡疹發熱之初噴嚏者,火邪上干 於肺,外應於鼻,而癢則嚏。鼻乾黑燥者,火刑於金,金 體本燥,得火反甚,急宜清金瀉火以解其毒。鼻衄者, 血得熱而妄行,故衄出於鼻,急與涼血瀉火以解其 毒。鼻流清涕者,疹也。疹發於心,心肺相連,以火鍊金, 熱極而反化為水也。瘡出之後,鼻塞不通者,熱也,火主䐜脹。瘡已成漿,收靨之時,鼻塞不得息者,此鼻內 有瘡,膿涕粘結,可用金銀小簪子以通之。如瘡未成 漿,鼻端先乾者,凶。《經》曰:「藏真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 也。」邪火刑肺,肺敗不能輸精於皮毛,故皮毛焦枯,先 見於鼻。榮衛不行,陰陽不續,以漸遍身,皆乾枯而死 矣。凡瘡變壞,鼻中血出者,涕自流出者,鼻孔開張。「喘 急」者,肺絕之候。皆死證也。

驗脣口牙齒 编辑

脾之竅通於口,其華在脣。《四白脈訣》云:「應脣通口氣。」 痘瘡初發熱,口中氣和,脣色紅潤者吉。如口燥脣裂, 其毒必甚,急解之。瘡出稠密,脣口瘡子相粘。諸瘡未 發,此瘡先已戴漿;諸瘡未收,此瘡先已焦黑者凶。面 瘡腫灌脣上,瘡裂成塊,乾濺者重。如瘡出太密,口中 臭氣者,臟腑敗壞,故臭出於口也。瘡欲變壞,脣上縮 者,脾絕也。脣下自呷者,魚口也。口中涎如膠粘者,脾 津竭也。皆不可治。疹家脣口生瘡,聲啞者,狐惑證也。 不急治之殺人。

「上片牙隸於坤土,乃足陽明胃脈之貫絡也;下片牙 隸於乾金,乃手陽明大腸脈之貫絡也。」瘡疹發熱之 初,口開前板齒燥者,裏熱也,宜以清涼之劑微解之。 咬牙者,牙乃骨之餘,腎主骨。寒顫咬牙,毒歸於腎必 死。如發熱咬牙者,有欠則為肝熱,有上竄則為心熱, 此欲作搐也。瘡已收靨,牙齦潰爛者,此內瘡未得平 復也,勿作走馬瘡疳治之。疹後牙齦潰爛,血出肉黑 氣臭者,此乃是走馬疳也。

驗喉舌 编辑

咽者,胃之系,主內而不出,所以司飲食也。喉者,肺之 系,主出而不內,所以司呼吸也。人之咽喉,乃緊要槖 籥門戶也。《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者,手少 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 脈氣也。」二脈並絡於喉。瘡疹之毒,君相二火主之。其 火上蒸,咽喉最為先受,故發熱與出形之初,必問其 咽喉痛與不痛,先與發散解利之,令毒得出,不留連 於咽喉間也。若不知此義,以解利於先,則咽喉腫塞, 飲食不入,呼吸不能,死在旦夕矣。如瘡出太甚,審察 咽喉,若內無瘡,又不痛者,此毒已盡出,不須慮之。如 內多瘡,又加痛苦者,切防收靨之時,嗆水、吐食、失聲 之變。如病益甚,喉中氣響汨汨如水聲者死。

舌者,心之候。《脈訣》曰:「外應舌將榮。」又脾之脈絡於舌。 舌之在人,延納飲食,主持聲音,其用亦大矣。瘡疹發 熱,其舌紅潤者吉;舌燥如芒刺者,裏熱甚也,急解之。 《針經》曰:熱病口乾舌黑者死。吐舌者,脾有熱也。脾臟 微熱,則舌絡微緊,時時舒舌,勿用冷藥及下之。或飲 水者,醫疑為熱而下之,誤也。飲水者,脾胃虛,津液少 故耳。瘡出之後,舌上稠密,出如堆粟,破如蜂窠者,危。 更加飲水則嗆,食物則噦,聲啞不出者,必死之證。瘡 出太甚,弄舌者凶。

驗頸項 编辑

經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頸項者,生氣之 本也。又曰:「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天食人以五氣, 喉者,氣之所由也,故喉主天氣,地食人以五味。咽者, 味之所由也,故咽主地氣。頸項者,咽喉之管束也。又 三陽之脈,自頸而上;三陰之脈,自頸而還。頸項者,陰 陽之道路也。痘疹之候,頸項欲疎。若𦆑項而出稠密 太甚者,謂之鎖項。廢其管束,阻其道路,上不得降,下 不得升,內者不出,外者不入。《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 滅,升降息則氣力孤危。」此死之徵也。凡病深項軟者 死,骨敗也,不治。

驗胸腹 编辑

《經》曰:「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胸腹者,臟腑之郭也。又 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蓋言心肺也。故痘瘡輕者,胸 前無胸腹出太甚者,必重也。其中於臟,各有期日。凡 病深喘急,胸骨扇動者,肺焦脹也。左乳下動脈突出 者,宗脈絕也,皆不可治。瘡疹腹痛者,毒未盡也,更宜 詳審。

驗手足 编辑

「四肢者,諸陽之本,瘡出欲疎,其發欲透,其靨欲齊,如 應出不出,應發不發,應收不收,此脾胃氣虛,不能旁 達四肢也。」發熱手尋衣領亂捻物者,肝熱也。手掐眉 目鼻口者,肺熱也。手足搐搦者,心肝風火相搏也,各 隨其臟而瀉之。足涼者,此常候也。瘡疹腎不受邪,腎 主足,故足宜涼。手足冷者,脾臟怯也。四肢皆稟氣於 「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脾怯不能為胃 行其津液,故冷耳,宜溫之。」瘡已出現,手足多水泡者, 此肝勝脾衰,為鬼賊,宜急治之,不久便生癢塌也。如 遍身皆發,手足不透,是空殼者,此脾胃虛弱,津液耗 竭,榮衛凝沍,故其毒亦鬱而不發也。不能食者死,能 食必發癰疽。瘡勢太甚,手足冷者,不治。瘡未成漿,手 足皮脫者,必死。瘡已正靨,惟足不收者,足為純陰,無 陽相濟,所以收遲。《玉函經》云:「孤陽寡陰即不中」,譬諸 鰥夫及寡婦,如瘡始成漿,他處未收,手足心先靨者其後必生怪疾也。瘡靨之後,手足關節腫痛者,必發 癰也。瘡癢,手足搔亂者凶。

驗寢臥 编辑

夫「衛氣者,晝則行陽,夜則行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 人之常也。」瘡疹發熱便昏睡者,心主熱,脾主困,心受 氣於脾,故發熱昏睡,此常候也。起臥不時者,內有熱 也,必多陷伏之變,合面臥者,裏熱也。大抵瘡疹始終 安寢者吉。蓋氣血強盛,榮衛流行,邪氣出於表而不 在裏,則神安,神安則志定,是以得安寢也。若氣血衰 弱,榮衛滯澀,邪在於裏而熱,心惡熱則神不安,神不 安則志不寧,是以煩躁悶亂,譫妄而不得眠也。亦有 毒伏於中,神喪氣脫,僵臥如尸,呼之不應,飲食不知 者,不可以嗜臥論,乃死證也。

驗飲食 编辑

經曰:「人以水糓為本,故人絕水糓則死。」仲景曰:「水入 於經,其血乃成,糓入於胃,脈道乃行。」可見水糓之悍 氣為衛,精氣為榮,水去則榮敗,糓消則衛亡矣。凡痘 瘡能食者,雖重亦吉,不能食者,雖輕亦危也。然有不 能食而生,能食而死者,何也?蓋不能飲食者,臟腑內 實,大便不行,有平日之糓氣以為之主,瘡成之後,自 消糓氣而思食矣,其能飲食者,邪氣殺糓,即叔和所 謂口乾饒飲水,多食亦饑虛者是也,將不久而變生 焉,惟疹家多不能食,以口中不和,不思食也。

治瘡要略 编辑

夫治痘者,必先視其人之勇怯,次審其邪之盛衰,又 參以時之寒燠,逐日淺深,臨時消息,而施方治,自無 不效。世俗治痘者,偏執首尾不可汗下之說,喜補而 畏攻,取溫而舍涼,不知形之盛衰,邪之表裏,時之寒 燠,而妄施治,習以成俗,莫之救正也久矣。《經》曰:「諸痛 癢瘡,皆屬心火。」又曰:「少陽所至為瘍。」疹則痘為火毒 昭昭矣。苟皮膚閉密,應出不出,非用汗劑以微發之, 則瘡子何以得出耶。火鬱則發之,是汗劑亦可用也。 毒伏於裏,焚灼腸胃,六臟閉結,大小便不通,非用洩 劑以微利之,則毒氣何以得解耶?是下劑亦可用也。

攻補利害 编辑

經曰:「毒藥攻邪。」謂之攻者,發汗吐下三法也。又曰:「虛 則補之,實則瀉之。」謂之虛者,正氣虛也;謂之實者,邪 氣實也。瀉即攻之謂也。痘瘡輕疎,更無他苦,不須服 藥,攻補皆勿用也。設若邪氣方盛,正氣未衰,不知攻 邪為急,而反補之,貽禍非淺。試以攻補利害言之,如 發熱之時,煩渴驚妄,目赤脣焦,大便祕,小便不利,不 「以輕劑發其表,涼劑攻其裏,而反用參、朮之類以補 之,則增悶亂昏憒,毒伏於內而不出矣。如瘡出太甚, 掀腫紅艷,煩渴不止,大小便祕結,不以涼劑解其表, 寒劑攻其裏,而反補之,則增潰爛癰腫目病之變。凡 若此者,醫害之耳。世俗補者,喜用四君子湯,不知白 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瘡子乾燥者,寧不為害耶。惟 內虛吐瀉,瘡色灰白者,則補為利而攻則有害。內實 能食,瘡色紫赤者,則攻為利而補之,害不小矣。治痘 疹之法,必欲發表攻裏,使之盡出,然後補而調之。如 元氣素弱者,當未出之先,補之可也。

雜證宜攻 编辑

或謂「病痘之人,臟腑動搖,血氣虧損,如有雜證,戒其 峻治。」殊不知痘之為病,貴於榮衛流通,血氣充養也。 調護保愛,常恐有雜證以介乎其間。人之血氣,只有 些許,苟添一證則虧一分,虧一分則於痘上增一分 病矣。謂之雜證者,不過內外傷而已。故天地之氣,感 則害人皮毛,謂之外傷,外傷則表病,表病則或出不 快,或發不透,或靨不齊,是因外傷而貽患於瘡也,須 從外傷之證攻之,但發散中兼救表解毒之藥,水糓 之氣感則傷人腸胃,謂之內傷。內傷則裏病,裏病則 或吐或利,或腹痛,或喘滿,以致為伏為陷,是因內傷 而貽患於瘡也,須從內傷之證攻之,但消導中兼補 中托裏之法,亦有不因內外傷而生異證者,此則毒 之所為。專從痘證論之,亦須急治,勿使毒氣滋蔓以 成大也。

壞證不治 编辑

「治痘之法,常須識證,苟有雜病,迎而奪之,勿使滋蔓, 致成壞病也。病至於壞,治之無及。如發熱吐利並作 者,此毒火內攻,令其上下得出也,勿驟止之,瘡出而 吐利不止,宜急止之,恐其內虛,毒伏而不出也。自此 以後,吐利不止者,壞病也;發熱驚妄者,內熱也,急止 之。瘡出之後,反加譫妄者,壞病也。發熱腹痛者,毒也, 急攻之。攻之不止,其瘡乍見乍隱者,壞病也;瘡出模 糊者,急攻之;顆粒不成,但加虛腫者,壞病也;瘡出皮 紅者,急解之;紅艷不退,瘡皮嫩薄者,壞病也;瘡出焦 黑者,毒深也,急攻之;紅潤不回,反見乾沒者,壞病也; 瘡出帶水者,肝病也,急解之」;若生瘙癢者,壞病也;瘡 癢破損,急治之。破者不灌,空中無痘,壞病也。瘡敗成 癰,急救之。痂皮不結,深潰出血者,壞病也。頭面預腫, 疫毒也,急解之。其腫忽消者,壞病也。又如喘急而悶亂不寧者,肺絕也;直視搖頭,心絕也;泄利水糓不化, 脾絕也;手足搐搦,肝絕也;溲便遺矢,腎絕也;寒顫咬 牙,手足厥冷,咽啞失聲,皆壞病也。

飲食所禁 编辑

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言平人也。病痘之人,腸胃 先困,飲食可不謹歟?故五味之入,各有所宜,各有所 禁。如芳草之氣,美酒氣盛而慓悍,肥者令人內熱,甘 者令人中滿,魚者使人熱中,食毒負毒者其毒必發, 乘氣伏氣者其氣必靈,以至偏熱偏寒,動風動火,一 切辛酸炙煿油膩之物,不知禁口,若貪食之,則腸胃 僅存沖和之氣,不但為之傷而乖。之渣滓,又能助 毒為虐矣。所可食者,糜粥淡菜,間以豶豬精肉飼之, 使腸胃常實,血氣常充,以助痘之成就,仍無太飽,無 太饑,熱無灼灼,寒無滄滄,以致傷脾胃也。吾見痘中 喜飲酒者多目疾,喜飲甘者多齒疾,喜酸鹹者多喘 咳之疾,貽禍終身。《詩》曰:「爽口物多終致疾。」邵子豈欺 我哉。

起發不透 编辑

痘瘡所喜者,起發成漿,斯無留毒也。瘡出疎者,亦易 起發;瘡若稠密,則難起發矣。然應起發而不起發者, 氣虛也;應作膿而不作膿者,血虛也。曾未起發作膿, 一向空虛者,謂之「伏」;將欲起發作膿而忽平塌者,謂 之「陷。」遍身起發,手足獨遲者,脾胃不足也。起發將半, 不能充頂者,元氣素弱也。此皆留毒於內,日後必有 餘毒也。惟背瘡平塌。不須責之。

收靨不齊 编辑

痘瘡膿成之後,應結痂而不結痂者,氣虛也。蓋氣主 外虛,則不能約束皮毛,收斂津液也。或因內實便祕 不能成痂者;或因內虛便洩不能成痂者;或因飲水 太過,濕傷脾胃不能成痂者;或因蓋覆不謹,沖冒寒 熱不能成痂者;或因尋掐反覆,潰爛不能成痂者,其 候各不同也。惟頭足收靨獨後,此常證也。蓋天地之 化,生於陽者成於陰,生於陰者成於陽。頭為諸陽之 會,自額以上,陽之陽也,陰氣不達於諸陰,皆集於足。 自膝而下,陰之陰也,陽氣不盛,所以收遲。如遍身收 靨不齊,不能成痂者,此倒靨也,日後必有餘毒。手足 不能成痂,彼此串連成泡,此膿已化,毒已解,外泡未 破,內膚已生,用針破之無妨也。間有不能收較。反增 潰爛。膿水不乾者。此疳蝕瘡也。久而不愈。必成陷瘻。 爛見筋骨而死。如正面灌爛膿血痂皮。結成一片。焦 裂濺起者。能食則吉。不能食則凶。

差後餘證 编辑

痘瘡已靨,其痂不脫,此脾胃弱也。其人少食,血氣不 充,不能填滿肌肉,滋益皮毛,令痂不得脫也。如痂已 落,發熱作渴者,陰陽俱虛也。蓋陽虛則外熱,陰虛則 內熱。由瘡出太甚,氣耗血虧,津液枯涸,故熱而渴也。 微熱不可妄治,甚者以補藥求痊,亦不可多用涼藥 也。痘瘡差後,臟腑未實,血氣未平,瘡瘢未老,肌肉尚 嫩,腠理尚疎,風寒易感。若出風太早,或因澡洗,則風 寒乘虛而入,為寒熱,為喘嗽,為腫,於補藥中微發之 可也。如內傷飲食,腸胃新虛,不勝水糓,糓氣留薄,則 成內傷。或飽悶,或煩躁,或吐或利,或腹中痛,於補藥 中消導之可也。戒勿因循,釀成壞病。此大虛之後,不 任病者也。

痘後餘毒 编辑

凡瘡不分疎密,但要其出必盡,而無留伏,其發以漸 而透,其收以期而淨。若出不能盡,發不能透,收不能 齊,未免有餘毒也。出之盡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 等,至成漿收靨之時,於瘡空中猶出未已。若只始出 一層,後無補空之痘,此有伏也。發之透者,謹於手足 候之,充拓飽滿,可以謂之透。蓋手足位遠,若只平塌, 不能成膿,此毒雖出,不能旁達四肢,必復陷而入也。 「收」之齊者,自面而下,痂皮潔淨,中無潰爛,可以謂之 收齊。若收太急,或不成痂,此必有陷伏之證者,火逼 之也。凡若此者,皆有餘毒,須看部位,分經絡,別臟腑, 補之利之解之,以平為期,治之不已,此壞病也,不須 再攻。

如毒留於肝,則為目病,或目腫痛,或麩瞖內障,或羞 明癮澀難開。

如毒留於心。則為驚搐癲癇。為斑瘤。為諸血證。 如毒留於脾。則為癰腫。出於手足骨節之間。

如毒留於肺,則為喘為咳。

如毒留於腎,則為「敗瘡」而死。

如毒留於腸胃,則為利膿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